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

2024-12-11

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精选8篇)

1.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 篇一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诚信行为信息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促进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依法诚信开展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活动,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行业诚信行为自律监督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建筑市场环境,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9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50号)、《云南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云南省建设厅公告第8号)、《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市[2007]9号)、建设部《关于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归口做好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行业自律工作的通知》(建标[2005]69号)、《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中价协[2006]13号)、《〈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实施细则》(云建价协[2008]4号)以及《云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造价行业自律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云建标[2008]142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1页,共6页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造价行业诚信行为信息是指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以下活动中发生的,按本办法规定应当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的相关信息:

(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向委托人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二)工程造价执、从业人员(注册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员)的执、从业活动;

(三)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各方法人主体的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诚信行为信息分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一)良好行为记录指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第二条所列活动中,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专业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二)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第二条所列活动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违反执业行为规范或职业道德准则,经认定的不良行为记录。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自律诚信评分表详见附件1 昆明市工程造价执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附件2 第四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负责本市工程建设各方主体造价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全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诚信

第2页,共6页 行为信息数据平台,采集、核实、汇总、发布相关企业和执、从业人员诚信行为记录,并配合负责相关工作:

(一)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开展诚信行为信息管理相关工作过程中,应接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并与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二)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应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行业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提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企业及执、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五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通过以下方式采集诚信行为信息数据:

(一)受理有关机构和个人要求认定本企业或本人良好行为记录的申请,经调查核实,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终认定为良好行为记录。

(二)受理有关机构和个人的举报或投诉,经调查核实,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终认定为不良行为记录;

(三)汇总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转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四)汇总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抄送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五)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下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对于检查发现的相关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进行核实,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终认定为不良行为记录。

第3页,共6页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办理受理事项和开展检查工作,应依据本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核实良好行为,依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自律诚信评分表》或《昆明市工程造价执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核实不良行为。

第六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应采取措施,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诚信行为信息实行公布制度。

诚信行为信息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最终审核后,由昆明市建设工程定额站在“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统一公布,其中需要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公布的,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行决定是否公布。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不良行为认定后7日内,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良好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布内容应与工程造价行业监管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信用档案,内部长期保留。

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除在本市公布外,还应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在全省公布。

第八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利用自身条件,为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行政区域内公布诚信行为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第4页,共6页 第九条 对发布有误的信息,应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及时进行修正。

诚信行为信息主体在公布期发生变更的,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信息进行修正,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第十条 对良好行为的奖励和表彰被原奖励和表彰机构变更或撤消的,应及时变更或删除已发布的相应记录。

第十一条 不良行为记录主体对相应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整改,确有实效的,由企业或个人提出申请,经市或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定并批准,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不良行为记录后,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

第十二条 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不良行为记录主体,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按省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

第十三条 对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经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应及时变更或删除已公布的相应记录,并在相应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应加强信息共享,推进各地、各专业诚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做出贡献。

第5页,共6页 第十五条 昆明市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应配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在健全诚信奖惩机制的过程中,要防止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新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 月 日起施行。

附件:1.昆明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自律诚信评分表

2.昆明市工程造价执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

第6页,共6页

2.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 篇二

关键词:林区,非农就业,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福建省三明市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而非农就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键[1]。在当前城乡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正经历着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过程[2,3]。长期以来,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 耕地资源相对有限, 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较高的非农产业比较效益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推力[4]。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向非农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 不仅对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学术界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林业生产及周边环境的影响[5,6,7,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9,10]、非农就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5,11,12]、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13]等开展了研究。总体来看, 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颇丰, 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动态性, 以及观察时间、地点、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使研究结论受到很大影响。其中, 针对林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林区是以生长、培育、保护和经营林业生产为主的成片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地区, 我国林区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 包括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和西南林区。可以看到, 我国林区多分布在山区和落后地区,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劳动力转移较为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区人民的增收, 也影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关注林区劳动力转非农就业, 不仅有利于逐步解决林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还有利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鉴于此, 本文选择福建三明林区为研究区域, 采用三明林区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 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实证分析了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土地禀赋和家庭经济特征对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1 研究区域概况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土地总面积229 万hm2。其中, 山地占总面积82%, 耕地占8.3%, 水域及其他占9.7%, 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2 年, 全市常住人口250.4 万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9.29 亿元, 城镇化水平达52.1%。三明市第一产业劳动力比例偏高, 三明市农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63.37%,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11%。三明市农村劳动力数量大, 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现代产业所必需的文化和技术素质, 是三明市劳动力转移中的首要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通过农户调查获取, 调查时间为2013 年1 月, 调查主要以入户直接询问并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共抽取三明市将乐县和泰宁县的开善、梅口、大田、古镛、安仁5 个镇, 包括岩坑、廖元、鱼川、任宿、上际、麦坑、余坑、谢家坪、梅花、张公、蜈蚣壁、元洋在内的12 个村, 每个村抽取8 个农户进行一对一的入户访谈, 共96 户农户, 其中有效问卷84 份。农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农户家庭基本特征、教育培训情况、劳动力配置与收入状况、农林业生产、林下经济组织情况等方面。

2.2 分析方法

分析农户是否选择从事非农经济活动, 实质是研究一个二分类因变量与连续或分类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转型背景下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14]。为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 采用广为接受的Hosmer and Lemeshow指标 (HL) 评价模型拟合优度。Logistic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 p是农户长期外出从事非农工作的概率, 为各项影响因素Xi的线性函数。但因p对Xi的变化在p=0 或p=1 的附近不敏感且非线性程度较高, 故引入p的logist变换:

其中, Logist (p) 为对数差异比, 在p=0 或p=1 的附近变化幅度大, 能够保证与Xi的线性关系。用其来表示p的形式如下:

2.3 变量选择

2.3.1因变量

本研究用1表示农户参与了非农就业, 且规定只要有劳动力外出从事非农就业, 且外出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 不管劳动力外出数量和构成, 都视为农户参与了非农就业。用0表示农户没有参与非农就业, 规定农户没有劳动力外出从事非农就业, 或部分劳动力外出, 但外出时间小于1个月[15]。

2.3.2自变量

借鉴国内外研究以及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 可以将自变量分为户主个体特征 (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 、农户家庭特征 (包括家庭规模大小、未成年子女数、老人数、青壮年劳动力数) 、土地禀赋 (包括林地块数、人均林地面积、林地离家距离、农地块数、人均耕地面积) 、农户经济特征和林业政策特征5类共11个指标。各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具体如下:

1) 户主个体特征:①劳动力年龄越大, 由于身体条件已经难以适应城镇的艰辛工作, 更愿意留在家乡从事农林业经营[16,17];②受教育程度越高, 获得工作信息的能力越强, 所承担的找不到工作的风险也较低, 由此外出务工的成本就低[18]。

2) 农户家庭特征:①家庭规模越大, 赡养的人口越多, 经济压力就越大, 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10,15];②未成年子女数量越多, 其家庭成员需要腾出时间来照顾他们, 从而限制了外出务工[19];③老人替代主要劳动力从事农林生产和家庭劳动, 从而减轻了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④青壮年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 农户倾向安排青壮年劳动力从事非农经济活动。

3) 土地禀赋:①耕地越多意味着农户必将更多的劳动力分配到农业生产中, 从而对非农就业存在一定“排斥效应”[20];②农户林地资源越丰富, 相应的占有更多人力资源, 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越强[21];③由于分散农林业组织化程度低, 管理水平不高, 资源利用率低, 经营规模不经济, 农户为了获取最大化收益, 更倾向于外出务工[21];④林地离家较远会大大加重生产者的负担, 也给肥料、生产工具、林产品的运输带来了一定困难, 从而使农户从事农林业的意愿降低, 非农就业可能性增大。

4) 农户经济特征:由于农林业比较效益低于非农产业, 收入低的家庭更加渴望通过外出务工改善目前的状况, 迅速提高生活质量[10]。反之, 收入高的家庭可能更愿意在农村“享福”或是发展现代化的农林业, 其外出务工的意愿弱化[19]。

5) 林业政策特征:集体林改对农户增加林业生产投入具有积极作用[22]。林权改革后随着林权证的发放, 农户林地确权面积增加, 林地产权安全增长, 使得家庭主要劳动力更多地参与到了林业经营, 非农就业可能性减小。

通过自变量共线性分析, 进一步筛选出9 个指标 (表1) 。

3 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的84 户家庭, 人口合计391 人, 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76.2%, 没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占23.8%。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年均收入为10.2万元, 未参与非农就业的农户年均收入约为8.3 万元, 农林业的收益明显低于务工收入。表2 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以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

将上述变量代入模型中, 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数据 (表3) , 并得到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模拟结果 (表4) 。

3.1 户主个人特征

“户主年龄”的系数不显著, 这与劳动力年龄越大, 越愿意留在家乡从事农林业经营的假设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农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仍然较慢, 传统农林产业和优势产品组合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均较低, 难以适应现代化农林业的需要, 导致农户从事农林业经营的收入过低。为了提高家庭生活福利, 有能力或有意愿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无论年龄如何都会选择外出务工。

“受教育程度”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效应为正, 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表4) , 显著性较强。这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 受教育程度越高, 林区劳动力更趋向于外出务工。一方面, 受教育程度越高, 劳动力获得工作信息的能力越强, 维护权利的意识也越高, 因此其留在城镇就业的机会越大。另一方面, 受教育程度越高, 则劳动力素质越高, 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 收入也就越高[18]。在被调查的样本中, 受教育程度在小学水平及以下的占51.2%, 在高中水平以上的仅3.4%。可见, 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制约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重要瓶颈。

3.2 农户家庭特征

“家庭人数”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为正,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4) 。林区农村家庭人口数越多, 其越可能选择非农就业。这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 家庭人数越多, 所要赡养的人口越多, 劳动力承担的经济压力和责任就越大, 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未成年子女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并对非农就业有负的显著影响。说明如果未成年子女较多, 父母就需要腾出时间来照顾他们, 从而阻碍劳动力离开家庭外出务工。

3.3 土地禀赋

“林地离家距离”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林地离家距离”之所以不显著, 可能是因为调查样本户均林地离家距离仅为1.93 km, 步行或驾车前往耗时短, 不会提高林地的管护成本。因此“林地离家距离”变量不构成影响林农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

“人均耕地面积”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源于当地耕地资源十分匮乏, 调研数据显示, 样本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5 hm2, 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0.093 hm2) 。调研时还发现, 当地的耕地多用于种植瓜果蔬菜, 自产自销, 不能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很多地方通行的耕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在此也不能发挥规模效应。在此背景下, 耕地的多寡并不能影响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决策。

“人均林地面积”变量对外出务工呈负向影响。调研数据统计显示, 从林地拥有量上看, 人均林地面积为0.355 hm2, 户均林地面积为1.59 hm2;在拥有林地的农户家庭中, 多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林权流转方式承包林地达29.27 hm2, 少者将林地流出后仅余0.07 hm2。拥有林地面积小的农户, 林业经济生产的规模小, 总体效益难以上升, 倾向于外出务工。而拥有林地面积大的农户, 在充分实现规模经济的情况下, 实现了成本的下降和资源的节约, 提升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获得可观林业收入, 非农就业意愿弱化。

3.4 农户经济特征

“家庭收入”的系数显著为负, 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表4) 。即农户在林区的收入越高, 林农就越倾向于留在本地而不是外出务工, 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长足改善, 消费水平也显著低于城市, 具有较高收入的农民能够支付农村生活的消费需求;二是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并不具有足够优势, 不能享受与户籍人员均等的医疗、教育、保险福利, 这种“二等市民”待遇大大提高了生活成本和精神成本;三是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现实需要迫使农民选择在农村就业。这不仅与Lee[23]和Todaro[24]提出的依据城乡收入差 (实际或预期) 来考虑是否流动的理论符合, 还与林区的现实相符合。

3.5 林业政策特征

“参加林改情况”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改革距离调查的时间较短, 林业政策的长期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正如刘璨[24]所说, 一项集体林产权制度的影响是长期的, 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与其绩效之间存在滞后效应, 因此, 分析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需要假以时日[2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以后的追踪研究。

4 结论和建议

随着林农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林农对身份转变的认识显著提高, 对职业化的非农化倾向明显增强, 对城镇因素的反应更加敏感和强烈。林区家庭类型以直系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 家庭人数越多, 小孩越少, 劳动力流动率就越高。此外, 林地禀赋对林区劳动力流动过程有着显著影响。人均林地面积越丰富, 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就越强, 林农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非外出务工收入也影响劳动力流动过程, 务农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因此, 重视微观层次的户主禀赋、家庭特征、农地禀赋和收入差异, 对于促进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建议:

第一, 鉴于教育对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大对林区教育的投入, 加强林区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力总体素质。农村劳动力因文化教育程度低和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务活动, 非农就业收入较低。因此, 要普及义务教育, 开展农村扫盲运动,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 形成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 全面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这无疑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的长远之策。

第二, 未成年子女对林农的外出务工有负的影响, 因此应高度重视外出就业林农的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林农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同时还应关心林区留守儿童, 凡是留守在输出地的林农子女, 输出地政府和农村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其上学、生活等各项权利。这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也是青壮年劳动力安心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重要条件。

第三, 在林区林地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担负着农民的养老保障功能, 林农不会轻易放弃林地使用权。因此, 政府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 淡化林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从而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创造条件。其次, 要积极引导林地要素在农户间流转, 鼓励林农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或有偿转包等形式, 转让其林地使用权。这样不但解决了务工农户的后顾之忧, 而且加快林地向“林业大户”集中, 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 提高林农收益水平。

3.浅谈昆明市生态交通建设 篇三

关键词:生态交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现今,生态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一系列与生态有关的词被提出,如生态城市,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等,交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交通的运用也随之产生。那么,怎样理解生态交通呢?生态交通是在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和交通环境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生态型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运行压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的同时,更要将交通与生态结合起来,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发展城市交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循环、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其目的在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减轻对城市空气等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倡导人们使用绿色生态的交通出行方式,建立生态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一直享有春城的美誉,生态环境良好。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昆明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交通问题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逐渐对城市环境造成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交通,已成为解决交通发展所带来问题,以及缓和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一、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道路建设仍需改善

近几年昆明市的城市道路建设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许多地方道路得到改建、扩张、修复,断头路的现象得到整治。但是我们仍不可避免的看到昆明的城市交通道路还是存在的许多问题,许多地段城市交通道路还有不小的压力,交通堵塞现象严重;断头路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治,以前的断头路现象还没有彻底解决,又出现了新的断头路问题;更重要的是道路绿化问题,有些地带由于道路的修建问题,没有考虑绿化问题,使得车辆一过就出现尘土飞扬等情况,不利于行人的出行健康,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2014年昆明市机动车数量接近200万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它们所带来的尾气排放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是目前影响昆明市的PM2.5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由于昆明市机动车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汽油、柴油为主,油电混合动力的使用比重较小,而天然气、乙醇汽油、太阳能、氢动力、生物燃料等其它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也不是很乐观。而对于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必然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三)公交车乘坐人数下降

昆明市的城市公共交通仍主要以公交汽车为主体,但是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公交车的乘坐人数确在减少。近几年昆明市仍不断投入对公交汽车行业的建设,但是在路线增加,班次增加的同时,公交车的乘坐量仍没有有所提高。根据了解,昆明公交集团2010年的日均客流量约235.4万人次;2011年约219.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16万人次;2012年约213.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6.2万人次;到了2013年的日均客运量约207.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5.68万人次,可以看出从2010年昆明的公交乘车人数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四)交通管理中的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昆明市对于交通管理仍以经济考核为主,对交通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力度进行了弱化。在设计过程中,项目方普遍存在生态设计意识不强的现象,没有从长远出发。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程度不高,如对道路的修整、旧路面再生利用;道路两旁照明节能灯具的安装等情况。在运营过程中,更是存在许多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比如中心城区道路扬尘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有些道路两旁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对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力度不够;有些道路、普通干线铁路两侧的洁化、美化、绿化水平有待提高;机场附近的噪声污染和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改善。

二、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建设生态交通,不仅仅是只注重交通设施的发展,更应该将它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考虑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现在,虽然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道路、公路两旁的绿化设施和污染治理加以关注,但是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很薄弱,对生态交通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在交通的发展中仍一直强调优先提高供给能力、保障经济建设等要求,对资源、环境也是发展的重要要素的认识不深,同时忽视了公众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和公平性。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对于生态文明的意识更是薄弱,对于生态交通的了解也不够充足,不利于生态交通的顺利发展。

(二)发展缺乏总体的设计和管理

交通建设离不开总体的设计和规划,生态交通的建设更是如此,首先目前一些关于生态交通建设的规划容易出现太过超前或不合理的现象,使一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困难,出现中途停工等现象。其次生态交通的建设涉及到交通、铁路、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区域和部门利益多元化,使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运用,相关各方在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协调落实困难。第三设计规范的约束行,造成公路、铁路设施用地的刚性化,多种交通工具设计规范的差异化,造成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的难以推进。

(三)对机动车的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危害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对机动车的管理力度应该继续加强,使耗能重、污染大的不符合环保理念的车辆退出市场,控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等。从长远来看,对于机动车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同时它也需要我们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交通的建设。

(四)公交系统有待完善

近几年昆明市的公交体系虽已经具备一线城市的公交供应水准,但是乘车人数确在下降,在这一方面有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分流的原因,但是公交车自身速度慢,时间长、换乘不便等不足也是一方面原因。其次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有些区域居民步行到公交站距离仍很远;部分新建住宅区居民出行仍存在时间、方向上的问题;高峰时段局部地区部分线路车厢满载率偏高,车厢拥挤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目前对公交系统加以完善,但总体效率依然不高,仍需我们加以努力。

(五)建设生态交通体制机制

建设生态交通离不开制度上的创新。一方面关于生态交通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目前我们还没有统一规范生态交通的建设标准,缺乏系统完善的统计监测体系支撑和法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有关生态交通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新环保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传统车辆装备与新环保清洁能源车辆装备、新材料与传统材料间的价格关系还没有理顺;交通施工、运营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较小,导致无法形成生态交通良性运作的市场机制;此外企业更新清洁能源车船装备和应用先进运营模式的积极性不强。

三、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态保护的意识

生态交通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交通和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在进行生态交通的建设时,不能只是片面的认识到生态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更要深入到精神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同时也要加紧对公众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态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在这一方面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活动让人们更能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可以以公益广告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以建立网络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加强对生态交通过程的控制

(1)加强设计管理。设计和规划是生态交通建设的源头,昆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第一要做好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项目选址和布局,做好环保设施的规划方案、应急预案等,避免项目施工出现中断或停工的现象。第二做好各部门的规划,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各方在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三严格项目设计用地审查,大力推广节地设计方案,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总体的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在生态交通的建设中昆明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土壤、水、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第一严格废弃物料等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和处理过程,加强对可耕种土壤的利用、土场绿化复垦和边坡植物防护,第二要注意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等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避免或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第二减少和预防施工中的出现地面扬尘和粉尘污染,要注意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禁止晚上施工。(3)加强对运营过程的管理。在运营过程中,昆明要加强管理,美化生态环境。第一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船的GPS监控、电子路单管理、视频监管,做好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预案,防范交通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第二做好道路的洒水除尘工作,加大对生活垃圾、污染物回收处理的力度,加强机场附近的噪音隔声治理。第三要做好对路边环境的整治,扩大沿线绿化面积,提升沿线景观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三)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

首先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对车辆排放进行严格管理。在这方面昆明可以制定合理的节能减碳标准,通过提高排放控制标准,使耗能重、污染大的不符合环保理念的车辆退出市场。其次倡导人们购买新能源型汽车,通过实施对购买新能源型汽车的个人给予补贴等政策,鼓励人们购买购买新能源型汽车,有利于城市空气环境的保护。第三控制私家车的出行,大力倡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选择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机动车的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为昆明生态交通的建设作出贡献。

(四)对公交系统加以完善

目前昆明对城市公交体系应该加以完善。首先可以设置公交运行的专线通道,在公交线路密集、客运量较大的道路并且路幅较宽、道路条件较好的多车道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而道路条件较差,但公交线路和客运量较大的道路,可将它设为公交车专用街,以保证公交车畅通,缩短行车时间。第二延长公交车服务时间,目前昆明市有的地段运行时间段还很少,以至于起早和赶晚的就无法乘用公交车。第三降低公共交通收费价格,以价格优势使更多的人们选择公交车的出行方式。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现阶段,公交车所拥有的耗能低、运量大的特点正好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昆明生态交通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

(五)创新管理生态交通的体制机制

(1)健全生态交通管理制度。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交通管理制度,坚持生态交通系统论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把生态交通理念和制度建设贯穿在交通的各项工作中,实现环保、经济和民生多个目标的协调发展,在为我们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成立生态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生态交通工作机制,分部门落实工作职责;还可以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督促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2)健全生态交通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我们要严格执行生态交通的规章制度。比如不能让没有经过环保等评估审查的项目开工建设;不能让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没有达标的车船上路;不能让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的危化品运输车船营运等。同时加强关于生态交通的监管机制,为能够严格执行生态交通的规章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生态交通评价考核机制,可以将完善项目的监督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奖励相挂钩考核;将相关部门的生态交通评价结果与目标考核相挂钩,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3)健全生态交通市场机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财政补贴、价格优惠等制度,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使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使更多环保材料、装备、设施等被用于生态交通的建设。其次做好无线公交、车辆油改气等典型试点项目,让企业见到效益,能自主形成长期、良性的运作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生产工具和生态运营模式。第三要加快对环保能源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更多的环保车辆能够行驶,为昆明生态交通的建设提供保障,实现交通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

[2] 李志,钟永艳.城市生态交通浅析[J].交通科技,2009.

[3] 张亚平,左玉辉.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研究[J].生态经济,2006.

[4] 段里仁,毛力增.首尔交通改善经验与生态交通发展模式[J].综合运输,2013.

[5] 刘小康,张文斌.山区发展生态交通的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

4.昆明市土地供应信息发布暂行办法 篇四

第一条 为提高本市土地供应信息工作透明度,正确引导市场投资与需求,提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推进土地交易市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信息的发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信息包括:昆明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前的信息、土地出让公示和招标拍卖挂牌公告,以及土地供应后的公示信息。

第四条 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公开透明、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按照健全制度、规范内容、明晰流程、提高效率的要求,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统筹管理。

第五条 土地政策、法规,全市土地供应计划,市级的土地供应信息、划拨、出让、转让公告以及供后信息,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发布。

各县(市)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渠道发布其他土地供应有关信息。

与土地相关的城市规划信息由市规划局负责发布。

第二章 土地供应信息的收集、审批和发布

第六条 土地供应计划经市土地储备委员会批准,市级单宗土地供应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或市国土资源局发布。

第七条 昆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各县(市)区以及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收集整理土地供应信息,分别报县(市)区政府或管委会批准后,于每月30日前发布,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5.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篇五

昆政通[2005]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现将《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统一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监督、服务作用,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营造“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风气,树立信用昆明的国际形象,从根本上优化我市的发展环境,加快实现建设现代新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大城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5至8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规保障。

(二)建立部门(行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逐步向社会信用信息基础平台过渡,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分步建立部门(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和社会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初步形成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争取将昆明建设成为城市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地区。以企业信用为重点,以建立部门(行业)征信机制为基础,以稳步向联合征信过渡的方式,逐步建立覆盖全部企业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同时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适时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联网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城市信用管理体系开始运转,政府公信力得到加强,信用中介行业得到发展,部分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公民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守信奖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失信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全社会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逐步形成,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守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诚信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建设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和商务信用。

(三)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信用体系。以强化部门(行业)信用资源管理为基础,逐步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信用资源,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制定企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按市场需求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发展优势。

(四)初步搭建符合昆明实际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发展信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五)推进中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加强对中介服务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公信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企业,培育信用市场,加强监管,促进信用行业有序发展。

(六)推进重点行业信用建设。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日常生活用品和房地产行业,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工商、国土、房管、物价等有关部门要推出一批诚信建设措施,切实解决产品质量、合同违约、虚假广告、价格违法和房地产企业售房面积“短斤少两”、拖欠征地费及土地出让金等诚信问题。

(七)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有关法规,奖励诚实守信,惩罚违法失信,预防和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维护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四、建设步骤

结合我国国情和昆明实际情况,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法规建设先期启动;先政府主导,后市场化运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先行,政府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跟进;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

(一)初期在积极推进法规建设的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征信工作,指导并培育信用中介机构,条件成熟时再过渡为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监管。

(二)率先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建设工作。按照三步走的步骤开展对企业征信,一是对全市大中型企业开展征信,二是对规模以上的企业开展征信,三是对其它企业开展征信。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

(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主城4区要率先试点,再逐步向安宁、呈贡扩展,最后覆盖到其他县区。

五、建设措施

(一)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法规建设工作。

(二)政府信用要着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商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的信用形象,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1.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逐步依法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论证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政策宣传等全面实现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低成本服务。

2.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责任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都要按照信用昆明的建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行政复议监督、政务督查、行政执法监督、财经审计等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承诺和民心工程督办考核制度,深化社会对政府部门的评议工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依法查处。

(三)企业信用要以征信为突破口,依法逐步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信用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初步解决部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制定一批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法规规章。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用办”)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制定昆明市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查询、征信、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等企业信用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制定信用数据采集的目录和方法,提出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并按照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和统一制定的征信目录,开展征信工作。

切实加强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征信工作。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国土、房管、劳动保障、建设局、商务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国税、地税、海关、物价、银行、电力、燃气、水务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全市信用数据整合计划的安排和统一的征信目录,在本部门(行业)对企业开展征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逐步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过渡。要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出一批行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3.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征信工作与企业评价工作分离,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由信用中介机构完成。从我国国情和我市企业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惯例和评价指标,开展信用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评价活动,既为市场主体寻求合作伙伴和选择交易对象提供服务,又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市场提供参考信息。

4.逐步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企业质量信用制度、企业信用激励约束制度、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企业信用失信惩戒制度等各个部门(行业)的信用监管制度,使企业诚信得实惠、失信受到约束。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产品宣传、融资授信、证照年检、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信用差的企业,以及屡次失信特别是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加大力度从严惩处,严格执行法定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的规定。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企业信用投诉举报制度,对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录入相关数据库,实行部门间联网查询备案。

5.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诚信建设。在中介服务行业推进信用建设是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机构要加强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业信用环境。

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信用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培育信用产品市场,促进信用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以建立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和引进若干资质信誉好,以商务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机构,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

6.解决企业信用缺失存在的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由市信用办总体协调和督办,在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各种拖欠总额的基础上,市经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作好企业的工作,采取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司法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5至8年内初步解决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

(1)由市建设局牵头,提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拖欠工程款的方案。

(2)由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欠税的方案;由市经委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电费、燃气费的方案;由市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拖欠水费的方案。

(3)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市地税局、市经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提出解决企业对职工的拖欠、不参加社会保险、欠缴社会保险费、不如实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等问题的方案。

(4)支持法院,对引起司法诉讼的企业间债务纠纷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要力争使上述各项企业的拖欠,每年在上年旧的拖欠额度的基础上下降30%,3年内基本解决旧的拖欠问题,力争不发生新的拖欠。

(5)由市国资委牵头会同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市经委、市建设、交通等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的不良贷款的措施。

对信用状况恶劣的企业,必要时可及时通报各部门,并上网发布,促进清欠。以上清欠措施,主要针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对生产经营不正常或刚脱困,但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拖欠的企业,仍需实事求是处理。

(四)个人信用要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营运的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开展征信工作,初步搭建个人信用体系基础。

1.由市信用办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制定昆明市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管理、查询、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等个人信用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使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由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负责,建立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

3.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础信息,建立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逐步依法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劳动保障、海关、司法等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条件成熟时,形成全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六、安全保障

严格依法进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相关信用产品,确保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政府政务机密、企业商务秘密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不被随意泄露,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和保障。

(一)在征信和评估方案设计环节上,征信目录(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指标不得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面的秘密,方案实施前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门论证,并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二)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以及信用的查询(公示)、等级评定等活动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避免相关信用信息被随意泄露,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政务机密或商务秘密的泄露。

(三)在技术运用环节上,对涉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查询(公示)的信用公共网络平台,要实行安全的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密码+智能卡”等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和信息运用的安全;在信用公共网络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或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专门网络平台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各自独立运转,确保系统安全。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两网之间的沟通联络。

(四)为切实保障信用安全,依法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针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数据的交换、信用等级的评估、信用的查询公示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应用标准。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成立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昆明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职责分工

由市信用办负责指导全市各有关部门(行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并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牵头(市信息产业办配合)制定总体方案和信用评估系统和识别系统的标准等规范,监管全市各类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负责全市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积极稳妥发展信用中介服务行业;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工作。

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研究室配合,按照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

由市工商局牵头,按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由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会同市劳动保障局牵头,按照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分别负责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市信息产业办为部门(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服务,配合市信用办及有关部门建立全市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有关部门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配合。

(三)责任落实

实行信用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各地区要深刻认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工作,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措施,监督到位。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市信用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督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宣传动员

6.昆明市都市农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村镇建设上山、退耕还林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都市农庄是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绿化荒山,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农业功能拓展,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和辐射,为昆明市民及来滇游客提供休闲场所及观光旅游景点,保持和发展昆明田园风光、山水城市的具体措施。

第三条 都市农庄是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农村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民俗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线,达到一定规模,并具有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的农业企业形态。

第四条 都市农庄主要由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四个部分构成。

现代农业: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庄区域内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生态林业:在农庄规划范围内安排一定比例的耕地或山坡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依托当地林果资源或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林果,深入挖掘经济林果的潜在价值,大力建设集林果生产和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林业产业示范基地。

休闲旅游:依托农庄特殊的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农业生产设施及农业文明成果,开发满足市民需求的特色休闲旅游项目。

配套设施项目:结合昆明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三行行动计划、对农村开展土地整理的契机,按照村镇建设上山的原则,在都市农庄规划区域的山坡地范围内,建设配套的服务项目。配套服务项目占地不超过农庄规划面积的5%,具体项目由专项规划及建设规划予以确定。

第五条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的原则,在我市选择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客源优势的区域,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100座都市农庄。第二章 措施

第六条 在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都市农庄建设工作。

第七条 由市委农办牵头,进一步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权属流转和确权颁证;由市农业局牵头,发改、规划、国土、住建、旅游、环保、林业、水利、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市农投公司配合,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研究提出都市农庄建设标准和规划审批流程,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确权登记、上市交易,耕地、林权流转及确权颁证、立项及环评审批等相关配套政策和程序规定。

第八条 由市规划局牵头,发改、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环保、交通等部门及市农投公司配合,会同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联合进行都市农庄规划选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要求,精心组织编制都市农庄建设专项规划,前期应完成2012年启动建设的都市农庄建设规划。

第九条 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根据已批准的都市农庄建设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工作,确保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都市农庄配套设施建设需求。

第十条 由市农投公司牵头,做好新建都市农庄项目的建设、招商、上市交易工作和在建项目的规范完善工作。

截至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对已完成项目用地流转(含租赁),实际完成投资达到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规模、产业布局及功能设计基本满足建设基本要件的都市农庄项目视为在建项目,其余均视为新建项目。

新建项目由市农投公司负责,在项目规划选点确定后,分门别类,按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包装,并开展招商、上市交易和开发建设工作。

已有业主开发建设的项目,为规范建设,由市农投公司统一组织,项目业主配合,完善项目的建设规划编制及审批。同时,市农投公司配合原业主单位完成项目的审批手续。

新建和在建项目的认定及招商、交易、规范完善手续的具体办法,由市农投公司牵头制定,报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执行。

鼓励并支持市农投公司以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都市农庄建设。

第十一条 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都市农庄的规模和产业性质进行准确定位。按照规划,本着共同开发、互惠互利原则,可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知识产权合作、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都市农庄。

第十二条 鼓励都市农庄开发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逐步形成产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引导都市农庄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提高都市农庄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休闲旅游农产品开发创造条件,形成完整的都市农庄经济产业链。

第十三条 都市农庄项目确定后,由各县(市)区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国土、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及市农投公司联合进行土地、林权的流转、征收,办理征、占、用手续。

第十四条 充分整合中央、省、市种植、养殖和能源利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把都市农庄与新农村建设项目、旅游小镇项目、乡村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等有机结合,利用整合配套资金建设都市农庄的农田水利、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条 都市农庄建设项目由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批。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向项目所在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项目建设申请(提供项目建议书和初设方案)。

第十七条 全市各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在收到都市农庄项目建设申请后,召集所属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选点规划和初评,经初评同意后,以当地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向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都市农庄项目申请后,组织开展项目前置审批;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可行性评审;牵头组织规划、国土、环保、住建、林业、水务等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规划定位、产业布局、环保、等进行综合评审。

第十九条 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综合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决定并批复立项、缓立项或不立项。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批复立项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根据项目产业定位、功能设计等要素完成建设规划,报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市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同意的规划开展项目建设。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建设用地后,其建设内容按国家建设审批流程办理相关手续。第四章 保障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成立都市农庄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农办、农业、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环保、旅游、林业、水利、商务、交通、工商、文化、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农投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都市农庄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都市农庄所在的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也要设立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抓好相关工作推进。

第二十二条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参与都市农庄建设,把都市农庄建成企业对外连接大市场、对内辐射周边千家万户的枢纽,不断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二十三条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与都市农庄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以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都市农庄开发。

第二十四条 进一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都市农庄项目涉及的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加快确权颁证,扩大融资渠道,加快权属流转,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村房屋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

第二十五条 都市农庄项目作为农业项目,农庄内的种植、养殖及加工享受国家农业政策。市级把都市农庄项目纳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范畴,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六条 将都市农庄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目督办对项目进行定期跟踪、检查、落实。

第二十七条 都市农庄建设列入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的目标责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第五章 附则

7.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 篇七

●分享

1. 教学目标定位准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竞赛课的选题是开放式的, 给参赛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借班上课对教师具有挑战性, 如何选择课题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是摆在参赛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如《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参赛教师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设计思路:穷举法是算法中比较常见、日常运用较多的一种。经典的穷举法问题有鸡兔同笼、百钱百鸡等。考虑到学生在本节课前已学习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设计算法并且用程序实现算法来解决问题上思路不是很清晰。且考虑到授课班级是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机程序 (VB) 代码的编写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在课程安排中, 给了程序的部分代码, 由学生填空来完成;在拓展知识题里, 由学生在已有程序上进行更改来完成教学任务。本次教学选用了百钱买百鸡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穷举法解题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编写和调试程序、得到最终结果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 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探究的热情; (3) 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难点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构造算法, 把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

此参赛教师按参赛地所在校的教学进度做了精心的选题, 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分析出教学内容中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和能力、哪些内容属于过程和方法、本节课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等, 从授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对于程序设计中“穷举法”算法问题, 将教学重点定位为解题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教学难点是将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在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得非常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符合学生实际。程序设计教学没有让学生去做简单的模仿, 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从具体到抽象, 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迁移。教学目标中渗透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把算法转化为程序代码、调试程序的程序设计思路, 编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

2. 教学策略引人入胜

要上好一节课, 除了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外,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竞赛采用的是借班上课, 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基础不很了解, 但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有的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教师导课时让学生分组合作破解文件夹密码, 密码是两位数, 教师让组内每一位成员都参与, 用不同的数字尝试解密, 最快解密的小组体验到了组内合作的实效性。解密后文件夹是一本亲切的本班相册, 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引出穷举算法的课题后学生兴趣盎然。又如, 《用Photoshop做“减法”——改善你的照片》一课中, 观看摄影爱好者在拍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构图不佳、曝光不正确、偏色、有多余物体等) , 教师梳理出用Photoshop处理照片最常用的“三招”, 提出摄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去掉丑的, 留下美的, 对学生处理照片很有实用价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 从创造“美”的角度, 借助九宫格对比分析解决学生在摄影中构图的疑惑, 体会构图的美感, 贯穿了学习的实用和审美的价值取向。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妙

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后, 课堂看似精彩了, 但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有多少,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因此教学中评价与反馈也非常重要。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教师常采用作品展示与评价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作品评价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作品是否好看, 是否用到了技术等方面, 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作品, 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例如, 在《利用图层制作非主流图片》一课中, 对学生创作的主题作品教师从两个层面来评价:是否体现了非主流的作品特点, 怎样利用图层技术来实现非主流作品的创作。评价设计中蕴含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图层及图层混合模式在非主流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又如, 《信息安全》一课, 教师通过讨论、观察、阅读、亲历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更是别具一格, 有所创新, 教师利用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幻灯片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并集体订正, 学生当堂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教师也能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中学生的及时反馈能较好地诊断教学效果。

4. 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

课堂上学生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学习, 除了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营造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示范操作准确到位, 娴熟的专业技能演示, 能显示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会得到学生的钦佩和尊敬,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充满激情的、有感染力的讲解, 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鼓励, 这些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

●反思

但是, 在听课时, 我也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让学生感受课程的魅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不只是教给学生技术,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技术的方法。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在“做加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完成作品, 在这过程中, 学生有时是被动模仿, 有时是稀里糊涂地照步骤完成, 缺乏对操作目的性的主动思考, 不能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和所创造的价值。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从技术人文、技术广度、技术应用、技术的情感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三明市城乡建设信息网 篇八

三明工贸学校是三明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市德育特色学校、省绿化红旗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近五届省级文明学校。学校党总支部于2012年被授予三明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现有党员66人,建有5个党支部,其中退休支部一个,共8名党员。学校历来重视退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退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其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现就加强退休党支部建设,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谈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加强退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退休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老干部、老党员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退休党支部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政治上尊重和生活上关心退休党员的要求,发挥退休党员在促进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退休党员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退休党员的政治、生活待遇,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退休党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年龄状况、思想状况等发生了许多变化,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改进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

二、学校加强退休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把退休党支部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狠抓工作落实,使退休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支部和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一)坚持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机制。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比较起来具有年龄偏大、身体较差、立场坚定、居住分散等特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退休党员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长期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忠诚于党的事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素质是高的,但有的党员也存在观念陈旧、身体较差、发挥作用弱化等与形势和任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退休党支部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常抓常新、取得实效。一是创新支部思想建设工作。我们在加强支部理论学习方面不断创新方法,紧扣时代主题,精选学习内容,通过举办读书会、笔友会、形势报告会、情况汇报会;上党课、看录像、座谈交流;开展“入党为什么、退休下来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大讨论等活动,对老同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之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结合老同志居住分散、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实际,组织总支委成员送学上门、送资料上门、送信息上门,对老同志进行思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针对部分老同志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实际,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重大决策,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在职领导的工作。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化了对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老同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保持了老同志思想稳定。二是创新党员组织生活方式。近年来,我们针对个别退休党员易地居住、行动不便等原因导致个别退休党员的组织生活不经常问题,我们按照“就近、方便、管住、管好”的原则,采取 “挂靠”当地党组织的形式,确保老同志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不管走到哪里,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阵地的精神家园。三是创新党支部制度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也发现已有的“三会一课”等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老同志的需要。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着眼制度创新,对已有的组织生活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建立了支部家访制度、支部谈心制度、总支部委员联系老同志制度等,力争做到“一对一”的帮扶。学校党总支办公室对退休支部党员出生日期进行登记造册,逢老同志生日就到家或电话或短信祝贺慰问。同时,学校党总支部携同工会组织遇到老同志生病、住院、家庭变故和电话请求时,学校党政领导都能在第一时间将党的温暖及时送到老同志心田。

(二)坚持注重引导,激发工作活力。退休党员是社会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党性坚强、作风过硬、技能优良,具有政治、威望、智力、时空等多方面的优势。长期以来,我们以党支部为依托,着眼于发挥这些优势,注重教育和引导,使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退休党员的示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为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发挥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组织团结和带领老同志积极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带头践行群众路线,积极参与学校和当地的文明建设,发挥了老同志应有的作用。二是发挥退休党员的示范作用。以党支部为依托,引导广大退休党员以关工委、老促会、老体协等涉老组织为载体,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在广大师生群众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退休支部邹洪权书记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经常到学校为书法爱好的师生“传经送宝”,在他的指导下,有不少学生的软笔和硬笔书法作品在国家或省、市、县的比赛中都能获得不殊成绩。三是发挥退休党支部在退休教职工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作用。对老同志进行教育、管理、服务是我校退休党支部的重要职责。我们围绕这一任务,引导党支部为老同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搞好管理和服务,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退休党支部是学校党的组织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退休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退休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进行研究,常抓不懈。一是摆上位置。我们坚持把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摆在与在职党支部建设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学校党建整体规划,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评比,统一总结,统一表彰。二是充实班子。针对以往退休支部组织不够健全的状况,新上任的学校党总支书记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健全了党支部班子成员,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经费保障。为保证退休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经费开支上给予扶持,主要用于支部组织阵地建设、学习资料征订、考察学习等方面。

三、学校退休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过一定范围的调查走访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做好退休党支

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做好支部工作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上级党组织对退休党支部的建设是十分重视,但从基层工作情况看,发展还不够平衡,个别学校党组织对退休党支部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如一些学校对抓退休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个别学校阵地建设、经费上缺少有力保障,使退休党支部组织生活、日常党建活动比较单一,影响到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二)开展党建活动比较困难。从掌握的情况看,越是在办学历史长的学校中,退休党员中身体完全健康的不多,能正常参加活动的人不多,有些人只能偶尔参加活动,有些人长期行动不便,长期无法保证参与党建活动,且所在学校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卧床不起、耳聋眼花、思维迟钝的退休党员将越来越多,组织党员外出学习、集中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给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开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分类指导开展活动尚待研究。一些学校退休党员的年龄矛盾日异凸显,两极分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有的党员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而一些刚退休的党员则体力还算充沛,精力也还旺盛,文化程度也较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所以,支部在组织生活、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各年龄段党员的需求,使大家都能积极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并都能有所收获,这是当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加强和改进退休党支部建设的些许思考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退休党支部建设,并结合当前老党员普遍出现高龄化、高发病期、行动不便等特点,研究退休党员支部党组织的设置及探索活动方式的新路子,使退休党员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们作了一定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要根据退休党支部人员组成的实际情况,及时换届,选配好支部班子。如支部实在没有合适的退休党员,建议由素质高、能力强、身体好的学校在职专(兼)职党务工作者担任支部书记或联络员,从而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发挥退休党支部作用。对确因身体不便不能参加学习的退休党员,要送学上门、送服务上门,使每一位退休党员都能够过上组织生活。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制度建设,既突出老同志年龄、身体、活动等方面的特殊性,又要兼顾老同志们的政治热情,使各项制度的运行更趋人性化。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由于工资结构的改革,特别是绩效奖励性工资的推行,一些退休党员的思想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解决退休党员的思想问题,是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也是保持党内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需要。我们建议在做好退休党员思想工作时,要把思想教育工作与落实待遇相结合,与力所能及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与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进而不断加强支部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作用,真正把退休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进一步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在做好退休党员工作过程中,要更好地贯彻“人本主义”思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和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有的党员确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参加党组织活动,但他们仍有较强组织观念,建议上级组织部门制定出只要求他们按时交纳党费或定期电话联系,可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规定,避免因不能参加党内活动而造成的思想负担。对于行动不太方便的党员,可以考虑在职党员干部与退休党员“结对子”,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主要是送学习资料上门,传达上级组织和学校的党建精神及学校发展状况,做一些简单的时事政策宣讲,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保证老党员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帮助老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温暖。比如,有的老党员随子女外迁定居,不便于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建活动,建议上级组织部门在每年的“党统”工作中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进一步掌握这部分党员的数量和基本信息,然后按照便于集中、便于学习的原则,或依靠居住地所在单位的退休党支部及社区(村)党组织等,就近参加活动,从而确保这部分党员退休不“退党”。

(四)进一步发挥组织和个体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为他们贡献余热提供良好环境。要积极组织和带领老党员争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要进一步发挥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本着量力而行、自愿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发挥支部作用与党员个人作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鼓励他们在宣传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法制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及为本地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各级党组织必须把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摆上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做到与在职人员党支部建设工作一同部署、规划、考核和表彰。要及时研究解决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要针对退休党支部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要充分利用党建阵地,为退休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老党员思想政治状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新的载体。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按政策原则办事,又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要在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创新退休党支部工作新机制,不断推动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上新台阶,努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上一篇: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下一篇:代理公司宣传手册文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