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2024-07-16

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精选6篇)

1.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一

201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字数:2518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2013年9期字体:大 中 小打印当页正文真题再现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本题满分50分)

①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始新的征程„„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真题解析

青岛市今年采用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作文命题方式,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大了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相应的文题。文题①为半命题作文,形式比较开放,考生可根据命题的要求去完成写作;文题②为话题作文,“告别”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可谓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实际。针对这类话题,在选材上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素材来写,且宜真实忌空洞,宜小不宜大;立意要新颖、深刻;表达方式上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来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题①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领悟题目中的重点词“找回”,既然是“找回”,那么肯定就“失去”过。单说“找回”这个词,“找”是一个过程,“回”是一个结果。因此,写作此文,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失去”的过程,“寻找”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以这个文题作文时,“失去”的过程里要有无奈,“寻找”的过程需曲折,“找回”的结果应动人。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思想的蜕变过程来构思行文。此外,还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情感表达要真实可信,不可胡编乱造。立意上,要尽可能地体现出青少年的美好人格品质,如自信、自尊、自爱、乐观、守信、孝顺等,选取最为熟悉的方面来写。本题还需注意的是:“找回”不等于“找到”,二者要区分开来,避免跑题的危险。

题②是一道话题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要化大为小。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就只是泛泛而谈。考生最好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作为题目。可以用具体事物命题,如“告别网吧”、“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可以用抽象事物命题,如“告别懒惰”、“告别自卑”、“告别自私”等。

其次,要立意深远。本题虽未设审题障碍,但那些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的题材在作文中应避免。文品即人品,做文章,思想健康、立意深远是首先要做到的。写“告别”话题的文章,考生可以写毕业后,与老师、同窗好友的告别,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情;也可以写自己告别家乡到异地求学,变得更加自立、坚强,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总之,能给人以启示,激发向上的情感是上选。

再次,要展现个性。由于本题写作范围较宽,考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告别某样东西的独特经历,如“告别回忆录”;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时的场景,重现人物心情,发挥想象,凸显主题,一展才华,如“告别也美丽”;还可以用童话形式写百兽“告别森林”,表现了对环境恶化的忧思等。如果能像《藤野先生》中鲁迅告别恩师,《背影》中朱自清告

别父亲那样,制造出打动人心的动情点,就更好不过了。

考场佳作一

找回童心

青岛一考生

月考结束后,学校放了三天假。然而,对于正值初三时期的我来说,所谓的休假无非是换个地方学习。

那天,我正被一道数学题搅得焦头烂额时,表弟悄悄地来到我的书桌前。

表弟今年五岁半,刚上幼儿园,满脑子想的都是玩,还不晓得什么叫“上学苦”。看着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的表弟,想到被功课和中考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自己,我内心隐隐有些忌妒。

“表哥,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表弟小心翼翼地问。

“不能。”我态度坚决且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表弟不说话,也不挪步,只坐在我对面,似乎要与我对峙一般。我低下头去,很嫌弃地瞪了他一眼,却发现欲落未落的泪珠在他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打转。

我有些心软了,抚摸着他稚嫩的小脸放缓语气说:“你天天去幼儿园,有那么多的小朋友陪你玩儿,放假回来了还缠着哥哥呀?快看电视去吧。”我看了看表,“这个时间,电视里有你爱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不嘛,我就要你陪我玩。我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背儿歌,学算术,读英文单词,放学回家还要练电子琴。星期

六、星期天,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辅导班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书法„„”

短暂的沉默后,我心软了,但看了看那堆成山的作业,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表弟默默地走开了。

夜幕降临了,我望着天上闪烁的繁星,突然想起往昔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童话故事的时光,久久不能入睡。想不到五岁半的表弟也如此忙,如此累,如同奋战在中考前线的自己,他在不应烦恼的时光里就已经尝遍了烦恼的滋味。想到这些,我的心中竟有种说不出来的痛。第二天,我对表弟说出我的决定,我决定陪他玩一天,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真的吗?真的吗?”表弟的眼睛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芒。我知道,那道光芒的名字叫“快乐”。

玩什么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陪他放风筝。

田野里,我抱着表弟,他搂着我的脖子,一边看那越飞越高的风筝,一边拍着手,还不时亲吻我的脸颊。那一刻,我找回了久违的快乐,而表弟找回了本就该有的无忧无虑。我慢慢地收线,就像找回那美好的如童话一般的童年。

童年对我来说已成往昔,然而那些美丽的时光糅合在一起的不过是一颗未经褶皱、快乐自由的童心。既然我已重新拥有,便不愿再次失去,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简单的快乐。创意点评:本文选材看似普通,中心事件是“我”陪表弟放风筝,然而细细品读,却能感受到蕴藏其中的深意。陪表弟放风筝,“我”却要作一番思想斗争,而处于童年期的表弟也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童年„„如此一写,把当下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作者的思考深度与思想高度。本文外在线索是“我”陪表弟放风筝,内在线索是表弟和“我”一起“找回童心”,双线并行,可谓匠心独具。

考场佳作二

找回阳光

青岛一考生

我的童年像是住在一间溢满老师与同学夸赞的玻璃房子里,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贴在墙上的一张张金灿灿的奖状一样耀眼。就这样,我在幸福中度过了

自己的童年时光。

三年前,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到了这座城市。还残留着阳光气息的荣誉证书,将我指引到了这所对应试教育“毕恭毕敬”的新学校里。在“实验班”中,高手云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几近疯狂,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我不甘心与新同学有巨大的落差,便百般努力,可是“临阵磨枪”又怎能与“千年磨一剑”相提并论?第一次月考的惨败使我完全地被忽略和排斥了,用以保护自己的坚固城堡也被那些冷嘲热讽击垮了。我无计可施,开始憎恨一切,每天像幽灵般面无表情地游走,遍体鳞伤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舔舐伤口。于是乎,我彻底地忘记了阳光的滋味。

“孩子,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你看看你的眼神里满是仇恨,你的脸上写满了自卑和放弃。我知道你是优秀的,只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你还不适应。从现在起,你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你应该试着去热爱这个新集体,试着抬起头去寻找阳光和感受阳光„„这样你才会发现,世界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冰冷无情。”母亲在一旁谆谆教导,我则低头不语。

我沉默的时间,似乎有几个世纪之久。我始终低着头,不敢直视母亲那能洞察一切的锐利双眸,但我知道我流泪了,她也流泪了„„

我开始尝试着调整心态,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抬起头去面对一切。我渐渐发现,其实同学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对我另眼相待,原来他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帮助我。同桌会在我发呆的时候提醒我;英语科代表会在我听不懂的英语课上,悄悄地在讲桌下面放一台录音机;老师读我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赞赏的目光„„老师对我的表扬,同学们对我的肯定渐渐渗透到了我的心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顺利获得了全国英语比赛一等奖,我的诗文也在报刊上接二连三地得到发表,我也学会了去帮助和关心他人。渐渐地,我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得回到家乡参加中考了。我没有丝毫的兴奋,心中反而充溢着苦涩。离别,终究是要来的。那一天,许多同学赶来送我,我们在车站紧紧地相拥、道别,虽然嘴里只有只言片语,但脸上却满溢不舍的泪水。我真的不想离开这座留有我短暂却快乐的回忆的城市,不想离开这些教会了我许多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

列车飞驰,天空透明得像一块崭新的蓝玻璃,我整个人醉在阳光的怀抱里。原来,只要心中晴朗,处处都充满阳光,总有一天浓雾会消散。

窗外,阳光明媚,终于,我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阳光!

创意点评: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曾经充满阳光的生活状态。篇末运用景物描写,突出了“找回阳光”的主题,更具韵味。作者运用误会法,在文中制造了波澜,母亲的出场是解除误会的前提,突出母亲对“我”的关爱。文中还运用了大量感人的生活细节,真实地再现了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读来温暖感人。

考场佳作三

告别又是新的开始

青岛一考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两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开朗的告别。因为告别意味着崭新的开始。

当爱迪生离开他的母亲到各地去闯荡时,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他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到异地创建微软公司时,他与故乡的告别就意味着他创业的开始;当鲁迅放弃从医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他与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新开始。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意味着开启新的事物,告别并不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开阔的胸怀来面对告别的。有的人因为过于伤感而忘记了告别之后的崭新开始。这些人往往因为太留恋过去而无法面对新人新事物,更别谈新的开始了。

告别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毕业时,我们会与老师、同学告别;离家时,我们会与父母、亲人告别。如果我们把这些告别都看作是新的开始,那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历史上有无数名人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海伦·凯勒告别了自卑与暴躁,奋发向上,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莱特兄弟告别了竹蜻蜓,却发明了飞机;斯蒂芬·威廉·霍金告别了绝症的痛苦,写下了《时间简史》„„这些名人事例足以证明:只要我们以开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或许成功就在前方向我们招手。

请告别过去吧,你定会迎来新的开始,你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创意点评:这是一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考场佳作。考生一反常人对告别的“惆怅”、“感伤”的基调,以积极乐观的情怀、豁达开阔的胸襟和理智的态度看待告别,把告别看作是创业开始、事业发展、境界升华的标志,并佐以一个个名人的典型实例,展开有力论证,有力地阐释“告别等于新的开始”的观点,令人信服。身在中考考场,还能有如此精巧的构思,细腻的笔触,简练的语言,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深厚的写作功底。

2.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作文指津

2014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依然延续了2013年《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2011年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2年的《就这样慢慢长大》的命题思路与风格,作文的题目不仅极富诗意,而且凸显阳光。尤其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这样的题目就更显示出其现实意义。

那么针对2014年的中考作文题《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并且数十年参加中考阅卷的教者,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 准确审清题意很显然,我们在审读《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这个文题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关键词:一是画面,二是流连。在具体思考时,必须审清“这样的画面”究竟是怎样的画面,是一幅画面,还是一组画面,这都是在动手之前需要考虑的。而“流连”的意思是“舍不得离开”,它不同于“留念”和“留恋”,因此在完成作文时就必须弄清楚,这幅画面为什么会让你流连,值得你流连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说这“画面”与“流连”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弄清楚。

2.明确选材范围作文的提示语给了我们选材的依据,也就是说我们该选择哪些画面,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这样的画面,再怎么写,充其量也只能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它更应该是文章情感的载体。这就对选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许不少学生都是写妈妈深夜递牛奶,老师灯下批改作业……我倒是希望考生能够把观察的视角转向社会,转向社区,引导更多的考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因为只有那样的画面,才更值得你去流连,去思考,尤其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更需要这种正能量的画面。

3.重在细节刻画很显然,这样的作文题,命题者在命题时一定考虑到要让考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细节描写,来具体生动地描绘这样的画面,只有把这样的画面用具体生动的文字表现出来,才能突出让你“流连”的理由,否则,怎么会让你产生“流连”的冲动呢?更深一层意义是把这样的画面细腻地刻画出来,更能够突出“流连”后的深层意义,“流连”之后,对你的未来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发你哪些思考,而这一点恰恰就是作文出彩的地方。

满分作文一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南通市一考生

“哗啦啦”,风挥挥一片菖蒲欢舞,骨韧而身柔,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迷蒙的记忆……

临水而生的植物,芊芊的,若亭亭少女。“那不是芦苇,是菖蒲。”外婆笑着看我,仿佛是从那香气里凝出的老媪,慈爱温和。

端午的日子,外婆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我握一端,外婆握一端,每插进一根,外婆就开心地笑一次,似乎意味着什么,当时我也是跟着外婆傻傻地笑,后来我才知道可以逢凶化吉。放下我来,外婆就拿来一个锦包,裹着菖蒲的香气,挂在我的脖子上,氤氲着我的胸膛。

往日夏夜,临水的大院子里人语、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外婆的蒲扇下,轻悠悠地拂来,煞是清新。再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点上驱蚊,外婆说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我说“:外婆,你身上好像也有菖蒲的味呢,一年四季都有。”我不知那是因为外婆自幼与菖蒲一同生长,还是菖蒲本身就是家乡、故人包括外婆的浓缩。迷蒙里,隐隐约约中,那风吹菖蒲的画面,像一首诗,更像一幅画,影印在我记忆的深处。

年复一年,风一样吹着菖蒲,可临水的大院子里少了一个我,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至文章里笔尖流出的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与脉搏一起,与心共跳。我想:我是在想念那片随风摇曳的菖蒲,想念溢满菖蒲香气的家乡了,随时随地,菖蒲与我,早已是融为一体,不可剥离了。

再见菖蒲,那风一样吹着,却已不是从临水大院吹来,亦非向外婆的方向吹去。菖蒲之香如流浪儿,失去了归宿,大院呢喃的口音,连着亲爱的外婆,一起在岁月里揉碎、飘零,若褐色的花,永远纷扬在那过去式里,一路的寂寥无声,水波无痕。

菖蒲飞舞的画面,像许多人一样,是我的故乡,我记忆的凭证,如蚕茧一样被抽丝,然后,我眼睁睁地看着往昔的一切脆弱的崩离……远处,是推土机傲慢的喧嚣。

风掠过菖蒲,“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我驻足在这样的画面里,迟迟不肯离去,心里在沉思:何时这样的画面还是那样的唯美,还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我倒吸一口气,朝着那喧嚣的推土机瞅去……

【满分揭秘】

文章能够成为一篇满分作文,实至名归,究其原因,我觉得有这样两点:

一、高远的立意。这篇考场作文,考生用极富美感的文字,紧扣文章主题,极写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但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够看得出,考生借助于记忆中菖蒲的画面不仅抒写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对外婆的思念,更是表达考生对家乡变迁的忧郁,考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构思出这样的美文,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二、优美的语言。从文章的一开始,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仿佛是从那香气里凝出的老媪”“我眼睁睁地看着往昔的一切脆弱的崩离”等,无一不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力,可喜可贺。

满分作文二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南通市一考生

夜宿周庄,木格窗没有掩好,格外古戏台“咿咿呀呀”的唱声,雨水滑过鱼鳞瓦的滴答声,一齐流进我的梦里。

恍惚间,又回到童年的小城。

小城缺淡水,没有古镇的河道,只有一条雕刻着铜钱蝙蝠的石板街纵横其间,承载着行人、盐车,仿佛天然的素琴上面跳动着的每一个音符,令我沉醉。

“快呀,快呀!”一群上学的娃娃们跳跃在古老的青石板上。“吱呀”,谁家柴扉轻启,走出来的是提篮浣衣的妇人,还是蓬发未梳的稚子。“吱呀”,自行车碾过石板,留下跳动的音符,邮递员疾疾地杂耍般地走过……我躺在藤椅上听着,傻傻地笑。

最妙的还是听雨,向上看,听雨声落下,雨珠跳起,眼前想象着水珠拨拉轻弹,甘霖般打湿了飞檐上的辟邪,沿着黛瓦间沟汇集,没过丛丛瓦上草,草叶洗得碧绿,油油地在屋顶招摇,装点着古朴单调的屋顶,装点着屋里人淡淡的梦,然后呢,它流过一片一片的瓦,将瓦片儿洗干净,在瓦当处聚在一起,再向下,在石板上敲出一个玉石一样的音符。雨势激烈时,满屋的瓦便“铮”然齐鸣,如铁板琵琶。

我的家对 面是一个 老年人活动室,那里婉转动听、珠圆玉润的声音时常徐徐飞进堂前,年少的我,听不懂唱词,只知道在戏曲声之外,隐约可以听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大是大非的沧桑。下雨时,雨声歌声汇合一体,穿过弄堂缓缓传来,在记忆深处积淀起来。

后来这一切渐渐消失,搬进高楼,听不见磨刀老人的吆喝声,邮递员自行车的铃声,雨水打在铝合金门窗上,像单调的电码,万籁俱寂的屋里,我戴上耳机,听丝丝雨声,听着听着,我仿佛又回到了石板街上,“叮”,雨声又出现了,“啾”,雀鸣又出 现了。

看到这画面,我不禁在想:这哪是出游啊?!分明就是回家,回到那个已经模糊的家,但我始终是异乡的异客,因为周庄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周庄,终究,我只知道在每一个以后的夜里,徒劳地在记忆深处……

我实在不忍心去惊动窗外的世界,因为这样的画面,让我不忍离去……

【满分揭秘】

一、高远的立意。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高远的立意,考生能够从一次出游,引发联想,将家乡的隐形画面与耳畔的现实画面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文章的字里行间,显示出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

3.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三

(一)2008年桂林市中考半命题作文“当_的时候”: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享受着风吹哪页读哪页的乐趣,那滋味真是其乐无穷。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在莎翁的眼中,读书成了这样一个过程,它让地球得到了阳光,它让小鸟拥有了翅膀。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滚滚的长江,浩瀚的大海,有气魄的大厦,偶尔翻过一页,那迷人的字眼带我进入了无边无垠的知识海洋,那知识是无止境的。以书为友,远离声色犬马,淡泊中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宁静中透视出一个人的美好追求;以书为友,无形中使人内涵深厚,有形中使人举止庄重。这真可谓是乍读几天书,容易将自己视为圣人;多读几天书,才知道自己的肤浅。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的心会沉静下来,我会体会到书中那优雅的语言、丰富的知识,虽然我知道:“以有涯吾恐难读尽大海之中一滴。”但我毫不气馁,我会向着我的目标努力前进。俗话说得好:书籍如汗牛充栋。

不错,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呀!体会着文人骚客笔下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多么肤浅!书是人类的长生果,书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把,书是人类共同心声的写照。翻到一本好书,你会了解到名人也有喜和忧,体会着曹操的壮心不已,杜甫的怀才不遇,李白的放荡不羁及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读书之乐也油然而生。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会被书中那壮心不已所动,被文人骚客笔下的诗章所感,我会立志扬帆,去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身,向失败摇头,向成功招手。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我感到无限快乐。

【名师点评】

构思精巧独特,表达活泼灵动。

首先是构思精巧。文章通篇采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作者对自己的读书生活的独特感受,这样写,既对每一段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又使段与段遥相呼应,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4.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四

有一种文化,穿越历史,历经沧桑,因为久远,所以厚重,所以永不褪色。感受节日,捧一曲流觞月,漾在心中,追寻那埋没在心底的记忆。人需要记忆,但记忆常常会沉睡,美好的记忆,总需要某些事物来唤起„„

仿佛是昨日,我还在捕捉随风飞舞的柳絮;追逐藏入花丛的蝴蝶;聆听春雨润万物的声音。

但不经意间,耳畔便响起了节日那跫跫的脚步声。接下来便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花灯弄影,烟火飞舞„„

是谁,给我们紧绷的心放了一个假?当然是节日!她听到了我们吟诗,看到了我们作画,还有我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我们那一张张绯红的脸庞,灿烂的笑靥„„这一切,它都见证了。

她像是一片灿烂的星空,每点星光,都闪烁着亲人的叮咛与嘱咐;她像是一本多彩的画册,每种色调,都流淌着朋友的祝福与欢笑;她像是一曲悦耳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充斥着生活的激情与梦想„„她是那么博大,汇聚了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哪怕倾其一生,也未必能看懂她大山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缕微风,去采摘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从点点滴滴中去感受她,让她唤醒沉睡已久的快乐。

因为她的到来,那天的荷花一定开得别有韵致;那天的楼阁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云彩一定涂着格外迷人的红晕„„

而今天,节日里的往事早已成回忆。眼前让人迷茫的是,不知何时才有那样的相聚,才又听见那样的笑语响起,还能找到当初我们那样的依依?等待,下一个节日的到来!

5.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五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试题解读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仍然是一个命题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这个命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题目中的关键词“心里话”也应该是老师平时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强调过的内容。“心里话”强调了内在感情的抒发和写作者对生活的自我认知。写这样的文章,擅长抒情和平时注重“自我解剖”的学生有一定优势。从去年的“心里美滋滋的”到今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上海中考作文命题都很接地气。也许命题者不希望人们把对中考作文的关注放在命题本身,而是希望老师、学生能更多关注真实的写作过程,注重学生平时是不是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学生临场的选材、构思、语言运用和整体架构,这种导向对今天的作文写作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每个学生都有心里话,而挑出最想说的心里话,这就有个性特点了。值得提醒的是,考生还要明确说话的对象,是对老师说,对爸妈说,对同学说,还是对其他人甚至物说。心里话一定是自己的,而且是自己想说的,想说的时间、地点、场合如何,考生如果也能考虑到,作文肯定更具体、更生动,这个心里话会更有特点。

中考作文命题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考场作文的质量。“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是个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抒发心灵感受的好题目,命题命在了学生的心坎上,能触发考生的动情点,能掀起考生情感的波澜,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关怀。题目中的“今天”,并非实质参加语文中考的“今天”,而是指抒发心声,“说说心里话”的那个“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中的“我”是倾诉者,“心里话”是倾诉的内容。所倾诉的内容必须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行文的重点在于“心里话”,“心里话”必须写实在,写具体,或抒发内心的喜悦,或表现心头的苦恼,或吐露心中的秘密,或追求心中的梦想„„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可以是亲情、友情的倾诉,也可以是对社会(学校或社区)在成长中给予我们关爱的表达;同样也可以适当地展望,是对未来的期待,谈谈理想的人生之路,说说今后想成为怎样的人,也是一种心里话。这道题可以是回看也可以是展望,或是两者结合。在表达方式上,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夹叙夹议的和谐融合,若是纯粹地叙事,说说心里话的情感色彩可能不容易淋漓尽致地展示;若只是抒情和议论,文章又没有根基,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悟。

◤考场佳作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上海 一考生

早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便背了无数的名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等等。妈妈也总是叮嘱:“多读些有用的书啊。”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说、随笔等文学作品却被渐渐束之高阁,光看闲书有什么用?那些名句真的是对的吗?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份疑惑始终藏在心底,无人可诉。而心里积聚的思绪总想找一个宣泄的出口,今天,我说说心底的想法。

对我来说,翻开收藏的一本书,里面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暖。

寒假里,家旁的季风书店关门了,也许是因为如今卖书生意确实难做。这一度是我最爱的地方,放学后,赶去那小小的却塞满了书的空间,静静地待上一阵,这里仿佛有一个安全的气场,将外界与我隔绝开来,暂时投进某个虚幻的时空,开启一场新的冒险之旅。这里的店员也是极和气的,总是拿着一本书,喜欢在付账时与我寒暄,推荐新书或是“怎么好久没看见你”的问候。书店的店员理应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商店的员工的,日日浸淫于书香之中,自然也与爱书人更为亲近。我几乎能清晰记得我何时在那儿购得什么心仪的书籍,与店员发

生了哪些对话。翻开书时,心里也是恋着这份温暖的。这份感情,仅有自己才懂。

总是因为琐事无法及时为已消失的书店写下一篇纪念的文字,心里的感激感动终于能够在今日得到一个抒发的机会。

无法清晰地说出个一二三来,究竟为何要读书?课堂上,老师也仅是鼓励我们多读些名著而已,却没有值得信服的“为什么”。读得越多越发现,它常常会给人带来迷惘、孤独,甚至不快乐的思考。记得曾经读过一本科幻小说,在它的世界里,书籍乃违禁品,人们贪图单一的享乐,世界没有了不快乐。这样的世界真的就美好了吗?可我内心总是忘不了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将心仪的段落庄重严肃地摘抄时的兴奋。夜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一边窃读一边被震撼得泪流不止,一夜无眠。第二天也只想湮没在人群中,一言不发,静静地回味。这些,是爱书者共有的经历,也都是深埋于心底难以用言语与他人分享的最真实的心里话。为什么要读书呢?明明它那么费时,又看不见直接的效果,或许与“为什么是快乐”一样,是个无解题。可我的心底仿佛总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因为我想在一路翻山越岭之时,看见沿途的风景呀!”

就好像为何要登山,一路辛劳,却无法说出究竟得到了什么。可我的心底仿佛总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呐喊:“因为——我想看见山顶的风景!”

◤亮点剖析

6.桂林市中考作文题解与满分作文选评 篇六

王淦生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题剖析】

浙江卷作文题基本沿袭了近几年‚思辨类作文题‛的思路,二元乃至多元思辨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见形式。从命题上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规避单一角度的话题,越来越重视从多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越来越看重考生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这道题贴近社会现实,十分接地气;与‚思辨类题目‛相呼应,文体上也限定了写论述类文章。

这则作文材料不同于往年多以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作导引,明显带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某些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而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缘事发挥,谈古论今,对照类比‛。所以,与往年作文材料相比,这则材料拒绝高蹈,贴近现实,给出了审题立意的多个指向,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从不同角度灵活表达。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强了论述对象的限定性、思维的论辩性以及内容的规定性。

有些考生把这篇作文的主旨仅限定于‚虚拟和现实‛,这是欠全面的。其实,‚虚拟和现实‛只是文章论述的由头,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选择,这才是你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表述的内容。否则,立意就偏了。

对‚虚拟世界‛,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作出自己的‚选择‛,再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类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论——联——结‛等几个环节来构思作文,一般步骤是: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接着充分论证,分析利弊;再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特别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只有发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才能让人看到隐藏在事物深层的本质;文章不仅要让人‚知其然‛,更要让人‚知其所以然‛,这才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因此,考生必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并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并阐释某些现象存在的背景、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其特殊含义,让读者通过读你的文章而明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天,相当多的青年人成了‚手机控‛,沦为‚网虫‛,整天梦游在虚拟的‚现实‛中。一旦离开了网络,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眼前这个现实世界。原本应该由人类来主宰的虚拟世界,已成为许多人的绝对操控者,不少人的情感乃至躯体都已被‚虚拟‛化了。

或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虚拟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度距离,使之为我所用,才是理性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认为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都要求考生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也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佳作评点】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浙江一考生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的发明,网络渐渐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为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曾经被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思维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在未来将要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去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兽洪水,悲观地认为如果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都可以重新去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现实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成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欣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时,我更想提醒人们,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地甚至盲目地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作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于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物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即便如此,我们亦当与虚拟保持一定的距离。人最终应超越这种虚拟的真实。

【点评】综观全文,这篇作文留给我的美好印象主要在五个方面:一是拟题准确,表意鲜明。‚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表现出作者对待虚拟世界的鲜明立场,‚一定‛二字,凸显出作者‚利用虚拟但不被虚拟奴役‛的用意,用语准确。二是紧扣话题,要言不烦。文章入题快,切题准,例证、引证,概括精当;议论点到为止,精练到位。三是观点辩证,很有分寸。作者避开许多考生‚一边倒‛的立场,议论力求全面理性。文章先用铺陈的手法,直陈虚拟之价值;又借名人名言,揭示虚拟之误人,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即对待虚拟的正确态度:既利用其便捷之处,又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四是内容新鲜,思想深刻。作者本身具有比较充足的文化科技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分析虚拟的实用价值时实例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在分析其弊端时又能自如地运用尼尔·波兹曼的名言,拓展了文章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最后借尼采言论提出人应当超越自我的结论,而要超越自我,就不应当沉湎于虚拟世界,这更是深化了文章主题。五是结构紧凑,层层推进。文章严格依照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思路结构全篇,首先引述时新材料,引出观点;接着借助想象,陈述虚拟之利;再联系现实,结合名人告诫,转入对虚拟之弊的剖析;最后分析尼采之言,得出‚与虚拟保持一定的距离‛的结论,掷地有声。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思之饶有余味。

人生不虚拟

当一股种菜风扫过全国时,我们听到一些人的抨击和批驳,也有拥趸们不以为然的我行我素和乐此不疲。

依我看,口水战是不用打的,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横加干涉费力指责。但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种菜,或是打游戏的人,难道你的人生也能虚拟?

虚拟的农场永远不能找到温煦的阳光,虚拟的侠客永远得不到线下同样的欢呼与崇拜,虚拟的生活永远抵不上真实的人生。我们真实地活在当下。

当人们忙于种菜偷菜时,是否留意过真实的田园已被春风抚绿,没有看客的蝶儿在寂寞的舞蹈?“当我从书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孩子”,托尔斯泰如是说。真实的自然,不止有树,有菜,有花,有草,更有泉水淙淙,鸟儿啁啾,有雾霭虹霓,有风雨雷电。当你偷完菜走回来时,试问你成了什么?上帝给予我们双手去掬一捧泉水,给我们眼睛去找寻星座,给我们肌肤去感觉风的抚摩,雨的滴落„„我们的手指绝不仅仅为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我们的眼睛绝不是为荧光屏忠实的看客。

当人们忙于扫罗网络上的速食文字或是在某款游戏中奋斗时,是否知道线下的人生更精彩?是否留意自己的心灵已一片荒芜?为什么会有网瘾症?因为一些人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得到肯定,得到尊重与成功,而沉溺于网络中,或许精神上得到了抚慰,但这种行为实则饮鸩止渴——现实越来越荒芜,落差越来越大,终于再也无法回到现实。

当人们忙于即时交友的方便快捷,是否晓得有人在你的身后忧虑担心,有人多久没有听到你用真实的声音讲话?一日的网友抵过几十年生养的父母,一日的网恋可以比得上相濡以沫的发妻?现代人感叹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交往有隔膜,抱怨自己缺少关怀与爱„„殊不知,需求时应先施与,不要在虚拟生活中找寻不可靠的慰藉,却失去近在手边的幸福。

想到今日网上爆红的宁波乞丐“犀利哥”网民们皆以国人捧红的这位“神秘宇宙无双究极美男”在各国网络掀起的波浪而自豪,可知英国网络对我们这种毫无理性的狂欢与缺少悲悯的国民性的抨击?可知程国荣,这个可怜的乞丐悲惨的人生?

人生不虚拟。虚拟生活是为了博我们一笑,从而更好的把握自己真实的人生,切不可成为它的奴隶,更不能让网络上的尘土覆盖原本纯净的心灵,迷了原本澄澈的双眼。

人,还是现实一点,才更好。

让虚拟丰富现实

谁,蔑视高山大川环绕中崎岖的道路,钟情于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 谁,鄙视寒酸破烂的纸质书信,独爱指尖一点的方便伊妹儿? 谁,热衷于网上偷菜种花,却不愿料理现实中的花草?

网络给予我们虚拟,不是让虚拟包围湮没现实。相反,是为了丰富现实。

现实生活可能很残忍,但他真实得让人跃跃欲触。敢于直面现实,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才能撑起国家的脊梁。太史公没有虚拟网络可以逃避残酷现实,也没有和屈子选择饮恨投入汨罗江。他坚毅的步伐迈着方步在君子的棋盘上驰骋。太史公,你该是放下了怎样的不安与躁动,是怎样的心如止水才喝退了刑罚的猖狂,吓散了沉重的脚链?有时,现实强大而刺眼,如果你抬头微笑,乌云也为你消散。现实的脚步要迈得轻快坚定。

虚拟世界轻松自由,他让你的原则往下滑、在滑至谷底时却毫无防备。多少沉溺于网络中不能自拔的人毁掉一生,多少戒除网瘾的机构充斥着人们燎乱而急切的目光!正如影片《新警察故事》那样,阿祖们逃离现实,在现实中上演刺激的杀人游戏,最终玩火自焚。这种悲剧还少吗?不该引起我们深思吗?诚然,虚拟不一定真正服务我们的生活,“网桑偷菜热”刮起的不是一场网瘾风,而是释放压力、排解孤独的寂寞风。如果人们网游适度,只是为了安放急躁情绪缓解压力。这样的网游正是服务丰富了现实。

适度进入虚拟也能为现实提供动力。

网上问政的流行,使服务型政府加快进程。网民网上帮扶传递爱心成为一种时尚。无助恼怒时在qq头像点击,便舒缓紧张神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好好利用虚拟,为现实服务才是硬道理。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网络确实提供了便捷。他延展了交流的视野,拓宽了生命的长度。合理应用虚拟实在是必要,让虚拟装扮现实让把现实闪亮。

巍峨的高山发出浑厚低音“要积极的乐观面对现实生活”;陶然亭的芦花莞尔一笑“固守心灵圭臬永不放弃”;寒山寺的孤江波涛翻滚“合情合理的为现实服务”。是啊,做到采撷虚拟的琼汁玉液浇灌现实的花朵,收获的一定是绽放无期花蕊。

云水苍苍,江水泱泱。让“偷菜”抚慰无聊心,让种花带给你高雅情操。让虚拟装扮你丰富的现实。

虚拟终觉浅,生活须躬行

窗外是力掩赤城的天姥,壮阔豪迈的峡谷;屏幕上是“谷歌街景”,世界地图,左键一击,快捷进入。

左手边是长空猎鹰,嘶鸣战马,艳如朱雀,意似玄武;右手边是在线宠物,千娇万柔,一刻也不能缺少你的保护。

前方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同饮刀头血,月下追匈奴;后面是网络好友邀你踩空间,种白菜。就这样,我们站在现实与虚拟的津口,眺望前方的景致,却不知渡向何处。

当“百度知道”开始支配我们的生活,当无数人抱着如同看世界杯般的热情,大半夜起床偷菜;当明星用博客点击量来比拼人气时,终于发现,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于是,许多人便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徘徊,生活。

那么,为什么?

试举一例:二十年前的北方,一到冬天大家就都来储存大白菜。是因为白菜好吃吗?不是,而是因为那时候冬天只有大白菜。现实是残酷的,而我们以前能甘心面对残酷的现实,只因为那时的世界只有现实。而虚拟网络的时代的到来,恰好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在虚拟的世界中,没有打着官腔训人的中层公务员,没有奥拓和奥迪那样等级分明的制度,也没有明星身边那恼人的保安。在这片低门槛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干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空间看你的心情,进入贴吧看你的贴子,但永远不知道你是谁。

于是,有人沉溺了。这样正确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网络永远是生活的副产品 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就如同佳酿美酒再甘甜,也不可取代白开水。生活如湖,虚拟的网络只是一颗小的石头。朝前一掷,只是激起一朵瞬间小小的水花,波消复静,仅此而已。网络可以令人暴富,像马云那样“脱俗”之人,一手制造了传奇。但那毕竟是少数,相较之下,网络带给普通人更多的是伤害:网瘾少年已不再稀奇;“网络戒毒所”到处都是;中国医生因为忙于偷菜,误了病人,要了人命;韩国夫妇忙于包夜打游戏,饿死孩子,讽刺的是,那游戏的内容就是守护一个小女孩。

上一篇:计财处副处长个人竞职演讲稿下一篇:塔机转租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