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共13篇)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篇一
2012学年竹山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
试试卷评价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1、命题特点。
本次检测的数学试题以“重视基础、注重应用,兼顾差异”为基本思路,杜绝难题、偏题、怪题,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其主要特点是:
(1)注重在运用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助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2)不出繁杂的计算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法则、方法的掌握和认真的程度。(3)试题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的总体情况。
本次的检测试题总分为100分,共有5个大题,合计50个题目,试题内容覆盖小学数学第十册五个单元的知识点,整卷的易、中、难题比例为8:1:1。整体上从概念理解、计算能力、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出发,具体的题型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图形题、应用题。
3、体现了基础性,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全面考查了学生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说是点多面广。
4、体现了生活化,突显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新大纲中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本试题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第五大题:灵活地用一用。从第24小题到第28小题选取的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数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5、体现了实用性,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第六大题:用心绘一绘。
2.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篇二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 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 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 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 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 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 与1L差不多, 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 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 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 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 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生1: (很吃惊的样子) 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 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 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 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3) 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 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 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 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 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 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 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 注射到杯中, 仔细观察, 再说说感受。
(2) 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 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 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 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 在单位认识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 建立1 L的表象, 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 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 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 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 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 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 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 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 在单位沟通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 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 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 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 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 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 在变化过程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 又用针筒抽出10 mL, 倒出100 mL和1 L水, 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 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 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 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 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 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 喝一喝
1.倒水活动, 量化1 L与1 mL
(1) 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 再用针筒抽一抽, 来验证1 mL, 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 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 少了点, 于是又倒了几滴, 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 也用针筒验证, 结果相反, 多了点, 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 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 结果与1 mL差不多……
(2) 指导学生倒10 mL, 并用针筒验证。
(3) 指导学生倒满100 mL, 并用量筒验证。
(4) 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 体验1 L与1 mL
(1) 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 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 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 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 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 再谈谈感受。
(3) 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 也谈谈感受。
(4) 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 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 要喝1 L水, 也就是5杯水, 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 通过倒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显然, 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 通过倒一倒的活动, 学生按“1 mL, 10 mL, 100 mL, 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 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 在观察中建立1 mL, 10 mL, 100 mL, 1000 mL (1 L) 的表象, 体验单位容积量, 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喝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感知过程中,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 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 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 从喝1 mL, 10 mL, 100 mL, 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 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教师演示时机恰当, 学生操作到位, 感悟深刻, 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8) :85.
[2]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 (10) :21.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 2007 (4) :41-44.
[4]陈承伟, 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 (4) :30.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 (5) :30.
[6]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4) :74-75.
[7]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 2008 (8) :66.
[8]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41-42.
[9]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6) :35.
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篇三
1.填一填。
(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 ),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分为( )和( )两种。能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反映一家人身高情况,用( )统计图较好;反映一个人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小红为了提高自己的跳绳成绩,最近一段时间练得很刻苦。她记录了每天的锻炼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1)小红第( )天到第( )天跳绳成绩提高最快,第( )天到第( )天提高最缓慢。
(2)估计小红第6天的成绩大约是( )个/分,达到每分钟130步大约是在第( )天。
3.下面是某市5月份第一周(1~7日)每天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幅( )式( )统计图,它适合表示( )组数据的( )情况。
(2)这周中,( )日温差最大,相差( )℃;( )日温差最小,相差( )℃。
(3)这周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
二、巧手操作。(32分)
1.下面是阳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统计表。请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该校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增加最快的是( )年,比上年增加了( )辆。
(2)平均每年拥有汽车( )辆。
(3)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2.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1)( )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比( )飞机长( )秒。
(2)起飞后第15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
(3)起飞后(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三、解决问题。(35分)
1.下面是某股票昨天的交易价格统计图。
(1)每天股票交易的开始时间是( ),一天交易( )小时。
(2)该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每天股票交易结束时的价格)是10.55元,昨天收盘时( )(填“涨”或“跌”)了( )元。
(3)你能说说该股票昨天的走势(价格变化情况)吗?
(4)不计算,你能估计出该股票昨天交易的平均价格大约是多少元吗?
2.下面是甲、乙两地去年4~10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哪月相差最大?低温是高温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小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复习计划 篇四
小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22人,二班21人,共43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只有个别学生学习困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具体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图形的变换》复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
2、《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4、《因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四、复习内容及要点:
1、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2、分数和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因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5、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五、复习措施: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1、认真看书,牢记基础知识,背会理解基本概念。提高做填空,选择,判断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2、细心计算,格式完整,书写认真!
3、认真读题,审题,按步骤完成图形计算和应用题。认真检查!
4、查漏补缺,数学书上的重点题,争取全部掌握!
5、抓紧时间,做分项和综合试卷,提高学习能力!
6、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强化应试能力。
7、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5.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篇五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1、单元过关,每单元上一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课,做适当练习,测验一次,据测验情况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
6.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篇六
一、冷静思考,正确填写,我能行!(每空1分,共20分。)
1.一本小学数学课本的形状是( ),它有( )个面,( )条棱。
2.5×表示的意义是( ),计算结果是( )。
3.一个数和它倒数的乘积是( );( )的倒数是5;0.5的倒数是( )。
4.=( )÷50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棱长是( );体积是( )。
6.填空。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400( );27毫升=( ) 升
7.一个数的是60,这个数的是( );比的倒数多3的数是( )。
8.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底面边长为3dm,放入一块石头后水面升高了0.3dm,这块石头的体积是( )。
9.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10.一件上衣八折以后的价钱是120元钱,原价是( )元。
11.右图是由同样大小的小方块堆积起来的,每个小方块的
棱长是1分米,这堆小方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不含糊!
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2.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 )
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 )
4.长方体中,底面积越大,体积也越大。 ( )
5.将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表面积的一半。 ( )
三、反复比较,慎重挑选,无差错!
1.下面两个数的积在1/3和5/6之间的是( )。
①1/3×12/13 ②2/3×5/6 ③2/3×3
2.已知8/9×9/8=1,所以( )。
①9/8是倒数 ②9/8和9/8都是倒数 ③8/9和9/8互为倒数
3.一个数(0除外)除以1/8,这个数就( )。
①缩小8倍 ②不变 ③扩大8倍
4.用两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 )。
①体积变大,表面积变小 ②体积变小,表面积变大
③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大 ④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小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①3 ②6 ③9 ④27
四、认真细致,用心计算,不出差错!
1.在数字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前面各数的倒数。(每空1分,共5分)
5/6( ) 1 ( ) 0.2( ) 12/13( ) 22/7( )
2.计算。
2/3×9 3/4×0 0÷3/2 5/6 ÷ 6/5
12×5/6 7/24×6/14 8/25÷4/5 4/9÷3/8
3.解方程。
7/10 x=4/3 1.5 x=2.25 x ÷ 5/8 =10/17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我最棒!
1.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8分米,如果1平方分米的石料重3.6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2.淘气与大家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再次见面时大家都说淘气长高了。淘气说:“我家的大门高2米,原先我的身高是门高的3/5,现在我的身高是门高的5/8了。我一年长高了多少?”
3.进修附小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占5/9,女生中又有4/5的学生爱看《窗边的小豆豆》,五年级一班有多少女生爱看《窗边的小豆豆》?
4.巨人国里举行捏橡皮泥比赛,一位选手先把他的橡皮泥捏成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后来感觉不满意就把它改捏成底面积为2平方分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5.一桶油连桶共重15千克,卖出3/4以后,连桶重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计算)
6.我是小小粉刷匠。学校暑假期间将对教室内的墙壁重新粉刷。我们教室房间要粉刷的面积约为90平方米。第一次每平方米需用涂料0.5升,第二遍粉刷时所需涂料仅为第一遍时的2/3。大桶容量8升/桶,价钱96元/桶,小桶容量5升/桶,价钱65元/桶。
(1) 共需涂料多少升?
7.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篇七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①
②
九、习作天地。(25分)
8.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预习提纲 篇八
【课题】轴对称
【预习内容】教科书P3-4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画出P3的六个图形的对称轴。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观察例1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说一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动手画出例2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说说画的步骤。
【课题】 旋 转
【预习内容】教科书P5的例3、例4
【预习提纲】
1.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例子。
2.补充完整例3,并想一想:要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应说清几点内容?
3.观察P5的风车图,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4.尝试画出例4中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课题】 欣 赏 设 计
【预习内容】教科书P7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2的9幅图,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利用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尝试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2――13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P12内容,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完成P13的例1,想一想,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想一想,怎样不遗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4.尝试完成P13的做一做。
【课题】求一个数的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4的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例2,想一想,是怎么找到2的这些倍数? 2的倍数最小是几?能找到最大的吗?
2.尝试完成14页的做一做1、2小题。
3.思考: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4.阅读P14的“你知道吗?”举出几个完全数,每个完全数有什么特点?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内容】教科书P17――18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17的内容,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几个奇数和偶数,它们通常又称为什么数?
3.尝试完成P17的做一做。
4.自学P18的内容,说说怎样又快又准确地判断一个数是5的倍数?
5.尝试完成P18的做一做。思考:2和5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内容】教科书P19的内容。
【预习提纲】
1.找出100以内自然数中3的倍数。
2.观察写出的3的倍数,并结合自学19页的内容,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尝试完成p19做一做。
【课题】质数和合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23――24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按书上表中的要求分类,填在书上。
2.自学P23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
3.尝试完成P23的做一做。
4.在P24的表中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涂上颜色。
5.观察你找出的质数,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认识长方体
【预习内容】P27-29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五中的1、3题。
【预习提纲】
1.认真阅读P27-29,将P28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回答例2中的问题。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条?
4.尝试完成P29做一做。
【课题】认识正方体及长方体、正方体的比较
【预习内容】P30,做一做及练习五中的第2、5题。
【预习提纲】
1.自学P30,观察正方体小木块,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填在书上)
2.完成做一做,并填写下表:
形体 面 棱 顶点
(数量)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长方体
正方体
想一想:正方体也是长方体吗?说出理由。
【课题】表面积
【预习内容】P33-34。
【预习提纲】
1.自学P33,动手把带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并按书上的要求标明6个面。
2.观察展开图,回答P33的两个问题。
3.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
4. 指出左图中的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并说出
每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课题】表面积的计算
【预习内容】P34-35例1、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P34-35,并将例1、例2填写完整。
2.例1中,求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3.P34做一做中,要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其中哪两个面是相同的?哪两个面需要单独计算?
4.例2中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
5.P35做一做中,做一个无盖鱼缸需要计算哪几个面?它的总面积是多少?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预习内容】P38-39,及P40做一做1 。
【预习提纲】
1.观察教师做P38实验,想一想,实验中,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
2.自学P38-39中其它内容,回答书中的问题。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相当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课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预习内容】P40-41,及P42例1。
【预习提纲】
1.自学P40-41,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并填写P41的表格。
2.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你会计算吗?
3.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将P42例1填写完整。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预习内容】P42-43。
【预习提纲】
1.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能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都可以用哪个公式?
4.尝试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中,长指的是什么,横截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预习内容】P46-47。
【预习提纲】
1.举例说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自学书P46-47,将书上表格及例3、例4填写完整。想一想: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才能堆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尝试完成P47做一做。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预习内容】P50-51及P52做一做。
【预习提纲】
1.什么是容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完成P50的小组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L大约有多少?
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点?
4.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小组讨论)
5.尝试完成P52做一做。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分数的意义
【预习内容】教科书P60――62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60的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并说说可以怎样平均分桌上的东西?
2.观察P61的图例,说说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 ,一些物体的 。
3.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单位?
4.尝试完成P62的“做一做”。
【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预习内容】教科书P65――66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例1,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
2.自学例2,剪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试一试看每个人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
3.通过例1和例2,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4.用字母怎样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预习内容】教科书P66例3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66例3,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异同点?
3.尝试完成P66的做一做。
【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69――70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仔细观察P69例1的三幅图,写出每幅图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2.仔细观察P69例2的三组图,说说每幅图表示的分数的意义。
3.对比例1、例2中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与1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尝试完成P70的做一做。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课题】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70――71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例3的图,想一想:四个学生吃的橙子分别怎样用分数表示?
2.自学例4,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带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4.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尝试完成P71的做一做。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预习内容】教科书P75――76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回忆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2.动手操作:取三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按P75例1的要求平分并涂色,再用分数表示出来。
3.比较三张纸上涂色部分的面积大小。并观察三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4.把P76的例2填完整,说说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根据是什么?
5.尝试完成P76的做一做。
【课题】最大公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79――80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阅读例1,明确铺地的要求。并试着说说你的选择,边长最大可以是几分米?
2.自学P80的内容,怎样把符合要求的地砖边长全部选出来?
3.你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吗?
4.尝试完成P80的做一做。
【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8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写出18和27的因数。
2.你有办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3.自学P81例2,思考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尝试完成P81的做一做。观察每组数的特点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课题】约分
【预习内容】教科书P84――85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84例3, 和 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2.什么叫最简分数?
3.尝试完成P84做一做。
4.自学P85例4,想一想化简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怎样化简最简便?
5.什么叫约分?怎么判定已经把一个分数化为最简分数了?
6.尝试完成P85做一做。
【课题】最小公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88――89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阅读例1,明确铺地的要求。说说你用这种墙砖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怎样铺的?
2.自学P88的内容,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有最大的吗?
3.你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4.尝试完成P89的做一做。
【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0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分别写出6和8的倍数。你能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吗?
2.自学P90例2,你喜欢书上的那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尝试完成P90的做一做。观察每组数的特点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预习内容】教科书P93――94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93例3的图,说说这里的 和 分别表示什么?
2.观察例3中每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并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填在书上。
3.自学例4,想一想,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为什么选择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4.你知道了什么叫通分吗?说说通分的步骤。
5.尝试完成P94“做一做”。
【课题】小数化成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7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97的例1,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完成课本P97的试一试,说说小数化成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3.尝试完成P97“做一做”。
【课题】分数化成小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8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你准备怎样比较例2中六个数的大小,?
2.1.自学P98例2,书上为什么选择把分数化为小数来比大小?
3.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
4.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书上的方法利用了什么知识?
5.尝试完成P98“做一做”。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预习内容】P104 -106.
【预习提纲】
1.自学P104-106,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2.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05及P106的做一做。
【课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预习内容】P107的例3。
【预习提纲】
1.例3中,在解决第(1)个问题时,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2.试着算一算,前四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3.想一想:1里面有几个 ?然后将第(2)题补充完整。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尝试完成P107做一做。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预习内容】P110-111,及P112做一做。
【预习提纲】
1. 与 大小相同吗?分数单位相同吗?
2.自学P110-111,把例1(2)补充完整。
3.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相加减?
4.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的一样吗?
5.尝试完成P112做一做。
【课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预习内容】P117-118例1.
【预习提纲】
1.例1(1)中 + 求的是什么?你认为书上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例1(2)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分别表示什么?两种解题思路一样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吗?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18做一做。
【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预习内容】P119例2。
【预习提纲】
1.算一算:(1)36+28+64(2)126+47+74
2.例2中,两道算式的特征各是什么?这些特征与整数运算的哪些定律相同?
3.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
5.尝试完成P119做一做。
第六单元统计
【课题】众数
【预习内容】P122-123例1。
【预习提纲】
1.例1中,为什么身高在1.52米左右的同学参加集体舞比赛比较合适?
2.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4.尝试完成P123做一做。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预习内容】P126-128例2及做一做。
【预习提纲】
1.自学P126-127,回答例2中的问题。
2.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3.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28做一做。
【课题】打电话
【预习内容】P132-133。
【预习提纲】
1.分组通知时,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为什么?
2.怎样能最快地通知到15个人,需要几分钟?
3.用第三种方法,怎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的通知到每个人?
4.请根据第三种方法的规律填写下表:
第n分钟 1 2 3 4 5 6 7 …
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5、根据规律尝试回答P133中的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课题】找次品
【预习内容】P134-135。
【预习提纲】
1.请说一说例1中的次品你是怎么找到的。
2.把例2中的表格填写完整,你能想到的都写出来。
3.观察例2填后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如果零件是10个、11个……应该怎样称?与你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5.尝试完成P135做一做。
9.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九
(转载)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
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十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假发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旋转。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
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
(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8、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1、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第二周至第三周 分数乘法 6
第三周至第四周 长方体
(一)7
第五周至第六周 分数除法 7
第六周至第七周 长方体
(二)9
第八周 整理复习、期中考试 5
第九周至第十周 分数除法 7
第十周 确定位置 3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用方程解决问题 4
第十三周 数学好玩 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7
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 总复习 5
11.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一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12.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十二
临近期末,学生比较浮躁,所以复习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静下心复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比较低,知识很单一,缺乏各知识间的联系,复习中既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复习内容
数学期末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在复习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使学过的零散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网络。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五、复习策略及措施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
2.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
5.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七、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2、注重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设计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复习例题,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4、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八、学困生辅导安排:
1.落实口算天天练,提高计算能力。
2.有针对性地自己出题让他们做,然后立即讲评。
3.继续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请其他学生负责督促,辅助检查。
4.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学生。
1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十三
因为是第一次给五(2)班的孩子上课,为了调节气氛,也为了培养好的课堂习惯,课前我习惯性地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大家放不开,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2、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
枯燥的讲授,不止是孩子们不喜欢,我们也不喜欢。数学较之语文更理性,也更枯燥。我们要把这些枯燥的东西变得更灵性,更生动。游戏就是个很好的载体。这节课的摸球奖、掷筛子和玩飞行棋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并且每个游戏过程都能让孩子们自发地思考,我认为设计这样的游戏是可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事先考虑不周全,也因为个人课堂教学机智更待加强,所以最后的游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3、数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炼
第一次上课,耿华老师就告诉我,可能性的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明扼要是一个方面,少重复学生的说话是另一个方面。一直记着,一直努力控制自己。这节课前半部分我就用的时间很长,越到课堂的后面,可能性大小上面,就强调的少了,学生掌握的也不太好,有待修炼呀!
4、可以调整的地方。
(1)在课堂的总结时,应该结合孩子们的学习体会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2)将判断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举例放到一起练习。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评价方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8-01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期末试卷07-06
202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8-08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8-03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2-21
(30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形成性评价测试卷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