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2024-06-21

社区日常工作信息(10篇)

1.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一

社区食品安全工作信息

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区食品安全工作信息。为切实加强对社区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虎山街道安泰社区积极探索食品安全工作新路子,建立了食品安全宣传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明确一名社区干部为食品安全宣传员,并负责社区日常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

二是以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橱窗(专门设立)和黑板报为载体,定期刊出食品安全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辖区广大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是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社区食品宣传员每季要召开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传达贯彻市食安委和虎山街道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及时反馈本社区食品安全动态信息;

四是在重要节假日来临前组织一次宣传发动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工作总结《社区食品安全工作信息》。

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社区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到目前止社区辖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平安与和-谐。

( )

2.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二

1 基本做法

1.1 针对近年来社区现任医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反复

讨论、分析东阳市社区现任医生工作记录本中各项工作的内容, 由公共卫生管理科开发、设计、试行符合横店医院社区责任医生工作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记录本, 利用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替代东阳市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记录本, 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库由各社区现任医生组的组长分片负责、统一管理、统一记录、统一安排。软件系统采用分级分权限部署, 按照管理层级管理所属区域的数据信息。社区服务站部分的软件设计目标是采集所辖社区内的相关业务信息, 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1.2 信息系统的简要情况系统主目录下分:

信息录入、信息查询、报表预览、打印系统。信息录入系统下分:现任区域基本情况、肺结核病人信息、计划免疫漏种催诊、慢病一般老人随访、重点传染病管理、儿童管理、健康教育、人口死亡信息、妇女增补叶酸、新建卫生户厕、本地儿童流动信息、孕产妇服务信息、新建自来水站信息、外地流动儿童信息、食品公共场所单位信息、家庭聚餐申报、学校幼儿园信息、其他工作服务信息等。信息查询主要方面:现任区域情况一览表、下村服务信息、重点人群随访、60岁以上人群随访统计、60岁以下人群随访统计、0~7岁人群随访统计、宣教/改水/改厕/死因信息、重点人群动态变化表、卫生协管信息、讲座信息、统计功能即报表预览。

1.3 组长每月布置工作, 联村现任医生按布置的工作完成并在临村责任医生工作简单记录。

记录本每月上交组长一次, 由组长初步审查本月临村责任医生的工作情况, 并录入相关数据。对未完成的工作给予指出, 并督促完成。

2 讨论

原来社区责任医生所使用的记录本存在问题: (1) 平时社记录本上交, 中间环节多, 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2) 统计报表困难, 各项报表的产生非常繁琐, 每月只能靠手工计算, 易出差错。 (3) 极个别的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记录本发生遗失, 或者部分页码撕毁, 导致资料不全。 (4) 人员变动交接工作时, 熟悉工作记录本困难, 基础资料掌握费时。 (5) 管理困难,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检查工作十分费时费力。

信息化管理后的优点: (1)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催促工作。责任医生的每项工作均由各片组长输入, 在输入当中或输入后能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完成的工作, 及时给予指导及催促。 (2) 随时查找资料、随时统计报表。 (3) 记录内容准确、完整、清楚。信息化管理数据库资料各表相关内容紧密联系, 不会发生前后逻辑性错误, 不会漏记录一张表格。 (4) 减轻责任医生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责任医生不必对记录本的详细记录、前后对应、数据统计而工作, 只要按组长布置的实际工作完成。 (5) 卫生管理机构可对全区各种信息及数据进行综合的数据查询、报表管理、统计分析, 以便全面掌握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 便于行政管理、及时对社区工作进行沟通、检查、监督、指导。 (6) 提升随访质量、丰富随访内容:社区责任医生记录本中无法记录慢病随访的详细情况, 如健康状况、服药情况、未服药原因、非药物治疗方法、指导干预及建议;数据库中可全部记录, 若漏访相关内容, 组长会提醒责任医生完成任务随访内容。 (7) 管理者便于统计社区责任医生报酬工作。社区责任医生量化部分补贴计量统计方便。如慢病随访按指标规定事实、正确、及时完成随访的, 每人每季补贴;如一人有多种慢病在管理的则按一人次补贴;老的人随访每人每季补贴等。

3.我国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篇三

由民政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联合主办的“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论坛”日前在浙江嘉兴举行。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参加论坛并提出,要通过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和促进社会信息化、社区建设和民政信息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保障社区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窦玉沛强调,社区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要以社区信息化带动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信息化。

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民政部2001年制定颁布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副司长董宝青说,我国社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

4.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公开 篇四

薛宁宁同志是社区的一名预备党员,原计划值完班后回老家的,然而接到任务后她默默地退了车票,加入到加班核对人员情况的队伍中。

夜里十一点多钟,完成当天所有的核对登记上报工作之后,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寒风中踏上返家的路。

按照街道防控工作的安排和部署,__社区全体社工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社区及时购买了口罩和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第一时间送到辖区各小区物业公司,要求物业公司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对进出人员尤其是湖北牌照车辆及人员进行排查。

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区居民进行防控的宣传和告知。与此同时,社区社工连日加班加点,放弃春节假期,摸排核查人员情况,并对列入居家观察的人员,按照网格安排社工专人负责,不仅详细告知他们注意事项,还要求社工坚持一日两巡制度,并建立微信群,以便及时知晓人员动态及需求情况。

目前,__社区有20多户居家观察人员,每一户都有专职网格员负责。对这些居民的需求,网格员做到随叫随到、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1月26日,一位居家观察人员给社区党员、专职网格员孙莉发来了微信,说自己需要买一些菜和豆瓣酱。孙莉热情又详细地询问了这位居民需要买些什么菜,需要哪个品牌的豆瓣酱,随后按他的要求为其订购了相关物品。居民对孙莉热情周到的服务非常满意。

5.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五

2013年我社区情报信息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以加强情报信息收集能力为导向,重点加强涉台、港、澳或国外等领域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切实防范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组织、敌对分子实施窃密、渗透、策反等破坏活动。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网络建设

社区书记高度重视支持情报信息网工作,将情报信息列入社区综治工作计划,与维稳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保证情报信息工作做到“组织、任务、制度、经费”四个落实。健全和巩固网络组织建设,各安全工作小组的人员变动要及时调整,并报送街道情报信息办公室,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并把信息联络员档案报送街道情报信息办公室。实行书记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提高情报信息收集能力

我社区今年收集情报信息的重点是:

1、掌握进入本辖区内境外非政府组织、企业、人员、资金等基本情况。

2、掌握本地、本单位人员出国(境)务工、公务考察、涉外婚姻、经商留学等基本情况。

3、因纠纷、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引起群体性越级上访等苗头情况。

4、“法轮功”邪教组织及非法宗教组织及其人员的活动情况。

三、加强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考核机制

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支持综治办,密切配合。在新形势下维护情报信息和社会政治稳定工作的特点,把握各项政策要求,遵循隐蔽斗争规律,统筹协调,通盘考虑,积极稳妥、周密细致地开展工作,制定和完善国家安全情报信息建设有关工作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渎职而引发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翠林山庄社区综治维稳中心

6.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六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服务,和谐社会

“十二五”时期,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 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社区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老弱病残, 社区服务的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邻里纠纷。社区服务的理念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社区管理、服务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 依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借助电脑、电视、电话, 做到了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事业社会化、社区服务网络化、工作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文明城市、和谐城市作出了很大贡献。这几年,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 社区总数在迅速增加, 目前全国有6, 923个城市街道, 8.7万个城市社区。城市人口的扩张、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断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断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有的社区设备不全、配置低;有的社区硬件虽好, 但利用率不高;有的社区专业人才匮乏。更为甚者, 社区信息化建设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还未做到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因此, 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是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社区信息化建设, 简单地说, 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社区的管理、服务, 从而使传统的社区管理、服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一) 要加强宣传, 提高认知度、认同度。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是社区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虽然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 但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单靠政府是不够的, 必须有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 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 发动全民共同参与。经随机调查, 有些居民甚至不知自己属哪个社区, 不知社区门朝哪开, 不知社区主任男女, 更不知社区信息化为何物。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在居民中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文艺表演等来传播信息化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 开展问卷调查, 介绍社区概况, 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 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使用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多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 把现有的条件用好、用足。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邀请本社区的行家对居民进行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 也可组织大家到其他的社区参观、学习, 普及信息化知识, 努力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社区直接面向居民, 面向每个小家庭, 要让所属居民有亲切感和归属感, 使居民以居住在本社区为荣, 进而关心社区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 必须正确处理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 引导居民由旁观者变为社区建设的操作者。社区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家喻户晓, 并指导居民积极利用其建设成果。服务流程越简单、越明了越好;信息的发布、更新越及时越好。系统的操作性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参与热情。不能搞成“语音提示”类, 忙活了半天告诉你“系统正忙、稍后再拨”, 让人生厌。社区网站力求体现“亲民、惠民、便民”的思想, 既服务于民, 又便于社区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和谐理念。在社区网站上开设多个论坛, 让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个相聚的地方, 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只有居民的认知和参与程度逐步得到提高, 社区信息化工作才能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拓宽信息化建设思路, 提升社区服务新形象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同样, 建设信息化的社区也要打破条条框框, 理念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 机制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社区信息化建设决非“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联网”那么简单, 而是需更多地注入人的因素, 更大程度地发挥管理者、服务者的主观能动性, 广泛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注重公平、公正、效率、人性。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向上级各部门传送资料、数据, 打打报表, 减轻社区管理者的劳动强度;接收上级各部门的指示, 今天清除城市污染, 明天打扫卫生死角;信息化也不意味着“足不出户, 能扫天下”。相反, 社区工作者要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居民面对面, 从情感上拉近双方的距离。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应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 架设居民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高速公路, 社区工作者要把为居民服务当成自己的一项本职工作, 适应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信息神经延伸至每一户家庭。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要涵盖社区居民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四种人, 即老人, 小孩、残疾人, 病人。许多老人退休闲不住, 为大家服务的热情很高, 他们格外注重精神生活, 如果社区引导得当, 这肯定是一支有一定影响力、战斗力的“夕阳红”队伍。他们义务巡逻、保护古井、检查网吧是否容留未成年人、组成多种娱乐团体等等, 他们老有所用, 老有所乐, 生活充实而快乐。幼儿、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对他们的管理不容忽视, 主要是安全、学习、娱乐等方面。不夸张地说, 近几年, 经常听到、也亲眼看到三、五岁的孩童独处家中、从楼上摔下来的事情, 还有玩火、吞食异物引起窒息等等, 管好他们就是调动了其家长的积极性, 这些家长年轻有为, 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早在2008年就在首批16所社区设立了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挂牌开课, 请全市中小学优秀教师利用休息日轮值在各个社区, 辅导普及各类知识, 初步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的再利用。对社区的低保家庭, 除了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 更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慰藉。

服务项目的增加是否意味服务成本的提高?不是。理由之一:每个社区都有很多的能人, 关键在于能否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建立服务时间储蓄银行, 立足长远, 凡开户有“余款”者, 在本人或其家人需要的时候, 享有获得别人义务服务的权利, 一些细则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拟订、完善, 宗旨是调动服务者的积极性, 秉承“好人有好报”的思想,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这样, 邻里之间的关系自然和谐、亲切。理由之二: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大学人才资源。社区可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为他们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对学生本人来讲, 既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能力, 为将来步入社会积累经验。这又是一个多赢的良方。

社区信息化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准”和“灵”, 这需要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 一方面建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求各社区街办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情况进行考评, 任务分工到人, 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大政府重视力度, 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推进社区信息化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社区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推进社区信息化使每一位公民能够及时、方便、低成本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

为此, 政府要高度重视, 统一思想认识, 从组织机构和思想认识上保证社区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进一步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 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聘优秀人才, 通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逐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引有抱负的青年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社区信息化建设队伍, 以便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和功能, 真正实现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成本, 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作为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做到建设有位置、计划有项目、长期不落后, 努力实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进一步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 加强政府与百姓间的信息沟通, 对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 真正让群众满意。依靠信息技术, 建设数字化社区, 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提升社区服务形象。以社区管理为龙头, 社区服务为重点, 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社区信息化坚持“方便基层, 服务百姓”, 注重于应用服务, 积极开展网上便民和互动, 老百姓鼠标点点、遥控器按按、电话打打, 轻轻松松服务送到家。努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与社区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每年, 由评审机构为社区评定星级, 调动各社区晋级积极性, 形成社区信息化建设良效互动的长效机制。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政府干预固然重要, 但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 大力号召民间团体、企业等共同参与社区信息化的建设, 本着务实的思想, 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如为社区培训专业人员, 无偿提供一些设备等等。

四、结语

社区是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与长足发展, 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就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区、创新型社区, 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各城市社区之间相互借鉴, 通过探索实践,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社区服务。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有理由相信, 作为领导者、实施者一定会抓住契机、迎接挑战, 做好政府、街道、社区、全体居民的协调工作, 实现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王苹.做好社区信息化文章[N].江苏邮电报, 2008-8-12

7.现代社区信息传播现状与进路探析 篇七

【关键词】社区 信息传播 居民 数据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08-03

笔者分别对以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德阳市和东北地区吉林省四平市两地社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比研究,在了解我国现代社区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在寻找基层社区信息传播过程中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两地社区信息传播现状对比

信息传播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其中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构成信息传播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随着人类信息传播技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信息传播从最初的非语言符号传播阶段、到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再到印刷传播阶段、最后到电子传播阶段,不断演化升级,发展到现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美国学者波斯曼竭力批判地道,在当今技术垄断文化这种环境下,“信息成为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技术垄断的信息免疫机制是难以操作的的机制,技术垄断是文化的‘艾滋病”他戏用这个词来说明当下社会“抗信息缺损综合症”的严重性。无论现在技术垄断文化亦敌亦友,传播媒介的发展的确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它俨然成为社区信息传播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社区属社会最基层,从笔者实地调查了解到,这个层级的信息传播,基本采用四种媒介形式,分别是:口头媒介、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数字媒介。

根据上述四种媒介形式,笔者选择德阳市旌阳区陕西馆社区和四平市铁西区西关社区进行传播媒介的对比调查研究,努力以真实的数据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而观照当前我国社区信息传播的现状。而两家社区均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推荐、且两地社区的工作能力被当地居民普遍认可,所以选择这两家社区具备一定客观性。

“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集电子型文献(如磁盘、光盘、网络服务等)阅览、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社区电子阅览室属于公共义务性服务设施,供社区居民在其规定上班时间免费察取资料。德阳市陕西馆社区2009年就已开设电子免费阅览室。目前,四平市的社区并未有一家拥有这样的硬件条件,而“电子阅览室”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多媒体性和多媒体性等特点,是发挥社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就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四川的德阳各社区基本建立了这样的阅览室,但有的社区使用效果还不理想,社区并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

“远程教育”:遥距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社区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在指定场所为居民播报新闻或解读相关政策信息。2003年,国家正式推行“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主要负责教育宣传工作,其中远程教育服务就包含其中。在这一点上,四川德阳也比吉林四平做得好。

“信息公告栏”,是目前为止,社区传播信息中,最原始、最普遍,也最为直接有效和最便捷的方法。它涉及的内容包括:公示公告、阳光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律法规等信息。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不光这里对比的两个市信息公告栏用得好。2013年春节前,我们在四川阿坝州考察民族文化保护,在一些县乡村看到,普遍有信息公告栏,而且做得非常漂亮实用。这个信息传播平台,成为政府与社区民众最有效的交流窗口。

多功能会议室是现代会议必要的产物,一般社区都有这样的会议设施,它能满足组办方改变和增加会议的内容,丰富会议形式的室内建筑体。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召开,给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

(二)、软件对比

在社区信息传播管理的软件方面,全国到处差别不大,笔者进大学以后,利用寒暑假走访了很多社区,包括深圳的一些社区,作为基层政府对社区信息的传播和管理都非常在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立“社区网站”是建设现代化信息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网站包括的内容有:您问我答、论坛、讲坛、政策问答、热点疑点、志愿者服务等专栏。人们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料获取信息。

“QQ群”和“飞信客户端”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更是方便社区迅速通知信息的不二法门,同时可以促进居民与居民间、居民与社区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社区认同感。但笔者调查的社区情况,“QQ群”的使用较普遍,而“飞信客户端”却基本没发挥起这一现代信息传播作用。

“网格化管理员”,是依托统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网格管理员搜集的信息,社区可以及时调整信息传播方式,是我国现代社区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的新兴产物。社区被分割为网格状,选网格中的一名居民担当网格管理员,每位网格管理员的身份都会公开,主要负责收集信息,并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反馈,并在面临突发情况可以做到登门人户地传递信息。这一现代化城市细胞的管理,一般经济社会较好的城市都建立了这一网状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维护了现代文明的稳定与进步。

(三)、社区信息传播媒介对比说明

现代社区的信息传播情况,既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联,又要与自身的管理运作相协调,二者缺一不可。即便有些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佳,社区在现有的基础性设施资源上,以自身管理和运作中突出的表现,仍会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有所作为。从上面两个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德阳市社区的软硬件配备要超过四平市社区,但这并不代表一个地区的信息传播过程取得良好表现,因为信息的传播不仅取决于“施”的方面,更要参考居民们‘爱”的情况。

(四)、舆情监控

舆情是当今“大众麦克风时代”民情民意的具体反映,是一种不可忽视社会力量,因此,目前社区已将舆情监督工作放在与维稳、信访、上访等相同位置,作为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处于社会基层的社区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掌握舆情动态,一种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筛选,社区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关键字进行筛选,从而了解舆情,掌握社区动态,做好社情民意,从而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另一种依靠“摸排”暗访的方式掌控舆情,了解居民的身份信息、家庭成员、经济水平等相关情况,最后整理归档,网格化管理成为最好的“摸牌”手段。

言论如洪流,一旦遭到阻截,堵而不疏,必然引发一系列群体事件。社区政府与普通民众联系最直接,在解决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社区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深入到群众中进行疏导。上报一定要准确,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二、社区信息传播事业中出现的困窘

(一)单向传播让信息“石沉大海”

目前社区的信息传播内容的选择大多是一厢情愿,而居民对于获取那些方面信息更是无从下手。

目前,居民在新闻类信息喜好方面主要分为:民生,国际政治、地方建设三个方面,笔者统计,这三类信息所占比例分别为50%、25%、25%,而社区在公告栏,或者是社区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往往涉及“面子工程”,即以党务建设为主,所提供的服务类信息少之又少。不了解居民到底想要什么,成为社区信息事业的一大掣肘。来自台湾文化大学学者林福岳,曾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社区成天在通知居民奥巴马连任成功,大多数居民不会在乎,如果社区通知居民食用油在今明两日涨价,立马会有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告诉家人买油。目前,社区单向传播成为信息交流的一大阻碍。

(二)默不作声的居民使社区茫然失措

社区在接受权利下放的同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姿态,从基层自治组织逐步向基层政府工作职能方向转变,所以社区的工作顺利与否,不能简单地看是否受到上级部门的直接表彰或批评。当然,我们在指责社区一味地单向传播,也不能忽视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努力,比如建设社区网站、居民QQ群、下访民情、设立居民调解室等措施都是在了解民情,做社情民意的调解。而居民在这方面的配合却略显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事不关己的态度影响社区判断

现代社区要依靠人心的聚集才能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我国很多居民在一地定居显得有些被动。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居民认为自己在这里只是一个暂住地,即便是拥有自己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又重新买房搬家了,社区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小区的物业,社区对于人们的认识处在一个陌生的地位,这种现象导致社区的工作障碍很多。因此,居民对社区发布的信息往往持观望态度,大都不愿意去社区索取或反馈信息。

2、居民对信息的攫取意识不够

很多居民基本属于信息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总的来说是指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处于劣势的群体。信息若是群体除了包括下岗(失业、无业)人员、老年人、外来打工群体、家庭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有的学者认为一部分的在校学生和图书馆员也在信息弱势群体的范围内。”②对于这个定义的后半部分,笔者在调查中感受很深刻,社区的信息弱势群体的最大弱势,就是那些没有信息意识的人,而且在社区基层,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如果一个人信息没有攫取意识,那是根本无法把信息传达到他的脑袋里的,永远是一问三不知,我国现代社区居民仍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三)防不胜防的信息陷阱

当今社会,短信诈骗防不胜防,然而利用社区工作人员身份骗取居民钱财的事情,在近两年有发生。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走访四平市部分社区,就有居民被骗的遭遇。

王某,单身,男,是一名下岗职工,因患有糖尿病,平日里靠在某机关单位打工谋生。2009年7月的一天,一位自称刘某的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找到他,告诉王某说,她可以帮助办理低保,但是要收取五百元现金作为回报。王某听信了此人的话,先交了三百元钱,事成之后再把剩余的二百给刘某,可惜结局是包子打狗一场空。目前,利用信息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居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薄弱,使得他们面对信息泛滥的社会更是无所适从,也难免对信息产生恐惧和抵触。

(四)单调的传播渠道和滞后的新媒体信息

目前社区信息传播的方式,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公告栏和张贴在楼宇门前的告示单。这种传播方式尽管简单方便,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及时性和信息时效性,如果是一户长期出差的居民,就无法及时了解信息。

而新媒体的加入貌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社区网站的建立,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据笔者统计,以四平市某社区网站为例、其涵盖时事新闻、社区建设、社区培训、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七项版块,其中处于闲置状态(建设中)的版块多达五项,另两项政务公开和社区建设的信息更新情况也极为缓慢,数月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新媒体领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社区发布的信息大多是以宣传为主,而居民想了解的信息却得不到,况且这种枯燥无味的网站,很少有人会随时登陆,所以网站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很微弱。据笔者在德阳市某社区服务站了解到,该社区平均日访问量也不过十几人次,其中不乏是内部人员点阅增减信息而已。

社区工作人员在开辟QQ通讯上的也下过苦功夫,但其收益并不大,因为大多数居民对于QQ的使用并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尤其是老人,而青中年居民也并不乐于在社区QQ群里谈论有用信息,从而成为调侃工具,打隋骂俏的场所。

三、对社区信息传播进路的思考

尽管社区的发展现状仍存在诸多弊病,但国家对社区事业和社区信息化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可以联通社会服务,实现邻里沟通、社区对话、协商解决公共事务,共同规划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有组织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促使公共决策更趋合理,促使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更人性化、更便利、实用、安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一个能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社区“细胞组织”。现代社区信息传播的进路在哪里?

(一)调动数字电视的力量,让信息入户

笔者通过在四平市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居民获取信息的相关渠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口头交谈,其中电视所占比重为81.25%,互联网所占比重为12.5%,口头交谈占到0.625%,在三种传播渠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电视。近年,我国数字电视已经在全国城市普及,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交互能力,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数字电视中有一项“信息查询”功能,社区可以通过电视传播渠道,把讯息注入电视,供居民随时查阅;紧急信息,通过邮件弹出的方式,达到信息入户。

(二)移动客户端的“霸权”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数字,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十亿的规模。

据笔者调查显示,习惯和偶尔使用手机上网或收费信息的居民分别为54.5%和13.7%,而不经常使用占到31.75%。就目前的使用情况而言,利用移动客服端的信息传播,是相当有效的,比如社区使用飞信,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居民的手机中,是极为便捷方便的,但是,这一传播方式还未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三)为老人量身打造信息平台

截至2008年底,民政部发布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提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可以说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2013年正式步人老龄化阶段。为老人量身打造信息平台,尤其是空巢老人,是社区服务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对空巢的信息登记较为准确,每逢节日或有重大信息要公布的时候会由社区工作者主动通知他们,四川德阳市陕西馆社区,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场地,供老人们喝茶、下棋,进而为老人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老年人成为信息弱势群体,他们不会发信息,不会上网,更少主动询问信息,所以唯一的办法还是动用人力,将信息传递到位,解释到位,帮助到位,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信任与认同,是信息传播的基础

社区居民只有建立不同于陌生人的环境心理,达成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社区文化发展的根本。

笔者通过四道问题,测试居民与社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选项后的数字为所占比例):

(接上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 政府职员很少下访民情31.25%

B 精力有限,无暇顾及12.5%

c 没什么事情需要接触25%

D 没有存在感,体会不到主人翁的感觉31.25%

这四组数据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基层社区与群众交流沟通不畅。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往往上热下凉。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区与居民间的沟通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权利层层下放,权利到达社区,由原先的居民自治组织,逐渐模糊成为基层政府性质,社区工作者甚至把管理充当了服务,居民享受不到温暖,自然无法与之亲近,遇到不明白的政策几乎不主动询问的竟然达到81.25%的比重,实际在一些社会发展之后的地区,情况还要严重,这种社区关系令人堪忧。

1、以教育促进沟通

这里所说教育分为两个方面,学龄教育和公民教育。

在中国的学龄教育中,极少涉及作为公民,如何对身边信息的索取。在美国,很早就开设关于儿童的新闻信息的相关课程。笔者在上高中时,曾有过一次选举权,选举四平市人大代表,老师只是把选票发到我们的手中,并告诉我们务必要选择哪个人,而根本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谁,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提供哪些服务,身边同学对这种选举,表示厌恶。

而社区的再教育,是为了弥补那些不懂得如何搜集信息的居民,提供给他们方法和渠道,例如社区定期为居民培训,如何使用网络查询信息。上文提到的德阳市社区,会利用电子阅览室平台,定期举行培训,教给居民如何使用QQ等软件交流信息。但大多数社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及教育和管理没有跟上硬件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软件也成为居民调侃闲聊的平台,甚至让部分居民厌恶。在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启动下,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大学生转入基层,成为这一平台的服务者,为我国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

一个社区,如果仅仅在技术层面达到信息化的标准,而内部达不到有机运作,那么这种信息化,是不合格的。要做好社区信息传播,必须使信息化的内外兼修,让居民及时利用信息,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

2、打造数据仓库,提高数据质量

美国建立“数据仓库”早在1992年就已尘埃落定。比尔·恩门被称为“数据仓库之父”,他为数据仓库所下的定义被人们广泛接受:

8.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八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社区现有的网络资源,拓展信息技术管理和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生活需求,促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小区智能和家庭信息化建设,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以中心城区(镇、古管委、开发区)为试点,整合区、镇、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立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社区”平台。力争2年内,完成全部城市社区与“互联社区”平台对接,建立政府、社区、物业、居民交流沟通与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最为直接、便利、实用的社区服务。

三、“互联社区”平台建设的内容

(一)建立社区居民服务窗口。一是建立网上服务大厅。在网上开通社保、公积金查询、话费充值、菜篮子、证券行情查询等服务功能,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在“互联社区”网上办理各种事宜;二是网上发布便民信息。将社区周边的商家、店铺、家政服务的地址、联系方式等服务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各种服务信息;三是设立居民回音箱。“互联社区”开通物业与业主、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该信箱将需求和问题及时反映给社区,以便社区了解掌握居民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建立宣传教育的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社区”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一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让居民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二是培育社区文化,加强对地域文化、精神文明的宣传推广,建立特色社区,满足居民求知、健身等各类文化需求;三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互联社区”网站不仅是社区内部宣传的主阵地,也是社区对外宣传自身形象、品牌的窗口。通过互联网络,及时宣传推广社区建设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和典型经验。

(三)建立社情民意的基地。“互联社区”网站要设立“互动之窗”栏目,使之建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实现网上对话,密切党群联系。

(四)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充分发挥“社区论坛”的作用,为居民提供网上讨论、咨询的平台,形成居民与社区工作者、居民与物业、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社区、物业、居民间的互信互谅、理解支持,促进邻里之间友好、和睦、共同为建设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推进“互联社区”平台建设的措施

(一)有关镇(开发区、古管委)要将“互联社区”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社区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包括社区事务网上管理情况、社区信息网上公布情况、社区居民参与情况和社区信息员工情况等,通过工作考核,促使社区信息化工作常抓不懈。

(二)建立健全“互联社区”信息员培训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培训,确保“互联社区”平台运作的高效与规范。同时,加大对社会居民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营造浓厚的“互联社区”建设氛围。

(三)运用“互联社区”平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组织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着重在知识培训、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再就业及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策划和安排,使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以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为内容,与构建和谐社区同步进行。通过居务公开,切实保障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社区工作效能,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主要内容

(一)健全居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

1、要完善居务公开内容。主要分为居务和财务两个方面内容:

(1)居务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居民公约等;社区居委会任期目标、年度工作计划和由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社区居委会办实事的具体项目、办事依据、条件、程序、纪律、期限、过程和结果;有关工作的服务承诺、投诉处理途径等;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范围及居民求助热线;居民评议社区干部情况及年终考评情况;社区服务项目的经营管理情况;低保救济、医疗救助、优抚、救灾、计划生育、廉租房、经适房等政府补助项目办理情况;社区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居委会工作建议及反馈情况;其它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重点事项。

(2)财务包括:社区居委会财务收支情况;社区居委会干部、专职工作者补贴、奖励发放情况;社区居委会办公费、电话费、水电费等费用收支情况;社区修建费等费用支出情况;代收费用、社会捐赠、共建经费、募捐款物收支使用情况;社区开展的工程招投标及物资采购等情况及其他社区居民关心的财务事项。

2、要规范居务公开形式。

(1)公开栏公开。各社区必须在方便居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居务公开栏。居务公开栏旁必须设置固定的居务公开意见箱。居务公开栏的内容应当通俗易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并且至少保留10天。要明确责任人,加强对公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公开栏保持完整、美观、整洁。

(2)会议公开。各社区定期召开党员、居民代表或居民会议、民主座谈会等,通过座谈、通知、发放资料等方式,将居务管理的各项内容及时告知党员、居民代表和群众。

(3)其他公开。各社区要将社区应公开的内容:包括社会事务、组织架构、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上墙或网站公开,有条件的社区应将公开内容及时输入触摸屏公开,以便于居民查询和监督。未建立社区网站的,要制定建立计划,确保全部实现网站公开。实现畅通民意、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和舆论监督。

3、要严格公开的时间和程序。

(1)明确公开时间。一般应根据公开的具体内容而定,财务每月公开,居务每季度公开,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重大的经济项目以及一些热点事项要及时公开。要推进居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

(2)规范公开程序。居务公开按以下基本程序进行:居委会依照要求提出公开方案;居务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和完善;提交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居委会通过居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听取居民对居务公开的反映、意见和要求;社区居务监督委员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调查,给出答复。每期公开结束后,要将公开的内容及群众提出的意见和答复情况等各种档案资料真实、完整、规范地整理归档,长期保管。形成的电子文档,应采取电脑、光盘、移动硬盘等方式,统一整理备份归档。

(二)规范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

1、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

(1)规范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是社区事务决策的权利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讨论决定涉及社区发展和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务。居民代表可有居民按每50户推选1-2人,或者由各居民小组推选1-2人产生,最少不得低于50名。居民代表会议一年至少召开两次,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召集。会议的议题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并提前三天告示居民。居民代表要主动征求居民对议题的意见和要求。居民代表会议必须有2/3以上的居民代表参加,所作的决定必须经过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要做好会议的详细记录,并整理归档。

(2)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具有法定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如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的,要通过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材料归档保存。未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从事涉及社区重大事务和居民群众利益的活动,其所作决定均为无效,发生的一切后果,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2、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1)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3-5人组成,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设主任1名。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的议事能力,其中应有1-2名具备财会知识的成员。居务监督委员会对居民代表会议负责,其职责是:对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情况,社区财务管理和支付、社区项目工程招投标等居务管理的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支持和配合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等正确履行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工作;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反映。

(2)建立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居民代表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评议,加强民主监督。评议内容包括:社区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完成落实情况;社区的各项规章、民主决策和居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将民主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的使用及其享受的工资(补贴)挂钩。

3、要推进社区事务民主管理。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要适时引导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采取大多数居民群众认可的方法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居民自治的实际,及时组织居民群众讨论修订社区居民公约和居务公开、财务管理、议事规则等制度,用制度规范社区干部和居民的行为,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各镇(开发区、古管委)要组织建立居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行居务公开的各项规定,协调、督促和检查各社区开展居务公开工作;提出开展居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居务公开的先进经验;组织开展居务公开工作的评比表彰。各社区居委会应按要求,设定专门负责人员,把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制定方案,创新制度机制。在推进居务公开工作中,各社区要紧密联系实际,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载体、注重公开实效。要突出公开的重点,把群众普遍关注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及时公开。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居务公开工作,确保居务公开相关工作全部落实到位。

(三)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区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开展居务公开和加强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并及时予以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对违反居务公开工作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责任追究。第三篇

2014年我区残疾人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积极创造无障碍社会环境,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化组织建设,增强工作活力。

(一)招聘镇(开发区)残疾人工作专管员。以镇(开发区)为单位,招聘10名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子女为镇(开发区)残疾人工作专管员,制订出台《镇(开发区)残疾人工作专管员考核管理办法》,加强镇(开发区)残联组织力量,并在镇(开发区)残联领导下,负责开展残疾人工作,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二)选聘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员。以行政村换届选举为契机,原则上按5个村(社区)选聘1名的标准,选配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员,制订出台《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员考核管理办法》,协助镇(开发区)残联做好残疾人工作,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机制。以行政村换届选举为契机,按照《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则(暂行)》(残联函[2003]337号)选举产生村(社区)残协班子,制订出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考核管理办法》,并做到“五有”即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必备的工作条件,有活动经费,有各项规章制度,有数据准确的残疾人台帐档案。

二、深化三大工程,推进生活保障。

(一)深化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认真围绕“缩小差距,协调发展,共享小康,走在前列”目标要求,认真组织,深入实施,巩固完善,提标扩面,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做好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二)深化残疾人托(安)养工程。继续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托(安)养工程,为55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托(安)养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启动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

(三)深化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工程。进一步巩固深化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回头看和爱心乡镇、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等爱心细胞创建工作。

三、深化服务体系,加大服务力度。

(一)深化康复服务。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继续为至少70名困难残疾人开展实施助听、助明、助行行动。认真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专项行动,为至少1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安装人工耳蜗。加强社区康复服务站建设,积极协调区卫计局,着力抓好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设,创建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和3个残疾人小康阳光家园示范村。开展康复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康复指导员业务素质,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及时有效康复。

(二)深化创业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年确保培训460人次以上,并加大力度,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初级手语培训等工作。完善有关残疾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全年扶持各类残疾人创业就业180名。通过与区人力社保局合作举办残疾人就业推介会、各级残疾人组织分散介绍等途径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残疾人大专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100%,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专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95%。通过创办扶贫基地、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工疗站),促进残疾人就业,力争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省级1家、市级1家,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2家。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400人。加大力度,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

(三)深化无障碍设施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和区残工委《关于明确区2013-2015残疾人十大无障碍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的通知》(浔残工委[2013]2号)精神,落实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责任,为至少1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以城市社区办公场所和老小区改造为重点,加大中心城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配齐无障碍服务设施,逐步实现残疾人居住、出行、工作、康复全部无障碍。

四、深化文化助残,构建互动平台。

(一)深化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以区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为平台,积极鼓劢参加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书画创作比赛等评选活动。以文化创作、发明创造奖励机制为平台,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创作和发明,支持出版宣传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的作品,为残疾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创作条件,提高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开展全国助残日等活动为平台,协调文化部门,举办好第四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并以五大镇为主增加残疾人文化设施,完善文化场馆向残疾人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加强文艺专兼职辅导员、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深化残疾人体育健身运动。以镇残疾人体育示范基地为平台,组织举办2014年度残疾人综合运动比赛,并精心组队参加省、市残疾人综合运动会,争取在各类比赛中有所突破。积极协调区文体局,在区全民健身中心设置残疾人运动场地,配备残疾人体育运动器械。并以五大镇为主增加残疾人体育设施,完善体育场馆向残疾人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丰富残疾人的业余体育生活。

(三)深化残疾人系列宣传活动。以《时报》的《温馨家园》专栏、《新闻》的《爱在篮天下》专题及多形式的户外公益宣传广告为主阵地,组织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先进典型系列报道,鼓励更多的残疾人树立对生命、对生活的信心,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

五、深化扶贫救助,改善生活环境。

(一)深化助残送温暖活动。协调区青年志愿者总队助残服务分队,利用各个残疾人节日开展助残活动,并以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等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识字、唱歌、体检等服务活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结合元旦、春节和残疾人节曰,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为困难残疾人送温暖活动。同时,把符合条件需要改造的危房户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为1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

(二)深化爱心助学。继续实施市属特殊学校集中就读的、全日制学校随班就读的、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教育教学补助政策;继续资助110名大专以上残疾学生、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继续运用全区8个资源教室,组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和康复训练。并适时召开助学工作座谈会,挖掘受助对象就业典型,总结助学工作成果。

(三)深化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继续联合区慈善总会,加大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力度,重点做好为困难精神残疾人免费送医送药、困难精神病人住院补助、长期关锁的困难精神病患者解锁等工作,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六、深化三项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一)深化残疾人员核销联动机制。围绕做好应核销人员的“减法”,继续加强与市殡仪馆进行对接、与村(社区)残协进行对接,通过上下联动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规范残疾人员核销动态管理,杜绝违规享受政策现象。

(二)深化残疾人医疗和养老参保联动机制。围绕做好应参保人员的“加法”,继续加强与区人力社保局对接,落实区、镇(开发区)、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的责任,对照政策落实优惠措施,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免费参保工作。实现持证残疾人免费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

(三)深化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联动机制。围绕做好残疾人出行的“清道夫”,继续加强与区发改委、区委农办、区住建交通局对接,落实镇(开发区)、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的责任,参与建设项目的会审,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面。

七、深化权益保障,维护基本权利。

(一)深化残疾人法律援助。完善区镇(开发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代书、转介或代理等法律服务。

(二)深化残疾人信访办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办理工作要求,落实专人,及时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有访必结、有访必处、有访必复”,确保全区残疾人不发生重大越级访和集体访。

(三)深化市区长热线调处。认真贯彻落实热线调处工作要求,落实专人,认真办理市、区长热线等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第四篇

一、实施三大工程,深化社会保障。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一是完成全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的提标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截止12月底,已将1703名困难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其中低保边缘人员1200人,低保人员503人)。二是经区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与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区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办法(试行)》文件,完成了1029名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的调查摸底、申报、公示、发放工作。三是继续实施危房改造计划,为37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完成370%。四是完成残疾人扶贫脱困205人,完成100%。

(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一是在原来的“残疾等级为一级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的基础上,增加肢体残疾二级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累计为552名重度残疾人实施了托(安)养,完成105%,共发放补助金208.05万元。二是联合民政、消防等部门对全区托养机构进行安全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安装空调57台,补助资金15万元。

(三)残疾人康复工程。一是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深入实施残疾人助明、助听、助行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82例、助听器适配37台、下肢假肢装配13例、助视器适配5例,分别完成137%、123%、130%、100%。二是认真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专项行动,有1名残疾儿童已进行人工耳蜗手术筛查,正在等待手术;珍爱康复中心、扬帆康健园已有26名残疾儿童正在接受康复治疗。三是完成2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创建(双林镇、镇)。全区10个镇(开发区)的221个行政村、21个社区全部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全区9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建立了128个村(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残疾人康复服务比例100%。并协调区卫计局加强残疾人康复档案建设,开展了康复进村、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活动。

二、建立三项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一)建立残疾人员核销联动机制,规范人员核销动态管理,做好应核销人员的“减法”。为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建立残疾人核销信息台账,规范残疾人动态管理,提高残疾人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加强两个对接从而建立一个残疾人员核销联动机制。一是与市殡仪馆进行对接。市殡仪馆将我区每月初将上月死亡火化人员名单提供给区残联。区残联收到死亡火化人员名单后下发至镇(开发区)残联进行核对,区残联在当月底前完成分类及核销工作,取消已死亡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享受资格。二是与村(社区)残协进行对接。建立村(社区)死亡残疾人月报制,每月底社区(村)残协将死亡的残疾人名单上报镇(开发区)残联,由镇(开发区)残联汇总后统一报送区残联。区残联对两个渠道获得的死亡名单再进行核对,通过上下联动确保数据准确无误。2013年5至12月底,经对全区2326名死亡人员核对,及时核销了72名残疾人,其中43名享受政策优惠待遇。

(二)建立残疾人医疗和养老参保联动机制,普及优惠政策,做好应参保人员的“加法”。为提高城乡残疾人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与区人力社保局建立了残疾人医疗和养老参保联动机制,对照政策逐步落实优惠措施,做好应参保人员的“加法”。一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参保工作。各镇(开发区)残联每年11月底将重度残疾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中的残疾人名单(新增人员名单)分别报送区残联、镇(开发区)合医办,由各镇(开发区)合医办报送区医保办办理医保卡,再由各镇(开发区)残联将医保卡送达残疾人本人。二是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免费参保工作。各镇(开发区)残联按季度将重度残疾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中的残疾人名单(新增人员名单)分别报送区残联、镇(开发区)人力社保服务中心,由镇(开发区)人力社保服务中心把此新增人员名单反馈至村(社区),由村(社区)通知残疾人本人来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第一档缴费档次)参保的相关手续。联动机制的建立,让残疾人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切实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至12月底有2000余名附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了免费参保手续。

(三)建立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联动机制,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好残疾人出行的“清道夫”。一是与区发改委联动。在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公共设施和服务场所初步设计会审时通知区残联参加,区残联按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提出相关意见,并会同区发改委、区住建交通局、镇(开发区)残联共同抓好落实。二是与区委农办联动。区委农办在“美丽乡村”、“魅力水乡”示范村初步设计会审时通知区残联参加,区残联按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提出相关意见,并会同区委农办、镇(开发区)残联共同抓好落实。三是与区住建交通局联动。区住建交通局在城市老小区改造初步设计会审时通知区残联参加,区残联按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提出相关意见,并会同区住建交通局、镇(开发区)残联共同抓好落实。

以上三项联动机制在第五期《残疾人工作》刊登,同时,以区政府残工委文件名义将残疾人十大无障碍行动三年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已纳入“美丽乡村”、“魅力水乡”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已在中心城区增设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标识14处,对图书馆、银行和社区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规范化改造。万顺小区进行残疾人进出无障碍设施改造已纳入计划,并逐步实施改造工作。以建设古镇5a级景区为契机,按要求配齐了无障碍服务设施,培训了手语导游,并实现古镇景区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区政协组织社保界别组政协委员对古镇景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了视察。此外,已为12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完成任务127.37%。赠送轮椅等残疾人辅助器具62件。

三、实施三项举措,推进文化助残。

(一)制订发展规划,提升服务能力。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编制了市首个规划-《区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围绕大力弘扬扶残助残社会风尚、着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力推动残疾人体育长远发展,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是以区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为平台,成功举办二期残疾人书画展,展出残疾人书画作品30余幅,举办书画培训班2期,培训残疾人艺术爱好者100余人,并组织举办了残疾人书画爱好者联谊活动,邀请国家级、省级残疾人书画家传授技艺。二是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举办了以“风韵·共享小康”为主题的第三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有20多名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对优秀节目进行了奖励,并积极做好市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节目选送工作。筹备成立了市首个残疾人文化艺术团,积极参与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推进“爱心零距离”节目实施,与市残联联合举办了赠送收音机仪式,向100名视障和重度残疾人赠送了收音机。三是认真组织市残疾人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四项残疾人单项比赛的准备工作,获得10金10银10铜。在第22届世界聋奥会上,我区忻月丹与队友获得400米游泳接力赛铜牌、沈佳莉、汤学良获得网球混双第5名。四是联合区文体局建立文化体育场馆向残疾人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五是创建1个市级残疾人体育示范基地(镇残疾人体育基地)。六是建立二支队伍,即文艺专兼职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和体育人才队伍。

(二)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创作发明。一是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鼓励残疾人文化创作和发明创造的奖励措施》,搭建市首个鼓励残疾人创作和发明的奖励平台,支持出版宣传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的作品,为残疾人文化艺术和发明创造爱好者提供创作条件,提高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孙国良、朱惠新、宓荣卿、凌阿四等4名残疾创作爱好者享受5次奖励。二是孙国良的书画作品《孙国良左笔书法集》1月出版,5月联合区关工委等部门在区图书馆举办了孙国良左笔书画展,并在浔溪中学、石淙学校巡回展出、现场展示,进行励志教育,同时参加市残联组织的画展。三是6月举行朱惠新的12万字长篇故事《乡绅大侠》首发式,并参与市残联“爱心零距离”的互动节目。四是10月宓荣卿的《速写撷萃》由摄影出版社出版。五是11月凌阿四第八项实用发明专利(网状式窖井盖)拿到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三)制订合作方案,宣传残疾人事业。一是与广电中心、时报签约,在时报、电视新闻分别开辟温馨家园专栏、爱在蓝天下专题节目,利用节日抓宣传,结合专栏抓宣传,组织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先进典型系列报道,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工作的影响。二是与广告策划企业合作,进一步发挥传统户外媒介物的传播功能,如树立路牌广告、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或绘制宣传画等形式,真正形成宣传无盲区、无死角格局。在中心城区设立2处公益宣传广告。三是各级新闻媒体报道100篇,其中《中国新闻网》1篇、《日报》1篇、《日报》16篇、《晚报》1篇、电视新闻4篇、《残疾人工作》1篇、《时报》18篇、电视新闻8篇、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50篇。以菱湖镇赵阿发15年连续为残疾人捐款事迹为内容的广播剧2月制作完毕,在区有线广播、电台新闻台fm105播放。

四、突出三个重点,完善救助体系。

(一)残疾人创业就业帮扶工作。一是筹备成立了区残疾人创业者协会,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完成230名各类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申报工作,完成任务100%。下发了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社保补贴385万元,困难残疾人职工养老保险补助40人,金额12.2万元。组织各类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194人,完成169%。承办了全省残疾人湖羊养殖技能培训班,有48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完成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6人,完成100%;盲人按摩培训2人,完成100%;盲人电脑培训1人、完成100%;手语专职翻译培训1人,完成100%;初级手语证书培训8人,完成100%;手语培训100人,完成100%。二是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扶持创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至12月底全区共有残疾人9325人,有劳动能力的有6293人,有5100余名残疾人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残疾人劳动就业率达到81%。新增残疾人就业75人,完成100%,其中按比例就业24人,完成109%。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达到1156.57万元,增长26.1%。三是积极组织残疾人大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培训、就业。全区大专以上残疾人毕业生7名,就业率100%;残疾人家庭子女大专以上毕业生98名,未就业3名,就业率96.94%。四是建成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工疗站)2家(市洪塘众立铸造有限公司、市菱湖天意制带有限公司),安置残疾人30名。组织残疾人扶贫基地年检工作,取消了2家不合格残疾人扶贫基地。新增残疾人扶贫基地区级2家(泰宇生态水产发展有限公司、顺发养殖场)、市级1家(和联鱼桑专业合作社)、省级1家(金牛农庄农优贸易有限公司),至12月底全区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8个,直接安置残疾人61人,辐射带动170人。五是落实练市镇杨树河村、施浩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程项目2个,完成100%。六是为956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办理了市区免费公交卡。

(二)困难助学工作。一是资助全区高等院校残疾人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154人,完成140%,补助金83.1万元。资助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残疾儿童102人,其中随班就读33人,送教上门32人,特殊教育学校37人,补助金6.07万元。资助学期教育残疾儿童5人,补助金2.5万元。总计资助261人,补助金91.97万元。二是全区随班就读学校有28所,送教上门学校21所,辅导教师人数43名,建立了32个送教上门教学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为100%。三是从2012年3月开始,投入经费20万元,在两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学校长超小学、石淙学校组建资源教室;2013年又投入50多万元,在开发区实验学校等建设了6个资源教室,进一步解决随班就读资源紧缺的问题。

(三)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工作。一是认真执行市残联提标扩面规定,做好精神残疾人救助工作,免费送医送药四次1373人次,金额39.4万元。一般残疾人门诊费救助52人,金额3.12万元。二是积极协调区慈善总会按残联确定的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出台了《区慈善总会关于开展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的试行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力度,已有57名精神病患者获得康复住院救助,补助资金39.80万元。三是健全区、镇、村(社区)三级重性精神病管理网络,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关爱帮扶小组,加强部门协作能力,减少重性精神病患者复发。四是结合元旦、春节和残疾人节曰,开展为困难残疾人送温暖慰问活动,区、镇(开发区、古管委)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994人,慰问金(物品)55万元。

五、夯实三个基础,提供工作保障。

(一)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六个一”(即开展一次调研、组织一次培训、出台一个文件、建立一项机制、制订一个标准、统一一个规范)为重点。8月份在全区开展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月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中的作用,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有效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强区残联组织建设,成立了区残联党组。并做好爱心乡镇、爱心单位、爱心村(社区)、爱心人士的申报工作。

(二)建立“四联”制度,开展双服务活动。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的双服务活动为契机,建立以联镇村、联项目、联基地(中心)、联残疾人重点户为内容的区、镇(开发区)残联工作人员、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四联“制度,深入基层摸实情,做到感情在一线建立、政策在一线宣传、困难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进一步增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9.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九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每个村都成立了治安联防队,不定期进行巡逻,并建立了治安警务室,由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警长,与110报警系统联网,增强了警务工作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在此基础上,还构筑起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高效技防网络。在金融、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设置了电子监控,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

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坚持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定期开展地毯式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归类、分析研判并及时制定调处方案,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上报。今年以来共排查6次,排查矛盾纠纷19件,调解率和调结率分别达到100%和95%。对没有条件调结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依法解决问题,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露头就打。通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等集中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全乡共发生治安案件3起,刑事案件0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和100%。

10.社区日常工作信息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协作学习;虚拟社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Use Virtual Community

Li Chengying

(National School of Guiyang City,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 teaching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in a learning mode.The use of virtual communities as a platform to more effectively organize the students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virtua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he specific operation of each step.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aborative learning;Virtual community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吸收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的长处,有利于发掘学习者的个人内在潜能,更能培养团体的协作精神。虚拟社区中的协作学习是指由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习者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虚拟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然后学习者通过协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利用虚拟社区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组织:

一、确立学习目标,划分协作小组

在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分解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由于各小组成员知识水平不一,因此在协作学习中我们将学习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大类。基本目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和研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发展目标则是要求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在情感态度、认知策略、信息素质等方面实现的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先后尝试过“教师指定组合”和“学生自由组合”两种分组方式。无论哪种分组,都要求划分后的协作小组兼容并蓄,包括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学习风格和智能类型的学生,使得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发挥自己的个体特长,了解个体差异,在已有的基础上,发掘自身潜力。同时,还可以在协同工作时实现优势互补,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激发出多方面、多角度的观点,能够相互学习对方的方法,形成新的认知方式,达到个体差异维度的互补性。教师指定组合,是由教师根据虚拟社区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差异,按照异质同组的组合原则,对学生进行编组。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学生定位明确,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对学生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协作学习指导。各小组水平基本相近,易于进行组间评价。

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协作分工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求每组成员进行初步分工,然后把方案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以后能及时进行监督。随着协作任务的一步步开展要不断细化责任分工表,并及时提交给教师。组内每个成员具体承担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在表中都有所体现。分工时应根据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并根据每个人的差异做不同的分工,有所侧重。对学习中的重要问题可以分头准备,集体讨论。每个学生既有个人的研究任务,又有共同承担的责任。在分工的过程中,教师要参入其中,对分工进行指导。

三、观察学习行为,引导协作活动

当协作小组按计划进行协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观察和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交流,帮助他们多侧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找发散型的解决方法,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同时,教师还应对小组及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从而使小组成员有继续前进的主要动力。此外,教师还应对各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营造各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虚拟社区为各协作小组建立了讨论专区、组内聊天室和小组学习空间,并常常参加各小组内部的协作讨论,对他们遇到的方法、思路上的困难予以点拨,维护组内民主平等的协作氛围。同时,笔者还利用小组辩论、作品制作比赛、信息搜寻竞赛、组间问答等方式在各个协作小组间开展竞争、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交流学习成果,开展协作评价

在协作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是整个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小组在小组学习空间中进行作品展示,汇报协作学习的成果,供全体社区成员进行评价。这里的评价,不是要对各组的成果给出一个优良中差的结论,而是让学习者通过评价进行一次新的交流。各小组可以交流协作学习中的经验,吸取他人的优点,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网络教育的评价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更多的关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是通过在社区Blog中撰写日志的方法进行的。学生对自己在协作学习中的收获、缺憾、优势、不足进行总结,并填写协作学习自评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在自评当中,要求学生注意应当是与自己而不是他人进行比较,充分认识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动机。

协作学习小组的组内互评通过社区论坛进行。由协作小组组长在本小组的讨论专区内按协作小组互评表的格式发表投票帖,让全体组员按资料搜集、组内讨论、成员互助、任务完成等方面对同伴进行投票打分,实现无记名评议。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在社区中的参与程度、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对本门学科的态度、作品的完成情况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结合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力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评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提出针对建议,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上一篇:百度更新关键词的一些经验下一篇: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