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入门

2024-07-29

英美文学入门(9篇)

1.英美文学入门 篇一

摘 要: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文学评论;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张燕霞,女,汉族,1968年2月生人,河北省无极县人,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文学是艺术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及理解能力,但文学评论与民族意识及人们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故文学评论本身便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针对英美文化领域而言,文学评论受到英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对英美文化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

一、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对于英国人而言,英语作为母语,在语言发音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发音特别清楚,停顿之处较少,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一般来说,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且很难被外界因素改变,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二、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文学评论层出不穷,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文学评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如下:

(一)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差异。英语在受到历史的影响后,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低调又不张扬,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故美国文学评论的使用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常带有夸张语气,缺少了英国人的保守性,同时非常直接与大胆[2]。

(二)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评论语言主要存在继承与摒弃之间,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促使了英国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不论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论方式。反之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缺乏深层次的含义,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联。因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方面,能够取长避短,故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不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决策,而且对于文学评论也有着深远与长久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制度,这些都能在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本文介绍了英美文化的具体差异体现,对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2.英美文学入门 篇二

一、英美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评论

探讨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其前提是对英美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有且只有明确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才能深入地理解英美文学的实质与审美特征。

1、英美文化差异及原因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首先,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差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只有明确了英美语言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才能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的核心内容。英美语言层面上的这些差异,既有语音层面上的差异,也有语义、语法规则上的不同。然而,在语法与语音的层面上,这些看似与语义无关的差异,实则对语义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词汇的拼写上,英语与美语这种差异更应该引起文学评论者的注意。同样是表达“航线”的意义,英语用air-route而美国英语则用air-line.再如,俗语里的chap、fellow和guy之间的不同。造成这些语言层面上的差异主要是英美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文化差异造成的观点差异。由于英美文化具有不同的本质,因此,使用英美语言的各评论者之间会具有不同的评论观点。对此,有研究者进行过如下的论述:英国人本身性格的保守性和不张扬,这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使用英语会较为客观、有所保留……再次,文学发展历程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学评论则是针对这种特定现象进行客观评析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英美两国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也会对其相关的评论实践产生必然的影响。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经历如下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文学与此不同,美国由于其建国较晚,在其建国初期,其文学的发展主要以模仿英国的文学为主。后来,随着美国经历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残酷,但它却为美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主题。这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经历决定了两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英美两国文学彼此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学之间的差异就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两种文学差异的核心表现。即,文化之间的差异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尽管文化与文学之间差异的影响不是对等,但这种不对等的影响却不能使研究者产生任何的忽略。否则,其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文化差异给予文学差异的影响。

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它也会使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逐渐加深的客观现实。这也就是说,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与文学评论这种现象本身密切相关。例如,对于英国文学名著《哈姆雷特》的评论就是如此因为面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性格的评论就很好地体现了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评论,还是女权主义视域下的评论,都使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这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同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其结论往往会有所差异。

二、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

1、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评论者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众所周知,对于特定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决定着评论者后续的评论。而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了。在文学评论实践中,文化差异给予评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对评论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传统评论的理解。从事文学评论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这样的评论事实,任何一次的文学评论都是基于作品文本和传统评论基础上。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文学评论具有继承性。因此说,文化差异对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差异给予作品价值的影响

文学评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原作品文本所蕴含价值的一种挖掘和再现。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英国文学名著。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精心塑造了“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如何理解这两位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价值,不仅事关评论者挖掘小说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及其价值,而且也事关读者理解这部小说作品如何体现女权主义特征的。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同为女性,伊丽莎白与其三位姐妹之间不仅具有对立的性格,而且还与自己的母亲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评论者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对立呢?这既需要评论者对女权主义的审视,又需要评论者对小说故事情节及故事意蕴的挖掘。

3、文化差异影响审美评论

文化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作品价值挖掘上的差异,那么它也一定会影响作品的审美评论。换而言之,审美评论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对于《红字》而言就是如此。有评论者从语言的层面上,对那个象征着通奸标志的红字“A”进行着多维的解读;有的评论者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意蕴进行着相关的解读;而还有的研究者从小说的主题对其审美意蕴进行评说。对于前者而言,海斯特﹒白兰佩戴的那个红字“A”,有的人认为是“通奸”之义,有的人认为它是英语“羡慕”一词的暗示,还有的人认为,这个红红的“A”是对海斯特﹒白兰与世俗抗争能力的一种肯定。因为“able”与“admire”两个词汇的前边都有一个“A”字母。而这种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却使读者对其小说中的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小说中,众人都把海斯特﹒白兰当作一个“坏女人”,但随着文学评论的发展,众人在逐渐改变着自己对海斯特﹒白兰的态度。

总之,文化差异影响文学评论。文化差异不仅影响评论者对于文学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制约着评论者的评论标准和所持观点。所以说,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值得研究者给予特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

[2]张景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微.芒种.2015

3.英美文学辞典概述 篇三

关键词 英语文学 文学辞典演变

一、引言

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文学专著《诗学》(Poet—ics)问世,它第一次对悲剧、喜剧等被后人广泛沿用的术语进行了归纳,是古希腊唯一一部系统阐述戏剧理论的著作,总结性地探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果。这部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开山之作和奠基之石,一直被看作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从12世纪开始,《诗学》被陆续译为各种欧洲语言。1498年,瓦拉将其译为拉丁文后,《诗学》逐渐对欧洲文学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这部著作长期以来遭受人们的误解和歪曲,所以,当时欧洲学者受其影响并不大。直到19世纪。《诗学》受到重视,并在欧陆广为传播。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等进行了对比,对许多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名词进行了阐释。

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公元前65—前8)于公元前1世纪创作了《诗艺》(The Art of Poetry)。《诗艺》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论,以及16至18世纪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诗艺》里,贺拉斯主要从创作实践出发,对诗歌创作的“情理”、戏剧的“程式”和诗句里音步的处理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相隔三个世纪,贺拉斯与亚里士多德在各自的著作里都提到了一些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常见术语。例如,他们都提到“萨堤洛斯”剧(Satyrus),指出悲剧是从中发展而来的;“把神请下来”(deus ex machina)等在现代文学甚至影视作品里仍然是人们常用的创作手段。

人们把这两部经典著作,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作西方早期的文学辞书。此后至20世纪前,欧洲几乎再没出现过像《诗学》一样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如此持久地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的辞书式文学理论著作。

英语语言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促进了英语文学的发展。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等造就了一次次的文学巅峰。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博士编写的《英语词典3(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出版。这部辞典收有四万多个词条。约翰逊博士从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里收集例句,阐释一些有趣的文学术语(piquant terms);他还对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做了引文和词汇说明。这部辞典曾被18、19世纪的英国作家广泛使用,据说著名诗人勃朗宁(1812—1889)少年时曾通读该辞典,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语词典》中涉及文学方面的词语定义和注释多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者认真揣摩的对象。

二、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18世纪末至20世纪前的文学理论处于侧重研究作者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英语文学辞典基本以作家生平传略及其代表作品概要为核心内容,1907年出版的18卷本百科全书式的《剑桥英国和美国文学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andAmerican Literature)是这些辞典的缩影。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英语文学辞典逐渐丰富起来,这些辞典按照时间或者类别编纂,有的则两种方法兼用。它们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英语文学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在这一阶段,辞典的发展首先与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初期至二战前,西方的文学理论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们纷纷从研究作者转为专注于文本的研究,文学理论遂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在这一阶段,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以及后来的英美新批评等文学运动虽然给英语文学带来了诸如“陌生化”(defamiliarisation)、“暴露技巧”(to lay bare techniques)、“文学性”(iiterariness)、“对话性”(dialo gism)、“复调”(polyphony)、“狂欢化”(carnival)、“细读法”(clos—ing reading)、“悖论”(paradox)、“意图迷悟”(intentional fallacies)和“感受迷悟”(affective fallacies)等术语和相关理论,以及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叙事学、后结构主义文论等文学理论流派,但是,这一阶段初期的文学辞典仍然保持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导,如约翰。库辛(John w.Cousin)出版于1910年的《简明英国文学传记辞典》(A Sho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itera-ture)等。不过,20世纪30年代,文学辞典编纂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表现在编著者们开始将视线从单一的作家与作品概述转移到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例如,英国学者保罗,哈维(Paul Harvey)于1932年首次编著出版的《牛津英国文学指南》(The OxJb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它的特点是取材广博,论述精深,风格醇美,见解独特。该辞典在20世纪60年代前被多次再版。

二战以后,西方以形式主义理论为主导的文学理论发展为以主体理论为主导,大批文学批评术语随之出现。继传统的阐释学和现象学批评之后,普莱的“批评意识”(the critical conscious)、茵加登的“作品层次和空白”(layers and gap-filling)、海德格尔的“定在”(dasein)等术语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超越经典精神分析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也带来了拉康的“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无意识的语言结构”(language and the unconscious)等术语。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也从专注于文本研究转移为研究读者,以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为代表的读者取向理论(reader-ori—ented theory)逐渐走向人们研究视野的中心。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death of the author)和克里丝蒂娃的“说话的主体”(the speaking su bject)等理论越发为人们所关注。现代文学辞书越来越多地反映文学发展的新动向。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辞典是约瑟夫·西普利(Joseph T.Shipley)1970年编纂出版的《世界文学术语·体裁·技巧·批评辞典))(Dictionary of World Liter—

ary Terms,Forms,Technique,Criticism)等。

三、20世纪下半叶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等为中心的社会一历史一文化理论又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如“现代主义与错误意识”(modernism and false conscious hess)、“艺术光环与机械复制”(aura and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两性同体”(androgyny)、“类像”(simulacra)、“宏大叙事的终结”(the end of Grand Narratives)、“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等术语。这些艰深复杂的新术语和新概念爆炸式地频频涌出,促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工具书愈发依赖,这使得20世纪下半叶的英语文学辞典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在我国,除了学习和参考借鉴一些传统的以作家和作品简介为主的辞典外,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的大批英语文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曾深受英国学者罗吉·福勒(R.Fowler)编著的《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A Dictionary of Modern Critical Terms)(1987),美国学者Joseph Childers和Gary Hentzi编著的《哥伦比亚现代文学和文化批评辞典》(The Columbia Dictionary of Modern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1995),以及我国学者编著的《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林骧华,1989)等反映当代西方文学发展动态的辞书的影响。

在研究、介绍、阐释新的文学术语、文学动态和新流派的同时,文学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也受到重视,如《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文化渊源》(The Sources of Anglo—Saxon Literary Culture)、《西方文学典故词典》(A Dictionary of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s and Quotations)(谢金良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外国典故词典》(林书武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等引导人们追根溯源。

一些反映典型事物的象征意义和文学传统的辞典,如汉斯·贝德尔曼(Hans Biedermann)1989年以德语编写出版、于1992年由詹姆斯·胡布尔特(James Hulbert)译为英语的《象征意义辞典》(Dictionary of Symbolism),以及由彼得-坎姆普(Peter Kemp)编写的《牛津文学引文词典》(The Ox 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Quotations)(1997)等,在当时均影响了我国英美文学界。

四、21世纪我国出版的英语文学辞典

进入21世纪,我国学界在英美文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文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进入新阶段,对外交往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对话使我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者和更多勤奋探索的学习者。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虞建华主编)是中国第一部有关美国作家和作品的专业辞书。该辞典共收录作家和作品词条506个,每一个词条均占一页,按作家的汉译姓氏拼音排序,按出版年代排序的作品词条紧随其后。作家词条主要介绍作家生平和创作,作品词条主要提供故事梗概、必要的创作信息及简短的评述。该辞典所收作家及作品截至2005年。书中还附有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英文索引,以方便读者根据英文原名查找所需资料。

同时,大批经典文学研究辞典也被介绍进来。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了英国学者M.C.霍华森(M.C.Ho—watson)和I.希弗斯(fan Chilvers)编著的《牛津古典文学辞典》(Ox for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该辞典为1989年版的The Concise Ox 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ature的缩写本。辞典涵盖的内容始自公元前2200年古希腊人的先民进入希腊时,它对公元三世纪的基督教作家至五六世纪之间的哲学派等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列有词条,对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这段时间与古典文学有关的事件也有词条进行概括介绍,该辞典收录了大多数著名古典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对“悲剧”和“戏剧”溯源的文学术语,以及大量涵盖历史、政治、社会和艺术背景的词条。它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欧洲文学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费力斯·哈特诺(Phyllis Harmoll)编著的《牛津戏剧辞典》(2000)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另一种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辞典,它对戏剧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权威的阐述,是一部受到高度赞誉的畅销工具书。该辞典收录了2500多个词条,涵盖各地区各时代的戏剧,介绍了著名剧作家、演员、设计师、制片人和评论家,著名剧院、戏剧公司和戏剧节目以及各种戏剧风格,内容全面、清晰、权威。次年,该社又引进了英国学者汉密尔顿(Ian Hamil—ton)的《牛津二十世纪英语诗歌辞典》(Ox,ord Companion to20th—Century Poetry)。该辞典收人了一批著名诗人撰写的条目,其中包括一系列有关作者和题材的极其精彩的评语,如汤姆·波林评特德·休斯,西姆斯·西尼评罗伯特·洛厄尔,以及安妮·史蒂文森评西尔维亚·普拉斯等。该辞典对所选的1500名诗人的生平作了介绍,并对他们的作品作出评价,书中还收录了有关文学刊物、文学运动和评论术语等的条目。

这一阶段,在我国引进的辞典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文学术语类辞典,这与前文提到的现代西方文论的快速发展分不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引进的由英国学者鲍尔迪克(Chris Baldick)编著的《牛津简明文学术语词典》(Ox ford Concise Dic—tzonary of Literary Terms)就是其中一例。该辞典详细地解释了1000多个文学术语,涉及的体裁从古代的颂歌到当代黑人的快板诗,从通俗的新浪漫故事到贵族阶级的假面剧等;内容广泛,覆盖传统戏剧、诗歌、修辞和文学史等;它还较全面地收录了当代文学理论各学派的最新词语;解释了与文学、语言相关的常用外来语;提供了一些词语的变体,并为较难发音的词语标注读音。

目前,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当数《文学术语汇编》(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该辞典初版于1957年,编著者是编纂《诺顿英国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美国著名评论家艾布拉姆斯(M.H.Abrams)。近半个世纪以来,该辞典多次修订再版,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其引进出版。该辞典内容特别丰富,不仅包括当代重要的名词和术语,以及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还涵盖了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的多项内容,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术语辞典。每一个词条都附有供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书目,重点词条不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其基本定义,还用相当的篇幅讲述该术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脉络,或者对其在不同语境中流传演变的情况加以探索。编者对书目的选择十分用心,对一些重要书目作了简要述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编者不仅费心地列出了词条的索引,还做了有关书目作者的索引,通过这些制作精细的索引,读者查找词条极为便捷。

除了上述辞典外,文学术语类辞书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喀登(J.A.Cuddon)和普瑞斯顿(Claire Preston)于2000年编著的《文学术语与文学理论辞典》(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这部辞书同样注意选收最新出现的名词术语,普遍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好评,在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英美文学选读总结 篇四

乔叟(Geoffrey Chaucer)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 英雄双韵体(压头韵,每两行押韵)

逼真的描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全貌,作品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阶层人士,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画卷。作品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新型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同时以幽默和讽刺笔法揭示了种种人性,揭露了宗教的腐朽堕落、贵族的奢侈糜烂等当时社会中的丑陋现象,表达了英国人民对中世纪的封建思想和习俗的反叛,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意义:规范了中古英语。

威廉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十四行诗(sonnet)

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代表作: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威廉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在是个创作上摒弃了18世纪诗歌风格上的因袭和滥调,采用民间朴素、生动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感情。他特别擅长歌颂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对英国试探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

波西 比希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4.5.The publication of Lyrical ballad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of England.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is Mark Twain’s masterpieces.Twain’s novels are written in a language described as “colloquial speech”

6.Ezra Pound is famous for his development of imagism.The image presented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7.8.9.Toni Morrison’s novel Beloves became a Critical success.Eimly Bronte wrote only one novel entitled Wuthering Heights The first settlers who became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American nation were quite a few of the Puritans, who wished to purify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10.The them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are love and marriage.Naturallism:

An extreme form of realism.Naturalistic writer usually depict the sordid side of life and show characters who are severely, if not hopelessly, limited by their environment or heredity.Imagism:

It’s a poetic movement of England and the U.S flourished form 1909 to 1917.The movement insists on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poetry by “the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and the economy of wording.The leaders of this movement were Ezra Pound and Amy Lowell.Iceberg Theory

It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ing style of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The meaning of a pieces is not immediately evident, because the crux of the story lies below the surface, just as most of the mass of a real iceberg similarly lies beneath the surface.英国文学选读第14页的诗: 回答下列问题:

The poem is a Sonnet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with a rhyming pattern of _ababcdcdefefgg_

Which is the poet’s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poem? Explain you points in Complete sentenc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poem?

Why did the poet say tha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xplain your points in complete sentences with reference to poem.以下题目三选一 1.2.3.Analysis symbolism in Moby Dick?

Explain the theme and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

What are Edgar Allan Poe’s principles for the short story?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s with the detail from his short story The

Unbound)西风颂(“Ods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中流传最远的句子是: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约翰 济慈(John Keats)希腊古瓮颂(”Ods on a Grecian Urn”)希腊古瓮颂流传最远的句子:Beauty is truth,truth is beatuty,-that is all 查尔斯 狄更斯(Clarles Dickens)

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Pickwick Club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 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双城记 A Tale of Two Cities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以及hardtime。托马斯 哈代(Thomas Hardly)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dscure

奥斯卡 王尔德(Oscar Wilde)认真的重要性(The Important of Being

Earnest)

乔治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皮革马利翁Pygmalion 约瑟夫 康拉德(Joseph Conrad)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T.S.艾略特(T.S.Eliot)荒原The Waste Land

威廉 巴特勒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塔 The Tower

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都柏林人Dubliners里面的Araby尤利西斯

Ulysses

弗吉妮娅 伍尔夫(Virginia Woolf)达罗卫夫人Mrs.Dalloway D.H劳伦斯(D.H.Lawrence)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 E.M.福斯特(E.M.Foster)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美国文学选读

本杰明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自传The Autobiography 拉尔夫 华尔多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超验主义哲学的主要倡导者(Transcendentallism)

纳撒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赫尔曼 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白鲸(Moby Dick)

白鲸中出现的人物:船长(ISHMAEL)白鲸(Moby Dick)生还者(Ahab)沃尔特 惠特曼(Walt Whitman)草叶集 Leaves of Grass 埃米莉 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女诗人 female poet

马克 吐温(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斯蒂芬 克莱恩(Stephen Crane)海上扁舟The open Boat自然主义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尤金 格拉斯通 奥尼尔(Eugene Glastone O’Neill)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Cask of Amontillado?

Under the Elms

5.英美文学知识竞赛 篇五

英美文学知识竞赛

一、活动意义: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秉着外国英语学院

学习部的核心宗旨。对自我要求严格、个性积极乐观、活泼向上,反映当代大学

生丰富的课余生活,富有时代感的英美文学知识竞赛即将拉开帷幕。

二、活动目的:

为拓展同学们英语学习领域,丰富英语知识,特举办此赛。同时它也能丰富

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及增加学生对积极参加活动的热情度。

三、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黄石理工学院的所有在校学生待定待定

四、活动流程:本次竞赛共分为三个环节:

本环节选手随机抽取五道题进行答题,答对题最多前六名选手(若

并列就有大众评委选出一名晋级),进入下一轮比赛。(题目中可能

还会有烟花或炸弹,烟花则本题直接通过,若为炸弹则题目为英文

版加大题目难度)

b)第二环节:观众互动环节

随机抽取幸运观众上台答题,凭运气和智慧拿到礼品(设置五个礼

品盒,只有一个有奖)

c)第三环节:抢答

获胜的选手进行抢答,答对题目最多者为获胜者。并根据分数进行

排名(抢答阶段,选手按铃抢答,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五、评分细则:

本次比赛实行淘汰制。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将会留下六名选手进入抢答环节。

第一环节:根据答对题数进行打分。

第二环节:对才艺展示中获得票数最多的选手组合进行加分。

第三环节:根据两轮的得分进行评比,评出获奖选手。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优秀奖(三名)

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生会学习部

6.英美文学词汇(定稿) 篇六

1An Introduction to Old Medival English Literature 中古时期英语文学介绍 bold 大胆的 mournful 悲哀的 elegiac 挽歌的 survive 幸存的 secular 长期的 biblical 圣经的 Genesis 起源

Exodus(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

Old Testament 基督教的《旧约全书》 testament 遗嘱 Rood 十字架;耶酥受难像

New Testament基督教的《新约全书》 portray 描绘 warrior 战士,武士 stride 跨过

in addition to 除…之外 epic 史诗 doctrine 说教 evoke 唤起,引起 harshness 严肃 circumstance 环境,境况 lot 命运 harsh 荒芜的 sorrowful 悲伤的 fatalistic 宿命论的 courageous 有勇气的 determined 有决心的 typical 典型的 ?setting bards 吟游诗人

minstrel 吟游诗人(或歌手)script 原本,手迹

funeral 葬礼 compose against

impend 即将发生;进行威胁 exploit 开拓

Scandinavia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的泛称)revengeful 报复的,深藏仇恨的 ?sequence 次序 glorious 光荣的Thematically 从主题上说 primitive 远古的;原始的 wage 发动

hostile force 敌对邪恶势力 mighty 强大的,有力的 mingling 混合 mingle embody 具体表达 ruddy 红的 ?Rome-backed barren 单调的,不孕的 flourish 繁荣 utter 发表;反射

?style, tone, genre 风格、语气、流派 presentation 表达 accurate 精确的 originality 创新 absent 缺少 salvation 拯救

narrative verse 叙述诗 prose 散文

Romance 骑士(传奇)文学 characteristic 典型的 motif 主题;动机;主旨 quest 寻求 encounter 遭遇 beloved 所爱的人

accomplish 完成;实现 infidelity 失真 maiden 少女;处女

liberal 自由主义的;不拘泥的 improbable 不可能的supernatural 不可思意的事,超自然的 mysteries 神秘的事物 fantasies 幻想 plot 情节;结构

Characterization 人物创造;描述 standardize 使标准化 wicked 邪恶的 ?steward

episodic 插话式的straightforward 坦率地;简单的,直接的 aristocratic 贵族化的!chivalric 有骑士风度的a gallery of 一系列(gallery,走廊)?walks of life

masterpiece 名著,杰作 aristocracy 贵族,贵族政府 be conscious of 知道 ideals 理想;观念的;唯心论的 practical matter 实际事物 detached 分离的 art 巧妙

peculiarly 特有的 asceticism 禁欲主义 quick wit 敏捷,聪明的才智 expose 揭露 satirize 讽刺

abuse 陋习;滥用;虐待;辱骂 essentially 本质上 humanism 人文主义 anticipated 预示的 deal with 涉及

observant 奉行者,遵守法律或规章、习俗的人

?ever-present 经常存在的 clash 冲突

temperament 气质;性情 comic 喜剧的;滑稽的 ironic 讽刺的 obtainable 可得到的 distinctions 区别;特性 bourgeoisie 资产阶级 depict 描写

asserting 声称;断言 artistic 艺术的 ?depositions ?rhymed stanzasalliterative verse头韵的 octosyllabic 八音节的诗句 couplet 对句(双行诗)the rhymed couplet iambic 抑扬格诗 pentameter 五步格诗 heroic couplet 英雄体双行诗 ease 安逸

prosody 诗体论;作诗法;韵律学virtually 事实上 strife n.斗争,冲突

opposing adj.相反的,对立的 sect n.宗派,教派,流派 Roman Catholicism 天主教 Anglican Church 英国国教 Dissenter n.非国教派的人 divergence n.分歧India 印度

West Indies 西印度群岛 adequate adj.足够的 standardized 标准的,定型的 privileged adj.有特权的 plundered n.抢劫,战利品 self-restraint 自制 self-reliance 自我实现 furtherance n.促进 philosophical adj.哲学的 celebrate v.赞美 rationality n.唯理性

call for a reference to order, reason and rules

yardstick n.准绳

measurement n.度量

superstition 迷信

injustice 不公平

opression 压力

yield place to 让步,屈服

dualistic 二元的mass v.聚集

democratic adj.民主的didactic adj.说教的 moralize v.说教 revival 复苏 proportion 比例 unity 统一 grace 优雅,优美 delight 使喜悦 correct 告戒

primarily 根本上,首先 urbane adj.文雅的 witty adj.诙谐的 genre n.流派 prose n.散文

direct adj.直接的smooth adj.流畅的flexible adj.灵活的lyrical adj.抒情的epical adj.叙事的satiric adj.讽刺的Heroic Couplets 英雄体双行诗observed v.说,评述

represent v.扮演,表现 sentimentalists n.感伤主义者 in due time 及时的 wholesome adj.健康的 clarity n.清楚,透明 conciseness n.简明

7.浅谈英美文学的改进 篇七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定位,教学改革

当世界的教育的趋势主要在向人文教育方向进行发展, 对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意识要逐渐的放在首位, 在本科的英语专业中要把英美文学的讲解和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 这样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改革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会针对英美文学的教材的改进和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人在自己的理论中提出要把文学批评理论这一课程引入文学的教育教学中。从这些学者专家的观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学习这一问题中的严谨的态度和对探索问题的思索。在不同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歧的所在, 并且存在的问题十分的明显。因此, 在改革和改进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必要的沟通, 整合所有的有效的方式在当中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方式, 从而进行更好地教育教学。

1 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 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 文学流派众多, 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 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 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特别是在近些的年份当中, 经济的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进步, 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深入,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地深入和国际间合作的不断地发展, 在加入WTO以后国际间的合作更为深入, 国家的各个领域的深入的发展和与世界接轨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所有的压力正在逐渐转化为动力, 并且所有高校的学子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展示自己的能力, 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建设。

这些的基础建设当中英语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的技能, 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当中, 英语作为一项工具是当今学子必不可少的技能, 为了是自己的眼界更为宽广, 自己的施展平台更广大,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 英语是他们不得不要攻克的堡垒, 然但是当代大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早已不和那些以前的大学生那样, 原来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的技能, 提高自己的专业的素质和思想素养。从另一方面来说, 以前的学生也会把陶冶自己情操, 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积累自己对英语的了解做出努力。所以, 他们会把主要特别多的精力集中放在阅读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18 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原著上了。

这些英美文学名著的阅读使他们的文学的造诣越来越好, 对他们对英语的应用也有特别大的帮助, 是他们可以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 可以更地道的使用英语。但是, 与原来的大学生相比, 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时间分配给了目的性更强的专业英语, 是为了更好地去就业以至于他们要学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等不同的英语; 有的学生为了考研, 他们可选的方向有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等等。即使在学术名称上他们所学的专业依然是 “英语语言文学”, 他们的学士学位仍然冠为 “文学学士”, 但在他们却在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花费在英美文学著作的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出现了大打折扣的情况, 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精力不得不用到对考研、出国和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上分配更多的时间, 这就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使的本来就已经极为稀少的英美文学阅读和学习时间和空间被占用的到更为可怜和稀少的地步。

对于对英美文学有着特殊爱好的人员来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的研究生来讲, 别的学生花费在研究和阅读英美文学著作的时间会少得可怜, 当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外语专业所要求的英美文学阅读量要求的学生就会更为难得。我们深度追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一方面来讲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大潮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冲击的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会有英美文学教学当中它自身所存在的因素以及所牵连的问题, 在当中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和进步的步伐, 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之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形势和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和目的所带来的。基于这些原因, 本文就在传统的英美文学的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探索和进一步的改革, 在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当中,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为当代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带了更好地方法和方式, 能够更好地发现英语的魅力。

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的因素。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生能够最为快捷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学生可以从深层次地去体验英美国家思想发展轨迹和风俗习惯形成, 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状况, 从而在整体上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西方文化, 缩短英汉语言因文化不同造成的距离。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英美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是属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阶层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的集中表现, 因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价值观和时空观。

要掌握一门外语, 一方面是它的工具性, 另一方面是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后者包括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与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 而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极容易被忽略的。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首先应以掌握好英语语言为本,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涉外活动日益频繁, 在涉外交际活动中仅靠正确的英语语法、句型、词语表达和流利的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就会产生误解或冲突, 势必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且也是跨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2 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当中, 专家和学者们对本科生英语文学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出发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异, 但是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当中, 他们所发现的吗问题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思考, 会引起特别大的反响和共鸣。

问题一: 当今英美文学课服务于语言地教学当中是当前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中的一大障碍, 这一障碍表现在就是让英美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的工作当中。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 “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和设置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放弃的危险。从此我们的英美文学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一件单纯的 “饰物”而不是一件我们学习英语的工具。殷教授他的担心地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是有非常大的根据的。并且有相当数量大的老师会发表文章来主张和宣称自己会利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语言水平”。

现阶段我们对已英语文学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主要在孙琳等人在 《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的探究和总结如下: “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 “学其语言”、 “学其文学”、 “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 “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 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英美文学作品在探究的深层含义和表层的简要介绍来说是有着相互连接的关系的, 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的区别不仅仅是介于 “正式”和 “非正式”的关系, 当然也不是存在 “优雅”和 “通俗”的区别, 是一种相互交融和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方方面面, 他们之间是相互存在和互动的关系。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是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 我们而是要更深层次的读出表层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现象与深层文本阅读中与主题中心思想的之间的相互的关联。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和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 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 “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但是而就文学语言而言, 它可以作为一般的语言现象来解读, 即是表层文本。就是单纯的在这一层面上, 语言的这一表象才可以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 这种观点就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 也就仅仅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能够单纯的具有语言地表达有正式或非正式特征, 并且语言会有有雅俗之分, 同时也会有文体之分。基于此种现象, 因为表层文本的掩护,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很难的去看到和发现深层文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是因为其中的原因是 “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 在英美文学的阅读中存在读而不批的现象。英美文学的教学存在的目的其中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 有大量的阅读的文本进行基础的工作, 有一个量的积累。然后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逐步产生相应的阅读的反应, 并且给出自己的反应。但是我们仅仅将文学的阅读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 这样的问题下文学课就只是会在 “阅读欣赏”的概念当下, 只是有输入的发生但是没有输出的现象的发生, 就另一个层面来说就只是进行文学阅读的单纯的工作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现象的产生。但是批评行为的产生却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的展现, 这最主要的表现是记录我们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给出的直接反应, 但是稍微美中不足的是, 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 “14% 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 46% 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 其中又仅有“6% 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 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

3 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我们针对于上述所有涉及到的英美文学课所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和特点以及英美文学课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上的影响, “teacher - centered”这样的教学法同样不出意外的地主宰了英美文学的教育和教学的工作和课堂当中。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是一个演讲者的形象出现的, 他们作为文学知识的传送者, 他们把自己所有了解得和知道的一切慢慢的地灌输到学生头脑当中去。对于这样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教师讲解确实是传输知识和文学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不可或缺的, 但与之不同的是就文学课的教学课程来说来说, 它不仅仅是语言美丽的一种展现的形式, 就从更为广阔的意义上来谈它在某些层面和意义上还是当今五彩缤纷复杂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浓缩的现象。我们就单从文学作品的本质上来看, 英美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不同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进一步的记录和总结, 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反应。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只有单纯的去靠交流来产生, 这种产生就是单独的把个人的人生经验和经历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可以去更好的来实现。

英美文作品学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财富,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财富, 我们只有很好的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英语, 学好地道优美的英语。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英语的存在无疑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的展示过程中, 我们的竞争力会变的越来越大。英语这一全世界范围内所运用的语言的工具的掌握的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未来职业平台的宽广的程度, 所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 对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又是当中更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8.英美文学入门 篇八

【关键词】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评论 影响

一、前言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就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最好载体。英美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形式出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更代表着国家文化和民族艺术。从英美文化发展历程来看,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国家风俗、民族文化、国家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英美文学间有着明显差距。文化影响着文学发展,自然也影响着英美文学评论。

二、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英国文学的发展相对于美国而言,发展时间较长,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之后,现实、历史、政治以及文化等力量都对英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文学的发展在19世纪之前,属于英国文学的分支,而发展至20世纪之后,美国文学逐渐走向独立与成熟。

(一)英国文学发展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世纪时期。该时期,撒克逊、朱特人从北欧侵入到英国,当时的人们在《贝奥武甫》这部史诗当中了解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敢于与恶势力进行斗争。这部文学作品当中诗的结构相对完整,所描述的画面十分生动,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英国文学特色。发展至9世纪,国王注重振兴学术,使得英国文学得以产生[1]。

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文学时期。在18世纪前半叶,新古典主义文学得到推崇。在该时期,作家们凭借启蒙主义精神,开拓了随笔与现实主义小说,使得文学领域得到拓展,出现了新的领域。相较于随笔而言,现实主义小说备受欢迎。例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斯威夫特的《格力佛游记》,使得英国小说文学创造力得以提升。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该时期英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布莱克为代表,其作品包括《天真之歌》《经验之歌》以及《四天神》等表现出对法国革命的拥护[2]。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英国文学发展进入到顶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意义显著。

第四阶段,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实质上是由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发展而来,其与浪漫主义文学能够保持一致。该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写实为主,对凭空猜想与想象给予反击。

第五阶段,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在该时期英国文学的成熟主要得益于戏剧的创作。延续欧洲古典戏剧传统,与英国文化实现融合,最终产生《人与超人》《苹果车》等作品,内容新颖,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社会问题。

(二)美国文学发展

美国文学发展,表达上具备较强的阳刚之气,表现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在美国的文学发展中,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殖民时期。在该时期,美国文学的发展,能够在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斯、安妮·布拉兹特里特以及爱德华·泰勒的文学作品当中发现一些英国文学的痕迹[3]。

第二阶段,独立革命。在该时期,美国文学出现了大量的革命诗词,真正意义上诠释出美国文学的特点,标志着美国文学的独立与产生。该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化诗人,政治上与文化上保持相对的独立状态。

第三阶段,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之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环境,为文学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该时期的美国文学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受到民主制的影响,批判性的现实作品增多。

第四阶段,“两战”时期。美国文学在“两战”时期的发展十分繁荣,不同的文学代表流派得以出现。但针对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本质内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第五阶段,“二战”后期。“二战”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评传的方式,并且所展现出的与传达的内容十分翔实。以《亨利·詹姆斯》为典型代表性文学作品[4]。当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阅。

三、英美文学的评论内涵

文学评论是充分运用文学理论现象,通过研究、探讨以及揭示等基本手段,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进而指导文学创作与实践活动。开展文学评论,涵盖基本项目包括小说评论、诗歌评论、影视评论以及戏剧评论等。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开展文学评论的基本对象,探索英美文化的评论内涵,还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角度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作品的赏析与评价;而广义层面则是对所有与文学相关的思想、人物以及现象展开评论与分析。文学评论的开展,高于文学分析,是在文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其中,分析是具体的内容,而评论则是广泛与深刻的。

对于英美文学的评论,实质上是文学评论当中的一种,主要将英美文化作为基本的切入点,对其进行探究与讨论。将英美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深刻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当然,评论的针对对象为英语作品。将英语作品在美国及英国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诠释,涉及表现形式、创作风格、本质内涵等多方面,在综合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之上,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平,让他们正确地接受文学作品评论挖掘出的内容[5]。

由上可知,英美文学的评论内涵,主要是基于作品本质探索作品属性,侧重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表现与外在表现进行综合思考。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

英美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包括对语言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以及人道主义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即便是在文学作品当中,语言同样是其灵魂,是作者传递思想感情的基本工具。作者通过对语言的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英美语言文化上面,虽然同是英语,但受到地域环境、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英语使用习惯、俗语表达方式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英式英语语言表达结构相对完整,文学评论语言同样十分严谨,究其原因,是由于评论家对文学作品评论具有较高的崇敬心理,展现出英式英语端庄沉稳的一面;而在美式英语当中,受到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文学作品展开评论并不十分严谨,用词开放,独具特色。在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英美文学评论不尽相同,英国文学评论注重对语言的使用,保持历史厚重感;而美国文学评论的开展,则更倾向于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追求一种创新性与自由,实质上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创新。然而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文学在整个学术研究领域迅速崛起。

(二)文化内涵差异影响

站在文化内涵差异的角度,探索英美文学评论。其中,英国受到历史背景的束缚与限制,开展文学评论的过程中,通常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挣脱,在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一矛盾因素当中。这一时期,英国文学作品都倾向于宗教色彩,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十分荒诞[6]。而进入到20世纪,文学创作手法的转变以及作品本质的更新,使得大量的英国文学评论家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向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不得不提到的是英国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他的文学评论倾向于天主教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浪潮,具备较高的政治热情,对文学作品的评论角度独特。在美国展开的文学作品的评论,其本质内涵都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相对多元化的发展形态;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化内涵还是在实质要求方面,更继承并延续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特点。

(三)文化历史差异影响

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使得英国与美国的文学作品评论完全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英国在文化历史的层面,继承与发扬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是相对于神权主义与禁欲主义的基础之上而言,英国的文学评论中,对人本主义观念十分保守。究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历史中的不彻底造成的。而相对于美国而言,其在发展中并不会受到历史包袱的影响,对人本主义观点显得尤为激进,文学评论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独创性优势。不具备历史包袱的影响,保持独立、自由以及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与英国文学评论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因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具有创造力,有助于本本地文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7]。

(四)人道主义差异影响

人道主义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英国国家的人道主义,通常表现在对上帝的信仰,影响着英美文学评论。相对美国评论家而言,英国文学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相对保守。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在依据广为流传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problem”中,能够在侧面看出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8]。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国文学评论的走向。人道主义在英国文学评价当中并不会持续太久,只有对原有的人道主义进行创新,才能够彰显出社会完善的本质要求。美国的人道主义,具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对文学评论的开展能够保持较为积极的状态,评论思想开放且自由。正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真实地反映出美国的历史,文章的结尾黑奴吉姆重获自由,美国评论界对这部作品存在不同的评论声音,可见美国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评论十分自由,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的影响分析,基于语言内涵、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以及人道主义等角度做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英国的文学评论受到较重的历史性包袱的影响,评论倾向于保守的特点。而美国评论相对于英国而言则较为激进与创新。可见,英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使得其在文学评价上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王姝,李昕.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4,10(04):312-313.

[2]范晓红.浅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10(03):50-51.

[3]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4(02):171-172.

[4]郭淑梅.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4,10(12):105-106.

[5]曹蕊.探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1):21-22.

[6]黄媛.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10):109-110.

[7]张月娥.刍议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差异的影响[J].科技风,2014,10(18):230.

9.英美文学论文选题 篇九

摘 要:简・奥斯汀的婚姻家庭观的里有女权运动的思维在游动,她认为爱情要建立在尊重与理性的基础上,爱情和金钱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

简・奥斯汀认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女人幸福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观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在继承英国18世纪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于19世纪初期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扫除了英国文坛庸俗无聊的阴霾,由此奠定了其著名古典女作家的地位[1]。

简・奥斯汀有着大多数女性具有的优雅气质和知性之美,同时有具备可与男人媲美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切入点,旨在分析出她反应在文学作品中的婚姻家庭观。

一、爱情要建立在自尊与物质的基础之上

不管处在何种年代,位于何种阶层,人们普遍认同物质是构建爱情城堡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尊作为爱情的前提。

小说《傲慢与偏见》创造的人物,如简、宾利以及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她们的婚姻里,男人占有着足够的财产,只有这样的婚姻才在小说中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似乎想要传递出“以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才值得女性同胞的追求”。

翻阅简?奥斯汀一生当中所有的创作,似乎每个作品都要表达出这样的思想。

比如简・奥斯汀早期作品《诺桑觉寺》(1797-1798)中的女主人公瑟琳・莫兰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乡村牧师的女儿,她自幼受到哥特式小说思想的熏陶,幻想自己的婚姻也能如小说中女主人公那样幸福。

后来一位富有的朋友邀请瑟琳?莫兰出去度假旅游,在这次旅行中,她结识并爱上了一位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公子亨利?蒂尔,在哥特式小说思维的影响下,她幻想可以与亨利・蒂尔不受社会阶层的限制而在一起,不过亨利的父亲得知瑟琳・莫兰出身卑微后,拒绝并阻挠两人的交往。

简・奥斯汀创作这部作品时年仅26岁,她对当时充斥着英国文坛的哥特式小说不以为然,遂以自身作品中的残酷结局讽刺主流哥特式小说。

简・奥斯汀以现实的生活与美好的小说情节作了强烈对比,以一股清新之气吹醒受哥特式小说影响严重的人们,试图告诫人们要懂得自尊自重,不能妄想没有物质条件就能获得美满的婚姻生活。

在简・奥斯汀所有的小说中,始终以理性的优雅风趣为风格,显示出现实的生活残酷[2]。

二、婚姻中爱情是必不可少的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非常平庸而且古板,不过他善于阿谀奉承,以此借助权势人物坐上牧师的位置,通过继承伊丽莎白家的财产变得富有。

当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之后,向班纳特太太坦露出自己对于吉英的爱意,而吉英的.母亲因为吉英的婚姻已经有所归属,建议柯林斯追求她的另一个女儿伊丽莎白,没想到遭到伊丽莎白的坚定的拒绝:“我的拒绝是完全严肃认真的,你不可能让我幸福,而且我也完全相信,你也决不可能让我得到幸福”[3]。

科林斯没想到以自己的身份向一无所有的伊丽莎白求婚,会直接遭到一次拒绝,他感到十分羞辱,为此他决定报复伊丽莎白,转而立即与伊丽莎白的闺中好友夏洛特成婚。

伊丽莎白觉得不可思议,跑去质问夏洛特为何与没有爱情基础的科林斯成婚。

我们知道伊丽莎白其实代表着简・奥斯汀,她对爱情理智而认真,不会为了金钱和地位就向爱情屈服,她接受不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把它当成可怕的怪物。

其实,每个女人都期许自己能有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婚姻,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不会为爱坚持到底,最终为了现实或非现实因素而向爱情低头,她们承受不了现实带来的生存压力,宁愿选择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结婚,以此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这是简?奥斯丁与夏洛特的不同。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形势如何变化,人们总是乐意将爱情穿插在生活之中,体现在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里,人人向往获得真正的爱情,但是他们的婚姻大多向爱情低了头,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能很好地生活,而简・奥斯汀不能,在她的价值观念当中,爱情必不可少,没有爱情她宁可不嫁。

实际上,简・奥斯汀也是这么做的,她终身未嫁,孑然一身。

三、家和万事兴

1.对长辈和父母的尊重

当时英国的绅士和知书达理的小姐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尊敬长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男人享有首先继承上辈的财产的权利,由此奠定了男人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

在一个家庭中,大到达官显贵小到乡野村夫男子拥有的地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动摇不了的。

女儿要想与某个男子结婚,必须先征得父亲的同意,否则就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所以莉迪亚背着家人与维克汉姆私奔,音信全无后,全家人都觉得非常痛苦,因为婚姻没有经过父亲的同意,人们对莉迪亚的行为指三道四,令全家人蒙受不白的羞辱,另外担心维克汉姆在占有莉迪亚后会把她抛弃。

无论古代英国还是中国,父权的根深蒂固还体现在男女婚姻制度的不公平上,男子可以凭借着权贵和地位娶多名女子,女子却必须从一而终;在家族里面,父亲是一家之主,享有决定家庭大事的权利,女子只有选择接受的份;财产继承上也是子承父业,女儿没有继承父亲基业的权利。

其实对待长辈并不是盲目的迷信和听从,通情达理的长辈理应得到晚辈们的尊重和爱戴,但是倚老卖老凭借着自己长辈的身份侮辱和利用晚辈的长辈,我们也要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

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应该体现在相互尊重上。

小说中,贝纳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拒绝嫁给科林斯立马破口大骂,在她看来伊丽莎白为了追求爱情的美满不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并且不为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的生活考虑。

不得不说贝纳特太太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们都能找到一个富有的丈夫,不必受生活所迫,因此她告知科林斯姐姐吉英可能将与收入殷实的彬格莱订婚后,立即向科林斯推荐妹妹伊丽莎白,希望伊丽莎白也能嫁入一个富有的家庭。

但她没想到伊丽莎白会断然拒绝科林斯求婚,她跑出去追奔出家门的伊丽莎白,试图劝说女儿改变主意,甚至把班纳特先生搬了出来,让他给伊丽莎白施加压力接受自己不爱的科林斯。

班纳特先生了解女儿的心意,他不想强迫女儿接受不爱的丈夫,因此得到伊丽莎白的感激,一直把父亲放在心中崇高的位置上。

相反班纳特太太固执愚蠢的做法只能让女儿心生厌烦。

参考文献

[1] 徐丹. 简・奥斯丁小说的叙事风格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 罗卓琳. 挑战父权制:简・奥斯汀小说的女性主义评析[D]. 广西师范大学

上一篇:民勤二中2011年教育工作责任书完成情况自评报告下一篇:网络带给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