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文

2024-07-08

幼儿园课程论文(精选8篇)

1.幼儿园课程论文 篇一

心得体会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我国幼儿教育的《规程》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但是学习品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幼儿的生活、游戏中显露出来的,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常态活动,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包含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对学习、事物的坚持与专注。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幼儿面对任务或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程度。对于幼儿来说,有计划意识,能够制订计划并根据计划行动,即是儿童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坚持与专注是指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坚持,集中注意力不容易被干扰或感到沮丧。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改变了我们的育儿观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从幼儿的心理去分析幼儿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以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收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发展效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确立了总的目标方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主题活动过程游戏化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境创设是主题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幼儿日常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课程游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期,任何一名儿童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强与弱的区别。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更注重的是孩子是否能运用想象去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解决问题,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游戏中来。

幼儿园游戏中角色游戏是最能够表达幼儿意愿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游戏,其次是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例如在角色游戏“十字路口”中,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马路情境中自由游戏,有的当交通警察,有的当开汽车的司机,有的当过马路的行人,有的当接送孩子回家的妈妈。后来,一个小女孩也想加入游戏,但是老师创设的角色都已经有人当了,这可怎么办呢?小女孩从器械区找来几个装水的瓶子说:我来当加油站的服务员吧。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与创造下,十字路口多了一个加油站、一个蛋糕店、一辆救护车、一家医院……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重组、改编,这就是创造。游戏使幼儿聪明,游戏具有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游戏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而幼儿为了游戏的需要总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去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脱离了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品质也会在游戏中得以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幼儿教师是一个引领幼儿成长成才的人,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儿教师。

我深知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但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能不断地鞭策自己,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前进。使得自己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以更好的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而和谐的环境。

晨宏幼儿园

殷晓敏

2.幼儿园课程论文 篇二

一、根据幼儿兴趣和经验,开发课程资源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教育实际中可以发现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事,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的兴趣点,使它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而幼儿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在自己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是主动和积极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经验,使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案例综合活动《可爱的蜗牛宝宝》:在一次户外散步活动中,幼儿发现了一只正在草叶上爬行的小蜗牛,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小蜗牛小心翼翼地带回活动室,生成关于《蜗牛宝宝》的一系列活动。首先通过课件运用导入活动,分别出示蜗牛的身体与贝壳,引导幼儿猜猜说说是什么? 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一个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用彩泥制作蜗牛的方法:“搓搓搓,搓身体,一头粗来一头细,搓搓搓,搓成条,卷卷卷,卷成壳,圆圆小壳背上驮,小小触角头上长。”激发幼儿操作兴趣,实施课程整合,最后讨论、欣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幼儿经验和兴趣点为主要依据,注重内容基础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心选择的大量课程资源,通过恰当的编排和组织以适当方式呈现给幼儿, 把幼儿各种学习有效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二、利用社区、家长资源,开发课程资源

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的主渠道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课程园本化探索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另一重要渠道,只有家园双向互动,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更有成效。因此,我们在课程园本化探索中,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课程理念,介绍课程内容和形式,努力搭建家园互动的新平台。

1.和孩子共同走进社区。社区中相关教育资源包括社区人力资源、社区物质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等方面。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 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对社区教育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还可以发展幼儿社会意识,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并从中体验到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形成对社区的良好情感。

如我们带领幼儿参观超市、银行、邮电局、农贸市场等常见社区机构,认识内部设施、工作人员及工作方法。孩子们在这些场所里一个个都瞪圆眼睛,在叽叽喳喳中达到认知目的,老师轻松,幼儿开心。又如我们带领幼儿观察热闹的马路,适时引导幼儿知道汽车和其他一些交通工具行驶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我们也一样,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时注意红绿灯、注意走人行道等,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走近家长 ,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家长不同知识与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来源; 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教师要善于利用与开发这些资源,使幼儿教育获得最佳教育成效。如在“我的家庭”主题活动中,有选择有计划地邀请家长当老师,请当交通警察的家长给孩子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请当医生的家长介绍龋齿的危害及如何预防龋齿; 请擅长电脑的家长为我们收集“小鸟你好”主题中需要的各种鸟类图片及有关鸟的资料,并把这些图片布置在主题环境中供幼儿欣赏交流。在一系列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园、与教师的接触机会多,家长更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从而促进家园联系,为孩子健康成长相互协作、共同努力。

三、挖掘本园、本地特点,开发乡土课程资源

为使课程更符合本园、本地实际,我们从关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向关注身边教育资源的转变,积极挖掘本园、本地资源。于是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秋季,园内盛开的桂花树下,孩子们捡桂花、闻桂花、谈桂花,由此生成的主题活动“香香的桂花”,让孩子们欢喜雀跃。香樟树、枫树、柳树、松树等不同树种成了孩子经常观察、比较、测量和游戏的对象;有时幼儿园教师成了孩子们观察和议论的对象,在“我自己”的主题中,怀孕的陆老师成了课程实施的有效资源,在孩子们好奇的眼光中, 陆老师让孩子们体会了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而近年来我市城市面貌的变化、城市品位的提升、特色经济的发展等都是本土资源, 这些资源经过我们的挖掘和组合,便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孩子生活经验的主题活动。我们在主题中整合了各领域内容,“城市介绍”、“城市设计”、“特产收集”、“特产品尝”、“民间艺术欣赏和表演” 等活动 ,让孩子们在亲临和探寻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变化,产生做昆山人的自豪感。

3.幼儿园课程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发展—互动课程;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对比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学科课程教育生命价值的偏差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当前,学科课程教育更加重视对幼儿知识系统的掌握,忽视了将幼儿生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教育呈现凌乱化、片面化以及碎片化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家长、幼儿园甚至社会都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入学前的准备,过于强调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整个课程没有方向和目标,忽视了课程的教育意义,这种脱离了生活的学科课程教育,不利于幼儿的生命发展。

2.发展价值单一化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以及全面的,幼儿教育是系统教育的起点,因此,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持续性和连续性。当前,学科课程将知识系统割裂开来,其教育价值仅仅局限于学科领域,其发展价值呈现单一化,不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发展—互动”课程的生命价值

1.完整性

“发展—互动”课程更加强调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其教育目标为:整合化、社会化、个性化以及能力化,更加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促进幼儿运用获取的技能知识整合社会经验,进而实现幼儿的个性化以及完整性发展。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要主动挖掘幼儿在发展中所体现的特征,实现幼儿的最优化发展。相较于学科课程的单一取向,“发展—互动”课程更能体现幼儿发展的完整性。

2.连续性

“发展—互动”课程主要以幼儿生命以及其发展为追求,因此,如何实现幼儿发展最优化是当前教育最重视的问题。在开展该课程中,教师要从各个维度关注幼儿的生命发展,这与当前学科课程隔断幼儿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发展—互动”更加注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让教育与生活充分结合。

3.个性化

想要实现幼儿的最优化发展,在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特定表现。在“发展—互动”课程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认知以及智力水平,传授给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促使幼儿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进而激发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互动”课程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1.体现幼儿发展的完整性

当前,我国在设置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以各个学科为主,具体划分为健康、艺术、社会、科学以及语言五类,各个学科课程在教育中,更加注重其内在的关系,不注重各类知识的结合,致使幼儿的发展呈现片面化和碎片化。在幼儿教育中,学科课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价值呈现中立性,学科课程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源于生命同时服务生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科的生命价值。通过“发展—互动”课程,幼儿获取知识是整体的以及综合的,不会割裂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方式、内容兼容以及目标设置方面都可以体现知识的完整性以及综合性,有意识地联系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展示世界的完整性,进而引导幼儿感受以及发展事物的联系,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2.要与幼儿生活联系

“发展—互动”课程更加强调以幼儿为教学重心,强调生活与课程的联系。与成人相比,幼儿获取学习以及生活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体验,因此,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及理解生活,尽量为幼儿展现生活的原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育中,教师不能盲目地照搬生活以及反映生活,要关注幼儿的真实需求,在生活中发现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生长点,进而体现生命价值的连续性,在课程教育中,真实体现幼儿的生活实际。例如,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同时在设定主题的过程中,要体现成长的连续性、幼儿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域文化特点。

3.体现幼儿发展的本质

对“发展—互动”课程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在挖掘以及选取学科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以及知识发展,同时还要将幼儿的情感进行整合,进而体现幼儿生命发展的整体性。改革以及创新幼儿园课程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消除或者取代,认识要不断挖掘其优秀的一面,学科课程要以幼儿生命发展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以及完整性的角度进行审视,體现幼儿生命的本质诉求,改变以往从功利性和成人化的角度出发。当前,很多幼儿园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例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课程设置中实施高瞻课程以及瑞吉欧课程模式,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幼儿的发展,但是最后的结局是悄无声息的结束。

总而言之,当前在我国幼儿教育中,不能完全否认学科教育的价值,也不能盲目借鉴国外的一些课程模式,尤其是幼儿早期教育,每种课程模式都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我们要充分借鉴“发展—互动”课程模式,以科学和先进的教学策略弥补当前幼儿课程教育中的缺陷,寻求一种最优化和本土化,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桂梅,张红梅.幼儿园学科课程与“发展—互动”课程生命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3,35(4).

[2]韩康倩.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07.

[3]李云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拼盘问题及其解决[J].上海教育科研,2011(2):92-94.

4.幼儿园课程论 篇四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2.活动课程

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其本质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3.“经验”中心课程 “经验”中心课程指的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关心的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4.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学校,乃至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等;教室空间的大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太小会给人压抑感,而太大又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等。5.课程的主要特点(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1.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

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人类知识的研究。3.筛选、协调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可能性筛选”。其主要任务是将从三方面来源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整理,把那些相互矛盾的、重叠的、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与社会需要的内容,或删除、或合并、或修正,以构成一个可能性目标体系。

“价值性筛选”.它决定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在这里起过滤与筛选作用的准则是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4.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幼儿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有助于幼儿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6.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准

合目的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原则;直接经验性原则;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价值原则

对幼儿而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

(1)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或现象;(2)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4)能够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工作的“终点”,又是课程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评价中要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应科学、有效。10.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

科学的评价标准应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准确性。指评价标准应能保证所获得的信息是需要的、可靠的。

(2)有用性。指评价结果具有实用价值,能向各类对象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对课程的发展、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合法性。指评价过程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尊重机构和个人的权益。

(4)可行性。指切实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11.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主要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学习环境、家园合作等。每种途径都有其各自的教育价值。1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13.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计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一日生活的安排;学习环境的提供;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14.幼儿园课程组织

幼儿园课程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15.幼儿一日活动安排的注意事项

时间不宜划分过细、过碎,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活动;一日生活安排要相对稳定并让幼儿了解,以利于形成时间观念、秩序感和计划性;每一环节(尤其是自由活动)结束前要有明确的信号提示,让幼儿做好转换活动的准备;一旦多数幼儿完成转换环节,就立即转入下一个活动,即使还有少数幼儿未到,以免养成拖拉的习惯。16.心理组织法

心理组织法指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17.论理组织法

论理组织法是一种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18.“专业化”的教师

“专业化”的教师指的是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 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的教师。19.幼儿园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师教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间接教学。20.直接教学

直接教学是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习,有助于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行为规范、生活常识、技能技巧等。但由于它主要借助语言讲解进行,不太符合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征,而且较难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宜多用、滥用。21.间接教学

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或人际环境),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以发现学习为主。实施的关键在于让幼儿进入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自主地操作、游戏、探索、交往,从而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教师希望他们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但幼儿仅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所得经验也较零碎、表面,甚至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的、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或事物。

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它蕴涵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22.支架式教学

教育目标?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与儿童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应蕴涵着多种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多方教学互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学”好象一个不断面的教育目标,即要能够增进幼儿身体动作、智力、社会情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绪、语言、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教师有效的支架行为包(3)它能够涵盖哪些教育内容?可能引起哪些方面的学括:(1)设置问题情景(2)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具习?可以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学习经验? 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冲突的任务(3)引导一个涵盖课程领域较广的主题,应有利于幼儿获得均衡的学幼儿意识到问题和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等。习经验,也有利于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23.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模式(4)它的可行性如何?主题所需要的材料容易获得吗?是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活动?

24.目标模式的特征、优点和局限性 一个具有可行性的主题,其所需要的活动材料必须容易获显著特征:(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得,必须容易转化为具体的活动,心,其它设计步骤都是围绕预先设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的;让幼儿能直接参与其中。

(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的、可以测量的(5)它与其他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相关的经验需外显行为目标,然后根据这些行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要进行衔接和连贯?

容,最后还要根据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课程的效果。选择主题时,还应尽量考虑到主题之间的连续性。优点:(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即以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为3.设计单元主题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心,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再到课程的单元主题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应该是自然、有机、水到渠组织实施及评价都是在行为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2)增强成的,而不应是生搬硬套的;单元主题活动应注重知识之间了教育者的目的性。行为目标使教育者不断思考自己的工作的横向联系,以使幼儿能形成完整的内部经验结构;教师应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3)课程评价程序简单易行。即为判关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而不要出现以教断教育成功与否提供了非常简明的准则——目标的达成程师为中心的现象,那是违背单元主题活动之初衷的 度,从而使课程评价变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4.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流程

局限性:(1)课程目标的行为化必然会导致目标的分解和细(1)列出单元名称、选择这一单元的理由和大体需要的时化,从而可能会限制教育者的视野,而且课程目标过于细化,间

也与现代课程强调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是相矛盾的;(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2)强调目标的行为化、可预期性和可测量性,必然容易(3)拟订单元活动纲要 忽视非预期的、没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缺乏可测量性的学习(4)检核或评价方案 结果,如情感、态度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学习,在今天看(5)逐一设计每个活动 来是更重要的学习;(3)课程评价有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5.项目活动

测量轻质的分析的倾向;(4)过于强调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所谓项目活动(project work)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技术性的一面,容易忽视教育的“艺术性”和“人性”,即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个性和创造性。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25.过程模式的特征、优点和局限性

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显著特征:过程模式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其构认知。基本观点如下:(1)它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诸多6.主题网

偶发事件、学生兴趣需要等的变化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所谓主题网就是将通过“脑力激荡”而调动出来的与主题相习,因此课程实施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程序展开,关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经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关系和联而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能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地呈现的调整。这就使课程设计成为一个“研究性”、“实践性”的出来。过程。(2)它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蕴涵着7.幼儿园学科课程与中小学学科课程的区别 重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的也就不应仅仅是追求预期的行为幼儿园的学科活动基本是一种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幼儿园变化,而是要鼓励儿童去主动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多的学科活动基本是一种“前学科”课程;幼儿园的学科活动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智慧、求知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发展。(3)仍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直接经验;幼儿园的学科活动仍它认为教育应是经验的改造过程,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服务于幼儿的一般性发展,即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不以掌握况,相对灵活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为主要目的。展。(4)它认为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仅是方8.教学大纲的作用

案的执行者。(5)它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大纲主要说明该学习领域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或价值,指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强调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对教育教学过明该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范围、教育原则与方法、指导要程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和分析,以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点及特别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教师根据幼儿该领域的学习与出改进的策略。(6)它认为目标虽然是重要的,但课程应确发展特点,来更科学地设计和组织活动。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或“总目标”,其表达方式也应是9.区域活动

笼统的、有很强的原则性的。可见它是反对设立具体的行为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在当前的幼儿园,特别是在城目标的。市幼儿园中颇受重视。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优点:(1)强调课程的弹性、灵活性;(2)重视课程实施过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程;(3)积极发挥教师和儿童在课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局限性:(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了,从而使得操作比较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困难;(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特别需要教师能领会和10.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把握课程所要实现的价值的核心,并能灵活地利用各种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拟订区域的种类;选择资源以引导儿童的学习,否则就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适当的活动材料;思考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和目标。26.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实际过程

1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基本公式:目标(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2)活动区的活+兴趣需要+内容→活动。在这个公式中,目标虽然写在最前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3)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小组活动;(4)面,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教育活动设计的唯一起点。任何情况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活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下,设计课程都必须从具体的目标出发只是目标模式的特相应的活动中。征。当我们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模式来设计课程时,作为

出发点的可以是上述公式中箭头左边的各个因素。课程设计

三、重点习题及答题技巧 有一下几种过程:(1)从目标出发;(2)从幼儿的兴趣、需

(一)名词解释 要出发;(3)从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出发;(4)从已经【答题技巧】

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名词解释主要考查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要想

把名词解释题答好,只有平时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第三章几种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理论基础 记忆中加深理解,才能达到真正掌握。答题时给出完整概念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即可,这里的完整指的是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涵的完整,而(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不是与教科书或讲义中表述的完全一致,使用的字词和顺序(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分毫不差。2.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重点习题】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由三要素构成的:有准备的环境、1.幼儿园课程组织 教师和教具。2.“专业化”的教师 3.最近发展区

3.心理组织法 所谓“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4.幼儿园课程目标 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其实质是儿童在与成人的合作5.“经验”中心的课程 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共享的能力向儿童内部个人能力的转移6.隐性课程 空间。

4.皮亚杰式的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二)简答题 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一般有以下特点:

1、高度重视儿童在【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2、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

3、简述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5.教师在作业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教师在作业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各种知识系统,恰当地确定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回答各系统的中心环节;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活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动,扩大幼儿的知识范围;引导幼儿围绕知识系统的核心积题的要求。所以,能否在200-300字间将答案写清楚,是极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帮助幼儿建立考察简述题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知识体系;巩固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幼儿将它们迁移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到更广阔的范围里去解决认识上的新问题。【重点习题】 6.两类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系统化知识指的是围绕某个概念(对幼儿来说是种初级表象2.对幼儿而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哪些特点? 概念)组织起来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零散知识指的是零3.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散、没有组织起来的知识。这两类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比4.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后者的抽象水平与概括水平都要高;两者的联系在于:前者5.幼儿一日安排应注意哪些问题? 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产生的。6.什么样得单元主题时一个比较好得主题? 7.凯米课程从皮亚杰理论中引出的课程设计原则

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三)论述题 8.HIGH/SCOPE 课程方案的主要特点 【答题技巧】

以结构化了的关键经验作为建构课程的框架;通过环境进行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教育;在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同时,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问题,考察的不是学生记住了多少所学的知识,而是会不会用;重视语言在幼儿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方案具有较强的操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做论述题不是作性。简单套用所学内容,而是要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问题,得出9.弹性计划

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在课弹性计划即教师预先制定出总的教育目标,但并不为每一项堂上讲述的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目或每一活动事先制定具体目标,而是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字数一般不限,以讲清自己的观点解以及以前的经验,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出种种假设,依赖为准。

这些假设,他们形成灵活的、适宜这些孩子需要和兴趣的目【重点习题】

标。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既包括在项目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也幼儿园课程设计可以有哪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哪些特包括那些在项目发展中由老师推断和引发出来的。点?其优点与局限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10.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

中,幼儿园课程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是以项目工作或项目活动的方式

展开的。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瑞吉欧

四、重点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的项目特点在于:(1)弹性计划(2)合作教学(3)档案支持(4)

(一)名词解释 小组工作(5)深入研究(6)图象语言 1.幼儿园课程组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第四章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1.单元主题活动 2.“专业化”的教师:的是能够在教育过单元主题活动,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程中游刃有余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 断、分析事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物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2.选择单元主题的依据

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的教师。选择主题时不妨问自己几个具体的问题,并尝试着回答: 3.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1)这个主题幼儿会喜欢吗?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吗? 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幼儿喜欢的、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的主题通常是幼儿当前关心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

在一定学习期间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5.“经验”中心课程:的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关心的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6.隐性课程: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题要点】

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2.对幼儿而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

对幼儿而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

(1)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或现象;(2)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4)能够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3.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

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准确性;(2)有用性;(3)合法性;(4)可行性。4.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5.幼儿一日安排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要点】

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是:

(1)时间不宜划分得过细、过碎,应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

(2)应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活动;

(3)一日生活安排应相对稳定,并让幼儿了解,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秩序感和计划性;

(4)每一环节,特别是自由活动结束前应有明确的信号提示,以便幼儿做好转换活动的准备;

(5)一旦多数幼儿完成转换环节,就应立即转入下一个活动,以免幼儿养成拖拉的习惯。6.什么样的单元主题是一个比较好的主题 【答题要点】

一个比较好的单元主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是幼儿喜欢的,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2)主题蕴涵着多种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3)涵盖的课程领域比较广,有助于幼儿获得均衡的学习经验,也有助于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4)具有可行性,所需材料容易获得,也比较容易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

(5)与其它单元之间具有连续性,能保证幼儿所获经验的连贯与完整。

(三)论述题

幼儿园课程设计可以有哪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哪些特点?其优点与局限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课程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题要点】幼儿园课程设计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指的是围绕课程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的标准的课程设计过程。它的显著特征是:(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着预先制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可以测量的外显性行为目标。其优点在于: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其局限性则表现在:

(1)课程目标的行为化必然导致其分解和细化,可能造成教育视野的狭隘;

(2)容易忽视非预期的、没有明显外部表现、缺乏可测量性的学习结果,如情感体验、态度等方面的学习;

(3)使课程评价必然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必然重定量测量,而轻视定性分析,从而使课程评价难以为课程的改进提供有用信息;

(4)过于强调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和“人性”,即个性和创造性。总的来说,目标模式具有机械性和工具化的倾向,不够灵活。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则把课程设计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反对事先规定僵化的行为目标,而主张只在设计中详细说明要学的课程内容、须采用的方法以及活动固有的价值即可,然后则应根据儿童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使教育教学产生最大限度的效益,从而促进儿童获得最大的学习与发展。它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

(1)它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课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程序展开,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做出调整;(2)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

(3)教育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为学习者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

(4)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仅仅是课程方案的执行者;

(5)强调运用形成性评价为课程的改进服务;

(6)强调只设立一般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其优点在于:

(1)强调课程的弹性与灵活性;(2)重视课程实施过程;

(3)能积极发挥教师与儿童在课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其局限性则表现在:

(1)目标的作用相对忽视;(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总之,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点与局限性,应当把它们综合起来运用。

(三)实际设计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不必一定从课程目标开始,如可以从课程目标开始,也可以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还可以从现有的材料、内容或问题出发,或者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关键都在于能充分考虑和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能最终设计出适宜并促进幼儿发展,且教师自身能很好控制与把握的课程方案来。

5.幼儿园课程教案 篇五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

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

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

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

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

二)、基本问题:

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

A.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无计划、无组织 B.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

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50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

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

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流派(四个)

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中部、西部)(城市、乡镇、贫困地区)

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深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作用于和服务于政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课程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两个方面:心理学和文化的角度

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

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

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

人们对学习和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于是,他们对儿童游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程编制中,他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述和运用。

第二节 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

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而一般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

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

世界各地较有影响力的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等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两者不可替代,但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从“游戏”或“教学”的不同视角出发,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解读。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三种)一)分离式:游戏和教学相对分离

二)插入式:在游戏中插入教学,在教学中插入游戏。三)整合式: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选择与组合 按活动中游戏和教学的成分可分为4种: 1)无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游戏)2)低结构化教育活动 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

4)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教学)

在每日、每周、每学期、及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选择和组合上,让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之间取得协调和平衡,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 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每日教育、保育的要求。在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应有游戏和教学两类教育活动,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确定这两类教育活动在时间上比例,在组合上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园每周、每学期或学年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

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每学期或学年的初期)

周二至周四:增加较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每学期或学年的中期)

周五:再次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每学期或学年的后期)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除游戏外,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会包括有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环境的设计、活动的延伸等)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常见的取向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

一、)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

以行为目标为主,在表述上会赋予明确的“教师要教给幼儿„„”(着眼于教师)“让幼儿达到„„”“幼儿应该„„”(着眼于幼儿)等。

二)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 以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主,它的活动目标在表述上不是很清晰地说明要达到怎样的实际水平,多以“感知„„”“比„„”“发现„„”来表述。

三)、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置的趋向 随着教育活动性质的变化,活动目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能在反映教育活动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其合适的位置。这样的活动定位,能帮助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置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教育活动的性质,把握活动目标的基本趋向。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内容即教材”“内容即活动”“内容即经验”。(第六章第三节详)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手段,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与该教育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反映出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计活动时清晰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说,在为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在为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活动,或教育活动内容即经验的取向。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较为常见的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目标取向在高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经常有体现,是一个量的评价,评价活动设计者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在低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常有体现。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探讨和建构教育意义的过程,会是一个帮助教师获取教育智慧的过程。

第二节 不同结构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在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各学科科目(教育领域)的特征越明显;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底,学科科目(教育领域)越趋向整合。

二、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六种)一)“单一科目”教学活动

1、“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

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二)“整合科目”教学活动

1、“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 “整合科目”教学活动强调的是整合技能和概念的教学。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三)单元教学活动

1、单元教学活动的性质

单元教学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单一”“整合”相对较低。

2、单元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单元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四)主题教学活动

1、主题教学活动的特征

活动设计者决定内容,或由幼儿根据较广专题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

2、主题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主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五)方案教学活动

1、方案教学活动的特征 活动更多由幼儿自己发起

2、方案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方案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六)区角活动

1、区角活动的特征

主要成分是幼儿游戏,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

2、区角活动的案例分析(略)

3、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中的各教育领域(略)

因本章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基本重合,故考试不另做要求,可以不看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主要)、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开始关注)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使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向得以明确,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与课程目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从一般到具体

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具体课程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三种)一)行为目标取向

指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二)生成目标取向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反映的是幼儿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三)表现性目标取向

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三、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目标的设置

一)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的趋向

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越趋向于细化、特化、趋向于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相反,结构化程度越低,目标的设置越泛化,越趋向于游离,具有更多的弹性。

二)高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

以幼儿获得预期的一系列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

三)低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

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主要取向。

四)介于两者之间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 既对幼儿的学习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又能顾及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幼儿能有在自己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空间。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是与将课程内容看作向幼儿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幼儿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幼儿的学习经验,认定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是幼儿而不是教材。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理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只要课程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特征、贴近社会生活以及顾及基础性这三个方面就是选择的原理。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与方式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不管是取哪一类的原则来组织课程内容,我们都可以根据需要而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两类)

1、学科中心课程:

强调按知识的内在性质及其内在结构组织课程内容。分科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课。

2、儿童中心课程: 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主题教育、方案教育等就是儿童中心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趋向 二)高结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三)低结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四)介于高、低结构之间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 三)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二、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因素

三、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取向的权衡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一、幼儿园旅程评价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一)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 二)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一)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二)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三)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七种)一)目标达成评价模式

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三)外观评价模式 四)差距评价模式 五)回应型评价模式 六)描述评价模式

七)课程评价模式的选用

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第七章(略)

6.幼儿园课程计划 篇六

教师要明确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意识,以整合课程为核心,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教育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一周逐日活动计划,以目标为导向,以主题为线索,兼顾领域,丰富各类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和一日活动的实效,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使学前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

二、各领域学期目标:

健康

(一)、身心保健

1、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

3、遵守规则,行为正确,有较强的自护能力。

4、合群、开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5、正确认识自己,能较客观地评价自我。

(二)、体育锻炼

1、排队走步时较好地一对一保持对形,节奏一致。掌握更多走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走

步方法,进行长距离远足活动。

2、掌握多种跑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跑步方法(持物跑、后退跑、往返跑等),有强烈

地提高跑速的愿望,进行竞赛跑。能绕复杂障碍走、跑交替300米左右。

3、培养幼儿良好的弹跳力,有强烈地提高跳跃距离或跳跃高度的愿望。会跳短绳并尝试练

习合作跳长绳。

4、能准确投掷动作,投准目标,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能变换手臂动作走平衡木,掌握各种平衡动作。能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

6、熟练掌握侧钻、曲身钻、肘膝着地爬等难度动作。有序地过障碍物。

7、能手脚交替协调地攀登攀行,锻炼幼儿四肢力量。养成幼儿勇敢、坚持到底的毅力及合作精神。

8、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

9、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

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

数学

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3.学习6-10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具有初步的估算意识。

4.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10,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5.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6.认识人民币。

7.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8.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社会

(一)、自信心培养

1.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在劳动过程中有始有终的做完每件事。

2.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尝试新活动

3.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敢于不断尝试

(二)、人际交往

1.主动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2.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坚持性。

3.能友善的对待外国友人,礼貌地与他们交流。

(三)、行为规则

1.会根据需要自己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并制作相应的提醒标记。

2.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敢于劝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传统民间节日的由来和庆贺方式,喜欢民俗习惯。

2.了解江苏(常熟)著名的民间工艺,萌发对民间工艺的兴趣。

3.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

艺术(美术)

(一)、兴趣与审美

1、能主动参与多种美术活动并能创造性的表现。

2、继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形式有兴趣,能寻找并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美。

3、进一步欣赏作品的造型、彩色、构图,知道对称、均衡美,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4、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活动,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二)、绘画

1、进一步引导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2、能根据一定的主题,用丰富的色彩和线条、构思、组织形象,表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

3、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习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

4、幼儿能合理安排画面,主体突出,并注意均衡与对称的关系。

(三)、手工

1、引导幼儿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多种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

3、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一定的情节。

4、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能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并注意装饰美丽。

艺术(音乐)

(一)、歌唱活动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2、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3、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能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二)、韵律活动

1、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三)、节奏活动

1、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集体设计演奏方案。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四)、欣赏活动

1、 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 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 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

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4、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语言

(一)、倾听理解

1.能听懂多重指令,并能按顺序行动。

2.对生活中的语言、声调节奏敏感,能辨别不同的语言、声调、节奏所表达的含义(情绪、态度等)

3.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表达交流

1.愿意与不熟悉的人交谈。

2.能清楚地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语言清楚完整。

3.会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

(三)、欣赏阅读

1.能专注地阅读图书,知道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发展其对语言的敏感性,适当培养阅读兴趣和简单的文字认读规律。

7.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评价,评价标准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涵

1.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

评价 (evaluation) 这个名词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泰勒 (Tyler) 认为, 评价是一种过程, 基本上在于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案实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1]。桑代克 (Thorndike) 与哈根 (Hagen) 指出, 评价和测验的关系非常紧密;评价比测验更具有包容性, 它包含了非正式的和直觉性的判断;优良的测验技术为优良的评价奠定了基础[2]。以斯特佛宾 (Stufflebeam)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评价就是专业的判断, 比如权威机构对学校的实地访问、传统方式的学校调查、教育局或基金会对于研究计划的审核等。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获得效果的专业性的判断;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幼儿园课程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斯克里文 (Scriven) 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课程评价的两个主要类型——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 和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3]。形成性评价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这种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改进、修订和发展课程。总结性评价则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告一段落以后的评价, 这种评价具有综合性检讨的性质, 用以判断课程设计的成就, 其结果亦可用于教学评价、鉴定和选拔。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者并不能轻易地被区分开来, 原因在于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可能会认为课程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修订,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评价的性质就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了。因此, 斯克里文认为, 两种评价功能区别不在于其预定作用 (intended function) , 而在于其对课程整体的影响。[4]

基于此, 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以一定目的的达到程度为标准, 对于幼儿园课程进行修订、改良和发展。

3.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甚广, 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等, 因此,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也是很广阔的, 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在本文中所指的并不是长远的目标, 而是短期的目标, 即幼儿教师预期的本次课程结束后所达到的目的。比如:让幼儿分辨左右方位。评价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意义在于用专业的手段来了解预期结果与现存结果之间的差距。预期结果即欲达到的目标, 反映出幼儿教师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幼儿获得或养成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现存结果是此次课程结束后幼儿实际的习得。通过这样的对比与评价, 方能对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进行调节, 以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与价值。知识和技能的选择就体现出其价值取向、用途, 以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深刻的了解, 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实用性, 以帮助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 包括预设、脉络、过程和成果四个部分。本研究中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侧重于过程这一方面, 强调的是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课程实施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会遇到诸多阻碍 (如意料外的突发情况等) , 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水平有赖于其消除障碍的能力。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评价则是帮助幼儿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进行不断地修正, 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成效指的是达到预设课程目标的程度, 鉴于本研究所指的课程目标是特指短期的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 对于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是可以立即进行评价的。对于幼儿园课程成效的评价将有助于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修订, 以使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

评价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衡量尺度, 在评价课程时, 需要有衡量课程设计、实施状况及其效果的标尺, 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这种衡量的标尺, 这种标尺首先是一种价值标尺, 即衡量课程价值取向的尺度。

1. 评价标准的实用性

实用性, 即课程评价标准本身具有的实用价值, 能向各类对象提供丰富的信息, 并对课程的发展、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幼儿园课程评价讲求实用性, 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 防止形式化。课程计划是教研人员、教师编制的, 教育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参与的, 幼儿的发展也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 教师和幼儿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被评价者。应确保课程评价的结果能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提供有用的信息, 可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课程。

2. 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可行性, 即切实可行, 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选择推广一种课程模式需要通过对课程方案作出理性的分析, 或者对其实际效果的评定, 以及对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用范围等作出价值判断, 以决定是否可以采用、是否值得推广。无论是对国内现行的课程, 还是对国外引进的课程, 都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以便决定取舍, 以及确保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适宜有效。只有让教师切切实实感觉到评价过程是一个研究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和提高, 课程评价才具有可行性。

3. 评价标准的适宜性

适宜性, 即评价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 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使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舒适自然, 没有压力。在课程评价中, 幼儿发展状况既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又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者, 因此对幼儿园课程评价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对幼儿的评价。但课程评价中, 我们讲求的是适宜性原则, 评价儿童不是为了鉴别儿童, 而是为了检核课程, 为了了解课程是否适合儿童, 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同时, 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定等级、划分优劣, 而是为了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 改进教学。

有了以上三种原则, 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 也能给予幼儿教师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幼儿园课程;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也提高了课程对于幼儿成长的指引作用, 从根本上满足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yler, R.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105—106.

[2]黄政杰.课程评鉴[M].台北:师大书苑, 1987:14.

[3]Scriven, M..The Methodology of Eraluation[A].In Tyler, R.W, Gagne, R.M.&Scriven, M, etal.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raluation[C].Chicago IL:Rand McNally, 1967.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构建 篇八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构建的影响因素

依据泰勒原理,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对学习者的研究、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即来源于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趋向。[2]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拟定需要全面考虑与幼儿教育质量相关的多方面要素。本研究依据课程开发的相关原理和研究需要,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的指导下,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确定课程目标。

(一)政策要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政策要求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各级各类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对各级各类课程目标的制定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构建受有关教育政策的规约,学前教育领域的多项重要政策体现了对学前教育自然化、生态化方面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研究成果:学科专家的建议

政策要求提出的是对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而理论研究则关注的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理论诉求,涉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提高课程目标的前瞻性、发展性有帮助。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成果中,有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课程应该具有以下价值追求: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观,[3]亦即强调幼儿园自然课程应当追求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精神、实现儿童自由发展和适切儿童发展需要。另有研究指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探索兴趣、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强调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情意、行为目标的实现。[4]

(三)课程需求:学习者的需求

课程需求反映的是课程相关者对课程的现实需要,间接表达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确定。能否准确把握课程需求,是决定课程能否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发展性,课题组就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主要相关者,包含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根据我们调查的222位家长及22位教师,结果显示,91.32%的家长表示支持幼儿园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存在需求。在对22位教师问卷调查及6位教师的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开展活动,尤其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园内活动形式相比,能使幼儿的健康 、科学、艺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对幼儿的语言、社会领域发展也有帮助 。以上调查结论直接影响了我们对自然生态课程的定位,对构建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重要影响。

(四)实践经验:实施者的声音

在课程目标的构建中,政策需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有助于我们厘清课程的理论逻辑,而实践经验则有助于我们把握课程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提高课程目标乃至整个课程的实践性。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自2005年起开始探索结合园外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至今已有10年的实践探索经验。从最初的探索性实施到现在的规范实施,天河实验幼儿园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获得一定的实践认识,其实践成果对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

就课程论角度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宏观(国家层面)、中观(阶段性发展要求)和微观(学科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构建属于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问题。结合课题组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政策要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

(一)目标体系

为了完整呈现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详解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价值与追求 ,我们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共同构成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体系,共包含以下层次: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分领域目标及活动目标。如图1。其中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和分领域目标表达的是对幼儿园具体课程活动的整体要求,而活动目标则是在以上三个上位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活动构建,此处不做详细探讨。

(二)目标内容

在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就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课程愿景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亦是如此。在本研究中,课程愿景即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它阐明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旨在培养幼儿的何种品质。基于此,我们提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旨在营造健康的、自然的、生态的文化氛围,顺应幼儿自然天性,以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设计相应课程,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课程的影响下,幼儿健康活泼,崇真尚美,友善自信,关爱自然,敬畏生命,具有环境意识和创造性,并乐于探索。”

2. 总体目标

依据《纲要》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活动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以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两个维度提出我们的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

(三)领域目标

领域目标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是根据不同的领域提出幼儿发展的要求。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是幼儿教育领域公认的标准,亦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两份权威性指导文件《纲要》和《指南》对幼儿学习活动划分的提法。因而本研究将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自然生态课程的领域目标。本研究中的自然生态课程作为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来构建,与传统园内活动方式相比,主要寻求通过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来凸显幼儿园课程的自然化、生态化,旨在实现《指南》对幼儿发展要求,同时有所特色。因而领域目标主要在《指南》的基础上,提出特色领域目标。[3]

1. 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生态发展。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健康协调发展,身体、心理对社会和环境能良好适应,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语言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言语素养。幼儿形成乐于倾听和表达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3. 社会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愿意与人交往并能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同情心。

4. 科学领域:幼儿具有亲自然的科学素养。幼儿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初步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为数理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幼儿亲自然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扩展,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5. 艺术领域:幼儿形成健康生态的品格。幼儿具备乐于感受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感和追求健康的态度,形成表现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5):61-63.

[2]拉夫尔·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田兴江,杨晓萍. 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J].教育导刊,2011(5):8-10.

[4]徐美华.幼儿园亲自然生态教育的策略[J].新教育,2014(12):62-63.

上一篇:回眸历史振我中华下一篇:商品展示系统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