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观后感

2024-11-22

《一声叹息》观后感(精选6篇)

1.《一声叹息》观后感 篇一

一声叹息散文

昨天半夜醒来,发现熟睡的丈夫的手握着我的手,我不知道他是把我当成了谁,还是知道是我,瞬间百感交集!我轻轻的抽出我的胳臂,一声叹息,抽出手的那一刻我知道了,在我的心里彻底放下了我的这段十五年的感情,真正的理解了“爱到尽头覆水难收”。

小时候就读钱钟书的《围城》,城里城外分不清,现在真的是艳羡城外的人,缘于不幸福的“围城”里面的生活。

算算去年的五一时候,我们在一起,全家到了上海苏州,但是一路上没有交流,别扭的很;去年的十一的时候,全家去了北京南锣鼓巷,一路上别别扭扭差不点被人扔在了北京。转眼一年间,我真正的.体会了最近的距离“枕头挨着枕头”,最远的距离“毫发不触”,在一张床上,我们正式分居了,直到今天。

一年的时间,我独自一人经历了一个人的小年夜,一个人的春节,一个人的五一,即将又要经历一个人的中秋节,忽然觉得也没什么抱怨的,生活么,也要和你开开黑色的玩笑。

丈夫是个很优秀的男人,外表沉稳,称得上器宇轩昂,认识他的时候,他还一穷二白,但是他肯于吃苦,先为人下人,然后心计筹划,经过多年打拼,逐渐成为“聚名利”场里的主角。

我也是个不错的女人,身边喜欢我的男人不乏其人,可是我单身一人在陌生的城市,于是不图条件,只图嫁一个为人朴实厚道的男人,被他一束束的鲜花所打动,多年前没有条件的嫁给了连房子都没有的他。

现在,男人功成名就,有更年轻的女孩子爱他的钱,爱他的人,也是正常的,他选择了,说明他应该有他想要的幸福,也许男人成功了都这样?我找不到答案。可是我要的不是这些,我的心里有一亩方塘,我想要更纯净的东西。现实总不是我们心头所想,现实和理想有距离。

很少和外人提及我的婚姻,在外人眼里我一直都是幸福的,郎才女貌。可是当婚姻里缺少了真感情和默契还有夫妻之间温情的交流,一味的用金钱,利益来定格家庭生活的时候,我觉得就不是家庭了。于是,在房子,车子,写字间,财产里,我选择了爱情。我知道最珍贵的东西真的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偶然在书里,我才知道我心里想要的是什么。

我的心里容不下瑕疵的情感,虽然过去的十五年也有过幸福喜悦,但是我的十五年生活里面痛苦失望大于幸福。过去的日子里再不开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就成为了历史,不开心的记忆会像毯子一样,被我卷起来,放在不愿意提及的角落里,过去的就过去吧!

没有奢望把我的未来寄托在哪里,只是想做好我自己,希望有一天真的放下了,一切就好了。

2.《一声叹息》观后感 篇二

近些年来, 社会转型期呈现多元文化形态, 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而经历了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人们的价值观和婚恋观渐渐与旧的社会道德体系不协调, 冯小刚家庭伦理电影《一声叹息》道出了如今都市男女的家庭情况、婚姻观念在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的细微调整与转变, 体现了当下婚恋观前所未有纷繁复杂的特点。

电影内容的日常化与都市白领选材的雷同化

家庭伦理题材电影讲述的是老百姓的婚姻情感故事, 关注普通人的婚恋状态, 选择叙事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

影片《一声叹息》里, 男主人公梁亚洲是出版社争相约稿的作家, 有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 一方面他是妻子的丈夫, 是女儿的父亲;而另一方面, 他又是情人 (第三者) 的男朋友。妻子在丈夫的背叛与悲愤中, 在理智与感性的挣扎中, 最终为了女儿和对丈夫残存的爱, 选择以理性的方式, 给丈夫时间消化感情, 又经过一次摔伤事故, 最终挽回了这个家。虽然第三者李小丹主动退出, 但生活已回不到过去的平静。

当代家庭伦理题材影视作品在选材上存在明显的雷同现象, 主要表现在所关注的社会群体、家庭结构及所反映的婚恋问题等方面: (1) 影片内容多集中在对都市市民婚恋状况的关注上, 多反映中等收入以上都市白领的婚恋生活, 如电影《手机》《一声叹息》《非诚勿扰》等, 男主人公均是收入较高的白领群体。 (2) 影片多描述传统中国家庭结构的类型, 男主人公多为正处于人生黄金期的中年阶段, 经济、事业有成。 (3) 电视剧的矛盾冲突多围绕第三者插足、婚姻观念冲突等展开。在《一声叹息》中, 男主人公梁亚洲事业有成, 家庭和谐, 妻子基本以照顾家庭和子女为其生活的主要部分, 在第三者的诱惑下, 自以为自己重获爱情, 夫妻感情开始平淡、疏远, 最终关系矛盾爆发。终因妻子的大度包容, 留在了妻子身边。

而当代婚姻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如住房、教育、医疗等情感之外的因素, 也对于当代百姓的婚恋观念、情感关系等产生越来越凸显的影响。此外, 同性恋、贞洁观、协议婚姻等社会婚恋中出现的新问题亦是值得关注的叙事主题。

第三者与“家”的叙事时空对比象征主题意义与价值

叙事时间通常分为“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两个部分。其中, “故事时间”是指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 不是现实生活的实际时间;“文本时间”则是指影片本身实际所需的时间。电影由于篇幅短, 在叙事时间的限制下, 会更多的运用口述、插叙、回忆等蒙太奇手法交代情节。

影片男主人公梁亚洲与妻子分居, 与情人李小丹同居。在与情人同居之前, 影片叙事时间主要侧重在梁亚洲偷情, 妻子忘我的买房装修和照顾孩子两方面, 这为后来妻子发现其出轨, 家庭破裂奠定了时间基础。而在梁与情人同居后, 影片的时间叙事采用压缩手段, 通过第三方之口得知与情人同居的生活已过两年。

虽然影片的叙事空间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但有所升华, 在为影片中人物和事件提供活动场所时, 制作者会精心选择叙事空间的画面及内容的展现, 往往会体现一种观念的表达或对下文的伏笔, 体现叙事空间象征性的表意功能。影片中, 梁亚洲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地点, 而妻子出现的场所始终是在家的背景中叙事。夫妻两人不同的空间所在, 使得空间在时间的线性叙事中渐渐被割裂开来, 不同空间下的叙事, 最终两人的情感发生割裂。

女性第三者的时空叙事与“家”的时空叙事的鲜明对比。《一声叹息》中对李小丹所住环境简陋、狭小、昏暗、嘈杂的叙事与梁亚洲家宽敞、明亮、舒适的居住环境形成极大的反差, 隐喻了“家”稳定、安定、安全的象征, 第三者没有“家”的不稳定和危险的因素。叙事空间为第三者寻求改变现状, 追求象征安稳的“家”, 最终插足他人家庭提供叙事的可能。影片又通过叙事时间的对比, 通过对“家”叙事时间的偏向和对第三者叙事时间的压缩, 隐喻了男主人公与第三者“没可能”的结局, 迎合了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婚姻观, 家仍然是个体生活的核心所在和对破坏家庭婚姻的第三者的谴责。

叙事视角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家”的统一观念

热奈特对叙事视角提出了三分法: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其中, 婚恋题材的电影多为内聚焦性的叙事视角, 即叙述者由一个或几个人构成, 将主要人物所经历的事件强化, 突出他们的内心活动, 对影片中特定的人物进行全面塑造。

《一声叹息》中, 梁亚洲、妻子宋晓英与第三者李小丹构成影片主要的叙事者。以梁亚洲为核心叙事者, 展开了妻子与梁亚洲, 第三者与梁亚洲的平行叙事。并以男主人公情感变化过程为主要叙事线索, 叙述了梁亚洲由遇见年轻漂亮的李小丹, 萌发第二春, 为自己的第二次爱情与曾经相爱的妻子离婚, 再到割舍不了的亲情缠绊, 最终放弃短暂的爱情, 回到妻子身边的过程。最终妻子在婚姻保卫战中获胜。但影片却在结尾将梁亚洲家庭和谐嬉戏的场景与梁接到电话神情紧张的表情做了鲜明的对比, 以此透出看似完整的家庭背后不安的因素仍然存在, 传统“家”的观念被打破。

在叙事线索的起伏中, 影片埋下观众对道德思考的伏笔。直至影片结尾, 影片没有明确表明男主人公的忏悔, 倒是已一个陌生电话与男主人公惶恐的表情结尾。面对出轨, 影片中的叙述者均没有给出批判和谴责, 甚至为出轨给出了合理的理由, 已然叙事线索以情感变化为主, 而不是以家的叙事为主了。

结论

电影对传统“家”观念的叙事的颠覆, 影射了当代婚恋观念的转变:传统道德不再束缚个体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家的概念在消费时代下被逐渐消解, 人更注重自我感受, 大胆寻求自身认为的真爱, 注重个体间的情感大于个体所应付出的责任。然而, 面对现代生活中道德标准的缺失, 个体道德观念的模糊, 对于情感问题的处理没有了标准。现实婚恋中有关收入、房子、车子等金钱和物质占据婚姻的主导地位, 婚恋中的人为了金钱和物质而发生情感上的冲突与和谐, 结婚、离婚、再婚、婚外恋等多种婚恋形态涌现出来, 使婚恋呈现多元化的形态。

3.一声叹息等 篇三

这个时代,什么东西都讲高效,吃饭、工作、写字、甚至爱情,真想回到那个鸿雁传书、红绡寄情的年代啊。可是,现在要我三天不碰电脑不看电视,肯定心慌意乱。哎,快餐文化真是令人失望。

天津保利

余秋雨曾有个形象的比喻,对在竹简上刻字而言,用毛笔写字就是快餐文化;对毛笔字而言,钢笔字也是快餐文化;对篆书而言,行书、草书就是快餐文化。想想看,如果今天老师在台上讲课,台下学生记笔记前都忙着研墨,那岂不乱作一团?其实,只要兼收并蓄、合理利用,进步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好。应该感谢丢的丢,来的还来。丢了炕,来了床;丢了信,来了E-MAIL;丢了友谊雪花膏,来了资生堂。生活往往在埋葬中翻新,我们仍将继续走我们的路,除了对于曾经的拿来和丢掉有那么一两声叹息。

圆子

■最后一个

没想到,他曾经的信誓旦旦都是假的,那么轻易地就被另一个女孩俘虏了,那是个颇有姿色的女孩。更可恨的是他竟开始躲着我,我倒希望他正大光明地和我分手。我不甘心,可又不知如何是好。

兰州小宁

两年前,圆子的好友说,她的男朋友被人抢了,她有点不甘心,却只能接受现实。她没吵也没闹,她只是冷笑着对那个嚣张的女孩说:你以为你就是最后一个了吗?当然她恨他,不但恨他,还恨他养的那条狗。过了半个月,她发现,她已经恨他到极点,不能更恨了。他已经没什么可恨,况且,无论多恨,他也不会回来,于是,她不在乎他了,走出了这段情伤。后来,她找到了很好的人,过得很不错。

圆子很认同好友的那句冷酷决绝的话:你以为你就是最后一个了吗?是对她,也是对他的嘲笑,更是对自己的解嘲。情伤,对女人,有时是劫,有时是报。

圆子

■公平秤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了,我越发感到压力重重,抱怨满腹。和昔日的同学聊天,他们好像过得都比我好。我在办公室工作,清闲倒是清闲,可没什么油水,不像做业务的玲,一笔单子的提成顶我干一年;欣和我的工作性质差不多嘛,可她们公司的年终奖比我的十倍还多;榛榛的男友自己开公司,我的那位,只是个打工仔……郁闷死了。

西安妮妮

看来,身边的人都要被你拉到“公平秤”上过一过,是吗?这种“比较”的价值观如果在生活里被放大,总拿社会或者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原本鲜活而独特的生命将失去自己应有的张力。忽视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你永远不会满足。适当地把目光转向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珍爱自己的风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是最智慧的处世方式:第一,保持平常心。第二,不断学习。第三,心存感激。

圆子

■结三次婚

结婚一年多,我突然觉得恐慌起来。我发现他并不像过去那样完美,甚至让我无法忍受,他的父母对我好像也不似以前那般和气了。我有些怀疑当初的选择,也许我的感情、婚姻进入了低潮期?

河北秀秀

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的习惯结婚。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的习惯、还有他的背景结婚。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第一次是在饭店里,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第三次是在家族里,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第二次和第三次结婚与第一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没有隆重的婚礼,也没有亲友前来祝贺,惟一在场的是双方的默契。真正的婚姻,往往都是发生在最后的两次。

圆子

■较真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在公交车站等车,看到大家一哄而上推来挤去很不屑,总是远远站在人群后,结果常常是上不了车;在交通灯前老老实实地听从指令,可旁边的人却争先恐后勇敢闯红灯,只剩下我一个人傻瓜似的站在老地方,我鄙视他们的行为,估计他们也在嘲笑我的愚笨;我的老实,被看成迂腐;我的能干,被理解成会拉关系、钻空子;是我有问题,还是这社会出了问题?

成都小宁

圆子觉得,没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玄乎。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的清晰界限在哪里?实际上,对它的判断时刻在提纯我们的本性和良知。当我们对处境不满,而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应该没错:知耻者有耻,有耻就会有所不为,无耻就会无所不为。你的较真,也许可以帮你活得更真实、更塌实。况且,这个社会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美好在闪光。

圆子

■数学概念

我觉得,关于婚姻的理论很多,真理很少,那些所谓秘诀,不是江湖偏方,就是老生常谈。有专家分析,婚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门学问,因为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道德学,甚至涉及到精神分析,婚姻到底是什么?

天津夏夏

有个婚姻专家的说法,圆子很是认同,他说:婚姻其实很简单,它不过是个数学概念。首先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这两条做不到,那就变成四条:一、容忍,帮助。帮助不好仍然容忍。二、使容忍变成一种习惯。三、在习惯中养成傻瓜的品质。四、傻瓜,永远做下去。如果这四条做不到,还有以下十六条:一、不同时发脾气。二、争执时,让对方赢。三、争吵后回娘家或外出不要超过八小时。四、批评时说的话要出于爱。五、随时准备认错道歉。六、对方不让你打扰,坚持不去打扰。……十六、谣言传来时,把它当成玩笑。如果这十六条也做不到,就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条了,总之,两人相处的理论是一个级数理论,它总是在前面的那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方,而婚姻到了要遵循256条法则的时候,通常已经很危险了。

圆子

■失败的机会

儿子十五了,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什么都靠我。还好,他学习不错,可看着他身边的同龄人独自料理生活,独自旅行、探险,有的甚至还要担负家庭的重担,我有些为儿子担心。尝试着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可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我又忍不住想替他做好一切。我的教育方法也许真的有问题。

兰州一位母亲

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是否不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否不再让他洗?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您是否嫌他笨手笨脚替他整理?那么,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您一定准备动用关系和权利帮他;他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了,您最好给他送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去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4.一声叹息日记100字 篇四

星期三下午,天空飘着小雨,我心里想:明天是学校安排的秋游,好期待哦!正想到这,学校广播室传来了声音:“由于天气原因,秋游时间改到下星期二。”听到这,我顿时傻了眼,耳边传来一片叹息声,原来同学们的想法是和我一样的.,大家都着急去秋游。

自从收到学校秋游的通知后,我已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计划着星期8小镇的体验之旅,幻想穿上空姐的工作服,在飞机上为乘客服务;在KFC柜台上为顾客点餐;换上心仪的小外套,变身成美容师。

5.那一声叹息600字作文 篇五

6月30日上午是学生回校拿本学期的学习总结的日期,当然也是父母最想看到成绩报告单的日子。

回到家,我心里像有七八个吊桶井里打水—-七上八下,语文87,数学87,看到这个分数,我的心又揪了起来,手心里又沁起一层细密的汗珠,为什么?为什么我也努力的完成每天的作业,还考这么点分,还是达不到妈妈9字开头的分数?我在家徘徊着,忐忑着,连手机上的游戏和爱看的动画片,好像都已提不起兴趣来了。终于挨到妈妈下班回家了,我连忙递上拖鞋,接过妈妈的包,轻轻唤了声“妈妈”,做好了一切挨骂的.准备。

妈妈在厨房忙来忙去,把最后一盘菜端上来,在围裙上插了一下手之后,才坐下。“多吃点啊,今天做的都是你爱吃的,一是犒劳下你一学期的辛苦学习,二是祝你过个愉快的暑假”。我不说话,低着头继续扒着碗里的米饭。“妈妈……”我吞吞吐吐地说,“恩?”她抬起头看着我,“我们……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顿了一顿,“考了多少?”我低下头不敢看她,“87”妈妈愣了一了,那一刻,我是有多么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努力,恨自己为什么不细心,恨自己为什么总也考不出好成绩。待我偷偷地再抬起头看她的时候,她举着筷子的手仍然停在半空,眼里充满忧郁,好像又增添了几分憔悴,若有所思了好一会,妈妈放下碗筷,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妈妈真的很累,我相信你尽力了,没关系,分数只属于过去,孩子,想要取得好成绩你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一切都还来得及。”妈妈眼里噙着泪花回了房间。我坐在桌前,思想着妈妈刚才的话,耳边萦绕的是妈妈的那一声长长的叹息声。那声叹息牵动着我的内心,触动着我的心弦。

这么多年,我拿什么报答过妈妈,是一张又一张考着不同分数的卷子吗?还是为妈妈泡过一杯茶?没有!我什么都没有做过。可是妈妈呢,我想要什么,她总是毫不犹豫的给我买,我生病了,她担心的睡不着,细心的呵护着我,平时也总是给我搭配各色水果,节假日,带着我去各处游玩。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我让妈妈哭了很多次,她骂我的时候其实比我还要难过,可我还不服气,时常会与她顶撞,我不但没有报答她,反而让她伤心。妈妈对不起,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不会再让你为我叹息了。

6.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 篇六

这是《菊花台》的歌词,有些人批评不知所云,但笔者近年来多次到台湾采访,踏访了几乎所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主要遗迹后,倒是觉得这几句歌词最能表达出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府邸深深 “蒋家王朝”演绎最后威权

从1949年蒋介石去台到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蒋家王朝”在台湾地区延续了39年,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时至今日,从台北的“总统府”、士林官邸、七海官邸、“中正纪念堂”,到遍布全台的“行馆”,仍能看到一个王朝华丽而怅惘的背影。

“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2号,坐西朝东,是一组红白相间、设计精美的日式巴洛克建筑,原是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大陆期间宣布下野的蒋介石,到台后不久即“复行视事”,将这里改成“总统府”。

“总统府”是蒋氏父子正式办公场所和接待外宾的地方。每年10月10日,台湾当局都会在“总统府”前举行“国庆”集会。“两蒋”的“总统办公室”一般人无缘得进,但其原来的办公家具现已搬到大溪“陵寝”原样复制。

“总统府”一直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办公场所,李登辉担任此职后,效仿美国白宫,将非办公区域的部分空间开放供民众参观。笔者入内,发现虽然每个房间都不太大,但内饰精美典雅,两个不大的花园花木扶苏,可供游人休憩。

“晨风轻轻地吹过,曙光也唤醒了阳明山,市面渐渐地醒来。你早,台北……”如果没有了阳明山,台北人的生活将逊色许多。对于蒋介石和宋美龄,亦是如此。

阳明山下,有蒋介石的士林官邸;山上,有蒋、宋钟爱流连的两处“行馆”——草山行馆、阳明书屋。蒋介石领党、理政、整军,大计多从此三处出。可以说,蒋介石时期台湾真正的权力中枢并不在“总统府”,而是市郊的阳明山。

阳明山原名草山,因山上茅草丛生而得名。蒋介石退踞台湾后,经常偕宋美龄上山散步,思考“复兴大计”。因山名有“落草为寇”之嫌,又见山色空明,也为了纪念他所景仰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蒋介石在1950年下令将草山改为阳明山,并在这里设立官邸、行馆。

士林官邸为蒋介石的正式居所,是风格类似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庭园式建筑。当年这里重兵把守,周围遍布岗哨、便衣,后山密林之中至今仍可看到大量的碉堡工事。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走美国,士林官邸成了无主之屋。如今,官邸的神秘面纱全部揭开,偌大的法式、中式园林和客厅、卧室等可入场参观。园艺花卉、蒋宋做礼拜的凯歌堂,成为台北市民赏花踏青、拍摄婚纱照的绝佳场所。

蒋经国住了20年的官邸

“七海寓所”紧邻台北市大直北安路,前方为幽静的七海潭,靠近台湾军方的指挥中枢——衡山指挥中心。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官邸警卫室代号为“七海”;二是此处原是为当时协防台湾海峡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官准备的度假用招待所,取“七”“海”为名。

蒋经国去世后,七海寓所仍为其俄罗斯裔妻子蒋方良居住。蒋方良去世后,“七海寓所”于2006年被台北市政府列为市定古迹,并准备像士林官邸一样对外开放。

行馆处处 寄情山水安能忘忧

草山行馆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湖底路,建于1920年,是为接待当时日本皇太子裕仁所建。1949年12月,蒋介石以此为居处,算是他在台北的第一个落脚点。

草山行馆占地约1500平方米,日式建筑风格,主房大门为石砌墙,内部则为木制建筑。行馆周边另有4栋附属建筑物,原为宋美龄与蒋介石随从人员的居所。1950年5月,士林官邸完工后,蒋介石夫妇迁居士林官邸,草山行馆改为“夏季避暑行馆”,每年端午至中秋,蒋介石多住在草山行馆,直到20世纪70年代,阳明书屋落成,蒋介石迁居那里,草山行馆才结束自己的使命。

原名“中兴宾馆”的阳明书屋于1969~1970年兴建,是蒋介石在台唯一亲自择定兴建的行馆,作为他接待岛内外贵宾及夏日避暑之处。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迁此办公并将一些党史史料集中保管于此,因此改称为“阳明书屋”。1997年,阳明书屋被捐赠并转交“阳明山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经整修后对外开放。

蒋介石去世后,草山行馆也跟着荒废。后经整修于2003年开放,供人参观,建筑物仍保持当时的格局,摆设的家具依当时形态复制。过去蒋介石夫妇的内用起居室,改称“介寿堂”,常态展览与蒋有关的文物,其中最特别的是台湾第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其中蒋介石的职业栏上登记为“总统”,此外还有一套蒋介石在婚礼上穿着的衣服和他常穿的轻便军服。

草山行馆、阳明书屋分别是蒋介石在台湾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行馆。此外,蒋介石在全台各地还有24处行馆,都在风景绝佳之处,现在大多荒废,能开放参观的只有慈湖、阿里山、日月潭等几处。

慈湖行馆现在已改为蒋介石“陵寝”。角板山行馆位于脚板山突出部,其下溪水蜿蜒,山色青翠,景致与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相似,这也是蒋选择于此和慈湖兴建行馆的原因。蒋介石在这两处行馆停留,可略慰思乡之情。角板山行馆也是保存蒋经国遗迹较多的一处,因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常来。

日月潭的涵碧楼据说是蒋介石最钟爱之处。涵碧楼原本也是为迎接裕仁所建,后来成为蒋介石的行馆。蒋介石经常泛舟日月潭,遥望他为缅怀亡母在潭边山顶所建的慈恩塔。涵碧楼1998年被拆除后,在原地建起五星级度假饭店。涵碧楼下,原来蒋介石专用的码头上还系着他当年使用的木船。

台湾民众参观蒋介石的行馆,谈得最多的就是风水,许多行馆要么群山怀抱,要么三江汇流;其次,对宋美龄的生活设施很感兴趣。由于宋美龄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多处行

馆都流露出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痕迹,例如与蒋介石分居,各有各的卧室,中间相通。她的浴室卫生间为欧式风格,而且有当时稀有的抽水马桶。更特别的是,有的卫生间可以开窗向外,不仅通风明亮,而且可以眺望美丽的风景。

nlc202309040534

府邸和行馆充分体现了蒋氏父子生前的威权;1980年建成开放的“中正纪念堂”则是蒋介石死后哀荣的集中表现。纪念堂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主体是八角造型的纪念堂,蓝瓦白墙,造型类似北京的天坛,堂内有蒋介石塑像。纪念堂四周附近有剧院及音乐厅,还建有牌楼、回廊、角亭、广场、水池等。多年来,“中正纪念堂”已成台北市的地标之一,是许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台北市民平常散步运动的地方。

“两蒋陵寝”,一代枭雄不入土难为安

慈湖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1961年,蒋介石发现这里与溪口景致相似,于是决定设立行馆。为表达对慈母王太夫人的怀念,将水库命名为“慈湖”,埤尾也随之改成了慈湖。

慈湖林木茂密,清幽隐蔽,山道上满是落叶。穿过一道月亮门,就是“慈湖陵寝”——一个简朴的四合院平房。1975年3月26日,蒋介石病情恶化,自知来日无多,口授遗嘱,吩咐自己死后,棺木暂厝慈湖,以便有朝一日归葬于他在大陆时就已选定的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的墓地。当年4月5日,蒋介石抢救无效去世。4月16日,蒋介石的遗体安放在“慈湖宾馆”。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陵寝”门内是一个木制屏风,上刻一个“福”字,起到照壁的作用。绕过屏风,步行十来步,就是正厅,当中安放的长方形黑色大理石棺椁就是蒋介石灵柩。棺椁上方悬挂着蒋介石遗像,两侧墙根象征性地各放置4张红木太师椅。棺椁前方,留有一小块空地,供人行礼。

正厅两侧房间,一侧是蒋介石、宋美龄生前的卧室和宋的画室。蒋介石的卧室有一张床和一张榻,榻上放有专门用来看书、批示公文的小书桌,书桌上放置着放大镜和装着喉片的小药瓶。靠墙是一排书柜,里面陈列着《庄子》《孙子》《墨子》《经史百家杂抄》等书籍,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生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好。

宋美龄的卧室与蒋介石的卧室相通,里面放置一张床和几件中式木制家具,地上的红地毯已洗出水印,散发着霉味。与卧室相邻的是宋美龄的卫生间,墙壁瓷砖为粉红色,浴缸和抽水马桶也都是粉红色的。这个马桶当年专门从日本买来,到现在还能用。再往前走,就是宋美龄的会客室和画室,当年的家具都被宋美龄运到了美国,所以房间显得有些空荡。

正厅的另一侧,首先是一间贵宾室,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描绘的是溪口景致,折射出蒋氏父子对故乡的思念。再往里走,是一个小房间,一面墙上挂着一个大镜框,里面陈列着蒋介石获得的数十枚勋章、奖章,他主政时设立的所有最顶级的一等勋章,包括采玉、卿云、景星、宝鼎、云麾都在列。其中,有两枚比较小但很有历史价值勋章,分别是“抗战胜利勋章”和“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

离开慈湖,驱车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头寮的“大溪陵寝”。此处原称“头寮宾馆”,是用来存放“总统府”文件档案的。

蒋经国到慈湖“谒陵”时,经常在此停留。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蒋经国治丧委员会曾主张将其灵柩安放在“慈湖陵寝”,但宋美龄表示反对。她认为,虽然蒋经国和蒋介石的灵柩安放在一起,有利于日后“谒陵”和悼祭,却不符合蒋氏父子生前的意愿。后来,治丧委员会选中了头寮宾馆,此地距离“慈湖陵寝”只有2000米,可以体现蒋经国随伺父亲的孝心。

蒋经国“陵寝”外观、形制与蒋介石“陵寝”相似,但规模要小一些。和蒋介石一样,蒋经国的遗体同样经过防腐处理;据媒体披露,蒋经国遗体的防腐处理比蒋介石的好。

蒋经国同样采取“暂厝”的方式,灵柩安放于院内正厅,正中也是遗像和分立的旗帜。在正厅的对面,有一个房间将蒋经国原在“总统府”的办公室“搬”了过来。房间正中摆着一张大办公桌,后方墙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画像,两边各挂一个条幅,右边写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左边写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虽然二人陵寝相距不远,但这里的人气远不如慈湖。据说是由于许多人不知道头寮还有蒋经国的“陵寝”。

由于“两蒋”都没有“入土为安”,蒋家三代都是男性先亡,一度是满门寡妇,因此台湾社会一直有“暂厝”影响蒋家男丁阳寿的迷信说法。蒋家遗孀们在2004年提出将“两蒋”移灵,下葬位于台北县汐止的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但“蒋陵”已完工多年,由于蒋家内部意见不一致,“移灵”一事没了下文。

商机所在,大陆游客反助“两蒋”

在“慈湖陵寝”出口附近,有一个慈湖雕塑纪念公园。公园内的草地上,放置着从台湾各地收集来的蒋介石铜像,除了立姿、坐姿及不同表情外,还有着军装、马褂、中山装等不同服装的造型,里面还有很少见的蒋经国雕像。“两蒋”统治时期,台湾随处可见蒋介石塑像,近10多年来纷纷被拆除。从2001年起,桃园县决定收集各地拆除的蒋介石塑像,集中陈列在这个公园里。

看好大陆游客的庞大人流,特别是深知大陆游客对于蒋介石相关景点最为好奇,桃园县主打“两蒋牌”,于2006年整合境内的蒋介石行馆、慈湖和头寮“陵寝”以及慈湖雕塑纪念公园等7处景点,规划建设了“两蒋文化园区”。桃园县观光行销局还邀请蒋介石曾孙蒋友柏,设计了以“五星上将”为主题的“两蒋”旅游纪念品,自行设计推出其他“两蒋”纪念品。

在台北市,有旅行社推出“蒋公景点一日游”,主要景点有“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阳明书屋、草山行馆、圆山饭店。在阿里山上山途中的奋起湖,当地人推出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铁路便当盒纪念版……

有关县市都卯足了劲,千方百计要做大做足“两蒋”文章;而当年蒋介石一再鼓吹要去“抢救”的“水深火热之中”的大陆同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抢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蒋介石的“救星”。

这是怎样的历史况味!让人在感慨前尘往事成云烟时,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

上一篇:《组网技术30+20》教学大纲下一篇:我是一颗小小草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