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024-11-16

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14篇)

1.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一

1.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活跃。

2.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能解决的?

3.有一个问题,我也想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

4.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它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考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得真快。

5.同学们的作业本保持得很干净,字迹书写也端正,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很高兴。

6.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你猜,这里会有你吗?

7.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想念给大家听,可以念吗?

8.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 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鞭策鼓励。

9.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从中得益。

10.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有的语句不太通顺,但字里行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11. “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有表达。那些作文中词语丰富的,课外肯定有很大的阅读量。

12. ××同学能从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

13.刚过了××节,同学们有印象深刻的事例吗?请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有什么困难?

14.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这是对看你的文章的读者负责。

15.你别急,再想一想,你会答得很好。

16.多问,多看,相信你会解决这个难题。

17.你一定行,你能做好,别灰心,老师很愿意帮助你。

18.你的回答很独到,精彩极了。

19.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

20.老师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

21.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22.你太棒了!不随波逐流,能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的?

2.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二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表现,兴趣,策略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课堂表现,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的理解, 进而实现高效学习。对于高中历史而言, 由于课时安排紧张, 一节课通常有旧知回顾、课堂导入、完美的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巩固、课堂小结与反思等环节。要在45 分钟内完成诸多环节, 没有学生高效的参与是很难达成的。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改善学生课堂表现, 增进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被需要”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关注的需要。目前的高中生都是家中的宝贝, 家中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 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以致心理表现得很孤独, 遇到问题时通常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内向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同龄同学、朋友交流, 而是选择独自承受。老师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让学生有种被老师、学校、课堂需要的感觉。如果能够做到这样, 就会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哪怕对历史没有兴趣, 也会因为喜欢这个而把这门历史课学得很好。

(1) 微笑面对学生。大家都有上街购物的经历, 在一些超市或商场, 经常会被热情地招呼, 让买主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能够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尽量地吸引回头客。同样的道理, 在历史教学课堂上, 教师若能始终以微笑面对学生, 让学生有种如沐春风, 如同家人般的感觉, 教学效果就会更加良好,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当某一天微笑成为习惯的时候, 也是离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

(2) 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肯定学生的方法, 往往有很多。首先, 面对学生时, 教师要始终面带微笑;其次,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你能行”的信念;第三, 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 更要尽可能地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学习;第四, 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也要给予表扬。“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 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 让学生知道经过努力与拼搏自己也能成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自然就会改善课堂表现。

二、“靠近些”

在部分高中学生眼里相对枯燥的历史课, 更要教师很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你微笑地面对你的学生, 无比坚定地相信你的学生, 学生也会给你同样的肯定与微笑, 甚至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1) 位置靠近。高中历史课堂上, 一般新上任的教师或与学生有距离感的教师, 在上课时常会选择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与学生对话, 这样的结果会使一些教室边缘角落的学生容易被教师的目光所遗忘。相反地, 一些历史教得好的教师讲课时会非常“忙碌”。他们常常穿梭在教室不同的角落, 总是在移动中停留, 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在教室来回走动。俗话说:“当猫开始走远时, 老鼠就开始自娱自乐了。”一些课堂违纪现象, 总是发生在教师视线顾及不到的地方。一旦你成功地靠近学生, 你的学生也会靠近你的课堂, 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2) 心理靠近。一些课堂上的边缘生, 有时候突然在课上有不良表现。教师的职业精神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表现所反映出来的背后的问题, 不要一味地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责怪。这时候, 教师要扮演好演员的角色, 主动靠近学生, 要让学生知道你对他们的期许和热爱。心理的靠近, 才是真正靠近。学生心理认可的教师, 才是真正的教师。这样, 哪怕你曾经批评过他, 他也一定会认为你很喜欢他。因此, 他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 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 会在你的课上好好表现。高中历史教师若能既关注课堂效果, 又关注学生心理, 学生就会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

三、“热情些”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说过:“没有什么比热情更具感召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不要把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带到教室里, 更不要以此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热情是能够传染的, 在高中历史课上, 教师表现得热情些, 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带动下变得热情。一个平常的教学话题, 会随着激情四溢的节奏, 随机想到许多与生活贴近的有趣的事例, 让教材上看似距离现今生活比较遥远的历史精彩纷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 学生变得更愿意被教师的热情所带动, 课堂氛围自然也比较活跃,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好奇、感兴趣, 愿意主动从历史课堂中寻找属于自身的营养, 开始迷恋上历史课。这样, 就算高中历史课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不能派上大用场, 至少他们认真过、参与过、理解过、喜欢过, 何况历史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随着FLIPPED、MOOC、“拼切式合作学习”等的推出, 高中历史教学也逐渐走向“互联网+”时代, 这些教学模式的目的无外乎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表现, 与其成绩有密切关系。要想在历史教学中改善学生课堂表现,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策略不只以上所阐述的三点。只要教师是一个有心人, 就能发现教学花园中最美的方法之花。

参考文献

[1]李桂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三

【关键词】靠近 课堂行为 尊重 热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80-02

为什么课堂上总有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呢?总会有随意说话、嬉笑、玩闹等不良行为呢?这就需要老师帮助调控,帮助他们改善课堂行为,以提高他们学习成绩。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我是这样管理调控的:

一、靠近学生讲课

1.为什么要靠近学生呢?

在授课时,大多数教师都喜欢站在讲台前面或离多媒体电脑较近的地方授课,很少走在学生中间或后面讲课。这样教师接近坐在后面学生的机会就很少,学生离老师的距离远了,以为教师注意不到他,就会大胆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来,就像猫走远时,老鼠便开始自娱自乐了。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课堂上表现较差的总是坐在后面的学生较多,上课认真,受到表扬较多的都是前面的学生,也就是靠近教师的学生表现较好。靠学生越近,就越少会为学生的那些“小动作”而感到发愁。

记得一件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们学校利用播放多媒体的是一台大电视机作屏幕,摆放在教室讲台的左边,因此授课时我站在课室左边较多,因为方便操作,也就是说我离左边的学生较近,我发现每次拿到红旗最多的是第4组,(也就是最左边、离我最近的学生),而第一组最少。有一次,第1组和第4组对调座位,第2组和第3组对调座位,调了座位之后,还是靠近左边的学生表现最捧,而原先表现最捧那一组就变差了,我感到好奇怪,我就问学生:“为什么总是第4组拿得红旗最多,是不是这组的位置比较好呀!”学生们笑了,我也笑了。后来,经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可能是跟教师在授课时站的位置有关。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越近,学生表现得就会越好;相反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越远,他们表现得有可能是最差。

事实证明,一些纪律问题往往会出现在距老师最远的地方,因此,我认为要想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多靠近学生讲课。

2.怎样靠近学生呢?

教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别总站在讲台前,应该走到学生中去,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周围来回走动。如果发现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那么好时,可以走到他旁边用眼睛望一下他,然后站在他旁边继续讲课。这样你会看到他的表现有所改善,和学生的距离越近,他们表现得就会越好。

二、不让学生难堪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面”。大人需要面子,需要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更需要面子,更希望受到老师的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相反如果孩子受到羞辱或教师做了让他难堪反感的事情后,孩子将会产生仇视的心理,一但孩子产生仇视的心理,那么他将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比如,上课更加不认真听,更加爱开小差,搞小动作,更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哪些行为会让学生难堪呢?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1.把上课不认真听的学生单念出来让其他学生都注意他没有认真听课。

2.把某个学生考试不佳的分数拿到全班来说。

3.当一个学生表现不好或做错事的时候,教师当着全班的面点名批评责怪。……等等。

其实很多教师都有用以上的方法来处理一些纪律差的学生,熟不知,这样处理这些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但没有好转,有可能会更差,甚至会连累周边的同学。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热爱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不挖苦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更给予他们纯真的爱。如:我在担任一(2)的教学工作时,有一位学生上课非常调皮、特别爱捣乱、成绩也不理想,开始时我看不过眼就批评他,也曾被他气得恼怒、失望过,但后来我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试着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课后经常与他交流,并与家长沟通。渐渐的我发现了他身上的优点,然后我从他的优点入手,对其进行教育,经常给予鼓励、帮助,后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期末考试考了九十多分。然后我对其他处在困境中的学生也经常如此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会发现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有较大的进步。

三、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上课尽量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忽略每一个学生,照顾个别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问时不总是叫固定的人回答问题,而是把机会均等分配给全班学生。不依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只亲近一些学生而冷落教师不喜欢的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孤儿。其实,学生是可以被了解和可教导的。一个学生表现不好,通常这种行为是求助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在学生面前情绪失控,真诚地,心平气和的帮助或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多些理解、多些引导,少些批评、少些抱怨。常常用微笑,用热忱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的教师都很善于“捕捉”学生的良好表现,而不是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厉声斥责。优秀的教师也善于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并发现那些足以弥补其缺点的特质。关注好的方面,那些不好的方面就会渐渐消失,直至全无。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当然要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的方法还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学习、多探讨、多写教学反思,不断学习研究,以丰富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就能一一化解,并能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作者简介:

4.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四

最近阅读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该书作者主要总结其多年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考察众多优秀教师与“问题”教师的课堂,归纳了50个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方法。其实,这50个小技巧,我们已经知道的不少于40个,我们实际用过的也不少于30个,只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因为会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往往会丢失教育的幸福感。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育的秘密都藏在所谓的‘差生’身上。”如果孩子们已经完美到教一遍就会,说一声就听了,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价值。读过此书,忽然明白,教育中时时都有烦人之事,调整好心态,才能追求教育的幸福感!以下是我看完整本书的收获体会:

要做一位学生眼中快乐的教师。我们要相信:微笑,可以使你走向成功。教学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群孩子,他们有他们的天性。很多时候,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自控。不管我们是否认为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亦或我们的同事应该更有耐心,这些都不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唯一能控制地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在学生面前失控,真诚地,心平气和去帮助学生改正他们的`错误或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别让学生难堪,这不仅不利于课堂,还会伤害师生关系。学生不仅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还会对该门学科失去兴趣。赞扬学生的良好表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良好表现。所以,要少批评,多点鼓励。皮格马利翁效应里提到过,不管你的学生如何,但在你的心里认为他们都是最棒的、最好的,加上你投入自己的爱和心,不久以后你会发现,所有学生都变了,变成了你心里所希望的那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进行鼓励表扬。

5.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五

一、好的开始的一半。

安奈特:在授课之前,先要每孩子。这与“好的开始的一半”理论是的。作者了简单的方法:在开学前的某一天,给学生及其家长写一封信。让孩子们的老师兴教,并很愿意留在课堂上。让家长相信你能把的孩子照顾好,从而也更愿意你的工作。从人性的本能,地激励学生在新的一学期中得出色。受各的原因办法做,那要抓住与学生见面的次和以后的每一次机会。学会微笑,热情的和每新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被需要、有价值的感觉。

二、多方合力,共建课堂

1.学生――学习主人翁

安奈特说:学生的课堂才是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当学生的后,的成绩与各能力才会。“的课堂,前提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性得以的。,每技巧都在体现作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在《关注学生兴趣》、《照亮学生梦想》《学生的思维》等各章中,从环境、技巧各来凸显、激发学生学习主题意识。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下,作者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承担职务可以养成任的!孩子和成人一样,在拥有某些权力和地位的时候,往往会以身作则,漠不的会逐渐消失,学生会得意。

2.教师――学习的精神伙伴

书的前言中写道:教师,才是每天课堂上的主导。教师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体。学生信任你,需要你在需要帮助和启发时,担任的者,学生的引领。,作者在技巧49中”倾听、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可是学会倾听了吗?是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吗?我认识到倾听的性了吗?阅读学习方法,我终于知道了好的倾听者,是需要练习的。更的是,我终于认识到倾听有多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反思往日的:在学生面前,是在差生面前,盛气凌人,学生害怕的支支吾吾。又如何能学生的学习状况呢?教师应该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学生的某些动向,的课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才能学生、学习,才能真正学生成绩与各各能力的!

3.家长――学习合作伙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培养人极其细微的任务。“,的课堂在学校,但后期学习的监督、督促、鼓励等也需要家长的。家长是课堂的隐形。老师如能调动家长的作用,课堂教学任务和质量必将事半功倍。但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需要搭建的平台,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互动中应该,让感受到的真心。比如:当您的从未谋面的学生家长在开学前或开学初,收到您的来信。你为你们的合作搭建了的平台,与家长了的关系。为家校,同步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开端。

三、提升自身素养,教师技能

1.学会控制,的职业素养,做学生的榜样

教学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孩子的学生,孩子都会有孩子的天性。像成年人一样决断,不会做那些成年人最好的事情,喜欢不时地和教师周旋,激怒老师。时候,学生都自控。不管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或是校长应该更多地管理,亦或的同事应该更有耐心,都不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唯一能控制地是的思想和情绪。

2.地读书和学习,的教学能力,教学。

充满欢笑、节奏快而、充实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阻止学生不良的,是”充实的课堂“”节奏快而的课堂“,其实都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功和教学智慧的,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教师平时应该多读书、多学习的充实,开阔的视野,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善于实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忙碌状态。依托自主课堂模式下,创设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的,还应设计一系列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活动,让学生在接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问题、解决问题地忙碌中让学生的成绩地,在忙碌中学生就了调皮和纪律的了,学生的也会朝着良性的发展。

3.教学机智,从爱护学生的方向问题

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时,老师慈母,耐心帮助,解决;学生有进步时,教师医生,”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的知心朋友,与分享喜悦和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变换的角色,几类关系中,只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平等,学生才能向老师裸露胸怀,向老师讲述的喜怒哀乐。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多些了理解、多些,少了批评、少了抱怨。

6.点评整个课堂是真实的[推荐] 篇六

整个课堂是真实的,课堂上有学生真心地倾诉、有孩子们天真的回答,毫无掩饰,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烦恼都得到较完全地暴露。整体教学凸显着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转变,教学时效性强。利用课件视频播放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学中枯燥的现象。通过欢快的歌曲,让孩子喜欢课堂,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说明烦恼人人都有,从而引导学生鼓足勇气也说出自己的烦恼。借助医生来告诉学生烦恼多后所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有烦恼是正常现象,我们应正确对待烦恼,解决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师生小互动,利用网络让学生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易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课堂上通过大量的不同的事例来培养学生解决烦恼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烦恼,解决烦恼,不为烦恼所困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现场调查、激发矛盾冲突等方法将学生深藏在内心的烦恼充分暴露出来;再通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讲授、谈话、激发矛盾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沟通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发泄和转移等一些摆脱烦恼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的转变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7.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七

一、提供丰富的审美素材, 发现美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我们经常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优秀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并发现蕴涵其中的美。学生欣赏时, 开始只说好看, 却说不出为什么好看。再次观察时, 我让他们观察这些画的内容、色彩, 说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安静的气氛的。

唐寅《枯槎鸜鹆 (qúyù) 图》在狭长的条幅上, 一枝枯槎从右下角时曲时直地冲出顶端, 运笔间颇有节奏的顿挫产生劲利曲直、深淡虚实的艺术效果。上端画一只鸜鹆 (八哥的别名) 正在昂首高歌。笔墨间传达出了动植物特有的灵性, 极尽自然之美。春天, 好似在这里停留, 尘世间烦恼丛生, 唐寅何尝不想在这一清静之地, 度过这无尽之春呢!

二、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美的元素, 感悟美

大自然中的花和鸟, 都不是孤立的, 它们的生活、生长规律, 都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天时季节不同, 生长环境不同, 生活生长规律不同, 花和鸟也在不断地改换着面貌。

教师教学生也应该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通过认识实践的不断反复, 达到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如教学《山茶花》一课, 我就带着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山茶花, 边观察边讲解, 认识花的颜色、杆的粗细、叶的生长环境等。这样, 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不仅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能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令学习兴趣更浓厚, 使学生们渐渐能够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 进而表现其特征和特性, 培养其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的情操。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 大自然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课堂。让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美, 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对象的内在美, 使学生获得美的感知, 得到美的享受,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指导学生在技能中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溶入美

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中, 首先笔法是由点、线、面构成, 其中主要是线条的运用。其次是墨法, 即利用水作用于宣纸上所产生浓、淡、干、湿、深、浅的变化。教学生画中国画, 要教会他们掌握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 不能把他们引到刻意追求笔墨偶然效果

在基础技能中, 只有把美育溶进基础技能的训练中, 才能使美术教学和审美教学水乳交融, 自然渗透, 达到课堂教学之目的。事实证明, “美”的溶与不溶其训练结果是有着质的差别的。在审美感受得到强化后, 学生作画不再是被动枯燥地学习, 而是带有一种自觉性。表面看是积极性的提高, 实质是审美情趣得到了升华并促进了技能的提高。

四、激励学生大胆创造美的意识, 表现美

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 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传统中国画教学, 提倡“师法古人”, 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但是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 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经过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给学生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 应该让学生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 在宣纸上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 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具体地说, 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 得到的审美享受。正因为艺术是一种人们表达愿望的信息系统, 而美又是符合主体愿望的客体信息, 所以欣赏成功的艺术就会产生审美快感, 艺术和美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的, 美在什么地方, 才有可能表现美、创造美。因此, 教学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想象、写生、临摹等基本技能训练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在美的认识,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涵,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增强对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力。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 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 所表达出来的是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我觉得中国画教学任重道远, 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 使自己能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日臻完善。

摘要: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游戏对幼儿教育有积极作用的观念已被大家认可。优秀的幼儿教育游戏应该具备趣味时尚性、激发性、互动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只有合格的教育游戏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实现提高幼儿的智力、价值观、身体协调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游戏;趣味性

幼儿教育针对的是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时期是一个人的基础教育时期, 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奠基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 模仿能力强, 好奇心重, 其身心发展会得到基本定型, 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由于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我们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保证儿童获得快乐童年的同时, 心智得到健康成长。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笔者在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

一、幼儿教育游戏应具备的特点

可在游戏过程中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价值观等的游戏被称为教育游戏。幼儿教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互动性, 开辟了一片新的幼儿教育天地。幼儿教育游戏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看, 可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根据游戏社会性来区分, 可分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笔者根据自身经验, 认为幼儿教育游戏应具备以下条件:

1.趣味时尚性

幼儿教育游戏首先具备的特点就是趣味性。虽然教育游戏的终极目标是教

浅谈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

时慕春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课堂点评的多样性 篇八

【关键词】课堂点评 点评对象 点评方式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81-02

课堂点评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点评者对被点评者的言语和行为做出一种即时性评定,是一种信息反馈形式。课堂点评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点评将促进课堂教学健康、持续发展。那么,课堂点评怎样做到多样性呢?

一、点评对象的多样性

根据点评对象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知层次等不同,导致他们考虑问题方式、理解问题深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应指导、激励、教育,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向着全面发展目标迈进。对于优秀的学生过多的表扬会掩盖他们的问题和缺点,只需对他们点点头、微微笑、拍拍肩,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就能达到效果。例如,我们班的班长是语文学习的尖子生,平时难的问题大多都是他回答,对于他的点评,老师赞许的微笑、满意的大拇指就可以了。这种赞许不仅让学生心里充满自信,而且也不至于学生骄傲自满。对中等生要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闪光点,让他们在保持自信心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例如,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一般,回答问题也不是很积极,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一个比较难的文言文翻译,他不仅意思译得到位而且用词也很准确,让笔者感到吃惊。笔者马上毫不吝啬地表扬说:“你回答得真好,翻译得很准确,可以再大声地把你说的译文说一遍给其他同学听吗?”同学们听后都鼓起掌来。在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欢喜地坐了下来,在以后的课堂中,他经常积极地发言。在老师真诚鼓励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以宽容和爱心鼓励他们,寻找他们身上学习之外的优点和长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这样因不同学生,点评重点不一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索、进取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位同学基础不是很好,又比较胆怯,老师叫他起来读书,她脸红了半天才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声音很小,同学们都笑了,但老师却没笑。相反,老师以热情的口吻说:“我发现这个同学真的是进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点,一是她有胆量站起来读书,二是她能够流利的读完,如果下次读书的时候声音更大点,那就更完美了。”一番热情点评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也告诉了她学习的办法。

二、点评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点评对象的不同,在点评的方式上应打破以往师评生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样性点评。

(一)自我点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学生应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意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正习惯,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教师可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简易图表,让学生對掌握的知识自我点评,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动力内在与外在之分,把它细化,从学习目标、学习功课是否有信心、对学科是否有兴趣、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等方面制成表格,让学生自我点评。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教师可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表格形式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使用。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评价有信息依据,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二)生生互评。采用生生互评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上碰撞,在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态度,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班里搞了一个朗诵比赛,经过两轮的评选,最终有三个选手进入决赛,朗读的是王蒙《善良》,组织学生互评,笔者把全班分成三个点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宣读点评的结果。三个选手读完以后,第一组的点评是:冠军是第三个同学,原因是第一个同学发音正确,吐字正确,声音洪亮,但是语调缺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没有情感的变化;第二个同学读的节奏很好,抑扬顿挫,但是卷舌音发得不准确;第三个同学读得最好。第二组的点评是:第一个同学在情感高亢的部分表达得很好,但是在情感低缓的部分没有表达出来,下次在情感低缓的部分可以读得轻一点慢一点;第二个同学应加强普通话的练习;冠军是第三个同学。第三组的点评是:第一个同学应加强情感的表达;第二个同学加强鼻音以及平翘舌音练习;第三个同学发音准确,语速恰当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加强停顿气息的控制那就更好了。这样的同学互评既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又能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他们自主意识、朗读水平和自学能力。

(三)师生互评。有一位教师在教莫言《卖白菜》时,先请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老师却不急着点评,而是说“大家读的还不错,老师也读一读,你们也给老师点评点评”。于是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地评。老师再请学生点评。第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师读得声情并茂,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得非常好。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师读出了作者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第三位同学说:我觉得老师朗读时发音正确,语速恰当,抑扬顿挫,非常有节奏感。对于这三位同学,这位老师也给予了点评。他说,第一位同学是从朗读整体进行点评,第二位同学是从朗读的情感表达进行点评,这三位同学是从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评。学生在点评别人的过程中,让他们注意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阅读过程中就能学习别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以后回答问题时应注意既有观点又有理由。这样互评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叫学生说说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学习得怎么样,自我评价一下,并且根据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出一些题目,在复习生字词的时候,还故意请学生也出一些字词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掌握得怎样,老师还故意出错,让学生也来点评一下,学生兴趣盎然。在不断地纠错、改错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多样式的课堂点评,有利于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所有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山鸿.语文教师课堂点评四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4)

[2]朱益群.教师课堂点评方法浅谈[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3]段淑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J].青海教育,2008(1)

[4]潘淑侠.语文课堂点评存在的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8)

9.课堂管理点评 篇九

一、权利下放,把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管理实行校委、年级、学科、班级四级管理体制。校委评价各学科、各年级;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班主任分别是本年级、本学科教学、本班级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管理、指导、评价,抓常规落实。

1.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学生纪律、卫生等是最基本的,班主任最大的绩效要体现在对本<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班任课老师的管理上,包括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等等。班主任量化老师,指导老师。这样班主任的职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学工作的推动就进了一大步。对班主任的考评,是依据这个班老师上课水平的高低和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的。

2.年级主任的管理。年级主任每天都要坚持听课,依据这一周每个班的上课情况考评班主任、学科教师。第一手材料来自于课堂,来自于一线老师。年级主任对班主任的量化也是考查的老师最后对班主任的积分。

3.学科主任。由教研组长变成了学科主任,淡化教务处的作用。把学科主任当作教学第一责任人,每个学科主任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是学校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学科主任要在每周例行三节公开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一般老师的研究课、薄弱老师的整改课。

4.考评组。考评组由业务校长任组长,分文科、理科,每天到课堂听课、验收、指导、反馈。考评组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量化直接对着学科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通过蹲点式的听课,把学科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的名次进行量化评比,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

5.原有的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校委验评组多重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验评组长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科任教师中选出,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并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下一天工作中的思考与建议。日常管理以校长室为中心,分常规和教学两条线,实行四级管理。常规工作方面由正副校长和值日校长总负责。每个年级组每天设一名年级主任与年级主任共同管理本年级的教学、班级、学生等常规工作,根据检查结果为年级各班排名,每两个班为一个班组。每天设值日班主任与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形成校长室——年级组——班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教学工作方面,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骨干教师担任文科、理科两个教学验评组,检查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形成校长室——验评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

课堂应该如何评价

(一)评课的原则

1.人文关怀的原则

作为评课人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授课教师的人格和劳动,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指手画脚,要用博大的胸襟、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既把存在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话语又要说得中肯、亲切、和风细雨,“良言一句三春暖”,这样才有利于授课教师的接受,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切忌“恶语伤人六月寒”,用刻薄的话语讽刺、讥笑、挖苦,切忌“麻辣点评”式。

2.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堂是有缺憾的艺术,为了使缺憾更少,课堂更完美,评课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于优点,不言过其实,对于缺点不遮遮掩掩,做老好人。只有这样,才便于授课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课堂,才便于为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提供更准确无误的信息,才便于授课教师今后对课堂效果的准确定位。

3.详略得当的原则

评课的目的在于让授课教师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以利于其课堂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评课人要对教师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评价,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否则等于面面不到。通过评课,要让授课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其感觉自己所上的课一无是处、一塌糊涂。要让他们充满着自信,走出不足的港湾,走进更科学、更规范、更健康、更愉快的课堂。

(二)评课的方式

1、选出主评人

如果听课人数较多(3人以上)就要选出主评人,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为此,主评人要首先召集听课人,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酝酿、集思广益,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要点明:这堂课的优点和缺点各有哪些?有什么建议?主要问题是什么?最需要改进的是哪些?在改进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要求操作性强,有根有据,表达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不选主评人

如果听评课人数较少(1—3人),那么就不必选出主评人,大家都可以与授课教师互动,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当然授课教师仍然要注意把握以上事项。

(三)评课的标准——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主要不是看教师教的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即一堂好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点:

1、主动

课堂上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的展现。

2、生动

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激情得以燃烧,情感得以流露,才艺得以展示。争奇斗艳,百花竟放。

3、快乐

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生生间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提高。

4、有效

一堂好课要主动、生动、快乐是必须的,当然也应该是有效的。即通过课堂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很好地实现目标的三维性。

总之,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效果好了起来。主动带动了生动,生动有利于主动,主动、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灵魂,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愉快的成长。

当然评课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听课的当天进行评课,评课人员原则上凡听课的人都要参加,评课的地点应该安静等。

(四)评课的注意事项

1、评课前——授课教师的说课

评课前,要认真倾听授课教师的说课,领会、把握授课教师的意图,从而使评课更有效。

2、评课后——跟踪听课、评课

评课后,评课人一定要进行跟踪听课、评课,利用好课堂跟踪记录,直到课堂有较大改进或完善为止,否则效果就不很理想。评课后要认真听课,评课,真心帮助授课人一起分析、一起反思、一起归纳总结、真正提高课堂效果,可采取跟踪—会诊—跟踪—会诊的方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直到课堂有起色为止,从而使课堂更加完美,使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总之,评课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做得好、做得扎实有效,才可能进一步地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健康、规范的快车道,否则,流于形式,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10.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十

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

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画出,好吗?

(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

师:画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情。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我看见有的同学画了一条,画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画了两处,有的同学画了三处,真好。不管画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绐大家听,好吗?

生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生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关心那个车夫。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关心他。

师:你的心是多么的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跟他一样的也画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同学举手了)

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把手放下来,没有画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画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课文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集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2:半跪着。

师:你是——

生3:半跪着。

师:你——生:半跪着。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

生1: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是吗?

生2: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

(生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

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2: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同学们,请看,(示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透过文字的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把眼睛闭起来。(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的扎着,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睁开眼睛,你感受到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找到一句,就举手。

生1,“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师:天都黑了,在开始的时候……

生1:有一天黄昏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你读书真仔细。还有哪里也看出半跪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生2:“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因为周晔爸爸和伯父关心那个车夫自己都觉得冷了,伯父就应该更加冷。

师:是呀,她的手和脚都有些麻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没有?(学生在思考)请你关注先生救护的那一段动作,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下?你来读吧。

生3:“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是啊,敷上药,洗干净,一圈一圈地扎好绷带,那岂不是半跪了很久。

师: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1: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人民的关爱。

生2: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的人十分关心、爱护。

生3: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生4:跪出了他的热心肠。

师: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生:爱。

师:真好,同学们。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位男同学,他首先带领我们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了伯父救护车夫上,真好,真应该感谢他。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那肯定也有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刚才很多同学已经把它画出来了。请个女孩,读吧。

生:“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女孩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说说体会。

生:就是(鲁迅先生)对当时那种黑暗社会的愤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了。

师:你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句话当中隐藏着愤恨,隐藏着不满,是吗?

生:是。

(多媒体出示以上那个女孩子读的语句)

师:(指着大屏幕说)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读吗?

生:能。

(教师深情地朗读上句)

师:你感觉到什么?

生1:凄凉。

生2:我感觉到痛恨。

生3:我感觉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生4:我感觉到了鲁迅的悲愤。

师:你们也感觉到先生的不满、悲愤、痛恨了。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清清楚楚。(有孩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师:别急。你读着读着,这两个词,它突然间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你就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行吗?发出声音,自各儿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吗?抓住了吗?

生: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洁清楚楚是什么?

生: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

生: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他可能会想起那些像车夫一样疲于奔波的青年,他们……也许先生会想起那些可怜无助的孩子们,他们衣衫褴褛,他们……也许先生还会想起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自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孩子们,拿起笔来,就把鲁迅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就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专心致志地写话)

师:好,我请求大家把手中的笔收一收,我们时间有限。来,我们一起来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1:如今像车夫这样无助的穷苦人民还有多少啊,难道他们注定要过着这样如此悲惨的生活吗?

师:这是发自先生内心的呐喊。真好。

生2:为什么当时政府的罪过要加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在反问,难能可贵啊。

生3:他想现在像车夫一样的人还有多少?他们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师:他们的悲惨命运到底有没有尽头呢,他们的尽头又在何处呢?

生4:我们的祖国正在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我们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当权者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呢?

师:我不能不承认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非常多,说明你的课外知识面非常广。但宕开一笔,只有爱的深,才能恨的痛。你听先生还在想些其他的——

生5:为什么,为什么帝国主义要侵略我们中国?就因为我们贫困落后吗?如果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国家的人民在拉黄包车,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像我一样吗?

师:你是在反问那些入侵中国的侵略者。

生6:这个黑暗的社会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人家破人亡,注定了多少人悲惨的命运?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的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的还有什么?你说。

生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是的,那是小周晔的一颗心。她清清楚楚地还是伯父的什么?

生2:伯父为广大的贫困人民做出的事情。

生3.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

生:(齐)爱。

师:孩子们,短短的这两句话,它却包含着不尽的情丝。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感受。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请你们根据我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行吗?

生:行。

(,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教师引读)

师:黄昏时刻,北风怒吼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一一(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奸绷带。”

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生:(接读)“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师: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一—(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师: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小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的时候,但这时候——(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我们真应该感谢刚才的那位同学:他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车夫身上,聚焦在了鲁迅先生给予车夫的关爱上(板书:车夫)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只有五十六岁。从此以后,劳苦大众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这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里,出现了一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先生救护的那位车夫,也或许跟鲁迅先生素不相识。只见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读——

(多媒体出示: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一—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学生齐读上句)

点评:课堂教学是艺术,任何艺术都追求节奏的变化,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优与劣。善于把握课堂节奏的教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游刃有余、衔接自如,时而急风骤雨,时而舒缓悠扬,就如磁石一样使得学生饶有兴致的品味语言,而不至于感到疲倦和乏味,但在注意课堂节奏的同时,千万不要为了节奏而节奏,基于感悟型阅读教学出发,同样不要忘记在节奏的舒缓张弛中丰富学生的视像。“响鼓要用重锤敲。”在“救护车夫”这一环节中,肖老师引导学生做足做透“半跪”这一,课堂节奏显得舒缓流畅,重锤敲击,酣畅淋漓,一吐为快,让“半跪”这一视像化作一尊雕像永铸学生的心坎。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儒子牛”的写照,日后,学生若读到鲁迅的这句诗句时,脑海中肯定能呈现“半跪”这一视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感悟中的文字和视像的互现。

11.教师课堂点评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点评;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点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既然教师点评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做才能做到点好、评好,并在艺术化的气氛中让教和学的双方都能最大限度地获益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点评方式、评语内容、情感融入等几个方面说说如何做好课堂点评。

一、点评方式

1.采用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点评

采用方言、外语、手势等进行点评,创设轻松愉快令人印象深刻的点评氛围。比如,对方言口音较重的学生,教师可用一种善意的态度和表情学着他的方言语调进行点评。面对喜欢学习英语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投其所好”,用“excellent”“good”等简单的英语单词进行点评。有时可以用打手势、做动作等用“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点评语言。

2.利用现成资源,机动灵活地进行点评

这里所说的现成资源,指的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从而在点评的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评或互评结束后,教师需要总结甚至是升华学生的点评。

3.语言风格的多样化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如果能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或幽默,或平静,或激昂,用点评时富于变化的、形式多样的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刺激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课堂学习最终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评语内容

评语内容应该真实、诚恳、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切不可让评语苍白无力、言不由衷,更不能“天马行空”无端滥用。

要让评语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一些可比性材料,包括纵向材料和横向材料。具体做法为:(1)拿被点评学生某一时段的不同行为和表现作对比,发现其闪光点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如,“这位同学今天背诵得很流畅,老师对你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上课之前你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做准备。继续加油,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2)将被点评学生与未被点评学生作个恰当的对比,如,“你的分析确实有理有据,环环相扣,很有逻辑,这种做法比其他同学好得多,希望其他同学向你学习!”(3)教师点评时放下面子,用自然、诚恳、贴心的语言将学生的闪光点与自己的某些不足作个对比,如,“哇,你真棒。你独辟蹊径的思考让老师很佩服。说实在的,老师都还没有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老师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三、情感融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点评时只有融入真情实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自己的点评最终幻化成人格上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教师的教具上、板书上、教师身上以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教师课堂点评语言应该充满情感。真诚的、深情的语言能开启学生们的心志,因为“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

参考文献

[1]卢优卫.语文课堂上的静默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4).

[2]彭山鸿.语文教师课堂点评四法[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4).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普渡完小)

12.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课堂,点评,语言艺术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重要的课程之一,是语言艺术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要语文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点评,发挥课堂点评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会相差二十倍。

一、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无效现象

(1)点评语言直白单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直白单调的语言点评造成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往往只用简单的“回答正确”“好”“不好”来回应,有时甚至没有点评。还有人常把口头点评语言用在课堂上,如“哦”“好吧”“那么”“好像是这样”等不标准的点评语言来应对学生的回答。这种单调苍白的点评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老师的意思,还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产生课堂应付的学习态度。

(2)简单的语言激励。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对学生采取鼓励教育。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你回答得很正确”“你的发言很棒”“你很聪明”等点评语言,但是对于学生如何正确,如何很棒,如何聪明,教师并不给予具体说明。这种简单的激励,可能初始阶段会对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麻木、枯燥,激励作用慢慢淡化。老师不将学生的回答作以细致分析,导致学生对答案没有明确的认识,对问题不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知识的掌握模糊不清。

二、语文课堂语言点评的艺术和魅力

(1)真诚的语言点评,课堂情感升温。教师在语文课堂给予学生的真诚的点评,可以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会更加积极。

慧敏是一个乖巧、内向的女孩,她很喜欢语文,但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一次提问中,老师发现慧敏的手举得很低,头也不敢抬。于是老师趁这个机会请她发言。慧敏表现得极为紧张,声音非常小。老师微笑着说:“慧敏,老师和同学都很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是现在只有我和你身边的同学听到了你正确的回答,后面的同学肯定也很想知道,你可以大点声音告诉他们吗?”慧敏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声地再次回答了问题。老师点评说:“谢谢慧敏同学,回答很精彩,问题分析得很到位,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有了这次经历,慧敏在课堂上的发言变得主动积极,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2)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课堂充满活力。鼓励启发的点评语言,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课堂充满活力。下面是课堂教学案例的片段,课文是《三顾茅庐》。

学生:如果没有刘备的再三邀请,诸葛亮是不是就不会帮助刘备打天下了?

老师:是啊,诸葛亮是不是太会摆架子了,跟你们似的,要老师问三次才会告诉老师答案,看来你们跟诸葛亮一样聪明啊!

(同学笑了起来)

学生:刘备为何如此欣赏诸葛亮,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

老师:你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其实从现代科技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在古代,科学是不被多数人懂得的,所以他被称为“神人”。刘备跟诸葛亮是患难兄弟,是朋友,同学们是不是也很乐意帮助自己的朋友呢?让老师看看你们的朋友在哪?

(同学们都牵起朋友的手)

(3)幽默的语言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展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智慧和能力,是一门教学艺术。幽默的语言点评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幽默的点评还能化解尴尬,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通过幽默的点评,轻松帮学生走出困境,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敏感的心灵。教师不仅担任传授知识的责任,也负有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小学生对教师有畏惧之情,害怕在老师面前犯错误而躲避老师,对老师的提问也总是小心翼翼。教师应该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4)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课堂深情满满。生动贴切的语言点评,可以将教学内容引申到实际的生活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课堂深情满满,给予学生适当的情感教育。下面是教师讲授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点评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母亲为何能以80多斤的身体去承担100多斤的负重吗?学生:因为母亲要照顾家,对子女的爱让她变得有力量。老师:是的,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所承担的实际上是支撑起了整个家。老师:请同学想想,歌颂母亲的诗词有哪些?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师:明明同学读得很有感情,你对母亲有什么想要表达的话吗?学生:我想对妈妈说,我爱她!老师: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写在一张纸上,拿回去给妈妈看,好不好?

三、结语

13.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篇十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呈现主旨,一锤定音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鲁迅“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他给我留下了和蔼可亲和幽默的印象。

师:很好。还有什么印象?你说。

生2: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师:那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你留意了,真好。

生3:先生的善良、助人为乐。

师:是啊,先生的善良,先生的助人为乐,先生的“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都是来自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

师: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特别是周晔再也不能和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挚爱关怀了,这让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来,你来。

(多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师:读得多好呀,是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木然发呆,不知所措,师:就在此刻,小周晔的思绪飘回到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再读——(板书:泪)

(学生再次齐读这一段文字)

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

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划出来,好吗?

(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

师:划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有的同学划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划了两处,有的同学划了三处,真好。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和关心那个车夫。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的关心他。

师:你的心是多么得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跟他一样的,也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把手放下来,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把它划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本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上句话)

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课文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半跪着。(有孩子情自禁地说出来)

师:哪个动作?

生1:半跪着。

同学们,请看,(示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件)透过文字的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把眼睛闭起来。(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的扎着,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睁开眼睛,你感觉到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找到一句,就举手。

生1:“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师:天都黑了,在开始的时候„„

生1:有一天黄昏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你读书真仔细。还有哪里也看出半跪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生2:“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因为周晔自己都觉得冷了,伯父就应该更加冷。

师:是呀,她的手和脚都有些麻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没有?(学生在思考)请你关注先生救护的那一段动作,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下?你来读吧。

生3:“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是啊,敷上药,洗干净,一圈一圈地扎好绷带,那岂不是半跪了很久。

师: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3: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师: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生:爱。

生:“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女孩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说说体会。

生:就是(鲁迅先生)对当时那种黑暗社会的愤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了。

师:你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句话当中隐藏着愤恨,隐藏着不满,是吗?

生:是。

师:(指着大屏幕说)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读吗?

生:能。

师:你感觉到什么?

师:你们也感觉到先生的不满、悲愤、痛恨了。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清清楚楚。(有孩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师:别急。你读着读着,这两个词,它突然间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你就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行吗?发出声音,自各儿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抓住了吗?

生: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

生: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

生: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他可能会想起那些像车夫一样疲于奔波的青年,他们„„也许先生会想起那些可怜无助的孩子们,他们衣衫褴褛,他们„„也许先生还会想起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自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孩子们,拿起笔来,就把鲁迅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就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专心致志地写话)

师:好,我请求大家把手中的笔收一收,我们时间有限。来,我们一起来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1:如今像车夫这样无助的穷苦人民还有多少啊?难道他们注定要过着这样如此悲惨的生活吗?

生2:为什么当时政府的罪过要加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

生3:他想现在像车夫一样的人还有多少?他们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师:他们的悲惨命运到底有没有尽头呢?他们的尽头又在何处呢?

生4:我们的祖国正在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我们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当权者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呢?

师:我不能不承认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非常多,说明你的课外知识面非常广。但荡开一笔,只有爱的深,才能恨的痛。你听先生还在想些其它的——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你说。

生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是的,那是小周晔的一颗心。她清清楚楚地还是伯父的什么?

生2:伯父为广大的贫困人民做出的事情。

生3: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生:(齐爱。

师:孩子们,短短的这两句话,它却包含着不尽的情丝。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感受。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请你们根据我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行吗?

1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十四

浪之歌

执教人:黄善凯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生3:默读。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作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

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 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了!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意。生: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进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觉得是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的,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但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师:有进步。对这一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这句话重音应是“这”、“生活”、“这”、“终身”,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写出了海浪的痴心追求,要读得慷慨激昂。师:从全文去考虑就深刻了。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句子本身押韵,分号恰到好处地将句子分成两部分。前部分描写潮来时,后部分描写潮退时,在时间上对称,以对称的动词使句子相对比又相关联,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海浪对海岸的爱的一往情深。将看似平淡的句子描绘成美丽的图画。师:注意到了标点符号,很细心!读得如何? 生:“拥抱”“扑倒”应重读。(生再读这一句读)

生: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五段:“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曾有多少次”构成了排比句,后面又用了“曾从”“又从”而不再用“曾有多少次”,可以想到翻译者的用心良苦。这一排比句描写了海浪对海岸所做出的奉献。

师:读得很细心,老师赞同你的看法。既然组成了排比,那在读的语气上得有变化,什么变化呢?(注:文中写“海岸”用“他”,而写“礁石”用“它”,两者并不等同。课堂上我没有听清楚,未能及时指出这一点。)生:生20:“曾有多少次„„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从三个“曾有多少次”可以看出海浪为了爱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在读得时候,感情基调的把握上是深情倾诉,语气是越来越重,感情越来越强烈。师:很到位。你能读一下吗? 生:再读这一段。

(全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大家把课文优美的语言以更优美的语言传达出来,使老师也陶醉在这种氛围里了。不过,有一句话我不太明白,谁能帮我解答?第六段的“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个句子显得很不合逻辑,能不能这样理解?虽然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但我还是满腹爱情,为爱情彻夜不眠而形容憔悴,写出了爱情的矛盾心理。

师:找一找“浪”为爱情而“不清醒”的语句?

生七嘴八舌: “海誓山盟”“执拗”“急躁”“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长吁短叹”“彻夜不眠”“形容憔悴”等。生:浪的爱情是理智的,理由是:“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师:看来,海浪“为爱痴狂”的同时,对爱情有着理性的认识。它爱得深沉,为了所爱,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呢?也是说作者借浪与岸的关系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写作者对爱情的认识。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爱。

生:海浪是作者,海岸是祖国,对海岸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给总结一下:作者通过塑造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规范了。第四环节:总结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掌握了散文诗的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我们才能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浪之歌》中“浪”对海岸的爱情让我们感动。这种情感或许有着更深、更广的含义。郭沫若的《炉中煤》也是一首献给“年轻的女郎”的爱情之歌,只不过,副标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课下我会把打印稿张贴在教室,请大家将两篇作品进行比较,理解作者更博大、更深沉的爱。下课!

点评

《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首。这首诗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在散文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浪漫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率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海浪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海浪的爱情不仅仅是对海岸的,而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爱情,并为了这种爱“形容憔悴”而依然坚定:“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宝静老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教学思路清晰。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众说纷芸,其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生的学。学生学好了的课,就是最好的课。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适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恰当。把诗人以“浪”对“海岸”的痴情理解为他的爱国情感当然是非常合理的,但“海岸”也可以理解为理想,爱人,或者其他“我”渴望追求的意象。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爱情”的认识是极其感性的,而《浪之歌》中海浪对海岸,对时间万物的爱则更显得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感性的语言入手,让学生理解海浪的爱之深,爱之切,在此基础上,感悟“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进而感悟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情怀。这样的思路安排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课堂上,学生将对爱情的美好,爱情的甜蜜,爱情的苦涩,爱情的深沉,爱情的矛盾等理解得非常透彻,对文章的揣摩是用心的,表达是准确的,除了注意到了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上一篇:放暑假告家长通知书下一篇:关于广交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