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精选16篇)
1.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有这些话语:“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贴近现实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 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能力之一, 在高考中被列为最高能力层级F级也就理所当然了。
高考语文大纲中的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 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 主要考查的内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2年高考中小说阅读的探究题就体现了这种命题精神, 展示了这种考查方式。
一、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小说探究题分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师陀的小说《邮差先生》, 其中第14题的题干为:作品叙述舒缓, 没有太强的故事性, 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试题解析:通过审题并对题目进行分析, 可发现题干由两部分组成:提示语和限制语。“作品叙述舒缓, 没有太强的故事性”, 是对文章故事情节特点的概括和提示;“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是对思考和答题角度的限制。“小说的内容”包括环境、情节、人物、主旨和情感等, “叙述舒缓, 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又和这些内容有关联。具体分析如下:
(1) 环境。自然环境:天气好、小城宁静、祥和、舒适。社会环境:1942年2月, 抗日战争时期。
(2) 人物。邮差先生和小城里的人们——乐观、热情、善良、讲原则。
(3) 情节。邮差先生日复一日送信。
(4) 情感。邮差先生对小城及小城生活的喜爱。
(5) 主旨。作者借笔下安宁祥和的小城生活, 表现了对邮差先生的赞美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见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通过文本感知, 很明显可以看出《邮差先生》中的环境、人物、情感、主旨等小说内容都和舒缓的故事情节节奏有关联。
二、历年江苏高考语文小说探究题命题取向分析
1.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你的战争》
题干: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 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是一道常规题。解题思路是先在文本中搜寻相关自然景物的描写信息。文章开头描写“下雪”, 目的在于渲染一定的氛围, 因为当时处于抗战时期, 该处的描写是表现战争形势的严峻。描写“腊梅林”的信息出现在文章中间, 和小说人物紧密关联, 联系“梅”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和高洁坚贞的品质。文章中后部分又描写了腊梅林的变化:雪白、雪消、人梅映衬。可分别归纳概括景物变化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 要点归纳。环境, 揭示小说情节发生的具体时空, 对小说时代背景和主旨的展示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探究自然环境的寓意要关联小说情节, 寻找情节与景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点, 在此基础上再去归纳寓意。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指自然物本身特点; (2) 渲染氛围, 象征某种社会特征; (3)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的背景; (4) 凸显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 (5) 推动某个情节的发展; (6) 象征或暗示主题。
2.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溜索》
题干: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 试题解析。本题是对文本主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的考查。不管是探究“深刻意蕴”, 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 必须立足于文本, 从人、事、景、物及其它们之间的关联入手, 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在二维四度的关照 (整体、局部二维度, 人、事、景、物四向度) 下, 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就较为准确而全面了。 (1) 深刻意蕴。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勇敢无畏。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 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 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角度四:“我”和领队。表明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 (2) 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需结合“深刻意蕴”做多向度发掘, 体会出作者对文本中的人、事、景、物分别持何种观点态度即可。
(2) 要点归纳。小说的三要素都是为主旨服务的, 小说的主旨也寄寓在环境、情节、人物之中。因此一篇优秀的小说, 其主旨往往是多元、多向度的。小说的主旨把握就应从小说刻画的情节、塑造的人物、展现的环境等角度综合进行, 尤其要注意小说中的人物, 不仅要注意主要人物, 还要注意其他人物, 以及多种人物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物性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和时代背景, 以及人物在情节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等。
3.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侯银匠》
题干:小说题为“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 试题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 本题重在考查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 但又限制了从全文谋篇布局角度分析。因此, 首先要结合文本分析两个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从而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然后再从情节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从小说主旨方面考虑对主旨的什么进行突出, 从小说环境方面考虑作者的意图在强调什么即可。
(2) 要点归纳。小说阅读必然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分析。在三要素中, 人物又是主要的要素, 是表现主旨情感的主要凭据。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结晶, 也是赏析、品读的对象;次要人物往往被我们忽略, 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其实他们在侧面衬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升华主题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主次人物之间的关联设计, 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总之, 当人物形象塑造和全文谋篇布局结合在一起考查时, 可从人物性格、艺术手法、情节结构安排、小说主旨情感等方面去分析。
三、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小说探究题备考策略
其实, 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的阅读考查, 都不难看出一个基本特点:探究题越来越规范, 考查也越来越细致, 越来越全面, 相信2013年高考会进一步加大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 故提醒广大考生2013年高考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审题, 遵循“问什么, 答什么;怎么问, 怎么答”的基本原则。江苏高考在题干的设置上往往很有特点, 提示信息加限制信息成为命题的常态化。因此, 审题时要区分并圈画出提示信息和限制信息, 主抓两类信息之间的关联, 命题人的意图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关联之中。明确了题目类型、答题角度、要素关联, 拿高分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2) 多角度文本感知。小说是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来表现作者所要凸显的主旨和情感的, 因此在小说的文本整体感知时, 要紧紧围绕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及关系、主旨情感等方面, 从二维四度去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联。从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来看, 命题人都是从环境、情节、人物、主旨情感这些角度去设计题干的。
2.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二
吴锦:高考内容、分值新变化
第I卷(共30分)
1.取消字形考查,归入作文计分。
2.科技文阅读恢复为4题。
3.考查的文言虚词增加两个,去除一个。具体为:而、予、乃、其、所、为、焉(替代“何”)、以、因、于、则(新增)、之。
第II卷(共120分)
1.名句名篇
考虑到部分学校已使用新课标教材,新旧大纲对背诵篇目要求不一致,所以《考试说明》将背诵篇目减少为新旧大纲均作背诵要求的13篇古诗文。具体篇目为:《劝学》(“君子曰……用心躁也”)《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道夫先路也”)《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考查的名篇也向名句靠拢。所谓“名句”就是思想艺术性较高、流传比较广的句子。这部分内容的分值仍为6分,课内部分占3~4分,课外部分占2~3分。
2.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内容的选材可以是议论性的(如《波茨曼的诅咒》),也可是文艺性散文。如果第I卷现代文阅读选用社科类文章,第II卷的阅读必然会选择文艺性文章。
3.语用题
这部分,新《考试说明》在语句“简明连贯得体”前增加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具体考查调动语言积累和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4.作文
提倡写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不提倡刻意创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高考阅卷加大了对错别字的扣分力度,即每错1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
何永康:高考作文别写“诗散文”
说到高考作文,有30年高考阅卷经验的何永康教授最有发言权。今年高考是否考话题作文,何教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如果还考话题作文的话,他提醒同学们首先要审清题。他说,同学们一定要看引号里的东西,题目提供的材料可以看,但不能当真,甚至可以不看,跟着材料跑不会得高分。
随后,何教授分文体对高考作文的写作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高考作文中尽量不要写“诗散文”或者“散文诗”,更不要时而议论,时而记叙,时而抒情,因为这种 “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文章很容易被阅卷老师判为“跑题”而“打入冷宫” 。
他说:“如果选择写记叙文,最好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或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要见“事”见“人”,不能人影晃动、模糊不清。选择了记叙文这个文体就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尽量少发议论或者不发议论。特别是“细节”描写一定不能少,有传神的细节才能脱颖而出。如果选择写议论文,一定要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且要“开门见山”。写作时最好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三个分论点,只有一个显得太单薄。这些分论点必须要概括清楚,不能含糊不清,让阅卷老师来概括。高考阅卷的速度很快,阅卷老师不会有时间仔细看。所以说,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调整议论和论据的关系,要以“讲道理”带动“摆事实”,不能反过来,这就是所谓的‘讲理’。”
总的来说,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议论文要讲清道理。何教授建议,在考场上,同学们还是写记叙文最为妥当。因为以同学们目前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经历,写议论文不容易拿高分。其实,老老实实地把记叙文的人、事、情节、细节、背景写清楚,写生动,就会成为一篇不错的好作文。
最后,何教授还特别提醒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不要回到古代,更不要复述经典。写作最重要的是写生活实际。比如,写水,要有自家的水,不要动不动就是李白的“黄河之水”,李清照的“到黄昏点点滴滴”……哪怕自己家屋后的是“臭水”也比写别人家的水好。他提倡同学们要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酸甜苦辣。
第二,要写放胆作文,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阅卷老师是宽容、厚道的,只要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看到同学即使很幼稚的思考,老师顶多也就是会意一笑。
3.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三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出炉
今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四川: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
3、用规范汉书书写。
2013江西高考作文题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出炉,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为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这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字数700。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围绕哲人的一句话写作文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围绕一位哲人的一句话:“有些人只看见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常常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根据萧伯纳这句名言写一篇材料作文。
2013浙江省高考作文:三句话看青春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为——三句话看青春。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材料作文,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唐诗写作文
根据一首现代唐诗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仰望星空,感到恐惧,如果失去动力就会飘浮在空中。”
2013海南卷高考作文题: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根据材料写作文,主题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材料大意:调查数据显示60%的人认识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36%的人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73%的人认为多一点理解和信任会促进同学间的关系。013年全国卷(适用省:贵州 甘肃 青海 广西 西藏)高考作文题:爱心传递 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以方圆为话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2013年河南卷高考作文题:切割给材料作文:一个有一道裂痕的钻石,若切割好的话就价值连城,若切割不好则损失惨重,很多钻石商家都不愿意切割。一位老雕刻家设计了周密的方案,让他年轻的徒弟进行切割。徒弟没有犹豫就切割了并获得成功。老雕刻家说,不考虑价值,无所畏惧,就能做好一件事情。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
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2013年陕西卷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要求800字左右。材料大概内容如下。
有一个商人,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但钻石上有一条裂缝,从裂缝处切开可以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有经验的工匠都不敢尝试,有一个年轻工匠站出来,将钻石分成两半,完美的切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据以上这段材料为话题写作文,自选立意,自拟题目。
2013北京卷
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材料作文,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他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2013湖南卷
作文是二选一: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地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3山东卷
根据“一专栏给莫言等很多作家的作品挑错别字,他们虚心接受”的情况,自选角度撰文。材料为“一个刊物上有个咬文嚼字的专栏给莫言等很多作家的作品挑错别字,他们虚心接受”,要求考生根据这段材料自选角度撰文,要求文章800字以内。
2013重庆卷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辽宁卷
沙子和珍珠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材料作文。
2013天津卷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为“以 ‘___而知之’(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3湖北卷
4.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四
【江西】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天津】给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北京】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辽宁】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山东】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浙江】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湖北】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2012年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
【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四川】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上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安徽】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福建】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重庆】“一个人被关一个冷库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这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为何你要解救他?门卫说:因为只有这个人,每天早上和我说,早上好,以及晚上对我说再见,而今天他只对我说了早上好,还没有对我说再见,所以我判断他在冷库里被困了
【江苏】忧与爱
【河北】把握方向
【陕西】危中寻机
5.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五
话在说人
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的“存在之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他极力否定语言的纯工具观,认为人类使用语言,而语言诠释生命。
语言是人须臾不可离弃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语言,更准确的说,应是方言。方言是天然的语言,是具有地域基因的语言,是个体的文化归属,每一种方言背后都言说着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西汉扬雄谈自己编辑《方言》目的时,说:以使考八方之风雅……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即通过了解各地方言,使皇帝安居庙堂,坐知各地民风民俗。
同样,一个人在故乡所有的经验也会以这种地域语言的形式烙印下来,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乡符号。因此,离开故乡的人,他背负的故园情结必定是裹在方言行囊里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初读只觉“鬓毛衰”的人事凄凉,再读我们却能咂出诗人五十年官场纵横,仍执意不改乡音背后深藏的故园之思。
方言言说着个体的独特经验,而它的这种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又使其成为文学上的宠儿,许多作家用它来勾画一个个自然流露的活人。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他在刻画人物偶用一些绍兴话,如吕纬甫喝酒,他用“呷”,七斤嫂中摔碗,他用“搡”,阿Q倒了霉,他用“遭了瘟”。原本隐而不漏的地方生活,风俗,经由几个方言词的言说,便如同4D画面一般,倏然落于眼前,声色形嗅,纤微毕现,使原本面目模糊的人生动可观起来。
方言是可贵的,然而,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方言的生存空间却一再被挤压,在极速奔行的路上,我们将语言的工具性无限放大,忽视其诠释个体乃至群体生命的独特性。我们将方言视为羞于显人的“身份证”,如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迫切地想要洗掉身上的“土味”,融掉身上的“胎记”,以便加入一场华丽的都市狂欢。
6.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六
一、对“新材料作文”的错误认识: 迷信“最佳 立意”
2013年高考结束后, 省内一家知名媒体邀请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点评语文作文试题, 这位老师分析道: “需要注意的是, 往年在改作文的时候, 会把关注点放在这篇文章是不是写得好, 而今年在关注写得好的同时, 写得‘准’显得更为关键。”这位老师的观点其实代表着相当比例的江苏高三语文教师对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基本认识。其所言“准”,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表述为“最佳立意”, 即一则作文材料, 必定有一个最中心的意思, 在提炼出材料最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构思的作文立意即为“最佳立意”。考生只要找到了材料中的“最佳立意”, 即使表达不尽如人意, 得分也不会很低; 相反, 不论作文的表达如何到位, 只要学生在审题立意上没有找到“最佳立意”, 文章往往会判为“偏题”, 其得分势必不理想。苏南某市2013届一模作文中, 全市高三学生作文不及格率近百分之四十, 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阅卷时将作文的立意狭隘地限制在所谓“最佳立意”中。这种风气的盛行, 导致全省很多地区的学校在去年一年的高三作文教学中, 师生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如何丰富表达内容、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文章上, 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所谓“审题立意能力”, 即找到“最佳立意”的能力, 这给全省高三作文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命题之不足: 立场过显, 边界过宽
一线教师对新材料作文特点的认识存在误区,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命题设置也存在令人遗憾的不足。其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作文材料的最后一句话: “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它暗示考生要从这句话中提取出立场与观点。这样的作文命题给考生的审题立意造成极大干扰和限制。正是材料中这句立场导向过于明确的关键语句, 直接导致2013年江苏省近七成考生立意集中在小与大、细节上, 出现审题立意的大面积撞车。从科学性角度审视, 这不得不说是作文命题的一大硬伤。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另一处不足是题目要求的边界过宽。题干为“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照要求作文”, 按什么要求作文?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这样的题目要求, 从立意角度来看, 考生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写? 学生审题立意的边界何在? 显然, 这样的题目要求, 存在边界过宽的不足。对比全国其他高考新材料作文题, 都会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比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题中就有“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 自定角度”的语句,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则要求考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这就给考生在审题立意上设定了基本的边界。这种边界的存在, 是命题科学性的体现, 有利于考生对作文材料内容含义的正确把握, 也保障了高考作文阅卷标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反之亦然。
2013年江苏作文命题存在立场过显、边界过宽这两处不足, 究其原因, 恐怕与命题人在新材料作文特点的认识上出现偏差有关。
三、新材料作文“新”在何处: 材料文本具有多 义性
何为“新材料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给出了这样的界定: “给材料, 但不给话题, 在材料范围内以自主确立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 ( 包括标题与话题) 相比, ‘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 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 而是从‘材料’出发, 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 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 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赵静宇也给出了类似的界定: “2006年开始,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组开始使用新型的材料作文题型。这种材料作文就是给出事实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 由考生自主选择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可见, “新材料作文”与先前材料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材料文本的多义性, 考生在提供的材料含义范围之内作文即符合题意。
事实上,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也是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评卷的。阅卷专家组明确表示“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 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 十分罕见”, 正是由于他们对新材料作文多义性的认同, 在审题立意上才有这样的要求: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 往往见仁见智, 难以归一。2013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 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 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 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 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和谐, 美; 大与小, 互动等。在此前提下, 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我想如此“宽泛”的立意边界肯定让不少迷信“最佳立意”的语文教师惊讶不已。事实上, 在审题立意上过于狭窄, 极易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导致学生思想的平庸化, 也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四、立意原则: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这一特点, 使得考生在审题立意上具有很大的联想和自由发挥空间,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正是基于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将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原则作这样的表述: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指考生的文章立意, 应当是源于试题提供的材料, 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多角度审题立意, 如果超出材料含义范围这一边界, 则视为偏题。试题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 这就使得新材料作文具有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考生的作文立意应当是允许“多元”的。与此同时, 由于试题提供的任何材料文本, 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 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 不可脱离材料、没有边界地任意发挥。因此, 考生的作文立意应当是“有界”的。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 在审题立意上也遵循这一原则。考生如果从“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 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 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 都是切题的。如此宽泛的立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一篇名为《学会适应》的文章, 写蝴蝶不应该在有蜡烛后离开, 要适应新环境, 由此深入论述社会中人们要适应新环境。作者在立意上源于材料, 反弹琵琶, 自圆其说, 表达也非常出色, 被判为一类卷。在阅卷过程中, 阅卷教师们也始终坚守材料边界这一底线。如一篇名为《量变引起质变》的文章, 通篇举例论证“量变如何引起质变”, 立意与材料含义无关, 视为偏题, 被判为四类卷。
7.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七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修葺/休憩恣睢/卷帙罹难/管窥蠡测
B. 股肱/彀中租赁/蹂躏摒弃/胼手胝足
C. 缱绻/蜷缩皴裂/皲裂谙熟/万马齐喑
D. 拗断/执拗佝偻/伛偻躯壳/金蝉脱壳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危害、形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预警和治理雾霾需要气象和环保部门携手合作。
B. 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致力于同日本发展战略互惠关系,但不会坐视日方在涉华领土、历史、歪曲中国外交政策等问题上的消极举动做出合理反应。
C.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梦想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通过实际工作,真正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福祉。
D.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已经检测出多种有害化学物质,还有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癌症村。
3. 下面是我国股票行业部分A股企业在2012年9月17日的经营情况汇总表(“-”表下跌,“+”表上涨)。请阅读表格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出现具体数字)(4分)
A股企业企业性质涨跌百分比
广汽集团主营日系汽车-455%
美菱电器国货概念股+324%
合肥三洋日资股东-350%
东睦股份日资大股东-576%
四川长虹国货概念股+136%
味千中国经营日式餐饮-705%
上海家化国货概念股+219%
4. 下面是一段有关金融危机的阐述性文字,请根据文字内容,给这段文字加一句总结性语句,字数不超过25字。(5分)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紧张形势加剧,以致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采取行动。但行动仅仅是让危险暂时消退。之后,局势的紧迫性消失,调整的动力减弱,政策意见开始分裂,各国都过于关注自身问题,而未对全局形势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紧张形势开始再度加剧。为了摆脱危机,政策讨论必须克服对经济增长与政策紧缩、稳定与机遇、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非此即彼的错误二分法观念。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①纪庆,玉烛②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而河间王元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陕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③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琛忽谓章武王元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元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哂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丝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丝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有删节)
【注】①缥囊:帛书。②玉烛:四季和光照。③锦罽:毛毡。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2页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率:遵循
B. 复引诸王按行府库按:审查
C.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恨:遗憾
D.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堪:承受
6.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反映元琛“最为豪首”的一组是(3分)()
①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
②陕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③以银为槽,金为锁环
④卿之财产,应得抗衡
⑤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
⑥谁知河间,瞻之在前
A. ①④⑥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⑤D. ②③④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记述当时社会安定太平,百姓殷实富庶,没有听说过贫苦无依靠的人吃给猪狗类吃的东西,也没有看见过孤独寂寥的人穿那些给牛马遮体的衣服。
B. 元琛担任秦州刺史,尽管没有什么政绩,但在处理羌民叛乱的事情时,在主攻不利的情况下,采用攻心战术,使羌民自觉自愿地纷纷归降。
nlc202309032338
C. 元琛认为,作为百姓富豪的石崇尚且过着奢华的日子,作为河间王的自己理所当然地更应该做出富豪的样子来。
D. 太后赏赐文武百官丝绢时,竟让他们任意拿取,官员们都凭着自己的力气背取绢帛,只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因力气小,背不动绢帛,以至于跌倒扭伤了踝骨。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3分)
(2) 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4分)
(3)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3分)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王清惠,南宋宫中嫔妃,元兵攻入杭州后被俘虏北上,路过汴京时写下这首词,后当了女道士。
(1) 这首词的上阕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反映时局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3页
(2)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中最富感染力的词语是什么?请赏析说明。(3分)
(3)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助于哪些事物来抒发这种情感的?请分析说明。(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
(2)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 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6)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7)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苏轼《赤壁赋》)
(8)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宋史·王安石列传》)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4页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庄稼是世间最好的事物
安庆
①和村庄最近的是庄稼,和村庄最贴心让村庄最心疼的是庄稼。你看看“庄稼”占了村庄的“庄”,村庄的“家”字;而“村庄”也占了庄稼的“庄”。无论如何庄稼和村庄都有割不断的关系,每一天每一夜村庄和庄稼都会互相地牵挂着。
②是村庄里的人种下了庄稼,种活了庄稼,种熟了庄稼。村庄里的人每年都熟稔地按季节播种忙碌着:每年的春天,村庄里的人准备着春耕,忙碌着春耕;从清明前后开始,在回暖的土地上有板有眼、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始翻耕播种。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就连地头的荒片、院子外的空地都种上了庄稼,或者种上了花,种上了青菜。
③村庄里的人最牵挂的是庄稼。他们生就是庄稼的亲人,村庄里的人就叫“庄稼人”,出了村去了城市给人介绍说,俺是“庄稼人”。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庄稼人没有什么自卑,庄稼人不低人,庄稼人的腰杆和庄稼一样即使经过风雨也会挺着,最终会挺出他们的结果。村庄里的人最牵挂的是庄稼。庄稼像他们的孩子,庄稼受了委屈会让他们心疼,让他们掉泪,心软的女人会守在受了委屈的庄稼地里哭,有时几个女人会守在一起哭她们的庄稼。庄稼人从不单纯为自己的收获担心,他们真的是不想让庄稼受一点点创伤,他们对庄稼实在是爱得太深。所以庄稼人准时地为庄稼施肥、为庄稼浇水、为庄稼除草、为庄稼打药,尽量不让庄稼受一点委屈。种一季庄稼比养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疼庄稼和疼孩子没有什么差别。
④村庄和庄稼的感情是很难说清的,是父子、母女,又是兄弟姐妹。村庄里的人有时候心里堵了,会找庄稼诉说心事,在庄稼地里走一走,憋在心里的气就顺畅了,回家的步子又开始迈得气势、自然、大度起来。庄稼们看着村庄里的人心情好了起来相互地使着眼色,说:看,张三的心情好多了,回家还是两大碗粥,两个馒头,或者两碗捞面配着辣椒。没有在村庄里生活过的人是不懂得村庄和庄稼的感情的;没有在庄稼地里走过的人是不懂得大地上的庄稼是多么深厚,多么熨帖人心的。如果说大地上最阔大的事物那肯定就是庄稼;那种无私地绿、无私地葳蕤、无私地成长、坦荡地蓬勃是任何事物都无与伦比的,说庄稼是世上最美的事物一点也不过分。
⑤村庄和庄稼的关系怎么说呢?村庄在睡觉的时候梦里肯定少不了庄稼,十次有九次都会梦见庄稼。庄稼和村庄的感情也是没法说的,庄稼为什么时时保持伫望,就是时时地看着它们的村庄。庄里的人说话三句话不离庄稼,谁家的孩子长得高了,庄里人说:这孩子蹿得比庄稼都快;谁家的新媳妇被逗得害羞了,庄里人说:脸羞得比高粱还红;夸谁家的日子,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你听,哪句里没有庄稼啊!
⑥如果没有庄稼,我不敢想象村庄会是什么样子?大地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村庄是由庄稼围起来的,庄稼的绿色就是村庄的绿色,庄稼的时光就是村庄的时光。村庄是庄稼养着的,庄稼好了村庄就好。城市其实也是庄稼养着的,城市不过是一个人口多的村子,一个盖着大楼的村庄,城市的外边也是庄稼。
⑦村庄里的人把心都操到了庄稼上,是村庄养活了庄稼。庄稼是最讲良心的,庄稼从来不辜负村庄的期望,一个劲地生长蓬勃着。庄稼像村庄一样本分,懂得回报村里的亲人,庄稼从来不违背自己的品格,在大地上坚守,村庄和庄稼永远相互地守望着。
nlc202309032338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第2期,有删节)
11. 文章开头对“庄稼”和“村庄”相关文字的解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2. 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村庄与庄稼的关系,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
13. 文章着重描述村庄与庄稼的关系,第⑥自然段却这样说“城市其实也是庄稼养着的,城市不过是一个人口多的村子”,这样的表述有什么作用?(5分)
14. 文章最后强调“是村庄养活了庄稼”,同时又明确“庄稼是最讲良心的”,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深刻意图。(6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5页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名人和明星
周国平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时代。这当然要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风气所染,从前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终于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古希腊晚期的一位喜剧家在缅怀早期的七智者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从前几十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在文化界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名,他便可以被称作名人,这好像也没有大错。不过,我总觉得应该在名人和新闻人物之间做一区分。譬如说,挂着主编的头衔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批评的名义诽谤有成就的作家,这类行径固然可以使自己成为新闻人物,但若因此便以著名学者或著名批评家自居,到处赴宴会,出风头,就未免滑稽。当然,新闻人物并非贬称,也有光彩的新闻人物,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明星。在我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著或者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的界限。明晰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作名著的可笑错误了。
不过,应当承认,做明星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诚如杜甫所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做明星却能够现世兑现,活着时就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著(何必是名著!)但一定畅销。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学者身份的人现在热衷于在电视屏幕上亮相。学者通过做电视明星而成为著名学者,与电视明星通过写书而成为畅销作家,乃是我们时代两个相辅相成的有趣现象。人物走红与商品走俏遵循着同样的机制,都依靠重复来强化公众的直观印象从而占领市场,在这方面电视无疑是一条捷径。每天晚上有几亿人守在电视机前,电视的力量当然不可低估。据说这种通过电视推销自己的做法有了一个科学的名称,叫做“文化行为的社会有效性”。以有效为文化的目标,又以在公众面前的出现率为有效的手段和标准,这诚然是对文化的新理解。但是,我看不出被如此理解的文化与广告有何区别。我也想像不出,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的文化伟人,倘若成为电视明星——或者,考虑到他们的时代尚无电视,成为流行报刊的明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姑且承认,凡有相当知名度的人均可称作名人。但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选自《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15.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本是杜甫面对李白蒙受冤屈而发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叹,作者引用这句诗想表达什么思想?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分)
16. 文本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托尔斯泰和卡夫卡,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分析说明。(6分)
17. 作者在文章最后强调“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说明。(6分)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好声音”哈林组学员吴莫愁,论唱功和音乐素养并不比本组的金池和王韵壹强,但她有张扬的个性、独特的唱腔。哈林顶着压力,力保莫愁,最终让她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晋级亚军。
哈林有句评语相当经典,“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人生如果既能做“第一”又做“唯一”当然好,但这样的完美人生很难出现——我们常常不得不在“第一”与“唯一”之间做出选择,做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第一与唯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避免抄袭。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6页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7页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 勇 击 勇 此 譬 如 两 虎 相 捽 齿 牙 气 力 无 以 相 胜 其 势 足 以 相 扰 而 不 足 以 相 毙 当 此 之 时 惜 乎 无 有 以 汉 高 帝 之 事 制 之 者 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三国论》)
20. “曹公、孙、刘”指的是什么人?(1分)
21. 用一句话概括文段表述的观点,不超过18个字。(3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nlc202309032338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的“花解语”指林黛玉,她就像贾宝玉身边的解语花,劝解宝玉不喜读书也要装装样子。
B. 《风波》中的七斤被当地人尊为“很知道些时事”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而他所知道的只是如“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之类的鄙俗东西,可见民众的愚昧落后。
C. 《家》中的觉民是一个积极进步的新青年,温和稳健,不好激动,向往民主自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学生运动;有反抗精神,和琴成为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D. 《茶馆》中的秦仲义是一个家道殷实的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因财大气粗而自命不凡,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穷苦百姓很少有同情行为。
E. 老葛朗台利用了克罗旭们与格拉桑们觊觎她女儿家财的竞争心理,促使克罗旭公证人同意自费到巴黎为他处理弟弟小葛朗台破产的事。
23. 简答题(10分)
(1) 毛宗岗评述《三国演义》有这样的话:“周瑜以诈死赚曹仁,曹操亦曾以诈死赚吕布:则曹仁之智不及周瑜,而周瑜之智同于曹操耳。”简述两件“诈死”之事。(6分)
(2) 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之后,《哈姆莱特》中具体写了哪几重误杀?(4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
自从中共中央在2010年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问题以来,各地政府都加强了发展转型工作,但也普遍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地方继续用旧的模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
要实现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现在政府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首先要牢牢树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的观念,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应当管的事情,并且把它们管好。其中,首要的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一般而言,企业要有压力、动力和能力才会积极努力进行创新。保持压力,意味着政府不要对企业搞“父爱主义”,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宠坏了所谓“明星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得到的回报的一致性。政府对少数“重点企业”的政策倾斜,往往损害了众多一般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而政府优惠却会诱导企业把眼睛盯着政府。由政府而不是市场对发明家进行过高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它会诱导人们去想,脚踏实地地创新和创业,不如不断创造新的“概念”向政府要资助来得省力,于是就会偏离了继续努力创新的方向,把手伸向政府。当然,政府确实需要对研究开发进行资金支持,但要尽量避免在竞争性领域直接补贴供方企业的办法,避免造成不公平竞争和某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
(选自2012年第24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24. 文章强调了目前“许多地方继续用旧的模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请概括“旧的模式”的具体内容。(4分)
25. 文章所指出的“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包含怎样的内涵?请分析说明。(5分)
26.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浦其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第8页
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篇八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立意自定。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探险者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6月7日上午,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以久违的“材料作文”的面孔揭开神秘面纱,也带给教育者更很多新启示。
“源”作者:出题者在考价值观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材料源自《读者》杂志20xx年第四期的一篇文章《轻一点 别点蜡烛》。昨天下午,本报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漆宇勤。他说,这篇文章源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它出于“对自然与生态的由衷敬畏”。
出生于1981年的漆宇勤是江西省萍乡市政协的一名机关干部,对于自己的文章成了高考作文题目的源素材,他表示很意外。
“作文高考题,我认为出题者是在考察孩子的价值观。”漆宇勤认为,蝴蝶是自然的代表,探险者是人类的代表,由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自然可以引申出“人要敬畏自然、生态(生命)”。
套题仿作没戏,独立思考有门
对今年作文形式的变化,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表示,材料作文的优点是防止压题猜题,减少套作仿作,引导考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高考命题是成功的。”
作家叶兆言则给今年的高考作文转变给了一个“赞”字。“因为命题作文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它会限制考生的发挥。我个人更倾向于这类给材料的作文。”
作家叶永烈认为,“江苏卷从一个细节入手,让考生写出环境保护这样一个大题目。这对于当今中国很有现实意义。应当提倡出这样贴近时代的作文题目。”
同时,专家也客观表示出对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的担心。“毕竟高考时间紧张,有些考生可能没有看懂材料的含义而进行不恰当的联想,有走题的可能性。”喻旭初也由此判断,今年语文试卷因作文缘故,可能会拉开考生层次。
今年的作文是在倡导“智慧写作”
“当孩子拥有了常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不必纠缠于遣词造句,而是将作文看成表达独立思考和生命体验的渠道,写作才快乐。”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小冰这样认为。
昨天采访中,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钮勤章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5月23日上午8点,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飞进南京高淳湖滨中学高一(六)班,教室里六台吊扇锋利的扇叶在飞转,47名学生自发展开了一场接力行动,保护了这只小麻雀。如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浓了。面对今年的材料作文题,他们当然有话可说。”钮勤章说。
9.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公布 篇九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范文欣赏】
关于车的作文范文一:
我家有一辆汽车,汽车的名字叫上海大众据我所知好像是今年的最新版。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需要汽车的,比如:出去旅行的时候需要车;出去逛街的时候需要车;出去上班需要车。
我家的汽车是黑色的,样子是个流线型。看起来很好看,我家的汽车不但好看而且用起来还很方便。我家的汽车里面装置的非常漂亮,有我喜欢的玩偶;有弟弟喜欢的玩具;有妈妈喜欢的香水;还有爸爸喜欢的小吊灯。等等······在我们家的汽车里还有触摸屏的电视,这个电视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插优盘或打字。
我们家的人几乎都有驾驶证,包括我妈妈都有。但是在我们的家中还是爸爸和爷爷的驾驶技术最好。其他人虽然也会开车,但是没有爸爸爷爷的驾驶技术那么好。
夏天的时候,外面的太阳炙烤的大地,而我坐在车里开着开着空调,享受着此时此刻的美好时光。甚至我还在后座上睡着了。
冬天的时候,外面的雪花在不停的往下落,像一颗珍珠一样一直不停的往下掉落。而我却坐在车里开着暖风,享受着此时此刻的时光。
这就是我们家的汽车,在我们家里汽车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去哪我们家都会开着我们家的车去的。
关于车的作文范文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猪磊磊要去吃农民伯伯种的食物,而小兔子白白要去菜园里摘一些萝卜。
于是,小猪坐上公共汽车,一会儿,小猪磊磊想:“太不舒服了,我要睡到两个凳子上。”磊磊马上躺到了两个凳子上,呼噜呼噜的睡着了。同时,小兔子白白坐在了一个凳子上,等着下车。
关于汽车的作文 又开了一站,有一位老爷爷上车来要去菜园里买东西,这时候,他看见车上没有空位,失落极了,在他失落的时候,眼睛一亮,看见了小猪磊磊占了两个凳子睡觉,于是,小猪磊磊说:“烦死人了,走开,走开。”老爷爷也没有办法,只好站到了那里。这时,恰好被小兔子白白看见了,她站了起来,让老爷爷坐下,老爷爷得到了这个座位,高兴极了,他还给白白说:“谢谢你啊!美丽的小姑娘。”白白谢过老爷爷,就站在了那里。
不一会儿,小猪感动了,他连忙坐了起来,说:“白白,快来坐吧!”
白白说:“真是谢谢你啊!那我就不客气了。”白白坐下了,她心想:“小猪磊磊终于知道要帮助别人了。”
之后,他们到了各自的地方,都下了车,并且对对方说了再见,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心里都觉得今天非常开心和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懂得谦让,否则就不能让大家喜欢自己,做好这一件事,让大家喜欢自己,同时,大家也要做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小朋友们,我就总结到这里,谢谢!
关于车的作文范文三:
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但是嘈杂的汽笛声总是会令人心烦意乱,所以,2050年我发明了一辆高科技的汽车。 在我的实验室里安放着一辆配备先进的汽车,它的防滑性能很好,就算在水泊里也能刹车,而且没有任何打滑的现象,使人能够安心地驾驶。车子的防撞功能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即使撞到一栋建筑物,仍是毫发无损。车内的镜片可以变换颜色,到晚上你的车子便会五光十色,格外迷人。
车上还安装了一个警报器,它会感应到你的周围是否有危险存在,有危险的话它会拉响警报,使你在驾车中不发生意外,安全有保障。这辆汽车还有无人驾驶的功能,只要在显示屏上输入你的目的地,它便会行驶到你所要到达的地方,而车内的人便可以聊天、打电话、看电视,自由自在。
座位上还有自动按摩功能,能让你缓解一整天的疲劳。在显示屏内会有自动点餐功能,有各种各样的点心、水果、饮料……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只要你想要吃什么,它就会自动跳出来,让你随时都能充饥。
玻璃能够防晒,而且如果有恐怖分子袭击的话,子弹会反弹。马达配备了现代高科技等离子系统,能够达到400码,若是有紧急的事情,还可以达到光速,但这时必须启动无人驾驶功能,再厉害的高手也会坠车身亡。这辆车的最大优点就是不用任何燃料就能启动,用太阳能光板吸收光线,等储存到一定能量,会发出信号灯,这时就可以开了。 怎么样?我设计的车还不赖吧!等着瞧吧,未来的大马路上都会是这种类型的车辆,到时候,我们的世界会是一个和平自由的世界了!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怎么看"人要读三本大书"
2.20高考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出炉
3.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目出炉
4.2017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出炉
5.北京2017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6.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最新出炉
7.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汇总
8.2017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
9.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
10.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篇十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腹部布满美丽花纹的花腹驼鹿,动物学家发现每年秋天母鹿都会带领小鹿跳过荆棘寻找食物,因为小鹿个矮,腹部常常会被划出一道道伤痕。因为受伤,小鹿不能躺下休息,就是吃饱了,还会站着继续吃草,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这样的好处是小鹿因为不停地吃草,就储蓄了足够抵御寒冷的能量,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冬季冻死大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芬芳的鲜花让我们流连忘返,华美的建筑让我们赞叹不已,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身心陶醉……美,无处不在。可是,当我们站在美的旁边时,又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站在美的旁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打捞上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就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小女儿。小女儿将它养在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碰到鱼缸的内壁,非常苦闷。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很困难了,女孩就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自由地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立即黯淡下来,它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于是,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一动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为什么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壁”为话题作文。
(二)材料作文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孩一直很怕蛇。父亲问他为什么怕蛇,他说:“蛇难看,还咬人,所以我怕。”父亲又问:“是不是所有人都怕蛇?”“不是。你就不怕。我有一些同学也不怕。”父亲接着问:“同样是蛇,有人怕有人不怕,那是由谁来决定怕不怕的呢?”儿子想了想,回答:“是自己决定的。”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去吃;一个人要学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去练;只看书学习,很难品出梨子的味道,也很难学会游泳。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这是真理。
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MBA毕业生,学校并不要求学生先到企业去实干几年再回校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先学习大量的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毕业后再去实践,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是成功者。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或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请以“无需太多”为写作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厨房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正当一群老鼠大吃之际,突然传来了一只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穷追不舍,终有两只小老鼠被大花猫捉住,正要吞噬之际,突然传来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悠悠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点东西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装狗吠救了你们一命。”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命题作文
1. 请以“试一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鸟,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不都是为了筑巢。
不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鸟啊,怎对得起这一身羽毛。
那是鸟的自由,那是鸟的欢乐。
请你以“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记不清这是哪首歌里唱的,但它确确实实唱出了当今生活中的真实:高楼拔地而起,科技日新月异,卖菜的拿着手机,乡下人漂洋过海,弱小的变得强大,闭塞的变得通畅……生活变得富足美丽,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美好的变化,让人感到欢乐,感到温暖,让人觉得活着是多么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这就是生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图画作文
1.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这幅漫画,你有何感悟与联想?请以你的感悟或联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阅读下面题为“伤害”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伤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篇十一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审题分析】
20江苏高考命的这道作文题目颇有特点。文字少,叙述简明,含意丰富,给人联想想象空间大。这似乎是江苏省语文高考命题的一贯风格。今年的作文试题又好像以自说自话的方式总结他们多年来的命题特点,以此形成了作文题目。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一句老俗语,大家已经理解其内容含意。按这个俗语传统,有话的时候就多说,无话的时候就少说。一要看环境抓机会,二要说正确有分寸。作文命题显然不想在这里纠缠,也担心考生在这个角度用功。他们的目的是引导创新。妙在还有下一句,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打开话题的钥匙。这一提示不得不让人思绪万千。结合后边文字“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的进一步提示之下,作文命题内容意图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发表见解越来越容易的`今天,人们说话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在有话可说的时候发表见解不要限于传统、常规,要能够恰如其分,当短则短。而在无话的时候不仅要敢于发表见解,还要能够打破常规,言而有据,言之有理,知无不言,言辞尽意。要明确的是,在彰显个性刷存在感和提倡创新打破常规之间,你可以任意选择,但在话语意义把握方面亦不可丧失价值。也就是说,你要用话语权彰显个性,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还要具有运用话语权创新价值和意义的能力。因为,标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一切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和意义为指归。
然而不论写什么都必须具有辩证思考的过程和能力,立足点要清晰,思维要全面,要体现辩证思维。“个性”或“创新”这个口袋都很大,什么东西都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角度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混说,面面俱到,结果弄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清。
创新与个性也是可融合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确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的观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南海风云,只要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写好,不关心时事,是不容易写好的。
“写800字作文”没有限制文体,所以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一般情况下,写成规范议论文可能更容易些,但正因为如此,写成议论文可能不容易得高分。建议写作基本功强的学生,不妨展示个性,有创新精神,写成记叙文,甚至写成小说、诗歌,也未尝不可。
点评:
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迥异,人家是材料作文的时候,江苏卷是命题作文,等到今年全国卷开始向材料加命题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它却变成纯材料作文了,这就是个性所在吧。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从俗话说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
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
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点评: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话则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没理都要对着干,那就不是“个性的彰显”而是另一种盲从,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而是另一种重复。
材料切合考生年龄与思维实际,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既可以当作俗话来解读,也可以当作格言来阐释;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12.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 篇十二
【作文题目】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认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说过的,我就没有必要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有时是个性的彰显,有时是创新的闪现。
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点评】
高考作文终于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出炉了。考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很多,诸如今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与学生的平时训练是否能对接?怎样审题立意才算是比较契合材料原意?今年的作文命题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会有怎样的影响?我认为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与历年的出题思路高度吻合,题目不偏不怪,难易程度中等,对学生考场发挥有开放也有约束,是一个比较中庸的题目。
从作文类型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属于言论辨析类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两种观点,即彰显个性与提倡创新,并且对两种观点的基本特征做了简明阐述和指引。学生需要做的是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或者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辨析,从而引出可能的创新观点。这种作文命题类型,年的《考试说明》作为重要类型列举,并举江苏高考作文“朽与不朽”为例,所以重视《考试说明》的学生对这种题型不会感到陌生。再者,我们平时对这类作文的训练也很多,学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材料运用等方面,应该不会感到为难。今年的作文命题方式可以说是对20的隔年延续,是考试稳定性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了《考试说明》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与复习以指导与启迪。
从审题立意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抛给学生的材料关键词都是比较常规的。首先,创新是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社会主题,互联网+,创客……都是学生应该熟悉和关注的基本话题。当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进步,整个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催生了每个劳动者的成功。所以,如果从写作素材的角度看,学生应该不会感到这次作文是无米之炊。其次,个性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心理特征,它映射和表现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所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人,都无法回避个性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个性在言行举止与工作中形成所谓风格。这在每个领域都有许多鲜活的事例。考生如果紧扣关键词去审题立意,作文一般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如果有学生仅仅围绕话语长短去就事论事,应该会被判为没有抓住材料重点的较低档分数的文章。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生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传统,的“品味时尚”,的“绿色生活”,的`“探险者与蝴蝶”等都是这个方向的命题。而引导学生关注人生也是江苏高考命题的传统,的“拒绝平庸”,的“忧与爱”,年的“朽与不朽”,以及的“智慧”等则是人生方向的命题。前些年基本是两个传统交错间隔向前推进,今年与之相比,则是将两者加以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视野与胸襟,志趣与人格,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更为有利。学生的成长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比较健全和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命题思路,也与今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相吻合,尤其是契合了其中的“健全人格”与“实践创新”两大要求。这可能也是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给我们,包括考生、家长和教师的又一个重要启迪。
13.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十三
(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
内蒙古、河北、云南、陕西、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纲卷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
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人们对自己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卷
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学生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nlc202309031543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建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4.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 篇十四
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5.【答案】:B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答案】D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7.【答案】:C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从四个选项上看,命题者在命题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设置选项有些捉襟见肘:一是设错处太过明显;二是第四选项,实为无内容可命题了,于是乎来个全文概括!三是所选人物传记叙事过于简单化,并无曲折可言。
8.【答案】(1)(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9.【答案】:(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解析】:(1)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0.【答案】(1)泠然善也(2)乘骐骥以驰骋兮(3)星汉灿烂(4)屋舍俨然(5)可以正衣冠(6)去来江口守空船(7)佛狸祠下(8)独立之精神 【解析】:本题设为八个小题,每题1空1分,有力地检查了背诵的广度。但是,命题者好像专注于对难写字词句的考查,而忽视了对思想性语句的考查,这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的呢?一个好句子的默写,将会影响考生的一生!
11.【答案】: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⑤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
12.【答案】: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
【解析】:人物的情感世界都是通过细节表达出来,在这里,学生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又与老师的态度不谋而合,这当然是一种由衷的喜悦,当然表现在人物的动作中。
13.【答案】: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志愿应征的澹台玮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对话情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很和谐。对比也很鲜明。
【解析】:这个题目很有点搞怪,问得很模糊,是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运用对比的,还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情境?什么叫“对话情境”?一定有不少考生不知所云,这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本人在此的作答,是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运用对比的,再兼涉一点人物形象。但是从这一答案想来,回答“如何运用对比的”,有什么意义呢?文章的对比不是很分明吗?而且此题又与第11题相重复!命题者为什么不有话好好问?糊涂的问题,会贻误考生一生!
14.【答案】:“雪”: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雪”与“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情节,以情节为依托,寻求景物与情节的相似性,从“相似性”上去寻找景物的寓意,如此,便容易得多。这道题,追求答全即可,尽量不留后悔!
15.【答案】: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
16.【答案】: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
17.【答案】: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15.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十五
选题二记叙文《在线》,相较于选题一的议论文,学生写起来可能同感亲切,却也不易。议论文在结构强调逻辑,而记叙文则更像是一个有机整体,前后的照应,叙述的顺序,详略的取舍剪裁,需要考生在下笔之前先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边想边写往往有轻重失当之处。题目所给的材料,只是一个话题方向,无需考生从材料里面读出立意,而是启发考生回忆“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而要把这种见闻、经历的事件提炼升华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受、感悟、主题。
16.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城头换旗,让多少考生迷失了方向
此题一亮相,就让很多人惊嘘不已。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其愁者,大多是因为教师指导备考时把这类作文题型边缘化,学生很少接触,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面孔麻木得失去了感觉。如何审题,慌了手脚;如何立意,找不准方向。
其实,这种作文题,又被称为新材料作文题,或者“题意作文”。它有其明显的“三自”要求,即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如果加上一句“请以‘……’为话题作文”的话,那就是前些年考得最多的话题作文了,命题者似乎不愿再回到那个时代,但又不想在这个时期走人家的老路,于是就另辟蹊径,让这种曾经在高考试卷中一闪而过的新材料作文重见天日。一来可以让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来可以让命题者找到一条思维求新之路,让沿用了多年的命题作文改头换面,以新的姿态现身,给人以人耳目一新之感。
近五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情况如下:2007年是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是命题(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是话题作文《常识》,2010年是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年是命题作文《回到原点》。
可见,今年的新材料作文,是2007年新高考以来首次采用的命题方式,这几年大家都在猜测广东会出现新材料作文了,但终于在四五年之后的今年出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是符合考纲要求的。遗憾的是,因为她多年未出现,就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排出了备考的范围,令部分学生在考场中迷失了方向。
二、辩证分析,瞄准最佳角度并不难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不仅仅是一则,而是两则,属于多材料作文。审题时两则材料都要综合考虑,不能厚此薄彼。居里夫人的话很容易懂,强调人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努力。考生可以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失去追求人生的价值等方面考虑。此外,还有可以从生活的标准、生活的态度、生活的质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方面去考虑,写作的空间十分辽阔。
当然,考生最容易抓住的关键句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由这句话纵向分析,可以这样理解: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年代,只要自己努力,人生一样可以精彩。从而可确立作文的中心:人的主观努力和奋斗很重要,外界因素不足以影响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或者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进行论述,强调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也可以简单地从可穿越古代,可活在当下,可飞越未来,可综合辩证等方面来立意写作。
总之,今年的广东作文题很具思辨性。没有经过一定的辨证思考,都有可能偏离题意作文。而抓住了关注现实,直面人生;脚踏实地,珍惜当下就不会走题了。
三、是始料未及,还是有意而为之?
在今年各省市的作文试题中,广东作文题是一道非常有深度的题目,给了考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曾经想过自己适合生活在哪个时代的问题,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超离现实是隐藏在每一人内心深处的真切向往,这也许是不争的事实;居里夫人一句“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每个时代各有各的精彩”,这也许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然而,对别的时代的向往,往往就是对当下时代的批判。正因为如此,这个题目就很容易让考生们树立起追求独立人格与强化批判意识的作文大旗。
考生们无法回避对当前社会“经济与道德”“科技与人文”等话题的辩证思考以及终极人文反思;我们也无法阻止较多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们结合食品安全、物价高涨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猛烈抨击。于是,考生们自觉不自觉地就落入了“回到过去,向往未来”的深谷难以自拔,于是实话实说,越说越激动,甚至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像崩溃的洪流,一泻千里。虽然,这些偏激的言辞中不乏真实与诚实,但“忠言逆耳”,“内容不健康”,评卷老师高兴不起来,于是一篇篇的零分作文“横空出世”了。而那些由衷地不愿意活在当下的考生只因为施展“掩耳盗铃”之能事,却普遍受到青睐。
四、零分作文,到底是谁的悲哀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虽然广受褒奖,但在阅卷场上就已经让老师们大跌眼镜。结果,全省作文平均37.8分,六年来最低。尤其是满分作文仅15篇,可零分作文却有1670多篇!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说明什么?我们从阅卷评分就能看到这个社会价值取向,给学生传递着什么信息?
而满分作文又真的令人欣慰得眼前一亮吗?先让我们来看看官方公布的六篇满分作文吧。其中的《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一文的确不是完美无瑕。读过之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本文除了文词华美,重温了不少唐诗外,好像没有什么内容了。我很赞同这种看法:与其说这一篇满分作文是写我想生活在唐代,不如说这是一篇唐诗现代解说,这样的一篇没有一点实际靠谱的文字,给个40分,都算是高分了。这样文词华美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堆砌,却被捧为满分作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不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思想?思维从小被固定在书籍里,只会寻章摘句数黑论黄,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学生就算全是满分考入大学,又能有什么创新?就算他们工于翰墨,文章盖世,又能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文字,满分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文字才能满分,那大批学子的零分作文可想而知了。
再则,作文题目广泛而自由的发挥空间与评卷要求的作文立意指向的单一性,也是造成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零分作文空前之多的重要原因。
五、作文备考,没有不变的风向标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
首先,今年考查了新材料作文,也并非意味着它就成了今后几年的考查对象。笔者认为,作文备考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作为备考的训练内容,不要对某种文体“情有独钟”,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仅把某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视为风向标或指挥棒,那么,我们的作文备考就难以走出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了。
总之,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产生了空前之多的零分作文,尤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充满理想和激情青年考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是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好,还是天马行空地堆砌辞藻假话连篇好!
(作者单位:茂名市化州市官桥中学)
【202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推荐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08-26
江苏高考2019年语文09-09
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07-01
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10-23
江苏高考语文历年真题08-23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10-17
2024高考语文作文题目11-29
2024江苏高考作文10-12
2022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