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介绍(精选7篇)
1.东北地区介绍 篇一
你如果在东北老家过年,那年味儿真是十足!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美味儿佳肴更是数也数不清,像大馅饺子,朝鲜冷面,小鸡炖蘑菇,杀猪菜……可我的最爱却是蜜汁排骨串儿。
“宝贝,别玩了!我们出去吃饭了。”一阵催促声把我从游戏中拽出来。“去吃什么啊?”我不耐烦地问道。“盛双盛烤串。”爸爸答道。“太好了!”这可是我的最爱。我立刻退出游戏,换好衣服,穿好鞋子,急忙蹿出家门。一路上,想烤串想得我直流口水。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烤肉可是哪儿的一绝!每次要吃烤肉时我都异常兴奋。
到了盛双盛烤肉店,我立马找个位子坐下,开始点菜。不一会儿,我喜爱的蜜汁排骨串上来了。那一个个鲜嫩的小排骨,上面撒着独特调制的蜜汁,把鼻子靠近一闻,一股油腻而又清爽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的抓起一串排骨串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真香啊!香甜中带着一丝丝辣味,筋脆中带着一丝丝软嫩。你们要是没吃过那可真是莫大的遗憾啊!
排骨串的形状很奇特,有的像小石子,有的像仙丹,还有的像“足球”……后来经过了解,这些小排个个都是选的上好的仔排,剔除骨头,用特制的蜜汁调料腌制好,穿在小竹棍上,过油烤制,一串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排骨串就新鲜出炉了。再蘸上点香喷喷的芝麻粉,那才叫香呢!
吃完这十串,我不禁舔舔手和嘴。妈妈见我不过瘾,叫来服务员,说:“再来十串蜜汁排骨串!”这十串,我还是狼吞虎咽地吃掉了,妈妈连忙说:“慢点儿吃,没人和你抢!”
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说也说不尽,尝也尝不完,但我最最最爱吃——蜜汁排骨串,在杭州可没有这口服啊。明年我还会回老家再去尝尝更多的美食。
2.东北地区介绍 篇二
城市电网应急管理是城市公共事业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他公共事业应急管理的基本保障。城市供电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城市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时确保重要用户的持续供电, 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停电损失。
上海浦东地区自2009年以来大力推动城市供电应急管理及相关技术措施的发展, 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保电等重点保障任务。本文从浦东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源出发, 介绍浦东电网应急组织机制, 阐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 (简称浦东公司) 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和特色, 以及其在技术层面做出的创新和尝试, 希望为电网应急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地区概况与风险源分析
上海浦东新区面积约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 自1992年成立以来, 作为国家级改革开放的重要实验区, 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端科技研发、装备制造、金融和贸易服务业的聚集区, 对供电应急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浦东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雷电、暴风雨、台风等恶劣甚至灾害性天气均可能对电网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浦东城市化建设蓬勃发展, 然而电网网架结构稍显薄弱, 部分热点地区供电能力紧张。而随着城市人口及建筑密度增大, 电网建设及改造难度加大, 外力损坏电力设施时有发生, 部分重要电力用户未按照要求配置应急自备电源。因此, 浦东公司作为大型城市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机构, 必须在保障电网发展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同时, 建立完善的供电应急管理体系, 抵御自然和人为灾害, 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 应急组织机制
上海市成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机构, 其下设的市应急办公室与业务主管部门、各区县共同形成应急联动体系。作为体系中的电力专业机构,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主导上海电网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上述联合体系的领导和指挥下, 浦东公司具体负责上海浦东电网的应急管理。其应急常设机构包括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全面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下设安全应急办公室, 管理生产安全应急。在应急状态下设置专项处置领导小组, 以及专业组和技术组等专业应急机构。
为指导和规范应急救援与处理, 浦东公司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政策法规与制度, 建立由三级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其中, 总体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危险源和应急保障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特定的场所、设备设施、岗位, 在详细分析现场风险和危险源的基础上, 针对典型突发事件, 制定的处置措施和主要流程或步骤。
3 应急管理特色经验
传统上, 城市供电应急管理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管理, 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1,2]。随着应急管理的四阶段划分理论占据主流, 也可将应急管理分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
3.1 预防与准备阶段管理特征
在预防与准备阶段, 浦东公司遵循“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城市电网进行监测和预警, 包括危险源分析、健全体系、编制预案等。主要经验包括:
(1) 浦东公司规划管理部门设置规划小组与项目小组, 使电网规划与项目前期管理职能分开, 确保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有效落实, 以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导向开展规划编制和修订。每年夏季和冬季各开展一次高峰负荷下电网运行分析与隐患梳理, 完善项目储备, 提高电网网架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浦东公司现制定总体预案1份、专项预案15份、现场处置方案565份, 严格把控方案评审, 坚持每年滚动修订。为检验预案合理性和有效性, 运行和调度管理部门组织应急演练年均12次, 组织培训年均15次。应急领导小组每年一次随机下令开展无脚本演练, 在未预先通知相关班组和人员的情况下, 采取停役操作全程跟班监督、事故预想抽问等形式, 对倒闸操作、闭门抢修、故障测寻和隔离、现场三措一案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3) 浦东陆家嘴地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局部地块负荷密度高, 对停电事件高度敏感, 并且专线用户比例较高, 用户侧必须建立配套应急管理体系, 配置备用设备。浦东公司在用户侧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1编制热点局部区域停电应急预案, 向专线用户定期宣贯培训, 一年一演练;2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用户专项排查工作以及完善客户档案, 按户建立应急预案;3设立突发事件营销工作小组以及监察人员现场响应配置表, 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及时到位处置, 并保持信息报送。
3.2 响应与恢复阶段管理特征
浦东公司在应急响应与恢复阶段遵循“统一指挥, 协同应对, 保障重点”的原则, 旨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跨业务、跨层次地整合资源, 开展调度指挥。主要经验包括:
(1) 浦东公司设立应急抢修指挥中心作为24小时值班指挥机构和指挥场所, 配置全套预案体系文本、各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大型应急装备清单, 以及TCM系统指挥模块。在应急状态下, 专项处置领导小组进驻指挥中心, 统一指挥权, 确保应急指挥高效运转。
(2) 浦东公司不断修订和健全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根据当前制度, 应急抢修指挥中心在突发事件发生30min内, 以电话方式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值班室报备, 逐级向分管领导、应急联合体系报备;查明初步原因后15min内, 完成第二次信息报送;送电后30min内, 完成第三次信息报送。
(3) 浦东公司与分工存在交集的单位通过签署区域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协议的形式, 明确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分工, 跨单位协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 提高跨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速度。
(4) 一旦存在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 遵照国家《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置条例》, 及时、准确地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风险或事故情况, 以便政府采取必要的协调处置措施;同时, 指导重要用户启动自备应急电源。
(5) 试点部署配电自动化加快突发事件后的10k V电网重构, 缩小停电范围。
4 供电应急管理相关技术创新
4.1 配电网接线模式优化
电网规划是供电应急管理在预防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浦东公司根据《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3]规定的供电可靠性目标值开展配电网规划设计, 优化接线模式。随着浦东地区负荷密度稳步提高, 土地成本不断攀升, 大容量主变压器和110k V电压等级成为高压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但也同时带来间隔资源紧张、供电容量难以释放等新的问题。中压开关站作为变电站的母线扩展, 具有占地少, 布点灵活的特点, 逐渐成为浦东配电网的主要电源。因此, 保障开关站的供电可靠性成为提升配电网整体安全水平的基础。典型的开关站接线设计以“N-1”安全准则为原则, 不考虑“N-2”或检修状态下的故障情况, 难以适用于具有高供电可靠性要求的A+ 区域[3]。为此浦东公司提出并在其核心城区实施加强型的开关站接线模式。
加强型接线模式将若干开关站 (一般为2~4座) 构成一组。开关站2路电源来自上级变电站。每段母线预留1个间隔, 与相邻开关站之间设置专用联络线, 形成负荷转移的横向备用通道。联络线正常状态下开环运行, 如图1所示。开关站进线、联络线每回电缆截面选用3×400mm2。
在上述接线模式中, 各开关站全部实现了2路主用电源, 同时配备2路同容量备用电源的全备用方式, 满足“N-2”安全准则。在检修状态下发生故障或者发生“N-2”故障造成开关站全站失电的情况下, 应急抢修指挥中心可下令将负荷转移至相邻开关站完成故障的快速恢复, 大幅提高应急处理效率。文献 [4] 对此种接线模式进行了详细讨论与分析。
4.2 故障抢修管理系统
故障抢修 管理系统 (Trouble CallManagement, TCM) 是浦东公司面向电网故障抢修与客户故障抢修业务建设的故障抢修统一信息平台。该系统是浦东公司在响应阶段强化应急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TCM系统综合PMS、CMS、SCADA/DSCADA、综合生产计划、GPS、应急指挥等抢修相关信息系统, 集成地理信息、电网信息、客户信息、报修信息、采集信息、计划停电信息、抢修车辆信息, 从报修管理、抢修资源分派及工作管理、故障辅助分析、评价及优化分析四大业务功能模块支撑故障抢修基础业务应用, 实现报修快速定位、重复报修过滤、抢修流程优化、资源科学调派、抢修信息透明共享等主要功能。
(1) 基础功能。
1) 报修快速定位:以报修工单中的用户户号或用电地址在系统中追溯上级电源, 并以此在图形上定位, 提升故障判断水平。
2) 科学资源调派:对于受理的工单进行抢修资源分析, 以最优的方式指派抢修队伍, 提升资源优化调配能力。
3) 工单自动过滤与归并:对于同一上级电源设备的故障进行下级用户影响分析, 系统自动归并相同停电范围的报修工单, 避免重复派工。
(2) 跨部门的故障管理流程设计。
传统管理模式下, 营销和生产调度两大抢修处理体系内部流程顺畅, 但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作为管辖大型城市配电网的供电企业, 浦东公司必须打破条线化故障处理方式, 实现“统一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指挥”的故障抢修管理模式, 提高应急处理工作效率。
TCM系统旨在打破传统的单位、部门条线的流程管理模式, 通过系统实现报修信息、故障信息、抢修过程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业务流转和信息共享。其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 面向各电压等级的故障管理应用设计。
浦东公司每年处理的客户报修中约17% 属于中高压电网故障, 如通过营销部门现场勘查后再转到生产调度部门处理, 消耗大量时间。TCM系统将生产与营销系统互联数据, 通过对全电压等级电网的拓扑分析, 实现中高压电网故障对低压用户影响评估、低压用户报修辅助定位中高压电网故障点, 进而实现了从110k V到220V全电压等级故障的统一应用支持。
TCM系统实现了抢修信息高度共享和业务协同一致, 使得运行指标大幅提升。截至2013年10月, TCM系统共受理工单1, 732, 366张, 合并工单数133, 412张, 减少人员出动近26.6万人次。表1为TCM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第一年与往年同期的故障处理效率比较。
4.3 配电自动化试点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根据故障恢复策略, 在判据条件满足时自动启动故障定位和隔离, 迅速完成负荷转供, 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缩短应急处理时长;系统还能够自动定位故障, 加快应急处理效率。在核心城区试点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浦东公司提高应急处理效率的又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1) 系统架构。
浦东公司参考近期研究成果[5,6,7,8,9]和国内标准[10,11,12], 方案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协调配合的故障处理原则, 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简单故障的处理时长, 并能够利用全局信息处理复杂故障[5]。
配电自动化硬件架构主要包括: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套通信网络以及辅助设备。软件架构采用“分区自愈、主站辅助决策”的总体原则。
(2) 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节点配置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终端和动作逻辑, 依据本地故障处理逻辑独立处理本环网单点故障, 实现故障自动定位、故障自动隔离、非故障区自动恢复送电。多点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停电范围超出分布式自治区域时,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完成故障隔离后退出, 主站提供辅助决策, 由运行人员遥控操作联络线开关, 恢复供电。
(3) 主站功能配置。
主站系统 以“架构统 一、功能实用、运行可靠、系统开放”为原则, 在OPEN-3200系统基础上升级改进, 新增功能包括:1将集中式故障处理定位为分布式故障处理的辅助和补充, 主站应实现故障处理辅助决策、异常状态下接管控制权限等功能;2增强配电网图模、通信、终端及自动化信息的整体运维;3完善高级电网分析应用功能, 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4积累电网历史运行数据, 分析评估配电网运行指标;5通过信息集成及可视化技术, 实现运行全方位可视。
(4) 通信网络架构。
通信网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设计, 采用光纤工业以太网技术组网。核心层由SDH通信承载网和核心交换机构建;汇聚层采用工业级汇聚交换机;接入层配置工业级接入交换机, 采用环状组网方式。
5 结束语
上海浦东地区自2009年以来大力推动城市供电应急管理和技术发展, 积累了一定经验。在预防和准备阶段, 通过强化组织体系、用户侧管理和预案演练提高管理水平;在响应和恢复阶段, 通过统一指挥权、协调联动和信息报送机制提升应急工作质量。在技术层面, 浦东公司优化开关站接线模式, 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负荷转供能力;依托TCM平台提高抢修效率, 明显缩短故障处理时长;试点并计划推广部署配电自动化系统, 为突发事件后的快速供电恢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摘要:城市供电应急管理是城市公共事业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浦东地区在供电应急管理方面探索和实践了多年,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本文介绍了浦东地区供电应急管理在预防、准备、响应、恢复阶段的特色, 阐述了其在应急管理相关技术方面做出的创新, 包括接线模式优化、故障抢修管理系统深化应用、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 为城市电网应急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3.学会“介绍”和“自我介绍” 篇三
一、 自我介绍
作自我介绍时要谦虚、大方、简要。常用句式为:“My name is ...”或“I’m...”。在介绍前可适当使用招呼
语或问候语。例如:
Hi! My name is Gao Hui. 你好!我的名字叫高慧。
Good morning! I’m a student. 早上好,我是一名学生。
中国人一般不先作自我介绍,而是先问对方“您是……?”,好让对方作自我介绍。而英美人则明了、直率,一般用“My name is...”或“I’m...”就可以了。
二、 介绍别人
介绍别人时,一般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有主宾的场合,应介绍宾客。常用句式为:“This is...”。例如:
This is my teacher, Miss Gao. 这是我的老师,高小姐。
This is my friend, Jim. 这是我的朋友,吉姆。
中国人在介绍别人时,常用“他是……”或“他们是……”,而英美人在介绍别人时,不用“He /She is...”或 “They are...”。
此外,在作自我介绍或被别人介绍后相互常用的客套话有“How do you do?(您好!)”、“Nice/ Glad to meet/ see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回答时,一般是重复原句。例如:
Li Lei: Hello. Wei Hua, this is Jim. Jim, this is Wei Hua.
Wei Hua: Hello, Jim! Nice to meet you.
4.东北大学材料学导师介绍 篇四
男,195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技术。作为课题执行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超导中心下达的熔融织构YBaCuO高温超导体镀银防护层的研究,高温超导体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基础课题及攻关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省科委下达的熔融织构YBCO超导体水蒸气腐蚀及其表面防护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和EI收录10篇。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授课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化学》。
连法增
男,194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从事无磁瓷封定膨胀合金、永磁合金、新型铁基晶态、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饱和磁感铁氮化合物、非晶软磁材料及其应用等领域研究。新型稀土铁基永磁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等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获国家授权专利两项。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理事,辽宁省应用磁学会副理事长,《功能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杂志编委。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工程材料学》、《磁性能与应用设计》、《磁性物理学》等课程。主编出版《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性能》。刘常升
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激光应用技术。承担国家“973”和“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出版《激光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制备》等专译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5项。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委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材料工程分会理事长、2004年薄膜与涂层国际会议组织与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课程《材料学》、《材料表面工程》。刘春明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材料断裂的物理学与化学。一直从事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和新材料开发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纯金属材料制备、钢铁材料与铝合金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设计及控制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30余项国家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次被SCI、EI或ISTP收录。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低合金钢专业委员会委员,金相与显微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属学报》、《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编委,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教授课程《钢铁材料学》、《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原理与控制技术》。秦高梧
1970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日本纳米学会会员。1988~1998年就读于东北大学材料系材料学专业,1998年末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初以英国皇家科学院访问学者身份在牛津大学从事三维原子探针的应用研究,1999~2006年就职于(国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任研究员。2006年3月被东北大学聘为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包括(1)低维材料(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线和二维薄膜)的热力学、低维材料制备的新方法、低维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异性能及其相关器件设计;(2)新型大块材料的相图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以及基于此的新型合金设计。近年来,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入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文章影响因子大于4.0的6篇),SCI源刊他人引用、评价百余次。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新型超高密度磁记录媒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2)Mg基合金相图、热力学计算与网络专家系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2010;(3)Mg-Al-Zn(Mn)系合金设计与组织控制,中-美-加三国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技部,2007-2012。教授《磁性材料》和《微观组织热力学》。
茹红强
男,1962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兼)。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陶瓷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粉末冶金新材料。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省部级鉴定四项。目前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军工项目一项。首次成功合成高性能的Sialon/SiC复相材料,使这种优质材料低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开发研制的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和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材料,其材料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发表论文70多篇。兼任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教授课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粉体制备技术》。沙玉辉 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主要从事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被收录35篇次。2000年被授予东北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2001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先进磁性材料原理与应用》。孙旭东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英国Surrey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透明陶瓷材料,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光子晶体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多孔材料,粉末冶金技术。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在Chem.Mater、Acta Mater.、J.Phys.Chem.C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30多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先后获得“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辽宁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或奖励。教授课程《工程概论》、《先进陶瓷材料》。王 磊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观组织控制与强韧化,材料保证,高温材料与智能材料。主持或参加了36项国家重点、攻关科研及国际合作研究科研工作。目前正在承担的有包括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国防科工委攻关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项。其中有6项为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8篇次。出版和合著出版专著4部,其中1部获部级奖励。主编及参编教材各1部。教授课程《材料强韧学》、《材料系统工程导论》、《高温材料学》、《材料的强度与组织控制理论》、《材料断裂力学基础》、《材料保证学特论》、《材料学》。王沿东
男,196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中子散射技术,功能与结构纳米材料。先后开展金属织构、金属间化合物、应力测量与分析、中子衍射与同步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篇次,收录率100%。获1996年第十一届国际材料织构会议青年科学家论文奖(唯一的理论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与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获奖人)各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晶体学会会员。教授课程《织构材料三维取向分析》。赵 刚
男,195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铝合金。主要从事高性能变形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组织与性能控制的研究。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关于高强高韧铝合金研究的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负责国家“973”计划专题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1篇。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轻合金加工技术》杂志特邀编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材料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教授课程《材料工程导论》、《材料制备与加工》、《有色金属材料学》。赵 骧
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场(强磁场、电场)热处理,材料的织构与性能。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强磁场下凝固与热处理制备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场作用下金属板材再结晶织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和强磁场下铁碳合金固态相变线的演变机理和铁碳相图(固态)的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EI收录25篇,ISTP收录11篇;参编教材一本,合著专著1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教授课程《织构材料的性能预报和晶界设计》、《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宗亚平
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计算机模拟与显微组织设计。研究颗粒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设计最佳显微组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相场法材料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显微组织最佳控制;构件温度场、热应力、热处理工艺模拟技术。出版教材2部,电子课件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其中SCI收录9篇,被引用52次,EI收录13篇。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所研究的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冶金部科技成果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获国家教学成果、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工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学报编委。目前讲授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组织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左 良
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副校长,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结构设计、表征与模拟,高性能金属织构材料。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等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10余篇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十五”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东北大学学报》主编、《材料与冶金学报》主编、法国Metz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市科协副主席。教授课程《材料界面工程概论》、《织构材料性能预报与晶界设计》。蒋 敏
女,196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金微观组织模拟与控制及新材料设计。长期从事合金相变与相平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合金的稳态化与相平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合金的相转变过程,针对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如铜基、钴基和镁基合金的成分设计与组织控制,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八五”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与日本东北大学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编写《材料科学基础》(李见主编)中“合金相图及应用”部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收录。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相图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和《新型材料导论》。李继光
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于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日本、国立),先后任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陶瓷材料,包括(1)胶体物理化学、单分散胶体粒子的软化学合成、自组装;(2)陶瓷纳米粉体的烧结现象及烧结机理、光学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新工艺;(3)具有“光”功能性的纳米陶瓷材料(荧光、光催化)。在J.Am.Chem.Soc.、Chem.Mater.、J.Phys.Chem.B、Aata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论文SIC他人引用610余次。2000年起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5篇,平均影响因子2.51。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任美国陶瓷学会会员,日本陶瓷学会会员。吕铮
5.东北地区介绍 篇五
美国东北大学留学费用:
美国东北大学本科学费/年$29910;硕士学费$29910。
本科总费用/年$43839;硕士总费用/年 $43839。
入学申请费:65美金(在线申请);75美金(寄资料申请)。
国际学生食宿费:10950美金。
美国东北大学入学要求:
1、申请本科,需要高中毕业或高三在读。
2、本科要求TOEFLcbt223,pbt563,ibt84,IELTS6.5,SAT/ACT的critical reading部分相当于550。GPA3.0以上。
申请所需材料:
1、在读证明或大学(高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复印件。
2、成绩单(中英文)。
3、SAT(本科申请)、GRE或GMAT(研究生申请)。
4、IELTS/TOEFL成绩单。
5、申请表。
6、个人陈述、推荐信(2-3封,视专业而定)、个人简历成绩要求。
6.东北地区介绍 篇六
问题1:什么叫“值年返校”?
答:“值年”校友,是指入学或毕业5、10、15、20、25、30、35……
55、60周年等5或10的整数倍年份的校友。如,今年是2015年,那么在2010年、2005年、2000年、1995年、1990年、1985年、1980年、1975年、1970年、1965年(以此类推)入学或毕业的校友均为值年校友。
今年是我校建校六十七周年,以年级、班级或学生组织为单位的“值年”返校聚会对所有想圆回家梦的东农人更具有特殊意义,是怀念母校、恩师,再续同窗情谊最广泛、最深入的平台。问题2:我们什么时间可以“值年返校”?
答:母校整年内欢迎校友们随时到访,东农的大门永远为校友敞开。问题3:我们返校的时候都能做哪些活动?
答:返校活动内容丰富,是纪念青春的一次很棒的旅行。
(一)看一次过往
(1)邀请当年的任课老师与班级同学一起座谈交流;
(2)参观校史馆,回顾母校的发展历程;
(3)游走校园,到当年学习、生活过地方走走、看看;
(4)召开纪念班会、年级会,与同窗感受学校变化;
(5)开个论坛、沙龙,给在校学弟学妹指点迷津。
(二)忆一季青春
(1)重回曾经的宿舍,与昔日同寝回忆青春;
(2)参观院系、实验室,了解学科进展,祝福母校;
(3)拜访恩师,畅谈昔日感动;
(4)在学校踢足球、打篮球,再洒汗水,祝福生活;
(5)在学校食堂吃顿饭,给回忆加点味道;
(6)游览哈尔滨,感受中央大街、太阳岛上曾经的嬉戏。
(三)留一抹纪念
(1)普通留念:重温校园生活,留下美好回忆,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
将在东农的各大校友媒体对返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海内外东农校友分享您重回母校的喜悦和感动。
(2)特色留念:一往情深,回馈母校。
1、参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友年度捐赠活动,“建校67,我捐67”。(活动内容详见附件4)
2、依照《东北农业大学捐赠项目指南》(附件5)设立捐赠项目,向母校奉献爱心;
3、根据校友要求自行设立捐赠项目。
问题4:如果我们捐赠了,学校会有哪些鸣谢方式回馈我们?
答:所有捐赠者名单列入捐赠名册存档,并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通过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公布捐赠金额和名单。
具体鸣谢办法:
(一)捐赠人民币累计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团体、单位或捐赠人民币累计在500万元(含)以上的个人,颁发鸣谢证书和“东北农业大学教育贡献奖”银盘,可以校内景观为其冠名,按意愿可举行捐赠仪式,并可聘为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
(二)捐赠人民币累计在100万元(含)至1000万元的团体、单位或捐赠人民币累计在50万元(含)至500万元的个人,颁发鸣谢证书和“东北农业大学教育贡献奖”银盘,可以校内景观为其冠名,按意愿可举行捐赠仪式。
(三)捐赠人民币累计在10万元(含)至100万元的团体、单位或捐赠人民币累计在5万元(含)至50万元的个人,颁发鸣谢证书和“东北农业大学教育捐赠奖”杯,栽种以捐赠者命名的纪念树,征得捐赠者同意后在基金会网站开辟宣传专栏。
(四)捐赠人民币累计在1万元(含)至10万元的团体、单位或捐赠人民币在1万元(含)至5万元的个人,颁发鸣谢证书和“东北农业大学教育捐赠奖”杯。
(五)捐赠人民币累计在1万元以内的团体、单位或个人,颁发鸣谢证书。
此外,对于提供捐赠的社会团体、单位、个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可优先享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优
先享有开展合作、共建等权利。
问题5:学校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支持与服务么?
答:母校随时欢迎各地东农人回家,愿为校友们提供最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
1、协助制定返校聚会、纪念大会等方案;
2、协助在校友网站、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公众平台寻找校友,发布活动联系信息;
3、协助免费申请使用学校聚会活动场所;
4、协助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庆祝活动;
5、协助邀请院系领导、在校时任课老师等参加庆祝活动;
6、协调学校食堂安排怀旧午餐;
7、协调联系活动用车;
8、协助联系安排住宿;
9、协助设计、制定特色留念项目、捐赠项目;
10、免费制作活动条幅或者班旗;
11、协助制作校园生活回忆VCR(校友需提供大学生活的照片、视频等基本素材);
12、安排学生志愿者协助联系活动签到、会场服务、会场布臵等相关服务;
13、协调安排校史馆、图书馆参观,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使用,安排学生志愿者协助制定院系、实验室、食堂、宿舍等校园景观的参观路线,并担任讲解员陪同参观;
14、安排学生志愿者免费提供摄影服务;
15、免费提供环保袋,每位返校校友一个;
16、免费提供学校宣传片《前进中的东北农业大学》;
17、为返校活动组织者颁发《东北农业大学校友年级理事聘书》,聘任其为学校校友年级理事,成为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18、免费赠送校友纪念徽章,每位返校校友一个;
19、免费设计制作返校纪念卡,每位返校校友一张。卡片内容为返校合影、学校赠言和班级通讯录,其中班级通讯录的内容需要校友提供;
20、成本价制作毕业纪念衫;
21、及时做好校友返校的宣传报道工作。问题6:学校希望我们反馈什么呢?
答:希望参加返校聚会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将以下内容的资料发送至neauxyb@126.com反馈给学校,以便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校友工作:
1、校友通讯录,以便于学校与校友们保持联系,并为校友们设计制作返校纪念卡,发送校友电子信息报、节日贺卡、贺信、招生就业信息、地方校友会资讯等;
2、返校活动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学校将作为校史资料留存。问题7:我们怎么跟学校取得联系呢?
答:校友工作办公室欢迎各位校友随时来访!
我们的地址:东北农业大学主楼631室
联系人:徐文秀 吉 东
联系电话:0451—55190128 E-mail:neauxyb@126.com 校友网:http://dnxyh.neau.edu.cn 新浪官方微博:@东北农业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腾讯微博:@东北农业大学校友会
人人网公共主页:东北农业大学校友会
7.东北地区介绍 篇七
自国家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后出现了许多替代产品, 蒸压粉煤灰砖是较为突出的产品之一。蒸压粉煤灰砖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生产工艺布置紧凑, 且推广使用蒸压粉煤灰砖可以节约耕地、保护农田等优点, 使得蒸压粉煤灰砖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 蒸压粉煤灰砖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迅速, 但陕西省由于地处黄土高原, 蒸压粉煤灰砖厂普遍规模较小, 工艺设备、生产技术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2012年9月, 由陕西泾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总承包的年产2.4亿块蒸压粉煤灰砖 (一期工程) 和年产6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车生产线 (二期工程) 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开工建设, 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产。
项目一期年产2.4亿块蒸压粉煤灰砖工艺设计特点:工艺设计均采用国内外领先工艺技术, 利用电厂余汽作为养护介质;全厂实现中央控制, 节省人力, 工人工作环境良好;生产工艺设计流畅, 设备选择经济合理,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
2 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2.1 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见图2。
主要设备见图3、图4、图5。
2.2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球磨机:φ2.2 m×7 m;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JS5000型;轮碾机:LNX2500型;KDQ1 300液压砖机:最大压制力13 000 k N;最大顶出力2 500 k N;蒸压釜:φ2.3 m×32.5 m。
3 设计创新
3.1 思维创新——立体工厂节约土地
全国首个立体式工厂, 充分利用釜前轨道、蒸压釜及出釜轨道上部空间, 建成钢筋混凝土承重平台, 用来堆放成品。项目一期年产2.4亿粉煤灰蒸压砖车间设计二层平台约5 000 m2, 节约堆场占地7.5亩;二期年产6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车间将建成二层平台6 600 m2, 节约成品堆场及钢筋网堆放占地约10亩, 总共节约土地约17.5亩, 大大降低了土地成本, 一次性投资永久收益。
3.2 技术创新——实现蒸压釜自动化开关门
众所周知, 蒸压釜是生产蒸压粉煤灰砖的关键设备, 目前国内所谓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非烧结制品生产线 (蒸压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 , 蒸压釜的操作几乎全部是靠人工来实现, 人工操作蒸压釜存在以下缺点:
(1) 工人劳动强度大, 人工成本高; (2) 对管理要求严格, 工人必须严格按照蒸压釜操作规程执行, 一旦出现麻痹大意或违规操作后果将不堪设想; (3) 蒸压釜安全操作要求操作工素质相对较高。
本项目采用液压系统自动控制蒸压釜开关门、自动控制整个工作过程压力检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 减少人工费成本; (3) 安全操作蒸压釜。
3.3 设计创新——设计预养室节汽节能
要实现砖瓦工业的节能减排、高效发展就必须抓好关键设备——蒸压釜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蒸压釜内蒸汽经过2次倒汽之后釜内仍有0.3 MPa的蒸汽是无法利用的, 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把这部分蒸汽白白浪费掉了, 本项目设计了余汽回收系统, 通过配气站排汽缸将这部分蒸汽收集起来, 在釜前编组车间设计预养室, 利用釜内剩余蒸汽对编组好的产品进行预养, 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 避免产品在编组期间水分蒸发; (2) 避免产品在编组期间热量损失; (3) 预养室 (见图10) 的温度能达到50℃以上, 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入釜前的温度和强度, 可减少入釜后的升压时间至少30 min, 提高了蒸压釜的周转周期。
4 总结
总之, 本项目突破传统模式, 走设计创新之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东北地区介绍】推荐阅读:
美国东北大学留学费用以及申请要求介绍10-06
东北大学成人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招生简章介绍--大连成人教育函授站09-21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振兴发展09-16
特色旅游项目东北06-14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地址07-25
民族舞东北秧歌07-26
东北歇后语骂人08-29
东北师大附中学霸09-01
东北大学招生简章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