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2024-09-13

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共15篇)(共15篇)

1.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一

1、严格按照县教体局、学校和各级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

2、组织好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三月份的小学生电脑绘画等活动。

3、组织好学生和教师认真准备五月份信息技术素质抽测活动,争取获得进步。

4、认真维护好四楼各项设施设备,为学校的各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5、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受和使用,利用好微机室内所有计算机 。

6、严格按照要求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

7、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兴趣小学,并开设好活动。

8、为学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使网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包括中小、联小、幼儿园)。

9、维护好学校的监控设施。

10、协助各级领导为学校的运动会、六一等活动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上述提供的小学上学期息技术教学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2.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二

1 倦怠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安排2个学年进行授课, 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堂往往很难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这个时候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倦怠心理, 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排斥心理。从笔者的教学经历及课后广泛地与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到, 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倦怠心理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导致:

1) 学习英语以通过四级考试为目的, 通过四级考试以后, 觉得没必要再花时间学英语了。

2) 觉得从初中 (或者小学) 到大学, 英语课的基本形式没有变化, 学习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和吸引人的地方。

3) 将来工作不会选择与英语相关的行业, 觉得英语课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4) (小部分仍没有通过四级的同学) 认为自己本身英语基础很差,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 仍没有长足的进步, 已失去提高英语能力的信心。

根据迄今为止的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总结出:外语是在真实的语境体验里, 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 通过长期的大量接触学会的 (王初明, 2006) 。鉴于学生已对英语课程产生倦怠心理的情况, 教师首先应当通过调整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笔者有以下的教学体会: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现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国内外的各个方面的前沿资讯。因此, 他们希望在课堂所传授所讨论的内容也能够更贴近当下的流行趋势和社会热点。虽然, 笔者所在的高校三年就更换一次大学英语教材, 但毕竟教材所选用的文章, 不可能在文章时效性上做到完全是近3年内所创作的。所以, 如果想让学生对这些在他们看来已“过时”的文章产生阅读兴趣, 就要把时下的热点与流行话题与课文联系, 通过二者之间的共性, 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以2007年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五单元为例 (该册教材建议为普通高校二年级下学期使用) , 该单元的主题为“Fame and Success” (名利与成功) 。笔者在教学该单元课文内容前, 让学生先观赏了由美国导演Kevin Tancharoen于2009年执导的电影Fame (中译名《名扬四海》) ;电影中的主角和学生的年纪相仿, 同样怀揣着青春的梦想, 对未来的理想, 对名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在对电影进行介绍并观赏过影片的主要片段之后, 笔者对学生就电影的主要情节进行发问, 并展开相关讨论。由于受到电影的视觉冲击与影响所产生的共鸣,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讨论中, 而在之后的单元课文《Fame》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没有表现出丝毫地不感兴趣。同时, 利用电影经典片段台词的听写, 学生不仅使自身的听力能力得到了训练, 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语感。

2 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 交际需要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驱动力。儿童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流利地使用母语表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发现语言可以满足自己表达意思的需要, 从而完成事情 (Halliday, 1975) 。换言之, 实际的交流需求, 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 英语教师在大多数学生已通过四级考试的情况下, 更应该以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交际需求为出发点, 来组织课堂活动。各种类型的外语学习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将正确的语言形式与贴切的语境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保证外语准确、流利和恰当地使用 (王初明, 2006) 。所以, 学生们虽然在近10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短语, 以及语法知识, 但是,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感到无法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和使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有心理实验表明 (Marian&Neisser, 2000) , 当我们说话时, 如果当下的语境同记住某事时的语境吻合, 所记住的内容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因此, 笔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十分注重现实语境的语言运用训练和模拟现实语境的创造。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四单元为例, 该单元的主题与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 在该单元授课环节的口语联系中, 笔者模拟了现实的求职应聘语境, 不但进行了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示范, 还对可能在现实中产生的常见面试问题进行示范性的问答。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 在小组口语练习时先进行模仿, 再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模拟的现实语境中的问题;因为应聘中的面试环节是今后学生都会遇到的现实语境, 所以学生们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不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很快掌握了知识。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不仅复习以往所学的常用交际表达, 也掌握了新的、更为规范的语言表达。

3 英语基础知识巩固与专业英语学习双管齐下

当然, 对于学生们来说, 仅提高他们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增多、科技医疗艺术交流的日趋频繁, 使得人们对各个领域内的专业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主要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掌握和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 大学英语教师由于自身学习专业内容的限制, 特别是对理科和工科知识的欠缺与不了解, 使得许多理工科学生很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找到与自身所学习专业的共鸣。因此, 笔者利用现在互联网上十分受追捧的美国常春藤名校的网络开放课程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从2006年开始, 美国各大常春藤名校,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均在其学校的网站上免费公开自己学校的热门专业课程, 这其中从人文历史到音乐艺术, 从数理化基础知识到计算机编程, 同时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乃至心理学等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内容, 所有的课堂均由各校的知名教授主讲。以笔者所教授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为例, 《物理学原理》是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必修课, 也是核心基础课程, 而耶鲁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就有关于这一门课程的公开课视频。笔者利用每一次视听说课程的部分时间, 为学生播放带中英文双语字幕的耶鲁大学《物理学原理》的公开课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 学生们既能巩固已经学习的物理学专业知识, 又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英文术语, 还能够通过正式的课堂讲授内容, 学习到标准规范的英文表达。这样, 既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4 结束语

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形式与课堂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以及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笔者在开展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不过, 笔者的教学资历尚浅, 教学经验仍不够丰富, 前文中所归纳的, 关于四级英语考试过后的大学英语课应当如何开展的要点, 均属于个人在实际教学经验中的总结, 这其中肯定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不足之处。但是, 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措施来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都应当以语言学习的目的与需求为前提, 万万不可因为需要提高过级率而改变了语言学习的初衷, 扼杀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该文主要探讨在大学第二学年下学期, 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情况下, 授课阶段应当怎样提高那些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心理的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Learning How to Mean[M].London:Edward Arnold, 1975.

[2]Marian V, Neisser U.Language-dependent Recall of Autobio graphical Mem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2000 (3) .

3.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三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4.小学美术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四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发展潜力很大,有待我们学生更进一步去了解和发扬。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代剪纸拓宽了题材,人物、风景均可。表现力、思想性强,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这一课我考虑了一下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欣赏感受为主,思考想象相结合,语言表达绘画表现。因为是美术课必须体现其学科特点,所以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可视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查找搜集创作了许多展示资料图片,以体现本课的宽广内涵,并制作成课件方便展示。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我们老师学习提供了保障。上好这节课我利用计算机坐在家里或学校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查阅有关剪纸的各种资料。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术,认识剪纸艺术,掌握现代剪纸的创作技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服务。这样提前准备材料: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系列背景资料光碟、民族音乐影带。通过欣赏民族风光片和图片,感受我们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灿烂的民族文化,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出剪纸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结晶,同时,听一听优美的民族音乐,多方位感受民族文化的美,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地位。

5.小学五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篇五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三、教学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五、教学设想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课时

本册共有六单元,每单元用4课时,共计24课时,机动2课时

课题 周次 课时

一西部风情 2 4

二古诗新唱 2 4

三美丽的草原 2 4

四欢快的舞步 2 4

五绿色畅想 2 4

六欢乐的鼓声 2 4

七音乐中的故事 2 4

6.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六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大多学生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但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纪律也不够好,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以批评斥责为主,应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一节课本教材依然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泥塑系列的《捏泥巴》;版画系列的《对印版画》;欣赏系列的《童年》、《身边的设计艺术》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并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审美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并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学科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用大胆和谐的颜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版拓印画,及各种平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精神,动手的协同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2、“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使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生的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7.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七

一、积极的情境, 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倾向, 是一个人对某项活动积极主动的心理表现, 不仅能够提高行动效率, 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所谓“情境”, 就是创设仿真的生活场景, 让孩子在真实的数学环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

(1) 构造创作情节, 让孩子动起来。每一个孩子都很好动, 都希望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 这是孩子们的天性, 一堂不能让孩子们活动的课, 是绝对引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的。事实上, 教师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 既能使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如在教学认识分数 (分一分) 时, 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2) 引发竞争氛围, 让孩子们“争”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无穷的好奇心、求知欲, 他们旺盛的精力使他们更加争气好胜, 因此, 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 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 让他们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得到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多鼓励,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 从而激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 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游戏环节:4人一组, 每人出一张扑克牌, 看谁先凑出24, 谁算出来牌就归谁, 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 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 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 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的生活, 让孩子学以致用

任何数学都来源于时间、空间的秩序, 也就是数学都是来自于生活的, 都是来自于生活的诸多现象中的, 因此, 学数学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 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 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从而使他们从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 学校忽然停电了, 闹铃不响了, 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 于是我就说道:我们是9时25分上课的, 一节课40分, 现在是10时7分, 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这样, 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而且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融洽的关系, 让孩子感到安全

数学, 说到底就是一种思维运动。数学课堂上必须有思维的运动, 而思维的剧烈运动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有的孩子正是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 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 让孩子感到一种安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生长素。教材在本节中主要讲述是围绕解决植物向性运动这一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充分体现了生物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本节内容的实践意义, 所以生长素的作用成了高考的热点。但是由于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理解不透彻, 对其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所以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对于一个实验中的胚芽鞘, 如何判断其生长方向?既是本节知识应用的重点又是难点。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这一系列考题的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要把握相关的理论基础

(1) 准确把握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作用部

位、感受单侧光作用的部位:

(2) 准确把握生长素在整个胚芽鞘上的运输方向:

(3) 将上述两个理论用图形可表示为:

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二、要抓住两个要点进行判断

要点一:长不长, 看“有没有” (生长还是不生长, 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生长素?)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如果尖端下面一段没有生长素则表现为不生长;如果尖端下面一段有生长素则表现为生长。此类实验通常有两大类题型:

例题1:

的氛围, 当然, 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靠语言, 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 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 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 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练, 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 富有童趣, 富有情感, 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 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降低其自信心, 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 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 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 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 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输至下方, 故尖端下面一段无生长素, 所以表现为不生长。

B组实验中, 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 故尖端下面一段能够得到尖端产生的生长素, 所以表现为生长。

C组实验中, 虽然无尖端无生长素产生, 但琼脂块含有生长素, 也可以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 所以表现为生长。

D组实验中, 既无尖端产生的生长素, 琼脂块又不含有生长素, 故尖端下面一段无生长素, 所以表现为不生长。

要点二:弯不弯, 看“均不均” (弯曲还是不弯曲, 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

如果生长素在尖端下面一段分布均匀, 则表现为直立生长;如果生长素在尖端下面一段分布不均匀, 则表现为弯曲生长, 即向生长素少的一侧弯曲生长。

例题2:

解解析析::

A组实验中, 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均匀, 但尖端右侧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 而尖端左侧的生长素可以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 故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所以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 (左侧生长, 右侧不生长) 。

B组实验中, 尖端由于受到左单侧光的照射, 故在尖端生长素表现为右侧多左侧少, 通过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同样是右侧多左侧少, 所以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 (向生长素少的左侧弯曲生长) 。

C组实验中, 虽然无尖端无生长素产生, 但琼脂块含有生长素且放置偏在左侧, 通过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面一段同样是左侧多右侧无, 所以表现为向右弯曲生长 (向生长素少的右侧弯曲生长) 。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四、主动地探究, 让孩子体验创造

数学一直都是一项探究性的学科, 没有一门学科像数学这样对数、对空间进行穷究到底的, 然而这样的探究性却能够激活孩子们的创造力。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 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 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 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 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 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 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 从而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8.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八

一、“儿童习作无禁区”——降低习作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轻松习作创造条件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呢?这是涉及到习作教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1.习作教学理念陈旧

习作教学是研究儿童,还是研究习作?是重“人”,还是重“文”?是关注最终的结果,还是关注表达的过程?当前的习作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文”,而不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有着自由思想的“人”的表达的需要,过多地关注习作的内容和结果,而不是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惬意、交流的快乐。

[案例]一个三年级农村孩子的习作:《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老师在作文上打了个“×”,并写:“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

对低中年级孩子的习作而言,我认为可以不必成文。在上述案例中,在老师的眼里,“变成一条狗”的理想显然“不远大”,“思想境界不高”。而且这样絮絮叨叨的,似乎也不符合作文的“规范”,因此就有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的批语。教师没有看到孩子在习作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因而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肯定、鼓励和安慰,一个“×”,否定了孩子的理想,否定了孩子的情感,也泯灭了孩子用习作表白心声的热情。习作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习作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就会有什么样的习作。尽管我们谈起小学作文教学时都会讲“要引导自由表达,鼓励孩子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但过于强调习作的思想性、技术性,这些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扎了根。我们常常在不经意之间用之作为衡量学生习作的标准,在不自觉中忽视了学生生活的独特性和习作的个性。

2.习作教学定位太高

(1)超习作。习作就是学习习作,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不用学就天生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

(2)超目标。几十年来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一直“居高不下”,习作教学承载了家长和教师给予的太多的思想方面的要求、表达技巧方面的要求。比如1978年和1986年的两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说:“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1978年大纲同时要求小学生作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1986年过渡大纲还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详略得当”,要求更高了。这些要求脱离了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今天。1992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出是:“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究竟“恰当”到什么程度?这部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看来这个“恰当”就是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些要求对于小学生仍然太高。这些“高要求”,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教师和家长,思想定势使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评价常常是高标准,使得习作成为学生心中难以承受之“重”,成为学生心中难以跨越的“坎”。

3.超阶段。由于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又由于习作教学自身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和创造性,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以至于产生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中年级习作等现象,没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这些超阶段的习作练习无疑加重了学生习作的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要求孩子写出“有思想、有深度、语言优美”的文章,并进行一些写作技法的指导,结果造成大量的“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甚至“编造惊天大案,制造美的谎言”。

诸如此类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上的偏差,使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远离了学生实际,远离了学生心灵,使习作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儿童内心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这势必增加了学生习作的负担,使学生习作的目的性发生错位,制约了习作能力的发展。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与成人写作的区别。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创作;习与创之别,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其教学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的一样:“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这段话明明白白地指出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我的理解就是小学作文做到意思清楚明白、语句通顺即可。

因此,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儿童语言无禁区”!“儿童表达无禁区”!“习作内容无禁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二、“胸藏万汇凭吞吐”——引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世界和浩瀚的阅读世界中积累素材

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扎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叶圣陶文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

现在学生感到习作难,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二缺少思考,缺少发现。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而积累的途径,有效的无外乎两种,即充实生活,博览书籍。

1.在具体经历中积累感受,增强体验

大千世界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要让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美国一研究机构提出,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32件事,并且告诫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做。这32件事是这样的: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仙;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

2005年上半年,这32件10岁以前孩子必做的事在全球发布后,引起了许多国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纷纷研究这32件事。我认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现在的孩子整天与电视、电脑、游戏相伴,与考试同行,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情感比较淡漠,写起文章来也不知写什么,教材中虽然有着好多话题,但仍然不能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往往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写的”。这首先体现了一种情感的缺失。如果学生做了这32件事,教师把这些事全部拿来放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是怎么做的,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真情地流淌。现在孩子写不出,是因为他们生活单一,体验苍白。没有经历,没有感受,大脑空空,要他们写,真是勉为其难,学生也只有抄、套、编,制造假、大、空了。

因此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习作只有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9.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九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1

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尽快站稳讲台,为将来的语文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第三册语文教材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教材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注意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思想乃行动的先导,总体而言:我将坚持以下几点重要教学思想,指导我的教学实践,以求尽快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坚持语文教学的总体方向;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学习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

本册教材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重视练习语文基本功,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认识丰厚博的大中华文化,吸收各族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在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2

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7人。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乐于学语文、用语文。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及记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识记生字的办法,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在上课听讲和识记生字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在学习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虽然教师在课上进行了强调,但是作业中仍然有出错的现象,说明学生不够认真,另外在写话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而写话时,如何将语言化为文字,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各种办法使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掌握。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以下是本学期的教研教改计划:

一、做好自己教师角色的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我们在培养快乐的人,在帮助造就成功的人生。认识到农村教师所担负的艰巨使命。

二、制定本学期教研课题把这些思路、设想和课题渗透到了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是“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策略”。

三、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多读书,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是教师成长与提高的必经之路。有了开放的视野,理论知识的增长,新观念的建立。就能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每周读一本教育方面的论著,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好每月的教学随笔。

四、关注自我反思继续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每周写一反思。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发现了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做好自己的成长记录把自己的反思,教学课件,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论文等记录下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关注自己的成长里程。记录下自己的昨天和今天,为的是明天的辉煌。

六、加强学习与交流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与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现代社会谁善于合作,谁就离成功更近一分。教研中做到“五勤”: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积极参加听课、评课的教研常规活动。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出发,积极参与公开课、观摩课和集体备课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xx班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认识45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 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六、教学措施

(一)教学内容方面。

1.要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这册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复习、巩固识字,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进行。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在识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因为,识了字就能阅读,所以,要求认识的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可以了。但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不必要求每课生字人人过关后再学下一课,要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慢一些。

3.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有些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学生交际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课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6.关于生字的注音问题。

本册教材中的生字一律注本音。有些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或变调(如,庄稼的“稼”应读轻声;黄澄澄、红彤彤的后两个字,应变读为一声),教师用书中都作了提示,请老师们在教学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时按本音读,在课文中按轻声或变调来读。

(二)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1、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2、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3、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4、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七、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通过校本培训,能使自己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优化结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能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良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教师。

二年级的孩子应该要写一段完整的话,因此本学期,我着力研究二年级学生写作的培养。研究步骤如下:

1、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孩子写话。

2、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孩子读好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3、每单元的写作训练,认真实施、批改。

4、坚持写日记,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八、教学进度表(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二(5)班现有学生52人,其中老生51人,新生1名。老生们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二、学习目标

1、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争取期末成绩平均分在85分以上。

三、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五、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认识45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 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七、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2、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一对一活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3、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4、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5、重点训练年看图写话

二年级的孩子应该要写一段完整的话,因此本学期,我着力研究二年级学生写作的培养。研究步骤如下:

(1)、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孩子写话。

(2)、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孩子读好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3)、每单元的写作训练,认真实施、批改。

(4)、坚持写日记,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 识字1、第一课、第二课

第二周 第三课、第四课、语文园地一

第三周 识字2、第五课、第六课

第四周 第七课、第八课、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 识字3第九课、第十课

第六周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语文园地三

第七周 识字4、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第八周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语文园地四

第九周 期中复习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识字5、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第十二周 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语文园地五

第十三周 识字6、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

第十四周 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语文园地六

第十五周 识字7、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

第十六周 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语文园地七

第十七周 识字8、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

第十八周 第三十二课、第三十三课、第三十四课

第十九周 语文园地八、期末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充分吸收有关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切合学校本期细节决定品质,细节成就专业的教育主题,开展教学工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升入二年级时,已经认识近1000字,对汉字的特点有了比较切实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掌握了30个左右常用偏旁部首,还掌握了至少三种独立认字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复习学过的认字方法。

第二单元学习部首查字法。二、七、十二单元集中识字,学习25个常用部首。

第六单元金钥匙,分析字型的师范。

第十一单元的金钥匙对认字方法进行了小结。

四、教学要点

本册学生学习目标的底线:

1、识字方面:

(1)熟练掌握累积7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字、用拼音给生字注音。查一个字的时间不超过一分半钟。能在需要的时候查难检字的笔画索引。

(3)基本上能分析字形,即抓住字形分析字的结构、字音、字义。

(4)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的识字方法,基本上养成写字前揣摩字形的习惯,明确写字的目标是写对、写好、写快。

2、阅读方面

(1)能背诵至少17篇诗文。

(2)知道什么是默读,能默读一个段落。

(3)爱读书,有每天阅读的习惯,能自读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

(4)参与课堂讨论。

3、表达方面

(1)能够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在班级发言时声音响亮,意思清楚。

(2)能够把句子续写完整,能够仿写比较短小的课文段落。

(3)会写留言条。

(4)知道日记什么样,能写5篇左右的日记。

4、综合活动

参与至少4次班级内的综合活动。

5、自检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评。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形成能力。

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利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实现部分认字与写字的合流。学生学习字理的过程,学习练习分析字型,既是认字,也是写字的步骤。

六、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七、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八、教学时间安排:

1.秋天5—6课时

2.自立6—7课时

3.丁丁冬冬学识字(1)5—6课时

4.祖国5—6课时

5.好奇5—6课时

6.诚实6—7课时

7.画7—8课时

8.书的世界3—4课时

9.合作7—8课时

10.丁丁冬冬学识字(2)6—8课时

11.努力7—8课时

12.考验6—7课时

13.风和水6—7课时

14.玩具和游戏7—8课时

15.岁月7—8课时

九、教学措施

低段的孩子,满心满怀都是对未知新鲜的好奇,渴望和探索。他们睁着纯真的眼睛,期望着丝丝阳光的照耀,期待着缕缕清泉的**,期盼着温暖的春风轻柔地抚**着,他们希望自己学过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来了解世界。而成就这一切的不仅是父母和自己,还有爱他们的老师。一滴水折射着阳光的光辉。不积蝰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细节决定品质,细节成就专业。在二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细节就是无数个一。打磨每天十个一,专业专心——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6

一、班级概况分析:

我们班有学生40 名,经过了一个学年的语文学习后,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看课外书,讲故事,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学习习惯较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发言大胆积极,能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想,多记,多练,多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小动作多,爱听就听,不爱听就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但儿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们能学好语文。

二、教材分析: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等。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新选的课文有描写自然现象的《秋天的图画》,有反映学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钟》,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欢庆》、《我们成功了》等。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加了亲和力。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本”变为“学本”。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

三、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留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再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教科书安排了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5篇课文进行学习。

第一单元,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10.小学科学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全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学科宗旨为出发点,遵循规律,夯实基础,围绕学科开设(开齐、开足、上好)做文章,开展高效课堂为核心,培植学科课程理念,进一步强化学科地位和作用,努力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学科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致力于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1.以开齐、开足、上好科学课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各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严格执行课时计划。要采取“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摒除“科学课可上可不上”的陈旧思想,加强对学科教师的检查、监督,确保科学教学的质量提高。进一步理顺教师任课方面的统筹安排机制,打通“开设”问题的瓶颈。要结合调研、检查、通报等刚性措施,力求开齐、开足、上好科学课。

2.重视教研队伍的建设。各学校教研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唤醒专业发展意识,要敢于创新,有自己的思想,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做好指导、检查、评估的工作。

3.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区“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单位利用好优质资源,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对象,制定培训计划,挖掘与发现事业心强、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教师,多加担子,多给机会,多加磨砺,让科学骨干教师迅速成长,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特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4.各单位要继续组织3~6年级教材培训活动,针对部分教师不会上科学课的现象,不要认为教学参考书都有,只让老师们看看就行了,这种思想绝对是错误的。要从基础做起,以课为先导,以研究教材和教参为出发点,通过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引领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学科教师教学理论与技能比赛活动,督促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拓展理论。

5.坚持视导调研,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指导等多种形式,向老师们介绍本学科教学教改的最新动态,并释疑解难,总结归纳,群策群力,真正发挥教学视导的作用。

6.围绕高效课堂,深入理解并运用好市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继续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观摩、学习、感悟、内化、提高,为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

7.重视常态教研活动。各单位要坚持并完善常态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加强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教学中能共同寻找的解决对策,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要求教研员意识与思想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研活动,并深入学校着力研究解决村小科学课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促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8.重视常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上学期的了解,部分单位对科学教学五环节(备上批辅考)要求不严格,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的现象。本学期,各单位要以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简单的书头备课一律按不备课来处理,因为各单位对任教科学课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一主几辅”的备课规定已不多见。所以各单位要花大力气做好科学课的备课工作。学生科学作业可用科学基础训练来代替,充分利用好这一作用,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如出现拿着教参就上课堂、备课过程简单等不利于教学的现象,发现一例通报一例。

9.继续组织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意识,在视导中仍以理论与实验能力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学生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也要重视结果的呈现。

10.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主一核心,多想办法,多采取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单位要从现在着手安排各项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明年6月份将进行相关方面的展示与比赛活动。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学视导活动

2.科学课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月份: 名师工作室活动

十一月份:

名师工作室巡回讲课活动

十二月份:

1.科学课质量抽测 2.名师工作室活动

3.抽调部分科学教师参加教材、教法等考试活动2010年一月份:

1.撰写总结,制定计划 2.组织学科教研展示交流活动

11.小学语文课课堂上的教学智慧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呼唤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注每个人个性和智慧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不在是单纯的言传身教,而是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教育方式转向培育智慧的模式, 教育的目标将不再是成绩单而变成培养智慧。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她是否进行智慧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首先她能能保证课堂教学顺的利进行,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生今后的智慧的累计而奠定基础,为祖国培养出智慧人才。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教育之一-的语文教育,其课堂上也需要教学智慧的运用。然而目前,我国当代小学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学科,走程序化教学,在教学智慧上的运用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住处。随之时代的进步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越发显得重要,才能培养出智慧之人。小學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刻苦钻研教育理论,开拓创新,让教育充满智慧,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1. 教条的利用教案上课

教师上课的首要工具就是教案。很多小学教师不每次都会把教案放在上课的重点,很用心制作教案。但是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答案。因此,教师照本宣科也好,以案施教也罢,都不可取,都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带着充满智慧的大脑来上课。我们的课堂,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心中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挥洒自如,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2.教条的传授知识

长久以来,人们把语文等同于语言和文字。特别是课改之前,语文教育变成了获得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过程,而忽视了语文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体

验。一篇篇凝结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被教师肢解成的死的知识灌输给

学生,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几乎都实施着同一种沉闷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

上,教师极力把一个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从来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样的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和乏味,学生缺乏挑战和好奇心,彻底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语文与人的精神和灵魂越行越远,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对学生智慧的培养。

3.课堂成了实验地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涌进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开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但是不少的课堂改革都是由上而下地推广,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是上面指派下来的研究课题,那课堂也就成了试验的场所,表面上光鲜亮丽,然而,改革却仅停留于追求形式。其实大多数的课堂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课堂面目依然不变。

二、小学语文课堂呼唤教学智慧

1.教学智慧是学生的诉求

教育之所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生命的个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培

育智慧的头脑。而现在的课堂,在很多情况下却恰恰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

学习只需死记硬背或遵循教师讲解的脚步,教育成了单纯灌输知识的操作性实

践。培养智慧的学生,让学生拥有聪明的头脑、文明的素养、创新的思维、实践的能力,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积极的价值观,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智慧是教师的需求

现在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校一日的工作也异常繁琐而忙碌。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教书,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那么,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钻研,也不会创造性地教学,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当面对纷繁呈出的课堂时,就会疲于应付。而具有智慧的教师在面对课堂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时不是消极地躲避,而是能敏锐地抓住机会,顺利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实现自主、自愿、自觉的发展。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能很好地发现和把握课堂教学规律,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教育时效性。

3.教学智慧体现教育本真

教师的工作在于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并重。教育要注重人性的培养,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之本,就在于体现人的主体性,着眼于人的发展。追求教育之本,就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之真,则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追求教育的本真,就是最求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完美统一。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的培育途径

1.通过学习获得教学智慧

社会正飞速发展,各种思想各种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在不断

地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度过的。社会对现代人提出了 “终身学习”的理念,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没有止境,现代教师不可能通过职前的一次性教育而一劳永逸。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让自己成为学习者。教师如果不强迫自己学习,让自己站在各学科的前沿,还是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是无法进步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对干教师来说,学习的直接途径就是读书。没有阅读,没有思考,没有写作,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智慧的成长。

2.通过实践发展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的智慧并不是天生的具备,而是植根于鲜活的教育实践之中,从

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个经验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不断进步,是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摇篮。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教学充满着不确定性,虽然有章可循,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常规;它需要积累经验,但又不是简单地复制劳动或照搬别人的经验。

3.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智慧

12.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口语交际,信息技术,情境,活动

在人际沟通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 是否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 能力 , 已成为评 判和选择 人才的重 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作为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 列入“课程目标与内容”之中。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愈发普及的今天,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成效。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借助信息技术, 让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准备

目前, 计算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比计算机更普及的是智能手机。笔者在班里做过调查, 绝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手机具有上网功能。即便有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和智能手机, 也能极为方便地向身边亲朋好友借用。在口语交际教学准备中, 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手机等提前搜集整理活动资料, 让学生在活动准备阶段就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小主人。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植物》教学准备时, 笔者将自己从网络中搜集的一些有趣动植物的图片打印出来, 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学生看到飞鱼、大王花、佛肚树等各种奇异动植物的图片时, 个个都惊叹不已, 如饥如渴地读着图片旁边的文字注解。见火候已到, 笔者鼓励学生不仅要留意观察身边的动植物, 还要借助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 自己搜集更多、更有趣的动植物资料和大家分享。在第二天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有趣动植物的资料, 有的学生还事先画了图用以配合介绍, 更有一位学生用带来的数据线把储存在手机里的图文资料展示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眼界大开……课堂上, 学生热情高涨, 全都踊跃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正是学生课前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的大量信息资源,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让课堂活动精彩迭出。

二、借助信息技术, 创设生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适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可以创设生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 激起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浓厚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课《这样做不好》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劝告他人不做破坏公共利益的事情, 劝说时要做到有礼貌。笔者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征, 教学伊始就用课件把学生带入生动有趣的《小猪、小象和小牛》故事情境中, 让学生在听故事、谈感受的过程中领悟到要珍惜绿色植被, 不能毁坏花草树木。接着, 笔者一边用课件把在校园、街心公园里抓拍的不文明照片展示出来, 一边讲述自己拍摄时的所见所闻, 让学生谈谈体会, 说说可以怎样有礼貌地劝阻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面对熟悉的场景, 学生的活动兴致特别高, 交际发言也更有针对性。像这样,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真切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 促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培养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 培育别样的口语交际生长点

在常态的口语交际教学中, 时常会遇见交际观点“一边倒”的情形, 让教学陷入重复“疲劳”之中。此时, 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适度拓展教学内容, 往往能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该怎么做》口语交际课是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教学的。教材主题图为小松无意中摔碎了自家的花瓶, 向爸爸认错, 被爸爸批评 (如图1) 。此次教学核心任务是让大家围绕主题图, 说说自己若碰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教学中, 笔者通过大屏幕展示了教材主题图, 引导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的过程中, 学会恰当地表达观点。学生的交际发言内容大多相似, 即小松主动认错, 爸爸原谅了他并警告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时, 笔者用课件出示了自拍的模拟小视频——小松如实告诉了爸爸, 爸爸虽然对小松作了一些原谅, 但还是打了小松。看完视频, 笔者让学生谈谈对小松的爸爸有什么话要说, 怎样安慰小松。视频里故事的发展出乎大家的意料,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像这样, 运用信息技术适时抛出一些具有争辩性的话题, 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交流争议中, 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从而生发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的语言。

四、借助信息技术, 固定并扩大口语交际活动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已能方便地采用拍摄照片、录制小视频等方式, 将口语交际活动的精彩片段固定下来, 再通过教师工作室网页、班级QQ群等载体和学生、家长共同分享。这样, 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活动参与热情。

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 笔者特地组织学生以《毕业赠言》为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活动之前, 笔者对能否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还存有很大疑虑, 但当按时间顺序在大屏幕上播放学生在校园生活里的一幅幅照片时, 学生的注意力刹那间被吸引了, 眼里充满了惊喜与兴奋, 教室里安静得出奇, 慢慢地, 一张张笑脸凝固了, 一双双眼睛湿润了, 在紧接其后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学生个个满怀深情, 就连听课的教师也深受感动。这次教学也启发了笔者, 把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照片、小视频等“成果”上传并保存在教师工作室网页、班级QQ群里, 能够方便学生及家长看到学生的精彩表现, 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成为师生珍贵的情感财富。

五、结束语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翅膀”, 让口语交际活动“飞得更高更远”, 引导学生快乐而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阳光般的性格, 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3.小学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坚持理论学习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本学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挖掘校本资源,教师主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课改案例,了解教研课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积极为区里的资源库输入好的作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继续按教导处的计划如实数学优质课活动,每位老师都能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本学期,我组王妍老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的展示,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抓好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我校借课改之东风,扬帆启航,驶向理想的彼岸。

1、突出课改实验。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深入课堂实验,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

2、改革教案编写做到“四有”:即走进教室“有目标”;讲起课来“有步骤”;导起学生“有层次”;上完课后“有反思”。打破了以往备课即写教案,为写教案而搬、抄教案集,教师通过分工协作,达到资源共享,即能减少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并能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进行备课与做好课前准备。

3、抓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抓好教学质量。通过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14.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十四

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 曹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落实基本的技术和技能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的过程和效果,紧扣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自觉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各班人数多,普遍将近四十人,又存在较大差异,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教师严格教学、精心组织,争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健康、活泼地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同时,六年级处于升学阶段,学业压力比较重,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的内容(例如增设趣味性项目,球类项目以及自主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材分析

全期教材内容包括

(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

(二)、运动技能

(三)、身体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四、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和设施,但是学校的体育资源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旧利废,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器材,争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守基础技术和技能教学,注意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享受快乐体育。

2、在自主活动环节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提倡创新理念。

3、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更要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目的任务

1、目的: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尽量挖掘和培养体育型人才。

2、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任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择优、培中、辅差,科学选材、组建田径训练队伍。

七、教学进度及内容课时分配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教学常规、队列队形 队列队形 3 队列队形、游戏 4 广播体操、游戏 5 国庆长假 6 广播体操、游戏 7 广播体操、游戏 8 广播体操、游戏 9 踢毽子、跳绳、游戏 各种快速启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游戏 11 立定跳远、跳远、游戏 12 跳远、跨越式跳高、游戏 13 跳高、前后抛实心球、游戏 14 前滚翻、肩肘倒立、游戏 15 肢体悬垂、实用性攀爬、游戏 16 器械体操、韵律操 17 武术基本功 18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 19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 20 复习、期末总结

八、总结及反思

15.小学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 篇十五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障碍

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和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现象。许多教师都还不敢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 认为这样没有效率, 第一步就不敢踏出, 思想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还是以为“一支粉笔打天下”。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演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几乎是教师的课堂。遇到疑难点和重点知识的时候, 教师没有引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反而是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最后只能让学生讨厌上语文课, 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欲望。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1.情境创建, 吸引学生投入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并不是单一性的, 而是内容各异, 同时富有想象空间, 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就可以将课堂内容结合情境模式来给学生表达出来, 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教学的中心内容与思想领悟。比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有个自然景观的课文内容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大自然的景观投影出来, 更好地是把自然的声音、色彩和动植物在自然中的动作表现传送到学生的各个感官去, 学生就会把自身完全投入这一模拟世界中, 更直接地接触到课文内容的世界, 会乐意让信息技术教学给自己带来了有效知识。

2.信息技术赋予创新活动

教师在教学课堂内容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有关课堂内容的互动活动。例如, 在教学感叹山河壮观或者是赞扬爱国精神时, 通过多媒体投放、课文情感朗读或者设置背景音乐, 让课堂上的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内容, 进行有效的朗诵课文活动。借助多媒体的主要目的, 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到朗读有情感, 能真正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时代需求, 为学生的教学做出深刻的思考, 不断地更新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开拓更优越的渠道。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组织机构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 同时在教育机构上也得到重视, 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给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进步渠道, 之间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却会有重大的影响,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古色古香的安昌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2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