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动老师事迹

2024-07-27

最感动老师事迹(精选10篇)

1.最感动老师事迹 篇一

最美老师最让人感动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第一小学

五0三

马书依

美有很多种,有外在的美,有内心的美。外在的美,让人只记住一瞬间,只在当时发出一声赞叹:“哇,真美”。内在的美却能让人记住一辈子,哪天想起或看见相同的景象就会触动性灵最深处的那丝阳光那丝温暖。

在2012年秋季开学 第一课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一位最美老师邓丽。2008年女大学生邓丽放弃了武汉的工作,走进了海拔1800米的“屋脊小学 ”当上了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他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同时也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了希望。1800米的“屋脊小学”每年10月份就进入了漫长的冬季,白天有孩子们的陪伴,大家欢声笑语。一到晚上,全校就剩下邓丽一人,孤零零的守护着大山,守护着心中的这片希望。孤独围绕着她,是热爱孩子的这份热情,是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让她在零下十几度找到了温暖,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一路坎坷一路欢歌坚持了下来

邓丽在孤独中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含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聆听完邓老师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兰老师。又是一届开学时看到新一届学生走进校园,就先看到了我们五年前的自己,一样的顽皮,不懂得纪律无视老师,肆无忌惮的说话,再开学短短一周内我们的老师嗓子就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在岗位上用嘶哑的声音强调纪律,嘱咐我们注意的事项。把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了一名高年级的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认为我的老师也是最美的老师。

我要大声的对每一位老师说:“老师你们辛苦了。。。。”。

2.最感动老师事迹 篇二

地震时 男同学要坚强女同学要坚韧

2008年5月12日下午,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1点50分,谭千秋老师夹着政治课本走进了高三(1)班开始给孩子们上课。14时28分,教室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同学们的尖叫声划破校园的宁静地震了!

谭千秋大喊:同学们,地震了,快跟着我往楼下跑!同学们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楼梯蜂拥而下。这时,有学生喊:教室里还有几个人!谭千秋一听,立即转身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刘红丽等4个学生正吓得直哭,不知所措,连忙冲着他们大喊:不要哭了,快跟着我下楼!

就在此时,已经被剧烈震动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刹那间裂成两半,而这道裂缝,正好在楼梯边,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谭千秋见状,急忙叫孩子们躲到课桌下面。

由于太惊慌了,孩子们躲进桌子下时,将课桌挤翻了。随着震动,水泥天花板发出可怕的嘎嘎声,眼看就要砸向孩子们的头顶,谭千秋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扶正课桌,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孩子们。就在这时,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砸在谭千秋的身上&&不要喊,也不要哭!哭喊只会增添恐怖!不知过了多久,刘红丽听到了谭千秋老师梦呓般的声音,不要哭,男同学要坚强,女同学要坚韧!谭千秋说,坚强、坚持,是成功获救的基本条件,在无法自救的情况下,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佳且唯一的求生之道。听了谭老师的话,孩子们不再哭喊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被深埋在废墟中的谭千秋和4个学生努力地坚持着。从绝望和恐惧中渐渐平静下来的刘红丽这才发现,谭老师用手臂护着他们,课桌没有倒,水泥板和烂砖没有伤到他们,但谭老师的手却被压住了。幸运的是,两个水泥板呈三角形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谭老师才能够跟他们说话,给他们打气。

废墟中 如果有意外这就是最后一课

谭老师就要虚脱了,他很困,很渴。担心自己失去知觉后学生们更恐惧,他努力坚持着!坚持着!

就在这时,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刘红丽的大腿被一块突然挤过来的尖利物品刺破了,很疼,她惊叫着哭喊起来。红丽,红丽,你伤得很严重吗?听见刘红丽的哭声,谭千秋焦急地问道。刘红丽心惊胆战地说:不是很严重,老师,我怕!不要害怕,只要伤得不严重,就要忍着,冷静,坚持,就有生的希望!

怕刘红丽和田刚他们坚持不住,谭千秋时不时地鼓励他们,给他们打气。但几个学生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了,田刚感觉到,一股热热的、粘粘的液体从什么地方流下来,滴在他的脸上。谭老师,您受伤了啊?谭千秋平静地回答:我手臂给蹭破了,受了点儿小伤,不要紧。这么大的地震哪能不受点伤呢?你们要沉住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谭千秋越来越虚弱了,声音也越来越小声。这时,刘红丽和田刚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连忙问谭千秋感觉怎样。我没事,就是有点困,有点渴!谭千秋轻声笑道,你们都能坚持,我当然更得坚持了!

刘红丽说:老师,您困的话就睡一会儿吧,睡一会精力会好些!但谭千秋却说,他不能睡,他要坚持,要与他们一起跟恐惧战斗,等待救援。为了不睡着,他还让刘红丽、田刚他们几个不时地叫他一声,以赶跑瞌睡虫。然而,谭千秋的精力越来越差了,声音也渐渐听不到了。刘红丽和田刚哭出了声:老师啊,您一定要坚持啊!见老师没有回答,他们便用手敲击课桌,直到老师发出声音。

天黑了,暴雨,寒冷,残垣断壁不停地坍塌、断裂&&孩子们,我没事的,放心&&谭千秋努力地回答着,你们要坚持!记住我的话!如果老师有什么意外,这权当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又一次大的余震发生了,又一块水泥板砸向了他们,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他们再次惊慌地哭喊起来。待他们停止哭喊之后,却突然发现,谭老师没有安慰大家,没有叫大家镇静!谭老师!谭老师!然而,谭老师再也没有回答他们&&

被拯救 坚持到底一定要活着走出废墟

同学们,别哭了,谭老师为保护我们,已经牺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生命!哭喊了好一阵子,田刚强忍悲痛,对另外三个同学说,谭老师让我们坚强、坚持,我们一定要听他的话,努力坚持,保存精力,等来援救!我们一定要活着走出废墟,把谭老师的故事告诉天下人!千秋老师的故事一定会感动千秋!

灾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少将在第一时间赶到东汽中学垮塌现场,指挥抢险救人。现场的惨状让所有人吃惊:4层高的教学楼只剩下几面隔墙;二楼以上的水泥板仅由断续的细钢条连着,齐刷刷竖着悬挂在倾颓的残壁上;二楼以下,几乎完全呈粉碎状堆积;旁边的主楼也严重变形,许多空洞洞的窗口外,悬着破碎的窗帘&&中国地震救援队、广东武警某部官兵先后赶来,参与救援。

5月12日晚9时许,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他们连忙将孩子们救出,迅速送往临时医院抢救。

3.最感动老师事迹 篇三

周秀芳今年已是70岁高龄,10多年前就已从教育岗位上退休。但她人退心不退,一直关心关注着教育事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2014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一个朋友讲起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教师都会被艰苦的条件吓跑,孩子们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学习,没有合适的地方锻炼,教育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秀芳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个事情,并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山里的情况和那些孩子。过完年后,周秀芳就只身跑到千里之外的湖南进行考察,所见所闻令她深感震惊。当时的九溪江乡(现已合并到北斗溪镇)只有一万人口,却分布在海拔六百米的大山深处,有些村子连公路也没有。“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考察的情景。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即使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支教。

漫漫助学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来回学校的路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坐在车上都要闭着眼睛;山上的学校简单得难以想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多少次她一回到简陋的宿舍累得倒头就睡……但只要看着一张张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的炽热双眼,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甜甜地喊着“周老师”、“周奶奶”,她就觉得她的选择十分正确,十分值得,她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4.最感动老师事迹 篇四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臵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

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

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守护父亲朱晓晖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科学先驱师昌绪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 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致敬:中国援非医疗队

除10位获奖者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致敬。

危难时刻,他们和非洲人民在一起:埃博拉医疗队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我老了,该回家了。‛此语一出,感动非洲。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5.最感动的人物 篇五

xxx是我柜组一名老员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员工。我们欣喜地看到,他的努力工作和突出表现,在员工中起到了表率作用,有良好的影响。

有一次,有位年老的阿姨买红糖找不到具体位置,就问了周边忙碌工作的他。他知道阿姨的意思后耐心的告诉又领着那位阿姨到买红糖的货架那里,并且仔细的介绍商品。他的热情待客,真诚服务使老人非常满意的点点头,买了自己所需要的红糖走了。有人认为超市是自选式的,服务似乎不太重要,而他却不同,他把这一区当作一个大舞台,凭借一份对超市忠诚之心,凭借一份对顾客的热诚,努力使这个舞台变得绚丽多彩,散发无穷的魅力。

这一次全店大盘点过程中,我柜组离不开他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奉献。只要他在上班时间,除了卖货有一点的闲暇时间也进库房整理货位,在他的精心准备工作,库房整理得有条有理,其他员工去库房取货时很容易的找见自己所需的货位。这次盘点中他盘完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后还帮忙其他人盘点,最后全部盘完还没回家一直查出盘点差异到第二天下午一点的时候才回家。他作为一名员工,天天绝对不会只限于做那些自然而然的事情,做那些以为很寻常的事情,他会积极主动去做一些超越界限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他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尽职尽责。每到吃饭时间他让其他员工先吃,却自己一个人饿着肚子上货补货,虽看他身体瘦瘦的,但他的工作效率超人一等,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热心帮助他人是他的一种习惯。这种忘我精神不是每位员工都有的,是可贵的,最让人感动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面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丝毫没有怨言,而以一颗真挚的心热忱地为每一位进超市的顾客服务。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中蕴藏着伟大,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普通中显示出神圣。

6.最感动的事 篇六

我又回到教室等着爸爸,过了一会儿,他浑身都粘满的雨水:我对爸爸说:"爸,你有没有感冒呀?你没事吧?爸爸对我说:别关心我了,你不是说脚很痛吗,那你把雨靴换成旅游鞋吧。穿完,爸爸就这样走了。

看着爸爸远去的声影,我觉得爸爸的背影更高大,更顽强了。

7.最感动情书短信 篇七

2. 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场心伤;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声叹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所以我想,我是幸福的!因为能遇见你并且和你心心相印……

3. 我想不梦见你,可心里明明牵挂你;我想不牵挂你,可心里明明想着你;我想不想着你,可心里明明喜欢你;我想不喜欢你,那明明是自己骗自己!

4. 前世你是地主,我是你家长工,给你干了三十年,你没给我一分钱,今生上天注定要你陪伴我一生,来做偿还!寂寞的夜因你失眠,我失去了做梦的心情,但并非从此就没有梦,而是梦里依然有你!

5. 也许,在你的生命里,我只是个意外,而在我这里,你是最大的奇迹。

6. 一毛钱买不到幽香的玫瑰,一毛钱买不到苦涩的咖啡,一毛钱买不到甜蜜的巧克力,但是一毛钱可以传达我对你的祝福:真心的祝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7. 一封温馨,一包甜蜜,一袋幸福,一桶健康,一箱平安,一箩快乐,一粒爱心,加上我满满的祝福,愿收到此信息的你永远幸福 快乐 无忧健康 如意!

8. 把熏衣草般纯净深长的气息送给你,把柠檬般静谧可人的气息送给你,把紫苏般婉转不斑驳的气息送给你,把这个夏季最清爽的感觉送给你,祝快乐每一天!

9. 你的美貌像那天上的月亮,相比之下我是多么卑微,让我觉得自己不敢高攀;你的谈吐像是清新的流水,听你说话我会沉迷其中,让我觉得你是多么美好!

10. 你是一张美丽的网,我不小心坠入其中,请收紧你的情网,我不再挣扎。

11. 向左走,向右走,爱的世界里有太多的阴错阳差。遇见你是今生最大的幸福。我会好好珍惜,爱你直到永远。

12. 在我心灵的空间,永远都会保留你的位置闪现,容纳你的快乐娇气和妩媚笑谈;在我心里的键盘,始终有你的按键,用我行云流水的指尖敲打出对你深厚的爱恋。就这样把你的思念牵动成一份温婉,即使触动那根疼痛的心弦!

13. 我与你一路相扶走来,看风起云涌潮起潮落,观花香四溢常开不败;回头凝望情书尘埃,每每你都赠与我以微笑的姿态,刻骨铭心着我的情怀。我相信,时光抹不去深情的记载,和你一世的情感在岁月的流转处定格成永恒的爱!

14. 和你有约,约在纯净的碧海蓝天。相会在温馨的和平家园。约会在无尽的祈福祝愿。相会在每一个春天,直到永远!

15. 你的话语最朴实,娓娓道来像首诗;你的情话最动人,真挚热情似海深;你的歌喉像百灵,美轮美奂传真情。我的爱渴望给予你愉快和轻松,追求幸福的人生!

16. 你是一本书,值得我阅读;你是一首歌,值得我吟唱;你是一幅画,值得我欣赏;你是一朵花,值得我开放;你是一颗星,值得我追行;你是一盏灯,值得我光明。真想,我们一起去看海蓝蓝,一起去梦蜜甜甜,一起去踏草青青。

17. 你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你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你成熟,冬天倚着你思考。生命的美妙,你指引我去寻找,感谢你的拥抱和赐予的美好!

18. 心中有你,再苦的日子也会寻找到甜蜜;梦中有你,再疼的悲伤也不轻易地哭泣;爱中有你,再累的心境也有美好的希冀;一辈子有你,苦辣酸甜与你不离不弃。你就是我永远的期待和长久的梦想,我要陪伴你每一个日落晨起的朝朝夕夕!

19. 我的歌声抒发着你我不尽的畅想,你的舞蹈舒展着你我美好的向往,我们共同和谐着幸福愿望。我就是你的绿叶,你就是我的花香,我们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8.最感动的故事 篇八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竟然一个个说出这样的话来,把苏老师吓了一跳,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

课后一了解,她发现班上的学生个个会用电脑,天天都上网。遇上疑难问题到网上一搜索,马上迎刃而解,而且,他们连玩游戏、聊天也在电脑上,只要不上学,每个人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

苏老师心里一阵叹息,时代发展真快,自己落伍了。

这天晚上,苏老师上街回家,发现身后跟着一个人,那个人走得不紧也不慢,但竟然和她骑着车子一样快。她骑到自己家门口刚停下,那个人就赶了上来,礼貌地问:“您就是苏老师吧?”

苏老师点点头,问他有什么事,这人很郑重地鞠了一躬,说:“我想请您去当老师。”

又是一个想“挖”她的人!苏老师笑着说:“谢谢你看得起我,但我不想离开我的这些学生。”

这人一听急了,说:“苏老师,我们知道五小需要您,可我们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您啊。您对他们来说,就像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我们等着你去改变世界啊!”

苏老师见过爱吹牛的人,但真没见过把话说得如此夸张的,她摇摇头,说:“你太抬举我了,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学老师,哪有这么大的能耐?”说罢,再不理会这个人,进了屋就关上了门。

第二天,苏老师加好班回到家天已经黑了,还没到门口,就看到那个人已经站在她家门口等着,没等那个人开口,苏老师就说:“你别再说了,我不会跟你走的。”这个人见她说得决绝,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叫道:“我替千千万万个孩子求您了,您去看一看吧。”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苏老师火了,不再理会这个人,径直打开家门走了进去。想不到这个人竟然跟着进了屋,叫道:“您既然不相信我说的,我只好对不起您了。”说着,掏出一个亮晶晶的东西,举在手上。苏老师吃了一惊,惊声叫道:“你想干什么?”哪知话音未落,只见那人手中的东西一闪,苏老师只觉得脑子突然一片空白,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苏老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沙发上。屋子里除了这张沙发和一套桌椅,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她拿出手机想打电话,却发现根本没有信号,抬头看到桌子上有一部电话,就过去拿起话筒,可再一看,电话上竟然连一个按键也没有,她走到门口轻轻一拉门,这门倒是应声而开了。

她走到屋外,没看到一个人,悄悄走到大街,街道上倒是人来人往,但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每个人都像盲人一样两眼朝天,什么都不看,却一个个健步如飞,苏老师仔细看了好一会,才发现他们脚上的鞋子都装着轮子。

她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山上,看到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走在山间小路上,这几个孩子一个个睁着明亮的大眼睛,朝四处指指点点,苏老师舒了一口气:原来孩子们的眼睛都是好的。

这时,一个女孩指着路边一棵树,喊道:“妈妈,那棵树上的绿叶好绿啊,真好看。”

苏老师一看,吓了一跳,那是一棵枫树,叶子红得像火,哪里是绿色的?

正在这时,又有几个孩子跟着他们妈妈上来了,也指着那棵枫树叫道:“妈妈,那棵树的颜色好绿啊!”

苏老师大吃一惊,忙问这些孩子:“你们怎么说那些树叶都是绿色的?”

孩子们说:“是啊,电脑上说,树叶是绿色的,鲜花是红色的。”

苏老师又指着路边一丛菊花,问:“你们说,这花是什么颜色?”

几个孩子一齐说:“它们是花,当然是红色的。”

苏老师急了,又问:“你们的老师没告诉你们怎么认颜色吗?”

没想到她的话让孩子们一片茫然:“老师?老师是做什么的?我们只有爸爸妈妈,没有老师。”

苏老师又问旁边带孩子的女人:“你们这里没老师吗?那你们怎么学知识,学文化?”

这位女人说:“我们打开电脑就什么都知道,要老师干什么?”

苏老师激动地说:“可枫叶是红色的,孩子们却说成是绿色;菊花是黄色的,孩子们却说是红色!”

女人吃惊地说:“是吗?枫叶真是红色的吗?菊花真是黄色的吗?就算是,可我们到后来视力会越来越弱,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正在这时,那个将苏老师劫来的男子赶了过来,叹息一声,说:“苏老师,这些孩子现在只是分不清五颜六色,但再过几年,他们就看不清这个世界了。”

苏老师非常惊奇,问:“怎么会看不清这个世界?街上那么多人不都行走自如吗?”

男子说:“那是因为我们的鞋子都能自动辨别地形,自动调整角度、方向和速度,但我们长大后都会变成极度近视,眼前全是模糊一大片。”

男子接着说,他们这个时代比苏老师生活的时代晚了一百多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电脑,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靠点鼠标来解决,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每天盯着电脑,因为用眼过度,人类的眼睛迅速发生退化,年纪稍稍大一点就变成极度近视,连分辨颜色这样的事也得靠电脑来完成。再下去,只怕连味觉、快感、关爱等基本功能都要丧失,全被电脑代替……

苏老师深感震惊,又感到无能为力,就问这个男子:“你请我来,我又能做什么呢?”

这位男子说:“人类要找到出路,必须摆脱电脑。摆脱电脑,只能从孩子做起。我的祖爷爷叫纪小山,是您的学生,他在笔记中说您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我想请您来给我们的孩子当老师,让孩子们从您的言传身教上得到知识和经验,摆脱电脑!”

苏老师想了想,说:“不,我不能留下来,你还是送我回去吧。我要回去教育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既要会用电脑,又不能过分依赖电脑。只要我们做到了,你们这个时代的人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9.感动一中人物事迹 篇九

张凤莲,出生于1968年的文革期间,中师毕业于改革开放十年后的1988年,二十七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一如既往地工作在一线,与学生在一起就是我的工作目标,学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与时俱进是我工作学习的宗旨。

开创爱生胜子

一直以来,我觉得爱生如子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爱生如子是职业道德对老师提出的爱生要求,然而我的一次亲身经历,使我觉得这还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应当是爱生如子。

记得那是1999年雪后的一天,我班学生孙汝辉同学突然生病,咽喉疼痛难忍,说不出话来,还伴随着高烧。她找到我,我第一反应就是找校医。(当时我在临西三中,三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校医,方圆二三十里地的患者都去找他看病。)于是我驾着无力的汝辉,一步一步挪到校医务室,校医徐老师一看,就知道是重感冒,于是说得中药西药同时吃方可见效。喝中药得熬,最好让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回家吃药。我想:刚刚下过雪,路又难走,家长怎么来学校啊!再说村村通公路不通,公交车又少,任何通讯工具都没有,也没法通知家长啊!我咬咬牙,说:“别让家长来了,也别让孩子回家了,我熬药。”徐老师看我很坚定,就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按医生的吩咐回家找了一个药锅,泡药,熬药。医生说熬20分钟,这二十分钟从什么时候算起呀。我又问校医。校医说着说:“要是从座上锅开始算的话,不开火炉能算吗?当然得从开锅开始算起。”回家的路上,想着校医的话,我又想气又想笑:自己怎么那么笨呢!经过三副中药的煎熬,效果还挺明显。当时,偏偏我八岁的儿子也病了,我想:我不管儿子,还有他爸呢;如果我不管学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三天后,儿子还埋怨我说:“你也不管俺,你老了,叫你学生管你吧。”顿时,眼泪盈满了眼眶,但我也很欣慰,我仰了仰头,把泪水咽下。

这不正说明,只做到爱生如子,只是做到了职业道德规定的;要是做到了爱生胜子,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

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教学中的普及,电教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而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总不能做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吧。

于是我从2001年开始,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也许当时受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张长文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学用五笔打字,从玩游戏开始,从一级简码开始,我不停地练习着。常见字会打了,能打了,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常常用“五笔测试”软件测试自己打字速度,为了做到一分钟打30字,曾经两个晚上我打到天明;为了练到一分钟打40字,我不知又练了多长时间。最后能随心所欲地打,边想边打了,发现右手手腕的下面一个硬硬的茧。

随着幻灯片的普及,为了能在东三楼上一堂多媒体课,我又开始学做幻灯片。学会了一些,不知怎么插入音频,我向修玉国老师请教;不知怎插入视频,我又向李利老师请教;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了下载更多有用的东西,我常常问电脑知识渊博的李梦华老师、刘书会老师,有时她们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下载,如何插入到幻灯片中。在2010年的外出培训中,我又学到了如何把视频转换成音频,或者把视频转换成自己所需的格式。我现在发现: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学习的人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事有很多,帮自己解决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人也有很多。与同龄人相比,至少还算时尚。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普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也多起来,于是我又申请了QQ号码,又开创了自己的博客,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号,越来越觉得与时俱进这个词是为我造的。觉得我好像是生活中网络中的一条自由的鱼,一条与外界相通的鱼,一条生活在学生中的老鱼。

一如既往的工作

我没有理由不工作,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为了自己所爱的事业,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常常与电脑面对面,尽管颈椎有时在发出警报,有洗衣舞的治疗,有羽毛球的抚慰,我依然在工作在我热爱的事业上,我很快乐。前几天更有爱心的高卿老师,给我请来了一位电子颈椎治疗仪。边工作,边治疗,只要插上电源,只管享受即可。

还有在羊年的春节,因为我的健忘竟然把手机忘在了200里地外的邢台了,我与手机分别了四天,当第四天我拿到手机后,发现除夕夜的祝福竟然200多条,一条条未读的蓝色的信息,在以期待的目光等着我,于是我一条条地品味着,当发现三条周月平老师的信息后,我觉得这三条一条比一条急切,一条比一条充满担心,我就给周老师回去了:因为我把手机落在邢台了,这个春节我只收祝福而没送祝福。谢谢你的惦记!

很快,她把电话打过来:“一到节日你就爱发信息,这回你没发信息,我觉得不是你的风格。于是我就给你打电话,谁知你也不接。我想张静跟你在一个小区,我就给张静打,想通过张静了解你的情况。谁知张静又回老家了。把我急坏了,我想你是有什么急事,生病了„„”我听着听着,泪水盈满了眼眶。周老师跟我在一个办公室里才相处了一年半,她竟然知道我的“风格”,竟然如此惦记我,竟然想办法打听我的消息,我能不幸福吗?

10.最感动老师事迹 篇十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_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6

【颁奖辞】

上一篇:商道案例分析大赛活动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快乐体育学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