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共20篇)
1.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一
说明: 《落日》是瑞典画家享德尔瓦塞乐的作品。作者以夸张的笔调表现了日落之时光与影交汇的奇妙景象。这 幅作品形式感强,色彩鲜明强烈,具有装饰效果。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这幅画的色彩美和意境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两个关于阳光的实验:一是用镜子和水自 制彩虹,二是用三棱镜把阳光折射成七色光,让幼儿认识和发现阳光的美丽。此外,我要求家长带幼儿欣赏日 落或日出的景象,并与孩子交谈看到的情形。有了这些经验,幼儿在欣赏这幅画时会更有兴趣,对画的理解也 会更深入。目的: 1.欣赏名画《落日》,感受画面上绚丽的色彩。2.大胆地使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来表现阳光。3.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准备: 1.名画《落日》的临摹作品或印刷品。2.铅画纸、各色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棉签若干。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前几天爸爸妈妈一定带你们去看日出日落了。太阳刚升起或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阳光是怎么样的,云彩 是怎么样的,周围的景物又是怎么样的? 2.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欣赏作品 1.感知欣赏 ①出示范画。瑞典有个很有名的画家爷爷曾经画了一幅太阳即将落山的图画。请小朋友静静地看一会儿。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画家是怎样画落日的?看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太阳快下山时,湖面变 得怎么样了?湖边的房子也被阳光照得怎么样了? ③让幼儿充分表述自己的感受。④教师小结:太阳快下山时发出美丽的光芒。蓝蓝的湖水被映得五彩缤纷,湖边的房子也染上了金黄的霞 光。2.分析理解 ①画家爷爷用许多颜色来表现落日的光辉,你们看看有哪些?(红色、橙色、蓝色、金黄色……)②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用在哪里? ③阳光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亮丽、温暖)蓝蓝的湖水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宁静)④教师小结:阳光的红、橙、黄色与湖水的蓝色形成对比,使落日显得特别美丽,特别辉煌。
三、幼儿作画 1.看了《落日》,你们也来画一幅美丽的《阳光》,可以大胆地使用你们认为最好看的颜色去画一画阳光,画一画彩霞,画一画太阳照射在水波上的光芒。还可以画上一些现代化建筑、游乐场、树林等。2.轻轻地播放意大利名曲《我的太阳》,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色,并根据幼儿不同 的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陈列作品。幼儿自由参观、评议。
2.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二
中班幼儿对于规律的概念感受比较粗浅, 模式单一, 以AB为主, ABC、AAB等规律呈现较少。思维的有序性、推理性也比较粗浅, 而且按规律排列时容易受同伴影响, 思考的独立性、思维的独创性、操作的坚持性还不够。本次活动由情境导入,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接着, 第一次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利用孩子间的经验差异, 在比较中感知规律排列, 建构巩固对规律的认知。第二次与材料互动, 让幼儿在选择、判断、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创造规律。最后将认知与生活接轨, 拓宽幼儿视野, 感受规律的美, 提高幼儿对生活中规律的敏感度。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参与排列活动, 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在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感知规律, 能够有规律地排列材料。
3.感知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发现规律的美。
活动准备
1.前期抽样和幼儿交流, 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2.教具:生活中规律排列的图片 (衣服、钢琴、彩旗、柜子) , 红、黄、蓝三色插丁, 实物投影仪。
3. 学具:操作板人手一份, 红、黄、蓝三色插丁每组一筐 (足量) 。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在帮助小马砌围墙的情景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出操作任务)
师:小马造了一座新房子, 它还想在房子四周设计一面围墙, 谁愿意来帮忙?
二、自由排列, 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在自由排列中呈现幼儿已有经验, 在交流互动中发现感知规律)
1. 介绍材料, 交代要求。
师:这里有一些红色、黄色的砖头 (插丁) , 想想这些砖头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围墙呢?设计的时候从红旗这里开始, 看哪个设计师设计的围墙最漂亮!
2. 幼儿操作, 设计围墙。
(1) 教师先外围观察, 幼儿是否会使用操作材料, 并进行个别指导。 (2) 教师进入小组观察, 全面观察幼儿操作过程, 寻找差异资源。
操作兴趣预设:
幼儿都愿意参与到砌围墙的活动中。
操作品质差异:
预设1:先看, 想好了再插, 排列有规律。
预设2:边插边想, 排列有规律。
预设3:看着别人插, 模仿学习。
预设4:随意插。
预设5:速度差异, 有的幼儿插得快, 有的幼儿插得慢。
操作习惯差异:
预设1:拿一个插一个。
预设2:拿一些插。
预设3:拿许多插。
操作结果差异:
预设1:80%左右的幼儿按AB规律排列。
预设2:10%左右的幼儿按一种颜色排列。
3. 交流互动, 理解规律。
过渡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们设计的围墙是什么样的。
(1) 出示一面有规律的围墙 (ABAB, 从幼儿设计的围墙中寻找) , 师:谁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围墙?
小结:红、黄, 红、黄, 红、黄, 像这样一直重复设计的围墙是有规律的。
(2) 出示一面无规律的围墙 (从幼儿设计的围墙中寻找) ,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面围墙, 谁来说说它有规律吗?
回应1:为什么没有?
回应2:有不同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回应3:看看这面有规律的围墙, 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3) 出示亮点资源 (AABB、AAB、ABB) , 师:这些围墙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小结:有的围墙是按照红红黄黄、红红黄黄规律设计的, 有的是按照红红黄、红红黄规律设计的, 有的是按照红黄黄、红黄黄规律设计的。看一看、想一想就可以设计出不同规律的漂亮围墙哦。
三、规律排序, 应用经验
(设计意图:投放材料, 增加难度, 尝试有规律设计围墙, 归纳总结规律)
1. 投入蓝色的砖头, 介绍材料, 明确要求。
师:为了让围墙更漂亮, 小马又去买了很多蓝色砖头, 用红色、黄色、蓝色砖头, 怎样设计出有规律的围墙呢? (幼儿自己说说, 再与同伴说说)
2.幼儿尝试设计有规律的围墙。
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路径同上。
重点关注: (1) 之前不会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是否有进步。 (2) 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能否自始至终按规律砌围墙。 (3) 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能否用不同的模式砌围墙。
操作兴趣预设:
对于新出示材料感到兴奋, 乐意操作。
操作品质差异:同上
操作习惯差异:同上。
操作结果差异:
预设1:有的幼儿用两种颜色排出AB、AAB、ABB规律。
预设2:有的幼儿一开始有ABC的规律, 但不能自始至终。
预设3:少部分幼儿自始至终都是ABC。
3. 交流评价。
(1) 出示ABC排列的围墙。师:谁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围墙?
小结:这面围墙是按照红、黄、蓝, 红、黄、蓝规律设计的。
(2) 出示ABC排列, 但没有坚持以这个规律插完的围墙。师:看看这面围墙有规律吗?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读规律。师:有什么问题?这里应该是什么?
总结:多一种颜色的砖头, 就能设计出新的有规律的漂亮围墙。
四、回归生活, 拓展经验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 了解实际生活中规律是各种各样的, 感受规律的有用和美)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看, 它们美吗?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规律是一种美,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而美好。
活动反思
1. 活动前, 对数学学科特质做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对规律做了详细解读分析, 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抽样摸底。
2. 活动过程层层推进, 在情境中提出任务要求, 激发兴趣;在自主操作中, 理解规律;在理解基础上创造规律, 感受规律的多样性;最后回归生活, 发现规律的有用和美。
3.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三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活动认知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 引题
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谁呢?
鼠小弟有一件红背心,一开始是这样的,后来变成这样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ppt
2. 目测比较动物的高矮
(1)这么多朋友,第一个朋友穿上觉得有点紧,为什么后面的朋友都觉得有点紧?
——说明它们的个子是一个比一个大。个子除了大和小,还可以说高和矮。
(2)ppt(鸭子、猴子)引导幼儿观察
这两个朋友比高矮,谁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这句话来说完整。
教师小结:原来它们比高矮的时候是站在同一高度的平面上比过以后才知道高矮的。
(3)ppt(海狮),引导幼儿比较
这时来了一只海狮,这里就有了三个朋友,说说:猴子比谁高,猴子比谁矮。
教师小结:猴子比鸭子高,猴子比海狮矮,小朋友,你们说对了吗?猴子刚才跟鸭子比的时候还是高的,可是跟海狮一比就变矮了。所以比高矮的时候要看跟谁比,跟高的人比,你就是矮;跟矮的人比,你就是高,所以高矮是不一定的。
3. 幼儿比高比矮
(1) 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教师提示比高矮的测量方法。
你们跟身边的朋友比过高矮吗?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这个同一高度的地面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集体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自由找一位朋友比一比,并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的?
教师提示:比高矮的时候要脚并拢,身体站直,背挺直等。
(3)请幼儿再找两位朋友比一比,看看是不是有变化,请三位幼儿上来说一说:
我比xx高,我比xx矮。
4.游戏:排排队,ppt(海狮、狮子、马)
教师提问:这三个朋友是怎么排队的?——从矮到高。
请这三个幼儿像它们一样排队,下面的小朋友来当裁判。
你们现在只许说xx比xx高。教师参与最矮的一旁问:你比谁高?多自信。
教师小结:你们当中有高有矮,比高矮的时候要看你是跟高的人比还是跟矮的人比,所以高的不一定永远高,矮的也不一定永远矮,矮的也不要灰心,等到大班的时候,你再去找这个朋友比一比,可能你会超过她而比她高了哦!
5.游戏:变高、变矮
(1)说一说如何变高变矮
矮的有什么办法变高?——踮脚、举起双手、站在椅子上、站在桌子上。
(矮的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得高点吗?看来我们还是有办法让自己
变高的。)
高的有什么办法变矮?——低头、蹲、趴。
(2)音乐游戏:变高人、变矮人
随音乐高低音变高人走变矮人走。
教师小结:高的人不会永远高,矮的人不会永远矮,不管是高是矮我们都要多吃饭菜,多运动,个子才会快快长高。
6. 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你们看,这里的朋友都来了,最后又来了谁?(大象)大象也跑来说:“小背心真好看,给我穿穿吧!”“嗯,有点紧,不过还好
看!”等到小老鼠再看见自己背心的时候,已经变成这个模样了(ppt),小老鼠吃惊極了,只是这样的背心,小老鼠还能穿吗?不,小老鼠觉得很难过,那么帅的一件小背心不能穿了,它哭了起来。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鼠小弟开心起来吗?
(ppt)鼠小弟把自己的背心当成了什么?——秋千。这时它不再难过了,开心地荡起了秋千。
7. 结束语:
小朋友们,如果以后我们碰到不开心的、难过的事情,也要像小老鼠一样,想办法
让自己变得开心、快乐,那么我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4.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认知目标)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情感目标)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能力目标)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鞭炮以及老鼠娶亲的PPT;
老鼠、老猫的图卡;
老猫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若干;
儿歌图谱;
木梆子一个。
空间准备:幼儿坐成两排,中间分开呈两组
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鞭炮图片,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看幻灯片)教师:你们看,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教师: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教师在念象声词时,语气加重)
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教师带领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④我们把鞭炮放的再大声一点!(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
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图卡
教师: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老鼠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老鼠:今天真热闹,我要娶亲啦!)疑?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小老鼠今天要结婚啦!
②你们平时在电视里或者在酒店里,看到别人结婚,都会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抬花轿等等)
三、学习儿歌《老鼠娶亲》
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
1、教师:今天,这只小老鼠娶亲也有很多好看的东西!我们来瞧一瞧!(出示老鼠娶亲的图片)都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啊?(请幼儿回答)
2、教师:王老师把老鼠娶亲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来听听看!(教师边敲木梆子边念,边走边念,最后走到教室中间)
3、教师:这么好听的儿歌,我还想表演一次,请你们给我鼓鼓掌!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轻轻地念!(教师第二次示范儿歌,掀开图谱上半部分,手指着图谱念儿歌)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乐器,一边拍手一边念!
5、幼儿配合动作念儿歌
教师:老鼠娶亲真好玩!现在请你们当小老鼠,一起去娶亲!小朋友立正!(教师带领幼儿在原地配合动作念儿歌)
B、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1、教师:鞭炮声这么响,被谁听到啦?(出示老猫图卡)
恩,这是一只老猫,今天可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老猫会来干什么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那我们来听一听老猫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掀开图谱后半部分念儿歌)
3、教师:哎呀呀!这只老猫呀真狡猾!原来他先假装给老鼠贺喜,然后把老鼠全吃掉了!我们来把这两句念一念!
C、练习朗诵完整儿歌
1、教师带领幼儿无动作完整念儿歌两次
教师:这首儿歌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
教师:小老鼠说了,要是你们学会了这首儿歌,你们就能去参加他的娶亲大会了!你们想不想去啊?那我们再来念一次!
2、分角色念儿歌
①教师:现在,老师来念“八只老鼠抬花轿呀”,你们念“抬花轿”(教师把儿歌的分配讲清楚)好,请准备!
师:“八只老鼠抬花轿呀”幼:“抬花轿”
师:“四只老鼠来吹号呀”幼:“来吹号”
师:“两只老鼠放鞭炮呀”幼:“放鞭炮”
师幼:“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师:“老猫听了还贺喜”幼:“恭喜!恭喜!”
师:“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幼:“全吃掉!”
②教师:现在请左边的小朋友念前面部分,右边的小朋友念后面的三个字,比如说……,我们一边念一边跟着老师的乐器拍手啊,我要看看哪边的小朋友念的又整齐又好听!请准备!八只老鼠预备起!
(重复兑换角色)
四、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这个小游戏好玩吗?后面还有更好玩的呢!现在我来当鼠妈妈,请你们当小老鼠,等会儿我要选几只小老鼠跟着我去娶亲,小老鼠听好了,等念到“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的时候,你们要赶紧蹲下来,因为谁要来啦?恩!老猫要来了!这个时候你们千万别害怕,一直蹲在那里,也不要发出声音,千万别发出声音啊,看看老猫想干什么。等老猫一念到“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你们就赶快跑到妈妈身边,让妈妈保护你们!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玩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做游戏吧!
2、教师:被妈妈请到的小老鼠排好队,跟在我后面去娶亲。没有请到的小朋友先呆在洞里面,来帮忙一起念儿歌!我们请小朱老师当老猫。好,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里绕圈走,并根据规则做游戏)
3、配班老师根据小老鼠都能逃跑的状况,把儿歌最后一句改为“老鼠一个也抓不到呀抓不到!”并表现失落表情。
4、师幼共同游戏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以及时间而定)
附:儿歌《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老猫听了还贺喜,“恭喜!恭喜!”
5.教学活动设计中班科学《配对》 篇五
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游戏,它充分反映了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中提供的材料“鞋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从孩子关注自己的鞋子出发,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活动名称:《配对》 活动目标:
1.学习“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按物品的特征,将相同的东西配对。活动准备:
1.图片小朋友.2.班上小朋友的鞋子 活动过程:
一、学习“一双”、“一对”的概念
1.出示图片:小朋友
教师:这个小朋友多可爱呀,你们看看她有几只眼睛啊?
2只眼睛还可以说是1什么眼睛?谁知道呀?
2.教师告诉幼儿,2只眼睛可以说是一对眼睛。
3.请小朋友再看看还有哪些部位也是有两个呢?(耳朵、鼻孔、脚、手)
4.小结:像我们人体身上两个一样的东西就叫“一双”或“一对”。
(如一对眼睛、一双手、一双脚等)
二、知道物体的“一双、一对”
1.出示一只袜子
教师:这是什么呀?它够穿吗?要几只才够呢?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就是一双。
2.小朋友的鞋子
教师:这是什么呀?它穿上合适吗?
三、幼儿操作(鞋子配对)
1.小朋友好多鞋子宝宝玩游戏时,都站乱了,请你们仔细的找一找,让鞋子宝宝配成对,好吗?
2.幼儿给鞋子配对
提醒幼儿将配好对的鞋子争取的摆放在鞋架上。
四、活动评价
1.你们都把鞋子宝宝配成对了吗?
2.小朋友真能干,把那么多的鞋子宝宝配成对了,鞋子宝宝说谢谢你们啦
五.找鞋子
请小朋友请找班上散落的鞋子,快者为胜。教学反思:
6.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各种图形的卡片若干,人手都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花猫发高烧
二、复习认识的图形
1、小花猫今天过生日,老师带你们去给他过生日,你们愿意吗?去小花猫家的路和我们的不一样,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出示课件)
2、都有什么图形,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经验自由讲述。教师小结:正方形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一样大。
3、这是什么形?谁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
4、这是什么形?圆形有什么特征?
5、这是什么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三、学习新知
1、你们都说对了,看我们到哪了?课件(小花猫的家)你们看到了什么?(房子)小花猫家的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图形)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图形?幼儿自由讲述。
2、还有一个图形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叫梯形。这个梯形呢,两个对边相等,两个相邻角一样大。老师告诉你们,梯形呀也有不是这样的,它还有许多种,今天小朋友可以回家和小朋友一起查一查,还有什么样的梯形,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3、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图形,小朋友观察一下梯形,谁能想出来梯形是怎么变出来的?(课件)
4、我们在去小花猫家的过程中遇见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不能快速叫出他们的名字?看课件,请幼儿快速说出课件中的名字。
四、利用经验幼儿自由拼摆个种图案
1、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你见过什么东西象这些图形?(课件参考)
2、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可是小花猫都着急了,说,小朋友你们来给我过生日,给我准备礼物了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摆出好的东西送给小花猫。(幼儿动手操作)
3、你们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一起去送给小花猫吧!
7.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鉴于“翻转课堂”在中小学生广泛推进,在幼儿活动的实施中,结果又会是怎样呢?这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幼儿教育,关系着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和成就,关系着无数家庭未来的幸福和美满,同时也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和谐与进步以及国家未来的兴盛与富强,所以为了使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幼儿,在身体、心理、社会性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研究与探讨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寻找正确的教育途径。
3-6 岁的幼儿是个性萌芽的时期,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所以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通过特殊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是幼儿自己通过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接受幼儿园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获得自己的技能,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了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等,所以针对这些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先自行了解一些问题,找出答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满足孩子们发现问题,自发自觉成趣,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教学示范。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幼儿活动中的实践
(一)教学设计
由于幼儿的感知、思维、记忆、注意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说、多做,使幼儿能通过自己智力活动去获得知识。“课前学习、互动、反馈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做准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重难点,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翻转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利用制作教学视频、利用电视中的亲子互动学习节目、利用家长交流QQ群、家长交流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精心布置教学课程,使孩子们能够在教师要求的目标大纲下,在家长们的参与和陪同下认真开展以好奇和兴趣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对学习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再回到幼儿园进行真正的教学以及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孩子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进而以好奇和兴趣为出发点在边玩边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性、理解性记忆的目的,实现与家长的良性沟通与互动,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实施过程
1.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视频
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可以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 分钟之内,因为孩子们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是5 分钟~ 8 分钟,这样能使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就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等元素的设计。
以中班烹调活动《包饺子》为例进行翻转教学探索。教师以包饺子为题材,自行制作教学视频,用手机进行拍摄。视频中要重点激发幼儿对包饺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调动幼儿主动动手包饺子的积极性。视频中对包饺子需要的材料、工具等有所介绍,对包饺子的步骤、注意事项等都需要有所提及以引起孩子们注意。更重要是饺子是中华传统美食,加之对孩子食欲的引导,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安排翻转课前预习活动及部署活动任务
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课前针对性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练习的数量和难度,练习的数量不应过多,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如教师可以从问题引导引入练习的主题:先问孩子们喜欢吃饺子吗?小朋友会异口同声说,喜欢!然后接着问: 那么,有哪个小朋友会包饺子呢?从而简单的介绍包饺子的过程,引入教学主题,进而通过视频介绍向孩子们下达学习任务活动——学习包饺子。
3.多种体验技术并举促进孩子在家完成体验式学习图1翻转教学实践活动—包饺子
教师将教学视频通过发送学生家长QQ邮箱、在家长微信群内发布、网盘共享、移动存储介质拷贝等多种形式将教学视频内容传达到家长,进而知道家长指导或陪同孩子们在家里完成包饺子的实践体验式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或家长的积极性高,会全家在教师视频的引导下开展包饺子活动。在孩子开展包饺子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孩子独立完成饺子的制作过程。
4.课堂组织包饺子活动
课堂学习目标:⑴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包饺子(前提:幼儿已在家学会包饺子,并把自己做好的饺子带回来与大家分享,评出了最好吃、最好看的饺子);⑵初步学会分工合作,团结一致;⑶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课堂学习过程:⑴幼儿自主分5 人一组,推荐组长,组长安排成员分工:拿馅,拿饺子皮,拿水,擦桌子托盘等。⑵教师说明包饺子时要注意的卫生与要求。⑶幼儿开始合作包饺子,教师巡回。⑷幼儿互相评选最漂亮最好看的饺子。⑸组长安排成员拿饺子去厨房蒸,收拾桌子,洗用具。⑹蒸熟后分享饺子(如图1、2 所示)。
图 1 翻转教学实践活动—包饺子
图 2 翻转教学实践活动—评比
5.教师教学点评
传统课堂流程是“课堂信息传递、课后消化吸收”,而翻转教学是“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课后验收评价”。整个课程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教师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当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时,家长的监督作用变得显著,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这一点有利于形成“学生—家长一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结果与分析
实践表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幼儿学习活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互相学习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比较娴熟的包着各种各样的饺子,皱褶饺子、云吞似的饺子,有花一样的饺子等等,五花八门,孩子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能学到更多包饺子的方法,成功做好一个饺子,特别有成功感。课后分享完饺子后,孩子们还踊跃的畅谈包饺子时的趣事,如:“我在做饺子时,发现饺子皮合不上,君君提醒我在边上粘点水,就真的包住了”;“我在做饺子时,英楠小朋友把粉弄得到处都是,看到了很不舒服”;“我觉得自己做的饺子特别好吃”…一节40 多分钟的烹调活动,省略了教师示范的过程,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分工、协调、合作,去观察、发现更多的方法。
同样的课程,相比传统教学来说,翻转教学,以孩子为主,教师在教学时,不用做示范,孩子能够自由发挥,能充分挖掘幼儿的自主学习潜力,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谈,回答他们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孩子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孩子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部分孩子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组织这部分孩子建立辅导小组,给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孩子进行讲解,激发孩子的热情,培养其深层理解、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他们,而不是在发布指令[2]。
(二)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以语言为突破口,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在教学中,(因为孩子已经有经验)教师会用各种提问方式,孩子从中回答、表演、猜测等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孩子显得更有兴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表演,从中学会自导自演的能力,完成各种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起着重要而突出的作用: 角色游戏可帮助幼儿了解“自我”和“他人”; 可帮助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并且遵守规则,接受集体支配,履行集体的一致要求;为他们将来担负成人的责任做准备,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三)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翻转教学与家长密不可分,家长要有丰富的知识以及各种技能,传授给孩子,同时遇到困难,与孩子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从而也丰富了自身,他们也必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做出示范,真正进入到孩子的游戏世界。同时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这会使孩子感到非常兴奋和愉快,因为他们一向喜欢和爸妈一起,会得到很大满足,通常会显得很活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将对孩子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在与家长共同学习时,孩子会通过模仿来学习爸爸妈妈的性格,如果家长是热情、开朗、乐观的,幼儿也一般会这样。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所以翻转教学对促进亲子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
8.中班幼儿版画教学活动的实践 篇八
关键词:中班幼儿;版画教学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幼儿版画正是融画、剪、贴、印为一体的综合手工制作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动手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还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我园在多年的版画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开始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握笔、绘画等技能,因此,在中班进行版画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发展的活动形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1.根据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能力,确定中班版画教学目标为:引导幼儿认识油印、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工具,通过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版画制作活动,初步掌握版画的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使幼儿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设计了版画教学的内容。第一阶段:创设浓厚的版画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制作版画的兴趣。第二阶段:以有趣的易于掌握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版画制作,初步掌握吹塑纸单色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三阶段:利用多种渠道,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和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
二、丰富幼儿版画制作的相关经验
1.注重活动室内环境的创设。新学期开始,我们在布置活动室时专门开辟了一角,名为“版画之窗”,将以往孩子们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幼儿欣赏、感受版画的氛围,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版画制作的兴趣。
2.利用版画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儿童版画。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版画获奖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欣赏作品的造型、构图,初步认识油印版画的制作工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东海儿童版画。
3.参观版画展览。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园内的“版画展览室”,向幼儿讲解每幅版画作品的内容、构图、制作方法、获奖情况,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版画的愿望。
三、加强对幼儿版画制作过程的指导
1.在探索中认识材料。版画制作活动需要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师要为幼儿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教幼儿认识这些工具材料,知道名称、使用方法,然后请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自主地探索,让幼儿在动手试试的过程中发现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制作方法。版画制作是一种技能,因此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印制出一幅成功的版画作品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图解步骤进行。∣——看、听、讲、联想——↓欣赏→观察生活→画稿→认识材料→制版→拓印→作品↑——体验成功、联想——↑重点讲解幼儿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样,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就完全掌握了。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幼儿完全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之后,对版画制作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时,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去动手实践。当孩子们打开宣纸,看到自己印制成功的作品是,那种兴奋的表情让老师都忍不住为他们高兴,那种喜悦之情真让人心动。
四、激发幼儿版画创作的自主性
1.以幼儿个体为单位,构思草稿。在教学中,要明确的是:创造的结果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思维及其思维方式,不要给幼儿什么要求,让幼儿随便去想、去画,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草稿初具雏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形态给孩子以适当的建议,让其更具有自己的特性。
2.自主合作,研究制版。制版是综合体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部分制版工具,激发其探讨欲望,让幼儿自己根据草稿进行制版,这种幼儿自己动手的学习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制版的质量比常规单独制版有明显提高。
3.一版多法,奥妙无穷。当老师展示给幼儿一组不同形态的作品,他们却都是源自于一块底版时,孩子们提出了质疑,但随即带着好奇心很快地投入自己的拓印工作之中。
9.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感受石头是硬硬的,知道石子能铺成石子路。
2、学习在不规则的图形中进行纸团印画。
3、喜欢集体作画,能大胆,自主地作画。
【活动准备】
1、“石子路”图片及实物“小石子”数块。
2、画有草地小路的画纸一张(适合15位孩子作画)。
3、红、黄、绿、蓝颜料若干盆、旧报纸、筐子、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引出主题
(事先把小石子藏好)宝宝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两手碰撞小石子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石头、麻将、„„)啊,原来是小石子啊,那小石子是怎么样的呢?(我请坐的最神气的宝宝来摸一摸,然后呀告诉我石子摸上去是怎么样的?(请幼儿摸一摸,再说说自己的感受:石子摸上去是怎么样的?)(请幼儿说:石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凉凉的、有的滑滑的„„并用动作表示下:触摸下脸,凉凉的、滑滑的;小石子放地板上踩一下硬硬的)
2、知道石子能铺成石子路
嘘,宝宝们,我们别发出声音,小石子好象在和我讲话哦!让我来听听看,小石子在说什么?(教师做听小石子说话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石子刚才说啊,它也会变魔术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会变什么魔术呢?(想)[page]
(教师出示有石子路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小石子变的魔术,是什么呀?(一条路)这条路是用什么做成的呀?(小石子)原来很多小石子在一起就能铺成一条石子路啊,小石子真棒啊!
3、教师示范引出——纸团印画
真好玩呀,我也想用小石子来变小路,那我就来试试吧!、(教师出示画有草地小路的画纸)变出来了,变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我的石子路没有小石子变的好看呀,我的怎么没有颜色啊,呜„„呜„„呜„„。
宝宝们,快点帮帮我啊,用什么办法可以和这条石子路一样漂亮呢?
(引导幼儿试着说出纸团印画)哦,用纸团蘸上喜欢的颜料在路上找相应的颜色做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这样我的石子路就漂亮了,那我来试试。
(教师示范)你们看(老师用正确的方法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哇!石子路真的变漂亮了,谁也想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提醒宝宝:我们用纸团压印时一定要印在相应颜色的小石子身上,可不能印在大树身上哦!那样小石子会伤心的哦。(教师观察,提醒宝宝在不规则的图形内压印)
4、幼儿操作:
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一边唱一边在石子路上拓印,所有的颜色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哇!我的石子路终于完成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可是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石子路,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们一起去给小石子穿衣服好吗?(幼儿压印,教师放背景音乐,同时观察,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并欣赏作品
我们漂亮的石子路终于完成啦!赶快去请 后面的 老师一起来参观吧!(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石子路)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10.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十
春天是许多人都爱好的季节,春天没有冬天的严寒,没有夏天的酷暑,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选择春游是多么的美好,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可是也躲不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从环境创设以春天为主题之外,我们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画画、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
2、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
难点:在绘画春天的色彩搭配上。
活动准备
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卡纸、春游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二、活动《春游》。
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春游的活动形式让孩子自己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于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以看、听、画的形式来感受春天:
1、春天的秘密启发幼儿发现春天里的变化,我眼中的春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提问: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颜色?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2、在观看春天的同时我们会让孩子边走边欣赏有关春天的歌曲。
提问:歌曲里的春天有哪些颜色?你觉得春天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3、春天的画笔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请家长带孩子自选一个角落,让孩子用自带的不同色系的油画棒,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画下来。
三、欣赏作品。
1、将自己画好的画挂到指定的绳子上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个春天特别美,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多方面让孩子感受了春天的美。几首不同情感的春天里的歌曲即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也洋溢着欢快、有生机的活力。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还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美。
11.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学活动 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5
一、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1.什么是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这类活动围绕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创设幼儿学习运用叙事性语言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文学作品的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一种不可缺少的类型。文学作品通常有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文。
2.以儿歌为素材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意义。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成熟的语言,它有丰富多样的句法结构。喜欢文学作品是幼儿的一种天性,他们对童话、故事和儿歌充满浓厚的兴趣。然而,念一首儿歌或听一个故事,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学作品对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
儿歌是人们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杂言句式打破了完全一样的句式结构,有一定的变化,有新颖的感觉,在吟诵时造成参差错落、优美和谐的效果,因而深受幼儿喜爱。儿歌具有节奏明朗、音韵和谐的特点,可使幼儿音乐性增强,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共同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步骤
1.学习文学作品。开展文学作品教学活动,首先要将作品传授给幼儿,这是任何一个文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选用幻灯片或教学挂图,也可以是桌面教具来辅助教学。这一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的重复讲述作品内容,以免幼儿失去兴趣。
中班幼儿(5~6岁)的语言发展还处在复合句阶段,但是使用连词的句子仍然不多,仅占复句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纲要》中强调幼儿语言要在运用中发展,所以教师不要让幼儿机械的记忆背诵文学作品内容,要减轻幼儿的短时记忆负担,让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理解和思考中。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尤其注意要联系到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也可假设情节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
2.理解、体验作品。在教授幼儿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让幼儿认识到与作品有关的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尤其要让幼儿切身感受作品中展示的情感和精神。
在这一层次上,无论教师是设计组织相关的活动还是紧接第一层次的感知文学作品,都应该从文学作品内容出发组织活动。可采用观察走景、绘画、表演、讨论等方式,但必须都是从文学作品出发,让幼儿围绕已学的文学作品思考问题,避免活动走题。
3.迁移作品经验。在幼儿理解和记忆作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因为文学作品和实际生活是间接联系的,这使幼儿感到熟悉又新奇有趣。但是仅仅能让幼儿停留在这一阶段是不够的,他们还不能够完全融合这种关系。因此,教师还需要组织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把作品内容和实际生活经验想融合。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当前面三个环节达到较好的程度时,教师可以提升一个难度,扩展幼儿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开展创编、续编、仿编、谈话等让幼儿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活动。但是,此活动仍然要立足于原有已学的文学作品内容进行。
三、以儿歌《什么弯弯在天边》为例具体讲解如何开展中班幼儿文学作品活动
1.教师以猜谜的方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上课前呢,老师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有意思的谜语。听好啦,什么东西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谁来猜猜看?”课前用幼儿感兴趣的谜语先调动了幼儿对本节课内容的积极性,这样使得幼儿会积极配合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步很重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起来,学习即是愉快的游戏。
教师:“你为什么觉得它是眼睛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与幼儿共同探究,迁移作品经验,帮助幼儿把作品内容和实际生活经验想融合。
教师小结:“上边毛是上睫毛,下边毛是下睫毛,中间的黑葡萄是我们的眼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它像这个谜语一样有意思,你们想不想学学看?”点出今天要学的儿歌会像这个谜语一样有意思,引起幼儿兴趣。儿歌在语言形式上分行分节,有明显的韵律,是便于幼儿吟唱和记忆的文学作品。而这首问答式的儿歌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对他们来说更具有新奇感。
2.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推理儿歌的内容及句式。先出示第一句儿歌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教师:“看!这就是儿歌的第一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画是什么意思。”(教师分别介绍图片,最后整理出诗歌的第一句)。幼儿看到图片不难理解画面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就能整理出儿歌的第一句。
教师:“什么弯弯在天边?谁来猜猜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教师引导幼儿猜出不同的合理的答案,并言明猜测的根据和原因。然后教师再揭晓答案,出示第二句儿歌的图片:“看看这是什么呀?月亮,(手指着图片说)月亮弯弯在天边。”用手指着图片讲出儿歌的第二句,为后面的三到八句做铺垫,鼓励幼儿自己说出来。
有了第一句做例子,第三、五、七句就很容易讲出来。但问题是幼儿不能够准确的猜出谜语的谜底,作为教师心里很急,直接出示了答案图片给幼儿看。 比如:什么弯弯在天边的答案是月亮,教师提醒幼儿,“太阳下山后,什么就会出来啦?”但是答案是从幼儿口中说出来的,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成就感。“什么弯弯头上过”这一句,第一次试教时,幼儿的神情很迷茫,甚至开始胡乱猜测答案。这一句对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第二次试教时教师用手做梳头发的动作来提示幼儿:“老师每天都帮长头发女孩子做的事。”,幼儿回答是“头发”。当时心里很奇怪,为何幼儿还是猜不到。后来在给幼儿梳头发时,突然发现梳子不是弯的。这首儿歌的时间有些久了,跟不上现代生活的节奏,幼儿在生活中看到梳子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弯弯的梳子了,教师在选材上有些失误。在第三次教学活动前,给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梳子,以此作为活动的知识准备。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儿歌的特点。教师将图片排成对应的竖排,引导幼儿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使幼儿理解什么是问答式儿歌。幼儿一看就发现了儿歌的特点,这一步与教案完全相符。然后进行游戏“你来问,我来答”,先是男女生合作,也可换为分组式。进行对答游戏,目的是让幼儿熟记儿歌。这种方法在儿歌文学活动中较为常用,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游戏进行了两次后,幼儿就没了兴趣,而此时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够熟记儿歌内容。所以第二次教学时,采取了难度递增的方法。“现在老师要把其中一句的图片提示拿掉,看看你们能不能记住”。这时候幼儿又来了兴趣,大声回答:“能!”。然后再拿掉一张图片,“老师再拿掉一些图片,你们还记得住吗?”,此时幼儿的情绪几乎全被调动起来。教师一次将图片拿掉直到一张图片都不剩下。这种做法时刻给幼儿新鲜感,使游戏进行下去,也达到了活动目的。
4.诗歌仿编。教师:“刚才没有看答案之前呢,我们小朋友也说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现在请你们再仔细想一想,哪些是合理的答案?”。引导幼儿回想之前猜过的答案,或者想出新的答案,然后编进诗歌中。诗歌仿编是拓展幼儿思维和检验幼儿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之一。这个过程里,先让幼儿回忆,在看到答案之前都猜了哪些东西,借此可以考察幼儿的记忆力。待幼儿将答案回忆起后再请幼儿分析,哪些答案比较合理。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能用语言简单的表达出来,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只要稍微提点一下,或者举出反例,幼儿都能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教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
[3]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附:儿歌《什么弯弯在天边》
什么弯弯在天边?
月亮弯弯在天边。
什么弯弯在眼前?
眉毛弯弯在眼前。
什么弯弯头上过?
梳子弯弯头上过。
什么弯弯在水边?
12.中班数学活动:铺墙砖 篇十二
近期, 我发现孩子们对图形很感兴趣, 区域活动时常常三三两两围在一起, 将一堆图形反复摆弄, 再进行拼搭, 并对无意拼出的图案惊喜不已。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 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近期的兴趣点, 我设想借助于一种巧妙的情境, 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 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形的经验,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 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 感受拼图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灵敏性, 锻炼手部小肌肉群。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 共设计了三组幻灯片, 分别体现了图形拼搭的三个层次。幻灯1 (两种图形的组合) :在动物新村的背景基础上, 绘制三座房子, 依次搭配三种动物头像 (代表三动物的家) , 然后动画出示6个图形 (、、各两个) , 每种图形颜色不一, 分别拼贴于房屋的正方形白墙;幻灯2 (四个小图形的组合) :同样的背景绘制两座房子, 分别代表小猫和小狗的家, 动画出示8个图形 (小、小各4个) , 并拼贴于正方形白墙;幻灯3 (一大两小图形的组合) :森林背景, 绘制了维尼、皮杰两个动物的房子, 动画出示3个图形 (1个、2个) , 拼贴于维尼的房子外墙。投影仪, 大房子图一张。
2.学具:作业单人手一份 (附后) 、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 (与作业单中的房子尺寸匹配) 、摆放图形的操作盘、固体胶若干、立体动物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活动兴趣
1. 指导语:小熊维尼听说动物新村在进行旧房改造, 他决定去看一看。 (点击PPT出现维尼形象)
2. 幻灯1———依次出示三座房子, 请幼儿猜猜各是谁的家。 (房子后闪出灰兔、胖猪、羊羊三个动物头像)
3.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指导语:房子的外墙要贴瓷砖, 可是动物们力气太小, 所以就请维尼来帮忙运墙砖, 看看维尼给他们搬来了哪些漂亮的墙砖? (幻灯1逐步点击, 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的颜色和名称。)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 继续播放幻灯1, 给三座房子贴上墙砖。
指导语:这么多漂亮的砖头, 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1)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绿色, 请幼儿找出对应的绿色三角形墙砖, 以及和它对应匹配的红色三角形, 幻灯演示拼贴。
(2) 再次提问:“胖猪、胖猪,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粉色, 幼儿找出对应的粉色长方形, 同时匹配紫色的长方形。
(3) 羊羊的演示方法同上。
2. 小结:在这里, 2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摆在一起, 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通过主动探索感知四个小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 播放幻灯2, 出示小猫、小狗家的两座房子。
指导语:灰兔、胖猪、羊羊家贴了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 大家都想请维尼来帮忙, 这次维尼会帮小猫、小狗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 (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 指导语:看到四个小图形, 动物们犯了难, 小朋友来试试看, 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 (幼儿在作业单上操作探索)
3. 投影仪打出“大房子图”, 提供众多对应图形, 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的结果。
4. 指导语: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 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告诉小猫和小狗吧! (操作幻灯2, 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大小组合的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1. 指导语: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 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皮杰马上回到了百亩森林, 决定把他们住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播放幻灯3, 请幼儿猜猜两座房子分别是谁住的, 然后点击跳动头像, 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 点击幻灯3, 出示维尼搬来的三块墙砖:红色长方形、黑色正方形和紫色正方形, 提问:三块墙砖也可以拼到正方形的墙上吗? (幼儿自我探索拼摆)
3. 请幼儿上前, 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拼摆的结果。
4. 继续播放幻灯3, 演示维尼是如何拼的, 并请幼儿指出维尼的拼摆错误。 (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 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 要边对边、角对角。)
5. 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 2个小小的正方形墙砖打扮, 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 还有很多其他的贴法呢。
(说明:幻灯3中, 皮杰的房子没有进行墙砖装饰, 留白的原因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进行不同的创意拼搭。)
五、探索多种贴墙砖的方法, 体验拼图的乐趣
1. 指导语:皮杰也想来贴墙砖, 还有维尼家族的其他成员, 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 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请幼儿取出皮杰和维尼成员的立体贴, 将动物头像贴在作业单的房顶上, 代表各个动物的家。)
2. 指导语: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动物的房子贴的方法都要不一样, 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 他们该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3. 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个别幼儿可能还会重叠, 可单独纠正, 引导孩子想出多种办法, 拼摆完成后用固体胶粘牢。
4. 介绍交流自己贴墙砖的方法。
13.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十三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可爱的海绵宝宝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推平、捏、压、搓等方法表现物体的细节。
活动准备:各色彩泥、肥皂盒、海绵宝宝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这是谁呀?他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海绵宝宝!
二、了解不同的脸部表情。
1.师:看,海绵宝宝他是什么表情呢?你能选一个图片来说一说吗?
2.教师分析各种表情他的五官特征:开心:他很开心,你看他的嘴巴像一个弯弯的月亮,眉毛往上扬还是掉下去的?……
3.教师小结:海绵宝宝真是个表情丰富的宝宝,你们喜欢他吗?
三、幼儿探索海绵宝宝的做法
1.师:你们想有个自己的海绵宝宝吗?今天张老师就做了一个海绵宝宝。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海绵宝宝是什么表情啊?他的眉毛是什么样的?他的眼睛呢.....2.教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自己动手
师:首先我们取一块黄色的泥,用推平的方法,给肥皂盒先穿一层衣服。哎呀,我一用劲,盒子就凹进去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在推泥时,盒子还是好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把两个手指头从盒子的开口地方伸进去,用手指头抵住盒子,这样我们另外一只手在外面推泥的时候,盒子就不会凹进去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也做一个海绵宝宝的身体吧!
3.近一步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五官
师:小朋友们看看他还少了什么?
师:现在你们用泥给海绵宝宝添上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表情,好吗?
四、评价作品。
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海绵宝宝的表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1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接触京剧旋律,对京剧感兴趣。
2、初步了解歌曲旋律特点,感受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学唱歌曲。
3、激发表现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京剧录影VCD。
2、小竹篮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老师表演“捡豆豆”(动作提示附后)
议论: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提示孩子感受京剧。为了让孩子比较鲜明地感受京剧,老师在表演的时候,应该穿上相应的服装。
幼儿:这像唱戏一样的……就像穿上那种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还弄得花花绿绿的,大花脸的样子……
二、欣赏京剧片段
议论:京戏和我们平时的唱歌、跳舞有什么不同?
幼儿:京戏的脸要画过的……京戏边唱边做动作……京戏衣服都是古代的(也有穿现在的衣服,只是很少)……京戏唱起来和歌不一样的,音要拖得很长的……京戏不是用钢琴伴奏的,而是用这种琴伴奏的(这叫京胡)……京戏里的人还会武功的……
三、学唱歌曲
1、提着小竹篮,跟着老师边唱边舞。
——如果孩子对京歌的歌词旋律,不太清晰,可以听钢琴伴奏的歌曲。但是表现时,还得用京胡来伴奏。
钢琴伴奏时,孩子如同唱一般歌曲一样,但是,京胡伴奏,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嗓子提起,这时,京歌的味道就很浓了,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变化而兴奋,于是兴致大增。
2、孩子表演,老师配上京剧的锣鼓节奏。
——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在角落学习中继续把玩,直到可以为i大家演奏或伴奏。
活动中,许多孩子对京胡非常感兴趣,所以,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玩一玩京胡。
15.中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 篇十五
我班进行“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几个男孩子坐在一起观察谈论肚脐眼,女孩子比着谁衣服上的洞洞多。在玩户外游戏“钻山洞”时,廖子航小朋友说“我们的身体可以变出一个大洞洞”,其他小朋友争相模仿。由此,“有趣的洞洞”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中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初步关注自己身体和周边的洞洞, 简单了解不同洞洞的作用。
2.大胆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3.共同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洞” 和身体上的“洞”有一些了解。
2. 材料准备 :课件“各种各样的洞”; 小球1个 ; 轻音乐2首;长山洞的线条标识,约5米长,共3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发幼儿对洞洞的兴趣
1.变魔术。师 :小朋友 ,老师给你们变个神奇的魔术, 猜一猜我变出了什么。 (教师用手变出望远镜、杯子,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洞洞,导入主题)
2.启发提问 ,师 :你们见过洞洞吗 ? 在哪里看到过洞洞?
二、游戏“找洞洞”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及作用 。
请幼儿先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洞洞,再观看课件。
图一游泳圈,引导幼儿说出游泳圈的作用;图二茶壶茶杯,观察物体上面洞洞的形状及用途;图三马桶,说说马桶里洞洞的作用; 图四门眼, 想想门眼有什么用;图五桥洞,观察桥洞的大小及功用;图六隧道,了解隧道的用途。
2.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哪里有洞洞, 这些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洞洞,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这些洞洞长得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真有趣。
三、游戏“变洞洞”
1.随意变洞洞。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洞。
2.变出小球能钻过去的小洞。幼儿变好后,教师用小球尝试钻幼儿变出的洞,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
3.变出身体能钻过去的大洞(两人合作)。师:我们把洞变得再大一些,变出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变洞,另一个钻洞。
(播放轻音乐1)幼儿自由结伴游戏 , 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合作游戏。
4.变出长长的、身体能钻过去的洞。 师 :我们可以一个人变洞,还可以两个人、许多人一起变洞,变出大大的、长长的洞。
(播放轻音乐2)幼儿分组游戏 ,男孩子搭洞 ,女孩子开火车钻洞,体验钻长洞的乐趣。
四、结束活动
师:教室外面还有许多有洞洞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钻一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利用废旧的轮胎、纸箱、拱门等,让幼儿自由搭建各种大大小小的洞,一起玩钻洞洞、跳洞洞等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 在孩子兴趣点的基础上, 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 以找洞洞、变洞洞为重点开展活动,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意在将孩子的经验统领、整合起来,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感。
16.中班主题活动:雨 篇十六
下雨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拍打着地面窗户发出“啪嗒”的响声、打着小伞踩着雨花、雨水打湿发梢的凉意等等,都是孩子们在雨中体验的快乐。“雨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下雨呢”、“小树苗为什么不怕淋雨呢”等等,都是孩子们急于探究的问题。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于“雨”的主题活动。本着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获取有关雨的知识;以幼儿兴趣为主线,创设相应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表达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知道雨与人类的关系,产生探究有关“雨”的知识的欲望。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表现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在区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和辅助材料,表达对“雨”的认识和喜欢。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与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小雨和小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2.能根据A、B两段的情节创编不同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及小花喝水的动作。
活动准备:
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片欣赏乐曲《小雨和花》,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
(1)这首曲子有几段?
(2)两段曲子一样吗?(这首曲子是A、B结构)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创编A、B两段的动作
提问:
(1)小雨是怎样落下来的?
(2)从哪落下到哪呢?
(3)听A段乐曲反复练习按乐句做小雨落下的动作,提醒幼儿休止处要蹲下,部分幼儿做小雨,部分幼儿做小花。
(4)听B段乐曲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花喝水的动作。
(5)两人一组分角色练习雨点和花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表演。
4.听整曲练习,教师用动作提醒幼儿动作变化,并有表情的表演。
美术活动:下雨天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尝试运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大胆想象,学会色相对比。
活动准备:
课件、油画棒、水粉、排笔。
活动过程:
1.看课件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提问:
(1)画面中是什么天气?
(2)下雨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小草、小花是什么样子的?
(3)小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又是什么样子?它们一样吗?
小结:下小雨时,雨是一滴一滴掉下来的,下大雨时,雨就像一根根线一样,落下来,刮大风时,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线落下来。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用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创作。
提问: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幅画用了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而完成的。画中的大雨点和小雨点用油画棒画的,天空用水粉画的。
3.讲解示范,了解对比色。
(1)教师在空中示范动作、边讲解:下小雨啦,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线落下来了,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2)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练习画下雨,再练习画大雨。
(3)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大雨和小雨的区别。
(4)了解对比色,画雨和天空要用深浅对比的颜色来创作。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拿出颜色较浅的油画棒在纸上画下雨,画的时候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画完以后可以选择颜色较深水粉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涂在画纸上,这样一幅下雨天就画完了。
(2)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提醒:
a.雨落下的方向要一致。
b.要用两种线表示大雨、小雨。
c.要画满整张纸。
d.涂水粉要按顺序,选择对比的颜色上色。
e.正确的绘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5.总结评价。
美工活动:小花伞
活动目标:
1.喜爱手工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2.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并积极动脑装饰小花伞。
3.初步尝试用皮筋扎的技巧,能手眼协调地进行剪的动作。
活动准备:
伞、成品若干、剪刀、皮筋、卷好的小纸棒、笔、彩色即时贴、在塑料包装纸上画好的圆。
活动过程:
1.出示伞,了解伞的主要特征,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伞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小结:伞主要有伞把、伞柄、伞骨架、伞面、伞尖组成的。
2.出示成品伞,幼儿仔细观察,探索伞的制作方法。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伞面上是用什么做装饰的?
伞把和伞面是怎样固定的?
3.教师边示范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伞面的材料主要是塑料包装纸,请小朋友们用剪刀,剪下包装袋上的圆,留作伞面。
(2)先用笔在即时贴上画好图案,再用剪刀剪下图案,贴在伞面上。
(3)用伞面中间位置包住小纸棒的一段,用皮筋扎住伞面和纸棒。
(4)打开伞面,将小纸棒另一端弯曲。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后帮助别人。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皮筋扎的方法。
5.把幼儿制作的伞挂起来,共同欣赏。
科学活动: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了解雨的形成。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玻璃杯、洒精灯一个、水杯、玻璃片一块、课件、头饰(太阳、冷风)。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发幼儿思考。
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了解雨的形成。
(1)猜想雨的形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提问:烧杯里的水加热后,发什么了现象?
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a.教师将幼儿准备的杯子里倒上热水。提问:杯子里冒出的是什么?
b.在把玻璃片盖在杯子上,提问: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小结: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观看课件,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太阳就像大火炉,海洋、江河、小溪、小水塘、土地、衣服、手帕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凝结成小水珠,水珠越积越多就会落下来变成了雨。
4.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小朋友讨论雨的好处和危害。
(2)总结雨的好处与危害。
5.游戏:太阳和小雨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雨具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各种雨具的兴趣。
2.了解一些常用的雨具,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雨衣、雨鞋、雨伞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雨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用过这些雨具吗?
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
2.认识各种雨具名称及使用方法。
(1)出示雨具了解名称。
(2)幼儿分组探索雨具的使用方法。
(3)幼儿和同伴讨论自己是怎样使用雨具的。
(4)小结。
3.雨具搭配使用。
(1)幼儿讨论怎么搭配使用雨具。
(2)幼儿尝试搭配雨具。
(3)小结。
4.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雨具,为什么喜欢它?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在选择主题的内容上,应该是孩子熟悉的、容易接触的,贴近生活的,这样就容易利用生活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果活动内容跟孩子生活相距甚远,没有一点经验,那就谈不上拓展经验和视野了,就像《雨》这样一个主题,没有哪个孩子没见过雨,他们对雨再熟悉不过了,根据它的科学性我了安排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样孩子既掌握了知识,又从中得到了快乐。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主题,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学习的乐趣,萌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例如:主题墙、雨具加工坊、雨具吧、雨点涂鸦、雨巷等。当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展出,还可以运用到游戏中,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愿望,每个孩子都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能参与到游戏中。这就使孩子对自己操作活动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孩子自己产生的,并不是老师强加的,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观察、了解了雨的形成后,激发了孩子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鼓励孩子在准备的材料中挑选,让他们不断地实验,得出了与天气现象有关的其它答案。如:龙卷风的形成、雪的形成、彩虹的形成等。不断地实验、操作又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跳跳乐”、“躲雨”、“雨巷”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户外游戏,每一个游戏都围绕主题,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他们通过游戏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的基本动作。如:跑、跳、走、反应速度等。
有了和主题相关的活动,在区角游戏中的“妙妙雨具加工坊”、“妙妙雨具吧”、“勇闯雨巷”等,让孩子们设计雨具进行出售,有了雨具才能顺利通过“勇闯雨巷”。孩子们在这种挑战性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17.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
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
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 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唱歌。
2、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
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
18.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篇十八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车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最近,孩子们对转动的车轮充满了好奇和遐想,总在谈论一些关于车的话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成了本活动。本活动以各种各样的玩具车辆展开,进一步探索轮子的秘密。活动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它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2、观察了解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验发现的乐趣。
3、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发现轮子是圆的,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活动难点:探索感知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或三角形的。活动准备:
1、带有轮子的各种玩具每人一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积木若干。
2、一辆有轮子的手推车,一件重物。
3、每人一份游戏制作材料(废旧纸盒、两个小棒,一盒橡皮泥、4个带洞的塑料瓶轮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玩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玩具呢,请你待会儿找一个空的地方去玩一玩,你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好几个人玩。
幼儿分散玩耍、探索,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小朋友相互之间交流。
2、谈话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刚才玩了什么? 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活动。
1、教师:你看到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可以是其他别的形状吗?你想要什么形状的轮子?
2、幼儿尝试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的积木做轮胎进行操作。
3、教师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方形,三角形有棱角,不能滚动。
三、观察轮子,了解轮子的多样性。
1、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那些东西有轮子。
2、观看PPT,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找找、比比,发现轮子的不同之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轮子有的大,有的小;中间有空的,有实的;有的轮子宽,有的轮子窄;有的轮子上还有花纹;有的是橡胶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有的是……轮子各种各样,但是他们都是圆形的。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轮子能省力。
1、教师:人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轮子,用轮子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许多书,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教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再从那边送回来。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用的办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办法送书。
2、幼儿分散送书游戏,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的方法,感受用车推的舒服,体会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3、集中交流
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用了哪些方法送书?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小结:轮子除了会滚动,滚得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力。所以人们造出了好多有轮子的东西来为我们服务。
四、玩一玩,做一做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4、幼儿分享,带着它和小朋友一起玩玩。
延伸活动:
19.中班音乐活动“我爱妈咪”说课稿 篇十九
为了促进孩子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利用妈妈亲近温暖的形象, 以“情感”为线索, 设计了这节中班音乐活动“我爱妈咪”。现在的孩子收获爱特别多, 付出爱特别少, 所以他们应该学会对家人感恩, 学会表达爱。所以选择了一首温馨的歌曲, 让他们爱自己的妈妈, 爱所有的家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提出:每个孩子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对熟悉、喜爱的歌曲进行创编, 支持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中班的孩子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迅速, 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维能力, 是音乐感受力、听觉能力、良好的情感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
二、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 幼儿能够对歌词进行简单的改编, 并按节拍富有表现力地演唱。
(2) 幼儿可以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三、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对喜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改编。
(2)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让孩子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四、活动过程
1. 结合生活抒发爱
在活动中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声音的功能和借助视觉的冲击让孩子们感受音乐, 感受爱的氛围。伴随着轻柔、温馨的《摇篮曲》, 高高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让每个孩子们都不禁想起妈妈把自己抱在怀里, 用那轻柔的手臂拍打着身体的场景, 我们的音乐活动在充满爱的气息中开始啦!
教师问:“孩子们, 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呢?”
有的小朋友说:“他们忙了一天, 回到家后还要照顾我, 给我们做饭、洗衣服, 哄我们睡觉, 陪我们玩, 把爱都给了我们, 真辛苦呀!”
教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爱妈妈呢?”
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帮妈妈扫扫地, 亲亲妈妈, 画幅画送给妈妈, 还可以把爱大声唱出来给她们听!”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情况, 让他们自己抒发对妈妈的情感, 结合电子白板图片拖拽功能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按规律、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发挥孩子们自己的独特情感, 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如图1所示) 。
2. 创编歌曲升华爱
制作全家福小电影 (如图2所示) 并链接音乐《我爱妈咪》, 结合生活画面用视频照相功能来拍下幸福的时光。当孩子们在白板中看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照片时,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并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通过这次视频欣赏, 丰富了幼儿对妈妈、对朋友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体验, 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为下面的改编活动做好前期铺垫。
在欣赏过视频后, 教师问:“我要问一问小朋友, 你除了爱妈妈还爱谁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还爱爸爸、爷爷、奶奶。”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幼儿尝试歌词替换, 在孩子们的思维上起到一个支架的作用, 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在传统教学当中, 我们只能够按照教师自己的顺序来进行教学, 但是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
当幼儿说到还可以爱谁时, 就把相应的图片替换过来 (如图3所示) , 在自然而然中解决了创编的重点问题。用照相功能来帮助幼儿进行整理和总结, 图片中各种亲切的形象让孩子的爱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学唱歌曲感受爱
在孩子们完整欣赏音乐后, 教师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唱环节中我们遵循“先听—再提问—再听—验证”的教育策略,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唱歌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验证的机会, 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 并利用电子白板逐个隐藏图片功能、显露器功能来提示歌词及节奏, 始终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帮助幼儿学唱歌曲。
我们要支持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创造性地表达, 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在此次活动中首先利用白板图片展示的方法帮助幼儿抒发爱, 同时链接音乐欣赏歌曲感受妈妈的爱, 其次链接视频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最后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升华爱。这样利用白板的多种功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感受爱、体会爱的温馨环境, 给予孩子一个分享和表达爱的机会。
20.中班综合活动:打麦忙 篇二十
今天,我们将走进“打麦场”,开始打麦喽!一转眼,“田横头”里碧绿的小麦已经泛着金黄,麦穗也成熟了,沉甸甸的。孩子们被眼前的变化吸引了,“老师,麦穗里包的是什么?”“我知道,是米!”“不对,是面粉。”……孩子们带着疑惑、带着期待,一起收获。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地选择工具进行打麦活动,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多种方法打麦。
2.积极参与打麦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劳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西操场小山坡旁,麦子收割好铺开在操场上晒至焦脆并分成三组。(第一组麦子排成两行,第二组和第三组麦子铺开即可。)
经验准备:农民伯伯打麦的视频、图片等,幼儿欣赏、了解打麦活动。
工具准备:竹棒32根,抹泥板10块、小簸箕10个、小扫帚10个、草帽35个、口罩35个、筛子6个、三轮车9辆、米袋3个、幼儿自带小水壶一个和小毛巾一块,一次性桌布两块。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麦,明确任务
1.教师提问:
宝贝们,看!这是什么?
小麦宝宝想从麦穗里出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教师解释什么是打麦。
二、介绍劳动工具与打麦方法
教师:宝贝们,我们一起看看今天打麦有哪些工具呢?
1.三轮车碾压麦穗。
(1)教师提问:三轮车怎样打麦呢?
(2)幼儿讨论,并示范骑三轮车压过麦穗。
(3)教师提问:骑三轮车压过麦穗时要注意什么呢?
(4)幼儿讨论,教师小结:“骑车时要沿着一个方向,轮子要尽量压在麦穗上。”
2.竹棍捶打麦穗。
(1)教师提问:看!这个是什么?竹棍怎样打麦呢?谁试一试?
(2)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捶打的方法。
(3)教师提问:宝贝用木棍敲打得很用力,相信很快麦宝宝会从麦穗里出来。我们在敲打麦穗时要注意什么呢?如果我们用竹棍用力敲了很久,小麦宝宝还是没有出来怎么办呢?
(4)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用竹棍敲打时注意动作不要太大,竹棍不能扬到小朋友身上或者打到小朋友,小朋友之间要分开一些。如果敲了很久还是没有出来,我们可以用脚在麦穗上这样搓一搓、扭一扭”。(教师边说边做示范)
3抹泥板、搓麦穗。
(1)教师提问:这个工具是什么?谁见过吗?这是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抹泥板该用它怎样打麦呢?
(2)邀请个别幼儿与老师一起共同示范。
(3)小结:抹泥板在麦穗上用力搓一搓,手要用很大的力气哦。抹泥板在移动时尽量不要抬高,用力搓时注意身体蹲下。
4.总结使用工具要注意的问题。
打麦时麦秸要放在一个地方,不能乱放。放麦秸时要检查麦穗里面是否还有小麦宝宝,如果有拿一个小竹棍敲一敲,把麦穗里的小麦宝宝全部敲出来,再把麦秸送走。小麦宝宝全部出来时,要用筛子筛一筛才能装进口袋哦,还要把地上的麦宝宝用小扫把和小簸箕扫干净,一粒麦宝宝也不能落下。
三、自主选择工具分组劳动,教师指导与帮助
1.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教师适当调整人数。
教师:现在我们要去选择你使用的工具开始劳动了,记得和好朋友一起,不奔跑。在打麦的过程中出汗的用自己的小毛巾擦擦汗,口渴了到自己的小水壶边喝点水。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幼儿打麦,三位教师分别指导不同小组。
(1)三轮车组。
教师重点关注幼儿骑三轮车是否从麦穗上压过,鼓励幼儿尽量压在麦穗上。筛麦子时要提醒幼儿合作使用筛子,扫麦子和运麦子的小朋友要注意避让不碰撞。
(2)竹棍组。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距离开一些,捶打时尽量蹲下,用脚搓、扭时要注意与同伴之间的距离和保持身体平衡。筛麦子时要提醒幼儿合作使用筛子,扫麦子和运麦子的小朋友要注意避让不碰撞。
(3)抹泥板组。
教师带领小朋友用力搓,提醒幼儿尽量蹲下,手臂手腕使劲。筛麦子时要提醒幼儿合作使用筛子,扫麦子和运麦子的小朋友要注意避让不碰撞。
四、整理麦场
把麦子平摊在地上晒一晒,整理麦秸等。
五、总结与评价
教师:今天在麦场劳动开心吗?今天的天气很热,我们小朋友都和农民伯伯一样不怕热不怕辛苦坚持打麦,老师要给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吧!其实农民伯伯在这个时候要打出更多的麦,很辛苦!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六、结束与整理。
组织幼儿回教室盥洗。
七、活动后记:
“打麦场”上的孩子们个个精神焕发,都在卖力地用各种方法进行打麦。
听:老师,我的麦子出来了。老师你看,麦子是巧克力色的。老师,麦子的皮上面有个像针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我知道,是麦糠,爷爷说在老家可以用它喂猪。我奶奶说可以做肥料……孩子们发现了许多麦子的秘密,甚是稀奇。打麦是体力活,小朋友不怕累,至始至终都用百分百精力投入。
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手上磨破,有了水泡,也不说疼,说:“老师,我不怕疼,妈妈说这是我长大的标记!”是的,打麦场上的孩子们让我们看到与平常不一样的一面,孩子们在这里没有束缚,用一双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一双双勤劳的小手去创造,用一颗颗童真的心去感受。
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一批批参观团的老师及专家,孩子们有主动承担解说员的角色,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让客人和我们一同感受打麦的乐趣。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仅收获了小麦,更收获了一次磨练,一次美好的记忆,一次长大的痕迹……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推荐阅读: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怎么设计06-17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花儿朵朵11-10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优秀教学设计10-06
中班美术教案设计07-06
美术教案-中班美术活动――《小人国》01-08
中班美术活动:南瓜娃娃06-30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大全12-22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云彩07-17
中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教案08-25
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鱼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