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2024-06-17

社会管理工作要点(共11篇)(共11篇)

1.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篇一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年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全市改革、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特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点:[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

一、指导思想

我市社会保障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及时发放为中心,以征缴扩面为重点,以管理服务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证的指导思想,通过艰苦努力,务实创新,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社会保障工作整体工作思路是:猛攻“三增”、严把“三关”、狠抓”三保”,从而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抗风险能力。

三、工作目标

社会保险费征收目标

1、企业养老金征缴完成3200万元;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征缴完成5400万元;

3、失业保险金征缴完成400万元;

4、医疗保险金征缴完成1650万元;

5、大病救助金征缴完成120万元;

6、工伤保险金征缴完成90万元;

7、生育保险金征缴完成60万元。

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目标

1、养老金资格认定及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2、失业保险资格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3、医疗保险资格认定、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

100%;并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的当年基金收支结余分别达到20%、30%以上。

4、工伤案件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5、生育保险待遇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及时支付率要达到90%以上。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标

1、企业养老保险正常缴费人数要达到16000人以上;

2、医疗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27000人;

3、失业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23500人;

4、工伤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16000人;

5、生育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15000人;

6、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净增1000人,当年

新增保险费100万元以上;

7、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保人数稳定在7500人。

四、工作重点

1、开源增收,增强企业养老保险支撑能力

企业养老保险要紧紧扣住“三抓三增”的工作重点,一是抓扩面和续保,增加缴费人数。对已参保单位,要继续深入挖潜,动员其全员参保;对未参保单位,要强化措施,督促其尽快参保;对离岗停保职工,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引导,做到关系不能断、缴费不能欠。二是抓申报和稽核,增加缴费基数。要抓好月申报与年申报,促缴费基数增长;要强化申报工资稽核,堵塞少报、漏报漏洞,确保每个用人单位申报工资真实准确。三是抓宣传和舆论,增强缴费积极性。首先要通过加强工作沟通和信息反馈,取得各级领导对社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通过张贴告知告慰书和媒体公示,增强企业法人的缴费意识;同时,要继续开展发送个人账户活动,增强广大职工参保缴费积极性。另外,要主动协调财政、审计、国土、国资等部门,对长期欠费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及时通过资产变现、实物抵押、债权转移等办法,督促其清欠,确保应收尽收。

2、突出重点,确保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规范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资申报,提高缴费工资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全年的工作重点。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利用待遇与缴费挂钩的政策杠杆,强化政策宣传,激发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缴费积极性。通过夯实基础管理,保证单位编制与缴费人数、参保登记与档案资料、缴费工资与档案工资“三个一致”,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严格管理,保证医疗保险工作平稳运行[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

医疗保险工作要以扩源节流为中心,要通过落实三项制度、强化三种意

识、实现三个确保,保证医保工作平稳运行。一是要落实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优胜劣汰监管制度,强化对参保病人的服务意识,确保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满意。以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二是要真正把管理关口前移到病房落实“三见面制度”,强化医疗和诊治行为的规范意识,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工作的平稳运行;三是要落实对重点患者核查制度。通过强化对冒名住院、挂牌住院、市外住院、转诊转院行为的管理意识,遏制违规费用,实现统筹基金结余目标。

4、增收节支,提高失业保险抗风险能力

失业保险工作要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紧紧扣住缩小收支缺口这个关键环节,把握三个重点。首先要严把入口关。凡是不符合领取失业待遇的人员坚决不能进失业。其次要大力增加缴费人数、严格核定待遇、加快就业步伐。要通过

督促参加养老保险企业全部参加失业保险,力争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参保率达到100%;要通过严把政策、规范管理、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实现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发放准确率分别达到100%;要通过技能培训、加强与就业中介机构的合作、广开就业渠道。要建立失业人员就业奖励举报制度,真正实现大进快出,全力打造失业保险良性发展机制。

5、增强实力,拓宽工伤生育保险工作新渠道

工伤生育保险要围绕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这个工作重心,坚持两手都要硬。一是扩面手段要硬。要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及时认定、及时支付,真正使参保单位意识到参保的优越性,提高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意识,以此扩大参保群体,增强基金势力。二是把关要硬。要把好案件认定和费用核算两个关口。要建立申报登记和巡视核查制度,杜绝冒名治疗、违规治疗、小伤大养现象,压缩一切不合理费用,确保案件认定和费用支

付准确率分别达到100%。要实现一人一档管理,真正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政策和时间考验的“铁案”。

6、合力突破,开创私营个体扩面工作新局面

扩面工作一是要继续落实包乡责任制。局领导和科室对所分包的乡镇、办事处扩面目标任务负总责,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以此调动全局扩面工作积极性;二是突出协调和执法两个重点。首先要协调好分包乡镇、办事处的关系,提高乡镇领导、劳保所的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督促他们完成扩面任务;其次要选准突破口,对拒不参保的企业实施“执法”突破,真正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震动”,以合力推进扩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实现扩面超千人,增收过百万的目标。

7、严格把关,完善退管服务工作机制

退管服务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发促

征,以征保发”的工作思路,严把退休审批、待遇核定、及时发放这三个关口。一是要严把退休审批。对正常退休、特种工退休、和病退人员,要抠死条件、顶住压力,确保公平公正。二是严把待遇核定。保证待遇核定零差错率;三是严把待遇发放。按照“该给的不惜千金、不该给的分文不给”的原则,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享受的退休人员身上。

8、落实责任,提升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基础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确保每一位参保职工、每一个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这一核心,首先要落实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表格内容的真实性;二是要坚持数据录入准确性;三是要坚持业务办理的程序制度,四是要坚持文字、数据存档的高度完整性和安全性。其次要落实责任制。每一位业务手续办理人员要对自己办理和处理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数据、每一笔手续永远负责任。一经发现有违规操作和弄虚

作假者,要从严处理,直至开除公职,追究法律责任。

9、开拓创新,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的一年里,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按照场地建设上档次,活动管理上水平的思路,一是巩固网络化建设,实现市、乡、村三级管理上台阶;二是规范村站建设。严格按照“四有”标准,实现村站建设达标率80%以上;三是要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努力培育特色站所。使我市社会化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全国农村的一个亮点。

10、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稽核审计作用

稽核工作的核心是堵塞漏洞,促进规范。因此稽核工作首先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稽核。对外稽核要围绕征缴和清欠工作,重点对那些缴费工资不实、无故欠费的单位,实施严查细核。以此督促其如实申报、及时清欠;其次要强化对内部业务科室的支付稽核。对内稽核

要围绕待遇支付和业务办理两个重点,严查违规办理手续和错核错发行为。通过内外抓典型、促整改,逐步建立起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

11、团结协作,合力为一线科室搭建服务平台

办公室、财务科、稽核科、综合科要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工作重点和领导的决策,为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督查和考核,为领导当好助手和参谋。保证全局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畅通。同时,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为重点,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年元月一日

2.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篇二

一、提升教师素质, 做学生的楷模

课程标准提出,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教师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 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 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 动手动脑,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 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 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在教学设计时, 要根据学生具备的, 如调查采访、表演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用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体验, 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等。为此, 要提高教学水平, 让学生喜欢品德与社会课, 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 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 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性立品,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 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有不同看法, 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 误导学生, 要相信, 党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 一些不良的行为只是个别;在举止上, 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作为教师, 要善于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只有善于反思, 才能有更大提升。

二、精心备好课, 提升授课质量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 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 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更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 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 了解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本课的知识分类等方面的内容。还要充分对本班学生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分析, 以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便合理安排上课进度。教师要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特点、学生基本情况, 合理设计出教法、学法。认真分析研究后, 撰写出确实可行的教案。在撰写好教案后, 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课前按教材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中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2) 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真正做到趣味横生,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 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 让学生真切地去体验、去感悟,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感悟新观念的内涵, 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中, 经常要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 以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在上课前几分钟, 要让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情况, 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 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 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 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3) 在课中让学生动手动脑,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 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三、加强练习, 巩固知识

课后练习是为巩固、扩展延伸本课道德知识观点服务的, 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道德观点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和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搭配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 也可机动灵活地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但在提问题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重难点, 把握课本以外的相关内容, 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最新的教学资料, 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 提出相关问题, 展开拓展练习。有的拓展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合作探究完成, 有的需要同伴互助才能完成。为此, 教师在上课时, 要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 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确保练习取得实效。

四、注重实践, 形成良好道德意识

品德与社会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教教材上, 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调查。教材上的理论对学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要使理论进一步升华, 离不开实践。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 实践会给你解决。”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亲身体验和自我领悟, 通过调查了解、同伴互助, 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 品德与社会课有别于其他学科, 自身的特点决定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 去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这样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智, 发展其创造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利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扩充教学内容

教材里编排的教学内容是定性的, 课本里对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相当有限, 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好网络资源, 搜集相关的资料, 对课本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教学资源共享库, 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经验、课件教案放上网上, 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获取信息, 靠的是眼见、耳听、鼻闻、触摸, 还有舌头尝的方法, 而用眼见和耳听是主要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则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多媒体, 我们可以播放音乐、录像、图片, 利用音乐、录像、图片, 可以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使用, 不能滥用, 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3.浅议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几个要点 篇三

一、提升教师素质,做学生的楷模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具备的,如调查采访、表演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用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等。为此,要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喜欢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性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要相信,党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只是个别;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作为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有更大提升。

二、精心备好课,提升授课质量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了解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本课的知识分类等方面的内容。还要充分对本班学生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分析,以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合理安排上课进度。教师要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特点、学生基本情况,合理设计出教法、学法。认真分析研究后,撰写出确实可行的教案。在撰写好教案后,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课前按教材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中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为上好课做好准备。(2)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真正做到趣味横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让学生真切地去体验、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念的内涵,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中,经常要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以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在上课前几分钟,要让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情况,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3)在课中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构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三、加强练习,巩固知识

课后练习是为巩固、扩展延伸本课道德知识观点服务的,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道德观点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和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搭配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也可机动灵活地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但在提问题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把握课本以外的相关内容,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最新的教学资料,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提出相关问题,展开拓展练习。有的拓展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合作探究完成,有的需要同伴互助才能完成。为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练习取得实效。

四、注重实践,形成良好道德意识

品德与社会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调查。教材上的理论对学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要使理论进一步升华,离不开实践。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亲身体验和自我领悟,通过调查了解、同伴互助,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有别于其他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这样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发挥每个学生的潜智,发展其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扩充教学内容

教材里编排的教学内容是定性的,课本里对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相当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好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课本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教学资源共享库,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经验、课件、教案放上网上,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获取信息,靠的是眼见、耳听、鼻闻、触摸,还有舌头尝的方法,而用眼见和耳听是主要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则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播放音乐、录像、图片,利用音乐、录像、图片,可以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要发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小学德育、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还存在值得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坚持以课内外实践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好每一节课,必将能把品德与社会课上好。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篇四

2013年我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全力推进“平安戛木区”建设,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平安戛木区”这个工作中心,以最大程度建设好林业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完善综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实现无集体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治安事故、无干警违法犯罪行为。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平安建设领导,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1、继续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其他人员配合抓,做到机构、人员、资金三落实。

2、区党支部要将综治工作纳入年度总体目标考核,要与各股室、各派出所层层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要将平安建设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将综治成绩与个人评优晋级、年终考核挂钩。

3、要继续加强平安建设的经费保障,按照区党委、政府文件要求,将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内外结合,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戛木”工作

1、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林业建设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确保林业建设的安全稳定。

2、加强内保工作,维护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强化“三防”,重点是防火、防盗、防安全事故,特别是用电、通讯设备等的安全,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害,为广大干警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3、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干警遵纪守法意识。定期组织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普法教育,各股室、各派出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参训率要达到100%。

4、完善综治工作检查制度,做到“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5、加强重点时段的综治工作,建立和完善预警预报制度。要认真研究冬季和汛期等特殊气候对综治工作的影响,认真研究节假日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综治工作特点,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报,确保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

6、坚持干警夜间值班制度,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建设,不断完善并严格遵守安项目区及重点公益林护林员岗位的规章制度。

(三)全力做好“两个排查”,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坚持事前排查,将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有机结合起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调解,调解成功率要必保95%以上,减少群体型事件的发生。

二是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坚持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继续强化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决不允许相互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扩大、激化。

(四)上下联动,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1、继续提高整体素质,实行严格的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便民措施,努力提高执法为民的服务水平。

2、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创安”典型,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强化措施,形成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民参与的综治工作机制。

5.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点 篇五

工作要点

2011年,我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在区委、区政法委的领导下,围绕构建“平安**”的主线,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中心,确保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全力确保我乡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经乡维稳领导小组研究,特制定2011年维稳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在维稳工作中“一岗双责”制度,强力推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台阶;二是进京赴省、市等非正常集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在上访场所不发生过激极端事件,并确保及时疏导、劝返和依法遣返;三是不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全区重复性群体性事件;四是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率达95%,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0%。

二、夯实排查调处的基层性工作

(一)、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建立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动态评估、动态化解、动态管控,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逐项分析预测,建立和完善本级本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产生,努力实现“零上访”、“零强拆”的工作目标,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四查四报”工作。

认真落实常规排查每月一报,预警排查随时查报,专项排查专查专报,应急排查即查即报的“四查四报”制度,按照“定期与日常、集中与经常、重点与综合排查调处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着力把社会矛盾化解的重心放在基层,将重点工程和重大维稳事

1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三)、完善处理非正常上访人员长效工作机制。

依法处理涉访违法犯罪人员。全面加强对闹访、缠访、重复访等非正常上访重点人员的排查摸底、调查取证、法制教育和依法处理等工作,切实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

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按照“超前防范化解、超前控制处理”的原则,对排查掌握的突出矛盾纠纷、正在处理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拟开展的重大工作任务、拟举办的重大活动等提前制定工作方案。一旦出现不稳定问题或群体性事件,责任村、部门要利用综合性手段及时、果断加以妥善处置,防止突发矛盾纠纷引发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推进“和谐三区”建设

(一)、全面推进“三进工地”模式,全力确保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平稳推进。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三进工地”模式,积极总结有利于各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平稳推进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促进“三进工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建立“三区”维稳工作台账。深入排查、解决在三区建设工作中因依法依规补偿不到位、施工不文明而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切实落实责任、源头预防、宣传教育、依法行政相结合,逐步形成有效饿利益协调、民意反映、社会公平的机制体系,切实把市、区《关于创建和谐矿区库区工区的意见》落到实处。

四、扎实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以“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和“学法律、讲权力、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营造全民遵纪守

法的良好法制环境。开展至少两次集中性涉稳普法宣传活动,同时要在中小学校开展一次涉稳普法教育。对群体性事件积极参与者及非正常上访重点人员开展集中法制教育。

五、加强对突出矛盾和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调处

集中精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化解一批当前我乡存在的重大不稳定问题,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违章建筑、基础设施损坏等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一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领导包片责任制,加大工作协调力度,能解决的问题力争尽快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疏导情绪,稳定人心;

二要突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年下转遗留问题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年初或年未的排查上,要研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限时解决,对无正当理由又不能及时化解的矛盾纠纷,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动配合属地范围内存在不稳定问题的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稳定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四、抓好其它方面的工作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篇六

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建设好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全年力争完成2-3个标准化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做好用工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就业324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0人,“4050”人员再就业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二)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为抓手,认真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着力建立“鼓励创业—推动发展—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应。针对我县自身资源、人才、区位优势,积极争取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通过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系列创业服务,精心培育旅游服务业、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社区服务业四大产业孵化基地,让创业明星,外出返乡带资金、技术、设备的成功人士扎根我县,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着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扶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解决创业人员资金短缺问题,多渠道拉动就业。

(三)认真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认真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校企对接等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市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交友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帮助更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四)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把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重点抓好信息采集、劳务培训、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等工作,以提高有组织转移比例为核心,以规范化管理、强化服务为重点,把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出去,不断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253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3548人,创经济收入233709万元。

(五)稳步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加大城镇化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农村居民整村整组整建制进城落户工作措施,全年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16500人。

二、积极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六)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确保**年全县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9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40人,累计参保2965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0人,累计参保47055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生育保险新增参保220人,累计参保18953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0人,累计参保13184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700人,累计参保2185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6600人。

(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做好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农业户籍人员养老补助落实工作。严把被征地农民社保方案审核关,将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规范管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解决好“老工伤”纳入统筹的后续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相关保障水平。

(八)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牢固树立社保基金是“高压线”,基金安全无小事的观念,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政策,健全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基金管理中薄弱环节、管理漏洞的排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切实抓好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的落实,堵塞漏洞,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基金安全。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九)科学合理地开发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公开招聘的稳定机制,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我县人才资源配置情况,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人员计划申报、招录招聘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和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安置工作,加大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镇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通过建立引进人才的长效机制,引进县内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争取从国家211、985工程高等院校引进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我县工作,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十)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干

部交流制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年,积极开展内设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工作。通过加强岗位设置管理,落实绩效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意识。巩固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果,维护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十一)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对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培训,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十二)做好公共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和规范人才交流服务办事程序,规范档案管理,认真开展人事代理工作。建立健全退管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协调落实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为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

(十三)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维稳解困工作。认真落实安置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兑现困难补助。主动开展思想教育,协调做好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企业军转干部的维稳工作。

四、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强化巡视监察,增强专项检查针对性,提高投诉举报处理时效性。加强对劳动关系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群体性劳动关系突发事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加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现场督办和跟踪回访。加强劳动关系工作基层基础建设,逐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健全覆盖全县各镇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推进我县劳动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

(十五)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协商调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调委会组织机构,运用调解机制和方法化解劳动纠纷。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和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

(十六)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0%以上。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健全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的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五、加强自身建设

(十七)突出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论述,坚持学以致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同时,立足于业务特点,扎实开展政策、法规、业务、基本技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八)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以系统网站为平台,及时准确发布工作信息,加强新闻宣传,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

(十九)强化目标管理,健全责任机制。认真研究工作的重点、难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联系实际,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信访工作制度,夯实信访工作责任。及时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和诉求进行梳理,研究解决办法,确保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

(二十)坚持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政务。加强法制学习培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积极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务,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切实规范工作行为和服务标准。

7.试析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要点 篇七

【关键词】电费回收管理;电力企业;问题与措施

一、電费回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电力企业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电费回收管理能力,从而导致了电费回收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使电费回收受到影响。电力企业中有些人员对用户用电情况并没有进行实时地了解,觉得只要登记了地址就行了。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些企业是以租赁、承包为主的,所登记的地址并不是他们的“住址”,一旦这些企业在欠费后又更换了地址,那么想要追回所欠费用其难度可想而知。

2.电费的催缴存在较大的难度

目前对于那些不按时交纳电费的用户,电力企业一般都是用停电的方法来催促用户交费,这对一般用户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如市政路灯之类的用电单位这样的方法就不太容易有好的效果。因为如对这些单位进行停电,很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这些单位的电费催缴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3.电费拖欠现象严重

有些个人和企业没有形成按时交纳电费的意识,总是要电力企业三催四请了才去交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性的拖欠电费。更重要的是,由于用户的数量较多,而且分布的范围极广,而电力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能够挨家挨户地催缴电费,从而导致了电费的长期拖欠。

二、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做到“四到位”来加强电费回收管理

第一,让电价政策到位。在进行电价调整时,不但要完善电费核算程序,将电价表重新印制以广泛地宣传电价政策,争取让每家每户都对政策有所了解。对于工业园区中的企业要进行重点上门走访,做到电价政策宣传到位,尽量避免因为电价调整而出现的费用拖欠现象。第二,预警机制到位。对于客户的情况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企业中建立有关客户交费的信誉等级制度,对于主动交费的客户,信誉等级就高,而经常拖欠电费的客户,信誉等级就低。而对那些不及时交费、恶意拖欠、经营恶化、生产困难的客户要进行及时的预警,对于重点客户要重点监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费能够及时足额地回收。第三,责任落实到位。电力企业要规范电费的抄核收工作,建立建全约束机制,对重点客户的电费的结算和催收要重点跟进,严格执行依法停电催收制度和电费违约金征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最后就是催收电费到位。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破产或重组的企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超前介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费回收的风险。

2.做到“四加强”来确保电费的及时回收

第一,要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电费回收管理责任制,将责任细化到人,将各项指标都进行量化和细化,并将电费的回收和服务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以此来加强员工们的责任心。第二,要加强资金管理。电力企业要及时掌握每个月电费的实际应收情况,并动态掌握电费的回收,为资金的管理提供依据,保证企业各项指标都能够顺利完成。第三,要加强探索和研究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要巩固电费的统一管理,并继续探索和研究业务性收费的统一管理模式,让电力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统一管理”。第四,要加强和银行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与银行的实时联网,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可靠性,和银行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合作关系,加强宣传电费代收业务。

3.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

电力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让员工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并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学习简单的财务知识,让财务工作人员学习简单的电力知识,彼此相互学习并增强服务意识,在各个环节都能使服务到位。此外,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营销队伍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企业要重视开发和培养供电营销环节的优秀人才,并以这些优秀人才为中心建立起一支具备高素质工作高效率的营销队伍,建立和维护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用优质的服务来获得客户的支持和理解,为电费的回收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4.不同的客户要“区别对待”

要针对大客户落实“一厂一策”的制度,对租住门面等地址不定的客户要实行预购电制度,使收费更灵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向客户及时地宣传电价政策,让他们对电费的回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费的回收管理是电力企业工作的核心,其回收的效率能够反映出电力企业的发展程度。而目前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以优质的服务来保证电费的回收管理,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华.供电企业实施电费回收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J].电力技术经济,2009,21(3):59-63

[2]高幸村.电费管理策略与对策应用的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3]潘宇.加强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途径[J].经济视野,2014,(9):57-57

8.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篇八

2012年工作目标是:

1.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

2.在1-2个行业推行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模式

3.全年拟培养40名入党积极分子;拟发展30名新党员,拟培养树立5个基层党组织和5个模范党员先进典型、5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典型。

4.举办2次培训,制定并推广党建规章制度,推进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5.加强社会组织宣传工作,在国家、省、市报媒体宣传社会组织建设成效

主要任务:

一、深入广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对全市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进行一次深入摸底调研,全面掌握了解我市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稳定型社会组织,指导其建立党组织,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对于分散型社会组织,以派驻党建联系员和指导员的形式开展党建工作,先保证党的组织全覆盖,再考虑逐步建立党组织,力争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对于行业和属地管理的社会组织,要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实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覆盖。建立方式主要以独

立建、联合建、挂靠建和转接建、楼宇支部等形式全方位组建党组织。行业和属地党组织实行发展党组织责任追究制度度,对在内不能完成党组织全覆盖工作任务的,由市委组织部予以处理。全年计划新组建、接转36个基层党组织,拟选派40名专(兼)职党建指导员,其中部分以公益岗位的形式投放到基层社会组织。

二、以三创为载体,推动社会组织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全市社会党组织中,大力倡导开展创新、创业、创优活动,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找准在三创活动中的位置,促进其发挥作用。在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要以促进社会组织的事业发展为目标,找到促进事业发展的结合点,结合社会组织不同的行业特点,实行一行业一特色,一行业一标准,一行业一模式,一党员一目标,一组织一方向,通过扎实的争创,努力促进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通过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在部分具备条件的行业中开展“五星”争创活动,将党组织建设作为“五星”争创的重要内容,予以考核,通过有效的方式,突出表彰一批在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社会组织。通过“五星”创建活动,一方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以客观的评价增强市民对服务性社会组织的认识,扩大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三、培育发展党员队伍,大力选树典型、培养典型、表彰典型。全年拟拟培养40名入党积极分子,拟发展30名新党员,拟

培养树立3个基层党组织和4个模范党员先进典型。以党章为准则,按照党员的八条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按照非党积极分子考察制度,坚持标准层层把关,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工作在一线的优秀骨干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工作中,注重发挥一线党组织的作用,发现和培养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典型,通过有效的指导,培养和树立典型,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借助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介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典型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强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党组织规范健康科学发展

通过推行党建制度样本,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制度建设,选举党性强、能力强、作风端正、有热情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选齐配强支部委员,注重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对社会组织党建进行深入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社会组织党建中好的做法的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考核力度。党建工作要与社会组织的日常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为其党员办理好流动党员证,设立活动场所,针对其场所有限,可协商参加附近社区活动或挂靠单位党组织等方式,保障组织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五、加大学习培训宣传工作力度,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 重点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全年组织开展培训2次以上,培训面要达到党组织工作人员80%以上。通过政治学习提高社会组织党员的思想境界,通过党务培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水平。加大社会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日报、晚报、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等宣传媒介,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通过举办七一大型文艺活动、诚信自律活动、制作宣传册等,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9.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篇九

一、2006年主要任务和指导思想

200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综治工作全局,以建设“平安苏仙”为载体,以基层平安建设为重点,切实开展“基层基础年”和“矛盾纠纷调解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防控网络,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和全镇社会政治持续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二、2006年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努力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组、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边界、平安市场等,通过开展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确保全镇的安全与稳定。要把基层平安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范围,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村、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平安创建的日常工作。要开展领导联点帮建活动,帮助指导基层开展平安建设。要加大基层平安建设经费投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平安创建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平安创建向纵深发展。积极配合省、市、区综治委开展的基层创安评选表彰工作,认真做好创建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界齐抓共建,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活动。创建平安社区(村)的要求是:

(二)、突出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精干高效、整合力量、服务群众为原则,坚持定期排查与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结合。不断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要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工作网络,落实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综合优势,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综治、信访、司法、维稳“四位一体”的联合办公格局,增强矛盾纠纷的化解调解能力。要及时发现和掌握本村、本部门和本单位不稳定问题及不安定因素苗头,抓早、抓小、抓过细,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体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划,不断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和方法。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和依法有序的信访秩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强化对重点部位和犯罪多发人群的管理控制。要全面开展睦邻友好活动,及时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有效地维护边界稳定。继续下大力气,立足预防,治理源头,切实做好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铁路护路联防等工作。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推行融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于一体的“业主责任制”。高度重视做好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对犯罪多发人群的管控办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工作,总结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实体的做法,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推介经验。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衔接和管理。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和企地共建活动,做好校园及周边和企业周边的治安整治工作,维护学校教书育人良好环境和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铁道线活动,大力整治铁路治安重点路段,确保经济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四)、严厉打击各种严惩刑事犯罪活动。针对各类犯罪高发的特点,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震慑犯罪,有效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将打击的锋芒直指现行犯罪,重点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黑恶势力、团伙犯罪、暴力恐怖犯罪、重大经济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行犯罪,及时地、稳准狠地予以打击。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斗争,扫除社会丑恶现象;要预防和打击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严防恐怖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要严密防范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五)、以严防死守为工作方针,确保反邪教工作有新的突破。今年,按照上级的要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要突出抓好责任落实,教育攻坚,深挖打击,警示教育,排查监控,队伍建设,情报信息和理论调研等主要工作,确保“三个零指标”管理目标的实现。继续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对“呼喊派”成员的教育训试专项工作,对“呼喊派”一般成员进行上门、入户,面对面进行教育训诫,覆盖面要达100%。

(六)、要严厉打击地下“六合采”等赌博活动。2005年,我区打击地下“六H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镇个别村、单位、部门对地下“六H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全镇各村、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看到目前地下“六H彩”的严重性、危害性、危险性,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集中力量抓好整治,给予地下“六H彩”赌博以毁灭性的打击,努力实现“无人买码,无人写单,无人做庄”的工作目标。当前要按照“思想不松、班子不撤、队伍不散、责任不虚、为度不减、经费不少”的原则,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台帐、举报奖励制度,建立预防和打击地下“六H彩”赌博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把打击上线、庄家和开票人员作为打击重点。加强对外县外区外乡外镇的信息沟通、强化侦查手段,发动群众,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突出对参与地下“六H彩”赌博,或为地下“六H彩”充当“后台”、“保护伞”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的查处,从严从重处理,绝大姑息。要公布一批典型,公开曝光,警示大多数。

(七)、继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和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积极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和“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运用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无业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禁毒宣传工作,努力减少新涉毒人员的滋生。加强易制毒化学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麻醉药品的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药品等犯罪活动,要加大易制毒化学药品生产、经营、运输和储存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实行台帐管理。全面落实吸毒人员帮教戒毒措施,对发生吸毒成瘾人员,要一律进行戒毒脱瘾治疗,要充分发挥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重要作用,加强规范依法做好吸毒成瘾人员的脱毒治疗、生理矫治和法制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将创建活动与“平安社区(村)”、“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真正使创建活动深入千家万户。

10.大棚杏树春夏管理要点 篇十

1.花果管理:(1)辅助授粉。辅助授粉包括利用蜜蜂、壁蜂、人工授粉。放蜂授粉应与人工授粉相结合。放蜂授粉,每棚放1~2箱蜂。在开花前2~3天,将蜂箱搬进棚内锻炼蜂群。在蜂箱口撒少许糖和水,使蜂出箱后能及时补充营养。人工授粉的关键是采集花粉,一般以花蕾呈含苞欲放的“铃铛”状时为采集适期,花苞剥取后过滤,在20~25℃条件下阴干或用25瓦灯泡烘干,点授或粉液喷施。(2)花期环割。杏树谢花后,要对开花枝组进行环割。一般每枝割2~3道,环道间距为2~3厘米,伤口1~2周可愈合。(3)合理留果。花后3周,根据树体坐果情况进行疏果。先疏掉病虫果、畸形果和弱枝果,一般花束状果枝留1个果,短果枝留1~2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长果枝留4~6个果。(4)提高坐果率。花期叶面喷洒0.2%~0.3%的硼砂液。

2.肥水管理:大棚杏肥水施用量为露地栽培的1/3~1/2,花前大树每株施尿素0.5公斤,小树施100~200克。前期叶面喷肥以尿素为主,每隔7~10天喷1次。后期(硬核期以后)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大棚内需水量不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扣棚前灌水充分,则整个生育期不需再浇水。如果棚内确实发生干旱,要在早晨滴灌或膜下灌小水。

3.新梢管理:萌芽后,首先将着生位置不当的芽抹除;坐果后待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扭梢,长到20厘米时反复摘心;及时疏除直立枝和过密枝。坐果后若新梢旺长,可用多效唑150~200倍液抑制新梢生长。

二、揭棚后管理

果实采收后(一般于4月中下旬或5月上中旬)或露地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即可揭掉棚膜,进入夏季管理。

1.加强夏剪:初果期树,疏除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下垂枝、过密枝和外围过旺枝,打开光路;对结果枝进行短截或回缩,培养新的枝组。对出现上强下弱生长现象的杏树,要重剪上部旺枝,去强留弱,抑制生长。盛果期树,在果实采收后,要对枝组重回缩,以重新培养和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对骨干枝和结果枝组上的新梢,待长到20~25厘米时摘心,到6月下旬共摘心2~3次。

2.控长促花:6—8月,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促进成花。用多效唑100~3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10~12天喷1次,连续喷3次。

3.加强肥水管理:采果揭棚后,要及时追施有机肥和磷、钾速效肥,减少氮肥施用量,每株施尿素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并及时灌水,防止积涝伤根。7—8月不灌水。

(陕西省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薄康凯 谭巧 杨梅 邮编:710300)

11.社会管理工作要点 篇十一

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中共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委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政府制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点

根据中央、省、市、区相关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海南省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海口市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海口市琼山区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具体任务要求。镇委、镇政府从本镇的工作实际出发,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大局,以迎接和保障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抓手。经镇委、镇政府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制订2012年龙塘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具体细则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责任制,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已经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的认识,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把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镇委书记、镇长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重要事项,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社会管理,镇委、镇政府年内专题研究部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会议不少于2次。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综治维稳实绩档案,党委组织部门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实绩时,征求同级综治委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调研、指导,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年内下基层实地调研、指导工作不得少于2次。

3、建立健全镇、村(居)各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增加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能力。要调整充实镇综治

--委成员单位,吸纳辖区内重要企事业单位、学校、驻军部队等参加综治委工作,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扩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覆盖面。

4、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各种制度。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综治委全会制度、五部委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参与综治工作联系点制度、成员单位述职制度、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巡视督查制度、治安形势分析和公共安全感调查等制度;严格落实《海口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和领导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对问题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查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镇综治委(办)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实干高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四宜”城市目标,高标准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注重民生,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作水平,年内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善于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总结推广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转变理念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政策,努力开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6、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基础项目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办好事的问题;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奖惩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逐级落实到位。

7、综治委实有人口专项组、特殊人群专项组、“两新组织”专项组、社会治安专项组、法律政策专项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等八个专项组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健全,职责明确,作用明显。

二、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1、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工作制度和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互相配合的“大调解”

--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五个到位”、“五个统一”、“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加强民间纠纷调解员、信息员等队伍建设,拓宽基层社情民意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收集反馈渠道,积极构建“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各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集中排查化解经济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针对民间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排查调处工作;完善挂牌督办制度,省、市、区三级当年挂牌督办问题80%得到解决;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矛盾纠纷排查率和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全镇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上访起数和人数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5%以上,无进京上访。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办结率达到95%,停访息诉率达90%。

2、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确保实现“三个零”指标。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检查督导运行机制,制定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情报信息收集和研判工作责任制、重大时期防范备勤工作制度和群体性上访、突发性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加强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全年敏感时期、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实现不发生影响全省、全市、全区、全镇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集体进京上访事件的“三个零”指标。

3、完善反邪教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反邪教工作。对“法轮功”痴迷者实施“回炉教育”和“回归社会”工程,集中治理现实活动反弹的地区,落实“法轮功”人员实名管理和教育管控,积极推动反邪教警示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全年实现“不发生邪教组织成员进京滋事、不发生邪教组织聚集闹事和插播广播电视事件”的目标,“法轮功”痴迷者教育转化率达90%以上;参与“家庭拒绝邪教”活动的家庭达到95%以上,签订率达到85%以上。

4、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建立健全各级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组织,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各种工作制度、经费、人员和信息员队伍落实。加强国家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年内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严密防范非法宗教活动在大专院校的渗透,坚决取缔境外宗教组织在我市非法传教活动;

--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加强和创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教育、司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动态服务管理机制;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机制建设,流动人口登记率、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信息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实现对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

2、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积极推动做好罪犯和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加强罪犯和劳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出狱出所必送必接措施和安置帮教政策,解决好“三无”人员的救助帮扶问题,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推动完善宽严相济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做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工作,监外执行罪犯管控率达到100%;建立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自愿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保障,落实必要的经费、人员和场所。

3、加强“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开展“两新组织”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推动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及妇女组织等群众组织,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研究建立社会组织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

4、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黑恶势力、涉枪涉爆、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非法传销、“黄赌毒”、网络诈骗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本年度发生刑事案件总数不超过上年度的10%,刑事案件破案率不低于上年度破案率,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发案总数不超过本年度刑事案件总数的3%;年度命案侦破率达到90%以上;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审结率均达到70%,无处理结果、积压案件绝对数同比下降5%;涉黑

--涉恶犯罪发案总数与去年同比下降;“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总数低于上年度或持平;治安案件查处率达到95%;破获毒品案件与上年同比增加10%,控制新增吸毒人数不超过3%,收戒吸毒人员与上年同比增加15%,复吸率与去年同比下降,“无毒单位”、“无毒学校”、“无毒村”、“无毒社区”在巩固原有数量基础上有所增加,城市和农村禁毒教育面均达到95%以上、中小学校达到100%;建立健全学校和重点工程及周边、治安复杂场所、采沙场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省、市、区挂牌督办的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全年不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有恶劣社会影响的案(事)件。

5、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新型社区、文明生态村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社区治安管控、重点部位防范、内部单位安全保卫、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安防控工作落实,以“五防”为重点的基层治安联防互助活动深入扎实,85%以上的村庄(社区)达到“五无”,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撬盗机动车辆、街头扒窃、诈骗等可防性案件低于上年度或持平。

6、认真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入组织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坚持“扫黄打非”,建设绿色互联网,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积极开展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工作格局和法律政策体系;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排查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失学、失业问题;完善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的司法保护制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7、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消除校园内部安全隐患;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妥善处理涉

--校矛盾纠纷,整治治安、交通秩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严密防范、依法打击针对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和敌对势力针对学校的渗透破坏活动。全年不发生恶劣影响的涉校涉生案(事)件。

8、加强护路护线联防工作。推动加强涉路涉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依法严厉打击涉路涉线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护路护线联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铁路示范路段、平安大道、平安车站(港口)、平安油区创建活动;境内不发生较大伤亡事故,高速铁路护路区段实现零死亡。

9、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对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社会管理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推动事关社会管理全局和长远的制度建设;研究提出社会管理方面地方性法规政策立、改、废工作的建议,推动将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政策,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研究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政策措施的建议,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

10、着力解决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加强镇、和村(居)委会规划管理,提高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和配套水平,以科学的规划引导镇、村(居)委会科学发展;加强民生事业管理,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及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灾民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开展“共铸诚信”主题教育,依法严格市场管理,加强物价监管调控,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公用设施管理,确保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安全,严格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品及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不发生危险物品因管理失控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和较大影响事故;落实消防工作各项制度措施,不发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全年不发生涉及生产、食品等有较大影响的人员伤亡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失地农民安置管理,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全市救灾物质储备网络体系,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1、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市场、平安企业、平安

--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及时举办平安创建达标评比活动,要求90%以上的家庭、85%的自然村、80%的社区(村)、80%以上的校园、医院、景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平安铁路、平安厂区、平安市场等创建工作扎实。

2、基层综治办组织、机构健全。镇(街道)综治办实现“八有”(即有机构编制、有专门办公室、有机构印章、有办公设备、有工作报刊杂志、有交通工具、有宣传阵地、有综治宣传栏或橱窗);加强“两所一庭一室二中心 ”建设,综治工作中心(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工作机制健全,作用明显;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按照《海口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启用海口市综治工作台帐系统的通知》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综治台帐系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农村“两委”干部坐班制;综治工作经费保障到位,落实综治工作专项经费,区人均2元、镇(街道)按人均1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3、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坚持社会化、职业化相结合,加强和规范基层调解组织、治安巡防组织、帮教组织、保安员队伍、治安中心户长、治安楼栋长、治安信息员、综治协管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志愿者队伍长效工作机制。

4、广泛开展综治宣传、培训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法律六进”活动深入扎实;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海口平安网的平台,年内发布信息不少于100条;积极开展对基层综治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年内组织举办1期村(居)治保主任、综治工作站主任培训班。

5、加强综治工作理论研究。年内完成综治工作论文10篇以上,力争有1-2篇研讨文章在《长安》杂志上发表、有论文在全国综治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新闻作品在全国综治工作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奖。

6、积极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及时开展见义勇为行为表彰奖励活动。

上一篇:卓越课堂文化下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