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2024-08-23

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精选15篇)

1.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精心提炼,严肃确立。

长春市洁康餐具消毒服务有有限公司从2007年成立到2010年,尽管头三年一直都是围绕着生产进行工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不是产量完成不了,就是质量上不去,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餐具消毒协会去年组织的餐具消毒高峰论坛会及深圳市润鼎公司提供的先进设备,使我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

企业要想成长,离不了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企业要想发展离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我认为我们的行业要想发展的好,也同中国的其他行业一样,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开发市场为中心,只有在市场中立足,企业才能存活下来。第二阶段:以质量为中心,企业的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三阶段:依靠创新企业才能在同行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第四阶段:依靠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当企业成就一批秉持一定价值观,无往而不胜的人才群体,这就是优秀的企业。

1.当时我们行业的现状是缺人,招来即干,能干的就行。对员工上岗前从未培训,尤其是东北的员工普遍年龄偏大,没有生产技能,多数为城乡结合人员,没有在正规企业工作的经历,随意性强,企业制度对其约束力小,临时性的工作。没有把个人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所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所有员工确定自己与企业相同的方向和目标。

2.公司在2010年11月份完成了更新设备及厂房装修,完成了硬件的建设,设备流水线的作业使员工在大量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原来缺人到逐渐稳定,建立早会制度。在确定早会制度前,先要把周会开好,物流、生产每周一开会,开会不要在乎形式,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员工发言,建立员工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平台,在开早会前,先与公司的管理人员协商,首先管理人员从内心到员工内心都认为很有必要,形成制度就要坚持。

二.大力宣传,深入人心。

企业在经历第一阶段逐渐稳定下来后,作为老板我们一定要做一次冷静的系统思考,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形成对这个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目标的过程,我们能不能做到把这次创业当做一次超越自己的经历,为他人为社会多承担一些责任,我们的企业只有超越了以赚钱为使命的阶段,定位成了事业,只有对待事业我们才能义无反顾,才能做到良心生产,道德从商。所以以事业的名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员工说这个对我意义非凡,我要做,那个对我相当重要。我也要做,所有的员工都在找事做。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结果。第二个问题“我们能做什么”,企业文化永远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支撑,一是路线要对,老板有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确立真正可行的长期目标,反过来要求厂长,班组长推进企业文化是行不通的。二是方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严谨还是粗放,对某些事情是严格还是宽松,确定下来的思维,行为方式就是企业文化的主旨了,道理上讲,这是一个沟通,说服的过程,目的在于打破原有的习惯,有意识的培养新的习惯,进而固化新的习惯。每天的早会也有反复的过程,如走形式、员工抵触,在下面议论,中间也有间隔,这个时候就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坚持下来就可以养成习惯,否则将前功尽弃。所以管理工作的方法很重要,首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先要把早会的内容确定下来,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集体的精神,在市场中,离不开诚信的宗旨,所以早会要围绕企业精神、秉承做事的宗旨、做人的原则。我们确定了“诚信至上,精诚合作,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确定了“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相辅相成,共创繁荣”的企业宗旨,在管理理念上我们认同了“精品开拓市场,人品开创事业”的理念。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会背,朝着这种方向去走,在这过程中,我们的王继红厂长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她制定了很多的胸卡,每个

员工在干活的过程中就背了下来,背完的员工发一些小礼品,如毛巾、牙刷、牙膏。激发了员工参与的热情,使早会成功的坚持了下来。

三.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由于餐具消毒企业都有缺少员工的时候,在没有人的时候老板家人一起上,只重视生产,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立,这样就形成了恶性的循环,越缺人越建立不起企业文化,越没有企业文化越缺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留不住人的。在很多次开周会的时候我都在与员工说:企业需要以厂为家,处处为企业着想的员工。但收效甚微,收效不大的原因在哪里?后来我想到了,我们把没把员工当自己的家人,处处为他们想,只有把员工当做家人,员工才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所以企业要建立服务型的管理团队,只有为员工服务好,企业才能有灵魂,才能有文化,才能有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力量,只有具备人文力量的企业才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

公司文化的建立离不开领头人,厂长王继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每天都与员工交流,包括每天晚上通过电话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家里遇到的困难,怎么样去处理。员工有病每天都有问候,确确实实的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每年年终公司都会有会餐,员工相互之间有交流,由于公司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休息时间少,出外就餐的机会不多,在2010年公司组织了在长春市比尔森自助餐厅主题为“时尚健康,共建和谐”的自助餐。有很多员工没有去过,就餐后都非常满意。

四.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价值观。

企业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根基上,企业文化的力量和非经济的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完成由过去管“身”到现在管“心”的转变才能有实际意义,只有把尊重人,激励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便于企业形成遵章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具有健康向上,勃勃生机的内部氛围,企业管理才具有更高的层次。

洁康公司经历了4年时间,也是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走到了今天,企业之间的员工原先并不了解,刚开始矛盾、分歧都比较大,每月都有吵架、打仗的,通过这一年来的早会教育,思想上的沟通,我们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处理员工之间矛盾上,谁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厂长解决问题,不激化矛盾的奖励200元。结果公司这半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吵架,打仗的事情。在公司整体运行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建立相辅相成之间关系。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要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班组与班组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也要建立成相辅相成,共创繁荣的局面。

公司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每月多一些评比,有成绩就要庆祝,如物流每月完成送货任务的有庆功宴,车间、班组质量及产量提高的都有庆祝会。公司在今年8月份还组织了主题为“卫生长春,时尚健康”南湖春季游园会,组织了游戏比赛,在喝啤酒、吹气球比赛的过程中全员积极参与,包括有60岁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各班组还定制了队旗,使之成为长春市餐具消毒公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因此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的工作。

企业的发展脱离不了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就是企业文化的润滑剂。企业是把资源变成财富的组织,而企业文化是这个经济组织的活力、动力和耐力的源泉。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不断发展有了不懈的动力。

2.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二

从当年的青岛地铁筹划, 到2010年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再到2015年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 青岛市民坐上了“开往幸福的地铁”。硬件跟上了, 那么软件呢?事实上, 青岛地铁在建设初期就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和源动力, 通过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功能, 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让企业文化真正变身为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理念的缔造是自我剖析的历程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文化来支撑, 为更好地支撑集团战略发展, 塑造符合青岛地铁特色的文化灵魂, 增强集团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一支文化统一度高、执行力强的地铁队伍, 青岛地铁集团于2014年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项目。

企业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当时的青岛地铁来说, 提出一个真正体现企业价值的核心理念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岛地铁作为民生工程, 确实是很难用几个字来总结和概括的, 到底如何取舍, 成为讨论的焦点。经过反复研讨以及与集团高层的多次会谈, 最终对青岛地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构成和提炼方向实现了高度统一, 于2015年7月初步建立了以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确定了以“打造幸福地铁, 做引领新生活的城市运营商”为愿景, 以“城市动力, 畅行青岛, 精彩生活”为使命, 以“METRO+, 即包容, 高效, 卓越, 责任, 精进, +”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对于核心理念中“+”的出现,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张君曾在讨论中表示, 在地铁建设这种超级工程里, “安全”的分量不必多说, 是不是应该在理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有专家表示“包容”所涵盖的内容更多, 更全, 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底蕴, 那么其他内容如何体现?经过反复的讨论, 最终决定用一个无限想象的“+”来表现和概括。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的提炼中, 既保留了青岛地铁在近20年来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 也体现了青岛地铁在未来要实现达到的宏伟蓝图, 同时也彰显出一个青岛地铁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做事、干事, 它是集团全体员工高度达成的文化共识, 是每一位青岛地铁人时刻融会在脑海里, 贯彻在工作中的价值准则。通过公司上下持之以恒地努力, 将青岛地铁集团的企业文化培育、壮大、成熟起来, 形成我们自己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并使之逐渐成为集团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青岛地铁集团总经理王永亮如是说。

文化为骨, 实践为肉

船靠舵, 帆靠风。核心理念的确定, 相当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树干, 剩下的就是浇灌它, 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个过程便是核心理念的宣贯。青岛地铁以“理性规定”和“感性号召”为原则, 从理念、行为和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行为对标、礼仪培训、管理考核以及创立文化内刊、举办文化沙龙等一系列文化宣贯工作, 将看不见的企业文化建设, 科学系统地分解为一个一个具体而又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文化建设, 转变为员工喜欢而且积极参与的事情, 以达到文化人人参与的要求。

为积极发挥2015年“十佳职工”的树榜带头作用, 青岛地铁举行了“树榜样、讲故事”活动, 从集团、部门和个人3个层面学习榜样事迹。通过与“十佳职工”面对面访谈进行事迹挖掘, 提取事迹细节、个人努力等富有感染力的元素, 为后期榜样宣传做好基础工作, 同时撰写先进事迹报道发至各单位学习。座无虚席的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集团上下形成学习榜样的氛围;“十佳职工到部门”座谈会, 近距离与榜样沟通, 分享工作经验和感悟, 用真实案例打动员工, 助力各部门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的微故事征集活动, 将活动目标由学习个人榜样向学习组织榜样升华, 创建积极的组织氛围, 带动组织文化发展。

为了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 增强员工的身体、心理素质, 青岛地铁企业管理部于今年启动了文化沙龙活动, 分别针对员工心理、生理和子女, 策划组织了“性格与沟通”“科学健康运动”“地铁儿童绘本”等主题沙龙活动, 受到员工的欢迎。张鲁鹏是一名90后, 对于传统的文化活动来说, 新颖有趣的形式更能吸引他的眼球。在聊起最近的几次活动时, 他显得格外兴奋:“以前搞团队建设一般就是聚聚会。现在的形式有趣多了, 最近几次沙龙都特别有针对性。有一次是邀请了青岛市‘健身先生’作为老师, 教我们做‘办公室毛巾操’, 动作看着很简单, 做下来一整套累的我够呛, 坚持做能缓解肌肉劳损, 减轻职业病症状。我们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种非工作场合的交流平台, 感觉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让团队之间更有默契和凝聚力。”张鲁鹏表示。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心, 就是希望把企业所提倡、推行的核心理念和工作规范变成大家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让它体现在每名员工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面貌上, 让员工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亲身体会到文化的作用, 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

小小“幸福号”, 大大正能量

企业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风貌的真实展现。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后, 将体现集团正能量的“小微”故事集结成册的想法逐渐成形。一本展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让员工用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的企业内刊正式上线, 取名为《青岛地铁幸福号》。《幸福号》把员工身边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大事、小事, 贴地气儿的事编辑成故事, 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 让文化渗透进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 让员工意识到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让员工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向文化靠拢。《幸福号》的采访、编辑到排版、印刷等一系列过程中, 也与员工充分互动。被采访人员均为集团内部员工, 各素材来源均为员工真人真事, 在封面设计和内页插画上, 也都是邀请员工设计手绘, 大大增加了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三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知识要素驱动的新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特征,“变”是成为知识经济中惟一不变的原则,企业固守不变或等待被动的变化或变得不够快都可能被市场淘汰。只有进行全面创新,企业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正进入体制变革的时代,其深刻程度的普遍性不亚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体制变革。在这种变革中,能生存下来的是那些有创新精神,并乐于接受技术、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公司;是那些不断进行创新、汇聚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其有超强创新能力的公司。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文化创新,但在所有创新内容中,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与企业文化的创新作用则愈显重要。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企业都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力。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激励力,加强企业的约束力,提升企业的导向力,增加企业的纽带力和辐射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创新正在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创新理念形成的基础

企业理念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形成统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创造和谐、公正、平等的发展环境,必须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因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在于每位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就会像“黏合剂”一样,把全体员工团结在创新理念之下,调动企业内部有益于创新的各种力量,从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所包含的创新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内容,均寄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希望和要求以及他们的命运和前途。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对创新理念及创新行为产生了认同感,就会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调动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推动力。企业的创新,一是要靠有形的、物质的、经济的手段,二是要靠教育无形的精神推动。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转,两种燃料一起烧,双轨并行,两轮驱动,才能使企业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速列车。一台计算机的硬件不管怎么先进,也只有安装了合适的软件才能高效运作,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生产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等要素。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正所谓“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企业文化着力解决的就是一个效率问题。一大批掌握先进思想、现代科技的人与先进设备的有机结合,这就形成了生产力。一个企业,如果有一大批用先进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将显著提高。

三、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尤其是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管理上如何科学地发挥人才作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企业文化创新对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德力西集团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突破传统的用人观念,广泛吸纳四面八方的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驰骋舞台,企业的用人原则是:特长志愿结合,专业岗位衔接,能力职务互动,绩效待遇一致;同时企业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任人不唯亲,只唯贤,不讲情,只讲能,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造就了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开创性人才队伍。没有“以人为本”的这种企业理念的指导,企业是难以呈现出这样一种充满无限活力的局面。

四、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形成企业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

企业文化对每个员工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当然,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导的硬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来自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一旦一个企业的群体意识、内部舆论、风气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具有创新的特质,就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群众化的群体心理和动力,使员工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理念共鸣,进而自我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开展创新工作。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创新,不仅与企业的“制度管理”构成为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融合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内容,同时,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在冷冰冰的物质结构之外,构筑了一种文化需求和氛围,以适应人性、人情和人的自身价值提升的要求。

五、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

企业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凭个人或单个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构建创新网络,开展创新合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导模式。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竞争者的合作,携手建立战略联盟,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失为新时代竞争的明智之举。而相同的文化和语言,或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可以克服创新思想交流的障碍,加速创新知识的传递及效能,沟通市场、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交流与联系,在企业创新发展中起到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综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市场也日益趋向一体化。因此,谋求合作,将竞争与合作统一起来,便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新思维。

六、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篇四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顾名思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生活规律。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的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形成凝聚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企业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辉煌。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企业、学校、机关等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社会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马克思也曾经讲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可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企业也不另类,为此,这就要求企业自觉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员工既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当然我们的经济繁

荣很重要,技术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企业能不能进步,最根本的标志是企业文化的提高,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管理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他人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企业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企业发展才可以说真正进步了,整个社会建设才可以说真正进步了。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反映了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机械的、僵硬的、命令式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根基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运用文化的力量和非经济的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完成由过去管“身”到现

在管“心”的转变,才有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把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企业形成遵章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具有健康向上、勃勃生机的内部氛围,企业管理才具有更高的层次。

5.安全文化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篇五

人生的目的依个人的不同而不同,但所有人的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生存。而且理想的或追求的生存状况就是人身心的安全、舒适、健康。人不管经历怎样的人生道路或发展路径,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命安全。如果没有了生命,其任何的理想、目标都是一句空话。因此,从生命的角度讲,安全观是人生观的最基本的目标。

作为煤矿企业,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要想长治久安,就要用文化统领安全,只有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才具备了制胜的法宝。基于这一理念,在多年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总结、提炼、塑造出富有本矿特色的安全文化。

有人说:“听不进安全第一的劝告,是耳朵的幼稚;不懂得防范为重,责任重于泰山是心灵的幼稚;不深入一线,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还他人以安全则是行为的幼稚。”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谨小慎微。“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需要的是我们的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永抓不懈!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安全生产的本身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启发、引导、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到自我保护,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三部分,缺一不可。安全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知”,安全技能的目的在于“会”,安全态度的目的在于“行”,三者的有机统一对于能否实现安全教育的最大效果至关重要。但安全文化理念对职工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但正因为安全文化理念影响的是职工观念、道德、态度、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长期教育,来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联系工作实际我讲讲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安全理念要渗透于管理活动之中,指导安全行为方式。安全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指导行动,我们要求区管跟班要全过程。所谓“全过程”就是要求区管跟班必须坚持与工人同下同上,甚至最后一个上井;把“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责任”、“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真爱职工就要狠抓 ‘三违’”、“四个凡是,六不放过”(即: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检查;不放过一处隐患,不放过一个违章作业者,不放过一个违章指挥者,不放过一个说情者,不放过一个渎职者,不放过一个不作为者)等安全理念的教育融入其中,尤其是把考核区管能否做到全过程、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隐患和问题做为日常的管理考核。要求区管每月分上中下旬定期对四个班组进行仔细的考评,每人全月扣分不低于100工分,并在班组草帐签字生效,少扣一分在区管奖金按一分2元扣除,这种强制特别管理给了一定压力,以此来促使区管在安全管理上真抓实干,实践证实在工作中确实收到良好效果。

第二,安全理念渗透到“反、防、查、抓、讲”活动之中。为增强职工在生产中的保安意识和能力,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自07年7月至今,我们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反、防、查、抓、讲”活动。就是每个管理者都有隐患排查任务、“三违”指标,一月一考核,指标任务与安全兑现挂钩。“三违”人进行罚款交现金制度,确立并践行“不反违章就是最大的违章”、“不查隐患就是最大的隐患”的安全理念做为这项活动的一个深化点,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反、防、查、抓、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加深对确立这些安全理念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用制度保障安全行为方式的固化。一种理念让人接受不容易,养成固定的行为方式更不容易。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行为方式的养成。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背离理念,偏离轨道的行为方式要纠正,这就要有制度来约束。在总结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更新了一

系列管理制度,上到区管,下到普通职工,每个人都在制度的约束之下。“区管值班、跟班制度”、“碰头会制度”“汇报制度”“班组长及群安员管理制度”“青岗考核、汇报评比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安全例会管理制度”“三无班组考评办法”“三违及安全不放心人员帮教办法”“群监网员管理制度”“事故分析制度”“零散工种管理办法”“假工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等2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涉及到各个工作环节,渗透到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是行动标尺,一旦有背离安全理念的行为就要受到处罚,使得不规范的行为得以纠正,安全理念得以有效的落地,安全行为逐渐养成,并固化为行为习惯。

第四,把安全理念渗透于“安全互保”管理活动之中。近几年,我们以党员为骨干力量,广泛开展了“安全互保”活动。“党团员身边‘三无’”、“群监网”、“青安岗”等群众“安全互保”活动连续不断。要求这些骨干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做到自身遵章守纪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违纪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大现场作业的安全互控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激励这些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安全互控作用,我们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不反违章就是最大的违章”等安全理念,并自觉用这些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和互保行为,变“要我互保”为“我要互保”。为此,每个月党员都要及时把自己在安全作业和互保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向支部汇报。各支部结每月对党员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并作为党员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发党员的安全责任意思和自觉参与安全互保的主动性。在我队形成了“总支抓党、行政抓长、工会抓网、团委抓岗”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大安全格局。

6.企业文化四航崛起的动力之源 篇六

近几年来,中港四航局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而且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年比一年好:2002年生产总值创新高,达17.7亿元;~年翻一番,快速增长到35.5亿元;~年再创新高,达45亿元;~年可望再上新台阶,达50亿元••••••探究四航崛起的动力之源,那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锤炼理念完善体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源泉。勇于站在时代发展潮头的四航人,早在1989年便确立了“四海为家、开拓为志、信誉为上、团结为本”的企业精神,激励全局员工奋发向上,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他们更致力于系统地创建四航优秀企业文化。

~年8月,四航人怀着再创企业辉煌的壮志,提出“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振奋了全局,震动了同行。系统地整合和创立富有自身特色的四航哲学、四航管理方针、四航价值观、四航发展观等15项四航文化理念及其标准,形成了构筑四航先进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理念体系,对当前及未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9月,四航隆重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大会,总结经验,对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随后颁发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年10月,他们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年2月,他们又提出深入宣传贯彻《四航文化手册》、打造管理工作品牌、实施素质工程教育、举办企业文化节、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现场会等11项措施,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今年4月,他们又提出建设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进一步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四航人经过几年来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和架构,开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深入宣传贯彻全面推进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认知、认同并将其视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如果员工没有认知、认同和践行企业文化,就等于没有企业文化。四航人在提炼企业文化理念和构筑企业文化建设框架的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四航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和各项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落实工作。

四航在召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大会后,马上成立了以局领导为首、各职能部门参与的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小组,深入基层单位、各个项目部以及船舶,开展四航文化推进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指导,使广大员工明确目标和任务,掌握四航文化理念的内容和要求等。他们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精美悦目的《四航文化手册》和四航文化宣传挂图,供广大员工及时学习和借鉴,同时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大平台”,扎实开展创建“五优形象”活动。

~年,他们开展了“共筑诚信四航”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对员工进行了诚信教育,并举办了“共筑诚信四航”的主题演讲比赛,组织了从广州到深圳、湛江、海南、漳州等工地,历时5天、行程数千公里的巡回演讲,除组织员工参加听讲外,还邀请了当地政府有关领导和业主代表参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年年初,他们又把建设“和谐四航”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开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通过大力宣传和贯彻,四航文化理念为四航人广泛认知、认同,并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处处展现文化风范。

激发动力促进发展

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给四航带来了实惠,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走上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四航人在企业精神的激励下,更加热爱企业,更加团结协作,更加开拓进取,更加高举诚信。在2002年建设盐田三期工程4个10万吨级码头泊位中,他们满足业主要求,将4年的施工期压缩为两年,创造了我国建港史上的奇迹。四航人的拼搏精神和诚信服务也深深地打动了业主,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以议标的形式直接由四航人来承建。此举国内外罕见,让同行敬仰。

在“为顾客创造精品、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四航价值观,“做强主业、多元经营、合作共赢、科学发展”的四航发展观和“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四航人更加奋发向上。近几年来,他们建造了深圳盐田、广州南沙、上海孚宝等一大批优质、样板、品牌工程,有的还得到了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奖励。他们还加大科研投入,投资4亿多元建造或购买了2600吨起重船、93米长桩架打桩船等一批国内外一流大型工程船舶,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他们转变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经营的发展方向,向建筑市场高端发展,做大做强主业。目前,四航投资BOT项目高达40亿元,墨西哥海外大型合作工程即将开工。

企业文化,四航崛起的动力之源,推进了四航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年施工产值由2002年的17.7亿元增长到今年的50亿元,朝着“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的战略目标迈进!

7.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七

对于处在当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历史时期的企业, 要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管理与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与时俱进, 赋予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涵, 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当二者和谐发展, 互相推进的同时, 企业中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科学的文化氛围、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的含义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滋养下, 不断发展、创新、丰富, 形成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新动力, 保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近年来,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企业经营目标屡创新高, 已经逐渐形成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不竭的文化支撑力。

1 重新认真、了解、解读在企业中,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放至企业, 它包含企业的历史、行为规范、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 企业文化需要正向引导、规范, 需要不断传承、创新;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 在企业里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规范文化发展的正能量。

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各种媒介, 运用多种方式, 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中产生的困惑, 通过在企业中树立立场, 明确观点, 让正向思想在企业中流转, 形成洁净的空气, 将党的思想政策自上而下贯彻于企业中, 以达到规范员工行为, 教育并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作为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企业的发展前进。

一直以来, 国有企业正是拥有如此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 完成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飞跃;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范畴, 将文化融入管理, 规范企业的方针政策、经营准则、战略目标等, 作用于企业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终极目标。

综合来看, 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均与思想范畴有关, 均坚持“以人为本”, 作用力于企业员工意识形态, 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及员工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助推企业发展, 为企业生产、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推动和正向约束。

近年来, 包头供水通过不断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风清气爽、全员奋进、积极向上的合力, 运动会、各类文体竞赛、书画摄影比赛、节日联欢、公益活动给员工营造出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 同时, 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让员工得到自我修养和技能的提升, 为其开辟出上升的通道。企业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 全国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对外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与保障,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2 正确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依存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作用于意识形态, 但认真理解却不尽相同, 反映在范畴、使用范围及工作方法上。企业文化属于管理范畴, 具有明显的企业自身个性且缺乏强制性;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政治范畴, 涵盖所有企业, 不尽范围较广且有一定强制性, 二者不尽相同, 但却有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

首先, 就工作内容而言, 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关联密切。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根本, 都要通过各种媒介与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建设, 从而达到对员工精神世界的正向改造, 建设一支以企为家, 团结协作, 具有强有力战斗力的员工团队。

其次, 就工作目标而言,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均是在企业内部打造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 并将具有企业特征、正能量的内涵融入, 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文化洪流, 通过文化引导和政治思想教育等方式来逐步潜移默化地冲刷员工思想意识, 使员工在了解企业、靠近企业、热爱企业的过程中, 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责任感及与企业同进退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 形成指导行动的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并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人效益, 而是使个人目标理想同企业目标相一致, 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目标, 有效深入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 使之全身心、高热情地投身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 来共同创造企业的经济社会价值。

在包头供水, 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与个人, 得到公司的表彰和奖励, 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思想文化洪流所推动的不尽是员工的进步, 更是企业的发展。

3 创新发展,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建设, 协调发展

3.1 着手使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员工, 让员工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通过企业文化精神, 自上而下贯彻, 自下而上逐步领会、实施, 从员工个人工作行为入手, 从企业管理的细节入手, 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员工, 提高个人思想及业务素质, 培育起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命感与责任感, 形成可以凝聚员工的,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的, 具有本企业鲜明自身特点的, 旨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内涵, 同时改变长期以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互脱离现象, 打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禁锢的瓶颈, 不仅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而且要赋予企业思想文化工作时代意义, 有效提高企业经营实绩。

3.2 想员工所想,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总结、提炼、创新等手段, 逐步形成的, 代表企业的价值观念, 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完善。

在企业中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模范的精神和事迹, 发挥榜样的力量, 感染、带动员工的激情与参与性, 在企业内形成爱岗爱企、勤勉奉献的浓郁精神文化氛围, 先进模范用自己的行动鼓舞、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企业党政工团在开展工作时, 处处以员工为中心, 想其所想, 做到尊重员工, 关心员工职业规划发展, 从而激发员工潜能, 增强团队凝聚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达员工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让每一位员工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供水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与企业成为有价值的优秀供水企业相一致, 用个人的努力与进步促成企业的发展、壮大, 以达到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包头供水不仅每年选树并表彰先进, 而且针对新员工、各岗位技术人员、党员干部和所有员工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的培训、团队训练及讲座等, 让员工在工作中既提升了个人业务实践能力又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企业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上升平台, 员工用自己的优秀能力回报企业, 应该说这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 开拓思路, 不断赋予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使之能够适应员工队伍的年轻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

首先要做到:走进基层群众中间, 亲身体会、了解员工急待解决的问题, 与一线员工交流谈心, 收集他们的真实想法, 同时预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预防纠正措施, 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其次是要做到:改变固有的僵化落后的工作模式, 让思想不落伍,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媒介, 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 网络办公甚至微信办公已屡见不鲜, 这样不仅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将会更加吸引员工, 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学习与参与。

总之,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及好的做法, 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同时, 更应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工作思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二者在实际工作中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摘要:深入解读, 认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区别以及潜在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缺一不可, 但同时应该认识到, 二者在新时期应该深化内涵, 创新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 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才会为企业提供绵延不绝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8.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文化动力 篇八

包容性是公司非比寻常的

文化特色之一

路桥公司结合沿海先进施工企业管理经验和公司资源紧张现状,抛弃传统的规模效益理念,制订了至今一直坚持的“技术密集型,管理效益型”的企业发展思路。公司成立之初,仅有员工96人,为弥补人力资源不足,坚持“才为我用”广纳社会人才,先后累计从集团公司内不同单位、社会各界和大中专学校中引进各类人才900余人。公司用“互惠双赢”的经济文化理念熏陶员工思想,培育出了以协调合作为核心的主流管理文化。目前,公司管理效率明显高于同行,在建工程项目有26个,项目员工数量仅为同等规模兄弟单位的三分之一。针对家底薄的现状,路桥公司还坚持以社会资源为主体,灵活地与机械、物资供应等企业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还节省资金成本上亿元。路桥公司用统一的机制将“包容”落到实处:只要在路桥公司做事,所有的待遇和环境都是一样的,工资以岗定薪,贡献大的劳务工成为公司年度表彰先进,还有2名优秀的聘用人员当上了项目总工,1名见习生还兼任起了架子队副队长。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职代会、员工信箱等途径,收集到各类改革发展献计献策4 200余条。包容文化让起步较晚的路桥公司很快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创新性是公司又一鲜明的

文化特色

路桥公司因为成立时间短,人员年轻、脑子灵活、适应力强,由此就少了许多在意识形态上的条条框框,每逢大事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背水一战的勇气。正是有了这种勇气,路桥公司在艰难的生存竞争中果断抛弃了“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奋发有为成为全体员工共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众多同行紧捧“国铁”这个“金”饭碗时,作为集团内第一个参加地铁施工的单位,也是集团内最年轻的分公司,路桥公司在刚建设完广州地铁一号线芳村段工程时却已经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面对上百人等饭吃的尴尬,路桥公司员工以超人的气魄,在缺人才、少机械、无经验的恶劣环境下,毅然大胆走向高速公路建筑市场。当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炼后,路桥公司不仅在河南、陕西、湖北、广东的公路建设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更重要的是路桥公司在打拼中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和科学施工经验,并使高速公路施工、特别是桥梁施工成为了公司的两大强项。

在新的历史时期,路桥公司通过解放思想,率先推行了劳务分包和架子队运行,并采用扁平化,推进标准化管理和精细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益。从2007年到2014年,公司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将年营业额从5亿元发展到30亿元,企业从最初的亏损发展到连续8年上缴利润超过3亿元。创新,使公司一路过关斩将。

规范性是公司文化自觉的

生动表现

企业要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体现行业发展特点、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有效监督、效益突出的体制机制。自2008年以来,路桥公司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建立起了较为规范、统一的管理文化,为公司不断做大做实提供了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路桥公司存在制度缺乏规范、管理效率低下、项目缺乏统一管理模式、项目对生产一线管控不到位、公司部门难以发挥监督、协调作用、在建项目效益低下等管理缺陷,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从2008年起,公司转变管理模式,掌控项目效益源泉,要求所有在建项目严格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采用劳务分包和单工序承包形式。这一办法的实施,从根本上加强了对项目工程的控制,掌控了项目效益源泉,增强了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公司以责任状和风险金的形式严格项目责任,公司对新签合同首先进行成本核算,核算结果作为项目执行依据;项目班子向公司缴纳风险抵押金,项目结束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项目上交外的利润按比例提成、自行分配。该管理模式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效益风险,一些存在潜亏的项目通过积极努力,最终都实现了收支平衡,杜绝了项目亏损。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决策实施是路桥公司建设管理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为确保包括转变项目管理模式在内的所有决策得到落实,公司制定了“八项禁令”,对工程管理、劳务分包、资金管理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制定并多次修订《工程项目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同时对公司现有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进行健全、完善,先后修订了《项目责任成本实施细则》《劳务分包管理方法》《项目验工计价管理办法》《项目效益考核办法》等10多个制度、办法,制作了150余万字的公司《制度汇编》,结合集团公司推行的项目标准化管理,制作了路桥公司《标准化项目部实施手册》,详细规范了管理程序,严格约束了部门和项目行为,确保了公司所有决策顺利实施。管理文化的及时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杜绝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保证了项目经济效益。

集约化是公司精益文化的

又一再造

由于生产环境特殊,管理粗放和效益低下一直是建筑行业需要努力克服的通病。伴随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项目利润的来源更多是依靠加强自身管控,努力促进生产规模朝精细管理转变。为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路桥公司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其中,施工建设的成绵乐二标成为原铁道部在全路推广的样本。为节省采购成本,公司率先在局内成立了物资分公司,按照片区集中对生产材料实行集中采购、对机械设备实行集中租赁,通过集约采购,公司施工成本普遍降低两个百分点。

2014年,路桥公司深入推进以精细管理为核心的改革改制,使精细管理产生出效应作用并在全公司各个环节延伸,不仅有效控制住了施工成本,还全面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推动了项目各项管理迈上新台阶。自2014年以来,公司新开工项目全部实现了精细策划、科学决策。新开工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前必须审核项目策划书,从临建到施工组织再到施工管理全部做到精细优化,制订作业手册让所有工序都有详细清楚的标准依据,做到100%的精细实施方案。在生产过程中,项目班子和作业层严格按施工组织和项目策划书施工,让项目的目标意图和标准程序全部得到落实,精细管控,杜绝漏洞。项目部还采用安全质量管理“2加3”、成本管理“1加2”方式,即物资集中采购和常态预算加动态核算的精细管控,严防安全质量隐患和成本漏洞产生。为保证项目安全生产和产品优质,项目安全总监和安质部承担了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同时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群安员和青安岗作用,筑起三道防线,将安全质量隐患牢牢地控制在了施工之外,确保了公司在2014年无较大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责任编辑:李万全)

9.以学习为动力 培育现代企业文化 篇九

常州市燃气热力总公司是常州城市公用服务性企业,隶属常州市城乡建设局,主要担负着城市天然气的销售服务工作。企业先后获得建设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中坚持描绘愿景目标,确立学习模式,形成学习动力,达到四个创新,不断自我超越,有效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瞄准同行一流,描绘企业愿景

创建学习型企业之际,正是企业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合资合作之时。面对改革发展、合资合作、天然气导入等挑战和考验。公司核心层的思路很明确,这就是要把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城市燃气事业的新起点,发展建设的新起点,经营效益的新起点。根据这个思路,企业适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愿景:管理一流、服务优质、效益提升,为常州市的燃气事业描绘了一幅具有凝聚力的发展蓝图。

管理一流。主要以学习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法为主。瞄准国内同行争一流的奋斗目标,在理念更新、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方式、工作节奏、员工教育等诸方面逐步缩短和国际一流燃气公司的差距,在学习中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

服务优质。进一步优化服务,把建设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示范效应,延伸辐射至全公司,深化“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的宗旨,努力营造客户满意工程,在更深层次上创树“蓝焰”服务品牌。

效益提升。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深化优质服务,抓住合资合作天然气导入、市场机制运作、燃气领域拓展及产品调整、人员分流带来的机遇,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全公司从减亏到扭亏最终实现增盈的角色转换。

二、做到两个结合,确立学习模式

用制度规范学习,在学习机制上求突破。总公司围绕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继续教育目标,建立各级学习日制度。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重点在管理理念、天然气导入后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运用及劳动就业准入、服务礼仪礼貌等方面加强学习、培训、优化企业的人才管理。在创建活动中,总公司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老师定期举办管理干部知识讲座,分别进行了“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竞争全球化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营销战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讲座,400余人次参加了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学习。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单位主要领导还根据各自确定的调研课题,在参加学习的同时,全部落实了调研报告和体会文章的撰写,公司党委中心组成员全年参加和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24次,为了提高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企业主动和南京理工大学联系,企校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出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期规划,用于指导和实施人才培养、使用及职工培训教育。

用政策促进学习,在学习动力上添活力。总公司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成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宣传者、组织者,充分利用政策鼓励,推动各类人员自觉学习,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和紧迫感。总公司在制订关于部分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竞聘人员除了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外,严格规定还要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的文化、专业知识,这从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过去存在的论资排辈的做法,使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脱颖而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有关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目录,引导职工围绕企业所需,选择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内容,从而使学习既符合工厂发展的人才需要,又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根据一线管理岗位部分人员学历偏低和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鼓励员工开展在岗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安徽工业大学的支持下,企业与该校化工学院联合开办的大专学历提升班经过入学考试等选拔,42名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系统地参加各类专业课程的培训,使他(她)们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边学习,边实践,较快地提高了业务技能。

总公司及各单位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多媒体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20多万元用于学历提升教育,投入16万元用于职工技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按照2:6:2的要求组织技术工人进行高级工、中级工的专业培训,使201人通过年内的培训,具备了领取高、中级工技术等级证书的资格。公司还通过修订完善学历提高学习和各类技能比赛奖励办法,具体地明确了激励措施,更好地确立了广大员工自觉参与学习的自觉性。

用目标激励学习,在学习气氛中抓引导。为使学习成为整个系统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成为企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职工生活的第一需要,根据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团队目标,总公司要求各类员工围绕建设高素质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种人才队伍的分类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做到“精

一、会

二、学三”。在学习热潮中,全体员工响应总公司号召,人人制订了个人学习愿景目标,自找压力,学有目标。先后有20人在学习本科专业,82人在学习专科专业,1人在学研究生,在企业内营造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营造学习的氛围,总公司还适时组织《“学习”铸造青春的火焰》建设学习型企业知识竞赛和“光荣属于学习”征文演讲活动等,总公司领导和各单位的员工代表参加,观看了竞赛活动,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热情,推动了学习型企业的深入。

三、实现三个挂钩,形成学习动力

为了确保各项学习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企业高层不仅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原则、主题目标和各级各类人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更从完善机制、优化企业人才管理的高度入手,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提出了学习效果与员工管理实现“三挂钩”的考核考查意见:“三挂钩”即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效果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学习、知识更新与职称评聘、工作岗位挂钩;技术工人的学习效果及一专多能的技能水平与劳动合同续签、岗位竞聘挂钩。“三挂钩”意见的出台在全公司员工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推动了企业创建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如总公司组织管理干部进行电脑操作培训,一部分从未使用过电脑的中层干部在学习中,自觉加班加点地练习,并且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确保了全公司80余名管理干部全部获得电脑操作初级证书。如总设计所的科技人员,为了适应竣工图计算机绘制和预、决算电算化的要求,新老同志认真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想办法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终都能独立使用计算机编制工程预、决算方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潜能。

四、达到四个创新,铸造“蓝焰”品牌

一是理念创新,强化服务就是效益的新观念。总公司下属的销售公司被建设部确定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员工大都为此感到自豪。但总公司领导层在对待这一称号的态度上,且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理念。他们认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的理念也应与时代同步,不断推陈出新。要把上级给予的荣誉作为推进服务工作上台阶的机遇,强化“服务就是效益”的观念,使燃气员工从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中解脱出来,变为主动找市场,寻客户。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蓝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从单一的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用气、巡检服务发展到与全市有关街道结对,为军烈属、港澳台侨胞等家庭开展的特殊服务;工程公司等部门与驻常部队干休所开展拥军结对服务等。实践证明,服务理念的转变,对燃气用户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机制创新,形成便民利民的新体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总公司不断改革燃气发展服务体制,在改革燃气发展服务工作中,成立了燃气服务中心,对居民及其它用户实行一条龙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改进售后服务体系,成立了燃气售后服务报修中心,推出报修服务热线,开展报修回访服务;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理顺企业内部施工、输配和燃气售后服务职能,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近年又推出便民服务车和在常州新区设立服务中心,并实行一个电话上门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不断培育“蓝焰”便民新亮点,力争在服务体制的改进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上树立国际一流煤气公司形象。

三是氛围创新,实行亲情服务的新跨越。在居民遇到困难需求咨询服务时,往往习惯拨打“114”查询,而查询的结果大都具有随机性,即燃气总公司的任何一部电话号码均有可能出现在用户面前。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总公司建立“首闻负责制”,即全公司任何一个科室、部门接到用户的咨询和投诉电话,均要在第一时间内受理、答复,决不让用户打第二次电话咨询和投诉。为此,总公司上至领导下至部门办事人员均将燃气发展、迁移、过户等一系列社会服务业务常识形成口诀,及时回答用户的咨询和投诉,在燃气服务领域里实现了“三声铃响,必有回答”服务新举措。近年来,港华燃气还开设了网上受理业务,更好地方便了广大燃气用户。

四是形象创新,营造服务社会的新特色。总公司曾先后获得过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但面临合资合作,改革改制的挑战,如何塑造新的形象,拓展服务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确定燃气事业发展的道路,公司上下都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唯有不断自我超越,在更高层次内推行文明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培育服务新的“亮点”,才能取信于民,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总公司在便民利民上落实新措施,在充分发挥服务中心、报修中心、抄收中心及各维修点、各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着眼于从更细小的环节上去体现为民服务,以此体现企业精神及职工素质。如燃气服务中心触摸式电脑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电子显示屏的提示性服务,员工耐心快捷的规范性服务就深得用户的欢迎。同时,总公司将进一步开拓特殊服务领域,应用特殊服务载体,如对全市燃气用户中70岁以上独居老人的情况记录备案,定期进行巡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用气等举措,力争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见成效。总公司还加大企业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力度,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健全随机抽样、明查暗访机制,提高服务承诺的工作质量,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服务形象。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超越

阶段性的创建工作,我们得到的主要体会是:遵循认识规律,确立愿景目标,是持之以恒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基础,是缩短知识更新周期唯一有效的手段;不断否定自己,确立超越自我的理念,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开发人力资源,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是企业降本增效,最终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新局面的核心;与时俱进,创新学习,提高学习力,是实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根本。

为此,常州市燃气热力总公司在与香港中华煤气合资成功之后,致力于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管理思想渗透到全体员工,真正落实到职工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习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让职工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深刻内涵。同时,企业也致力于通过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创建理念,不断否定自己,超越今天,迎接明天,在培育现代企业文化的工作中迈出新的步伐。

10.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十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十年的风风雨雨。广州市奥龙堡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已从初建的一家分店发展到今天已具有10家连锁分店,经营范围遍布广州地区的东、西、南、北,服务性质涵括从运动健身到感统幼教、饮食娱乐、房地产业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成为广州地区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体育运动会所明星企业了。公司发展了,规模扩大了,连锁分公司出现了。大量的新人入职,许多不同省份、不同地域,不同习惯、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聚会在一起工作工作,早夕相聚,共求发展。它需要一种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操守,去维系和指引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良好运作。为了继续保持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日趋激烈的体育健身市场竞争环境中永立于不败之地。公司管理经过反复的论证,认真的调研,广泛的咨询,向公司全员工提出了建立《诚信、笃行、创新、主动》本公司崭新的企业文化概念。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的不仅仅是公司企业的管理者,更体现在公司的每一位同事:

 诚信:是每一个人也是每个企业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和经营精神。 笃行:是每一个人能多方面、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做好工作的行为操守。

 创新:是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奋发向上的动力。

 主动:是每一个人对工作的认真积极和专注投入。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核心是发挥每一个同事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公司团体意识的形成,强调的是公司全体同事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使整个公司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经营整体。只要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整个公司、公司的每个部门、公司的每个分店、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就能在实际的运作中做到加强沟通协调,减少周节,降低成本,气氛融洽,工作规范,服务提升,销售增加,安全保证,就能给公司的运作带来完善紧密的协作和强大的营运效益。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绝非是组织广大员工唱多少次歌、跳多少次舞、打多少次球。或外出到什么名胜地区旅游活动几次,或是节假日分了多少礼品。更不是在墙上四处贴上多少张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被滥用的词汇。这是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浅化和扭曲。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团体意识,使公司同事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员工就能把公司看成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公司步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这时,“公司兴我荣,公司衰我耻”将成为同事们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公司如家”就将会成为他们的实际行动。这才是公司企业文化倡导的需求和目标。

"上下同心,共度艰辛” 许多人都会耳熟能详。“同心同德,共同进退。” 对所有同事们也一定不会陌生。但是什么因素能驱使全公司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做到以上的祈求呢?答案就是:良好的企业营运和优秀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者使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力量!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都证实了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两种纽带:一种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前一种纽带的带动而没有后一种纽带的影响,企业将是不可能得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实践证明,特别是以对外服务业为主的企业经营,独特的工作环境使到它有许多具体工作是无法量计的。以服务人员工作为例:要求对顾客做到微笑服务,但对顾客的微笑不可能设立一个标准的计量或一个统一模式。世界心理学家认为最感人、最美好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只有这样微笑才能感动他人、感动顾客,使我们的服务工作达到事倍功成的效果。

世界的权威机构调查发现:中国的员工是最勤奋的,但同样中国的员工也是最不敬业的。反差如此之大,奇怪吗?一边是认真勤劳地在为企业工作的员工,一边在他的内心潜意识中却对企业的兴衰败落毫不动心。要摆脱这种如此巨大的反差,企业的营运就必须得到第一纽带的确保和维系,这是硬性的它将由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监控。同时也要得到第二纽带的推动和支持,这是软性的它将是企业管理者的智慧和素质的体现。只有这样企业内部平时许许多多无形但又

无时不有的工作,才能做到更好,更美满,更完善。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能够创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内形成公司的凝聚力,对外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形成公司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和道德纽带,并从公司的各个管理和营运环节中得以调动和合理配置,成为有助于公司发展的积极因素的正能量。建立优秀的公司企业文化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公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公司企业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无形的比有形的重要、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这就是当今经济发展时代的特征。今天企业公司提倡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直接导向未来。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主要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的竞争,这就是“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普遍认同,它预示着一个文化竞争时代的到来。一个公司要强大和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和发挥企业文化强大的内在力和影响力。

11.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十一

王忠禹作了题为《推进企业文化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主题报告。他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商誉价值,通过促进诚信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在当今变革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磨砺内功、强身健体,以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忠禹强调,把握战略发展方向,坚持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方面,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核心价值观来衡量、判断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最高追求,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平衡短期生存与增强长期竞争力的关系,从而使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战略,都不会背离企业发展的初衷和偏离企业的经营宗旨;另一方面,要通过在组织成员中形成对企业使命、共同愿景和企业精神的广泛认同,使企业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以确保企业战略的执行到位。

王忠禹指出,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而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当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使企业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

王忠禹认为,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企业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创新,切实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他说,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员工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企业,不仅要在产品、技术层面深入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战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王忠禹指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源,努力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工作。为此,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注重发挥企业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团队和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加强培训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鼓励争先创优,激发潜能。他希望广大企业在走向世界、迈进新征途的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的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升华,为企业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和优于竞争对手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软实力真正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黄丹华在致辞中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战略高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律,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特别是要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尹援平在会上宣布: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等10人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35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5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论文”。

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杰、江苏大峘集团董事长卢显忠发表了获奖感言,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蒋卫平、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孙崇仁发表了演讲,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12.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十二

一、要有理想和目标, 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形成统一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一个人没有理想和目标, 就会昏昏噩噩地过日子, 一个企业没有理想和目标, 必然会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只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才能有发展的动力, 才能让企业焕发活力, 让广大员工有奔头, 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同时, 要把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因为企业是有员工组成的, 没有员工的利益, 也很难保证企业的利益, 只有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上, 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形成凝聚力。理想和目标要站在政治和道德的高度, 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充分发挥国企的社会责任感, 进一步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 不断加强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为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努力工作, 为祖国经济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健康有效的企业文化很大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管理者的个人修养, 管理者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诚实守信, 乐观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以坚定的信念为企业指引方向, 以高尚的人格来凝聚人心, 乐观进取、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二、要热爱员工, 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

热爱员工, 就要以人为本, 知人善用, 让每一个员人才找到合适的位置, 发挥最大的潜能, 积极为员工提供一个发展进步的平台, 对于员工的贡献及时给予激励, 尽力达到职工的心理预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管理者要有容人之量, 容许一部人在技能上超越自己, 容许高级技能的人才有点自己的个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创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是创新的源泉, 领导者不能容人, 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知道一个案例, 员工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全省去参加全国技能比赛, 顽强拼搏为单位争得荣誉, 却被他的领导认为仅仅是为个人争名夺利。诚然, 比赛取得好成绩个人可以名利双收, 但是付出巨大心血去全国赛场上拼杀, 更关注的是要去实现省里的目标团队的共同目标, 决不能因为个人的丝毫松懈而成为全省晋级的罪人。比赛归来, 还要受到领导因为去参加比赛而无法完成正常工作的抱怨!英雄流血还流泪, 以后谁还敢去冲锋陷阵呢?有这样的领导是企业的悲哀, 也是员工的悲哀, 必将造成人才流失, 企业失去竞争力。因此各级领导应加强个人修养和管理水平, 真正做到热爱员工, 用人唯能, 用人不疑, 为高技能人才和企业骨干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尽可能的为其争取各种荣誉、物质奖励和发展空间, 这样才能凝聚人心, 发挥更大的潜能, 实现企业的目标。

三、诚信为本, 加强交流沟通,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诚信”二字具有丰富的内涵, 历来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 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伟人都以“诚信为本”作为立身处世的信条和座右铭, 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 不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良好的信任度, 是作不好人, 办不好企业的。对外要讲诚信, 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经营形象和社会形象;对内也要讲成诚信, 以诚信为本, 加强与广大干部职工交流沟通, 达成共识, 共同奋斗, 才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管理者面对员工应当应该去掉特权意识, 以水的品行, 不与民争利, 对下级以诚相待, 平等地沟通交流, 这样才能有广开言路, 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 集思广益, 开拓创新, 促进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在交流沟通中还要了解员工的需求, 关注员工的发展进步, 尽力去争取解决, 但不能空许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 你就必须做出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 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 一经承诺之后, 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 也要坚守诺言, 贯彻到底。”“言必信, 行必果”, 通过提升信用度使员工团结协作, 朝气蓬勃, 以密切合作的态度, 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共同创造企业的辉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管理者要创建一个和谐的、充满朝气、有所作为的企业文化氛围, 必须有理想和目标, 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热爱员工, 不断增强其归属感和自豪感;诚信为本, 加强交流沟通,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军.与管理大师面对面12为世界经济领袖的思想读本[M].北京:线装书局, 2003.[1]黄永军.与管理大师面对面12为世界经济领袖的思想读本[M].北京:线装书局, 2003.

13.11月份管理人员企业文化考试卷 篇十三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擅自修改监控数据库造成监控数据失真属于瓦斯管理“十条红线”。单位:

1、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在“2010年纪检监察会”上提出的四个必职务:()须不包括(C)密

锦程煤业11月份管理人员

企业文化考试卷

-----------------A、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B、必须坚持四个重在 封

-----------------C、必须坚持以人为本D、必须弘扬清风正气线

2、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在“2010年纪检监察会”上提出的六种形

象有(AC)-----------------A、树立团结奋进的良好形象B、树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内

-----------------C、树立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D、树立吃苦耐劳的良好形象

--不

3、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关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三具体内容不包括()----要

A、一具体就突破B、一具体就深入-----------------------答--题

C、一具体就行动D、一具体就落实-----------------

4、“六型”长效机制有下列哪几项()-----------------A、学习自主型B、科技支撑型

-----------------

C、轻奖重罚型D、自主管理型-----------------

5、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企业精神是()

-----------------A、行业领先,国际一流B、人企合一,顺势而行

-----------------

-----------------C、用心做事,追求卓越D、自强不息,坚忍不拔-----------------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标识是HNCC。

2、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在日前召开的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指出集团公司全年收入 1800 亿元,利润突破 100 亿元,煤炭产量突破9000万 吨。

3、“守住两个底线”:廉政底线、安全底线。

4、永煤提拔干部的“三优先”是: 优先从一流团队中选拔干部、优先从永煤本部以外艰苦地区工作过的员工选拔干部、------------优先从突出的团队选拔培养干部。------------------------

5、内部市场化 是永煤的传家宝,每位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

------

2、超通风能力不能组织生产。()

3、井口20米范围内不可以使用明火。()

4、内触犯其他较严重“三违”的,第一次进“三违”学习班,第二次待岗3个月。()

5、职工接受安全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待岗半年,补考不合格的,解

除劳动合同。()

6、一风吹排放瓦斯属于安全隐患。()

7、斜巷“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

8、瓦斯超限作业属于一般隐患。()

9、井下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想法随意调整供电系统保护值。()

10、井下无措施不能烧焊。()

(四)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永贵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顾全大局,心怀感恩的责任意识,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立足自我,发展壮大的造血功能,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人本管理。

2、11月6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祥恩在2011年四季度安全办公会上提出了三个要是什么? 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勇于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要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安全工

14.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 篇十四

“丰益国际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入选2009年粮

油行业十件大事

 http://seed.aweb.com.cn 2010年01月27日14:05 农博网--新华网

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日前,由中国粮油网发布的“2009年粮油行业十件大事”中,“丰益国际在上海设

立研发中心”事件入选。

2009年11月18日,由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投资8亿元建设的丰益全球研发中心在中国上海高东工业园区正式落成,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参加落成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郄建伟副局长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益海嘉里在引导健康消费、提高行业研发水平、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成绩斐然,对推动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又落户上海,这将促进全球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现技术成果在中国的转化,也将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提高粮油产品质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新华网当日刊载的《侨企“丰益国际”斥资八亿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粮油食品研发中心》一文指出,在中国成立丰益全球研发中心的意义和影响在于:

1、中国是粮食的消费和生产大国。这决定了未来中国必须成为全球粮油产业的中心之一。如何形成这个中心,仅靠生产力和消费力是不够的,更应该靠科技力来达成。侨企丰益国际作为世界最着名的粮油集团,全球研发中心在中国落成,将分享我们在全球研发优势及管理经验,为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科技化的进程做出我们的贡献。

2、改变以往简单的投资模式,引领更具附加值的投资方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循着“设立贸易处--投资加工厂--设立研发中心”的路径。丰益国际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后,将在所在地诞生大量新产品、新技术,从而过去为满足市场需求、被动地进行“工厂级”的投资方式,彻底改变为探索新产业和升级旧产业、主动进行“产业级”的投资方式,通过科技引导可持续发展,并可能催生出我们今天无法预见的新型产业。

3、全球最大的几个粮油巨头,除了丰益国际外,基本在美洲,甚至都在美国。今天,丰益国际在祖国建立这样一个纯研发中心,就是抱着把我们国家从“粮油消费大国”变为“粮油科技大国”的决心来的。

4、企业是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并进行产业转化的实体。企业自行投入力量研发,将弥补科研机构在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缺乏实体的不足。通过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将创造不可估量的收益。

5、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吸引大量高端现代农业科研人才到中国,培养我们国家更多的生物科学及新能源领域的人才,人才是科技研发的最中坚力量。

中国粮油网系《粮油市场报》网络版,《粮油市场报》是目前国内惟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粮油类专业性报刊。

http:///news/View.aspx?ID=5110

“金龙鱼”靠创新“鱼跃龙门”

发布日期:2006年6月3日 0:00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浏览次数:1029

探寻深企自主创新之路

“金龙鱼”靠创新“鱼跃龙门”

销量连续十年排名第一并创造多项业内第一

食用油行业本属传统产业,但嘉里粮油公司却依靠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多项创新,使得“金龙鱼”食用油在全国市场同类产品中的销量连续十年排名第一,此外还创造了多项业内第一:最早在中国推广“小包装食用油”概念、第一家投资生产油脂化工产品的食用油企业、中国最早提出“健康用油”并研发出脂肪酸平衡调和油的企业。

技术创新:新产品未获专利已赢利

“变革与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嘉里粮油鼓励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福官告诉记者。

2006年1月,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深圳宣布,一种能帮助人体实现膳食脂肪酸比例的“脂肪酸比例合理的调和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0.27∶1∶1”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同时意味着该企业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第一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企业。

在中国,“健康用油”概念曾一直在营养学界盛行,却一直未被食用油企业真正关注过。

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从脂肪酸平衡这种微观层面研制食用油,也只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并尝试推广的课题。2000年,嘉里粮油正式上马“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研发项目。当时,第一代调和油在市场上正处于上升期,不少人认为此时搞研发“完全没有必要”,尤其是还要面对不可知的研发风险。但基于市场判断和技术积累,公司几乎是抱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开始了研发。

两年后,“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正式上市,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就在等候专利审批的过程中,这个倡导“1∶1∶1”膳食脂肪酸平衡的“健康油”首先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据2006年初的统计显示,“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达170余万吨;其中仅在深圳地区,自2002年6月到2005年12月,其累计销量就高达80余万吨,累计销售额62亿元,仅税收就超过1亿元。

市场创新:引领“小包装油”革命

嘉里粮油研发中心经理谢黔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企业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在倡导创新理念。这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的企业特色。”

1991年,为了让食用油市场告别散装油时代,嘉里粮油开始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小包装油”的启蒙教育。

当倡导“安全、卫生、健康、方便”的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调和油上市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对小包装油概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初期推广依然非常艰难,最后,嘉里粮油巧妙地利用“企业过年发福利油”的方式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随后,国内掀起了一场食用油“消费革命”。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最新统计,金龙鱼食用油在全国市场同类产品中的销量已经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产品创新:研发食品专用油

1996年前后,当发现国内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市场存在巨大空白时,嘉里粮油又开始潜心研发食品专用油脂。“这种油脂以前要么靠进口,要么靠一些小规模的生产,还有的就直接用普通食用油替代,但效果并不好。例如,用专业油生产的饼干保质期如果有6个月,那么用菜籽油或豆油生产的饼干保质期稳定性就相对差很多,可能只有3个月。”谢黔岭告诉记者。经过系列研发,嘉里粮油成为第一家在国内开发出代可可脂的食用油企业,现在其新开发出的西藏酥油还解决了西藏奶油不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嘉里粮油新开发并投入市场的产品还包括鸡精专用油、奶粉专用油、花生酱专用油、软质巧克力用油等各种食品专用油脂。

在看到国内企业对油脂化工产品(如用于肥皂等的生产)的需求后,嘉里粮油又开始投资生产油脂化工系列产品,此举使得其又创造了一个业内第一:第一家投资生产油脂化工产品的食用油企业。

15.浅谈人员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十五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较高道德和文化修养的人。人才的培养, 道德素质的提高, 必须通过员工培训完成。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 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人员培训是调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 实现人事和谐的重要手段。随着“白领职工”比例的不断上升, 今天还很称职的员工, 如不坚持学习, 明天就有可能落伍。只有通过必要的培训手段, 使其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能力, 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实现人事和谐。其次, 人员培训是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千变万化, 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仅靠专门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 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而人员培训是成人教育的重点。另一方面, 现有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全部送到中、高等院校去深造。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只有依靠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和本单位广泛开展培训, 走在实践中培训成才之路。即使院校毕业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 也不可能立马成才, 除了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外, 也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专门人才。再者, 人员培训是调动员工积极行的有效方法。组织中人员虽然因学历、背景、个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导需求, 但就其大多数而言, 都渴望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 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越是较高层次的人才, 这种需求就越迫切。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使其成为人才, 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择业标准。还有, 人员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有力杠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管理科学正经历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第二次飞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特别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培训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最后, 人员培训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而技术在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掘起, 更使科学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一环。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第一流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技术培训, 使企业的技术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 方能走在技术革命的前列。人员培训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而人正是企业最根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故企业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重视人员培训。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与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并渗透到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不论企业文化形式、内容、表述有何不同, 与员工培训的层次、状况有着直接联系。高层次、高素质的员工培训, 必须为发达的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企业建设的根本在培训。员工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不可琢磨的而又理所当然 (习以为常) 的东西,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 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最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理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企业文化对员工培训具有促使作用。第一, 企业文化的发达程度对员工培训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阶段, 利益关系面临新调整, 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加, 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能使人们较快地适应新形势, 促使人们去学习、探讨。通过培训学习, 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 促使其求知欲望越来越高, 从而为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市场经济实行平等竞争, 优胜劣太的条件, 越来越多的员工认识到, 要实现个人价值, 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要靠知识、靠本领。努力获取知识, 刻苦钻研新技术, 已成为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执着追求。从而为继续工程教育、人员培训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也为员工教育增加了后劲, 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第二, 企业文化注重整体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追求高层次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从而促使人员培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推动人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要靠有主人翁精神和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原有的文化层次、技术层次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紧跟时代的步伐。第三, 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为人员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员工培训把企业文化发扬光大, 用企业文化教育员工, 可以使员工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使员工形成有企业文化特点的心理素质, 把个性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用企业文化教育员工, 是青年员工接受和认同群体意识, 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正确处理好工作于生活、劳动与享受、幸福与荣誉、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造就企业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以企业文化作为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可使企业精神不断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 以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

上一篇: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下一篇:信息学院校友分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