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学前教育(8篇)
1.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篇一
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20分)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答: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2.仓桥物三
答: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兼附属园园长。创立日本保育学学会,任第一任会长。主要著作有《幼稚园杂草》《幼儿园保育法真谛》等。他的理论被称为诱导保育论,对日本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3.蒙台梭利学校
答: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4.乌索娃
答: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学院通讯院士,苏联公认的学前教育理论家。她的著述颇多,重要的有《幼儿园教学》、《幼儿园的作业》、《幼儿园教学特点》等。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现代生产的发展密切联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学前公共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性质和职能发生很大变化。政府参与学前教育,制定法案,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2.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项目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课程的计划性;视觉表征艺术;文献档案。3.简述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
答:1)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家庭的小型化,价值多样化等。给幼儿成长带来许多问题,也为幼儿教育带来不少问题,需要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2)随时代发展,要求幼儿教育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以便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个性发展的基础。3)作为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开始阶段的幼儿教育,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4.日本保姆考试的应试资格和应试科目的规定是什么?
答:1)高中毕业生以及文部大臣认定的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水平者。2)在儿童福利设施中,从事3年以上的保育实践者。
3)除上述资格者,根据厚生大臣规定的标准,由都道府县知事认定的适宜资格者。5.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途径是什么? 答:1)游戏活动 2)教学活动 3)特殊活动 4)交往活动 5)自由活动
三、论述题(共20分)
1.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的原则,并谈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启示。答:
一、美国早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政策。
首先,美国政府提出要加强启蒙教育支持项目。美国卫生和福利部(HHS)开发了一个旨在评估儿童早期识字、语言和算术能力的新的责任体系。同时,它还培训了大量的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教师。其次,各州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美国政府建议在提高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方面,联邦和州政府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同时要求各个州为儿童早期教育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联邦政府为了帮助各州达到这些标准,允许各州在使用联邦儿童照料资金时具有灵活性。
再次,把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及时提供给父母、教师和儿童照料人员。为了使儿童早期教育能够得到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教育部需同儿童的父母等有关人员建立其合作关系,以开发儿童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
(二)早期教育教师。
美国相关研究证明发现,通过对早期教育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可提高儿童的早期教育质量,增强对儿童需求的敏感性及回应力。当早期教育教师至少获得与儿童发展相关的肄业证书时,整体教育质量、效果的得分很有可能会提高。与那些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教师相比,接受过正式教育与培训的儿童教师,他们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经验。一般认为,教师的受教育和培训经历反映了教师对儿童发展需要能否准确理解,以及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和善和技能。相关研究(Ashton,1996)证明,那些经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在促进学龄儿童成绩方面具有优势,那些选择儿童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在与儿童的互动中更加积极更加有效(Layzer等,1993)。
(三)班级规模及师生比例。
史密斯(1999)发现小班教学还与儿童的主动性有关,可以提供机会让教师进一步延伸儿童的语言学习,协调儿童的社会交往,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提出最优化的学前教育机构班级规模普通班为15名儿童,特殊教育班应少于15名儿童。Lambert eta1(2005)指出,班级规模越小对儿童教学和成长越有用。
(四)家长参与。
弗雷德(1998)提出,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可以增强与孩子的互动,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美国相关的实践研究也证明,家长直接参与早期教育,要比单独为家长培训影响更大。可见家长参与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早期良好表现影响深刻。因此,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政策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保障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保障早期教育质量,颁布与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其不仅为早期教育立法,而且在教师培养、家长参与方面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而我国早期教育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却相当薄弱。我们既没有制定高层次、高起点的教育法律法规制度,比如《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也没有为早期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家长参与作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而缺失的法律法规制度又难以保障儿童早期教育的顺利实施。可见,我国应尽快制定早期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保障早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早期教育教师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儿童早期接受成人影响最大就是父母和教师,因此早期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接受早期质量的好坏。可见,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优秀素质的早期教师。首先,要做好早期教师的特有素质培训,要培养教师热爱儿童、善于社交的心理特质。其次,要加强对早期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让其亲自参与他人指导的教学和实习,从指导教师得到指导和反馈信息。
(三)班级人数及师生比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提出早期教育的最佳班级人数,但是小班教学及高师生比却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可是,目前全世界能够达到1:7师生比的国家几乎空白。班级人数多、师生比低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减少班级人数、提高师生比是我国早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要使用闲置校舍改建、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园及班级数量,减少班级人数,二要提高早期教师的工资待遇,容纳吸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加强培训,增加早期教育教师人数,提高师生比。
(四)家长参与是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而且可以增长家长在科学育儿方面的大量知识。因而,我国也应加强改善家长参与儿童早期教育的措施。一是家长要在家庭内部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与早期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和奖惩要恰当,在比较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幼儿园要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与家长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提高早期整体教育质量。
2.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篇二
我将这次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碎片化”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的探讨;二是从斯宾格勒到麦克尼尔, 谈谈对全球史观的一些认识;三是对外国教育史研究进行“碎片整合”的可能的尝试做一个探讨。
首先对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 我的一个基本的界定与解释就是: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关注具体的教育历史事实 (如教育改革运动、教育历史事件、教育法案的颁布与实施、民族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等) 与教育人物 (如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政治界的教育事功以及哲学家、宗教领袖的教育立场) , 而未能潜入人类教育历史潮流的浪底, 探索教育历史发展的那些摆脱具体历史时空因素限制的稳定的发展因素与普遍的发展规律。
涉及其理论基础的话, 主要有全球化理论、后现代理论, 以及微观史学、系列史。关于全球史观, 有很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研究与探索。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文化形态史观”, 将“文化”确定为历史研究单位, 将西方文化视为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典 (古希腊罗马文化) 、阿拉伯、墨西哥文化等享有同等地位的八大文化系统之一, 并主张以“文化形态学”的方法, 考察和探究“把一种文化的各个部门的表现形式内在地联系起来的形态关系”。年鉴学派的费弗尔和布洛赫提倡综合性的全面史学, 主张历史学家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关注个别的历史人物, 而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历史中的“相似性、重复性和同一性”。布罗代尔把个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理解为历史长河中表层的动荡的水, 是历史长河“表面的动荡, 历史的潮流负在背上的泡沫尖”, 不值得轻信, 欲真正地理解历史, 历史学家必须一头扎进历史长河的深处, 从浪底寻找历史的奥秘。另外包括汤因比、巴勒克拉夫、威廉·麦克尼尔等在对人类历史整体性的尊重, 对人类历史普遍的、稳定的、全局的探索方面, 也存在一致性。
3.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篇三
春节将至,这也是很多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因为他们不但会得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得到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一夜之间成为了“小富翁”。这笔钱该怎么花,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想必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有什么高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儿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美国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父母投资在子女身上的费用却愈来愈多。有感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美国的大多数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除了让子女具有良好的学历与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子女的理财智商,培养一个可以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创造财富、面对未来的成功者。在美国,即使非常富有的家庭也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很富有,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
日本:从小便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更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鬟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其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科学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能省则省理性消费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4.外国学前教育论文 篇四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与幼儿时期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就使得一些家长、学校急于取得成效,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现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偏离了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学前教育旨在为幼儿在启蒙阶段提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帮助,以达到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目的。而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教育过于盲目从众,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出发,强迫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师,综合能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学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专业的音乐修养。而通常大城市的学前教育水平会高于一般中小城市的水平。在大城市,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花费很大,这就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要求。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许多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于要求相差甚远,而更是缺少专业的音乐修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教师水平达不到要求,也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加强学前教育意识。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备受家长、学校的关注,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虽然人们越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也只是少部分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发展至今,学前教育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要时常提醒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注重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让广大幼儿家长清楚的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其积极作用,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印象更深刻。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上,在开展“一辆汽车”的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辆汽车”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唱歌,并选出一个幼儿当“开车的司机”。然后,在幼儿唱出歌词“我要上车了”的时候,当“司机”的那个幼儿可以挑选一个幼儿“上车”。紧接着,这个被选中的幼儿就用手拉住“司机”的衣服(或者将手搭在“司机”的肩膀上),并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前行。当“车上”坐满四位“乘客”时,则可以开始另一轮游戏。同时,为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教师可以在适当距离内设置蜿蜒盘旋的公路、狭窄的巷道和小桥等情境,并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来改编、弹奏歌曲。在弹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汽车行进的速度适当调整演奏方式和速度。如“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快速行进时,“开车”的幼儿可以用迅速奔跑的方式来体现速度,相应地,教师可以借助扫弦来弹奏;倘若“汽车”进入狭窄的巷道,幼儿在缓慢行走,教师的演奏方式可以改为分解和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每个行业都有其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而教师这一职业,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更高、更严格。教师作育人的职业,其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新一代的社会任职工作者的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学前教育这一教师群体。而音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培养音乐教师健康的工作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学前教育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进行传授。由于音乐教师担任着学前教学启蒙作用的责任,所要承受的外部压力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疏导,帮助音乐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引导教师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此外,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应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实行“互帮”制度,对于教师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最后,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对于教师的薪资正常发发,以及不胡乱克扣费用等。
(四)选择有趣的学前教育内容。
首先,教材的内容是影响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际条件,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挑选有趣而又适合的教学素材。对学前的幼儿,不仅要选择易学易懂的教材,而且要选择吸引幼儿兴趣的教材,只有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学前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更新学前教育内容,让幼儿不断学习现代的、有趣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幼儿在快乐中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实行趣味的学前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是一个肢体表现强、思维灵活的教学过程,所以对于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进老师“教”,幼儿“听”的局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将音乐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实行“以舞教学”,通过分解每个舞蹈动作,解析每个舞蹈动作相应的歌词,与旋律所需要注意的点,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使其置身于音乐的快乐之中。
其次,教师应因人制宜的实施教学,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
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可鼓励幼儿对歌词词语进行替换,对幼儿的创作要进行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自主学习,还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力。
结束语:
5.外国教育名言 篇五
——夸美纽斯
2、“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
3、“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5、“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
6、“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布鲁纳
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8、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赫.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9、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
——肯尼迪,美国政治家
10、真正的教师,不允许以自己个人的影响去影响学生
。——奥尔科特,美国教育家
11、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赛珍珠,美国作家
12、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13、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15、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高尔基
1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16、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
17、知识不是天赋的。一洛克一
18、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一杜威一
19、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 20、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21、.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22、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23、.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24、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2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26、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7、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28、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老年人的粮食。
——亚里士多德
29、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亚里士多德 30、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31、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32、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柏拉图
33、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柏拉图
34、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
35、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柏拉图
36、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37、我比别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
38、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夸美纽斯
39、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需由教育去形成——夸美纽斯 40、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夸美纽斯
4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的优秀人物—夸美纽斯
42、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夸美纽斯
43、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夸美纽斯
44、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杜威
45、只要把学校和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一切的学科就必然地相互联系起来。——杜威
46、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杜威
47、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杜威
48、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
49、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杜威 50、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卢梭
51、人类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教师所关心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6.外国教育史总结 篇六
1、七艺
是古希腊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古希腊的三艺演变过来,古希腊的三艺包含文法:正确的读写,修辞:说服人的技艺,辩证法:正反问答辩论的技巧其他文化和自然学科知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人文学科的诞生以及今天的文科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2、智者
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称为智者。到公元前五世纪后期,智者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四海,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以传播和传授知识来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它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苏格拉底法
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他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教育方法为“产婆术”包括讥讽、归纳、助产、定义。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但苏格拉底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他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运用。
4、骑士教育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并在12世纪盛行,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因而并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对骑士的教育主要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骑士身份的取得,需经历几个教育或训练阶段.贵族集团的儿童,从出生到7岁,接受家庭教育。正式的骑士教育从8岁开始,经历1侍童教育阶段2扈从教育阶段3骑士教育阶段.其教育虽然内容简单,但比较实用,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实际应用人才.5、巴黎大学
法国的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建立于中世纪的大学。根据1200年批准的巴黎大学法规,学校设置神学、医学、法律和文学四门学科,是中世纪所创办的科目最齐全的一所大学。
6、城市学校 中世纪后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以及对实际使用知识的需求增多,在城市当局统一管理下,性质相同的手工业者行回学校和商业公会学校合成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城市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主要类型有类型A城市拉丁语学校、B写作和算学学校、C歌祷堂学校.其特性为:1.世俗性2.基础性3.职业性4.区域性.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7、快乐之家
1432年维多里诺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维多里诺将学校取名“快乐之家”,喻意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学校校址环境优美。该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成为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8、《大教学论》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把反映教育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和范畴,如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论证,使教育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9、《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由首相巴尔福主持制定,是有关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法令。其规定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问题,即郡或直辖市的教育委员会为第二级教育领导机构,镇和乡教育委员会为第三级教育领导机构。至此,英国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10、《福斯特法案》
1870年,国会通过枢密院教育局长福斯特提出的《初等教育法》,亦称作《福斯特教育法》,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目的是“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使所有的家长确信其子女能够受到初等教育。但这不是通过废除原有的教育体制来实现,而是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补空缺”来实现。其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形成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等教育制度,由此奠定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
11、公学
所谓公学的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事实上,公学是一种私立学校,学校只限于社会上层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开办公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牛津与剑桥大学做准备。至今,公学仍然是英国汇总等教育的一种内容。
12、主日学校
或称“星期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第一所主日学校:1780年,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传教士、出版业者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
13、导生制
是由英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有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是指在使用“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安置许多排长的课桌,十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导生,教师首先教这些导生,然后由他们领着一排学生围在一起,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移教导其他学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内往往能够教几百个学生。导生制教学优点:1省钱2省师资3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14、《基佐法案》
1833年,法国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基佐制定和颁布了该法案。该法案要求灭一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则要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作为教育经费。同时学校仍旧收费,若费用不足,则由国家补给。为了培养师资,决定由各省设立师范学校。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后,方可任教,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
15、《费里法案》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先后提出了两个教育法令,即《费里法案》。它重新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三大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奠定了法国现代初等教育的特性,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该法案规定:建立“母育学校”,免除公立的“母育学校”和初等学校的学费和书杂费;6-13岁为义务教育期;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和食宿;取消公立小学里的宗教课等。它实现了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巴黎公社的教育理想,是法国初等教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文献,奠定了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
16、柏林大学
德国洪堡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于1810年建立,费希特被选为首任校长,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此高等教育走上了真正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等的地位。在柏林大学的推动下,旧大学逐步进行改造,新设大学则以其为蓝本。柏林大学最集中地代表了19世纪德国大学的理想,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纷纷效仿的典范,成为近代大学之母。
17、泛爱主义运动
领袖人物:巴西多.177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教学原则是让儿童快乐学习,采用直观游戏方法;1793年,泛爱学校停办,它的教师散布到欧洲各地,使得泛爱学校的影响扩及法国、瑞士各国。泛爱主义运动的基本思想原则:以增进人类现世幸福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以仁爱对待儿童,减少无用的学习;以身体作为精神发展的自然基础;排斥强制的学习方法,使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学习;注重实用知识的教学;教学要依据自然的方法,即适合儿童的方法。
18、公立学校运动
自1834年贺拉斯·曼-“公立学校之父”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以来,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指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的、公共行政机关监督的、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初等学校制度的运动。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地方税收制度;强迫入学、免费教育;建立以州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师资的培养与选用。意义:促进了美国公共教育阶梯的形成,加强了资产阶级世俗政权对教育的控制能力,加速了美国教育公共化、世俗化和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使得美国式免费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19世纪后期公立中学和州立大学的发展。
19、《莫雷尔法案》
1861年美国颁布的一部法案,莫雷尔是19世纪末呼吁政府创办新型技术大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联邦赠拨给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必须以赠地所得收入为资本,开办以讲授农业和机械工艺知识为主的专门学院,以满足平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产业界培养技术人才,进而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莫雷尔法案》又被称为赠地法案,依据这个法案办起来的大学被称为“赠地学院”。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就是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创办或壮大起来的。
意义: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立法,它开创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职业教育的先例,为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20、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出的一套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物”,因此称作“恩物”。教育价值: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是自然的象征,儿童通过恩物,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进而洞察神性。
21、作业
福禄培尔建立了以活动、歌谣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恩物和作业。作业是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及课程。他倡导的作业种类很多,有纸工、绘画、拼图泥塑等。作业的进行主要是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
22、昆西教学法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时,领导和主持了昆西学校实验。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昆西制度”著称。
主要特征: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23、道尔顿制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批评班级授课制,提倡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的核心:使儿童最大限度地承担学习的责任,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张: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代替课堂教学;改各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4、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核心: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本质: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内容:取消课程制、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拨材料,自己研究。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然而,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其结果必然会削弱系统知识的学习。
25、《国防教育法》
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更为高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
26、《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47年,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儿童心理学家瓦隆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又称《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内容:
(一)提出了六条原则:1.社会公正原则2.适当注意普通教育等
(二)该《方案》提出在法国应实施6-8岁学的免费义务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教育2.方向指导阶段3.决定阶段。这一改革方案在当时未作为正式法令公布实施,但它已成为法国战后历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27、要素主义教育
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
主要观点: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的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这些要素一代代传递下去;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
28、改造主义教育373 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基本观点:1教育应以“改造社会”为目标,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2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3教学上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4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在社会改造主义的影响下,儿童中心论等一系列进步主义的金科玉律得以修正,但作为进步主义内部孕育的新的突变因子,改造主义也促进了进步主义的分裂与衰落。
29、永恒主义教育370 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永恒主义教育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古典实在论.主要观点:1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人性不变,所以教育的永恒性质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强调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影响:主要局限在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充满了复古、保守、绝对论的色彩,对传统的强调使得其于社会发展脱节。简答
1、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
共同点:A.政治上都是奴隶制,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具有等级性,培养的目标无论是战士还是公民,都是为国家整体服务的。B.应时代的要求,两者都重视体育。C.两者的教育体制都有年龄分期,都比较完善。
不同点:A.地理环境不同,造成政治、经济的差异。斯巴达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雅典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这一点直接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具有较强的专制性,而雅典的教育体制民主色彩比较浓厚。B.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由于斯巴达的政治是军事贵族专制,因而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雅典在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体,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2、智者学派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而确定。
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4、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希腊教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做了理论的探讨,或者说,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及教育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营养的灵魂(植物)—体育,感觉的灵魂(动物)—德育,理性的灵魂(人)—智育。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
教育意义: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其次,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最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
4、简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A教育是国家的事业B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具体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他认为儿童早期教育,可以使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会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他主张“寓学习于游戏”,使学习符合儿童的特点,但要注意游戏内容的选择。C.教育制度方面.1学前教育。国立养育院,由国家控制,实行儿童公养公育。2.普通教育。即情感教育,重视音乐和体育3.高等教育。包括四个阶段:意志教育阶段、发展智慧阶段、继续学习、哲学王。它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D.主张男女平,重视女子教育。E.在“三艺”的基础上,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F.主张和谐教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G.教学方法:师承苏格拉底问答法
5、简述昆体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他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A.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言行一致的人。B.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C,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D.教师应当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能有效的教学E.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6、教会学校的类型及特征(非问答)
1、教会学校的三种形式: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
(1)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①教学目的: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②基本教学内容: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除了传授教义,培养“服从、贞洁、安贫”的品质外,也进行简单的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后课程的学习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而神学则是其他学科的“王冠”。③教师及学生: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儿童一般10岁入学,学习年限为8到10年。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由牧师担任教师。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堂区学校在教学设备和设施上十分简陋,学校的规模也较小。学校一般只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读、写、算知识,以及基督教的基本常识,另外还教学生学习唱赞美诗。这是由教会举办的,向一般世俗群众开放的普通性质学校。
2、教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宗教化a.培养神职和信徒b.扩大教会势力巩固统治(2)教学内容神学化a.《圣经》b.神学化的七艺(3)教育方式a.教士即教师b.个别化教学c.绝对服从(4)教学方法a.口授记背b.纪律严格c.体罚盛行(5)具有等级性
7、简述拜占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特点:拜占庭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影响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教育颇具特色。(1)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以保存,教育比较普及。(2)世俗大学长期存在,帝国高等学校兴旺发达。(3)开办了僧侣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
影响:总的来说,拜占庭的教育起了保持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11世纪前,拜占庭的文化教育水平不但高于东欧各国,而且也处于西欧各国之上。到君士坦丁堡来求学的不只是拜占庭各地的青年和属于阿拉伯语地区的青年,还有来自意大利的青年。拜占庭文明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起了一定作用,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8、简述阿拉伯萨拉森帝国及各大食国的教育形式。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还处于蒙昧时期,伊斯兰政权建立后,各类教育机构才陆续出现。1.昆它布:初等教育场所,教师在家招收少量学生,教简单读写。在伊斯兰政权建立之前,它就存在。2.学馆:中等教育场所,是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教授内容比昆它布高深,是私人讲学的一种重要形式。3.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高等教育场所,8世纪起,多数穆斯林领袖都雇教师来教育他们的孩子,逐渐形成了这种教育形式4.清真寺:既是教徒礼拜的圣地、宗教法庭的所在地,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教学中,惯常的办法是教师坐于廊下或院中讲课,任人来听,听者坐成圆形,叫做“教学环”。5.图书馆和大学。不仅搜集各种图书,吸收东西方文化,而且培养许多文人学者,是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巴格达的赫克迈图书馆后来发展成著名学府赫克迈大学,这是阿拉伯的第一所大学。
9、简述14—15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古人见解,设置古典性质课程,重视学习人文学科,古为今用、不断拓宽教育内容。尽管它也有局限性,但在当时是进步的3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世俗精神,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上。教育内容不断拓宽,强调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5贵族性.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即进步与落后并存。尽管它有不足之处,但它开启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简述维多利诺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1432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者维多里诺在孟都亚公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喻意学校应当是接近自然和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具体为:1.学校环境:学校具有自然优美的环境。校址在郊外一个围绕着宫殿的花园里,四周都是草场,环境优美,校舍宽敞,布置雅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2.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这种人应当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身体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能胜任管理国家、教会和工商业事务3.学习内容:拼读字母;说话练习;读、写、算;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经典文化、数学、天文、历史;《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体育和游戏:骑马、射箭、击剑、角力、游泳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实用性;用活动字母教授读写;用游戏教授算术;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和学习;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主张实行学生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
11、简述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理论。
1.主张把全校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组织单元2.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级3.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4.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个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同学。
意义:1.为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个别教学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2.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12、简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两大支柱。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a.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认为“自然”有两层含义,即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和人与生俱来的天性。b.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c.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明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就应当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而且可贵的是,夸美纽斯自己一生都在探索教育工作的规律。2.泛智理论。a.“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是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b.泛智的三个中心内容:博学或学问—智育(理性的动物),德行—德育(有德行的人),虔诚—宗教教育(上帝的形象).13、简述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他把通过感官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在呈现直观教具时要将他们直接放到学生的眼前。
2.激发求知欲原则。他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孩子们的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学科、由教学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起来的”。
3.巩固性原则。他认为,首先,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其次经常地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再次,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好方法。4.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种主张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不省略或颠倒任何东西。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
14、简述斯宾塞关于智育的思想。
科学教育思想方面,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明确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主义教育,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明确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他将人的活动分五种,并按照这些活动对人生的重要程度,将其依次排列为: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于抚养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斯宾塞根据人类完满生活的需要,按照知识价值的顺序,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生理学和解剖学-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同生产活动有关的知识,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以抚养子女为目的的活动;历史-与维持正5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自然、文化和艺术-享受闲暇,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斯宾塞的教学思想:强调自然教育和自我教育;反对注入式、压制儿童智慧活动的旧教学;注重学生心理规律、兴趣与实验。时代意义:(斯宾塞在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智育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教育客观规律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斯宾塞的课程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在教学方法上,斯宾塞重视心理规律、兴趣、实验等,与传统教育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无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学习主动性相比是一种历史进步。)斯宾塞崭新的智育思想不仅对英国中学和大学冲破古典教育的禁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影响到欧美等其他国家,极大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然而他的教育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如他的课程论反应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色彩。
15、简述述洛克教育思想的基础、内容和方法。
基础:A.白板说: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B.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有差别是教育有区别。C.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内容:A.体育是指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体育属于健康教育的范畴。他把健康教育看成绅士教育基本要素,并把它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B.德育指德行和礼仪,对于绅士的道德品格教育予以极大关注,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和绅士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方法有榜样、示范、练习、说理等。C.智育指数学、实用知识、一技之长。学问只能作为辅佐品德之用,智育只能是道德的辅助品。一个绅士一方面要通过研究和学习去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技能技艺课业的练习去获得技能技巧。
方法:A.洛克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B.把锻炼法应用于智育过程,非常重视对事物的实地观察,以及通过现实的事物现象与活动的感受获得各种知识C.提出旅行对培养绅士的重要作用。
16、简述卢梭《爱弥儿》一书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爱弥尔》跟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并称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该书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为教育科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理论价值:1其基本内容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以此为标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这一“归于自然’的教育主张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翻天覆地的变化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制度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张。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人”实际上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这个问题的论述中所包含的重视普遍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培养独立判断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财富3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法国,而且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欧美各国的教育家都在研究、实践、修正、丰富书中的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在世界广泛传播。
17、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裴斯泰洛齐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具体要求是:1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3教学原则、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原则和方法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在适合的时候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18、简述裴斯泰洛齐智育、德育、体育中的要素方法。
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是借助于这三个要素实现的。儿童要认识这三要素,必须相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掌握数目的计算能力、认识形状的测量能力、言语说话的语言能力,对应的学科是算术、几何、语文。
德育:爱是基本要素,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母爱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重要手段:使儿童练习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巩固。另外,教育儿童要依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体育: 各关节活动是基本要素,基本动作是打击和搬运、拖拉和旋转等,通过这些关节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发展儿童身体力量和技巧。
19、简述赫尔巴特作为其教育理论的伦理学基础的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对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指人调节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3仁慈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4正义即“守法”,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5公平或报偿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0、简述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更为高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所谓“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教师的质量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包括增加学生贷款,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设立国防奖学金,优等生可得奖学金参加科研项目等。
2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观点及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主要观点:1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3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4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作为当代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的终身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尽管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对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旨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终身教育理论必将会改变世界教育的面貌。
22、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第一个阶段: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这是一个与现在生活经验联系的情境,以便学生获得现在生活所需求的经验,与此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学生能感知问题的存在.第二个阶段: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问题。即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所在,并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与要求.第三阶段: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资料,并帮助学生运用掌握资料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开展他所他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杜威认为学生提出的假设不一定正确、合理,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寻找逻辑的证据,只有经过证明并纳入了已知的只是序列,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的、合理的.第五个阶段:是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境。古罗马的教育家及代表作(非问答)在罗马教育制度发展的同时,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是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了罗马教育思想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基督教教育的观点。
一、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作家、政治家、演说家、教育思想家,是古典共和国精神的杰出代表,是拉丁散文文学的卓越代表。其代表作有《论共和国》、《论神性》、《论善与恶的定义》、《论雄辩家》。西塞罗最后与他所维护的共和国制度一同消逝了,他无法阻止国家的堕落,但是对雄辩家的培养已经成为古罗马教育的理想。基本情况
二、昆体良(约35-约95)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库支付薪金的雄辩术教师,是古罗马帝初期著名的律师、教育家、演说家、修辞学教师,他是罗马皇帝授予修辞学教授职位的第一人。其代表著作为《雄辩术原理》,主要阐述了自己关于培养雄辩家的教育思想。他的《雄辩术原理》既是他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也是罗马教育思想的表达和坚持,他的智慧一直启发着后人的思考,他对老师和学生的敦敦教诲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奥古斯丁(354~430年)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其代表作为《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在奥古斯丁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历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学校类型及基本情况(非问答)古埃及:(1)学校类型;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僧侣学校 D、文士学校 宫廷学校是根据古代埃及文献记载,在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了宫廷学校。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的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学校。所谓宫廷学校就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以后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以为学术中心。
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力从事某种专项工作官员,修业期为12年。
文史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两种低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其有长有短。
教学内容:已阅读和书写为重点,兼授数学、地理、几何、天文、医学、建筑学、水利学等,由重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灌输和体罚。古代印度学校类型: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通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人物,用梵文撰写的记载古印度历史的书籍《吠陀》被奉为经典,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入校时,习经典的权利只能为婆罗门 刹帝利 和吠舍所享有,但三者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同城古儒学校。在此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吠舍》经,还规定学习六科,即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天文学和祭礼。古儒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神学为主,但涉及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在古儒学校里,体罚是常用手段。(2)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是地方语言,适应平民学习的需要,僧徒一般学习十二年,经考研合格者叫做比丘,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习完毕之后成为比丘尼。在初级阶段,以教师扣手和记诵为主,高级阶段,教学采用了争辩和议论的方法。佛教教育将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当时的寺院不仅是一种总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乃至堪称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公元前十世纪之后,佛教在东亚其他国家得到广泛传播,佛教教育对印度乃至东方各国的教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古巴比伦:学校类型:靠近宫廷、靠近寺庙、靠近文士住宅区。教学内容:按两个阶层,分别安排。第一阶段是对一般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现在出土文物大都属于这一类。第二阶段是将意按向不同的学生分别派到社党的寺庙或政府机关,按其准备承担的职责接受较高水平的定向培养,办法是通过师生传承的艺徒制或导师制。最早的学校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程内容:抄写和背诵长串的单词或进行语法等语言类课程学习,也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文学创作等课程。
教学方法:教师先往潮湿的泥板上鞋子,学生进行临摹,教师随时纠正错误。方法单一,纪律严格,常用体罚。
2、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历史意义。产生原因①大学的兴起首先源于城市发展之需要。在中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大发展,开始出现新兴市民阶层,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要求。②其次,东方文化的影响。11—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不仅对西方的基督教社会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③第三,经院哲学的出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特征①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这一时期的大学最初带有行会的性质,管理上实行自治,由学生或教师组成行会,管理大学的内部事务。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学生组成团体来管理学校的“学生大学”。另一类是由教师结成团体来管理校务的“先生大学”.②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通常是由各大学教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大约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等4个系。最初的学位授予制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学生十三四岁进入大学,先学习拉丁语和七艺。修完“三艺”和“四艺”后,经考试合格分别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才能继续选学一个专门的学科。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之后取得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士,或者教授认可证。就可进入大学任教,或办学校,自由讲学。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极为隆重.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也都是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历史意义:中世纪大学是适应世俗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兴起是西欧文化教育发展中最大的成就。大学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还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中世纪大学突破了教会和神学的垄断局面,为文化科学发展提供了较以前更为有利的条件。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这些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都成为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范例。
3、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的异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之间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融会的方面.异:1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带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教育中存在有异教 因素.2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 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 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 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3服务的目的不同 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主教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 具被利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言工具而 被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同:三者都是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人文主义重视人文科学,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天主教育虽主要以神学为主,但在具体实行上还是依靠古典的人文科学,把它当做神学教育的载体。此外,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管理,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覆盖初等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宣传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4、试述德国19世纪初洪堡改革的主要内容。洪堡教育改革是在1806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败的背景下进行的,指导理念:“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1、重视精神培育 与人格的完善;
2、非功利的价值取向;
3、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在教育中的作用
内容:初等教育改革、中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 三大方面。
初等教育改革中,一方面,在小学逐步推行裴斯泰洛齐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与此相联系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并且派遣了大批教师留学瑞士,向裴斯泰洛齐学习,培养出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回国后大都担任了师范学校的校长。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地理、测量等自然科学课程,使国民教育开始近代化
中等教育改革中,1810年制定的中学教育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增加了地理、历史和自然科学的科目,使文科中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此外,凡是要担任中学教师的人必须通过国家考试,合格的给以中学教师称号。这项考试由国家委托大学办理,考试科目和要求都以大学为训练中学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作为依据和标准。
高等教育改革中,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费希特被选为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之母。此外,还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大学的职能是探索真理、创造知识,并且降低神学的地位,将哲学提高到与法学、医学同等的地位。
5、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是自然主义的教育的奠基者,他所主张的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一是:“归于自然”,主张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回归保持完整的大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在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二是“消极教育”,他主张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是儿童遵循天性自然发展;相信自然能够给儿童最好的照料;教师之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他提出培养与公民教育对立的“自然人”的目标,具体内容:1独立自主的人,能够独自体现自身价值2自然人是平等的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无所不宜,无所不能4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人—独立自由的保证.儿童观:1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主张自由的教育2反对强调外在的、强制性的、遥远的教育,主张以儿童现时的生活为出发点,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反对用固定的教育模式来约束儿童发展,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顺应儿童天性4反对儿童个体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教育,主张通过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考和努力来完成学习5反对过分保护和折磨儿童,主张生活的和快乐的教育。
四个实施阶段:1婴儿期2儿童期3青年期4青春期.6、试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的理论基础、内容及意义。
理论基础:心理学.“统觉”包括引起学生注意、建立新旧联系、巩固新旧联系.内容: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明了:兴趣对直观事物产生注意,教师进行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2联合:新旧知识发生结合,但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法3系统:教师通过采用综合的教学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以作业为主,使知识巩固、强化.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四段论扩展为五段论.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意义:教育史上第一个高度综合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明确的、有机联系的和规范化了的程序;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可遵循的基本规律;提供了一切教学活动可以参照的模式;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7、试论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理论。
7.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篇七
通过媒介引发学生对国外文化问题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是被各种媒介信息所包围, 但除了使用电子媒介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外, 他们在使用媒介的时候大都是被动、随意、盲目、零散和误用的。传统的保守的教学观念认为媒介只是和娱乐相关的, 如很多大学规定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不可以在学校里私自拥有电脑, 就是怕学生沉溺在网游或其它娱乐方式中不可自拔。校方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媒介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各种信息和资源, 如果能够引导学生, 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提高他们使用媒介、理解媒介与评价媒介的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岂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此, 作为一名从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老师, 本人非常重视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到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生活在媒介时代的这些大学生来说, 他们所置身的文化现实是瞬时性的、内容丰富、花样繁多、非常活跃的, 而传统的文本分析的课堂讲授方式是保守过时、模式单一的, 这让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学习和生活格格不入, 让他们感到文本的历史时空和他们的现实时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他们对是否要跨越这条鸿沟也显得非常冷淡。本人在教学开始时发现, 学生们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没有实在的兴趣, 遇到要回答问题或提交作业时, 他们便把教科书上的说法再大致重复一遍, 但在课余时间和他们闲聊时, 发现他们对从媒介上接收来的很多文化现实问题倒是会津津乐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既然学生们对媒介上的文化现实很感兴趣, 那就从这里入手增强他们对《外国文学》这门课的兴趣吧。
《外国文学》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从国外古代到现代的精英主义文化, 这些内容很少直接进入学生所接触到的媒介信息, 而且由于其思想上的精英倾向和跨文化系统的文化障碍, 即便是在媒体上有出现也会被学生们的眼睛过滤掉。合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人先指导学生们去搜素一些影视文化网站, 搜素那些被拍成电影、戏剧的作品, 让学生通过影像这种比较生动直观的文化形式来接触西方文化。西方文学是一开始就以叙事类文学见长的, 能拍成电影或戏剧的作品非常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并不是太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他们在文本形式与影像形式之间, 还是非常乐于选择影像的形式。
西方文化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原型意识。西方文化的两大传统:两希传统和基督教传统, 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文化的生命线, 即使到了当代, 这些传统依然是西方文化反复出现的母体。西方传统中的这些母题被反复被拍成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是窥测西方文化的宝贵文本。以影视媒体的方式研究西方古老的文化, 较之传统的文字文本解读的方式,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的时候, 引导学生观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题材的电影作品《诸神之战》、《木马屠城》、《特洛伊》等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古希腊文化的学习中去了。
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的老师刘晓烨在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融合到信息技术课后发现:“学生学习的改变出乎我的意料, 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 思维活跃、眼中流露着喜悦的光芒。在我的眼里, 学生突然变得可爱起来,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我从他们的微笑中看到了喜悦, 看到了思维的碰撞, 他们愿意和我交流, 愿意听课, 愿意动手, 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很自然地表现出了原来没有表现出来的能力。”刘晓烨老师所描述的这种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景象在本人进行融合教学后也经常出现。
通过媒介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传统中国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对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在情感上和逻辑上都有着天生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对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观念, 如思维习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难以理解。传统的文本的解读式教学, 学生们也很难做到一种直观的认同。多媒体影视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可以把逻辑的、思维上的难于理解的问题, 通过影视视听机制, 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两大传统之一, 很抽象, 也很难理解。在现代西方世界, 基督教仍然是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引导同学们关注当代的关于基督教题材的影视作品来理解基督教, 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同学们通过观看《七宗罪》、《教父》、《肖申克的救赎》、《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等当代经典涉及基督教题材影片, 不但拉近了基督教文化与我们的距离, 激发了强烈的研究兴趣, 而且在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 能够引申出很多有价值的现实问题, 比如“理想与信仰”、“科学与信仰”、“信仰与道德”等话题, 增强了同学们关注现实、分析现实的能力。
通过媒介引导学生对国外思维方式的分析
有了兴趣去接触国外的一些传统的精英主义的文化, 是学习的第一步。作为一种专业的训练, 是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 在知识方面对他们进行兴趣的引导后, 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方面的进入。
《外国文学》讲授的是外国人的文化系统, 其中所蕴藏着的是外国人的文化思维习惯, 很多问题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常识和传统思维模式来理解, 那是要南辕北辙或不得其门而入的。有一则关于爱迪生和特斯拉的轶闻, 说的是前南斯拉夫人特斯拉到美国后, 经人引荐到了爱迪生的公司工作, 爱迪生许诺说如果特斯拉给他改进了直流电技术, 便付酬劳五万美金。可是当特斯拉完成工作向爱迪生索要酬金时, 爱迪生却揶揄特斯拉不懂“美国式的幽默”。这件事情如果从文化角度来说, 它也反映了一种文化隔阂的存在。他们同为欧洲文明的后裔, 尚且还存在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更何况我们作为东西不同文明的后代, 更不可避免文化上的隔膜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如果要从理论上条分缕析地进行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质的差异性讲解, 那种理论性较强、逻辑性较强的文本分析法, 学生早就晕头转向, 身体还在这, 灵魂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外国人的文化思维习惯呢?还是可以从媒介入手, 比如你要讲美国的文学, 可以搜素一些非常经典的演讲或电视剧, 让学生们从一种感性的感觉中慢慢总结出什么是“美国式的幽默”, 然后再让他们把总结出来的这种“美国式幽默”与教材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对比。但如果要讲授法国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 有很多情况和当代法国人的文化思维已经很不一样了, 所以你看现代法国人的一些文化现实就没有多大用处, 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媒介素养, 要在当代选取和17世纪时期法国有相通之处的一些民族的文化, 让学生去体会那时候人们为国家而生的那种崇高感。
从这点来说, 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很细致的课程规划和安排, 提早找到书本文化现象与当前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结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让学生从对当前一些他们易于理解的现象中分析判断, 并把这种分析判断位移到文本分析当中。
建立媒介批判意识规范文本理解
以上两点已经说明了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向使用媒介的意义,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实际上还要引导建立媒介批判意识。建立媒介批判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秦永芳认为所谓“媒介素养教育”, 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评判能力,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 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而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在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 首次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时, 就指出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面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的时候, 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 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精英文化。
本文并不打算固执地坚持要求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精英文化, 因为根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观点, 理解最后的达成是视阈融合的状态, 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主体来达成一个什么纯粹客观的理解, 而只能是理解者带着自身的历史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相遇、融合后形成一个互相都能解释得通的意义表述。从《外国文学》这门课程来说, 该课程所选取的都是国外文化传统中的有精英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 而当代媒介文化是大众、精英多声部混合的文化, 其中以大众文化为其主导, 以大众文化的编码规则及思维特征来理解精英文化的思维方式, 肯定有很多难以突破不能获得理解的地方, 因此本文上面所列的正向性使用媒介来帮助教学的进行, 仅仅是一个表层的引路的工作。这个工作要在具体中结合批判意识, 才能更有效地融合到文本分析的传统教学法当中去。
比如说传统文学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 文字表述会点到为止, 能引发人的想象就可以了, 而现代传媒由于大大拓宽了它的视听功能, 它会以聚焦的镜头近距离、远距离全方位地进行渲染, 容易刺激一些低级的肉欲,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当前文化的一些低俗化倾向进行批判, 同样的道理还有暴力方面的, 古希腊的英雄们在表现他们的英勇的个性的方面, 常常被现代传媒制作得以夸张渲染为能事, 鲜血飚溅, 随意挥霍。在这些场面的欣赏时英雄的其他性格表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淡忘, 这样的媒介使用是会导致学生最后误入歧途, 以一些刺激性的前景来代替英雄人格的其他方面。教师如果能在授课中及时帮助学生厘清传统文化与当代媒介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并懂得如何去批判媒介文化的低俗化倾向、感性化倾向、大众化倾向, 建立一种精英意识, 辨明书本上的文化传统与当下媒介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 则会更加趋近文本的传统理解。
结语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之父John J.Pungente认为, 教师应该成为宣传和推广媒介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的开设;另一种是把媒介素养教育和自身的专业课程教育互相融合起来。在《外国文学》这样的中文系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在当代大学生看来是保守和老套的, 是和他们的日常文化现实想脱离的, 融合进媒介素养教育方法, 则可以有效地从当代文化现象入手去引发学生对书本文化知识的兴趣, 还可以从当代文化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发对文本世界的理解, 但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当代媒介文化的批判意识, 在批判意识的矫正下规范文本理解。
8.外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特点概览 篇八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国外高校
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并反复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思想,加强对外国国防教育情况的研究,本文仅就外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美国把组织青年学生的军事训练作为强化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学生军训,主要是由后备军官训练团(简称后训团)负责的,美国在地方大专院校中设有各类后训团531个,其中陆军有315个,空军有153个,海军有63个。其目的是使青年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少尉军官的任职要求。美国后训团的训练时间通常为每周3至4小时,另加一次为期6周的集训,后训团学制分4年制和2年制,参加后训团训练的大学生,除由军队支付其参训时的学杂费外,还对参训的三、四年级学生实行奖学金和补贴制度,军方向军训成绩优秀,同意在毕业后至少服4年以上现役或6年以上后备役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享受奖学金的学生,其全部学费、书籍费和实验费(一般大学每年约6000至7000美元)均由军方支付,此外,每学年还可得到10个月(除寒暑假外)每月100美元的津贴费和一期夏令营(约500美元)的补贴,奖学金分4年、3年和2年的三种,一个4年奖学金获得者,在整个就学期间可从军方得到2万至4万美元的补贴。
由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为美军的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据统计,在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从后训团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近几年,美军新任命的军官中约有75%的是经过后训团训练的。因此,后训团享有“大学中的军官学校”的美称,在实施国防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方面,声誉甚佳。
二、英国政府重视学校国防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提出了“防务之事是全民的事”的思想,并把防务教育纳入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中。为了强化学生防务意识,英国政府除在许多大学设有专门的军事学位,办有专门的军事刊物外;还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舆论优势,采用“点将”方法,开辟《我对防务问题的看法》专栏和专题节目,让学生回答有关防务的基本知识和一些重大问题;并在许多学校建立各种军事研究团体,广泛吸收学生参加,且把它作为学生防务教育的重要社会活动。
英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十余所大学设立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现在,英国陆军在大学设有大学生训练团共16个分队、2500人;空军在64所大专院校亦建有16个训练中队。各组织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解答对军事有兴趣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练时间安排每周一二个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二周。参训学生可领取参训费。其中部分参训学生已与国防部签订参军合同。根据合同,学生学习期间由国防部支付学费,并发给生活费,毕业后参军。如违约,学生将如数退还所有学费和生活费。
三、俄罗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
俄罗斯在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为军队培养人才方面既保持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在地方高等院校设置军事系,为俄军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按照俄罗斯政府确定的办法,在地方院校设置军事系通常适用于军民通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在财政学院设军财系,在医学院设军医系等。地方青年自考入军事系后,享受军人待遇,军龄从入学之日算起,毕业后由军队统一分配。
二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军事教研室,为俄军培养所需的预备军官。依照有关规定,在国立、市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如果健康状况适合服役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要求,可以与国防部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进人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军事教研室,按照预备役军官训练大纲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取得军官军衔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学生在培训期间,可享受俄罗斯政府支付的奖学金。
四、法国政府普遍重视学校国防教育
法国在二战后深刻反省战争的教训,历届政府都普遍重视学校国防教育。在青年中成立了各种准军事组织,并通过军训,强化青年的国防意识。1997年底颁布的新兵役法首次明确规定,从1998年新学年起,将在中学增设国防教育课,以增强青年人的国防意识。同时,还规定从1997年10月起,所有16至18周岁的男性适龄青年(女性自2001年起)都必须参加为期一天的“国防准备日”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了解有关国防目标、防务的组织及其手段、服志愿兵役的形式等。此项措施既能增加全体青年对国防和军队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又有助于青年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军队的兴趣,对他们今后服兵役或成为职业军人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法军还要求各军事院校加强与地方院校的交流,鼓励地方院校从事各项国防研究,并为其研究活动提供方便。
五、以色列从小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
以色列政府规定,18~70岁的公民,不分性别,都要接受法定的国防教育,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妇女也要在家中接受函授国防知识教育。从小学开始,学校就组织学生“用脚去认识以色列”,从约旦河边到地中海岸,从海法到埃特拉,学生们走遍以色列的东西南北,从而加深对本国国土的认识。男孩到13岁举行成人仪式时,父母都要送其一支枪,表示他们已经到了为国献身的年龄。
以色列军队的总参谋部下辖青年教育部,由一名上校牵头,专门负责全国高中学生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各地区设分部、分支机构,由不同级别的军官负责,并在每所高中学校派驻一名军士,具体负责实施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课是学校必修课,由各驻校军士按统一计划部署实施,每个高中学生每年接受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主要内容是犾太复国史、以军战史、以安全环境、军队使命、军队纪律、各军兵种常识、基础军事训练及军营生活等。教育方式除授课外,有高级将领作动员报告、讲演,参观博物馆、战史馆、烈士纪念碑及部队陈列室,观摩军兵种部队演习、表演,同部队一起过两天军营生活。其中有些项目学生家长也被邀参加。每逢寒暑假,另行组织军事训练,为期一周。训练计划内容有40多种,每次部由各驻校军士同校领导商量,每个学校从中挑选科目,有队列、步枪射击、投弹、行军及军事体操、徒手格斗等。军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请家长出席观看并讲评。以色列学生接受军训情况较好,效果比较理想。
六、越南强化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
对于大学生,根据教育培训部和国防部的联合通知,国防教育课已定为学生在校的必修课,考试结果计入学生总成绩。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各院校自行组织,二是在国防教育中心集中培训。国防教育中心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发展至6所,每年可接纳18万大学生集训。越南已将开办国防教育中心作为今后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向和最佳方式,正在继续扩大数量和规模。根据《国防教育大纲》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国防教育课的课时,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为4周,大专为5周,大学本科为6周。课目以军人基础训练和专业分队技术训练为主;毕业前,利用假期,组织1至3个月集训,尔后视情况授予预备役准尉军衔,部分授予现役少尉军衔,分配到技术兵种任职。越南的学生军训,在教育方法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行学校与部分、学校与社会、学校和战场、训练与战斗紧密结合的教学原则,目的是强化青年学说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七、朝鲜突出对青年学生的军事化训练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推荐阅读:
外国教育名言10-18
当代教育改革08-23
外国教育史笔记07-14
外国国防教育心得07-17
外国文学教育论文07-13
外国教育研究杂志介绍08-13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09-26
外国语学院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11-01
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看当代的大学教育09-24
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