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2024-07-02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共16篇)

1.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一

浅析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 秦兴林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有理由和责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认知社会,培养人文精神、孕育关爱情怀,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关键词:阳光体育

中学生

生命教育

渗透 一.对阳光体育的解读 1.1阳光体育释义

阳光体育是在学生体质急剧下降背景下提出来的新号召,它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健体魄为目标,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

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2阳光体育与中学体育教学

阳光体育作为现在中学体育的主要承载方式,阳光体育的思想一定要贯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

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对生命教育的解读 2.1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2.2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体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载体和对象。生命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生命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体育

教学是生命教学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而身心健康的教育也正是生命教育丰富内容的重要部分,是生命教育的根基,进行体育教育就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可以把体育课程教学看成是生命教育的媒介,而生命教育的实现有助于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实现。同时生命教育的很多内容已经渗透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等。这些内容的渗透将会丰富学校体育课程。2.3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和意义

2.3.1.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必然选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传授。也就是应试教育之风盛行。从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忽视了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对生命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才是教育回归了教育的本质。

2.3.1.开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 由于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的各方面的影响,当前很多中学生陷入了生命的困惑之中。他们对生命耐挫性差,情感冷漠,生命意义迷失,甚至出现了种种践踏生命的现象。因此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让中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1 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 3.1.1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心理品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学生自尊性很强,但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不少人常带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2)、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不平衡性。他们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摇摆,为一点小事显得很激动,有时候又会转向反面,变得泄气、绝望。心理学家把青年的情绪称为两极化,表现为既敏感又脆弱。(3)、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性。中学生需要友谊,需要被别人爱和去爱别人,来自朋友的鼓励、安慰、赞扬,往往要比家长和老师的作用还要大。但由于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从而带来心理冲突。(4)、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性较大,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如果我们注意加以引导和培养,这可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

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但是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社会因素。3.1.2 生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的身体发育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3.2 利用体育教学平台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2.1优化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创造和谐生命教育环境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教授指出:“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或优化学习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可见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命教育只有在愉快积极,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效和高效地开展。

情感是同学之间心理交流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心理气氛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相互尊重、和谐相容、轻松愉快、团结合作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3.2.2积极构建和完善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筛选生命教学内容

在我们现有的体育课程教材中,没有专门表明是有关生命教

育的章节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可以用于生命教育的教材内容。

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述一些与体育有关的名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生命的热情。比如讲述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还有孙长亭的传奇,这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些教师特意找到的实例的影响下,再加上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会领会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而引导其健康成长。

3.2.3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充分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就是对生命质量的概述。生命质量的一个标准就是生存质量。他要求人要活得健康愉快。我们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这就要我们认真、精细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各个环节,既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又要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客观的看待和分析事物,通过体育实践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

3.2.4开展体验式阳光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中明确指出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指导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发挥学生会、俱乐部的组织功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创设浓厚的体育氛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在实施众多的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四、结论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施阳光体育、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理应融入生命教育的成分,让体育教育起到挑动生命的激情,激发生命的灵感,感受生命教育的乐趣和功效。但是,学校只是教育的阵地之一,我们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与社会、家庭有机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增长知识,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四.参考文献

1.罗从敏.《让教育的意义深刻起来——以“三生教育”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载《人民教育》2010年(8),11页[N] 2.薄艳玲.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7,(09)。3.林永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方法与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7)

4.丁兆雄.透视体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J].体育学刊,2008,(6):87—89.5.毛镇明.诶与教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6 6.刘济良.生命的沉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8.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刘瑞梅.生命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基础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二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这是我国国家教育方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的要求。应试教育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第四,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其它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并且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二、进行德育教育具体实施过程

1. 利用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 1)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各种游戏活动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 2) 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以其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得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

( 3) 开展“主题游戏”。“主题游戏”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价值指向明确,既符合体育游戏的各项特征,又结合主题进行创编和开展。

( 4) 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现代意识。借助于打雪仗来加强德育渗透,比如: 不许在雪团中夹带硬物、不许打头和脸、不许往脖子内灌雪、对手投降后不允许再打等。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玩中去自觉地遵守规则,因为只有遵守规则的竞争才是公平的,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也是衡量现代人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部分。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比如,通过课的准备部分宣布课内容、任务和要求时,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通过集队和出勤情况检查总结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课的基本部分,可根据课的不同内容来进行教育。体操中的保护帮助,可以培养团结友爱和责任心; 学习篮球、武术可以备战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实事求是地对本课进行总结,成绩肯定,指出存在问题,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收还器材,可以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为集体服务的高尚品德。

3. 结合课的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 1) 利用课堂常规及队列队形的练习,促进学生规范的养成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体育课常规包括很多内容( 如集合分散、听信号起跑、按秩序练习等) ,队列队形就更多( 如原地转向、齐步走、跑步立定、各种队形变化等) 。而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否则就无法正常开展。

( 2) 通过各种新动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一个新动作,像山羊分腿腾越、单杠前翻下等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系数的项目上,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学会这样一些动作,学生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在练习中要用意志力克服胆怯心理。

4. 利用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上体育课时,对那些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坚持到底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别的同学向他学习。通过这样的反复教育,使得在课堂上偶有同学摔倒,既有互相帮助,又能继续坚持锻炼,充分体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及顽强拼搏的作风。

5. 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以自己人格的力量感化教育学生

学生的模仿力很强,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甚至对某些事物的态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以身作则。学生有病或家中有困难,我们尽量去帮助,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具有较高的威信,我们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我们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 问卷法。发放不记名问卷 310 份,收回 310 份。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小测验,掌握一手材料,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信息。

3. 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型论文,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4. 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通过对八年级学生一个学年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德育素质有了明显改观,而且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各项运动指数上升较快,也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3.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三

一、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德育渗透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严格开展队列练习。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此外,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结合体育活动,实施德育渗透

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运动状态中,学生思想品质中的各种弱点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如练习单双杠、跳箱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苗头等,教育者应抓住这些不正常心理,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导。

三、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德育渗透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2.通过榜样,教会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通过讲故事,介绍体坛明星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特别留意收集和他们同龄的小运动员刻苦锻炼的动人事迹,及时讲给他们听,并经常表扬他们身边为校争光的小队员,使他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激励他们刻苦锻炼。坚持榜样教育,使学生做到自我暗示、自我要求,培养了意志 。

四、以身试教,实施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对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再次,批评需要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4.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四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门共同探讨。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厌烦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耐久跑,一说1000米跑或者800米跑,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跑,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培养他们服从组织、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例如:上课排队要整齐,广播操要做得规范,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三、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我校每年都举行广播操比赛,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而且要动作一致。还有每年高一年级的篮球比赛,更是需要比赛的队员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贯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这说明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不同,是由于培养教育决定的。这就是巴甫洛夫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他的研究证明:对有机体重复一种系统的影响或训练,就能形成定型。这一理论在体育领域里,不仅说明了运动技能、技巧形成的生理机制,同时也指出了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依据。当一个人反复接受一种训练,反复完成一些严格规定的行为,并且根据他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和经验深信他掌握和了解的规范是正确的时候,这些行为就会变成他的`道德习惯和性格特征,而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人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论证过: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着手,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使是对那些已经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热情耐心地进行长期、反复的培养训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相信大多数体育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队伍前面已经下了几次口令,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当一会事,照样在队伍里面说笑、玩耍。这时侯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求讲话的学生马上安静下来,而且要大声重复几次,像这样的情况要经过一段时间整顿才能改变。旧的定型虽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巩固性,但只要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时间改变成另一种形式也会形成新的定型,所以改变那些已经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天天的体育课要排好队,要左右、前后看齐,我想这就是体育课的功能之一吧。

在体育教学中应时刻贯穿着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意识与行为的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与技术,又组织学生亲身实践,既向学生讲述理论概念,又指导学生身体力行。因此它能够提供较之一般课堂教学为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可能。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德育功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德育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上体育课必须要穿运动服运动鞋,否则,就不能上体育课,这都是有制度规定的,所有学生都要遵守。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注意培养他们服从组织、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像我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开幕式,有上百人表演的女子健美操,甚至有几百人的武术表演,这些人都是从全校各个班选派上来,而且表现得非常精彩。这就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最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课不像其他文化课,它着重于动作示范,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例如,上课时自己的着装更要标准,喊口令要响亮、严肃,身体姿势要标准,讲文明话、语言要简练。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体育课多数是在太阳下进行教学,排队时是教师要面向太阳,学生是背向太阳,这也是一种表率作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5.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五

在小学体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喜欢体育,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天然条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身教胜于言传”,证明了教师良好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行为,外观,外观甚至习惯,所有的信息传输到学生的大脑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讲解清晰,示范言行一致,树立一个好的教师形象对学生影响深远,更能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吃苦耐劳,不怕累,不怕风吹,不怕日晒,工作认真负责,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练习中,耐心帮助学困学生。要求学生做,教师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学生穿运动服,但是老师自己穿休闲服;学生应该讲文明,而老师却满嘴脏话,这样的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教育效果好吗?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使学生掌握和道德意识,自然而然的接受和模仿,因此,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教育。

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每学期我的第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注意。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上有违反常规教学的学生,就有必要和他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坏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要求每节课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刚开始有一些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形成上课前排好队的习惯,这时候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做到,所以我采取了严格的队形队列和集合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几节课的训练与学习,在后来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自觉地排好队,而且站得十分整齐。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会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50米,100米跑,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队形和路线进行跑步,不得插队,不得推搡,不得串道,训练学生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接受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结合教学材料,学习《投掷》,除了讲解投掷的安全知识,还应强调投掷的秩序。

2、在游戏竞争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喜欢的游戏,更喜欢竞争性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团结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慢,有些同学跑得快,还有同学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比赛,这时埋怨声就出现了:“你怎么跑那么慢,都是因为你跑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子交好掉在地上,才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可能就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应该对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同学知道只要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6.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六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学校各学科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去,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更有利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现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的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也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无论是内涵,还是实施的手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的今天,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并且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奉行“教条主义”,整天捧着书本念语录,谁背得最熟谁的觉悟就最高,而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实效性、自主性地实施德育教育,一改以往生搬硬套的“条条”教育方法。十分强调学校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恰恰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基本上以活动为主的学科,最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一、利用体育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现在学校施行新课程标准,体育课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制定渗透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课本内的武术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这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通过练习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外敌的侵略,而不是用来打架,打自己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团结、爱国的高尚情操。

又譬如我们在练习1000米、800米耐力跑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跑步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极点”,大约什么时候会出现“极点”,要如何克服和利用“极点”这一正常生理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持久等良好品质。

二、利用体育课常规渗透德育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上课的形式各种各样,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上体育课的常规是不会变,不能丢掉的。

因此,我们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必须在教室里面上课,对学生提出上体育课的一系列要求,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要准备什么。如:体育委员的工作职责;班长的工作职责;小组长的工作职责。这样能保证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地防止各种运动事故的发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

譬如:上体育课中集队的要求,要求学生1分钟要把队伍集好,而且在做到“快、静、齐”,分组轮换要30秒完成;上体育课一定要穿着运动服、运动鞋,指甲不能留得过长等。通过这些常规的教育,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有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三、利用体育课活动渗透德育

学校里体育活动非常多,级组之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都经常进行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而这些活动正好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体育比赛要求参与者要按要求穿着服装,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平,公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些正是我们德育教育所倡导的内容。

如通过观看我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同场角逐,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勇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通过这些感人的情境,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另外,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尤其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双差生”,在班上“无用”,批评多于表扬的学生,他们的精力过剩,好动,往往体育成绩较好,这样通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参与集体的活动获取成绩,为班集体争光,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这些“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这些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重拾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跟上班集体的队伍。显而易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德育,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并且,这些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对加强班级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有机地渗透德育,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建设。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铸造人格魅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时刻将学校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 参考文献 ]

7.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七

1、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性

1.1、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 无论是日常的体育锻炼还是体育竞技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规则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没有了规则, 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将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与可能。 在体育课堂中, 老师更应该要求学生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命令, 不能够私自脱离团队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强调体育训练中的规则, 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则, 从而确保体育训练的严肃性、公正性与权威性, 以便培养出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听从指挥的优良品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纪律意识。

1.2、可以培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中学体育课堂上, 很多体育项目都是集体运动项目, 这就需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同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要合理利用资源, 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发挥, 共同解决问题, 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为了共同的目标去承担共同的责任, 共同去努力奋斗。在团队体育活动中, 团队成员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需要展现出的思想和行为, 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性的体育竞赛项目, 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虽然个人技术水平很重要, 但是团队之间的战术配合更为重要, 所以在中学体育活动中通过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3、可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名中学生是否具备优异的综合素质, 以及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要看其是否拥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德育教育手段, 模拟一些困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加快学生顽强、勇敢、机智、果断、灵活等良好意识品质的塑造和养成, 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竞争性、团体性、开放性、组织性以及实践性, 对学生有着较大的要求。这需要学生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时, 能够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同时也要改变自己来更好的融入集体。同时, 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的体育实践中, 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 拥有良好的社会意识, 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并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体育竞争, 并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其实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很多优美的东西, 比如说一些比较个性化的肢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以及表现出自己肢体动作的优美,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教育、快乐教育也是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寓教于乐。而这种审美教育并不是通过体育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述或动作示范来进行的, 而是以一些具体的生动有趣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发学生的共鸣, 进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 体育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有效的渗透到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定要以展现体育运动中的形态美、心灵美以及形象美等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对于美的鉴别以及追求。

2.2、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不同, 造成了学生之间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方面的不同。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 在课堂中耐心认真的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上的变化, 从而进行积极有利的引导。比如说, 当女生进行体育课堂学习时, 在一些枯燥的动作练习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着学生, 从思想上解除那些怕脏、怕累以及想要放弃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多多的表扬学生, 激励学生, 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热情, 从而让他们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而对于新生, 体育教师要着重的强调一些体育课堂的纪律以及体育行为规范, 让他们明白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对于将要毕业的学生, 体育教师则应加强对于其责任感以及道德标准的教育;对于体育课堂中较为积极并且锻炼效果较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进行严格的要求, 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水平;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差并且锻炼效果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其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 从而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 体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要注重对于学生语言、行为、仪态、着装等的差异化分析引导不同的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优秀的品质。

2.3、结合体育教材自身特点,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多种多样, 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一些教育因素, 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说在长跑训练中, 很多学生都将其看作是一项枯燥无味的运动项目, 以逃避的心态面对它。但其实长跑是一项训练学生耐力的项目, 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 体育教师要积极的把握好这一要点, 用具体的例子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引导学生, 让其明白长跑带来的好处, 并且使他们能够将长跑当作对于自己的挑战, 通过这种引导, 学生在进行长跑训练时会充满动力与信心。在一些例如篮球训练等的集体项目中, 德育教育更可以有效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比如说教师在教导战术配合时, 可以有目的的对学生实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集体项目, 即使个人能力再强, 发挥的再好, 如果和团队其他成员不同很好的配合, 最终也不会去的胜利。其实, 在体育比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以及心理上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当对竞赛中取得胜利的队伍, 要教育学生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暂时的胜利不代表最后的胜利,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 刻苦的训练才能够得到更大的胜利, 而这份胜利是属于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对于失败的团队,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 要积极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了解自身的弱点并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比赛中一定会取得胜利。

3、结语

总而言之, 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 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起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学生自身特点以及体育教材特点加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德育素质的协调发展。

摘要: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 所谓体育教学指的是体育教师依据体育教学大纲而进行的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 与那些传统的室内课程教学存在很大差别。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德育教育不仅被运用到各种室内教学的学科中, 在体育教学上, 它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也没有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全甫.浅谈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J].学周刊, 2011, (10) .

[2]刘进平.浅谈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运动, 2012, (01) .

[3]程文广.我国体育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及其根源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6) .

8.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八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

1.体育教材中的理论课程分析。理论课程是体育总课程中的基础部分,教师可以在理论学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高度来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目标,从而让他们理解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教材中丰富的基础知识本身就是思想教育课程生动的教材,例如我国在体育赛事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奥运会、亚运会等相关内容,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体育教材中的实践教学分析。体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把握好实践部分,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协作的默契,进一步磨砺他们的意志和品质。

二、借助榜样的力量渗透德育

榜样的力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作用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出更加优秀的人格,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榜样。学习任何一种体育活动,教师都会进行相应的动作示范。教师专业体育教学动作的示范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视觉冲击,给他们带来美的感受,学生会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坚持认真刻苦锻炼,追求完美,力求将体育动作呈现出绝对的美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认知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和表现对他们以后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三、捕捉教育契机,做好德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随处可以捕捉教育契机。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在体育学习中表现优异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信心,却往往发现自己的表现不如其他同学优秀。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要学会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疏导和引导。如果学生在参加某次体育比赛中失利,情绪低落,自信心丧失,教师应该立马给予适度的安慰和鼓励,表扬其优点,并指出其落败的原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契机无处不在,体育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指导。

四、从学习氛围着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和重要前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其在自由的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差、专业素养不达标、纪律较差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进行单独辅导和教育,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切忌打骂学生,或者用言语讽刺、刺激他们,营造一种不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当学生无法将课程的任务按时完成时,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大的包容和机会,鼓励他们去改正和完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懂得維护学生的尊严,帮助其找回自信,从而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到“高峰体验”。

五、举办各类校园活动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可以举办趣味运动会,设置小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等,让他们在个人项目中学会竞争,在团体项目中学会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体育教学与德育完美结合、相互融合。既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德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思想是当务之急,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德育实施的途径,让学生在乐趣中提升道德情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保持创新精神、足够的耐心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力求将德育教育完美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新义小学

9.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篇九

【摘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无处不在,《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思维发展等任务外,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反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几种形式,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自身应当有明确的了解,能正确地对待自发性能够调节的情感与行为。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适当估计。某一体育动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请这名学生做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动作练习的正误,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动作的成效等做出自我评估。此后,教师再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对自我有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

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可协调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人,最为广泛,最为复杂,最为必须的需要就是交际需要。这种需要在青少年期表现得尤为强烈和突出,但是由于青少年在伴随着自我独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安感、孤独感和急燥感等人格不完善和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再加上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情绪特点,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影响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应正视这一点,利用体育活动的团体优势,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体会每名成员在集体中的地位都是重要的,诚恳热忱地帮助别人。例如:教师可利用足球、排球、篮球、接力等一些比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团体比赛性质的活动中,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这样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提倡在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倡导把个人的成功融于集体的成功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从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改造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运动,体育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显示,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和健身的方法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意志力。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做为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青少年生长的一般规律,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青少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建立和制定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以达到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教育目的。

3.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开展耐力训练。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中,在突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耐力锻炼,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性的的追逐跑、图形跑、越野跑、跳绳、爬山等来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发展他们的耐力品质。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耐力跑训练。另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系耐力素质竞赛,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如举办中长跑班级对抗赛;象征性长跑;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4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体育活动是社会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一剂良方,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一切心理活动中都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一个人喜怒哀惧无常,经常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情绪体验之中,其高级神经活动必然会遭受到侵扰,产生社会适应的困难,心理健康也会被破坏,社会需要人具有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渲泄不良情绪,维持心态平稳,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失败、挫折而产生困惑、焦虑。精神颓废时,体育教师应适当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使其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必要且有效的。体育教师应把握好时机,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博深的知识,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还能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宽阔的胸襟,坚强的个性,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成为我国新世纪强大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0.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篇十

一、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中学生需要加强道德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把这方面的观念有效渗入,如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情况下认识到爱祖国、爱集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

(二)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需要任何书本的教材,只要在体育课中渗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在体育课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得更快、更好。

(三)顽强拼搏精神教育

顽强拼搏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毅力,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体现这种精神。体育老师应多讲一些体育界凭借这种顽强拼搏的毅力取得好成绩的人的事例以提高学生对顽强拼搏理念的认识,并激发他们潜质。

(四)培养竞争意识和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长辈宠着长大,其竞争意识及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在困境中学会接受现实,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一)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到处都能见到。例如:田径运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武术、体操、等项目是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集体性体育项目是培养组织纪律和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随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考验。如:在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还是半途而废;在篮球比赛中,对方恶意侵犯犯规,对裁判员的裁判是不在意地服从,还是用以牙还牙的态度比赛;集体配合不默契而导致比赛失利,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在裁判员偏判或者误判时,是宽容大度听判还是斤斤计较;比赛顺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地比赛。以上内容需要老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

(二)德育教育在教学组织的体现

体育教育大多都在体育场、体育馆内进行,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内容非常广泛,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也非常强,容易忽视身边的危险。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进行体育教学就会非常困难。在上体育课前的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老师报数、列队、队形调动、队形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收拾器材;在练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保护与帮助都应有一个具体要求,在组织中会有生动的德教教育因素,对学生遵守纪律、吃苦耐劳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形成有所提高。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评比和奖励胜利一方。在竞赛中能够培养中学生积极努力、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能影响到集体荣誉及集体荣誉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自觉调整集体关系,培养他们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体育比赛优胜的时候得到奖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得到胜利的果实,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使失败者有一个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非常积极,能全心投入,对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三、体育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道德关怀

教师在设计德育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生是道德主体,要考虑每个学生的需要,关怀每个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拒绝类似“大学生伤熊事件”再次发生。

(二)发展性原则

体育老师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帮助已形成品德问题的学生,设计稳定的教学方案,灵活地调整德育教学方法,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

(三)注意对学生道德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现在信息网络化的负效应使青少年很容易迷失方向。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得健康有益的信息时,也接受了很多消极内容,是非观念不强。因此体育教师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向道德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向道德冲击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是动态的,避免不了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运动时学生难免会受伤、发生肢体冲突等。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学会利用突发事件及危险事件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四、结语

11.德育渗透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 中学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十一中是一所以德育为特色教育的学校,本着“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發展”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成为我校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体育教学中潜力巨大的思想教育力量,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教育最终是一项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建设者,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愿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

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在严明的纪律保证下,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顺利完成。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研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从分析学校内部固有的特点入手,认识德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本人认为,中学体育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及自然条件下,在动态中进行的以“运动”为核心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体力与脑力并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结合,智力开发价值较大,人际关系广泛而活跃的课程体系。这就是中学体育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独特、有利条件。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中,把身体活动与内容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际紧密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学生在活动中将纪律观念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付诸实践,直接受到时间的检验。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中学生个体早期社会化。例如篮球教学,在球场上强调互相配合的集体力量,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要及时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同学要热情帮助技术差的同学;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待。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交友,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胜利与失败、纪律与自由等诸多问题。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各种严格的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首先,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大家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我们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上好体育课。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中学体育教材中,有思想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例如,中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长跑中的“极点”现象,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其意志品质才能产生变化。再如体操和跳远可以增强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拔河、接力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篮球、排球、足球等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作风。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通过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结合组织教学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的选择和选用组织教学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各种练习任务,这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在跳箱练习时,往往有许多女生会有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该先做示范,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并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对勇敢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肯定,对胆小的女生进行鼓励,协助其完成练习,并让她们反复练习,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她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

4.结合学生表现进行德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在跳高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为突出。他们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也有胆怯、怕苦、怕难等心理,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当他们胆怯畏难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当他们失败时,要及时帮助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当他们有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12.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学,途径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是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进行的意识形态的教育过程, 德育在不同的时代为各阶级的政治服务。

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手段, 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人们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受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的约束, 为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

德育和体育的关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是紧密相关的, 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教育体系。体育把学生引入一个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人际交往领域, 他们相互接触, 共同协作, 培养竞争意识, 此时, 他们的思想品质会从行为举止中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而且能提高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增强他们诚实、睿智、勇敢、进取的心理素质, 对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的意义

1.德育的思想意义

德育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教育形式, 是学校工作的灵魂, 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 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 贯穿着德、育、体美教育实践的各方面, 统领整个学校的教育。德育依靠社会舆论、内心的信念和传统习俗所维系, 并以善与恶、美与丑、公与私作为评价的原则规范是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在他们处世接物、为社会服务时体现出来。

2.德育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体育教育的思想核心, 而体育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供有效手段, 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 教师通过情感交流、树立道德榜样, 能唤起学生的情绪, 并影响他们道德观念, 激励其奋发向上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德育教育左右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教师必须尊从德育的现实性。每个时代德育的目标、任务虽不相同, 但它是国家教育所需、民心所向, 是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相一致的。特别在当前, 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创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内容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它始终具有思想性与教育性。由于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 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活动, 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特点, 也是体育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通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顽强的意志品质教育、独立和创新意识教育、法治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等。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1.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有力地阐明了榜样力量的重要性和教师道德威信的重要性。体育工作者要想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关键在于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以身作则, 提高自身的威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循循善诱, 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的动作示范来引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给学生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纠正不正确的倦怠、偷懒思想,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 最终达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选择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 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 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发展学生体力与智力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 利用课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 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保持有条不紊的练习次序让学生懂得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重要性。

3.利用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思想教育的优势, 教师要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教材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作用亦不同。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极佳。如在各种球类教学中, 教师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 要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田径中长跑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健美操、体育舞蹈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因此, 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有机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及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必须具备优良的意志和品德, 将来才会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4.利用体育运动竞赛进行德育教育

运动竞赛是具有吸引力的运动形式, 它不仅参加人数多, 而且观众多。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经常进行各种教学比赛, 学生参加这些比赛, 不仅代表个人, 同时还代表班集体, 这就要求参加者要具有高度的荣誉感。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 在各类体育竞赛中, 学生必须服从规则、服从裁判, 努力拼搏, 发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精神,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这样培养了学生忠诚、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等优良品质。

5.结合课堂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 活动内容丰富, 学生活动空间大, 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相位, 偶发事件经常发生。比如, 在篮球行进间投篮时出脚踝扭伤或摔伤, 或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时, 出现磕碰等事件, 体育教师对此进行处理的同时, 如果善于利用次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变能力, 更能增强他们未来职业的责任感。面对偶发的事件教师则需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 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处世态度良好的情绪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 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 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作为体育工作者, 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努力塑造大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 还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 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法, 主动结合体育教学独有的特点,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把育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进一步开创高职院校体育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小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0, (27) .

[2]鲁中良.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学管理, 2010, (2) .

[3]李爱军.浅议高校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考试周刊, 2010, (37) .

13.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十三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江苏 南通 ●王林志

摘 要: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愿望。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标准的运作、优美的示范,务实的作风、敬业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增强运动信心,锤炼强健体魄,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品质;思想品德;创新方法;提高成效

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积极心态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校纪校规、队列纪律的习惯,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做到令行禁止,在参与集体运动中树创团队精神,在体育比赛中培养顽强意志,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注重在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现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一、以生为本,关爱倍至,在亲师信道中培养学生的体育

情结

教学是一个活动,更是一种艺术。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体育情感、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梳理、整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有益于体育运动开展、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使体育教学更能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更能满足于学生的运动实际,营造亲师信道的教学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磨砺意志。体育教学在风、雪、雨天时不便课外运动,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体育运动和爱国、英模、科技等方面的影片,将女排精神,奥运会的盛况展示的学生面前,用运动员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向运动员们学习,勇敢顽强,认真锻炼,不畏艰苦,将来也要为国争光,为校争誉;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飞船升空》《安全讲座》等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社会、爱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章守纪观念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身边所有的人,要团结同学,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文明有礼的道德品质。

二、创新策略,改进方法,在优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团队

精神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终身发展出发,注重创新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学到体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全力开创出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垒球投掷课训练时,为学生了解、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一些方法,我在讲清投掷方法并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原地投掷垒球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及跳跃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如果单一的组织学生练习投掷,学生兴致不高、兴趣不浓,我将训练设计成“投弹炸鬼子”的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多个标志物上画鬼子头像,看谁投掷得又准又远,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训练,奋力投向敌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球类、田径、游戏等教学过程中都蕴含着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有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参与运动中建树团队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笔者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不良的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影响全局,并教育学生要刻苦练习,遵守纪律,要有集体观念,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帮助他们养成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三、整合资源,灵活施教,在参与竞争中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拓宽体育教学渠道,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球类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兼顾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组织学生轮流、淘汰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尽全力战胜对手,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在组织学生进行仰卧起坐、跳短绳等比赛时,让学生互相数数,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不说谎话;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意志去战胜“极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心发展出发,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发挥,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严、更难的目标,让他们迎接新的挑战,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有时要准备大量的场地器材,都是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搬运器材,爱护公共财物,不断提升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14.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总结 篇十四

一、巧抓基础知识,自然渗透德育

就美术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德育因素可言,那么如何挖掘美术基础知识中间接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中有机渗透呢?通过教学总结,认为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自然地渗透。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巧传基本技能,灵活渗透德育

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佳时机,采用最佳方法渗透德育。不同技法,不同对待,在技法的要求指导上,巧妙地与德育挂钩。从吾道到晓理,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边掌握技能边接受德育教育。

三、巧施基本方法,多角度渗透教育

德育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形成一个合力。

如在上美术活动课《巧拼图形》时,以身作则,讲究卫生,将剪下来的碎片放在小盒里。在绘画创作课上也可以多角度地渗透德育。

15.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 篇十五

1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可行

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蕴含在体育教学课程中, 通过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也正是中学开展体育教学的一种价值体现。

另外, 在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知识,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并且能够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一种健康的思维、行为和生活的方式,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健体、生活和审美,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作用

2.1 能使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 需要锻炼学生克服身心的劳累、消除消极的心理、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及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等,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动作的训练, 既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种考验, 又是其坚强意志形成的必要过程。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克服困难的积极思想, 长期参加体育运动, 就会在锻炼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起坚强的意志, 并且这种坚强的意志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体现。

2.2 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

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能够缓解中学生因学习生活压力而产生一些负面思想, 使其能够有效排遣忧郁、消极的不良情绪, 产生积极、向上、愉悦的情绪。学生在学校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中生活, 经常会被科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弄得焦头烂额, 也会因为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而产生焦灼不安的思想情绪, 而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而将学生不愉快的思想和情绪进行转移, 促使学生尽快的摆脱这些痛苦和烦恼, 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心理,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现在独生子女在中学生中占有很大比重, 他们在思想上表现的都较为自我, 且对家庭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 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和合作。而体育活动恰恰可以解决中学生这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的体育项目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中学生通过最为直接和集中的接触, 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合作、分享、竞争、包容等各种的情绪变化, 从而更加真切的感受这个社会。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们更能适应相互间的竞争, 更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更能感受分享的快乐。

2.4 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中学阶段实施的体育教学主要表现为提倡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不断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和进行不断创新。体育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有很多中学生因为在学习或者其它方面引起的思想抑郁、焦虑, 都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有效缓解或消除。

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在体育课中穿插游戏使学生身心愉悦

游戏以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普遍喜爱。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 不但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而且能够在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 促进中学生积极进取观念的形成。例如在练习快跑时, 我们进行设计穿插一些带有情境的游戏。使学生在练习快跑的同时, 培养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另外, 还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 运用课余的时间编排游戏, 在体育课中大家一起做,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异常的活跃。另外, 在上体育课时,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根据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锻炼项目, 并选派身体较好、活动能力较强的担任组长, 带领那些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缺少兴趣的学生开展锻炼, 会激发学生们参与锻炼的热情, 收到良好的效果。

3.2 让中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角

有些体育教材的内容过于单调和枯燥, 不能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要教学生们做立定跳远项目中的空中收腹转体动作。如果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的进行模仿训练, 就会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动作领会掌握的不同, 而千差万别, 教学的效果也不好。但是如果我们采用超越自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在老师教会学生基本动作要领以后, 提出训练的目标要求, 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训练。这样以来, 学生们的热情就会被激发, 情绪也会非常的高涨, 在锻炼过程中, 不断的寻求自我超越, 学习的氛围就会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从而达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3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放松情绪

由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大, 同学们之间的竞争较强,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精神不振、妒忌、疲劳和恐惧的不良思想情绪。那么, 如何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这些不利的思想情绪, 主要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放松肌肉的方法、呼吸调节的方法等来实现。比如:在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背景下, 让学生静静的坐在椅子上, 脑子里什么东西都不要想, 闭目静坐, 就可以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绪。学生通过在体育运动中的锻炼, 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负面情绪的方法, 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如果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 就会自觉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控制和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实现了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使老师不单单成为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老师, 而使老师更深层次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成为了学生最为知己的朋友。体育教学的过程, 也会由老师为主角的格局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状况, 由单纯的老师的教的过程, 变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对课程的体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3.4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只有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因此我们通过以篮球比赛教学为例, 阐述如何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信心。第一步: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篮球运动, 并能在篮球场上跑动起来并主动的去抢球。第二步:在训练过程中, 让学校学会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场地的基本站位, 学习基本的防守技巧。第三步:增强学生们的球技, 要求学生在篮球的传递过程中, 传球要到位、运球要稳当、投篮要准确。第四步:传授一些篮球比赛基本的战略战术, 要求学生之间要进行密切的配合。通过这样一个分阶段、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培训过程, 使学生们不至于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感觉篮球比赛规则多、要求高, 而产生为难或者厌烦情绪。在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体验中, 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锻炼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在技术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强的过程, 逐步使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 实现了自我能力的一种超越。

3.5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疲劳、激烈、艰苦和紧张的过程。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意志的努力和情绪的变化。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诸如中长跑、排球、篮球等体育锻炼的方式, 增强学生对于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和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的培养。通过开展这样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机智果敢、谦虚谨慎的思想品质, 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设置障碍训练, 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 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同学友谊, 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同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 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精心设计教育的内容,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从而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学生的身心俱健。

参考文献

[1]苏宁波.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 2013 (6) .

[2]邱伯聪.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

[3]郭岩.情感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 .

16.论德育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六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渗透

农村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守旧状态,没有创新,知识一味地按照课本流程授课。这样学生不但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还缺少德育,思想素质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懂谦让、文明礼貌的孩子。

一、在常规教学中各方面引导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的小学生家长不断增多,这让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一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状态。教师应该既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变化,也要关心学生感情上的缺失,避免心理发展日渐扭曲,形成偏激的人格特征。教师应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护,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向上。

德育要在正常的课程进度下加以渗透,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巧妙地加入一些德育,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2.教师要注意学生安全

体育教学一般是在室外进行,多数运动器材是金属制成的,正常授课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教师课前应该仔细检查运动器材是否安全,检查学生运动的场地是否可靠,以保证学生安全地上课。课上要多留意学生的活动范围,以免发生意外,得不偿失。

3.教师要做好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要拥有很高的学识,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这样才能示范给学生最好的一面。小学生正处于爱学习、爱模仿的阶段,所以,一位品学兼优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记录在学生的记忆中,学生在生活中会不断地模仿老师。

例如,教师在操场上看见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个随手捡起垃圾的行为习惯;遇见摔倒的人要上前拉一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或者小孩要主动让座,文明礼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尊老爱幼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例子太多,教师应该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习惯性地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赞扬的。

二、在拓展延伸教学中渗透德育

1.体育教学项目多样化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项目单调,通常以球类和跑步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堂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上体育课,教师也就失去了继续授课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普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内心,在体育课堂上增加运动项目和游戏种类。每次上课都有新的内容,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新鲜感的体育課堂上学习。教师应灵活地利用这种多项目的体育课堂,学生上课轻松、愉快、有兴趣,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也就得以提升,为体育课堂中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比赛的形式渗透

小学生非常重视比赛形式中的输赢,教师应该利用这点在课堂上多设计比赛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走跑与游戏》一课中,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自身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做游戏的方法是:将整班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面对面,手拉手,两人中间夹一个球,双人齐心协力走到终点,依照每组同学到达终点的顺序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形成良好的安全竞争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品质。所以,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创新的教育方法、活跃的授课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德育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农村体育教育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引导,农村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教学积极地创新,让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达到心理健康、品德高尚、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要多观察,不可粗枝大叶,少批评、多鼓励,这样也会使学生热爱体育课堂、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使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良好,德育才能有效地渗透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玉锁.德育教育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金色年华:下,2012(10).

[2]张茂松.浅议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7).

[3]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4]陈义.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52).

上一篇:答卷作文下一篇:绿化工年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