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能力比赛(精选8篇)
1.小学计算能力比赛 篇一
“我是计算小能手”比赛方案
一、计算题比赛的意义:
计算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基础,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
二、比赛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给每个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舞台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通过比赛,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竞争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任课老师还可以通过比赛,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赛程安排及要求
本次赛程时间安排及要求如下:
以年级为单位,12月20日(自修第一节)进行比赛、比赛时间60分钟。具体要求如下:
① 参赛选手:全班学生
② 比赛地点:各个班教室(同年级交叉位置)
③ 命题形式:以年级为单位,各位老师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己出题,然后
交到年级整理出一份计算试题:四年级可以是口算题、列竖式
计算题、四则混合运算(含能简算的要简算),五、六年级可以
是口算题、解方程题,四则混合运算(含能简算的要简算)等。
③ 年级负责人:四年级陈丽霞、廖巧琴
五年级刘秀前、冯晓敏六年级胡丽琼、廖金帆
④ 评卷方式:由各科任教师以年级为单位集中评卷
⑤ 评卷时间:星期五
⑥ 评奖名额:各年级学生个人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
名(并列除外)。
民族小学数学组2013-11-15
2.小学计算能力比赛 篇二
一、从兴趣着手, 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影响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来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在关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上,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爱之者, 爱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更明确地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兴趣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教学形式, 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 结合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 一见到难解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做题的时候要注意心理上的引导, 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 战胜困难,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重视基本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要想学生计算能力有提高, 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和练做起, 这样孩子才可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从要求来看, 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
(一) 重视口算运算能力
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应用来看, 口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 它是学生笔算的基础, 结合教学要求在初始阶段增设学生口算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课前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开火车”计算等;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如随父母采购物品时, 帮助家长口算应付钱数。只要天天坚持训练, 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重视简算能力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简算训练, 逐步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 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 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三) 巧妙地应用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 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 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 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 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三、关注错题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开始培养的初始阶段, 因为水平较低, 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结合这些错误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有哪些忽视的环节导致学生出现了问题, 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抓好细节, 从严要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是需要学生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着手, 严格要求,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计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是大纲的要求, 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 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都进行自我检查、验算, 不错不漏。在计算时反复查, 随算随验, 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让学生切实掌握用验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其次,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教师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并率先示范, 书写要工整, 格式要规范, 只有书写认真, 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要求按格式书写, 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 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 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总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 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 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有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时间上最长, 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注重教学环节三“给力”, 优化计算教学——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
[2]蒋宗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三
一、教学中要按照教学要求进行
在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这几点要求是根据小学数学学习的顺序来的,小学数学先是从简单的开始,加减法里有一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那要求就是“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首先,我们知道,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学生做计算题时是比较细致的,这样的学生才可以去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如果是一位马马虎虎的学生,如有的学生在做减法时,忘了把那退的一位减掉,这样马虎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先培养他们的思维严谨性,不然做得再好,也是无功而返。在学生过掉这一层次后,再培养他们计算时思维的扩展。如在计算三四个数连续相加,我们不要急着动笔去计算,而要看看在这些数里面,有没有期中两个或三个可以凑成整数,这样就给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再者,到了高一点的年级,加、减、乘、除法里都会出现一些让计算变的简单的运算定律,学过之后,一定要灵活运用。
二、帮助学生了解运算算理
让学生明白算理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运算时,为什么运算的步骤是这样的。例如,在计算14×15时,就是求15个14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求5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5,再求10个14是多少,也就是14×10,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共有三步,前两步是乘,后一步是相加。让学生明白在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什么前两步是乘,最后是加法。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一定要学生对齐数位,这里讲到的5个14,所以,5要写在个位上,10个14,所以,1要写在十位上。再例如15×19,我们还可可以仔细理解一下这个算式,是求19个15是多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求20个15是多少呢?再减掉一个15,很明显,这样计算就方便的多了,学生明白了算理,也就很容易理解从20个15里减掉一个15。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明白了乘法的算理后,再加强运算的训练。对于乘法,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训练学生思维方式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方式。过去的计算题目,教师着重学生算的能力,只是告诉学生怎么算,却很少让学生说出来为什么是这样算,缺乏学生“说”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少之又少。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白运算的顺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再例如在讲到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求学生使用简便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这道题目,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有什么简便方法,有哪些不同的简便方法,哪一种更简单。通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道题不同的见解,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更深理解。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师的演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思维是通过实际的例子或现象,再进行分析、探索和总结形成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眼睛去看,手去操作,才能形成。
四、加强训练
1.明确训练的重点。例如三位数的加减法,训练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让学生牢记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进位和退位,而且有的时候是连续的进位或退位;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两次的乘积的数位对齐是重点,第二次的乘积的最后一位数要与十位对齐。
2.打好计算基础。低年级的口算能力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口算能力打牢,不同的年级,口算的要求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要求,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五一中中路小学计算比赛获奖名单 篇四
一等奖:
蔡旻锦徐文茜张玉婷张鹤翔黎向贤陈煜龙匡家欣高珮荣罗云峰刘铭荃 李 璐刘昊清于鸿飞
二等奖:
陈嘉檄宋林烜陈睿思詹莎邓权胡婧雯余萍刘璇肖惠中刘科隆何静符思宇 汤子杰张龙胜李雨昕邹渝刘子睿谢斯妮 彭婷英颜湘波双世隆肖阳程曦照
三等奖:
谢祯邓骏鹏文杰官景林谈湘雨刘心怡 杨兴宇李静姮王延文罗兰西李润中张晴 戴仲嘉黄轩唐非熊王佳乐尹乐王蕾谢靓龙丽琼唐溪曾睿陈嘉鑫彭薇
5.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五
杏林中心小学 王小平
一、研究背景
学科背景: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计算作为一种智力技能,计算形式多种多样,计算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在计算中动脑、动口、动手,长期受到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培养。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工具日益先进,新课标教材虽然删减了很多繁难计算,但计算教学的地位并没削弱,它仍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计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学生背景: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学习的各方面条件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家长思想上不够重视,大多数孩子还都是留守儿童,年老的爷爷、奶奶根本无法起到监督和辅导的作用,常常形成5加2等于0的效果。(学校5天的学习效果和星期天两天的疯玩相抵消)所以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以我近年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考试卷面上看,计算得分不足60%,因计算丢失的分数达到40%以上,从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计算反应迟钝,顺序法则定律性质同类相混,同形相混,计算方法呆板,无论从速度、技巧、方法、思路,还是从品质、能力、习惯上看,远没有达到计算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所带班学生经常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到了高年级,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容积等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效果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计算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的确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寓教于乐,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以增加一些判断题、趣味题、选择题等。练习的方式也可不断变化,如:游戏练习,教学解方程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习题藏在教室里,练习时我让学生自由找出来计算,正确算完一个找下一个,最终算出最多的为胜,奖励奖品;故事练习,学生在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先用阿基米德测算皇冠的故事引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2)计算练习的量要适度
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量要有度,不能只讲量而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学生遇到题量多时,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恰得其反。
(3)练习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及时的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而自信心是学生不断努力进步的源泉。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坚持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他全做对了、他进步了、他书写整齐了、他计算用多种方法了、他主动用简便运算作了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夸赞的依据。
2、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
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
3、加强基本计算能力训练(1)口算训练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小黑板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星级组,并给予星级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浓,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训练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递等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如:五年级教材中小数的乘、除法,分数混合运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几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错得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两天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20分钟,训练任务是完成5——10道笔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
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训练了10次,前几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欣慰。
(3)估算、简算训练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快速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凑十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等。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计算时养成“四步走”“两注意”的好习
惯。
四步走:
第一步:观察算式形态。每道计算题拿到手后先看清楚要求,再观察形式和运算符号。这是正确、迅速计算的前提
第二步:思考运算方法。看清运算符号后,思考该道题用到了那些定律、性质、公式,能不能简算,然后确定好运算顺序。
第三步:动笔细心计算。运算顺序清楚后就可以动笔计算了,这时最主要的就是细心。如:数字、符号移动准不准,通分对不对,计算结果能不能约分等等。
第四步:进行自觉验算。在计算中,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因此,我班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
一注意:即学生要时刻注意书写,既要做到格式规范,又要做到端正、美观。
三、研究后续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计算教学研究,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努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另外要坚持认真批改
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6.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论文 篇六
一、讲清数学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理解算理在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更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即算理。正确的运算必须要建立在透彻的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法则才会记得牢固,这样计算时才会有条不紊。
二、注重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每天会利用课前二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口算,通过口算簿、听算、视算等形式出示口算题,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对每组学生的口算时间进行记录,一星期后以口算结果的正确率和口算时间为参考条件,比较各组的口算成绩,哪组学生答对的题数最多,并且答题用所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获胜。此时,我会针对比赛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是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快速而又简便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为了及时渗透估算思想,我经常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运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以此提高估算的意识。同时,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四、善于发现错误,寻找解决方法
学生的计算错误既有普遍性又有相通性,导致学生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犯科学性错误:学生对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导致在计算时下意识地犯了错误;
2.不良的学习习惯:审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没有验算习惯等;
3.眼高手低,口心算不熟:部分学生就个别需要笔算的计算不愿意用竖式计算,而是仅仅依靠口心算,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口心算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4.自我检查能力欠缺:对于已经做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检查的能力,他们很难找出自己的错误。有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能纠正过来,但有些错误深深根植于脑中,纠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会将收集的错题和易错的地方和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
看错题、抄错数、看错行、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书写不工整等等都是不细心的结果;
2.培养认真分析的习惯
部分同学做题时大致浏览完题目就忙着下笔答题,对于题中的隐含条件以及数量关系还没有分析清楚,就这样糊里糊涂答题。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
3.培养有序验算的习惯
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事实上,笔算依旧是验算的主要形式,是保证数学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手段。而笔算杂乱潦草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在能口算就口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笔算时,书写要清晰有序,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便于学生有条理地自我检查。
五、激发计算兴趣,加强计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中,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恰当融入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比如童话、游戏、比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更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开拓学生的数学视角。
在课堂上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比如高斯定理的由来、陈景润是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训练
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如, 四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所以, 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安排一定量的蕴含规律和技巧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 先让学生计算12+88= ( ) , 13+87= ( ) , 14+86= ( ) , 15+85= ( ) , 16+84= () , 再想一想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试着写出类似的算式。经过充分思考, 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 和都是100。在后续的练习中, 再让他们做两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 三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两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题目。事实证明, 他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 每次在检查作业时, 都能发现他们在交流计算方法, 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二、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地坚持口算训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每天可用10分钟的时间, 习题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3.87÷2.5÷0.4这类题目的简便算法的前两天, 我就给学生出几道两数相乘积是整数、整十、整百的题目, 所以在学习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一看到3.78÷2.5÷0.4;7.86÷1.25÷0.8这类的题目, 就会想到:2.5×0.4=1, 12.5×0.8=10, 所以3.87÷2.5÷0.4=3.87÷ (2.5×0.4) =3.87÷1=3.87;7.86÷12.5÷0.8=7.86÷ (12.5×0.8) =7.86÷10=0.786。
课外练习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很快就可派上用场, 这样, 学生练的就很积极主动。每次的练习题同桌之间要互查, 要给对方讲清楚计算方法,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认真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让学生明白算理
有些题目, 学生经常出现错误, 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马虎, 有些是因为不明白算理, 导致记不牢方法才出错。如:6.3-2=6.1, 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被减数中的3在十分位上, 表示3个0.1, 减数中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所以十分位上的3个0.1减去个位上的2个一不得一个0.1, 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样的错误很容易就避免了。
还有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125×32×25=125×8×4×25=1000×100=100000
如果学生能明白连乘的运算顺序, 他就会知道这里是不能把4与25相乘的, 要想把125与8、4与25分别相乘, 这里必须借助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25×32×25= (125×8) × (4×25) =1000×100=100000
四、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我发现, 平时学生对于规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一般都会做, 但是一旦将简算题和四则运算混合题放在一起, 或者将简算题放入文字题、应用题中时, 学生就不会自觉合理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了。归根结底, 学生的简算意识淡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可以经常以不同的形式, 如, 文字题、应用题来训练学生自觉合理地进行巧算。可让学生多做些类似这样的题目:某批发部购回35箱苹果汁和65箱橙汁, 苹果汁和橙汁分别都装24瓶。一共购饮料多少瓶?
35×24+65×24= (35+65) ×24=2400 (瓶)
答:一共购饮料2400瓶。
8.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八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计算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有童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不知不觉融入到计算练习中来,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会让人欣喜!像“找朋友”、“送信”等,这些小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计算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只要学生能算得又对又快,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参与竞争,增强兴趣。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算24点”比赛,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选拔。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很高,全力对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及时评价,促进兴趣。在日常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就会及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价。如进行口算抢答时,第一个举手并正确地说出答案时,我会说“你真棒!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真了不起!”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三、 加强口算的训练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都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要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年级要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平时我为了加强计算训练,每一节数学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了至少3至5分钟的口算或者听算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现在我班里的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形式要多变,注意运用“数学游戏”、“有奖速算”、“计算擂台”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
四、鼓励使用简便算法
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了简便方法的教学力度。
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数据,也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125×8=1000,25×4=100等。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练习、作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收到良好的作用,产生较高的效率。
五、注意培养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即使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在切实掌握检验方法的同时,能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
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如:72×15=1086是否正确,运用估算,个位数相乘是10,积的个位应该是0,而不是6,从而判断这道题错了。64×72=8998,积应与4200接近,而不会得8900多。不说在生活中的应用,单在计算中估算就有相当的作用。
认真书写,养成好习惯。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书写潦草的学生,经常把0写成6,把1写成7,或者把三位数写成两位数,所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十分必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写第一个字开始,不仅作业,包括演草纸也要求工工整整。
【小学计算能力比赛】推荐阅读:
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11-29
小学五年级计算比赛题06-3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1-01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07-15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07-29
参加计算能力素养比赛后的体会08-04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0-19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阶段性小结10-02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09-2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计算能力训练六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