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一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辽宁省东部,下辖三县四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共有50乡镇(三个经济区),614个村,农业人口77万人。近年来,**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主线,以“三向培养
”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感到**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路新、创新性强、效果比较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党组织重视,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
**市的各级党组织确实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市委感到,**虽然是老工业基地,但农村地域大、覆盖广,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目标,必须首先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对促进农村发展稳定意义重大,对全市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必须不遗余力,常抓不懈。同时,市委也认识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宏观决策在市委,责任在市委,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成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强调领导干部亲自抓。比如,在抓“三级联创”工作中,市委成立了以书记周忠轩为组长、副书记郭平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等10余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市委各常委还分别在各县区、乡镇、村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具体指导“三级联创”活动。近几年,市委常委会每年都听取一次“三级联创”活动情况的汇报,市委书记周忠轩亲自部署并提出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县区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包乡挂村,建立县区和乡镇领导干部联系点542个。在抓落实上,市委派出督导组,逐个乡镇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各县区还健全和完善了例会、督察、考评等创建制度,做到有思路、有安排、有检查。总的看,市、县、乡和村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紧紧抓住基层不放松,夯实基础
**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重点抓支部,集中力量筑堡垒,通过抓基层、打基础,强根固本,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02年初,市委以战略眼光做出了《关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组织健全、工作规范、作用明显”的党支部建设目标。在农村,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按照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五个好”村党支部目标,各县区每年都对村党支部进行一次分析排队,后进支部亮“黄牌”,采取县、乡镇干部驻村包保等措施,进行整顿,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整顿后进村党支部85个,全部得到了转化,后进面逐年缩小。一些县区还实行县直单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乡镇所属站所和后备干部“四级”包村整顿制度,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促进村党支部建设。经过整顿和建设,全市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的村党支部341个,占总数的55,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积极学先进、赶先进,各项工作也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加大对支部建设的投入,效果也比较明显。近两年来,**市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财政资金、党费两条线投入,拿出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新建、翻建村党支部办公场所和制作党建展示板,着力改善村党支部的基础设施,夯实工作基础。目前,全市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达到541个,1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所达到327个。同时实施了党员电化教育“123”工程,建立党员电化示范乡镇7个,配备电视机68台,VCD82台,党员电化教育科技致富示范村114个,示范户220户。做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办公有场所,宣传有阵地。
(三)以实施乡村领导班子素质工程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市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能够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驾驭农村工作能力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打造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该市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上,主要抓三项工作:
1、抓选拔。**市委强调以发展为标准,配班子,调干部,“选能人、配强人,不让事业将就人”,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公布岗位、民主推荐、提出人选,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的程序,公开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近两年来,全市调整乡镇领导班子33个,乡镇党委书记36人,乡镇长30人,乡镇其他班子成员89人,使一批想干、会干、实干、能干的干部有其位,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干部让其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交流,把强乡的干部派到弱乡任
职,以强带弱,把弱乡的干部派到强乡锻炼。在村党支部换届中,始终把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使一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当上了村里的“领头雁”。连续两次村党支部换届,市委都专门成立了组织部、人大、民政等部门参加的督导组,奔赴各县区把好“选人关”。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市村
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细则》,重点把致富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能人,选拔进入村班子中来。去年换届后,全市有480名产业、项目带头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占总数的78。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全市“一肩挑”的村达到95个,占15.5,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948人,占25。比如,新宾县上夹河镇上夹河村原党支部书记在任多年,政绩平平,去年换届,村里的致富能手周长春以高票当选了党支部书记,上任10个月就为村里建村部、修路、建桥、安装有线电视、建引水渡槽、打深井等,共办成10件大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市委比较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定了村级后备干部4028名。各县区把致富带头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三向培养”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到村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等职务,对其进行实践锻炼。去年换届后,有130名农村后备人才进行了村班子,占新进班子总数的70以上。
2、抓培训。**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注重教育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把培训干部作为“素质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分级负责、分层办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办法,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坚持开展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岗位素质培训。市委负责培训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全市50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每两年轮训一次,每次培训20天左右。县区委负责培训乡镇其他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2年以来,共办班120多期,培训6388人次,其中培训村党支部书记1200多人次。二是正规化学历教育。采取与大专院校、党校联合办学、办班等办法,提高乡村干部的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与省委党校、沈阳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了联办关系。全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下的,已经全部达到大专文化程度或在读,84人正在攻读本科学历,2003年以来,共组织了607名村干部参加省农村基层干部函授大专班,其中农村党支部书记134名,村班子成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在读的占23。新宾县1999年创办农村基层干部学校,从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致富能手中招收学员,学制2年。目前已毕业360名学员,有85进入村班子。三是农村致富技术培训。认真落实《辽宁省2003年——2005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要点》,市委把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与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紧密结合,围绕东部山区中药材、山野菜、地栽香菇、奶牛等项目,采取与农民党员干部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了解生产中急需产业项目和掌握的技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进行培训。等方式根据各地主导产业项目,各乡镇党委则依托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集中授课、召开现场会、技术交流、外出参观考察、党员电化教育等方式,请农业技术人员讲解或让致富能手做现身说法,全市累计发放科技资料20多万份,发放书籍2万余册。一些县区还成立了农业技术讲师团,深入乡村,面对面的对村干部传授农业、畜牧、林果、水产养殖等技术,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村生产实际,300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由此受益。四是域外培训。市委要求各县区广开培训渠道,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清原县、新宾县、**县、顺城区纷纷把培训基地建在域外,先后组织500多名乡村干部到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地学习,让他们开眼界、学经验、找差距,使基层干部求发展、抓项目的劲头十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不少村干部学到技术后农村先干一步、快干,给群众做出了样子。比如,**县组织村干部到东港市、北宁市学习农业产业化经验,回来后石文镇、哈达镇的村干部引进草莓种植项目,每棚草莓收入近万元,比同期其它品种增收3000多元。
3、抓考核。对选拔上来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各级党组织采取各种措施,严管理、严考核,促其发挥作用。各县区制定了《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分别建立村书记、村主任及村级后备干部考核档案,并实行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离任审计制,强化考核工作。考核时不仅听取机关干部意见,还听取农民群众的反映,并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组织部门定期检查《村党支部主要职责》、《村民委员会职责和任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考核干部,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的干部,责令辞职。近两年,全市有21名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撤职,12个村依法启动罢免程序,对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的村委会主任予以罢免。新宾县开展了“村干部践诺半年评”活动,村干部半年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汇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然后投票测评,这种方法有力地加强了村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了村干部想事、干事和按规矩办事。各级党组织本着“既交任务、压担子,又关心爱护”的原则,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遇到的难题,认真帮助解决。市委每年都拿出一定的党费,对任职时间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使他们有地位、得实惠、增光彩。有的县区还出台政策,对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和人身保险,使农村基层干部真正感到“有靠头、有干头、有奔头。”
(四)积极理顺好村“两委”关系,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建立制度。针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市委在2002年,制定下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村级“两委”工作规范化运行的若干规定》,为全市村“两委”关系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硬性规定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各村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两委”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要问题。二是建立财务“三审”制度。规定村财务开支,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审查、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否则不予入账报销。三是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制度。规定村委会每月就拟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正在实施中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问题,由村委会主任向党支部至少请示汇报一次。四是建立村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制度。村党支部每季度由书记或副书记向村委会通报一次工作情况,加强沟通。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市委理顺“两委”关系的规定管用、“好使”,村“两委”成员能够围绕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
2、强化教育。坚持经常对村书记和村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党委、政府在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时,把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思想认识。每次村“两委”换届,教育工作同时跟上,村书记和村主任上岗前,县乡党组织采取集中培训、典型说教形式,说道理、讲危害,敲警钟,打“预防针”,为顺畅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对重点村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和村干部谈心,找根源、解“疙瘩”。比如,新宾县永陵镇红旗村村书记、主任为争谁说了算,搞“窝里斗”,没干什么事,群众把意见反映上来后,乡镇党委书记对他们进行了诫勉谈话。去年,村书记、主任办事商量着来,一年为村民办了6件大事,赢得了民心。
3、民主监督。各级党组织把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保证村“两委”工作协调运行和规范运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行依法治村、以制度治村。二是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全市统一了公开的事项、形式、时间和程序。三是建立了民主“议政日”制度。每年1月20日和7月20日为全市统一的“议政日”。分别由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向党员和村民报告工作,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评议和咨询。四是建立村务活动监督员制度。全市共聘请1857名村务工作监督员,负责对村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督。通过民主监督和加强管理,使群众能够真正实行民主权利,“阳光村务”促进了“两委”关系的协调。
在全市614个村中,村“两委”协调运行的达到479个,占总数的78%,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去年以来,全市各村集体新上经济项目2175个,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5336件,帮扶贫困户9177户,帮助资金、物资折款288万元。群众普遍反映,村“两委”关系和谐后,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村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群众的心气顺、意见少,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多。
(五)创新农村组织建设的载体,扎实深入地实施了“三向培养”工程
近年来,**市注重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此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向培养”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色最为鲜明的一项工作,效果比较明显。
2004年年初,**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意见》,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3000名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的小康社会带头人的工作目标。两年来,确定市级“三向培养”对象1899名,县乡级的后备培养队伍1556名。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坚持了以下作法:
第一、坚持标准,坚持程序,严格把好选拔关。在挑选和确定“三向培养”对象工作过程中,一是坚持标准。即拟培养成党员的致富能手至少有一个稳定的致富项目,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拟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党员,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没有稳定的致富项目、或虽有致富项目,但尚处在起步阶段;拟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对象,除具备党员致富能手的基本条件外还要有一定的领导潜力。二是坚持程序。严格按照“预告、民主推荐、初选、审批、公示、上报、发证”七个步骤,坚持公开、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选拔培养对象。三是建立梯队。各县区和乡镇还比照市里的选拔办法和培养模式,组建了各自的“三向培养”队伍,形成梯队式结构。
第二、纵向联动,横向沟通,配套各项培养措施。全市成立了“三向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郭平亲自挂帅,各县区、乡镇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三向培养”工程,并层层签订包任务、保目标的责任状。市委组织部主动与金融、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主要领导都担任“三向培养”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一是搞好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把知识武装,集中培训作为提高“三向培养”对象素质的基本途径,除组织各类常规性培训外,还专门给“三向培养”对象办“小班”,开“小灶”,体现特殊性、突出针对性。市委组织部率先举办4期示范培训班,培训240人,组织他们到沈阳农业示范基地、凤城市大梨树村参观学习,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市共为“三向培养”对象办班256期,培训8765人次,组织到域外学习考察280次。市县区两级组织部门还共同出资为5万多元,为“三向培养”对象常年订阅《新农业》杂志,保证人手一册。二是结对子帮扶。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与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配套吻合的原则,确定帮扶人。拟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安排乡镇站所中懂技术、有能力的干部或本地区党员中的致富能人作帮扶人;拟向党员方向培养的,安排村党支部书记或乡镇党员干部作帮扶人;拟向村干部方向培养的,安排村两委领导和乡镇党委成员作帮扶人。除了这些固定对子外,各县区还把涉农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乡镇站所中的技术干部分别集中起来,组成“活对”,通过印发联系卡的方式,集中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三向培养”对象解决技术、信息等问题。县、乡、村还积极帮助培养对象修路、调地、打井、办电。2004年,帮扶人员为培养对象提供致富信息3054条,技术服务5262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40件。三是精选致富项目。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培养对象请专家、聘教授,帮助培养对象论证和筛选发展项目。2004年全市“三向培养”对象所上项目中,至少有60是在培养对象与帮扶人沟通、商量后确定的。仅市级“三向培养”对象新上和扩大的928个项目中,有752个是在帮扶人帮助下选定的。四是帮助协调资金。市委组织部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下发了《农村“三向培养”对象办理信用贷款实施意见》,以党组织的信誉担保,对缺少发展资金的培养对象,提供不用抵押、不用联户担保的1万元以内信用贷款,同时,市农发局、扶贫办协调,在农业科技项目下摆和资金配套时向“三向培养”对象倾斜。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帮助“三向培养”对象办理信用贷款1117.4万元,协调其它贷款847.3万元,除贷款外注入其它资金1011.1万元,为市级“三向培养”对象贴息共1.8万元。
第三、科学管理,跟踪监督,保证培养质量。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真正把培养对象记在心中,抓在手里,为培养工作收到实效提供了保证。一是规范管理。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市“三向培养”对象名册,统一制作发放了“三向培养”对象证书和培养档案,及时编发工作简报,进行政策指导,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去年底市县组织部门共同出资20万,为全市50个乡镇组织委员配备了专用电脑,推进了“三向培养”对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各乡镇党委建立了走访谈话制度,定期与培养对象沟通,及时掌握其思想、学习和致富动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毅同志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去年7月21日到清原县分别走访了南口前镇王家堡村培养对象王建民、赵忠军和英额门镇椽子沟村的徐恩国,并对“三向培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副部长崔小为带领分管处室同志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全年共走访了38个乡镇100多个村200多名培养对象。去年10月份,专门召开了全市“三向培养”工程拉练会,实地察看了26个培养对象的产业项目,召开8次座谈会,真正把培养对象“抓到人头、抓到地头,抓到心头”。各乡镇党委对培养对象认真负责,跟踪掌握培养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四、创新方法,积极宣传,推动工作健康发展。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创新“三向培养”工作,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市委组织部推广了一些县区联系卡、走访谈话制度和为培养对象配备一书一盘一卡一刊(一本致富书籍、一套实用技术光盘、一张联系卡、一套新农业杂志)等创新做法。今年,全市成立了“三向培养”对象同业联谊会,分别在食用菌和养猪两个行业选出牵头人,印发了通讯录,强化培养对象之间的互帮互助,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和技术。全市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三向培养”工程的意义目标、内容措施,宣传“三向培养”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三向培养”,接受“三向培养”,支持并参与“三向培养”。市电台、电视台,**日报、晚报定期报导全市的“三向培养”工作的进展情况,**县、清原县、新宾县、顺城区长年在县区电台、电视台开办专栏,宣传报导本县区“三向培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培养效果上看,2004年,**市3528名“三向培养”对象中,有3351名发生变化,其中2680名变化明显。以市级1039名“三向培养”对象为例,家庭年人均增收1000至3000元的有513人,增收3000至5000元的有195人,增收5000元以上的有210人。507名向党员培养的致富能手中,有163人加入了党组织,306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316名向致富能手培养的党员中,286人致富有成,110人达到或接近致富能手标准;216名向村组干部培养的党员致富能手中,有86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
(六)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早在2000年,**市就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的意见》,各县区、乡镇设置了专业区、组,让党员在其中发挥作用,几年来的实践,使全市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去年,市委组织部又下发了《关于评选市级优秀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的通知》,全市评出9个优秀专业区,市委组织部统一挂牌,进一步发挥了带动作用。在共同致富活动中,党员挑重担、唱主角,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户,有的甚至不让群众受损失,自己先趟路子、试着干,发扬了无私奉献精神,实践了先进性,展示了共产党员风采。比如,**县石文镇三家子村共产党员赵宏国,在党群共富专业区中任技术员,他毫无保留地为种植户选址建棚、提供信息、技术指导、无偿运输,促进了专业区的发展。如今专业区规模不断扩大,有137个大棚,种植品种10余种,成为远近文明的蔬菜种植地,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赵宏国还带头更新品种、成立协会,现在专业区内有8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81户农户。通过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全市建立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组3118个,党员12930人,农民党员参区组率达53,带动6543户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针对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舞台、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缺抓手、党员先进性难体现等问题,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给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广大农村党员通过选岗、认岗、挂牌上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履行岗位职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全市23856名农村无职党员中,除老弱病残、长期在外不便参加活动外,11689名党员上岗履职,上岗率达82,两年来,收集民意14125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536件,调节各类纠纷1720余起,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312条,帮助发展项目8156个,广大农民党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保持了先进性。
(七)抓好先进典型的选树,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近年来,**市十分重视选树先进典型工作,并作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推动整体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一是选树好典型。市委明确提出要求,市、县、乡要层层树典型,年年要有新典型。各级党组织加大培养和选树力度,努力扩大典型群体,丰富典型内涵。先后树立了河北乡、上马乡、南杂木镇等10个乡镇党委和毛公村、罗圈村、大北岔村等10个党支部典型,树立了赵世龄、孙凤霞、赵英惠等1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的事迹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党员和群众,成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源泉。
二是用好典型。市委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先进人物座谈会、事迹报告会、报告团巡回演讲、制作画册、成果巡展、播放电教片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扩大典型的社会影响力。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典型事迹报告50余场,发放典型事迹画册2万余册,制作电教片30余个,播放电教片1万余场次,此外,收集10个市级红旗党委和10名市级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编辑出版“三个代表”的旗帜一书,发放到基层,进一步发挥其激励、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市委抓住“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基层干部赵景顺这一先进典型,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好教材,组织赵景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市直机关和七个县区巡回报告,收到了良好效果。最近,又编排了《赵景顺》话剧,上演30余场,受教育群众6万余人,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进一步营造了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几个方面的作法对推动全省的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一个城市要想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农村,农村要想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之所以能够城市农村齐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他们每年市委常委会都议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副书记挂帅“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在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中突出农村板块,都是比较好的措施。对这些好作法,要进一步研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
2、抓好农村党建,必须要咬住基层,夯实基础。**市农村经济、党建等各项工作平稳开展,主要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扎实,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重视和加强党支部建设。因此,我们要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目标,进一步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把重点放在夯实基础上。
3、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有创新精神,体现特色。在调查中我们感到,**市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部署上,行动迅速,不打折扣。比如,开展“三级联创”、党群共同致富等项工作,扎扎实实,有声有色。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富于创新。比如,“三向培养”工作,就是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同本地区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市的“三向培养”工作,把培养农村人才、党员和干部三支队伍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学习。要对这些经验系统地进行总结和完善,并在全省及时推广。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善于运用典型来推动工作。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善于总结、运用好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层层选树典型,年年要有新典型,典型要立得住、叫得响,这也是他们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的基本方法之一。**市涌现出赵景顺这个全省先进典型,也是他们长期培育的结果,**农村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典型,赵景顺是众多中的代表。要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全省树立、培养和宣传一批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坚持用典型引路,在全省农村形成一个学先进、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2.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二
一、墨玉县农村基层组织概况
墨玉县辖4镇12乡, 364个行政村、1, 622个村级小组, 3个街道9个社区。截至2014年底, 墨玉县全县共有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的干部职工人数为13, 231人, 其中党员为4, 616人, 女性干部人数为4, 719人, 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为10, 976人, 占到全县干部总人数的82.9%。在所有农村基层职工人员中, 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职工人数为17人, 所占比例为0.1%,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职工为2, 708人, 所占比例为18.4%, 具有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职工人数为10, 881人, 所占的比例为85.5%。工人2, 373人。事业单位干部2, 5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为716人, 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为2, 607人, 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为2, 980人。村干部2, 066名, 农村“四老”人员2, 605名, 其中老党员1, 534名、老干部987名、老模范9名、老军人75名, 大学生村官92人。
二、加强墨玉县乡镇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 充实基层一线力量。
一是建议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编制数, 保证一类乡镇行政编制数不少于100个, 二类乡镇不少于90个, 三类乡镇不少于80个;二是建议对在岗大学生村官, 任满1个聘期以上, 可考录乡镇事业单位, 吸引大学生村官到艰苦边远乡村工作, 拓宽考录范围;三是建议继续抓好优秀留疆战士选录工作, 大县每年安排40名以上;四是建议加大选调生选拔力度, 增加选派名额, 保证每个大县每年选派30名以上。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维稳队伍建设, 把政治立场坚定、敢抓敢管的干部配备到乡镇党组织书记和政法书记岗位, 实行乡镇干部到统战、宗教部门挂职学习锻炼, 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管理宗教事务业务知识水平。少数民族在工作中对同群的影响力较大, 要加大对他们培养, 重视他们在工作中发挥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维稳工作中一面旗的功能。基层村干部、“四老”人员、离退休国家干部职工、爱国宗教人士及享受低保人员“五支”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以规范好秩序和缩小整体差距为原则, 根据墨玉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工作强度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墨玉县现有的工资制度, 规范工资分配秩序, 加大针对墨玉县政策倾斜力度, 特别是针对农村边远山村艰苦地区提高不同岗位津贴补贴调控线, 建立墨玉县附加津贴, 促进墨玉县不同区域相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针对基层乡镇工作的人员工作到一定年限的放宽政策, 针对这类干部可以设置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聘用对应的职务, 以此使得墨玉县农村基层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留在本地有上升通道, 以及农村基层艰苦岗位待遇有保障, 以此能够保证基层干部安心工作。建立边远艰苦基层干部职工成长关心关怀机制, 对乡镇干部职工的成长予以重视和关心。针对墨玉县基层的一些实际困难, 如由于工作原因家庭成员不能在一起的、子女就学难、边远乡镇人员工作时间太长以及待遇等问题, 应该早些解决。按时足额发放边远乡镇基层补贴、绩效考核补助, 逐步提高补贴补助标准。关心干部身心健康, 由政府部门出钱为边远乡镇干部进行全面检查。提高边远乡镇干部政治待遇, 适量补充他们的职务职数以及提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 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尽可能符合基层干部能力素质, 少提不切实际的指标要求, 减少事务性工作。在实施招录工作中, 对超编的工勤人员进行剥离, 重点考虑现有干部空编, 允许进行统一招录, 充分考虑民族、性别、年龄、学历结构, 特别是将事业单位干部空编纳入统一招录计划, 用以解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突出问题。
(三)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认真落实考勤、请销假、奖惩等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工作表现和在岗履职情况兑现各类基层补贴, 并与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相挂钩, 对长期不在岗、在岗不履职的干部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为了促进群众与干部的公仆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积极组织干部定时开展培训。为了能够使墨玉县人才战略实施, 做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工作, 保证他们的工资、居住环境、子女就学等政策倾斜;对做出重大工作成绩的, 上升职位时尽量优先考虑;注重他们的进修培养;在工资待遇方面尽量满足他们。
(四) 加强对乡镇机关、站所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
多组织教育工作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觉悟性, 通过教育提升干部对群众服务的责任心, 彻底改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工作中简单粗暴的问题。要安排党委负责人进行约谈, 对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影响较坏的要坚决严肃处理, 对工作认真、群众公认的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访查等方式, 经常性地组织村民学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合纪检、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督查组, 对惠民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 对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乱收费等现象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墨玉县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
(一) 提高墨玉县基层人员工资待遇水平。
结合墨玉县的地理、经济、维稳等情况, 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工资福利待遇, 增加基层干部编制,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改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条件, 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 提高乡镇、街道办公运转经费补助标准。
提高乡镇、街道办公运转经费补助标准, 将社区办公服务经费、村级办公运转经费全部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建立基层干部维稳专项津贴制度。将村民小组长报酬纳入上级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基层阵地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缓解地方配套压力。
(三) 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逐年化解现有债务, 逐村发展集体经济, 保证每个村集体都有1个以上经济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
(四) 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由上级财政保障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允许墨玉自主招录教育、医疗、规划、经济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基层干部培养机制, 由上级财政拨付基层干部培养经费, 通过援疆省市企业招工代训等方式, 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四、完善墨玉县党建制度的建议
(一) 加强党委负责人业务培训及指导力度。
加强党委负责人业务培训及指导力度, 使其熟悉党建各项业务工作, 特别是对新任职的党委负责人安排到援疆省市、自治区、地区等进行培训, 学习先进的党建业务知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项工作要求和部署, 各党 (工) 委、支部按照上级的年度考核细则认真进行对照检查, 并逐条进行落实, 通过观摩学习、座谈交流、召开党建联席会学习党建工作优秀特色, 对各级党委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落实党建责任追究制度。
(二) 改进工作方法, 加强调查研究。
合理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和任务,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党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指导推动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 明确考核细则及任务分工。
(三) 对基层乡镇党建做定期考察。
重点考核党委统筹抓党建工作能力, 对乡镇党建工作进行横向评比, 营造党建工作比学赶超氛围, 对工作过程中有重要贡献的优先考虑提拔。加强对乡镇党委工作落实的考察, 将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 每个人头上, 避免人员推卸工作任务和责任, 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 形成层层落实的体系和机制。
五、结论
通过研究, 深深感受到在墨玉县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墨玉县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要跟着党走的原则, 跟着党的方针路线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硬性条件, 所以就要始终发挥党的先进性领导作用, 坚持党领导地位永远不动摇;其次, 墨玉县的各项工作要以当地局势稳定为前提条件, 社会稳定是一切的前提, 只有社会和谐, 才能保证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所以维护墨玉县社会稳定是当下首要工作;最后, 墨玉县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壮大。坚持党领导本村各种社会组织共谋发展大计, 提高本村群众的生活水平, 维护村里安定团结的生活局面, 带动本地区快速健康发展。
3.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家族化;民主建设;
一、基层组织家族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
基层组织家族化是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根据我们对A村的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家族化对A村基层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村“两委”选举的家族化
村“两委”是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正式的候选人按照得票的多少确定。村党支部委员会的人选则采取“民主推荐参评,群众推选测评,党内民主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但是,事实上,A村的政治选举却被家族势力所控制,村民的选举行为偏差很普遍。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有47%的村民在选举中选择与自身利益接近的本家族的候选人,15%的村民的选择结果不是自己的意愿,会受到大家族势力的干扰,通过贿选、拉票等不正当手段,拉拢外姓村民和一些小的家族。由此选举出的村官在日后的农村自治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中自然也要为“自家人”着想,“你选我做官,我为你办事”村民自治中的四大民主流于形式,民主自治成为各大家族势力的派系之争。
村民选举中的家族化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首先,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由于选举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会利用各自的关系网络来帮助有血缘、亲缘的人进入农村的体制内部,这就使得人才的流动只局限在家族化的范围内,那些有才能的村民却不能通过选举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其次,政治选举的家族化不利于基层民主建设,滋生了不良的政治氛围,动摇了国家民主政治的根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那些想要致力于农村建设的才德之人因为家族化的现象,频频对基层民主丧失希望,也不利于乡村的民主建设的顺利开展。
2、农村治理过程中的家族化
根据我们调查问卷中,关于“农村公共事务是否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这个问题的调查发现,一村民代表大会为主的公共参与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在A村,只有29%的人认为这种村民参与方式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而这部分人经调查大都是村里的大大小小的干部,剩余的71%村民认为公众参与并不是理想的那么回事。这部分人往往没有意见,不会代表大多数农民的真正意愿和感受,所以农民在公众参与中的话语权确实微不足道。另外,我们对近期A村的事关民生的公共维护项目,如道路维修、修建路灯、自来水管维修项目的知晓度进行了调查:村民对于这些项目的知晓度只有31%,但是通过询问被调查的对象得知,这31%的人大部分是村干部、村民代表,或者是他们的亲友。剩余的69%都是普通的农民,农民被代表的现象也反映出家族化的存在。
在具体的村民自治的事务当中,家族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首先,不利于村民内心利益的正常表达。如果农民的诉求不能够通过正当途径表达出来,就不能够很好的制定出符合其根本利益的决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家族化的基层组织拦截了国家政策和有关农民权益的信息,使农民无从知晓,甚至致使政府的政策难以更好执行,严重的减弱了政府对于村民的影响力,使农民与国家的发展逐渐脱轨。
二、农村基层组织家族化的成因
1、不变的传统基因促成农村形成的熟人社会
农村村庄的形成有其特殊原因,村庄的形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或者亲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既然村民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或亲缘关系基础上的,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基层组织会被家族势力控制,村干部在处理内部矛盾时首先考虑家族利益,从而侵害基层组织的民主化。正如我们调查A村的管事人中有些人他们大多为了本家族的利益和荣誉,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影响村里重要决策,致使村中的小姓家族的利益受到损害。
2、个人主义膨胀加速农村基层组织家族化
在我们调查的A村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村中一些干部价值观扭曲,他们做出的决定不是为村中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考虑,而是成天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家族的地位和权力受到挑战。例如在村中维修道路这个项目中不仅存在大部分村民被代表的现象,而且村干部在选择修建道路的建筑工队时也是任人唯亲,不是考虑技术和价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和自己的家族利益是否相关,导致村中的大小事务都被村中某个家族所包揽,因此A村渐渐的被这个家族所控制
三、农村基层组织家族化的对策
1、创新新型农村基层组织,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根据乡村治理的需要,应该创设新型农村基层组织。根据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能动性,加强公众参与,建设村民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型的自治组织,这样会大大减少那些家族化的基层组织的干涉。再者,要遏制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第一,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定期对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水电费收缴及重大事项公开,并加大群众质询和民主监督力度。第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镇党委、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先由村“两委”干部述职,然后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进行民主评议。
2、完善官员选任制度和回避制度
首先,农村基层组织家族化的直接原因是官员选任制度的弊端,因此遵循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将会直接防止基层组织家族化。其次,在基层组织干部管理中,还应完善回避制度。尽管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亲属之间不得在同一机关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得存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另一方在其单位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的情况。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基层组织“家族化”具有遏制作用,但是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立法,对官商关联紧密的行业也实行亲属回避制度,避免官商勾结,形成家族化权力网络,进而出现官为商谋利,商为官行贿的腐败局面。
3、引进外来高等人才,优化基层组织干部团队
引进和招募人才,就是要依据本村实际发展需要,从外界引进合适的人才或者是通过改善村里的条件等方式吸引外流人才加入本村基层组织,进而达到稀释本村基层组织的家族势力,同时也为该村经济政治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具体来说通过制定鼓励政策、改善条件,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县乡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招募的人才,由于其丰富的社会经历和见识,以及由于其与现在就职的基层组织没有利益联系,势必将对原有家族化基层组织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翟庆海,于承良.农村家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相关性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王江成,家族势力影响下的村落政治研究_以云南省镇雄县农村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3]景跃进,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透视[M],中央文献出版社。
4.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根据镇党委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社区围绕实际工作,通过召开党支部座谈会、民主测评、党员个别谈话、发放党组织情况调查表等方式,结合客观实际,对社区党支部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自我评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社区现有党员32名,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其中:女性党员11人,占党员人数的34%,男性党员21人,占党员人数的66%。大专及以上文化13人,占党员人数的40%,中专文化3人,占党员人数的10%,高中9人,占党员人数的28%,初中6人,占党员人数的18%,小学1人,占党员人数的3%。预备党员3人,都是大专以上文化。其中60岁以上党员12人,占党员人数的37%,50岁—59岁以上7人,占党员人数的21%,40岁—49岁以上3人,占党员人数的10%,20岁至39岁10人,占党员人数的31%。基层组织现状大调查开始以来,我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群众初评、党员测评、党员群众会议审议等方式,对社区党支部现状进行了调查,自我评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支部现状
通过召开党支部座谈会、对党员进行个别谈话、走访、听取工作意见等方式,认真了解了我社区党支部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摸底,在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党支部成员明确分
工,能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在带头工作方面,班子成员能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党组织工作开展方面,党组织各成员能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政治核心作用。各党员能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在我社区得以实现;二是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我社区的重大决策中得以体现,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的批评和意见,另一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工作和生活状况,为群众表达愿望和要求提供反馈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三是保证监督作用。一方面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期初步的摸底调查,虽然我社区在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党组织建设方面和党员模范作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和漏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培训力度尚欠缺。目前我社区党员干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力度不够、形式相对单一化,建议日后加强管理力度,在管理形式和内容上多下功夫。二是支部党建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建议在日后的工作中多借鉴其他村(社区)的方法和措施,多开展相关党组织活动。
(二)党员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社区党员呈现出“三
多三少”(老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的现象,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较为重视年轻党员和高素质党员的培养发展,党员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在纳新党员过程中,由于党组织对年轻党员的号召力不强,群众思想观念淡薄,难以发挥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党员,存在“党员意识”淡化、党员队伍素质较低、活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整改措施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
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应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班子建设,发挥“龙头作用”。一是坚持抓好党员自身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的领导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项工作专题讨论会等形式,相互监督,提高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
(二)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
面的交心谈心、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工作的能力上下功夫,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途径。一是坚持“例会式”教育,贯彻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季一次集中交流的例会教育制度。二是推行“共享式”教育,将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措施、工作方法、工作手段,总结整理归类成专题案例,加以典型化处理后,通过共同学习与相互讨论,以典型案例的剖析,达到以点促面、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此来提高党组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竞赛式”教育,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每月民主测评,表彰表现优秀的人员,活跃工作气氛。
XX镇XX社区党支部
5.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五
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基层妇女儿童工作是农村基层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妇女儿童在农村家庭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前提,需要我们对她充满热情,把她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们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种价值。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和妇儿事业的健康发展。常熟市古里镇湖东村妇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重点对村妇联工作现状、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妇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村妇联在农村各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村妇联成员能干事,工作能力强,她们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但她们分别承担了计生、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各项事务管理等工作,村里有什么样的工作就要面对什么样的任务。大多数妇女干部工作勤奋又认真,做群众工作有耐心,为民办实事有恒心,不怕苦不怕累,在群众中印象好、威望高,不少妇女生活出现问题,就会及时找到妇联主席进行解决。因为有群众基础,村妇联干部大多愿意干好工作,以此回报众人的信任。
二、农村妇女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是农村妇女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村级妇女干部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创新能力较弱,这个问题在村妇女组长队伍中比较突出。同时,农村妇女干部接受培训机会少,理论水平较低。在农村妇女干部中普遍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学习培训对农村妇女工作用处不大;二是认为年龄大了,记也记不住。
其次农村妇女工作难开展,妇女组织角色比较尴尬。妇女难组织,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从某种程度讲,妇女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基层妇女干部政治地位上的不强,组织地位不高,工作经费上的缺乏,导致农村妇女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色比较尴尬。
最后女性婚姻家庭不稳定离婚比例逐年上升,在妇女户口迁移、生育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嫁夫随夫迁户口、重男轻女等问题。家庭暴力日益增长,夫妻之间缺乏爱情基础。人际关系疏离导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家庭关系紧张。离婚妇女在共有财产分割中仍处于弱势。现行法律对破坏家庭稳定的第三者插足没有作出规定,并且对婚姻中出轨的一方存在搜集证据的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如何解决这种困境,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一是不断扩大基层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在建立、巩固、提高村妇女组织的基础上,扩建横向妇女组织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在农村妇女组织中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和岗位读书活动,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三是加强农村妇女组织的各项制度建设。农村妇女组织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例会制度、妇女干部、女党员联系制度等。四是完善妇女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的作用。“妇女儿童之家”为妇女儿童提供学习交流、亲子互动、邻里互助、娱乐联谊、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关心贫困、孤残、单亲等特需儿童,对0-3岁儿童及家长提供有针对性服务。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开展课外交流学习。在课外时间或放假期间向儿童提供课外阅读书籍,由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组织开展符合儿童特点、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游戏、文娱、体育等活动。
其次强化农村妇女组织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妇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农村妇女组织要根据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审视妇儿工作,不断创新组织体系,强化组织功能,以进一步扩大妇儿工作的覆盖面,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要广泛开展各项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整体水平。作为妇联组织,我们要结合工作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法律法规、价值观念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妇女宣传工作的知晓率和认知率,通过她们渗透到家庭。要注重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谐。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工作,要努力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净化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要发挥妇联的优势,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使家庭教育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大力普及家教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将有关儿童发展的新信息、新理念向广大家长进行宣传,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6.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六
一、基本情况
目前,建湖县共有村委会200个,配备村妇代会主任200名,村级妇女组织组建率达100%,村妇代会主任100%进“两委”。200名村妇代会主任中,中共党员179名,占89.5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占1%;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135人,占67.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3人,占31.5%;50岁以上的11人,占5.5%, 50-45岁以上76人,占38%,35岁-45岁94人,占47%,35岁以下19人,占9.7%。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网络健全,妇代会主任配备齐全,妇代会主任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较高,年富力强者占大多数。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基本上能够履行本职,发挥职能,积极带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还肩负着地方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整体发挥作用良好,她们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基层党组织的肯定和认可。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履盖率很高,但妇女工作力量比较单薄
近年来,各级妇联重抓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实施“党建带妇建”以来,妇女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经过不懈努力,我县妇女组织建设100%。但由于村干部编制有限,部分妇代会主任为聘任,同时基本都兼职。在接受调查的妇代会主任中,另兼2职以上者达21%,有的还身兼3职以上。她们往往忙村里行政事务多,做妇联工作时间少。而且有的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工作精力不够,“双带”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对农村妇女服务不到位,妇女组织威信难以提高,开展活动困难重重。
2、妇女干部工作强度较大,但待遇报酬相应偏低
虽然近年来,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待遇有了较大提高,已基本达到村副主任的水平,但由于苏北处于欠发达地区,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干部总体工资水平不高。加之税费改革以来,村级收入有限,较多的妇代会主任又身兼计生专干等职,事务多,责任大,而所得报酬相对外出打工收入仍显偏低。
3、妇女工作内容切合时宜,但形式载体相对滞后
妇联组织开展的妇女“双学双比”、“美德进农家”等一系列活动,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发展方向,导向性和内容都很好。但由于农村情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开会传达、集体活动等形式方法已难以沿用。在妇女群众更多地把目光放在看得见的实际利益上时,有些基层妇女组织、妇女干部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找不到让妇女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途径和形式,从而减弱了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加了妇女工作的难度。调查中,部分村,参与过妇代会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妇女人数占23.5%,而有事乐于找妇代会主任的仅占3 %。
三、建议思考
1、健身强体,使妇联组织自身充满朝气和活力。首先要按照“党建带妇建”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在巩固现有基层组织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设置适应经济发展、妇女优势发挥的妇女组织。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综合的素质,使之具有能带头富和带民富的能力。
2、创新方法,找准妇女工作的着力点。
了解农村妇女需求,着力解决她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妇女组织是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表。要急妇女群众所急,想妇女群众所想,以服务妇女群众为已任。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了解她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她们排忧解难,使她们无后顾之忧地轻装上阵,以高涨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建设。
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着力培训她们参与建设的相应本领。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她们建设新农村的参与成效。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她们的素质。要紧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基本要求。充分依托妇联培训系统、社会办学力量和远程网络学校等多种阵地,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她们进行全面系统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要创新、丰富培训内容,既要培训生产技能,又要培训发展理念。要分别对象,因人制宜。对致富骨干,进行高新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标兵;对文化较低、能力较差者,进行实用技术、科普知识培训,使其拓展生产,增加收入;对贫困残疾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式特殊培训,促使其自强自立,早日脱贫。要创新形式,除了办培训班,还要采取举办科技讲座、田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领域,强化效果。
推动农村妇女创业,着力释放她们建功立业的潜在能量。创业是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妇女致富和发展、建功立业的主要途径。妇联组织要继续高举巾帼创业旗帜,想方设法推动农村妇女创业。一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让更多农村妇女跳出“田”字束缚,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非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二要努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发展大中小棚、支架林果、畜禽圈舍、硬质护坡等设施农业,提高种养效益,实现增收致富。三要搭建创业平台,引导农村妇女参办、领办、创办民营企业,让更多的妇女获得就业机会,就地转换身份,从农民变成工人,或者亦工亦农。四要积极探索妇代会+协会、“农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女经纪人+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和扶持妇女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抗御市场风险,实现既带领妇女致富,又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鼓励农村妇女求新,着力倡导她们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是全方位的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妇联组织要充分利用家庭传统阵地,在农村妇女中倡扬新的生活方式。通过荣辱观教育、学法律、学礼仪、讲公德、讲卫生、创建文明和谐家庭等多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她们积极参与整治村容村貌创造优美的家居环境。
3、树好形象,当好农村妇女信赖的娘家人。妇女组织的作用,要靠妇女干部的工作来发挥。因此,如何树好妇女干部形象,十分重要。作为一个群团组织的干部,十分需要做好群众工作的“功夫”,需要妇女群众的认可、信赖和追随。一要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当“杂家”。群众工作涉及范围很广,党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生产技能、法律常识等等,都要知晓。因此,妇女干部除了熟悉妇女工作业务,还要略通“百科”。这样,答复咨询、指导生产、调解纠纷、接待上访就会得心应手,妇女群众就会觉得“你行”。二要深入群众,打造“三心”品牌,做“亲人”。“妇女娘家”,是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赢得信赖的象征。近年来,一些地方妇女群众与妇联组织有疏远迹象,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户自为战、经济利益至上等多种客观原因,也有妇女干部忙于村组事务和自家生产,而与妇女群众接触联系少等因素。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有一些与妇代会主任基本没有接触,更不谈主动去找妇代会主任。因此,妇女干部要发扬深入妇女群众的好传统,做妇女群众的知心、热心、贴心人,增强在妇女群众中的亲和力,并使之转化为凝聚力和感召力。三要身先士卒,作出示范榜样,成“标杆”。现阶段,传统的从众心理在农村妇女中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等、看、随的心态比较突出。因此,在建设新农村中,妇女干部必须真正成为“双带”型干部,用自己的实干和实绩,为妇女群众作出示范、放好榜样,成为“标杆”,从而以无言的号召影响、带动妇女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4、当好桥梁,努力营造有利于职能作用发挥的优良环境
7.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七
1.1 城镇地籍的特性
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的土地, 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的用地。作为地籍中的一个类别, 城镇地籍具有地籍自身的一些特性, 如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1) 地籍的空间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地界的变动, 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 同时, 各种地类界线的变动, 也一定会带来各类面积的增减。所以, 地籍的内容不仅记载在簿册上, 同时还要标绘在图纸上, 并力求做到图与簿册的一致性。 (2) 地籍的法律性。地籍的法律性体现了地籍图册资料的可靠性, 如地籍图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地籍簿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 甚至有关的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 (3) 地籍的精确性。地籍的原始资料和变更资料一般都要通过实地调查取得, 同时还要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 用以保证地籍数据的精确性。 (4) 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以及土地权属的变更, 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所以, 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 而是必须要经常更新, 保持资料的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 否则难以反映它的现势性。
1.2 城镇地籍的功能
建立地籍的目的不同, 相应的功能也不尽相同。最初建立地籍的目的是为课税服务的, 因此它主要反映的是纳税人的有关姓名、地址和纳税单位的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等。随着经济的发展, 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和公开化, 促使税收地籍向产权地籍 (亦称为法律地籍) 发展。于是, 产权地籍的最主要功能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防止土地投机。现代地籍 (亦称为多用途地籍) 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 更重要的是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土地使用制度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概括起来, 地籍具有以下功能。
(1) 地理性功能。 (2) 经济功能。 (3) 产权保护功能。 (4)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 (5) 决策功能。 (6) 管理功能。
另外, 由于地籍存在地理性功能和决策功能中分析的原因, 在公安、消防、邮政、水土保持和以土地及其附着物为研究基础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部门可充分利用地籍资料为他们的工作服务。
2 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变更地籍调查方法、原理与初始地籍调查基本相同, 但又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1) 目标明确、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地籍变更工作是在初始地籍信息系统建立之后进行的, 是日常地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不同于初始地籍时的统一调查, 而是局部的宗地在统一调查完成后进行的变动, 调查和测绘的范围是特定的待变动或己变动的宗地。 (2) 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3) 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 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
3 变更地籍调查的准备
变更地籍调查的要求与初始地籍调查相同。变更地籍测量前必须充分检核有关宗地界址点点位, 并利用当时己有的高精度仪器, 实测变更后宗地界址点坐标。所以, 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之前应准备下述主要资料。
(1) 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 (2) 原有地籍图的复制件; (3) 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 (包括宗地草图) ; (4) 有关界址点的坐标; (5) 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 如宗地分割时放样元素的计算; (6) 变更地籍调查表、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 (7) 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 如坐标、点的标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
4 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
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包括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
4.1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初始地籍的权属调查基本相同,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是依据土地权属变更的形式和内容而进行的。当前土地权属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征用集体土地; (2) 划拨国有土地; (3) 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4) 继承土地使用权; (5) 交换土地使用权; (6)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7) 承包集体或国有土地使用权; (8) 土地分割; (9) 土地合并; (10) 土地权利人更名; (11) 城市改造拆迁; (12) 土地权属界址调整。
此外, 还有已设定的他项权利的变更, 如抵押、出租等。在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中, 应着重检查和核实以下内容。
(1) 检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 (2) 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的一致。 (3) 全面复核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新情况一致, 如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法人代表或户主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土地坐落、四邻宗地号或四邻土地使用者姓名、实际土地用途等。以上各项内容若有不符的, 必须在调查记事栏中记录清楚。遇到疑难或重大问题时, 留待以后调查研究处理, 待有了处理结果再修改地籍资料。
4.2 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变更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包括更改界址的测量和不更改界址测量。在工作程序上, 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其具体方法如下。
4.2.1 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1) 界址点检查。
(1) 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界址调查表中界址标志和宗地草图来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检视界标是否完好, 复量各勘丈值, 检查它们与原勘丈值是否相等。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下。 (2) 若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与原记录不符, 则应分析原因按不同情况处理。
(2) 变更测量。
(1) 宗地分割及调整边界时, 可按预先准备好的放样数据, 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 设立界标;也允许在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 先设置界标, 然后用解析法测量界标的坐标。在变更界址调查表 (包括宗地草图) 中注明做出修改。 (2) 合并宗地及边界调整时, 要销毁不再需要的界标, 并在原界址调查表 (包括宗地草图) 复制件中, 用红笔划有关点或线。
4.2.2 不更改界址的变更地籍测量
(1) 界址点的检查。包括界址点位检查, 以及用原勘丈值检查界址标志是否移动。具体内容同“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
(2) 变更测量。一般是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仪器, 实测宗地界址点坐标。具体内容除没有分割、边界调整及合并宗地时设置新界址点及销毁不再需要界址点的工作外, 其他与“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基本相同。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调查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镇地籍调查为研究对象, 研究探讨了城镇地籍调查的特性、功能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方法, 论文以变更地籍调查的流程为线索, 分析了变更地籍调查的准备工作, 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的方式方法,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参考文献
[1]王鸣飞,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J].江苏测绘, 1996 (3) :2~7.
8.基层组织调查报告 篇八
一、现状
(一)树立“一个理念”
近几年来,人行衡阳市中支党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科学履职,促进创先争优,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导工程来谋划部署。据调查,九成以上了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和要求,能为基层央行履职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说明,在中支党委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大家都能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系统思考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步提升。
(二)建立“两项机制”
机制创新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人行衡阳市中支通过建立“两项机制”,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建立目标机制,实施规范运作。一是规划指导系统性。制定《人行衡阳市中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党员干部政治思想修养、经济理论水平、金融专业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得到实质性提高,达到履行相应岗位职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学习内容实用性。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量化考核针对性。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据调查反映,100%知道本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且成效明显。
2、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抓组织保证。全辖各级各单位都成立了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机构,并明确了专门的办事机构。二是抓领导带头。“一把手”亲自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党员干部做到带头自学、参加学习研讨、开展调研,并带头作辅导报告。三是抓制度落实。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学习考核、激励引导和质量评估制度。调查中,绝大部分认为全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健全,执行很好;87.5%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保证最有效的是激励激发机制。
(三)搭建“三大载体”
针对基层央行履职形势要求和岗位特点,人行衡阳市中支采取多种措施,在工作实践中搭建“三讲”教育学习平台,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吸引力。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和专家讲座22场、科室讲评10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据调查,85%认为“单位为满足学习需求提供的学习平台、载体较多”。
1、网络讲学。在内网开辟“学习园地”、“宣传之窗”,全面拓展层次丰富的网络学习智能平台。重启网上论坛,让大家在论坛上发贴和跟贴,增强互助式学习体验。广泛利用多媒体、业务网邮箱、交流平台、飞秋、外联网QQ群、博客等网络资源,加强业务学习和思想交流。
2、专家讲座。请专家学者讲课,本行“土专家”、“笔杆子”现身说教,先后开展如何撰写领导讲话材料、人民银行工资改革政策解释等技能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广大干部职工提升能力,有效凝聚了队伍合力。
3、科室讲评。立足岗位、面向职工、开展培训、学习技能、促进发展,积极倡导以科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设员工讲堂,形成“周周有学习、月月有讨论、季季有竞赛、年年有总结”的氛围,激发大家履职创新功、岗位争优秀的热情。
(四)提高“四项能力”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人行衡阳市中支既大力倡导科学真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贯彻,又强调在提高素养和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努力使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在分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中支作了典型经验发言,受到分行领导肯定。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武汉分行实践》一书中,中支《念好“四字诀”弘扬“新学风”》经验被分行党委向全辖推介。
1、提高了学习能力。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制订了个人自学计划,自觉加强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自学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先后有7人提升学历,研究生达13人。如今,一个三多三少的局面在全辖已经呈现,即“读书看报的多了,打牌消沉的少了;互助互学的多了,懈怠漂浮的少了;刻苦钻研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
2、提高了调研能力。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调研能力,使学习成果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近年来,中心组成员先后围绕和谐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课题开展务实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摸清基层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了一批有份量、有深度、有见地的调研文章,为上级行和地方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衡阳实证分析》受到武汉分行和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被市委《领导参阅》加“编者按”刊载,总行《金融参考》刊发。
3、提高了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全辖干部职工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整体工作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如建立“七网”平台,每季撰写《金融白皮书》发送上级行、当地党政部门和有关经济金融部门。积极探索油茶林权质押贷款试点和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主要做法均得到人总行行领导的肯定性签批。在全国人行系统创新员工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得到分行行领导的重要批示。
4、提高了决策能力。以学习促工作进步,以学习促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2011年,在上级行组织的业绩考核中,人行衡阳市中支共有12个专业被评为A级,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年之最;工作展评首度跻身全省系统内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先进单位”。
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全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在个别地方上还存在着上头热下头冷、虚功多实绩少、学好学坏一个样等问题,务必切实予以改进。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全辖各级各单位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认识是到位。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学习“搞形式”、“做虚功”的错误认识,导致行动比较迟缓,工作比较被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哪一项”时,回答“重视不够”和“目标不明”的有22人,占27.5%。调查反映,还有多数党员干部学习都是出于上级要求或应试需求,自觉自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意识不强。
(二)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总体上看,全辖各级各单位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比较深入的,但也存在中心组集中研讨理论问题深度不够,偏重经济和业务知识,以传达上级精神代替学习,以传达文件代替学习,将学习停留在简单的解读上。有的不善于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存在学用脱节、学习工作“两张皮”现象。据调查反映,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为“学习与工作脱节”的有17人,占21.3%。
(三)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传统的学习平台,大多形式僵化,内容枯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据调查发现,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为“学习形式单一”的有32人,占40%,位列此项首位。座谈了解到,党员干部普遍渴望参加脱产学习,还有相当部分人员希望单位党组织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四)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各县(市)支行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定了一些制度,出台了一些考核措施,但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如学习资料零乱,资料档案不全,经费无法保障等。据调查发现,回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为“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的有9人,占11.3%;认为保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性,起关键作用的是考核评价机制占75%。
(五)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据调查发现,目前全辖仍有8人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一般”,占10%,说明这一活动的实用理论有待加强;有73人、81.3%认为评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是“工作绩效考核”。只有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跟创先争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其实际效果。
三、对策
(一)完善“一项机制”。就是完善检查考核评价机制。检查考核评价制度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全,只要科学管用就行。建议要“少检查、简考核、重评价”。少检查是指上级行要尽量少检查多指导,少指责多帮助,要充分信任基层行,为基层行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宽松的工作环境。简考核就是要减少考核频度,精简考核内容、简化考核形式,真正把考核作为促进学习的“推进器”、检验学习的“试金石”。如在内容上只要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就行。重评价就是要注重“回头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议。对于集中学习培训、活动开展、方式创新等都要认真组织评价,评价其是否能管用、是否可持续、是否需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方式和方法,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逐步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拓展“三个阵地”。一是网络教育平台。实践证明,总行组织的远程业务教育培训是一种很好的平训形式,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集中学习存在的一些矛盾,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充分利用总行远程业务教育培训系统,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措施,为党员干部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话系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召开学习交流会、举办读书论坛、员工讲坛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互动活动。三是学校教育平台。除继续办好各级党校,发挥党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主阵地的作用外,每年还应选送学业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党员中青年骨干到高校参加脱产培训。
【基层组织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基层纪委组织自查报告10-24
领导下基层报告07-11
领导基层调研报告10-12
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09-15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06-27
基层党建问题整改报告06-10
基层学校党建述职报告06-22
基层妇女工作调研报告06-23
基层群众扶贫慰问调查问卷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