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2024-12-08

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精选19篇)

1.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一

如何培养儿童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礼貌是一种文明行为,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有礼貌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小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而且对一生的行为人心指导也起很大的作用。儿童时期又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对小儿有意识地进行有礼貌的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父母或成年人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从小逐渐培养.首先,父母或成年人要有礼貌,身教大于言教。小儿模仿性很强,又无 辨别能力,父母或成年人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无声的教育,是他们仿效的榜样。父母或成年人必须自觉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来。比如,向别人要什么东西,应该说请把某某东西拿给我。别人帮助干完了事,应该说声“谢谢!”通过这样不断、反复的教育、练习、提醒和巩固,就会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一旦孩子出现不礼貌的言行时,也不能一味地训斥,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帮助,使其改正。另外,培养儿童有礼貌最好多讲一些有礼貌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懂得应该向谁学习,不应该向谁学习。比如童话“小白兔学拉提琴”就能激起孩子们对不礼貌行为的厌恶和鄙视,也能使孩子懂得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对儿童有礼貌的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尊重长辈、团队伙伴、见人主动打招呼、问早问好,在接受别人帮助或需要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请”、“对不起”,不影响或打扰别人工作,不随便插嘴或不讲不礼貌的话。

2.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二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 抓住契机, 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 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 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在平时的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实践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及时肯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 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 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 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 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只要他作出努力, 有一点出众的表现, 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 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 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 又很赞赏的话, 那么, 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 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 又找到自己的不足, 努力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 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参与,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的教学结构, 正确引导, 巧妙疏导, 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 参与度深了, 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使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 正是学生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比如, 我在教学“排列组合问题”时, 首先出示一道题:“从4台甲型电脑和5台乙型电脑中任意取出3台, 其中至少要有甲型与乙型电脑各一台, 则不同的取法共有多少种?”这是一道既可以用排列组合知识直接运算也可以用间接法运算的应用题, 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习作完后, 接着从实际出发, 讲究实效, 把评价权教给学生,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 从而认识到像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 他们发现有的题既不能用直接法运算, 又不能用间接法运算, 该怎么办?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 经过实验学生们发现像这样的题只可以用间接法进行运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 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 精于点拨, 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 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在数学教学中克服困难, 磨炼学生的坚毅性

教师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 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 学习中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 学习一定要有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 有的失败就灰心, 有的出现“冷热病”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 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如指导学生学习应用题时, 学生必须有耐力细细观察, 认真分析各个条件间及与问题的关系, 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从中还培养了他们认真、仔细、踏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又如, 我要求学生每天编一道题, 要求他们到讲台上讲解, 说明出题的意图, 希望考别人什么知识点, 这样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 但学生若能坚持下来, 对他们意志锻炼, 坚毅性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

坚毅性的培养是建立在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基础上的。教师不需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许多硬性规定, 让学生在解题中自己想方法克服困难, 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 鼓励他们不畏困难, 用坚强的意志去排除不良的情绪干扰, 提高学习质量, 这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意志的有效途径。

四、在数学教学中形成习惯,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 学习习惯等, 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 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如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 发现技巧, 在计算中, 不要抄错数, 不要计算错。计算后, 要认真检查, “一步一回头”, 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在全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学习的习惯, 责任感的良好个性品质也在其中逐渐形成。

总之,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中学生虽然已经基本形成完善、成熟的个性, 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产生久远的影响, 这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基础。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三

一、激发兴趣,精心挑选初读的书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首先应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兴趣爱好。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给孩子的礼物——书,在书的封面上会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书,就感觉到甜蜜,就有翻阅的欲望。在开始培养幼儿看书的时候,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我的孩子两岁多时特别喜欢恐龙,于是我就给孩子买了一些关于恐龙的绘本,以边看书边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他慢慢地爱上阅读了。

两三岁的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适应选择一些主题的简单图书。两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了一些简单易懂,色彩鲜艳的布质立体书、响纸书、认字认物书。三岁以后的幼儿可选择一些多种类别的图书。读物应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图多字少,以帮助幼儿阅读活动逐步地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二、每天陪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听读。家长应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故事,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尽量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并运用手指偶、布袋偶、动物毛绒等玩具,边讲边表演绘本故事里的情节,通过各个角色不同的声音、语气、语调、表情的模仿,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录音。与此同时,家长可以把讲述的故事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幼儿听。从实践来看,幼儿是最有耐心的人,一个故事,他们乐意听上三遍四遍,甚至是八遍十遍都不厌倦。家长把故事录下来反复播放给幼儿听,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故事内容,直至喜欢上这个故事或更多的故事。

引读。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书上的细节,例如图书上角色的表情、动作,以提问的形式(图书的背景、时间、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一个个问题和幼儿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吸引幼儿认真倾听,体会阅读的乐趣。

复述。四到五岁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了。当孩子阅读完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将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在幼儿复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当孩子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家长还可以把幼儿复述的过程录成视频,让幼儿欣赏,增加孩子阅读之后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

三、耐心伴读,促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陪伴,随同作伴。通过前面的训练,五六岁的幼儿认识的字更多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看书了,家长们只要在旁边陪着他就行了,他看他的书,我们看我们的书。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文字稍微多一些、插图相对少一些的绘本或连环画了。《葫芦兄弟》《神奇校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绘本和连环画都可以买下。我的小孩子在我以动画片为引子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阅读这一部分更难的书籍了。平时,我带着他选看了一些屏幕下方有字幕的适合五至六岁看的经典的动画片,如《葫芦兄弟》《三国演义》《西游记》……孩子在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一开始只是对画面和情节感兴趣,慢慢地除关注画面和情节外还会关注字幕和故事内容了。等孩子看完动画片之后,我带着他到书城或网上购买这些相应的书籍,拿回家陪着他一起看。孩子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看起这部分书就更得心应手了。现在,他几乎没有识字障碍了,每天放学回家后都爱拿出书来看,看完之后,也乐意把所看的内容复述给我听,还边讲边演,兴致极高呢。

4.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篇四

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1、识记品质的培养:“识记”就是记住的意思,也是事物和经验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反复感知的过程,是记忆品质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记忆品质尚未形成,因此,培养要先从这里开始。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连续读数遍、重复地默写单词等,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儿童一一做到。

2、保存记忆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记住,不要忘记的意思。这是记忆品质的关键所在。家长和老师要求儿童把学习过(识记过)的知识牢牢地在脑子留下痕迹(记住),最有效的办法是反复地识记。此外,老师所留下的课外作业,也属于培养儿童反复识记以达到保存记忆的重要内容,家长要耐心辅导和督促儿童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3、认知品质的培养:指的是现实刺激与以往头脑中知识的痕迹之间相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当提到以往所学知识时,能记起来的过程。比如,儿童刚入学后,老师就教会了解1+1=2的算术,以后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出现1+1时,儿童就应马上回答=2的答案。认知与反复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老师要努力培养儿童学习的刻苦性,一定要求儿童把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这是培养儿童良好记忆品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5.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五

1.常刷牙

学龄前期儿童其乳牙已完全萌出,因此,刷牙就成了个人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家长认为,反正乳牙最终会退掉,重新长出新的牙齿,因而对乳牙的保护不够重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乳牙在人的一生中要使用6~10年,且乳牙质量的好坏将对恒牙产生直接的影响,牙齿疾病不仅会增加儿童的痛苦,而且会影响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此,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儿童牙齿的保健。

儿童应从3岁起开始刷牙,刷牙的时间约每日10分钟,可分为早、中、晚三次。每次刷牙都应在餐后进行,若晚上有吃夜宵的习惯,则晚上刷牙的时间应在夜宵后。刷牙时,刷牙应顺着牙缝的方向上下运动,刷牙齿的咬合面时,牙刷应里外摆动,这样刷牙才能将牙缝中的残留物彻底清除。末次刷牙后,不能再进食任何食物。家长要为孩子选购儿童专用牙刷,以免刷牙时损伤牙龈。每次刷牙后,应甩掉牙刷上的水分,毛束向上,放在通风处,以减少牙刷土的细菌的繁殖,且牙刷应2~3个月更新一次,以保证牙齿健康。

2.勤洗脸

从儿童3岁起就应培养孩子自己洗脸的习惯,每次睡后及运动后都应及时洗脸,使面部保持清洁,增强面部皮肤的抵抗力。

洗脸应用流水和碱性小的肥皂,摒弃用脸盆,特别是一家人用一个脸盆洗脸的不良习惯,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家庭中有眼部传染病如沙眼、结膜炎等,更应引起重视。

洗脸用的毛巾应专人专用用后洗净晾干,防止毛巾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导致细菌(特别是霉菌)的滋生。定期用热水煮沸或太阳暴晒的方法消毒,有条件的家庭应采用电热毛巾消毒干燥器,使毛巾保持干燥无菌状态。

3.勤洗脚

每天晚上睡觉前洗脚,不仅可保持床上用品的清洁,还可以使双脚得到有效的舒展,有助于孩子快速入睡。

同时,每天用冷水洗脚,可起到冷水浴的作用,能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洗脚应用专用的洗脚盆,擦脚用的毛巾应与擦脸、洗澡的毛巾分开,洗脚后穿的拖鞋应定期清洁,以免滋生细菌。如果家中有脚癣(俗称脚气)患者,擦脚毛巾也应专人专用,以免脚癣传染。

4.勤洗澡

皮脂和汗腺里的有机物在皮肤表面为各类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这些物质积聚在皮肤表面,可堵塞皮脂腺和汗腺的开口,影响其正常分泌。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易导致皮肤感染的发生。因此,孩子应养成定期洗澡的习惯。

有条件的家庭应每日洗澡一次,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每周1~2次,这样可以保持全身皮肤、毛发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洗澡应采用淋浴的方式,水温不宜过高,能坚持冷水浴更佳。洗澡时应注意外阴的清洁,尤其是女孩,洗后用专用毛巾擦干,毛巾应定期消毒。

5.勤换衣服衣服脏了不仅给人以不卫生的感觉,而且也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内衣,更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

洗内衣时应用中性洗涤剂,洗后应反复漂洗干净,在太阳下暴晒消毒。

6.勤剪指甲

指甲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指甲过长不但容易受伤,而且还不易将指甲内的污垢洗净,增加了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机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手指甲应每周剪一次,剪成弧形。脚趾甲应两周剪一次,趾甲要剪平,若剪掉趾甲两端,容易使趾甲陷入肉内,引起疼痛,严重者可诱发甲沟炎。

应特别指出的是,儿童不宜涂指甲油,反复涂擦和清除指甲油,容易损害指甲,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7.不随便乱摸

6.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六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尤其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本课题着重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 计算习惯的培养策略。

2、良好的计算习惯:

《辞海》中对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根据“习惯”的这一概念界定,本课题所研究的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良好的审题习惯、认真摆竖式计算的习惯、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规范化 的习惯。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2、叶圣陶先生的养成教育理论。

3、《新课程标准》对计算习惯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思维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显意识和潜意识。事实上,我们的显意识完全有能力训练我们的潜意识。因此,我们不能无意识地任 由不良的行为习惯继续下去,而必须有意识地构建新的良好的习惯。

5、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6、人本主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都为实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计算习惯的 培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我校,“留守儿童”占5.8%,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家庭教育观念淡漠,加之家长长期不在家中,部分学生缺乏家长关爱与指导,不良学习习惯层出不穷,与其他学生相比,情况较为突出。尤其在计算方面情况最为严重,不少学生出现计算错误,问题并不出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在能力上,而是出在不良的计算习惯上,主要表现为:(1)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结果经常出现错误。(2)计算时不摆竖式或竖式摆得乱七八糟,经常出错,有时甚至连自己也找不到。(3)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4)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字和符号。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对小学阶段留守儿童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经验推广到其他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为我校广大数学教师提供经验,为我校的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提供研究素材、积累研究资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在教学中,我对我班4名留守儿童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审题方法——“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检查方法——“四查”:即一查抄题,二查竖式,三查计算,四查得数。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正确有了初步的保证。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认真摆竖式计算的培养策略。

明确、统一摆竖式计算的要求。教会学生正确、规范地摆竖式计算,统一格式要求。并且通过课堂巡视、定期检查、抽查等常督促学生,一旦发现不按要求摆竖式计算的情况,马上纠正。通过比一比等方式选出好的作品参加班级评比、学校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展览角和学校橱窗进行作品展览。

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检验习惯的培养策略。

在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的习惯。要让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学生计算结束后不验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麻烦,因此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灵活的检验方法,检验时以口头检验为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与心算能力,一举两得。

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计算时书写规范化习惯的培养策略。教师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诸如字的大小、空行、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洁度等,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做。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会重视书写,养成书写规范化的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我班4名留守学生中有2名连数字都写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9——2007.8)

1、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进行收集相关资料,确立课题,拟订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2、制定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9——2008.3)

1、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

2、做好阶段小结工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心得和个案分析等。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2008.4——2008.5)

1、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结题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和推广做准备。

2、课题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以及相应计算习惯教育的书籍、报刊,吸收国内外信息,借鉴经验,以提升教育理论。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取现状调查、发展调查等方式加以研究分析。(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4)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选取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人是一名小学一线数学教师,从教数学学科10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是县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负责全镇的数学研训工作,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曾担任过几项课题研究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目前我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不久前申报并通过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学习习惯 培养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了该课题组成员,并担任了子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组组长。目前该课题正在实施阶段,我们课题组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资料,这些都为我的个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九、预期成果:

7.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七

一、创设良好氛围保护幼儿自尊心

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仍然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当你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之后,往往很难恢复,或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通过良好氛围的创设,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因为学前阶段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此时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学生不自觉的会做出一些和课堂要求不一致的事情。有的孩子上课过程中突然爬起来走动,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简单的训斥他,或许是他们累了起来走动一下,教师可以和颜悦色的询问小朋友到哪里去,或是用眼神对他进行提醒,通过这种暗示让孩子们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受到老师的提醒后,一般都会自觉的回到座位,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二、尊重表扬幼儿培养良好自信心

不同的孩子表现的自信心截然不同,有的充满自信、心态阳光,有的畏缩不前、自卑封闭。教师一定要让每一位幼儿增强自信心,敞开胸怀迎接学习与生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笔者经常鼓励表扬一些幼儿,例如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可以进行表扬,回答问题非常准确也要进行表扬,思考问题非常积极、小手举得很是踊跃,也可以进行表扬。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吃得干干净净,既节约粮食,又保持了卫生,这些方面都可以进行表扬。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时,他们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满足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我能行”这样的心态油然而生,经常表扬幼儿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笔者发现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们,他们无论是学习生活的态度还是积极性,都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在参与学习以及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自信心。

三、循循善诱逐步提高幼儿自制力

自制力对幼儿而言难度较大,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失控的状况。例如在做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忍不住动手去挑衅其他孩子,在搭积木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搭了一会儿就到别的地方去玩耍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循循善诱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自制能力。例如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五分钟,那么鼓励他们再坚持两分钟,通过逐步提高要求进行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增强,对学习生活中的自制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再比如和其他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孩子们一定要相互合作,千万不能自以为是,通过协作性较强的一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通过教师逐步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自己控制的意识有了不断提高。

四、搭建平台载体增强幼儿责任感

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个角色,或者多个角色,也就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孩子们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笔者在这一方面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培养,例如手工课之后鼓励孩子们:我们都是学习的小主人,是教室的小主人,那么主人就应当主动的承担起责任,将自己的学习器材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小方格中。孩子们以前往往会一走了之,现在通过老师的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为了体现自己的责任,他们把桌上收拾得整整齐齐,摆放学具的小方格也整理得非常整齐。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的责任感得到了显著增强。笔者还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也要勇敢的承担起责任,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承担起家庭小主人的重要角色。

五、鼓励幼儿坚定不移激发坚持性

孩子们做一件事情持久的坚持下去相当不容易,无论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是一些体育活动的耐力训练,对孩子的坚持性都提出了考验。笔者在教育工作中鼓励孩子们挑战自己的耐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坚持下去,提高他们的坚持性。例如在和孩子们锻炼跑步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跑不动了,笔者鼓励他们:你能行,一定能行,我相信你是好样的。有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咬紧牙关向前奔跑,哪怕是平时班级里跑不动的小胖墩,也坚持完成了全程的跑步。这就是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内心的坚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平时还要鼓励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学习,鼓励他们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坚持做下去。

六、发掘幼儿生活因素提升耐挫力

人的一生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幼儿阶段开始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让孩子们做温室里的花朵,还是做经过风霜历练的小树,相信各位家长老师都有自己的选择,所以提高幼儿耐挫力是广大教师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因素培养他们耐挫力。例如有孩子在游戏中跌倒了,换作往常他们会哇哇大哭。笔者一发现孩子们倒了之后,立刻鼓励他:你是勇敢的小男生,你一定要坚强。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虽然撇了撇嘴,眼泪含在眼眶中,但是终究没有哭出来流下来。他们坚强的爬起来,向老师保证:我是男子汉!一次意外运用得当,成为了提升幼儿耐挫力的重要契机。教师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小磨砺、小挫折,让孩子们去经历。在遇到挫折之后,鼓励他们不气馁,不妥协,不后退,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勇敢的向困难前进,将挫折成为他们前进的推动力。

8.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八

关键字:小学生特点;良好个性品质;培养

中小学教育课标中指出:“小学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人们独特的、稳定持久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是“个体拥有的独特性”、“最能发挥其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特性”。个性是一个人情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孩子从小能培养良好个性,将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所有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生个性品质现状

个性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个性。据研究调查,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如下不良个性的表现:

1.依赖

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处事优柔寡断,希望父母或教师帮自己作决定。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依赖个性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子女的过分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做事、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也容易使小学生养成依赖性强的个性特点。

2.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看问题时,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也会有和自己不一样观点的一种倾向。如今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们的溺爱、袒护、包办,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不管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满足,甚至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一一代劳。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虽然倾其了所有,可孩子却从小就认为这一切事情都应该理所应当的,这是应该的。长此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自私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

3.孤僻

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人一起活动,不敢与外界多接触。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玩伴的缺失,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不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离异家庭的出现;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的温暖,缺乏安全感;繁重的课业负担;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同学之间的交往缺乏时间空间的保证,所以不会交往,缺乏热情,过于内向,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孤僻个性品质的原因。孤僻的危害是较大的,长期独处,不与人交往,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交流与宣泄,往往会形成多种神经症。

4.嫉妒

妒忌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心理,是因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的消极个性心理品质,俗话说的“红眼病”。《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已家喻户晓。人都有嫉妒心理,小学上也不例外。但如果嫉妒心理得不到纠正,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嫉妒心理会使人心胸变得狭窄,人际交往不顺利,内心痛苦不堪。造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如其他同学的成绩比自己优秀;老师表扬他人而没表扬自己;自己容貌欠佳,身材不好不如他人;家庭贫寒不如家庭富有者等因素而造成的嫉妒心理。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

作为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的个性正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转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小学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者,在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应该采取合适的、恰当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促使个性健康发展,为以后各方面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良好环境对个性熏陶。

遗传只是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了现实。后天教育环境对个性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并促进其发展就离不开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教育环境的建设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品质。比如说针对小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设置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学会移情,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嫉妒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公正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学会尊重、认可其他同学;针对小学生的孤僻心理,教师可以设置人际交往情景,让孩子学会交往,增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针对小学生的依赖个性,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个性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2.因材施教对个性培养

“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是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努力去探索、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扬优点,避免缺点,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3.家长、教师的示范作用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在个性培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个性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注意言传身教。教师的个性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智能发展有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特别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个性的影响力,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塑造个人的优秀个性品质,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以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

4.班集体的教育力量

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为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教育情境,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才能健康发展,脱离集体的个性将会扭曲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个性健康发展的最佳境界,是通过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让小学生在班集体的感染教育中,个性品质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在班上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如文体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都可以慢慢培养起来。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的心理气氛中,通过深厚的班级文化、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的说来,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孩子,我们要放眼于孩子的未来,注重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要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形成合力促进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1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9.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九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 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 重要的。

一、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要循循善诱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要求,对于指导幼儿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每 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 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向幼儿提出要 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适合幼儿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 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合理的规则 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

二、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要不断鼓励

10.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篇十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能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期。幼儿如果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刚入园,可以请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摆弄这些玩具过程中,孩子的不安情绪会得到缓解。经常让幼儿跟教师拥抱、交流、逗乐,孩子会跟老师打成一片,从而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建立老师与幼儿之间良好的情绪互动,这是幼儿良好情绪形成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老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教师相处久了,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自己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的结果,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情绪对抗,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笔者曾经遇到几个特别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在班级不受欢迎逆反心理强,看准他们的性格特点,笔者便反复叮嘱他们要做“听话的好孩子”,平心静气地跟他们谈话,并表示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就这样,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绪实现了良好互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11.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十一

幼儿舞蹈欣赏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属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范畴。优秀的舞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舞蹈欣赏是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美育形式,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情感

情感既能成为人们道德意识的源头活水,又可构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动力,它一旦巩固下来,就形成一种占优势的情绪特点,并转化为个性。如果幼儿在其生活环境中经常感受、体验到愤怒或痛苦的情感,他就会逐渐变得爱发脾气,形成抑郁的个性;而如果经常害怕惩罚,则又会养成怯懦的性格和撒谎的恶习。因此,教师要认真培养和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活泼乐观、精神充沛。愉快的情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而舞蹈活动正是幼儿体验各种情感的“梦工厂”。在一次培养幼儿爱心的实验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欣赏舞蹈《泥娃娃》。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是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又如让幼儿欣赏舞蹈《春天在哪里》时,幼儿忍不住站起来,跟着跳起舞来,这种肢体动作说明了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情境中把幼儿带入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激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幼儿活泼、愉快的个性。

二、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人认为,舞蹈艺术教育就是教会幼儿几个舞蹈基本动作,表演几个成品舞就行了。其实,在舞蹈过程中,幼儿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创造能力,如果只是要求幼儿的表演技巧而不注意幼儿的创编能力,那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幼儿应该得到培养的能力就被忽视、抹杀了。我在舞蹈教学中,让幼儿先通过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所要体现的精神内容,如有的幼儿在有老师教的成品舞表演中,动作准确合拍、优美自如,但让他们跟着一段陌生音乐舞蹈时,他们就手足“无”蹈了。这就说明,我们在舞蹈教育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轻视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在一次教学歌表演《三只小猴》中,我先放一遍舞蹈录像,要求幼儿欣赏后说出表演者所表现的猴子是什么样子,它们是怎样玩耍的以及受伤的动作。欣赏后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展开想象,在欣赏的基础上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猴子玩耍的情景画面。幼儿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露出各种调皮、充满生趣的神情,有的幼儿还做出各种摹仿的动作来。接着,我启发幼儿用语言来描述猴子的外形特征,幼儿兴高采烈地、争先恐后地描述着,他们边说边学做猴子的动作:有的幼儿学猴子上窜下跳的动作,有的学猴子吃桃子的动作,有的学猴子捉虱子的动作,有的学猴子受伤后急得双手乱抓,有的表演猴子追逐打闹的样子,还有五指并拢成爪状、右手捎头、左手放在胸前。这样,幼儿从模仿猴子的外形特征到逼真地表现猴子的玩耍动作。此时,我再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演创编新歌词,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想象、创造的机会,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关键在于教会他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要有集体精神。有些幼儿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尊重、过于任性、对社会规范缺乏同感、合作性差、攻击性强等。而通过舞蹈欣赏,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使他们学会观察并同情别人的情绪和处境,能按照别人的要求和评价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许多舞蹈作品中都体现出浓郁的集体精神。如双人舞、集体舞等都是通过集体的配合来实现的,如果有一名幼儿“我行我素”,整个舞蹈就会显得非常不合拍。又如在欣赏歌表演《小兔乖乖》中,幼儿知道凶恶狡猾的大灰狼趁妈妈不在时假扮妈妈,想骗小兔们开门,聪明的小兔们最后识破大灰狼的阴谋,并最终战胜大灰狼。通过欣赏,我引导幼儿了解小兔们是如何团结起来战胜恶狼的,并让幼儿试着表演。开始时,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当最爱动脑筋的“长耳朵”承担想办法的任务,比较内向的幼儿当“红眼睛”和“短尾巴”(可多设小兔子的角色)。这样,幼儿慢慢懂得世界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伴也有份,同伴也有权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就会表演得不好。在欣赏的基础上,幼儿体会到伙伴间要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才能做好一件事,以此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总之,进行舞蹈欣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的表现,为幼儿身心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责任编辑 付淑霞)

12.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十二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

一、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具有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要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一方面是做到热情主动, 友爱互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做到精神饱满、热情爽朗。比如课间一有时间就与学生一起做做游戏, 训练休息时和学生一起无拘无束地聊聊心里话, 学生生日送个小礼物或唱首生日歌, 队员训练有了进步买瓶饮料或送个作业本庆祝庆祝, 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就及时帮助解决, 学生遇到烦恼的事, 就主动与之交心, 等等。另一方面是做到耐心细致, 善于自控。由于职业特点, 体育教师大多心浮气躁, 易于冲动, 常难以驾驭自己的感情, 动不动就会大声地训斥学生, 抱怨学生, 甚至于冷嘲热讽。这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 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过分”行为, 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即不影响教学的继续进行, 搁一段时间后, 在适当的时候, 比如个别辅导时或课后休息时再处理。

教师还要努力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勇敢顽强、乐于进取、尊重别人、办事果断、谦虚好学、兴趣广泛等, 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营造氛围, 开展活动

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言谈举止都给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美其名曰:训练有素。实际上是给学生戴上手铐, 连嘴巴也要堵上, 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怎么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黄希庭曾在《心理学导论》中就教师态度与学生性格的关系做过研究, 结果如下表: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 “戏”要让学生去演, 老师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导演。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具和语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体验、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的时间;要善于尊重学生, 因势利导, 维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细心呵护, 精心培育

呵护学生的个性, 一是要细心呵护学生已形成的那些良好的个性。有些同学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性很强, 对于这些同学,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可这些主动性强的同学也时常有越轨行为, 比如教师正在示范、讲解, 他们已经急不可待地开始练习了。只能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机智地给予实时的提醒。学生的良好个性在课堂上表现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透视现象本质, 去伪存真, 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二是要细心呵护萌芽的良好个性, 使这些个性发扬光大, 并逐渐形成稳固的心理特征。

四、正确引导, 学会自省

培养个性、弘扬个性不能放任自流, 学生的个性也有许多不良的方面, 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 永远是进步的法宝。

体育“优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一些自控能力较差、令其他学科老师头痛的“坏学生”, 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许多不良个性。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各种平时的教学和训练, 及时提醒、暗示他们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 把精力转移到训练中去, 再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绝大多数的学生转变是很快的。

由于每个人接受社会的影响不同, 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 这就使人的个性变得千差万别。作为一名老师,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个性的这种差异性, 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真正担当起个性教育的重任。

摘要:体育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 也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深入研究, 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 使学生德、智、体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并终身受益。

1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十三

单位:大钟中学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内容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要重视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班主任应该准确掌握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并有意识地优化运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品质心理环境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各种素质的发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全面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理世界。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各异,教育者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使个性各异的学生心理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作为班主任,要重视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l、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我接任一个新班级,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班级人数十l=?”当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说出不同的答案后,我微笑着说:“加数中的„ l‟代表班主任,老师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是大家的朋友,让我们互相了解,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定能成为一个团结、进步、表现一流的集体。”短短几句话,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老师的心在同一条弦上跳动。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因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心理。为了便于深入实际地开展工作,我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记过观察、谈心与调查,记录了本班学生的年龄、兴趣、特长、以往的学习成绩,以及较为详细的家庭情况,并且随时补充每个人的进步与变化,记录其心理成长历程。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其外部表现,更能把握其内在特点,便于及时把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在我们的班级中,有一个“知心姐姐”信箱,孩子有什么心理活、疑难问题和对老师的建议等,可以写好放进信箱,我抽时间逐一认真答复。有的孩子写道:“知心姐姐,我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答错了,老师批评,怎么办?”我回信告诉他“要相信自己,即使答错了,老师绝对不会责怪你,还会表扬你积极,而你也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有的同学写道:“请帮忙告诉我的爸爸、妈妈,星期天别布置那么多的作业给我,还让我去学这学那的。”再如,“别人打我,我该不该也打他?”“帮助同学是否影响自己?”等,对这样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便提议在班会上共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受到教育,防止心理上出现偏差。

此外,我还开通“热线电话”和让学生写“悄悄话日记”的形式,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让自己站在与孩子同等的高度上”,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地丰富师生间的惰感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孩子支撑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

二、激发内在需求,培养优良心理品质

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发展不平衡,其心理水平也必然出现不同的层次。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关键的一步是找准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切入点,从而因材施“爱”,诱发他们自觉进取。

(一)严爱优等生.

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的喜爱是人之常情。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被原谅,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作为班主任,我绝不偏爱他们,相反,对他们的要求更严格。

我班的小班长是一个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是老师的好帮手。可就因为老师给他的信任太多,“权力”太大,他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总要学生听他的,即使自己是错的。针对他自以为是的表现,我首先和他谈心,严厉地指出他再上存在的问题,使他认识到班干部应以身作则,树立自己的威信,别人才会服你。然后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提醒、指正。慢慢地他改掉了专横的毛病,赢得同学们的信任,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认为,对优等生,不能让优越感控制他们的思想,应时时处处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制、自信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克服自易的弱点,不断地前进。

(二)关爱中等生。

“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班级中,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的中等主就是这样,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他们极易被忽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轻易地指责、批评,而是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让他们知道老师喜爱他们,重视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使其素质全而和谐地发展,逐步跨入化等生行列。

我班一个女孩她性格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我想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而且可能影响到人际交往。于是,我上课有意无意地请她回答问题,及时肯定表扬,并让她当值日排长,与同学多接触。渐渐的她敢回答问题了,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多了。看着她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三)偏爱后进生。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学习上的劣势使他们饱尝了失败的痛苦,逐渐失去自信,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班上发言低声细气,连头也不敢抬。但留心观察,他们在其它方面还是有许多优点,能否令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拾自我,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感情投资。

以前我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得很,但我发现他的体育成绩很不错,于是让他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结果他不负众望,为班级挣得了至关重要的5分。我趁热打铁,在班会上发动全班同学夸夸他,为他找闪光点。我看到,他第一次看到他高兴地扬起头,幸福地笑了。我又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老师很高兴看到了你在运动会上的英姿,更希望听到你在学习上前进的脚步声。同学的赞扬、老师的鼓励,使他一步步走出自卑,走向自信,学习成绩慢慢“升温”。的确,就像斯霞老师说的那样:爱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用更多的爱心、耐心,更强烈的热请特别关爱他们,那他们的表现能令你惊讶和欣喜。

三、优化外部条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条件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班主任应该准确掌握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并有意识地优化运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与家长密切配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座学校,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一般情所。下.贾母在物磁L是迁就的,但望子成龙,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容易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有部分家长极少与孩子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怎样想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与孩子交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会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我对家长的心理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接着通过实例引导的方式建议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爱而不溺”,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动向,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努力创设温馨的生活环境,民主的气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另外,我通过家访、电话、书信等形式,随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种种表现,在交流过程中,与家长切磋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想方设法沟通家长、孩子之间的情感,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二)班级环境熏陶感染,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班级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要让生活于同一班集体之中的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就要充分利用班级环境创设氛围,熏陶感染。

l、开辟心理健康宣传阵地。

我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出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宣传心理保健知识。例如我把“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作为“心理导行”专栏的标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核心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为了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我能行”自然而然成了学生的座右铭。“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则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先行语,让学生伸出温暖的手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每周寄语”是我对同学提出的目标、要求;“每日名言”是学生收集摘录对自己有启示的话,轮流抄在板报中,与其它同学共同体会、分享、受益。通过这些形式,对营造氛围,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起了宣传作用。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我们把“太好了”当成师生的“口头样”。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老师用它予以肯定、表扬;当有的同学犯错了,我说“太好了,你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让他们对自己说“太好了,我能……”

2、开展活动,创设民主向上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鼓励,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我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开展了各种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气氛。通过开展各种比赛,评选小巧手,评“班级之最”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懂得“我能行”,树立起自信心;落实“班级责任制”,各项工作分配到人,人人有事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干部轮换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立“学生班主任”,即建立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让学生每人轮换当一天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检查督促班干部的日常工作,让他们过把“老师病”,通过一天的工作,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共同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绿色”的心理环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给孩子心灵一片蔚蓝的天空。几年来,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班级人数十l=?”有了完美的答案——一“一”,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一个充满融融爱意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冯忠良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四

一、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孩子的朋友

尊重孩子、做孩子认真倾听其心声的朋友。得到孩子充分信赖,让孩子能够做到对您畅所欲言。适当加以引导,对孩子要自信和信任。启发诱导。明知故问,指点途径,让孩子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表率意识。表率,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及时纠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孩子刚从幼稚园步入到正规的教育机构,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了,也听懂了。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能就做错。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容易写错字或答错题。而此时,我们的家长就会非常的生气和恼火,冲动的想揍他一顿,以解心里的怒气!而在这时、我们则必须冷静,冷静的分析,冷静的面对,冷静的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自己的错误,不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搞的复杂和扩散。否则:日积月累,难免不给孩子的心里覆上一层恐惧和阴影。等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时,恐怕已悔之晚矣!

四、给孩子信心、磨炼其意志,知难而进

当孩子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增强自信。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您一定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态度、要让他去理解、去分析、去认识,困难不是永远的。要让孩子在逆境中学着去探索,去求索。这样才会达到磨炼其意志,让其在逆境中前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和收获呢?

五、孩子是一匹马,家长就是一条鞭

爱孩子、就要给他的学习和行为作出一个明智、明确的规范,不要一味的娇、宠。否则:您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经历、才会懂得,有了懂得,才会有所得。

六、顽皮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会变的非常的机智和敏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但: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15.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十五

一、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不良行为, 制定培养目标

1. 观察了解。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这是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 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 我们才能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刚刚来特校接班时, 我班共有11名智障儿童, 他们的年龄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几岁的都有。从他们智残的原因和类型看, 有唐氏综合症患儿1名, 属重度, 有严重语言障碍;听障1名, 有严重语言障碍;婴幼时由高烧引起抽搐而智力下降的3名, 其中一名有严重语言障碍;视障2名;脑瘫儿1名;由于出生时难产导致智力低2名, 都存在严重语言障碍。而他们的父母多为农民, 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 文化程度低,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简单粗暴, 或者怜惜溺爱, 或者放任不管, 所以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较顽固的不良行为。有的不尊敬长辈, 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有的个人卫生差, 在家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有的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打人骂人。

2. 制定习惯培养目标。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分析进行分类, 从文明礼仪、卫生劳动、遵守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如下: (1) 文明礼仪: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见到老师与客人会主动问好, 走时会再见, 在路上遇到客人会让路。见到同学也会互相问候, 与同学相处时会使用文明用语, 能做到不打架, 不骂人, 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会说谢谢, 防碍了他人会说对不起, 别人对你说谢谢时, 你会说不客气, 别人对你说对不起时, 你会说没关系。遇到他人有困难会主动帮助。 (2) 劳动卫生:个人卫生做到衣服干净整洁, 每天认真地洗脸、脖子、手和脚, 能做到有鼻涕及时擦。自己的物品会摆放整齐, 能用自己的杯子喝水, 喝水后并摆放整齐。能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脸, 用后能挂好。能认真做值日, 搞好班级及担当区的卫生, 并保持干净。在生活区内, 每日能把床铺整理好, 把自己的卫生用具摆放整齐。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遵守纪律:能做到在班级内不随便下坐, 不大声喧哗, 不影响他人学习。在课上能认真听讲, 能做到不随便说话。有事能举手请示老师, 然后再去做。下课时能站队下楼, 上下楼能靠右行, 能做到不拥挤, 不追逐、打闹, 不说话, 不逗留。能做到不摸墙, 不蹭墙, 不乱动楼内摆放及粘贴的物品。放学时, 能做到走路不散队, 听指挥。集会时, 能快速站好队, 能做到不喧哗, 不乱动, 认真听。

二、注重实践、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针对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 自控能力和言语调节功能有限的状况,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还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习惯成自然, 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1. 在培养劳动卫生习惯方面, 首先创设良好的氛围, 与学生谈心明理。

让学生知道只有我们把班级校园的卫生打扫干净, 在里面生活学习才舒心。而后,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会学生劳动。我们班的很多学生来学校之前根本不会拖地, 更不会扫地。庞洁拿扫帚扫地时, 扫帚不沾地, 腰不弯, 一看根本什么都扫不起来;郭旭东拿拖布拖地时, 也是东一下, 西一下的;让郭佳美擦窗台也只是擦中间一小点, 对转角处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就亲自教他们值日, 带领他们值日。利用技能训练课时间反复地教他们扫地、拖地、擦窗台。遇到学生不懂时, 我就手把手地教。几周过去了, 庞洁终于能弯下腰, 扫帚能接触到地面, 扫起一些比较大一点的垃圾;郭旭东能独立完成拖走廊, 郭佳美也学会了如何来擦窗台。学生们学会了劳动, 我就建立了值日制度, 明确学生的分工,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划分出不同种类的劳动, 如:扫室内地面、扫室外地面、拖地、擦窗台、摆桌椅等。让学生每天早晨来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按值日分工进行值日, 并在午会上总结值日的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一些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榜样。如:评比“优秀值日生”“我是最讲卫生的孩子”等一系列的活动。有了活动的开展, 孩子们充满了活力, 积极参与。每次被评上“优秀值日生”的和“最讲卫生的孩子”的学生, 我都给予表扬, 在卫生劳动评比栏粘贴小五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处处都表现得很好, 他叫胡玉飞, 最后他成为我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他们争着抢着跟他学习。有了这个榜样, 我们班无论是担当区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相当优秀, 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两年的实践训练, 班上11名智障儿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不但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值日的习惯, 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 使他们终身受益。

2. 在培养他们遵守纪律方面,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我

发现上课铃都响了, 可学生们仍有的在乱写乱画, 有的在交头接耳, 还有的在吃喝。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就必须从课前抓起。所以开始时, 我就提前两分钟到达教室, 提醒督促他们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再三声明上课铃声响后就要停止喝水、交谈、去厕所。经过一段时间后, 大部分学生有了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意识。这样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有意识的到教室门口站一会儿, 提醒那些忘记做好课前准备的学生。目前学生在上课前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就开始进行下一个训练, 有计划的定期定向的训练, 如这一周, 我们进行上下楼靠右行的训练, 下个周我们进行在操扬上做有意义活动的训练等。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班晨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总结, 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进步行为, 为其在纪律评比栏中粘贴小五星, 让他们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为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让各科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知道这些孩子在进行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协助我们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 使习惯的培养不断层,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 与家长密切配合。

往往我们在培养学生时, 学生刚要有一点点的进步, 假期就来临了, 学生就回到家里接受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 这样孩子的好习惯就不在了, 坏的习惯又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身上。鉴于此, 我认为, 我们教师就要及地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 与家长很好的沟通, 让家长知道他们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多么大, 也让家长知道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实践证明, 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往往不是自发的,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 有计划的, 有目的地示范和艰苦细致的教育。良好的习惯能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 要使教育和教学获得成功, 就须加强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通过教育训练完善他们的人格, 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融入社会,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晓玲.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3]银春鸣.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3.

[4][苏]鲁宾什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M].朴永馨,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16.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十六

一、学习围棋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会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师要努力去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那些淘气或智力发展落后的幼儿,适当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我班的汪佳越、曾陈涛和唐奕涵几位小朋友在许多活动中都表现出了淘气、不安静的一面,自从和围棋交上了朋友,他们的真的变了,变得安静了,做事也专注了许多。很多时候,他们会主动地找朋友一起下棋,不再吵闹。当老师问及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时,他们都兴高采烈地同声回答:“下棋”。看来,在“棋”中,他们真的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下棋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同伴面前,我表扬了他们,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他们好象在说:我真棒,我能行!

围棋的乐趣是无穷的,它表现在对弈过程中的布局思考,还让老师感受到与幼儿情感交流,以及幼儿和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当然,我还要说,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内向的幼儿学会与人交流了,多动的幼儿注意力集中了,懒得动脑筋的幼儿学会思考了,爱动手打架的幼儿学会礼貌了,胆小娇气的幼儿能勇敢面对一些困难和变故了……我发现围棋活动不仅激发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的其他非智力因素和能力都有很到的潜在和明显的提升。

二、学习围棋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思想较活跃,但大多缺乏毅力,做事凭喜好,不够专心。而幼儿在围棋对弈时少则十几分钟,多则近一小时,让孩子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紧紧抓住围棋对弈时的显现功能,利用围棋的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坐要端正,眼不东张西望,嘴不说话,手不做小动作,认真思考,三思而后行,有始有终,围棋活动讲究的是氛围,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安静的环境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孩子们渐渐懂得了该如何下棋,这些看似围棋对弈的要求,但其中蕴涵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志品质的培养。

三、学习围棋,能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围棋学习的过程中总要面临输赢、胜负。在实践观察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刚开始和同伴对弈,很多孩子赢了就非常开心,一旦输了就会耍赖、逃避、有的还会哭鼻子。面对孩子这种消极的行为表现,我们通过名人故事、围棋典故等让孩子们知道输赢乃平常事,输了在不服气的同时还要有志气,不要怕困难,不要怕输,只要努力一定能尝到胜利的滋味,我们还利用围棋对抗赛让孩子有机会与不同水平的同伴对弈,让孩子们在输输赢赢中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当然,争强好胜是多数孩子的天性,每赢一盘棋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兴奋的。所以,孩子的学习围棋的兴趣也是从赢棋开始的。我发现:孩子在刚刚开始学习围棋时,让孩子能够多赢棋的话,就会带着激昂的兴趣进入围棋世界。楠楠是个调皮但喜欢挑战的孩子,而博伦是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说话,两人一开始都不喜欢下围棋,我就趁空余时间和他们玩起了棋子排队游戏,看看谁先将谁包围,在棋盘纵横间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故意将自己投入他的包围圈被她们吃掉一些棋子,我有意输,一直输,在他们露出喜悦的欢笑时,我开始制定“规矩”,将棋理逐渐融入到游戏中,她们兴趣浓厚,不知不觉竟然被我引诱,老老实实遵守着“游戏规则”,象模象样地玩起了真正的围棋,直到他们和别的伙伴比赛时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已经相当可以了。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爱上了围棋,言谈之间不离围棋,语言能力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了,从那昂起的小脑袋我就知道他们内心中藏着的小小得意,对于原本有些内向的博伦和调皮捣蛋的楠楠来说,围棋改变了他们。

时代呼唤人才,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棋子,大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它能挖掘幼儿潜能,使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得到培养。为培养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幼儿棋类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这一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建立起一套围棋教学的完整体系,探索出一条围棋走进课堂的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使棋类这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篇十七

主讲:娄山关小学陈时伟2011.10.2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专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包括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写字教学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课程标准中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不少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非常淡,在课堂上只顾传授知识,不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大小不匀,写字不规范,书写速度贪快,字迹潦草、字形结构松散或过于紧密,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有的字不成形,缪误颇多,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改头换面,简直不像样子。面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师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务必做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叶圣陶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

一、习惯养成,从娃娃开始。

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学习就离不开学写字,而且是每天都要练习。这时,他们又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近视眼、驼背、歪头等等,就连写出的字也会跟着一起歪起来。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虽然语文课上老师讲,健康教育课上一再强调,他们也明白坏习惯的危害,可是他们就是做不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往往会出现集中注意写好字就不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的现象。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外,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学生不熟悉的,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它,而其他的就应该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一年级新生对他们要注意的写字时的坐姿、握笔姿势和新学的字都是不熟悉的,要让他们一下子就达到要求,非常困难。所以说写字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把要求分阶段提出,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

写字训练时,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师还要控制学生的兴奋度,让学生的情绪保持稳定,这样学生才能一心一意地写字。在写字之前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双手,看看是否干净,以保证作业的整洁,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遍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并且按歌诀的要求摆好自己的姿势,做好写字前的准备工作。

写字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比如对写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表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因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他们在受到表扬后悔增强自信心,写字也会更认真。对写字急躁、不停的使用橡皮擦的学生可以轻抚他们的头,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急躁。对写字能力差的学生还应该个别指导,乃至手把手地教。这样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写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增强学生对书写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加强小学生书写习惯自信心培养是很有必要。有的学生写字不好看,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信心,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写好,更不相信自己在书写上会超过谁,每次老师表扬的作业都没有自己,自己再努力字还是写的每那些经常受表扬同学的字好,索性不求进步,老师的书写的讲评对他也是毫无作用。这些孩子在书写方面已形成了很强的自卑感,所以首先要给他们自信,才能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挑战自己。由于学生的是非观念及经验水平所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希望根据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对学生而言,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一次对学生善意的劝告,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他们都会铭记在心,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赞许与希望。使学生觉得老师在赏识我,从而产生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动机,有利于自信心的产生与发展。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测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将来仍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假如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紧张,遇到挫折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思维、记忆力下降,智力水平越发迟缓。有资料表明,儿童时期的心里影响对人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缺乏自信的他们,我想,他们很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帮他们一把,帮他们摆脱自

卑心理。我们不要总期望着这些孩子比谁强了、比谁弱了,而是要关注他们是否比自己强了,和自己比是否进步了,只有这样比我们才会看到他们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才会更好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名学生都有闪光点”,这是我们教师都知道的教育信条。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互相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增强其书写的自信心。

三、要培养学生对书写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矫正学生不良书写习惯过程中比较枯燥,加上收效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长期自觉的坚持练习,才能彻底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要想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讲书法家的故事,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还可开展“小小书法家”竞赛,“看谁进步大”“抓马虎大王”等活动,使学生不再觉得书写是枯燥无味的,充分调动学生对书写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练习书法的行为和兴趣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字正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切对他们都会有所影响,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的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当中,字写得好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规范,甚至有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堂板书起不到示范作用。为适应教学需要,每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老师写好字对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18.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篇十八

班风、学风是班风的集中反映,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活跃的探究思维。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简单地说也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呢?在此,我简单地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我对学生说首先要祝贺大家,因为从今天起你们从一年级的学生变成了二年级的学生,你们的成绩和不足都已成为过去,好在大家现在站在同一起跑线向自己的目标冲刺,所以你们是幸运的。第一个星期的周会课我就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和同学们探讨起来,他们各抒己见,每个人谈到了要为理想而奋斗。接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正确引导他们怎么做。我说了以下几点:第一,树立你的目标,明确你要在班级里达到什么样的位置;第二,反思你在一年级阶段的学习,找到阻碍自己进步的科目:第三,对症下药,真正地在你的薄弱科目上花功夫;第四,补救弱项,巩固优势科目,两手都要硬。应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为他们初中阶段的学习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班干部,组建优秀的班委会,树立他们的威信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热心为集体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分子,由他们组成的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各项工作的开展。

1.民主选拔班委会: 班委干部是教师传递信息及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执行教师意图的得力干将,是完成教师管理的忠实卫士。因而,认真选拔班委干部尤其重要。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选出信任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要让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这样才能有优秀班级的基础。

2.加强班委会的领导:班委干部毕竟是学生,并不成熟,因而教师的领导是必要的。教师要给他们讲解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要让干部养成自觉反思自己工作的习惯,从中提炼工作成效,教师要加强对干部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3.树立班委会威信:班级管理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的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有取决于班委的威信。那么如何树立他们的威信呢?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首先要把学习搞好,在学习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平时我总是把一些后进生交给他们,他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直到学会,这不仅全班同学看在眼里,而且后进生们也很感激;广播操比赛上、校运会上、校园艺术节上他们努力拼搏,为班争光;同时我也教了他们几招,尽量避免和同学发生抵触现象。所有的点点滴滴,班里的学生都看在眼里,同学们佩服他们的成绩,佩服他们的人品。自然也就信服班干部的日常管理。

4.放手班委会的管理:在班委干部的管理中应该注意在领导的同时放手让他们去管,给予他们管理、处理突发事件的权利,不要怕他们管理不好,要让他们在管理中去体会方法,教师要从他们的管理过失中指出他们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班干部的管理要让同学心服口服,要做到让事实说话,要求干部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记载。对表现优劣的同学及事情进行记录,从而做到有据可查,形成班干部管理的制度化,也有利于干部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及差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并告诫其改正。

三.加强纪律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加强纪律教育: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我要遵守纪律”。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我们从他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强化榜样的示范性:榜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代表了先进的事物及优良的表现,教师应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宣讲,分析他们的优良表现以及良好效果,从而树立起奋斗的目标,鼓舞士气,激励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注意对表现不良的典型事例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育的目的。

4.实行操行评估优化学生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德育操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追求好的愿望的意识,只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身为教师,就是要尽量优化影响学生的这诸多因素,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实行操行评定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用细则的方式进行细化,写成条文,鼓励优秀,惩罚不良。教师可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操心评分细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利用加减分的形式直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每周小结公布一次,及时的进行反馈,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看到自己的分数与同学的差异。肯定优秀,激励差生,每期期末进行总结,作为德育成绩及评优的重要依据,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而,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是培养良好班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四、用心换心,一点一滴地感化学生

首先,学生是管理、教育的对象。他是活生生的人,从而提高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对待学生,教师应做到友善,真诚相待,用心体会。作为老师,我们知道天赋、能力和技能不是平均分配的。即使目标是一致的,但一个人可以手到擒来的事,另一个人却困难重重。正如不同的课吸引着不同的学生,取决于他的环境、性情,甚至是他所教的老师。在第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我叫他们写了一篇反思,题目为克服我的弱点。很多学生写到数学是自己的薄弱科目,并且不喜欢;还有学生写到因为不喜欢哪位老师……然后我在做总评的时候说:“作为老师,如果大家喜欢我,我希望你们因为喜欢我而学好课;如果大家不喜欢我,我希望你们因为不喜欢我而学好课,证明给我看,不要指望自暴自弃就能惩罚一个你不喜欢的老师,要使你自己满意,而不是我。”很多学生都严肃地看着我,我又继续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那我告诉你一个方法,知识能改变命运。”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还把这种努力体现为如何在学习方法上探索;如何在学习效率上思考。反思之后,我叫他们制定下次的目标,附带上自己的座右铭,粘贴在最醒目的地方,时刻鞭策自己。

其次,同等对待学生,学生不论优劣,教师都应认真教育,同等对待。固然,优生是我们期待的,是我们乐意的;后进生是我们不希望的,常让我们面红耳赤,但作为教师,就应给予学生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对待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教师更应耐心以对,给予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爱,特别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给予表扬,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父母的希望,成功的喜悦。使之顺利转化,早日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我把这里的“身正”理解为教师的威信、道德、学识、奉献和勤奋更符合今天的教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在自身体现出来。每个班主任的人格时时刻刻都在给学生以榜样,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往往更注重内在的美,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治学严谨、踏实工作、爱护学生、严于律己的班主任,教出来的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虚心好学的班主任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朝气蓬勃,富有远大理想,学习也格外勤奋。

19.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篇十九

一、搞清弄懂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新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日渐增长,不仅阻碍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少年儿童在品行上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1.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主流意识淡漠,价值取向扭曲,认为现实比未来重要、奋斗目标模糊。

2.品德上,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不注重集体荣誉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自以为是,自负叛逆。

3.行动上,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动手能力差,个别学生甚至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4.性格上,缺乏宽容之心,骄横跋扈,攀比心理严重,承受能力差,稍有不如意或失败,便意志消沉。

为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改革方法,根据新形势下少年儿童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道德。

二、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新要求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更是肩负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使命。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新形势下对思想道德提出了新要求:

1.育人为本,道德为先。道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整体规划,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遵循学校思想道德规律和少年儿童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少年儿童道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面拓展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新途径

立世德为首,立道德为先。如何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传播正能量,是思想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精心构建教育平台,着力整合道德资源,不断拓展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新思路、新途径。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道德的主渠道。要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任课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道德资源,不断改进教法、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品质和情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光重视知识的正确传授,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

(二)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

少年儿童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区域内名胜古迹、教育基地等开展野外实践课。我县是“七连冠”的双拥模范县,辖区内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驻长各部队都是理想的道德第二课堂。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小社会

浓厚的文化氛围,洁净的班级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积极创建文明班级,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真正牢固树立了育人为本,道德为首的观念。

(四)整合道德资源,拓展道德阵地

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整合道德资源,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学习园地。利用学习园地,拓宽学生学习、教育、生活的途径。学习园地就像一个百花园,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3.开展革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从中接受革命传统、高尚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

4.科学利用信息化育人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班级QQ群、短信平台的作用。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表扬好人好事。

5.结合学生具体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确保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现状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大力培育少年儿童的自立、自律、面对挫折与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摘要:道德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当前在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学校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和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把思想道德摆在当前教育工作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素质发展”的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科学规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道德的培养。

上一篇:金融知识普及月策划书下一篇:让我们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