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为话题的作文(15篇)
1.孝道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清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之间广为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我身边就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敬老故事。
去年,我隔壁搬来一户新邻居,主人是一对祖孙俩,孙女叫小花,上小学五年级,是一个懂事孝敬老人的好姑娘,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做作业、玩耍。小花奶奶因中风半身瘫痪,终日卧床。饮食起居,衣服浆洗,一切家务活全靠她一个人张罗,还得每天给奶奶擦洗身子,忙得不亦乐乎。可小花毫无怨言。她奶奶见人就说:“真难为了这孩子!”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去小花家玩,看见小花正在洗衣服,看到她认真、能干的样子,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她毕竟只比我大两岁啊!可生活的重担却全压在她幼小的身上。我正想着,忽然,房间里传来奶奶的声音:“小花,小花,快来,我要方便!”小花赶忙把手擦干,转身向屋里跑去。我很好奇也跟着上前,可到底还是没来得及,只听她奶奶难为情地说:“早上,不知吃错了什么东西,肚子咕咕直叫,实在憋不住了,就-----就拉出来了。”我一听,赶忙捏住鼻子。而小花却安慰奶奶说:“奶奶,别担心,我这就帮您收拾干净。”一边说,一边爬到床上,帮奶奶脱裤子擦粪便,之后又说:“奶奶你等会儿,我去打水,帮你擦洗干净。”说完转身走出房间,打水去了。趁着这当儿,我也退出了她奶奶的房间。只见,小花出出进进,一会儿取这,一会儿拿那,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帮她奶奶收拾得干干净净。她这才喘过气来,额头上早已渗出细密的汗珠。看着小花忙里忙外,不怕脏不怕臭,一心一意地照顾奶奶的情景,我十分感动,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多好的姐姐啊!她敬老爱老的行动温暖我的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高举爱的旗帜,让我们谱写尊老的曲子,让它们飘进老人的心里,让它为老人带来温暖,让它为老人们带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2.孝道为话题的作文 篇二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以“底线”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要就该作文材料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选定立意时, 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 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和深刻, 自己有话可说。
底线的内涵是什么?底线是最低限度, 是不可以逾越一步的界限。它关系到自身行为的一个需要固守的界限。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等, 这些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就是人生的底线。譬如说对待亲情很珍惜, 对待爱情不背叛, 成就事业靠实力, 所得金钱要合法等等, 皆是人生底线。陶渊明、朱自清、齐白石因为把握住了做人的底线, 而名垂青史;秦桧、汪精卫因为失守了做人的底线而遗臭万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性材料。剽窃抄袭, 官员公款赌博、庇护走私;医生销售假药、索要红包;商人偷税漏税、伪造假账, 这些是现实性反面事实材料。现实生活中, 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 超越或突破了, 就会付出代价。
“道德底线”在不同的领域、场合, 对于不同的人, 情况是不同的。应该具体分析出哪一种道德。如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坚守人格底线, 具体分析出是维护自身的尊严, 坚持自己的追求, 志趣, 信仰, 原则等。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 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 就是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 也是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假如我们为公众设定一个过高的道德底线, 结果会怎样?汶川地震后, 有人心怀大情大义, 舍弃一切去救灾。他们的美德值得敬重, 也可鼓励每一个人都向他们看齐。但是, 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舍己为人, 因为那是道德上限。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必须做到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毕竟是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得逾越的红线;在正常情况下, 在可能达到更高标准的时候, 我们需要追求, 需要超越。卓越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 呼唤着超越。我们没有完美的人格, 但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底线上, 向着更高的高度攀升。
其次, 设置好的分论点, 论证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链。
当一篇议论文立意明确之后, 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 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法, 即面对中心论点, 可以提一些问题, 如“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 然后再进行筛选。
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对金钱坚决说不, 这是良知的底线;敢于质疑权威, 坚持事实, 这是求知的底线;一心为民, 精忠报国, 这是为官的底线。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守住自己的底线, 创造人生的辉煌;守住自己的底线, 缔造企业的传奇;守住自己的底线, 铸造了民族的傲骨。 (2) 坚持自己的底线, 方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坚持一名企业家的底线, 方可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誉;坚守良知的底线, 方可赢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 (3) 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商鞅变法的壮举;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海尔企业跨国公司的梦想;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 坚守道德底线, 为自己赢得荣誉;坚守道德底线, 为企业谋求利益;坚守道德底线, 为国家赢来别国的尊敬。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坚守底线, 需要破茧成蝶的耐心;坚守底线, 需要舍己为人的勇敢;坚守底线, 需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2) 底线, 需要我们用坚韧的毅力去坚持;底线, 需要我们用奉献自我去支持;底线, 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去打破。 (3) 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诚实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不畏死的精神。 (4) 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执着自信。
3.以孝道作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在一个春花烂漫的星期天,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坐在公交车上去少年宫练琴,车到第二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拎着个大箱子,头上白发苍苍,脸上黑斑点点,站在小女孩身旁,随着车子颠簸,不时碰着小姑娘,小姑娘心里有些发慌,仿佛有几只兔子在急促地跳动。最后小姑娘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奶奶微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姑娘,真是个好孩子。”在让座与就座的刹那间,小姑娘感悟到了做好事的成功与喜悦。在享受甜美的陶醉中,小姑娘领略到妈妈常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真谛。
小姑娘长大了,想想以前都是奶奶为她做事,现在自己长大了,也该为奶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看着奶奶每天忙碌的身影,小姑娘想在重阳节给奶奶一个惊喜的礼物。那天晚上,小姑娘拉着奶奶去卫生间,奶奶笑着问:“干什么呀?”小姑娘仰起小脸,笑着说:“给你洗脚呀。”奶奶摸着小姑娘的头说:“好孩子,不用了,我自己洗吧。”小姑娘急了:“不行,不行。”奶奶拗不过,高兴地夸道:“傻丫头,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小姑娘拉着奶奶走向卫生间,先打来半盆热水,又放点凉水,摸了摸,不太烫,水温刚好,然后把奶奶的脚放进水盆里,用毛巾轻轻擦洗奶奶的脚,一遍又一遍,奶奶的脚粗糙而干瘦,脚面满是褶皱,脚底长满老茧,硬硬的。奶奶一声不吭,静静地望着小姑娘把她的脚拨来弄去。小姑娘问奶奶:“舒服吗?”奶奶乐哈哈:“哎呀,太舒服了!好啦!好啦!”……卫生间荡漾着祖孙二人爽朗的天伦笑声。
哈,故事中的“小姑娘”“傻丫头”就是真实的我。
4.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 篇四
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范文1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呀,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放在妈妈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妈把妈撑起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的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着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是,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的点点头,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难过,愧疚,我知道,这是由于我平时不懂得关心孝敬而这次让妈妈十分感动.以前把妈妈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想想看,我真不应该.我默默的想着.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还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照顾妈妈了,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孝”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 “孝”的真正含义—— 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让 “孝”串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范文2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父母的需要,让父母快乐,让自己问心无愧才是你当前最应做的。现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为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做子女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范文3
亲情,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需要的,亲情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亲情只有“奉献”二字。有多少孩子没有父母,感受不到亲情。然而,我们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中,这都是因为父母,他们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比起那些孩子,我们有什么可抱怨的那?难道我们不该回报我们的父母吗?
“如果你想回报父母,并不一定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也就只需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中顺从父母一点就可以了。他们一定回非常欣慰的。”老师曾这样对我说过。
有一次,老师留了一篇习作叫《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我做在书桌前呆了半个小时也没有一点思路,我只好亲身体验一次,我给妈妈洗了脚。妈妈没有说什么,但从她的脸上居然留下了两行热泪。这泪不是咸的而是甜的,因为这是感动的泪。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千古不变之美德。而现在人们把钱看得那么重,却不把一个“孝”字放在眼中。有多少老人流离失所,可他们都是儿女成双。
孝啊,为什么现在不孝之子如此之多。孝子那都是因为从小养成的,只要从小有孝的意识,长大之后才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敬佩的孝子。
感恩父母,就是孝敬父母。我们又何尝要做一个不孝的逆子,人人臭骂呢?孝,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范文4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 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 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 孝 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 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 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 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 孝 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 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 香九龄,能温席 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 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 孝 消失在21世纪。
高中孝道话题心得作文600字范文5
古人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古以来,以孝论德,所谓 孝 是否仅仅是给予父母美好的物质生活?
正所谓: 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的青春美丽,母亲
放弃这一切只是为了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时,你是否知道你那白发满头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之时,坐在门槛上,手捧着你留下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够来一通电话,能够回家看看她。
三月春天,缓缓拂天珠纱,丝丝络玉,残阳垂柳,花蕊款款,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田埂上坐着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手里夹着一支燃着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到唇边微微吸了一口,眯起眼睛,吐出一片烟圈,老人望向远方,那是儿女们离开的地方,他在等,等着儿女们回来看他等着听儿女们再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部在坚挺,使它步履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
远方的儿女,他们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然年迈需要他们陪伴。物质生活的美好是空虚的,父母不会向儿女索求什么,但作为子女难道不应该常回家看看吗?
中国之道以孝为先,为君子者必懂孝,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将你养大,孝顺他们是我们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为一家人是前世修来的,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
用今生的水泡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爱,沉淀的是今生的情,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锁住你我三生三世情缘。
5.孝道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山脚下,我抬头仰视山顶,倏忽间风起作文大全300字云生,白雾从山间涌出,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界。心不由得激动不已。自知神仙多逍遥,我亦是羡慕不已。恨不得立刻登上山顶,一睹神仙尊容。我们旅行团一行三十余人,决定要登上着茱萸峰的只有我们六人,茱萸峰位于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海拔1308米,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太行花,森林覆盖率高达93%,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沿着的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正值秋天,漫山的树木也正从浓绿向金黄过渡,绿黄相间也煞是好看。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一路谈笑风生,约莫过了一个小时,抬头望上,只见山顶还遥遥云雾间,若隐若现,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逮不到他就是不现真身。可是我的腿却不想我的心这样乐观,开始有点不听使唤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游客们熙熙攘攘,只是看不见山底,我们就像被吊在二脊梁上,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进退两难。退,原路返回,山顶风光的诱惑,对我永远可能都是遥不可及的。进,1308米,上千余台阶,我的腿?我没有信心。心里一进一退相互较量着,分不出胜负来。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上山不单单靠体力,还要靠信念,爬上山顶的信念。
”上去,我一定要爬上山顶。爬上山顶信念在心里种下。有了信念,心里的力量好像一下子又回来似的。我们接着往上爬,渐渐的我的嘴巴不由的长大
了,鼻子出气也跟不上了。就这样我们一行人用了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爬到了山顶。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人心若有了信念,再高的山也不高。茱萸峰山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崇山峻岭间云雾缭绕,似在仙境,就是不知那神仙藏于何方。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但见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忽记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次我可是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下山的台阶几乎呈90C°,我脚下看见的只是人的头顶,石阶的石头被磨得如鹅卵石一样的光滑,石阶只有一个人瘦人正常勉强通过,如稍胖的就要斜着膀子侧着过,石阶两边没有栏杆,有的只有我的胳膊一样粗细的小树,树的干被来往的游客摸得像镀了一层蜡一样的光滑。看
着这一景象,我的害怕从心里直往外冒。上山腿软,这会我的腿是抖得,我不敢往下看。我想我是真的下不去了,真的没有勇气,太可怕了。游客从我身边一个接一个的往下下,这是的太阳也要落山了。
我该怎么办?不下是不可能的,下我真的是没有勇气。妈妈说“上山需要信念,下山同样需要信念”妈妈相信你,孩子,你做得到。我要下去,我一定要下去。下山的信念又在心里种下。我心里似乎不是那么的害怕。一阶,两阶十阶,一百阶……心里坚定着一定要下去的信念,一边数着台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下到了山顶,我的双腿就像失去了知觉,和我身体分了家似的,回头看看夜幕下的茱萸峰,看看那一阶一阶的石阶,我在心里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人心若有了信念,再难走的路也不难了。通过这次爬山,我明白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把信念种在心里,再大的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以信念
6.关于中国孝道文化的思辨 篇六
一.孝的定义及其发展
在中华民族,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商殷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 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 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意念。在周代的《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 生我劬 (qú) 劳”、“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 (《诗·小雅·谷蓼》) 的歌咏。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其意思是, “子女好好地事奉父母就是‘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其意思也是说, “子女好好地爱护、帮助双亲就是‘孝'”。这都是说:“子女好好地事奉、爱护、帮助父母就是‘孝'”。
在西周王朝, 统治者主张敬天、法祖、重德、保民, 重视孝亲尊老、敬贤重德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 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 养老尊贤;在国家则忠于君王, 报效朝廷。《礼记·王制》规定, “养耆 (qí) 老以致孝, 恤孤独以逮不足, 上贤以崇德, 简不肖以诎恶”。这就是说, “国家要求供养老人以达到孝, 体恤孤独的人以供给他们的不足, 尊敬贤人以崇尚道德, 简除不肖的行为来消除丑恶”。还规定, 老人五十岁以后, 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有八十岁老人的家庭, 允许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有九十岁老人的家庭, 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 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在尊老敬贤、孝亲养老方面,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 形成孝道文化。《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归纳起来, 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 提出“孝道, 是道德的根本”。《孝经》一开篇就引孔子的话提出:“夫孝, 德之本也”。这就是说“孝道, 是道德的根本”, 说明“孝”是何等的重要!还说:“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人之行, 莫大于孝”;“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等。孔子认为, 为人子女, 孝顺父母, 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仅有数千言的《孝经》, 以孝为纲, 历陈“孝”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其二, 行孝, 首先是要有“敬爱”之心。《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这意思是说, 行孝, 不仅是“能养”, 而且首先是要“敬”, 因为“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与“犬马, 皆能有养”有什么分别呢?孔子的另一弟子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其意思是说在侍俸父母时, 还要做得和颜悦色, 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 要真心诚意。这两段话都是说, 行孝, 首先是要出于敬爱之心, 要真心诚意。
其三, 对父母的孝, 要坚持大义。《孔子家语》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参失错斩断了父亲曾皙从吴国觅来的瓜秧, 曾皙一怒之下用大杖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 您老教训我, 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 好让父亲听见, 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 为父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其子曾参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 如果万一被父打死, 人们就会指责其父曾皙的不义, 这是大不孝!”这就是说对父母的孝, 一定要坚持大义;有大义, 才是大孝。在共十八章的《孝经》中, 就有专门一章讲“谏诤”, 引孔子的话说;“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 臣不可以不诤于君。”这就是说, 当父母、君主有“不义”的言行时, 作为子女、臣民一定要“诤”, 要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以免陷父母、君主于不义。这就是行孝, 一定要坚持大义!
其四, 关于孝,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 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汉代的马融说, 解释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 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 如为人处世、修身齐家、遵礼守法等大事, 更不要让父母担心。做到了这些也是孝。
其五, 孔子的弟子曾参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 由事亲之孝, 扩展为五伦之孝, 认为做人之道, 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 还要洁身自爱, 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 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 非孝也;朋友不信, 非孝也。”儒家之孝, 由父母之孝, 演绎成五伦之孝, 推家及国, 以孝齐家, 以孝治国, 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 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 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 就是表彰孝子, 让他们青史留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 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 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 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到了宋代, 我国的伦理学说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其间宣扬的孝道, 有的偏离了人伦的基本原则, 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 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 颁诏“旌表百岁”, 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
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 凡需赡养老人者, 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 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 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 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 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在我国古代的民间, 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 则有更为丰富多采的内容。就是说,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 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 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 做到了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 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 确实是深入民心, 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 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 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 允许信徒“祭祖”……
二.孝道文化的社会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立德。从个体来讲, 孝道是修身立德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 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 失去孝道, 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 孝道是修身立德的基础。在今天, 倡导孝道, 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和合家庭。从家庭来说, 实行孝道, 可以长幼有序, 亲近人伦秩序, 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 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 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 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父母, 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治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 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 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 孝道文化认为, 实行孝道, 就必须在家敬父母, 在外事公卿, 致达于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 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 建立礼仪的制度, 调节人际关系, 从而凝聚社会, 达到天下的和谐安定。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 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历代都有损益变化, 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融合无数外来文化, 其中孝道文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 孝道文化也有其重要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 特别是经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 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 其消极的一面也是要注意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封建性。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孝道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 相对于奴隶制来说, 具有进步性。但是, 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 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表现出没落性和腐朽性。
2、不平等性。孝道思想中强调的“君臣、父子”关系, 特别是宋代以来强调的“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 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 但长, 永远在上;幼, 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 充斥着等级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念。
3、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等愚弄人民的思想, 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 实行封建愚民政策, 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4、保守性。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上来说, 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扼杀创新力量, 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 不思进取, 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保守的色彩, 即便是在今天, 仍然需要努力肃清其影响。
三.中国孝道文化的传承
由于多种原因,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也曾一度出现了断层, 出现孝道观念淡漠, 亲情冷淡, 甚至发生弃老遗亲, 欺老凌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 已经成为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 其消极作用更为突出, 集中表现在如上述的封建性、不平等性、愚民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第二, “五四运动”以来, 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核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很不够, 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第三, 长期以来, 我国存在“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 禁锢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 对孝道文化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 使人们难以正确对待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核。
因此,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尽管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 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 弘扬孝道文化也很有必要性。
首先, 弘扬孝道文化是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推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 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 历来是做人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 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 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 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 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 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 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 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 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尽管在当代社会, 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 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 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中国古代视孝道为一切道德之基本, 是一种更为深刻而渊源的思想观念, 是一种不宜移易的理念。现在有些人, 父母生前不孝敬, 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 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 车队簇拥, 络绎不绝, 连日宴席, 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 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 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二, 弘扬孝道文化是当今社会现实的需要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 倡导孝道文化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 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 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 尤其是,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猛。据有关资料预测, 到2025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 约占总人口的20%, 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 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 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 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 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7.话题作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篇七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话题作文范文: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8.以“长大”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篇八
成长,有许多标志,年龄,身体特征只是其中的一些。但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是人心灵的成熟。
小时候总是向往着长大,以为长大后便可以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能靠自己生活。于是,我无时刻不在想着长大。
那时,我以为有好成绩就是长大了。我开始努力学习,不懂的就会问,作业认真地完成,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年下来,我都在努力学习。期末考试也拿到了三门二百九十六分的好成绩,被老师评为了“三好学生”。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拿出成绩单,对父母自豪地说“我成长了!”但他们只是笑了一下,说:“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很困惑,我成绩还不够好吗?我问过爸爸妈妈,他们说要我自己体会。
过了几年,我进入了三年级。爸爸妈妈的时间也都在工作上,我只好在别人家午托。第二个学期开学时,爸爸妈妈给我一些钱,说要我自己去报到,我手中握着沉沉甸甸的钱,带着一些顾虑来到学校。以前所有的事都是父母帮我办好,现在换我自己做了,还真不习惯。我自己买好了本子,交了钱,回到家中。晚上,我再次询问父母,我是否长大了,他们还是摇头。
我有些失落,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像古人说得“年小志气高”一样,我符合所有的条件:自立,有目标,有能力。我想出去骑车,让自己开心一下,放松一下。
我推着单车前行着,像以前那样飞驰在小道上。突然,我撞倒了一个老爷爷,我急忙下车去扶他,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帮他。我将他送回家,这才知道,他是一个空巢老人。儿女在外工作,老伴也死了。于是,我一有时间就来看他,陪他聊天……爸爸妈妈竟也夸我长大了。说我有责任心了。
9.让“阅读话题”为语文教学导航 篇九
“阅读话题”的设置异彩纷呈, 有的侧重于情感性, 有的侧重于目标性, 有的侧重于层次性。我们认为, 阅读话题的设置也要注意“度”的把握, 让话题推动对话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心中装着“向度”
有效的话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 阅读话题的确定要为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要着眼于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让教学目标成为阅读话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确定的方向, 使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活跃的学习动机。
设置话题时, 教师要将话题聚焦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例如在教学《水》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的阅读话题是:“水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期盼与苦涩,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有水的快乐,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缺水的苦涩?”在教学过程中, 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 循着“乐”与“苦”的矛盾线索, 体会到“雨天淋浴”和“勺水冲凉”的快乐, 体会到“挑水之苦”和“锁水之涩”, 体会到村里人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中, 用一个高度集中的阅读话题,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 交流对话, 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课文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二、眼睛盯着“广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质量的阅读话题, 应该注重话题的“广度”。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多方位对话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 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 读出新意。
在教学《爱如茉莉》这课时, 教师设置了一个开放的话题:“你读出了爱是什么?”课文中爱的细节就像茉莉的花瓣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文里。在教学过程中, 以这个话题组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散落”处读出联系, 体会那无处不在的爱:从爸爸一回到家和女儿对话中体会爸爸的急切, 在文本的“空白”处展开对话;从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段文字中体会那无微不至的爱, 在“无声”处读出“心声”……最后, 学生还读出了一首关于爱的小诗:“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爱是阳光下静谧的微笑;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教学中, 这个颇有“广度”的话题, 凸显了学生和文本对话、学生和老师对话以及学生和文本中主人公对话,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走进文本, 又走出文本, 超越文本, 从而对“爱是什么”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
三、鼻子嗅着“深度”
在设置阅读话题时要注意“深度”的把握, 问题设置难度过高, 学生无从回答;难度过低又不能引发思考, 学生在交流对话时会原地踏步, “重复昨天的故事”。在设置话题时, 教师要开掘问题的深度, 由浅入深, 设置具有一定深度、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 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层感悟, 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这样, 学生才会与文本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 对话也才会精彩纷呈。
干国祥老师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 从课文走向互文, 从中心走向话题:“《斑羚飞渡》这个虚构的故事反映的是‘人’的故事, 它实际上讲的是面临灾难时放弃谁的难题。面临灾难, 人类中的哪一部分首先应该被遗弃?为什么这样做?谁规定必须这样做?这是一个亘古的难题。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选择的。”然后链接了现存于武当山的“寄死窑”、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舞台大火、《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电影片段等相关文本, 先探讨了作为集体的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是如何作出选择的, 再探讨了在灭顶的灾难中作为个体的权力与尊严问题, 最后归结到“敬畏生命”这一深度主题。课堂上干老师创设了一个“智慧之炉”, 引导学生炼“丹”。要烧旺学生的思维之火, 必须要在“智慧之炉”中逐渐增添干柴, 干老师精心选择了一组材料, 让这些“干柴”慢慢地“燃烧”, 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四、手里握着“温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找准“情感点”设计阅读话题, 为学生营造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场”,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缩短学生与文本、人物的距离。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翠鸟》这篇时, 确定了这样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 想采访你们, 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 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教师创设情境, 利用情感的渲染, 形成阅读话题,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期待、渴望心理, 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 围绕这个话题进行, 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几个采访的子话题:⑴翠鸟朋友们,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 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⑵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 捉鱼的本领很强,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⑶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⑷我想到你们家做客, 树上找不到, 草丛中也找不到, 你们家在哪里?⑸我打算把你们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 有现成的文章吗?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孩子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 课堂上学生轻松活泼, 学得情趣盎然。
10.孝道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
吉姆·福瑞克,是美国著名的高尔夫球星之一,他在年幼时就经历了许多苦难。母亲去世,让他失去了母爱的呵护;他之后只能和祖母生活在一齐,缺少父母亲关注的日子让他认识了艰难的生活。但是,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而是一次次地为他制造了麻烦,生计的窘困,致使他频繁更换住所;学习的迷惑,致使他每次考试几乎居于末位。他想改变,但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中。
就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发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高尔夫球。他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这种东西,出于好奇,他提出了参加,结果连续十杆,他都打得很成功,他第一次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回家后,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祖母。接下来几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一个人在草地上练习。祖母看了,认为他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于是把他送到了佛罗尼达一个职业中学,因为那里每年都有一场顶级高尔夫比赛。在祖母的鼓励下,他开始了学习高尔夫的生涯。经过不断的努力,执著的坚持,他最后在20xx年的佛罗尼达职业比赛中一举成名。
高尔夫球给了吉姆·福瑞克一片期望,让他忘记了学习的失败,振作起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表现着,展示着,坚持着,成功着,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让我们有所得:只要不灰心,不气馁,不断地坚持,终有一天你也会找到自己的舞台。
一星陨落遮不住满天星辰,一花凋谢也荒芜不了整个花园。暂时的失意,也许是磨难的开始,但磨难终将过去,只要我们坚持,就必须能够挥洒出别样的秀丽。
当最后一个音符响起,全曲终。
老师在惊讶之余推了推眼镜,“你练得很熟了吗!那段舞曲的第三小段,跳跃拍弹的个性……”
11.为感动为话题的作文1100字 篇十一
“今天是星期五喽,下了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玩电脑、看电视了。”此时的我早已魂不附体,心早已飞到电视节目和电脑情节上了。“曲子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是陈老师的声音,我一下子从幻想中醒来。我慢慢吞吞的站起来支吾了半天,“下了课你到我办公室来。”我心想:完了,一去老师办公室又得挨批,说不定还要“邀请”家长呢。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回家了,只听有我走在通往办公室的走廊上。我的腿就像帮了铅块一样怎么也台不起来。
到了办公室陈老师对我说:“曲子涛你今天你上课没有好好听讲,我现在给你补课,希望你以后不要开小差了。”我点了点头专心得学着。
陈老师给我补完课后,我背着书包往外走,可突然发现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心里不禁犯了愁,下着这么大的雨,我可怎么回家哪!就在这时陈老师走了过来把它手里的伞塞给了我说:“曲子涛你是不是没有带伞,这把伞给你用,我还有一把伞在楼上,你先走,我还有事一会再走。”我也没多想便撑伞走了。
到了第二天,我想把伞还给陈老师,可发现陈老师没来学校,有的同学说陈老师得了重感冒,我,原来陈老师把她的伞给了我,而她谎称自己还有一把伞,是为让我撑着伞走不被雨淋着,而自己却……,“滴答滴答”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的滴了下来,我被陈老师的爱感动了。
这事令我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酸甜苦辣的故事,所以构成了童年的美丽画卷。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有一件令我感动的事,那个把我深深感动的人是我敬爱的程晓红老师,她是一个好老师,虽然在同学犯错时,会显出一副很让人害怕的样子,但我们不狠她,因为老师教育学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那一天她把我深深的感动住了。
那天外面下大雪,我早上起来时就非常的不舒服,妈妈叫我不要去上学了,但我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说我必须要坚持去上学,妈妈看看我说,你就逞能,好吧你要是不舒服就打电话,我去接你,我说好了我走了。 我打车到了学校,走到教室我差一点就迟到了,我迅速的走到我的座位上,这是老师要上课了,我听课时听着听着就爬在桌子上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想着赶快爬起来爬起来,可就是爬不起来了,这时老师来了,我心想糟了老师来了,肯定把我大骂一顿,老师对我说你怎么了,我坚强的爬起来,说老师我不舒服,老师摸摸我的头,说怎么那么烫,这时老师给我的妈妈打电话,但电话就是打不通,这时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说,这节课上自习。
老师把我背起来就去医院,老师顶着大雪,朝医院跑去,这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眼泪弄湿了老师的后背,我想除了我的父母这样的背过我,别人从没这样被过我,别看她在教育我们时有多么的严肃,那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想着想着这时就到了医院了,老师又给我的妈妈打电话,这时电话通了,老师跟我的妈妈说清了我的情况,老师就把电话关了,我看见老师满脸的汗水,这时我的妈妈来了,老师就走了,程老师的这件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12.孝道教育视角下的感恩教育初探 篇十二
而目前的现实是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教育薄弱, 重建当代感恩教育体系十分重要。感恩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多种途径, 而提取传统孝道精华以传统孝道教育为视角和切入点, 通过以传统孝文化为支撑土壤, 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感恩意识的形成过程, 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形成、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 孝道是感恩思想的重要体现。传统孝道以尊老、敬老为核心, 以稳定家庭和社会为目标,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已经沉淀为我们民族道德观和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但是, 孝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异化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伦理秩序、用以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因此, 我们在使用时, 必须取精去粕, 结合时代要求进行重新诠释,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一、挖掘传统道德内核, 培养未成年人感恩观念
挖掘传统道德内核就是要克服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迷茫。在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的传统孝道教育中, 教师首先应具备传统孝文化修养, 熟悉蒙学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并从这些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传统孝道及感恩思想的精华, 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升道德修养, 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德育评价体系, 引导未成年人感恩追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 苟不得圣人, 君子而与之,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虽然受着各方面的共同影响, 但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理论上, 我国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多措并举、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单一而呆板。因此, 构建德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德育评价体系, 必须重视过程, 重视整体, 重视长效。学生能够以德育评价为目标, 开展感恩行为, 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凝聚德育工作合力, 激发未成年人感恩情感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家庭、学校、社会各自承担着自身的作用和功能, 如同植物的生长一样, 家庭教育是“阳光”, 学校教育是“水”, 社会教育是“空气”, 三者相互依托, 相辅相成。学生不是实现父母愿望和荣誉的工具, 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 还是社会, 都首先要赋予学生应有的独立人格。其次, 感恩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非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育中, 情感交流是贯穿整个感恩教育的纽带, 只有在情感上激起青少年的需要, 才能够使其懂得如何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第三, 家庭、学校都要转变教育观念, 克服认识误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 知识教育更多地在课堂, 而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在课堂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两者相互补充, 和谐统一。现行的评价体制, 对未成年人的德育和智育并不矛盾,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和道德修养的人, 更能够激发出其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学校和社会为感恩教育赋予了特殊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1.家庭——感恩教育的亲情纽带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人们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在家庭里, 最重要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自然情感。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 要培养其爱戴父母、礼敬长辈的观念, 让孩子知道所得到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而是建立在他人劳动付出的基础上, 培养孩子回馈他人的感恩思想和责任意识。转变“大包大揽”的错误教育观念, 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在对传统孝道的教育中, 父母借助于传统蒙学教材的同时, 自身要做好表率, 因为榜样教育的最佳例子就是教育者自身。封建社会提倡以孝治天下, 天子尚且“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 可见树立典范作用的重要性。因此, 家长应该通过日常的道德教育, 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尊敬师长、感恩他人的生活习惯, 为今后社会性的敬老爱老奠定基础。
2.社会——感恩教育的人文环境
社会对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 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社会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和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 除了弘扬真、善、美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社会的假、恶、丑进行无情地批判, 深刻剖析假、恶、丑的严重危害, 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一道明确的是非界限, 构建一个相互感恩和博爱的社会。
3.学校——感恩教育的互动天地
学校是学生感恩行为实施的最佳互动场所, 首先应该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思想,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其次, 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充分体现教育者的模范作用, 在理性上促进其道德认知的同时, 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践履, 并结合社会现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此外, 要进一步巩固家庭伦理中的孝道教育,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公民社会条件下的“仁、义、礼、智、信”意识、行为和博爱精神。
13.为感动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篇十三
感动常在,在和风细雨的清晨,一丝清风,一阵细雨,一片落叶,几缕温馨。走进这样的情境中,心,怎不会被大自然而感动?感动常在,走在路上,看见一位衣衫破烂的老爷爷骑着三轮车,车上坐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伴。还有一堆的废品,老爷爷很吃力,很吃力的骑着,心,怎不会被这相互扶持的精神所感动?
感动常在,20xx年,教书育人楷模之一——周小燕,他是一位90高龄的老人,在上海音乐学院当老师,现在还每天在家给学生上课,上午4节下午3节的超负荷工作量,她说:“我就干终身”一位90岁的老人,可以为了学生,不顾自己,在1938年她赴法国学音乐。1947年,在她最辉煌的时候她回国了。半个世界后,一位美国记者问:“你一生吃了不少苦,从法国回来后悔吗?”她说:“不后悔,这里是我的祖国,我为他出力了,如果我没为他出力,我才会后悔。”心。怎不会被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呢?
感动常在,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位头发花白了的老奶奶走来,年轻的小伙子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可老奶奶不坐,让给了一位八九岁的小孩,一位连走路都需要拐杖的老人,有位子不做,却让给了别人,心,怎不会被这陌生人的互让所感动呢?
感动常在,人与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感人故事,在泰国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的地方,一位游客说,发生海啸当天,大浪直袭小岛,一头海滩供游客拍照,大象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把孩子们背到了安全的地方。心,怎不会被大象的行为所感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身边总在上演大大小小让我们感动的事,其实,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人,还有大学自然的美境,动物。
14.孝道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四
生活中有很多人影响着我,爸爸就是其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位,他那浓浓的爱,滋润着我。在以前,不懂事的我,经常被爸爸打,那时我甚至都有些恨爸爸了。一天,我委屈地问妈妈:“妈妈,爸爸老是打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傻孩子,怎么会呢!爸爸非
分享>
点评
100%好评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但那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细致的爱。——题记自从进入初中,就大考小考不断,而
我因为前几次考试名列前茅,就开始有些沾沾自喜,对待学习再无从前的认真了。于是之后的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一下子掉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里,无法自拔。当时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只是
分享>
点评
90%好评
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这种爱在世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因为父母的爱,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花瓣包着花蕊,花梗支撑着花瓣和花蕊,这样就有了一朵一朵美丽又清香的花。在我家,我是那娇贵的花蕊,妈妈是那遮风挡雨的花瓣,爸爸就是花梗,他支撑着整个
分享>
点评
64%好评
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这种爱在世间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因为父
母的爱,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花瓣包着花蕊,花梗支撑着花瓣和花蕊,这样就有了一朵一朵美丽又清香的花。在我家,我是那娇贵的花蕊,妈妈是那遮风挡雨的花瓣,爸爸
分享>
点评
60%好评
山,那样高大,稳重,深沉,而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父爱,如山一样的父爱。我的父亲--一位人民教师,他在学生眼中是位好老师,在我眼中是个好爸爸。我爱他。他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当我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无知的我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他一刻也没有离开我,带着我去认
分享>
点评
80%好评
父爱,一生的财富。父爱是山,呵
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直到初一那天狂风怒
分享>
点评
89%好评
我看见,我的笑脸,总是荡漾在你眼眸的深处。我听见,我的岁月,总有一支歌那在深处流淌。岁月里,送我上学的人是你,接我放学的人也是你,我们并肩走过春路过下送走秋又迎来冬,但我们每天说过的话却不超过十句,过横道时你从不说让我小心,却紧紧的把我拉在身边,像小时
分享>
点评
88%好评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很普通,普通得一走进人群,就再也辨认不出他了。父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我感到了他对我的爱。这种爱,既广阔无边,又深刻细腻,我每次想起来就不能不激动。那是我刚考上市内的中学的时候。父亲
分享>
点评
60%好评
我是一匹小马,而爸爸的爱是广阔的大草原,任我驰骋;我是一条小鱼,而爸爸的爱是无边的大海,随我遨游;我是一只小鸟,而爸爸的爱是茫茫的天空,助我飞翔。母爱是细腻而无私的,父爱则伟大而坚强的。我的父亲在我眼中就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分享>
点评
66%好评
一株茉莉也许没有让人沁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
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小时候,总是很喜欢缠着爸爸,爸爸走到哪,我就喜欢跟到哪,爸爸也从来没打过我,记得有一次,爸爸到舅姥爷家帮忙干活,我一个人跑了出去,想到邻村去找爸爸,结果被邻村一个在地里干活的人抱了回来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直到初三。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
分享>
点评
89%好评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
15.《传家宝》中的孝道观述论 篇十五
1. 对子女要进行孝伦理教育。
石成金认为,五伦是教育子女的重要内容:“教子的大端,第一先教他重五伦。这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凡为臣的要尽忠,为子的要尽孝,兄友弟恭,夫妇和,朋友信。这就是教子最要紧的事,其实是为人的根本,先要从此教起。”[2]卷1还说,对“生身的父母是要孝顺的;年纪长大的人,无论亲族朋友,都是该敬重的。”[2]卷1他认为:“学为君子,不过学为孝悌而已。尝见有先达著论,谓孝之一德,首于百行,孝之一字,冠于五经,今诸弟子初来为学,正是学为人之始。自今以往,常要把孝字时时悬在心目,惟恐举念一差,便非孝道。”“孝者为人之根本,凡树之所以长活者,乃其根本立地。孝立则悌长等道皆生于此。”[2]卷2石成金认为,将学习词章和学习孝义相比,学习孝义更重要。他说:“人之为学,须以孝义切切为务。若一向偏滞词章,深所不取。此实守家第一事,不可不慎。少年子弟,须当谆谆切谕。”[2]卷12
在教育子女的形式上,石成金认为,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榜样,以此教育子女尽孝。他引用了一首歌谣说:“孝顺仍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不差移。”[2]卷1石成金认为这首歌谣是劝俗之至言。在《传家宝》卷15《笑得好·出气》一文中,他还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一不肖子,常殴其父。父抱孙不离手,甚爱惜之。邻人问曰:‘令郎不孝,你却甚爱令孙,何也?’答曰:‘不为别的,我要抱他长大了,好替我出气。’”
2. 对父母应知恩感恩。
石成金说:“你仔细想,你身体是何人生出来的,就知道父母大恩了;你仔细想,你乳哺饥寒,是何人抚养的,就知道父母大恩了;你仔细想,你怀抱时痧麻痘疹,一切风寒病症是何人医救的,就知道父母大恩了;你仔细想,你今知南知北,识长识短,是何人指教的,就知道父母大恩了。”他认为,父母的全部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了,才使得他们能够长大成人。说父母的大恩比天高、比地厚,并非虚言。他还用诗歌来概括父母之恩说:“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如此深恩,儿子怎么报答得尽?他引用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民谣,并说:“父母受了千辛万苦,也只指望儿子孝顺。乌鸦也晓得反哺,羔羊也知道跪乳。禽兽尚能报本,人如果不知道孝顺,反不如禽兽。”[2]卷1为劝诫世人孝亲,他还编写了《孝亲》歌,歌词为:“借问缘何得此身,一毛一骨是双亲。但看养子殷勤意,便见当初鞠育恩。”[2]卷2还有《本源》歌:“好男儿,孝双亲,念劬劳,养育恩,此生报答真难尽!”[2]卷3还有《十要歌》:“人要孝,人要孝,父母生我恩难报。三年乳哺苦劬劳,养得成人图有靠。”[2]卷6
3. 要尽力赡养父母。
在《传家宝》卷一《俚语·事亲》中,石成金指出,对父母的赡养主要包括饮食、衣服、起居、疾病四方面。
石成金认为,为人子者都想为父母提供珍馐佳肴,这对富贵人家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对家境较差的人来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主张,对父母饮食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了。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适中,制作精细,也会满足父母的需求。一旦有了好吃的,要先尽父母吃,自己吃糠咽菜也不应计较。只要让父母吃得高兴,就是尽心了。石成金还指出,年老的人,脾胃虚薄,饮食难得消化,因此要向他们提供熟的、热的、软烂的、香美的食物。凡是生冷黏腻、坚实难消化的食物就不应该让他们吃。老人一顿不可过饱,顿数不妨多几次。吃过饭后,还要劝他们走走,不可呆坐。对父母饮食的调理,为人子者一定要放在心上。
为人子者都希望能让父母穿上锦绣细软,对此富贵人家容易做到,但寒素之家却不能如意。对父母的衣服,只要冷暖合宜,获得父母的欢心,就是尽心了。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天衣服里的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其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时,随着天气的变化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寒冷时节,若有暖阁轻裘当然好,如果没有,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就可以了。到了晚间,或将大砖煨热,布包放于脚后,或将锡造汤壶放于被内,为老人取暖。夏天的衣服要凉爽,若有汗渍,就要频频换洗。如果是鳏父寡母独睡独眠,更要细心照看。衣服的换洗,为人子者一定要放在心上。
对父母的起居,为人子者一定要时时照看。凡是江湖风浪、危桥险岸、雨雪霜雾之处都不可任父母轻往。凡是丧祭斗讼、忧愁的事,都不可让父母听到。至于劳心费力的事,都不可让父母去做。若遇到喜庆、快乐、安逸的事,就多劝父母去行。例如父母所喜好的念佛、谈禅,或间行游戏,或老友聚会,要劝他们多参加。对父母的行住坐卧,都要仔细照看。只要使父母安稳自在,快活地过日子,就是尽心了。父母的起居调理,为人子者一定要放在心上。
父母生病,为人子者一定要小心护理,不离左右。要分析父母得病的缘由,先通过饮食调理,如老人燥结,可用牛乳、人乳、肉汤、蜜汤等物;腹泻可用炒面、稠粥;风寒可用葱姜、胡椒;积食可用砂糖、神曲、山楂等。若不得已,然后请名医用药。要仔细审核用药是否合理,不可为庸医所误。凡煎制汤药,进奉饮食,都要自己亲为,不能有懈怠之心。他还指出,汉代的文帝,母后有病,汤药尚且亲尝,何况普通人呢?父母有病,万一弄脏了床褥,为人子者要勤洗勤换,切不可有嫌恶之心。父母生病,要昼夜在父母床旁坐卧,衣不解带,食不甘味,或要茶要水,饮食药饵,都要小心服侍,灯火不熄。父母痊愈了,方才放心。父母养子,倚靠全在此时。为子尽孝,也全在此时。疾病调理之事,为人子者一定要放在心上。
4. 要安父母的心。
何为安父母的心?石成金认为,凡事要听父母教训,做个好人,行些好事,不敢越理犯法,惹祸招灾,大则扬名显亲,小则安分乐业,父母心中方才欢喜。为何“孝”字连个“顺”字?为人子者一定时时刻刻把父母的心细细体贴,着意尊敬,不敢冲撞,言语遵从,不敢违拗。不但承欢膝下不悖逆,就是父母不在面前,所作所为,只要父母担忧的,提起父母的念头,便急忙改正,惟恐亏体辱亲,这才叫做孝顺[2]卷1。石成金认为,治家以敬长为第一。他说:“前人云:‘幼不事长,贱不事贵,不肖不事贤,谓之三不祥。’凡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夫内亲如叔伯,外亲如姑表,一切年高、德高、位高、职高者,皆是长上,俱当加意爱敬。坐让席,行让路,口不得乱谈,事不得专行,贤智不敢先,富贵不敢加,方是卑幼之道也。”[2]卷9石成金认为:“凡子孙受父祖苛责,不论长短是非,有过无过,只该低头默受,不可分辩。人家之兴废,只看子孙之受教不受教。若能不违父祖言语,改悔过失,即是好子孙,即可预知其家必然兴旺。”[2]卷10
5. 尽孝应及时。
石成金认为,凡为人子者都要知道,父母越来越老,存留于世的日子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孝顺,及至父母去世,虽有三牲五鼎,父母全看不到。“子欲养而亲不存”,追悔也晚了[2]卷1。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讲了仲由负米养亲的故事。针对这个故事,他指出:做儿子的,须要趁父母在生时,竭力供养。若是在生时不肯供养,等到父母去世之后,就是堆盘满桌的祭献,父母也不能来享受。排列许多酒食,还是活人吃了。他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不孝的人,只晓得自己穿、吃,或养活自己的妻子、儿女,总想不到老年的父母。
石成金认为,父母万一有先去世的,单留鳏父寡母,最为苦楚,全靠为子者加倍体贴,才不会使其寂寞孤凄,做到这一点才是好儿子。有些人只知道和自己的妻子儿女团聚欢乐,全不念老亲一人凄惨苦楚,特别是风雨寒暑,过年过节,老亲更是凄惨。为人子者若不存心照管,试问生子何用?[2]卷1
6. 要以礼安葬父母。
石成金认为,父母去世后,为人子者要按时埋葬,祭奠要遵守礼仪,这不是为了体面,而是要表达为人子者的至诚哀慕之真心。要带领子孙,春秋祭扫,虔诚叩拜。对墓地要不时照看,如坟墓稍有倒塌,就要及时修整。只要常常思念父母,事死如事生,才是真孝[2]卷1。石成金虽然主张以礼安葬父母,但反对厚殓。他告诉家人,在他死后,只穿平常的布衣服,不必用绸缎,棺材不可宽厚,“何必将有用之资,空埋于土。”同时主张丧事从简,将节省出来的钱“或济瞽残、贫病之饥寒,或修桥路以利跋涉,或施茶汤,或买物放生。”至于亲情的表达,他认为要懂得有生就有死的自然规律,对他本人最好的悼念就是“凡出言行事,俱守我之仁厚勤俭,不堕家声,是即孝道矣。”[2]卷12
石成金是一个生活在民间的士人,对下层社会的情况比较了解。他继承了儒家的孝道观,在《传家宝》一书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联系实际,宣扬了儒家的孝道观。因而更容易被民众接受。这也是该书一直在社会上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要:《传家宝》是清代文人石成金编写的一部关于为人处世, 生活娱乐, 生儿育女, 治病养生, 生产经营等百科全书式的通俗著作。《传家宝》中宣传的孝道观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石成金,《传家宝》,孝
参考文献
[1]中国地方志集成·光绪增修甘泉县志 (二) [M],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孝道为话题的作文】推荐阅读:
以孝道为话题的小作文08-07
作文话题梳理:孝道06-14
孝道教育——感恩作文07-27
游中华孝道园作文06-20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06-22
时间为话题的作文08-31
倾听为话题的作文09-03
责任为话题的作文09-14
端午为话题的作文11-02
以鼓掌为话题的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