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学活动设计(精选10篇)
1.评价教学活动设计 篇一
《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过程评价的特点,知道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设计过程的评价,培养质量管理意识。
了解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设计的一般原则。
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体验交流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交流者应有的品质,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
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写设计总结报告。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半成品,棉线,橡皮筋,小石子,小药瓶,海绵双面胶,粉笔,尖嘴钳,小圆锉
教学过程:
1、作品外观造型评价(结果的评价)
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作品。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作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与制作。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
评价。请大家认真观察,上面哪一个作品最好?
请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简单的非正式评价,只为引出评价的标准和选出候选作品,减少后面的打分工作量)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评价。在刚才的评价中,我们同学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阐述。而这些角度就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请大家思考一下,对这些作品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让学生提出评价的标准,给出评价的程度等级,再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量化,利用excel“图表功能”生成雷达图。让学生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
师;整体评价依据是坐标图的面积大小。是否面积越大,评价就越好?
学生讨论
(同一产品同一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面积越大越好,但也应灵活地、动态地去把握各个评价的指标)
师: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评价,大家知道什么是设计的评价吗?并结合刚才的评价解释定义。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靠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 定的活动。[板书定义] 师:我们选择的评价标准可以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参照考设计的一般原则,另一个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板书]
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都采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生:口头语言,文本,图表,模型(原型),计算机演示……[板书]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明相
应方式的特点(以后还会学到)。
师:我们刚才的评价活动是对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价?
生:应该是对结果的评价。
师:很好。我们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其实大家在刚才的
评价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另外的两类的评价,那就是他评和自评,这是按照评价者的不同来划分。
[板书评价的分类] 请各组发表意见,对本次的评价结果是否认同?若有异议,请陈述意见。
(这一过程,既是自评,也可以说明:评价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师;根据定义,我们进行这样评价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生: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分出作品的优劣等级)
2、提线动力系统设计制作
师:评价完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看别人设计的小鼠作品。
首先播放一段提线小鼠的操作动画或者买一个做实际演示,原来可以制作出可以动的小鼠。然后提出任务:制作小鼠的动力系统。
展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适当的分析,然后请学生设计方案并制作。
每组领取器材袋等,开始设计并制作动力系统。期间教师要留意和观察课堂,并给一些相应的指导,并要
求填写简要的方案与过程。(只要分工合理,15分钟大部分能完成。器材袋中可准备制作示意图)
3、测试动力系统,发现和分析动力系统中的问题(对过程的评价)
请几个代表组操作演示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活动:例举缺点。教师选择几个缺点分析
(主要选择三类问题: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在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
请学生分析: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分别可能是哪些原因。
活动不灵活的:任务不明确,资源运用不合理
能活动但是打转的:两边轮子直径不一样,橡皮筋松紧度不一样
操作不方便:自重不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其实我们作品的缺点,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设计的过程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对过程的评价也很重要。
各小组讨论确定针对过程的评价标准,并请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
可以请几个代表组阐述原来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反思。教师总结,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应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更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缺点,我们接下
来应该怎么做?
生;改进……
师:很好,这才是我们对作品评价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甑别,更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板书] 所以,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提炼一些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 要作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能敏感地抓住他人意见、建议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富有启 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
5、总结知识点
2.评价教学活动设计 篇二
一、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现在许多教师布置的是全班的统一作业,这对优秀学生来说,许多作业是简单而无效的劳动,对于后进生来说,许多作业只是抄了一遍,做了与没做一样,因为都是不知所谓。一个中学生每天学习五六个学科,每天做3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其中有部分人做着简单无效的劳动,又有部分人做着不合适的作业。固然,其中有些学生是获得了某种进步,但不少人浪费了时间,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青春和生命。这里的投入和产出该怎样计算?效益究竟有多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提高作业效益的办法有三条:一是精选作业题;二是分层布置作业;三是把作业处理变成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效环节。精选的要领是控制量,提高质,使每一道题都对学生的提高富有价值。分层的意义在于尊重差异,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效发展。优秀的学生可以将课本作业做在书上,减少抄题的时间,也可以免做一些简单的作业,教师定期检测,要求学生达到预定的水平即可。当然也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自己。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将课本中的公式推导、例题通过字母变换、数量变换、因果变换等形式来布置作业,使他们敢做、会做,达到进步提高的目的。作业批改的主要意义在于将问题发现和梳理出来,作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根据,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一个因素。
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方面,教师应善待学生作业上的“错误”。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还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二、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
1. 从课堂组织方面来看
上课、下课,举行简短的仪式,师生互相问候是组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课前准备、师生问候、学生起立、目光关注、神情感染等环节让学生转移兴奋点,营造上课氛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序幕性的环节。但时间一长,有些教师便认为这是老一套,因而都简化了,甚至取消了,而这就可能降低上课前5分钟的效率。也有的教师进行了重建,比如,师生起立高唱一两句校歌或齐诵班训,状态特好。这种做法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但十分适用于上、下午的开始课。至于下课,当然要简洁一些,但取消就是一种缺憾。
2. 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
对于讲授课本知识,有人作过研究,一个中等水平的班,有80%的学生对一节课40%的知识一看就会明白,而大多数教师受习惯思维或怕自己没有讲到而不放心的影响,一般都会从头讲到尾。教师讲会的不如学生自己看会的,学生听会的不如自己练会的,所以,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知识,教师不必多讲,应在提向、提炼和变式训练中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发挥优势。有的教师口才好、会讲,便可以适当多讲,在精彩的讲授中让学生陶醉,让学生喜欢自己及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的教师头脑灵活、点子多,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爱上该学科,喜欢自己;有的教师口才不好、不会讲,就应采取亲生路线,而且应该采取精讲多练的策略,在设计提问、设计练习题上多下功夫,避免学生因老师讲得太多而厌恶该学科或厌恶老师。教师利用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所教学科。“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方式。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行为表现,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如当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时候,当学生敢于质疑的时候,当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用富有鼓动性的口头评价,或用鼓励的眼神、满意的微笑、轻轻的点头,甚至拍拍学生的肩膀等体态语,即时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三、教材处理的设计与评价
教材只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份材料。优秀的教师都会对教材进行恰当的重组以提高教学效益,如魏书生老师,将一本高中语文教材一个月就讲完,其他的时间则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活动、写作等,结果教学质量很高。
如高中物理课本中,其教材各部分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根据整体原理搭好教材内容联系较紧的各部分之间的桥梁,将各部分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进行教学信息传输的状态,减轻思维负担,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常看到,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尚不齐备,比如,直线的斜率、二倍角公式、弧度制等都是数学内容,应提前有所准备。还有一点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台阶,比如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之间的台阶。因此,要适当作些铺垫,上好高中这个台阶。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怎样利用教材与合理重组教材是一个难点,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点。
四、提高特殊学生过程的设计与评价
每所学校都会有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也有对某些学科接受能力差或完全不想学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怎样培养,是教育界面临的一件大事。在目前的状况下,就一所学校而言,可以经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协商采取免部分作业,甚至免修学科的办法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发扬长处,做更有价值的事,这将充分调动这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多出优秀人才或少出庸才的办法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的办法之一,一刀切的学习、一刀切的体制会扼杀一些优秀人才,也会产生更多的庸才。
对特殊学生应采用相对性评价,不可采用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拟评方面的量化评价结果为一个评价参照物,然后把这个学生下一阶段的评价结果与参照物相比较来评价该学生。
五、新型教学评价体制的作用
提高教学成绩,离不开教学评价,利用教学评价来促进教学成绩提高,是大多数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手段,但仅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显然有违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一个教师、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以教学成绩、对教师的满意度、学生课业负担三项指标来衡量才科学,只有教学成绩好,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学生课业负担较轻的学校,才称得上教学质量高,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但这还只是在现状下的一点有限的突破,至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那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知识无限,教学要求无限,但人生有限,教学时间有限,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要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现代教育学.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3]乔际平, 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
3.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109-03
“教”与“学”永远都是学校的主题,如何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和监控教学情况,使教师及时把握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为校院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窗口,打破原来的单一“教”,被动“学”的方式,达到“教”与“学”互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了高等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得到了反映全校教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1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的意义
随着高等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考察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采用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工作,还有一部分也采用填涂评估卡片的方式,另有一小部分学校开发了网上评估系统用于每学期末的评估工作,但是能够实现多种授课形式等复杂条件下的评估系统还比较少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因为学生的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继续聘任问题,所以知名大学的评估工作很普及,但是由于授课方式的不同,听课学生的数量也有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采用了专门的网上评估系统。所以急需研究开发一套适合于多学科、多专业、多种授课方式的实时评估系统。
2 系统分析
2.1 评估指标分析
科学的评估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为了适应目前新的教学环境与过程,因此本课题的一个首要工作是重新分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评估指标,然后再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新评估指标的应用。
2.2 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按要求可以适用于3种不同方式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教师对教师的评估(同行评价)、专家对教师的评估。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评估方式。本系统利用综合教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通过导出转换成所需要的数据,组成本系统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准备好后,就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网页程序,读取数据库中的学生、课程、教师等数据,生成评估页面,供学生进行网上评估。学生的评估过程和结构都被存储在数据库中,这些结果表格每次评估都会创建新的副本,以便保存多次评估的历史记录。
根据以上的需求分析,本系应该完成的功能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础数据准备。从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选课表中提取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及授课教师生成被评人表,提取选课学生生成评估人表,提取学生学号及选课密码生成评估人登录信息表。
(2)评估试卷准备。根据评估指标,生成评估试题,并确定试题类型及分值,然后组成评估试卷,结合上述被评人表和参评人表,生成评估结果表。
(3)评估过程控制。开放评估开关,公布评估试卷,检验参评人登录信息,记录评估结果。
(4)评估结果统计分析。评估过程结束后,统计评估成绩,形成各种报表,并分析评估结果,提供参考信息。
(5)其他功能。数据备份、报表打印、数据查询等辅助功能。
考虑到有些功能如基础数据准备、评估试卷准备以及后面的评估结果统计分析等主要由少数教学管理人员来使用,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及安全性,这一部分功能采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面向评估人的功能如网上评估、查询等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又兼顾了程序的易用性。
2.3 系统框图及评估时间安排
上面的框图粗略描述了整个评估工作的过程,具体实施时间应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安排进度而定。根据目前学校的教学安排,在每学期末学生将要进行网上选课,即确定下学期选修的课程。原综合教务系统中,选课表每学期都要更新,如果学生已经选修了下学期的课程,那么,这个表存储的就是下学期的课程了。这个表正是本评估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数据来源,因此要求评估管理人员一定要在学生选下学期课程之前,将选课表中的数据导入到评估数据库中。
3 系统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学校现在正在使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是ORACLE,为了便于与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交换数据,本评估系统也采用了ORACLE。
为了组建本评估系统的数据库,首先要分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利用SQL*PLus等工具软件,可以得到数据表的结构。
3.2 软件系统设计
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同时又兼顾程序的易用性,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了两种开发模式。即对于数据处理任务比较集中、使用者比较少的功能模块如据导入、调查问卷维护、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等采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模式),对于数据处理较为简单、使用者较多的功能模块如网上评估、查询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程序设计模式示意图见图2。
用于开发数据库客户端程序的程序设计语言很多,比如:C++、VisUAL BASIC、DELPH、POWER BUILDER等,这些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都非常强大,并且都有各自的特点,综合比较以后,本系统采用了POWERBUILDER作为客户端程序的开发语言。
用于开发动态网页的程序设计语言种类也比较多,如:ASP(ACTIvESERVERPAGE)、JSP(J苗/ASERVERPAGE)、JAVA、PHP等。
在网页设计中利用JSP来读取这些类并对用户的输入做出反馈。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多种程序开发技术,使得本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下运行稳定、执行效率较高、操作较为简易。
3.3 硬件运行环境设计
由于学生数目众多,评估阶段开始后数据流量非常大,需要强有力的硬件设备支持,为此需要购置新的服务器设备,用于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和评估系统。需要的服务器配置如下:
数据库服务器:SUNE4900,2G内存,500G硬盘
应用服务器:SUNE420,2G内存,500G硬盘,采用DNS轮回解析,以分担访问压力。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SQLSERVER 2000
数据库采用:ORACLE
3.4 软件设计
3.4.1 生成调查问卷
根据研究制定的课评方案和指标设计试题,组成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19个二级指标加上一个“总体评价”共20个试题,每个试题满分为5分,其中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共4种答案。
3.4.2 发布问卷
调查问卷生成后,就可以在网上发布,发布后,学生就可登录评估网页对所选课程进行评估。由于问卷发布后,学生的评估数据就可能随时被记录在数据库中,而此时不能再改动问卷的内容,所以在发布试卷前,一定要确认问卷的内容正确无误。
3.4.3 参评人员管理
问卷生成后,需要对被评人(授课教师)和评估人(学生)进行管理,即将课程和学生对应起来,也就是说,学生登录后应该知道他所要评估的课程名称和教师姓名,每门课程应该有它的评估学生名单。这些数据都是从中和教务数据库中转换而来,通过这一步操作后,评估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表格被创建。
3.4.4 评估结果统计
评估结束后,需要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根据不同的需要,本系统设计了多种统计方式(如按课堂统计、按课程统计、按教师统计等),最终可得到全校参评课程的评估成绩,由于学院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评估结果的利用方式有所区别,我们常用的统计结果是分院(部)的教师成绩排名表。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到全校的统计信息本系统的用户有4种类型:学生是进行评估的学生用户,教师是进行同行评估的用户,同时也可查询教师自己的评估成绩,专家是进行专家评估的用户,教学院长是院部级查询用户,可以查阅本院部的评估结果。
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后,认为本系统能比较全面的实现评估目的,达到设计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详尽的指导数据。
4 结束语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给出了一个先进实用的、适合于使用的评估解决方案。使得院校两级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这套系统来检测本院校的教学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C/s,B/S混合结构,即对数据的先期准备和后期分析采用C/s结构,对评估过程采用B/S结构,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又具有易用性,同时给系统的扩展带来很大的方便。通过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和试题,就可以实现不同侧重的评估方案,通过规划不同的问卷发布时间,就可以实现实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通过预置不同的被评人(教师)和评估人(学生、同行和专家),就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
本系统的关键是运用了ORACLE数据库技术,并且采用JAVA类编程。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系统的功能,使它不仅能够适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还能适用于其他教学环节(实习、实践等)的教学质量评估,并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使之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评估系统。
作者简介:王小峰,男,1980年4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助教。
Design and fulfill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ang Xiaofeng,Liu Xiaoyun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gine and fulfillment process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concerning the currentteaching condition, we analyzed the requin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designed the overall frameworte and proposed a new project , Itsfune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design and fulfillment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system were elaborated.
4.数学教学评价设计 篇四
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谁能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口算:28×8
89×9
312×7
498×6
22×9
说一说口算的简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三、尝试练习:完成第46页做一做。
四、分层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
79×5602×4
87×9
188×2
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2×4232×5184×6293×53
5.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篇五
为加强教学设计管理,完善教学设计评价,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结合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目标难度。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2.目标内容。目标内容是否全面,能否涵盖三维目标;
3.目标描述。描述是否规范,行为条件是否明确,行为动词是否准确,行为对象是否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重点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的要求,是否符合教材实际,重点有没有遗漏;
2.难点。难点是否明确,能否依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预设,预设的难点是否是知识的衔接结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过程 1.自学学习⑴自学任务
能否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否明确,能否说明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要求,能否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⑵自学内容
①认知前提。即学习本节内容所用到的旧知识。能否依据本节内容设计认知前提,认知前提是否是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能否帮助学生做好学习铺垫;内容编排是否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是否自然,有没有存在较大的跨度。
②新知认知。即本节学习的新内容。按照“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活动”的思路,能否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否涵盖所有基础知识,能否揭示知识要点;学习问题排列是否合理,能否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或递进关系;能否依据学习问题整合感知素材,丰富学生感知的内容,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诊断。即学习效果检测。能否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诊断,诊断内容能否涵盖学习知识,诊断难度是否符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诊断题型是否合理。
2.讨论展示
能否设计自学交流、展示活动,有没有设计组织方式、组织程序以及实施的明确要求。自学交流可以采取集中组织或按学习任务分块组织,学习展示可以采取板演、实物投影、口头解说、演示等,展示人员可以是小组代表,也可以是小组集体。
3.精讲点拨
能否针对预设的难点设计讲解内容,讲解内容是否具体、细致;能否针对重点设计探究活动,探究程序设计是否清晰、具体,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
4.反思拓展
能否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有没有针对知识内涵、研究历程、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有没有拓展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否体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或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拓展难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1.自主学习(35 分)⑴自学任务(5 分)
自学任务明确,有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评定等级为“优秀”;自学任务有做什么、如何做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指导,但做到什么程度(目标)要求不明确,评定等级为“良好”;自学任务有做什么的要求,学习方法和预习目标不明确,评定等级为“合 格”;自学任务不明确,仅仅是目标的描述,或仅仅是笼统的学习要求,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⑵自学内容(30 分)
①认知前提(5 分)。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自然,能达到以旧引新的作用,评价等级为“优秀”。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但衔接过度存在一定的跨度,评价等级为“良好”。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单一,仅仅是为了回顾,新旧知识之间过度没体现,评价等级为“合格”。认知前提与本节内容没有联系,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②新知认知(20 分)。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评定等级为“优秀”。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基础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 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内容,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不明显,评定等级为“良好”。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但问题排列与知
能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反思全面,能针对知识内涵、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拓展到位,能针对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拓展内容,体现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和拓展难度适当,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能针对 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能针对知识内涵进行反思,注重了前后知识之间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但反思欠全面,忽视了研究过程或方法的回顾,评定等级为“良好”。能针对重点知识设计反思问题或训练题组,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设计反思拓展活动,或反思拓 展内容不符合课标(考纲)要求,评定为“不合格”。
5.系统总结(5 分)
能设计系统总结活动,活动要求明确,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有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要求,但缺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良好”。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仅有对知识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或仅有条目没有总结 要求,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6.达标检测(15 分)
6.《圆的周长》教学评价设计 篇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力争实现“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探究发现法并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同时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 【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和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尝试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或易拉罐、圆形硬板、纸杯、直尺、水彩笔、细线、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剪刀、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咱们学校六年级决定进行一场长跑比赛如图所示从同一点出发一班跑的是正方形二班跑的是圆形结果二班得了第一名一班同学心里很不服气他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说说理由; 2、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一班跑的路程实际上是正方形的什么?(周长) 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围成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和) (2)认识圆的周长:那二班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出示课件从准备的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纸杯、圆形硬板等物品中找出一个圆形来并指出这些圆的周长 3.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周长大小)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根据已学知识总结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出示课件: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4(固定值) 4.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可以测量再计算;而圆的周长呢?各小组同学选出你手中的一个圆形物品来试一试测量圆的周长看看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
(2)汇报交流总结:①“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数出直尺上的刻度差还可以先用水彩笔在硬币的圆周长上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沿直尺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②“缠绕”--用细线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再把绸带拉直测量长度;
③“剪圆”--先用剪刀沿着纸杯圆口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把曲线化成直线进行测量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
转化曲 →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刚才大屏幕上二班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吗?(不能)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5.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而且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半径、直径)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出示小黑板猜猜看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是直径的几倍?说明道理:(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3)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
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①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②记录数据;③进行计算;④得出结论 (二)实际动手 发现规律:
(1)明确要求: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每组同学可以从桌上物品中选出2-3个圆形进行测量 把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里组长记录并计算其他组员测量最终求出一个平均值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 2.发现规律 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几倍?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出示课件:三倍多一些 3.介绍祖冲之 认识圆周率
(1)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值就是圆周率知道他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配乐出示关于圆周率的资料
(2)看后激励:同学们今天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当中将来也会产生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 (3)理解误差
我们将为我们班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那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如: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尺子刻度不一致、细线弹性不一致等等通过这段文字资料你能确定圆周率的值了吗?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希腊字母∏表示 实际计算中∏取近似值3.14出示课件:圆周率用∏表示∏=3.141592653......
实际计算中 ∏≈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倍)
出示课件:圆周长 ÷直径= ∏( 圆周率)
圆周长 = 直径× 圆周率C = π d (2)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一班和二班谁跑的路程长了吗?(一班路程=4×边长;二班路程=3.14×边长)
(3)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 C = 2πr (三)、巩固应用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 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解决实际应用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
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 =∏ × d = 3.14×0.95 = 2.938 ≈2.94(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4米 (四)、课内小结
扎实掌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如果一班沿着大圆跑二班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评价设计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直径不同的圆,细绳,软皮尺,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了。(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很多的了解了,我不让大家介绍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长方形的周长,围成正
方形四条边长总和叫正方形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有关。
(课件出示圆形)
师:“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
学生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围成圆一圈弧线的长度总和叫圆的周长。 师:那你还想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能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周长的测量(自主发现、动手操作)
师:利用准备的学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准确?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
2、圆周与直径的探究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圆的周
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直径。”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 生:绕线法。 生:滚动法。
学生汇报几组数据,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 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打开数学书,我们自学83页知识来了解。
学生自学了解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3.14。
(板书:圆周率π) 课件出示补充祖冲之小知识窗
早在1500多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 师:看完这个小知识,你有什么想法? 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 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 生:圆的周长=直径×3.14 师:板书C=πd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 生:C=2πr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三、实践与应用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求圆的周长
(1)r=6
(2) r=10
(3) d=5
3、校园里有一颗大柳树,我想知道柳树的直径,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求一求。
《圆的周长》教学评价设计3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圆周长教学反思
(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更是深有体会。
在教学时,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了一句,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我直接告诉他们,可是一个同学居然能想到求圆的直径和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看来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教学的时候适当的放手,学生也许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接下来学生通过绳绕法测量出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在找同学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演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后,我利用课件为学生总结了测量圆的周长的两种方法,同时告诉他们用这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分组测量三个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圆的直径和周长这一活动,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在活动时没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小组合作前,我明确的提出了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圆的周长记录单上。组长分工:两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另一个同学负责用计算器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测量结果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1毫米,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因为掌握了方法,小组内有了明确分工,学生很快完成了测量活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据测量的误差也很小,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这一列数据时,学生基本上都能发现是三倍多一些。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准备的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次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
圆周长教学反思
(三)
这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先创设情境: 今天,两只蚂蚁到草地上跑步,白蚂蚁沿着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路线跑,黑蚂蚁沿着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路线跑。如果两只蚂蚁同时跑一圈,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从而达到以旧有知识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铺垫引出圆周长知识,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了解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线段求和,后者是曲线求长,作好先导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这节课的在学生对圆周长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后,体验及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全课从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到创设小猴甩球,电扇转动形成的圆等引入深化,不断地制造矛盾,最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渗透生活的理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这节课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师在总结新课时再回到课的开始让学生判断谁跑的路程长,为什么?在设计一题课后思考题,这样前有孕伏,后有照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课后思考题既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又使教学意犹未尽。
不足之处:
1、学生说时,教师的耐心还不够,学生许多想法很好,但老师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让学生都说一说。
2、老师低估了学生,比如在探讨测量方法时,学生的办法说了好多,而老师却还不敢放手。
3、小猴转球,风扇转动形成的圆,可设计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既验证刚发现的周长计算公式,又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圆的周长》教学评价设计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力争实现“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探究发现法并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同时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 【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和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尝试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或易拉罐、圆形硬板、纸杯、直尺、水彩笔、细线、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剪刀、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咱们学校六年级决定进行一场长跑比赛如图所示从同一点出发一班跑的是正方形二班跑的是圆形结果二班得了第一名一班同学心里很不服气他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说说理由; 2、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一班跑的路程实际上是正方形的什么?(周长) 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围成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和) (2)认识圆的周长:那二班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出示课件从准备的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纸杯、圆形硬板等物品中找出一个圆形来并指出这些圆的周长 3.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周长大小)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根据已学知识总结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出示课件: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4(固定值) 4.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可以测量再计算;而圆的周长呢?各小组同学选出你手中的一个圆形物品来试一试测量圆的周长看看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
(2)汇报交流总结:①“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数出直尺上的刻度差还可以先用水彩笔在硬币的圆周长上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沿直尺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②“缠绕”--用细线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再把绸带拉直测量长度;
③“剪圆”--先用剪刀沿着纸杯圆口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把曲线化成直线进行测量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
转化曲 →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刚才大屏幕上二班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吗?(不能)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5.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而且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半径、直径)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出示小黑板猜猜看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是直径的几倍?说明道理:(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3)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
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①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②记录数据;③进行计算;④得出结论 (二)实际动手 发现规律:
(1)明确要求: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每组同学可以从桌上物品中选出2-3个圆形进行测量 把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里组长记录并计算其他组员测量最终求出一个平均值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 2.发现规律 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几倍?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出示课件:三倍多一些 3.介绍祖冲之 认识圆周率
(1)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值就是圆周率知道他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配乐出示关于圆周率的资料
(2)看后激励:同学们今天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当中将来也会产生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 (3)理解误差
我们将为我们班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那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如: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尺子刻度不一致、细线弹性不一致等等通过这段文字资料你能确定圆周率的值了吗?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希腊字母∏表示 实际计算中∏取近似值3.14出示课件:圆周率用∏表示∏=3.141592653......
实际计算中 ∏≈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倍)
出示课件:圆周长 ÷直径= ∏( 圆周率)
圆周长 = 直径× 圆周率C = π d (2)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一班和二班谁跑的路程长了吗?(一班路程=4×边长;二班路程=3.14×边长)
(3)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 C = 2πr (三)、巩固应用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 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解决实际应用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
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 =∏ × d = 3.14×0.95 = 2.938 ≈2.94(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4米 (四)、课内小结
扎实掌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如果一班沿着大圆跑二班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评价设计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7.评价教学活动设计 篇七
(一) 评价系统基本数据录入。首先要人工采集和上网查找有关评价信息将信息整理全, 然后将各个不同的人员评价基本信息录输入系统并进行多次检查。
(二) 评价信息收集。参与评价的人员可以在网上选择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系统自动将评价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上, 系统将自动接受评价信息并进行收集整理。
(三) 评价信息分类处理计算分数。将服务器收集到的信息以及评价结果汇总, 经过系统运算得出评价分数, 各评价主体对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总评成绩。
(四) 查询评价的结果。系统会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查询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查询便知道评价结果。
(五)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见图1。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结构及主要技术
(一) 系统开发软件。系统开发软件选用Visual Studio NET2005, 过程中使用C/S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B/S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利用它们的优势将系统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通讯成本。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进行需求分析总结, 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确定系统数据模型, 创建系统相关的数据库模型。数据库连接方式采用ADO连接方式。
(二) 框架结构程序模型。开发Web应用程序主流技术运用的是新一代技术平台NET框架, ASP.NET是微软提供的新一代Web开发平台, 利用它的灵活性简易性可管理性,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服务以及编程模型和软件基础结构。
(三) 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运用SQLServer最新软件, SQL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 基于服务器端的中型的数据库, 它的特点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单, 也可以大容量数据的应用。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比较高, 可扩展性等方面强大。
三、用户评价管理
系统根据用户需要就可生成评教界面, 用户需要学校网络登陆、评价。评价完成后自动提交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被提交之后系统内部会进行整理。计算结果时, 首先分别统计出相应的指标, 优、良、中、差相应的部分会有相应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后, 得出最后评价分数。用户评价流程图见图2。
四、结语
教师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系统的重要意义已为各界人士所认可, 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评价者的视角融合问题, 直至达成共识。不同主体参与评价活动的形式。教育系统内的教学评价工作相对容易组织和实施, 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评价人员通过什么途径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不同人员的评价方式及其科学性都值得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教育系统内的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固定, 范围相对狭窄。系统设计完成后, 教师和学生可在线实名登录系统后对本学期上课教师进行评价, 系统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并能根据不同项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的整改意见, 给教学者进行教学提供参考。也希望系统的完成不仅节约了纸张能源和人力物力, 而且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改善, 让我国高等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让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首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指标体系的建立[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5 (21) :45
[2]郑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元评价及其机制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2
[3]陈玉琨, 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3
8.评价教学活动设计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 交际用语 英语教学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交流,只有通过交际用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英语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利用好课初五分钟
为了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教师可以在课下设计一些口语训练题,在课堂之初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即兴对话和表演,由教师进行语法指导,其他同学作评價。在全班同学都体验过即兴对话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评选出几组口语对话优秀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参加口语训练的机会。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初用英语口头叙述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听完之后用英语进行简单复述,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
二、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座位顺序进行简短的课堂汇报,讨论天气、时间、社会新闻等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英语朗诵和表演。用英语组织教学是一个层层深入、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用最基础、最简单的短语与学生交流,然后逐渐增加短语词汇并加强难度,用这种方法来逐渐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保持安静时,可以说:Be quiet,please.May I pay your attention?当学会Stop一词后,教师可以改说:Stop talking.而教完enough一词后,就可以换另外一种语气:Thats enough talking now.
三、利用角色扮演开展情境教学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育之外,还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实践。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设置更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刻地了解英语对话中的含义,从而形象并且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主题是“making telephone calls”,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可以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讲台两端进行打电话表演,模拟电话对话情节。
David: Hello! 7618564
Jane: Hello! Joe.
David: No, this is David.
Jane: Hi, David, this is Jane. Is Joe in?
David: Sorry, hes not at home.
Jane: OK, Thank you. Good-bye.
David: Bye.
又如,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庆祝生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个庆祝生日的聚会情境,让学生用祝贺生日的交际用语(Happy birthday to you)和赠送、接受礼物的交际用语(Here is a gift for you.Oh,how nice. Thanks)来完成对话。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体会课文内容,使课文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接受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课堂教育的积极性。
四、利用英语角组织课外活动
英语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英语会话、游戏、英语朗诵会、英语晚会和英语板报设计等。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多课堂之外的英语知识。
五、教学评价的实施
教师可以采用片段听力检测、口语交流检测、朗读技能检测、编写片段对话检测等不同方式,摸透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短板,并针对性地给予补强训练。以口语交流检测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交流主题,并给出大致的交流框架,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所学的交际用语,围绕既定主题进行口语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就能直观地掌握学生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六、结语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指向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日常用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王红霞.浅谈口语交际训练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J].河北师范学报,2011(09).
9.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篇九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所选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学习经验: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10.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十
英文名称:Safety Evaluation Course Design of Safe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课程编号:721351820 设计周数:2 学分数:2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平台中专业实践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论学习之外,通过接触和参与具体的工程实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各种具体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最终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本课程设计要对矿山、化工、冶金、机械等生产企业进行安全评价,主要是安全预评价,要用到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熟悉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增强对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会编写安全预评价报告,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危险度的定性、定量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设计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安全预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5.。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的等级及相关结果,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3)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4)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5)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7.安全预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给出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共两周,10天,可以作如下安排:
第1~2天:进行资料收集。查阅有关安全评价方面的书籍,查找与该项目安全评价有关的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该类企业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评价方法。
第3~4天: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针对具体的评价对象,通过同类行业或者企业的事故案例分析,对该项目存在的物料和工艺过程,辨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第5天: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根据生产系统的特点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针对每个评价单元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LEC法等,要求整个报告中至少要用到2种安全评价方法。
第6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划分的评价单元和选用的评价方法分单元逐个进行安全评价,要求给出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第7天: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评价所得的企业危险部位及危险性,依据现有的标准规范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得出安全评价结论。
第8~9天:将前期的研究工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整理完毕,按照格式要求编写安全评价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0天:对学生逐个进行答辩,考核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
四、设计说明书要求
1.封面
封面第一、二行文字内容是建设单位名称; 封面第三行文字内容是建设项目名称;
封面第四行文字内容是报告名称为安全预评价报告;
封面最下两行分别是安全评价机构名称和安全评价资质证书编号(设计中省略,只需留出位置即可)。
2.目录
3.编制说明 4.前言 5.正文(1)概述
① 安全预评价依据
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
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①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②评价单元确定
(4)定性、定量评价 ①定性、定量评价 ②评价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①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②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安全预评价结论 6.附件 7.附录
五、考核内容与方式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设计态度(占20%);2)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占20%);3)方案的设计是否可行和合理(30%);4)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水平(占30%)。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成绩评定可参考下列标准:
(1)优秀:按时完成设计全部内容,主要技术决策正确,符合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善于使用参考书、技术资料和先进经验,在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中有一定的创造性,表现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说明书文字通顺、整洁、图表正确。
(2)良好:按时完成设计全部内容,主要技术决策正确,符合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能较好的使用参考书、技术资料和先进经验,在解决生产动手术问题上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说明书文字通顺、整洁、图表正确。
(3)中等:按时完成设计全部内容,主要技术决策正确,符合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能使用参考书、技术资料和先进经验,在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上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说明书内容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表齐全。
(4)及格:基本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主要技术决策正确,符合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具有使用参考书、技术资料能力、设计中较多地领先指导人的帮助,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说明书、图表基本齐全,但质量较差。
(5)不及格:没有完成设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设计中主要技术决策有错误,独立工作能力很差,说明书及图表质量差。或在课程设计中有严重的违反纪律或抄袭别人设计者;无故不提交课程设计者;课程设计期间有1/3以上时间缺席者。
考核方式:设计期间教师现场检查;评阅设计报告,组织课程设计答辩。
六、参考资料
1、《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7.1.4
2、《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7.1.4
3、《安全评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8第三版
4、《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刘铁民,张兴凯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第一版
5、《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魏新利,惠萍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第一版
课程负责人:刘业娇
执笔:刘业娇
【评价教学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教学评价的设计11-11
教学评价设计案例12-20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11-04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自我评价06-23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设计09-17
教学活动评价10-20
教学查房评价06-15
教学评价评语09-23
网络教学教学评价案例11-21
初中政治教学评价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