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12篇)
1.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篇一
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居困难之首 小微企业负重难行 2013年12月17日 09:41:40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成本一路飙升 小微企业负重难行
“企业虽小,成本不少。负重难行,苦熬天明。”11月25日,一位在北京做油漆生意的小微企业主王女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即兴赋诗一首,形容她这几年来经营企业的一点感受。
10月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七路,对全国7个省份17个城市143家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相比去年,今年小微企业的经营虽有积极变化,但困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正如王女士所发感慨,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依旧是负重难行。而造成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融资、原材料等各种成本的上升,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负担,侵蚀着小微企业的利润。
根据本次调查所做的《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9.1%)、市场萎缩(27.6%)、融资难(24.8%)、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21.9%)等。从这一结果中不难发现,各种成本上升已经超越市场不景气,成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居困难之首
“与去年相比,在所有经营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最高。”10月9日,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菽芬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前几年,企业的社保支出大概在10万元左右,现在翻了好几番,一年大概需要三四十万元。而且,随着《劳动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企业还要面临一些其他成本,比如上班途中员工发生交通事故,企业需要负责等。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29.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在《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中,这一比例高达69.6%。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今年选择“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下降,是因为今年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主已经接受低廉劳动力成本时代已结束的现实。
10月16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西安书院门步行街青铜馆的老板常女士这样表示,她对工人工资的增长持理解的态度。“现在物价涨得那么厉害,工人们也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
虽然相比去年本报调查组的调研结果,今年选择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下降,但劳动力成本上升仍位列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首。
本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今年企业的人工成本普遍上涨,已成为压在大部分受访小微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身上最重的包袱。
10月9日,合肥联家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龚俊成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企业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用工成本太高。“用工成本今年增长了20%—25%,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工资。”据他介绍,在合肥市,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是2305元,不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费,并且基数每年都要上调,企业压力很大。此外,他表示,受严格的《劳动法》制约,员工的休息天数增加了,企业不得不多招员工,但现在员工不好招,年轻人对工资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的员工流动性非常大。去年,我们公司的员工辞职率近50%。”南京鸿发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鲁衍春 10月 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每招一个新员工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培训,这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我们所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也普遍反映,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太高。特别是在一些服务类小微企业中,人工成本能占到30%—50%。”10月15日,吉林省中东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卫华说,一些小微企业为减轻人工成本压力,甚至被迫“全家上阵,把老爹老妈都叫来帮忙”。
此外,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二三线城市的人工成本直追一线城市。10月10日,行领航空咨询有限公司马鞍山分公司总经理李焕告诉记者,“本来我们从北京到马鞍山开分公司,一开始想的是人力成本的降低,前两年还可以,但现在马鞍山和北京的用工成本距离已经拉得很近了。从去年开始,我们马鞍山分公司人均工资和福利增幅达30%左右。”融资贵,贷不起,资金成本依旧高企
“我们虽然能从银行贷到款,但成本很高,今年银行贷款利率上浮30%,财务成本大幅上涨。”10月10日,马鞍山市中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佘祥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还仅是融资成本上涨的一部分。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取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中,有70%以上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0%左右的利率标准,融资贵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佛山市泓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史坚,也正在为资金的问题犯愁。10月15日,史坚介绍,做水处理设备这一行资金周转量比较大。比如一个100万元的合同,客户先付20%—30%的订金,出货前才能拿到80%,从生产到安装完毕,钱往往要压上半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展急需资金周转,但史坚表示,他们并不愿意从银行贷款,原因是由于没有抵押物,银行的贷款利息太高,和民间借贷的利息相差不了多少,而且手续更繁琐。
谢菽芬则对银行发明的承兑汇票颇有微词。“当银行额度特别紧张的时候,往往不给我贴现,承兑汇票拿在手中就是一张废纸。”谢菽芬说,去年,承兑汇票的贴现率一度上浮13%—14%,“这就等于高利贷了”。
本报记者在安徽省采访时,拿到一份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撰写的《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及发展建议》报告。报告称,目前安徽省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融资贵,贷不起”。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存在“扶大不扶小”的偏见,对小微企业“短、少、散、快”的资金需求无法提供有效供给。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年利率是12%—15%,企业所贷资金,50%为现款,另一半是承兑汇票,或者全部是承兑汇票,再加上各种费用,实际资金的使用成本更高。此外,还有不少小微企业反映,小额贷款公司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矛盾的同时,推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充当了“影子银行”。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有所减弱
《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21.9%的受访者选择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这一比例排名第四位。
而在《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中,选择“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的受访者达到半数,位列2012年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第二位。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现在我们只能大减价、清库存。”西安书院门步行街青铜馆老板常女士指着贴着打折红条子的青铜器告诉记者,“现在赔本卖,就是为了把积压的货品出售了,要不然占着仓库还要付租金。”
谢菽芬的企业是做汽车主机配套的。她告诉本报记者,原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涨,并且他们企业使用的一些原材料需要现款现货,这又造成了资金成本的增长。“但原材料成本上涨还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行为,价格是根据总需求量来上下浮动的。”谢菽芬说。
常熟市华银焊料有限公司生产银基和铜基钎料,原材料基本上是以白银为主。10月21日,公司副总经理顾建昌告诉记者:“这几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大,从原来的一公斤三千多元涨到了一万多元,但是今年又从年初的六千元降到了三千七百元。但总的来说,近几年原材料涨幅较大,这种价格大幅度波动给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困扰。”
“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比前年提高了,所以我们适当地调整了成品价格。”10月16日,陕西省西安康博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盈磊告诉本报记者。
在采访中,调研组发现,机械、建材、纺织、服装服饰、鞋革、家具百货、餐饮等行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与去年表现大体一致。
而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对于市场前景好的以及科技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并不是大问题。
“尽管今年很多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但我们是高科技企业,很多方面的原材料对于我们来说是降低的,比如电脑、芯片等。”10月16日吉林省吉林市东杰科技董事长王晓东告诉本报记者。
而对于新方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不大。据其执行董事袁彬10月9日向本报记者介绍,他们公司生产展示橱柜等产品的原材料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因为产品市场好,原材料成本能够随行就市,因此对他们企业来说负担并不重。
但在调查中,本报记者也发现,原材料成本能够随行就市的小微企业并不多。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向记者反映,上涨的成本自身很难消化,随行就市仅限于实力较强、市场行情好的小微企业。
“对于我们小微企业来说,特别是做配套的企业,提价是一个很谨慎的行为。因为一提价,主机厂就可能更换新的供货商,我们不敢冒这个险。”谢菽芬说。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外,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部分小微企业主饱受着房租、物流等成本飙升的煎熬。
10月18日,渭南新之春旅行社负责人郭涛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房租成本太高。“现在的房租太贵了,几乎占了企业成本的七八成。我们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给房东赚的,我很多朋友都是做小生意的,只要是开门面,房租都高得让人难以承受,有的店本来还能维持,房东动不动涨价,就拖垮了。”
吉林省中东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卫华则认为,当前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类的小微企业,物流成本是大头。“高速公路收的钱高得离谱,我认为,国家应该降低对货车的收费。”
2.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篇二
关键词:劳动力上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分析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 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低劳动力成本是构成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 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越来越大。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劳动力成本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本质上是影响行业平均成本或价格。具体来看, 劳动力成本涨对企业有两种效应:一种是成本增加效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增加产品的单位成本;另一个是技术进步效应, 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 往往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资, 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又会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劳动力成本上涨对行业成本或价格的影响, 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如果成本增加效应大, 即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上涨速度, 行业成本 (产品价格) 就会上涨;如果技术进步效应大, 即劳动生产率上涨速度快于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 行业成本 (产品价格) 不会上涨, 甚至可能下降。因此, 劳动力成本对行业成本 (价格) 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和劳动生产率上涨速度谁更快。
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从近几年来看, 我国低劳动力成本面临着发生变化的因素。根据均衡价格工资论, 工资就是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价格。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 近年来我国经济维持着10%左右的高增长率, 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产生旺盛的需求。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最新数据显示, 在今年我国被监测的105个城市中, 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37.3万人, 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637.1万人,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 与同期相比上升了0.12;需求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第二季度增长了2.9%和31.7%。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 我国近年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导致农民外出务工的比较收益减少和机会成本上升, 另外, 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使农民外出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自2003年底以来,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如珠三角已经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的研究表明, 截止2010年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保守估计, 只有2481万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 30岁以下的劳动力所占比例很低, 珠三角地区近几年来的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了常态, 技工和普工都同样短缺。
综上所述,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使国内工资上涨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目前, 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已不到3000万人, 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新增农民工数量综合预测, 这300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2017年左右转移完毕。2010~2017年间,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年均将下降6.4%左右。按照剩余劳动力下降速度与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来推算, 这一期间农民工工资年均实际增速将达到0.8%。如果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因素, 并假定这一期间CPI年均涨幅为3%, 则这一期间农民工名义工资年均将增长14%左右。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一) 工资上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首先, 工资持续上涨引起我国低端行业结构调整, 主要有可能出现技术、设备升级。依赖低工资赢利的产业导致研发投资不足与创新不足, 长期来看, 工资上涨必然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 未来一些中部地区, 有可能成为新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从长期来看, 发达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有可能挑选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投资环境稍微好些的地区进行转移, 部分企业将从东部沿海区向内陆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伴随着中西部地区配套环境的提升, 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再次, 工资的普遍上涨对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食品制造、服装及其制品、纺织、其他服务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是, 成本的上升对于上述中竞争充分的某些行业来说, 反过来则能够起到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使我国企业向高新技术创新方向发展。
最后, 高工资水平提升工人整体素质。劳动力价格提高, 一是, 使劳动者收入提高, 而高收入可以使劳动者对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继而又使得下一代的劳动力素质得以提高, 长期形成良性循环;二是, 致使具有高劳动技能的人员从外企回归国内企业工作。这样以来我国工人的劳动素养提升就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 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制造业中工资上调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 从而影响产品的最终出厂价格, 这部分影响称为工资上涨对价格的直接影响。同时, 工资提高, 产品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动力等的价格将会随之上升, 引起成本的增加和产品价格的上升, 这部分影响称为工资上涨对价格的间接影响。
制造业出口通常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较少地利用本国的原材料, 而主要依赖于本国的劳动力, 一般贸易则同时依赖于本国原材料及劳动力。因此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二者不同的生产特性, 加工贸易出口品生产使用的国内原材料较少, 区分更多受工资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的加工贸易与, 同时会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的一般贸易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国内制造业中一般贸易部门工资上涨与加工贸易部门工资上涨的传递路径上的差异, 对各部门及经济总体成本冲击的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加工贸易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 因此加工贸易生产中的工资上涨将不会对国内使用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品产生任何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受工资上涨影响程度较少, 而基础原材料部门在工资上涨中面临的影响较大。尽管这些部门在加工贸易出口中的份额并不大, 但是受影响的程度却很高。因此不难看出, 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时, 加工贸易生产受的冲击远小于一般贸易品生产。
四、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涨的建议
(一) 一是鼓励设备和技术投资, 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设备替代劳动, 各级政府应适时适度地支持企业的这种替代行为。一方面, 要建立有利于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财税政策体系, 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税收支持,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 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 要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投资活动的融资。注重发展设备融资租赁行业, 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
(二) 树立危机意识, 培育综合竞争优势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完善产业聚集区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产业协同能力;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改革,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改善经营环境等。结束语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增加行业成本, 对行业竞争力和产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同时也会增加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因此, 面对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柳;朱紫秋.劳动力成本波动、影响及对策——对娄底市企业的调查[J].金融经济.2008;8
[2]岑丽君.从劳动力成本变化看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7;14
3.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上升样本 篇三
广州市WD服饰有限公司(化名),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女式时装专卖,2009年时在全国的专卖店为230家,回款额为1.1624亿元;在2010年,全国专卖店已达280家,回款额为1.43912亿元,业绩增涨率为22.47%。
就是这样的公司,也深刻地感受到现在人才越来越难招。全公司仅153名的人事编制,却一直差30多名无法招满,人力资源部的招聘压力始终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一样阴沉,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招来一两位人才,可新员工还没有适应,就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离职;抑或新员工还没来得及学会公司的流程,带新员工的老员工却先离职了。
2009年WD服饰公司的总工资额为1245.76万元,而2010年的总工资额为1929.53万元,工资的上涨率为54.89%,2010年人力成本的上升,使得公司的总成本上升了11.7%。具体看(图表1)费用明细表(面料、辅料、生产成本及纳税之外的日常管理费用之外)。
从目前的这份表来看,上涨幅度最快的是人力资源成本。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哪个模块的人力资源成本会上升的最快呢?我们可以从该公司的各大部门人力成本对照表(图表2)来进行分析。
这份表将该公司的人力成本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来,研发中心的人力成本上升最高,达到了88.63%。目前广州服装设计师的工资是服装行业上升最快的一个职业,再就是营销人才的工资涨幅也非常明显,而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的工资基本与物价上涨持平。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人力成本已越来越成为公司最大的困境之一。而如何让中小民营企业能进行有效的产业升级,除了企业内部需要提升核心技术之外,更需要政府进行实际的研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MY电子:人力成本使利润下降1.2%
东莞MY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化名),原属民营企业,于2009年被美资收购,近三年来员工人数保持在1200人左右,在2008年初应《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给员工全面购买了社保与基本福利。
2011年3月1日起,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920元上调到1100元,上调幅度为19.57%。可是,东莞MY精密电子有限公司3月份的员工工资却比2月份多出了50多万元,人力成本上升率高达16.52%,同比2010年的3月份多出了80多万元,这让公司决策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非常头痛。
再来细看人力资源的相关报表,可以发现:2011年3月份时,其在职人数为1200人,管理层为135人,基层为1065人。这个月全体员工平时加班44小时,4个周末加班40个小时,直接导致企业成本急速上升。而4月份的人力成本还将会进一步提升,因为公司还未能及时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新申请新的社会保险基数,如果社保基数进行调整后,企业的人力成本上升将会超过25%。
东莞地区为了提升企业招用工的竞争力,于2010年5月1日将最低工资标准从原先的770元上调到920元,上调幅度达到19.48%,现在仅相隔10个月再次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1100元。
仅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东莞MY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的利润就下降了1.2%。
从该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2010年的人力成本平均为3500元/月/人,其中工资为2154元/月/人,福利为1246元/月/人。年度总人力成本为4896万元。公司的总营业额6.9733亿元。即在2010年,人力成本占了公司总营业额的7.02%。
而按照2011年3月份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该公司人力成本平均为3864元。由于公司业务以欧美外来加工业为主,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2011年的营业额能与上年度持平就算很不错了。那么按照与去年同比的营业额算,公司的人力成本会上升到占总销售额的7.98%。
2010年公司的整体业绩还不错,目标为7亿元人民币,完成6.9733亿元,目标达标率为:99.62%。可是,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除去公司的各项开支,全年公司的净利润为3952万元,利润率仅为5.67%。按照公司的生产计划,2010年4月份时,公司的生产排单期已排到9月份,而今年的生产排单期才排到6月份,因此今年企业的压力将会更大。
目前,对于沿海加工型的企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仍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现在又遇到原材料涨价等问题,企业目前面临着招工难、生存难的两难处境。
地方政府为了保障企业吸引劳工,逐步提高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可是却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
对于目前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这种大的趋势,借用东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谢庆源的话:“工资涨还是要涨的,这样才能解决东莞招工难问题,但是政府要从别的方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比如统一或减免各村镇对企业的各种收费,给企业一些优惠的政策等。”
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曾表示,政府在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也会从其他方面,比如在政府收费、物流成本方面,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不至于因为最低工资的提高而大幅度增加负担。
现在各种成本都在上涨,仅人力资源成本上调之后,按人力资源总监与财务总监的沟通与初步预算,公司的利润会因人力成本的上升而下降1.2个百分点。综合目前的高物价与通货膨胀现状分析,今年公司的利润率可能会低于4%,即公司全年的利润仅为2789.32万元。
4.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篇四
一、导致销售业绩上升的惯性滑行三因素:
1、地域性扩大因素:中国市场广大的地域性特点为企业通过地域性的市场扩展提升业绩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尤其在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初期,通过不断地攻城略地获得业绩的提升在某些企业看来要比通过深化市场产生效果容易得多,这种特点导致了企业在营销行为上极易形成对市场地域扩大的惯性依赖,企业业绩上升的背后往往是没有明确的市场选择和方向,快速成长带来的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对市场运作而言,从有到优远比从无到有复杂的多,它并不是单纯的数字指标的提升那么简单,
2、库存转移因素:库存转移可理解为企业市场运作的渠道惯性,从渠道商角度看,则是其追求利润的惯性表现之一。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直接操作终端,其有限的营销资源都主要集中在渠道推广上,产品在渠道中由上至下流通所存在的时间差使这些在渠道中的存货较早地体现在了销售业绩的数据上,而产品却并没有实现消费价值(即未实现对最终用户的销售),加之企业周期性的压货和重招商、轻市场等行为使这一因素产生的销售业绩上升情况尤其明显和普遍,这种没经过直接用户和消费者市场检验的业绩上升无形中掩盖了企业营销上存在的问题。
5.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篇五
内容摘要:非诉执行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行政处罚生效以后,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对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对人,发现一例,处罚一例,执行一例,避免处罚不执行的现象继续存在。
关键词:殡葬管理条例,非诉案件,执行案件,原因与对策,行政机关,案件数,农村,纳溪,殡葬改革,行政处罚
非诉执行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行政处罚生效以后,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对非诉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的执行,是执行工作的内容之一。殡葬管理相关条例实施后,实施对违反殡葬管理当事人进行处罚和执行,是更新观念的需要,更是保护稀有土地资源的需要。在南方的部分丘陵地区,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近年来殡葬处罚类案件受案数量大有上升的趋势。笔者结合所在地区的有关情况,浅析其原因,略提拙见,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一、违反殡葬管理行政处罚非诉案件上升的原因
1、火葬有关费用高于土葬罚款有关费用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先后到辖区内的合面、上马、打古等镇进行违反殡葬管理案件的执行,执行中收集了大量的群众意见,大多数同志对殡葬改革表示理解。但要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制定适合农民选择的路子。纳溪法院从选择执行的三个乡镇来看,均是纳溪边远乡镇,距火葬地路程较远。以打古、合面为例,暂不考虑运一具尸体到最近的公路边的费用,单从尸体装车运至火葬场车费大约600元,进场火化费、购骨灰盒等费用,大约在1000-1500元。亲属、生前好友前往送行,按30人计算往返一次车费约600元,火化一具尸体所需费用3000元左右。而当地镇政府对违规土葬者罚款仅500元。群众说:“火葬我们经济承受不了,土葬又要罚款,比较下来,选择土葬罚款500元还合算点”!
2、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力度加大
2002年以来,纳溪地区行政机关加大了对违反《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事件的处罚力度,对以往未处罚的、当年新发生的,通过调查立案后都予以处罚。纳溪法院2002年度受理并审查非诉执行案件263件,其中殡葬处罚类案件75件。2003年截至5月底受理并审查非诉执行案382件,殡葬处罚类案件11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23%。同时,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增强,行政机关在处罚行政相对人以后,对行政相对人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对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又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以前行政机关倾向于上门做思想工作,感化被处罚人自觉履行义务,而现在对上门做工作无效的,则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非诉执行,未继续反复做工作,导致殡葬处罚类
非诉执行案件数量上升。
3、陈规陋习束缚殡改步伐
破除土葬陈规陋习,节约每一寸土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执行中发现,在纳溪区的大部份农村,群众按照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都习惯于土葬。有部分群众及少数干部受传统思想束缚,封建意识浓厚,观念陈旧,对殡葬的认识模糊,甚至有的认为火葬是不忠不孝之举,对《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不理解。显而易见,思想问题是推行殡改中最大的拌脚石,导致案件数上升。
4、群众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意识不强
经调查,死者死后,家属在接受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后,有50%的家属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交纳罚款,却有钱大办丧事、宴请宾客,请道士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5、混淆土地使用权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农民对土地权属不明确,认为利用自己承包土地葬坟,并没有侵犯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混淆了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成为推行殡改的一障碍,导致案件数上升。
6、《殡葬管理条例》贯彻措施不到位
《殡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政府部门利用报刊、电台、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注重形式、轻视具体措施的落实,强调处罚力度,忽视处罚结果,导致处罚决定
形同虚设,未达到预期目的。
二、降低违反殡葬管理行政处罚非诉案件的对策
为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障行政机关的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益,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行政配套保障机制,确保《条例》的实施
《殡葬管理条例》能否顺利实施,经济问题是一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在进行火葬与土葬所需费用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实行火葬费用更高。如果对超过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对财力不足的政府亦甚感困难,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建议对费用进行分解:一是降低有关收费标准。二是设置专项补贴基金,聚集财力,主要途径是群众筹资和政府补贴,以此完善保障机制。三是有关部门禁止大办丧事,对违规者进行教育和处罚,净化殡葬环境。
2、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对群众不理解的或有误解的,分门别类进行深入宣传,让殡改政策家喻户晓,从
思想上、源头上扫除殡改障碍。
3、执行政策、有关法规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严肃和灵活有机统一 据了解纳溪境内,对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相对人实行1000元罚款统一标准的目标难以实现,其原因是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异大。其次,执行中,当事人讨价还价,造成执法不严肃。建议在区域内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实际情况制定罚款标准,较为适宜。同一地区可以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处罚标准。属火化的,坚决火化,不宜火化的,可采用深埋,立墓碑为标准。该深埋而不深埋的,可按《殡葬管理条例》最高限额处以罚款,更能体现执行政策、法规的严肃性、灵活性。
4、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对人,发现一例,处罚一例,执行一例,避免处罚不执行的现象继续存在。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殡葬文化建设
[摘要]落后的殡葬习俗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为此必须进行改革。可以通过构建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以人为本的孝文化、营造现代殡葬氛围及直接接种绿色殡葬等多种途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殡葬文化。
[关键词]新农村;殡葬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村殡葬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一)农村殡葬改革的现状
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并在“自愿死后遗体火化”的《倡议书》上签名,从而揭开了我国以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的序幕。由于“国家设定了一套话语,认为推行的火葬与文明、节俭、先进、科学相联系,传统的土葬与愚昧、浪费、落后、迷信相联系”,于是各地在殡葬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把火葬强化为殡葬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将遗体火化率的高低异化为衡量殡葬改革的硬性指标。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唯政令是从,强制火葬的推行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的逐渐转型,市场经济极大地唤醒并强化了农民的自我意识,市场逻辑成为农民殡葬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于是政府的火葬制度规范遭遇合法性质疑,农村殡葬活动和殡葬文化异化了,并具体通过如下一系列异化的丧葬习俗张扬出来: 土葬、变相土葬盛行。我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农民已外出发展了,但在骨子里依然将土地视为生存的最终依托。农民对土地的这种深厚感情,表现在殡葬上则是将土葬视为生命的最后归宿。尽管国家推行火葬已五十多年,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对死者遗体根深蒂固的处置方式依然是传统土葬,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改革中,花钱买土葬、花钱买他人尸体顶替已故亲人去火化的殡葬怪事屡有发生,火化后的骨灰二次装棺土葬现象也极为严重。封建迷信活动猖獗。由于儒家礼制是以孝道为核心理念来维系血缘亲情的,不少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生活的荒漠化却促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孝道”开始异化,隆丧厚葬的陋俗重新抬头,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具体表现为:一是葬前分礼隆重喧闹。农民办丧事都要在堂屋搭设灵堂哭丧停尸,遗体停放几天就会喧闹几天,严重地影响了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二是葬礼神秘诡异。农民在选择墓地时都要看风水,遗体停放时间长短要算所有后人的生辰八字,如有冲突,下葬时间必须延后,以至有些老人的遗体在家里要停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下葬时辰、方位都有考究。三是葬后祭祀隆重荒谬。受传统的鬼文化影响,农民“事死如生”、“视亡如存”观念根深蒂固。亲人死后都要做七个“七”,一日三餐供奉,七七四十九天后要做道场,烧小洋房、洋车、美女、美钞。山西甚至出现配阴婚现象,臆想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此外,农民不惜花费几万元用大理石、水泥翻修祖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攀比浪费现象惊人。厚葬是我国丧葬民俗的主流,儒家的“人世”思想和等级观念使得中国人很在乎“生贵死荣”。丧事不仅仅是死者的事,更多的则是活人的事,这样,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金钱化的强化和“孝道”的异化结合,使得农民在办丧事时互相攀比,许多人把办丧事当成了炫耀财富、权力、地位、家庭势力和社会关系的机遇,丧事异化了。“活着不孝,死了胡闹”、“活着孝,死了闹”就是真实的写照。据笔者调查,在今天广大的农村,人死后遗体一般要存放5天,丧葬、伙食、礼品和娱乐四大类丧葬活动的开支至少在3万元左右。这还是最一般最普通的标准。死者年龄越大,遗体存放时间越长,花费更多,浪费更大。
(二)加强农村殡葬改革的意义 现代殡葬改革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而殡葬文明又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历史,旧的丧葬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殡葬习俗不改,新风尚如何形成?殡葬观念不改,新农民何以培养?可问题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仅处于试点阶段,农村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只能靠家庭养老。农民的收入是有限的,在隆重的丧葬与养老产生矛盾时,许多农民基本上都选择了死的隆重,而忽视了对老者生的关注。因为家庭养老是内显的,对老人怎样,别人看不见,只要儿女做得不是太过份,老人一般会遵循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而丧葬是外向的,别人看得见,丧葬活动的隆重,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给自己一个交待,更给宗法伦理一个交待。因此,殡葬习俗不改,农村社会的移风易俗就是一句空话,乡风文明建设就会流于形式。现代殡葬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落后的丧葬观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发展观。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曾一度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但结果却痛心地发现,经济只有增长而无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富了,心里空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抬头了,进取的动力淹没了,结果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农业集约化发展受到影响,农民增收乏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乏力。经济哲学家和发展专家阿玛蒂亚·森指出:发展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而且经济的成功不可能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成就相分离。因此,要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必须加强殡葬改革,构建新型殡葬文化。现代殡葬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为安葬一个死去的亲人,农民一般得花去3万元左右的人民币,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许多人为此债台高筑。只要改变了农民的殡葬观念,解除了农民在殡葬上的无效消费,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文化的具体措施
6.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篇六
1 心理学上的解释
心理学上认为,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个体原因。情绪、意志、态度、经历、兴趣、价值观、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则容易丧失动机。又如,如果一个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就会产生痛苦和沮丧的情绪,挫伤学习自信心,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
(2)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他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因素构成了客观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期望程度。家庭气氛等则是主观环境。如果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本人进取心不强,甚至还向子女散布实用思想和读书无用论,这必然会削弱子女的学习动机。如果父母期望太高,管教太严,有时也会适得其反,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3)学校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师素质等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应试教育的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不良的校园环境及不喜欢的任课老师等,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
(4)社会原因。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价值观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则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正面的影响;如果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要被社会上某些畸形的经济现象所淹没,如分配不均、脑体倒挂、拜金主义盛行,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就会泛滥,致使人们的学习动机明显消退。
2 个人见解
如果光看这些解释,还是让人无计可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因此,有必要追根溯源,进一步追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总结出了六方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亲戚朋友的期望,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个人的意志。
(1) 社会大环境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万能论”、“钱能通神”等拜金主义言论甚嚣尘上,于是乎,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认为钱能搞定一切。笔者在站岗时就曾拦住一位这样的学员,他没带学员证,我质问他,“你连学员证都不带,那你带什么了?”他说,“我带钱了。”弄得我哭笑不得。另一方面,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和各种文凭的泛滥,大学文凭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回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这么多,几乎可以用扫把扫了。”还有,许多企业和政坛领导的世袭制没有完全打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拉关系走后门更是司空见惯,这让许多人错误的认为关系比实力重要得多。我考研时考了413,专业第一,可有一次被队干部一句话呛得不轻,“你以为你考第一就能直读啊?要是跟领导搞不好关系,你什么事都做不成。”看来我真是个“书呆子”。
呆就呆吧,我相信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没有错的。从辩证发展的角度看,这些现象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辩证法认为,人们尽管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无中生有、随心所欲的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然,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究竟哪一种可能性会最终实现,还取决于人们的自觉选择和不同意志之间的相互冲突状况。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进程是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现在还是处于矛盾的积累期,所以看不出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实力的重要性将会凸现出来。
(2) 管理体制
这是我想叙述的重点,也是能实际操作的地方之一。我认为军校的管理体制存在如下几点不利于学员学习的地方:
① 考试不公平。这是导致勤奋学习者被人说成“低智商”的直接原因。考前除了划重点外,相当一些科目的大多数试题都会奇迹般地出现,这时候比拼的就是谁的记忆力更强了。此外,监考人员对考试作弊的行为争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把很明显的考试作弊判成考场违纪也助长了部分平时不学习,考时抱佛脚的人的气焰。
② 各种活动和劳动众多,而其中许多是没有必要的。从系里到院里到大学到总参,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层出不穷,而队干部重视的正是这些比赛,因为他们能给队里带来荣誉。这似乎没有错,可问题在于这些活动不可避免的会与学习时间相冲突,队干部为了获奖,常不惜牺牲学员的正课时间。笔者有一位要好的教员就跟我说过这样的事情,课上了半节突然值日员慌慌张张的跑来说要某某同学回队里,一问才知道是队干部紧急召唤。劳动则是出奇的多,除了打扫本楼的卫生和相应卫生区外,还经常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公差。比如草稍微长得茂盛了点就得去除草,有领导来了就得去打扫家属区,还有打扫幼儿园卫生,铲除树木等,学员简直就是免费的劳动力,耽误时间甚多。
③ 评功评奖,推免读研等关系学员切身利益的事情幕后操作甚多。常见的情况不是能者居之,而是亲者居之。各种比赛名次也常不是真正优胜者靠前,而是内定。至于入党就更不用说了,成绩似乎根本不是标准之一。
④ 形式主义泛滥。以检查为例:领导在检查之前一般先通知下面,于是下面抓紧做好各种准备。检查内务,则提前叫学员打扫个底朝天;检查设施,则叫学员刷墙,装灯箱等;检查学习,则吩咐学员那次课一定得怎样,甚至提前做好录像。
(3) 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
其实从第二点就已经可以看出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了。在此我点明一下:
先说管理者。很明显的,管理者不重视学习,而重视各种比赛。表现出来,就是对勤奋学习者和经常参加活动者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各种评奖和入党,队干部优先考虑的肯定是经常参加活动者。勤奋学习者得到的似乎只有学习的乐趣,要是没有了这种乐趣,学习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这还罢了,有些队干部还经常给勤奋学习者出些难题,比如我就被我们队干部说成是有精神病,不过当我考研考了413后,话就改成了“天才跟疯子的区别本来就不大”。
再说教员。我可以这么说,有些教员是很不负责任的。上课时睡倒一大片他不管,作业也从来没有,考试前告诉学员三张试卷的内容和答题要点(因为教务处要从这三张试卷中抽一张来考)。当然,大部分教员都是兢兢业业的,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4) 亲戚朋友的期望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送孩子来军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家里省钱和给家里带来荣耀。他们不会去管孩子学到了多少真本事,关心的只是孩子有没有当过骨干,有没有得过奖,能不能读研或者分配到一个好的地方,而这些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多大的关系。
(5) 周围其他人的影响
试想一下,在一个整天有忙不完的劳动、训练、活动等与学习无关的环境里,在一个大家都不学习就你埋头苦学而最后换来的只是别人的嘲笑的氛围中,你能沉得下心去学习吗?我想换了爱因斯坦,他也不会学习的,当然他会跳出这个环境。但这算是解决之道吗?
(6) 个人的意志
辩证唯物论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受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上也认为,人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先在头脑中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力求实现此目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意志。人类通过意志,即通过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越是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因此,最终决定学习态度的还是学员自己的意志。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学员学习的意志已经趋于崩溃或者摇摆不定,这对于学习来说是很要命的。不管你如何聪明,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你的学习是不可能搞好的。
3 总结与反思
7.剖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篇七
为探讨如何在避免对产妇、胎儿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产科质量, 对我院2006年—2012年近7年中行剖宫产分娩的2 092例进行分析。其中有绝对性手术指征的占2/3 (包括由顺产转化为难产者) , 要求剖宫产分娩的占1/3,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除有绝对性手术指征外, 主要有:①自基层转来的高危孕产妇占一定比例, 使得有手术适应证者人数增加;②要求剖宫产 (包括生第二胎要求同时绝育的) 的增多。③怕医闹。④手术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失控[1]。
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产妇人数增多。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阴道分娩的情况, 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多为绝对性手术指征, 如骨盆狭窄或畸形、头盆不称、胎位异常、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纠正无效等;不宜自阴道分娩的如瘢痕子宫、巨大儿、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羊水过少、胎儿窘迫, 不良孕产史等。①随着基层保健工作的进步, 高危筛查孕妇及上转人数增多, 使得该类患者人数增加。②由于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巨大儿增多。③数年前我国剖宫产率疯长时行剖宫产者, 目前又到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使得瘢痕子宫人数增加。④医疗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 使得不孕症治疗后双胎、多胎妊娠增多。⑤性观念的开放, 婚后因某种原因暂不要孩子的又不采取有效节育措施, 使生育前多次人工流产, 致生育时前置胎盘患病概率增高。
分娩是一动态变化过程, 产程中可能出现胎头机转不正 (枕横或枕后位) 、胎儿窘迫、宫缩乏力致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停滞等异常情况, 使得“顺产”变为“难产”。目前头位难产处理方法有限, 仅有调整宫缩、人工破膜、徒手旋转胎头、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气囊助产术等, 其中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术家属不愿接受, 气囊助产我院技术经验不成熟, 使得相当一部分出现难产者并未经积极干预处理而直接改行剖宫产术分娩。
自国务院于2006年4月7日施行“降消项目”以来, 为了医疗“保险”起见, 近年来我们对初产臀位及有前次剖宫产史、低置性前置胎盘、羊水过少的孕产妇, 适当放宽了手术指征。除入院时已到活跃晚期者考虑经阴道分娩外, 基本上都采取了剖宫产术分娩, 没有给予经阴道试产的机会。
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指没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1) 随着剖宫产术安全性的提高, 因产妇怕痛不能耐受宫缩, 不愿或耐不住较长时间试产, 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 怕阴道分娩失败后再行剖宫产, 常不愿试产, 坚决要求剖宫产。而医方由于阴道分娩不可预测的因素比剖宫产要多, 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判定这些孕产妇是否绝对能经阴道分娩。因自然分娩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 如需助产者, 胎头吸引器助产失败改行产钳助产, 担心胎头吸引器或产钳, 尤其是产钳助产会伤害孩子或损伤产妇软产道 (宫颈、阴道壁) 。近年来人们法侓意识增强, 产科医疗纠纷不断上升, 若胎儿和产妇发生意外将给医院造成无穷的后患。我院在2009年9月一足月孕产妇入院时要求剖宫产分娩, 经检查后我们认为该产妇无论从产道、产力或胎儿情况判断可经阴道分娩, 劝其自然分娩, 结果当宫口开全, 胎头已拨露时出现宫缩乏力, 胎儿窘迫。向家属交代情况, 并告知胎头吸引及产钳助产的风险, 履行知情同意签字后, 并让其丈夫目睹抢救现场, 立即行胎头吸引助产, 结果胎头吸引3次失败, 改行产钳助产1次成功, 娩出一男活婴, 评7分, 经抢救复苏后评8分, 立即转儿科诊治, 新生儿恢复良好。但从新生儿出生第5天, 产妇、家属及其亲戚数人在医院大哭、大闹、睡医院办公室等, 一直持续长达1个月之久, 扰乱了我们的工作秩序和心情, 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医院议论纷纷, 医院声誉某种程度上受到伤害。事后家属认为医院未听取他们要求剖宫产的意见, 使新生儿受到不应该受到的伤害, 要求院方赔偿。诸如此类医患纠纷, 医方无奈。当前医患关系紧张, 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安全稳妥的方式, 能减少医患纠纷。
②高学历高龄初产妇较前15年明显增多。计划生育政策限制, 超二胎者及要求同时绝育者占一定比例, 使得要求手术者人数增加。
③随着全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出生医学证明》制度的完善, 在家分娩已成为历史, 加之80及90后出生人, 已进入生育年龄, 他们又多数是独生子女, 本来计划生育政策就使家庭对独生子女更是备加重视, 加之他们未出生的孩子也将是独生子女, 更让上两辈人关注, 不能有任何闪失, 故此要求剖宫产的家属及产妇相应增多。
④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使住院分娩产妇人数明显增多, 而产科医护人员与产妇比例严重失调, 顺产需医护人员陪护产妇长达约10 h左右, 而剖宫产通常1 h就可结束, 剖宫产费用是阴道分娩的3倍以上, 付出与收获呈反比。鼓励产妇选择剖宫产无论从经济利益还是工作人员业绩来说都比选择阴道分娩更为有利。
⑤手术科室应有严格的手术审批制度, 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不但有指导和培养的责任及义务, 还应该对下级医师拟定的手术有审批权, 下级医师拟定的手术应该请示上级医师, 由上级医师决定手术与否。在我院手术审批制度不健全, 下级医师拟定的手术上级医师未做到严格把关, 主要原因为不愿承担责任, 缺乏责任感, 这样自然下级医师说了算, 致使有部分不该做的手术也就做了[2]。
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笔者认为积极提倡自然分娩, 做好孕期宣传教育, 加强围生期保健及监护, 尽量消除产妇恐惧心理。同时医生也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对待每一位产妇, 提高责任感, 正确、严格地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应大力开展无痛分娩以减轻分娩痛苦, 气囊助产缩短产程, 提高助产人员的助产技能, 医院应建立严格手术审批制度, 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努力提高产科质量做出贡献。
但是, 降低剖宫产率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孕产妇及胎婴儿的近远期损害, 国家将剖宫产率作为衡量产科质量的指标, 不代表为了达标而不顾医疗安全、医疗纠纷而盲目强行阴道分娩, 这将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周虹, 钟玲, 刘建, 等.剖宫产率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2 (4) :428.
8.关于劳动力价格上升的思考 篇八
一、劳动力价格问题的提出
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中,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劳动力的再生产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劳动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智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以“体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普通劳动者如民工等提供。目前,“民工荒”让部分企业即使有订单也不敢接,“技工荒”更是让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一种奢望。如果劳动力不用就毫无用处,一方面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另一方面劳动者无法获得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可见,劳动力再生产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建国初期,由于经济不发达、商品供给的极度匮乏、高度的计划体制,决定了只能实行低工资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创造吸引外资的优良环境,提高外贸产品的竞争力,我国从现实角度出发,在比较优势上采用廉价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确实从中获得了足够的动力支持,但这却是以“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实际是得不到充分保证的”为前提。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住宅、医疗、教育等项费用,在计划体制下是靠国家以实物形式来保障的,福利房、公费医疗等成为上一代人心中铭记深刻的名词。市场化改革后基本废止了福利方面的实物分配,但这些费用并未如数纳入货币工资之中,造成一般职工靠工资收入买不起房、看不起大病、子女上不起学的现象,人们不得不为将来买房、看大病、子女上大学压缩当前消费,减少事实上的自由可支配收入,影响劳动力正常再生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为当前工资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调查结果显示: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市场化的改革已走了很远,但工资制度仍然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劳资矛盾。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前也有专家担心,由于劳动力价格面临上升的压力,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在5~8年后消失,会降低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这种担忧完全走入了一个误区,数据对比显示,高劳动生产率对应高工资。想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工人的物质利益就要得到根本保障。所以,从长远来看,一味地强调“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并不科学,甚至是很尴尬的一个命题。
二、理论分析
马克思说:“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上,但不改变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提高上。马克思就是通过分析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总结出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按照这种观点,劳动力再生产也就是劳动者的生命和劳动能力的再生产。由此可以得知,上述生活资料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维持劳动者及其后代的生存,是劳动力载体的再生产,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数量用A来表示;另一方面维持劳动者及其后代的劳动能力,是载体所承载信息的再生产,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数量用B来表示;如果用C来表示劳动力价值的总额,在数量上,就等于A与B之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劳动力商品也不例外。在价格等于A时,劳动力价格仅能够实现载体的再生产。在价格低于A时,载体的再生产不能完全实现。如果价格大于A却小于B的时,仅能实现部分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在价格等于C时,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得以实现。在劳动力价格大于C时,实现劳动力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可以发现,在分析过程中假定劳动者获得收入后,先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然后再满足其他的需要。经验表明,人类对不同消费品的追求有层次性,很难想象出社会存在与上述假定不一致的反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正确论断,也充分体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实现内含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机器人再先进,也只是机器,也需要劳动者的操作。再尖端的科学技术也无法提供出直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法,反而更加需要具有相应的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可见,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实现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社会资本的内含再生产。在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劳动者所耗费的生活资料的利用效率的高低,因人而异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信息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利用效率,换言之,价值B的利用效率决定了劳动力内含再生产实现程度。可以肯定的讲,只有劳动者本人才能够决定这部分生活资料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劳动者本人是保证实现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根本。由此可见,尊重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劳动力价格决定了劳动力外延再生产实现程度的同时,也影响了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实现,在西方哲学中,这也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印证。马斯洛认为“一个人收入增加后,他自己的希望也相应地活跃起来,并且积极地为获得几年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东西奋斗。”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劳动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有利于劳动力内含再生产的实现。
三、结论和启示
马克思劳动力再生产理论对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的社会现象提供了良好的解释,同时也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的着眼点。就是要给予劳动者以充分的物质利益保证,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保障劳动者收入中可自由支配的部分不再“缩水”,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实现。
首先,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正确处理劳动力价格上升压力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因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前市场面临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压力,是对劳动力价格长期偏低的市场反应,它反映了人们劳动增值的必然趋势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仅就第二产业而言,一方面我国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不成比例, 仍有上升空间。通过提升工资水平,让其能够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劳资矛盾能得到大大缓解。工资增长同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得到改善,内需扩大也有了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市场中的利益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劳资关系上,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劳资关系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要建立市场中的利益均衡机制,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形成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在此方面,强化工会的作用是必要条件之一。
其次,加强宣传,强化企业支付效率工资的意识。效率工资理论的发展,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政策建议和争鸣,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该理论是作为解释工资刚性时所提出的除最低工资和工会化之外的第三个原因。这些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的生产率高。一种主要适合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指出,工资影响营养。多给点工人工资,工人才能够吃得起营养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的生产效率更高。这对当前民工的生存环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另一种效率工资理论则认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由于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工人存在偷懒的可能。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高工资,提高工人偷懒的成本,减少道德风险问题。这对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建设性意义。
再次,要借助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规避单由市场可能导致的低效率。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处于绝对过剩的状态中,无限供给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不断下跌。如果完全由市场主导,就意味着劳动力价格肯定会下跌到简单再生产水平以下。调查表明,在用工量最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工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只上涨了68 元。可见,劳资对立中,劳方处在绝对劣势的地位。因此,政府必须借助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完善相关法律,用法律保障劳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劳动者本人也要转变陈旧的观念,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劳动力商品新的要求,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9.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篇九
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
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10.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 篇十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今天在校的初中生,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开放,获取各种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而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缺少价值判断力,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诸如“及时行乐”和“金钱至上”等消极观念的影响,致使部分初中生觉得读书无用、读书吃亏,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2.需要层次达不到及时满足
内在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需要”会促使个体产生欲望和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它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导致行为的产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至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和爱的需要、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发展的高峰期,其需要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显著增加,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启动。狄克斯行为动机理论认为,在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时,健康的个体一般会选择积极的行为方式来满足需求,而不健康的个体则会适应某种消极行为或错误目标来帮助自己满足需要,如对抗或报复行为。厌学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目标的错误所在,但他们的不恰当行为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教师、同学以及父母对他们的反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归属、接受、支持和爱的情感需要也就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感便出现危机。这会引起其自尊水平的进一步降低,进而导致他们以后的行为更加失当。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以牙还牙”铘决问题的方式得到的仍是伤害,从而产生“滚雪球”似的恶性循环效应,不知不觉中形成焦虑、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甚至精神病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一效应便是初中生厌学情绪逐渐加重和效应累积的普遍过程。
3.学习压力增大
第一,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加大。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在课程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欠缺,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学习中深感吃力,跟不上进度。而在学校大班额教学中,由于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教学时数限制,不可能做到人人懂了第一步才教第二步。由此,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吃力的学生会越学越累,造成个人目标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他们便产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身心也是长时间处于疲劳或半疲劳状态,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第二,环境期望值过高。从家庭到学校,施加给学生的“读书”压力呈现饱和状态。这种超内在需要的外刺激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厌学等行为逐渐形成,并 随着外在压力的加大而日趋严重。一位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说:“我感觉到只有分数才是我父亲的儿子。”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学习效率很难提高,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第三,中考的压力。青少年进入初中,就首次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中考面临一定的淘汰性,竞争激烈,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频繁,这一切都会太大减少初中生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且随之而来的考试焦虑情绪也会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会使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强烈的冲击,年级越高,这样的经历就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弱。
4.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
11.企业成本持续上升,经营负担加重 篇十一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各项成本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人工成本比2013年年末“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90%,其中“明显增加”的占28.9%,“有所增加”的占61.1%,“基本未变”的占8.2%,“减少”的占1.8%。认为“增加”的比“减少”的多88.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当。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幅度相对较大,选择“明显增加”的比重接近三成。
关于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物料采购价格比2013年年末“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31.2%,“持平”的占44.7%,“下降”的占24.1%;认为“上升”的比“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3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6.3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相对较少。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2014年的环保支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4年企业环保支出比2013年同期“明显增加”或“有所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61%,“基本未变”的占37.9%,“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的仅占1.1%。以5分制计算,企业在“环保支出”方面的总体得分为3.76,明显高于中值3,这表明2014年以来企业的环保支出增加较多。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环保支出增加相对较多。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工、医药、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和金属制品等行业企业环保支出增加相对较多,评价值在3.94—4.11。
在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企业的经营负担也有所加重。本次调查了解了2014年以来企业的税收负担和非税费用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2013年相比,认为税收负担“基本未变”的企业经营者占60.1%,“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的占29.9%,“有所减少”或“明显减少”的占10%。以5分制计算,企业在“税收负担”方面的总体得分为3.23,高于中值3,这表明2014年以来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民营企业2014年以来税收负担增加相对较多。
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医药、金属制品、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2014年以来税收负担增加相对较多,评价值在3.31—3.47。
关于企业非税费用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与2013年相比,认为2014年以来非税费用“基本未变”的企业经营者占52.5%,“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的占34.3%,“有所减少”或“明显减少”的占13.2%。以5分制计算,企业在“非税费用”方面的总体得分为3.25,高于中值3,这表明2014年以来企业的非税费用有所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外资企业2014年以来非税费用增加相对较多。
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2014年以来非税费用增加相对较多,评价值在3.31—3.46。
12.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阳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6238例, 其中剖宫产3269例, 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2.40%, 产妇年龄20~45岁, 孕周33~42周。初产妇5234例, 占分娩总数的83.90%;经产妇1004例, 占分娩总数的16.10%。
1.2 调查方法
查阅南阳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登记本,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住院分娩总数和剖宫产总数进行归纳、总结, 将所有病例按照年份、分娩总数、剖宫产总数、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对比。为研究剖宫产现状, 对其中2012-2013两年的1514例剖宫产及各种剖宫产原因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 进一步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对于有剖宫产指征病例资料进行查阅, 有多个指征的以最重要的一个为准。对于没有任何指征的孕妇住院期间进行访谈, 出院者进行电话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按比例多少排序, 计算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剖宫产率及2012~2013年各剖宫产原因构成比。
2 结果
2.1 各年度剖宫产例数及剖宫产率
由表1可知, 2009-2013年这5年间的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2.2 对2012-2013年剖宫产原因分析
2012-2013年的剖宫产为1514例, 剖宫产的各个原因所占的构成比见表2。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高。
3 讨论
3.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指没有医学指征或没有构成剖宫产指征而选择的剖宫产, 其中绝大部分是产妇及家属或者医生要求行剖宫产分娩的结果[5]。从表2中的数据不难看出, 2012-2013年剖宫产原因中, 社会因素首当其冲, 与庞淑兰等[6]的研究结果相同。
3.1.1 孕妇及家属方面
(1)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 独生女初产妇逐年显著增加, 而独生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生活环境优越, 多数娇生惯养, 在家很少劳动, 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不能忍受分娩的阵痛, 对分娩没有信心, 所以容易选择剖宫产。 (2) 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认为胎儿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颅脑受到挤压, 会引起脑组织缺氧, 影响孩子的智力, 不理解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 误认为剖宫产在麻醉下作手术而没有痛苦, 而且手术时间短、安全;有的甚至把剖宫产等同于新生儿的安全, 认为剖宫产“百分之百的安全”, 而不了解剖宫产的事故率和并发症远高于自然分娩。 (3) 初孕妇没有经验, 再加上轻信周边一些有过分娩经历的亲戚或者朋友夸张描述的分娩“痛苦经历”, 或者孕妇在入院待产的过程中看到其他孕妇即将分娩前宫缩的疼痛, 痛苦呻吟的模样而产生恐惧心理。而家属对医生的解释和安慰工作也不充分地配合等。 (4) 另外, 有一些孕妇及家属受封建伦理生育观的影响, 当获悉是男婴就坚决要求剖宫产, 还有一些愚昧迷信的选日子、择时辰的生产, 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生日, 所以促使孕妇在到孕周而没有临产征兆的情况下选日子剖宫产。 (5) 有些孕妇认为阴道分娩会改变阴道的组织结构, 影响性生活质量, 故而选剖宫产。 (6) 还有一些孕妇担心在自然分娩过程中, 耻骨分离使骨盆增宽, 改变自己的体形而影响线条, 从而选择剖宫产。 (7) 高龄初产妇的比例增多。这些产妇生理上已经不是很有利于正常分娩, 同时, 产妇以及她们的家属思想负担也比较重, 对胎儿更加重视, 加之一些错误的分娩认识, 使得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以剖宫产来结束分娩[7]。这一因素也相应地增加了剖宫产率。 (8) 珍贵儿增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不孕不育治疗技术也有所进步, 输卵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也增加, 人工受精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 珍贵儿逐年增加, 相应的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
3.1.2 医疗及医院方面
(1) 随着近年来日渐升高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 产科的医护人员都有着被俘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开这些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 她们往往对孕妇和她们的家属所提出的要求采取妥协甚至是纵容的态度, 人为地扩大了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外延。 (2) 如果阴道分娩, 一个初产妇从先兆临产到宫口开全需时较长, 且需经过多个医生的交接, 而且多数产妇常在夜间分娩, 期间监测产程的医生得不到休息, 而剖宫产可控性高, 且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增加, 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也更加的熟练, 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尤其是横切口剖宫产的普及, 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最快者30 min, 与自然分娩相比不但免去了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麻烦, 同时还回避了承担的风险压力。 (3) 目前试产、助产、臀位分娩正慢慢地被剖宫产取代, 大多数年轻医生根本没有阴道分娩的经验, 也没有正确处理阴道分娩的能力, 视剖宫产为解决所有困难的“法宝”, 从而助升了剖宫产率。
3.1.3 经济收入方面
阴道分娩产程时间长, 风险高还赚钱少, 而剖宫产费用相当于2~3倍阴道分娩的费用, 为医院和个人增加了收入, 使得部分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夸大顺产的弊端, 隐讳剖宫产的危害, 这也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因素。
3.2 胎儿宫内窘迫
胎儿宫内窘迫占2012-2013年剖宫产原因的第2位。胎儿宫内窘迫以前是靠观察胎心音及破水时羊水性状来诊断的。目前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手段较多, 胎心电子监护仪、B超监测羊水、胎儿脐血流测定以及胎儿头皮血p H值测定等广泛地应用于产科临床, 使胎儿宫内窘迫在早期就得到诊断。对于在医院住院待产期间的孕妇, 每4小时就会听次胎心以及胎心监护的使用, 当胎心一过性地减慢或者增快, 胎心监护出现基线偏低或者偏高, B超显示羊水污染时, 医生便会对孕妇或者家属告知胎儿可能存在宫内窘迫, 如果继续待产或者试产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后果, 让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或者选择分娩的方式, 而产妇及家属对此方面知识缺乏, 考虑到胎儿的安全, 一些人便直接选择了剖宫产。但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也未见相应的窒息。所以, 一些监测仪器及技术的使用, 从侧面证明了对术前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剖宫产率[8,9]。
3.3 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在2012-2013年剖宫产原因中占第3位。由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推广, 产前就能诊断脐带绕颈。一经确诊便会告知家属脐带绕颈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突然出现胎动消失, 胎死宫内, 产程进展的过程中顺着胎先露进一步下降, 宫缩进一步加强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 有一定的危险, 而家属听闻后害怕出现意外便选择了剖宫产。事实上, 脐带绕颈是能够在严格的监控下试产并经阴道分娩的。只要胎心监护没有中重度变异减速, 脐绕颈小于3周, 脐带的有效长度大于30 cm, 经阴道分娩仍然是安全的[10,11]。
3.4 羊水过少
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产前诊断技术的使用, 产科医生往往会把羊水过少可能会导致的新生儿窒息, 特别是脑损伤等情况告知孕妇及家属, 导致她们不愿冒风险而未经试产, 直接选择剖宫产。
3.5 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首先是由于经济的发展, 生活条件逐渐优越, 导致一些妇女在未孕前就已经肥胖, 怀孕后相应的妊娠并发症就会增多, 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等等。其次是由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是南阳市三甲级医院, 产科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 以至于周围的县城医院将多数处理不了的高危孕妇转入此医院, 使此医院成为了高危妊娠集中的地方。再者是由于有些孕妇在孕期没有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使得一些妊娠并发症未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 临产后才来医院, 这些都是使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
3.6 臀位
有些孕妇在怀孕期间腹壁松弛, 导致胎儿胎位不正。这也不是必须地剖宫产指征, 孕28~32周期间臀位是可以通过膝胸卧位而改变胎位的。但孕妇往往娇气忍不住膝胸位的痛苦, 再加上医生怕发生意外承担责任而不主张纠正胎位及顺产, 所以臀位住院后几乎都是以剖宫产结束妊娠。
3.7 巨大儿
部分孕妇食量过多, 饮食结构欠合理, 孕期休息过多, 导致孕妇孕期超重和胎儿体重增加, 巨大儿的发生率增高。而巨大儿头大且硬, 可塑性小, 同时孕妇体重超重在分娩时由于盆腔脂肪堆积, 使可利用空间缩小, 造成难产, 从而选择剖宫产[12]。
3.8 瘢痕子宫
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提高, 也相应地提高了再次剖宫产率, 瘢痕子宫也就越多, 再加上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增高, 也相应地增加了妇女再次结婚和妊娠的机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 医生会强调有子宫破裂的风险, 一旦子宫破裂就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导致孕妇对分娩失去信心而再次选择剖宫产。实际上, 据扬玲竹等[13]报道,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可行阴道分娩。研究显示,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臀位>巨大儿>瘢痕子宫[14]。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推荐阅读: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07-07
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08-06
劳动节多劳动的句子10-18
小学生劳动的作文:热爱劳动06-25
五一劳动节诗歌——《劳动者的风采》08-05
五一劳动节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09-04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10-22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10-13
定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10-27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劳动力计算专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