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教学反思(10篇)
1.《聂耳》教学反思 篇一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认识“杰、创”等14个生字。
3、读中感悟和思考,感受聂耳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和聂耳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名人故事”。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这些杰出的人物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板书:聂耳)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少年聂耳》(补充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读文情况。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文,并及时纠正错误,互相评价。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2、检查识字情况
读词语----读生字------多音字(齐读----领读----开火车读-----随机读)
3、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从中能感受到聂耳对音乐怎样的情感?
三、品读课文,体会聂耳对音乐的热爱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聂耳对音乐的喜爱。
2、重点学习“他常常…….侧耳倾听”这句话。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这种喜爱之情?
(一眨也不眨、手托着下巴、侧耳倾听、常常)从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聂耳听笛子的认真和专注,从而感受到他对音乐的喜爱。
3、有感情的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生配合读文:学生读聂耳和师傅的话
2、理解“恳求”的意思。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恳求他人的经历,感受聂耳的情感。
3、再次读文,做到有感情,并从朗读中体会聂耳虚心好学和对音乐的喜爱。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体现聂耳喜爱音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哥哥去攀龙门山……)聂耳不喜欢玩吗?他为什么不去登山呢?(忽然,天空阴云密布……)
哪个词是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似乎”是什么意思?聂耳到底察没察觉到下雨,为什么?聂耳的笛子吹得怎么样,从哪里体会到的?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聂耳的勤学苦练。
3、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聂耳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体会聂耳认真专注,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
五、板书 少年聂耳 听
认真专注
喜爱
学
虚心好学
练
勤学苦练
2.拜谒聂耳墓 篇二
今年夏天,我游览了云南省昆明市,并专程去西山拜谒了聂耳墓。初夏的西山,满目葱翠。车子沿着盘山路绕来绕去,开到了西山森林公园登龙门索道站前,我手捧一束鲜花,默默地踏上通往聂耳墓的山间石道。一路走着,一路感受那“烽火漫天,血腥遍野”的抗战年代,体会他拿起音乐作为战斗武器的决心和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在他入党直至遇难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成功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形象。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榜样。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体现出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强烈心声,现在听来,依旧是那样的令人激昂亢奋。
聂耳墓位于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道旁山坡上,背靠碧鸡山,面朝滇池,周围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清幽而肃穆。仰望过去,高大白色的聂耳全身雕塑石像矗立在墓地前方,凝思的神态宛如正在构思谱写伟大的乐章。石像后面便是墓穴,上面覆盖着一丛丛鲜花。进入墓地,要经过三段共24个台阶,象征着聂耳的24个青春年华。1935年,年仅24岁的聂耳经日本赴苏联,途中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墓地的设计独具匠心,整个外延呈云南月琴状,墓穴定在琴盘发音孔上。墓前设有7个花坛,代表7个音阶。墓碑刻有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后有墓志铭。我在墓前静默着,将鲜花安放在坟冢上,向聂耳墓深深鞠了一躬。
3.《聂耳》教学反思 篇三
报
第四十五期
聂耳社区
2014年11月4日
党建工作添活力 服务居民零距离
—聂耳社区开通社区党建微信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党建渠道,充分运用手机微信传媒优势,进行基层党建信息交流互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聂耳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以网络信息化为抓手,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载体,开通了聂耳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社区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实体党建信息、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党群服务、社情民意、惠民服务等活动信息及时在微信里公布,通过微信平台打破地域、空间界限,构建公开、透明、规范、整合、高效、互动的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报道“微新闻”。每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与社区发展、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党建工作、时政新闻、重大事件、包括政策法规解读、社区专项工作开展情况;为居民提供民政、计生、社会保障、扶贫助困等惠民政策,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信息。开设“微课堂”。将党建知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知识编辑成微信版本,面向党员干部进行转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集中学习为手机机动学,变照本宣科为微信随身学,实现了在内容上化繁为简,形式上化整为零,既方便大家阅读学习,又能因材施教,各取所需,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开展“微服务”。充分发挥社区“两委”、党员干部、驻辖区单位党组织的作用并依托党员积分制管理、“美丽玉溪服务先锋”主题月活动、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的开展,在社区服务中开展“窗口服务树形象”、“志愿服务传爱心”、“上门服务暖民心”、“预约服务提效率”、“网上服务零距离”等特色服务。
组织“微研讨”。利用微信群组织研讨,收集社区党员干部、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对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及建议,调动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服务“微网格”。社区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二维码贴在社区为民服务站、驻社区单位及小区门口,居民通过搜索玉兴街道聂耳社区微信号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社区微信。社区微信二维码和网格化二维码同时使用,实现了沟通交流无障碍,为民服务零距离。设立“微信箱”。微信平台是社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社区在平台上公布社区电话、邮箱,居民可以直接进入微信平台反映问题,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繁琐的手续,利于居民对社区进行监督,及时向社区反映热、难点问题,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展示“微风采”。社区将在微信平台里传播和谐文化、传统文化、社区文化、楼道文化、邻里文化等,报道社区内的“新鲜事”、“家庭事”、“好人好事”、“趣味事”,转发居民的文章、摄影作品,并对居民提供的被社区转发的文字、图片、视频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展示居民风采,达到传播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作用。
社区微信平台的搭建,开辟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又一块主阵地,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下步工作中我社区将用好、用活,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发平台新的功能,努力拓展服务领域,真正把手机微信平台建成传播党的声音的重要窗口、通达社情民意的便捷渠道、加强基层组织的有效载体、服务基层党员的重要手段。
4.聂耳的故事 篇四
母亲的歌让他着迷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会从事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行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
待到年长几岁也就是中学毕业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后,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演艺圈的“拼命三郎”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谁知“申庄”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聂耳失业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申报》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耳的注意。每月能挣十元津贴,还管吃住,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习生。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练琴时得站在墙角,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帮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电影拷贝,得到一百元报酬。一百元啊,离开大家庭以来他还从未拥有过这么多的钱,聂耳的心狂跳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给母亲邮去一半。另一半,买了一把小提琴,还有两本乐谱。这把普通的小提琴,从此为聂耳的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于是,人们常常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错了”,“又错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小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师。“一定能学会,”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到“大世界”看杂耍,聂耳却一声不吭,躲进房间练琴。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一天至少“恶补”七个小时的琴。
“拼命三郎”聂耳很快出名了。其时,电影和戏剧往往裹挟在一起。一套演员班底,一会儿在舞台上演话剧,一会儿又聚集的水银灯下。这样做,虽出于制片商节省成本的策略,客观上却锻炼了演职员。比如王人美在电影《风云儿女》中除饰演女主角之外,还要唱主题歌。拉小提琴的聂耳,也要时不时上场扮个什么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或者涂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矿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尽人皆知。1959年,赵丹在电影《聂耳》里出演聂耳时,还不止一次地谈及当时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滩演艺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孙瑜、卜万苍、金焰、郑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丽珠、赵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观名人,聂耳才体会到什么是“风头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为谋生的聂耳,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泼,天真,十九岁的聂耳是个孩子王,身边总围着歌剧社的小演员们。做游戏,输了,孩子们起哄,聂耳乐颠颠地耸动着两只耳朵。大家不满足,“耳朵先生,再来一个嘛!”聂耳又“秀”了一下。
聂耳最爱看电影,而且每遇动情之处必哭,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这个习惯常被朋友们当做笑料,他自己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时,聂耳与他的同乡、上海泉漳中学的教员李生萱来往很频繁,此人即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聂耳因此对哲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向往。
“一·二八”以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中共提出在文艺界发展党员,壮大左翼力量。年轻活跃的聂耳被列为首批培养对象。培养和联系人是上海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后来介绍聂耳入党的也正是田汉。但在聂耳目前保留下来的十多万字的日记、文章、书札里,关于田汉的描述却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至多用“很好”这样的字眼笼统地表示一下。勤写日记和书信的聂耳,逢“田”何故谨慎规避?令人不得而知。当然,在田汉的眼里,聂耳最初只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追求革命的贫苦学生,两人阅历、资历以及性格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田、聂二人在音乐创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聂耳的处女作《开矿歌》是两人合作的开端。后来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则是两人合作的巅峰。
电影《风云儿女》剧本刚刚完稿,编剧田汉被捕了。聂耳见到导演夏衍的第一句话是:“《风云儿女》谁来作曲?”第二句话就是:“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自信与笃定溢于言表。狱中的田汉果然同意了聂耳的请求。很快,聂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死,年仅23岁。当时,由诗人郭沫若在日本写了一首诗,以志纪念;1954年云南省重修聂耳墓,郭沫若又撰写碑文;同年,日本藤泽市修建聂耳纪念碑,碑铭也由郭沫若题写。聂耳生前与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们并不清楚,但作为田汉的密友,因为田汉的缘故,郭沫若关注聂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为什么不是田汉呢?由此推想,尽管聂耳和田汉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档”之间,笔者更倾向于从后者的角度考量两人的关系。聂耳提起田汉,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田老大”。
1934:“我的音乐年”
1934年4月1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当时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进“百代”,聂耳只是音乐家任光的录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为音乐部副主任,这是因其一目了然的才秉。“百代”老板大气地对聂耳说:不管你是谁,你做什么,只要你能做成,有影响,有效益,你就尽管去做。
聂耳“拼命三郎”的劲头又上来了,抄谱,作曲,演出,开研究会,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兴奋而忙碌,以至连写日记的时间都没了,整整七个月的“百代时期”,临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写了一篇“总结”文字。在这篇注明“四月四日”的日记里,亢奋中的聂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赞许”、“批评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为电影《渔光曲》、《桃李劫》、《大路》创作的音乐作品。
忙碌中聂耳最用心力的是国乐队,业余演出时这个乐队也称“音乐社”。乐队很小,只有几个基本席位,成员都是往来较密切的同行,每礼拜开两次夜工,因为是同人性质,大家的兴致很高。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乐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实验。聂耳根据云南等地民间乐曲改编完成《山国情侣》、《昭君和番》等四首民乐作品,都是交由音乐社首演的,现场与报章的反响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百代”就是聂耳“新音乐”的实验室。
人生的价值往往成就于一个瞬间,一个阶段。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聂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标志性作品,但他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说过:“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
那一年,碰见熟稔的朋友,聂耳总会半真半假地发几句牢骚:忙!真忙!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话刚说完,一转身他又忙得像个陀螺,从乐队转到合唱队,从合唱队转到摄影棚——因为他正在筹划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若干年后,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曾长叹再没有能像聂耳这样“抢”着干事的人了。
1934年,聂耳真的特别快乐,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艺圈,聂耳曾一度很沮丧;但这一年,他恢复了惯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后,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当地许多社会名流盛装莅临。音乐厅的气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终了总有热烈的掌声。聂耳在“百代时期”编创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厅里静极了,丰沛的个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声提前响起。一时间,作为听众的笔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聂耳。这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聂耳在“百代”期间主持改编的另一首新民乐《翠湖春晓》,同样以那充满民族个性色彩的优美打动了异域的听众。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灵魂早已升入天国的聂耳,你有什么新的感想么?
母亲的歌让他着迷
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他的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
5.聂耳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从音乐中领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道理。
2、能学会《卖报歌》并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学合作唱。
3、能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聂耳的简要生平。
教学重点
学唱《卖报歌》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情绪并表演
教法
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组织教学(学生伴随音乐进教室)
2、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这天,让我们在这宁静的教室里重温一下这庄严的时刻吧。(全体起立)
二、新课教授
1、观看视频短片简介聂耳
2、讲《小毛头与卖报歌》的故事并观看杨碧君照片
3、学唱卖报歌
1师简介歌曲资料
2第一遍听赏《卖报歌》并回答问题:
A、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资料呢?
B、听完之后你有些怎样的感想?
再次听赏音乐感受并划分歌曲结构
(师粘贴乐句小卡片)
3拍打节奏念唱歌词
4第三遍听赏《卖报歌》并轻声跟音乐哼唱
5指明学生演唱最熟悉的一句,师点评并分句教唱
6全体同学跟琴齐唱第一段
7练唱第二段和第三段
8师生跟琴对唱
9分男生女生演唱歌曲
9以分句接龙的形式再次熟悉旋律
10全体同学随音乐齐唱
4、歌曲情感处理与表演
1分组讨论每段歌曲的情感处理并总结
2带着情感全体随音乐齐唱(师评价)
5、拓展
分享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聂耳的相关资料(师板书)
课堂小结
同学们,光明的这天最之后到了,我们新中国的孩子再也不用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能够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幸福的生活与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享受着祖**亲的关怀。作为新中国的孩子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生答)相信同学们必须会在新中国的阳光大道上前进。下课。
板书设计
6.聂耳的电影音乐创作 篇六
与此同时,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聂耳不仅在电影音乐领域享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聂耳同样是一名骁勇的战将,他还是电影创作中的多面手,在电影公司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他活跃的身影。这些都已经记载在中国电影的史册中。
一、聂耳电影音乐创作概貌
聂耳于1933年发表了他第一首电影歌曲——影片《母性之光》插曲《开矿歌》,到他1935年夏天从日本寄回来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定稿,聂耳在他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两年半的时间里,一共创作了15首电影歌曲,占他一生创作的35首歌曲的43%。
他创作的电影歌曲计有:
1933年,《母性之光》插曲《开矿歌》(田汉作词,男声领唱、伴唱);
1934年,《一个女明星》主题歌《一个女明星》、插曲《走出摄影场》(均由安娥作词,女声独唱),《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田汉作词,齐唱),《大路》主题歌《大路歌》(孙瑜作词,齐唱)、序歌《开路先锋》(孙师毅作词,男声领唱、齐唱),《飞花村》主题歌《飞花歌》(孙师毅作词,女声独唱)、插曲《牧羊女》(孙师毅作词,童声独唱),《新女性》主题歌《新女性歌》(孙师毅作词,包含六首歌曲的组歌,女声齐唱);
1935年,《逃亡》主题歌《逃亡曲》(又名《自卫歌》,唐纳作词,齐唱)、插曲《塞外村女》(唐纳作词,女声独唱),《凯歌》主题歌《打长江》(田汉作词,齐唱)、插曲《采菱歌》(田汉作词,女声独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齐唱)、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作词,女声独唱)。
从这个作品目录可以概括地了解聂耳电影歌曲创作的基本面貌:就歌曲的形式来讲,既有男声、女声、童声独唱,也有齐唱、领唱伴唱;有单首的歌曲,也有多首歌曲的组歌。就在影片当中的作用来讲,有主题歌,有插曲,还有序歌,呈现了多样化的面貌。
二、聂耳的电影歌曲创作及在影片中的运用
聂耳开始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时候,遇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两个重大转折:其一是1931年中国电影界紧随世界进入有声电影时代的步伐而开始试制有声电影;其二是1932年中国左翼电影运动蒙发。
美国华纳影片公司1927年出品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世界电影开始步入有声时代。中国各电影公司紧随其后,从1930年开始试制有声电影,到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与百代唱片公司联合出品的《歌女红牡丹》成为第一部公映的中国有声电影。同《爵士歌王》中只有歌曲发声一样,在这部表现京剧演员生活的影片中,只有四个京剧片段有声,其他的声音元素还没有进入影片。随后,在影片《野草闲花》(联华影业公司1931年出品)中,歌曲开始进入影片,由孙瑜作词,孙成璧作曲的影片主题歌《寻兄词》一经出现,就以其融入影片剧作的功能,及其分段呈示的“曲式”而具有鲜明的电影歌曲属性与特点。而聂耳则是在有声电影试制初期的1933年就进入了电影歌曲创作的第一批电影作曲家。
聂耳遇到的第二个重大的历史时机,是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上升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一方面是大批电影制片机构受到严重破坏:一方面是电影观众不再钟情于充斥电影市场的言情传奇、神怪武侠题材的影片,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使最先认清形势的电影业制片人,审时度势,向左翼文艺工作者请求伸以援手。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主管上海地区文化工作的瞿秋白同志经过慎重考虑,并召开多次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最后同意夏衍(沈端先)、阿英(钱杏邨)、郑伯奇三位左翼作家接受明星影片公司的邀请,担任该公司的编剧顾问。以此为标志,开始了中国左翼电影运动。
此后,各个左翼文艺团体向电影界不断输送干部,聂耳就是在这时进入电影界的。他走上革命音乐的道路,以及他进入电影界的领路人是田汉同志。也因此,他的第一首电影歌曲,就是田汉编剧的影片《母性之光》(联华影业公司1933年出品)的插曲《开矿歌》。
影片《母性之光》讲述的是革命者家瑚由于被反动军阀追捕,亡命南洋;他的妻子不得已,带着女儿小梅嫁给音乐家寄梅。数年后家瑚归来,见到妻子和女儿,但是小梅已经被寄梅培养成一个单纯追求物质生活的少女,并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南洋矿业大王。不久,小梅被丈夫遗弃,又因被丈夫传染上梅毒而导致了女儿的夭亡。到此时方明白自己身世的小梅,投进了父母的怀抱。
在这部影片中,作曲家任光为小梅创作了插曲《春之恋歌》和主题歌《母性之光》,而聂耳则创作了《开矿歌》。这首歌表达了家瑚亡命南洋期间所经历的非人生活,他对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的刻骨仇恨,以及与他们誓死斗争的决心。歌曲采用了男声领唱和合唱伴唱的形式,旋律沉实有力,在劳动号子的伴唱下,领唱的旋律有如一声声呐喊。
在影片当中,流亡南洋多年的家瑚回到上海,被友人带到寄梅为小梅举行的音乐会的现场,他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妻女却不能相认,于是他用演唱这首歌来向妻女叙说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也是以此来宣示自己坚定不移的革命志向。在家瑚演唱这首歌的过程中,导演用极富表现力的画面,表现了他在南洋挖矿的艰辛,以及统治者的皮鞭抽在他身上的残暴,画面和歌曲配合,产生了强烈的效果。就电影歌曲的功能来讲,这首歌属于被称为“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即在影片的画面上能够看到音乐或歌曲的来源,通常这类音乐或歌曲会较好地参加到影片的结构之中。在这部影片当中,它是影片作者交代人物历史,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既简明又富于形象感,使这首歌成为影片主人公家瑚的标志。这也是电影歌曲独有的作用。
聂耳的第一首电影歌曲,就以这样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和独特的英雄性格呈现在世人面前。
聂耳与田汉合作创作的第二首电影歌曲,是为《桃李劫》(电通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创作的主题歌《毕业歌》。影片《桃李劫》讲述了一对从专业学校毕业的正直的青年知识分子踏上社会以后,因为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最后被罪恶的社会吞噬的悲惨命运。《毕业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最关心的时代主题——反帝救亡,号召青年学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旋律采用了进行曲风格,大量的附点音型和切分音节奏的运用,使歌曲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号召性。歌曲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在男女主人公的毕业典礼上,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胸怀。而在男主人公陶建平被以“杀人罪”判处死刑拉出去行刑的时候,伴着老校长手中那张他毕业时意气风发的照片飘落在地上和远处响起的枪声,热泪纵横的老校长耳旁又飘起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的歌声,是伤离别,还是叹息不公平的命运?歌声使人们联想起当年那一群满怀雄心壮志准备进入社会的青年们,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深思。《桃李劫》自觉地运用有声电影的创作手法,充分地发挥了电影中对白、音乐以及各种声音元素来进行影片创作,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这里还特别应该说明的是,《桃李劫》是中国共产党进入电影界开展左翼电影运动后,建立的一个由该党掌握创作的电通影业公司的第一部作品。在国民党反动派高压的严酷创作环境中,党的艺术家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方式在影片当中“塞进”自己的声音。为《桃李劫》这部基本上与抗日救亡无关的影片中,创作这样一首强烈的抗日救亡呼声的主题歌,并且随着影片的上映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斗争策略。
也是在这一年,聂耳为影片《大路》(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创作了序歌《开路先锋》和主题歌《大路歌>。<大路》是我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以年轻的工人群体为主人公的影片,讲述了以金哥为首的青年工人,为了给中国军队修筑反抗帝国主义的战略公路,与把头汉奸英勇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素有“诗人导演”之称的孙瑜,把这部影片拍成一首诗意盎然的英雄诗篇。序歌《开路先锋》是这首英雄诗篇的光辉开篇。年轻的工人们以开路先锋的姿态,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发起挑战,洋溢在歌曲中的乐观主义和对敌人的藐视,塑造出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全新无产阶级形象。“轰轰轰”和“哈哈哈哈”的反复出现,更加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主题歌《大路歌》表达了修筑“自由大路”的热情,以及年轻工人们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气概。旋律使用了沉实有力的劳动号子,节奏鲜明有力,号子的音型贯串始终,使这首歌具有劳动者的气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影片当中,金哥与他的伙伴们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伴随着他们劳动的银幕形象,出现了《大路歌》,这时这首歌是来自影片主人公的歌声,编导者采用了画内音乐的方式,使这首歌成为塑造这群青年工人群像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影片结尾处,金哥们英勇牺牲在敌机轰炸中,紧接着他们的身影从血泊当中幻化成一组英雄的群像,伴随着再次响起《大路歌》,这时这首歌成为了影片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和歌颂,让观众感觉到他们的英雄精神永存。同一首歌,在影片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呈示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但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手段。
《大路》在中国电影走向有声电影的过程中,被称为“配音片”,即片中只有音乐有声,对白仍然采用字幕形式来表现。聂耳在完成这两首歌的创作后,采用“先期录音”的方式,与片中的男演员们先将歌曲录好,在拍摄现场还音,演员们配合着歌曲的节奏表演,以保证同步。据导演孙瑜回忆,在太湖边上的拍摄现场,聂耳负责放录音,为了保证同步,聂耳不时从半山坡上跑下来与演员们交流,最后终于很好地完成了创作。为了纪念中国电影历史上这个有意义的事件,无锡市在当年拍摄《大路》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个“聂耳亭”。
影片《新女性》(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讲述的是青年知识分子韦明在社会黑暗势力的迫害下不幸自杀身亡的悲剧。与其悲剧相对比的,是纺织厂的女工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迎接艰难的生活。影片编导者鲜明地表达了只有新生的工人阶级,才是新的女性。左翼影评人王尘无在《关于(新女性)的影片、批评及其他》中,援引另一位影评人唐纳的《论(新女性)的批评》的话:“不用说得:工人中的知识分子的李阿英,才是真正的新女性。”聂耳为影片《新女性》写作的主题歌《新女性》歌,鲜明地传达了影片这一主题思想。他曾就这组歌曲的创作给吕骥写信说:“当师毅将《新女性》歌词拿给我的时候,我马上便觉到这个歌的作曲是非常艰苦的工作。第一,歌词太长;第二,情绪的表达相当复杂而深沉。因为对象是女工,当然要极力求其大众化……我们商量的结果只有把它分成六个小歌,分开唱时各歌有它的独立性;同时,连起来唱也能成为一个整个的东西,于是才产生了六个标题”。他在信中说到的“六个标题”,就是这个组歌包含的六首歌曲:1.《回声歌》、2.《天天歌》、3.《一天十二点钟》、4.《四不歌》、5.《奴隶的起来》、6.《新的女性》。六首歌各自的节拍和情绪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首《新的女性》,他以弱拍开始,而以重拍配合歌词特别强调的“女性大众”、“社会的劳工”、“建设新社会的前锋”、“一同翻卷起时代的暴风”等这些新的女性的时代特点。旋律中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新的女性”中的“新”字,形成了很强的冲击力。这首歌配在了女主人公自杀未获救身亡后,女工们的队伍走向工厂的画面上,再次强调了“新女性”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到底谁是新女性”这个问题的答案。电影歌曲“表达影片主题思想”的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录制这六首歌曲,联华影业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广告,招收合唱队员,成立专门的合唱队,聂耳对合唱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1934年2月2日《新女性》在金城大戏院举行了首映式,身着女工制服的联华合唱队在聂耳的指挥下演唱了这首组歌,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在聂耳生命最后的时刻完成的绝唱,是影片《风云儿女》(电通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这部影片讲述了青年诗人辛白华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最后踏上民族解放战场的心路历程。
《铁蹄下的歌女》是为影片女主人公阿凤量身创作的。阿凤随母亲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北方来到上海,在经受了影片的男主人公之一的梁质夫参加抗日活动被捕的教育后,参加歌舞班走上回家乡的路,决心去反抗侵略者。这首歌的旋律起伏跌宕,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好像歌剧中的宣叙调。歌曲的前面大半部讲述主人公的命运,节奏比较平稳,旋律线也比较长,后半部节奏紧促,音符密集,感情激昂,最后在哀叹自己命运的低音区乐句结束。既表现了歌女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所受到的深重压迫,也表达了她们内心同样涌动着的崇高民族情怀。就歌曲在影片当中塑造人物性格的功能来讲,也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表现了阿凤这个人物的成长与成熟,从当年的“被救助者”成为了现在的“救助者”,这首歌深深震撼了临阵动摇脱逃的影片男主人公辛白华的灵魂,成为他最后走上抗日战场的一个推动力。
诞生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斗争风雨激荡的伟大时代的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它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一首英雄的诗篇。歌词作者田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从监狱中传出来这首歌词,聂耳主动找到接替田汉创作的夏衍,拿到歌词,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谱写了这首被称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的战歌。他把田汉写作的并不十分规整的词句,谱写成了一首节奏鲜明,坚强有力的进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但是我们从中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曲者借鉴《国际歌》和《马赛曲》的某些结构特点,附点音符的连续运用,短促有力的节奏,加强了歌曲的紧张度,使歌曲具有了强烈的战斗性格。
在影片当中,这首歌曲(旋律)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是用乐队演奏的片头音乐,由当时在上海的俄国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配器。第二次是在影片的末尾处,辛白华经过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他和阿凤以及所有参加义勇军的青年们,在号角和战鼓的伴奏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从影片结构的角度讲,歌曲表达了主人公的革命决心,升华了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完成了他的重生。而气势磅礴的齐唱,不仅表现了辛白华投入到人民群众的队列中,也同时表现了抵御外侮已经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
这首歌是中华民族不屈斗争精神的象征,鼓舞了亿万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自由的斗争,而且在新的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定为国歌。这是聂耳的骄傲,也是中国电影音乐的骄傲。
对以上五部作品的简略分析,是在反复观摩现存影片和文字资料,以及《聂耳全集》所提供的完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聂耳的其他电影音乐作品,从歌曲写作的角度来评价,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由于影片没有保存下来,我们不能体会它们如何在影片中发挥作用,作为电影音乐的分析也就很遗憾地无从谈起。
三、聂耳在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的贡献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中,从来就包括着左翼电影音乐所取得的成就。而就中贡献最大的,是聂耳。
聂耳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在电影音乐创作方面,他不光担任过作曲,也担任过音乐编辑,影片《渔光曲》的背景音乐,就是由他编配的,他还写过一些很有见地的关于电影音乐的评论文章。在电影创作中,他写过剧本,担任过副导演,当过演员(其最著名的角色,就是他在《母性之光》中全身涂满深色油彩扮演的那个南洋矿山主家的佣人),当过剧务,也写过不少电影评论,是电影界的多面手。
中国共产党人进入电影界开展左翼电影运动以后,在1933年2月9日发动电影界各方面人士投票选举了作为电影界领导性质的组织——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有32位从事方面电影工作的从业人员被选入,聂耳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并且担任了组织部的负责人,与夏衍、沈西苓一起担任起协会的领导工作。这固然是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年仅21岁的聂耳在电影界所具有的广泛群众影响,以及他对中国左翼进步电影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聂耳,因为聂耳和他的战友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他们始终站在这个伟大斗争的前列,和人民群众一起创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历史,并且以手中的音乐为武器,谱写了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战歌。在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这是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留给我们最伟大的启示。
许凤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讲师
朱天纬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馆员
7.《音乐家聂耳》教案 篇七
——柯玉凤
教学目标:
1、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背景,聂耳的简要生平;
2、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卖报歌》;
3、认真地欣赏《金蛇狂舞》,并且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卖报歌》;
2、听赏《金蛇狂舞》。
教学难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都听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
师:他就是著名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2、介绍聂耳生平:
原名:聂守信
云南玉溪人
1912---1935
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毕业歌》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聂耳叔叔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卖报歌》,看看那个年代的报童每天的生活史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3、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听一遍歌曲,你们仔细感受,觉得这首歌改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生回答)
4、学唱歌曲
a、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用“啦”跟唱;
b、分组记歌词
c、2/4拍节奏强弱,分组唱,当两组组唱的时候,其他两组的同学用强拍手,弱拍空的方法为他们伴奏;
d、一起跟老师的琴声唱整首歌的歌词;
e、跟伴奏唱。(三)听赏《金蛇狂舞》
1、师:聂耳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还写了许多民乐合奏曲,如《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大家知道民乐指的是什么吗?(生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著名的《金蛇狂舞》。
2、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曲子描写的是什么?
3、听赏钢琴版《金蛇狂舞》。
(四)总结
8.高中音乐说课稿《聂耳》 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聂耳》,这是一堂音乐鉴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3.总结讨论(3-5分钟)
9.伟大的音乐家聂耳作文900字 篇九
伟大的音乐家聂耳作文900字
伟大的音乐家---聂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边响起了这首铿锵激昂的国歌声时,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的红色革命时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都要唱的一支歌,这是响彻全中国,响彻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旋律,它的气势,是那样的高昂、雄壮、坚定、有力,那样的强烈,那样的令人振奋,热血沸腾!它巨大的号召力,鼓舞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前进!前进!前进进!”它的曲作者是聂耳。・聂耳,云南玉溪人,19XX年2月15日,诞生在昆明甬道街72号他父亲聂鸿仪开办的“成春堂”小药铺楼上。聂耳4岁丧父,靠母亲行医卖药清贫度日。・聂耳自幼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学童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多种乐器,求实小学组织“学生音乐团”时,聂耳被选为乐队的小指挥。他十分喜欢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尤其对云南花灯与洞经音乐有浓厚兴趣。・聂耳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开路先锋》、《毕业歌》、《卖报歌》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并将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该影片的主题歌。随着电影的公开放映,《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由于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它不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当时,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也一直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励着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著名黑人歌王罗伯逊曾深情地说:“这首歌不仅唱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决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包括美国黑人在内的争取解放的决心。1978年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我为家乡云南有这样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的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怀着聂耳那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学习、工作和生活!
10.聂耳的故事 篇十
名字由来
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热爱音乐
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四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创作国歌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作曲家的创作生涯
在上海,聂耳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嘘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
聂耳1932年8月到北平,这是他战斗生活史上又一次重要的转折。正如他回到上海时写给于伶同志的一封信上所说:“北平,是把我泛滥洋溢的热情与兴趣汇注入正流的界堤。”在北平热烈多变的三个月时间,为他1933年以后光辉的新音乐活动和革命歌曲创作,在思想、政治上、艺术激情上进一步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创作了《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聂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标志性作品,但他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他创作了《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4月,传来了g民党当局要逮捕聂耳的消息。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个年轻有为的战士,批准他先到日本暂避一段时期后,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不幸的是,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他的生命在23岁就画上了休止符。他没有机会看到电影《风云儿女》,也没有听到合成后的《义勇军进行曲》。
随着电影的公映,《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了全球。1936年,被迫流亡国外的刘良模把这首歌带到了美国,著名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最早在美国演唱了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将它改名为《起来》。从此,《义勇军进行曲》也在国外唱响了。
知音长存永不忘却的纪念
一代天才音乐家如流星坠落,短暂的一生却燃烧得无限耀眼。聂耳的生命已经融入《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国人皆是他的知音。《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响彻华夏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最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聂耳编创的《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奏起时,那充满民族个性色彩的优美旋律打动了异域的听众,每一曲终了总有热烈的掌声。《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
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郭沫若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乎!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2009年,聂耳被中国政府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聂耳》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 少年聂耳第2课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