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精选16篇)
1.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 篇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区域差异: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1、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3、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5、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周——第四周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五周——第十周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十一周——第十五周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十六周——第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十一、二周
田心中学
石文艺
2.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 篇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3.八年级地理会考有效复习策略探讨 篇三
一、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八年级地理会考范围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涉及知识点较多。由于地理学科课时少、任务重,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突出复习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复习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多加复习,对不考知识大胆舍弃。
二、立足教材,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每年的地理会考试题都是紧扣课本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普遍感觉无章可循,无从下手,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以课本为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复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培养用图能力,突破复习瓶颈
在“无图不成题”的考试理念下,如果学生没有读图意识,脱离地理图像进行学习,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学生不注重培养阅读地理图像的习惯,因而缺乏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无法利用地理图像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地理图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读图指导与读图训练。
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描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并注明界线的组成、界线的划分依据、区域的主要差异和特征等信息。
四、讲、练、补相结合,提高复习质量
讲是指教师要根据课标、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并将所讲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练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学生的练习,才能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精选典型性和启发性较强的试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力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补是在练的基础上进行的评析与补充,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与练,弥补学生的不足,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突破知识难点。
五、增进沟通与交流,提高复习动力
八年级学生既没有七年级学生刚入学的那种新鲜感和认真劲,也没有九年级学生升学的那种紧迫性和压力感,他们正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其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亟须进一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通过开年级会、班会、家长会,使家长、学生重视会考。
其次,教师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多跟学生进行谈心,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
4.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
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
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
注重基础,提高能力。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5.八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 篇五
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学部 孙艺婷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能按时认真完成,上课精力不集中,导致成绩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地理学戏的方法,只靠死记硬背,读图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导致学得太死,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滨城区第八中学
教学计划
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内容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学习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理解国家为改变经济地区差异大的现状而实行的有关政策。本章的重难点是工业分布和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四、教学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1.课前准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考虑教法。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情感。
(二)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听课,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听20节课外,还要从教学平台、网络搜集一些优秀课例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
(三)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滨城区第八中学
教学计划
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七)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五、课时安排 每周2课时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2节课 第二节
1节课 第三节
1节课 第四节
1节课 测试
1节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3节课 第二节
3节课 第三节
3节课 复习
1节课 测试
1节课 期中水平检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1节课 第二节
2节课 第三节
1节课 第四节
1节课 测试
1节课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2节课 第二节
2节课 第三节
6.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六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建立起习题库。
强化规范的落实,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做到:
(1)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1、严格按“会考地理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组织教学和复习。
2、认真理解会考地理考试题型,训练以单选择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7.例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篇七
八年级《思想品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 并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道德文明, 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学生继承传统, 感恩父母
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在思想上容易与父母产生分歧, 隔阂与冲突等代沟现象出现了。根据笔者在课堂上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 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显露, 并迅速发展, 和父母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双方的隔阂加大了, 矛盾加深了。例如, 学生认为父母不应该动不动就训责他们。对此, 笔者教育学生先反省自己, 认真审视矛盾冲突的根源, 教育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克服逆反心理, 主动走近父母, 体会父母为抚养他们付出的辛苦, 并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 从而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与父母和谐相处。如在讲授《走近父母》的内容时, 笔者从“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开始, 和学生共同将这首诗诵读三遍, 并听歌曲《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恩情, 感恩父母, 尊敬和体谅父母。
二、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异性关系 (白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如在讲授《男生女生之间》的内容时, 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早恋现象”, 笔者列举了一个人人熟知的事例:农民会将幼苗上过早的开花芽摘除, 为的是幼苗更加健壮地成长, 将来有较好的收获。另外, 笔者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即通过课堂辩论会等方式使学生明白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是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当然, 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毕竟不同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 影响学习和人生。因此, 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面对异性同学的“爱”、“求爱信”等感情问题要理性处之, 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一定要记住:果实到秋天才能成熟, 不提前在春天采摘, 否则尝到的将是苦涩的滋味。
三、教育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知识
8.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 篇八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列举福建主要灾害种类,并尝试以滑坡、泥石流为例构建自然灾害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福建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
滑坡泥石流
1.分布 2.成因 3.危害 4.防治措施
灾情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陈群莹:介绍学生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绩,为小教师上台做好铺垫,引入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收获。
一、福建主要灾害种类
学生颜雅婷:首先让我们通过福建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建省的自然灾害种类。
(示福建地形图)(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与同学互动读图总结出福建主要灾害种类及其关联性: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
教师陈群莹:(提问颜雅婷)福州内涝的自然原因?(气候、地形等),再比较厦门与福州地形条件的差异?
福建省内从沿海到内陆活动断裂带贯穿了全省,山地面积大,加上不稳定的季风气候以及台风引发的暴雨等的影响,在福建也经常会有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那么滑坡、泥石流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有请小兰同学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请。
学生谢小兰:(示新闻报道、滑坡泥石流照片)以新闻告诉同学山体滑坡等等地质灾害就在身边。
教师陈群莹:(提问谢小兰)俗话“山剥皮”和“出龙”指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灾情是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接着让我们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的角度来构建知识体系。
滑坡泥石流
1.分布 2.成因 3.危害 4.防治措施
灾情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接着我们来讲一下人为因素,在人类活动中,会对泥石流产生什么影响呢?请看一组小实验。
实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学生王圻梨:(实验)现在由我带领大家通过一组实验,更直观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致灾因子的影响。(即人为因素的影响)
汉城和海缘同学模拟他们各自家的后山所造的两座小山丘。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两坐小山丘有什么不同之处,大家仔细观察下实验中两座小山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当暴雨来临时,植被覆盖率低的这座小山丘滑坡泥石流现象严重。而海缘家,因为植被覆盖茂盛,现象却是不典型的。
教师陈群莹:(参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当我们加大雨量、提高坡度的时候,他们各自间现象的对比更加的明显。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来影响致灾因子,“扩大”或者“缩小”灾情。接下来我们还是请小兰带领我们继续学习滑坡、泥石流的其他相干知识。
学生谢小兰:(示案例)请同学们看一则案例来进一步分析滑坡泥石流会造成哪些危害?
滑坡泥石流既然带来这么大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加以防御呢?接下来请圻梨上来为我们讲解。
学生王圻梨: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就得出了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来防止或者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所以防治措施的第一点是:(板书)A.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示护坡工程图】请大家看,这是福厦高速公路旁的护坡工程。请问,为什么我们要在高速公路旁建设护坡工程呢?
(板书)B.建设防灾减灾工程
我们都知道当灾害发生时,首要的救护对象是人。当我们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自救呢?
【示滑坡、泥石流试题】【同学回答滑坡、泥石流试题】在陈老师的要求下,尝试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一道综合题,大家请看。与同学互动完成自己根据课标设计的练习。并根据自身经验介绍“农民在施肥的时候也是会提高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的。我是比较有体会的。我们家有茶山,我爸爸在施肥的时候,为了能让茶树充分地吸收施下去的肥料。在施肥前就会把茶树周围的草先锄掉,而这样就会破坏了草被,就会加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听讲。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新理念,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让学生模拟教师自主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同时准确运用地理语言上台讲课,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兴趣也得到有效地激发;教师几次问题的适时插入,犹如一粒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既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活跃了课堂,让课堂气氛一直高涨,师生、生生互动良好。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小实验还有待增强有效性,学生教师由于紧张而出现的口误,提醒今后多加注意。
9.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篇九
临江市蚂蚁河乡中心学校张永涛
为了加强八年级下册地理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也为了使学生在地理会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现拟定本册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我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本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认识一部分省级区域,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根据一个地市的职能和历史等条件,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确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认识省内区域,初步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理解力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4、认识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两个跨省区域,了解这两个跨省区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树立全面而联系地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的意识。
6、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来记忆地理事物的方法和意识。
7、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使地理及格率由上学期期末考试的16.7%再提高一定的百分点,平均分由分再提高一些。
二、教学资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共分为四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重点是认识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各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时必需的教学资源有地图册、教师教学用书和教学挂图等,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有网络、多媒体教室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学生不够重视,也不喜欢学习,加上地理教学课时少,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地理测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学生有学好地理的愿望,也希望自己的地理成绩有所提高。基于此,本学期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地理成绩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四、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决定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手段:加强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识记内容和识记地图相结合,加强复习与测试。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如下:
第一周:第1~10页,第二周:第11~16页,第三周:第17~23页,第四周:第24~31页,第五周:第32~39页,第六周:第40~44页,第七周:第45~51页,第八周:第52~56页,第九周:第57~64页,第十周:机动第十一周:第65~73页,第十二周:第74~79页,第十三周:第80~82页,第十四周:83~90页,第十五周:总复习
第十六周:总复习第十七周:总复习第十八周:地理会考
第十九周:总结反思
2、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6课时左右)第二章:认识省级区域(8课时左右)
第三章:认识省内区域(4课时)第四章:认识跨省区域(5课时)
10.初中八年级地理备课计划 篇十
为加强本级部地理学科的教研工作,积极贯彻“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特制订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2.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4.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本学期在组内进行每位教师公开课堂教学,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
5.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每个教师会运用多媒体,会制作课件。当然这是顺应课改所需,课改过程中,课程与课时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无法满足。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能弥足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学期会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浓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氛围。
二、教学课时与进程。
周次表
11.八年级数学课程兴趣教学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06-01
中学是培养教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它既不像小学教学中宽泛地兴趣培养,也不像高中时期对学习的认知已初步成型,因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塑造型。所以在中学时期,采取兴趣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索的习惯,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锻炼散发性思维。在实际的八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兴趣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八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与七年数学的教学有所不同,七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随着环境的变化,对学习的兴趣会在初期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数目的增多、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所以,在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着重要给予这部分学生信心,灌输兴趣教学的概念,使学生重新燃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替代过去“死板”、“枯燥”的标签。
八年级是一个培养兴趣的重要中间时期。因为到了九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陡然上升,包括升学的压力、接踵而至的模拟考试,数学作为传统的拉分科目,虽然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的重视,但是仍会出现“做过类似的题还是会错”,“死记硬背的公式临场想不起来”等类似的状况,这就表明了一个问题,重视不等于可以学得好。数学是一个重视思维思考方式的一门学科,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只是把数学的学习当作是一个任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背负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在学生未面对这些压力前,培养其兴趣,开发数学思维,找到正确的学习之道,这样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各门科目的学习。
二、兴趣教学
1、因材施教
经过七年级一年对数学的学习,学生对中学学习模式已经开始熟悉,初步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适合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的差距会不断地拉大,这种现象在教学的实践中屡见不鲜,为了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耐心地引导他们,点拨解题的思路,从基本概念着手,从易到难,以兴趣为主导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兴趣教学最大的好处在于,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在以往的教学的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站在课堂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虽然在新课程的改革倡导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仍然比较生硬。在兴趣教学的模式下,可以借鉴国外“小组式”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将课桌打散以小组排放,组员围绕课桌而坐。这样的座位安排首先从空间环境上打破了过去的相对压抑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开放式的讨论环境。然后有教师抛出问题,由小组成员通过各种实验的方法进行讨论,最终得到公式或答案。
教师在这样兴趣教学模式下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不是将知识直接地灌输给学生,而是以一种探讨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而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强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灌输“数学思维”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数学不仅是一门“难啃”的学科,更是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但是一旦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就能够驾轻就熟了,便不会将数学的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从内而发的自主学习,发现数学之美。数学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将思维能力和知识点学习结合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建议
兴趣教学的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兴趣教学的目标。因此,从两个方面对兴趣教学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教师要改变长久以来固定的教学方式,制定与兴趣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把自己从传统的主讲人的身份转化成知识的引导者,此外,在语言上增加艺术系,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次,学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地配合老师,克服抵制情绪,跟着老师的引导慢慢地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四、总结
兴趣对于八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和有效利用的工具。但是目前在实践的教学操作中兴趣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对兴趣教学的不同方式的尝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涛修.浅谈数学兴趣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1).27~29.
[2] 阿勒泰库丽西拉·胡尔曼汗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2013.(8)111.
12.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 篇十二
1. 有班级读书计划。学生有读书摘抄本。
2. 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根据新课标读书要求, 向学生推荐五年级阅读书目, 分为 “必读书目”和 “选读书目”, 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3. 班级建有图书角, 存书量达到学生数量的1—3 倍。有图书管理员, 有借阅制度和借阅登记本。
4. 有班级读书习惯, 每周学一首古诗, 利用每天的语文课课前一两分钟朗读背诵, 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5. 最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以利于教师课件、学生作品的展示。
6. 教师在课前有相应的安排, 学生有备而来。
二、活动对象: 班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读书活动, 选择性地阅读书籍, 读有价值、有意义的书, 让同学们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形成 “多读书、读好书” 的良好氛围, 营造书香班级。
3. 使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与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读书和交流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概括表达能力。
四、活动过程
1. 课前活动——— “每周一歌”
( 说明: 为培养班级读书习惯, 每周学一首古诗, 利用每天的语文课课前一两分钟朗读背诵; 或者播放诗歌朗诵MP4)
课代表:“《春夜喜雨》” (齐背, 男女轮背、小组轮背)
(教师简要评价)
2. 新书推荐
( 1) 情景导入 ( 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PPT)
同学们, 读一本好书, 就像是进入了一座知识的宝库; 读一本好书, 就像打开了一扇扇心灵的窗户。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 它可以塑造我们的心灵, 编织我们的梦想, 磨练我们的意志。
有这样一个同学, 他自小患成骨不全症, 经历10 余次大型手术……2013 年, 在完成一次大型脊椎重组手术后半年, 他回到了校园, 利用每日的空隙, 创作完成了17. 5 万字的长篇个人自传 《命运之上》。西北师大附中2014 届高三北辰班学生刘大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也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奋发向前。他就是文学少年刘大铭。他入围2013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也是我省唯一一位候选人。
(2) 文学少年刘大铭视频 (3~5分钟)
(3) 新书推荐
看了他的故事, 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被他感动了。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新书就是他的作品
( 教师展示推荐的新书 《命运之上》)
3. 名人读书故事
( 1) 教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 是人生奋斗的航灯。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都是非常喜爱读书的, 他们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故事。
(教师PPT示例名人读书故事2~3个例子)
(2) 学生展示
教师: 相信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名人读书的故事, 也一定有自己的感受, 请你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 PPT示范语言格式: 我讲的故事是_ _ _ _ , 我的感受是_ _ _ _ )
学生一分享 ( 教师鼓励评价)
学生二分享、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做鼓励性评价)
学生三分享、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做鼓励性评价)
(3) 教师小结。
4.合作交流, 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
(1) 小组交流
教师: 刚才几个同学讲了名人的读书故事, 其实,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上一个星期, 同学们也读了自己的书, 也做了自己的读书笔记。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可以用这样的格式去回答 ( ppt展示)
( 2) PPT展示回答示例及交流要求
①我向同学们推荐的一本书是_ _ _ _ , 作者是_ _ _ _ 。
②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_ _ _ _ ,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_ _ _ _ , 我积累的书中精彩的词、句、段落是_ _ _ _ 。
③先在小组内交流, 选出一个最出色的在全班交流。
④在组内选出一份最佳读书笔记)
( 3) 小组交流, 小组长组织
( 4) 全班交流———我的读书故事
下面请各小组推荐出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学生一、学生二、学生三、学生四)
教师鼓励性评价指导
5. 读书笔记展示
( 1) 教师过渡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下面展示各组内选出的最佳读书笔记。
( 2) 作品展示 ( 或以投影形式展示) , 教师鼓励评价, 做出相应的指导要求。
6.“读书之星”评选
(1) 评出最佳读书奖
( 2) 评出最佳读书笔记奖
7. 文学诵读
这节课, 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文学少年刘大铭的作品 《命运之上》, 现在, 就让我们来朗读他的一首作品 《灵魂行者》。
四、结束语
1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三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1
如何才能培养出习惯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的学生?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有幸福感的学习者?作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多民族的大家庭》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民族方面的知识是常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各个民族的风情知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民族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然而,教材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节日的介绍内容和图片。制作了课件,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民族风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培养了学生查询地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和总结地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一上课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大屏幕展示一组少数民族服饰、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歌曲的同时,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舞蹈,并提出问题,“从图片中你可以认出哪些少数民族?”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民族学习的课堂。用听歌、看图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风土民情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了解了我国民族的概况之后,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这部分知识专业化不强,内容涉猎广泛,非常适合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因此,教师根据我国民族分布的地域特点,把学生分成了4组,即: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和其它地区。同时教师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出来,各小组把教师提供的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写成发言稿,全班交流。在四组学生选派的学生代表轮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配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组长充当串讲衔接的角色,每组代表要面向全体,与大家沟通、交流,注意表达的灵活性。
依据以上的教学设计,在我讲授完课后,同学们兴趣仍然很浓厚,课下也一直在追问我有关民族民俗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也呈现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说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更充实、更生动、信息交流更频繁的课堂。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重做出了讲解:第一,河流与湖泊在我国的分类(内流与外流),第二,河流与湖泊的水文特征。其中要穿插讲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读图,查图可以让学生对河流与湖泊进行分类,区分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内流湖、外流湖,并能举例说明。而第二部分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图、表等信息进行对比,联系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得出水文特征。
课后,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流程,任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匆忙会误事。要打有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胸有成竹等等都是嘴边的熟语,但对于本节课,我真能说自己已经准备充分了吗?不能。最后导致课上出现了几处匆忙之处:1、做好的课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能够使用,但换了班级上的电脑出现了故障,不能播放。此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五分钟,试问还能继续找原因吗?匆忙中换了一张地图,其他省略不用。如果我准备充分,亦不会出现如此大漏。2、导语匆忙无设计。由于上一个匆忙,使得导语支离破碎,设计有些慌乱,失去层次感。导语是一节课的第一印象,学生的兴趣调动,情感投入都与导语的关键设计有关。精彩的导语能够让整个知识的传授不费吹灰之力,我实在差矣!3、时间安排需谨慎。整个课堂共45分中,知识传授的部分花费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再者,重难点突破应该有侧重点。而我的课堂中,最后的难点突破所花时间略少,开课的前一部分时间花的稍长,使得这节课有点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结尾匆忙,草草收场。
第二、语言是润滑剂。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引导性和调动性,语言运用得当会使整个课堂增色不少,本节课在语言使用上没有发挥特色,甚至有些盖彩。1、过度语、小结语应适当选用。回顾整个课堂,知识点零碎、量多,如何使知识面面俱到还要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有阶段性的小结,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时按块记忆,这样掌握的效率高,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2、在语言的表达上需要简洁大方,前后要连贯,过渡语很重要。我呢,经常没有合理的过渡语言而是内容讲解生硬。
学习需任重道远,只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0xx-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供各位老师参考,更多初中教师教学反思内容,请关注21世纪教育网教学反思栏目!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让无数人敬仰、尊重,并给予了很多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这些称呼好像离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远,也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心里很是矛盾和无耐。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现在依然在坚持着这一份梦想,哪怕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哪怕经常被他人误解,依然磨灭不掉我的这份追求。
记得我的导师曾经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到优秀”。如果你每天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那你只能算做一个“教书匠”,永远成不了名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一直在反思自己,反思过去,一点一滴的改正教学中走过的弯路,努力做到更好。
上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初二年级的中考冲刺,总结上学期的每周反思,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一、第一轮复习速度过快,基础不牢
在复习七年级内容的时候,每个班级都存在着缺书现象,最多的班级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书,可能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中考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强调多次借书也没有成效,而七年级上册内容又比较复杂,特别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初中地理最抽象、最难理解的内容,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很难进行。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一样弄得好多学生没有收获,复习的效果不明显。对此,本人觉得在以后的中考第一轮复习中,抓基础、讲重点,放慢复习的速度,让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所收获。特别是针对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多练、多讲。
二、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欠缺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性质有很大不同,它即有自然学科的特点也有社会学科的特点,
因此它的学习方法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而学生一般听从家长和其它老师的建议,以为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地理就能考高分,这种思想严重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认真对待,更谈不上如何去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等常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加强读图分析题的练习,通过典型图文拓展知识,“一图多解”等强调读图、析图、用图的重要性。在试题讲解过程中,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的同时,还要“会学”、“会用”、“会迁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地理中考一模”之后,通过试卷讲评课并与学生的交流得出存在以下问题:对潜能生的关注较少,成绩偏低学生较多,例如,考取个位数的同学需要及时关注;部分学生还是会背不会用,学习效果没有真正生成;答题技巧缺乏,答题态度不够端正,至少20%的学生综合题根本不看,更上谈不上做。因此,今年的复习过程中,提早做准备,首先要确定潜能生(有可能提高的学生)名单,每周抽取一定时间进行课外辅导,夯实基础,争取成绩有所突迫。其次,做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运用答题技巧,如排除、比较、逆向检测等,平时就要提示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地理的综合题与数学等科目不一样,只要你认真去看,认真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用此来逐步树立潜能生的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更重要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的想办法改正,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认真的贯彻下去。希望在不断的反思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努力朝自己的目标靠近。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4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政策,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本部分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优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民族,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由于一堂课下来容量较大,学生当时大部分能接受,但到下次上课又忘得差不多了,今后多加注意。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5
努力着,想进行完美的学案设计,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总会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显得不那么完美了。但只要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获得知识,又何必在乎形式上的完美呢。
在《海陆分布》这一节中,我就深有体会。在学案设计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懂并学好。
地图与地球仪终于学完了,本以为难点已过去,海陆分布应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谁知让学生看地图,又没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围的五个大洲图上找到,却没法理解大西洋的西侧是南北美洲,从地球仪到地图的转化从球体到平面的思维转化却也这么难,这是以前我没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识到我让学生以后不用拿带地球仪上课是错误的,我手中的地球仪他们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观的说出大西洋东临美洲,西临亚洲与大洋洲。再看地图就明白了。我给学生出的当堂测试中的题目;围绕南极洲的大洋自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学生理解也费了个劲。不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
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欠考虑。虽然教材是经过科学合理地编排来确定内容的,可这种安排并不是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都适用。当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教材内容安排不同步时,就必须随时迎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适当地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无头绪,越学越糊涂。在这一节里,就可以将各洲分界线调整到前面讲,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学生就能明白、准确地判断和归纳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6
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7
还是在上学的时候,我喜欢听老教师讲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教师会用眼神说话.
学生在走神的时候,会用眼神把他的注意力勾回来;学生在说话或做小动作时,会用眼神制止;回答问题,会用眼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课了,会用眼神调来一个男生搬椅子······
好神奇呦!
工作了,我开始练习用眼神说话.
当学生违反纪律时,不露痕迹地送给他们责备、批评、警告的眼神,这种眼神使他们感到内疚,从而制止他们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既保证了课堂秩序,也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减轻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融洽了师生关系.
当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紧张时,投给他们一个坚定的、充满自信的、鼓励的眼神,让学生感到有老师在,会精神振奋,鼓足勇气,信心百倍的回答好问题.
当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表情告诉你他听明白了.老师就不失时机的对他额首微笑,给他一个深情的、赞许的眼神,让他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更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一次我看自习课,一个学生把演算纸撕碎,随手扔了一地.我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做声.他不经意的抬起头来,目光正好与我相对,有点不自然,他又低下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来时,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地上的碎纸,用眼神示意他将碎纸捡起来.他会意了,把纸捡了起来,送到垃圾桶里.其他学生仍然在安静地学习,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眼神的巧妙使用,可以发挥传情达意更好地组织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师生的目光在无声中进行交流.学生能从教师的目光中洞悉教师情感地微妙变化,体会到眼神里蕴涵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信息,作出相应反映,调节教学活动.
假如学生注意力很集中的做着小动作,接受不到老师的眼神,老师可以边讲课边度到学生的跟前,提示一下.
尽量减少课堂上知识教学以外的语言,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给学生以尊严,师生关系融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学成绩好的一个因素.
老师的眼神用得要准确自然.它代表自己的人格、态度、和修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8
本节课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通过教师的“导学”,要求学生按照探究的规律,获得探究结论,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共享;通过学习资源的补充,学生紧密的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形成知识的链接,体现了教师建构知识系统的思想。
教过这一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更要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互学”,难点和疑点教师进行“导学”。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互学”,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这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9
谈到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我觉得一是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三是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世界人口比重”,“世界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国人口数据表”,“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等几个表格的运用,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记忆力并加深了学习效果。让学生根据“中国人口数据表”绘制出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摸索和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在建国后增长非常迅速的状况,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思考。
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能适时地指出学生中出现的偏激和反面情绪,增强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最后环节上由于时间还充裕,所以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设计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语。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上了这节课,越发地发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问题很多,联想面很广,想的东西也复杂了,也有深度了,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词的严谨性。
在辩论过程中,不同组的同学说出的观点有各有特色,他们的论据是人多力量大,如果西部人多了,哪怕每个人种一棵树,种一棵草,积少成多,西部的环境就会好很多。而且东部人多也是有历史基础的,现在科技进步了,过一段时间西部发展得更快,而提高人口素质决不是短期之内能完成的。只不过现在东部的人们不愿意去而已。当时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思也活动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甚至比较赞同。有一位同学的观点更有创意,他说:有了人工催雨技术,将来也会有人工催雪融化技术,可以使西北地区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甚至可以引北冰洋之水来中国西部,那么中国的西部前景将一片灿烂。所以一方认为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整个辩论过程同学们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真让我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不然就无法面对学生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中曾经改进的两个实验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工业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学把长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线图画在黑板上,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铁矿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11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图形比较多,而且类型多。
例如: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 ,184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84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几方面了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从而总结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学生负担。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辩论过程中,甲方认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乙方认为: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
14.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总结 篇十四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本学期我所采用的是八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材。教材由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两大板块做成。采用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空间尺度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只是覆盖率高,体系结构完整。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同学们还学会了了解、学习、掌握分析一个省区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比认识了省级区域地理的差异。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不仅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生们也学到了好的地理知识,了解了我国的地理差异,并“走访”了我国的部分省区,收获了很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学习三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先学后教”、积极使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等,使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在我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重视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并逐步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因而,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的轻松,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中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搜集一些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地理知识加以列举,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把批改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此外,单元检测成了我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的教好这门课程,还积极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不耻下问,多学多问,认真听取经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次听专业教师的课,潜心研究,认真摩学,逐步提高,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深入教研教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三、突出特点及新鲜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改革的前提。
通过名校的学习,我努力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把教学的重心落在学生的“学”上。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让学生先学,先展示,教师再归纳补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不管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洋思“的先学后教”、东庐的“学案”教学都注重学生的自学。我积极采纳名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感觉教改的着眼点是他们在教改过程中、尊重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变苦学为乐学,让孩子们享受“过程中的幸福”。我相信: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立而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1、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本门课程,加之本门又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没有学习这门课的意识,这是造成成绩不好的首要条件。
2、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本门课实践性、地域性还不了解,因而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加之自己不是专业教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一定的局限。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5.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五
本次考试虽然难道较低,但是整体还是考得不好,从考试成绩可以发现,班级的及格率不高,班级平均成绩也不太理想啊,跟期望中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基础不扎实,掌握知道不牢固。
二、考试态度问题不严谨,许多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考试,从其做题试卷表面就能体现出来。
三、应变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
措施:
一、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迁移能力在教学中应首先从双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试题落点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致是考查的重点。多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死记硬背。
16.八年级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篇十六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本学期学习的是(湘教版)中国地理,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与七年级世界地理相比,难度小,但需要记的知识点又多又零碎,学生不能掉以轻心。
本学期地理教学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绘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本学期地理教学重点:第一、二、四章。难点:第二章。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让学生逐渐认识地理是小科,学生不重视,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高不上来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需要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会考试,以及对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今年刚来大西关,八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都比较陌生,分析七年级的地理期末成绩,1班的尖子生还比较多,但平均分比较低,其他3个班不仅尖子生少,平均分更少。所以,在本学期,在考察环节,特别关注所谓的好学生,培养尖子生,更要提升整体成绩。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在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向学校、学生、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教学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每周2课时,共40课时。
第一章:5课时
第二章:9课时
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8课时
【八年级地理老师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八年级地理教学心得06-29
八年级地理工业教学反思10-26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教学反思07-05
八年级地理期末教学工作总结09-02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2-03
2016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6-15
八年级地理上册学会用眼神交流教学反思06-20
初中地理八年级精选教案下册教学设计10-25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06-18
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