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翻译

2024-06-16

赤壁之战翻译(精选14篇)

1.赤壁之战翻译 篇一

赤壁之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由诵读文中古诗,你读懂了什么?(PPT1)

生可能回答:魏国和吴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战争的地点在赤壁;周郎就是周瑜,曹公就是曹操;周瑜战胜了曹操。师适时板书

2、揭题: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PPT2)

1、默读批注。

2、交流: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生齐读: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读出反问的语气,读懂意思。)师:操因何而笑?

生: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师:此处可见,程昱是个怎样的人?

师: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一个是好言提醒,一个傲慢拒绝: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过度:恰在此时,有人呈上黄盖的书信。

师:信的内容是怎样的?请用横线勾出。

2.赤壁之战翻译 篇二

——题记

“哇呀呀呀!这可如何是好?”周瑜一边摸着脑袋, 一边急得在总指挥部内走来走去。“将军, 您不如把您的所思所虑说出来, 让部下也替您谋划一番。”秘书黄盖端来咖啡, 放在周瑜手中。“唉!这不, 和老曹对战迫在眉睫, 对方人多势众, 武器精良, 我们难以抗衡啊!”“将军, 曹军人虽多, 但大多是北方人, 如果我们凭借水战优势, 还是能占上风的!他们有航空母舰, 我们有超能战斗机呀!头儿, 我们以弱对强, 当智取为上, 你看能否……”

次日, 黄盖给曹操发了一封电子“密件”——

未来的上司, 曹大元帅:

您好!我是周瑜的秘书黄盖。我知道, 贵军兵多将广, 军威赫赫, 势不可当。所以, 我屡劝周瑜投降, 可他非但没听进去, 还要炒我鱿鱼!真是岂有此理!我也是为他好哇!我愿归顺将军。投诚之日, 我会以巡逻为名, 乘战斗机带足军饷逃往您军营, 以表我的忠心。

黄盖

兵荒年马乱月效忠日

曹操看完后一蹦三尺高, 不停地哼唱着:“咱们曹家军啊, 今儿个真高兴, 咱们曹家军啊, 今儿个真高兴……”可静下心来一想, 我可不能被黄盖那小子给涮了!不行, 还是打探打探为妙, 哼!

经过曹操派出的密探来报, 黄盖在周瑜那边的确在搞“内乱”。周瑜为此将黄盖一顿毒打, 赶了出去……听了这消息, 曹操就放心了, 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他也就没怎么精心准备战斗, 他认为用不着自己打, 东吴一方也就内讧瓦解了。

这一天, 江面上风平浪静, 到处弥漫着紧张的战斗气息。曹操一方因大多是北方士兵, 坐不惯船, 特意用了一艘航空母舰, 曹兵站在上面, 和在平地上没什么两样, 好不得意威风!

这一边, 周瑜和黄盖把早已准备好的数颗超级炸弹装在了印有“黄”字战斗机的发射器上, 只要一按按钮, 炸弹就会降到指定地区。以炸弹的威力, 把航空母舰炸个“半身不遂”是没有问题的。

秘约之日, 黄盖的战斗机准时出发了。曹操也命令航空母舰前去迎接。曹操生性多疑, 为防不测, 让航空母舰上的战机和炮火处于特级战备状态。当曹军航空母舰行到江中央时, “黄”字牌战斗机飞到了航空母舰上空, 并打出旗语向曹操表示敬意。曹操见到“黄”字战斗机在不断降低, 高兴极了, 只等着它降到航空母舰上。可飞机只是低低地绕航空母舰兜圈子。曹操觉得有些不对头, 忙命炮火射击。还没回过神儿来, “黄”字战斗机已先射出了一枚炸弹, 只听“轰隆”一声, 舰上顿时烟火滚滚, 狼藉一片。曹操命大, 被炸弹的冲击波一下子推到了江里, 很快被部下救起。航空母舰上炮火齐发, “黄”牌战斗机在连发了几颗炸弹后被打落在航空母舰上, 引起了更剧烈的爆炸。航空母舰遭受重创。

曹操好不容易逃到岸上, 对自己的部将并不叫苦, 而是冷冷一笑:“幸亏本帅早有提防, 送这姓黄的到阎罗那儿去报到了!哈哈哈哈……”

这时, 部将来报:东吴被击落的战斗机只由机器人驾驶, 并没有黄盖;被重创的航空母舰已失去作战能力;吴军已趁机全面出击……

曹操这才倒吸一口冷气, 意识到大势已去, 长叹一声:“没想到黄盖一张‘黄牌’就把我拿下了……”而后只好一瘸一拐地向华容道逃去。

(指导教师 孟宪法)

【简评】

本文立意新奇而巧妙, 对赤壁之战进行了一番精彩演绎, 想象丰富, 语言俏皮, 读来趣味盎然。同时, 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3.一次战役。赤壁之战 篇三

赤壁遭遇

打开汉末地图,荆州三个最基本的战略要地构成一个三角形。襄阳是抗衡北方大军的门户;江陵是控制两湖的中心;而夏口处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连接吴楚两地,北有大别山,南有幕府山,是东吴政权拒北西进的命脉所在。汉末时的夏口,即现在毗邻武昌的汉口。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襄阳。而后又占领江陵,获得刘表七、八万水军以及大量军需物资。一心统一天下的曹操,此时想一鼓作气征服东吴。他给孙权送去了劝降书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孙、刘两军迅速结盟。孙权政权中的主战派周瑜更是态度坚决, “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曹操攻占江东,其进攻所向必然经过夏口。而在周瑜看来,“进入夏口”也是“破操”的最基本条件。于是,孙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将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

而此时的刘备同样也是驻军夏口。迫于曹军压境,忐忑不安的刘备每日派人去江边探望消息,等待东吴援军到来。当周瑜水军终于溯江而上时,刘备想请周瑜上岸相会,却被急速行军的周瑜婉拒,只好乘小船去江中问其兵力,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胸有成竹地说,“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周瑜之所以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游是有原因的。夏口上游的长江南岸蒲圻境内,有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一旦曹军在这一带登陆,则可完全摆脱孙刘联军的水军威胁,运用步兵和骑兵直下孙吴的大本营。而要守住这条通道,就必须遏制曹军抢占此段最关键的战略要地——陆口。陆口,是陆水流入长江之口。陆口上游三公里处,即是赤壁山,而隔江又与乌林相望。台湾三军大学编写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称,“必争得此陆口、赤壁,方能以阻止曹军自陆口上陆,过蒲圻、羊头山(今通山县)、阳新直扑柴桑。”

也正因为如此,顺江而下的曹操水军先头部队和溯江而上的周瑜水军,终于在战略要冲陆口上游三公里处的赤壁矶一带遭遇,史书记载“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水军交战

对于此次赤壁遭遇战的具体情况,所有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中国军事通史》的推测,那时的水战,主要采用船舰冲撞、接舷格斗两种战法。主力战舰,是蒙冲、斗舰等战船。蒙冲是冲撞船,斗舰是战斗之船。除此之外,还有大型指挥舰船——楼船,快速冲击型战船走舸等。

一般来说,冲撞是接舷格斗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角度,凭藉水流的冲力,高速冲向敌船的要害部位,使其失去或部分失去战斗力。比如快速从敌船的舷侧擦过,折断长楫,使敌船失去控制,在江心打转;或者撞击尾部舵室,破坏其操纵系统,使其无法转向;或者拦腰撞击斗楼,毁坏弩窗、矛穴或其它船战具,趁其立足不稳、乱作一团时接舷胜敌,有些时候甚至可以撞裂、撞断敌船,使其进水下沉。

阴历十二月,长江中游盛行北风,周瑜的水师居于上风位置。上风便可扬帆,并借助风力向敌方射箭,或投掷短矛、铁镖等抛射型武器 。虽未接舷,便可迫使敌船退避。

宋人谢叠山在《赤壁·诗序》中说,“赤壁,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1949年以后,赤壁共出土刀、枪、剑、戟、斧、钺等兵器几十件,在赤壁山沿江发现铁箭镞数百枚之多,不少箭镞是渔民在江边捕鱼时打捞起来的。从这些箭镞的形式来看,有三棱形、六棱形等。据南京大学六朝考古学家蒋赞初先生考证,这些铁镞是东汉末、三国的遗物。

曹军数量虽然是东吴水师的数倍,但在江面上遭遇,真正能够面对面格斗厮杀的水军数量受到一定限制。新编的水军战斗力较弱,军中瘟疫流行。而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师,在长江大湖上纵横多年,骁勇善战。两年首战以曹军失利而告终,曹操“引次江北”,而周瑜占据了对他来说性命攸关的长江右岸。

乌林相持

这一仗后,周瑜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占领了陆口,曹军只好在对岸的乌林安营扎寨。现在的乌林镇,地势平坦,分布着如白骨塌、红血巷、万人坑、乌林寨、曹操湾等多处遗址。但当时的乌林,并非今天这样的平原,而是长江与云梦泽之间的交界线——自然堤。曹军的活动空间,是东南面长江与西北面云梦泽之间的狭长地带,主要依靠河滩与自然堤两侧的斜坡驻扎。对拥有30万人马、多兵种的曹操大军来说,这样的空间无疑过于狭窄了。而曹军的精锐骑兵,在这样的地带也发挥不了作用。正如学者张靖龙所言,这样的屯兵环境,一旦打起仗来,曹军“无法发挥作用,仅能充当广阔的大江上水军作战的看客”。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分析,这一带长江右岸丘陵山地濒临江边,矶头较多;而曹军驻扎的左岸矶头较少,间距大。左岸今洪湖乌林一带,仅有两座山峦,减去地面高度,相对高度不足50米。而右岸则丘陵星罗棋布,植被浓密,站在蒲圻的赤壁矶上,居高临下,对岸的情况一目了然。

但这样的优势并非持久作战的依凭。东吴以水军立国,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师,是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劲旅,限制曹军水师沿长江向北运动,虽然有些难度,但还是有可能的。而如果曹军的步骑一旦向两翼移动,寻找联军防守薄弱之江段伺机渡江,就难以限制了。“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黄盖也注意到了这种危险。于周瑜来说,最好能抓住有利战机突然袭击。

火烧曹营

曹操“引次江北”之后,不习惯船上颠簸摇晃的北方步骑便弃舟登陆扎寨。当时的船舰尚未采用铁锚,一般的木船便用棕绳系在岸上,为了防止西北季风时节被刮离,飘向江中及对岸,曹操下令将停泊岸边的船只首尾连接在一起。

木舰船时期的水师,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战斗方式就是火攻,而江东水师一向是惯用火攻的高手。曹军的船舰和营寨之间,是呈带状分布的芦苇丛,冬天的芦苇已经枯黄,干燥易燃。火一旦烧起来,风助火势,从岸边的船舰、芦苇延及岸上的营寨,再烧到云梦泽边的芦苇丛,曹军被夹在中间几无逃身之处。而阴历十二月正是长江中游一带最冷的季节,烈火焚烧之际,士兵若被迫跳入水中,即使不冻死或溺毙,也已失去了战斗力。

火攻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周瑜思量的是,如何让火源接近曹军。为了麻痹曹操,打消他的警觉,给火攻船队创造接近曹操的战机,周瑜和黄盖策划了一个计谋:黄盖诈降。接到黄盖降书后,骄傲的曹操以为孙刘联盟瓦解在即。

戎马多年的曹操,不可能不知道火攻的危害,他之所以没有防备,是因为火攻首先要考虑的是风向。江汉地区的冬季北风劲吹,而曹操驻扎在赤壁对岸的西北方向。然而,曹操不知道赤壁江上也会“东南风盛”。“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称: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甲子,晨起江上雾开,晴空风暖,时值前一日冬至,六管灰动,一阳方升,午夜时南风稍急,黄盖率战舰……

《三国志通俗演义》写道: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诸葛亮于是日祭风,三更时分风起,周瑜即令黄盖使小卒驰书报曹操,言“定今夜二更,但看船头插青龙牙旗,即粮船也。”

但实际上,具体是哪一天发生的火烧战,正史均无记载,已不可考。诸葛亮借风更是传说而已。问题是,在当时西北风盛行的冬季,何来如此猛烈的东南风?

由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水陆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而造成了水陆间气压梯度的存在:白天气流从水域吹向陆地,分别称为海风、湖风和江风;夜间从陆地吹向水域,统称陆风。十二月,正好是陆风猛劲的时候。乌林的西边,即是宽阔的云梦泽,由于其狭长的岛形地理条件,加上缺少丘陵的平陆地形,当年的陆风风速非常大。“火烈风猛”,烈火燃烧时,热气流上升,又会对地面原来的风速起到增强作用,所以黄盖的火攻致使乌林的曹军“灰飞烟灭”。

交战那天,黄盖亲自率领蒙冲斗舰10艘,装满浇灌了鱼油的柴草和芦苇,用红幕布遮住,船上插着旌旗、龙幡,又调集了部分小船系在后边。快接近曹军船舰时点燃大船,像箭一样扑过去,火猛风烈,浓烟滚滚,烧毁曹军船舰后火焰窜向岸上营寨。周瑜见火攻得手,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在黄盖船队后面擂鼓大进,等待多时的刘备军队也从北岸向乌林前进。

疫病流行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可见,曹军中流行的疾疫,是导致整个作战部队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由于资料的缺乏,疾疫是什么病,研究者往往语焉不详,通常以“水土不服”笼统概括。近几十年来,陆续有学者参与探讨,很多人分析,有可能是血吸虫病,也可能是南方流行的疟疾,也即瘴气。

“曹操兵败赤壁,主要是由于血吸虫感染所导致”,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友松认为,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孙刘军队的士兵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而学者张靖龙认为,曹操数十万大军,不可能只患一种疾病,疾疫有多种可能性,但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南方的地方病,除了急性血吸虫、疟疾之外,长江中游在该时间段内容易发生的地方性传染病都应该加以注意。

疫疾对赤壁大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反正曹操直接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在战后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4.赤壁之战作文 篇四

这不,最近“金融风暴”突然袭来,把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都弄得有些措手不及。蜀国的刘皇叔银行,吴国的瑜记米店,魏国的天茂菜市场,都已经倒闭了。

大奸雄曹操为了争夺物资、土地、正在策划着第二次赤壁之战。

这一消息立刻传到了诸葛亮、周瑜的耳朵里。诸葛亮就走到了蜀国的“秘密工场”,旧这样“叮叮当当”地响了七天七夜,诸葛亮走了出来。

第八天早晨,张飞早早地等候在了“秘密工场”门口,问道:“先生,您又有什么新发明。只见,诸葛亮拍了两下手,“秘密工场的大门打开了,里面推出了两架新武器。诸葛亮说:“第一架飞机名叫‘烈隼号’是一架侦察战斗机,它小巧玲珑,适宜藏入云中,不会被敌人发现。第二架是一艘船,名叫“游鱼号”,它的速度非常快,行如流水,十分敏捷,每小时可达两千千米。

很快,第二轮赤壁之战拉开序幕,不知是谁在水底放了颗鱼雷,把吴国的大船,炸了小洞,周瑜并没有发觉,最后船沉了下去。只见,“烈隼号”在云朵中不停射导弹,把魏国的水军打得焦头烂额,把曹操急得不知所措,魏国的大船射出鱼雷,“游鱼号”敏捷地躲避着,“烈隼号”射出激光,将魏国的大船摧毁了,曹操的阴谋也被摧毁了。

5.赤壁之战作文 篇五

到了后来,平定了其他小地方的后患以后,便有了三个国家的两大战役――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赤壁之战蜀和吴联合起来攻打曹操的魏,曹操来到浙江,陆军优势发挥不出来,周瑜和诸葛亮还设计,利用郭嘉的多疑,铲除了曹操的两个水军都督,当曹操明白过来时已为时已晚,为了取得胜利,周瑜让黄盖使用苦肉计骗取曹操的信任,让曹操把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又借来东风,借助东风,黄盖一把火烧去,曹操的军队死的死伤的伤,但喊杀声太大,黄盖没有听见箭射来的声音,被射入水中,要不是援军赶到黄盖九死一生。

却说曹操在残兵败将的保护下逃到了陆地上,但诸葛亮早已埋伏下了兵马,可是诸葛亮下令不得赶尽杀绝,这才让曹操跑到了华容道,那里是关羽在埋伏诸葛亮早已料到曹操今日必定不会死,所以才让关羽埋伏,果不其然,关于想起曹操旧恩心一软就放了他一马。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败走华容道而告终。

6.赤壁之战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练习巩固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五.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二)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例:引次江北。②次序。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应当。例:当横行天下。③会。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例:助画方略。②将要。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③刚。例:操军方连船舰。④方面、地区。例:挟天子以征四方。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例:今为君计。②计谋。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例:命猛将统兵数万。②统帅、带领。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③将要。例:将顺江东下。④扶持。例:出郭相扶将。⑤助词,无义。例: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①跌倒。例:一蹶不振。②使受挫。例:必蹶上将军。

立:①站立。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②使成。例:足以立事。③即、立即。例: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①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于是。例:乃罢会。③才。例:骑乃得过。④乃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①削平。例:今操芟夷大难。②平坦。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②使逃、驱赶。例:可烧而走也。

卒:①士兵。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②死。例:鲁肃闻刘表卒。③终于。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①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

②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③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

⑤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三)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7.“普九”化债的赤壁之战 篇七

以湖北省赤壁市为例,截止2009年2月底,全市已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3396万元, 并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普九”债务化解任务的完成,使长期困扰赤壁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难题基本解决,既减轻了县乡财政、学校偿债压力, 较好地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基层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又促进和加强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起防范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长效机制。

摸清底子,锁定债务

赤壁市财政为严格履行“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公示核对、审查确认“三道”程序,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进行清理锁定,摸清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家底。

1、调查摸底定基数。为稳妥有序地开展债务化解工作,由赤壁市财政局、审计局、教育局联合组织工作专班,对全市“普九”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核实,对市直学校、乡镇(办、场)各中小学的“普九”债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弄清债务规模,逐校、逐项、逐笔锁定债务基数,并建立专账,为做好“普九”负债化解工作创造了条件。

2、公示核对定权益。将开展清理核实债务工作后所获得的债务金额、债权单位、债务形成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汇总,在赤壁市政府门户网和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以及各镇(办、场)、各村和各学校办公地点进行公示;通过电话告知、信函告知、上门告知等多种方式要求相关债权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债务核对工作。

3、审查上报定归属。由赤壁市审计局、监察局、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核实减债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对债务人承认并经债权人核对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全面的审查确认。核实减债小组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化债范围和统计口径,逐校逐笔进行审查核实,在确定所核债务无异议后,统一将所核债务上报省综改办确认。待省综改办批复后,立即组织债权人与当地乡镇(办、场)政府签订偿还协议,确定债务金额和偿还办法。

多方筹资,直接兑付

为了抢抓政策机遇,最大程度地缓解市乡债务压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市乡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赤壁市千方百计筹措还债资金,直接兑付,确保债务按时限偿还。

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照“县努力、省帮助、争取中央支持”的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向省、咸宁市财政部门汇报工作,反映赤壁困难,最大限度争取省、咸宁市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加强与省综改办业务衔接和工作联系,力争上级奖补资金尽快到位。2008年至2009年间,赤壁市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1928万元,为顺利攻克农村“普九”化解难关奠定了基础。

2、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本着尊重历史、面对实际的原则,赤壁市确立了“以县为主、多方筹资、彻底化解”的工作思路。市财政坚持教育为先的发展理念,从2002年开始,就从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偿债,并列于当年财政预算。截止2008年,市本级财政共偿还“普九”债务1468万元,占“普九”还债总额的43.27%。

3、做好债务兑付工作。赤壁市在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设立了“普九”化债特设专户,将上级和本级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人核算、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并采取“资金直通车”的办法,于2009年1月、3月,分别按债务的70%和30%的比例,分两次将偿债资金直接拨付给债权人,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截留挪用,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建章立制,管控结合

为巩固“普九”债务化解工作成效,赤壁市财政局及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赤壁市制止农村义务教育新增债务管理办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坚决制止发生“一边清理旧债,一边产生新债的现象”。

1、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履行财政职责,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新调资后的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合理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2、强化预算支出管理。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开支严格控制在预算核定的总额内。要厉行节约,加强办公、用车、招待费等支出管理,从严掌握定额标准。凡超支的经费,由校长和责任人个人承担,单位不予报支。同时,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对债务较大、偿债不力的公办学校,一律不得投资添置大型设备设施

3、实行债务动态防控。要求教育部门在对学校债务全面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载明债务总额、对象、时间、原因和债务偿还计划、资金来源、实际偿还金额、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事项,使各学校欠债情况一清二白,便于采取措施、强化控制。并建立债务定期通报制度,对发现的新增债务,由纪检部门查清原因,严肃处理。

4、严肃追究新债责任。严禁各中小学以任何名义为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提供担保,严禁因购置设备出现新的债务,严禁采取由施工单位垫资等手段新上项目。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举债建设,凡出现举债建设的,将按照“谁借款、谁还债”“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加强监管,严肃纪律

赤壁市切实加强对“普九”债务化解工作的监管,畅通监督渠道,开通了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接受群众监督,避免“暗箱操作”行为。

1、建立公示制度。严格落实债务清理偿还公示制度,坚持程序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由市综改办在公开的媒体和农村债权人所在地逐笔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化解“普九”债务的监督。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债务发生时间、用途、数额、债权人、债务人、举报电话和受理部门等详细事项。公示时间则不少于5个工作日。

2、严格组织自查。在“普九”债务全部得到化解之后,赤壁市综改办又组织了四个检查组对各乡镇及市直中小学的“普九”化债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深入乡镇、学校,对所有债务逐项从项目立项批复、实施合同、预(决)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方面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填写检查登记表,提出整改意见,并由乡镇领导、财政所长、财政所主管人员,检查组长、检查组成员逐一签名,以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

3、严肃工作纪律。为确保化债工作顺利进行,赤壁市纪委专门下发文件,对化债工作提出明确纪律要求。一是对债务单位、债权人弄虚作假,虚报债务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对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责任人违犯纪律的,除追究党政纪责任外,还要按照虚报数额比例,加倍扣减乡镇财力。三是对督导组、债务审定组、相关部门以及中心学校、行政村干部等都作了明确的纪律要求,确保了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客观真实。

8.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八

文中的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实力十分强大。孙权雄踞江南,依靠长江天险,独霸一方。但曹操想占领江南,统一江南。而孙权既不想投降曹操,又害怕被曹操打败。这时,刘备刚被曹操打败,正逃往南方,于是与孙权联合,共抗曹操。曹操的军队不适合水战,就把他们的战船用铁锁拴在一起,铺上木板,结成“连环船”,船果然平稳了许多。孙权手下的大将黄盖准备用火攻烧他们的船。于是,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幕布,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并向曹操假投降。曹操果然中计,黄盖一到,就在大船上点火,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冲了上来。顿时,曹操的船烧着了,已是一片火海。最后,曹操败下阵来,返回洛阳,重振旗鼓。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孙权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孙权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孙权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9.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篇九

但是作为古典文学之典范,《赤壁之战》当之无愧。现在,学生对文言文不甚了解,古代文学正在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野。然而白话文问世仅一百余年,换言之,即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几乎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保存下来的。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更好地继承灿烂的祖国文化。由此,我下定决心,就讲《赤壁之战》!

作为语文课,就要讲出“语文味”,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小说,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结合课后习题,我设计了教学思路。感觉亮点在于“对句”导入,试写“嘉奖令”,欣赏火攻短视频,升华主题于珍爱和平。然而,缺点和不足也显而易见:

首先,在范读方面欠缺,整堂课没有给学生进行范读。黄老师点拨我说:“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彩的范读。尤其是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文言类课文,学生读不好,读不顺,不容易品味课文,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读课文,读百遍,学生做到,教师首先更要做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其次,学生发言虽多,但提问的覆盖面不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回答问题。由此,备课要备充分,要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给每位学生通过思考能勇敢发言的机会。备课是上课前所有的准备活动,绝不等于写教案。所以,备课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教材编写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备课要站在系统、哲理的高度,将整单元、整册、整个学年、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书统筹起来,进行整体备课。

再次,把握人物性格是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如果能围绕人物描写,让学生运用五种人物描写方式,来个小练笔,会更好:既能加深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又能锻练习作能力。

板书书写不完整,也是这节课的缺陷。今后,要继续坚持练粉笔字,培养自己边讲课,边书写板书的习惯,避免忘写板书。

10.赤壁之战翻译 篇十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11.《赤壁之战》读后感 篇十一

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准备进攻东吴,加快他一统天下的进度。而处于弱势的孙刘两方却联合起来共同抗曹。蒋干奉命劝降周瑜,反被周瑜设计,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除掉了曹方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使曹军中再也没有懂得水战的将领。老将黄盖舍生取义献上苦肉计,诈降曹操,曹操将降书翻来覆去看了十多次,终于还是相信了黄盖。庞统巧施连环计,利用曹操忧虑曹军晕船、不适应水战的心理,建议曹军将战船用铁环连锁,首尾相连,再铺上木板,即如履平地,免去江中颠簸之不适。在黄盖与曹操约定投降之夜,诸葛亮神机妙算借东风,黄盖带着二十只火船逼近曹军,曹操仍未察觉有诈,还在中军帐中遥望隔江,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读到这里,我不仅为这位一代枭雄感到叹息。距曹军仅二里水面时,终于被大将程昱看出破绽――船又轻又浮,不像是装有粮草的样子!仓促应战,哪还来得及!二十只火船借着风势撞入了曹军的水寨,而曹军的战船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曹军大败,八十万大军仅余几百人。

这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之后,孙刘两方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我一口气读完这几章,遥想一千多年前的古战场上,多少英雄豪杰斗志斗勇,计中计,谍中谍,真是相当的过瘾!

我认为,孙刘联盟能够获胜,一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明白自己的处境,团结起来,以自己的强项,击曹操的弱项。二是孙刘双方拥有诸葛亮、黄盖、赵云、阚泽等人才,有勇有谋,而且他们信任自己的部下,大战在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是他们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的弱点,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圈套中,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论《赤壁之战》教学方法 篇十二

何婷婷

摘 要: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规模最大所占篇幅最多的,究其原因这次战役使得曹、孙、刘三分天下形成。根据我国现行全日制高中教学大纲,通过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通过本文探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赤壁之战》这一篇课文对《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有整体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赤壁之战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引导激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这首诗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仅以几万兵力大胜曹操八十万之众的赤壁之战,也正是这一战的胜利,使得东汉末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高中课本上以《三国演义》里著名的“赤壁之战”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篇目,我们应该探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短短一篇“赤壁之战”对整部《三国演义》有整体了解,并能分析和掌握里面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智谋等特征。而且能吸取战败原因,提高个人处事能力。要想提高能力就要拓展延伸,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理想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或者把生活之处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赤壁之战》教学方法。

一、通过课文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叙述了一个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赤壁之战”作战地点是在赤壁,孙刘怎样利用计谋大败曹操八十万大军?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路抓住主线,提供了可循之径。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曹操挥师南下直指刘备、孙权,大有统一中国之势,而此时的刘孙也认识到只有联合抗曹才能获得胜利,但内部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周瑜虽然认识到刘备,诸葛亮日后必然是东吴的竞争对手,因而在联盟之初就想除掉诸葛亮,然而诸葛亮一一化解,从而出现了“草船借箭”、“刘备劳军”等故事。就“赤壁

之战”来说主要是黄盖献策,周瑜用反间计使曹操错杀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而曹军多为北方士兵不悉水战,庞统巧施连环计,使得曹军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黄盖火攻计策是针对曹军优势(兵多)和弱点(不识水性,连船练兵),而且“火攻”是水上作战以少胜多的好办法,再加上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使得曹操八十万军队大败而归。这可以说是整篇课文的故事全貌了,我们先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重点、难点。在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中,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性的环节:如连环记、苦肉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通过这些环节串起整个情节的来龙去脉。

二、抓住中心,分解课文中重难点

在对课文的解析中可以抓住以下重点和问题:⑴、曹操为什么要用铁索把船连起来,使得一船着火,无一幸免?⑵黄盖为什么要提出火攻?⑶曹操为什么相信黄盖投降而来,而对于他这位多疑的人来说,为什么恰恰这一次又这么轻信了呢?

当时形势是,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面对的刘孙联军一共也才七八万,这使得曹操骄傲自负,轻敌自怠。曹操遥指南岸说:“周瑜,鲁肃,不识天时!”又指夏口说:“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正是由于曹操自负,所以导致他轻敌,又由轻敌而致防范懈怠。周瑜利用反间计使曹操错杀蔡瑁,张允,又因曹军多为北方士兵不识水性,在船上行走艰难,庞统献计用铁索把船连起来。而火攻正好是水上作战的好办法,而且刚好又是针对曹军优势(兵多)与弱点(不识水性)提出来的,这样即可避曹军之优势,攻曹军之弱。综上所述,本该可以不战而胜的一仗,却让曹操弄成了一个惨败的结局,实在可悲。

三、对课文主要人物心理,性格的分析

人物的主要描写使故事更加精彩,而人物智慧、心态、性格的描写是罗贯中大师之笔,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心理,性格特征。

对人物的分析,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入分析,探究的方法,也是对课文故事分析。

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是损失最惨重的,我们就先从分析他的性格及当时心理入手吧。曹操可以被称为一代枭雄,《短歌行》中他表现出拉的雄心气魄,对天下野心之大,他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充实自己实

力,剪除异己,从而加快了他实现统一大业的步伐。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逆天违地失人和,多疑轻信自骄横。周瑜正是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将计就计,故意让蒋干盗走假造书信,借曹操之手杀了其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孔明又用草船借箭之计骗得了曹操十万之箭。曹操正是因为骄傲自大,用兵犯忌,以短击长,挥师八十万南下,但曹军依然犯了兵家之忌,又因北土未平,所以当徐庶为了避祸,故意传言马腾,韩遂谋反,欲杀奔许都的时候,曹操果然吃惊不小,又因北军不习水战,所以庞统才得以巧施连环计。最终导致了赤壁兵败。

诸葛亮他的雄才大略,旷世奇才真正淋漓尽致的表演尚在大战之中。战争虽然描写了三方众多的雄辩之士,领兵督帅,贯战的猛将,但其中的主角却是诸葛亮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捉放曹等巨大的艺术魅力,使得诸葛亮这一人形象光明耀眼。“赤壁之战”大写特写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场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风,火攻就不能成功,于是孔明在甲子日设坛祭风,呼风唤雨。其实,孔明识天文晓地理,早知道是时有东南大风,设坛祈风只是骗局而已,祈风于大获全胜,此非诸葛亮之能,实为虚构。面对周瑜处处为难,诸葛亮都一一破解,使得世人对诸葛亮充满崇敬,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他顾全大局,步步精算,同时体现了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我认为正因罗贯中对刘姓正宗的喜爱,为塑造诸葛亮这一神般的人物虚构了许多情节,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位飘尘逸世,满腹春秋,先知先觉,料事如神,成竹在胸,口若悬河,鹤立鸡群的年轻的外交政治家的高大形象。使得世人对诸葛亮充满了崇敬之感。

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少年英俊,颇有才华,人们都称周郎。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他对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谋害,他对诸葛亮的嫉妒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几乎念念不忘,“既生瑜,何生亮。”这些都表现了周瑜心胸狭窄,而诸葛亮三气周瑜也是他气量小至死的原因。如果换个角度看,则是周瑜与诸葛亮直接较量中的三次失败。这三次失败当然很丢面子,但对于周瑜这样气量小的人却是致命武器,如果这件事换了是曹操,他绝不会为此上半点火,就连赤壁大战那样的残败,曹操都能泰然处之,而周瑜却不同,他对自己的每次失败,都要实实在在地大动一次肝火,自己昏过去不算,竟把金疮也气得迸裂开来。

周瑜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又是一个浮躁好胜的人,所以,他又喜怒忧惊都形于色,按他脾气,早晚也要被气死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先进音像手段,可以播放关于“赤壁之战”的电影及电视剧,使得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国演义》全貌。

五、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著作的兴趣。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如:

A、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B、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多疑的人,这次不怀疑呢

C、取胜还有那些有利的条件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已经有所了解,引导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中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体事件中的联系中去考虑问题,是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更便于学生从全局去学习分析问题。在板书上写出“知己知彼,正确决策”“以己之长功己之短,抓住机会,周密安排”。这些都是令学生能提高个人处事能力和提高全局思想,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辩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们读懂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并推荐《三国演义》这中国古典著作供学生在课外去继续阅读,去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中的“度”》 温三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讲出〈赤壁之战〉特色》 王小英人民出版社

③“《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俞志芳

④《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出版社

⑤《说三国话人生》于学彬长虹出版公司

13.赤壁之战翻译 篇十三

电影《赤壁》剧照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交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凸显其作用。每年有大量的国外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本土的影片也受到国际电影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电影也逐渐走进国外观众的视野。翻译目的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德国兴起,其出现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影视翻译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讲述了蜀国和吴国与东汉宰相曹操抗衡的历史故事。影片深刻刻画了双方战术的比拼,并以其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精彩的武打场面以及强大的明星阵容,创造了超过两亿的票房收入。影片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历史,也搭建了中外交流的平台,然而,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其英文字幕的翻译功不可没。《赤壁》的英文字幕通俗易懂,简洁流畅,其译者没有拘泥于一种译法,而是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局限下,采用了直译、归化、缩减等多种翻译策略。本文首先介绍字幕本身的特点及其文本类型,接着分析用目的论指导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并以《赤壁》英文字幕为例,对其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举例分析。

一、字幕的特点及其文本类型

1.字幕的特点

字幕通常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两种。本文所研究的是语际字幕的翻译。语际字幕指的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原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银幕下方的文字。(陈丹:《从目的论角度谈字幕翻译》,载《考试周刊》2007年42期,42-47页)目的语观众需借助字幕来理解影片的剧情,因此在翻译字幕时要考虑目的语和原语中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同时,字幕翻译还是符际翻译,在翻译时存在以下转变:(1)语码转变:从口语转变为书面语;(2)信道转变:从听觉系统转变为视觉系统;(3)信号形式转变:从声音转变文字。这些转变使字幕的翻译受到了限制,突出表现为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因为字幕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和影片中演员说话的时间相同,因此留给观众思考和推断的时间很短,并且字幕的出现是渐进的,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新信息一个接一个出现,观众不可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句义,译者在翻译时就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由于银幕大小有限,出现在银幕上的字幕译文必须提供最大信息值,这就要求译者使用简洁的语言。

2.字幕的文本类型

根据赖斯的分类,文本类型有以下四种: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电影字幕属于视听类语篇,此外因为字幕有其特殊性,即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目的语观众提供信息,便于他们理解剧情,因此它还属于信息型文本。并且,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毫无疑问的具有表情功能,还属于表情型文本。可见字幕是一种混合型文本,它既是视听类语篇,又是信息型文本,还是表情型文本。

二、翻译的目的论与字幕翻译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赖斯、曼塔里、维米尔和诺德,其理论以维米尔的目的论最为突出。目的论的核心是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因为目的论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手段,因此它打破了传统翻译中直译、意译、对等等翻译原则的局限,拓宽了译者的思路,有助于他们为目的语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根据维米尔的分析,翻译行为可能有3种目的:(1)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可能是“为了谋生”;(2)目的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3)以及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原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张美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3页)

翻译后的字幕必须能被目的语观众所理解。因此,在字幕翻译中,译文的可接受性比忠实性更重要,字幕翻译的评价标准为充分性而非对等。将以上理论应用于《赤壁》电影字幕翻译可以看出,吴宇森导演通过《赤壁》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将中国人的智慧、强大的团结精神、热爱和平的精神、对朋友的感情、对江山的感情以及对家人的感情通过电影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其字幕译者则广泛采用了直译、归化、删减等翻译策略,将通俗易懂而又简洁的字幕呈现给了观众。

三、目的论视角下《赤壁》字幕的翻译策略

1.直译

直译是指“按照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仍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陈亚朋:《<卧虎藏龙>字幕翻译策略探析》,载《电影文学》2007年8期,192页)对于目的语和原语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可采用直译法。

例1.云长,贤臣择主而侍,你又何必愚忠于刘备呢?

General Guan Yu,a wise man chooses his Lord carefully,why do you continue to serve Liu Bei?

2.归化

归化指翻译时照顾到目的语读者,顺应其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读懂译文,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目的语和原语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差别较大的情况。

例2.我们稳固了西方,便可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鼎足而立,互相制衡。

Once we are in control of the West,Cao Cao will control the North,and Sun Quan,the South,we will form a power triangle.

3.缩减

除了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赤壁》电影字幕译者还广泛采用了缩减策略,即在确保目的语观众理解剧情的前提下,对冗余信息进行删减,达到了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最大信息值的要求。

例3.能打不打,能杀不杀,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吗?

We can still fight!Why are we giving up so easily?

结语

14.《赤壁之战》观后感作文 篇十四

主要讲了曹军要去攻打荆州。刘琮遇上了鲁肃和他“联和抗曹”。

孙权去找诸葛亮。诸葛亮说:“用火攻打荆州。”孙权说:“常常刮西北风,怕烧到自己的战船。诸葛亮预测冬至那天刮东南风,我们再进攻。”

那天,黄盖听见有东南风时,说:“放火。”刹那间几个小船成了火船,把曹军吓跑了。

这是三国演义上孙刘军胜利,是三国史上宣战结束。这时我国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三国史上最著名的战例。

上一篇:《雨点》说课稿下一篇:洪洞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