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议组织内容

2024-09-02

大型会议组织内容(精选8篇)

1.大型会议组织内容 篇一

尊敬的用人单位: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问题,拟组织我县一批重点企业赴部分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特邀请贵单位参加:

一、活动内容:

1、组织我县企业赴高校参加校园专场招聘会;

2、宣传我县就业政策,引进我县企业急需人才。

二、时间安排:

10月底组织本县企业到各高校参加专场招聘会。

三、报名方式

拟参加此次活动的单位,请于10月22日前填写好活动回执传真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并将电子版回执发送至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69103076817960(传真)

电子信箱:#url#

四、其它事宜

1、本次活动为公益性活动,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招聘单位免费入场;

2、请拟参加单位尽早报名,有关招聘信息将在南陵人才网发布。

本网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20**年10月17日

2.大型会议组织内容 篇二

一、模型的分析与假设

1.1 问题分析:

会议筹办方主要考虑的问题:为与会代表预订宾馆、租借会议室,并租用客车接送与会人员,但是与会人员较多,中间某一天可能还有分组会议,单独的某一宾馆并不能满足所有与会人员的住宿问题,那么这些与会人员分散住在若干个宾馆。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与会者的要求及满意度,还要考虑筹办方的经济问题。如果下榻的宾馆数太多,会议比较分散,则认为该方案不理想。所以应尽量在满足与会者的条件要求下,让筹办方经济、方便管理。

1.2 模型假设:

(1).假设在开会期间,筛选出来的宾馆数能够提供所有的房间让与会者有房可住,个别宾馆特殊条件保证至少有80%的空房提供给会议筹办方;

(2).假设所有与会人员均参加分组会议;

(3).假设参加每个分组会议的人员呈均匀分布;

二、模型的建立

2.1 与会人员的经验概率分布:

若将实际与会人员看作随机变量X,那么从以往四届会议代表回执和与会情况的统计就可以看作是对总体X的四次抽样。于是,我们可以从这四次抽样中统计出与会人员的经验概率分布。统计结果如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以往几届会议代表回执和与会情况,与会人数的频率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与会人员呈现出规律性。若将以往四次情况看成一次抽样,则其统计结果将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就用它作为本届会议与会人员的经验概率分布,并以此作为本次会议与会人员概率分布的预测值[2]。

为满足与会人员的居住需求,由附表2中发回执人员的有关住房需求信息,需要预订房间的数目,如表二:

2.2 宾馆房间数分析

由附表1,统计出各个宾馆能够提供的各种规格的房间数目,如下表三:

2.3 方案确定

2.3.1 方案I

2.3.1.1 预定客房

(1).本着便于会议筹办方管理,所以尽量考虑与会人员集中居住,且满足与会人员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发回执的人中,需求合住3、独住3的人员要求较高,而9号宾馆的所有房间属于价位较高的,推测配套设施及周边购物环境应该很好,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所以权衡决定把这类人全部安排在9号宾馆下榻;

(2).本着宾馆客房规格丰富且价格优惠,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1 0号宾馆舍弃,初步选定3、6、8号宾馆;对比需求,发现能满足独住1的客房缺口太大,7号宾馆有单间,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又把7号宾馆考虑在内。这样,可以在3、6、7、8号宾馆考虑安排与会人员住宿。如表四

(3).统计发现满足独住1的客房缺5个房间,调为同类价格的38个双人间;满足独住2的客房缺9个房间,调为同类价格的9个双人间.

(4).每个宾馆都要配备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定一个房间。本着房源、经济和还能再多安排一个人的原则,3、6、8号宾馆安排一个价位在161~200元的双人房间(合住2),7号宾馆安排一个价位在120~160元的双人房间(合住1),9号宾馆安排一个价位在201~300元的双人普通房间(合住3)。

(5).对照表二、表三,发现合住2类多出35个房间,由3、6、8号宾馆提供,考虑3号宾馆离其他宾馆较远,所以3号宾馆不安排合住2类的人员;又考虑到8号宾馆会议室较多,决定安排40个房间供合住2类的人员居住,6号宾馆安排38个房间供合住2类的人员居住。

(6).对于独住单人间不足的,调到同类的双人间,这样就出现了表四。

由表四得,预订宾馆客房明细如表五。

2.3.1.2 租用会议室

由于会议筹备组需要在与会人员下榻的某几个宾馆租借会议室,方便原则,考虑在(3)、(6)、(7)、(8)、(9)五个宾馆中安排6个会议室。由附表2,得表六。

因为由于事先无法知道那些代表准备参加那个分组会,我们视每个与会代表参加每个分组会议的概率均为1/6,所以我们安排会议室的容量应大于等于1 1 0人(与会总人数*1/6=659*1/6≈110),可供选择的会议室有以下几种:

考虑到租赁会议室总费用最小,约束条件是选用6个会议室,且能容纳6 5 9人。于是有线性规划模型:

利用MATLAB求解上述问题[3],得

即租用7号宾馆规格为140人的会议室2间;8号宾馆规格为130人的会议室2间;9号宾馆规格为120人的会议室2间,总费用最小为4800元。

2.3.1.3租用客车

客车的租赁问题分析:

首先要预测出乘车总人数,但是我们不知道每个代表具体参加哪个分组会议,所以我们把每个与会代表参加某个分组会议的概率均视为1/6,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表五)各个宾馆住的人数(含一名工作人员)及会议室安排情况计算出乘车总人数。其公式为:

为使租车的费用最小,则有以下优化模型:

计算出乘车人数514人,利用MATLAB求解上述问题,得可以租用45座的客车10辆,33座的客车1辆,费用最小为17200元。

三、附加问题讨论

在以上考虑会议室容量时,只考虑了每个代表去任意一个分组会的概率是1/6,所以,在选择会议室模型中,我们只选择了大于总人数1/6的会议室,即只选择了会议室容量大于111的宾馆,而在实际中,只要会议室容量在111左右(不要偏差太大)都可以选择。

四、模型推广

分配宾馆时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而会议室和租车的分配方案可以根据所需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建模优化,此模型不失一般性,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所用数据参照2009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2]韩中庚.招聘公务员问题的优化模型与评述.工程数学学报.2004年,第21卷,第7期

[3]拉克唐瓦尔德.数值方法和MATLAB实现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萧数铁.大学数学第二版数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大型公司如何向指数型组织靠拢 篇三

但是,这样的增长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一般来说,也必须有极其庞大的资本投入。

尽管这是一个可行的系统,但绝非最佳方案。它将过多的金钱和有价值的人才限制在了跨年代的项目中,而且往往在遭遇失败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些项目有多大的成功可能。这一切就形成了惊人的浪费,不仅失去了追求其他战略的潜力,而且还失去了为人类造福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持续,也是不可接受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指数型组织。

最有希望的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是在运用了高速发展的技术的新型组织方法的帮助下,让影响力(或者产出)相比同行发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长的组织(至少10倍,见图1线性增长与指数性增长的比较)。

不同于使用人海战术或者大型的实体工厂的线性组织,指数型组织的建立根基是信息技术,以信息为基础的环境为指数型组织带来了根本性的颠覆性机遇。例如,于2008年创立的Airbnb目前拥有1300多名员工,经营着全球33000座城市里的50多万笔租赁信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丝毫没有实体资产的Airbnb却拥有接近100亿美元的估值。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拥有45000名员工和549处地产的凯悦酒店。而且,比起发展相对较为平缓的凯悦,Airbnb每晚租出去的房间数量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

类似地,被称为“汽车界Airbnb”的Uber的估值也達到了170亿美元。和Airbnb一样,Uber没有资产,没有多少员工,并且也正在以指数级速度成长。

Navteq通过大量投资道路交通传感器硬件成为该行业的主导者,仅在欧洲,Navteq的传感器就覆盖了13个国家35座大型城市里大约40万公里的道路。但一家成立于以色列的小型公司Waze,选择的策略是将位置信息众包出去,利用其用户手机上的GPS传感器来获取交通信息。短短两年内,Waze的交通数据量就赶上了Navteq的道路传感器数量。而在四年后,Waze更是达到了对手的10倍之多。而且,Waze增加每个新设备所需的成本基本为零,更不用说Waze的用户会经常更新他们的手机,这就相当于升级了Waze的信息基础。与此相反,Navteq的系统则要花费重金进行升级。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指数型组织能够实现如此夸张的扩张速度,得益于两大关键因素:借用非你所有的资源;信息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现在,指数型组织,这个人类文化和企业的加速现象的最新代表,正在改写商业和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以野火燎原之势将“线性组织”的旧世界远远甩在后面。那些未能改旗易帜的企业将很快与曾经的巨头公司铱星、柯达、宝利来、诺基亚、黑莓一样,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大型公司向指数型组织靠拢的四大策略

很显然,无论公司或者行业的规模如何,等待灾难临头才开始冒险转变,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肯定不是最佳的选择。

传统大型公司的层级结构、员工数量和实体资产,使它们自己无法适应目前和未来的需要。比如,大型公司由于专注于自上而下的结构,其信息流传递不可避免地会速度放缓,甚至原地打转。从高级管理层传出的信息要通过各个层级缓慢地向下流动,这最终导致一线员工用可能已经过时的信息来进行僵化的一系列任务。接着,一线员工收集的结果又要通过这套流程返回上去,经历一层又一层的管理架构,任务的结果才抵达执行官的办公室里。随后,领导做出新的决定,于是一系列新的命令又要周而复始地在整个组织中传递下去。

除了明显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这种层级结构其实还增加了信息和决策之间的距离,从而导致很多结构性的失败。此外,大型组织还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大部分关注点都是内部的,而非外部的;重点往往放在现在的专业技术上,技术的融合和拼接往往被忽略,突破性思维得不到赏识;依赖于来自内部的创新,而非来自外部的创新。

在这个新陈代谢极快的新世界,指数型技术正在对越来越多的行业形成致命冲击。我们坚信,存在上述问题的大型公司绝不可能一夜之间将自己变成指数型组织。这样的转型实在太大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很可能在还未找到替代时就已崩溃。而即使公司开创了新的业务,如此巨变所产生的内部压力也是极其严重的。

但是,传统的大型公司又必须改变自身,想办法尽可能地向指数型组织靠拢,否则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被时代发展洪流所抛弃。

我们总结了四种策略,让大型组织可以在不影响核心运营业务的情况下逐步适应加速发展的商业世界。这四种策略分别是:改变领导层,结盟、投资或收购,颠覆(X),打造“精简版”指数型组织。

策略1 改变领导层

改变领导层包括更新领导层的知识结构,多样化领导层的人员组成,改变领导层的技能和领导力等三个方面。

更新知识

经济的新陈代谢正在加速,并受到了一系列全新的大众化、指数型技术的推动。如果你现在正在管理一家大型公司,却对这些技术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它们会如何影响你的公司,那么你就完全失职了。对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而言,其高层领导层都有必要通过学习或培训,了解那些在未来2-5年内足以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突破性技术,并了解企业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免成为下一个柯达、黑莓或者诺基亚。

对高层领导层而言,必要的教育若是放在董事会成员上则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参与最新技术的可能性更低。如果董事会对公司面临的具有潜在颠覆力的改变一无所知,那么要如何为首席执行官指明方向呢?

董事会成员对现状意识的加深,尤其是在接受过培训之后,可以帮助他们更充分地支持首席执行官改革组织,适应加速变化的世界。如果首席执行官无法得到董事会的全力支持和必要的资源,那么他就无法完成实现改变而必经的步骤,由此产生的不作为会让整个组织陷入险境。

nlc202309090536

实现多样化

实现多样化是指高层领导层的具体人员组成应该在年龄、经验和性别上实现多样化。

企业应寻找组织中最聪明的25岁的人,让他们站在领导层的位置上,以帮助公司缩短与时代和技术的鸿沟,加速在管理上的学习曲线,并提供反向的教学。

在新的技术世界里,组织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市场动态,而企业固有的经验通常只能让公司止步不前。发挥年轻的观念和对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是大型企业向指数型组织靠扰的策略之一。星巴克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兹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一定极其透彻,因为他任命了史宗玮担任董事。年仅31岁的史宗玮带来了年轻的观念和对社交媒体的深度经验。这对于“努力寻找与顾客实现更紧密接触”的星巴克而言,可谓是理想品质。史宗玮就是“反向教学”这一新现象的优秀例子。

多样化的另一个维度是性别。Credit Suisse一项为期六年针对市场资本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的研究发现,如果董事会清一色是男性,那么较董事会有男有女的公司,其价值低了26%。你是不是很有必要为你的董事会增加几位女性成员?

技能和领导力

传统大型企业的领导层常常表现出优化者(大宏观上运营大型公司,高效获取最大利益)、扩张者(找出可行的模式,并发展壮大)和传道者(推广新的想法,将项目从创意阶段带入初次商业化阶段)等方面的技能和领导力。而指数型组织高层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技能和领导力却与此有所不同,奇点大学的首席执行官兼合作创始人罗布 · 纳伊总结出了指数型组织领袖的6大特质性格。

夢想家式的顾客宣传者:让组织的领导者成为企业形象的最终所有人可以确保与顾客交流的一致性。史蒂夫 · 乔布斯就是梦想家式的顾客宣传者的绝佳例子,他拥有非同寻常的能力和全新的技术,并亲自参与到顾客体验的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如果顾客觉得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能被最高层的人知晓,那么他们承受在指数级增长过程中时常出现的混乱和实验与迭代的能力就会强很多。

以数据为本的实验与迭代家:要想在高速混乱中创建秩序,就需要有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并最终实现敏捷和可扩展的特点。我们拥有许多社交工具和其他载体来完成维护与顾客和社群之间联系的繁重工作。如果沟通得当,顾客不仅更能接受过程中的变化,而且甚至会为参与其中而感到激动或者主动参与进来。然而,如果没有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迅速处理反馈意见并及时改进产品或服务,顾客就会感到失望,并最终选择离开。

乐观的现实主义者:在高速扩张时,尽力理解和量化当前环境或机遇的实际情况是决定组织方向的重中之重。但是,在面对现实时,总是需要加入一些个人解读。能够在任何场景下(包括不利的状况)找出积极结果的领导者,能够帮助团队坚持自己的目标。

极高的适应力:对于那些监督加速增长的长期状况的领导者而言,他们必须跟着时势改变关注点和技能。当商业模式遭到颠覆时,改变领导层的要求就来了。持续学习是维持指数曲线的关键之处。

根本上的开放性:我们面前摆着一个绝妙的机会,那就是与组织外部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但是,与庞大的多样化社群互动会面临很多挑战,在大众的参与中,也会出现许多噪声,甚至有潜在的批评和反馈意见。创建一个面向大众的开放渠道,以及从噪声中分辨积极信号的机制,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方法,从而实现崭新层次的革新。

超自信:若要维持住指数曲线,不被组织中的官僚阶级的线性思维所束缚,你就必须有甘愿被炒鱿鱼的勇气,甚至自行退出的决心。战斗不可避免,反对者终将闭嘴,如果领导者有这个决心,那么就需要有极其强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自信心。指数型领导者最重要的两大性格特质就是学习、适应并最终颠覆自身业务的勇气和毅力。

策略2 结盟、投资或收购

德勤咨询公司的负责人马库斯 辛格尔斯和他的团队在研究美国快速消费品行业时发现,该行业有数百家拥有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其中有30家对行业发展表现出颠覆性冲击。辛格尔斯的研究显示,有一些大型公司(先于旁人、不断创新的 1%的业内玩家)不仅会跟踪这30家创业公司的进展,而且还真的与其中不少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眼光没那么长远的快速消费品巨头连这些竞争威胁都没听说过,更别提考虑对策了。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将行业中的领导者和跟随者区分了出来。

在每一个行业里,加速技术的大众化为数百家创业公司提供了攻击和颠覆传统市场的力量:比特币、 Uber、Twitch、特斯拉、 Airbnb、Waze、Quirky……这样的颠覆者可谓不胜枚举。尽管当然有许多初生牛犊并未获得成功,但它们急剧增长的数字意味着这些前赴后继的勇士终有一天可以创造历史。

大型公司必须本着观察、合作、投资和收购的目标,找出并跟踪这些具有颠覆性的指数型组织,并与之合作、进行投资或收购。一旦决定下来,必须要尽快采取行动,才能降低投资的最低门槛并在竞争中占据先机。与指数型组织合作的最完美的时机是当这家创业公司拥有了真正的吸引力,并且刚刚开始成为市场领袖时。在2005年就有过此类时机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谷歌以16亿美元买下了 YouTube。当时的YouTube已经淘汰了谷歌视频(GoogleVideo)和其他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疯狂地攻城略地。谷歌在YouTube彻底爆发之前收购了该公司,并因此能够将自己的力量灌注进去,对这场曾经可能对自身构成的威胁实现了加速扩张。

策略3 颠覆(X)

第三种策略就是让大型组织自己利用颠覆性技术。从历史上看,真正做起来要比说困难得多,因为传统公司的组织结构会将颠覆性的影响力压制住。

但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就在于高级管理层能够敢于接受根本性变化的想法(朝新兴市场发展),然后在组织的各个方面对接受这一想法的人予以奖励,我们将其称为颠覆(X)。大型企业有四种实行颠覆(X)的方法。

nlc202309090536

在边缘激发指数型组织:将企业中比较确定的变革者转换到组织的边缘,让他们自由创建指数型组织去颠覆其他市场。观察他们与母公司的相互关系,随后增加更多的变革者。

雇用机密任务团队:雇用内部和外部的机密任务团队,让他们建立起创业公司,以打败对方和颠覆母公司为目标。

复制谷歌X:像谷歌X那样建立一间内部的加速技术实验与迭代室,运用核心竞争力,并以不超出预算的价格追求登月级别的创新。

与加速器、孵化器、黑客空间和技术工房合作:找到适合组织的以指数型组织为中心的加速器或孵化器,并与之合作。

作为全世界最大、地理分布最广的公司之一,可口可乐因为拥有大量的资产和13万名员工而在指数型组织时代显得极其脆弱。

但是,可口可乐并没有在成为业界大佬之后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故步自封、顽固不化。为了保持历来的进取精神和崇高目标,可口可乐目前已经在实现野心勃勃的指数目标的路上了:在2010年和2020年之间将利润翻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已经实行了一些与指数型组织思维方式关系密切的策略。

可口可乐还摸索出了与创业公司社群并肩作战的最佳方式。他意识到最好的点子大都来自于组织和供应链的外部,而公司的核心力量在于内部资产、创造网络效应、计划和执行。正如可口可乐的创新和创业副总裁戴维 巴特勒(David Butler)最近所言:“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期望:让开拓者更容易成为扩张者,扩张者更容易成为开拓者。 ”

为了延续这种创业哲学,可口可乐正在与史蒂夫 布兰克和埃里克 莱斯合作,在整个公司实施精益创业哲学(在边缘激发指数型组织)。通过一场名叫“开放创业”的活动,公司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种种小规模的尝试,让相应的MVP在设想中不断迭代并最终实现。实验与迭代立刻就取得了成效:巴特勒表示,由于这次活动,可口可乐的可持续性目标已经提高了20%。

可口可乐还成了奇点大学实验与迭代室的创始成员之一,颠覆性的团队可以在远离母公司的地方与创业公司合作(这就是员工自我管理和租用、共享资产的方法),研发次世代的产品和服务。为了进一步确保新的想法能够不受现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干扰,可口可乐正在创立一些与目前的盈利业务完全无关的新公司。这些新公司与可口可乐原本的税务、法务、财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全无关,享有彻底的员工自我管理。

策略4 打造“精简版”指数型组织

即便大型公司无法利用上述三种策略来向指数型组织靠扰,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培养起一些指数型组织属性,并借此加速公司的运营。

下面是我们认为每一家大型组织应该部署到位的指数型组织属性:

向MTP迁移。MTP(Massive Transformation Purpose,宏大变革目标)是一个组织崇高而热切的目标,指数型组织都能真诚而自信地宣布自己的志向,并致力于将奇迹化为现实。如谷歌的MTP是“管理全世界的信息”,TED的MTP是“值得传播的思想”,Quirky的MTP是“让发明触手可及”,奇点大学的MTP是“为10亿人带来积极的影响”……鼓舞人心的MTP不仅能让连贯的指数级增长得以实现,融合集体的壮志豪情,吸引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尖端人才,还能支撑合作的、非政治的文化,实现企业的敏捷性和学习性。

社群和大众。对于组织或企业而言,其社群就是由其核心团队成员、前任团队成员、合伙人、经销商、顾客、用户和粉丝组成的。大众则可以理解为在这些核心层次之外的所有人。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社群和大众可以提高相关成员对企业和组织的忠诚度,驱动指数型增长,验证新的想法、学习新的内容,使企业具备敏捷的特点和快速实现的能力,并能放大企业的思维能力。

算法。如今,每一家大型公司都在不断地生成庞大的数据,但真正用到的却寥寥无几。将来,几乎所有的商业洞察和决策都将是数据驱动的。如果公司能真正分析一下搜集到的部分数据,那就能对产品、服务、分配渠道和顾客拥有超乎寻常的认识。

谷歌毫无保留地将数据运用到了几乎所有商业智能当中,大多数其他公司也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由数据产生的新观念也能为传统的基于直觉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对照。

参与。游戏、竞赛和有奖竞赛(最好与MTP目标保持一致)都是让社群实现快速参与的简单方法。最近几年,这些方法已完全信息化、具体化和社交化。用户参与的途径变成了数字接待系统、游戏和积分,并带来了创造积极有益的反馈回路的机会,而由于创新性更强的想法和顾客与社群的忠诚度,这又转而让组织得以实现更快的增长。诸如谷歌、Airbnb、Uber、eBay、Yelp和Twitter这样的公司,全都采用了不同的参与机制。

仪表盘。传统大型企业一般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商业知识系统来衡量组织效率的提升,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全新的仪表盘,来跟踪诸如“各部门在上周执行了多少(精益创业)实验?在过去一年里收集了多少创新性的想法?有多少得以实现?总收益中有多少来自于过去三年内的新产品?”等等之类的指标,从而对组织的学习能力予以衡量。要记住,在现在的新经济中,实现扩张真正需要的将是学习。

实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任何组织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这就需要有所冒险。但毫无疑问,冒险也就意味着会增加失败的可能性。我们强烈建议让冒险奖励和实验与迭代跟踪成为大型公司认知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社交技术。我们认为,社交技术由7个关键元素组成:社交对象、活动流、任务管理、文件共享、远程交流、虚拟世界、情感感应。在实现这些元素后,企业能够创造出透明性和连通性,降低组织的信息延迟,而后者是至关重要的。其终极目的是实现高德纳提出的“零延迟企业”,即在构思、接受和实现三者之间不浪费任何时间的公司。若公司能这样运行,那么就能产生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回报率能大到什么程度呢?Forrester进行了一项研究,在一个有21000名员工的组织内部署了微软的Yammer企业社交网络,在短短的4.3个月内,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提高到原来的365%,而当时使用Yammer的员工还只有总数的三分之一。

运用四大策略对大型企业进行“指数化”改造,让很多公司取得了不俗成就。如海尔的收入从2013年的20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600亿美元;与1000万“米粉”的深度接觸,让小米一年就卖出2000万部手机;谷歌风投在五年间绩效提升了15倍……。

尽管大型组织可能得为了在结构上适应新时代而大动干戈,但依然拥有一个关键性的优势:知识资本。大型公司并不是凭着运气做大的。大部分世界级的智囊团都在经营着这些组织,而这些智囊团完全有能力想出一些惊人的方法来实现或适应指数型组织的原理,缺的只是眼界和意愿。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就只能靠恐惧来推动了。

(内容选摘《指数型组织》)

萨利姆 · 伊斯梅尔: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奇点大学全球大使

4.大型会议组织内容 篇四

校党办字〔2010〕1号

为保证全校性大型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确保会议顺利举行,特制定本规定。

一、全校性大型会议范围

包括党代会、校党委全委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宣传工作会议、新生开学典礼、学生毕业典礼、教学工作会议、科研工作会议、离退休工作会议、大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五四表彰大会、体育运动会等。

二、会务工作分工

会议由主管部门主办,有关部门协办。

主办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做好会议内容(包括文字材料的起草)及会务的筹备工作,以及其它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

根据会议内容,分别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协助做好校领导讲话稿的审核,主席台人员及座次安排,会议程序的审定。会议的新闻报道由宣传部负责。三地视频会议由现代教育中心负责。

部门之间要主动协调做好工作。部门协调有困难的,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负责协调。

三、大会的主持

1.党代会由党委负责同志主持;

2.教职工代表大会由大会秘书长主持;

3.校党委全委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由党委副书记主持;

4.新生开学典礼、学生毕业典礼由校长办公室主任主持;

5.其它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人主持。

四、着装要求

除党代会、校党委全委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新生开学典礼、学生毕业典礼等大会可要求统一着正装外,其他会议不再做要求。

五、未尽事宜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协调解决。

六、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全校性大型会议组织筹备工作的暂行规定》(校党办字〔2000〕5号)同时废止。

中共山东科技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月4日

主题词:会务工作组织筹备规定

5.大型会议筹备总结 篇五

暖湿的空气夹杂着内心的无奈和疲惫,我这是怎么了,怎么状态那么差,下午竟然还犯下这种愚蠢低级的错误,真的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最近几天总是晚上三点才能稍有睡意,没睡多久,七点的闹铃吵醒刚睡安稳的我,无奈的起来刷牙洗脸,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办公室,平时也来的早的同事见到我,依旧还是那句话,“佩智,你怎么总是那么早就到办公窒来了,你这班主任当得可真敬业”,我微微一笑,“习惯了,你也一样啊”。工作的时候,自己确实是习惯了早起,可是最近几天,自己的状态真的很糟糕。到了办公室,哈欠连天,我真的怕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想到要走进教室查看考勤,内心都在颤抖。休息不够,暖湿的气候,再加上感情上的那么一点点失意,真的感觉很无奈、很疲惫。在身体感官机能面前,所有的理性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很想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集中注意力,专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可是大脑有时真的不听使唤,思维有时会发生跳跃。

要想思维不发生短路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要交代的事情写在发言稿上,就像备课一样,这样就可以防止低级错误的发生。本来是今天晚上要参加晚自修值班教师会议,明天下午第四节课参加语文科组教研会,学生明天不用上第四节课的,可是因为自己没有把这些要交代给学生的事情写在发言稿上,因为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好,所以在通知学生的时候,竟然说成是今天下午不用上第四节课,最终犯下这种愚蠢低级的错误。我原本在宿舍休息,听见年级组长的哨声,当时还感觉很诧异,突然回想一下,才知道自己好像在发布通知的时候出了差错。于是自己匆匆地跑回教室,把还没走尽的学生安稳下来。虽然年级组长没批评我什么,可是自己感觉更难受。真的该从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首先要尽快调整自己这种疲惫的精神状态,晚上和中午好好休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一天良好的精神状态的基础。其次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不要胡思乱想,感情上的事先放一放,一切顺其自然。最后是要把自己要讲的东西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文字,“照本宣科”就不会再次发生这类愚蠢低级的错误。

6.大型会议接待流程 篇六

1会议资料准备 1:会议资料:由主办单位提供,其中文字资料,由承办单位按会务组要求根据参会 人数印刷。

2:会议资料(主办单位提供)3:领导发言稿(主办单位提供)

4:《报到册》、《会议指南》、《会议日程》、参会者到达消息。5:项目执行情况资料(主办单位提供)6:展板所属图片(主办单位提供)7:广告牌设计稿 8:欢迎布标、会议室布标 9:会议礼品(按参会人数准备)10:会议代表证

2设备及设施准备

1.桌椅、名牌(现代高档会议室用桌面智能终端取代传统名牌)、茶水

桌椅是最基本的设备,可以根据会议的需要摆成圆桌型或报告型,如果参加会议的人数较多,一般应采用报告型,不需要准备座位牌,如果参加会议的人比较少,一般采用圆桌型,并且要制作座位牌,即名牌,让与会人员方便就座。但是为了提高会议的档次及满足现代会议的需要,一般采用能重复使用的桌面智能终端,推进无纸化的进程,真正体现绿色会议,智能会议的需要。

会议上的茶水饮料最好准备矿泉水,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喝饮料,还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矿泉水是最能让每个人都接受的选择。

2.签到簿、名册、会议议程

签到簿的作用是帮助了解到会人员的多少,分别是谁,一方面使会议组织者能够查明是否有人缺席,另一方面能够使会议组织者根据签到簿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比如就餐、住宿等。印刷名册可以方便会议的主席和与会人员尽快地掌握各位参加会议的人员的相关资料,加深了解,彼此熟悉。

3.黑板、白板、笔

在有的场合,与会人员需要在黑板或者白板上写字或画图,从而说明问题,而且在黑板或白板上表述具有即兴、方便的特点。此外,粉笔、万能笔、板擦等配套的工具也必不可少。

4.各种视听器材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镭射指示笔或指示棒等视听设备,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召开会议前,必须先检查各种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要用幻灯机,则需要提前做好幻灯片。录音机和摄像机能够把会议的过程和内容完整记录下来,有时需要立即把会议的结论或建议打印出来,这时就需要准备一台小型的影印机或打印机。

5.资料、样品 如果会议属于业务汇报或者产品介绍,那么有关的资料和样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介绍一种新产品时,单凭口头泛泛而谈是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给大家展示一个具体的样品,结合样品一一介绍它的特点和优点,那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

6.会标、背景板、展板

会标一般指会议名称和会议标语横幅。

为强化会议效果,许多会议将会标美化、渲染为会议背景板(采用喷绘画面),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如党代会等,采用喷绘背景板,可将党徽、旗帜等喷绘在画面上,从而节约会议成本和准备时间。但采用喷绘写真画面时,一定要注意采用环保材料,否则喷绘写真画面散发的刺鼻气味不仅影响会议分为,对与会者,尤其是主席台就坐人员身体健康不利。

3会前准备工作

1:根据会务组要求,代表报到前两天,会议室会场布置(会标、广告牌、灯光、音响、多媒体、投影仪、电源、桌椅、茶杯及服务员安排)按部落实到位。

2:据酒店提供的房况表,报到前两天与先到达的会务组人员协商确定会务组房间,选定领导、专家及主要代表入住的楼层、房间类型、房号、需要放置的水果种类及特殊安全保卫工作。

3:提前两天检查餐厅环境卫生,桌椅摆设、餐具的完好程度,再次落实菜单及服务到位情况。

4:提前两天完成会议所需的代表证、发放的资料、签到表、就餐卡、广告牌商家展板及宣传设备的摆设位置,电源、灯光亮度、通道畅通等情况,会间摄影、摄像设备,人员的准备。

5:与酒店保安部组成会议安全组,在会议期间加强门卫、楼层行查,杜绝安全 隐患的发生。

6:医疗保障,配备医疗人员,解决突发事件。提前购买常备药品,种类包括:感冒、消炎、晕车、呕吐、腹泻、创伤、止痛、解暑、酒精、碘酒、氧气袋等。基本设备包括:体温表、听诊器、手电筒、棉签等。及时联系就医。

7:在大堂、楼层、餐厅、会议是、电梯等处帖上会议指示箭头。四:会议其它费用开支预算

1:代表证2:广告牌3:展板4:用车5:宴会标准6:水果7:纪念品8:资料打印、复印9:照相、摄像10:其它

4人员安排

1:根据会议人数需求安排会务接待小组、如住房登记员,财务人员,票务,考察咨询,引导人员(至房间、餐厅、电梯、会议室)

2:会议全程督导人员,负责落实会议室布置、茶水供应及服务 3:摄影组:根据会议需求安排摄影人员

4:车辆小组:根据会议实到人数,落实车况好、驾驶技术好的配套车辆。此小组负责会议临时接待服务工作。如:专家、领导临时出行,就餐、会见等活动的车辆。

5:旅游接待小组:根据参加考察人数安排每车一位优秀导游,负责代表的服务 6:生活小组:此小组负责会议用餐的时间、人数及相关的一些服务,确保代表会议期间的生活服务 5发票的开据

在会议前通知上注明由我方承办、会议期间我方根据代表需要,开具正式发票及酒店的住宿发票。

6会议接站

会议报到当天,安排全天候接站,机场设立两块醒目接站牌,一块设在正门出站口,一块设在提取行李出口处。火车站或者飞机场设一块醒目接站牌。

7会议报到

1:在酒店大堂设“报到处”、“收费处”、“考察咨询处”、“票务处”“签到处”

2:报到登记时,填写姓名、单位、职务、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电话、收费金额、入住金额、入住天数、房间号、考察线路等。

3:提醒代表贵重品免费寄存总台、保管好个人财物,耐心、细致地解说会议报到须知及有关事宜,及时妥善处理好代表要求。

4:根据会务组要求传达通知、指示,准确发放会议资料、纪念品、餐券、考察乘车券 5:代表报到后,由行李员引导入住,同时办理行李寄存 6:当天打印会议通讯录并与会务老师校对,及时发给代表 7:会务组24小时有专职会议,随时接待安排参会代表

8会议期间

1:要求酒店落实叫早服务

2:准确统计用餐人数并安排代表用餐,及时解决会议期间临时发生的问题,确保会议正常进行

3:会议室布置情况落实

4:安排好旅游选种、落实返程机、车票的登记

5:及时统计票务预订情况、考察人数、行程立即同旅行社计调反馈 6:与酒店公司财务人员协调好票据的开取

7:准备统计返程的人数、时间、日期、确定代表返程

9会议结束工作

1:会议结算

1:我向会务给出书面报告,交会务组审核。并列《会议结算清单》,包括此会议的实际人数、天数、实际用餐人数、用餐标准、考察人数及会议期间其它费用开支,我方承诺快捷、准确无误

2:向会务组提供所需发票 3:返还会务组附加的会议利润 2:会议返程

7.大型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篇七

关键词: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大坝、设备基础以及特殊防护设施的建设越来越趋于大型化。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大型设备基础混凝土,结构厚、体型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裂性要求较高,如何合理组织施工、材料选择是关系设备基础施工成败的关键。

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拟建的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针对工程本身特点和工地具体情况,按照工程的要求,对所需的施工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临时设施,经过科学计算、精心对比及合理的安排后编制出的一套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施工的部署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的主要任务在于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速度的取得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体现编制单位的管理水平,而且对正确确定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一大型设备基础为例,分别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顺利完成了大型复杂设备基础的施工。

1 设备基础概况

设备基础平面尺寸为17 m×19 m(见图1),厚6 m,设备基础底标高-6.000 m,标高-3.15 m以上为空腔,空腔底部设置4个预埋件。设备四周突出位置内侧各设置一个预埋件。混凝土方量近1 800 m3,设计强度C40S6。沿基础周边和腔体周边设置竖向钢筋,沿高度方向配置水平钢筋网片,钢筋网片标高分别为±0.00 m,-0.60 m,-1.20 m,-1.80 m,-2.40 m,-3.15 m,-4.24 m,-5.04 m,-6.00 m处。

2 施工准备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

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对整体性要求较严格的动力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比较容易满足,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温升问题已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对象。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粉煤灰超量水泥、掺加矿渣掺合料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的水化热。经多次试配,测试标准立方体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水泥材料水化热、碱骨料反应等性能,确定适合本设备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施工用电。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连续性,自配电柜向施工现场连接一条25 mm2三相五线铜芯电缆,为现场施工振动棒、电焊机、两台水泵和现场照明供电。另外配备一台30 k VA的备用电源。

3)施工用水。

为了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设备基础两侧厂房外空地上分别设置一个4 m×4 m×2.5 m的蓄水池,盛满冷水,根据混凝土内测温情况开启水泵,利用进水与混凝土的温差进行降温。

3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钢筋工程。

设备基础钢筋全部在场外加工制作,采用绑扎连接固定。钢筋加工前仔细核对其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分批次、规格型号挂牌堆放,并由技术质量部门及时按规定取样复检,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完成后,采用人工搬运到位。在设备基础预埋件固定就位后,绑扎钢筋。钢筋网片采用角钢∠50×5支撑架进行支撑,竖向支撑间距1.3 m,水平支撑焊接在竖向支撑上。纵横向分别设置两道斜向拉筋,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以增加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内循环水位置的水管代替角钢支撑。底层钢筋在混凝土垫层上划线定位,中间及上层钢筋在支撑钢筋的角钢表面定位。钢筋网满绑,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搭接接头数量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由于设备基础较厚,为确保混凝土振捣质量,在基础角部上层钢筋网片上留施工人员出入口一个,洞口大小1.0 m×1.0 m,距基础边缘1.0 m,混凝土浇筑接近洞口时采用钢筋搭接的方法将洞口封闭。

2)模板工程。

设备基础外围侧模及腔体侧模均采用60系列钢模板,采用内拉外撑方案进行支撑。拉杆采用20圆钢制作,一头套丝80 mm,另一头与设备基础内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 mm,双面焊接。拉杆水平间距0.7 m,竖向间距同钢筋网片间距。设备基础外侧模板支撑采用外双排架与坑壁顶紧。

模板的拼接部位,加贴海绵条,模板底板外侧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

3)混凝土工程。

由于设备基础体积较大,一次浇筑时水平向预埋件不易定位,且腔体底标高不好控制,模板架设难度较大,设备基础分两次浇筑,施工缝留在腔体顶面以上5 cm处。即首先浇筑腔体底板以下部分,混凝土浇筑完毕且热稳定后浇筑腔体侧壁部分。

设备基础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设备两侧各布置一台汽车泵,两台泵均自设备基础边缘到中间布料,每次布料厚度50 mm,循环浇筑,直至浇筑到所需的标高。

混凝土浇筑时以布料口为中心,分三层进行振捣:一层一台振动棒布置在布料口附近,将布料口流出的混凝土及时振开,并保证布料口下部混凝土密实;二层三台振动棒,布置在混凝土流淌面中间部位,为主振捣区域,保证混凝土流淌区域密实;三层一台振动棒布置在流淌面下沿进行点阵,保证远端混凝土密实且与下层混凝土合为一体。

4)温控措施。

为了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以便采取应对措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预先布置混凝土测温点,并将测温点导线连接到自动测温仪上。

设备基础腔体以下距基础边缘1.5 m处每隔6.0 m设置一测温点,同一位置沿高度方向设置3个测温点;混凝土底板距混凝土表面100 mm处各设置一个测温点;腔体以上部分在侧壁中间位置自上而下设置4个测温点,水平间距6.0 m;腔体混凝土内外侧面及拐角处布置4个测温点,沿高度方向设置4个点,设备基础测温点总计83个。

混凝土开始浇筑后3 d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3 d~7 d内,每1小时测温一次,8 d~9 d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9 d以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同时记录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之间或内部与外部温度之间温差接近25℃时,及时对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或通入循环水进行降温。采取循环水降温时,特别注意水温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差值,采取对循环水加热或降温方法,防止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

4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原材料控制。

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所有进场材料进行标识,对物资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标识控制。

2)施工过程控制。

采用全站仪对浇筑过程中预埋件位置进行全程观测,及时调整,保证预埋件偏差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浇筑标准立方体混凝土试块和抗渗试块。

按照温控措施测量混凝土测温点温度,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温度差值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

3)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张挂安全提示牌,在重点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牌,做好洞口、临边作业的安全防护,经安全员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各个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5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越来越引起建设、施工单位的重视,动力设备预埋件位置、温控已成为施工组织设计考虑的重点。文中大型混凝土设备的顺利施工表明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合理,可为同类设备施工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 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

8.大型会议组织内容 篇八

审计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目的性很强的工作。要顺利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组织管理方式是否得当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明确了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指明了审计的任务和要求,是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由于其涉及的专业性、技术性、广泛性、系统性、全局性更高,犹如组织发动一次现代化多兵种、立体化的战役,组织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将直接关系着战役的成败。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是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是基于审计对象、审计内外部环境信息化变化,使得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无法实现审计目标,无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而发展起来的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审计技术。计算机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是审计工作实施的基础。组织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所以,提高项目组织管理水平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周密地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审计过程控制,及时的审计复核检查,统一的审计步骤和上下协同,审计信息及时的沟通与共享等等,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是实现现代审计管理规范化、审计作业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审计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现场实施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文书档案管理等等,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审计组织方式是实现审计全过程管理的具体体现和手段,通过科学地审计组织实施,明确审计权责,利用电子数据集中分析与调配,实现审计现场工作规范有序实施,通过信息共享和上下协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通过统一步骤和审计技术方法应用,促使审计人员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利用统一的电子模板编制文书,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又保证了全部审计文档标准一致,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是实现审计工作一体化、实现审计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计算机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从审计数据采集转化、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审计方法与技术应用、审计信息的传输与沟通等方面有一套严格而有效的方法体系,通过计划的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进度、统一协调,可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功效。利用审计过程中上下协调与沟通,信息交流与反馈,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各审计组之间、审计组成员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将审计工作由原来的个体性很强的工作方式连接成为群体化的工作方式,使每一个审计人员的工作互相关联,互相协助。利用计算机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大大加快信息的交流反馈,从而促进了现代审计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决策与审计第一线之间、不同审计组和审计人员之间的一体化进程。

(四)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是审计依法履行保密责任的基本保证。计算机审计是以采集和处理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业务数据为前提,这些数据许多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机密,而几张光盘、一个U盘或硬盘完全可以装下一个被审计单位,乃至一个行业的全部电子数据,非常易于流传。如果管理不到位、不有效,就很容易泄密,甚至出现保密事故,从而严重影响审计声誉。一个科学有效的审计组织方式,通过数据集中采集与分析处理,建立安全的信息传输通道,制定严格的信息利用权限,采取严密而权责分明的数据管理责任划分,实行统一的数据清理和删除技术等等,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安全和商业机密的泄露。从而使审计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保密责任得到充分保障。

(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的条件下,尽快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是审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通过审前的培训、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运用可以促使审计人员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审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组织实施计算机审计时为审计人员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供审计人员在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中运用、学习和借鉴。包括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总体分析、相关的审计背景、计算机审计思路、详细的操作步骤等,其中计算机审计思路标注流程图,用类SQL语言描述相关操作步骤,对某一审计事项进行电子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就某一方面的计算机审计问题进行归纳等等,一方面可以指导各级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借鉴,另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在运用中学习提高,促进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的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织方式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一)组织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五统一”。即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时间、统一审计处理(或处理口径)、统一汇总上报。由于大型行业和集团性公司或者是一级法人,或者是行业统一管理,因此,在组织实施审计时,应由行业性单位主管的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为了明确审计目标和保证审计质量,整个审计过程需由统一的审计工作方案来控制和指导。由于采取计算机审计和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审计过程中各级审计组应统一审计时间,进行上下一体化作业。为了保证行业性审计项目审计问题定性、问题处理的客观公正,必须统一审计处理(或处理口径)。为了提升审计结果的宏观性,发挥大型审计项目的建设性作用,必须统一汇总上报。

(二)审计组织方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条通道”为框架的大型审计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1、构建以项目组织实施的审计组(以下简称“中心审计组”)为中心,实现对大型审计项目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对各参审审计组实行“扁平化”管理,各参审审计组直接对中心审计组负责,中心审计组对项目组织实施的审计机关负责。具体措施有:一是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由组织实施的审计机关建立统一的项目计划和项目信息,各审计组分别从OA中下载项目信息包,建立审计项目。二是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的交互功能,实现中心审计组对各参审审计组实时工作调度与掌控。三是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和审计现场实施系统(AO)的交互功能,中心审计组对各参审审计组的审计质量、审计风险进行适时复核与系统评估。

2、构建“两个平台”,保证大型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统一有序。一是在中心审计组内部构建一个“统一指挥平台”。主要任务和职能包括: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组织数据统一采集、分析处理与分发,审计过程各项审计指令的制定与下达,控制审计质量与风险评估,制定审计统一处理意见和汇总报告工作等。根据“统一指挥平台”的职能和任务,其组成人员应为负责大型审计项目的领导、审计组长和审计业务骨干。二是在中心审计组内部构建“统一数据处理平台”。主要任务和职责包括:按照“统一指挥平台”下达的指令完成数据统一采集、转化与处理,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与筛选,根据分析筛选的结果为“统一指挥平台”反馈重要审计事项,负责数据分发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负责数据安全与保密等。由于“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需要完成数据的统一采集,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与筛选,为“统一指挥平台”提供审计重点关注的事项、重点查证问题等信息,因此,其人员构成应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骨干,需要两方面人员的紧密协作。

在计算机审计技术日益成熟和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完全可以由中心审计组的“统一数据处理平台”独立完成审计全过程,由“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与筛选,提出审计疑点问题和事项,由“统一指挥平台”将确定的疑点问题和事项下达各相关审计组进行重点实地查证与落实,反馈查证落实结果,各参审审计组实际上成为中心审计组下属的查证核实小组。

3、建立“两个通道”,实现数据分发与信息交流。大型审计项目的组织核心是统一组织实施和数据的统一采集与处理,因此,根据工作需求,一是需要建立中心审计组“统一指挥平台”审计指令、审计信息的组织、交流和反馈的“指挥信息通道”,利用审计局域网或者在互联网上建立专用加密信箱,实现指挥信息的上传与下达。二是需要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的分发和相关保密性要求较高的信息传递。在审计局域网开通的情况下,通过审计局域网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审计局域网尚未开通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办公网畅通有效,可在其办公网络项下为各审计组开辟“审计信息专用通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或者利用远程拨号网,在项目组织实施的审计机关邮件系统中设置专用邮箱,各审计组通过拨打专用号码连接到项目组织实施的审计机关局域网,通过设置的专用邮箱提取数据。

三、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织方式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式、扁平化的审计组织形式也使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只有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组织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才能适应现代审计工作要求。

(一)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织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审计组行政隶属责任关系,各参审审计组实际上是中心审计组的各专业小组,改变了以往大型审计项目分级审计的组织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扁平化”管理模式,要求各参审审计组严格按照中心审计组的工作安排、工作要求同步进行,审计质量和结果直接向中心审计组负责,从中心审计组直接获取审计指令,不再由各审计组的行政主管机关来指挥,最大限度减少了来自地方力量的干预,保证了审计组的独立性,进而确保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升。这一变化,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权力观念,自觉服从和支持中心审计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信息化环境下两个审计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使传统的审计管理由“松散型”向“集中型”、“一体化”审计管理模式转变,需要树立大局观念,“一盘棋”思想。中心审计组统一指挥平台和统一数据处理平台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将各参审审计组无论从工作机制、人员管理等方面纳入一个审计主体,实现了审计“一体化”作业格局,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会议、文件、巡回检查、定期交流等组织方式,使传统的各审计组“各自为战”格局逐步转变为“统一指挥、整体联动、总体作战”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了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由审计组松散型管理向以信息化工作平台为纽带的集中型管理的转变。要使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化为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实质性转变,需要我们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审计技能,转变传统的审计思维观念,顺应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条通道”框架下的审计组织方式,最大限度体现了审计信息共享,实现了审计资源的优化。通过“两条通道”,一方面使中心审计组全面掌握了被审计单位各个营业机构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便于掌握全局工作,找准审计重点和切入点,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也有利于重点问题的突破和深入查处。另一方面,中心审计组通过各方面信息的上传与下达,有力保证了领导指示、工作意图、工作步调的一致,通过审计经验交流、疑难问题解答和政策咨询、各地审计动态通报等信息反馈,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同时,中心审计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骨干的紧密协作,体现了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心审计组的宏观组织和协调与各审计组实地查证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反馈,体现了各级审计人员工作特点、工作优点的优化配置。为了充分体现这种优化配置的功效,不但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建立严格周密的权责机制,而且需要调动不同审计岗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能因为上级统一组织而产生“等”、“靠”、“应付差事”思想,中心审计组也不能因为统一组织而大权独揽,否则,会出现上下“两张皮”现象,进而危及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织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成熟的基础为保证。首要是要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和开展联网信息传递的通讯手段和通道。其次,需要有一支具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的专业队伍,具备计算机审计理念和技术的审计队伍。第三,需要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与转化、数据分析处理在内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从而保证审计全过程规范化运作。第四,从业务流程控制、审计质量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工作规范,使审计过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化运行。

(五)切实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由于大型项目一般数据存储与传输需求较大,对于安全有了更高的需求。数据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贮安全,二是传输安全。要求我们:一是对审计原始数据与进程数据要及时备份存档,防止设备意外导致丢失,影响审计进程。二是加强安全管理,一方面强化制度,严格管理用户账号与密码,确保数据不被越权使用,另一方面利用“防水墙”软件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被越权使用。三是加强传输安全管理。采用合法的密钥系统、保密机、防火墙等做好传输线路上的安全保密工作,并合理指定保密界限与保密周期。

课题组负责人:牟军利

上一篇:一定要坚持这些卫生习惯下一篇:渗透测试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