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2024-09-13

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精选11篇)

1.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一

一、编口诀记忆法: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二、数字组合记忆法:

辅导用书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三、缩字记忆法: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

如:股票发行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浓缩成“三公两同”等等。

四、列表格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如:固定资产、存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账务处理等。

五、对比记忆法: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既是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所以涉及债权、债务的有关业务,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掌握。

六、归纳总结记忆法:

对每科辅导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2.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二

作为曾经在15年前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从业12年的笔者来说,对以上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笔者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非但没有过时,由于改革以后更为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其地位不但不会被洋证书取代,反而会有更高的含金量和身价。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会更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吸引力会更强。

根据对注册会计师目前数量和需求量之间缺口的长远分析,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估,笔者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5年内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的黄金时期,15年以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进入成熟期,会相对饱和,就如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那样。所以,对于目前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摆在面前的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意味着即使在5年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可以享受至少10年的职业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间内,竞争较小,机会较多,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地位较高,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注呈逐步上升态势。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对什么是“注册会计师”有着更为切实的感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它还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会涉及到许多现实利益。很多工作能力突出的同志因为多年不能获取这一资格,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这个行业。其实,只要在会计行业及其金融投资等相关行业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注册会计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因为在国内从事财务、审计和咨询等工作,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代表着很高的专业水准。客观来说,注册会计师虽与国内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分属不同的系列,缺乏一定可比性,但在市场化求职中,它显然比以上二者要好得多。

金融风暴袭来,由于IPO项目青黄不接,国际“四大”相继“感冒”,裁员接踵而来,但据笔者了解,“四大”虽按等级划分员工级别,但对裁撤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很慎重。虽然金融风暴对国内事务所的影响较小,笔者所在的单位也不存在裁员问题,但从熟悉的一个单位的裁员中了解到该企业裁员会对被裁撤对象进行划分,通过对员工软硬件各项打分评估后,将被裁撤对象划分为重要人才、一般人才、次要人才三个档次。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由于在硬件中打分较高,一般都会被划入重要人才之列,成为裁员潮中的“特别保护”对象。

其实注册会计师对一个人的发展将有怎样的意义,笔者个人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笔者的故乡远在祖国边陲的小城黑河。初中毕业后,曾经在400多米的矿井下度过了好几年的时光。正是会计改变了笔者的一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这个行业后,凭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笔者不但一次性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并且成就了今天北京普洋会计事务所的事业。正是注册会计师这个金字招牌让笔者敢于来到首都北京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3.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三

(1)甲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电视机;

(2)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全部发往各地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销售。办事处除自行销售外,还将一部分电视机寄销在各商场。各月初,办事处将上月的收、发、存的数量汇总后报甲公司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作相应会计处理;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约有30%出口,出口的电视机先发往境外销售分公司,再分销到世界各地。境外销售分公司历年未经审计,2001年度也计划不安排审计。

(3)鉴于各年年末均处于电视机销售旺季,为保证各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货源,甲公司本部仓库在各年年末不保留产成品。

通过对甲公司内部控制的测试,a和b注册会计师注意到,除下列情况表明存货相关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外,其他内部控制均健全、有效:

(1)甲公司在以前年度未对存货实施盘点,但有完整的存货会计记录和仓库记录;

(2)甲公司发出电视机时未全部按顺序记录;

(3)甲公司生产电视机所需的零星c材料由xyz公司代管,但甲公司未对c材料的变动进行会计记录;

(4)甲公司每年12月25日后发出的存货在仓库的明细账上记录,但未在财务部门的会计账上反映;

(5)甲公司发出材料存在不按既定计价方法核算的现象;

(6)甲公司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和仓库明细账均反映了代xyz公司保管的e材料。

2001年12月27日,甲公司编制了存货盘点计划,并与a和b注册会计师讨论。存货盘点计划的部分内容如下:

(1)甲公司本部的存货由采购、生产、销售、仓库和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在2001年12月31日进行盘点。办事处及境外存货的盘点分别由各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负责,在12月31日前后进行,盘点结束后分别将盘点资料报送财务部门和仓库部门;

(2)限于人力,在各商场寄销的电视机以各办事处的账面记录为准,不进行盘点; 来源:

(3)由于年底前后是销售旺季,在2001年12月31日,生产34寸背投彩电的生产线不停产,仓库除对外发出34寸背投彩电之外,不再对外发出其他存货;

(4)各盘点单位按存货类别和相关明细记录填写盘点清单、摆放存货,并填写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

(5)由于xyx公司寄存的e材料与公司自身的e材料并无区别,故未单独摆放。e材料的库存数以盘点数扣除xyz公司寄存e材料的账面数确定;由xyz公司代管的c材料不安排盘点,库存数直接根据xyz公司的记录确定;

(6)废品与毁损品不进行盘点,以财务部门和仓库部门的账面记录为准。

根据甲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情况和盘点计划,a和b注册会计师决定实施的监盘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随机选择1/3的办事处进行存货监督,其余直接审阅其盘点记录及账面记录;

(2)对在各商场寄销的电视机以经审阅的办事处的账面记录为准;

(3)对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不进行监盘,直接审阅其盘点记录及账面记录;

(4)对xyz公司代管的c材料,采取向xyz公司函证的方式确认;

(5)在甲公司盘点后,审计人员按存货期末余额的5%复盘。若复盘结果表明误差低于2%的,则不要求甲公司重新盘点;

(6)审计人员在复盘结束后,与公司盘点人员分别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并视情况考虑是否索取盘点前的最后一张验收报告单(或入库单)和最后一张货运单(或出库单)。

在对甲公司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基础上,a和b注册会计师于2002年初编制了总体审计计划,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并将其分配至各资产项目,如下表所示(货币单位为人民币万元):

项目年末数(未经审计)分配比例重要性水平

货币资金70001%70

存货620001%620

其中:原材料1000————

产成品12000————

在产品49000————

固定资产400001%400

在建工程310001%310

资产总计1400001%1400

要求:

(1)a和b注册会计师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所注意到的各种情况是否实际构成存货内部控制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给定的表格中解答)。

(2)对于上述情况中确实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为了证实其可能导致的会计报表错误,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分别确定一项最主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分别说明实施各项程序能够实现的审计目标(请在给定的表格中解答)。

(3)甲公司编制的上述盘点计划的相关内容有无不妥当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4)a和b注册会计师编制的上述监盘计划的相关内容有无不妥当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5)请评价a和b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是否恰当。

4.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四

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贯彻《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所组织的注册会计师选拔性考试。通过测试,在行业中选拔出一批综合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注册会计师,进入行业高端人才培养的后备队伍。

二、测试方式

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将采取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

笔试分为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两部分,满分为150分,测试时间为210分钟。

笔试成绩优异者参加面试。

三、测试要求

1.测试考生对宏观政策、经济时事和行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与关注水平,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论证能力。

2.测试考生对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的洞察力、综合判断、评价能力以及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测试与考生实际工作相关的认知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信息的识别、获取和运用能力,以及与开展工作相关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等能力。

4.测试与考生职业发展相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本部分只作为职业发展参考,不计入总分)。

四、笔试

笔试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英语,总分5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能力测试,总分100分。

(一)英语

1.内容:测试内容的范围和词汇涉及会计、审计和财务等专业。

2.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的总分值不高于10分,要求考生从每题答案选项中选取正确答案;主观题为英文阅读材料,根据英文材料用中文概括大意或用英文回答问题。

3.要求

测试考生阅读英文材料,获取英文信息及对英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1)能够掌握所给英文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细节;

(2)能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和推理;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切中题意,用词恰当,条理清楚;

(4)文字表达正确、充分,无重大语法结构错误,行文流畅。

(二)综合能力

1.内容:测试内容的范围为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相关的知识领域,包括涉及行业及与行业相关的热点问题。

2.题型: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综合题。

3.要求:

(1)在准确、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试题所给材料做出分析与评论;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切中题意,条理清楚;

(3)能够发现并解决涉及的专业问题;

(4)观点明确,文字表达清晰。

五、面试

参加面试的人员,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审定的笔试成绩优异者。

5.注册会计师培训总结 篇五

一、给自己一个理由

对于我来说,做好一件事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自己为之奋斗的理由。

二、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通读教材

4月拿到新教材后,开始了第一次通读教材,并且适当的做了配套练习。这一次,我只做简单的题目,所有的综合性题目,我全部跳过。

第二阶段:报辅导班进行基础课程学习

6月起,我开始了辅导班的学习。所有的基础课我都去上了,老师讲得很系统,这样帮助我快速抓到重点。

在上课期间,我每听完一章,就做一章的练习,包括前面没做的综合题。

第三阶段:进行习题的练习

7月底,我开始集中做练习题。我每个科目都只买了一本练习册。但是每本练习册我都做了好几次。

在做习题时,我会找出自己还不是很熟练的知识点,集中突破。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和背诵

会计、财管、审计: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我会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在一起复习。(比如: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都有相关知识点)。税法、经济法:一遍一遍不断的记忆。

三、各科

会计、财管:我比较喜欢做题,不喜欢也不擅长死记硬背,所以在准备注会考试时,做会计、财管的题目竟然也成为相对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当然这是相对于背经济法、税法、审计的痛苦来讲。

做题、做题、做题。复习这两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停做题。我大概将参考书做了3至5次。熟悉题型、提高速度、完善记忆。我不认为每科都买很多本是很好的选择,选本最适合自己的,从头到尾多做几次,效果更好。

审计:刚开始看这科,让我很无语。看了两次后,还不清楚审计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所以不停重复,不停归纳知识点。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时间的,几次重复过后,思路就清晰了不少。

审计的问答题比较难回答,因为它的答案不像会计和财管那么直接、唯一。做题目后,我会好好研究“标准”答案,看人家答题思路怎样,跟着学。

税法、经济法:一遍一遍不断的记忆。我在最后一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用2小时的时间轮流记忆这两科的知识点。

6.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探析 篇六

1.1 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较高

从当下国内审计行业整体情况来看, 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一直居高不下, 主要表现在:1.固有风险的外围不断扩大。能够导致固有风险的因素范围已不再是以前所定义的那样只包含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财务指标, 而扩大到了与被审计单位正常资本运营活动相关决策。比如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账目, 关联方交易等问题。2.控制风险的居高不下。不同行业之间的内控制度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差距较大, 一些注册会计师对行业情况并不了解, 进行审计活动时很难进行正确的判断。再加上极难发现企业高层相互勾结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 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控制风险的居高不下。

1.2 检查风险的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活动中只是对其中重大交易或事项进行审计而不是对所有活动都进行审计, 这有可能会忽略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影响但实质上影响重大的交易或事项而错过重要信息而导致审计失败。况且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证据所发表的审计结论大多是说服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 这也会使得审计活动中的检查风险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地位。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注册会计师自身问题

其一, 注册会计师本身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社会责任感。某些审计人员不顾后果, 忽视国内审计准则的要求, 更有甚者与单位管理层联手舞弊欺骗投资者。其二, 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审计的目标由通过收集和分析有效的审计证据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逐步转化依靠现有的审计证据来对企业的资本运营、债务风险、盈利水平等各项财务指标做出全面而精准的分析并提出见解。这要求注册会计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水平的分析决策能力, 如果这一方面受到限制, 注册会计师在超越自身能力的情况下从事业务就会存在很大的审计风险。

2.2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目前,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参差不齐,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是一纸空文, 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流于形式, 没有严格贯彻执行三级复核。

3 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无论审计风险的提高出于何种原因, 导致其风险的根本因素不外乎两类:自身条件的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缺陷, 那么如何来尽可能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3.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 加大教育力度, 严格控制注册会计师的引入。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建设应当符合行业需求。对于那些专业能力严重不足、心里素质低的从业人员应予以淘汰。第二, 严格执行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政策是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的重心。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给注册会计师人员统一建立继续教育个人记录并统一印发继续教育手册, 在注册会计师年检时要求出示继续教育记录合格证明并仔细核对。

3.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注重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并结合自身发展予以完善。同时事务所还应建立和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并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始终按照制度的各项要求来开展业务。

另外, 注册会计师应在针对可能发生舞弊的事项上不能轻信管理层人员而根据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也不能因对同一单位连续年度的审计中以前年度的无保留意见而有意去降低对重大事项的审查力度。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审计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这无疑对作为经济监督实体——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现状出发, 分析了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对应的措施来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活动中面临的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淼.2014: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分析——以奥林巴斯财务造假案为例[J].经济管理者, 2014, 2 (上) :P54-55.

7.审计总结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 篇七

【考点1】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一)审计的含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的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上述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低于绝对保证,高于有限保证。

4.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5.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二)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包括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其中,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审阅业务提供有限保证,非鉴证服务不提供保证。

【考点2】审计要素

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一)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两者就是同一方。

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属于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1.注册会计师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确认责任的方式:签署审计报告。

(3)履行职责的要求:如果审计业务涉及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的工作,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信包括专家在内的项目组整体已具备执行该项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参与该项审计业务和了解专家所承担的工 作。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 ①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②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

③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关于管理层责任,还要注意:

(1)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其责任的过程(三承):通过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承诺责任,通过编制和签发财务报表承担责任,通过提交书面声明承认责任。

(2)管理层提供的书面声明包括针对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其他审计准则要求的书面声明,以及在必要时需要获取用于支持其他审计证据的书面声明。

(3)如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或不提供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是不恰当的(或可能导致解除业务约定)。(4)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发现,并不能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预期使用者

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主要是指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管理层不能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二)财务报表 1.构成鉴证对象的条件(1)鉴证对象可识别。

(2)不同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合理一致;(3)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

2.审计的鉴证对象和鉴证对象信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信息即财务报表。

(三)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1.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1)相关性:相关的标准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2)完整性:标准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

(3)可靠性:标准能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

(4)中立性:标准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

(5)可理解性:标准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2.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类型(1)通用目的编制基础;(2)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四)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其来源主要包括:(1)主要来源: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2)其他来源:

①以前审计中获取的信息;

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 ③会计记录;

④被审计单位聘用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也可作为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3.信息的缺乏(如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声明),本身可能构成审计证据。

【考点3】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体目标 1.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2.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情况下实施的审计程序,并由此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及根据总体目标和对审计证据的评价结果而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二)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的要求,旨在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进而实现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2.审计准则中规定的目标,将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这些目标足够具体,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

(1)理解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必要时为完成这些工作使用的恰当手段;(2)确定在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下是否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以实现目标。注册会计师需要将每项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与总体目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3.在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以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认为没有获取,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1)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已经获取或将会获取进一步的相关审计证据;(2)在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3)实施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三)认定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四)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认定 需要注意:

1.权利和义务: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计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

2.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被抵押

(2)完整性: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3)分类和可理解性: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

(4)准确性和计价: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作了恰当说明

【考点4】审计基本要求

(一)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涵盖从接受业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过程,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过程中应当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二)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以及良好职业行为。其中,诚信为本,独立为魂。

保持独立性能够增强注册会计师(1)诚信行事、(2)保持客观和公证、(3)职业怀疑 的能力。

(三)保持职业怀疑

职业怀疑应当从下列方面理解:

1.职业怀疑在本质上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

(1)在这种理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摒弃存在即合理的逻辑,寻求事物的真实情况。

(2)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客观和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2.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 这些情形包括:

(1)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2)引起对文件记录、对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3)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3.职业怀疑要求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1)质疑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在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存在舞弊迹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或追加的审计程序。

(2)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成本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但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4.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1)注册会计师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

(2)即使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是正直、诚实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职业怀疑的要求。

5.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提高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包括:

(1)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有助于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针对性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助于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充分考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重大程度,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有助于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恰当设计进一步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选取不适当审计程序的风险;有助于对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保持警觉,并作出进一步调查。

(3)在评价审计证据时,有助于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有助于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忽视相互矛盾的证据的偏向。(4)对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舞弊是精心策划的。保持充分职业怀疑,才能有效评估舞弊风险。

(四)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1.含义

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

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精髓。2.运用职业判断的环节

(1)职业判断贯穿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始终,从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2)职业判断涉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各类决策,包括①与具体会计处理相关的决策;②与审计程序相关的决策;③与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相关的决策。

3.职业判断对作出下列决策尤为必要:(1)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3)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还需要执行更多的工作;(4)评价管理层在运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

(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6)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评估和应对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的影响。4.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标准的框架下作出,并以具体事实和情况为依据。如果有关决策不被该业务的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或者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职业判断不能作为不恰当决策的理由。

5.决策过程

(1)确定职业判断的问题和目标;(2)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3)识别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4)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5)得出职业判断结论并作出书面记录。

6.注册会计师是职业判断的主体,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核心。通常来说,注册会计师具有下列特征可能有助于提高职业判断质量:(1)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2)独立、客观和公正;(3)保持适当的职业怀疑。

7.衡量职业判断质量可以基于下列三个方面:(标准)(1)准确性或意见一致性

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或者不同职业判断主体针对同一职业判断问题所作判断彼此认同的程度。(2)决策一贯性和稳定性

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之间是否符合应有的内在逻辑,以及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同的职业判断问题,在不同时点所作出的判断是否结论相同或相似。

(3)可辩护性

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通常,①理由的充分性、②思维的逻辑性和③程序的合规性是可辩护性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职业判断作出适当的书面记录。对下列事项进行书面记录,有利于提高职业判断的可辩护性:

①对职业判断问题和目标的描述; ②解决职业判断相关问题的思路; ③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④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理由;

⑤就决策结论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的方式和时间。

【考点5】审计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客观存在

2.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高低,但不能通过实施审计程序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

3.下列情况下,固有风险较高:

(1)复杂的计算比简单的计算更可能出错;

(2)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3)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4)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的因素: ①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 ②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

(二)检查风险

1.(实际的)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2.产生原因:

(1)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2)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3)注册会计师错误地解读了审计结论。3.解决方法:

(1)适当地计划审计工作;

(2)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3)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4)监督、指导和复核项目组成员执行的审计工作。

(三)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四)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评估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低(实际的)检查风险。控制测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实质性程序→实际的检查风险。

【考点6】审计的固有限制

(一)固有限制的根源 1.财务报告的性质

编制财务报表需要作出判断,许多财务报表项目涉及主观决策、评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释或判断。因此,某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变动幅度,这种变动幅度不能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来消除。

2.审计程序的性质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能力受到实务和法律上的限制。例如:

(1)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

(2)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用以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可能对于发现舞弊是无效的。

(3)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注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如搜查权),而这种权力对调查是必要的。

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为了在合理时间内以合理成本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有必要:(1)计划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2)将审计资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并相应地在其他领域减少审计资源;(3)运用测试和其他方法检查总体中存在的错报。

(二)固有限制的影响

1.无法提供绝对保证。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非结论性的,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检查风险降低至零,从而不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零。换言之,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审计的固有限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2.不能减轻审计责任

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取决于:

(1)在具体情况下实施的审计程序;(2)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8.2010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总结 篇八

2日:

1.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5%以后,再每增减量5%时,应报告和公告,在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

2.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人应当在每一季度结束后的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因可转换公司

债券转换为股份所引起的股份变动情况。

3.招股说明书应当在股票承销期开始前2个至5个工作日期间公布。

3日:

1.票据持有人追索及再追索的期限为3日;

2.承兑人作出承兑或不承兑的期限为3日;

3.投资者第一次持有一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日起3日内报告、通知及公告,并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

4.投资基金上市公告应在上市首日前3个工作日内公告。

5.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

方式进行股权转让。双方达成协议后,收购人必须在3日内将收购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须予以公告。

5日:

1.无记名股东应于股东大会会议召开5日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止将股票交存公司;

2.股票上市公告书在上市交易前5个工作日内公告;

3.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于承销前2-5个工作日公告;

4.企业债券公告日期为上市交易的5日前;

5.为上市公司出具文件的专业机构及人员在接受委托及文件公开后5日不准买卖该股票。

6.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未转换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于期

满后5个工作日内偿还本息。

7日:

1.法院在接到破产申请后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破产案件;

2.召开债权人会议,召集人应在开会前7日(外地应为20日)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目的等事项通知债权人;

3.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的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7日内提请

人民法院裁定。

4.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由清算组提出申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应当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

作出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8日:

1.“全额预缴款”方式发行的时间不得超过8天。

10日:

1.公司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3次)

2.公司董事会开会应在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全体董事;

3.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或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4.支票持票人提示付款日期为自出票日起10日内。

5.公司登记机关对需要认定的营业执照,可以临时扣留,但扣留期限不得超过10天。

6.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破产案件后10日内通知债务人并且发布公告。

12日:

1.票据付款人在接到挂失止付通知后12日内没有收到法院止付通知书的,不再有协助义务。

15日:

1.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债务人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组成清算组;

2.债权人会议第一次会议应于债权申抱期限届满后15日内召开;

3.收购人应当在依法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公告其收购要约。

4.产权纠纷,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5.股份有限公司由发起人在创立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的日期通知各个认股人或予以公告

6.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债务人应当在收到法院通知后15天内,向法院提交债务清册、会计报表等有关证据材料。

7.发行人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当在可转换公司债券承销期满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管理机构提交承销情况的书面报告。

8.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应当在15日内将收购的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管理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20日:

1.交易所上市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

2.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应在股东大会年会召开20日前置备在公司住所。

30日:

1.股份有限公司应由董事会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2.合伙人可提前30日向其他合伙人提出退伙;

3.被除名的合伙人在接到除名通知30日内向法院起诉;

4.股东大会召开30日之前,应将会议将审议的事项通知各股东;

5.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应在股款筹足,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后30日内召开

6.公司合并、分立应在30日内公告3次;

7.基金中期报告为前6个月后的30日内;

8.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提示承兑日期为出票后1个月;

9.见票即付的汇票提示付款日期为出票后1个月。

10.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天内向债权人申报债权

11.企业对收取费用的项目性质不明确的,财政部门应在接到企业报告后30日内作出应否缴

纳的答复,期满不答复的,即视为不同意缴纳。

12.企业在规定情形发生后,30日内办理变动产权登记或注销产权登记。

13.公司清算组织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

记。

14.对年检截止日期前未参加年检的企业法人进行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仍未申

报年检的,吊销营业执照。

15.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

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

16.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1个月股票的平均价格为基准,上浮一定幅度作为转股价格。

17.收购要约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

18.持证会计人员调离原单位的,应在离岗日30日内,由所在单位报发证机关备案。

45日:

1.企业成立审批机关45日决定审批

2.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45日以前将会议要审议的的事项作出公告。

60日:

1.出现《公司法》规定的情形,应当在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2.公司解散60日内公告3次;

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为前6个月后的2个月内进行;

4.收购要约期间为30-60日;

5.留置权行使为2个月以上;

6.票据公示催告为60日;

7.本票付款期不超过2个月。

8.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债权人未接到通知的在公告之日起60天内向债权人申报债权

9.企业债券发行公告的有效期为60天,自发行公告签署完毕之日起计算。

3个月:

1.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约定分期出资为第一次出资营业执照签发后3个月;

2.对通过收购国内企业资产或股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应在外商投资企业营业

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购买金;

3.合资企业成立批准日期为3个月;

4.合作企业批准为90日;

5.证交所理事会每季召开一次;

6.90日内债权人申请偿还或要求提供担保;

7.破产条件中,债权人申报为3个月;

8.证监会应在3个月核准发行股票;

9.基金募集期为3个月;(开放式自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净销售额超过2亿,该基金方可成立;封闭式自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募集的资金超过该基金批准规模的80%的该基金方可成立)

10.证券承销期最长为90日;

11.公司债券交易所3个月内安排上市;

12.基金年报在基金会计结束后的90日内;

13.基金组合投资3个月公告;

14.票据再追索权为3个月。

15.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公告3次)

16.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内申请登记。

17.企业应当于每一终了后90日内,办理产权检查登记。(年检制度)

18.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3个月内,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申请对该企业进行整顿(整顿期限不超过两年)

4个月:

1.股份公司报告应在年终后4个月内报告

6个月:

1.合资企业一次出资的,应在6个月内交清;

2.外方以收购方式出资的,对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支付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应自营业执照

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支付购买总金额的60%以上,在一年内付清全部购买金。

3.担保合同中6个月后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4.法院受理破产前6个月损害债权人的行为无效;

5.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结束6个月后可转股;

6.可转换债券募集说明书为6个月;

7.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对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6 个月内不得转让;

8.为发行股票出具文书的机构、人员在承销期内至期满后6个月内不准买卖该股票;

9.证交所6个月内安排股票上市;

10.支票持票人从出票日起6个月不行使请求付款权丧失;票据追索权6个月丧失。

11.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发生前述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12.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

13.合营企业各方同意延长合营期限,应当在合营期限届满6个月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14.招股说明书的有效期为6个月。

1年:

1.外方收购方式出资的,收购资金1年内交清;

2.破产终结后1年又发现破产财产的由法院追回;

3.A新股发行应与迁移次隔1年以上;

4.公司债券要上市其期限为1年以上;

5.下列诉讼时效为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

失或损毁的6.工资储备基金累计达到本企业1年工资总额的,不再提取。

2年:

1.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

2.证券协会会员任期2年,会员大会年一次

3.公司债券连续2年亏损的暂停上市

4.见票即付汇票2年丧失付款请求权

5.对出票人、承兑人行使权利为票据到期日2年

6.设立外资银行、外资财务公司境内代表机构有2年

7.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具备条件之一: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3年:

1.稽查特派员及助理任期为3年,可以连任,但不得在同一企业连任。

2.合作企业董事会任期3年

3.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有责任的负责人3年内不得任董事、经理

4.国有企业股份制前3年盈利

5.股票上市前3年连续盈利

6.发行债券应连续3年盈利

7.发起人3年内不准转让股票

8.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应停牌

9.可转换债券期限为3-5年

10.兼并方的应付价款数额较大,在取得担保的前提下,可以分期付款,但付款期限不得超

过3年

11.优势企业兼并连续3年亏损的企业,经银行核准,可免除被兼并企业原欠贷款利息

12.企业连续3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务,并实现企业财产增值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给厂长或者厂

级领导给予相应奖励。

13.监事会每届任期3年。

14.理事会是证券交易所的决策机构,每届任期3年。

15.凡脱离会计工作岗位连续时间超过3年,所持会计证自行失效

4年:

1.合资企业董事会成员任期为4年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5年:

1.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债权人连续5年未提出的,债务人清偿责任消灭

2.犯贪污侵占罪等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不能任董事、经理

3.封闭式基金存续为5年以上

4.被兼并企业原欠贷款本金可分5年还清,仍有困难,可给予1至2年的宽限期

5.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二、比例

0.1%:

1.每一股票帐户认购发行公众股不超过0.1%

2.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未付本息的按日0.1%支付赔偿金

0.5%:

1.个人申购量上限为发行后总股本的0.5%

1%:

1.职工按照个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2.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最高不得超过职

工工资总额的1%

3.企业设立登记费按照注册资本总额的1%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0.5%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超过部分不再缴纳。

2%:

1.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以后随经济发展作适当调整

2.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

2.5%:

1.用设备对外投资价值额的2.5%交汇回利润保证金

5%:

1.对外用资金投资的金额交投资额的5%作为汇回利润的保证金

2.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股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

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上述期间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

3.持股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有该

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办法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4.机构申购量的上限为发行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5%

6%:

1.用人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2.上市公司配股的,三个会计中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7%:

1.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不得低于7%

8%:

1.外汇?凶杂型饣阕什挤缦兆什坏陀8%

9%:

1.上市公司配股的,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

司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9%

10%:

1.一个基金用于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不超过净资产10%

2.持有10%股份的股东要求时应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3.公司超过10%净资产损失时为重大事件应公告

4.非银行金融机构自有外汇资产占风险资产不低于10%

5.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创汇利润达税后利润额的10%,其净资产税后利润为10%

6.企业应当每年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10%的数额,作为企业工资储备基金,由企业自主使用。

7.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减弥补亏损)的10%提取

8.按税后利润的5%-10%提取职工集体福利的公益金

9.公司职工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本总额的10%

10.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的比例,但是最低不少于公司拟发

行的股本总额的10%

11.上市公司配股的,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

12.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

证券公司每年应当从税后利润中提取10%的交易风险准备金。其余额,经纪类证券公司达

到注册资本的10%,综合类证券公司达到注册资本的20%,可不再提取。

14%:

1.从成本中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15%:

1.外商投资企业合同中规定分期缴付出资的,投资各方第一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

额的15%(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2.中资企业具备条件的允许保留外汇的最高限额为年进出口总额的15%。

3.自然性异常情况指不可抗力事件造成15%以上证券公司或营业部或交易席位不能正常交易,或是不可抗力事件使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不能进行。

20%:

1.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2.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因特殊情况需要超过的,须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

3.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25%: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25%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对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外国合作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注

册资本的25%

3.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应不低于公司注册资本23%

4.外资金融机构其实收资本低于注册资本的每年应从税后利润提取25%补充

5.公开发行股票的社会公众持有股票不低于公司发行股本总额的25%

6.用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时,以转增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

30%:

1.外资金融机构投资总额不超过其实收资本加储备金的30%

2.外国银行分行其注册资金的30%以生息资产形式存在 3.对一个企业放款不超过实收资本加储备金的30%

4.国有企业股份制前一年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

5.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6.股份制改组设立,发行股票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20%

7.上市公司配股的,一次配股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前一次发行并募足股份后其

普通股股份总数的30%,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点项目、技改项目的不受此限。

8.内幕消息: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

35%:

1.在募集设立情况下,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40%:

1.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吸收存款不超过其总资产40%

2.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2亿元,负债总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

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倍,流动资金的余额不得低于流动负债的余额,拨付给分公司或者证券营业部的营运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40%

50%:

1.外资金融机构实收资本不低于注册资本50%

2.企业(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50%

3.公司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50%以上,不再提取

4.在兼并程序终结日交付的价款不得低于被兼并企业产权转让成交价款的50%

5.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额50%以上的认股人出席

6.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如进入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累计高于原国有企业净资

产50%(含50%)或主营生产部分全部或大部分资产进入股份制企业,其净资产折成的股份界定为国家股;进入股份制企业的净资产 50%,其净资产折成的股份界定为国有法人股。

60%:

1.经营外汇的银行其外汇资产要大于外汇负债的60%

65%:

1.新股比率不低于65%

70%:

1.发行可转换债券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75%:

1.收购要约期满后,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5%以

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80%:

1.一个投资基金用于股票、债券不低于总资产80%

2.封闭式基金3个月内募集达80%即告成立。

3.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其拨付给分公司或者证券营业部的营运资

金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80%

90%:

1.收购人持有90%时,其他持股人以其要约条件出售给他时,收购人应当购买

150%:

1.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婚丧假期间、依法参加选举和工会活动等社会活动期间都应发给工人

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原工资150%的工资报酬(个人独资)

200%:

1.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原工资200%的工资报酬(个人独资)

三、人数

1.公司一般应设监事会,股东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只设1-2名监事,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

2.2人以上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最低限额。

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法定股东数须是2个以上50个以下。

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应当采用募集设立方式)

3.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的奇数成员组成国有企业监事会

4.3-13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

5.3-9人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人数

6.5-19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人数

7.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一般至少有5人为发起人。

8.7-13人证券交易所理事会人数

9.1个稽查特派员管5个企业

10.1/4: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1/4以上的债权人要求时召开

1/3:

1.经厂长、企业工会或1/3以上职工代表的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临时会议由1/3以上的董事、监事或者代表1/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提

议召开。

3.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可以由1/3以上的董事提议召开

4.股份有限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到股本总额的1/3时,可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1/2:

1.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一般决议只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2.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须有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2/3:

1.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2/3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2.监督机构委派和政府其他部门派出的监事人数不得超过监事会成员总数的2/3

3.国有企业监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必须要有2/3以上的监事出席

4.有限责任公司涉及增加注册资本、减少注册资本、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公司解散与清算

或变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等事项,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5.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可以召

开临时股东大会。

9.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篇九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新方案四大变化

1. 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为专业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层级, 考生只有通过第一层级的考试科目, 才能参加第二层级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 每年各举行一次。

2. 将考试科目设为“6+1”模式, 其中, 第一层级, 专业阶段考试设6科, 即在延续现行考试的5科基础上, 增设1科。6科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新增科目) ;第二层级, 高级阶段考试设1科, 考试科目为综合测试, 主要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要求, 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能力, 并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 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

3. 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对实务经历的要求, 拟在考试制度中增加对考生实务经历建议性要求。考生参加最后一科“综合测试”考试前, 建议其在具有1年实务经历的基础上报考, 以便更好地适应综合测试要求。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 高级阶段考试科目3年内完成;取得全科合格证考生, 如5年内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并满足继续教育要求, 全科合格证长期有效。否则5年内有效。

4. 设立英语水平测试。考生在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后才能报考。英语水平测试合格证书独立于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的目标及必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大大增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国内外有志青年的吸引力, 这就要求改革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提升考试理念。考试制度改革是社会的需求, 是行业发展的需求, 也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日益融合, 要求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国际接轨,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国际化指日可待。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行业人才战略的基础性工作, 基于对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理解,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启动了此次改革, 目的是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发挥考试多元评价功能的考试制度, 实现国际趋同, 让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1. 国际化趋势。

加入WTO后, 经济全球化对其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会计协调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同时, 大胆引进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 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使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方面更符合国际惯例, 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信性、有用性及可比性, 更好地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 为国际会计界所认可。为此, 1999年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赴美国、加拿大等国考察, 学习了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在命题和阅卷过程中的先进做法, 总结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经验, 重新审视了考试工作的整体框架, 准备在三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专业技术工作, 包括考试大纲、科目设置、命题和阅卷等工作;二是组织管理工作, 包括考试报名、考场编排、监考, 试卷的印制、押运、回收, 以及阅卷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三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即在考试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管理工具, 为资料的归并、整理和提供各种信息做技术支持。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这次的改革, 正是本着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原则, 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考试制度, 吸收发达国家在会计考试制度中先进的理念, 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考试制度, 不论是从考试科目新增 (新增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还是考试内容上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2. 实务增加。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本质是为了选拔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应当特别关注考生实务方面的能力。考试中要增加考察业务操作能力的考点, 对实务经历有一定要求。这一点上, 国外的会计考试做得就比我国好。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过于宽松和简单, 学识程度要求太浅, 多注重会计、审计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技能, 而不注重注册会计师适应社会客观需求的整体素质要求, 由于考试内容理论不够深, 实务不够强, 有相当一部分非执业者对会计审计业务知之甚少, 某些基础性、实务性工作几乎不得要领, 仅凭精通几本考试用书也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执业者根本没有能力胜任。另外, 我国只考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和经济法几门课程, 而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息息相关的知识, 如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科目却没有涉及到, 并且各门课程是独立的。此次改革注重了注册会计师的实践环节, 并且提升了英语在考试中的分量, 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

3. 有待改进之处。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资格要求较低,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考。而在美国, 注册会计师的报考人员要求具备硕士水平。因此, 应提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门槛”, 建议要求报考者具有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允许非会计专业本科学历者经过强制性培训后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另外, 还应加大考试的广度和深度, 并逐步向国际水准靠拢。修订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加强与国际会计组织间的交流, 定期举办一些培训班, 派学生、年轻学者访学等。

10.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十

20xx,协会在抓好政治学习、搞好廉政建设、加深对“十六大”会议精神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鼓励中介机构发展,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加强监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行业诚信建设”这一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全面完成了厅“青财函字[20xx]51号”文件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工作

在协会行政职能交接后,20xx协会重点工作是依据“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建立“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厅领导关于在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拿出几条操作办法的批示,在加强内部惩戒、执业人员维权和执业人员申诉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内部检查办法,同时建立了事务所执业的报备制度,促使了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的落实。

(二)落实了《**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意见》

该办法自03年推行以来,得到了广大行业同仁的积极拥护,搞好诚信建设符合事务所的执业原则和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20xx年协会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不动摇,以张光荣厅长关于鼓励发展中介机构的工作思路不变的指导思想,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这一工作思路具体体现在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培训、注册、监管、标准建设、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之中,并在年内建立起了诚信档案制度,切实把诚信建设落到了实处。

(三)规范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内部治理机制是关系到行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是提高执业质量和保障事务所永续发展的前提。20xx年协会带领全行业树立起以人为本、从严治所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尊重人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目标,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作风,积极创造了一种凝聚、培养、关心人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在全行业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进取、激励、公平的用人机制。增强了事务所的凝聚力,培养注册会计师后续人才。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搞好培训工作是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前提,协会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就把培训工作列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搞好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协会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好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同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培训课时的注册会计师在年检时坚决不予以通过;二是协会为支持州县事务所的培训,决定州县事务所学员的食宿费由协会负担,多方面调动事务所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严格课堂纪律,实行点名制度,保证培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手段,有力的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协会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师资,分别讲授了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风险导向审计、小规模企业报表审计风险控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司法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和塑造高效团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培训内容既与注册会计师业务操作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又紧扣行业形势,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尤其是各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深感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高水平的理论阐述和精彩的案例分析,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搞好培训工作,是协会适应形势,提高服务水平迈出的坚实一步。今后,随着中注协远程教育网络的开通,培训方式将有大的改变,协会将适时转变培训思路,调整培训方案,进一步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并将执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五)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

按照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精心准备、万无一失”的要求,在财政厅领导的关心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20xx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圆满结束。在考试组织方面:一是财政厅成立了以主管厅长为主任的“**省财政厅第十三届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及其下设的**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考办设在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并明确考委会及考办职责,以便各司其职;二是报名工作开始之前,在《**日报》、《西海都市报》等省内主要宣传媒体上发布报名广告,提高宣传力度;三是加强对考办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报名工作中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提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1.注册会计师综合总结 篇十一

四大会计基本假设是有一定顺序的。

首先是会计主体,有了会计主体的前提,会计核算才有了明确的空间范围,使会计核算和监督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避免了将企业财产和职工自己财产相混淆,而且也区分了本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业务;

其次是明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时间范围,会计核算和监督是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持续经营假设界定了一个首尾相连永无停止的时间范围,所以为便于定期算账、结账、报账,才有了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最后,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为便于统一计量提出了货币计量前提。

至此,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还需要注意的是:

(1)一般来讲,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分别也是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处的企业集团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又如,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组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A.生产车间B.销售部门

C.子公司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E.独资公司

【答案】ABCDE

【解析】上述五个选项均可作为会计主体。

(2)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而无期限,在逻辑上就要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规定期限,这是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有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这两项假设,既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逝水不断的长河,又人为把它隔断以测定其流量,于是产生了会计一系列基本原则、特有的程序和方法,以便既立足于继续经营,而又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一个会计主体连续提供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期初、期末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

【例题2·单选题】企业会计分期存在的基础是()。

A.会计主体B.法律主体

C.持续经营D.货币计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

分期。

(3)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才有了权责发生制这个会计基础。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上就无所谓“收入实现”、“费用分配”,无所谓“折旧”和“摊销”,也就不存在本期和非本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存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因而也就不可能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

【识记要点】

①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②会计分期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③会计主体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④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利得和损失的含义及其涉及的具体业务

利得和损失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也有不少学员问过类似的问题,在此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利得和损失的定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例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得和损失一定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B.利得和损失一定会影响当期损益

C.损失一定计入当期损益,利得一定计入所有者权益

D.损失一定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利得一定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A

【解析】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最终也会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识记要点】

①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②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③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一、实质重于形式信息质量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常见的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交易或者事项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业务、售后租回业务的会计处理,关联方关系的判断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方法的选择等都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关。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将以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将某项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在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的同时,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约定在将来的特定时期,以特定价格无条件将货物购回(事实上这也是购货方购买货物的前提)。在货物购回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购货方。但从经济实质上讲,由于补充协议规定了出售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必须购回所出售的商品,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货方,出售方实质上仍然要承担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而且,出售商品时往往会出现售价高出商品实际价值的情况,若将其确认为收入将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因此,虽然该项交易形式上形成了一笔销售收入,但从交易的实质上看,售后回购只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并不能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或正在使用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那里租回,租回后形成两种形式: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售后租回从形式上看,首先是为企业带来了收入,并且所出售商品的所有权及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已转移,但实质上由于在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的售价和租金是相互关联的,是以一揽子方式谈判的,是一并计算的。因此,资产的出售和

租回实质上是同一笔交易中的两个阶段。如果将售后租回损益一次性确认为出售当期的损益,则有可能难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事实上,如果采用高售价、高租金的租赁安排方式,这种租赁对买主来讲不存在不利影响;对于卖主来讲,在出售资产时虽然有巨额销售收入,但这是以未来各期支付高额租金为代价的。因而,为了真实、合理地反映承租人的经营业绩,并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不应将售后租回损益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应予以递延,分摊计入各期损益。

会计处理正是看到了这两项业务的实质,在会计核算上并未确认收入,这也正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例题·单选题】中原公司对正保公司投资,占正保公司表决权资本的15%,正保公司生产产品依靠中原公司提供配方,并规定正保公司不得改变其配方,所以中原公司确认对正保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此项业务处理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重要性B.谨慎性C.可比性D.实质重于形式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当拥有被投资单位的20%≤持股比例≤50%时才会对被投资单位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本题中正保公司生产产品完全依靠中原公司提供技术资料,从经济实质看,显然中原公司对其具有重大影响。

二、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体现谨慎性要求的常见事项主要有:

(1)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2)计提产品质量保证;

(3)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4)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5)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等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要求的做法有()。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期末固定资产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价

C.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E.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答案】BCD

【解析】B选项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体现;D选项是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体现。

【识记要点】

①“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

②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通常情况下,企业不能将取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

③常见的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交易或者事项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业务、售后租回业务的会计处理;关联方关系的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方法的选择等。

上一篇:致远方姑姑的一封信下一篇:学校配电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