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共10篇)
1.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P47、48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知道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一、导入 数青蛙儿歌
疑问: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二、新授 1、3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3只青蛙的故事。疑问:()_眼睛()条腿。请用圆代表青蛙的眼,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眼,请你列一个加法算式,2+2+2=6。展示作品 师:2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3个2相加?
预设:2指的青蛙的两只眼,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2.数一数几个2,圈一圈。疑问:()条腿
用小短竖代表青蛙的腿,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腿。请你列个加法算式。预设:4+4+4=12 作品展示
师:4指的什么,为什么是3个4相加? 预设:4指的是青蛙的四条腿,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四。数一数几个4,并且圈一圈。齐读3只青蛙的故事。2、4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4只青蛙的故事。(奖励)疑问:疑问:()_眼睛()条腿。请你直接列出算式,预设:2+2+2+2=8 师:为什么是4个2相加? 预设:4+4+4+4=16 师:为什么是4个4相加?
齐读4只青蛙的故事。
3、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3只青蛙,几只眼,我们用3个2相加,4只青蛙几只眼用4个2相加,那100只青蛙,有多少只眼?(100个2相加)请你们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遇到困难 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4、相同加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加数相同。
5、乘法
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比如:2+2+2=6,就可以写成2×3=6,2指的是相同加数,3呢?加法 中没有,3是怎么来的?
3个学生回答,3指的就是3个2,也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师总结: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可以了。
6、“×”
老师讲解乘号,它像你学过的那个运算符号?请你用小手比划一个加号,然后把它斜过来,就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乘号。
所以乘法和加法有关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乘法中的2指的就是加法中的相同加数,乘法算式中的3 指的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除了可以写成相同加数2乘它的个数3,还可以写成相同加数个数3乘相同。
7、读法 谁听到刚才老师是怎么读这个算式的吗?
生:2×3读作:2乘3(老师给予奖励)板书2乘3等于6,全班齐读 即使练习,8道乘法算式
8、乘法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个部分有自己的名字,乘法中也有,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得数叫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9、即时练习今天学习了乘法,你能把黑板上三道题改成乘法吗?
前两道问问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最后问为什么只能写成4×4?
10、加法和乘法对比 加法和乘法比,你更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1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以用乘法计算,用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就可以了,并且还知道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三、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3个5。
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列出加法算式,并且请学生改成乘法算式。
2、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
(乘法的用处可多了,在游乐园里也能用到,在游乐园里你能看到什么?你最喜欢什么项目?)
小飞机:3+3+3+3+3=15 3×5=15或5×3=15老师详细引导 小火车:6+6+6+6=24 6×4=24或4×6=24填空
过山车:2+2+2+2+2+2+2+2=14 2×7=14或7×2=1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气球:5+5+5=15 3×5=15或5×3=1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4道)过度:小青蛙也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4、判断(四道)
过度:小青蛙学习了这节可,有几个疑问,你能帮他解决吗?
5、游戏:送小鸟回家
今天大家都表现的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拿到奖励小鸟的孩子举手,和周围的孩子商量下,你的小鸟应该送回哪个家?请把它们送回去。(有2只小鸟的家不在这里,我们再给它们建个家)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红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用处可真多啊,他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数学也很美,它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你喜欢这节美丽的数学课吗?
五、拓展
旋转木马:3+3+3+2=11,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可以改成含有乘号的算式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6 3个2相加 2×3=6 或 3×2=6 读作:2乘3等于6 乘数 乘数 积 4+4+4=12 3个4相加 4×3= 12 或 3×4=12 2+2+2+2=8 4个2相加 2×4= 8 或 4×2=8 4+4+4+4=16 4个4相加 4×4= 12 教学指导 关老师:
1、3藏在哪里?比较好。
2、判断题没有处理透,2个3相加,可以写成3+3,也可用2×3,而且应该注意2+3是2和3与乘法的区别。3×7不仅能表示3个7相加,还能表示7个3相加。
3、送小鸟回家可以带着孩子一道题一道题过一遍。林老师:
1、过度不清楚。周老师:
1、体验式教学,100只青蛙学生认识是一个抽象的,应该用10 只青蛙,可以让学生尝试列一个加法算式,然后发现太麻烦,找寻简便算法。
2、游乐园里的数学这道练习题应该放在刚讲完乘法后面,即时练
习。其他老师:
1、读法练习,可以减少成4道。
2、可以尝试把乘法改成加法。
3、几个相同加数讲的还不够。
4、在总结的时候应该老师总结下本节知识点。
5、拓展题应该放的更开,让学生自己处理,看看能不能改成一个 乘法算式,不应该限制()×(),无法开拓孩子思维。
6、课堂应变不够,展台出现问题,可以说今天我们的电脑出现点 问题,咱们把图移植在黑板上。
7、小鸟回家时亮点。
8、课堂时间不够,应该机智不处理拓展题。
9、注意仪表。
2.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同时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在学习前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但缺少系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乘法算式。因此在课堂上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又要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知道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感受相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
3、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经过愉快的假期,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那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再去游乐园看一看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教材p44主题图)
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2)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3)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列算式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3+3+3+3=12(人)
4个3
3、除了这种算法,还能有什么新的算法吗?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学生喜爱的游乐园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观察比较,学习新知
1、出示算式: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3+3+3+3=12(人)
4个3
2、讨论:每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1)、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都是连加。
3、概括乘法。
如4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4中间写上乘号4×3,“×”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读作:4乘3等于12。
生:相机汇报乘号的熟记方法。同时补充小知识“乘号的由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经过调整的,原来是先让学生通过主题图的小棒感受乘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好玩而去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乘法的真正意义。于是调整为先让学生算式先理解乘法。此设计是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计算,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同学们请拿出12根小棒摆三角形,看能摆几个?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摆4个三角形,列式:4×3 或 3× 4,接着在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摆出3个正方形列式: 4 × 3或 3 ×4.[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调整后的,将原第二环节修改后调整为第三环节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 “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过程简单明了,操作指向明确,可以说,学生大脑中一定能感知乘法意义,同时也建立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出示例1主题图)师:你们看小朋友摆了什么图形?各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跟小棒?同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
2、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摆一组漂亮的图案吗?注意:每个图形用的小棒同样多哟!师:你们摆一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相应的算式。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根据回答板书: 3+3+3+3+3+3=18(根)3×6 或 6×3 10+10+10=30(根)10 ×3 或 3×10 5+5+5+5=20(根)5× 4 或 4×5 [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适当指导,让美术作品和数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概括能力。]
3、我想摆1000个这样的三角形,你还能用算式表示?
学生练习写加法算式,体会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四、智慧大闯关 第一关
第一关:
第一关:
一、看图列式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第二关:写出乘法算式并读 一读+ 10 + 10 =()×()+ 7 + 7 + 7 =()×()+ 1 + 1 + 1 + 1 + 1 =()×()5 + 5 + 5 + 5 + 5 + 5 + 5 =()×()第三关:判断对错
4+4+4=4×3()2+2+2+2+2=2×5()+7+5=7×3()6+6+6+6=6×4()
第四关:
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实际上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份,每折长8米,求原来绳子长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个()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枯燥的练习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智慧大闯关的活动中。使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竞赛中交流,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五、我是小小观察员
回家后,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好好说一说。(设计意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同时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快乐。)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因此在后面的设计中进行了调整,先让学生拿12根小棒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可摆出4个三角形,列式同学们请拿出12根小棒摆三角形,看能摆几个?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摆4个三角形,列式:4×3 或 3× 4,接着在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摆出3个正方形列式: 4 × 3或 3 ×4.,学生通过操作明确的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于是将这一环节进行了调整,变成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4、“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3.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三
苏村小学 江光松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4-50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路: 1乘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低年级学生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创设形象直观、贴近生活、易于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有效方法。
2、从观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对求相同加数的和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观察,探究,交流,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 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2、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6、(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7、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8、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9、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1、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12、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小结
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7页“做一做”,要求:
(1)独立观察写出乘法算式。
(2)全班讲评。
2、完成练习九第5题,要求:独立填写,同桌交流检查。
(六)、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10+10+10=30 3×10=30 10×3=30 5+5+5+5=20 4×5=20 5×4=20 3+3+3+3+3+3=18 6×3=18 3×6=18
4.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四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 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5.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五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王淑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6—48页 课标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主题图展示了游乐园和便利店的情境,为学习表内乘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是通过4方面突出了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而例2的编排是提高了学生对乘法认识的要求。采用了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作基础,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知道乘法之间的各部分名称。“做一做”中安排 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突出乘法算式与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练习不要求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一定会知其所以然,我们要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设想: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浅入深的理解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体会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并且通过多样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巩固乘法的意义,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观察这个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
二、感知特征 主动探究
(一)体会“几个几” 感知特征
1.观察小飞机 说一说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你能列出算式吗?看到算式你能提什么问题。预设:3+3+3+3+3=15 预设: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3呢? 预设:为什么是5个3呢?
点拨:再数数算式中有几个3。(边数边圈)板书“5个3” 3.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研究“小飞机”这个项目的? 提升方法:观察——提问题——列算式——针对算式提问题 4.小组合作
(1)从小火车、旋转木马、过山车中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项目,按照研究小飞机的方法,先独立研究,再小组交流。(2)交流并汇报:研究的是哪个项目,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出的算式是什么?提了什么问题?
①汇报小火车
预设:我们小组研究的项目是“小火车”。有4节小火车,每节小火车上坐6个小朋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我列的算式是6+6+6+6=24 预设:为什么加数都是6呢? 预设:为什么用4个6相加呢?
提升:如果再来一节小火车呢?(5个6)再来一节呢?(6个6)再来4节呢?(10个6)也就是来几节小火车,就是几个6相加。
②汇报过山车
预设:我们研究的是“过山车”。有7排,每排坐2个小朋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我列的算式是2+2+2+2+2+2+2=14 预设:为什么加数都是2呢? 预设:为什么用7个2相加呢?
对比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进一步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且让学生两次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情感需求。】
(二)明确意义 探究读写法
1.齐读2+2+2+2+2+2+2=14这个算式,有什么感觉? 2.谁有简便的算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板题:乘法)预设:2×7=14或7×2=14 3.认识乘号“×”怎样记住“×”呢?
提升:数学家就是这样把“+”号斜过来,写成“×”号,给它取名叫“乘号”。乘号怎么写呢?
4.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谁会读这道乘法算式?7个2还可以写成7×2,谁会读?(7乘2等于14 或2乘7等于14)
5.像这样的算式可以用加法表示,还可以用乘法表示,针对算式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预设:“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预设:2×7表示什么?(表示7个2相加)6.认识各部分名称
7.比较2+2+2+2+2+2+2=14和2×7=14或7×2=14,都表示7个2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乘法比加法简便。
8.看看黑板上的其它两个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
要求:⑴写出乘法算式。⑵针对算式提问题。⑶自己提问小组内自己解答。9.指生板演
预设:5×3=15或3×5=15 预设:4×6=24或6×4=24 10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题目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升、算式的比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巩固训练,深入理解
1.出示气球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汇报。预设:5+5+5=15 3×5=15 5×3=15 2.按要求先摆4个2 再列出算式。再摆2个2,列算式。调查有多少用加法?多少用减法?
3.先摆2个3 写算式,再摆4个3写算式,摆10个3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的活动形式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于转换,从而更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全课 点明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个3 3+3+3+3+3=15 5+5+5= 15 4个6 6+6+6+6=24 5 × 3= 15 7个2 2+2+2+2+2+2+2=14 7×2=14或2×7=14 3 × 5= 15 : : : : 乘号 乘数 乘数 积
教学效果预测:
6.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六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A.创设情境,会在生活中使用乘法。
B.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C.对比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别用乘法和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15min
设境征问(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正在打扫教室呢!你们打扫过教室吗?在光明小学的教室里,座位是这样安排的!看
出示课件,PPT展示,
2:学习新知,掌握方法,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各组画法
自学悟道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画法,并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两题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教师演示,扩宽孩子解题及操作方法,掌握一题的多解
(1)有四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学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B、C类)20min
聚智求解(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基本问题(出示课件)
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2:变化问题(出示课件)
3位杂技演员表演“顶碗”,每个人都要顶6个碗。
(1)3人一共要顶多少个碗?
(2)现在她们各顶了4个碗,
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
(3)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
分享验证,形学成问
本课小结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当发现几个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加法是求几个数和的运算,求几个数和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想我们以后该怎么解决问题?
学习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
1:各抒已见,举手发言,师生互动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动手画一画座位的安排顺序,小组合作
3:学生推荐学生发言
4:列出解题过程,对比方法,完善步骤
(1)5×4=20(张)
(2)5+4=9(张)
学习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B、C类)
巩固应用,加深乘法算式的理解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PK展示
2:自主完成,展示课堂
说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5×4=20(张)答:一共有20张。
(2)5+4=9(张)答:一共有9张。
教学反思
优点:
1:小组之内的合作,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明朗化。
2:巩固试题的设置符合本课新知特点,有助于深化新知学习。
3:情境的设置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七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4.学具准备:纸、尺子、长角形卡片,活动角
三.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初步认识角)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 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分钟)
1.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出示例1图).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时,再次巩固对角的初步理解,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3)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摸教师的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屏幕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突破重点。)
(4)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
(一) 出示学习指导(共10分钟)
学习指导:
步骤一: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
步骤二:讨论: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汇报交流: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相应出示幻灯片填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
2.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瞧!哥俩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呢!结果如何,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结:( 角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然后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难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时间:6分钟)
1.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MF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2.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巩固对角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升华新知。(时间:1分钟)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学习这一课的新知。)
六.课后作业:(时间:1分钟)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新知)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记作:
读作:角1
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
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8.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八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境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中是些什么场景,里面包含着哪些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1)一千是多少?(2)“一百二十五”该怎样写呢?(3)怎样写“三百”和“三百零八”?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4.结合计数器,教学千以内的数的写法、读法和组成。出示几个具体的数字让学生做一做。四、巩固练习
9.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九
(一)乘法的初
步认识优秀教案赏析
教学内容:P45——P4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
1、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游乐园里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数?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两个两个的数2+2+2+2+2+2=12
四个四个的数4+4+4+4+4=20
三个三个的数3+3+3+3=12
2、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其他学生汇报算式和结果。
可能:椅子:三个三个的数3+3+3=9
气球:一个一个的数1+1+1+1+1=5 ……
二、拼摆图形
1、摆图形游戏
你会用小棒摆什么图形?
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摆几棵相同的小树,几把相同的小伞,几间相同的房子,几座相同的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2、交流汇报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内活动: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
(3)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突出矛盾
(1)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说出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以板书3+3+3+3+3+3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有更的3相加,如10个3,100个3,甚至更多,谁愿意来写这个算式呢?
(3)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个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3+3+3+3+3=18为例,教学生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在6和3中间写上“X”,“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
③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
4、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或
3、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或
4、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由学生说出加(由学生说出加
7+7+7 6+6+6 1+1+1+1+1 9+9+9+9+9
6×3 1×5 9×5 7×3 3×6 5×9
四、总结:
10.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材分析】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本节内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图形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加在第二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间可以有效地缓冲计算所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可以使学生先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角。
难点: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认识角,会用直尺画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同学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学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教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出示例1的图画)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第1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理由。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误。
(5)师:你们看,下面几个图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课本第43页第3题,同桌互相指着看看,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②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③认识角的小大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吧。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蓝角,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吗?最后又怎样了?
生: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都是一样大的,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谁能像他这样说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
指名生说说。同时教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师: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
学生画,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巩固应用】
教材练习八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角的画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乘法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11-18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11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0-23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同步练习题07-14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07-28
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07-1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08-20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09-09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