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共15篇)
1.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篇一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引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但就“研讨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如下。
一、“比读,让学生承受心理压力。”
我首先谈一下教师的激励功能。以往教学中常常在研讨课乃至国家级研讨课上,听老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谁还能比他更好。”先起来的同学需要有勇气才能站起来,压力很大。后起来的同学也必须有比前一位同学更好的本领和更大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试问:作为老师将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学的勇气做底吗?这看似鼓励的做法,恰恰给予全盘否定。导致的结果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朗读小能手”等的选拔,也恰恰反应了评价应避免的“选优”的要求。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评价的时候,只评价哪个地方读得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但不盲从。然后有针对性地读出你的感悟。让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同学的音质不同、理解不同,允许他们各有千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评价教学中,仍需强调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
教学设计要做到“虎头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精读,把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思想通过朗读、感悟,感悟后再美读,读后再谈收获。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让语文课堂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也应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我课前让同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时,我引导: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收获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我还利用“日记”,发挥导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写得好的同学的文章,让他们读给同学们听,包括具体描述、发表自己想法的、摘抄优美片段、警句、读后想法的。学生明白日记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记录的用笔来表达自己心声的。从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鼓励学生勤于写日记,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三、无批评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扬的评价,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响鼓还需重锤敲”。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从而转差。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中心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讨课的课堂教学重成果,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展示。
有的研讨课教师按照预先做好的课件,设计好的思路上的很顺利。看似课堂容量大,效果好。实则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研讨课上成成果展示课,内容贪多,只展示教学成果,表演意味浓。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课上讲求热闹,但真正让学生领悟到什么?课堂教学应展示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堂好课总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环节有不足之处。讲求一课一得,毋须面面俱到。还经常听到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等之类的话。因研讨课老师顾忌多,易束缚教师的手脚和头脑,往往精心准备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以学定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看哪些是关键处、疑难处。在这些地方有重点地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课堂评价过细、过碎,阻断教与学的过程。
如有的研讨课上,老师请小组长课内做记分员。哪个教学环节,谁得了多少分,都要记录。这样,不仅隔断了正常的教学思路,还严重影响了记录人员的学习。
六、教师的误会也会丧失大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问题。
诚然,研讨课,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但作为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权威”挑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向着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应本着“省时高效”的目的,“评价”只是手段,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篇二
随着课改的深入, 很多教师在学习了“新课标”以后, 能做到以人为本, 激励性评价用语贯穿始终, 使课堂评价语日趋成熟, 但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一、常见的失当评价
常见的失当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鼓励, 夸大其词。在教学时, 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 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 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
2.评价空洞乏味 (常见于对朗读的评价指导) 。教师往往只给一个宏观的评价:“读得不错”、“读得不够好”, 对于学生究竟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怎样改进, 却缺乏具体的、微观的指导。像这样单调乏味的评价语言, 单一死板的激励方式, 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趣味索然。
3.只给学生华山一条路。在课堂中, 当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时, 教师一发现学生的发言有偏离教学方案的倾向, 便立即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来。语文课堂中, 这些失当的评价语, 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也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形成误导,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二、纠正失当评价的有效策略
1.通过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育教学书刊, 从理论上明确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基本要求, 那就是要做到准确、巧妙和多样。
准确的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活动, 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 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评价语言很重要, 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 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 避免学生的尴尬, 维护他们的自尊, 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 还会更有信心投入学习。
多样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 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收集名师经典评价片段, 感受名师的课堂评价艺术。
3.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结合平时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有效的课堂评价, 对得失进行小结。
三、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悟
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童趣评价。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 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学生学习时, 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 会使学生跃跃欲试, 大受激励, 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 如沐春风。
2.巧妙运用课堂生成, 进行智慧评价。新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内容, 而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态场。在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 有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 巧妙利用, 充分挖掘它的潜力。
3.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点拨评价。学生的思维尽管灵活, 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当学生思路受阻时、启而不发时、原地踏步时、疑惑不解时,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听之任之, 而要为他们指点迷津。
适时介入, 及时点拨,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把话说得更具体、更生动, 让语言与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4.照顾学困生, 进行真情评价。在教学中, 要承认个体差异, 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 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一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教师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启迪鞭策优秀生、欣赏肯定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对后进生的评价更应小心谨慎, 要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 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 打消他们的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努力学习的欲望。
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 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怀每一个学生, 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堂课, 正确运用评价语言,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篇三
一、对课堂教学流行语评价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的深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时成为语文教学的时尚,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于是“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学懂了什么”“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你真棒”等课堂流行语便随之产生。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于是这些流行语就成了一些领导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课堂上,场面越热闹,课堂改革的气氛就越浓,执教者的改革意识就越强。尤其是一些初上讲台的教师,课堂组织得异彩纷呈。然而,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学习,影响了学生知识、方法学习的全面性。
二、对课堂教学内容评价的反思
众所周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对本学段及相邻学段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划,逐步实施。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要按照本学期、本单元、本篇课文在整个学段中的作用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学法和作业,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学段内容,逐步达成目标,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包括人文情怀、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等),提高语文能力。可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领导、教研员却把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是否全面作为评价的标准,致使课堂教学变成了表演课、作秀课,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学生却受益颇少。
笔者曾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培训,观看了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变色龙》课堂教学录像,整节课教师只问了两个问题:在课前阅读的基础上谁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学生复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如此多变,那么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学生讨论)本节课没有所谓的教学环节,没有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作者,作品简介,没有涉及语法知识,没有课外拓展,甚至连作业也没有。对于这样一节课评价者不值得反思吗?
三、对课堂教学方法评价的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教者的习惯与能力、学生的认知与爱好、教材的内容与题材等等。一节课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什么教学方法,如何组织内容,都是不固定的。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先后推广了“五步教学法”“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一时期把是否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在进行教学改革。笔者以为有失偏颇,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师生的创造力,违背了教育规律。
此外,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由此一些领导、教研员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重点关注教师是否挑选了“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外延伸材料让学生研读。这样一来,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不伦不类的艺术教学。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轻松;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使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作为教育督导和教学教研人员应该从整个学段目标着眼,以本节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是否有利于达成学段目标、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基本原则进行课堂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李占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1(16).
4.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反思 篇四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法初探(教学反思)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法初探
教学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有效的评价是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估活动。这种评估活动对调控小学英语教学,激励小学生起到积极的调节和指导的作用。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小学英语教学重视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表达和书面阅读的能力,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兴趣上。所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快乐指南,在老师的关注下,使学生不断的成长。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有助于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着眼于引导、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方法
1、课堂表现评价
我们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包括学生的问答、对话、朗读、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师评、生评、自评等方式当场评价,好的发给贴画或者在书上盖金、银奖章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进行评价,我们作了许多探讨。首先我们提倡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尽可能丰富,注重分层评价,不仅仅是Good!Very good!OK!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借鉴,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小组竟赛得分或者得相应奖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游戏评价法
游戏评价法是通过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来评价小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情况,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小学生做各种各样游戏,同时对在游戏中的获胜者给以不同形式的鼓励。集体听做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小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如:教师可发出以下命令,并观察小学生对每一个命令的执行情况。Turn to page 2.Turn to page 4.Turn to page 3.Turn to page 10.Turn to page 12.Turn to page 8.Turn to page 9.Turn to page7… 连续三次正确执行命令的学生为获胜者。
1-100数数游戏:小学生用英语从1数到100,自己发现数错时可重数,以用时最少者为获胜。通常情况下,经过准备的小学生可在1分钟内数完。
猜词游戏:这是一个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的游戏。教师有目的地准备一些词或词组,让一小学生看后做一个动作,另一名小学生根据这个动作猜测他(她)看过的这个词,连续猜对三个的两人小组获胜。
听词游戏:教师有目的地准备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放音,同时在大屏幕上给出包含一个正确的四个可选图片或动画,小学生听后选对者为获胜。
情景表演游戏:通过小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情景进行创造性表演,评价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每周对小学生的游戏评价情况汇总一次。
3、书面作业评价法
作业评价法通过学生交作业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每周要求小学生上交一次他(她)认为是最得意的作业。教师可用“评语激励”等方法评价后装入小学生英语学习档案袋。
4、录音作业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完一单元后将所学内容录在一盘磁带上,教师批改时先听学生的作业,再把评语录在学生的录音磁带上,评语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以鼓励的语言为主。并且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换听录音带,并进行互评。
5、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口头、笔头的评价。它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测试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口头、笔头测试在考试中的比例各占5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为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形成性评价是对小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从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精彩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考什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如何有效实现无缝衔接?… …带着龚海平老师在报告中提的一连串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我惊喜地在韩佩玲老师精彩平实的课堂中寻找并思考出了答案。
韩老师的形象是那么的亲切舒服,微笑的表情,优美的教态,流利的口语,不知不觉间将学生带进了求知的世界。整节课如涓涓细水,儒雅得体,处处体现着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处理,各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语清新流畅,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课堂里,快乐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现列举韩老师课中的几个精彩设计之处,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开篇What’s missing? 游戏让学后在玩中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游戏是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大多数是用在巩固操练环节,韩老师用在复习导入环节,提供了11个月份的首字母,让学生猜少了哪个字母,学生在一定的提示和适当难度的挑战下,猜出少了字母“A”,学生的思维拐了几个弯,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顺便还复习了12个月份的词汇,为导入新课做了有效的铺垫。
其次,让学生填空完成chant,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Chant 是英语课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说、唱、演,忙得不亦乐乎。韩老师却不满足于这些,她将chant里的一些词去掉,让学生很难通过首字母填空,而是自己编好一首完整的chant之后,再跟着老师说、唱、演,由静及动,效果铭心啊。使学生们在成就感中完成了英文试题,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看似无意,实则用心。
再次,运用选所喜爱的字母,男生女生比赛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中,拓展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在教授完新知识,如何拓展本课的内容,达到有效延伸课堂的环节中,韩老师就运用了这种方法,选中的字母点击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和节日相关的各种问题,学生答完了,教师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用量,提高了学生的御用能力。最后,brainstorm的展开,又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拔高了一个层次。
当然,这节课的闪光点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例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要细细品味,思考与琢磨,争取把每一节课上成好课,正如吴悦心老师所说的:上好经典课,更要上好家常课!让经典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教学反思
已经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5年的我,结合平日工作的点点滴滴,有如下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有声语言或肢体语言来完成,使学生能及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再次尝试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信心。教师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为了把每个小组在每堂课中的表现都划分出好与差的等级。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为了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已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就没有必要过分注重活动效果的统计,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要自然和得体,切忌使用过分夸张的动作和语气;表扬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如果表扬得来的太容易,学生就会对此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浅尝辄止
或随意应付。
滥用鼓励与夸奖是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误区。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和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过多和过分的夸奖往往会导致鼓励的贬值。用集体拍手的方式表示赞扬的评价方式,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也值得深思。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是把教师的评价强制性地变成学生之间的评价。拍手说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评价语也是教师规定的,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感受。这种形式主义色彩极浓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干扰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显得机械、呆板,还忽略了评价的内容。
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因此,没有学生评价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激发初学英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英语课中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类:新授课、巩固课和复习课。而每个类型的内容都包括了听、说、读、写,并各有侧重。怎样在不同的课型中实施评价呢?无论什么类型的英语课都有一个相同点——练,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练习”展开评价。例如,在学习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单词时,可以利用歌曲:Ten Little Fingers 进行操练巩固。当学生在表演唱歌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以后,教师先让表演的同学作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把同学们的评价集中起来作总结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心世界,促使个性张扬,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哪种教学形式,都要适时地为学生们创造评价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评价的习惯,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师们开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提高评价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再拿分数去卡孩子。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评价的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五
大石小学谢剑英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感受着当前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精神所带来的新气象。新课程教**流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众多教育者跃跃欲试并力求创新求变。在这种氛围里,我也做了回弄潮儿,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反复摸索,希望能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前进。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曾有过很多困惑和迷茫,但我始终本着“学习、总结、提炼、创新”的态度,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从容、简约、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学本色,从实践教学中悟出一些常见的教学弊病。
一、低估学生能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教学点,我们总期望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深入地渗透,于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费了一大箩筐口沫,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很多时候,课堂中针对的并非很复杂的问题,这样大费周章去讲解毫无必要。显然,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很少给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有效课堂的原则,学生总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上形成依赖的惯性,不动脑,懒思考,又何谈创造?所以课堂上我们更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不可面面俱到,只适当作一些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这样即有效利用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也有低估学生能力这一弊病。“懂了吗?”“好不好?”等等一系列毫无价值、浅显无趣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有笨巧之分,巧妙的提问可以开启智慧,激起思维的火花;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学生走进课堂并与之溶合,激起智慧,拓展思维。我以前在课堂中也常犯滥用提问这一毛病,很多浅显无趣,学生一看便知的问题占据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此看来,这正是低估学生的行径。
二、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求全求多。
一堂精彩有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应重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一些老师,课前精工细作,作了大量准备,只为着在课堂短短40分钟里,让学生如海绵吸水一般尽数拿去。然而教师再勤勉,疲而不倦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尽量丰富的知识,形成尽量多的能力,学生可能接受?有道是:水满则溢,你的努力未必能取得等同的回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如同导演,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作大量准备工作,不完全是要我们将知识全面化,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找疑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这堂课是要学生掌握哪几个重点词句,锻炼某一种能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可遍地撒网似的全盘一把抓,你求全求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三、教师居高临下,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声预备起后学生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一句“表扬他”的命令后同出一辙的“棒!棒!你真棒!”,学生的思想行为似乎总要随着一声令下达到或接近老师心中预定的要求。老师说这句话应怎样读,学生便怎样读,难道学生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老师说这课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如何,学生提出异议便会遭到否定,难道学生就不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各人站立的层面不一样,感受就会不一样。几天前听了一堂二年级语文《采磨菇》的课,老师问:文中“期望”一词还可用哪些词语代替?一个学生回答“等望”,教师立马予以了否定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显然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符。可词典中确实有“等望”一词,只是不常用罢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难道此时能说他的答案错了吗?你的否定就是扼杀他创造自信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怀疑,这显然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重知识轻养成,忽视能力习惯培养。
笔者一位同事特别敬业,每次备课从不马虎,大到句段,小到字词,查资料,翻字典,皆是毫无疏漏。据我了解,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可阅读和
作文能力却总不能跟进。究其原因,这位同事重此失彼,犯了重知识、轻养成的错误。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不能致用,学而无益,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根本。其实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培养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能力训练项目。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该时段的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方寸。在学习课文中,我最是讨厌刻板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教师累,学生更烦。不如抓住重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有时甚至抛开课文,另找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训练,效果还很不错。
当然,要让课堂有序、长期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尽快驶入高效课堂的快车道,习惯的养成必不可少。万事开头难,开始教学的第一周,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比如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完成等等。
以上所述,是我语文教学以来一些浅薄的认识,也是对自身教学的一次反思。我以为,要搞好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就要沿着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多反思、勤总结、找弊病、善改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一、整节课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还真不错
开始上课时我精神奕奕,充满激情、充满自信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整节课都表现非常棒,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越往后我的精神状态越趋于平淡,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激情。这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受我的影响,依然表现活跃。但由于我的表现,使本来不错的一节课,上的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
二、让课堂成为课内外知识的交融空间
新课程提倡学生课下搜集,课上交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城市别称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组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多,这样即调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积极习惯内,也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训练了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即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三、改变旧有的教学组织形式
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习以为常,失去了新鲜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改变旧有的学习组织形式,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借鉴了《幸运52》的形式,把同学们分成蓝队和红队,进行比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为自己的队加分,课堂气氛呢非常热烈,但我的感觉并不好,在这阶段的活动中,由于我的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出现了手忙脚乱的现象。
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七
一、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是讲授, 学生只是听和记, 教师提出问题, 然后自问自答。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 便把问题一一地设想出来, 再一一地讲解清楚。学生感觉听懂了, 但遇到问题自己却又无从下手。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学生和教师的课堂问题意识太狭隘、太陈旧。课堂上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和点拨, 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设置问题然后解决。
首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问题应该从读开始。读是融于教学中的, 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读发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来读、来思考, 并且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如错读字音、错误停顿等, 教师就应立即指出并纠正,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 教师就应该指出并鼓励, 顺着问题引导学生, 让他们从小就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其次,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要丰富。我们应该认识到, 语文其实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是通过汉语文字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 所以很多问题需要打破学科分界。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一定要当堂澄清, 更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新鲜的水。
二、课堂上的情感意识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课上我们富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 回答问题积极, 反映灵敏;相反, 如果教师自己精神状态不佳, 学生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学起来没有劲头。所以, 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情感投入。
首先,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让大家一起融情与文中, 使学生能“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满于海”。课文中的情就像课堂情感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情感上的收获。如学《悯农》时,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学生懂得感恩和节约。又如, 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学生们看到地球的美丽画面时, 就会感到地球的美, 产生强烈的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情感。
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学生对问题沉默以对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 教师不能顺其自然, 不闻不问, 要及时调整课堂氛围, 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和谐。教师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盛装器, 而是有血有肉、思想独立的人。只有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才能学会知识, 懂得道理, 悟到情感, 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课堂上的语言问题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很关键的。语言对一堂语文课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经领略过全国名师的风采, 他们的语言无一不是简明扼要、清楚准确、优美生动。好的语言, 本身就是一道亮色, 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好的课堂语言要能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如想要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可以说“‘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的一段话”;当讲完课了, 想要了解学生听讲的效果时, 教师可以说“不知我说清了没有, 说明白了没有, 如果有疑问, 大家可以提出来, 咱们一起解决”;当学生有了新问题, 教师可以说“大家对这些新问题这么感兴趣, 真让我高兴”;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时, 教师可以说“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这些语言既鼓励了学生, 又委婉地指出了不足, 使学生易于接受, 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 教学语言三忌。一忌病语。语文教师使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 否则肯定会使学生受影响, 说出病句、写出病句, 那将是致命的硬伤。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看不惯, 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 就用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嘲弄学生,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从内心里远离教师, 更甚者产生自卑的心理。三忌闲语。个别教师讲课总是啰嗦重复, 讲了一遍又一遍, 或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 闲话连篇, 不着边际。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上的作业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通常是满堂灌, 学生忙于听讲、抄写, 根本无暇思考。教师讲完之后, 通常是留下重复性的作业, 如把生字和课文抄写若干遍等。这种教学模式使课上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学生学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学会, 教师并没有掌握。如今, 还有不少小学教师留下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天天如此, 月月如此, 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等进入中学就被抹杀殆尽了。
单纯的枯燥的抄抄写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应是多种多样的, 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我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周恩来总理, 让学生利用周末搜集整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生平资料。学生有的利用网络, 有的到图书馆查阅, 有的向长辈请教, 仅仅两天时间, 学生就各自搜集了很多资料。其实这个作业量一点也不少, 但学生做起来兴致很高, 没有丝毫的厌烦情绪。这是因为作业兼顾了知识和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下, 全新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动力。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5) .
8.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反思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習,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9.小学语文《匆匆》教学反思 篇九
我惊叹学生的出色表演,连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在课上,我仅仅触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朗读,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便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阅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第一阶段,提出能够唤起学生体验的问题,第二阶段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感悟的问题,第三阶段提出让学生品味的问题,第四阶段提出让学生模仿练习的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进行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正是我要研究的问题.本节课,朝着研讨方向,教学安排有梯度,形式多样化.这节课,正是我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兴趣.正是我的放,才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将“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以情激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有所获.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语言表达得以提升.
10.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 篇十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1
《翠鸟》一文中,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
4、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2、小组交流的方式方法还需要磨合,还需要指导。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2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体态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本课时,我从兴趣入手,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只鸟为什么叫“翠鸟”?如此不仅让学生体会翠鸟外形的美丽,喜欢翠鸟,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对这种小动物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手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最后,小组讨论“翠鸟的捕鱼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没有关系?”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整节课轻松愉快,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4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的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教师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外形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象直观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同学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2.读写紧密结合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充分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首先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默读--理清写作顺序,然后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最后赏读――感悟美的语言。
4.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自读质疑,到理清顺序,到抓住特点,再到欣赏总结,直至最后的迁移写作,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5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6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7
学生其实非常喜欢小动物,第一课的燕子,这课的翠鸟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文。燕子学生看见过,可翠鸟就不一样。因为翠鸟我们生活中很少见。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同时查查家乡的天空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鸟?看见过哪些人打鸟伤害鸟类?为什么要保护鸟类?
课堂上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翠鸟的资料。体会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师又出示有关翠鸟的课件,加深对翠鸟的了解。让学生搜集资料,其实是综合性学习的整合,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更能扫清学习课文时的许多障碍。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渗透了环保意思。
在交流时,学生由保护鸟类想到了要保护动物。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非典的产生与捕杀果子狸有关,知道了甲流感也与动物有关。还知道了动物中有一种动物链。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一、充分利用课件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我设计了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时,及时利用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
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如果利用教师的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段落,然后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鸟或者其他动物,学生在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叙述的顺序,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再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读写关系与魅力。
三、不足之处:
1、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是学生瞎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教学时间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地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课堂提问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候提问题没有用词准确,比如可以换一种说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翠鸟身上有哪些颜色?怎么样?”让学生交流就可以解决。
2、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如果在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一种喜爱的鸟的外形,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9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翠鸟》第二课时,重难点是翠鸟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抓重点句,重点词,重点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翠鸟的行动敏捷的特点,并让学生联系翠鸟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翠鸟行动敏捷与翠鸟本身的各部分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从真正的意义上理解翠鸟行动敏捷的特点。在教学时,为了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上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那么我认为情趣就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教学中,我以学生自己涂色的翠鸟图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自己涂色的翠鸟格外的喜欢,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翠鸟并在全班进行介绍,上课伊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人文味道浓厚的课堂,学生在介绍翠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翠鸟,帮助学生复习写作的顺序,而这个翠鸟图也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在下面理解翠鸟行动敏捷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路拉倒现实当中,让学生从生活层面上理解翠鸟行动敏捷是与翠鸟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整节课,我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先自主默读第二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十分敏捷,用~~~~画一画。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后,学生更能深灰体会到翠鸟的行动如何敏捷。
从“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飞着飞着,一眨眼的工夫,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当中,通过“贴着、疾飞”这两个词可以知道,翠鸟飞行技巧的高超,疾飞,说明翠鸟飞行的速度极快,在这么快的速度下还是贴着水面飞,可见,翠鸟的飞行技巧高超,从而衬托出翠鸟的行动非常敏捷。通过“一眨眼、轻轻地”,这两个词,可以体现出翠鸟飞行的动作十分敏捷。一眨眼,2秒钟,翠鸟就“轻轻地”落在了苇秆上,这个轻轻地,可以体会出翠鸟飞得这么快、这么急,都没有一丝累意,还能轻轻地落在苇秆上,翠鸟的动作敏捷。
又如: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吐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通过“悄悄、难以逃脱”等词,我知道不管小鱼怎么的不出声响,还是不能幸免遇难。说明翠鸟不仅有锐利的眼睛,还有敏捷的速度。这句话当中“尽管…只”这个关联词我体会到,这句话通过小鱼的无比机灵,可还是无法逃脱翠鸟的捕捉,反面衬托出翠鸟的动作的敏捷。
还有“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这句话中“隐约可见、蹬开、箭一样”这几个词,我体会到,小鱼似有似无的时候,翠鸟就行动了,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可以想象翠鸟的速度是多么的快。
文中最后一句“刹那间,它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通过“刹那间、叼、贴、还在摇晃及还在荡漾”这几个词,我体会到翠鸟捕鱼速度之快,鱼被捕走了,翠鸟往远处飞走了,但是翠鸟出发时蹬开的苇秆还在摇晃,鱼儿被捉走了,那的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捕鱼这个过程是多么的迅速,行动是多么的敏捷。
三、读学结合,增强语文味道。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学生的交流以及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翠鸟行动敏捷的特点。紧接着,我为了强化学生对于翠鸟捕鱼的深刻理解,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翠鸟捕鱼过程当中的动词,并让学生联系自己手里的翠鸟图,说一说,翠鸟捕鱼动作之快与翠鸟本身的身体特点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层面上理解到翠鸟行动敏捷的特点。学生经过一番理解之后,我让学生看了一段视频,了解翠鸟捕鱼之快,并自己进行了配音朗读,我觉得我亲身朗读,读出翠鸟的行动敏捷,读出我的感受,同时也在感染学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的入神,我觉得这是一堂语文味浓厚的课堂。
最后,我用一段翠鸟生活特点、捕鱼之快、捕鱼特点的课外知识进行引读,我引学生读相关语句,让学生也能够向我一样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理解情感,升华
我把学生带入一种喜欢翠鸟的氛围当中,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这只翠鸟吗?学生答喜欢,那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小作者是什么想法?“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小作者是真的想捉吗?学生由此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五、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将读与说进行了结合。
2、导入新颖,学生自己涂色的翠鸟图,不仅是上节课的一个复习,也是本节课的一条线索。
3、教师自己配音当场大胆范读,把学生带入翠鸟捕鱼之快的情景当中。
4、引读,我将翠鸟居住特点、捕鱼特点进行教师自述,让学生读文本,让学生将现实与文本结合,上出一节具有浓厚语文味道的与阅读课。
不足:
1、学生的交流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今后还需进行探讨。
2、与翠鸟图进行联系时,学生对于翠鸟的各部分特点与翠鸟敏捷的特点并没有准确的勾连上,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去画,可能效果会更好。
3、学生交流的并不深刻,在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学生质疑不多,可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并没有领会到学习的方法,思路不开阔,可能是预习不到位,可能在交流中有一些迷茫,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反思10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最大的写作特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1. 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一会儿自主学习,一会儿合作学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课堂气氛是好了,一堂课顺顺利利地结束了。可是,这节课顺利得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新授的内容孩子们说得比老师说得都好。这种课堂让人感觉浮躁不定,不知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还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热衷于绘画、唱歌,甚至有的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等等。这样的课堂,整节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与体味,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这些活动使小学语言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容易使小学语言教学陷入另一种少、慢、差、费的误区。
2. 彻底抛弃了讲授法。随着课改把“自主、合作、探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语文课上,讲授法已经完全被一些教师抛弃,用课件展示出学习方法或本课要求后就让学生开始读文、交流;若学生没能把教师设计的答案说出来,就要小组研究、再交流。教师惟恐违背了课改的要求,从而对语文教学的动机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3. 课堂上忽略了倾听。教师们都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而很多时候倾听在课堂上只是走走过场,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按教学设计去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个环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亦不能及时更正。其实,仔细品评不难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而教师却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同时也让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语文需要创新,但不论怎样新,也不能改变其宗旨——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策略的课程,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这就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这是不能变的。否则,语文课就变味了,语文课也不再是语文课了。但任何形式表现出的主体作用,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的“主体作用”。一句话,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要讲究实效。
2. 语文教学旨在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习惯。以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为重要载体,使学生陶冶文字、享受文字、崇尚文字、内心生成文字,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由此可见,教师不讲行么?其实,讲授法本身并不是沉闷的、独裁的,一个思想开放的老师即使使用讲授法,也能形象生动地讲清知识和道理,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 学会倾听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要告诉学生:倾听需要耐心;倾听还要集中注意力去欣赏别人的精彩之处,去指出别人的不足。倾听还要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还能向发言者提出问题。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及能力,要持之以恒,戒急躁。同时,还要培养自身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认识的习惯和能力,从而能及时地点拨,引导。
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 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赏识学生。
从内心深处把真挚的师生情谊, 对学生的拳拳爱心, 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赞许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温柔的抚摸展现出来。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 才会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2. 教师要学会倾听, 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句话语, 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课堂上, 教师应在倾听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在倾听中认真揣摸和分析其表达实质, 推断出学生的未尽之意, 听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还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 学会观察、学会理解、学会等待, 学生耳濡目染, 进而影响, 促进学生的倾听。倾听可以增进沟通, 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 在倾听中交流, 在倾听中沟通,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 教师要做孩子的好朋友, 与孩子友好相处。
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课余, 教师都应是学生年长的、可敬的、足以信赖的好朋友。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 放下架子, 和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 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填平“代沟”, 从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 让孩子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 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孩子们进行对话, 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 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和孩子们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合作的伙伴。
二、评价多元化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师生互评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利于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自我评价, 是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 相互取长补短, 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全方面、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2.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置, 我们的评价也主要围绕这“三个维度”内容来展开。在课堂上, 评价学生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对错、方法的获得、操作技巧等, 尤其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 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 态势语评价 (如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 , 利用各种媒体传递的间接评语、物质奖励等。恰当及时的态势语言及时地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信任, 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和自信,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课堂上多主体有效互动评价, 更能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
三、注意评价时机
教师对学生的适时评价, 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课堂上, 教师要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为前提, 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不能刻意, 也不能夸大, 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评价, 从而有一种愉悦感、成就感,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上还应该灵活地运用延时评价。在正常情况下, 新颖独特的见解往往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 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 合理推迟评价, 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 大胆想象, 相互启发, 从而集思广益, 产生更多的创新灵感。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3.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 篇十三
篇一: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儿童西西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爱心。
在课堂上,我先采取齐读、指名读等形式反复带孩子诵读课文。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熟读的基础上,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各种爱心。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叙述了“给小树>温暖”,“给小鸟食物”,“给西西健康的身体”这些文中提到的爱的行为。借助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我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发言相当积极。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有许多生动的句子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每个中国人画些武器,把侵略我们的敌人都打败,保护钓鱼岛;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病床上的张新宇同学画一个好医生,医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地球画上更多的森林,让空气更加清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里也蕴含着深深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了他们心灵里美好的愿望和对周围事物甚至是政治问题的关心,这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课后布置了一项仿写诗句的作业,让他们也当小诗人,仿写文章,积极的写作,使他们的思考形成文字,语文内涵更深。
篇二: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枝神笔充满遐想。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带上鸟妈妈地和小鸟的头饰,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小鸟或鸟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由地展示,做到生教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动起来啦,整个课堂活起来啦,孩子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篇三: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我首先以《神笔马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轻松的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在学习正文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声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学习语言。
无论是老大纲,还是新课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细细研读这篇课文,对学生群体而言,生字、新词不少,但是对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字表中所谓的生字早已不是生字,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
14.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四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
15.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创新谈 篇十五
一、教师评价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应该及时捕捉孩子课堂上良好的瞬间表现和适时、恰当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赞赏的评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帮他们树立信心。尤其是后进生有一个突出的心理障碍,就是缺乏自信,而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信心,只有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同时,体态语言的评价,不但可以传达一份关爱,而且可以传达一种信赖。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表达了老师的关切之情,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新教材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识字任务,识写分流。刚开始学生每天要识八个字,还要背课文,对于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学前没有受过学字教育的孩子,更为艰难,有些字几乎是前学后忘,所以一到上语文课他们就感到痛苦,甚至会哭着来上学。例如有一次,我教学《早餐》这课,课文本身就有几个较难的新词,如“面包、鸡蛋”等。在具体学习生字时,我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每个汉字都有所侧重,如“包”的构词率较高,采用一字开花的游戏;“面”字巩固刚学的笔画“横折”,由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颇高。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为了扩大识字量,我带了自制的识字卡。当看到这些新颖的自制卡片时,许多孩子都纷纷举起小手,连一个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小男孩的手也举得高高的,我心想:平时的生字都记不住,这么难的字他会记住吗?犹豫之后,还是点了他的名,想不到他竟然读出来了,并告诉大家这字是在一次与妈妈逛超市时看到的,妈妈告诉他的。当即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了他,称他是个有心人,大家要多多学习,生活中每一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当时小男孩是一副满足的样子,喜笑颜开。从此,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多了,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成绩也逐步提高,还亲昵地对说:“老师,我以前怕上语文课,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听了孩子的话,我陷入深思:这一极其微小的细节———只是竖起了大拇指,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二、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他们就必须先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学生可以锻炼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在互评中欣赏对方的水平。教师应借助好的方法来教会学生欣赏他人。
学生要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评价时,从实际出发,与原来比较,以肯定对方的优点为主。如:听了某同学的朗读课文后,一位学生说:“我发现你今天读得很流利,字音也准了,比以前进步多了!”学会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来赞美对方。在读书节的“朗读小能手”的评比预赛活动中,我请了一位学生朗读,她在读书时可谓是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听完了她的朗读,我问:“你们觉得她读得怎么样?”“我觉得她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有表情。”“我觉得她读得真棒,我也要向她那样富有感情。”这位同学听后,心中涌动的应该是一种何等的自豪感啊?如此,孩子在互评中既为对方树立了信心,又让自己学会了欣赏。
我们要求学生互评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面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交际本领,也是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巧妙地引导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这样的欣赏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保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在对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在作文修改讲评课时,我就常常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由于以前已经在写作指导时做过较多的示范,因此他们能像小老师那样评价其他小朋友。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评得头头是道,课堂上我当即表扬:“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评得与老师为他写的批语完全吻合,真行!”当然,有时让学生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
三、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旨在让学生“以人为镜”,在比较中认识自己。例如:课堂上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的生字,学习形式各小组自定。在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于是请该组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先由组长带读,然后让组员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个办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我们用换部首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法等方法很快记住了生字。我们太高兴啦!”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学生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多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我要求其像老师平时评价那样进行自评。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自己读得不错,像和老树在说悄悄话呀就是语调不够抑扬顿挫,感情不够投入,以后我会读得更好。”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09-03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0-0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06-26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反思10-02
《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0-12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2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学反思07-20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反思08-20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10-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