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

2024-06-16

2024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2篇)

1.2024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 篇一

一、选择题

1.2012年8月16日,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饮用水安全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在这里,安徽省人大常委会()①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行使了法律赋予的质询权 ③大大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 ④行使了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就全省饮用水安全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体现了地方人大对本级行政机关实行监督,说明安徽省人大与本级行政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说明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①④正确。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错误。人大监督属于权力监督,③错误。

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的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2013年1月选出,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比上届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比上届有所下降,连任代表占一定比例。据此回答2~3题。

2.对人大代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A.有利于人大代表依法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和质询 B.有利于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机关各司其职

C.保证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广泛性,能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志 D.有力地促进了行政、司法等机关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解析:选C。基层代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增加基层代表在新一届代表中的比例,会使全国人大代表更具有广泛性,更好地代表人民意志,C符合题意。人大代表的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A说法不科学。B、D与题意不符。

3.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这体现了()A.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城乡在权力机关中有平等的参与权 C.我国已经消除了城乡差别 D.人大代表拥有广泛的权利

解析:选B。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更好地体现了在人大选举中地区平等,B符合题意。A、D与题意无关。C与现实不符。

4.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各级人大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大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下列能保证人大这一地位的有()①人大常委会可以全权行使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②地方人大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③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②保证了各级地方人大行使本行政区域内的最高权力,③保证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均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其常委会行使,①错误。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不合题意。

5.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开篇讲道:“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这说明全国人大与国务院的关系()A.平等并列的关系

B.友好合作的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上下领导的关系

解析:选C。国务院向人大报告工作,是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的表现,说明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故答案选C。

6.某区为是否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引发激烈争论,广受人们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区某人大代表说:“我没有去与群众沟通,沟通应该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主要是

听政府部门的”。下列对该代表说法的评论中,正确的观点是()A.该代表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 B.该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应增强履职能力 C.该地政府与该地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支持政府部门进行决策

解析:选A。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是其应尽的义务。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C颠倒了政府与人大的关系,观点错误。

7.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在我国,人大监督包括()①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③监督人民政协的工作 ④监督共产党的工作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B。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包括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等方面,③④不合题意。

8.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下列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且任期五年的是()①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 ②市辖区的人大代表 ③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 ④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D。在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下级人大选举产生。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任期都是五年。

9.每年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都要深入基层作专题调研,然后把来自基层的民情、民意、民声带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会堂。这表明()A.人大代表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解析:选B。“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作专题调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现;“把来自基层的民情、民意、民声带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会堂”,说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答案选B。

10.某县坚持开展人大代表述职活动,通过人大代表的述职,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由评议转变为对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当地百姓形象地把这种做法称为人大代表的“赶考”。该县人大代表的做法()①表明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行使国家权力 ③体现了公民具有对人大代表进行社会评议的义务 ④是公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人大代表“赶考”体现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及格”。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11.某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力是()A.审议权和质询权

B.立法权和决定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质询权

解析:选A。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批评意见,是人大代

表行使审议权;“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反映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故答案选A。

12.在我国,人民与人大代表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种关系()①突出反映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国体决定政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见,④的观点错误。①②③符合题意。

13.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启动地方性立法,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作出相应的决定或决议,在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打气撑腰”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反映了()①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法律监督权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③检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省级人大常委会启动地方性立法,是在行使地方立法权,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供法律依据,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①错误,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④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14.2012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2012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12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情况的报告。这表明()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A。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国务院关于2012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等,体现了政府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表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制度基本内容的是()A.人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解析:选C。人大代表的产生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A错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B错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是我国的换届选举之年,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据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千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材料2: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本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在选举委员会的组织下,代表候选人与选民们普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见面会上,代表候选人逐个介绍本人情况,选民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纷纷向代表候选人提问,候选人一一坦诚作答。

(1)结合材料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公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2)结合材料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意义。

(3)假如你在本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你将如何履行代表职责?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人大代表的职责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较为简单,根据教材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2)问,要从对公民、对人大代表、对国家等方面展开说明。第(3)问,要从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1)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①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公民的选举权、监督权。②有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③有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④有利于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更好地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①作为人大代表,应十分珍惜自己的权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7.为更好地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关部门不仅就民诉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还先后六次召集有关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汇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8 000余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充分吸收社会各方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民诉法草案。历经3次审议,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决定修改后的民诉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全国人大坚持民主立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民主立法也是民主决策的表现,因此,解答本题可以调动和运用民主决策的知识,从对国家、对公民两个方面,分析组织问题答案。第(2)问,首先应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然后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审读材料弄清其有效信息,再观点统帅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①有利于民诉法修改充分反映民意,体现立法的民主性。②有利于民诉法修改广泛集中民智,增强立法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民诉法修改的理解,推动法律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②人大常委会在民诉法修改中多次进行调研、座谈,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最终反复修改,制定出获得广泛认可的法规,并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2.2024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 篇二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②中“润物细无声”、③“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错误,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选C。

答案:C 2.2017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75年来,“文化为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A.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解析:“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就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排除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①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②优秀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主导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①④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②不选;不能说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主导作用,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B

4.环保教育不能仅靠说教。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农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

进一步加强。这表明()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农村”等活动。这表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5.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是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这意味着()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解析: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影响着人们对天坛的修建,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6.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要求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样要求是因为()①一定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们的行为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人们的行为选择受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文化背景,②错误;党章的要求表明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7.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可见()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阅读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

A.②④

C.②③

B.①④ D.①③

解析: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

响其人生轨迹。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科学,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活动对阅读的选择,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8.“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强调在社会中人创造了文化,人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自然,体现了优秀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故②符合题意;人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人有品位,有道德,体现了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故①错误;文化有优秀的有落后的,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9.我们看电视剧,中间看到夹杂着许多广告。这种植入式广告是电视剧收入的重要来源。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证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④符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错误;材料体现文化影响人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排除①。故选D。

答案:D 10.2017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旨在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通知的主旨是基于()A.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D

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答案:D 11.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仍然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表明()①古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①错误;“直到今天仍然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积极的精神力量,③错误;“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答案:D 12.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超越,载人航天精神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A.丰富人的物质世界

B.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C.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D.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

解析:材料体现了载人航天精神能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D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A、B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儒家、道家、法家等传统文化都有关于廉政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继承传统廉政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创立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理论;结合现阶段反腐倡廉的实际,提出了务实、为民、清廉的廉政价值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对于新形势下的反腐,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廉政、清正、清明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对人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廉政,并在实践中做到务实、为民、清廉。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廉政文化是优秀文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4.“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了解“全民阅读”活动的状况,某区对居民的阅读习惯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居民的阅读偏好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上图,描述该社区居民的阅读偏好,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其影响。

上一篇:同业对标工作计划下一篇:《顽强的小草》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