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2024-09-26

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精选12篇)

1.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篇一

集体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地点:六年级教室 时间:2013.11.06 主讲人:白改霞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对数概念的编排呈现出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优化了知识结构,强调了数感的培养.一、精心设计数概念的引入 1.形象直观地引入

所谓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

有些概念与学生原有的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伸,导出新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了新概念,还有利于精讲多练。同样是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的教师就从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入手,数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复习10个一是十,再由学生自己演示出10个一十是一百的数学概念,为后面探索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了思维的初步模型。

3.创设情境引入 马克思曾经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乐学的前提条件,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枯燥感,把数学概念教学植根于一个现实需要的问题情境之中,让数学问题变得十分鲜活。例如:教师通过玩排队猜数的游戏,引入100以内数的数数复习,同时不断变化已知的号码,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数出1000以内比100更大的数。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迫切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探索概念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的作用。

二、把握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对形成的概念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1、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性和不稳定性。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充分让学生经历猜测、推理、操作、验证等思维过程,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可让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共同归纳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在探究概念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研究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数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拐弯数是一个难点,这时要让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形象地理解十进制的关系,建立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概念,再拿走计数器,在脑海中抽象地数出拐弯数。这样学生的数概念从感性理解升华到抽象认识过渡的桥梁,巩固的依据。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

数学概念教学应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探究成果,在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之间的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找出不足和弥补遗漏,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科学、严密的数学概念。例如,学生在探索如何数较大数量的事物:数本组内100根以上数量的小棒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小组长先分好工,跟组上同学商量好,怎么数我们才能做到以下要求:数的速度快,数的数量准确,数的结果别人要马上看得明白。通过小组合作数数,学得快的同学帮助理解得慢的同学认识到,满10根、满100根就要捆一捆,这样建立了数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概念抽象奠定了形象基础。

3.对比分类,让学生在辨析中探究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受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课时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衔接,因此要以旧知为着眼点,提供探究的时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经过多层次的反复的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初步建构数学概念。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反映它们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帮助他们对加深概念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过程,使概念系统化。对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明确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良好的认识结构,形成概念系统。

三、多种形式强化数概念的巩固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巩固概念一般采用熟记、应用和建立概念系统等方法来进行。熟记,就是对一些概念的定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知、反复回忆等手段达到熟练记忆。应用,则是指学生在应用概念中,达到巩固概念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多层有效的练习。

(1)应用新概念的练习。在讲解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2)对比练习。新课标指出,“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等,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改错练习。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实例,让学生改正,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4)建立概念系统的练习。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整理,把有关的概念沟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其系统化。

四、构建数概念的同时,关注数感的培养

在整个小学阶段,数概念教学是数学概念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示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构建好概念后,用估一估,测一测,议一议等方法,培养学生数感,让概念教学更加完善,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正如教师在教学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后,出示实物1000粒米,1000颗红豆、500张打印纸,千字文等,让学生感受数量是1000的事物到底有多少,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数感,又为生活和数学之间搭建了桥梁,让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能找到数学。

总之,概念教学的各阶段不能截然分开。引入后要紧接着形成,形成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教学方法,要多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概念系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型,为学生今后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垫能力的基石。

2.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基本策略

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基础, 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载体。初中数学不仅要突出概念教学, 同时还要采用各种策略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并学会运用数学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 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更是其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 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数学概念,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客观上说, 初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 对于理性认识的数学概念, 学生不易理解。因此, 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引入数学概念,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概念。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概念时, 教师不妨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 帮助学生建立几种不同的函数形式, 并通过具体数字带入到关系式中, 求出另一个变量值, 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函数概念中的核心词———“唯一确定”。这样的认知过程, 对于概念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再如, 教学“正数与负数”时, 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天气温度引入零上5摄氏度与零下5摄氏度, 分别记着-5℃与+5℃, 并且在正数与负数概念的应用时,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等来表示正负数。这样从实际生活引入数学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概念。

二、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 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概念

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将生动的概念形成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也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探究活动。学生难以把握概念本质属性、常常混淆知识点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忽视概念教学, 而过分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造成的。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给某个知识点下定义, 给出数学概念前一般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然后让学生逐步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 最后运用数学逻辑性语言描述某个数学概念。因此,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 教师要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讲清它们的来源, 既能让学生感到不抽象, 也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 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引入数学概念的必要性, 然后以大量的数学素材为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对感性材料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分析、抽象和概括,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某个概念的必要性, 感受到数学概念能够服务于数学学习活动, 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概念学习活动中, 提高对概念的认知能力。

三、让学生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系统地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理解绝不能简单停留于字面表层, 而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进而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系统认识。例如, 教学苏教版八年级“正方形”概念时, 对于教材中的定义理解, 不仅条件众多, 学生不易把握, 同时是在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概念基础上的探究活动,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添加条件, 才能使矩形、菱形转化为正方形。然后总结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 并通过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等概念的比较分析, 发现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内涵, 从外延关系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 而它们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将教学正方形的概念转向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的分析, 进而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化, 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章节的理解与把握。

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最终提升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四、重视数学概念的运用, 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

对数学概念的运用, 很多教师往往停留于初级阶段, 即学习过概念后让学生辨析概念, 其实这仅仅是第一步, 还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 这是不可忽略的问题。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 这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篇三

一、抓住基本概念的本质、找出内在联系

1. 在数学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引入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实例,特别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综合它们的共同属性,从数学的抽象概念中找出其本质属性。例如:设三角形的底等于3,高为4,则三角形的面积为多少?若底等于5,则面积为多少?若底等于a呢?解:设三角形面积为S,则S=a×4/2=2a,当a=3时,S=6;当a=5时,S=10。可以看出,底a为自变量,面积S为因变量。二者关系法则是: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其实是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制约关系,从而归纳出函数的定义。

2. 抓住数学基本概念的主要性质。对基本概念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主要性质。例如: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解决“比”这个根本问题。抓住了主要矛盾,三角函数的概念就基本解决了。正弦函数的定义是:设P(x、y)是∠α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r>0),那么∠α的正弦函数就是sinα=y/r。通过定义可知,正弦函数实际上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点P(x、y)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而是由∠α的终边位置所决定的,对于确定的∠α,其终边的位置也是唯一确定的,因此正弦函数实质是角的大小的函数。

3. 找出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是通过联系和制约达到共同发展的。在教学中找出基本概念的内在联系是很重要的。例如:掌握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就要正确理解映射和反函数,以及互为反函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知道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掌握这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知道反三角函数的主值、反三角函数定义域和单值函数存在反函数等基本知识。只有正确、清晰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才能准确理解掌握反三角函数的概念。

4. 加深对数学基本概念中的字、词、句的理解。不要只看字、词、句的形式,而要理解它们的真实含义。例如: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函数y=ax (a>0 且a≠1) ,叫做指数函数。要理解这个概念,只记住定义的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清楚为什么是函数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函数关系。首先要知道为什么a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量,因为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1)当a=0时,如果x>0时,ax恒等于0,如果x≥0时,ax无意义;(2)当a<0时,ax在实数范围内不存在;(3)a=1时,ax是一个常量,而对上述情况没有研究必要,所以规定了a>0 且a≠1。在教学中,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 y=(1/2)x,y=10x的图像,利用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加深对数学基本概念中的字、词、句的理解。又例如: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学生只从词句上记住了增加、减少,而没有真正理解增函数与减函数的真实含义,对函数y=x3的单调性、错误地理解为:当x由小到大时,y是上升的;x由大到小时,y是下降的。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函数的单调性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讲解时,必须强调增函数、减函数都是针对函数y讲的,重点是无论函数上升或下降都是在x增加时,y是如何变化。x增加,y也增加,即为增函数。x增加,y减少即为减函数。

5. 概念用解析式、字母、符号来表示简便,使用方便。了解每个字母的含义非常重要。例如:在讲解函数y=f(x)时,学生在理解上经常出差错,需要重点强调 y=f(x) 即是“y是x的函数”这句话的数学表示,而不是“y等于f和x的积”。

二、区别概念的共性和个性

1.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数学基本概念也是如此,只有掌握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才能理解概念的含义及其本质。例如:排列和组合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共性都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问题,个性是排列“先取后排”两个动作,而组合是“取出”后就组成一组,因此排列和组合的主要区别是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的问题,对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先组合,后排列”,而二者之间的关键就在于顺序。

2. 掌握基本概念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对立关系,在分析一方的基础上建立对立的概念。例如: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比例与反比例,乘方与开方,上升与下降,优弧与劣弧等等。

3. 通过概念的特殊性分清易混易错的概念。如:倒数与相反数,大于与不小于,平方和与和的平方,同类根式与同次根式等等。

总之,数学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过概念的本质、联系、比较,寻找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4.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篇四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出发点,只有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帮能自觉地掌握数学规律,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加强概念的教学,既可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系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和自觉钻研的精神。

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善于进行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常常被一些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擅长于形象记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爱用机械背诵的方法来记忆,因此记忆的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其接受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 1 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2、从创设情景中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到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3、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三、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能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有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四、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 3 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六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的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当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六、温故知新,形成系统。

概念形成后,学生要真正地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地巩固与深化,逐步形成系统。由于概念化互相联系着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 4 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如学过分数后,可指出小数说是十进分数,把小学数概念纳入到分数概念中。一般在讲完一章一节的内容后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和概念归类,小结归类时需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对比和记忆,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5.幼儿园基本数学概念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能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解答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及应用;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二、预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二)

1.奇、偶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 提示: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若函数f(x)=0,x∈[-a,a](a>0),试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提示:∵f(x)的定义域为[-a,a](a>0),且关于原点对称,又∵f(x)=0,∴f(-x)=0.∴f(-x)=f(x),f(-x)=-f(x).∴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分析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它们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 提示:由定义知,-x与x要成对出现,所以定义域应关于原点对称.2.在判断函数奇偶性时,能用特值代替吗? 提示:不能.奇偶性是对定义域内的所有自变量的取值而言的.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1)f(x)=x+2x;(2)f(x)=x2-|x|+1;(3)f(x)=3x+1.解:(1)f(x)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又 f(-x)=x∴f(x)是奇函数.(2)f(x)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 又f(-x)=(-x)2-|-x|+1=x2-|x|+1=f(x), ∴f(x)是偶函数.(3)f(x)的定义域为R,f(1)=4,f(-1)=-2, ∴f(1)≠f(-1),f(-1)≠-f(1).∴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练习1f(x)=x+x,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思路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又f(-x)=(-x)+(-x)=-(x+x)=-f(x), ∴函数f(x)是奇函数.例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思路分析:分x>0和x<0两种情况计算f(-x),然后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解:函数f(x)的定义域是(-∞,0)∪(0,+∞),关于原点对称.①当x>0时,-x<0,则f(-x)=(-x)3+3(-x)2-1=-x3+3x2-1=-(x3-3x2+1)=-f(x).②当x<0时,-x>0,则f(-x)=(-x)3-3(-x)2+1=-x3-3x2+1=-(x3+3x2-1)=-f(x).由①②知,当x∈(-∞,0)∪(0,+∞)时, 都有f(-x)=-f(x),所以f(x)为奇函数.练习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解: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当x>0时,-x<0,333

11(x)=-f(x), 2x2xf(-x)=(-x)[1-(-x)]=-x(1+x)=-f(x);当x<0时,-x>0, f(-x)=(-x)[1+(-x)]=-x(1-x)=-f(x).∴对于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都有f(-x)=-f(x).∴f(x)是奇函数.例3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求实数b的值.思路分析:由f(x)是奇函数可得恒等式f(-x)=-f(x),从而列出关于b的方程,求出b的值.解:∵f(x)是奇函数,∴f(-x)=-f(x), 即=-,∴-x+b=-(x+b),即2b=0, ∴b=0.练习3若函数f(x)=2x+(a-1)x+2是偶函数,则实数a的值是

.答案:1 解析:∵f(x)是偶函数,∴f(-x)=f(x).∴2x-(a-1)x+2=2x+(a-1)x+2,即2(a-1)x=0.∵上式对任意x都成立,∴a-1=0,即a=1.函数奇偶性可按如下方法判断:(1)判断所给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当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判断f(-x)与f(x)的关系: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则函数为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则函数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且f(-x)=f(x),则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如果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或在函数f(x)定义域内存在一个x,不满足f(-x)=-f(x)也不满足f(-x)=f(x),则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四、目标检测

1.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区间[a-1,2a]上的奇函数,则实数a的值为()A.0

B.1

C.D.不确定

2.函数f(x)=x+的奇偶性为()

2222A.奇函数 B.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A.y=x+1 C.y=

4.4.如图,给出奇函数y=f(x)的局部图象,则f(-2)的值是

.B.y=-x D.y=x|x| 2 答案: 1.C 2.D 3.D.-3 2

五、分层配餐

6.金融市场基本概念 篇六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概念是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的。它是指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产品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是一年期及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产品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总和。

荷兰式招标:标的为利率或者利差时,全场最高中标利率或利差为当期国债利率或基本利差,各中标国债承销团队成员均按面值承销;标的为价格时,全场最低中标价格为当期国债发行价格,各中标机构均按发行价格承销。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买卖外汇的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交割日期,买卖双方再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

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采用封闭式运作方式的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

1、金融市场的要素金融市场的要素包括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交易价格。(1)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狭义主体指参加金融交易的资金盈余或不足的企业和个人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广义主体指包括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中介人和管理者在内所有参加交易的单位、机构和个人。

(2)交易对象。交易对象不管具体形态如何,都是货币资金,其交易都是实现货币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转移的过程。

(3)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或融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必须具有规范的书面格式、广泛社会接受性、可转让性和法律效力。

(4)交易价格。是指金融工具所代表的价值,即规定的货币资金及其所代表的利率或收益率的总和。

2货币市场产品类型

公司和政府部门为了获取短期资金而发行了各种各样的货币市场产品。我国常见的货币市场产品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借、回购协议等。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在国际成熟市场上也是规模较大的货币市场产品。3商业银行贷款流程

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目标贷款客户。个人贷款通常是顾客找到银行的信贷员填写贷款申请书,企业贷款通常是信贷员在其管辖区域内向企业推销贷款。

(2)评估目标客户的品格。通产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客户贷款需要,对客户品格和借款诚意进行评估,考察贷款可行性。

(3)评估目标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银行会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财务文件,用来进一步评估贷款申请,了解其诚信状况。

(4)签署借款合同和发放贷款。所有贷款需要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明确约定事项,合同签订后银行需按期发放贷款。

(5)监管贷款协议的履行。贷款发放之后,银行会不间断地监控贷款协议的履行,保证条款会被遵守且应付本息如期偿还。

4证券公司证券保荐和承销业务的流程

证券保荐与承销是证券公司在一级市场从事的主要业务。

(1)准备阶段。证券公司首先要进行尽职调查,对发行人、市场的有关情况及有关文件进行核查、验证,找出发行人存在的问题。在提出发行申请前,证券公司还应对发行人进行上市辅导,以确保公司上市后能规范操作,保障投资者利益。

(2)申报核准阶段。证券公司应按照要求帮助发行人制作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运用的有关文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文件及章程等申报材料,出具保荐文件,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由证监会决定是否核准。

(3)发行实施阶段。证券公司通过路演向投资者或证券分析师推荐发行人,创造市场需求,通过反馈信息确定股票发行数量和价格。证券公司帮助发行人制作并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最后文本,负责组建承销团并担任主承销商角色。证券公司在承销过程中各股票上市后,需承担发布发行结果,将筹资金转交给发行人,办理股份登记及稳定股价等责任。

(4)持续监督阶段。在股票发行当年及其后两年,证券公司扔担负审核发行人财务报告的原则,如发行人出现经营业绩严重下滑,证券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5、我国证券公司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大都可以被归结为以下几类: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和收购、债券回购、融资融券与登记结算等。各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在收入结构所占比重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一直是我国证券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资产管理、兼并和收购业务则只占据很小比重。

金融体系的作用

1.清算结算服务。在经济货币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统是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大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常用的清算结算服务包括支票、汇票、本票、电子汇票、网上银行等。

2.资源积聚和企业所有权分散机制。将无法分割的大型投资项目划分为小额股份,以便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这些大型项目的投资。通过股权细化功能,实现对经理的监管和公司的控制。在项目投资时,通过外部放款人的作用对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使内部投资人的利益得以保护。

3.便利资源转移。金融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中介服务,并且提供一种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机制,使社会资本的投资配置更有效率。这种中介服务主要表现在: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

4.提供价格信息。即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品种的价格及价格影响因素,为筹资者提供融资方式成本信息,为管理部门提供市场运行信息,使得各参与者根据信息做出决策。

5.风险管理。金融体系为中长期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进行交易和定价,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存在交易成本,金融系统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是对风险进行交易、分散和转移。6.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让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持有股票或者股票期权,让企业效益和管理者、员工的利益相挂钩,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他们的行为不再与所有者利益相悖。股票发行的审批制,核准制,与注册制。

审批制是在股票市场的发展初期,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稳定和平衡复杂的会经济关系,采用相关办法分配股票发行的指标和额度,由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指标推荐企业发行股票的一种发行制度。因此,审批制下公司发行股票的竞争焦点主要是争夺股票发行指标和额度。证券监管部门凭借行权力行使实质性审批职能,证券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技术指导。

7.辐射的基本概念 篇七

辐射是以波动形式或运动粒子形式向周围介质传播的能量, 是1种能量传播的方式。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2大类。通常辐射防护上关心的对象就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高能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高能电磁辐射指X射线和γ射线产生的辐射。粒子辐射是指中子、α粒子、β粒子、质子、重离子等产生的辐射。电离辐射中质子、重离子为带电粒子, X射线、γ射线和中子为非带电粒子。

对于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即外照射, 辐射防护主要关心穿透力强的γ射线、中子。对于来自体内的电离辐射即内照射, 辐射防护主要关心射程较短的带电粒子射线, 例如, Rn222产生的α粒子, I131产生的β粒子 (能量大部分沉积在人体) 。核电站发生事故时, 泄漏的核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中子、α粒子、β粒子等。辐射对人体的照射途径包括:设备中的外部放射性物质, 吸入空气中的放射性气体和颗粒, 食物和水中的放射性物, 等。

8.瑜伽基本概念 篇八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峰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为修行者,他们将瑜伽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玛拉雅山的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

瑜伽有它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当今的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千年不衰,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就会觉醒人生自性——生命的至善境界,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瑜伽之意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瑜伽的修持方法,能把散乱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瑜伽修炼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修持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在瑜伽修炼过程中,修持者逐渐深化自己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理性,而后到意识,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瑜伽把人们从愚昧无知引向智慧。笔者自身体验,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知,致使身心承受焦虑和苦痛的折磨,使多种慢性疾病缠身。自从经过了瑜伽功的六年修持,把我的愚昧无知变成智慧,疾病也从此痊愈,身心一年比一年健康。

瑜伽阐述的方法,是从愚昧和幻觉中苏醒,使心理的灵光主宰自己。

瑜伽学说提出的准则和建议,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康复,而且使人更健康。

瑜伽学说反对强加于人,它主张未经检验的东西不可轻信,也包括瑜伽本身。学瑜伽必须经过自身的体验来领悟真谛,是让修持者自愿地来试一试,选上少量几段瑜伽姿势,通过一二个月实践之后再对瑜伽做出判断。

瑜伽修炼层次

瑜伽的修持方法分八个阶段进行:

1、道德规范:道德首要。没有道德任何功法都练不好。必须以德为指导,德为成功之母,德为功之源。瑜伽道德基本内容:非暴力、真实、不偷盗、节欲、无欲。这是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道德规范。

2、自身的内外净化。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努力美化周围环境,内净化为根绝六种恶习:欲望、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嫉妒。

3、瑜伽体位法。是姿势锻炼,能净化身心,保护身心,治疗身心。体位法种类不可胜数,它们分别对肌肉、消化器官、腺体、神经系统和肉体的其它组织起良好的作用。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精神素质,使肉体、精神平衡。

4、瑜伽呼吸法。是指有意识地延长吸气、屏气、呼气的时间。吸气是接受宇宙能量的动作,屏气是使宇宙能量活化,呼气是去除一切思考和情感,同时排除体内废气、浊气,使身心得到安定。

5、控制精神感觉,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处于两个相反的矛盾活动中,欲望和感情相纠缠,其次是同自我(内在之神)相联系的活动。控制精神感觉,就是抑制欲望使感情平和下来。

6、集中意识于一点或一件事,从而使精神安定平静。

7、冥想、静定状态。只有通过实际体验去加以理解,难以描述。

8、修持者进入“忘我”状态,即意识不到自己的肉体在呼吸、自我精神和智性的存在。已进入了无限广阔的宁静世界。

以上八个阶段综合起来即瑜伽。

八个阶段又分四个步骤来实现。

第1、2阶段是思想基础,思想准备。

第3、4阶段是肉体训练,通过各种姿势训练达到祛病强身目的。

第5、6阶段进行初步静坐修持静功。

最后二个阶段,是高层次修持,进行冥想,静定阶段。

哈塔瑜伽

瑜伽有多种门派,当今世界最盛行的是以调息与体位法为中心的体动瑜伽。主要修炼并开发大脑、肌体、内心。瑜伽定义是将身体置于一种平稳、安静、舒适的姿势。瑜伽的完美坐势必须保持在放松、而非强迫的方式,使身心宁静,然后将意识集中导向无限的本体之中。

哈的意识是太阳,即阳性能量;塔的意思是月亮,即阴性的能量。哈塔瑜伽意指阴和阳两种力量“结合”或联合起来,达到平衡,使我们保持理想的健康状况。

构成哈塔瑜伽有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精神控制、调息和瑜伽坐法,缺一不可。达到和完成上述三项练习,即可产生效果,使有益于健康的感觉传至全身。通过调息,才可将宇宙的能量,转变为人体的能量,才能保持身体内力的平衡。并摒绝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如愚昧、惰性、极度兴奋等等不良习惯。哈塔瑜伽是多种不同门派瑜伽的构成基础,特别强调体魄是绝对的先决条件。因为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各种功法的修持。瑜伽格言:“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

首要和最关键的是训练和开发身体,以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这就需要求助于瑜伽的坐法和调息练习,而这些方法的完美,通称为哈塔瑜伽。

瑜伽体位法和坐姿经过了几个世纪的锤炼,已得到净化。通过有规律的练习,可使人们获得灵活性、平衡、坚韧、巨大的生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还可消除疲劳和安定神经,从而使人在睡眠中得到真正的安宁。这是千真万确的,笔者自身已有深深的体会,每天只睡5-6小时,早上练两小时瑜伽功,从不午睡,而精力非常充沛。

瑜伽呼吸法

呼吸是人最重要的机能,但是人们对呼吸的了解却很少,经常以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呼吸。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的呼吸一般是任意和不规律的,大多数人呼吸浅短、缺乏规律,违反身体呼吸系统自然之律动。这样,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宇宙能量,神经系统渐受损害,内分泌系统不能正常起到作用,结果身体开始丧失力量和活力,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的感觉。

人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呼吸的规律性,甚至呼吸方式都可以高度地反应出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当人们在心烦意乱时,例如沮丧、悲痛或忧郁,呼吸就变得很慢和没有规律。而在狂怒、焦虑和紧张不安时,呼吸则变得迅速、表浅和混乱。连续不规律的呼吸,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而且妨碍内分泌的固有功能,最终使体质变得虚弱。

呼吸随年龄增长产生变化,年龄愈长,呼吸愈浅弱。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主动地关心过自己的呼吸。我原来体弱多病,如今才知道是由于经常忧郁、自卑,有时焦虑、悲痛、情绪不稳定所造成的,甚至焦虑过重时,大汗淋漓。自学瑜伽和呼吸法后,如今笔者的身体状况与20年前有天壤之别。从而深深地体会到,深长呼吸是何等重要。我现在脑筋灵活,体力充沛,每天只睡很少时间,但是感觉却越活越年轻。普通人每分钟的呼吸15-16次,坐禅中达到5-6次,修持得法每分钟1-2次,甚至可达到像龟蛇一样微呼微吸,不消耗能量。

瑜伽认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呼吸又快又匆忙,人一定早逝。相反呼吸缓慢,犹如在品尝空气的人,可获得长寿。例如,脾气暴躁的猴子,呼吸频率极快,寿命不长,而鹤与龟,则以缓慢温和的长息呼吸法而长寿,自古有千年鹤、万年龟说法,足见缓慢呼吸是长寿的关键。

调整呼吸,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因素,也是健康的必要基础。通过肺吸入充足的宇宙能量供给身体,可促进心脏血液循环。并且通过血流将能量送至身体的各部。所以,若想长生,秘诀就是使呼吸自然绵长。

呼吸通常有三种方式:胸呼吸、腹呼吸、有控制的瑜伽呼吸。一般人都是胸式呼吸(即浅短之呼吸),这是一种胸部运动。腹式呼吸是横隔膜向下降的运动。修炼瑜伽呼吸,应成为我们生存的方式。

横膈膜呼吸练习方法

可取随意的姿势,仰卧、静坐、站立均可。卧或站双脚适度分开,双眼轻闭,一手置于胸部,另一手置于腹部上方。以便感觉横膈膜以及腹肌的活动。

然后以鼻腔缓慢、细长地吸气和呼气,不可出声振动或停息。然后加大正常呼吸的过程,当呼气时,尽量把气吐尽,分多次吐,然后有意使腹肌向内瘪,并温和地收缩肺部,将气呼出。然后吸气吸满但不可过于勉强,腹部恢复原状。当吸气时会发觉腹壁和肋骨下部向外推出,胸部只有些微移动。这种呼吸是借助横膈膜的收缩和下压形成吸气动作。每天练习3-5次,每次3-5分钟。横膈膜呼吸法对身体有三大功效:

1、横膈膜呼吸不同于浅短的呼吸,能使宇宙能量充满整个肺部,供应身体充足的氧气。

2、横膈膜呼吸将体内的废气、浊气、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3、横膈膜上下移动,犹如温和的按摩,促进脏腑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机能。

横膈膜呼吸法是以最少的力得到大量的新鲜空气。因此是极其有效的呼吸方法。

三脉七轮

瑜伽也是一种性灵的修持,惟有经由性灵的修持,才能对自己内在潜能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唤醒并开悟内在沉睡的能量。瑜伽是一种使修持者本体与宇宙至上的本体联结起来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方法。瑜伽可以意识控制各种情绪及倾向。瑜伽的体位法、呼吸法和净化法只是为心灵做好准备。因为达到天人合一和开悟的境界并非容易,而人们只习惯于对外在世界进行观察证明和判断,却不习惯观察内在、发掘人体本身以了解生命内在的秘密。要想达到至上的目标,首先是不执著,其中包括思想、欲望、感情等方面的不执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是否很难做到?

只有在最深沉的静坐观想和禅定的状态下,直接从本身内在之中得到的直觉知识,才是最高的知识。

人体内有强大的精神能量,潜伏于脊柱底端海底轮(会阴穴)沉睡着,一般人并不知道这一秘密。

瑜伽修持者就是要唤醒这一沉睡着的性灵,使之沿脊柱上升,经过脊柱中七个神经血管丛(即轮),并与脑部顶轮相结合,达到至高境界。

人体内有无数的精细神经脉,亦称经络,是一种能量运输的通道,数量多达几十万根。有粗纯的,有精细的,肉眼看不见。这些神经脉中有十四条较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中脉、左脉、右脉。中脉尤为重要, 瑜伽修持者非经此不能得到大成就。

中脉在脊髓内,由脊柱尾部海底轮(会阴轮)直升至顶轮穴。左脉在中脉左边,名阴脉,性凉。右脉在中脉右边,名阳脉,性热。左、右、中三脉的最低交会点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轮处,它是宇宙能量或称之为灵热的储存库。此处能量只有经修炼后被唤醒并与顶轮会合后,才能称之为大智慧。

9.价值工程基本概念 篇九

式中 V——价值(Value);

F——功能评价值(Function Worthy);

C——总成本(Total Cost),

可见,价值工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价值、功能和成本。

一. 什么是价值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的含义有别于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别于统计学中的用货币表示的价值。它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合算不合算”、“值得不值得”的意思,是指事物的有益程度。价值工程中关于价值的概念是个科学的概念,它正确反映了功能和成本的关系,为分析与评价产品的价值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树立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就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正确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企业和消费者都获得好处。

二.什么是功能

功能可解释为功用、作用、效能、用途、目的等等。对于一件产品来说,功能就是产品的用途、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功能所回答的是“它的作用或用途是什么”。价值工程中,功能含义很广。对产品来说,是有何效用,如电视机是看节目的等。功能本身必须表达它的有用性。没有用的东西就没有什么价值,就谈不到价值分析了。以产品来说,人们在市场上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购买它的功能,而非产品本身的结构。例如人们买彩电,是因为彩电有“收看彩色电视节目”的功能,而不是买它的集成元件、显像管等元器件。功能是各种事物所共有的属性。价值工程自始至终,都要求围绕用户要求的功能,对事物进行本质的思考。

功能是包含许多属性的,为分清它的性质,价值工程中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按重要程度标志分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基本功能是指实现该事物的用途必不可少的功能,即主要功能。例如,钟表的基本功能是显示时间。基本功能改变了,产品的用途也将随之改变。确定基本功能应从用户需要的功能出发。可以从它的作用是否是必须的,主要用途是否真是主要的,其作用改变后是否会使性质全部改变等三方面来考虑。

辅助功能是指基本功能以外附加的功能,也叫二次功能。如石英钟的基本功能是显示时间,但有的附加了音响、日期等辅助功能。辅助功能可以依据用户需要进行改变。

(2)按满足要求性质的标志分 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

使用功能是指提供的使用价值或实际用途。使用功能通过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反映出来,如带音响的石英钟,既要显示时间,又要按时发出声音。

美观功能是指外表装饰功能,如产品的造型、颜色等等。美观功能主要是提供欣赏价值,可起到扩增价值的作用。有些产品纯属欣赏的,如美术工艺品、装饰品等。有些产品不追求美观,如煤、油、地下管道等。有些产品,要讲求美观功能,如衣着等。

(3)按用户用途标志分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必要功能是指用户要求的需要功能。如钟表的“走时”功能是必要功能。产品若无此功能,也就失去了价值。必要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但辅助功能不一定都是必要功能。

不必要功能是指用户可有可无的、不甚需要的功能,包括过剩的多余的功能。

区分上述功能,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次要的功能成本,从而提高其价值。

三.什么是成本

10.java基本概念总结 篇十

1、对象的初始化

(1)非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在创建对象时,对象所在类的所有数据成员会首先进行初始化。

基本类型:int型,初始化为0。

如果为对象:这些对象会按顺序初始化。

※在所有类成员初始化完成之后,才调用本类的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构造方法的作用就是初始化。

(2)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程序中主类的静态变量会在main方法执行前初始化。

不仅第一次创建对象时,类中的所有静态变量都初始化,并且第一次访问某类(注意此时

未创建此类对象)的静态对象时,所有的静态变量也要按它们在类中的顺序初始化。

2、继承时,对象的初始化过程

(1)主类的超类由高到低按顺序初始化静态成员,无论静态成员是否为private。

(2)主类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3)主类的超类由高到低进行默认构造方法的调用。注意,在调用每一个超类的默认构造

方法前,先进行对此超类进行非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4)主类非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5)调用主类的构造方法。

3、关于构造方法

(1)类可以没有构造方法,但如果有多个构造方法,就应该要有默认的构造方法,否则在继承此类时,需要在子类中显式调用父类的某一个非默认的构造方法了。

(2)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只能调用一次其他的构造方法,并且调用构造方法的语句必须是

第一条语句。

4、有关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

(1)无public修饰的类,可以被其他类访问的条件是:a.两个类在同一文件中,b.两个类

在同一文件夹中,c.两个类在同一软件包中。

(2)protected:继承类和同一软件包的类可访问。

(3)如果构造方法为private,那么在其他类中不能创建该类的对象。

5、抽象类

(1)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

(2)如果一个类中一个方法为抽象方法,则这个类必须为abstract抽象类。

(3)继承抽象类的类在类中必须实现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

(4)抽象类中可以有抽象方法,也可有非抽象方法。抽象方法不能为private。

(5)间接继承抽象类的类可以不给出抽象方法的定义。

6、final关键字

(1)一个对象是常量,不代表不能转变对象的成员,仍可以其成员进行操作。

(2)常量在使用前必须赋值,但除了在声明的同时初始化外,就只能在构造方法中初始化。

(3)final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置(在子类中不能出现同名方法)。

(4)如果声明一个类为final,则所有的方法均为final,无论其是否被final修饰,但数据 成员可为final也可不是。

7、接口interface(用implements来实现接口)

(1)接口中的所有数据均为 static和final即静态常量。尽管可以不用这两个关键字修饰,但必须给常量赋初值。

(2)接口中的方法均为public,在实现接口类中,实现方法必须可public关键字。

(3)如果使用public来修饰接口,则接口必须与文件名相同。

8、多重继承

(1)一个类继承了一个类和接口,那么必须将类写在前面,接口写在后面,接口之间用逗

号分隔。

(2)接口之间可多重继承,注意使用关键字extends。

(3)一个类虽只实现了一个接口,但不仅要实现这个接口的所有方法,还要实现这个接口

继承的接口的方法,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均须在类中实现。

9、接口的嵌入

(1)接口嵌入类中,可以使用private修饰。此时,接口只能在所在的类中实现,其他类不

能访问。

(2)嵌入接口中的接口一定要为public。

10、类的嵌入

(1)类可以嵌入另一个类中,但不能嵌入接口中。

(2)在静态方法或其他方法中,不能直接创建内部类对象,需通过手

段来取得。

手段有两种:

class A {

class B {}

B getB(){

B b = new B();

return b;

}

}

static void m(){

A a = new A();

A.B ab = a.getB();// 或者是 A.B ab = a.new B();

}

(3)一个类继承了另一个类的内部类,因为超类是内部类,而内部类的构造方法不能自动

被调用,这样就需要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明确的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

接上例:

class C extends A.B { C(){

new A().super();// 这一句就实现了对内部类构造方法的调用。

}

}

构造方法也可这样写:

C(A a){

a.super();

} // 使用这个构造方法创建对象,要写成C c = new C(a);a是A的对象。

11、异常类

JAVA中除了RunTimeException 类,其他异常均须捕获或抛出。JAVA一直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编程语言,在这里北大青鸟徐东校区的老师希望各位努力并快乐的学习这门语言。学习JAVA需要多看SUN公司提供我们的资料信息,了解常用类的属性和方法。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同学在用常用类的时候,经常会把类里面的方法和自定义的方法搞混。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学习要抱有一种钻研的态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我们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需要不断理解和消化。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态度。以下内容是北大青鸟老师整理的一些JAVA基础:

一、SDK和JDK的区别 SDK是软件开发工具包,JDK是SDK的一种,其实它是JAVA SDK。JDK在早期的版本中也是叫SDK,在1.2版本以后才叫JDK。

二、J2EE、J2SE、J2ME区别

J2EE:JAVA2平台的企业版,主要应用于WEB和大型企业的开发。

J2SE:JAVA2平台的标准版,学习和一般的开发。它包含于J2EE。

J2ME:JAVA2平台的微缩版,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手机)方面,它包含有J2SE的核心部分之外,还有一个专业的类。

三、JVM的运行机制类加载→类校验→类执行

四、JAVA、JAVAC、用法

JAVA:JAVA解释器用于执行JAVA字节码。它所执行的是一个类并不是一个文件,所以后面类的名字区分大小写。

JAVAC:JAVAC解释器用于将JAVA源代码编译字节码。

五、JAVA标识符

1、标识符由数字、字母下划线“_”或“$”符号组成。

2、标识符必须以字母、下划线“_”或“$”符号开头。

3、不能使用JAVA关键字。

4、字母区分大小写

六、数据类型原始数据类型数值类型

l BYTE

l 整型:SHORT、INT、INT l 浮点:FLOAT、DOUBLE 2 BOOLEAN类型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类接口

七、变量

变量可分为类变量、局部变量、方法变量。

类变量在定义时就有默认值,数值类型的默认为0,CAHR的默认a,BOOLEAN默认FALSE。

方法变量中没有默认值,需要赋值才能使用。

八、类和对象的区别

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特例

类是抽象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对象是具体的,是客观存的九、类的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具有和类相同的名字,它是一个没有返回值的方法。有隐式

构造方法和自定义构造方法两种。JVM在没有自定义造构方法时提供一个没有参数也没有方法主体的默认构造方法。但是如果有自定义的构造方法时,JVM不再提供默认的构造方法。如果在类的实例化是需要用默认构造方法时,必须显示的定义。

十、方法的重载

可以对构造方法或者自定义的方法进行重载,对方法的重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参数个数不同

2、参数类型不同

3、参数顺序不同

十一、面向对象的特性

1、封装

2、继承

3、多态

十二、继承的特性

继承允许重用现有的类来构造新类的机制。在继承中具有如下特性:

1、默认继承Object

2、单继承,只能有一个父类

3、子类继承父类除private以外的全部成员和方法。

十三、方法的重写

构成方法重写的条件:

1、两个继承关系的类里

2、方法名、返回值、参数必须一致。

十四、静态(变量、方法、块)

静态类型的变量或方法都是属于类的,并不是属某个具体对象的。所以也称类变量和类方法,所有对象共享一份类变量。定义类变量或类方法的关键字是static。静态块是在类第一次 加载时执行。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类变量成员。

十五、抽象类

抽象类是具体抽象方法的、不可以实例化对象的类。构成抽象类的条件:

a)具有一个以上的抽象方法。

b)继承一个抽象类,但没有实现全部的抽象方法。

c)继承一个接口,没有实现全部的抽象方法。

十六、异常

Error:内部错误,不期望用户捕获的一种错误。

try语句:try句子里面主要是放置要监控的程序句子

catch:以合理的方式捕获和处理异常,主有try语句出错才会执行。

finally:释放资源,不管try里面的语句是否出错都要执行。

throw:手动引发异常

throws:由方法引发的异常

多层捕获:异常子类一定要位于异常父类之前。最后一个catch块要用Exception捕获,以便捕获到所有异常。执行其中一条catch语句之后,其它的catch将被忽略。

《JAVA基础》基本概念总结

1、在JAVA中所有万物皆对象,所有的代码都要写在一个类中,在类中主要包含属性(变量)和方法(函数),其它代码必须写在某一个方法中,方法与方法之间是平行的,不能在方法中定义方法。

2、如果一个类名使用了public修饰符,则包含该类的JAVA文件名必须该类名一样,一个JAVA文件中只能有一个类前面可以用public修饰符。

3、类是客观实体的抽象,包含属性(该类的数据),和对属性进行操作的方法,为了避免用户对类的属性进行误操作,我们一般把类的属性定义为私有的,并提供相应的get与 set方法去引用和修改这些属性。

4、类的属性与方法可以使用static修饰符,用static修饰的属性与方法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享的,它们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去引用,在静态方法中只能引用该类的静态变量与静态方法,因为非静态的属性与方法在该类没有被实例化之前是不存在的,即没有相应的执行空间,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不依赖于类的属性(即在方法中不对类的属性进行操作)的方法定义为静态的。

5、构造函数是当一个类被实例化时执行的一段代码,它决定了该类被实例化后的状态,其名称与相应的类名一样,并且不写返回值的类型,我们一般在构造函数中对类的属性进行初始化。当不写构造函数时,系统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不带参数的空构造函数,如果我们写了一个带参的构造函数,系统就不再提供不带参的构造构数了。

6、为了引用一个类中定义的非静态属性与方法,我们需要实例化一个该类的对象,通过该对象去引用相应的方法。(这是我们实例化一个类的最直接的原因)

7、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当子类继承了父类之后,子类就拥有了父类中定义的非私有属性与方法。

8、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值给父类变量,但赋值后就不能通过父类对象去引用在子类中定义的方法了。如果子类覆盖了父类中的方法,则

当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后,通过父类去引用该方法时,执行的是子类中该方法的代码。

9、为了强制子类覆盖父类中的某一方法,可以在父类中将该方法定义为抽象的,如果一个类中含有抽象方法,则该类必须被定义为抽象的,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10、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在接口中定义方法全是抽象的,它定义了一种上层规则或协议,使实现该接口的不同类之间可以交互。

11、接口与抽象类可以定义变量,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但传递给它的只能是实现该抽象类或接口中所有抽象方法的类的对象。

12、在JAVA中一个类一次只能继承一个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这是接口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3、在程序中,有些代码是不安全的,即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错误,为了处理这些错误,在JAVA中引入了异常处理机制,异常的处理分为抛出(throws)和处理(try…catch..),我们一般在写给其它地方用的方法中将有可能产生的异常抛出,而在main方法中,或实际使用时进行处理。

11.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概念 理解 区别和联系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体会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我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 = 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12.广告公信力基本概念探讨 篇十二

公信力的概念

公信力研究始于西方, 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 研究辐射到很多方面, 最先是政治学中的概念。公信力研究也是近十几年来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信者, 公众信赖之谓也。公信力研究既包括社会个体的信任, 也包括大规模社会群体的信任;既包含短期的信赖行为, 也包含一段时间内的信赖行为;既涵盖个别的信赖品质, 也涵盖类别的信赖品质。信任判断是个体根据对象的可信任的信用情况而产生的。这样说来, 信任、信赖从信任主体的层面说就是信任主体对信任客体可信度的品质的综合认知和判断, 是一个心理互动结果, 是一种主观行为, 这种综合认知和判断是公众即社会成员的集体判断和评价。从信任客体的层面说是指信任客体具有履行承诺、被信任的品质, 自身具有的特质, 能被信任主体所信赖的属性。

“公信力”中的“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种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量和能力;特指体力。从主客体看, 是相互作用的意思, 从判断评价方看是对象的能力、能量, 前者表明公信力是一种关系范畴的概念, 后者表明具体内容, 即是赢得信赖的能力。因此, 公信力是在一段时间内特定对象赢得公众信赖的能力。

目前在大众传媒的相关研究中, “公信力”有比较多而详细的探讨。1999年黄晓芳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 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2]。王晶、张国良指出公信力研究主要分为“来源可信度”和“媒介可信度”两大研究领域, 认为相对“公信力”而言, “可信度”更侧重与某个具体的指标或行为相关联, 如“可行性研究的可信度”、“数据可信度”、“指标可信度”等, 而公信力则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 较“可信度”涵盖范围更广, 具有更丰富的内涵。[3]

喻国明认为在英语中, 与大众媒介公信力相对应的词汇是credibility, 指出美国传播学者对于credibility的理解经历了两个阶段:最早是属性说, 即把大众媒介公信力视为是媒介本身的一种属性, 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问题, 研究的中心落在媒介造成社会信任的种种特质上;二是关系说, 公信力不仅仅是媒介的一种属性, 更多的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4]“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信任、信赖总是与特定对象的“信用”相关联的, 是建立在主体对特定对象的信用认定的基础上的。信用是一种信守、履行承诺的品质。从“信用”到“信任”、“信赖”, 是人们在对于特定对象履行承诺的社会性体验中累积产生的, 表现为一种可信赖度的判断和评价。

广告公信力的内涵分析

广告公信力的概念在我国使用时间较短, 还没有统一的界定。2004年, 舒咏平提出所谓公信力, 即指公众的信任度, 公信力是广告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 是广告服务于商品营销以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5]本文认为, 公信力和信任度是一对有区别的概念。靳一在她的博士论文《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中将媒介公信力的理解归结为三种:“程度说”、“品质说”与“影响说”。“程度说”将公信力的“力”理解为力度、程度, 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可信程度的评估和反映, 即公众对媒介信任的程度就是媒介公信力;“品质说”将公信力的“力”理解为能力, 即媒介所具有的、能够获得社会影响力的品质与能力;“影响说”将公信力的“力”理解为影响力, 认为媒介公信力是媒介对受众施加影响的能力。广告公信力也可从这三个角度去界定。信任度虽是测量尺度, 广告公信力概念与信任度有着天然的联系, 但是广告公信力应该从社会宏观的视角加以审视。广告公信力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 较信任度涵盖的范围更广。因此广告公信力是广告与公众的相互作用关系中, 广告可信度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力, 是广告赢得公众信任的品质与能力。

广告公信力是社会公众接触广告的过程中, 根据自身的体验形成对广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的一种评价和判断。广告公信力可以从五方面来理解:第一, 广告公信力的评价主体是社会公众。广告公信力是因广告公信力评价而存在的。从公信力的内涵理解这种判断和评价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判断和评价, 而是社会成员的集合性判断和评价。广告是否具有公信力以及广告公信力高低是通过公众评价来加以认定的。一个人的信任不足以成为公众的信任, 广告公信力评价必须是一种集体性的综合判断, 广告公信力的评价主体是社会公众。第二, 广告公信力的评价内容不是特定具体情境下的特定广告, 而是将广告作为传播活动来考察, 广告公信力探讨的是广告传播公信力。广告虽是市场行为, 但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广告主要传播的信息是产品信息, 公众对广告的信任是通过体验广告中的产品信息来获得的。广告公信力与公众信任相互对应, 没有公众的信任广告公信力无从谈起, 广告只有被公众信任才有公信力。第三, 广告赢得公众的信任是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大, 水平相对低, 普遍信任在广度和深度上要胜过特殊信任。公众对广告的普遍信任将不受特殊信任的限制具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 广告公信力是通过公众的普遍信任来衡量的。第四, 广告公信力的评价基础是公众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态度, 公众的广告信任与公众对广告的态度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广告态度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对广告信息的不断接受而相对固定下来的对广告总体表现的赞同或不赞同的倾向, 它是由广告唤起的各种积极和消极的认知上和情感上的反应, 例如“广告很实用”、“广告吹牛, 骗人的”。广告的信任评价主要是通过广告传播的信息认知来形成的, 态度中的情感与行为不考虑。广告信任产生于公众对广告中产品认知的不确定性;广告信任形成于公众对广告的理性体验;广告信任表现为公众对广告肯定的积极评价。这意味着广告公信力的评价是公众对广告传播的正面积极的评价, 而不是负面消极的评价。第五, 广告公信力是从社会层面来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准。广告效果是广告业界关注和思考的核心话题, 从经济层面来探讨广告效果的研究非常多, 广告的经济功能的理论探讨及实现是有目共睹的。广告作为一种传播行为, 传播效果表现为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公信力对应的是广告的正面积极评价, 这里的影响力即广告的社会美誉度, 社会与公众对广告的积极性评价和赞誉的程度。公众经常通过广告获得实用信息, 降低风险, 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广告获得公众的信任,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而这一切也是广告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因此广告公信力是广告的长期传播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广告公信力的核心是信誉, 这种信任的主体是公众, 而广告公信力贯穿于整体广告传播过程中:1.广告主的信任品质。广告主是否诚信经营直接影响广告公信力的判断。2.广告本身的真实性。广告要总体真实, 不得含有虚假、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成分。虚假广告社会影响力大, 直接伤害广告公信力。3.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大众传播媒介是广告传播的主要信息载体, 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尚性、权威性、可信性有助于广告获得良好的印象, 有助于广告公信力的提升。4.公众的广告信息需求的满足。公众的态度是广告公信力最直接的表现。公众能在长期的广告接触中获得信息满足将形成集合性广告态度, 这是广告公信力主观决定因素。

提出广告公信力概念的实际意义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费维曾这样谈道:“我不知道公信力是什么, 但失去了它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花了许多年才把那些信任找回来。我们曾经亵渎了公众对我们的信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戴索认为:“公信力是一种信任, 也是一个品牌。”从广告本身的视角看, 广告公信力是最可珍视的资产, 是广告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 是广告自身具备的影响能力。在研究广告公信力的内涵时, 还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考察, 广告公信力既是广告自身的内在品质和影响能力, 是广告传播的信用在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力, 同时还是在公众使用、认知和评价后所获得的社会信誉度。

任何一个团体、机构、行业等要想取得恒久的成功, 良好的声誉都是至关重要的。广告业也不例外, 广告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千万不要只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置广告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公信力的丧失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形象的坍塌。广告公信力的问题影响广告的生存发展, 需要创建和维护良好的声誉, 即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公信力代表了广告内在品质, 是广告建立和维护与公众信任的桥梁和纽带。广告要长期保持对公众的感召和吸引,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重视广告公信力。

广告公信力是应该珍惜的资源, 广告在为公众提供各式各样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同时, 也在不断接受公众对自身的评价, 逐步形成公众对广告的总体印象和对它的依赖程度。公众对广告传播是完全信任、大部分信任、小部分信任、不太信任还是不信任, 这就是公信力在发挥作用。广告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 它是广告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直接影响广告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公信力是广告效果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是广告服务取胜的关键性因素。服务营销的手段是多样化的, 广告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市场竞争中广告想要取胜, 就得树立好的形象, 有公信力。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 应用到广告领域则是“广告无信则不立”。时下有一些为了追求短期效果的广告传播行为, 虽然获得暂时的回报, 却使广告业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根基。美国学者阿尔·里斯、劳拉·里斯指出广告是不可信的, 公共关系是可信的, 并预言广告消亡, 公共关系永生。[6]失去公信力意味着失去公众的信赖和支持, 从长远发展来看, 在建立和维护公信力的基础上来追求广告效果才是广告传播的明智选择。

广告传播的积极效果是建立在公众信任的基础上, 是广告服务于营销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所在。[1]公信力的提出对广告是非常有必要的, 公信力兼顾了广告短期的产品促销、长远的品牌形象与社会公众对广告信任的程度, 是广告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结合点, 自觉培育和维护广告公信力, 提升广告公信力, 使广告因此而获得社会美誉对广告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宏观产业经济而言, 广告业属于服务业, 但其服务业的特征使得广告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广告人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兼顾社会效益。应该主动承担诚实守信、有责任心、自觉遵守法律尊严、密切关注广告的导向性等社会责任, 通过信息真实、表现形式高尚, 广告媒介权威的广告赢得公众的认可, 提高广告公信力, 使得广告业赢得社会的尊重。

参考文献

[1]舒咏平.广告公信力调查报告[J].现代广告, 2007 (4) .[1]舒咏平.广告公信力调查报告[J].现代广告, 2007 (4) .

[2]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J].电视研究, 1999 (1) .[2]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J].电视研究, 1999 (1) .

[3]王晶, 张国良.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研究现状刍议[J].中国传媒报告, 2005 (2) .[3]王晶, 张国良.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研究现状刍议[J].中国传媒报告, 2005 (2) .

[4]喻国明, 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喻国明, 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舒咏平.广告传播公信力的缺失与导入[J].新闻大学, 2004 (3) .[5]舒咏平.广告传播公信力的缺失与导入[J].新闻大学, 2004 (3) .

上一篇:欣赏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主题班会教案《我爱学习我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