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2024-11-10

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12篇)

1.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一

合理使用手机确实是一个困扰中学生很久的问题。学生有时没有很好的自控力,而家长又一直不放心,这导致手机成为亲子矛盾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双方应该相互信任:家长信任学生,给以较大的自由,只有不得已时才是当管理;学生不能辜负家长的.信任在家长的管理和自身的调控下逐渐养成习惯,不再依恋手机。这里有几点建议:

1、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的目的的时长,如果到时间没干完,可以适当延时。

2、删掉一些多余软件,只留下学习和社交软件,防止分心。

3、可以使用合理使用手机功能,限制一天使用时长。这就是我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2.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二

浙江省新高考选考制度实施后, 地理这门学科成为了艺术生选考7选3中常选的科目之一。新高考地理选考卷包含70分学业水平考试部分和30分选考部分, 要求学生前70分的学业水平考试部分必须达到D等及以上, 否则将视作不合格, 不参与选考赋分。较之前的高考文综卷来说, 新高考地理选考卷对艺术生的地理知识尤其基础知识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若艺术生选考失败, 将会严重影响文化总分, 导致无法考入心仪的大学。

绝大多数艺术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思想上, 大部分艺术生及家长并未重视新高考制度的改革, 错误地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文化成绩并不重要, 地理就更不重要, 因此对学习地理很不重视, 也不感兴趣;在行动上, 课前无预习、课中无效率, 课后没有复习总结查漏补缺, 学习被动懒惰, 需要老师督促。因而, 地理就成为了艺术生选考科目中最为薄弱的科目之一。

二、艺术生手机不合理使用现状

近年来, 除了传统问题外, 手机成为了影响艺术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智能手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价格越来越亲民, 外形越来越时尚,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各类APP软件不断开发, 对家庭背景优越和追求个性的艺术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当一部分艺术生把微信、微博、QQ、手机游戏、电子小说和电视剧当作了精神食粮。也有一部分艺术生轻视或厌倦学习地理, 便在课堂上利用手机看专业视频或演出。还有一部分艺术生追求表现欲, 上课自拍, 甚至和同学一起自拍或拍摄小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更有部分学生见缝插针, 利用教室插座给手机或充电宝充电。艺术生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 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 也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 还给教室安全带来了隐患。

尽管不少学校出台了禁止中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 例如我校, 任课老师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有权没收。然而相当一部分艺术生缺乏自控力, 经受不了手机的诱惑, 偷偷地在课堂上违规使用, 有时被发现没收后, 又会引发和老师的冲突。而课后没有了禁令更加肆无忌惮地玩手机, 将学习远远抛在了脑后。

三、手机在艺术生地理学习中的合理使用

(一) 课前预习

传统的地理课前预习主要是浏览书本内容, 找出疑问, 完成适当的学案,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艺术生的专业练习占据大多课外时间, 再加上思想上对地理课不重视, 使得传统的课前预习在艺术生地理学习中很难实现。对艺术生的地理课前预习, 其任课教师可利用一些手机社交平台, 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调动艺术生在空闲时间使用手机时对地理的关注度, 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潜移默化中预习地理知识。比如讲到认识国家的内容时, 可发布一些自然风光视频、旅游攻略或美食攻略, 学生在利用手机查看的同时能够对这些国家有初步的了解。

(二) 课中学习

传统的地理学习主要以讲师讲授, 配合学生做学案或者练习为主, 需要学生的配合参与互动。前文提到, 当前艺术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十分普遍, 宁愿玩手机、看视频、聊天或打游戏, 不愿听课也不愿意做练习, 甚至视而不见教师发下来的学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课堂集中讲授, 只是针对上课听讲做了练习的学生才有效。而对上课不听讲也不做练习的学生, 如果不能调动其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就会形成地理考试越来越差, 越差越不愿学, 越不愿学越想玩手机的恶性循环。

新高考地理选考卷的学业水平考试部分占70分, 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其中选择题占50分, 填空题占20分左右。艺术生如果能顺利拿下这部分题型, 将会显著提高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的通过率, 从而获得选考分数。目前有一些网络问卷调查平台, 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 问卷发起者可以实时统计调研情况并给予反馈。在课堂练习时, 尤其是做一些简单选择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现场思考, 利用手机将答案发送到调查平台, 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本题的得分情况和学生易错选项,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新的课堂练习方式也能调动一些学生, 特别是喜欢玩手机不愿意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手机做题, 实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 避免一刀切课堂收手机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三) 课后作业

艺术生特殊的学制需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用于专业练习, 尤其是高三开始还要备战专业校考和联考, 原本紧张的文化学习时间就变得更为紧迫。普通高中的课后作业在艺术生群体中变得很难实现, 学生不愿意做作业, 没有时间做作业, 作业潦草敷衍, 无法及时在练习中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浙江省选考时间定为每年的4月和10月, 原本地理三年的学习时间缩短至2年半甚至不到2年。学制的缩短使得学生课后作业更难以实现, 而教师为了赶进度备考也无法做到课后作业及时讲解。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进步为艺术生课后作业提供了新的模式。目前手机软件平台开发了诸多的学习APP, 如学霸君、猿题库、魔方格等, 每节新课都有相应知识点总结, 并提供对应的在线练习,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从题库中挑选难度适合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选择任意时间在线做题, 做完提交之后就可以立即知道答题情况, 可以从解析中了解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及时纠正。这种新的模式非常适合学习时间机动的艺术生, 尤其是在高三艺考期间, 也能实时地学习地理。

(四) 查漏补缺

艺术生特殊的学制, 导致在固定教室内学习地理的时间只有不到2年。在选考冲刺阶段, 教师想讲作业却找不到学生, 学生想问问题也找不到老师,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部分艺术生地理薄弱, 心理上害怕向老师提问, 容易和老师产生距离感。手机社交软件, 如微信、QQ等, 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为艺术生答疑提供了平台。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及时向老师提问, 教师也可1对1, 1对多地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 也可实时在线共享经典题型和时事案例, 供学生学习。

选考前的暑假和寒假, 是艺术生备战地理选考, 查漏补缺的良好时机。尽管有些艺术生会参加一些辅导班或者请家教补习, 但市面上的辅导班良莠不齐, 家教老师自身水平无法保证, 且不一定了解艺术生学情, 不一定适应艺术生教学, 而高额的收费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艺术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从我校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的外出补习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很多时候只是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安慰。

近年来, 微课逐渐流行, 教师可录制微课视频, 尤其是一些重点章节知识点, 上传至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 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 供艺术生在线查看。除了微课, 手机直播也在艺术生中悄然流行。艺术生在线观看或欣赏文艺表演帮助专业学习, 有时自己也直播文艺表演。这种新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地理学习。师生在假期可通过一些手机直播APP, 如, 映客、奇秀等, 定好时间在线授课辅导地理。地理教师外出旅游或考察时, 也可利用直播的方式向学生在线讲解地理知识, 如, 三大类岩石的识别, 常见的地貌, 聚落交通线的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工农业区位等, 帮助艺术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从而查漏补缺, 备战选考。

四、小结

浙江省新高考选考制度实施后对于艺术生地理学习和知识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艺术生来说,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和家长引导艺术生合理使用手机, 将手机从游戏机、聊天机变成学习机, 激发艺术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进而提高艺术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为通过地理选考作好充分的准备。

摘要:主要讨论新高考选考背景下艺术生学习特点及当前手机不合理使用现状, 探究艺术生地理学习中对手机的合理使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作业和查漏补缺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将手机从游戏机聊天机变成学习机, 激发艺术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进而提高艺术生地理学习成绩, 为通过地理选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选考,艺术生,地理学习,手机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辉.高中艺术生的地理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三

摘 要:如何将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应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上有效促进教学?这是广大高校师生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探索,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词汇训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访问这个系统,并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我们在一所大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准实验研究:实验班(98人)的每次课程结束前的10-20分钟,教师请学生自愿使用这套系统进行词汇练习;而对照班(98人)不使用这套系统;除此之外,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完全一致。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班在英语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班;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词汇测试中的成绩差异也有了显著减少。另外,自愿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也有了增多。这项实证研究的数据表明,在大学课堂上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改善其学业表现。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课堂;英语教学;希赛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01-05

一、相关研究

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功能,比如与传统普通台式机可以媲美的计算能力,基于语音和文本的即时通信功能,拍照、录像、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功能,上网功能等等;而在价格上则越来越低、易于接受。所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20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0.1%,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从职业上而言,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群体,占比25.2%。从年龄上看,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大,比例为29.9%。”[1]。20岁以上的学生,绝大部分应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了。在国外,2012年Tindell & Bohlander 统计,95%的大学生每天带手机上课[2]。

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后,其实就是拥有了一台功能不菲的计算机,或者说可以取代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计算机了[3]。与早期的台式机不同,手机便于携带,可以随着学生进入课堂,也可以在课后使用。手机与笔记本、平板电脑相似,都是一种移动设备。这些移动设备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移动学习。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已经有很多研究。Wu, Wu, Chen, Kao, & Lin (2012)采用元分析的方法[4],系统分析了2003年到2010年的关于移动学习的164个研究,发现它们大部分都关注学习效果以及系统设计,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机和其它个人设备是移动学习中最主要使用的设备。

这些研究中有些介绍了如何应用手机的做法,比如教师通过手机文字短信(SMS)或者多媒体彩信(MMS)、podcast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和内容[5];学生通过手机的上网功能访问老师指定的网站和教学资源,完成作业、测试、反馈、讨论、维基等特定的课程活动[6];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录像等多媒体功能记录过程性内容,并上传给老师或者同伴予以评价[7]。大量研究也表明,移动设备在课堂的应用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比如,提高课堂参与程度[8],增强学生主动性[9]。

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未涉及到智能手机在传统课堂的应用与常规考试成绩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聚焦到如何将智能手机应用到大学课堂教学上,及其对学生常规考试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系统设计

希赛可系统CSIEC (Computer Simulation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一个智能的、个性化、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系统[10]。我们之前基于该系统的研究证明[11],来自中国四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在机房的多媒体微机上使用它学习英语,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学习,成绩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那些使用传统方法学习的对照班的学生。我们用响应性的HTML 5技术改进希赛可系统后[12],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它,简便易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被全国多所大学所采用。参与我们研究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本科生也使用了该套教材的第四册。它包括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新的单词和短语,全书共有 348个单词和短语。针对这个教学要求,我们在希赛可系统中为每个单元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练习:填字游戏,根据发音拼写单词并选择英语和汉语词义。

第一项活动是填字游戏,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静止的填字游戏不同,每个学生所看到的填字游戏矩阵里面的单词内容是不同的,或者说是个性化的。当填写完行和列中的内容并点击按钮“Check crossword”提交后,服务器会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并反馈给用户。考虑到手机屏幕较小,我们将填字游戏的行和列的最大字符数限制在10以内,以尽量保障学生不用翻屏就能看到填字游戏的全部内容。

第二项活动是“听音写词选意”,就是根据一个单词或者词组的发音,拼写单词,选择其汉语和英语意义,这些意义解释都来自课本后的词汇汇总。课本中有些词汇只有汉语解释,没有英语解释,则题目中也只有汉语意义的选择。尽管一个单元中所要求的词汇总量是确定的,这种听语音写词选意类型的题目总量对所有学生都是相同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但是在做测验的时候,每个人看到的题目顺序是不同的,每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也不相同,所以这种测试也是个性化。图2是某个单元词汇“听音写词选意”活动的一个界面。其中第一个单词既有汉语意思又有英语意思的选择,第二个单词则只有汉语意思的选择。

学生做完题目并提交答案后,即刻就看到成绩和做题的详细记录。图3是某个学生做题后看到的反馈结果,它显示出该生做这个测验用了33分钟51秒,答题正确率为91.40%,并且获得一个内容为“Super star!”加5个大拇指的奖励性评价。左上角还显示每道题目的正确性:绿色为全对,橘黄色为部分正确,红色为全错。而每一道题目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正确答案也都显示出来了。

三、研究设计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假设教师指导下的大学教室中的智能手机课程整合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正面影响。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设计一个大学生参与的准试验,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是允许带手机到教室的。从2014年2月到5月,北京一所大学的两个班参加了该实验。每个班都有98名一年级学生,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课,使用教材相同,都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教学内容和进度、考试内容和方法完全相同。上课教室也相同,学生手机可以通过校园无线网上网。

在前一个学期(2014年1月份)的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 50.1 和 53.2, 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06<0.01。经与英语任课教师商议,研究者决定让平均成绩低的班为实验班,使用希赛可系统参与实验,而成绩高的班为对照班。这样的研究设计可以验证在真实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而不是人为设置的环境下,技术支持的学习或者说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学业表现的真正影响,就像我们以前的研究所验证的那样[14]。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调查了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以及能否上网的情况,发现90%以上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并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上网。所以,我们为每个学生开设了希赛可系统的账号,基本上都是每人的姓名,简便好记。对于没有手机或者不能用手机上网的学生,我们则为其免费提供一个7寸的平板电脑,使之可以借助平板电脑和无线局域网访问课程系统。

从2014年2月26日第一次上课到2014年5月28日最后一节课,实验班上课的设计是:教师先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在最后10-20分钟,让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登录希赛可系统并参与本单元相关的教学活动:填字游戏和听音填词选意。当然如果课上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外可以接着使用系统。教师可以把学生参与单元活动的统计结果通过教师机投影到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

对照班学生也分配了登录希赛可系统的账号,但是不能参与单元活动;只能参与词汇前测和后测。教师要求他们平时也要加强词汇记忆和应用。词汇前测和后测是希赛可系统内的测试,内容相同,都包括50道听音写词选意题目,它们是从8个单元的题库中随机选择出来的。在2014年2月底的第一次课上,老师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参加了前测,在5月底的最后一次课上,又请两个班的学生参加了后测。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这些词汇前测、后测和平时的单元活动,也不将参与情况与期末考评挂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这次准实验研究。

四、实验结果

1.常规考试表现

为了比较两个班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业表现,我们收集了学生在常规英语考试中的成绩,包括实验前的考试、实验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以及期中考试的成绩。这些考试的平均成绩,以及比较两者差异的T检验的p值都列于表1内。实验前于1月份举行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可以看作前测,实验结束后的6月底初进行的期末考试可以看作后测。这些考试内容是由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统一命题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前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低2.98,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08<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四月份举行的期中考试中,两个班的成绩差异只有0.03,非常不显著。后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低1.18,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0.076>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应用智能手机参与交互性的课程过程,缩小了对照班在常规考试中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前测的统计显著性缩小到后测的不显著。

2.词汇测试成绩

表2列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词汇前测和后测中的平均成绩,以及两个班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以及每次测试的参与人数。前测中,实验班27个参加者平均成绩是34.4,而对照班52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 41.2;两者差异6.9,统计意义上不显著(p=0.110>0.05),可以认为在词汇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是相等的。后测中,实验班80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65.6,而对照班55名参加者的平均成绩是66.7,两个班的差异1.1,统计意义上更加不显著(p=0.791>0.05)。可见,实验班通过参与智能手机支持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缩小了与对照班词汇测试的成绩差异,并且参加人数也增加了将近2倍。

同时,因为前测和后测内容相同,同一个班的前后测成绩对比是有意义的。实验班的后测平均成绩比前测高出31.2分,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比前测高出25.5分。

为了解学生使用系统的成效,很有必要仔细考察两个班中都参加了前测和后测的那些学生的表现。我们发现实验班的27名同学和对照班的41名同学参加了前后两次测验。表3列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词汇前测和后测中的平均成绩,以及两个班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 P。前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低了6.2,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p=0.167>0.05,统计意义上不显著;后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高出2.7,无显著差异假设T检验(双尾)的概率p=0.644>0.05,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从纵向比较来看,实验班后测平均成绩比前测高出35.8,而对照班仅高出26.9。成对数据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班各自的后测成绩都显著高于前测成绩。

五、结论和讨论

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词汇训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教室内的无线网络访问这个系统,并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我们在一所大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准实验研究:实验班(98人)的每次课程结束前的10-20分钟,教师请学生自愿使用这套系统进行词汇练习;而对照班(98人)不使用这套系统;除此之外,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完全一致。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班在英语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班;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词汇测试中的成绩差异也有了显著减少。另外,自愿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也有了增多。这项实证研究的数据表明,在大学课堂上合理、适当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改善其学业表现。

本研究过程收集的考试成绩数据证明了大学生在课上使用智能手机参与教学活动对以成绩为代表的学业表现的正面影响。这种正面影响的产生原因是智能手机作为客户端和希赛可系统作为服务器支持的及时反馈功能。实验班学生通过手机在课上和课外参加各种与课程词汇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并能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更加熟悉词汇的发音、拼写、含义和用法。而因为词汇是英语学习四种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基石,实验班词汇成绩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普通考试成绩的改善。

教学中的一种最为复杂的学术活动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沉默学生的表达声音。本研究尝试激励全体学生借助智能手机的输入功能参与课程活动,并在自己的屏幕上即可看到反馈和成绩,也能在老师的演示下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表现。从统计数据上看,实验班参加后测的学生数量明显多于参加前测的学生数量,利用智能手机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交互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与实验班学生相同,对照班学生也可以带手机等移动设备到教室内,但是不参加基于希赛可系统的单元活动,所以没有实验班学生那样的参与度,在词汇测试中的表现不如实验班,进一步导致在常规考试中的成绩改善程度也不如实验班的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088776.shtml,2016-1-22.

[2]Stockwell, G. Using mobile phones for vocabulary activities: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e platform [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10, 14(2): 95-110.

[3]Tindell, D. R., & Bohlander, R. W. The use and abuse of cell phones and text messaging in the classroom: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J]. College Teaching, 2012, 60(1): 1-9.

[4]Wu, W., etc. Review of Trends from Mobile Learning Studies: A Meta-Analysis. Computers & Education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9(2): 817-827.

[5]Kim, H. Effects of SMS Text Messaging on Vocabulary Learning [J]. Multimedia-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1, 14(2): 159-180.

[6]Hwang, W-Y., Chen, C-Y., & Chen, H. Facilitating EFL writ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amiliar situated contexts with mobile devices [A]. Proceedings of 10th World Conference on Mobile and Contextual Learning [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5-23.

[7]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 37-42.

[8]Munoz-Organero, M., Munoz-Merino, J. P., Kloos, D. C. Sending Learning Pills to Mobile Devices in Class to Enhanc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Motivation in Network Services Configuration Cours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12, 55(1): 83-87.

[9]Uluyol, C., Agca, K. R. Integrating Mobile Multimedia into Textbooks: 2D Barcodes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4(59): 1192-1198.

[10]贾积有,克劳斯·迈因策尔.运用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技术创造英语对话语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87-91.

[11]Jia, J. etc. Effects of an intelligent web-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system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3, 29(6):556-568.

[12]Jia, J. Intelligent Web-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s [M]. PA: IGI Global, 2014.

4.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四

为深入组织开展“合理使用手机,创建文明课堂”加速实现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影响学习,从而健身心、摆脱精神鸦片的目标要求,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决定,从本学期起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课堂收手机”活动,并不断进行活动阶段总结。自活动开展以来,引起了本院学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广泛发动,使我们的文明活动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进一步形成了努力学习,充实的浓厚氛围。较好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正确树立思想,提高全体认识

安全学院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深入传达“合理使用手机,创建文明课堂”宗旨,并就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同时,结合各班班级干部,以班长和团支书为主,开展工作,将这次文明课堂,活动延伸到每个班级,每个寝室,每名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统一思想,使全院上下把思想统一到文明课堂活动中来,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个人责任

为确保文明课堂活动落到实处,先认真抓好班长及团支书的工作,而后对其他班级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让寝室长负责监督管理。并让辅导员到班级查课合理分配,明确了班级干部的监督作用,和寝室长的实干工作,合理分配,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严格制度,狠抓落实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搞好活动的有力保障。在文明课堂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就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完善各项制度上,为开展活动打下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是严格考勤制度,明确要求全局人员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将每次学习考勤表认真记录。二是细致部署每一阶段的工作,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把要做的工作都一一列明,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三是采用典型做法,上管理下执行分配制度。

采用的典型做法,每班签了责任书、买了手机袋、辅导员到班级查课、公寓宣传等等将学习作为贯穿整个活动始终的重要工作抓住不放,为解决矛盾,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收手机与手机放在寝室相结合、检查自觉相结合、命令与吸取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前课后极易浪费的时间,切实开展收手机活动。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四、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了使大家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结合本局实际,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学习,合理使用手机”宣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观念的改变成为自身的一种本能。

为了让大家易于接受,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工作。为此,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文明课堂活动学习动员、统一思想阶段实施方案,先后组织了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写心得等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大家对文明课堂活动的认识水平,知晓了大家思想观念的真切动态。因而能针对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以便让思想工作落到实处,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转变观念,营造氛围

大家在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换位思考中意识到自己有哪些旧观念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新观念是需要树立的,摆正了关系。愿意放下手机,即使拿起手机也是在查阅资料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力求更好。表现在具体工作中找借口的少了,发牢骚的少了,责任感增强了,都力争成为一个勤奋敬业的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六、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为使文明课堂活动取得更佳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力争做到“五有”、“四统”、“三结合”的学习目标,即有制度、有日程安排、有活动记录、有体会文章;“三统一”即手机袋规格统一、挂手机的钩统一、摆放位置统一、学号与手机编号管理统一;“三结合”即把文明课堂活动与全面贯彻“合理使用手机,创建文明课堂”活动精神结合起来;把文明课堂活动与团会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文明课堂活动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把文明课堂活动与班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全力营造文明课堂活动良好社会氛围,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学习目的。

5.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总结 篇五

——总结

小组成员:邵敏、杨倩、朱桃、杨攀、余文谦、杨永钢。

内容——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新新科技一代接一代,在这满巷酒香里,手机突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从打电话发信息到上网聊QQ,从小游戏到掌上游戏机,从单拍到高清录像,从MP3到电影放映,等等,都显示了手机的无穷魅力。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面对这块现代“化石”,我们小组进行了“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在跟上时代步伐的同时,是否也跟上了思想的步伐。

方式——

本次研究性活动,我们采取了随机提问的方式,致力于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事实真相。过程——

在确定了小组分工之后,我们开始了采访之旅。

第一个周末,我们采访的事学生家长。尽管路途中许多家长的不愿意配合,但在组员们机灵的方法与甜蜜诚恳的语言下,许多家长都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半天下来,组员们都很兴奋,尽管只成功采访了22位家长,但这已经在组员们的成长路上添上了绚丽的一笔,也为我们的采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不动的信念。

第二,三周末,我们在学校里进行了采访,采访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同学和老师们都很配合,积极答问题,提意见,讲观点,对后来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

采访完毕后,我们班开始按计划进行研究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们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看法,老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意见,从而使我们掌握学生使用手机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的使用舞台,为家长老师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管理平台,让手机真正成为人类的使用工具,让手机真正成为学生成功道路上的好助手。

成果——

通过三个周末的采访以及观察,组长组织,组员们动手动脑动口,实现了全组统一化,使全组更具有凝聚力,更加团结友爱,更加互帮互助,使每一个组员都在进步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分析——

通过采访的资料来看,75%的学生正在使用手机,有25%的学生没有使用手机。有30%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对学习的影响大;有48%的学生认为对学习影响不大;有22%认为没有影响,有9%的家长认为对还在没有影响,有23%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影响大,68%的家长认为影响不大。在手机用途方面,有26%的学生只用于平凡的联系,有60%的学生用于打游戏,上网,有8%的学生用于丰富生活情趣上,其中,还有9%的学生利用手机谈恋爱。

通过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已使用手机,尽管他们认为使用手机,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还是大量的使用手机做与学习,家人无关的事,甚至还用手机来考试作弊,将作业答案群发至QQ群,更由于手机制造商的竞争激烈,经常出现一些新型产品,从而使学生们产生了严重的攀比,为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外加部分娱乐功能,利弊取决于持有人,在问起被采访的学生和家长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意见和建议时,大都这样表态。许多家长都是出于安全,方便,为子女学习着想的初衷为子女购置手机,但也对学生使用手机分散精力感到懊恼不已,而老师总体认为学生自控力不强,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影响学习。同学之间容易形成攀比心理,对于学生利用手机群发答案,感到懊恼。对于学生转发、下载不健康信息感到无助,但老师

们也认为使用手机有利于学生培养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

在网上查询中,我们还发现,手机有强辐射,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科学家建议手机不要随身带,尽量少通电话。

对于手机的利弊,学生、家长、老师都各有所见,但不容忽视的是,手机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它的坏处,所以我们小组展开讨论,提出了意见及建议,最终认为,引用思源,手机应该从源头改观,提出希望手机生产商研发新型学生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删除手机上的不良网站,撤销狂热游戏,上网时间与学习时间成正比等。也在这里建议学校举办“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关系”的研讨会,大力倡导学生真正利用手机做与自己有长远利益的事,更倡导学校安装实际、便利的公用电话,减少学生使用的手机量。更加倡导学生家长能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及用途,在校希望老师们严把关口,对学生使用手机违反规定严惩。

希望通过这次本小组的调查与总结建议,家长可以更好地控制学生使用手机,让手机真正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好助手。

6.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 篇六

一、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学生用手机作弊、说谎、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后果

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伤害,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睡眠质量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质量不好的手机会产生致癌因子,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等。

三、扰乱课堂纪律,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直线下降。上课学生之间相互发短信,短信内容带有挑逗性,学生看后心里难以平静,情绪波动很大。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学业成绩下降。

四、严重败坏考风,彻底击跨学风。学生有了手机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考试基本上都手机作弊,蒙混过关。这种考风使学校的学风每况愈下,素质教育出现大幅度地滑坡。

五、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学生回家路上玩手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往往被骗、被打、被抢。

六、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上网聊天、游戏、发不良短信,严重影响青年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七、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家长依靠手机对学生进行管理,减少了对学生面对面地教育机会。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亲近变疏远。

八、乱交朋友,情感纠纷不断。学生配备手机后,交际范围扩大,与异性同学、社会上很多人内交往频繁。交往不规范、不注意,往往引

起一些是非,制造一些事端。

九、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消费,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十、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学生间比手机好坏,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出现享乐思想。

7.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实况调查 篇七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时间

2016年4月20日至28日。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随机对天津农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男113人,女27人)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7份。经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有效性判断,剔除作答不完整的,以及利用智能手机仅使用10秒以下(包括接发邮件、上网,看时间等)的问卷,除此之外,也不包括仅把智能手机当做一个音乐播放器的问卷,最后实际统计出有效问卷为133份。

(三)调查项目

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时间;姿势:站位(步行和静止)、座位、卧位(仰卧、俯卧和侧卧);使用场所;手机亮度调整方式及桌面亮度感(暗、较暗、合适、较亮和亮)评价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使用时间

表1是智能手机每日使用的时间(分)和每日连续使用时间(分)的调查结果。由表1看出,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最长为789分钟,平均值为138分钟,中值为107分钟;但每天连续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最长为180分钟,其平均值为10.4分钟,中值为5分钟。

(二)使用的应用程序

图1显示了大学生按降序排列每天使用应用程序的平均时间。其中,上网、游戏、QQ和微博的使用时间占全天使用时间8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上网时间表示的是除了上QQ和微博之外使用其他应用程序所用时间,主要包括上网看新闻、网上购物等所用时间。由图1还可以看出,中值排列前三位分别为上QQ、上网和上微博,但智能手机仅作为电话使用的中值却已接近零。这就说明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多元化,有超过一半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不单单是仅作为电话使用。

(三)使用姿势

图2显示了智能手机使用姿势的分布频率情况。站位包括行走和静止两种姿势,卧位包括仰卧、俯卧和侧卧三种姿势。其中,座位使用智能手机频率占47.1%,站位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最小,占21.6%;而步行和仰卧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相等,占使用姿势总量的8%。

(四)智能手机亮度的调整方式和亮度感评价

从参与统计的130名大学生看出,智能手机屏幕的亮度自动调整和手动调整几乎各占一半,自动调整为67人,手动调整为63人。而手动调整中几乎不调整、有时调整和经常调整分别为34人、24人和5人,除此之外,还有3人没有作答。图3表示的是智能手机亮度感评价结果。由图3看出,46%的大学生认为智能手机的亮度感合适,6%的大学生认为智能手机的亮度感较暗,4.5%的人认为智能手机的亮度感较亮,而认为较亮的人数比认为较暗的人数多11.2%。从采访的对象还可以看出,智能手机调整方式中经常调整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亮度感评价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使用者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而把智能手机屏幕的亮度调整到可视距离之内的缘故。

(五)使用场所

图4显示了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场所的分布情况。由图4看出,大学生在阳面寝室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最高,占37.9%;其次为在学校,占20.3%;大学生在阴面寝室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和公交车内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相匹敌,占11.85%左右;阳面寝室座位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和在学校座位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也相当,占16.4%左右。

(六)大学生在寝室使用智能手机的可视距离

图5显示了不同姿势的36名大学生在寝室使用智能手机可视距离的检测结果。由图5看出,座位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可视距离最远,为32.1cm;其次是站位,可视距离为30.2cm;俯卧位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可视距离最近,为21.6cm;侧卧和仰卧可视距离分别为23.7cm和25.3cm。

三、启示与对策

(一)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出现偏多现象

从统计数据可知,现天津农学院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138分钟,约2小时,其中最大使用时间789分钟,约13小时。据此计算,除了吃饭和睡觉,该类学生其他时间都用在了手机上。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大众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包括社会整个全体的手机使用时间都会增多,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1]作为高校一方,如果一味地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或者时间,不是明智之举,正确的方式是主动迎接手机使用时间的变化,改变自我教书育人的方式。[2]具体的措施是可以建立学校课堂手机客户端,建立起学校、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互动。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互动环节,利用课堂手机客户端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师生教学互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现象,学校组织开发各种APP客户端软件。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手机打交道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建立或开发更多的手机功能,促进学校内各种社团、学生会或学生团体间的线上交流,并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总之,随着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增多,高校的教育方式也应发生变化。

(二)除正常上网外,学生使用手机游戏时间所占比例最大

一直让学校教育者和家长们比较头痛的一件事在这份调查中也有反映:学生使用手机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娱乐游戏上。[3]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的。但是,随着手游的不断普及和多样化,学生花在游戏娱乐上的时间还会更多,相对而言,花在学习上或户外活动上的时间会减少,而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将会是全国高校教育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小玩怡情,多玩不益。[4]在看待学生玩游戏这件事上,高校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首先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合适的时间玩一下游戏,可以放松大脑,释放压力,另外有一些游戏还能起到益智和促进同学间相互交流的目的。其次,积极地培养学生其他更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也是很重要的,高校可以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阳光运动,吸引学生放下手机,走向户外、操场。或者组织一些利用手机参与的有益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手机的使用上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中,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远离手机游戏的目的。相信随着学生自我身心的成熟,对游戏的过分热情也会渐渐消减,最终达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荆玉君,段丽君.大学生智能手机脱瘾新探[J].药学教育,2015,31(01):45-48.

[2]周珂.论智能手机视频拍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运动,2015(109):89-90.

[3]李伟轩.连续使用一小时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视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131-132.

8.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八

关键词:手机 弊大于利 有效控制 对策

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具有诸多优点,如小巧、便于攜带、功能多、用途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和喜爱。作为中职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手机盛行的今天,很多中职生也追求时尚,用起了手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在一些人利用手机进行诈骗或者发送不良信息,而中职生正处于价值与人生即将成熟时期,抵御能力和判别是非能力比较低,有的学生甚至还利用手机在考试过程作弊,必须要对此加以引导和教育。

1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根据我校对2014年9月入学新生进行统计显示:我校学生的手机使用覆盖率为99%,仅有一少部分人由于其他家庭贫困等原因没有配置手机。

2手机使用带来的便利

不可否认,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沟通与联系是手机使用的基本用途。

随着手机GPRS、WiFi功能开通和普及,一是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宿舍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等;二是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利用闲暇时间看电影小说、听音乐、玩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

3手机的频繁且无约束的使用,将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前,我校的学生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好奇心强、约束力差;二是人生观、世界观暂未形成,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控制力明显不够,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3.1听课质量下降

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上课期间或者发送短信、或者使用QQ、微信进行聊天,或者浏览网页。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听课过程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下降。

3.2沉溺网络,有碍于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对网络获得的信息不能自我过滤,不能自我分辨,极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一旦学生接触到不良言论,不予以及时疏导,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生长。

学生喜欢使用手机看言情类的小说,将催生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爱情观,而学生由于好奇便付之实践。早恋的学生利用手机秘密交流,老师、家长难于察觉。

3.3影响睡眠和发育,不利身体的成长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造成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

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此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15~18岁的青少年器官正在发育阶段,手机辐射会让器官产生变异或者功能退化。由于手机广泛使用历史过短,尚有一些潜在的弊端未被科学家发现。

3.4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玩弄手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舍友或者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在减少,同学之间容易产生隔膜,日积月累的矛盾必然激化。

3.5潜在的危害

3.5.1充电行为。手机充电时,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差,在充电过程中随便摆放,充电线之间互相交叉,电座板的使用呈现饱和状态,手机充电也有短路的可能,是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

3.5.2手机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手机价格往往不菲,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够,且容易外露,给无法分子创造可趁之机。

3.5.3学生在发泄不满时,由于未能有效进行情感的伸张,往往借助QQ以及微信发泄个人看法,悲喜之事喜欢在个性签名上提及,容易造成个人的隐私暴露,容易被社会无法之徒所利用。同时,我们关注到,学生极易喜欢在聊天工具上对某个同学进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这将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

4对策和解决办法

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存在的不争的事实,如何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是当前中职卫生职业教育的一个大难题。下面就笔者切身体会以及管理过程采取的一些办法进行探讨。

4.1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让学生意识到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课外时间与校外同学、家长进行必要联系是应该的,利用课外时间听音乐、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都是可以的。但在上课期间应关机,以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当前“慕课”概念已得到官方的认可,打造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平台、创建自我学习自我批判新模式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和考试,吸取营养。

4.2要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自然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笔者现行尝试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4.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如开展球类比赛、演讲、棋类比赛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辟爱国、科普等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扬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

4.4班主任和家长要建立沟通机制

为了确保学生的听课质量并彻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的现状,班主任需跟家长建立常沟通常联系的长效机制,一是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网恋等行为;三是及时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动向,及时讲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4.5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手机管理

4.5.1加强手机充电的管理

本文3.5.1中提到,频繁的手机充电,不仅浪费学校的电力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充电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充电时间,规定充电次数,如每周1次(完全够一周内接、打电话使用)。也可实行收费充电政策,充电过程派专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5.2建立有效的巡查制度

4.5.2.1班委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学生充电频率的登记和建档。如有较大充电频率的情况需报告班长,班长进行谈话和劝说,如有不服从者,上报班主任,由班主任酌情处理。

4.5.5.2学生会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巡查,上课或者自习课期间检查学生的纪律,若有手机违规行为,经确证后,给予登记,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晚修期间,经熄灯后,学生当关机睡觉,若使用手机视为违规,学生会可根据规定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

5结论

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学校、班级管理者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是安全管理的问题,也是资源浪费和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大难题。在手机使用层面上,要及时地认识到危害,思想上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要注重整合学校的管理资源,在各个环节上下足功夫,下定决心对学生的手机使用加以控制,一方面,确保师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另一方面,让学生进入健康成长的正轨。

参考文献:

[1]刘钦涛.关于中职学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职业教育研究,2010.

[2]石蕾.关于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潜思考.科技信息,2012.

9.学生手机使用承诺书 篇九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手机使用,不因使用手机而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现我做出如下郑重承诺:

1、原则上不携带手机入校园,在校园内不得使用手机。

2、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不相互攀比,不以各种理由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愿意与父母老师共享话费清单。

3、因特殊情况要家长同意才配备手机,一定自觉向班主任汇报手机号码(双卡的号码都需要),号码变更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4、在课堂教学以及实操课中,按照老师要求管理,绝对不玩手机,影响上课纪律和学习效果。

5、不用手机上网以及QQ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休息和学习。

6、在手机关闭阶段,随时接受学校、老师的检查;不私接电源,正确使用USB接口。

7、在日常生活中,文明使用手机,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远离不健康网站,不浏览、不下载、不传播部健康信息。

8、在公共场合注意文明使用手机,合理安排使用手机与学习、生活和休息时间的关系。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而被班主任、科任老师、值日领导等收缴手机,我自愿接受学校的处理规定,按照学校的处理规定和程序办理。

承诺人:

日期:

附加手机资料:

10.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2 篇十

组长:郑盈峰

组员:郑盈峰、成薄雯、陈润泽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而有关使用手机的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

1、中学生用手机在干什么?

通过调查发现,除一些必要的联系外,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玩乐。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45%认为条件许可,19%虚荣心在作怪盲目攀比,21%娱乐消遣,9%实际需要,6%没有必要。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信,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与桌面上的电脑或手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讯,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同学,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人联系却很少。还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游戏,也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息,有些同学甚至还把手机带进考场,用手机短信息来作弊等。这些难免会带来些弊端。

2、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利与弊?

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综合学生利用手机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利与弊的结论。

(1)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⑧方便别人寻找,也方便父母及师长的管理和教育。

⑨便于家长掌控孩子的行踪,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

(2)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常有偷盗现象。此外,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但进入校园后却出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⑨玩物丧志,是可能导致的结果。

3、老师、家长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如何?

面对手机的种种利弊,老师和家长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大多数老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中学生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呢?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蔽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新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有些家长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可便于与家中联系、沟通,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在浪费金钱的同时,也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有些家长对中学生持有手机表示担心。他们认为,作为学生还是单纯点好,那些有手机的同学如果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有什么

接触,或约好要做什么事,那真是防不胜防,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放学后出了校门就做不健康的事。所以,广大老师和学生家长们都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有些学校也纷纷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

4、我们对关于学校处理中学生使用手机方面的看法。

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不少有关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制度。而在我们看来,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故手机是不能禁的。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环境中。想要手机健康地进入学校,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

结论:

11.合理使用评价,让学生爱上写作 篇十一

关键词:合理;评价;英语写作

面对学生冥思苦想写成的文章,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一种“消极”的评价方式:批改习作中的种种错误。有些老师逐字逐句的批改,生怕遗漏一个小小的错误,这样下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自己也感到疲惫,但更为糟糕的是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有两种:逐字逐句批阅使批阅的周期过长,导致了教学中的最佳教育时机的错过,最终学生对上一次的作业没有了新鲜感;再者,学生面对被教师批改得面目全非“一无是处”的作文时,对写作慢慢地失去了信心。这种批阅方式的习作还有几个学生愿意去面对、去仔细阅读更正?

一、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应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评价不仅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式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评价方式应简单易行,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程序,干扰日常教学。应注重评价活动的质量和使用时机,学生感到评价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或因评价活动不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和厌倦情绪,总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而进行教学。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合理使用评价的策略

1.学生习作后即时评价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改进。所以赏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我评价学生习作的原则。在实际的过程写作教学中,我一般会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评改习作,帮助学生明确评价的具体标准:

①整体性,结构清晰,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

②完整性,要点齐全,适当拓展;

③准确性,语法正确,语句通顺;

④优美性,语句连贯优美,使用连词、时间状语、形容词、副词等帮助丰富文章;帮助学生展开互评——找亮点,提出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润色修改。

小组评价的目的是让同伴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水平略有高低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因此,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找一些完整的表述清楚的语句。这些句子不一定要多么复杂,多么优美,甚至用到一些好的词组,单词我们都可以将它放大。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我”也能写出大家认为“好”句子。这样的批改不但轻松而且批改的周期缩短了好多,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些学生在文章中使用的句子结构出乎意料的优美。“学习英语是一个漫长过程。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学有所得,学习的兴趣才能持久。要重视学生的成就感,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而过程写作中使用的这种激励性的小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甚至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爱上“谈写色变”的写作课。

2.选取典型习作进行集体评价

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转变为积极主动,最终成为独立自主的语言学习者。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通过评价别人的习作看到他人的长处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去学习的优点。一个人拥有一个思想,如果和别人交换以后那么拥有的不再是一个思想了。

因此学生在小组互评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完善作文结构,充实词句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选取学生典型习作(好中差)集体评价——重点明确写作结构,列举优美词句,尽可能地从正面引导学生。另外,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写好“下水作文”。

3.在日常教学中延续评价

写作后的反馈是写作过程的延续,只有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反馈才更有效。因此,做好学生二稿的点评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点睛之笔。“Your article is well organized!”“Your handwriting is excellent!”“Your did better this time!”教师批改时针对性给出此类微型评语,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后续写作的热情,此外打印张贴学生习作中的优美词句,帮助投稿,如此几轮写后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黄宪.行动与创新英语分册[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

12.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篇十二

1.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手机短信作为“第五媒介”闪亮登场,使信息沟通变得更加便捷。手机短信以其便利、经济、快速、私密和娱乐的特点迅速风靡大学校园,成为现代大学生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和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现象。然而随着“拇指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渗透,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暴露,“手机依赖症”[1]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它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寻指导在校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对待手机短信的对策。

1.2 调查方法

1.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医学院等10所高校中随机抽取750名大学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1.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行为特点调查表》,主要涉及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使用动机、时间、内容、时间段选择以及发送短信数目、短信使用后的行为反应。问卷采取自填、不记名的方式,问卷下发完成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655份,有效回收率87.3%。

1.2.3 结果处理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调查结果用VISUAL.FOXPR06.0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PC+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手机短信基本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在655名大学生中有100.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而且99.0%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短信进行沟通。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条数的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每月发送短信的条数平均为100条及以下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2.7%;只有3.1%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短信条数在400条以上。95.2%的大学生的短信内容是日常交流,2.3%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讨论。对联系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大学生短信发送的对象是亲密朋友,发送对象是亲人的只占4.8%。手机短信使用目的方面,39.5%的大学生是用于联络朋友,倾诉生活烦恼的则只占18.1%,用于寒暄问候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0%。

2.2 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现象

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在大学生中,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2~5小时的占18.6%,1小时以下的占32.6%,而且有80.6%的大学生会将手机随时带在身上并保持开机状态。22.7%的大学生没有手机会感到空虚,有33.2%的大学生已经习惯通过发短信来解决问题。对用手机短信进行人际交往的看法及影响的调查结果来看,66.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已成为日常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70.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交往的不足,还有15.7%的大学生认为短信交往使交往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3 讨论

3.1 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概述

本研究发现手机短信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率非常高,而且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与目前国内调查研究的结论一致[2]。手机短信的使用使信息的交流没有了空间、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追求时尚的欲望。

3.2 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性比较突出

为了解手机短信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特意设置了关于手机短信使用行为及心理的问题。调查显示,有39.7%的大学生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检查短信会产生焦虑感,而且有45.3%的大学生会不时地查看手机,总觉得有人给自己发信息。手机短信在给我们带来信息共享化、生活便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驱其弊,趋其利,更好地让手机短信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3.3 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短信

3.3.1 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短信

本调查显示,有80.6%的大学生习惯将手机带在身边并保持开机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大学生在积极利用短信为自身服务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迷恋手机短信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从慎言、慎行、慎习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短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识别力和判断力,使大学生可以正确区分短信的优劣,自觉抵制不良短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自控力,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短信的习惯,缩短使用手机短信的时间,控制每天发送手机短信的数量,尽量做到不在课堂上、睡觉时和走动时使用手机发短信。

3.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调查显示有22.7%大学生觉得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手机短信会无聊、空虚、没有乐趣。有19.0%的大学生反映发送短信的目的是寒暄,和朋友聊聊天,打发时间。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短信平台提供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短信,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开展一些思想教育活动,如开展各种学术报告、讲座、征文等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增进本校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短信中转移出来,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度。同时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自我展现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时代精神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提高。

3.3.3 成立相应的教育辅导机构

本调查显示33.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并不能满足自己的交往欲望,11.3%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使交往关系变得生疏。因此建立相应的辅导机构能够为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帮助,使其摆脱沉迷于手机短信人际交往的现状。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疏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端正对手机短信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的兴趣,扩大交际范围,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3.4 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控能力

大学生应培养健康的信息化观念,对手机短信交流有理性的认识,正确区分手机短信的利弊。在对短信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有2.5%的大学生最喜欢的短信类型是恶搞类,本调查中有35.9%的大学生每天收发短信的数量为101~200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不能把握好手机短信的使用度。大学生不应沉迷于手机短信的人际交往,而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参与到大学的交际圈中。另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作弊的比例高达52.6%[3]。大学生要提高自律意识,在理性认识手机短信交往的同时加强自身道德教育,提高自控能力,正确处理学习、休息、生活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时间,不能让手机短信干扰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认识自己,维持身心健康,做到全面发展。

3.3.5 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

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对手机短信使用者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做好对信息传播的监控工作。文明办和信息产业部应和中国通讯公司携手为净化短信空间多作努力,加强监督和规整。例如由中央文明办和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移动主办于2006年发起的以“倡导文明、传递爱心”为主题的公益短信大赛, 便是针对目前存在于短信平台的问题而发起的净化短信空间的活动。

3.3.6 全社会要共同关注

短信空间的净化离不开广大手机用户的参与。作为手机使用者,我们要积极倡导绿色网络文化建设,引导短信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增强自律性和警觉性, 对于不良信息要自觉做到不制作、不传播、不放过, 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各种不良的手机信息,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短信交流环境。

3.3.7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性控制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有关不良短信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只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国治安处罚法》对手机短信进行规范[4]。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对制造和散播不良短信的犯罪行为采取有效的惩治措施提供了保障,能有效地遏制利用短信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手机功能已趋于多样化,价格也趋低廉化,手机普及率日趋提高。对追求潮流化、大众化、时尚化的大学生来说,手机短信已成为他们进行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手机短信在大学校园的渗透和风靡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对待手机短信,正确地辨别手机短信带给我们的利弊,科学合理的使用手机短信。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短信以及控制通过手机散播的不良短信,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现状, 正确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短信。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行为特点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大学的750大学生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使用手机发短信的占99.0%, 手机短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高, 使用量大。有28.1%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发短信, 有32.1%的大学生经常发短信, 51.5%的大学生对短信有总也发不够的感觉。结论 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现象较凸出, 影响了人际交往及正常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现状,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用, 张剑, 李新玲.73.2%的大学生已形成“手机依赖”[J].中国青年报, 2006-11-6.

[2]刘传俊.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5:357.

[3]沈娟.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7:114~115.

上一篇: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总结下一篇:中国移动4g传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