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2024-12-10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16篇)

1.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一

浅析学习数学困难的心理原因及消除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涉及严密的推理,有的学生不理解概念的本质,死记硬背现象严重,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推理没有入门,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以致思维能力跟不上所学科目的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矛盾,导致学习数学出现心理障碍.

作 者:刘勇  作者单位:通化县快大镇第七高级中学数学组,吉林通化,134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 

 

2.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二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 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2、急躁心理: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盲目下笔, 导致解题出错。

3、定势心理: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 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 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

“四重”, 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 突出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 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 兴趣爱好, 特长优势, 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 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4、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掌握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过程, 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审题答题, 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 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 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 等等。

“三到”, 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 想学生所疑, 想学生所难, 想学生所错, 想学生所忘, 想学生所会, 想学生所乐, 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 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 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 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 使师生心心相印, 肝胆相照。

“八引导”, 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 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 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 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

3、兴趣引导。一是问题激趣。二是情景激趣。此外, 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 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个体, 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 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 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 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 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 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 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建立竞争机制, 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 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

3.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三

[摘 要]:在职业学校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授英语,但由于忽视了学生学英语存在的心理障碍,收效甚微。本篇论文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分析;第二,消除职校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 消除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极其困难的。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有的干脆放弃了英语,对英语学习有了心理障碍。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意识到只有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才能成正比。因此,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经笔者观察,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自卑、畏难和厌恶的心理

由于在初中阶段基础差,职高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自信不够,同时他们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加上学习方法不正确,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自卑、畏难和厌恶的心理,这种心理障碍是职高学生中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2.实用主义心理

表现为社会上什么热门学什么,什么课成程对找工作有利就下工夫学什么。许多职高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学到的英语在短时期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认为只要不出国不深造,学了英语也白学。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失去了学英语的动力。

3.投机的心理

许多学生上课不努力,课后又不愿意下苦功,临考前死记硬背,或者考试时想抄袭他人,从而忽视平时的功课,学习轻浮不扎实。

那么如何消除职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这些心理障碍呢?

1.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他们自卑、畏难及厌恶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困生也有进取心,也想进步,想取得好成绩,想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作为教师,我们只要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便会使之产生求知欲,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找回自信,勇敢地去学英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制约了职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采用分层教学,将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各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同,作业也不同。但这种分法不能跟学生讲明,否则差的学生伤了自尊,就什么也不想学了。教师心中有数,对差的同学提简单的问题,给作业也让学生不觉得教师的有意,而是他们运气好分到简单的题目。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2)尽量采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进程,多使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乐于上英语课。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便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职高学生的专业不同,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应学会取舍教材。拿旅游专业的学生为例,笔者在上有关旅馆和饭店的单元时,仔细慢上,因为他们感兴趣,让他们尽量掌握,而有关银行类的略上或不上。

(4)指导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就是教人方法比直接给人结果更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高中的学生,许多不懂英语学习方法,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讲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如“怎样记单词”,“怎样学语法”等,并鼓励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职高的学生较懒,缺乏毅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要求他们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让他们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并且督促他们持之以恒,“Never say die”。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如鱼得水,克服了畏难厌恶的心理。

(5)创设各种机会,发挥学生的长处,让他们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特长,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使他们的才华、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如每学期举行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讲英语小故事比赛、英语小报制作比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小品表演等,特别是英语书法比赛和英语小报制作,学生参与面广、获奖率高,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自信,重新认识自我,喜欢英语这一学科。

(6)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一,建立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同学之间友好的或敌视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能从友好的相互关怀的同学那里得到支持的学生比被同学排斥的在学习上更能够发挥潜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地建立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让全体学生心情愉快,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第二,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自古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之说。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作为英语教师就得有强大的亲和力。教师要热爱每位学生。因为爱能生情,情能生信任,信任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无穷的学习力量和信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英语学习,克服实用主义和投机的心理

虽然大部分职高学生学到的英语在短时期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国际化,英语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让他们明白迟早会用上的。如北京2008奥运会,北京老太太都时兴起学英语。因此教育学生要把眼光放远些,为将来的长远发展作准备,告诉他们“机遇常常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平时多跟他们讲一些关于不懂英语导致的恶果,并举一些他们身边的人与事,最好是他们的学姐学哥由于没学好英语错失良机的例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对自己前途的重要性。

总之,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消除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只有让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从畏难走向勇敢,由消极走向积极,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厌恶走向喜欢,那么教师的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职校英语教育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杜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出版社,1992.

[2]林崇德,申继亮.英语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3]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市教研室.

4.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四

1、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学生要不断成长进步,就必须有全面看问题的心理意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生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克服缺点中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只有正视自己的优点,才不会骄傲不前,也不会自暴自弃,特别是现在“普九”中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受挫能力脆弱,思想认识很容易走极端。“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因学习基础差而辍学放弃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都是学生心理偏差导致的结果,也正是这一不健康心理的影响,给各类学校带来了巨大麻烦。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只要我们教会了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善于自我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即情绪的流露表现为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同的情绪适合不同的时间场合。差生在某堂课上因受老师赞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学习的事便在教育教学中已屡见不鲜。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困扰而无法自拔。我们务必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教会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恰当地开展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开心或喜爱的事物上去。或者采取合理发泄的方式将心中郁闷的情绪发泄到适合的对象上去。同时教会学生控制情绪,保持正常心态。

3、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遭受到失败或损失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不同的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中学生面对学习成绩差,违纪等挫折经常不知所措,出现辍学、旷课、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现象。因此,必须让学生懂得挫折是难免的,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而且挫折具有二重性,一定条件下的挫折可发挥其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自身的认识和把握,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重新振作起来才是明智之举。“失败是成功之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面对挫折,可以教会学生三种方法:一是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不畏挫折的气概,一个人有了理想就会有跌倒之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二是冷静对待挫折,挫折降临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冷静对待面前的挫折,就能从挫折转向成功;三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疏导和请求同学、家长、亲友、教师予以帮助。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巨大成就的,中小学生尤其需要自尊心和自信心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要从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阶段或不同事件中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来,这便是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的突破口,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能我行。其次,要帮助学生多创造成功的记录。教师可多开展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自尊自信心。再次,要把学生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升为国家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师要结合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活动,如升旗仪式、奥运会、参观当地的一些建设成就等机会,升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培养学生善于去培植真挚友情的能力。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有位哲人这样评价友情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一个孤独寂寞的学生是无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注重发展真挚友情还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他人友好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但在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交往不慎不讲原则等错误做法,结果交上了一些“损友”,有的甚至在哥们义气的误导下走向违法犯罪之路。据媒体报道:xx年万州某校一高中毕业生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邀约四个同龄晚上在一酒店海吃海喝后,醉熏熏地走向发廊,与老板讲好一人带一个小姐回家过夜。走在半路,一当地有名的餐饮老板的儿子觉得小姐不够漂亮,返回要求老板更换了几个后,仍觉不如意,在与老板争执中大打出手,砸店内的东西,用短刀将店老板刺伤,肠子外流,当公安赶到时,为首份子口出狂言:“你今天抓我进去,明天我就会出来……”令公安警察十分尴尬。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以真诚去换取友情,以宽容去维护友情,以原则去纯化友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让友情之火温暖照亮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每段航程,而不被社会某些丑恶现象所扭曲心理。

6、教师要创造条件优化学生的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性格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能力的提高都有直接作用。每个人身上往往都有某种性格的优点又是某种性格的缺点,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目空一切,自卑自馁,胸无大志,放任散漫,胆怯懦弱,情绪大起大落,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艰苦性等等,都是中小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关于性格方面的心理偏差。对于这些问题,要教会学生以下方法克服:一是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性格中的优势,从而达到完善性格的目的;二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过程,注意日常行为,把生活小事做好,对学生性格的改善至关重要;三是加强自我教育,教会学生多作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消除中小学生灰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的相关参考:·语文教研组工作小结

·感恩,我们在行动——高中老师演讲稿

·教师演讲稿——春风化雨

蜡炬成灰

·教师演讲稿——人生的选择

·教师七一演讲稿

·教师节演讲稿——做老师真好

·新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演讲稿

·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

教师演讲稿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5.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五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张成军(734500)

摘 要:中长跑是一项持续时间长、身体负荷大、锻炼价值高的有氧代谢运动,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除

中长跑

恐惧心理

六不怕

中长跑是初中体育教材的必授项目,同时,又是田径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持续时间长、身体负荷大、锻炼价值高的有氧代谢运动,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并且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对中长跑项目存有恐惧心理;谈跑色变、临阵脱逃、中途退却等现象时有发生,换言之都是“恐惧心理”造成的。

如何消除学生对中长跑“恐惧心理”呢?简言之,就是要从心理上排除障碍,从生理上提高能力,逐渐由适应转为喜爱。具体做法如下:

一、不怕落后。中长跑往往是一字长蛇阵摆开,部分同学认为如果落在后面,别人会笑话、不体面,会损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有的学生并非身体的原因,更多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上课时易找借口请假、逃课。教师可采用分层学练法,把学生按耐力素质分为好、中、差,且各编一组,对各组提出不同要求,合理安排每组的运动量,这样学生间差距不大,他们就有信心完成训练任务,使各型学生都练有所获,使其不仅能“吃得了”,还能“吃得饱”、“吃得好”。以达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之目的。

二、不怕单调、枯燥。长跑是一项周期性运动,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和心理能量消耗都很大,它不如球类项目那么有趣味,也不比健美操运动那么提精神,但它的健身价值是其它运动所不能替代的。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合理安排好运动负荷,创造宽松、活跃的学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兴奋的状态下完成每次的训练任务。可采用:游戏追逐跑、跑走交替、和着音乐跑、计数往返跑、定时计时跑、变速跑、蛇形跑、越野跑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尽量使教学新颖、有趣味。使她们的体能在游戏和追逐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长距离、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三、不怕憋喘。很多同学,一天到晚。伏案用功,胸部被压迫的很小,肋间肌肉力量较差,导致一跑步就呼哧大喘,窒息感常使部分同学中途退却,出现这些情况时,首先要调整呼吸节奏:采用鼻呼吸或口鼻呼吸法,节奏有一步一呼一吸;二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同时跑速要稍微减慢些,注意身体的放松与调节,思想要集中在调整呼吸和控制节奏上,待身体逐渐适应后,憋喘就会消失。

四、不怕疲劳。练中长跑的人大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跑前虽认真做了准备活动,但仍感到双腿沉重,不想再跑。这是运动疲劳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减轻训练的量和强度,也可停练、调整、恢复一段时间,待体力和精力完全恢复后再行练习。其次教师应注意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放松手段,来减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如听音乐、郊外散步、按摩放松等等。

五、不怕极点。初练中长跑者在跑途中会有胸闷、气喘、心率加快、眼冒金星、四肢无力、动作迟缓、节奏混乱和跑速降低等症状,这些症状出现时,学生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特别是对刚开始练习中长跑的者更是如此),其实,这就是生理学上的“极点”,要知道“极点”的出现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身体各器官机能暂时失调所致,并不是身体的能量消耗到了顶点,再无能力活动了。教师应教育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放松,不要被暂时出现的这些“困难”吓倒,应坚持跑下去,因为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同时适当调整跑速,协调和加深呼吸,以改善供氧不足,使肌肉得到更多的氧气,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跑一段距离后,呼吸就会逐渐均匀,随着人体机能的逐渐适应,“极点”就会随之消失,生理上“第二次呼吸”来临,沉重的双腿变得轻快起来,动作重归于轻松,不适感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此时应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加速,合理分配体力跑完全程。

六、不怕肌肉酸痛。中长跑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初练者跑步时往往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无力等现象,有时酸痛感几天内都不能消失,全身像散架一般,简直不想再练中长跑。这种难受感缘于身体不太适应新的运动项目所产生的不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身体对运动训练的逐步适应,这种酸痛会逐渐减轻,最后完全消失。另外,运动后,可采用一些积极性恢复手段。如压腿,展体等被动性牵拉活动,使紧张的肌肉充分伸展、放松,以缓解肌肉酸痛。也可采用按摩、理疗、热敷等恢复手段,加速肌肉酸痛的消除。没有放松就没有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也就没有运动成绩 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做好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尤其是刚参加训练的学生。

总之,中长跑是一项强度比较大的周期性运动,与其说是一种生理活动,不如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要消除恐惧心理,没有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无法迎接困难和挑战的,更不能实现自我超越与征服。只有下定决心,坚持下去,各种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6.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六

二、适当休息

学习过程难免会出现知识饱和情况,知识的吸收汲取到达一定程度,我们的大脑就会出现拒绝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适当休息一下,让大脑吸收消化一点,无论是利用课间或平时学习间隔休息10分钟,或放空大脑一段时间,都可以使我们的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保持充足的精力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生活辅助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放一些节奏感轻,轻松平缓的音乐来辅助学习,白天学习过程保持清醒的方法可以采用冷水洗脸,洗完要记得擦干,不要留水渍于脸上,这往往都会使我们分神的,晚上保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觉之前洗个热水澡与泡脚都有利于睡眠质量。

7.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七

一、学习数学困难的心理原因

(一)归因倾向。

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 (能力) 的学生往往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坚持性较弱,同时会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就是学习无助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如学习无助感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产生的,小学生刚入学时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概念,因为没有人在入学前会对他们说:“你不会成功。”一开始,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坏运气或任务太难。渐渐地,在他们重复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便会产生一种无能、无助的感觉,在这种感觉支配下,学生便不愿再去学习,再也不去尝试了,造成了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理想的成绩及急于被肯定而又得不到肯定的心理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二)依赖心理。

学生对教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致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明确体现在上课作练习时,学生一定要参照黑板上的例题才会解题,离开教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

(三)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未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就盲目下笔;二是未对条件进行选择,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急于猜解题方法和盲目尝试解题,碰得一鼻子灰;三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答后的整体思考,如:这个答案是否最佳?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个答案是否完整?特别是对于分式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检验。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比如化简求值题,学生常化了简后忘了求值,在解题之前忘了统一单位,一道题目想来想去想不出来,最后发现原来是审题急躁看漏了条件。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中常常发生,根源就在于学生本身存在急躁心理。

(四)自谅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的是自谅心理,这些学生通常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味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学习数学困难心理原因的消除方法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威信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做一个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要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待人,不能“得理不饶人,无理占三分”;学会开朗和幽默,学会融入集体,走向学生,需注意的是幽默不等于搞笑,它体现着一种智慧,一些独到的人生体验。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做真实的自我,显示真我的风采,对学生友好、尊重,不能率性而为或口无遮拦,将学生的缺陷或糟糕的经历拿来当谈资,即便是并无恶意也会影响感情。适当的表扬、鼓励、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二)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数学具有“兴奋感”“自信感”。

1.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教师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1.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而且要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2.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心。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等。“及时”是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四)教学中鼓励学生间合作,控制竞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8.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消除方法 篇八

1.矛盾心理:一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也曾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但由于缺乏恒心、耐心和毅力,致使他们在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继而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害羞心理:有的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怕读错、怕说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疑难问题积压,障碍重重。

3.畏难心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仅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受挫,就会败下阵来,心灰意冷,萌发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4.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差,使他们虽然在学习中付出了努力,但收效不大,成绩提高不明显;有时再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于是形成自卑心理。

5.逆反心理: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恐惧、厌恶,在此基础上产生反抗心理和反抗行为,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

6.骄傲心理: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伊始,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可当知识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消除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对教师来说,如何认真研究学生心理,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

1.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反映在英语教学上,即每个学生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2.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叽笑差生,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3.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4.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分散教学难点,反复操练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要尽量将瞬时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将有意识记忆与无意识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旧内容的复现率并做到适时复现,是英语教学中防止再分化、提高质量的关键。复现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旧内容的逐步深化。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满腔热情地设计课堂复现训练,做到新旧内容有机地结合之外,开展听力训练和课外阅读则是最好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

9.如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篇九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善于嫉妒他人的孩子经常会与他人比较,若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时,会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而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大部分人会对自己的嫉妒进行自我调控,可见,嫉妒心强,爱嫉妒别人的孩子只是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引导得法,孩子的嫉妒是不难克服的。

解决方法:

建议一: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嫉妒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孩子嫉妒一个同学时,她就不会对那个同学表现出友善的行为,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因此,孩子嫉妒的同学越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二是嫉妒会让孩子心里感到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孩子由于老是想着别人的事情,常常会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嫉妒他人其实是一种庸人自扰,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同时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视别人的长处,容忍别人比自己出色。

建议二:教育孩子承认差异

父母要教育孩子,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如果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就会接受不了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不要过高地看待自己,也不要过低地看待自己。千万不要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反而会导致孩子过多地注意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建议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虽然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却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父母教育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能再前进一些吗?”“我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等,同时,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追赶他人。

建议四: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如果别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应该正确看待,要看到其中的艰辛,对于别人的成绩,不要过分在意,采取贬低、打击的态度,而是要抱无所谓的态度,奋发图强,超过他人。如果孩子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孩子就可以克服嫉妒的心理。

建议五: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

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名人名言:

嫉妒之心不可有,上进之心不可无。

――中国谚语

10.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十

关键词:导游口试 心理障碍 消除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53-01

导游口试,是运用说话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传递对旅游资源文化信息的所知、所解、所识,并展示综合能力的现场考试。口试的目的是一种经验和信息的传承和检验。既要考生满足考官的好奇,激发考官的热情,引发考官的联想;又要在取悦考官的同时,弘扬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扩展新的文化信息。口试是对一个从业人员全面性的综合性测试。从站立行的姿态到谈吐,从仪表、音质、语速、表情,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与考官互动沟通。

所谓心理障碍,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后所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比生理疾病更危险、更可怕。导游口试心理障碍,即指学生在导游资格考试口试过程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后,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状态和心理反映,其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分析

但凡是考试就没有不紧张的气氛。考试中,考生是被动的,其命运50%取决于评委对你的印象和看法;另外50%在于自己的发挥。问题的关键是:仅有的50%主动权是丢失了呢还是把它放大,再从评委那里将另外50%的被动权利抢夺回来?这是一个心理问题。考生的心理问题的造成,普遍缘于以下几点的缺陷和不足:

(1)对导游这门职业缺乏总体把握、总体认识,基本只了解导游职业徒有虚表的“热闹”,不知道导游职业亦步亦趋的举步维艰,尤其不懂得一个导游肩负的“公众人物”使命—自圆其说的本领;(2)性格缺陷或经历缺陷,即过去从来没有担当过出头露面的角色,也没有过做公众人物的心路历程或类似经历。(3)对所选择的导游讲解,基本是单一地孤注一掷在一点,缺乏广泛的背景文化信息支撑,形成考试的“瓶颈”恐惧心理:一旦跳出白纸黑字的讲稿,就完全失去复述支持能力。导游口试是对考生功力的测试,具体方法要求以点带面、以点骇全,展现既能聚焦浓缩、又能扩散延展的新颖的讲解主题,独特的讲解内容和别开生面的讲解技能;(4)对所选择讲题,采用的是机械背诵方式,而不是采用理解式、宣讲式的方法。部分考生所选讲题多为抄袭式的导游词,几乎90%逃不脱紧张、忘词然后失措、无助的命运。机械刻板的讲解内容,如果再辅以生硬的手势,做作的表情,心虚的眼神,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变是神情呆板;(5)考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讲题,缺乏空间认识,没有临场体验。换言之,你没有去过都江堰,你又选择了都江堰讲题,你是无法把握空间感的;你没有去过九寨沟,但选择了九寨沟藏区的话题作为途中讲解,你的讲解就不会有空间的现场感。因此,所有有声语言的传递,仅仅局限于对白纸黑字的记忆搜索。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搜寻记忆的一种情形:考生两眼上翻,神情呆板。

2 消除心理障碍技巧

2.1 选择关键词进行发散思维

对所选择的讲题中的很多关键词,应该进行发散式思维,找到更多的信息支撑点,扩展知识领域。这样,无形中会有一个面的关联信息在心理上形成强力支撑,解决容易怯场的心理问题。

一场口试就是一段完整的对话。开篇、中间、结尾,这是结构上的三个要点;一篇好的讲解词,内容最关键,要展现景点丰富性的内容可能是三个层面,或者四个层面;在对每一个层面的展开中,第一个层面上可能需要把握两处关键词;第二个层面上需要把握三处关键词;而第三个层面上可能只需要把握一处关键词。这样,即使是临场发挥上出现了漏、跑,照样可以临阵不乱,临危不惧,在实践上和空间上保证自己稳操胜券。

2.2 自创导游词

凡是抄袭式的导游词,几乎90%逃不脱紧张、忘词然后失措、无助的命运。参与一次导游词创作是一个学习过程、积累过程、准备充分的过程。这种准备,从心理上、知识上、语言上、要点把握上都做到了。创造导游词,一是拜师学艺、二是求友挑剔。实践证明,过去几年的导游口试中,凡是以自创导游词应考的考生合格率要远远比以背诵网络抄袭来的导游词应考的考生高的多。

2.3 让考官不由自主地倾听

考生参加口试就是参加一个游戏。要懂的这个游戏的规则:首先是要让考官愿意听,乃至于不由自主地倾听。很多考生将千篇一律的导游词,拿到考场上重复,不仅严重影响自己发挥而且考官不愿听。考试过程中考生面对考官不愿听、无所谓的神情,不由自主产生心怵,由此,影响自己临场发挥。

考生要在短短的5分钟内抓住评委,用讲解词说服、征服考官,为此,应在考纲规定范围内尽量选择新、奇、乐方面的题材和素材,深度挖掘题材内涵。备考中应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作为衡量标准。

2.4 口语化应考避免书面化

进入口试现场,考生将对考官产生视觉与听觉两种冲击。在产生第一印象的时候,视觉冲击是压倒性的,即占总体印象的九成(这是长的漂亮的优势);但冲击(口齿表达)在随后的过程中,将会起到压倒性的作用。因此,导游口试最应当注重的还是看重听觉的冲击能力。因此,在应考这两个导游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就是日常对话,是白话中的大白话,上口,中听,有亲和力。切忌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导游词的字、词、句要求加强信息、充实内容,反对过度修辞。导游口试是“讲”出来的,不等于“写”出来,过度书面化的语言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心理障碍。

3 结语

现场口试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实际上是要求一个考生要充分地做好文化准备、知识准备、仪表准备、心理准备。这样,就基本上可以如实地发挥自己的本色水平,甚至有可能超水平发挥,形成听觉冲击力,避免心理紧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参加导游口试有心理障碍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振林.如何准备现场模拟导游考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 李娜.现场导游考试景点讲解常见问题及对策[J].理论探索,2010,9(5).

[3] 殷群.從现场导游考试看考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3).

[4] 徐颖超,杨飞.职高生的心理透视与教育对策[J].科学教育,2007(11).

11.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十一

中学阶段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期, 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他们身体的各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 同时心理的各方面又发展得相对平稳, 所以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 致使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化解这些矛盾的过程也正是他们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 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好, 就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许多研究表明,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竞争的不断加剧及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失误,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突出, 并表现出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正如有关专家所说, 目前我国3.4亿青少年中, 有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等心理障碍者约3000万人, 其中中小学生心理患病率为21.6%—32%[2]。而在广大农村,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心理障碍要远远超出城市学生。

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 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他们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求知的欲望。

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 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求知的欲望。他们常常对学习没有兴趣, 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上课时不集中精力学习, 课后也不读书、不做作业, 或者贪玩游戏、迷恋上网, 或者东游西逛, 得过且过。

2. 自信心不足, 畏惧心理严重。

这是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又一个体现。语文在中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 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 想提高成绩, 效果常常不明显。所以, 当他们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时,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他们本来基础就比较差, 学习方法也不恰当, 同时刻苦努力也不够, 于是考试屡考屡败, 从而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 自信心不足, 畏惧心理严重。

3. 缺乏毅力, 松散惰性。

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还表现在缺乏毅力、松散惰性方面。他们由于长期形成了松散、惰性的坏习惯, 所以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 缺乏毅力, 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当他们稍微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时, 常常就会退缩不前, 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有的学生就说:“我一看到题目中有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 就连看都不想看, 更别说做了”。

4. 自控能力差, 波动性大。

这也是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一个表现。他们有时候考试取得了较好成绩, 马上就会产生喜形于色的兴奋心情, 心里也充满一定要学好语文的感情。但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常常表现出“几分钟的热度”, 时间一长, 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了, 学习热情也一落千丈。这类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的心理障碍。

5. 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 厌学心理严重。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 以及其在行为上的不良表现方式。农村初中生有的对大多数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意继续学习, 在校期间由于厌学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 有的由于厌学而不愿意继续努力学习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但又毫不在乎。他们上课很难专心听讲, 作业很不用心, 缺乏学习的动力, 养成散漫和心不在焉的习惯,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意性大, 更缺乏长远的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6. 感觉到自己落后于别人, 产生了自卑心理。

农村初中生中有的同学在感觉到自己落后于别人而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目标时, 就会产生一种不如别人的心理, 总感觉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很难办到, 否定自己的能力。如果这种情绪体验比较轻微, 只要自己加以正确的调节就会成为一种学习上的动力, 但是那些自卑心理很强的学生, 他们会因一时或一事的失败而感到处处不如别人, 感到悲观失望, 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农村初中生产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

1. 教学模式单一。

主要表现为, 在目标追求上只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灌输, 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者, 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沟通;在教学情感上, 偏重学生智力因素的教育作用, 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在运作过程上, 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自己的模仿获取现成的知识和技能, 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在选用手段上, 多以语言和原始形态的手段, 如以粉笔、黑板为媒介, 而忽略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模式显得枯燥, 抑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 评价途径单一。

这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是考试, 即通过书面考试以分数高低确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这样的教学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 评价内容单一。一方面, 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表现不仅要能读能写, 还要能听能说, 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作出判断。仅仅一次的书面考试是不能完全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另一方面, 学生是发展的, 今天的成绩不能一定就是明天的成绩, 只要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 克服自卑心理, 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提高。评价途径的单一性, 往往直接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3. 教师自身缺少良好的教学艺术也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的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特征, 教师创造性地把握语文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 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领略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序, 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心灵感悟。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特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能去发现, 去挖掘, 去展示语文教学内容的美质, 把内在美和形式美有机结合, 学生就会在美的环境中吸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获得心理上最大的满足。但是,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有的教学内容挖掘不深, 讲课枯燥乏味, 教学设计陈旧老套, 教学语言平淡无味等, 这些都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

针对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中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教师应该合理疏导, 建构科学的教学策略, 真正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贯穿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科学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农村初中生中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很大, 所以很难坚持学习, 容易产生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 这样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 进而导致更多的学习缺陷和困难,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让他们明白, 成功的路都不是平坦的, 道路是曲折的, 但前途是光明的, 一时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只要持之以恒, 一定会成功。

2. 建立学生档案, “对症下药”辅导。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掌握了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状况, 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洞悉其心理的变化, 并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为此, 我专门建立了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心理障碍档案库, 并协调各任科老师通力合作,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状况, 选择恰当、灵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灵”治疗工作。

3.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这种事物有所认识, 或参与了某项活动, 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产生的。有兴趣就能高高兴兴地学, 津津有味地学, 即使是遇到困难和问题, 也能自觉地加以克服, 若学生无兴趣, 就没有动力和求知欲。所以,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4. 使学生养成学会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你挤, 总是会有的。”尽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可以充分用来进行课外学习。为此, 作为学生, 每学期一定要提前做好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目标, 进行课外阅读, 逐步养成学会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5. 教育学生认识自我, 保持正常的心态。

学习有差异性, 有的学得好, 有的学得不扎实, 如此会产生不同的心态, 学好者春风得意, 学差者垂头丧气。作为语文教师, 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心态异同, 提前预防启迪学生。指出成绩的好差并不重要, 关键是作好总结, 想想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哪些方面还需要弥补。要做到心中有数, 找差距、找信心, 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 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劣, 悦纳自己。保持正常心态, 正确认识一时的成功和挫折, 就可以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 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6. 端正学习动机,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因为“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3], 所以端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培根说过, 有的书浅尝即可, 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 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 应该学会浏览、精读、略读, 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布尔贝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意图, 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触”[4]。这说明师生没有一定的关系, 也就没有什么教育。任何教育结果都是伴随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 其结果的好坏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 不同的关系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经常发现, 学生愿意学习他们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 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教师态度和蔼可亲, 善于鼓励, 真诚地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因而学生会喜欢这位教师, 也愿意学这位教师所教的科目。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如果教师总是居高临下, 态度粗暴, 一味地批评挖苦, 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极积性。

8. 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每个学校都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那么就需要由普通教师来“兼职”, 所以, 语文课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教师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 在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微笑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5]是的, 面对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 我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该学会用心去滋润他们, 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健康成长,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97.

[2]蓝燕.三大障碍困扰三千万中小学生, 学龄期社会心理因素成为诱因[N].中国青年报, 2000, 3, 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80.

[4]范国钟.消除农村偏远地区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5) .

12.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十二

一、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

心理障碍指练习者在联系过程中, 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产生的心理上不正常的表现。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来自外界条件的因素;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 外界因素分析

1、教材性质方面。

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还是球类,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当教材内容有一的难度和强度是, 如跨越障碍物、耐力跑等, 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度较大, 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2、教法方面。

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调、枯草、缺乏创意, 不注重合理的进行分层、分组教学, 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 再加上教师讲解乏味, 动作示范不够规范、准确等因素, 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饿产生厌倦心理。

3、场地设施、环境方面。

因为中学生受外界因素的营销比较大, 所说义如果场地布置不合理, 价值器械成就, 设备不齐全、不干净, 环境气候恶劣等因素, 如垫子较脏、沙坑过硬、日晒风尘等也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4、教师对学生态度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关爱学生、对体育差生态度冷漠, 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 致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也是学生产生厌倦和恐惧的心理的重要因素。

(二) 内在因素分析

1、学习态度、动机不明。

在体育教学中, 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体育动机, 只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 或者过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 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漫不经心, 甚至逃避一些项目的联系。

2、先天运动能力的制约。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联系的基本条件, 在联系中, 如果雪深个对自身的身体条件或者运动能力缺乏自信, 在他们参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练习时, 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例如: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肥胖的学生协调性会较差。

3、意志品质, 缺乏自信。

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 缺乏自信, 加之平时缺乏体育锻炼,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当他们遇到有一定的难度或强度大的项目练习时, 如长跑、跳高等项目, 经常会主动放弃, 由于得不到成功的体验, 久而久之在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

4、缺乏体育理论指导。

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知识了解、掌握太少, 在自己的体育实践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一旦出现受伤、失败等情况, 会经受不住挫折, 从而面对体育会失去兴趣。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学生的心理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认真分析各种制约因素, 辨证施治, 采取合适的心理训练的方法。

1、思想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的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把“要我锻炼”变成“我要锻炼”, 引导他们把体育锻炼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从而产生主体能动性。如在学习新动作时, 教师可以告诉他们联系的实际意义。

2、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掌握及时的基础也是关键,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3、降低教学难度。教学中,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技术项目的特点, 合理地改变动作的难度和实施条件,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引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引进鼓励机制, 把握正确的时机, 恰当地针对学生进行表扬,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不能偏爱, 要注意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 讲解力求生动形象。

5、加强保护帮助。加强保护与帮助是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备、有重点的做好学生在联系中的保护与帮助工作, 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热情, 手法熟练。

6、优化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 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程度, 教师应多和学生沟通, 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 多关心学生和鼓励, 使学习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

每天参加一个小时体育教学活动比不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更能有效地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预防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是减轻心理紧张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教学能使参与者轻松愉快, 心情舒畅, 长期坚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学校问题学生研究, 发现他们中的心理问题是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产生不适从而导致的。这些心理困惑和烦恼,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障碍, 只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导和训练, 是能够及时纠正的。

摘要:本文依据中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情况, 简要分析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外因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态势, 阐述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六种方法, 以便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兰自力, 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 2003.24.1

[2]陈博.略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

13.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13-01

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

(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四、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14.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方法论文 篇十四

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人的第二生命。信息的交流——交际也突破了时空界限,人们之间的交际正向着纵横两方面全方位发展。现代交际赋予生活以更加绚丽的色彩,从而使生活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此,现代人常说:交际是人类发展的协动力,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器,是人才成才的阶梯。由此可见,良好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社会素质。

言语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试用版修订大纲将语文定位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明确将口语交际纳入教学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崔峦这样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可见,学生“说”的能力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首要因素。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课堂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权利,致使学生形成说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从不主动发言,更不敢发表独立见解,人云亦云,只听只记,照搬照抄,尤其是农村中高年级学生更是一言不发。可以想象,如果学生一言不发,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克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说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当务之急。

一、造成学生说的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造成学生说的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就课堂教学来说,造成学生说的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在教师。

纵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由于自制能力差、好奇心强、表现欲致使其爱说爱动。然而许多教师不是因势利导,而是对其进行“组织”,对其实行“管制”,对其予以“修理”,造成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增进、学习难度的加大、“自制力”的加强就产生了说的心理障碍。

(一)、长期压抑造成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

在课堂上,由于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影响,教师以串讲串问形式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回答对了给予肯定,回答错了轻则否定、重则训斥,更有甚者,对期进行讽刺、挖苦,以为这样“对错明确”、“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准确性。殊不知,由于教师长期这样压抑学生的“说”,造成部分学生害怕遭到同学的嘲笑、教师的批评否定,害怕回答、害怕“说”,产生畏惧,从而避口不说。

(二)、标准答案造成学生等待的心理障碍。

由于语文教师总是认为学生思维不够准确,言语表达不够严密,于是把教参或事先设计好的、认为是最优的标准答案约束学生的思想,包办代替,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整节课,都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跳进“陷阱”。跳不好或跳不进“陷阱”的则属于表现不好、能力较差的学生,于是教师不是不高兴就是批评,甚至嘲讽。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养成了等待教师标准答案的消极心理,从而避口不谈。

(三)、“一言堂”造成学生从优的心理障碍。

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给个别学生说的机会。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习惯于提问那些“优生”——答案标准或回答准确的学生,剥夺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权利。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于以“优”为荣、以师为准、以书为尚,不敢也不会有丝毫的怀疑。产生从优的心理障碍不仅使学生“免开尊口”,而且极大地抑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四)、知识缺漏造成学生惰性的心理障碍。

我们都知道,人类经验、自然景象是语言表达的物质基础。因学生生长在农村,生活面狭窄,耳闻目睹少,阅读面窄,知之甚少,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造成学生缺乏

说的物质基础;知识、技能缺漏面大,对学习产生烦、累、苦的思想,于是不爱学习,该想的不想、该做的不做、该说的不说、该听的不听,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可是教师更是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之,当火候失当,则对其听之任之,使他们越走越远,以致产生惰性的心理障碍,从而闭口不说。

综上所述,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说的兴趣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

二、消除学生“不说”心理障碍的对策。

俗语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

(一)、发扬民主,消除学生畏惧、惰性的心理障碍。

教师通过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让学生摆脱畏惧、惰性心理障碍的最佳途径。

1、不批评多鼓励、多表扬。

比如:学生第一次勇敢举起手,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我却说:“老师为你敢举手回答问题感到骄傲,这是你认真思考的表现。谁愿意帮他补充补充?”一方面表扬了第一次举手的同学,又使他在同学的补充中提高了“说”的能力,还激发了其他学生“说”的积极性。

2、不强制多启发、多引导。

比如:在教学第十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我原想在黑板上板书“依依惜别”,没想到学生说出“依依不舍”,于是我就按照学生的说法写上“依依不舍”。然后追问道:“你们认为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李白与孟浩然此时的心情?”结果学生说出了“念念不舍”、“依依难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难分难舍”等词语。从这可以说明只要教师多引导,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说”的积极性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3、不打断多尊重、多关爱。

比如:我对学生在朗读时出现念错的字时,都是耐心等到他念完全部内容后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在评价时不只评差,尤其是对中、下学生更是启发给予好的评价。如果立即打断予以纠正,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细想一下,就可以发现打断学生的朗读不仅因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紧张情绪,于事无补,而且会使学生朗读时注意力不集中,生怕再读错,影响了包括读的学生在内的全体同学对所读内容的整体感知,并且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产生害怕读的心理障碍。

4、不歧视多激励、多明理。

比如:我在课堂中常常对学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象五指有长短一样,都要正确对待,注意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我注意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做到不嘲笑、不讽刺、不打断,努力营造“自由说、随意说、轻松说”的课堂氛围。由于没有限制、没有框框,激发了学生“说”的热情。不过,这种课堂氛围由于缺少科学和训练序列,只能作为激发学生“说”的热情的前期手段,不能长期使用。

5、不限制多减负、多增识。

比如,我从不将学生限制在课本上、作业上,而是鼓励他们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多听多看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并多为学生组织一些走进大自然的活动,多开展一些讲故事、看爱国教育片的活动,努力拓宽学生的见识面,努力夯实学生说的物质基础,促进学生有话可说。

(二)、鼓励质疑,消除从优、等待的心理障碍。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所限,好奇心所致,学生的“疑”可以是信手即拾。况且,课后思考题、练习册上的作业都有现成的“疑”。因此,先从简单的“疑”入手,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后采用迁移的办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疑”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第九册《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故意将课题写成《鱼画到了纸上》。学生发现后立即纠正我的错误。我故意不订正,反问学生:“为什么作者用‘游’而不用‘画’呢?”有的学生马上说:“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嘛?”我见学生没有领会意图,立刻引导说:“请问我可以用‘画’代替作者的‘游’吗?”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能”“不能”,我又问:“为什么能?又为什么不能?你们能告诉老师理由吗?”学生翻开书认真地阅读起来。最后我对学生说:“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会犯错,课文也不例外。因此,犯错误不是什么可耻的事,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中吸取教训。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长大以后减少错误?”

通过有意的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换字、换词的质疑方法。在第十册《燕子》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几对燕子飞倦了’不用‘几只燕子飞倦了’?”另外一个学生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波纹是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的写法可以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荡漾开去’吗?”不难看出,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由于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学生都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解“疑”,哪里还有什么从优、等待的心理障碍。

三、双向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充分说明“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努力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下功夫,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生与生、生与师的互动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口语交际”需要的是全面的表达技巧,这已不容置疑。但是仅靠说课、说话课、口语交际课显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大纲这样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我把口语交际能力化整为零,进行分项,有意识、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做好“辅垫”工作。

(一)分项训练,初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引导评价,初步培养语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得体的谈吐能力。

在消除学生说的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语音、语速、语气、语调、语序、语法为内容评“语”,以标点、字、词、句、段、篇为内容评“文”,以师评生、生评生、生评师为形式创设互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比如,学生提出“几对燕子”为什么不用“几只燕子”这个问题后,我在学生经过阅读、小组讨论都没法得出统一认识时,说:“我认为‘对’这不一定就是表示两只,比方说‘一对人马从操场走过’,这个‘对’就是不止两个人,所以电线杆上有停着两只燕子,也有停着三只燕子。”一个学生听后,立即举起表示反对的手势。他站起来反驳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我认为‘一对人马走过操场’应该是队伍的‘队’。”我马上表扬了他。

从这可以充分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多么大,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善于引导、发扬民主,他们绝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容器,更不是块“朽木”。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努力挖掘闪光点,使学生敢说。

在一应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内在的韵味、美感,通过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评议表达能力,促进良好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形成,而且未完培养了也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创新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夯实基础。

2、组织讨论,进一步提高评议表达能力。

在学生有了一定评议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扩大口

语交际的“面”与“量”。由于讨论一改学生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面对的是年龄相仿的同学,于是敬畏、畏惧感消失于九霄云外,平时那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生生互动环境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生动发言、认真思考、注意倾听,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体现: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加上“评价”功能的发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能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讨论使学生有了互相交流的对象,因此,讨论是课堂社会交往,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初步培养。

3、启发争辩,初步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

要争辩,就得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明辨是非敏捷的思维能力;要争辩,就得有拿出真凭实据的快速的应变能力;在老师和全体同学们的参与下,要争辩,就得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将不同意见的同学说服。因此,创设争辩的情境,不仅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效地得到培养,并且使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动作、表情等得到培养,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比如,第十册《海上日出》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精彩的争辩场面。甲生说:“我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懂得了作者是站在船上看海上日出的。”乙生听后提出质疑:“请问,你认为作者是站在船上看日出的理由是什么?”甲生回答:“我是从‘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这句话体会到的。”丙生听后又提出质疑:“请问,是不是站在海滩上看日出就听不见船里机器的声音了?”跟甲生持相同见解的戊生抢先解释说:“我认为课文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的‘只’字说明周围没有船只,说明作者是站在船上看日出的。”乙生反驳道:“作者很早起来看日出,可能那是海上只有一艘船,作者所以‘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因此还不不能说明作者是站在船上看日出。”甲生这时一边比划一边分析说:“我认为如果作者不是站在船上看日出,周围就不可能很静。因为在海滩上看日出,船里机器的声音就属于周围的环境当中,又怎么能写‘周围很静’呢?所以从‘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船上看日出的。”甲生的这一席话把反对都驳得心服口服。

又比如,在第十册《江畔独步寻花》教学中,甲生在解释“留连戏蝶时时舞”时这样说道:“嬉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起时落,跳着欢快的舞蹈。杜甫被吸引住了,留连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乙生听后反对说:“我不同意甲生的说法,我认为是蝴蝶‘留连’,而不是作者‘留连’,因为诗句写的是‘留连戏蝶时时舞’。”甲生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书表示赞同地说:“谢谢你。”乙生不用谢的话声刚落,丙生站起来说:“我认为甲生说的是对的。在这‘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景色中,再加上‘时时舞’的蝴蝶,杜甫怎会不‘留连’呢?要不怎么会写出这首诗呢?”乙生想不出反驳的理由,用目光扫了一遍教室,希望有其他同学站起来声援他。我见学生一脸疑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说:“这样吧,我们将这个问题放一下,先来学习一句诗句。”等学生理解了“自在娇莺恰恰啼”后,我问学生:“这里的‘自在’是谁‘自在’?”学生不由齐声回答:“娇莺!”我接着问:“从上下两行诗联系来看,你们认为是谁在‘留连’?”乙生以为连我也赞同了他的意见满脸得意的样子说:“我认为是蝴蝶!”我启发说:“那你怎么解释丙生的看法呢?”乙生没有准备,想了一下说:“老师,这个问题请让我再思考一下。”全体同学在我的启发下,都认真地看起书来。我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时教室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经过讨论,最后学生取得了一致的结论:蝴蝶为花留连,而杜甫为花、蝶、莺构成的春景留连。

从上述两个例子当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争辩,不仅满足了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而且势必激发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在丰富的表情、补充的动作配合下显得更有说服力,使学生的交际得到良好的锻炼。

(二)、整合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教学环节虽然是渗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它们毕竟都有各自所承担的更重要的任务,因此,只能充当“辅垫”的角色,否则就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再说,口语交际没有真正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交际能力没有在实战中训练,是无法达到实用性的价值。为此,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第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为此:

1、模拟训练。

在课堂上,我发挥课堂优势,通过说话课、听说课、口语交际课,创设自我介绍、口述见闻、工作汇报、祝贺感谢、求助于人、招待客人、交易商谈等等模拟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启发下,在同学们积极帮助下,口语交际能力经过整合模拟训练,得到综合性提高。

课堂的模拟训练,纵然有众多优势,因有教师刻意安排的成分,免不了有“牵强附会”的缺陷,且不可能将所有的交际场面都进行模拟。因此,学生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交际层次。尤其是应变能力、得体的言谈举止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不放到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实践、去磨合,是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层次的。并且,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口语交际能力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学习口语交际能力的热情保持长久的动力。因此,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实践训练。

我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掌握的交际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去待人接物。比如,学生在离家时与父母说再见,与人交往时常用礼貌用语,接待长辈时用尊敬的口气,遇到帮助时说谢谢,不小心做了错事说对不起,与人讨论时用商量的口吻,与人争辩时温文尔雅、有理有据,注意倾听,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礼貌、态度大方、举止得体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自己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去赢得社会、家人、长辈、同学的尊重与称赞,从中体会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发作用,并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热情。

通过在生活中的交际实践,不仅让课堂所学得到充分的运用,又可以丰富课堂模拟训练的内容,增强学生创意性的语言表达技巧。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课内与课外的相互交溶中不断内化,而且为学生拓宽的生活面,还着眼发展,为学生创造了实用的学语文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15.关于日语学习障碍的消除 篇十五

一、巧记单词

学习日语, 词汇是基础, 词汇量的不足会严重影响一个人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同时, 在应对考试时, 如果词汇量不过关, 任何应试技巧都形同摆设, 收效甚微。如何快速扩大日语词汇量, 满足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的需要, 是学习者关心的一个焦点。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日语词汇的方法。

1. 音读和训读

“音読み”模仿了中国汉字的读音, 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訓読み”则是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意而采用日语固有的读法。

首先, 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比如汉字“手”, 在“手”字构成的许多汉语词中, “手”字都音读“しゅ”:握手 (あくしゅ) 、拍手 (はくしゅ) 、手記 (しゅき) 、名手 (めいしゅ) 、国手 (こくしゅ) 、選手 (せんしゅ) 等。而在“手”字构成的许多和语词中, “手”字都读做“て”:手痛い (ていたい) 、手利き (てきき) 、手提 (てさげ) 、手塩 (てしお) 等。

其次, 音读的稳定特点还体现在汉语的同音字在日文音读时也多为同音字。如: (ji) 季節 (きせつ) 、基礎 (きそ) 、世紀 (せいき) 、飢餓 (きが) ; (jing) 緊張 (きんちょう) 、鉄筋 (てっきん) 、近親 (きんしん) 等。总的来说, 一般和语词是训读, 汉语词是音读。

2. 外来语

现代日语中有许多外来语, 而且大多来自英语。了解日语外来语的表示法和英语单词发音的关系, 不仅可以记住日语词汇, 还可以通过联想记住相应的英语词汇, 可谓一箭双雕, 事半功倍。比如:

日语外来词汉语意思英语

クラス (学校的) 班级、阶级、等级class

シンボル象征、标志、记号symbol

ソフト柔软、软件、软式棒球soft

キャンパス (大学的) 校园campus

アパート公寓apartment

3. 联想意义记忆法

比如“難しい”:“母子看戏”的谐音。母亲带着一个婴儿看戏, 孩子一会儿哭, 一会儿叫, 一会儿吃奶, 一会儿撒尿, 确实很难弄。于是由谐音“母子看戏” (むずかしい) 可以联想到“难的, 难;难办的;麻烦的”等意思。

スリラー:“死里拉”的谐音。悬崖边一个人拉着掉进悬崖的人, 一个从死里往外拉, 一个往死里拉, 由此可以联想到“惊险 (戏剧;影片) , 惊险小说”等。

ネクタイ:“内裤带”的谐音, 领带细长很像很久以前人们用的“裤腰带”。这种记忆虽有点俗气, 但记忆起来确实很形象, 易记住。

5. 意义记忆法

汉语:有害%飞蛾%蚊子%害虫%蛔虫

上面是五个名词, 它们有什么规律呢?蚊子、飞蛾、蛔虫都是有害的, 蚊子和飞蛾都是害虫。我们明了这个之后, 再把它们的假名标上。日语:蚊 (か) 、蛾 (が) 、害 (がい) 、蛔虫 (かいちゅう) 、害虫 (がいちゅう) , 现在大家一目了然, 这五个单词, 其实只要记住“害虫”这一个单词就可以了。“蚊”的假名是“か”, 在“か”上加两点, 就变成了“蛾”的假名。“害虫”的假名是从“蛾”的假名开始的, 而“害”的假名是“害虫”假名的前半部。“蛔虫”的假名则和“害虫”的假名只有一点点区别。这就是意义记忆法, 你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规律, 记单词将成为一种乐趣。

二、动词的分类

1. 动词的分类

(1) 按其词尾活用变化分类

五段活用动词:

五段活用动词的词尾分布在[う]段上, 为:くぐすつぬぶむるう。例如:行く, 泳ぐ, 出す, 立つ, 死ぬ, 呼ぶ, 饮む, 作る, 买う。

一段活用动词:

一段活用动词又可分为上一段活用动词和下一段活用动词。其词尾由两个假名组成, 其中最后一个假名为[る];[る]前面的词尾假名分别为[い]段 (即含元音的) 假名和[え]段 (即含[e]元音的) 假名。一段动词的活用变化比较简单。如:起 (お) きる, 见 (み) る, 疲 (つか) れる, 迎 (むか) える。

カ行变格活用动词:只有一个动词, 即[来 (く) る]。

サ行变格活用动词:サ变动词的基本形式只有一个, 即[する]。[する]还可接在部分名词后面, 构成新的サ变动词, 如:扫除する, 料理する。

(2) 按语法作用分类

可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

自动词相当于英语的不及物动词。

他动词相当于英语的及物动词, 他动词通常要带宾语, 宾语以宾格助词[を]示之。

例:买い物をする。 (买东西) ;料理を作る。 (做菜) 。

2. 动词的活用形

动词共有七种活用形:未然形, 连用形, 终止形, 连体形, 假定形, 命令形, 推量形。

其实只要搞清楚动词的分类, 并且熟记50音图, 那么动词的变化形式无非是在5个段上来回变化而已。

三、敬语的使用

很多学生觉得敬语变化复杂, 其次就是文化背景不同, 因此对什么时候使用敬语心存疑惑。笔者就针对何时使用敬语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 敬语是指在叙述同一件事情时通过改变叙述方式, 对听者或话题人物表示敬意而使用的特有的表达形式。对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目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敬语, 都取决于使用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敬语观。但是一个人的敬语观一般要受人们对所在社会的人际关系的熟悉程度左右, 面对人际关系的熟悉又往往和他的社会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现代日本人而言, 除了考虑彼此间的权势关系以外, 还往往要考虑人际间的恩惠授受关系、内外亲疏关系、公私场面关系、长幼资历关系及男女性别关系等。

1. 社会地位的异同

比如, 被称为“先生”的只有政治家、律师、医生和教师, 这和这些职业拥有的较高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 根据自己所属集团中的社会地位和相互间的上下关系来决定使用的敬语。

2. 内外亲疏关系

敬语其实从本源来讲是属于一种敬畏的表现, 所以对于不熟悉的人也要使用敬语。最简单的例子, 接电话的时候, 因为你还不知道对方是谁, 所以都会先使用敬语来打招呼。

3. 基于利益关系

比如对于商店或者店员来讲, 无论顾客是何种身份或者有无权势, 总是彬彬有礼, 开口一定是“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4. 公私场面的区分

在许多场合, 是否使用敬语已经是基于公共场面的礼节、礼貌或者表现自己的教养与修养。就和在家穿便服, 出席郑重场合会穿西装甚至礼服是一样的道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外交、演讲或者集团活动、红白喜事还有社交信函之中。

以上是笔者对于日语学习者经常遇到的一些难点进行的浅析,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以期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要想学好日语, 还是应该多花些时间练习, 才能更好地掌握。

摘要:日语单词难记, 动词变化模糊不清, 何时该使用敬语, 这些是日语学习者经常遇到的难题。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语学习障碍,单词,动词变化,敬语使用

参考文献

[1]修刚, 张晓希.日语基本词快速记忆.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6.

[2]周炎辉.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5.

[3]荣桂艳.浅谈日语中的外来语.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DM200506037.htm.

16.消除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障碍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32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是普通教育的学困生或淘汰生.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感到十分厌倦,对高度抽象概括、逻辑严密的数学更是望而生畏.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遭遇重重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偏重精英教育的背景下,受个人心智水平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兴趣不浓、方法不当、意志力不强,进而产生逆反、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如何使学生从“不愿学”到“愿学”,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深入了解、研究中职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一些消除中职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强化应用性的策略

秉承“大众数学”的思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是人人必需的,是日常生活中和专业学习中有用的知识.强化数学知识的文化性和应用性,淡化其系统性和抽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寓教于乐的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善于设疑激趣,让学习变得“好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巧设引例

中职生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和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引入了流传在本地的一种民间游戏“抢19”:两人交替抢数,规定每人每次只能报1或2,依次累加,谁先抢到19为胜.学生都跃跃欲试,兴致很高,教师轻松地引入了“等差数列”的课题.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甚佳.

2.巧设悬念

悬念能激发人的好奇心理,使人产生总想知道究竟的愿望.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巧设悬念,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8mm,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mm.如果对折50次,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10倍.”学生比较兴奋,迫不及待想知道怎样计算,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这样,教师便能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幽默包装

为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语言在力求准确、通俗易懂的同时,若能用幽默包装,会使学生心情放松,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例如,在比较函数y=sinx与函数y=sin2x的图像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身高一样,只是函数y=sin2x的身段比函数y=sinx的身段苗条一点.”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幽默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机智灵活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使教学变得风趣、诙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趣,从而使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

4.教学手段多样化

就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而当他们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就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意志.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收集信息,展示事物

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实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实验与交流相结合,从而降低数学的抽象性.

三、数学问题情境化的策略

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可使数学问题更具体、更贴近生活.心理学上有一种沉锚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意思,即人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锚”,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其像“锚”一样沉入学生的心海,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记忆与理解.心理学中有许多效应,我们要善于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四、坚持鼓励性原则的策略

理性情绪理论认为,是信念导致了情绪,最终导致了个体的行动.数学学习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可能导致相应的数学学习信念.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可提高学习成绩,但焦虑过度,就会造成抑制心理,影响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人格特质、评价方式和学生的考试经历、课堂学习经历、与同学合作交流经历等都可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善用鼓励性原则,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学生的心灯,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为帮助中职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潜心研究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不断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上一篇:培训班企业管理下一篇:财务法规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