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2024-11-24

第十二课教案范文(共10篇)(共10篇)

1.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篇一

奇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

拉斐尔从22岁到25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3)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为何绘画艺术成就突出?

首先:16世纪人文主义掀起的学习古典主义高潮,以艺术受惠最多最优,希腊罗马的建筑和人体雕像艺术为人文主义提供典范。其次,16世纪的文学热衷拉丁文创作,反而使作品远离生活和群众,而艺术上直接学习古典模式没有语言障碍,同时群众更容易接受直观的生活化艺术。第三,16世纪新艺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和科学结合得非常紧密,艺术的写实求真通过新的科学手段而得到根本的提高,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凭借其科学技法超越一切古代与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二、英国的文艺复兴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1590年—1600年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时期,这一时期,其作品充满了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思想可以实现,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三世》,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即使是当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悲剧,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一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这使莎士比亚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其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四大悲剧全部在这一时期完成,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对这时期局势的强烈不满。

三、文艺复兴的意义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小结:重点内容提要。

课堂练习

1.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A

2.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

A但丁《神曲》

B薄伽丘《十日谈》

C拉伯雷《巨人传》 D伊拉斯谟《愚人颂》B

3.文艺复兴前三杰不包括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达·芬奇D

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

C意大利本身的人才结构

D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5.文艺复兴后三杰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其罗

C拉斐尔

D马基雅维利C

教学后记: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因此这场运动称做文艺复兴运动,它催生出众多彪炳史册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这一课的教学应当突出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案—第十二课美丽的彩虹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幸福,热爱生活。

2、让学生知道元旦是1月1日。

3、让学生进一巩固声母:y p,复韵母: ai ei,整体认读音节zhi。

4、继续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了解三拼音节的拼读。

5、学习拼读儿歌《彩虹》 教学重点:目标3、4 教学难点:目标5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新的一年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新年又叫什么?

2、师:一月一日是元旦

二、认一认,摘星星。

师:这里有几颗拼音、音节星,看看哪些小朋友能把它们摘下来?(课件出示)y p ai ei zhi。

1、生自由读。

2、指生读。同桌互读。

3、动手涂一涂,把会读的拼音或音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拼一拼

1、课件出示:

zhang zhuang shuang shang beng meng

(1)、生自己试读。回忆拼读方法。

(2)、老师范读。简单讲解三拼音节的拼读注意事项。(3)、小老师领读(4)、分小组竞赛读。

2、开火车读。

四、读一读。

1、(课件出示彩虹图片)

2、(课件出示儿歌)

彩虹

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架起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

3、老师范读。

4、生自己试读。同桌互读。

5、小组读。

3.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篇三

【课题】 第十二课

道路结冰(二)

【课时】 共2课时,本案2课时 【授课教师】 石峰区第十六中学 彭年高

【教学目标】

1、巩固冰冻发生时如何防范意外伤害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三级结冰预警信号的内容。

【教学重点】

1、三级结冰预警信号的内容。

2、使学生懂得结冰后必须遵守有关部门规定。

【教学难点】 三级结冰预警信号的内容。【教具】 powerpoint课件、有关图片。【教学内容及过程】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黄色预警信号: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2、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

3、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

二、橙色预警信号: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2、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3、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三、红色预警信号: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1、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

2、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3、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五、教学小结:采用分组讨论,兴趣高,参与积极。

六、课后练习:

4.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

2、能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3、会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并输入文本。

4、能修改项目符号。

教学重点:

为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种切换效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常,我们制作一个幻灯片作品需要几张幻灯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一组幻灯片。

二、制作封面

启动Powerpoint,选择“简洁型模板”、“文本与剪贴画”自动版式。

先在顶部文本框中输入这组幻灯片的标题名称动物世界,然后双击幻灯片右下角的剪贴画图标,选择狮子剪贴画,在左下角的文本框里输入想认识更多的动物吗?那就进来看看吧!用来吸引观众,最后设置好文本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并适当调整文本框和剪贴画的大小、位置。

教你一招:不需要项目符号,可以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想改变项目符号,可以选择〖格式菜单中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三、新建幻灯片

封面制作完以后,为每一种动物做一张幻灯片。那么,怎样再新建一张幻灯片呢?我们先做一张介绍猴子的幻灯片。

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幻灯片),选择空白版式后单击〖重新应用,直入幻灯片视图。

2、依次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插入一张有关猴子的图片。

3、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拖出一个文本框,在文本框里输入可爱的猴子,为这张幻灯片加上标题。

4、依次选择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标注、 ,拖出一个标注框,在标注框里输入玩累了,休息休息!

5、修改字体格式,调整对象的位置。

四、增加幻灯片切换效果

在Powerpoint里,可以为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种切换效果,使幻灯片在放映时更吸引人。

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幻灯片游览,切换到幻灯片游览视图。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刚才做好的四张幻灯片了。

选中第一张,单击切换对话框,选择〖垂直百叶窗。

试一试:用同样的方法为其他幻灯片设置好切换效果。

设置好所有的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后,不要忘记和时保管文件。我们给文件取名为“动物的家”。

五、课堂练习

5.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篇五

考点6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了解)

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3)资本全球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形成。

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资本的全球化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考点63:跨国公司的作用

(了解)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1)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即总部为母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有若干子公司的大型企业。(2)跨国公司的活动及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3)跨国公司跨国行动的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考点6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理解)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

。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考点65:世贸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了解)

世贸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道,对当代世界贸易和金融活动进行着广泛的调节,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世贸组织针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世贸组织规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协定,如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这些原则和协议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秩序进行。(3)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根本上和长远看,利大于弊。(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中国“入世”要大幅度削减关税,向世界打开大门,让出一部分中国市场,随着竞争力很强的发达国家商品的大量涌入,必将对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其次,中国“入世”,按照特别保障条款的规定,一些缔约方会利用该条款对中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措施。再次,“入世”后要承诺价格改革时间表,尽快改变外贸价格状况。“入世”后,一些缔约方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既是空前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从长远来看,中国“入世”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并最终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的强大动力。中国尽早恢复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中国“入世”利大于弊,且可以化弊为利。

6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理解*****)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这个结论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1)对外开放格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延伸: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含义。

○1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坚持对外开放。

○2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3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引进来”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引进来”为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2)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更大举措。

“走出去”的含义和主要内容。A、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B、主要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C、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5、○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6.第十二课 考试的心情 篇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时的适度紧张,并学会为考试做好准备。

2、学习调节心理紧张的方法。

3、学会平静地看待分数。

教学重难点

学会平静地、正确地看待分数。

教学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的例子,了解其他同学面对考试时的心情,并以最近的一次考试为例,描述自己的心情。可以从考前、考中、考后等几个方面描述。

同学们思考,并主动发言。

教师总结:考试,是学习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要面对考试,我们从考试中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意的沮丧。面对考试,我们经常感到紧张、焦虑,这是很正常的。

一、从容应考。

1、适度紧张对学习和考试的好处。

教师:刚才,很多同学提到自己在考试之前、考试之中,甚至在考试之后心情有点紧张。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不但没有坏处,而且是有好处的。相反,在学习和考试中既不用功又毫不紧张,对学习则是有害的。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5页的资料,从中体会“鲶鱼效应”。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想。

2、过度紧张对学习、考试的害处。

教师:适度的紧张对学习和考试有好处,那么是否情绪越紧张越好呢?显然不是。过度紧张对学习和考试很不利。我们同学中是否有人在考试的时候过分紧张,以致影响考试成绩的事?

学生交流自己考试时的紧张程度,说说自己考试时出现的心理、生理症状,如焦虑、出汗、心跳加快、脑子一片空白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6页的资料,以及图表“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然后谈感想。

学生阅读后,交流感想。

教师讲解“考试焦虑”概念: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和考场上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症状如下:

(1)情绪方面:担忧、焦虑、烦躁不安;

(2)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3)行为方面: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4)身体方面: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3、紧张心理调节法。

教师:根据造成考试紧张或焦虑的原因,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首先,我们要改变观念,正确、客观地对待学习和考试。第二,我们要提高自信心。第三,我们要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在考场上自我调节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轻松地应对学习和考试了。

(1)学习认知调节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对学习和考试的看法。可以分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将学生的看法整理成“考试大观”。

②学生就“考试大观”展开讨论,哪些看法是正确的、客观的,哪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偏颇的。

③生讨论,纠正不正确的看法。(2)“积极暗示法”和“深呼吸法”。

学生阅读课本97-98页的相关内容,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二、平静看分数。

1、恰当的期望。

(1)学生谈自己对考试成绩的期望,说说自己希望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是多少,并说出原因。如,学生说:我从来也没有考过90分,我真想这次考试能得90分;我每次考试只能得70分左右,这次考试也不会太高;我要是能考80就好了,让我妈妈也高兴一下等等。这些说法都反映了学生对分数的看法,可以从他们的陈述中看出他们对分数的看法是否“平静”,他们对考试成绩的期望。

(2)教师阐述期望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如果我们对考试成绩有正确的态度,对考试分数有合理的期望,我们就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考试成绩也许反而会更好,恰当的期望也容易实现,不至于因为期望与现实成绩的落差太大而造成心理不平衡。

2、分数不代表一切。

(1)教师讲解加德纳关于人类七智力的划分:其实,人的才智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类的智力分成七方面。(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2页的阅读资料)

语言智力:如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擅长写作等。

数理逻辑智力:如有的人数学学得很好,有的人对数字很感兴趣等。空间智力:如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喜欢建筑设计等。音乐智力:对音乐的感知、创造能力强的人表现的就是音乐能力。人际关系智力:如有人很善于交际。

自我认识智力:如有的人很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好。自然观察智力:如喜欢观察动植物。

7.第十二课 新年联欢会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学过的音乐,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这些歌曲。

2、能用部分歌曲伴奏。

3、能大胆地即兴创作歌曲乐句、听音乐说歌名。

教学重难点:

1、能与小组成员较好地合作完成每项音乐比赛任务。

2、赛前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一般4~6人,选好小组长。

2、共同策划

组织、指导各音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新年联欢会”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动员

(1)提前几周,由文娱委员向全班学生发出参与活动的倡议,宣布比赛活动的内容、规划,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欲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意见,选出4~6名学生评委。

4、老师指导

老师指导各组及学生该如何做好赛前的准备,具体要求:

(1)组员之间要团结互助。

(2)每组准备一个综合性质的表演节目,歌曲必须是本册的合唱曲目。

(3)组长带领组员集体复习歌曲,要求背唱几首本组演唱得最好的歌曲。

(4)熟听本册的欣赏曲目的主旋律。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接唱

1、活动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开展。

2、由老师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组接唱。

3、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常第一句,请另一组接唱。

4、拉歌时所演唱的歌曲,由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5、比一比那组的歌声最美。

二、听辨

1、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2、将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3、听赏后有五分钟答题时间。

4、听赏只需在答题板上排序。

三、创造

1、比赛以淘汰制进行。

2、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的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派队员补充。

3、最开始由老师唱第一句,学生根据老师唱出的即兴创造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四、活动小结

评出优胜组。

期末测试

五、复习本期所学歌曲。

六、准备考试曲目

8.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 篇八

第一框 感受大自然之美

主备人:王永玲合备人:张文林于克利

一: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33页正文部分,思考、归纳大自然美在哪里?

①宇宙的美在其“神秘”,有美丽的银河,也有美丽的星群: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教材从____、____、____、____ 四个角度写生物世界的美,又从____、____、____、____四季写生物世界的美。

③自然风光的美在其“秀丽”,教材又是如何进行描述的?

二、自主感悟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美丽的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

三、合作交流

1、阅读书本34-36页。

思考:

①、什么是自然美?美的自然对象分为哪两种?

②、怎样鉴赏自然风景?

1;

2: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

2、合作交流

①、辩一辩:下面属于那种自然美?

神秘的宇宙;丰收硕果;蓬莱仙境;澎湃大海;北京天坛;日落黄昏;云中山峦;草原羊群;苏州园林

②、学生看几组图片,应怎样来鉴赏这些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片)

黄山——飞来石,老僧采药,仙人背包,仙人下棋,丞相观棋庐山美景雷锋夕照三潭印月万里长城九曲黄河

五、课堂小结:

1、神秘的______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______世界精彩纷呈。

一、美丽的大自然

3、大自然,美景如画。总结: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_____带给我们______,陶冶我们的______,丰富我们的________。感受大自然之美

1、美得自然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2____、____、____,发挥_____,还要领悟人类在

六、达标检测:单项选择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A、宇宙之美B、生物世界之美C、自然风光之美D、劳动之美

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①设计精巧的园林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④起伏的山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3、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4、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③欣赏自然美第1页

能陶冶人的情操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非选择题

1、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你曾领略过大自然的无数美丽风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

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2、假如有游客来泰山旅游请你当向导,你会如何引导他们欣赏泰山之美?

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

第二框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师寄语: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一:浏览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快速记忆

⑴标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这里的“不和谐之音”怎样理解?

⑵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学指导二:仔细阅读三个层次,理解说明

⑴阅读课本38页,找出自然物种在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⑵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你应该如何与动植物相处?

⑶结合张家界的现实教训,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这一现象?你的周围还有哪些自然景观

遭到破坏?

⑷结合我们身边的具体事例,探讨: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带来了哪些危害?

三、解难释疑 1.要发展旅游业,必然会破坏自然景观。()我的理由。2.人类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大自然是人类的奴隶。()我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

1、(引例)中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以高等植物为例,中国约有3万种,美国及加拿大共约1.8万种,整个欧洲共1.2万种。那么现在的状况如何呢? 讨论: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为生物物种保护做些什么呢?

2、警钟思考如何认识泰山索道的修建和风景区内旅游设施的扩建?请你为保护这些自然景观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交流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在减少________,必然会危及__________。人与大自然的2、__________遭到人为破坏不和谐之音①、环境问题的含义:____________a、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不容乐观b、___________ ②、环境问题的危害:c、___________

六、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表现在()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一天李华家的院子里落下了一只受伤的白天鹅,一家人喜出望外,纷纷说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 [温故知新] :

1、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与影响?

2、环境问题与危害(学习小组内检查)你认为最合理的做法是()

A奶奶觉得既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应该让大家美餐一顿B爷爷坚持到集市上卖掉C爸爸妈妈

提出先给白天鹅治好伤,然后放回大自然D李华想在家中养起来,让小朋友们前来观赏

3.在一些自然景区,有人往往在建筑物上刻下“某某人到此一游”的字样,这种行为是()

A风雅有趣的事情B施展艺术才华的行为C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D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4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有()

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因素②自然因素

③人为因素④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④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下面是一份动物的死亡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外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1937年巴厘虎灭绝,原生活在印度巴厘岛1942红鸭灭绝,原生活在印度

1947年普氏野马在中国境内灭绝1948年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

1964年冠麻鸭灭绝,原生活在亚洲1972年爪哇虎灭绝

雪豹:野外生存1000—2000只白暨豚;不超过1000只

扬子鳄:不超过1500只大熊猫:野外生存有1000只左右

滇金丝猴:野外生存1000只左右白眉长臂猿:中国野生量仅50—70只

(1)你认为这里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几个。

(2)你认为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延缓物种灭绝?

七、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第一框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学习过程

[预习提示]:本节课有三个层次1、2、、。

(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阅读教材41页-48页,预习完成学习探究部分,划线部分应填上)学习任务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1----43页,思考: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1)正确理解“珍贵物种消失‘损失的不仅是钱财,更严重的可能是人的生命’”?(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和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我们。(3)我们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4)阅读:拒把“朋友”端上桌,思考:为什么要拒食野生动物?学习任务

二、阅读教材第43---45页,思考:

1、西藏人民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大自然又是如何对待西藏人民的?

2、我们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①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生命的,是我们共同的。②如何善待自然 善待自然就要,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就要;就要。③人类善待自然的意义 共同归纳: 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

3、阅读“给鸟儿安一个温暖的家”,讨论、交流:我们应该向某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学习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学习任务

三、阅读教材第46---47页,1、说一说:从全国“保护母亲河日”到大学生和市民的守护行为对大家有什么启示?议一议:我们应该为保护大自然做点什么?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美化自然、保护环境呢?

实践:美化自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己还准备做些什么?

在自己家的庭院:。

在自己所在的校园:。

在自己居住的村庄:。

(三)思维互动解难释疑

分析判断:善待大自然,只要做到保护自然,不破坏大自然就行了。

我的理由:。

(四)知识整合系统小结

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多样性(意义?)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善待自然,作大自然的朋友(方法?意义?)

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做法?)

(五)夯实基础及时反馈

单项选择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应该改造自然②人类与自然界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没有影响④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2、上海世纪公园新近开辟了“心愿林”、“爱心林”、“相约林”三块树木认养林,引导人们参与公园的绿化和植物的养护。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②培养人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③体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④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当我们看见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见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鲜花芳香时,我们感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要()

①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其他生命赶跑 ②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 ③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多样性 ④只关爱自己,不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材料分析

材料:人民网报道,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到山东荣成市成山镇的天鹅湖,对在这里越冬、即将返乡的大天鹅进行摄影创作。去年,成山镇人民对原来的天鹅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改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栽培湖底人工植被,种植大叶藻,恢复原有水深和湖底生态环境,使荣成市成山镇天鹅湖自然动物保护区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由于荣成市各方的努力,这里的人与天鹅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人们保护天鹅,天鹅也允许人们近距离地接触它,因此,这里也成为爱鸟人向往的地方。旅游者、爱鸟人以及摄影爱好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大天鹅,一片和谐的景象。(1)成山镇的做法有哪些值得人们称赞的地方?(2)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3)从这件事情,你感受到,善待大自然的意义是什么?

(七)学习感悟:通过学习,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十三课 第二框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师寄语: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保护环境。

2、能力: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我国目前环境立法状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学习重点]:青少年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学习难点]: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 感悟人类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关爱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二)自主探究全面理解1.(阅读教材48页-52页,预习完成学习探究部分,划线部分应填上)。思考: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的组成以及如何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观察课本P48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了解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的组成。

(2)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地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___为基础,以___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___、___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3)阅读课本P49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4)青少年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该如何做?

①要学习,了解,认识,树立。

②学习和宣传及,不做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

③我要落实环保行动,例如、、等。

④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例如、、等。

(三)思维互动解难释疑

2.分析判断:

(1)现在主要是发展经济,治理环境是以后的事,现在不用管。

(2)讨论:“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是将来的事,与我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阅读P52的“读读想想”: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联合国确定的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中,有3个提到我们青少年。请找出是哪3个,并思考自己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迎接每年世界环境日的到来。

4.学以致用:

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12月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总局付局长吴晓青发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推进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丧失和流失,保证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永续生存和潜在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使生物物种资源惠益子孙后代。

问题:青少年是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应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四)知识整合系统小结

基本法

基础

主体依法保护人类 共有的家园① 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做贡献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五)夯实基础及时反馈一:单项选择

1、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A环境保护的最高法律B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C环境保护的具体法律D 环境保护的一般法律

2、某校附近一化工厂偷偷向附近的河流超标排放污水,陈飞同学决定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是陈飞同学()A个人行为,不值得表扬B环保意识强的表现C学以致用,不关心社会的表现D没有依法履行环保义务的行为

3、为了治理淮河污染,三年时间,全流域共关闭小造纸厂1111家,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3867家,限期治理各类污染企业3000多家,这说明()A我国只有淮河有污染现象B我国治理淮河的决心很大 C人类肆意破坏环境D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材料分析 材料: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我们无时无刻不享受到地球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多样的环境与多样的食物,使我们悠游其中而浑然不觉。即使是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付出最高昂的代价,人类还是无法有效地复制出地球这样一个生物圈,哪怕是小小的一部分。(1)你能说出你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吗?(2)请你出个好主意,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3)环境保护需要在一个法律健全的社会环境中运行,请至少写出4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名称。

(4)谈谈自己如何为建设“绿色家园” 作贡献。

(七)通过学习,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十二课 第一框 感受大自然 篇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要求:

1、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

2、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重难点: 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家乡的美 ?我们家乡是否也没有人捉小鸟,太阳的脸上也没有黑烟?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吧!

二、讲授新课。

板书: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美丽的大自然

1、学生看图,然后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谈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代表发言,共同归纳: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名篇欣赏,朗读〈〈海上日出〉〉。

3、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看图,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在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 分角色扮演小记者和陆教授表演答记者问。从中总结出大自然的美。审美交流: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三、小结: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以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希望大家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作业:熟读课文,理解内容。板书: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美丽的大自然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丽如画。

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1、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

2、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

(1)经过人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2)末经直接改造的自然。教学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

2、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3、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学生看图,思考、讨论: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

分小组交流。

2、板书: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学生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讨论交流: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捕杀、食用时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

共同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3、板书: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阅读材料,思考: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4、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共同归纳: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我的建议:。

三、小结:

四、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一、自然物种在减少

原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人为因素

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什么是环境

2、什么是环境问题

10.第十二课教案范文 篇十

课题

12.绿色和紫色的画

单元

第十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间色概念,会用原色调出绿色和紫色。知道改变两种原色的比例能调出多种绿色和紫色。以绿色或紫色为主色调,完成一幅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欣赏、交流,感受绿色和紫色所表达的情感。利用欣赏艺术作品及电脑工具,丰富对色彩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意目标:认识色彩的丰富性,初步感受色彩和谐统一带来的美感。

重点

会用三原色调出绿色和紫色。知道改变两种原色的比例能调出多种绿色和紫色,体会它们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会运用绿色或紫色为主色调处理画面,表达感受。

难点

在突出主色调的同时,能恰当地搭配邻近色或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

出示问题:说一说三原色有哪三种色彩?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间色分别是哪三种颜色?什么是三间色小体验:选择两种原色进行调出绿色和紫色

板书课题:绿色和紫色的画

思考、回答、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

二、新知讲解

1.引导启发

出示问题:试一试:黄多、蓝少或者蓝多、黄少调出的绿色有哪些变化?当蓝多红少或红多蓝少时调出的紫色又会有哪些变化?

由于两个原色相调配时,所用量比不同,所以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间色。

2.欣赏分析:说一说绿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有活力、自然、清爽、清新……

说一说紫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高贵、温馨、神秘、浪漫……

3.作品欣赏

说一说两幅在画法上有什么不同?这些色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池塘》是油画、《回娘家》是农民画绿色给人清凉舒爽的感觉;紫色给人温馨、浪漫的感觉。

4.欣赏分析:《池塘》这幅作品在用色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用色彩表现真实的自然,除了主色外还使用了邻近色。

对比色: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美术互补色定义,色相环中成180°角的两种颜色。光学互补色定义,两种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产生白光。

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是色相环中15°夹角内的颜色),如深红与浅红。

邻近色是色相环中相距3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色组。

类似色也就是相似色。在色环上90度角内相邻接的色统称为类似色。

《回娘家》作品在用色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大胆使用色彩表达感受,除了主色、邻近色外还使用了对比色。

三、合作探究

对比观察讨论:同样一幅作品不同的背景,哪幅更好、哪幅不好,为什么?1.有主色,色彩搭配鲜艳、合理。2.色彩单一,整幅画面沉闷没有活力。3.没有主色,色彩杂乱,画面色调不统一。

四、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图片及音乐)提出创作要求:以绿色或紫色为主色调,完成一幅作品。

教师指导制作

五、课堂总结:

自评:说一说自己创作了什么内容?利用了那些颜色?

互评:说一说谁的作品能用色彩表现好内容?

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绘画水平的提高。

学生总结: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一幅绿色、或紫色的作品。

根据问题回答

调配颜色

欣赏分析回答

欣赏回答

观察分析

倾听学习

思考回答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要求进行创作

组织语言介绍给同学们听。

评价同学作品

总结学习内容

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进一步了解学习

感受色彩的不同变化

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分析学习认识对比色等知识

记忆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提高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完全掌握三间色的调配,学习认识了对比色、邻近色、同类色和互补色,提高了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能根据自己喜欢创作作品。

板书

12.绿色和紫色的画

蓝+黄=绿

红+蓝=紫

对比色: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互补色定义,色相环中成180°角的两种颜色。

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是色相环中15°夹角内的颜色),如深红与浅红。

邻近色是色相环中相距3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的色组。

上一篇:新概念教案51-6下一篇:上半年超声影像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