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2024-07-31

学校公共安全论文(8篇)

1.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篇一

公共安全教育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省、市、县教育局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付的习惯。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二、成立实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领导小组

组长:郑孝启

副组长:韩恐强

成员:邱华敏 史文体杨虹林青郑贺文陈晗张洪娟

三、主要内容

组织初一级部的学生学习《纲要》内容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公共卫生事故。

①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安全类的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低年级学生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指导学生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其次教会低年级学生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2、预防和应付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

①指导学生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学会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让学生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和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教会学生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各种设备的安全意识。现场模拟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现场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②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以及它们的危害性。现场模拟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3、预防和应付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教育同学之间、和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中、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组织初二级部的学生学习《纲要》内容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公共卫生事故

①认识社会安全类的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学会应付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识社会上出现的敲诈、恐吓、性侵害的属于犯罪行为,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②教会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张贴宣传画,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通过课堂教育,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预防和应付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

①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教会学生现场模拟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行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②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以及它们的危害性。现场模拟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③通过讲座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3、预防和应付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其他事件 ①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教会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并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②通过课堂,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教会学生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初三级部的学生学习《纲要》内容:

1、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2、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3、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5、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6、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四、活动安排

(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1、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2、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比如班队会,全校大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广播、墙报等,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

3、要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开展安全教育。

4、要与各职能部门密切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纲要》中规定的安全教育内容。

(二)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1、邀请法治副校长作遵纪守法报告会。

2、召开家长会,请家长配合学校认真落实“安全责任状”的内容,签定安全责任书

(三)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

1、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2、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班级、先进班级、优秀班级;争当全面发展标兵、文明学生活动。

(四)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对照文件要求,及时查找不足,及时弥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使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2.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篇二

1 日益宽泛的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涵

就公共安全本身而言,它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比较丰富的范畴。从法学理论分析,所谓公共安全,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或者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私产的安全[1]。从管理理论分析,公共安全问题由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组成。现代国家安全观已经超出传统的军事和国防范畴,因此公共安全的含义囊括了人民身体健康、生态环境、互联网络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科学技术保密、矿产资源保护、国际贸易畅通、货币金融稳定、公众心理稳定等方面[2]。

高校基于其人、财、物的高度集中,群体关系形态的复杂多样,“校一院一系”科层结构等特性,具有小型社会的特质,其安全也具有社会公共性。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涉及公共安全理论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转化和表现。就高等教育与高校组织的特性而言,高校公共安全是一个拥有多重涵义的范畴:可以表征为一种秩序状态,即教学、科研与管理等活动的良好秩序;可以表征为一种文化心理,即反映了安定有序、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安全氛围,主体具有安全感;可以表征良性的管理模式与制度机制,有效地协调高校各项活动;还可以表征为主体期望的结果,即实现学生与教职工的人身、财产等基本权益免受侵害,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外力干扰[3]。

针对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变得日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安全教育,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领域;(2)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包括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损害的原因,一般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侵害和不法侵害等;(3)网络安全教育,指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等;(4)消防安全教育,指教给学生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等;(5)交通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6)心理安全教育,即采用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4]。

2 国内外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

2.1 国外的学校安全教育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校园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突发事件”、“危机问题”的研究。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Cutlip)、森特(Center)等对美国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成本上升、公众要求增长、学生人数和政府支持下降、媒介报导少而肤浅、公众批评和财政危机提出了一些对策。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危机的是美国学者库姆斯(Coombs),他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机进行研究[5]。

近年来,国外学者们对校园危机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兴趣增多,成果颇丰。较权威著作是美国学者勒纳(Lerner)等编著的《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该书针对美国校园中出现的一些“急性精神创伤”(Acute Traumatic Stress),如自杀暴力、滥用药物、怀孕试婚、车祸幸存者、骚扰等开展对策研究和教育培训。该著作被誉为“一套校园危机的综合反应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该计划已经为日本、德国、中国香港、台湾等数百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如众多大学、高级中学、中学、小学、医疗中心、媒介中心、政府部门、社区和警察局等提供过服务,影响十分广泛。美国政府自“9.11”事件以来,总结近年一系列反恐事件的经验,认为危机管理包括四方面内容:缓和(Mitigation)、预防(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在此基础上,美国教育部认为,应对学校危机的核心是学校的全面安全,即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并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了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值得一提的是,国外还专门建有一个“校园危机反应网站”,访问量很大[6]。

此外,日本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方面有较多成功的经验。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了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不仅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等灾害对策体制和综合防灾技术体系,而且在防灾教育方面也积累了较多经验,比如:学校与社区通过互动开展地域消防宣教活动;运用“客座”教师制度开展“未来消防士”示范教学工作;提倡体验式的防灾教育;有选择的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防灾体系(学校就是灾后第一避难所)等等[7]。

2.2 国内学者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研究

进入21世纪,国内组建了一批有关危机管理研究的队伍,一些高校也纷纷建立了校园危机管理研究机构,校园危机管理方面的著作陆续出版。在我国港台地区,对校园危机的策略性研究发展迅速。在香港,1999年胡洁婷等编写的《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较为方便和实用。而于同年开始启动、由小童群益会和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合办,优质教育基金赞助202万元的“校园危机支援计划”则更为系统和全面。该计划针对香港地区学校中常见的五大类危机——自杀、校园暴力或欺凌、滥用药物、性骚扰或性侵犯和精神健康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己经为约90所学校的老师提供不同专题的到校工作方法或到校减压活动。在台湾,由吴莉玲撰写的《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对台湾中学流行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安全事故、自杀自伤、校园暴力、学生犯罪、师生冲突、外力入侵校园、滥用药物、性侵害和集体食物中毒等,开展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很具实用性和操作性。一些高校如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大的相关专业也开展了类似课题的专项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和案例,较有参考价值。但多局限在中小学范围,地方色彩浓厚,推广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公共安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

这类研究将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同高校管理育人的观念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同存并举,认为高校的主要职能与责任之一就是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包括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交通管理、保密管理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谈如何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强调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以及对大学生校内外安全问题的管理问题。

(2)对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研究。

这类研究论证高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认为目前的高校制度建设情况不佳,涉及到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问题,有些高校实行的是“土办法”,有的高校则是“没办法”,实行“无为而治”,因而呼唤高校建立健全安全法规,以实现公共安全法律机制的作用。

(3)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模式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问题、高校校园治安防范问题、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等等。有学者分析认为,目前高校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安全意识的缺乏和淡漠,而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是消除这一隐患的关键所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的方法是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应将安全教育与其他公共学科同安排、同布置、同考核、同评比。除此之外,应协助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组织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性别、专业、类别的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等[8]。从研究生论文看,《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汤继承,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内容和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9]。《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研究》(艾枫月,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针对近年来大学校园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状况,借鉴了国外校园危机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提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危机的防范作用[10]。

3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与反思

3.1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公共安全理念上看,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注重全过程的管理,尤其是事前的预防,以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对我国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有重要的启发。首先,在校园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上,我们应注重事前的预防,积极开展相应的公共安全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生校园事故与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其次,在实践中客观地评价高校公共安全状况,通过经验性地分析存在哪些危害高校公共安全的事件或行为,以及分析危害的强度、频度与范围。通过对各种影响高校公共安全的危害变量的分析,提早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

3.2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法律机制的实现

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在面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我国目前出台的政策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条例》等一些相关政策,但还应进一步完善校园内的公共安全防预与应急的法律与制度,使任何事情做到有法可依。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机制的实现不仅在于要完善现有各项关于公共安全的法律制度,而且要展开以下的法制实践活动:其一,加强高校公共安全执法,配置相应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其二,实施公共安全教育,培育师生的守法意识和防范心理;其三,改善监督防控手段,建立长效性法律调控机制;其四,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实施责任追究机制。

3.3 校园安全教育实施内容与模式填充与改进

在校园安全教育实施的内容与途径方面,国内学校大多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进行的安全教育宣传,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平安校园。在高校,许多学者与管理者提出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并保证一定的授课时间;其次,应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不仅推动了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向前迈进,也给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的增多,安全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安全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大幅的扩充和加深。而对于安全教育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概念的范围之内,缺乏对现代意义上的安全概念与教育方式的探讨。尽管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受其浓厚的地域色彩的局限,很难在我国推广,因此,我们还应加强对国外经验移植到国内的本土化研究。此外,国内研究对于安全教育模式的探讨不多,对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师、培训主体、受众群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培训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研究还不足,在理论上仅仅停留在大力提倡安全教育,论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层面,而在实践上也存在务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肖杨.中国新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317.Xiao Yang.New criminal law in China.Beijing:Chinese People 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Press,1997:317.

[2]徐德蜀,邱成.企业安全文化简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23.Xu De-shu,Qiu Cheng.On the corporation of Enterprise Security culture.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15~23.

[3]王立峰.高校公共安全法律机制的理论证成-以公共安全的内涵为视角[J].高教研究,2007(3):19~23.Wang Li-feng.University public safety legal mechanism into the theory of evidence-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safety.Journal of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2007(3),19~23.

[4]于海达.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269~270.Yu Hai-da,Education on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2004:5,269~270.

[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Deal with unexpected events and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ct i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2007).Beijing: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in China Press.

[6]美国学校的安全教育.[DB/OL].http://www.pep.com.cn/kcs/kcyj/kcll/kcda/200403/t20040303_78872.htm.Safety Educ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http://www.pep.com.cn/kcs/kcyj/kcll/kcda/200403/t20040303_78872.htm.

[7]黄宫亮,痛定思痛说防灾———以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为镜鉴[DB/OL].http://www.512jiuyuan.cn/zaiquyuanzhu/2008-08-11/143.html.Huang Gong-liang.Learn from Japanese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schools.http://www.512jiuyuan.cn/zaiquyuanzhu/2008-08-11/143.html.

[8]李凤英.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5):133~134.Li Feng-ying.Ways and means of public safe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6(5),133~134.

[9]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Tang Ji-cheng.The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Degree in law,2006.

3.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公共生活 公共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88

公民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校以省级课题“重建学校公共生活的实践与研究”为主线,不断探寻重建学校公共生活的方法与途径,唤醒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未来的合格公民,使学校公共生活成为培育学生公共意识的沃土。

一、构建享学课程,传授学生公民知识

我校积极构建享学课程,拓宽课堂教学视野,挖掘学科教学的公民价值内涵,恰当地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机会,渗透给学生公民教育思想,传授给学生公民知识。

1.德育课程:凸显公共价值

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公民教育的核心要素,培养和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围绕“正”字校训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正字廊”“有节园”“爱莲池”等校园景观,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中获得对公共价值的理解。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八礼四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终让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等公共品质。

2.综合阅读课程:提高公共技能

我校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力量,以“衣、食、住、行”为切入口,精心筛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阅读素材,开发了“非连续性文本”综合阅读课程。该课程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文本信息融合进来,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互动,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公共技能,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七色光”课程:彰显学生个性

课外活动也是学校公共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我校积极开展“七色光”少年宫活动,共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手工”“语言思维”三大类共40多个活动项目。同时,学校还与市少年宫“联姻”,充分利用市少年宫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授课。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爱好,自由选择参加。丰富多彩的“七色光”课程不仅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展现、孕育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彰显了学生个性。

4.“小火娃秀风采”课堂:角色互换中体现自主权利

我校积极开设“小火娃秀风采”课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爱好特长,挑选任意学科、任意内容、任意时间,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各学科教师申报上课。拓印画、“皮影客”动画制作、数学游戏等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唤醒学生公民意识

我校积极搭建平台,灵活设置不同岗位,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旨在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在学校公共生活中培育公共情怀,提升公民素养。

1.校长、班主任助理:增设岗位提升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我校特地为学生增设班主任助理和校长助理两个岗位。班主任助理由各班学生推荐产生,每天一位,佩牌上岗,主要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各项事务;校长助理则要向大队部提出申请,通过竞聘产生,学校提供校长助理办公地点,校长助理协助校长管理好学校事务。这两个岗位的设置极大拓宽了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2.“童眼看校园”信箱:小中见大传心声

大队部在校门口醒目位置放置“童眼看校园”信箱。学生可以把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迹、存在问题等及时记录在“童眼看校园”专用信笺纸上。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合理建议,传达出个体对公共生活的一份关切。校长助理每天负责进行整理与汇总,并及时在校园内进行播报。

3.“红领巾”小广播:传播信息扬正气

“同学们,大家好!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小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每周四早上,广播里优美的音乐旋律、主持人甜美活泼的话语飘荡在校园上空。“红领巾”广播站由高年级各班学生轮流主持,从话题的选取、内容的撰写到现场播音,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节的由来”“夸夸我心中的最美老师”“爱心捐款倡议”等内容丰富的小广播节目,传播公共信息,凸现公共道德,既弘扬了校园正能量,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小小监考官:我的考试我作主

上学期,我校在期末考试时尝试实行免考制度。教导处在免考学生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精心选拔出一批有责任心的学生组成“小小监考官”。期末考试当天,他们佩戴着“监考助理”的胸牌,走进教室,协助教师监考,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一小小举措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5.书吧管理员:竞聘上岗受监督

为了让书吧里的书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大队部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七色光书吧管理员”招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向大队部报名。通过面试、考察和培训,小管理员才能正式上岗。看!每天课间,他们臂戴袖章,把图书整理得整整齐齐。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如果出现工作不认真、失职的情况,会被“炒鱿鱼”,从而被其他同学取代。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公民素养

学校公共生活建构需要切实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公共活动中,在公共活动中历练自我,提升自我。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各种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对他人、学校和社会的积极认同,提升学生自身的公民素养。

1.校园辩论赛:热议时事辨是非

我校精心选取一些值得每个公民关心的公共议题,定期在校园内组织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引导学生开启心门,增进社会关怀,学会公共场合的正确表达方式。“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到有人摔倒,该不该上前帮助他?”等。围绕这些辩题,高年级学生开展了多场紧张激烈的辩论赛。无论是辩论者本人还是听众,都能感受到辩论所呈现出的价值,使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更加理性和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

2.大队委竞聘:公平竞争显实力

我校大队部在每年建队节前夕都会精心组织新一届大队委的竞聘活动。竞聘的学生各显神通,纷纷为自己设计精彩的海报。大队部充分发挥队员们的主体性,每班推选部分学生代表为心目中的大队委投票。经过公正公开的选拔,最终评出新一届大队委成员。大队委竞聘活动,使全校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公共生活,学生的公民意识得到了激发与培养。

3.校园志愿者:服务社会担责任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行动,成立“万紫千红志愿服务队”,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成员。小志愿者的义务服务不局限在校园,还走向了社会。每逢双休日,志愿者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加一周一次的美湖行动。通过自身行动和宣传教育,使每个市民都自愿成为城市的守护者。

综上,只有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之中,才能让学生切实走向他人与社会,获得超越个人的公共价值的认同感。惟其如此,学校才能真正担当起面向时代与社会、孕育健全人格的使命与责任,成为真正的育人之地。

4.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篇四

一、学校公共安全是关系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发展。

因为学校公共安全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是实现国家“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安全工作,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还是针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

二、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现实问题严重,令人担忧。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 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18岁前)约 8万人,其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约 23人,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 4-5倍;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高达数千人。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强化学校公共安全责任摆到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 2006年,教育部令第 23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在 2007年 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提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四、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

为了实现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和目标,首先要抓好对校长、教师和班主任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再通过教师们去实现对学生们安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保证学校公共安全班级活动安全是基础。

教师、学生、班级、活动四个方面,是学校公共安全保障的四大要素:教师是安全之魂,学生是安全之本,班级是安全之实,活动是事故之源。

保证学校公共安全班级活动安全是基础。基于此因,我们现在就来谈谈班级安全活动的常规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班级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重。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班级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对学校的整体安全工作影响很大,“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出一个安全事故,全校不得安宁。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加强班级安全活动的常规安全管理。只有班级安全工作做得细致、深入,才能确保学生们的人身安全。班主任要依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活动的常规安全管理,具体管理内容我想有如下几项:

一、新生入学安全管理。在新生入学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校的显要位置公布新生报到安全注意事项,使其了解学校情况,注意途中交通,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登记学生家长联系方式,便于进行沟通联系。

二、日常活动安全管理。要经常、及时、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日常活动安全常识;进行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提出班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每日按时做好学生点名工作,了解学生出席情况,发现学生未按时到校,在第一时间通知其监护人;设立班级安全联络员,有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及时了解班级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参加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活动纪律。不做危险动作,不做有伤害他人的行为。保证活动中的学生不因违纪、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校外活动安全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按学校规定路线、要求行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活动。不得随意进行危险性活动。对学生加强进行校外各类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校外各种场合下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指导的活动进行,对于有危险的活动尽量不做或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保护下进行,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六、教室安全管理。坚持晨检制度,对本班教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如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并提醒学生注意。加强相关安全教育工作。

七、饮食安全管理。教育学生在外不得乱买食物,吃东西要注意看保质期,不吃“三无产品”,不暴饮暴食。

八、交通安全管理。坚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行走要遵循交通规则。

九、防火安全管理。教育学生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不得玩火。

十、防溺水安全管。教育学生不要到沟、河、池塘玩耍,没有家长或监护人倍同,不得下水游泳,发现溺水情况及时报告。

十一、如一但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迅速、恰当处理,要及时汇报学校并与家长联系。

我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活动的常规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牢记自己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学生安全、班级教育教学等设施设备负责。

2、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文件精神,提出班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3、经常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及时了解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对本班学生进行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及时、有针对性。

5、对学生进行校外各类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校外各种场合下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对本班教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如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并提醒学生注意。

7、每日按时做好学生点名工作,了解学生出席情况。发现学生未按时到校,在第一时间通知其监护人。

8、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班级活动,保证活动中的学生不因违纪、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

9、对班级学生在校内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必须及时送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就诊,并上报学校。

10、如遇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及时与家长联系,必要时应进行家访,了解或说明相应有关具体情况。

有道是“处处留心方能平安无事,时时警惕才可高枕无忧”。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与学生“零距离”,是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应该细查学生安全隐患之苗头,及时预防。一定要加强班级安全活动的常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时刻为学生敲响安全警钟!这样才能为完成其他工作做好保障。

学校、班级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解析及改进加强防范的建议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月玲

据厦门市教育局的统计分析,厦门市所属学校的安全形势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存在三大杀手:溺水、交通、校园周边暴力。第二、棘手事件:摩托4人亡,三小学女生,学生自杀,女生殴打,隐蔽战线,违规招生。第三、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心理,校车安全,毒品问题,网络安全,校园暴力等。

因此,我认为校园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种安全隐患:

(1)学校门口无证滩贩太多,食品均无安全系数保障,学生下课或是放学喜欢聚集在此吃,造成不安全隐患。

(2)有些学校地处交通十字路口,却不设警示牌,学校门前也没有显眼的斑马线、红绿灯,有些学校对面是食店、商场和邮局,学生放学时三五一群或独个任意横过马路就餐或购物,过往的车辆也较频繁,存在安全隐患。

(3)学生课间打打闹闹,笔,圆规,三角尺都会拿在手里嬉戏,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及人身,老师应及时制止。

(4)此外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认为班级的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种安全隐患:

1.课间活动安全。如做带有危险的游戏;同学之间搞恶作剧,故意搬走站着同学的凳子,当他坐下来落空;在别人很专心时吓唬别人——这些虽然是小事,但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2.课堂教学的安全。如学生用文具时的安全,使用不当,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做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

3.班级卫生的安全。教育学生不喝生水,吃东西、用餐前要洗手,不吃无证小摊上的东西等。

4.班级劳动的安全。在劳动时不能拿劳动工具追打,不能爬高擦窗。5.班级的公共设施安全。如桌子、门窗、电视、饮水机、插座等。一般情况下,教室里学生多,桌子多,在教室里打闹会发生碰撞,一旦摔倒,可能会碰到桌角等。还有不会正确用电,也存在隐患。

6.交友安全。在班级里或校外交友不当,会误入歧途,从而走上不良之路,乃至走上犯罪道路。

7.班级管理安全。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如履行请假手续等。8.意外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事故。如地震、火灾、停电等突发事件,老师要指导学生沉着冷静,想办法应付。

从整体上看,经过细细把脉,我们得出学校安全的五大“症结”:

1、敷衍塞责

中小学安全工作,看起来特别受重视,文件层层下发,会议不断召开。据统计,有的地方,一年下发的这类文件几乎占到文件总数的60%,召开的安全会议几乎占到会议总数的70%。学校安全制度墙上贴着,档案装着,应有尽有。然而,安全制度健全,却没有多少人去遵守;安全知识丰富,却没有多少人真正掌握。安全工作讲千遍万遍,不如扎扎实实做一遍。管用的文件和会议,每年有一两个就足矣。

2、侥幸心理

在一些部门和中小学校领导以及师生中间,这种心理比较严重。一个地方事故发生了,不是及时吸取教训,总认为事故离自己很遥远,该禁的不禁,该抓的不抓,不该做的却照样做。翔安交通事故,一次车祸死亡4人,到现在仍有学生在马路上骑摩托或乘坐无证摩托。一次次血的教训,却唤不醒那些心存侥幸的麻痹者,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3、整改不力

有些地方中小学事故隐患屡整不改,反弹现象严重。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综治、公安、文化、教育、工商、卫生、城建等有关部门经常联合行动,清理校门前的车辆、小摊小贩、违章建筑以及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图书、音像制品等,但效果不佳。往往是整治后,情况有所好转,隔一段时间又恢复原状,校园周边的不良环境成了一块久治不愈的“牛皮癣”。

4、隐瞒不报

有的学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学校领导怕社会影响不好,怕追究自己的责任,便私下与受害学生家长达成赔偿协议。平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又缺乏监管,不去深入调查了解,或者了解了事情也过去了,不愿再去旧事重提。甚至有的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反正学校没报,我们不知道。

5、投入不足

许多学校必要的活动场所没有建起,危房危墙得不到及时维修,防火、防盗、防暴等安全设施设备严重短缺,专职保安人员不配备,学校安全培训和防范活动开展不起来,造成了学校无备而防,学生无力而防,一旦发生事故只能听天由命。

向什么要安全?从宏观上看,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要安全:

1、向投入要安全

——学校建筑设施

——学校体卫设施

——学校防盗设施

——学校监控设施

——学校消防设施

——学校其他设施(路灯,安全标识,护拦„„)

2、向管理要安全

江西省都昌学生踩踏事故发生后,教育部部长周济严厉指出:“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说明学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隐患。”中小学生被伤害事件接连发生,与一些中小学校对学生安全防护措施不足有关。有的学校一门心思抓教学,不把安全教育放在眼里,该建的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建,该开的安全课程没有开,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工作不到位。在学校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大部分是责任事故,而非意外。责任事故就是学校应该想到而未想到的、未做到的。

学校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工作应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制订目标管理细则,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制订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认真组织检查门卫、值班、巡逻等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之所以强调学校建立安全体系,要覆盖所有工作环节,是因为有很多深刻的教训。

3、向责任要安全

据报道,都昌学生踩踏事故发生后,九江市人民政府提出对这一事故进行问责,九江市代市长王萍提出了九个“如果”:如果把学生安排在一楼上课;如果班额小一点,不是106人,而只是一半;如果老师跟班自习的制度坚持得好一点;如果老师当晚在下自习前10分钟到教室去;如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强一点;如果教学楼有两个通道;如果校长当时在学校;如果值班的校长责任心强一点;如果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和学校领导责任心更强一点。其实,关于这些“如果”,早已有了相关规定。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但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高度重视,地方上上下下严防死守,学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仍然不时发生?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是原因之一;但同时,教育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责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发的文、提出的要求都能落实到位,八成以上的事故都可以避免。学校安全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否则悔之晚矣。

4、向教育要安全

一份报告指出:“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事故,也有一部分事故是学生没有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 中小学生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养成教育滞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和文明意识是事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作为减少灾害损失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公共安全教育一直不尽如人意。教育部曾发布的一项《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时间不足、预防演习少。近六成的教师报告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主题安全教育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不到四成的教师及五成五左右的学生报告学校从未开展过预防灾害的演习活动。我们的孩子长期被家长和学校呵护着,在突然而来的灾害面前,往往不知所措,只知道拼命去跑去抢地方甚至去跳楼,这是灾难“扩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惜的是,灾难年年有,健忘和侥幸常常让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一个社会来说,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时段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时期。因为一旦成人,很难有机会再让普通人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而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落后,实际上让公众在面临危机时,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对目前安全教育非常缺乏的我国社会而言,最好的防灾减灾和灾害救援工作,就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尤其是建立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逐步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5、向预防要安全

整治只能是阶段性的,防患才是长期的,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预防。工作重心要全部转移到预防上。很多安全工作是“预防不积极,善后积极。”今年12月4日,山西省蒲县发生的6名寄宿小学生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事件,每个孩子补偿20万元,还有其他各种费用,赔偿金额算下来不少于200万元。这些钱足够把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修得很好。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保证,但是当调查问及一些校长,竟然还有很多没有见到过相关的文件,还在用老经验管理学校安全。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在校的安全都将归结于学校常规管理。而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活动、交往等一切行为,都无时无刻不涉及安全。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活动时做的一些不安全的动作,劳动时出现的危险情况——如果在这时能有人出来及时地制止和帮助,那很多时候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预防校园侵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显然尤为重要。安全问题的发生正是因为学生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救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加上事故发生时没有人及时地加以制止和帮助。学校的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重于一切,为进一步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

从微观上看,我认为学校、班级安全管理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关键在校,重点在防,做实为本,长效为先。我认为我们在学校班级安全管理工作上,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加强:

1、制度预防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一靠思想教育,二靠规章制度。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哈佛大学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学校安全也是这样,首先要建章立制,一切按规矩办事。我们说,学校安全管理应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积极预防”,就是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具体体现。“积极预防”要求我们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地做好学校安全的日常工作,认真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把安全事故消灭在未发生之前。

2、观念预防

我国著名预防犯罪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做了数百场预防犯罪与被害的讲座,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观念预防”的安全防范新理念。安全防范,不能光靠技防,更重要的是观念预防,如果思想上有了预防的观念,许多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曾有人想可以用技术预防解决一切问题。由于治标而不是治本,所以防范技术采用后,犯罪一度下降,马上又回升。因此,西方近来流行“软技术预防”,软技术预防=观念预防+简单的技术预防+科学评估,这就把预防提升了一个档次。学校安全的有效预防,必须要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但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预防。举几个观念预防的语句:“到家门前先回头看一看,再掏钥匙”;“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男女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不跟陌生人出去”;“不给陌生人开门”;“放学早回家”;“个人身体神圣不可侵犯”;“斗智与斗勇相结合”;“一个路灯相当于一个警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上关于班级安全方面的相关文章,组织学生学习,同时,还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板报宣传、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预防校园侵害的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3、全面预防

学校安全的有效预防,还要做到全面预防。我们知道,就厦门的情况而言,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校园周边暴力,是需要重点预防的,因为这些是厦门学校安全问题的“三大杀手”。但学校安全涉及多个方面,还要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近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其原因多为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升学压力加大,就业形式比较严峻,自杀者有之,出走者有之,更多的是环境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性心理问题、贫困生问题等等,加强心理教育刻不容缓,其中预防心理问题尤为重要,要让每个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注意心理安全”又如,网络安全问题,也是近年来颇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网上交友不慎的惨痛教训,部分学生出现“网瘾综合症”,极个别学生计算机犯罪,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做到“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侵害”,学会在“网海”里冲浪,在“网海”里遨游。此外,诸如防火灾、防台风、防地震、防煤气中毒、防邪教、防食物中毒、防触电、防运动事故、防集体活动事故、防毒品、防雷击、防性侵害、防地质灾害、防恐怖活动、防洪涝等等,都是学校、老师应当全面重视的。

4、重点预防

我们说要全面预防,但在具体预防时还要重点预防。就厦门的情况而言,比如,从非正常死亡人数和事故发生率看,溺水、交通安全和校园周边暴力是“三大杀手”,就要重点预防。既要加强安全的宣传教育,又要抓具体的落实;既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又要注意抓过程的安全检查;既要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如建筑工地水坑的填埋或设置警示标志),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如让学生学会游泳)。又如,城市学校要以防交通安全、防煤气中毒、防校园周边暴力为重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要以防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网络安全为重点。再如,对一所学校而言,还要注意重点部位(如校门及周边小巷、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园边角僻静处、化学品仓库等)的安全预防,注意重点时段(如上学放学、午餐午休、课间操、晚自习下课后等)的安全预防,注意重点人员(如女生、少数“问题学生”、少数“偏激教师”、临聘人员等)的安全预防,注意重点活动(如游泳课、外出参赛或活动、大型集会等)。

5、科学预防

预防也要讲科学。患有动脉硬化的病人,每晚睡前和夜里每次上完厕所后喝一小杯水(200毫升左右),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致命的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这就是科学预防。比如,火灾的预防,就是一个很讲科学性的预防。如,购买具有“3C”标志的电器产品;不违章使用电器设备,尤其是“热得快”、电炉等;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宿舍内禁用明火;不能夜间点蜡烛看书;不躺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等等。又如,溺水的预防,也是要处处讲科学。如,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去游泳;中小学生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不要酒后游泳;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再如,八月份性侵害案件高发,女生出行要格外小心。这里,送女生一首科学预防的歌谣:八月谨防性侵犯,暴露衣裙应少穿。盛夏之夜危险大,观念预防记心间。

6、人人预防

所谓人人预防,就是要求学校人、家庭人、社会人都要有预防意识。“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先说学校人。校长要抓安全,没说的。因为“校长是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校长要亲自关注安全工作,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议程,常抓不懈。分管安全的校领导对安全工作具体负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安全工作,切实负起责任。保卫科长或保卫干事,抓学校安全,是你的职责,是你的工作,要全面负起责任来,制度化严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其他校领导,都要有安全意识,都要把安全预防落实到所分管的工作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至少涉及课堂安全、实验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社会实践安全等等;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至少涉及食品卫生安全、校园设施安全、校舍安全等等。中层干部也可类比开来。

年段长、班主任是与学生“零距离”,更是学生成长的呵护者,更应细查学生安全隐患之苗头,及时预防。年段长、班主任又是和家长联系的“纽带”,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让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实施有效预防。科任教师、学校职员、临聘人员也要有安全意识,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处处细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报告。

再说家庭人。我认为,可以提“家长是孩子校外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家庭人包括父母亲、兄弟姐妹和家庭其他成员,有情况表明,发生在农村家庭、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家庭和外来务工者家庭子女的事故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家庭的安全意识相当差。让家庭行动起来,让家庭增强安全防患意识,是有效安全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说说社会人。我们常说,学校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实际上,就是要让社会各界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尤其是公安部门、共青团、妇联、交通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文化部门、卫生部门等等,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各自做好安全防患工作,确保师生平安。

7、处处预防

学校安全预防,不只是在教室里,也不只是在校园内,而应包括师生活动的所有场所。有道是“处处留心方能平安无事,时时警惕才可高枕无忧”。就校内而言,包括校内的道路、教室外的护栏和楼梯、学生宿舍和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等。其中楼梯和学生宿舍要重点预防。就校外而言,校园周边是否有暴力伤害学生情况?学生回家的路上是否有安全隐患?学生家庭周边是否有安全隐患?甚至学生的家庭里是否有安全隐患(诸如煤气是否会泄漏?家庭有无用电安全隐患等)都应注意了解和提醒,以防不测。在上体育课、劳动课、科学课、实验课等活动性较大的课时,就要强调学生使用器械或工具时要规范,不要摔伤或烧伤自己或同伴;在楼道内不能跑,不能拿卫生工具或其他物品相互打闹,不乱动电源插孔等等。这些事情,任课教师必须课前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严管理,并注意了解特殊体质学生健康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才能把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8、时时预防

学生在校上课,要预防,当更重要的是上学和放学时间的预防;学生在校期间,要预防,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放假回家期间的预防。时时预防,就是要求大家时时刻刻都要有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安全防患。这种“时时”,体现在上课时、下课时、上学时、放学时、活动时、运动时、游玩时、旅行时,特别是看似平安时,更要注意安全事。切记:忘记安全之时是事故准备到来之日。很多时候,只要班主任细心叮咛过,学生可能会把你的谆谆教导铭记在心,会主动把它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结果自然会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有机会的话,班主任应利用班队课开展“交通安全在我心”、“不该发生的故事”、“交通知识讲座”„„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如要与学生家长每期签订《安全责任书》。班上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利用班会、晨会、读报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9、创新预防

安全预防,也要注意创新。比如,能否设立班级安全信息员,一个明的一个暗的。明的,可以将所见到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报告给年级或保卫科;暗的,可以将因担心打击报复而不敢报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直接报给保卫科。又如,在师生中进行“安全隐患大家找”活动,让学校师生员工大家查找学校的安全隐患,查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安全教育的过程。类似地,可以进行查找或自编“安全防患名言警句”活动,看谁找得多,看谁编得好。

学校还可以尝试与校园周边商家、单位(部门)和居民,建立“安全防患共同体”,请综合治理副校长、公安、工商、税务、卫生、文化、交通、新闻、居委会等参与,共同制定“安全防患公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商家、周边单位(部门)和居民解决有关困难,简化有关经营手续;另一方面,校园周边商家、单位(部门)和群众,都要共同维护学校安全,发现情况,及时化解,及时通报。

学校还可以结合各项活动,融合渗透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可渗透,夏令营里可渗透,家访时可渗透,学科教学中可渗透。有的城市,还将安全问题巧妙融入了考题中,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安全防患技能。

10、人文预防

学校安全工作重要,但也不是要搞得人人自危。毕竟社会总体是平安的,总体是和谐的。学校安全教育,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活动。如对幼儿园小朋友,可以使用平安歌谣和平安童话;对初中生,可以使用顺口溜和安全演练;对高中生,可以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编写类似《中学生安全知识》《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教材,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一些安全教育的口号或话语,也应人文化。“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让人一步,海阔天空”,“安全是人生理之外的最大需求”,“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安全伴着幸福,安全创造财富,安全等于生命”,“安全工作时时抓,事故消灭在萌芽”,“安全是追求完美,预防是永无止境”,“朋友,请你记住,你可以没有其他文化,但你不能没有安全文化,因为它是人类生存本能需要的文化”等,就是颇具人文化的口号或话语。

在安全教育时,也可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增强安全教育的感染性。“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相对于天地之悠悠,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失去了就无法挽回。”“把生命融入知识,知识因此而鲜活;把知识注入生命,生命因此而厚重”,“任大事,不觉难;作小事,不敢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前车之履,后车之鉴”等,都是富有哲理的安全名言警句。

5.学校公共财物损坏赔偿制度 篇五

学校所有的物品是保证正常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学校资产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物品的管理,保证其正常运作,使用操作中要遵守和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公共财物铺张浪费、人为损坏、流失等。特定以下制度

一、如因下列原因致使物资损坏者,予以批评教育,同时按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责令赔偿和处分。

1.因责任事故引起水、电、火灾害等,造成重大损失者。

2.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按技术规程擅自操作者。

3.把公共财物挪作私用者。

4.实验楼的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健身器材、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美术室、音乐室、医务室等,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如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坏、丢失者。

5.不按操作规定,擅自拆卸或改装财物损坏者。

6.各办公部门公物由部门负责人管理,如有损坏,落实责任,由责任人照价赔偿,查不清责任的由该部门集体赔偿。

7.损坏公物,要及时报修,属于正常损坏,经总务处审查,免予赔偿;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按原价赔偿;故意损坏的,加倍赔偿,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校纪处分。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损坏谁赔偿的制度。其中,每个班级教室和备用教室(由教务处交付的教室)公物包括门窗、桌椅、电扇、讲台、电脑、投影仪、日光灯、开关、插座、黑板、墙壁等,实行责任制,由班主任负责,包干到人,落实到位。并纳入德育处班级考核。宿舍公物包括门窗、电扇、开关、日光灯、床铺、自来水等,须加倍爱惜,树立节约用水用电意识,如宿舍马桶漏水、漏电等现象,知情不报者,德育处将宿舍考核以0分处理。

8.严禁私接电源、私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一经举报查实,除赔偿外,并按学校安保办所规定的制度处理。

二、赔偿责任

1.损坏赔偿: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按修复费用的200%、100%、80%、50%、20%计价赔偿。

2.丢失赔偿:同上,确系失窃者,由学校领导另行处理。

3.赔偿责任一经确立后,由会计室落实到位。

6.学校公共卫生教育知识综合 篇六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⒊维生素分为A、B、C、D几十种。维生素具有微量性、调节性和特异性。⒋缺乏维生素A会患上干眼病,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⒌心脏分为左右两半,上下四个腔,即或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外面包着一层膜叫心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⒍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⒎健康人的体温为36——37℃,脉搏为60——90次/分。

⒏眼球的结构:眼球是由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组成的。

⒐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缺铁引起的,7——14的少儿血红蛋白低于120g/L,即可定为贫血。

⒑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⒒构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其他传播途径。

⒔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⒕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变化:乳房慢慢胀大,12岁左右来月经,骨盆扩大,皮下脂肪增加,皮肤有光泽、体态丰满而富有曲线。

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变化:处生殖器长大,喉结突出,嗓音变粗。

在青春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臀围都明显增加,心脏功能逐渐完善。脑和神经系统逐渐成熟。

⒖心理健康标准:⒈智力正常。⒉情绪反应适度。⒊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⒋行为协调,反应适度。⒌人际关系协调。⒍个性健全稳定。

⒗远离毒品:

毒品是指某些吸食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包括: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吗啡、可卡因、罂粟。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11年“6.26”国际禁毒日主题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请记住: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⒙每年的第二周是北票市规定的防近宣传周。

⒚几种动物传染病:狂犬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7.农村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研究 篇七

学校体育公共服务是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公共体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组织以及配置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的。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充分利用体育产品来实现学生的体育运动权力。能否进一步满足和实现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 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体育公用服务体系是否足够的建立和完善。 因此, 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阐述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基本内容

一套较为健全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具备几下几个方面, 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所需设施、服务平台、产品、信息、便利、遗产保护、相关的服务机制、绩效评估、资金、人才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的保证等全方位的内容。首先, 对于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来说, 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予以投入和大力支持, 并建立各个级别的公共服务体育设施, 对于比较重要且具有标志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进行重点的建设, 并力求打造一个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将现代科技充分融入到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中去, 以便确保学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体制检测等多方面的要求。 其次, 确保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和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保证学校公共服务人员的到位情况, 才能为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学校为了保使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得以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不断地组织和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使得不同类型的人群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对体育品牌进行全方位的树立和精心打造, 促进农村学校特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将体育活动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和完善, 并充分挖掘出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潜在优势在选择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过程中, 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健身为主要指导目标, 并为学生提供质量较优水平较高的特色体育公共服务,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复杂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满足和新的体验。

3、体育公共服务功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1、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系统

学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支持系统的参与, 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以及舆论支持系统这三大方面。 在学校体育运动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满足当代科技的发展需求, 需要及时的将科技元素融入到建设中, 并充分利用科技的先进优势和技术水平来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对体育运动的各项技术和指导方法进行改进, 选择科学的运用器材设备, 以便为科学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 体育运动大多都是以户外的形式展开的, 改善体育运动的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能够更有热忱的投入到健身和体育锻炼中去。并且这种舒适的运动环境可以极大的愉悦学生的身心,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和温暖。另外, 除了技术和环境的支持之外, 学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整构建仍然离不开舆论支持系统的辅助。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 学生的学校压力比较大, 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 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仍然缺乏科学健身的意识,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 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十分有必要。 通过舆论的广泛宣传, 逐渐的改变人们落后的体育观念和意识, 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并逐步采取行动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 以便强身健体, 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

3.2、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功能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建立和完善除了一定的支持系统的参与之外, 还需要必要的保证措施来为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学校体育公共服务保障功能主要包括体制保障、机制保障、法制保障以及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功能要想正常进行和运转, 首先离不开组织、资金以及设施的大力投入, 只有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的引进, 对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开展, 建立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系统,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公共服务各项功能的有效和充分发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功能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对于提高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引起农村相关学校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 2008, 29 (02) .

[2]李凌霞.体育公共服务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2 (05) .

8.学校公共安全论文 篇八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其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支持,由此也构成了学校的外部社会公共关系网络。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社会公共关系中的三个主要结点,即三类主要组织,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中介机构、社会性支持组织,其职能定位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脉络。学校与这些组织发生经常性的联系,希望结合其功能定位及合作关系,进一步厘清相互之间的关联,以期实现协同增效的愿景。

关键词

社会公共关系 组织架构 协作路径

一、学校社会公共关系的界定

学校社会公共关系,指的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与支持其发展的、产生直接或间接互动的系列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研究学校的社会公共关系,为的是将学校的外部关系纳入学校建设的范畴,最优化地利用教育资源,以促进相关支持组织对学校的认知、理解与支持,从而体现学校的社会职责。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拓展,学校作为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其社会公共关系越来越受到专业研究人员的重视,希望能够从学校的“外围视角”来构建学校持续发展的优良外部环境。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实施“优化教育公共治理,完善教育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与学校之间畅通的合作渠道,以及相互之间的网络链接关系。显然,学校作为教育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有效处理并优化其社会公共关系,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学校发生必需的、经常性联系的组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于浦东新区学校数量多,所以根据区域划分为四个教育署,教育署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部分管理的职能;第二类是浦东新区范围内的教育中介机构,包括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教育发展研究院、督导室等业务指导机构,以及独立运作的教育类社会团体组织等;第三类是社会性、群众性支持组织,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的家庭,以及社区内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三类组织从不同层面支持着学校的发展,也构成了学校社会公共关系中的三个主要结点。当然,学校还与民防、卫生、安全、工程等部门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联系,本文将主要讨论上述三类组织所构成的学校社会公共关系,见图1。

图1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公共关系组织架构图

二、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发展提供财物保障

学校的办学体制、教育环境、教育投资等维度对浦东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公办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态和关系性质[1]。鉴于“庞大的教育事业”、“广阔的管理地域”、“多元的办学体制”等特征,自浦东新区成立之时就开始了以“大政府、小社会”为指导思想的探索[2]。2004年5月,教育局下设教育署,依地域成立了四个教育署。作为派出机构,教育署与教育主管部门是“同一层面思考、不同层面工作;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承担确保政府指令得以贯彻执行的职责,如服务、指导和交流等工作,但不涉及人事和财务工作[3]。教育署介于政府和办学实体之间,促进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运行及职能转变。

鉴于教育署的职能定位,学校与教育署之间的工作联系主要体现在管理服务与信息交流两个层面上。第一,是学校与教育署之间常规管理上的往来,教育署的科室依据工作内容做了划分,一是业务类的,包括学校业务和学生业务;二是管理类的,包括综合事务和党群事务,与业务类和管理类相对应的是业务科室与综合科室,同时也包括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考核。第二,学校将教育署作为一个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署级层面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有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这种为学校发展提供的“贴近服务”的做法,赢得了学校的认可。比如第一教育署层面开展的“生活探究课程”的开发、推广应用,联合高校研究人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批进行。在对参与学校教师进行先期系统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已有的相关探究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实施,并不定期进行署层面的交流展示。

经过十年来的具有开创性的实践探索,教育署的功能定位与服务范畴越来越规范、精致化,学校与教育署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中介机构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以活动内容与形式作为分类指标,教育中介机构可以分为多类,其中包括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根据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包括以业务指导为核心职责的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以教育督导指导为核心职责的督导室;而教育类社团组织则包括在区域内注册的多类组织。

1.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教发院)从事区域教育研究、开发和应用。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现内设机构为“四中心一室”,即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发展中心、区域教育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和办公室。学校内部职能处室的划分多与教发院各中心相匹配,建立直接的业务条线联系,以方便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学校的师训、教研、德育等工作与教师发展中心对接,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相关职能。学校通过参与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活动,了解当下区域层面的师德修养、教学研究、学分认定等工作,并适时为本校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教育督导室是区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的专门机构,并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督导室所开展的工作包括综合性督导、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校园安全工作检查等。因此,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也与督导内容建立起对接,通过督导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共同破解学校发展的难题。督导是对学校整体工作及具体工作规划及完成情况的一种检查督促,学校与督导室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将对学校的规范、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学校及其他单位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事业单位为其提供的专项的业务指导,但是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活动,对学校而言相当一部分是“必修”的,而社团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则更具有选择性。

2.教育类社会团体组织

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等教育中介组织是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浦东新区增加教育中介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围绕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以项目或其他形式开展合作,将最大限度地增进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协调与良性互动,实现长期的共赢。

目前,浦东新区有多个注册的教育类社会团体组织,包括学前教育学会、教育学会等综合性组织,以及中小学体育协会、信息技术协会等条线组织。以浦东新区教育学会为例,学会成立于2007年3月,学会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浦东教育发展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进、委托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实际需求,参加学会组织的教学竞赛、学术报告、科学研究等多种活动,将参与这些活动作为学校内部工作推进的契机,以提升学校整体发展的品质。

四、群众性支持组织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服务

1.以家长委员会为主要载体的家庭、社区活动

随着浦东新区社会多元利益群体的出现、公民权利的增长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意识与能力的增强,以家长委员会为主要载体的家庭、社区参与学校管理、教学、志愿服务及监督等活动日益增多,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

学校对家长参与工作的认识,应该基于共同的责任,进一步厘清双方合作的内容、方式、边界等,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制度,积极吸收有效的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家长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等方面,实现必要的制衡和相互促进,实现家校社合作的“善治”状态。

崂山西路小学,是浦东新区一所普通小学,学校不仅组建了各个层面的家长委员会,还建立了“家校合作教育委员会”,从德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三个维度共同来进行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学校的组织架构可以看出,家长教育委员会、学校教育委员会、家校合作教育委员会是处于同一层级的,足见学校对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重视与认可。同时,良性的协商合作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社区各类组织及企事业单位

浦东新区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协商工作的推进,让社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相关工作中,目的是促使社区成为优化学校、家庭、学生学习的资源,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联系社区各类组织、企事业单位,调动社区资源,最终协助学校特色发展,共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学校向社区代表通报学校的常规工作、重要工作、安全工作等社区人士关心的重要内容,同时听取各方意见,使听证制度成为社区了解学校、评价学校并提出意见的重要平台。

学校的主动需求也是社区与学校合作的主要推动力。浦东新区花木中心小学因学生放学安全问题求助社区,社区首先聘请专业人员对花木中心小学的周边环境进行研究,制定方案,安排学生错时错位放学。同时,动员学校教师和家长作为志愿者同社区交警、城管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致力于校园安全。目前,花木社区在社区安全领域已形成“跨界整合、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共谋共建”的工作格局。

五、协作展望

一所学校的发展,受制于多方面的客观条件,而学校与上述组织机构的关系,构成了学校主要的社会公共关系,而这种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持、协同共进的。这样一种合作关系,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服务关系”,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中介机构和社会性支持组织对学校发展的一种支持,而最终指向共同的服务对象——学生。而学校利用好这种服务与支持,也将对学校持续发展、特色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营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舆论氛围,已经成为考验学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浦东新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及进取的空间明显增大,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拓宽特色化、高品质的发展路径,想必利用好校外“物质保障”、“专业服务”、“咨询评估”、“资源共享”这样一种资源供给与服务形式,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的外部呈现,开拓校本管理路径的新探索,也将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其内外关系的基础上,自觉采取措施,维持与改善自身的社会公共关系状态,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体现学校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段晋萍.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9).

[2] 许建山,李忠,等.浦东开发开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和对策[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工会福利会议纪要范文下一篇:关爱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