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024-11-14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共11篇)

1.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一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心得

从银川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回来,脑子里一直萦绕着和“阅读分析说再见”的想法,但教法稚嫩的我却不知怎样才能从传统教育模式的阴霾中走出去。执教完《最后一头战象》,我似乎找到了其中的一种答案。

面对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我无从下手。与其自己乱打乱撞,不知所措,倒不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我研读了两天教材后做出的决定。

或许我的勇气还不够,还不能完全的放手。首先我让孩子们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成语)。因为这样的词语本课比较多,文本本身又比较吸引人。这个工作孩子做的很认真,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他们找出了“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优哉游哉”、“十分亢奋”、“焦躁不安”、“漫不经心”、“泪光闪闪”、“久别重逢”、“恍然大悟”、“斑斑血迹”、“英武豪迈”、“横遭不幸”、“暴毙荒野”、“泣不成声”、“糯米粑粑”、“日落西山”、“天色苍茫”、“清波荡漾”、“震耳欲聋”、“炯炯有神”、“激越悲壮”、“浴血搏杀”、“草木茂盛”、“长途跋涉”、“体力不济”、“东方涂白”、“并肩战斗”等28个词语。我将这28个词语依次板书到了黑板上。

然后,我让孩子们依次用上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解这个故事,并且还要求和文本相吻合。这既是在考查他们复述故事的能力,也是在考察他们对课本掌握的程度,更是对他们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能力的极大挑战。这么苛刻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是何其的艰难!但看得出孩子们却没有丝毫的反感情绪,倒是积极的投入到了这个问题的准备当中了。在这节课还剩10分钟的时候,我开始找孩子复述这个故事。孩子们的小手鳞栉次比的举了起来,但也不乏举棋不定的同学。当回答问题的孩子看到我将黑板上的词语一个个划掉时,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激动。有的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难免一时语塞,急得满脸通红,抓耳挠腮。而在下面的同学早已是急他人之所急,大有代之而后快之嫌。就在这时,若能急中生智,精彩自不必说,化险为夷的刺激马上迎来的就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虽然我知道,有些孩子在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会时不时用眼瞟一下自己先前已写好的文字稿件,即使这样我也不予点破,这说明孩子已具备了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了,形成文字的本身就是对思维缜密能力的一种锻炼。再说了,老师让说的东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整理出来也委实不易。所以整堂课,学生睿智的回答一直回荡在教室。

学生既然能够复述这故事,那么对文本的把握也就了然于胸了。然后让他们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文本写了一件什么事,似乎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变无疑又是一次思维升华的过程。

文本搞懂了,接下来的.问题也就容易多了。我让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自己解答。即提出问题的同学,通过研读文本自己解答,当然他人也可以补充;自己解答不了的,可以将问题抛向全班,让其他同学回答完后,问题人再将问题答案予以总结,给出一个自己相对满意的答案。不求答案标准化,但求思维多元化,多样化。答题的环境一下子宽松了起来,孩子们的劲头儿更足了。

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给予了完美的解答。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同学们先是围绕着课后题不敢放。偶尔有一同学提了自己的问题受到我的表扬后,孩子们的思路顿时洞开。为了说明当时的情况,我将孩子们提的问题以及给予的答案写在下面。

嘎羧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学生回答:很可能因为,一是那上边承载了过去辉煌的历史,记载了它的战绩(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是作为戎马一生的战象,穿着戎装去见战友更显自己与战友们同在的决心。

为什么“村长在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学生回答:村长以给人类出殡的仪式为一头活着的战象送葬,表现人们对这头战象的的喜爱、不舍与尊重。

为什么“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学生回答: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储备了使它筋疲力尽方能死去的能量,一是不愿浪费,二是怕接受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而变的更加留恋,而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同眠的愿望);但它太不舍得这块儿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了,临终之前,又绕着寨子走三圈,那是多么的不舍与留恋哪!

它为什么走到一块鱼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学生回答:第一,它是一块伤心石,第二它是一块救命石。说它是伤心石是因为这儿曾经是嘎羧和战友们奋力杀敌的战场,是自己曾经洒下鲜血的地方;说它是救命石,是因为“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他早就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很显然,孩子门是读了原著的,我一问,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读过沈石溪的作品;过半的同学阅读了该篇文章的原作。这跟我平时对他们的要求不无关系,凡是涉及到本册书哪个作家的作品我都会在上学期期末给他们布置读书的任务。)其实,即使不读原著,在教材上也是能够找到相应的对应的。有一孩子回答道:“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吧嘎羧抬上岸的。’”

为什么“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得发亮?”

学生回答:一是因为激动,二是因为在霞光的映照下水波的反射,三是可能回光返照。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为什们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呢?

学生回答:文中既然说是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那么就可以推测,它的另一只眼睛可能是闭着的。如果这样,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可能是因为它对这片土地及人民的留恋;另一只眼睛闭着是因为要和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同眠于地下。

……

孩子们的推断合情合理,回答有理有据。如此思维碰撞的火花能出现在我的课堂上着实令我喜出望外,有点受宠若惊了。即使有些还孩子的回答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甚至有时还游离出了教参的范围。但这都是孩子们经过思考所得的产物,我都给予了相应的肯定。

整个过程老师似乎只是在评价哪个同学的解释更好,哪个同学的思路还欠考虑。不再武断的说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而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给予一个公允的评价。地位也不似原来的课堂主宰官一般,似乎只是在扮演者班级首席的这一角色而矣。

而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巨大潜能。在此呼吁:老师们,请您放手。也许孩子们会给您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2.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 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情节曲折, 描写生动, 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 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引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做到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并抓住文中对战象嘎羧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 揣摩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导入新课

1943年, 日寇侵略我国西双版纳, 在重镇打洛江畔, 抗日战士奋起反击, 有一群特殊的“士兵”, 它们破城门、踏敌军,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 我方八十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人们在搬运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 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 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评析:通过声情并茂讲故事开课, 既巧妙地解释了课题中的“战象”这一词语, 弥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 又很好地处理了课文非重点段 (第1~4自然段) 的教学, 为全文的学习营造了一种情感基调, 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通读课文, 梳理文脉

1. 通读课文, 识字学词。

(1) 自读课文。战象嘎羧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它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才刚刚拉开帷幕, 请大家自读课文。

(2) 检查朗读。根据课文的脉络结构, 分三部分检查朗读。“重披战甲” (第5~11自然段) , “凭吊战场” (第12~16自然段) , “庄严归去” (第17~23自然段) 。

(3) 识字学词。重点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 随机正音、识字, 联系语境理解部分词语。

(2) 字形。如:寇:意思是侵入民宅, 袭击主人, 武力劫掠, 上面的宀表示房屋, 左下的元字表示人头, 右下的字读pū, 表示用手拿着器械。

(3) 词义。如: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出示图片。)

黄泉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这里指嘎羧要死了。

评析:面对篇幅较长的课文, 让全体学生能自主读通课文, 这是高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下限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同时, 所涉及的字音、字形、词义均在学生读书时视学情相机教学, 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预设”的框囿, 使教学更能服务“现场”, 更能体现“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

2. 梳理文脉, 整体感知。

(1) 浏览全文。在我们心中, 嘎羧已不只是一头战象, 它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请大家再次浏览全文, 说说课文哪个场面令你心潮涌动。

(2) 交流讨论。请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个场面最感人, 并尽可能用四字词语概况相应的场面。 (如: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等。)

(3) 小结。教师归纳结合课文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场面, 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概括。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课文不止写了一个场面, 连起来才是课文完整的内容, 请同学们按照这些四字词语的顺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 自知生命大限已至, 便再次佩上象鞍, 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 凭吊战场, 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 庄严地把自己掩埋。)

评析:此环节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从“场面复述”到“标题提炼”再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在把文字读薄又读厚的过程中, 获得了充分的言语实践, 其中既有对规范的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过程, 又有自身遣词炼字斟酌言语的倾吐过程, 对训练学生的言语意识, 提升学生语言面貌大有益处。

三、品读感悟, 咬文嚼字

1. 默读课文。

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 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 这种情怀震撼心灵, 荡涤灵魂。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这种情怀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画出感动你的语句, 圈一圈词语, 写一写批注, 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的。 (学生自学课文。)

2. 交流展示。

出示句子1:“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 咬文嚼字, 悟情味。 (1) 关注叠词。抓住“呼呼吹去”“久久”“泪光闪闪”, 感受嘎羧26年久别重逢再见象鞍时的急切、兴奋、忧伤、留恋, 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2) 揣摩“摩挲” (手轻轻按着, 一下一下移动抚摸) , 从细节描写中感悟嘎羧的一往情深。 (3) 感情朗读。

(2) 上下联系, 探原委。联系上下文思考, 是什么原因使嘎羧内心涌动着这样激荡的情绪。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9自然段内容感受嘎羧对战友的怀念, 对辉煌战斗岁月的难忘。

(3) 归纳总结, 得方法。寥寥数语, 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 (神情、动作) 细节的具体描写, 传递出了撼人心灵的不分域界的至真至情。

出示句子2:第二天早晨, 嘎羧突然十分亢奋, 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工, 欧欧地轻吼着, 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 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1) 感情朗读, 明形象。这段文字仿佛把嘎羧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谁能用正确、流利的朗读把嘎羧带到我们面前? (指名学生读, 点评指导。)

(2) 品词析句, 悟方法。读着读着, 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特殊的字眼, 这些字眼里藏着嘎羧的情感, 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亢奋、烧得通红、轻吼、踏、指等。) 可以说我们从这些字眼中体会到嘎羧的情感, 也可以说作者用这些字眼让我们感受到嘎羧的情感, 这就是文章的秘密。

出示句子3:嘎羧用鼻尖钩住, 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 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引导学生用学习句子1、句子2的方法学习句子3。)

4. 前后联系, 探寻秘妙。 (出示句子1、句子2和句子3。)

(1) 默读第5~11自然段。思考:为了表现嘎羧的忠诚、善良, 作者只需要用句子1描写就可以了, 可为什么还要用句子2和句子3来描写呢?

(2) 学生交流后小结:嘎羧到了生命的尽头, 越发想念自己的战友, 越发渴望回到曾经的战场, 它之前表现出来的亢奋、焦躁, 就是思念战友而不得的痛苦, 有了前面的铺垫, 句子中对嘎羧的深情摩挲就更显得感人。

评析: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既有阅读方法的指导, 又有对文本写法的关注。教师在自学环节提出了“圈、画、批、想”的具体方法要求, 使学生得言、得意又得法。交流展示环节从言语形式入手, 始终抓住言语形式这一核心, 在步步追问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进而让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度解读, 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

四、想象补白, 读写结合

二十六年之后, 找寻了那么久, 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此刻的嘎羧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或动作呢?作者没有写, 但我们可以想象, 可以补充,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品读的三个句子, 关注细节, 写一写嘎羧的表情或动作。

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___________。 (预设: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它微微昂起头, 朝四下张望着, 眼神显得特别专注, 像是在回想什么。过了很久, 它伸长脖子, 朝着东南方向轻轻吼叫了几声, 还甩了甩那蒲扇般的大耳朵, 似乎在向谁倾诉着什么。)

评析:高段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还要思考课文是怎么写的。在学生体悟到这一言语秘妙之后, 教师及时寻找一个契机, 让学生在文本留白处发挥想象, 进行言语实践, 此时的学生有情可抒, 有物可描, 使读写结合水到渠成, 不着痕迹。

五、布置作业, 延伸拓展

1. 用本节课学到的“关注细节”的方法, 自主阅读课文中其余3个场面, 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一起交流。

3.《最后一头战象》语文听后感 篇三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将近有两千字的长课文,长课文短教而且它讲述的是关于一头战象的小说,动物的世界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一头战象便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看来想要上好这节课可绝非易事,谢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教学环节,文字对比生成的教学智慧,气定闲神中透露的扎实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细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首先,谢老师的导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你们爱看电影吗?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英姿飒爽的将领驰骋战场骑着的战马吗?你们看到过凭借自己灵敏的嗅觉侦破案件的猎犬吗?那你们又是否看到过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的战象呢?”这样的导课不仅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而且也很好的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导课很好的为教学打开思路,并没有喧兵得主,这样有效的导课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谢老师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的回答并不简练,对于一篇长课文让孩子们用简练的话总结出来并不现实,所以谢老师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孩子们说说嘎羧临死前做了哪些事,孩子们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便轻而易举的用四字词语总结出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光荣归去。接着孩子们根据梳理出来的主要故事情节便能用一句话准确的概括出来。对于一篇小说或者长课文而言,这无疑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而且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谢老师找出自己感动的部分进行研读,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但是行为、神态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于是谢老师让孩子们紧扣词语来教学。在攻破核心目标的过程当中,我最欣赏的是恰当运用作者的原文内容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教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噶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这堂课从设计环节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篇课文光是默默的看着都是感人至深的,但课堂中孩子的反应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热烈,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的是感动,但我们想看到的是眼光中的那份沉重和虔诚,探究其原因,聂校长指出的几点应该是我们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应该反思的,也是在今后的课堂当中应该改进的。

1、学生游离课堂。

学生爱走神是老师们经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解决它的方法更多的是责备吧,其实孩子们走神首先是文本不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孩子们没有与文本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必须对孩子们之前的认知水平有所了解,必须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进行备课,讲课。

2、同样的`一个问题,要多问几句,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启发。

比如说:“请你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很生硬的问题,孩子们看到后便开始快速的寻找主人公,归纳故事情节,若我们这样提问“你能不能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孩子们在心理上便没有太大的负担,他或许可以侃侃而谈甚至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

3、自主教学

4.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四

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的一次大战斗中,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鲜血把江水染红了。战斗结束后,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地埋葬了,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但还有一头战象浴血奋战后身受重伤,依旧忍着痛、喘息着坚强地活了下来,它就是战象嘎羧。整整二十六年,人们像对待英雄一样照料嗄羧,嘎羧也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善良的村民们当成亲人,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没有选择到祖宗留下来的象冢埋葬自己,而是再次重披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

嘎羧是一个坚强而又忠诚的卫士!它在战斗中奋不顾身,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和战友们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而在生命的最后,它都还深深眷恋着象鞍,见了自己的象鞍,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多么坚强而又忠诚的一头战象!“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坚强和忠诚,记载着嘎羧对战友的怀念,记载着嘎羧对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期盼!这坚强而又忠诚的博大胸怀感天动地!

二十六年过去了,坚强而又忠诚的卫士嘎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它的战友,它要和曾经一起并肩作战、浴血搏杀的战象们躺在一起。当它再次站在曾经的战场,它的心里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十分清晰地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它凭吊曾经的战友,怀念它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一声声悲壮的吼声惊天动地,那是它对战友的思念,对日军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战象竟有如此灵性,它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它用行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英雄的血泪永远令人肃然起敬。

5.《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会摩挲、凝望、焦躁不安、久别重逢 等词语的含义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体会战象的内心情感

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赏析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坐端正、背挺直、手放桌上、眼看前方、面带微笑,我们上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我们知道这头战象的名字叫?嘎羧

2、嘎羧老了,要走黄泉路了,在它死之前它做了哪些事呢?板书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做笔记。

二、重披象鞍 ——感悟动作、神态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1、课文按时间顺序抓住这几个主要事件来写嘎羧走黄泉路的,别看他只有四个字,但每个词语的背后都有一副感人的画面,请快速浏览6-23段,找找哪个画面令你感动,哪个词句令你难忘,请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谁来读读刚才读地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这段话是嘎羧看到什么时候的表现?在没有看到象鞍时它?焦躁不安

它是怎样焦躁不安的?

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让我们一起来读,注意读准字音。)

4、从焦躁不安到一下子安静下来,你看出了什么?它用怎样的动作表示

? 吹 摩挲

A、我们一起看到这个词?从字形上看,他们和什么有关?用手轻轻地抚摸叫摩挲? 嘎羧是用什么摩挲

B、摩挲的是?象鞍

这是怎样的一件象鞍呢?„„

C、当看到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时它用鼻尖久久地?摩挲

当闻到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时它久久地摩挲

(板书)此时,象鞍就是它的?

D、这个战友和它分别了多久? 26年后的重逢,朋友也变——老了,所以像是见到——这一见,眼睛里?泪光闪闪(板书)E、它泪光闪闪的看着这样一个象鞍,可能想说什么呢?

5、嘎羧不会说话,你们是怎么感受到它的内心的?动作、神态描写可以表达内心情感?(板书:动作加神态箭头情感)

三、故地缅怀——品味动作神态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1、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的动作、神态?

2、久久凝望着什么?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亲了又亲什么?龟形礁石(板书)

3、这样的地方和它有什么关系?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4、看来这个江面曾经是一个战场,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场战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资料)(配乐)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5、26年后,它再一次的来到这里,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凝望着江面,仿佛看到了? 仿佛看到了?

仿佛看到了?

6、它看到了太多太多所以它做了一个让自己无法控制的举动是?亲了又亲

7、哪个字可以看出它的无法控制?“又”说明亲的次数很?多 其他词加上这个字也变多了,这里,嘎羧是?亲了又亲,它亲的是什么?它为什么亲这块礁石不亲别的礁石呢?可能、、很可能、太可能了

7、它越亲越激动,于是它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出示幻灯片)

这样的吼叫______,这样的吼声_______这样的声音还在哪个标点符号里发出?破折号 它告诉我们声音在?延长

情绪也在延长你听(播放音乐)

8、此时,它还是那个衰老的嘎羧吗?我记得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嘎

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着,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 如今,它却发生这样的变化——(指读)

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两天前的样子: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师读)而此时,嘎羧:(生读)我读的是衰老的嘎羧,你读的是?我读的是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的嘎羧,你读的是?我读的是眼睛都很难睁开的嘎羧,你读的是?嘎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个地方是?(曾经的战场。

9、这样的战象站在江边,看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大吼着,可能想说——

10、它说了吗?它用什么表达着内心情感?神态、动作(板书)

四、掘墓自葬——领悟动作、神态描写升华嘎羧形象

1、这样的感情还将继续,它一路走,一路寻,它还要去哪?百象冢

2、他来这里干什么?

3、它是如何把自己埋葬的?请你们快速浏览17-23段,想象画面,用上文中的动词来把句子补充完整!出示:嘎羧来到百象冢,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在地上()起来。

早晨,嘎羧举起一对象牙用力地(挖)着,下午,嘎羧在坑里继续(),用鼻子卷着土块()出坑,太阳落山了,它还在吃力(),疲惫地()着,月亮升起来了,它累得气喘吁吁了,它依然用象牙(),半夜,象牙

()的声音越来越稀,鼻子()的节奏越来越慢,直到东方吐白。

4、嘎羧重复得最多的动作是什么?“挖”了又“抛”(板书)它挖了多久?一天一夜

24小时 5、24小时的挖与抛,只为把自己(),24小时的挖和抛,只想与谁团聚?

6、最终,它横卧坑底,(板书)出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

7、让我们来回顾它最后的生命历程吧:(师补充板书)师生配合朗读

8、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头怎样的战象?重情重义的战象 忠诚

(你们看到了它的品质。它的形象高大了。

9、在你眼里,仅仅是一头战象吗?多么伟大的英雄多么悲壮的战士

10、就让我们为它送上英雄的赞歌吧:

五、拓展延伸课堂——走近作者,赏析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动物小说特点

1、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带给我们的感动,它告诉我们:(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他还告诉我们,塑造动物形象,表达情感可以用动作、神态等描写。

2、带着他这个方法,走进他的另外两篇动物小说中的片段,请同学们用上波浪线画出描写动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在旁边作批注,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情感。

一头活的小象,卖给动物园,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我蹑手蹑脚取下挂在泥墙上的铁链子,刚要去绑它的腿,突然山箐里传来大象高亢嘹亮的吼叫声,银灰鼻耳朵挺灵,立刻就醒了噌,地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蹿到门口,举起鼻子就,嘭嘭嘭地敲门,还兴奋地呦呜呦呜的叫。——沈石溪《白象家族》

我想,公狐狸又在用同样的方式对我行骗,目的很明显,是要骗我离开树根下的洞,这洞肯定就是狐狸的巢穴,母狐狸十有八九还呆在洞里头。„„过了一会,公狐狸大概明白了它的拙劣的骗术骗不了我,就把那只吊着有腿放了下来,弯曲的腰也挺直了,也不再痛苦的转圈了,蹲在地上,怔怔地望着我,眼光悲哀,“呦----呦---”尖尖的狐嘴里发出凄厉的长啸,显得忧心如焚。——沈石溪《再被狐狸骗一次》

3、想知道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们走进他们,其实写动物也

是在写自己,也请你们

课后阅读这些动物小说,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作者沈石溪。

4、课堂只是学习的开始,真正的学习在课后,我们不仅要会赏析,还要会运用。请看作业:

5、检查笔记。黑板上的板书做好笔记的举手。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久久摩挲

久久凝望

挖了又抛 泪光闪闪

亲了又亲

横卧坑底

只为

只因

只想

重披象鞍

故地缅怀

6.《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嘎羧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叫声描写将嘎羧的情感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

4.拓展阅读,积累动物小说中的美好佳句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叫声描写将嘎羧的情感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课件出示:战后幸存、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头战象》。(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结合预习,再次浏览全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组长筛选并整理问题)

2.汇报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课件出示)

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出示学习导引:

先自主研读:(重点读2-4部分)再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深化认识。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11自然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细细品读、勾画,结合上下句和想象的方法深深感悟,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尝试感情朗读。

2、学生自学、交流。

四、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一)交流“重披战甲”

首先,我们来看“重披象鞍”这部分,找出最能表现嘎羧情感的令你感动的句

子,读读,体会嘎羧的内心。交流汇报:(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没想到,嘎羧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生读句子说感受)找到这句话的

同学请举手(指名说感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课件出示)。理解“久别重逢”,他们分别了多少年?分别很久,再次相见,这就叫――。

哪些词语你看出了它对象鞍的深情。抓住“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词语体会战象的怀旧。关注了动作、神态。那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嘎羧它不会说话,我们是怎么读懂嘎羧的心声的?(动作、神态加上想象,联系上下文,这就是读懂动物小说的一个好办法。)

(二)交流“凭吊战场”

用我们自己发现到的.好办法,来试着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

重点指导: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

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出示那次战争的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在嘎羧久久的凝望里,它一定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心动魄的一

幕:。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想到了,也

许是,也许??它震耳欲聋的吼声,也许在呼唤也许在诉说,也许??.

带着对战象的敬佩,深情朗读。(齐读)根据填补想象,师生一起合作朗读。(配

乐,师生一描一读。)

生: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战

友们奋勇搏杀,在枪林弹雨中,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

生: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师:──那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那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

一处伤心之地!

生: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

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唤,呼唤着战友的灵魂,也在告诉战友,我将来

陪伴你们!

(出示这头战象的资料)再指名朗读。

(三)交流“庄严归去”

重点指导: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抓住“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来体会。)

五、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1、总结一下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师生接读)

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音乐起)生配乐读??师:26年了,它还不忘悉心照料它的寨民们??也忘不了曾经和战友并肩作战、浴血搏杀的战场??师: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读??

师:同学们,此时,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同学们,总结一下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完成填空)

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它。

2、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写法上)

六、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1、我们可以阅读沈石溪的其它作品

(课件出示)《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

7.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七

一、快速阅读,紧扣单元训练重点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而它作为一篇动物小说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太遥远。要上好这堂课,绝非易事!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却抓住几个重点片段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个性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如指导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这一片段时,先齐读,然后指名读,并引导评价,学生也说评价得很好,指出读“欧——欧——”要大声,中间有破折号要延长,然后又根据评价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引导想象,充分发散学生思维。

8.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八

一、教态自然,用语亲切。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温柔的语调,这让人感到很亲切。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整节课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初登讲台的支教生。

二、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三个场面,即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来,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并且写上标注,思考这样写的方法和好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三、调节课堂,学生为主。

在课程设计上,分为解读题目、作者简介、初读课文、会读会写、概括事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具体分析语句等方面,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来说,内容还是很多的。到了最后的具体分析语句的环节,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戏没了戏眼一样,匆匆落幕。我觉得可以把具体分析语句这一环节放在下一节课再教学,在概括事件、思考问题这两个环节里可以增设相应的练习、多提问学生。一节课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好,而在于学生的表现。

9.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九

经济开发区小学

陈颖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总结和归纳、复述课文的能力。

2、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提问:同学们见过大象吗?喜欢他们吗?那你们看见过能打仗的大象吗?你们知道吗?能够上战场打仗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师:“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微风凛凛的象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威风、英勇、神气„„)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就是这群威风、英勇、神气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冠,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藏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请齐读两遍课题)二:检查预习

师: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有两千多个字,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了吗?

生:有。

师:那好,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非常好,知识总是青睐勇敢的人。来,你先。你跟大家先说一说,这篇课文前前后后你共读过几遍?

生1:我共读过三遍。

师:三遍,好。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来说,至少要花三十分钟。老师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当中一些比较重要又难读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日寇、摩挲、唏嘘、镌刻、扑喇喇、威风凛凛、势不可当、悠哉游哉、焦躁不安、浴血搏杀、震耳欲聋、炯炯有神)

生1读了一遍。

师:哪个同学能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来,这位男同学。生2响亮地读了一遍。

师:读得字正腔圆,非常不错。

师:同学们,我们都能读这些词语吗?好,一起朗读这些词语。读词语要讲究节奏,不能拖沓,好吗?日寇、摩挲、象冢,齐——(声音短促)。

生齐读,很有节奏。

师:非常好,声音洪亮整齐

读完这篇文章老师有一个感受:篇幅好长啊!你们感觉呢?

这是一篇长文章,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略读和精读)什么地方该精读?什么地方该略读?

三、寻找“感动”了解大意

课文中有哪些令你感动、让你深思的语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或用小标题概括。

预感死亡

英雄暮年 寻找象鞍

重披战甲 绕寨三圈

告别村民 怀念战友

凭吊战场 自掘象冢

庄严归去

师:其实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场面。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刚才同学说的几个场面,综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准备一分钟。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说。

师:说课文主要内容一定要简洁、扼要。你要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怎样?

师:对,你说得很好。确实,嘎羧临死前做了许多事,披挂象鞍,和村民们依依告别,重回战场,最后孤独地自挖墓坑,庄严地归去。

四、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如: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

写在黑板上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找、读相应句子: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促升华

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五十个字左右)

(它还牢记着26年前与它浴血奋战的队友和自己战象身份的象征——象鞍、它还牢记着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它还牢记着自己的同伴被日寇杀死。

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所有的这些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嘎羧是一头战象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那个东西——象鞍。

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多么令人心酸的画面,它是一位英雄、是一个重情义的朋友、是威武的化身、据有人的品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带着依恋,带着憧憬,嘎羧走向了远方,但它忠诚、英武、豪迈的高尚情怀永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六、安家落户

作品是经过改编,但经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定能让文章中删去的部分安家落户。

七、作品欣赏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5年应征入伍。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80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等连续三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圣火》获“90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友谊奖”,《狼王梦》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象母怨》获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1991年调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同为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副主席。

再被狐狸骗一次

沈石溪

八、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

1.用自己的话对爸爸妈妈或亲戚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预感死亡

英雄暮年

善良 寻找象鞍

重披战甲

忠诚

绕寨三圈

告别村民

英勇

怀念战友

凭吊战场

坚强 自掘象冢

10.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王茜 篇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大象是吧?可是,有这样一种大象大家未必了解,它们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能够破城门,毁营垒,踏敌军,勇猛无敌,常给敌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它们被称之为战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头战象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23 最后一头战象。

二、检查预习

师: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有两千多个字,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吗?那好,老师来考验一下大家,课文当中一些比较重要又难读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谁来接受挑战?第一行:哪个同学能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适时评价:读得字正腔圆,非常不错;非常好,声音洪亮整齐)齐读词语(指导:朗读这些词语读词语要讲究节奏,不能拖沓,好吗?)

三、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解决了词语问题,相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听清了吗? 开始吧!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看得很快,已经看到最后一页了,好,可以回答了吗?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适时表扬评价

我首先要表扬他勇气可佳,概括的内容比较全面,但如果语言再简练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概括一下。)

师:说得真好,他的说语言就比较简练,而且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同学们,这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又是小说,我们概括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我们想想办法,请刚才这两个同学在说的时候都提到了些说一说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若回答不出,可将问题改为更简单的:嘎羧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教师预设评价语:

1、他说到了三个情节,我们来说说第一个情节,他说嘎羧是重披战甲,同意吗?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嘎羧披的什么了?

2、我们就用她说的这个词,板书时提醒:同学们,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应养成随时记笔记习惯。我看谁在和老师一起在写这个情节了。一个重字就把20多年前的和20多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啊,其它的情节了,刚才他还说到重回打洛江畔,这个情节能不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再回战场。

师:为什么用一下再字? 生:因为他是第二次来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非常准确,我要表扬这个同学,再回战场。师:最后一个情节谁来说,在它临终前,它最后所做的事。生: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我们就用他说这个词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在临终前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后,它幸存下来的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说一说。生:英雄垂暮。

师:他之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九死一生。

师:它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了,用战后怎样?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说用她说的这个词,战后幸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把它就提练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大部分同学都把这四个词抄写下来了,不错。如果你写完了,你可以头脑中再想像这四个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师:好,那现在谁再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看着板书,来,你来说。师:你看这会说的就比刚才说的内容全面而且语言简练了。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长课,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学会了吗?

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好,把握住了课文的整体脉络后,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故事情节,课文有没有明显的时间点?第一个情节是?这三个是?很明显文章主要写了二十六年后的事,那我们重点就看一下二十六年后的这三个故事情节,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地三个词语,每一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开始。

“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

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 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上课时间】 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一头大象的内心世界。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同学们,1943年日本敌寇侵略我国的云南边垂,抗日战士愤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他们能够阔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我方八十多头大象倒在了血泊中,在人们清理它们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请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应养成随时记笔记习惯。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请大家快速在看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听清了吗?开始吧!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看得很快,已经看到最后一页了,如果看完了的同学可以小声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好,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你来说。生:就是由沈石溪写的一篇动物小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日寇和西双版纳特种部队战象打了一场恶战,战斗结束后,还发现了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人们在旁边救了它,这头象的名字叫嘎羧,26年过去了,它还不忘走到打洛江边,找到浴血奋战多年的将士们。故事深情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情怀。

师:我首先要表扬他勇气可佳,概括的内容比较全面,但如果语言再简练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概括一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嘎羧,在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跑到打洛江边,缅怀往事,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了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她的说语言就比较简练,而且内容也比较全面,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同学们,这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又是小说,我们概括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我们想想办法,请刚才这两个同学在说的时候都提到了些说一说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

生:我要说到嘎羧重披战甲,来到打洛江畔,与当年和自己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长眠。师:他说到了三个情节,我们来说说第一个情节,他说嘎羧是重披战甲,同意吗?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嘎羧披的什么了?

生:嘎羧佩戴的是是象鞍,我们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我们就用她说的这个词,我看谁在和老师一起在写这个情节了。一个重字就把20多年前的和20多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啊,其它的情节了,刚才他还说到重回打洛江畔,这个情节能不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再回战场。师:为什么用一下再字? 生:因为他是第二次来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非常准确,我要表扬这个同学,再回战场。师:最后一个情节谁来说,在它临终前,它最后所做的事。生: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我们就用他说这个词了,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在临终前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后,它幸存下来的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说一说。生:英雄垂暮。

师:他之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九死一生。

师:它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了,用战后怎样?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说用她说的这个词,战后幸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把它就提练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大部分同学都把这四个词抄写下来了,真好。如果你写完了,你可以头脑中再想像这四个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师:我看谁动口了,动口就是在动脑,好,好谁来说说,就看着板书,来,你来说。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嘎羟,26年后自知生命限已至,就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曾经战斗的战场,缅怀战友,最后光荣地将自己掩埋的事。

师:你看这会说的就比刚才说的内容全面了,语言简练了。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长课,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事件或事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四个情节,第一个情节写的是嘎羧

26年前做的事,这篇课文主要是写26年前,还是26年后? 生:26年后。

师:真好!我们来看,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语,每一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开始。生默读,勾画。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画完的同学就请读一读。

师:好了,同学们,为了条理清晰一些,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说好吗?下面就来说一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生1:我找到了这一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师:同学们,还有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 生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都找到这一部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啊? 生2:26年。

师:26年,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3:久别重逢。

师: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呀,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一起说。

生4:第9自然段。

师:第9自然段,让我们都来默读这个自然段,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生默读。

师: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课件1展示这一部分)屏幕上这段话,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抽生读。

师:读得很感动我们,但是这个词语读“摩挲”,一起来读。

生读。

师: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它会想„„你说。

生6:它会想„„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

师:是的,它还会想„„

生7:没想到过了26年,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见到了我的战友。

师: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它的战友,忘不了它那光辉的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 抽生读。

师: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此时此刻,嘎羧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它不会说话呀?

抽生8:我从这个“泪光闪闪”体会到的,因为只有人才会泪光闪闪,而嗄羧也泪光闪闪

师:泪光闪闪是对嗄羧什么的描写? 生9:是对嘎羧“神态”的描写

师:是的,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 生10:从“久久”这个词也可以体会到。生11:还有动作。“吹去上面的灰尘”

师:真好,就是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作者的话并不多,廖廖数语,便可传情。

师:那“再回战场”这一部分,哪儿又让你感动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抽生读。

生1: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师:都有谁画的是这部分内容?举手。生举手。

师:这部分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生自读。(课件2出示第一句话)师:谁来读第一句话。请你读。生2:抽生读。

师:同学们,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清波荡漾的满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3:我认为它可能望到了26年前曾经和战友奋勇杀敌,曾经战友洒满的鲜血。师:望到了刀光剑影的战场。

生4:它还望到了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的,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这一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生5:抽生读。

师:真好。同学们你看,一句话就是一幅幅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那接下来的语言中,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谁接着往后读。

(课件3出示第二句话)生5:抽生读。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们看,“欧――”的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6: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生7:声音的延续

师:声音的延续,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一、二、起。

生齐读。

师: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此时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课件4展示嘎羧的吼叫)

师: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9:听出了当时日寇来侵占我们的土地,它非常的憎恨。师:真好,听出了这种情感。

生10:我听出了嘎羧对日寇的憎恨、仇恨。

师:一种愤恨之情。我想,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课件5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子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生齐读。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生10:抽生读。

师: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象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生齐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嗄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也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的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般,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后,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你来给大家读。抽生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

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嗄羧,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1:是一头仿佛年青的战象。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

我刚才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2:我们读的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年青战象。

师:奋勇杀敌的战象。我刚才读的是精神萎蘼的、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3:我们读的是英武豪迈的年青战象。

生4:我们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年青的战象。

师:奔赴战场的战象。说得真好,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 读出来吧。配乐抽生读。师: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跟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大屏幕出示课件

2、课件3句子)

生1:相同之处是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不同之处后面还抓住了侧面描写 师:除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还有什么? 生2:还抓住了声音的描写。

师:是的,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师:同学们,那“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呢,请同学来读。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土坑约有三米深„„„凝望着天空”它告诉我们勿忘历史,期盼着和平,师:你读出了这句话背后的情感。同学们,课文给我们还有这样介绍: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而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它战象曾经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它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它非常怀念它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起,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

师:是呀,和战友们躺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1描写象鞍的句子),抽生读。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再来读。(课件出示描写重回战场的句子),抽生读

师:同学们,最后嗄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生1:它留给我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生2:它留给我的是和平,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它们换回来了和平。师:它在祈祷和平。这节课我们就对嗄羧的品质理解到这里,他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忠诚于战友的情怀,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它的品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实质上是在写它内心的情感,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6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

师:同学们,在品质上我们有这样的收获,那在写法上,我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和情感。

师: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正是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沈石溪。

师:如果我们想了解他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我们可以读他的这些作品。(课件7出示《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师:我们再来整理一下笔记,我找一个同学的笔记来看,看看写得怎么样。展示评价。

师:他的笔记中有题目,有主要的情节,还有表达的方法,还有留给我们的感受,如果把主要内容也写上,就更好了。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沈石溪的作品,从作品中感受他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见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仿佛看见了并肩作战的战友。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吼出了对战友的怀念,吼出了对和平的期待。

[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上课!(上课哨声响)师:同学们好!生:胡老师您好!

师:(课件出示课题:23.最后一头战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由动物小说改编的课文来,咱们一起响亮地读课题,齐—— 生接:最后一头战象

师: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有两千多个字,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了吗? 生:有

师:那好,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非常好,知识总是青睐勇敢的人来,你先你跟大家先说一说,这篇课文前前后后你共读过几遍? 生1:我共读过三遍

师:三遍,好对于这么长的课文来说,至少要花三十分钟老师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当中一些比较重要又难读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日寇、摩挲、唏嘘、镌刻、扑喇喇、威风凛凛、势不可当、悠哉游哉、焦躁不安、浴血搏杀、震耳欲聋、炯炯有神)生1读了一遍

师:哪个同学能响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来,这位男同学 生2响亮地读了一遍 师:读得字正腔圆,非常不错

师:同学们,我们都能读这些词语吗?好,一起朗读这些词语读词语要讲究节奏,不能拖沓,好吗?日寇、摩挲、象冢,齐——(声音短促)生齐读,很有节奏 师:非常好,声音洪亮整齐

[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师:同学们,还愿意接受老师考验的请举手

师:你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最为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所感动? 生1:我对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非常地感动这头大象嘎羧并没有到祖宗的象冢里去,它非常忠诚

师:你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对这个场面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说,或者用小标题 生1:嘎羧没有去它祖宗的墓,而是它自己挖了坑 师:对于这样的场面,你能概括出怎样的小标题? 生2:庄严归去

师:庄严归去,与众不同的小标题,非常好

生3:我概括为“挖坑自葬,和自己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有点长,不过确实它挖了坑,然后埋葬了自己不过,老师觉得“庄严归去”,就把你所有的内容全包括进去了大家说可以吗?(板书:庄严归去)师:同学们继续来说,你还为课文中哪个场面所感动?

生4:我为大象嘎羧久久摩挲着自己的象鞍,然后对原先的事情非常怀念所感动这件事情非常让我感动

师:请别坐下,你能对这个场面用这种方式——小标题来概括概括吗? 生4无语

师:给你提示一下,它要象鞍干吗? 生4无语

师:它再一次想干吗?它想干吗? 生5:重回战场

师:重回战场前,它要披挂象鞍请坐(板书:披挂象鞍)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6:嘎羧仰天长啸,叫得很响,我很感动它很怀念它死去的战友 师:你很会读课文对于这个场面,你打算用怎样的小标题概括? 生6:悼念战友

师:老师觉得有个小标题比这更恰当此刻它正在什么地方?战场上,对吧我们可以用“重回战场”(板书:重回战场)师:还有哪个场面让你感动?

生7:正当嘎羧要走的时候,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来送嘎羧这么多人来送嘎羧,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让我感动

师:你也用小标题形式说说 生7:泪别嘎羧 师:“泪别嘎羧”?现在嘎羧是主人公应该是嘎羧和谁? 生7:泪别村民

师:其实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很多,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场面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刚才同学说的几个场面,综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准备一分钟 生准备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说

生8:课文主要写了在战斗以后,大家发现有一只大象并没有死亡,就把它抬到寨子里养伤,然后大家都非常尊重这头大象二十多年以后,这头大象要庄严归去了,大家非常难过,然后大象也非常难过但是大象并没有到它祖宗的象冢里去,而是跟它的战友葬在了一起 师:说课文主要内容一定要简洁、扼要你要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发现,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怎样?

生9: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还对和它并肩作战的战友念念不忘,并且想披挂象鞍,重新和这些战友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使我特别感动

师:同学们,不着急老师提的问题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0:嘎羧在想起当年战场上的时候,它重新披上象鞍,和村民们告别,然后重新来到了战场上,庄严地归去

师:对,你说得很好确实,嘎羧临死前做了许多事,披挂象鞍,和村民们依依告别,重回战场,最后孤独地自挖墓坑,庄严地归去

[

三、品读语段,体会本色] 师:同学们,1943年一大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负伤的战象,它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板书:嘎羧)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齐—— 生齐读“嘎羧”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而不是普通的大象边默读边发现,发现了及时做上记号 生默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发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嘎羧就是一头战象? 生1:我从课文的第6小节体会到了“见到波农丁,……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我觉得嘎羧的很有灵性,知道怎样表达饲养员才听得懂,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师:它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出来

生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想要以前披挂的象鞍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 生鼓掌

师:也找到这一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把这句话度准确,齐—— 生齐读句子

师:嘎羧见到什么一下安静了? 生2:嘎羧见到象鞍一下安静了 师:象鞍你觉得是做什么用的? 生2:我觉得是人坐在上面,骑着象用的

师:象鞍是士兵乘坐用的,是嘎羧身份的象征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怀念、深情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3:“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师:“摩挲”(板书)是什么意思? 生4:摩擦

师:换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可以用什么? 生5:抚摸

师:一个“摩挲”让你感受到,象鞍和嘎羧是什么? 生5:关系非常深厚,是战友

师:你想,谁会去和一个陌生人抚摸呢?请你带着你的这份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5读句子

师:给你提个醒,“灰尘”,不是“尘土”“泪光闪闪”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6:不管过了多少年,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是很深的 师:嘎羧见到象鞍眼泪汪汪 生6读句子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生7:我从“久别重逢”、“老朋友”感受到嘎羧和象鞍并肩作战,想起战场 师:久别重逢,多少年? 生7:26年

师:26年了,我们经常说酒越陈越香,朋友是越老越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应该高兴啊?嘎羧怎么反而流泪了呢?

生8:因为嘎羧见到象鞍,就想起了在战场上拼搏的那段岁月,也就让它想起了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死去了它也想回到战场上去 师:嘎羧是怎样的心情? 生8:惋惜、悲伤、哀痛 师:你觉得嘎羧流的是什么泪?

生9:有一个成语叫“喜极而泣”,我觉得嘎羧是太高兴了

师:你很会说话嘎羧流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课文中有一段话你发现还是什么泪? 生10:看到了象鞍它想起了战友,它跟战友感情很深,所以他留下了眼泪

师:因为象鞍上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记载着它辛酸的往事(课件出示句子:“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生齐读句子

师:象鞍上这斑斑的血迹,累累的弹洞,记载着嘎羧辉煌的过去,勾起了它辛酸的回忆 生回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接读“象鞍上留着弹洞,……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师:26年过去了,嘎所已经老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象鞍预感生命走到了尽头,它要在最后一刻,重新披挂象鞍,重温昔日辉煌,体验当年的豪迈让我们继续交流阅读发现,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1:我从课文的第22自然段看出“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嘎羧在这时候平静地死去,感受到它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发生,不再让更多的动物和人死去

师:你从这里看出了嘎羧是一头战象,真会读书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2:还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到嘎羧不像其他大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躺在了一起我感受到它是一头高尚的大象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可见出示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生齐读句子

师:它为什么也能证明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3:因为一般的大象会回到祖宗的象冢里去,而嘎羧和它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师: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不仅能与感到自己的死期,而且会悄悄地来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嘎羧没有这样做,战场才是战士生命的归宿,战友才是一起并肩的伙伴嘎羧老了,它自己选择庄严地归去 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这段话(范读句子)生再齐读句子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

生14:我从第9自然段感受到了“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雄豪迈的气概”我从“英雄豪迈”这个词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战象因为战象是很威武的 师:我们来继续交流

生15:我是从14自然段体会到的“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句话体现它是一头战象,它很有气势 师:它在哪里?

生15:它被救上来的地方 师:哪里? 生15:战场

师:你找出这一段话非常不容易(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把这段话放出声音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重回昔日的战场,嘎羧表现得怎样? 生16:嘎羧表现得非常激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嘎羧很激动?

生16:我从“许久又昂起头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你从它的吼叫声中感受到了它的激动还感受到什么?

生17:应该是非常悲伤的因为这里是战场,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但是它的同伴的生命也在这里结束了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它的悲伤? 生17:课文中“久久凝望着轻波荡漾的江面”,这个“久久凝望”写出了嘎羧望着江面,仿佛回到了过去

师:“久久凝望”把嘎羧所有的心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异常激动和兴奋,所以——(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重回战场,嘎羧激动不已,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它想起了 ; 想起了 ; ……

生18:它想起了,当年和同伴们背着士兵奋勇杀敌 师:说得真好

生19:它想起了当年多少同伴为了保家卫国,而死在了这片战场上 师:它想起了死去的战友

生20:它想起了26年前那罪恶的枪战和那些可恶的敌人 师:它想起了敌人

生21:它想起了26年前,它和同伴们排山倒海扑向了敌人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22:它想起了它看到同伴身受刀伤、枪伤非常激动,所以它踩死了很多敌人

师:它想起了自己踩死敌人的一幕嘎羧想了很多很多,它想起了夕阳下那被殷红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它想起了一个个倒下去的同伴但它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它浴血搏杀的场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浴血搏杀的英勇豪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士兵骑象杀敌……势不可当”)生齐读句子

师:想到这些,嘎羧一下子变得异常激动,它禁不住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它的热血沸腾起来(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它身体膨胀……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生齐读句子

师:尽管已经老迈,尽管26年过去了,一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又回到了当年,想起了那份英勇豪迈,当然也想起了那份悲伤往事老师请个同学读一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生23读句子 [

四、朗读小结,升华情感] 师:真好同学们,怪不得连饲养员波农丁都说——(课件出示句子:“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生齐读句子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1:它还牢记着26年前与它浴血奋战的队友和自己战象身份的象征——象鞍 师:它还牢记着什么?

生2:它还牢记着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生3:它还牢记着自己的同伴被日寇杀死

师:它记得,什么都记得,它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头战象的本色(板书:本色)所有的这些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嘎羧是一头战象吗?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它保留着战象的本色吗?够了同学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课件出示几组句子配乐)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显得很老迈,可他一直牢记着它身份的象征,牢记着它出生入死经历的那个东西——象鞍读——

生齐读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 生齐读句子:“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跳出水面”

师: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

生齐读句子:“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师:读着读着着感人肺腑的文字,想着想着这令人心酸的画面,你还觉得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是什么?

生1:它是一个重情义的朋友 生2:它是一位英雄 生3:它是威武的化身

生4:我觉得嘎羧拥有人的品质,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它曹植在他的《白马诗》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十一

(学生浏览课文后概括,教师指导。)

师:刚才同学在说的过程当中都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情节,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其中的一个情节?

生:课文写了嘎羧重披战甲来到了打洛江畔与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一起同眠。

师:我们先来看第—个情节,他说嘎羧重披战甲,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战甲是保护身体的盔甲,而嘎羧披的是什么呢?

生:嘎羧披挂的是象鞍,可以说它是重披象鞍。

师: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那其他情节呢,刚才他还说了回到打洛江畔,这个情节你能像这样概括一下吗?

生:应该是“再回战场”。

师: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生:因为它已经第二次回到战场。

师:多好啊,用词也特别准确。

生:它光荣归去。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概括,他读懂了嘎羧的行为,光荣归去。(板书:光荣归去)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情节是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事,那它在26年前战斗结束之后幸存下来这个情节,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生:英雄垂暮。

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九死一生。

师:在战斗结束后,嘎羧幸存下来这个情节,我们能不能这样来概括呢?战后——

生:战后幸存。

师:真好,我们就用她所说的“战后幸存”。(板书:战后幸存)你们看,这么长的课文经过我们的思考、概括,就提炼出了这四个主要的情节,值得积累下来吗?

生:值得。

师:我看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把这四个词语抄写在笔记本上了,真会学习!同学们,如果你写完了,可以把这四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再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先自己练一练。(生练习)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嘎羧,26年后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来到曾经和战友奋战的战场,最后光荣地将自己掩埋的事。

师:这篇文章是长课文,又是小说,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

深入读文,走进嘎羧内心

师:我们再来看这四个情节,这篇课文主要写26年前,还是26年后所做的事呢?

生:26年后的事。

师:你们看,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语,每个词语背后都展现着生动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学生默读,边画边思考。)

师:谁来说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儿令你感动?

生:“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投影出示该句)我们一起来看,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

生:26年。

师:26年再一次相见,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生:久别重逢。

师: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啊?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

生:第九自然段。

师:让我们都来默读一下这个段落。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生默读)老朋友就在眼前,嘎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个词语念mosuo。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摩挲。

师:同学们,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啊,它会想——

生:老朋友终于见到你了。

师:它还会想——

生:没想到过了26年,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见到了战友。

师:是啊,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战友,更忘不了那光辉的战斗岁月啊,带着这样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这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生:我从泪光闪闪中体会到嘎羧的深情,因为人才会泪光闪闪,而嘎羧也泪光闪闪。

师:泪光闪闪是对嘎羧什么的描写?

生:泪光闪闪是对嘎羧神态的描写。

师:是啊,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呢?

生:从“久久”这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嘎羧对这个象鞍的情感。

师:除了神态还有什么?

生:还有动作,“吹去上面的灰尘”。

师:真好,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内心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自己练习。(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嘎羧可能望到了26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的场景,可能望到了曾经战友洒满鲜血的地方。

生:他还望到了曾经的战友,他们曾经浴血拼搏的战场。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

(生充满感情读)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欧”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第二句)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生: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后齐读)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生再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

(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点评: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张老师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多样、手段灵活。如:层层剥笋地理解“久久凝望”、抓标点符号作用体会嘎羧情感、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师生对比读等,引领着学生逐渐走入嘎羧的内心,感受其情感。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师:“光荣归去”这部分内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语句呢?谁来给大家读你所画的句子。

生:我找的是这句“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句写嘎羧凝望着天空,它仿佛期盼着和平。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大象是—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

整体读文,总结写作方法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你来给大家读读。(音乐起)

(生配乐读重点段一)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谁给大家读读。

(生配乐读重点段二)

师:同学们,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嘎羧逝去了,它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静静地想,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它的善良和忠诚。

生:它留给我们的是和平,因为它和它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这片土地,捍卫了和平。

师:它在祈祷和平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嘎羧的形象就理解到这里,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它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其实更是在写他内心的这份情感啊!难怪作者这样说——(投影出示:“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对嘎羧的形象有这样的认识外,在写法上我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呢?

生:我们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情感和声音,还有神态。

拓展阅读,体会动物情感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沈石溪。

师:我们可以阅读他的《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一定会更深刻了解刚才读的那句话。

上一篇:园艺专业自我介绍下一篇:电商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