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24-11-08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共11篇)(共11篇)

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感想

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着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鉴于人口普查的普遍性,个别直接性,高度集中性,严格统一性,定期性等特点,所以任务下达之时,班级人员立即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之中,其认真端正的态度为工作打开了高效率之门。

人口普查需要登记的项目很多,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它不仅可以调查出各省分别有多少人口,全国共有多少人口,而且可以调查出人口增长速度、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等等。

人口普查的要求也很严格,各登记人员必须如实上报个人基本情况,工作人员在填写基本情况时要做到使用正楷字,不得涂改,圈划代码要严格,以方便学校核实信息时方便准确。

鉴于这些要求,我们班级在工作开展之前,就先由班委负责宣传,使同学们在思想上端正对人口普查的态度,个人基本情况要上报给团支书,要求填写详细,不得代写。

其次,又在班级中挑选字迹端正态度认真的同学负责做人口普查登记表的誊写工作,并由团支书负责讲解监督,严格把关。最后又由同学负责检查,团支书最后核实交予学校,做到“高效率,高标准,高准确度”的统一。

人口普查工作仍在继续,鉴于自身的责任重大,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配合好上级的工作,展开好同学工作,严格把关,提高效率,履行应尽的义务。

2.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一、引言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好人口普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如实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可为各地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规划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效果。在当前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速度快的情况下,搞准人口总量、弄清人口结构、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政府、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关注程度的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发布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在分析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加强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管理及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方法建议。

二、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内涵与影响因素

狭义的数据质量仅指准确性。随着统计学科的发展及统计实践的深化,对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转变为广义。高质量的人口普查数据应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适用性、全面性和可衔接性。

影响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普查技术因素

1.普查对象的定义。如果普查对象的定义繁琐,容易导致人口的重报或漏报。第六次人口普查以现有人口为普查对象,应登记的对象归纳为“两类人”:一是“普查时点居住在本户的人”,二是“户口在本户而普查时点不居住在本户的人”。登记对象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更简单、更易于普查员判断,但由于人口的流动,准确地登记每个普查对象仍存在一定难度。

2.普查表的设计。由于普查表个别指标繁琐,概念界定模糊,被调查者难以理解,增加了调查难度,拖长了调查时间,对普查数据质量有所影响。

3.普查员的调查方法、技巧和态度。由于个别普查员对普查操作规范把握不准确,对普查小区登记掌握不全面,出现漏户漏人现象。或对指标不理解、对普查技巧不熟悉,对较繁琐的普查项目嫌麻烦、不认真询问、疏于核查,出现普查登记表填写失真现象。

4.普查数据处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将采用光电录入的方式处理普查表。光电录入对普查员的字迹要求较高,但在光电录入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某些没有逻辑审核关系的指标光电识别错误也难以发现。如一家三口中小孩的性别,如果是选了“男”但是光电识别为“女”,逻辑审核是审不出的。

5.事后质量抽查。部分地区在组织事后质量抽查时,走过场、应付了事,大大地削弱了对人口普查数据评估的力度,影响了对普查漏登率及差错率的估计。

(二)人口流动因素

查准流动人口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人口流动和迁移易导致重报和漏报。由于人口流动规模大、速度快,对现有人口的普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出现登记错误:

1.户籍登记信息滞后、拆迁后空挂户现象严重。

2.人户分离现象突出。

3.一户多房。

4.居住在经营场所的人。

(三)群众配合因素。

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群众密切配合、如实申报的基础上。第六次人口普查也面临着居民嫌麻烦、害怕个人隐私被侵犯、在遇到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时不愿如实申报、入户难等情况。

(四)行政考核因素

行政考核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政府的干预。基层政府不希望普查结果否定以往的工作成绩,或担心普查数据与年度报表数据有差异而受到上级的质问甚至处罚,就间接或直接要求普查指导员保持普查数据与年度上报数据一致。

二是计划生育工作对人口普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地方考核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若追究因人口普查发现的超生责任,可能引起行政干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普查的难题之一是出生漏报现象。由于计划生育考核主要指标是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为维护当地的计划生育率,以及群众为逃避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都会隐瞒申报低龄人口,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2000年人口普查0~9岁人口严重漏报。

三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各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从GDP总量等总量指标向人均GDP等人均指标转变。少报人口数量则利于人均指标的增长,这对各级政府如实申报人口数量形成了压力。

(五)经费保障因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不同地区财政状况差别较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普查经费到位少、缺乏保障。而人口普查经费主要支出之一是普查员的补贴。我国以往人口普查,普查员主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和乡村组织中抽调人员,不支付工资,但给予适当补贴。按我国财政体制分级负担的原则,这部分补贴主要由县、乡级政府负担。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县、乡级政府财政状况不佳,不少地方普查员补贴难以足额落实,打击了普查员的积极性,难以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三、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加强普查过程中的数据质量管理

1.科学制定普查方案,以查准人口为主要目的。

人口普查最重要的目的是查准人口数量,人口的就业情况、结构和分布等信息都建立在准确的人口总量的基础上(长表抽取10%的户填报)。因此,普查方案中普查对象的定义既要界定明确,又要简单明了,便于普查员的操作和申报人的回答。普查方案应对普查过程的每个环节设定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对长表的抽样方法、对总体的推算方法、对全国、各省以及各市的误差测量方法等。以现有人口为普查对象,容易出现流动人口的重报,为了便于核查,在个人信息中增加身份证号码标识能较好地解决流动人口重报难题,也可防止误报年龄等情况发生(至少在户籍人口中增加这一指标是可行的)。

2.简化普查指标,提高调查效率。

如果普查表的调查项目过多,会降低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质量,因此短表指标宜少不宜多,长表内容也不易过多、调查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较为适宜。被调查者对调查指标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普查工作质量。针对部分地区在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对普查表进行适当调整。

一是合并内容相近、概念界定模糊的调查指标。如“是否识字”与“受教育程度”合并,通常不识字的人是未上过学的,而且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不识字的人口仅占较少比例。

二是调整指标名称或指标定义,使之通俗易懂,以便调查员询问时更易被接受。如“住房建成年代”指标要求住房翻修过的填写翻修时的年份,经过改建且改建面积大于原面积填写改建时的年份,这样的要求在具体操作时普查员很难做细,一般询问“住房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获得答案则止,因此要规范普查表的访问标准用语,明确哪些问题要追问、追问的方式等。

三是对个别涉及到个人家庭隐私的指标做人性化处理,规范访问用语,以便普查登记顺利进行,如户记录中的死亡人口、人记录中的存活子女数。

四是删除一些实用性不强的指标。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试点的普查长表,人记录23项,户记录17项,户记录中有13项是关于住房情况的,项目复杂,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需十几分钟)。等登记完这部分内容,有的被调查者开始出现不耐烦情绪,后面的人记录调查登记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削弱“人口总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基本情况信息的收集。在人口普查中设置住户指标以了解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必要的,但在户记录中指标占3/4的比重,显得过多过繁琐,且部分指标实用性不强、操作困难、无调查价值与作用,建议删去。如:H5住户用途指标设置科学性不足,显得累赘;H7住房间数,会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可能会误导普查数据的使用者;H8建筑层数指标不如删去,或应更改为“是否有电梯”,更有实际意义;H11是否饮用自来水、H14本户住房内有无厕所、H15住房内有无洗浴设施几项有较强的相关性,指标间有重复和包含的关系。

3.扎实做好前期准备。

一是划分普查小区时,应边界清晰、地域完整、不重不漏。要强化普查小区划分前的户口整顿工作,摸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无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等情况,为普查小区划分提供参考,确保划分合理。

二是强化清查摸底,准确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三是选好“两员”,加强业务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和普查数据的质量。因此,切实抓好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严格入户登记,把握访问技巧,确保登记质量。

五是做好事后质量抽查。在设计事后质量抽查问卷时应着眼于普查重点项目(如总人口、出生死亡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工作、是否寻找工作、能否工作),抽查表设计应简单、易操作性。通过科学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检查普查小区的范围与人口漏报、重报情况和普查表主要指标的错填、漏填情况。事后质量抽查的组织方式必须要严谨。在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下,由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国家根据总体估计的精度要求,严格按照抽样调查理论进行科学测算样本量及分配样本,并负责数据录入和数据汇总比较。省级负责抽查的组织、抽查登记和抽查表编码等工作。

(二)大力宣传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及街头宣传、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张贴宣传画、入户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大力宣传人口普查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普查、如实填报,尽快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配合人口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尤其要大力宣传《统计法》,强调坚持依法普查。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严格对人口普查的个体资料进行保密,不得私自泄露和向有关部门提供。人口普查资料不能作为任何处罚的依据,也不能用于行政管理。可借鉴美国人口普查局对普查资料信息要保存72年才能解密的方式,将保密规定列入人口普查条例中,并且通过大力宣传使这一保证广为人知,以解除居民的担忧。

(三)消除各级政府顾虑、淡化人口普查数据对政绩的影响

只有坚持在收集和公布统计信息过程中,抵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才能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明确人口普查资料不能作为任何处罚的依据,不用于评价当地干部的工作成绩,对计划外生育如实申报的在执行处罚和处理户口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消除各级政府和群众的顾虑,为人口普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数据质量评估

充分利用计生、公安、卫生、民政、教育、殡仪馆等相关部门数据,多方面、多渠道核对普查数据的合理性,评估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误差、报告误差和非抽样性误差等。

1.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利用前五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进行比较,依据数据变动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基本判断。利用每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的城镇人口比重、就业人口比重、失业率、年龄构成等信息,与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核对。

2.利用普查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如0岁组人口应是普查前12个月存活到普查时点的小孩,应该严格小于出生人口。

3.利用部门数据进行对比。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历年的出生人数、卫生部门的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信息,与普查登记的出生人数、出生时间核对,用人口计生统计的妇女综合生育率评估普查的妇女综合生育率。利用民政部门统计的死亡人数,与普查登记的死亡人数、死亡时间核对。利用教育部门的在校小学学生数及幼儿园学生数评估某年龄段人口出生的漏报情况,用在校学生的性别比评估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利用利用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和暂住人口信息,与普查登记的人口信息核对。

4.根据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利用事后质量抽查估计人口普查的净遗漏率、重报率。

(五)规范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机制、加强资料开发力度

普查信息的公开关系到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普通民众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应提前谋划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普查数据发布制度,在人口普查方案中明确数据发布的确切时间和具体的数据项。在普查登记结束后,尽快公布人口普查初步数据,包括数据的来源、普查的方法、核心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误差等。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指标体系应保持全国统一,计算方法和公布形式不能随意变更。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数据在空间上的可比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分析数据,增强数据的适用性。在完成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后,公布最终的普查结果,并通过社会招标等形式完成人口普查的资料开发和课题研究,并向全社会公布,保证普查数据的及时性。

(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要的普查经费是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普查质量达到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应争取各级政府的配合,为人口普查提供充足的经费,特别是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劳动报酬所需经费要及时到位。尤其是财政状况不佳的地区,应把调查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给予基层普查员适当的误工补贴,提高普查员的积极性,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七)加强对人口普查重点技术的基础研究,提高人口普查的科学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试点一般是针对组织方法、流程等进行的,较少针对普查技术的试点研究。我国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口普查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着重研究适用的调查技术、管理技术和分析技术,确保管理、数据分析和资料开发技术的科学性。如长表的抽样方法、对总体的推算方法、对全国、各省以及各市的误差测量方法等,都需要做好研究并形成易于各级地方政府使用的方法。通过组织普查前的预调查,评估问卷的设计、调查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等,评估后修改和完善普查方案,有效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广州: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面临的新问题[J],《数据》2008(9)。

[2]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1)。

[3]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4)。

[4]张为民、崔红艳:对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准确性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3(4)。

[5]杜小鹏、胡桂华:对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事后调查工作的若干建议[J],《西北人口》2008(1)。

[6]胡桂华:我国人口普查的质量检查及其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三

一、普查登记原则和标准时点

1、从历次人口普查登记原则的改变看人口普查方法制度完善与发展

2、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原则重新定义的思考

3、现行的普查登记原则的利弊分析

4、查准流动人口与普查对象时间标准的思考

5、普查标准时点对查准总人口的影响

二、普查表和普查项目的设置

6、对本次普查项目设置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问题的思考

7、本次普查项目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8、合理调整普查项目与普查周期之我见

9、人口普查表的设计

10、如何设置正确反映我国人口就业状况的指标

三、普查区域划分和普查摸底

11、科学划分普查区域

12、区域划分与绘图工作的几点体会

13、普查摸底方法研究

14、普查区域划分和普查摸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四、现场登记与复查工作

15、如何有效解决普查员“入户难、进门难”的问题

16、我看普查登记差错的关键环节

17、掌握流动人口特点 保证普查登记质量

18、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户分离人口登记不重不漏

19、确保外来人口如实申报是提高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0、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活动与登记实际效果的案例分析

21、让超生户如实登记的有效手段

22、人口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回顾与思考

23、浅谈登记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实效性

五、综合内容

24、普查后的反思

25、行政记录在人口普查中的使用和作用

26、长表抽样方法探讨

27、妥善处理普查工作量与普查数据质量关系

28、剖析本次人口普查业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四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个人事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主要负责XX镇社区居委会和4个行政村(3个边远行政村和一个人口数最大行政村)的人口普查指导工作以及XXX普查小区的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恰逢广州亚运会,并且其中的XX比赛项目在我镇举办,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的繁重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指导员同时也是普查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发扬知难而进、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普查员培训、宣传等工作,全都尽心尽责,一力承担。其中对普查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我一直秉承“宁愿自己累,不让普查员跑”的信念,分批、分阶段下村对普查员进行一对一的细致培训,确保普查员全面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在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的一个多月里,做到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每天加班加点认真核对人口普查数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准确无误,高效率、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五

(一) 人口对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在当前特别重视经济问题时期, 人口问题有被当作社会问题而相对忽视现象。其实, 人口问题既是社会问题, 也是经济问题。正因为其双重特性, 理论界存在两种学科:人口经济学和经济人口学。其理论成熟之前, 人口观念经常出现偏激, 比如人口多多益善思想, 这既使我们受过益, 也使我们又受过重大伤害;反之, 亦然。有了人口经济学理论后, 人们对人口及相关问题也有把握不好之时, 说明对类似问题远没掌握真谛, 必须继续重点关注和研究。

历史上, 顶尖经济学家均十分重视人口经济理论, 如:配第论述人口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人口质量比数量重要。魁奈论述人口与自然条件相适应才能更好推动经济。斯密论述经济过慢, 则要多生人口;反之亦然。李嘉图论述人口数量受市场调节, 生产率和机器导致人口过剩。马尔萨斯论述人口呈几何率增加, 财富呈算术率增加, 导致贫困, 要抑制人口。凯恩斯论述人口增长快和慢都对经济不利, 要么出现“过剩人口魔鬼”, 要么出现“失业资源魔鬼”。马克思指出, 人口和经济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要辩证对待。各种理论各有所长, 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理论进行应对。

历史反复探究, 对人口的经济性最高认识境界是, 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口、资金和技术。这种思想引发各种人口观, 特别是认为人口是红利、人多能推动经济的思想曾占主导。但相反观点也很强烈, 认为人口多少和增长快慢对经济的好坏取决于人口的基数和区域对人口的承载力。由于人口寿命较长, 对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投入以及观念控制不好, 形成了不好的趋势, 将很难扭转, 研究、宣传和调整要超前, 切忌等到问题出现之后。

(二) 人口问题对发展存在紧迫压力

1. 老龄化渐重且相关的城镇化过低和房价过高问题紧迫。

一方面, 湖北于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并逐渐加深, 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压力, 更难取舍的是老龄化下的人口政策如何调整。另一方面, 城镇化率不高存在压力。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以下简称六普) 时, 湖北城镇化率只有49.7%, 居全国14位, 与发达国家和发达省市差距很大。同时, 房价过高的压力更大。温家宝总理2012年年初指出, 我国房价与居民的收入不匹配, 房价远没调整到位。房价与工资匹配的世界公认水平是, 一套基本住房的价格应是家庭年收入的3~6倍。湖北在全国属工资偏低、房价偏高。总之, 湖北人口结构如分布、自然、社会和流动等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并对城镇化和房价产生着重大影响。“十二五”是湖北城镇化马鞍区的快速爬升区 (城镇化在30%~70%期间是加速时期) , 城镇化增长率每年要保持在1%~2%之间, 每年会有30~60万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城市岗位和设施不能适应人口转移, 而高房价又阻碍城镇化进程。

2. 解决一些人口属性结构问题非常紧迫。

人口性别结构持续失衡、出生性别差持续严重地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隐患。婚姻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 渐多的“剩男剩女”现象不容忽视。调整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大, 而忽松忽紧造成阶段性“青年膨胀”这一国际性重大问题出现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危险性增加。

3. 引导正确的人口观非常紧迫。

面对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 不少人认为人口逐步进入倒金字塔的“421结构”, 人口红利没有了, 提倡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压力较大。对此, 我们要辩证看待人口压力:其一, 要讲明, 老龄化可怕, 但有一定缓冲措施, 而人口过多的负担更可怕, 尤其是在人口过多已经是我们最大负担的情况下。其二, 关于人口红利, 人口持续增长中短期看有红利, 但从长远看不一定有红利, 特别是在人口基础很大的条件下, 还可能带来很大副作用, 如加大就业压力等。

二、人口结构特征、认知及对城镇化和房价的影响趋势

(一) 人口自然结构特征、认知及相关影响

1. 人口性别结构扭曲,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弱势影响。

特征:一是人口性别结构仍然比例失调。1990、2000、2010年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 湖北人口男女性别比结构分别是106.46、108.59和105.56, 呈冲高回落之势, 表明性别失衡管理结果有好转迹象, 但仍不理想, 比全国相应结果106.6、106.74和105.2均略差。二是人口出生性别结构问题依然严重。六普年, 湖北出生人口中, 男性为328169人, 女性为264458人, 出生性别比是124.09。同时, 一胎性别比一般比较接近正常值, 二胎、三胎以上性别比越来越大。

认知和影响:人口性别结构较好的地区, 一是人口计生工作一向较好的地区, 如恩施和宜昌;二是历史上生存压力较小 (即工农业基础较好) 的地区, 如老荆州地区和襄阳市;三是当前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 如宜昌、襄阳、荆门和随州等。武汉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105.94) 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与打工男相对较多有关, 如果按户籍人口性别比看, 是105.77, 也是明显低于全省户籍性别比107.66的水平。出生性别比严重扭曲是人为和观念导致, 鄂东部生育理念一向更倾向多生, 性别比更大。全国性别比大也是由东向中西部逐步减轻。人口性别结构对城镇化和房价的影响一般较小。

2. 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龄化,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中势影响。

特征:按65岁以上人口超过7%, 14岁以下人口低于30%就说明进入老龄社会的世界标准, 湖北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 比全国迟一年。六普年, 湖北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9.09%, 比全国的8.87%高;14岁以下人口只有13.91%, 比全国的16.6%低。全省17个地市全部进入老龄社会, 表明湖北比全国形势更严峻、恶化更快。

认知和影响:一是对老龄化不必反应过度, 更不要过于担心而矫枉过正。相比发达国家65岁人口达到约18%的水平, 我们的问题轻微得多。不要急于放开人口政策, 人口多带来的各种问题更严重, 我们只能取其轻。二是人类对老龄化的承受力似乎大于预期。发达国家的高老龄化并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同时, 世界各国也出现较多缓冲办法。发达国家靠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普遍比我们长6年左右) 缓冲了老龄化压力。我国人口众多, 又有勤劳美德, 许多人愿意延长工作时间, 将来会有更多办法化解老龄化问题的。少数发达国家追求早退休, 少劳动, 多享福利, 但是其高福利社会已经出现严重透支难以维系, 我们不可学。三是老龄化更高往往是性别结构更优造成, 如发达国家和鄂西部, 也有一定进步性。一定老龄化的社会, 人口素质更高、收入更高、行为更理性, 对迁往城镇和对推高房价的影响均呈中性。

(二) 人口经济结构特征、认知及相关影响

1. 人口产业结构优化,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强势影响。

特征:六普显示, 湖北全社会从业人员3645万人, 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75.2%, 按第一、二、三产业分, 分别有1691.1、854.7、1199.2万人, 各占46.4%、20.7%和32.9%, 虽然一产仍然过大, 三产过小, 但一直呈优化趋势。六普将职业分为6个大类别统计, 就是在三次产业职业分类基础上, 将各产业中的领导、办事和技术人员三类职位分离出来统计, 有对公益类职位的监控作用和对技术职位的重视作用。六普对湖北303万人的职业抽样数据表明, 第一产、二产、三产、领导、办事和技术六大类职业占比分别是53.0%、19%、16.5%、1.3%、3.7%和6.5%, 与年报数据格局接近, 主要是第三产业分离出的职业数较多有较大下降。

认知和影响:如果按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到10%以下的绝大多数国家基本目标, 以目前人数计算, 湖北至少还有1320多万人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其中大部分会转移到城镇, 按目前每户均值3.2人住一套房测算, 理论上约有400万套新建城镇住房压力。按普查年或近年住房每年开工100多万套的建设速度, 看来再有5~8年基本能消除住房需求城镇化转移这一重大压力。人口产业结构变化对推进湖北城镇化进程和房价均构成强势上升压力。

2. 人口住房消费结构矛盾突出,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强势影响。

特征:六普显示, 湖北共有1669.5万个家庭户, 户均人口3.2人, 户均人数比五普年的3.5人继续下降;家庭户中有1631.8万户有住房, 占97.7%, 无房户37.7万户, 仅占2.3%;有家庭的人口5274.6万人, 占全部人口的92.2%, 集体户人口占7.8%;人均住房面积37平方米, 已超过小康目标;人均30平方米以下的608.6万户, 占36.5%, 人均30平方米及以上的1060.9万户, 占63.5%;每户房间在3间以下、3~6间和6间以上的分别占35.6%、59.9%和4.5%。从年报数看, 六普年湖北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 (全国是30.1平方米) 居全国第6、中部第2。普查抽样调查统计表示, 家庭住房结构情况是, 保障房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商品房 (含二手房) 、自建房 (含单位自建) 和其他房分别占3.9%、12.7%、75%、9.4%, 保障房比重明显过低, 自有房比重高达96%, 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

认知和影响:全国全面小康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目标为35平方米, 从年报数和普查数看, 湖北均超过目标:普查全省人均是37平方米, 普查抽样表全省人平是38平方米, 年报城镇人平和农村人平分别是33.2和41平方米。住房的数量并不支撑太高房价, 关键是结构压力大:一是房屋质量提高压力, 二是户均面积差别过大 (低于3间房的户数过多) 压力, 三是区位变化压力 (拆减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房屋, 增加城镇房屋) 。从近年年开工住房数 (约100万套) 和2011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 (经济适用房) 36.86万套目标 (其中新增廉租住房3.5万套) 状况看, 解决人均20平方米以下264万户和农民进城基本住房有一定压力, 关键是结构性压力。可见人口住房消费结构矛盾突出,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强势影响。

(三) 人口社会 (质量) 结构特征、认知及相关影响

1. 民族、婚姻结构平稳,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中势影响。

特征:六普年湖北汉族人口占95.7%, 各少数民族人口占4.3%。从婚姻结构看, 从15岁及以上人群抽样的446万人口中, 未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分别占21.2%、71.5%、1.2%和6.1%, 即有78.2%的人群是成过家的, 离婚人数极低。未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各组中, 男性分别占58.5%、49%、56.7%和31.8%, 表明男性未婚、离婚和去世比重更高, 未婚男性比女性高17 (58.5~41.5) 个百分点, 离婚男性比女性高13.4 (56.7~43.3) 个百分点, 丧偶男性比女性高36.4 (68.2~31.8) 个百分点。男女比例失衡对男性婚姻状况造成明显不利后果, 有更大的生存压力, 男性去世更早使丧偶人群中高比例单身年老女性的生存面临着较大孤独压力, 六普时, 全省共有百岁以上老人828名, 是五普时的1.91倍, 女性664人, 占80.2%。

认知和影响:湖北人口民族结构变化不大, 少数民族人口极少, 民族矛盾很小, 少数民族习惯与汉族区别不大, 很容易融合, 对城镇化和住房的追求倾向也较一致。婚姻关系稳定。按全省全部15岁及以上准成年人口4927.4万人测算, 约3800余万人是已成家的, 约1000余万是单身, 每年结婚数量约50万对, 不足一成, 离婚状态比重也极低, 住房需求稳定。这些特征对推动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呈中性。

2. 素质结构优劣互现,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中势影响。

特征:六普表明, 湖北全部人口中, 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各档次人口比重分别是22.9%、39.6%、16.6%和9.5%, 比四普、五普逐次优化;与全国相比分别低3.9、高0.8、高2.6和高0.6个百分点。同时, 湖北共有文盲人口261.88万人, 占总人口的4.58%, 文盲率居全国第10高, 中部第2高, 也明显高于全国4.08%的平均水平。数据表明, 湖北小学及以下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水平, 初中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呈“前低后高”状态。

认知和影响:根据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 进城和购房欲望越高的规律, 以及湖北人口文化素质“前低后高”和文盲率较高特征, 进城和购房欲望有相互平抑作用, 所以对城镇化和房价上升的压力应呈中性。

(四) 人口分布迁移结构特征、认知及相关影响

1. 人口流向城镇但半城镇化多,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强势影响。

特征:一是人口不断向城镇流动。六普年湖北城镇化率上升到49.7%, 居中部第一, 比四普和五普时分别上升21.2和9.2个百分点;1980-2010年城镇化率年均上升1.9%, 而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0.93%。同时, 人口又相对向经济龙头城市集中, 全省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值地区依次是武汉 (77.01) 、鄂州 (57.95) 、黄石 (56.8) ;襄阳 (50.04) 、宜昌 (49.86) , 以“一主二副”经济龙头地为主。二是城镇化进程和质量均不理想。湖北六普年城镇化率在全国仅居第14位, 比五普时后退2位, 比四普时后退4位。全国许多省份城镇化率远高于湖北, 即使除4个直辖市外仍有4个省份城镇化率在60%~66%。同时, 湖北半城镇化问题较重。半城镇化指在城市打工, 统计时算作城镇化人口, 但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城市各种待遇, 未来是否会留在城市也不确定。湖北属外出打工人口较多省份, 半城镇化现象自然较多。

认知和影响:城镇化是房价高的主要原因, 但湖北人平房屋面积并不低, 有大量房屋闲置特别在农村, 房价高是房屋结构性矛盾造成, 有调整空间, 房价太高的原因基础并不牢, 坚决调低太高房价的政策是绝对正确的。不过, 由于湖北实际城镇化率目前还不算高, 但未来持续走高的趋势不会变, 这对房价构成较长时间的较大压力。虽然在城镇住够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算作城市人口, 但许多最终没能力将家庭带到城市, 所以, 目前的城镇化还不彻底。湖北人口城镇化水平目前较低和未来趋势较强对推高房价呈强势影响。

2. 第二大经济城市实力偏小, 对城镇化和房价呈一定影响。

特征:湖北第一大人口和经济总量城市武汉, 2011年的GDP (6537亿元)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居第5, 而湖北第二大经济城市宜昌的GDP (2140亿元) 不仅明显偏小, 且与第一大城市差距过大, 达3倍多。2011年全国除直辖市外的27个省份中, 第二大经济 (GDP) 城市大于宜昌的依次是深圳 (约11502亿元) 、苏州 (约10500亿元) 、大连 (约6100亿元) 、宁波 (约6010亿元) 、唐山 (约5442亿元) 、济南 (约4406亿元) 、大庆 (约3737亿元) 、包头 (约3005亿元) 、洛阳 (约2723亿元) 、厦门 (约2536亿元) 。

认知和影响:与湖北在直辖市外省份中经济总量居第9的位置相比, 与排在靠前的其他省第二大城市的GDP数据相比, 宜昌处明显偏弱状态。第二大经济城市偏小将明显影响城镇化进程, 比如全国城镇化率比湖北高的正是第二大城市实力比湖北大的10个省份中的8个外加4个直辖市以及重庆和吉林2个人口只有2000多万的省份。第二及以下城市过小使房价压力主要集中到一个特大城市, 而其他地区房价压力较均衡, 对整体房价影响呈中性。

3. 城乡人口迁移后引起结构变化, 对城镇化和房价影响较大。

特征:湖北人口为净流出, 务工、学习和外迁居前3。六普显示, 湖北户籍总人口6175.97万人, 常住人口5723.77万人, 流出外省452.2万人, 考虑外省流入101.4万人, 湖北人实际流往外省553.6万人。同时, 湖北省内、外迁移人口共925万人, 流出的 (含省内间) 是823.7万人, 其中, 务工经商29.9%、工作调动4.3%、学习培训17%、随迁家属15.7%、投亲靠友4.4%、拆迁搬家12.1%、寄挂户口1.1%、婚姻嫁娶5.7%和其他9.7%。虽然湖北务工人口数量大、比重最高, 但比外省流入人口务工比重低得多, 从省外流入湖北的人口是101.4万人, 其中, 务工经商占45.6%、学习培训占21.2%, 明显高于湖北同类比重, 相比, 湖北随迁和拆迁搬家比重较高。

认知和影响:人口大量外流并不是好事, 是多种布局不合理的表现, 不利均衡发展, 对个人有“背井离乡”感觉, 未来必然要 (会) 扭转此趋势, 而且近年已有减少迹象。湖北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有些地方青壮年流出比重相当大, 只剩妇、幼、老、弱, 已明显影响当地发展, 近年出现当地政府和企业争抢人员现象。同时, 农村青壮人口流入城市使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结构双重扭曲, 农村老少多青壮少、女多男少、素质低者多高者少, 不利城乡发展。人口外流对湖北城镇化上升是不利影响, 一旦外流人口大量回流, 冲击城镇化率并对房价构成强势上升影响。

三、改善人口及相关重大问题的对策

(一) 把握住人口及城镇化和房价政策大方向

分析可见, 湖北人口结构发生着较大变化并对城镇化和高房价产生着较大影响, 特别是人口向城镇逐步迁移而房屋难以迁移导致城镇化速度不快而房价异常高企等不良循环;高房价难调的人口方面原因是人口向城镇流动、家庭变小和收入上升导致改善住房的人口增加、保障性住房人口 (含拆迁) 较多等方面预期过大。对人口、城镇化和房价调控政策在于从重质量、调结构着手。

尽管目前理论界对人口老龄化的危害宣传攻势很猛, 但鉴于我们最大的负担是人口基数严重过大的现实, 不能因为出现人口老龄化就大谈其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改变人口政策, 对人口生育政策主要还是要从严从稳。新增人口是“红利”的思想早已淡化甚至被怀疑, 要转变为多利用人口寿命延长的红利, 慎用增加人口的想法增加经济总量, 要持更注重人均水平的思维。湖北计生工作特别是鄂东部要继续加强。今后10年湖北要坚持城镇化率每年增长1%以上。要树立逐步将房价调整到与工资匹配的国际标准的思维。

(二) 加快人口向二线城市转移, 着力打造第二、三大城市

由于武汉市已相当庞大, 湖北近阶段要加快人口向二线大中型城市转移, 下阶段再实现向三线中小城市转移, 绝不可本末倒置, 急于求成, 遍地开花搞城镇化。由于湖北第二、三大经济城市宜昌、襄阳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 能加速扩张, 应将其打造成特大城市, 较多较快地容纳农村人口转移、提升湖北城镇化率。湖北“宜荆荆”三市地理位置很接近, 两两可形成1小时内对接, 充实其城镇, 完全可以形成一个适度松散的城市群, 是湖北最具有打造成特大城市群潜质地区之一。

(三) 加大人口素质教育和投入, 提升城镇化质量

我们的城镇几乎都是近些年成长起来的, 城镇化率提高主要是农民转移所致, 相关设施比较落后, 造成城市的生产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扩张后的城镇人口文化、文明素质普遍较低。所以, 要大力开展文明规范素质宣传教育、继续教育培训, 使城市较快达到更文明的状态。加大教育投入是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们必须马上达到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 要有计划地部分投入到居民再教育上, 如居民再就业培训、居民文化素质培训。

(四) 用经济手段调整人口问题, 用改善人口问题带动发展

一是继续用经济、人口双重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要使生育率保持持续平稳下降趋势, 严防大起大落;深化用经济手段引导优生优育;鉴于湖北小学以下教育程度和老年文盲率较高, 要相应加大投入。二是用经济手段引导人口迁移。城乡空间不同功能区一定要规划好、公开透明, 便于人口有序、主动流动。要防止无序搞城镇化, 如果到处建房子、搭架子、设台子, 必将导致人口、住房结构更加失衡。三是用改善人口问题带动经济发展。要关怀人, 把重点转移到就业方面, 能实现较好就业, 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各种重大问题就几乎都能得到基本解决。关注人口问题要转向关注人均水平、关注民生改善、关注人口结构优化。要实现关注个人幸福指数提高与关注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思想转变。

(五) 提高城镇化真实水平, 平衡城乡人口基础待遇

农民全家进城才是真正的市民, 为此, 要为其子女、老人解决进城后相应问题, 在享受现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上下工夫。政府系统要设计好承包地、宅基地、住房、集体林权等农村资产的交易流转市场与双赢政策, 使农民高兴地将属于自己的农村资产转化为进城安家的经济基础, 而不仅仅是让农民只身到城里从头开始。做好平衡城乡人口的基础待遇工作:一是从制度、人事、经费等方面保障将政府的各项人口基础福利延续到农村, 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把改善民生作为乡镇工作重点。二是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增量的倾斜力度。切实减少乡村小学撤并后给农民增添的教育支出,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统筹城乡就业。要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支持大学生与城镇人才到农村创业, 为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五是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 完善跨省统一便捷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摘要: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 当前尤其表现在对城镇化及房价的影响重大而紧迫, 有必要重点关注。本文主要遵循有关人口理论, 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 分析湖北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变迁趋势及对城镇化和房价的强、中、弱势影响程度, 并提出如何重视和调整人口结构性相关问题, 推进人口与城镇化和房价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6.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六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十分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各项经济社会普查中最为重要的普查,是事关科学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也是国务院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我州于去年10月组建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顺利完成全州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6月4日,召开了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普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决定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继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人口普查,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对进一步完善人口、就业、保险、教育、卫生和医疗等政策,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州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查清10年来全州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能为我州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同时,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前启后的年,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间阶段。因此,在2010年开展人口普查,摸清这个时点上的人口数量和各种人口结构,是我们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对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我州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领导、责任、人员、经费、宣传五到位。

(一)要确保领导到位。人口普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我们一定要强化政府行政推动,加强对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的领导。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人口普查的领导责任,亲自过问,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和掌握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落实好普查机构、普查人员、普查经费、办公地点和部门职责等工作,为人口普查提供各种强有力的保障。

(二)要确保责任到位。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既是政府的一件大事,也是各成员单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任务分解已经明确,各成员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职责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统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发改部门要做好普查物资和装备的支持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普查经费,积极妥善解决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问题。公安部门要抓紧进行户口清理,确保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资料准确完整。人口计生部门要提供人口计生信息资料,并与公安部门配合落实好人口普查相关政策。民政部门要协调做好行政区划方面的相关工作。卫生部门要及时提供有关新生儿的完整信息资料。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会同统计部门拿出有力有效的人口普查宣传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地图标绘信息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建设部门要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协助开展普查。监察部门要协助做好普查期间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军队、武警、司法、边防部门要做好特殊人群的普查。外事、民委、宗教要协助对有关人口进行普查。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普查工作。各成员单位和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形成渠道畅通、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联合协作机制。

(三)要确保人员到位。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早研究、早规划、早沟通,高度重视普查人员的选调、选聘工作,要吸收那些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热爱普查、肯吃苦、有普查经验的同志,形成骨干队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任工作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

(四)要确保经费到位。人口普查是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普查经费是保障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抓紧落实所需的人口普查经费。决不能因经费原因而影响普查工作。

(五)要确保宣传到位。人口普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协作,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各级宣传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普查宣传规划,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地方特色、针对性强、务实可操作的方案,并

组织协调好新闻媒体,按照宣传方案搞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灵活运用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方式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普查知识和工作要求,报道好人口普查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宣传普查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做到人

口普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消除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确保普查对象依法自觉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资料,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督导、依法普查,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经济普查相比,面更广,难度更大,组织动员任务更艰巨。我们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加大督办检查跟踪工作力度,依法查处普查工作中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问题发生,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一)要做好督办检查与推进工作。从现在开始,州人口普查办全面启动人口普查督察督办工作。按照普查工作总体安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督办检查,特别是对工作推进慢,经费、人员、办公条件保障不到位,配合不力,推诿搪塞,影响全州人口普查工作开展的县、乡等成员和单位,与州政府办公室联合进行专项督办通报,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给人口普查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践证明,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针对这次人口普查的时间要求紧、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特点,州政府决定建立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目标责任制。稍后,州政府将与各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要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起覆盖普查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普查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有计划、按步骤顺利推进。同时,把人口普查与目前行政机关推行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结合起来,对目标责任完成得好的县,州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目标责任完成不好的,州政府将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依法普查,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普查工作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实事求是地依法开展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要切实按要求分解好任务,强化普查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现象的发生。同时要依法普查,严格保守国家秘密、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

同志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现在距普查开始的标准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只有4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依法普查,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任务,向全州各族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通报 篇七

人普办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自5月试点工作开始至今主要完成了三项重点工作,特通报如下:

一、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

崇文门东大街社区居委会做为原崇文区唯一一个试点社区,开展了“登记方式试点”工作,主要采取:纸介质投寄方式、设站登记方式进行试点。试点工作由街道人普办、崇东社区居委会、其它社区业务骨干、聘用的普查员等42人参加,最终登记率为50.8%。通过试点不但为市、区人口普查提供了详实的试点资料,更为街道人普工作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工作的业务骨干,真正达到了肖利明主任提出的:通过试点培养“火种”的工作要求。

试点过程中我们所采取的“纸介质投寄资料袋封面”、“长表抽样情况一览表”等工作方法受到了市普查办的好评并推广;试点总结中所提出的:普查小区图绘制方法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何破解入户难等建议,被市普查办领导采取,并进行了改进。

二、把好“两关”,按时保质完成区域划分、普查区、普查小区图绘制、建筑物信息录入工作

一是把好培训关。街道人普办为进一步做好建筑物核查工作,确

保培训效果,先于6月8日进行了街道普查办建筑物核查工作培训试讲。在6月12日的正式培训时采用PPT与实例结合的方式讲解了整个建筑物核查以及核查小区划分、地图绘制过程,使参会人员对该项工作有了较深刻地认识。

同时,街道人普办还要求全体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做到“两个确保、两个严格”,积极推进区域划分、普查区、普查小区图绘制工作。两个确保是指,一是确保参与普查工作的时间,要求每名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和处理好普查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二是确保工作进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统一安排,合理把握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按时保质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两个严格是指,一是要严格按照培训内容和流程完成和推进,确保质量和进度。二是要严格考勤、例会制度。街道普办、各社区要指定专人负责考勤,并定期召开普查工作例会。通过例会,一是向相关人员传达最新的业务知识;二是解决各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是把好审核关。街道人普办确定专人专项负责:比如谢全禧、张艺军负责普查区图、普查小区图的指导审核;党佳佳、韩静、王玥负责建筑物信息一览表的指导、审核及录入工作等。工作中同志们即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保证了该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6月21日至25日街道人普办利用一周时间,由专项负责人召集各社区相关人员,在705室集中开展了普查区图、普查小区图、《建筑物信息一览表》、《大型建筑物拆分清单》、《普查小区清单》等资料的核查验收工作,通过现场指导全部12个普查区、88个普查小区、1619个建筑物、22031住房单元的相关信息(房屋结构、住房单元数、建成年代等)全部验收合格。同时初步摸清辖区共实际居住19086户。

三、三项措施,选聘了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

为了更好的完成人口普查入户任务,街道人普办采取社会招聘、社区推荐等方式,选聘了一支责任心强、吃苦耐劳、高素质的普查员队伍,已经落实全部252名指导员、普查员,从而为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人员基础。街道人普办主要采取三项措施来促进“两员”选聘工作的扎实有效的开展。

首先,制定选聘方案、细化选聘条件。按照市、区人普办的要求制定了《崇外街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方案》,《方案》就选聘工作开展的时间、选聘人员数量、基本要求、工作职责、管理方法与用工待遇做出具体的规定,以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从制度上确保了两员选聘工作有章可偱。

其次,突出针对性,拓宽选聘途径。根据试点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们一是提前准备、着眼社会。主动与北京市城市管理学院联系,选聘了该校210名本市的在校大学生以青年志愿者形式全程参与普查工作。主要发挥其学习能力强、掌握东西快的优势,提高普查队伍的素质。二是细处着想、立足社区。从各社区居民中选择热心公益、吃苦耐劳、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分子42名担任普查工作人员。主要

发挥他们工作生活经验丰富、与住户关系相对融洽的优势,方便上门登记和做好宣传工作。

最后,严格制度,加强普查员和指导员管理。崇外街道人普办采取各社区指定负责人直接管理、街道人普办负责统一指导和督导的工作方式。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普查员和指导员工作,做到专人专用。

四、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户口整顿组按普查小区提供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口信息,交普查组按地址排序后进行打印。(7.30前)

2、综合组按各社区实际工作量分配普查员、指导员。(8.6前)

3、户口整顿组、普查组做好街道人普办工作人员、普查员、指导员、社区主任的培训工作,并要提前试讲。(7.28试讲,8.9-10日正式培训)

4、普查组协助综合组做好普查员入户物资的准备工作。(8.10前)

5、普查组、数据处理组做好市人普办对区域划分工作的迎检工作。(8.9前)

6、综合组、普查组指定专人按时上报工作进度等区人普办所需材料。(普查全过程)

7、宣传组配合普查做好宣传工作,提基层宣传力度并撰写信

息。(普查全过程)

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事迹 篇八

一、认真细致、严格标图,做好人普前期准备工作

户籍整顿是人口普查前期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自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整顿工作启动以来,xx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抽调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入户调查工作组,带领大家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业务培训,对户籍整顿资料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准确、不详实等诸多问题,多次与辖区派出所、区人普办协调沟通,确保问题得以解决。

在开展普查小区建筑物标绘工作中,xx亲自带队与普查指导员一起走遍了普查区内的所有建筑物,确保小区边界和建筑物不重不漏。在工作中,xx常是天刚亮便下组工作,经常没有时间吃早饭,在烈日的暴晒下走遍社区的楼房、庭院,圆满、按时完成了xx街道办事处128个普查小区图和建筑物属性表的任务。

二、统筹安排、多方协调,做好人普前期人员安排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人普工作进入了清查摸底制作户主姓名底册阶段。由于xx街道人口复杂、外来人口众多,导致普查任务重、压力大。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选聘了一些下岗工人、建党积极分子、退休教师等作为普查员,最终确定了将近200人组成的普查队伍,并迅速召xx街道全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业务培训会议,耐心细致地讲解人口普查的工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普查队伍的工作水平。

三、任劳任怨、进家入户,亲自带队做好人普入户登记走访工作

xx在人口普查中不仅要给每位普查员指导工作,其本人也亲自带队,到普查小区入户登记,在每天完成调度任务后,便进入各楼房庭院开展人普工作。

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任劳任怨,更是讲求工作方法。例如,面对有些不配合的人,xx总是用微笑去感化居民,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人普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并承诺对其信息进行保密,最终取得居民的理解配合。又如,考虑到多数居民都是上班族,平时家里没有人,就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一日三餐或者晚上八九点钟,进行上门登记调查。在完成白天的普查任务后,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查校当天的普查数据,及时纠正错漏。国庆假期也放弃休息,加班反复检查核对,全程指导普查员的摸底工作。同时,发现普查数据出现了问题,便迅速召集所有的普查员和他们一起加班加点进行整改。

xx还具备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今年夏天出奇的炎热,高温连晴不退,比往年来得更为猛烈,时间更长,而且连续多日达四十几度高温。他总是带瓶水就开始一天的工作,顶烈日冒酷暑,走遍社区的一幢幢楼房、一个个庭院,每次回来,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湿透了。他有一次冒雨进行普查工作后,不慎感冒,导致浑身无力、头昏脑胀、咳嗽不止,也引发了颈椎病,但是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仍忘我的带病坚持工作。他几乎每天都是10点以后才回家。

9.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九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德明

(2010年3月11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发个言。正当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紧紧围绕“拓展工作年”主题和县委工作中心,奋力推进中国西部经济强县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10年1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又拉开了序幕。人口普查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特别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才能高质量圆满完成。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至关重要。下面,我从宣传部门角度讲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高度重视,增强做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的主动性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县级媒体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次人口普查工作对于科学制定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作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精神,把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纳入今年整个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到重要的位臵,制定专项宣传计划,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各乡镇和县级部门要组建相应的宣传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做到主要领导亲自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相对固定工作人员抓好工作落实,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

三、精心组织,努力形成全县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浓厚氛围

10.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十

材料

本次综合试点,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选定在市区街道办事处中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试点工作从4月9日启动,到5月底完成。主要完成以下各项工作内容:

一、构建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准备工作

(一)组建领导和实施机构

首先组建了由省、市、区、街道办事处四级政府组成的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各级政府试点工

作责任,强化了试点工作的政府推进和协调力。其次,从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充实综合试点办公

室,选定的中和社区居委会也指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落实社区的各项普查任务。

(二)制定工作进度,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综合试点动员会议后,试点办公室及时制定了《综合试点工作进度》、《关于选调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通知》,成立了综合组、区划组、宣传组、调查业务组四个组,从人员选调、资料收集、区域划分、培训安排、物资准备、宣传策划实施到摸底、入户调查、质量控制、编码汇总等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组职能和任务,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人员和制度保证。

二、宣传发动

首先拟订工作计划,制作宣传品。宣传组拟定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综合试点宣传工作计划》,协调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以及驻地单位,形成通力协作工作局面,广泛开展了试点社会宣传动员。先后悬挂宣传口号条幅10

条,设计、制作下发卡通宣传画850张、福字帖5000张、公开信宣传画360张、《致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被调查户的一封信》6000张。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试点区域主要路口设置宣传桁架、主要道路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统一布置宣传橱窗、在居民小区和楼道出入口张贴卡通宣传画。摸底过程中还通过普查员发放《致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粘贴福字帖的等方式实施点对点宣传。部分宣传品采取了卡通画等群众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方式,宣传内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使得普查对象一目了然。

第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坚持户外宣传与报刊、网络宣传联动,切实增强人口普查宣传活动的权威性和视觉冲击力。根据试点工作进程及时编发简报、信息开展面上宣传;试点动员、试点观摩、试点总结几次较大的活动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在整个试点过程中,宣传

组编写简报3期、统计内外网上发布信息3条。

三、政府动员,选调“两员”

区政府、区统计局和街道办事处联合协调,强力动员,严把调查人员选调关,从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抽调了试点所需37名普查员和20名普查指导员,另外为检验选聘大学生参与人口普查能力,试点办公室还从师范大学选聘了49名大学生担任普查员,充实到各普查小区,保证了普查人员的迅速到位。普查指导员由业务能力、责任心较强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担任,普查员均由辖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指定工作人员和选聘大学生担任,为配合普查还选定了20名协助普查人员,专门负责带路、引导等工作。在选调的普查员和指导员中,除去选聘的大学生外,全部具有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7人,大多数人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素质较高。

四、精心组织培训,确保登记质量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完成后,4月26-27日,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培训会议在华天酒店召开。综合试点办公室、市4个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业务骨干、街道办事处以及选调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共130人左右参加了培训会议。省统计局巡视员冯月花、市统计局局长郑峰、区副区长李会文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根据试点方案要求,省综合试点办公室组织授课人员认真准备,事先小范围试讲,提出改进意见。正式培训中,分别从小区划分、绘制普查小区地图、摸底、填写户主姓名底册、普查试点长表、短表、死亡表、境外人员表填写方法、登记日报实施细则、手工汇总、复查、编码、宣传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在此基础上,试点办公室对20名普查指导员以业务指导、工作流程为重点进行了专门讲解。通过两天的培训,为摸底和入户登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认真核查,准确划分普查区域

试点办公室成立后即按规范要求收集试点社区人口基本资料,提前完成了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地图绘制等基础工作。培训工作结束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全部分配至具体小区,从5月1日开始到5月7日,根据完整地域原则,各普查员在普查指导员指导下,在普查区地图范围内划分出各普查小区并绘制小区地图,同时开展普查摸底工作,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六、认真组织摸底和长表抽样工作

1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篇十一

今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以来,我镇按照市、县的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我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口的副镇长和一 名党委委员为副组长,镇党政办、统计工作站、农业办、计生办、劳动保障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委委员陈瑞娟兼任办公室主任,镇党政办主任、统计工作站站长任副主任,成员从各有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同时明确各驻队工作组长为各村指导员。各村(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另外,我镇还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并落实了工作经费,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正常开展。

二、行动迅速,培训到位。

1、行动早。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动员大会召开后,我镇立即进行了动员部署。7月份镇和各村社区开展了宣传发动,悬挂了横幅、张贴了标语。另外,我镇还结合本镇实际,选调出169名具有丰富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村(社区)、小组干部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同志为“两员”。并于7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培训。

2、培训到位。我镇普查办同志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对村一级指导员及镇普查办成员进行了多场次培训,并邀请上级统计部门同志到我镇授课,有效提高了“两员”的理解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参加市培训之后,镇普查办根据市培训的内容,对普查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制订出普查工作时间安排表,并根据市的培训材料编制出一套针对村级“两员”的培训资料,使培训资料简洁易懂,节省了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三、责任落实,指导到位。我镇把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责任落实到镇驻村社区工作组和镇普查办成员身上,由各工作组对各自挂驻的村社区各阶段工作进度进行督促检查,镇普查办成员实行分片包干,每人负责2至3个村,分片进行指导,加快了人口普查的工作进度,并保证了质量。

上一篇: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作文下一篇:小学枣树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