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2025-02-2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13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精选4篇)

1.13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篇一

幼儿园伤害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一、设施安全设施不安全是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幼儿园要符合选址标准。

2、设施、用品、用具符合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购买物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保存购货凭证。

3、设备、器械安装规范、牢固。

4、按规定对设施、用品、用具进行维修、更新。

5、设备设施、用品、用具符合幼儿用品的规格和标准。设施安全包括直接使用的设施、用品、用具;也包括库房、消防、治安、电器等基础设施设备。

二、经常教育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重点是全体教职工。

1、幼儿园安全是新员工的第一课。

2、安全教育经常化。对员工进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护幼儿人身安全的教育;及时报告安全隐患,制止幼儿危险行为。

3、大型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安全教育。

4、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

5、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规则意识。

三、管理到位做到尽职尽责是预防伤害事故的根本。幼儿园大多数伤害事故都是失职造成的,不能归责孩子违反制度。所有安全预防措施都必须以教师和员工尽职尽责,加强管理为前提每个环节,每位工作人员都必须尽职尽责,制度、措施才能起作用。

四、救治及时发生伤害事故,首先是救治孩子。

五、预案常备幼儿园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当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演习。

(一)预防烫伤

1、暖水瓶、开水壶、热饭、热菜、热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厨房、营养室、配餐室、保育员室、教职工餐厅、锅炉房、配电室等危险区域,进出时须随手关门防止孩子私自溜入、误入或跟随教职工混入其中。

3、幼儿尿湿衣裤须换衣、冲洗时,在盥洗前,一定要调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适宜为佳)。

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冬季取暖期时,要保证热水袋和取暖设备的安全。

6、洗澡间冲凉室的水箱须上锁,并保持水温适宜,原则上夏天不高于45°,冬天不高于50°。

7、禁止热源进班,热源须置于厨房或其他特定的可控的安全区域。

8、开水和汤菜等须在指定位置和区域冷却降温后才能入班分发。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教玩具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件所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墙体的拐角、柱子的棱角、器械边角等要做好软化包装处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安全圆滑,不留隐患。

3、墙面要做软处理。

4、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隐患存在或未排除前要停止使用。

5、发现设施设备破损和损坏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修复。

6、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及时清点人数,规范孩子的违规违纪行为。

7、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因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力、措施不到位,保护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

8、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

9、剪刀、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储藏室内,要放在幼儿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10、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严防异物导入耳、鼻、喉、口、气管等处所造成的伤害(简称异物伤害)

1、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幼儿误把小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耳、鼻、喉、口中。

3、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口、气管的安全事故时,教师不要随意采取措施,弄清情况后,在保健医生的协助下进行科学安全的排除。如保健医生或老师都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园长。

4、每天晨检、午检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发现后统一收缴,由教师集中保管。

5、幼儿睡眠时,值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子、巧克力糖、咖啡糖、泡泡糖、花生、胡豆、果冻、糖果等食品,防止食品被孩子误吸入气管。

6、幼儿在进食或吃水果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各种饰物。

8、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携带零食或不适玩具入园。

(四)预防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

2、消毒液、洗涤剂、洗衣粉、洗手液等物品禁止存放在教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学会并养成不把物品放在嘴里的良好习惯。4防止塑料或其它材料的玩具或物品对孩子所造成的中毒事故。

5、食堂每日购进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执行,采购食品时要索要票据,防止有毒食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购入。

(五)预防走失

1、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接送制度,有条件的幼儿园要逐步建立智能化接送系统和网络监控、门禁系统、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DNA信息识别等多功能高科技识别、监控、防御系统确保万无一失。

2、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教师见面,把孩子送到教师手里,方可离开,不得让孩子单独行动。

3、接送人员要固定,授权委托人的信息要提前输入幼儿园的接送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或录入幼儿园的接送登记系统,实行专人专送,专人专接。

4、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将书面委托交给受托人带回幼儿园,并提前知会园方,否则不与放行。

5、门卫要坚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放出幼儿园大门,并电话通知园长办公室或当班老师。

6、进行户外活动回班或交接班时,教师要及时清点人数,防止孩子走失。

2.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篇二

一、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 1.经常平整场地,做到无坑、无砖、无松动、无积水、无突起物等,及时清除院落中影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随时检查大型玩具有无螺丝松动、铁皮外露、踏板裂缝、绳网断落等不安全因素。

2.经常检查幼儿有无携带有碍安全的危险品,如尖锐利器、打火机、玻璃球等危险物,并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

3.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要制定详细周密的活动计划,遇到发生意外事故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4.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前要仔细清点人数,并坚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避免幼儿在活动时发生相互碰撞、推搡、争抢打闹等危险动作。行进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脚下安全,不随便用脚踢踹砖块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以防幼儿走失现象的发生。

5.药品要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药品袋上要标明幼儿姓名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服药登记记录,以免发生误食误服药品的人身伤害事故。

6.严格幼儿接送卡制度,无卡者不得擅自将幼儿接出园外,避免拐骗幼儿的事件发生。

7.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要恰当、稳固,以不妨碍幼儿活动为前提。

8.妥善保管洗涤消毒类物品,设置专用放置地点,避免幼儿误食事件的发生。

9.不带幼儿去伙房、水房、洗衣房等地方,饭菜粥汤的温度要适中,避免烧烫伤事故的发生。

10.开水壶、汤桶等要放置在离幼儿较远的安全地带,窗台上不宜放置花盆、鱼缸等物品,避免幼儿不慎将其打翻发生砸伤事件。

11.餐车要缓慢推行,防止粥汤撒地滑倒幼儿。为幼儿分发饭菜时注意不要盛得太满,不能从幼儿头上传递饭菜,避免造成烫伤。

1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提醒其不在进餐时说话玩耍、嬉笑打闹,以免不小心让食物噎住或卡住气管。

13.体育课及游戏活动前,要检查活动场地有无砖头瓦块、树枝绳索等妨碍幼儿活动的障碍物。检查幼儿的鞋帽衣着穿戴是否整齐,避免因鞋带散开发生绊倒、磕伤现象。

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幼儿要在教师的视线之内进行活动,便于教师观察指导。运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出现异常表现,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情恍惚、过度紧张、呼吸困难、焦虑郁闷、精神不振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调整活动量。

14.组织幼儿进入大型玩具场地活动时,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规则,活动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制止幼儿相互推拉扯拽、奔跑打闹,阻止幼儿从高处往下蹦跳,避免发生摔碰伤事件。[!--empirenews.page--] 15.为防止幼儿触电,所有的电源插座都应该安装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幼儿不要将铅笔、小棍、橡皮等物放人插座孔内玩耍。

16.供幼儿乘坐的车辆要经常检修,定期保养,随时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教育幼儿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跑,不随便摆弄方向盘,安静文明乘车。17.不要让幼儿随便玩弄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如活动需要幼儿使用剪刀,要事前交代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剪刀收回并放置到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置

1.跌磕伤:发生跌磕伤时,不要用手揉患处,可用干净的毛巾浸透冷水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部位,经冷敷后再用湿热的毛巾敷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帮助消肿。2.压伤:让受伤的幼儿原地静坐或平躺,同时仔细检查被压伤部位的外表状况。若是四肢压伤,可用冷水浸湿或用裹了冰块的毛巾敷于受伤部位。若是胸腹部被挤伤,应将幼儿身体放平,然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3.割伤:若创伤较小伤口内又无异物时,用创可贴即可;若有金属、玻璃等异物,则需将异物清理干净后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割伤严重流血过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包扎,可在伤口靠近心脏的方向用绳带等物系紧,并立即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若幼儿的手指被利器割断,要保护好断指,将断指放人容器中连同幼儿一起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刺伤:用消毒水清洗伤口,然后用镊子顺着刺物刺入的方向将刺夹住

拔出。若刺物太短或已全部刺人幼儿的肌肉中,可采取挤压挑拔法将刺清除,最后用酒精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扭伤:轻微的扭伤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块敷于伤处,也可用红花油涂抹于扭伤处。若扭伤严重出现肿胀或淤血时,不可让幼儿走动,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对四肢某个部位的严重扭伤,可先用绷带等在扭伤的上下部位做固定包扎处理。

6.擦伤:轻微的擦伤可用消毒棉球蘸低温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伤口周围并清理异物,然后涂抹红药水。对较为严重的伤口在经过消毒处理后可用纱布包扎,特别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7.骨折:发现幼儿骨折,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在急救处理前不可用手揉搓骨折处,发现受伤处流血应采取止血措施。为使骨折处得以固定,可在幼儿骨折部位用宽绷带和木板等把骨折处的关节暂时固定住。若是颈部受伤,要让幼儿仰卧,并用有一定厚度的软质物品垫在颈部两侧,以稳定颈部原有状态。若是肋骨处骨折,幼儿感到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难忍,要检查其血压以防休克。若遇脊椎骨折时,切不可随意挪动幼儿,要将幼儿平抬放到担架上。若遇颌骨骨折时要立即清除幼儿口腔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喉咙,也可用纱布等做垫托放在受伤的下颌处并用软质物品托住受伤处,既保证幼儿的下颌固定不动又可以使幼儿易于开口。

8.烫伤:发现幼儿烫伤后要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或将烫伤部位浸入冷水中,轻者涂抹牙膏、肥皂水等,以防感染。

如果幼儿是穿着衣服鞋袜被烫伤,一定不要直接将衣物脱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烫伤处,而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幼儿烫伤部位的衣物,视幼儿烫伤的具体情况用纱布包扎处理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empirenews.page--] 9.食物中毒:轻微中毒要及时给幼儿喝些清水,然后催吐。让幼儿张开嘴,可用手指刺激幼儿咽喉部位或用小勺深入到幼儿嘴中并轻微用力压迫其舌根处,引起幼儿发生反射性呕吐,以减少毒素对身体的刺激。

严重中毒的在采取催吐的同时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将幼儿食用过的食物及呕吐物装在容器中留样保存,以便为医院化验及解毒提供依据。

10.异物伤害:当幼儿误将异物放入嘴中不慎被噎住或呛入气管时,教师要立即将幼儿的身体前倾,同时轻轻拍打幼儿的肩胛部位,或用手指深入幼儿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如若催吐失败,应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治疗。如遇幼儿被鱼刺卡住,可用勺子等器具轻压幼儿的舌头,然后用镊子伸入喉部将鱼刺慢慢夹出。若无法将鱼刺取出时,要及时送往医院。

3.幼儿园_制度_预防手足口病制度 篇三

一、晨间检查制度

1. 严格询问幼儿、家长身体健康情况。杜绝发热幼儿、手足疱疹、口腔溃疡幼儿、进入幼儿园。并及时统计幼儿缺勤健康情况。2. 了解幼儿外出旅游情况,(如有疫区人员接触史,则劝阻幼儿在家留观1周)并做好相应记录。3. 严格执行一看、二摸、三问、四查,特别留意幼儿有无发热、口腔溃疡,手足水泡情况,4. 加强教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全日观察制度

1. 2. 保健教师每日早上、中午、下午各巡视班级一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教师、保育员及时观察幼儿皮肤、体温、精神,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三、缺勤幼儿登记制度

1.加强幼儿的全日观察,对缺勤幼儿及时进行电话联系并将原因及时报告卫生保健老师。

2.教师每天电话随访缺勤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

四、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2.发现疑是病儿及时隔离,并为孩子带上口罩

五、食品卫生制度

1.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2.加强食具、用具消毒六、一日工作检查制度

1.领导小组人员严格检查各部门工作,责任到人,2.全体教工每日进行工作自查。

七、门卫把关制度

1.在预防手足口病期间,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教学楼,有事在门口做好登记接待工作。2.每日晚上按照园消毒制度做好分管场所的空气消毒。

4.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篇四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1.保健老师具体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晨检、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2.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3.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4.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幼儿,打电话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5.在幼儿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将患儿送到隔离室,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隔离室内环境、物品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6.积极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7.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幼儿。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转园手续。

8.保健老师定期对幼儿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2019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词下一篇:牙体组织疾病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