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2024-06-23

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精选12篇)

1.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一

来华留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来华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学生”)经费的管理,规范政府和学校之间的经费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留学生经费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所设立的专项经费。

第三条 留学生经费实行“包干使用、专款专用、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

第四条 我国政府为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包括生活费、学杂费、住宿费、医疗费、其他费用等。

第五条 留学生的生活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凡享受我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以下简称“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期间,由所在学校发给每人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于支付留学生伙食费用及日常生活的零星开支。

生活费以人民币支付,具体标准按国家教委、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所需经费由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

(二)在华学习时间满一学年的学生第一个月加发___个月的生活费,不满一学年的第一个月加发半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安置和冬装补助费用。

(三)生活费自学生入学之日起发给,当月___日(含___日)之前注册的,发给全月生活费;

___日以后注册的,发给半个月生活费。毕业生发至学校确定的毕业之日以后的半个月。对临时决定休学、退学或结业回国的,如已领取当月生活费,不再收回。在学校规定的假期之内离校休假时,生活费照发;对未经学校批准逾期不归者,不发给超假期间的生活费。

(四)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期间,如带配偶、子女,其配偶和子女的一切费用,均由派遣方或学生本人自理。

第六条 留学生的学杂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学杂费,用于与学生教学相关方面的支出。

(二)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其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参照中国学生外出实习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留学生要求进行超出学校教学计划的专业实习时,所需一切费用由本人自理。

(四)奖学金生来华、结业回国、学习中途出境休假以及退学、休学回国的国际往返旅费均由派遣方或学生本人负担。

另有协议者,按协议办理。

(五)来华和结业的奖学金生应尽可能选择距离所在院校最近的出入境口岸或国际交通工具终、始点入出境。

自出入境口岸至所在学校的城市间旅费,由所在学校按火车硬座(通宵乘坐火车可购买硬卧)、轮船三等舱位开支报销。途中伙食费用及行李超重费用自理。

(六)奖学金生根据教学安排在我国境内转学的城市间旅费,由转学前所在学校按上述规定开支报销。

(七)对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可由学校发给奖品或奖状,所需经费在学杂费中开支。

第七条 留学生的住宿费由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和不同类别标准核拨给学校,由学校集中掌握,用于留学生宿舍的日常运转和管理、服务、设备更新(单台件___万元以下)及维修等项支出。

第八条 留学生的医疗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医疗费,用于学生门诊、住院医疗、必要的体检等支出。

核拨标准按每人每月___元计算,由学校统筹使用。

(二)留学生需住院治疗时,应安排住一般外宾病房。

(三)门诊挂号费、住院伙食费;

留学生镶牙、配眼镜、分娩、人工流产、矫正生理缺陷、购买营养滋补品以及治疗来华前已患有一般性慢性疾病的费用;学生因违反校纪、法律(打架、斗殴等行为)造成伤亡事故,所支付的有关费用;均由学生自理。

(四)学校可参照对本校中国学生的规定,要求留学生自理一定比例的医疗费。

第九条 留学生的其他费用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家教委按奖学金生人数核拨给学校相应的其他费用,用于学生假期活动、宣传等项开支。

(二)为增进留学生对我国的正确了解,学校可为在华学生一年以上的留学生安排假期活动,经费按每人每年___元掌握。

除免学杂费外的部分奖学金留学生、自费留学生如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活动,其费用由学生本人自理。

(三)各学校用于为留学生阅览室订购报刊、组织留学生文体活动、参观、联欢和其他友好活动的费用,可按每个学生每学年___元的标准掌握。

第十条 留学生的国际旅费按协议由我国政府提供的,由所在学校于学生离校前两个月上报国家教委,由国家教委统一安排购票。

第十一条 享受我国政府部分奖学金的留学生,按协议规定享受免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和医疗费的全部和部分项目,参照以上规定执行。

中、外双方对奖学金的标准和开支办法另有协议的,按协议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自费留学生的经费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___年___月___日起实行。过去颁发的有关外国来华留学生经费开支标准及管理办法,如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2.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二

关键词:留学生,留学目的,留学收获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及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 不少高校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国际化战略, 并争相招徕外国留学生, 力争在国际教育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以浙江科技学院 (以下简称浙科院) 为例, 随着该校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截止2013年上半年, 已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900余人前来就读。这些海外学生前来就读的具体原因和目的有哪些?他们对所在学校的留学环境及留学的收获评价怎样?带着这些问题, 笔者做了一次调查。

1.调查工具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17) 等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在已有研者如杨军红 (2005) 和黄倩 (2009) 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改, 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来杭学习的原因与目的”, 共计14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对所在学校的看法”, 共计9个问题;第三部分为“留学收获”, 共计8个问题。最后一部分为被试的人口学等相关信息统计。前三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 (Likert Scale) 的方法, 邀请接受调查的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表中的陈述进行评价, 并选取相应的分数, 同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看法。

调查对象为浙科院在校留学生。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 笔者随机从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一个留学生班级, 并邀请他们帮忙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78份, 收回70份, 其中有效问卷58份。这些留学生有男生39人, 女生18人, 年龄在20到39岁之间, 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以下, 在华时间从半年到三年不等。他们主要进行本科课程学习, 来华之前有31人没有海外生活经历。他们中, 15人来自中亚和东南亚, 24人来自非洲, 9人来自欧洲的德国、罗马尼亚及波兰, 另有10人未填写国籍。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所得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相关统计信息如图1。

图1留学原因与目的统计

注:此处五级量表为:1=完全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完全同意

从图1可以看出, 留学生的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提高汉语水平, 学习中国文化 (M=4.5517) , 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M=4.3276) , 以及在学习之余在中国旅游、领略中国文化 (M=4.2069) 。这同许多研究者, 如吴文英、周红玲等 (2012) 的结论相似, 留学生的留学动机主要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排在第四位的是“杭州这座城市吸引我” (M=3.9655) , 这说明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虽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但因其闻名于世的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经济在海外也开始日益为人熟知;这也同时印证了得分最低的陈述2 (M=2.0862) 和第二低的陈述11 (M=2.2069) , 说明大多数人通过别的渠道主动对前来留学的城市和大学进行了解。

其他得分较低的陈述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陈述1 (M=3.0345) 和陈述8 (M=2.8966) 。笔者在录入数据时, 不用说来自欧洲如德国和波兰的留学生, 就连大多数的非洲留学生都不认为所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本国要好, 也不认为所读学校的学术地位比本国大学的要高。这说明要很好地推进国际化战略, 所在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加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同时也说明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陈述12“浙科院开设的课程适合我”的M值为3.1897, 应该说偏低, 留学生选择本校就读, 应该对所学的课程有较高的期望, 这方面留学生课程的制定者应该能够做到和他们协商沟通, 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了解和分析留学生的留学原因和动机之余, 笔者试图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所在学校及留学收获的评价, 进而考察留学生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

注:此处五级量表为: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陈, 述4=满意, 5=非常满意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从表1可见, 参与调查的留学生对9个方面的看法趋同, 各项的M值介于3到3.6之间, 这说明留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看法一般, 似乎没有一项让留学生特别满意或特别不满意的。得分最高的如学费 (M=3.5517) , 从长远看, 这对学校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并不利, 要吸引留学生并不能总依靠相对低廉的学费, 而得依靠一流的软硬件设施, 良好的学术和文化环境, 以及一种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和风气。得分最低的是学校的网站, 其M值为3.0517。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一般, 他们要很好地了解学校, 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浏览学校的网站, 学校网站虽然有英文网页, 但内容比较贫乏、更新迟缓, 页面也不够生动。为了让校园网能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学校网站应该增派英文采编和维护人员, 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在了解了留学生对所在大学的教育环境的评价后, 笔者进一步考查了他们对留学收获的看法。

表2反映了被试对留学收获的评价。分值靠前的两项是“适应能力” (M=3.5690) 和“汉语水平” (M=3.5517) 。在中国这一文化环境与西方迥异的国度生活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得以增强, 这在情理之中。汉语水平得以提升也正好达到了留学生“想提高汉语水平,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而留学生在“知识更新能力” (M=3.2759) 和“学术研究水平” (M=3.1207) 等方面则表现相对较差。这说明在以教学为主的浙科院, 针对留学生的教学, 学校在课程教学的核心竞争力上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提升。

为了考察留学生对留学收获和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之间的关系, 笔者随机抽取了30位留学生的问卷, 分别取他们在问卷第二部分“对所在学校的看法”和第三部分“留学收获”中各问题得分的平均分, 得到两两相对的30对数据, 并借助excel生成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两条折线走向基本一致, 这说明留学生对留学收获和留学环境的看法之间存在正相关, 也即留学生对留学环境持正面看法时, 他们也认为留学收获相对较大;反之, 则认为留学收获相对较小。这也证明, 为了让留学生学有所成, 学校应尽量提高留学教育质量, 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促进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3.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 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 了解中国文化, 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留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总体看法一般, 他们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与其学习收获的评价存在正相关。为了促进留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留学生接收学校应该大力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并最大限度协助留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黄倩.重庆市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3.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国梦;来华留学生;意识凝聚;海南大学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庄严地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宏观的,即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中国要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第二个维度是中观的,即正确处理国家、民族、人民的关系,实现国强民富;第三个维度是微观的,即“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每个人活出精彩。实现“中国梦”就意味着中国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国内外的反响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国内外政要、学者和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从奥巴马到朴槿惠,从卡梅伦到基辛格,从英国《金融时报》到俄罗斯《晨报》,从法国《欧洲时报》到墨西哥《至上报》等,都作出了积极评价(见表1、表2、表3)。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人民。

三、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一)在校留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海南大学给留学生开设了一门必修课——《当代中国》,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潮·中国梦》。我们对2014级和2015级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作文搜集等工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同时,对来访的外国学生团组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国外政要和学者的积极回应不同,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梦”认识不足,特别是刚到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对“中国梦”的认识尚浅,甚至有些误解(见表4、表5、表6)。

对比表4与表5,我们发现有些数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对“中国梦”的了解程度有变化,2014级留学生最初不了解“中国梦”的比例高达54.84%,一年后这一比例降到3.45%。第二,对中国人能否实现“中国梦”的看法也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最初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实现“中国梦”的比例达到16.13%,而一年之后该比例降到了3.45%。第三,因为许多新生对“中国梦”的内涵不了解,所以很容易把“中国梦”与“美国梦”混为一谈。例如,9.7%的新生认为两者完全一样,25.81%的新生认为很类似。而一年之后,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0%和13.79%。第四,面对“中国未来最严重的问题”选项,两次调查结果都把污染作为最严重的问题,不过,新生中有19.35%的人选择了政治制度,而一年之后,留学生们认为政治制度已经不是问题。第五,当被问到“中国强大以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时,有19.36%的新生认为会是“灾难”,而一年之后已经没有人这么认为。

表6是对2015级留学生新生的调查,采集该组数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继续了解目前外国年轻人对“中国梦”的看法,这些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基本能够反映他们在本国获得的有关“中国梦”的信息情况;二是对比2014级新生与2015级新生对“中国梦”认识的差别,毕竟中国“走出去”战略在迅速推进,“中国梦”的理念应该越来越多地被传递到国外。

分析发现,尽管在有些项目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整体上2015级留学生新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与2014级相比差别不大。第一,对“中国梦”的认识程度方面,仍然有47.06%的留学生几乎不了解“中国梦”,还有41.18%的留学生没有听到本国有谈论“中国梦”的。第二,有20.59%的留学生认为“中国梦”不可能实现,而该比例在2014级为16.13%。在与留学生的交谈中得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下滑、老龄化等问题会严重制约“中国梦”的实现。第三,对中国未来的看法,有38.34%的2015级留学生新生认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会非常好,较2014级提升了15.76%。第三,对“中国未来最严重的问题”一项,超过50%的2015级留学生选择“污染”,与2014级学生的看法相差无几,但对政治制度的认识方面,2015级的留学生反而不及上一届乐观。第四,当被问及“中国强大以后会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时,2015级留学生选择“没有帮助”一项为0%,“灾难”一项为11.76%,而2014级学生在这两个选项上的比例分别是16.13%和19.36%。由此可见,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中国加快速度传递正能量,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认识到中国的富强只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益处,就会逐渐消除外国人的戒心。

(二)来访团组对“中国梦”的认识

2015年9月5日,韩国一高中代表团来访海南大学,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采集该组数据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韩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是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韩国人民对“中国梦”的认识很有意义。另一方面,韩国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多年来一直高居榜首,每年都有超过6万人的规模,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来访的高中生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来华留学生,了解韩国青年人对“中国梦”的看法,对科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梦”而言意义深远。

表7显示的数据不甚乐观,在对“中国梦”的了解方面,高达51.85%的受访者几乎不了解“中国梦”,62.96%的人没有听到国人谈论“中国梦”。对中国未来的判断,25.93%的受访者认为与现在一样,还有7.41%的人认为会更糟。针对“中国强大以后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37.04%的学生认为同现在一样,14.81%的学生认为是灾难。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任重道远。

四、“中国梦”如何凝聚来华留学生意识

(一)珍惜留学资源,有效宣传“中国梦”

来华留学生来中国求学本身就是对中国的某种认可,加之他们年纪尚轻,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善加引导,就很有可能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宝贵力量。要让外国青年学生厘清“中国梦”的来龙去脉并认同这一理念,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使用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百年潮·中国梦》一书,同时配有3张光盘。该材料文字优美高雅,视频壮观震撼,配音气势恢宏,传播的全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容易引起留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

我校的一位法国留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世界是多样的,梦想是多彩的。中国的梦想和发达国家的梦想、发展中国家的梦想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想,必将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利用国外正面评论,正确引导留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

“中国梦”提出之后,国外政要、学者、主流媒体都发表了相关的评论,其中有很多正面的评论。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中国梦”的内涵与核心,有理有据地引导留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获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一名韩国留学生看了一些国家政要的评论,特别是韩国总统朴槿惠 “中国梦与韩国梦相连相通” 的评论后,在作文中写到:“我学习《百年潮·中国梦》的时候,想起了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提出的‘好好生活‘新村运动口号。现在,他的女儿朴槿惠也提出 ‘国民幸福时代‘第二汉江奇迹的口号。我觉得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与韩国的相呼应,‘中国梦和‘韩国梦是一致的。”

我校一名俄罗斯留学生表示,非常认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中国梦”的观点,即“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利”。这名俄罗斯留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中国的强大促进了世界的团结,中国为整个世界的强大和团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小伙子,我也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努力学习,学习好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然后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三)艺术地处理有争议的事件

纵观我国近代史,抗击外敌入侵事件出现过多次,《百年潮·中国梦》一书中就提到列强入侵、甲午海战、抗日战争等。此外,1949年以后发生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之战、珍宝岛之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都是相关国家难以回避的。面对这些历史事件、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我们采取的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如果有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就让他们先发表看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留学生为战争狡辩的情况,因为惨烈的战争画面和无辜平民大量伤亡的事实,都在提醒留学生们战争的罪恶。其次,顺势利导,指出“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即“中国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梦,因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

此外,中国出现的一些贪腐渎职、环境污染、食品危害、不讲公德等事件,通过国外媒体渲染,确实给留学生造成了不良印象。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下: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绝不回避问题;其次,我们不立刻解释这类问题,而是让留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全球类似事件,并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最后,通过梳理、交流这些信息,他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事件具有普遍性。中国政府敢于披露这些问题,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多渠道宣传“中国梦”

第一,在留学生中开展《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让留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中国梦”对自己的影响。有位德国的留学生写到:“实现中国梦,中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投资中国,他们录用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外国人,这对我有很大影响,有很多好处。”

第二,组织留学生参加海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每年一度的“琼州杯”汉语大赛,在比赛内容中引导留学生谈与“中国梦”有关的话题。在2014年“琼州杯”汉语大赛自选题目中,笔者指导马来西亚留学生谈“我与‘中国梦”,通过学习相关材料,这位留学生对“中国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演讲时,她充满激情地说到:“我来到中国,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这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就是中国的一分子。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学者,成为促进马中友谊的使者!”

第三,组织留学生参观海南名胜古迹和海南省博物馆、规划展等场所,让他们设身处地体验中国悠久的历史、来之不易的繁荣,通过对比,让他们亲身感受为什么“中国梦”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

第四,组织观看有关中国发展壮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如“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走向海洋”“大国重器”等,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五、 结束语

“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夙愿,是我国今后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来华留学工作是我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是知华、友华、爱华的重要潜在力量,利用“中国梦”凝聚来华留学生的意识是拉近中外思想距离的重要而便捷的途径。尽管目前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符合外国年轻人思维方式的途径积极加以引导,配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的事实,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注释:

①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

②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此外,表5问卷去掉了问题2,因为这段时间留学生主要在中国。

③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

④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36.

[2]中共中央宣传部.百年潮·中国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3]管克江.外国政要眼中的中国梦:相互借鉴 追逐梦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 2013-11-13.

[4]郑熙文.外国政要高度评价中国梦[EB/OL].http://www.wenming.cn,2014-10-09.

[5]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EB/OL]. http://news.xihuanet.com.2013-04-09

[6]宣传家网:海外媒体眼中的“中国梦”[EB/OL].http://www.71.cn,2013-04-10.

4.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情况 篇四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也是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的省份之一。同时,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和文化优势。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做好留学生工作作为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科教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留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体情况

我省从1956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当时是教育部分配的3名越南留学生,经过60年的发展,到2015年共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8944名留学生来陕学习进修,比2010年增加3143名,其中学历生4265名,分布在我省的25所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数的32%,人数排名前五名的生源国分别是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现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院校10所,2016年获批政府奖学金名额750个。

二、主要做法

第一,设立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陕西省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同时鼓励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企业设立奖学金,初步形成了中、省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高校奖助学金等多层次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增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今年起,陕西省更是将“三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从原来的33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并向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西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陕学习。

第二,搭建留学生教育平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相关高校,先后成立两个中亚学院、两个丝绸之路研究院和“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搭建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目前,依托这几大平台,已经形成了丝路沿线特别是中亚留学生教育的培养基地。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设12个高层次全英文授课项目,其中“新丝绸之路国际法学”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校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西北大学依托中亚学院,与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设立的独资企业――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千人培训计划”,十年内为吉方培养1000名本土炼油化工专业人才。

第三,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依托培养单位特色学科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海外院校和机构合作,建立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例如,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塔天然气管道等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采取“汉语+专业”五年制学习模式,培养当地急需的油气储运专业人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海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知名企业、院所,建立多个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创新基地,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第四,加强留学生管理服务。2008年,率先开展留学生教育管理评估,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组织专家,通过听取学校汇报,现场考察留学生公寓、教室、图书室等方式,从办学条件、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实施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逐步加强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实施指导。每年与省公安厅、省外办和西安市公安局召开留学生联席会议,通过会议,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共同打造良好的留学环境。编写陕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手册。为丰富留学生的文化生活,连续举办9届留学生演讲比赛,支持学校举办留学生文化节、参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各高校把留学生教育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开设适合留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留学生日常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为留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三、下一步打算

陕西地处古丝绸之路?济带起点,也是现在“一带一路”的热点区域,拥有欧亚论坛、上合组织论坛等平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既有很好的基础、优越的条件,又具备重要机遇、广阔空间。今后,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全面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把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追赶超越”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优化资源,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构建特色鲜明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留学生规模超过1.3万人,年增长率达到8%,其中学历生超过6500人,占到留学生人数的一半。一是主动走出去,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生来陕学习;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引导高校、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加强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留学生培养阵地,加大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培养力度,打造全国丝路国家留学生培养基地。

四、工作建议

陕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内陆型省份,是典型的穷省办大教育。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教育财政投入的压力很大。尽管这样,省政府还是下决心大幅提高“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恳请教育部考虑陕西经济弱、高校多等实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范围,并在政府奖学金配套名额,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加大对陕西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列入首批丝绸之路留学生培养基地。

此外,希望教育部加大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研修培训,以及对相关学会建设的支持指导,定期召开经验、教学研讨会,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留学生管理培养质量。

5.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五

与2015年相比,20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稳中有升。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数比例从2015年的1.28:1下降至20的1.26:1。

据统计,从1978年到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136.2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322.41万人已完成学业,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另据介绍,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5年增加4.5万人。他们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2016年在华学历生人数达21万人,同比增加13.62%。

来华留学前10位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和越南。

6.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六

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受,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

1.2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中以“团结之路”为题,专门论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其中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性,并认为“学生的流动也和教师的流动一样,可以扩大他们在智力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眼界,也可以使他们能够找到通向最好的或最专门化的机构的道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通过加强跨国科研的联系,稳步发展信息和交流技术进行国际合作,包括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而其中,让学生在国际环境中从事学习和生活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内容之一的学生的国际流动,不仅受到学术界而且更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因为学生的国际流动所具有的各种因素会产生各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而这又往往关系到一国政府如何制定其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所以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发展留学生教育以促进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主要包括派出和招收留学生两个方面,这里仅从招收来华留学生角度予以论述。

2发展高等中医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面临的机遇

2.1.1我国加入wto

我国加人wto,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医药将被wto所有成员接受,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扩大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利于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一方面,我国加人wto后,大批国外人员的流人使得他们有机会直接了解或接受中医药治疗。据统计,长期在华的外国人员90%以上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或有过中医药方面的咨询活动;另一方面,我国加人wto后,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趋频繁,中医药学的独特文化与神奇疗效,使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2.1.2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形成了吸引各国留学生的良好外部环境。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为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提供了基础。作为一个经济增长迅速、社会变革急剧且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的需求已经日益明显和增强,伴随着这种需求,学习中文、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医学的人不断增加。我国的几所著名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具有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综合优势,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等,且留学费用相对发达国家低廉,具有价格上的优势。

2.1.3全球中医热

在人类“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潮流推动下,全球中医热方兴未艾,中医药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价值,成为与西医药并驾齐驱、优势互补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又一医疗保健体系。在这样的潮流推动下,中医药学备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外国留学生的青睐,在国际教育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2.2面临的挑战

2.2.1观念的挑战

90年代以来,高等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因而在现行的留学生工作模式中,很大程度上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观念上没有树立把来华留学生教育看作是中医药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拓与份额占有的一种竞争以及留学生教育创汇产业的思想。在工作中往往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没有以教育服务的意识来研究中医药国际教育市场的需求,缺乏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教育观念,从而制约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2.2不断上升的来华学习中医药需求对传统宣传与招生方式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在宣传与招生上缺乏主动出击的姿态,常常是采取“坐等”的方式,对一些咨询信件有时不及时回复,咨询接待不到位,宣传手段单一。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虽建立了留学生招生网站,但网上宣传力度不够,有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完善,未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招生宣传网络体系。

2.2.3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挑战

教育质量始终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但在高等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计划长时期未作修订,师资长年不流动,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与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等。有的教师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更新,现代教学技术又不会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尚未建立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2.4国际上中医药的立法状况对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挑战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掀起了中医立法热,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卑诗省、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国家和地区已成功将中医立法,针灸已在大多数国家取得了合法地位。但不可否认,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态度是制约来华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外在因素之一。

3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

我国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上积极向一些发达国家靠拢,将招收留学生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项内容给予特别的重视。不仅把招收来华留学生与国家关系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还应形成并确立高等中医药教育创汇产业和教育国际市场的观念,而后一种观念的形成在世界各国普遍将留学生教育视为创汇产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留学生教育给高等中医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在理念上强化招收留学生的市场化意识,变管理为服务,全面改进留学生工作。

3.2加强宣传,扩大生源

高等中医药教育在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面临的巫待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生源,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所以做好国际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摈弃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外广播、电视、报刊、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和驻外使领馆,向国外宣传中医药的文化特色及独特优势,开辟网上留学申请通道。在主要国家设立招生点,与留学中介机构合作,建立海外代理机构,参加国外留学说明会等等二利用一切对外交流的机会,以各种方式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展示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新专业和拓宽现有专业方向;另一方面要开拓思路,按市场的需求招生办班。同时,要利用国际合作关系,开辟各种渠道,建立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源输人点,以保证充足的留学生生源。

3.3保证质量,创立品牌

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的优劣是我们能否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核心。要在教学质量上强调品牌意识,切忌为扩大生源而降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教育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要靠品牌来吸引生源的。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为切人点,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与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强调留学生在教学原则上纳人中国学生的教育体制,又要结合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帮助,加强辅导,安排好教学,使留学生能比较快地适应专业学习。

3.4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

7.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七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国际交流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 教育国际化的速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前, “统计显示, 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 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1) 通化师范学院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通化市, 毗邻朝鲜, 地理位置优越, 具有留学生培养的优越条件。2014年通化师范学院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 实现了来华留学生零的突破, 在近两年的发展中,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 通化师范学院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21名。分布在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 来华留学生培养中的基本理论

来华留学生指持有外国护照来中国学习的外国公民。其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 进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服务目的语学习者所在国家的社会。

留学生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等同于本国学生的教育。教育对象是外国的学习者, 他们在我国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后, 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因此, 对留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到外国学习者本人及其未来服务的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那么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 包括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根本就无法展开。

(二) 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概述

由于各个接收留学生的院校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 各留学生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类:

1. 由外事部门兼管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单位自身条件的限制, 留学生规模不大, 部分培养单位将留学生的培养及管理安排在主管外事的部门或具有外事权的部门, 如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或学校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2. 由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的培养模式

部分院校由于人员及设备的限制, 留学生的培养工作由留学生招生管理部门代为执行, 如留学生管理中心或招生办公室等。

3. 由文学院代管的培养模式

由于留学生来华后, 首先要进行语言培训与学习, 所以部分院校就直接将来华留学生放置于文学院培养。

4. 单独设立二级学院的培养模式

留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 大部分院校单独设立二级学院, 主管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如设立国际交流学院、汉语文化学院等。

二、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通化师范学院自2014年接收来华留学生以来, 一直实行由外事部门管理、文学院培养的留学生培养模式。即外事部门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如留学生的生活问题、后勤服务与保障等工作。文学院负责留学生汉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到目前为止, 通化师范学院共有留学生21名, 分别来自英国、泰国、韩国和朝鲜等国。其中学历教育生15人, 非学历教育生6人。学历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2人, 计算机技术专业1人, 工商管理专业1人, 音乐教育专业1人。从专业的分布上来看, 80%分布在文学院, 加上非学历教育共有85%的留学生分布在文学院, 且学习其他专业的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也是由文学院来承担的, 所以文学院负责了全校的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为此, 文学院制定了留学生学历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及非学历教育长短期培训方案, 以满足全校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师资配备上, 文学院共配备了6位教师。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2人, 讲师2人, 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有5人。从专业背景来看, 有3位来自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1位来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1位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1位来自文艺学专业。

课程设置上, 根据学校规定, 凡来通化师范学院学习的来华留学生均需入文学院学习两年汉语, 待通过语言测试后进入专业学习专业课程。其中前两年的课程均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课程, 如汉语综合、汉语听力、汉语读写、汉语口语等。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技能, 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进入专业学习后, 课程会有略微调整, 增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及选修课, 如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等。同时适当增加选修课程, 主要是中国文化及国情概述性课程, 如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历史、中国经济、中国武术、绘画等。

教学方式及方法上, 多数教师能够刻苦钻研, 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多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 能够与学生积极沟通,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管理和服务保障上, 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统一管理, 负责留学生的入学申请, 来华签证的办理, 留学生的日常管理, 活动的组织, 单独成立了留学生管理科负责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学校于2016年加大投入, 重修留学生宿舍, 修建留学生餐厅等。

(二) 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尽管通化师范学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 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 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满堂灌的方式, 与教授中国学生的方法无异, 未能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由于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低, 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 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留学生教学的初期, 教师要明确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待学生的基础牢固后再加大难度。同时, 也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媒介语的现象, 大量地使用英语为学生翻译、对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词语间的迷糊不清, 界限不明等现象, 到学生学习的后期难免成为难以改正的“顽疾”。

第二, 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未能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中发现留学生教学未能进入学校的教务系统, 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每门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以教材为纲, 未能有效根据实际制定教学内容, 同时, 没有明确的教学进度和规范体系, 上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

第三, 留学生管理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由于缺乏经验且留学生管理工作时间较短, 未能制定有效的留学生管理制度, 管理中, 随意性较大。留学生管理意识不强, 安全保障制度与意识不强, 不利于留学生的长期管理。

第四, 教育与管理严重脱节。培养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不强, 经常出现教学单位只负责教学, 管理单位只负责管理, 双方未能协调工作, 有时在中间环节容易出现不利于留学生管理和培养的其他问题, 严重阻碍留学生的培养进程。

第五, 后勤保障不足, 安全意识淡薄。留学生来华学习, 除了学习之外, 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是学习和融入中国文化氛围的最佳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 通化师范学院在留学生后勤保障上略显不足。尤其是在留学生的住宿条件上, 存在着诸多问题, 限制了学校留学生发展的规模。

三、完善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通过上面对通化师范学院两年来留学生培养的分析, 我们发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 学校的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 培养方式日益完善, 但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所以提出如下解决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留学生培养政策

健全和完善的留学生政策是留学生招生和人员管理的制度保障。有力的政策有利于吸引外国留学生来通化师范学院留学, 能够帮助留学生及其家人解除不必要的担心和后顾之忧, 也有利于学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学校的海外影响力。

(二) 扩大师资队伍,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 师资力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 所以优秀的师资是教育教学的直接保障。针对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培养中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 应加大力度和措施培训和引进优秀的师资队伍, 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针对留学生不同的特点, 要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通过活动使学生融入本地生活, 进而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言语技能, 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 提升和改进后勤服务

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解决留学生文化冲突的关键。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 除了基本的课程学习外, 日常生活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良好的住宿条件和多样化的餐饮服务是后勤服务的关键, 是留学生来华之初最先接触的中国文化因素, 是降低和消除学生文化休克的关键手段, 也是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理解文化因素的最佳场所。所以要加大后勤保障服务的力度, 例如修建完善的留学生宿舍, 建立健全留学生公寓安全保障制度, 根据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 改善餐饮条件和餐饮文化, 完善留学生后勤保障应急处理机制, 设立留学生专门的安保措施等。

(四) 完善和改进留学生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留学生教育培养的保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分工, 确保留学生教育培养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也是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安全保障。

四、结语

通过对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现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发现近两年, 通化师范学院在留学生教育培养中投入大、付出多, 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 通化师范学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统一的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缺乏安全意识;后勤保障力度不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信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牧晓波, 魏毅, 陈文新.浅谈出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 2009, 05:176-178.

[2]赵砚芬.地方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 2009, 05:152-153.

8.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团体辅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06

一、团体辅导设计的理论基础

根据Redfield Linton 和 Herskovits给出的定义,文化适应是指: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虽然文化接触对双方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适应问题,但是由于影响程度的不同,所以本文探讨的是进入新文化的个体对新文化的适应。目前,学界对于文化适应的模型、因素、策略都有诸多的理论和学说,而本团体辅导的理论设计基础主要是以Lysgaard1955年提出的U型曲线理论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由Oberg提出的“文化冲击”理论和Gullahorn提出的W曲线理论。在跨文化适应策略方面主要是以Berry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型”为基础。

Lysgaard在1955年对200名赴美的挪威学者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考察,他发现在美国停留低于6个月或者多于18个月的学者的适应状况要好于6-18个月的学者。Oberg在U型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休克”(也称“文化冲击”)理论以及人在“文化冲击”下文化适应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所谓文化冲击是指进入新文化后人们由于突然失去熟悉的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而文化适应则要经历四个阶段:1.蜜月期:是指进入一种新的文化后产生的新奇、愉快的情绪的阶段。2.危机期:经过最初的新奇和愉快后,由于在新文化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开始产生了一些不适、受挫、焦虑的负面情绪。3.恢复期: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学习危机解决方式,并适应东道国的文化。4.适应期:个体适应东道国文化,感觉愉悦满足。Gullahorn进一步发展了U型曲线理论,提出W理论,用W曲线来描述留学生回国后将会再次经历U型曲线的适应过程,因此整个完整的文化适应呈现出W曲线。

Berry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型”则是以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为两个维度区分出四个文化适应策略:融合(inter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如果个体既保持自己本身的文化身份和特征,同时也积极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融合;如果个体只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特征,而拒绝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分离;如果个体不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特征,而完全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同化;如果个体既不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和特征,也拒绝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边缘化。

根据上述理论,可以明确针对文化适应的留学生的团体辅导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留学生以蜜月期的积极情绪体验,顺利度过危机期,克服文化休克,学习到积极的文化适应策略,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在全球化的今天获得多元文化者的身份。

二、团体辅导在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应用

(一)文化适应团体辅导主要挑战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团体辅导,挑战主要是:语言障碍和较大的个体文化差异。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多数完全不懂中文,部分学生英文沟通表达能力也较差,即使是讲英语的留学生,也会因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语言而导致用词、语法上的差异而导致沟通困难,甚至引起误会。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双语能力表达好的留学生老生作为助手或团体成员参与到团体辅导中。

这样,不仅可以使沟通更为流畅,老生也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者,以自身的经历帮助其他成员更好地完成文化适应。同时,由于留学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如果对相关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团体辅导的失败。因此团体领导者在前期宣传、筛选成员、预先会谈等环节就应该重视相关问题。

(二)团体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对于本团体的领导者,除了必须具备一般团体辅导的领导者的特质,如:善意与关怀、开放的态度、非自我防御式地处理问题等品质外,还需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作为领导者必须熟知所有留学生的一般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敏感性,针对不同的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表达方式,以营造出一个有利的表达环境。同时,领导者还必须有正确的自我文化认同意识和价值观,同时能够在不同的文化中寻找共通的因素。

(三)团体辅导设计的主题选择和方式

对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术适应。心理适应是指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具有当地文化的人有效接触和交流。

学术适应指留学生对于东道国学术系统的适应,如:课堂考勤、规章制度的遵守与否、考试机制等方面。因此团体辅导的主题内容既要提供情感支持,也要教会他们生活学习的技能。

对于完成学业即将归国的留学生的团体辅导则应集中在帮助他们对于职业生涯的思考和求职技能的训练,重入文化休克后如何在多元文化身份、多种价值观中找到平衡以及回国后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而达到上述这些主题的团辅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角色扮演练习、关键事件的研究、技能的学习以及沟通训练等方式进行。

团体辅导在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团体的资源,营造出安全的氛围,通过团体内产生的人际动力,帮助留学生减轻压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探索,最终能成功地整合自身原本的文化和东道国文化,成为成功的国际化、全球化人才。

9.外商来华邀请函 篇九

邀请函是商务礼仪与世俗礼仪的其中一部分。在当下社会,邀请函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到底应如何拟定邀请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商来华邀请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外商来华邀请函1

中国驻___国大使馆/领事馆签证处的先生/女士:

您好!

本人_____出具此邀请函,正式邀请我的____人(这里写关系人和姓名,如未婚夫___/男朋友___/朋友___等)来中国___省___市______(这里写为何事来华,如探望我和我家人、旅游、筹备结婚事宜等)。被邀请人在华的住宿地点将安排在邀请人家中/___酒店,逗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由他/她自行承担/由邀请人承担。

被邀请人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_;家庭地址: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

邀请人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_;家庭地址: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 (可分行列明)

此致

敬礼!

邀请人:

外商来华邀请函2

邀请人: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

邮箱地址:___________

被邀请人:___________

被邀请人护照号码为:___________

与邀请人关系:___________

美国住址: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

邀请人邀请被邀请人于__年__月__日到__年__月__日来__省__市旅游,所有费用由邀请人支付,将居住在邀请人家(地址:_____)。

邀请人签名:

10.邀请外国人来华须知 篇十

一、特别提醒

★ 经外交部授权,常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办理本市各相关单位邀请外国人来华事务,审发《被授权单位邀请函》。★ 审发《被授权单位邀请函》不属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人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邀请单位提供规定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 邀请单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提供虚假信息。

二、申办程序

1、邀请单位递交申请材料;

2、市外办工作人员审核,若有必要,通知邀请单位补充材料;

3、市外办领导审核、签发;

4、邀请单位经办人凭回执在规定时间内取回《邀请函》。

三、申办材料

A、外资企业邀请投资人来华

1、《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表》;

2、《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

3、《来华行程表》

4、被邀请外国人有效护照复印件(曾获签或曾来华的,须提供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首次来华的,请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单位派遣证明);

5、邀请单位《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6、邀请单位《承诺书》;

7、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B、外资企业邀请母公司、兄弟公司人员来华

1、《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表》;

2、《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

3、《来华行程表》

4、被邀请外国人有效护照复印件(曾获签或曾来华的,须提供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首次来华的,请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单位派遣证明);

5、邀请单位《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6、邀请单位《承诺书》;

7、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C、申请工作签证(Z签证)邀请函

1、《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表》;

2、《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

3、被邀请外国人有效护照复印件(曾获签或曾来华的,须提供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

4、《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或《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5、邀请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6、邀请单位《承诺书》;

7、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D、邀请其他商务人员入境

1、《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表》;

2、《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

3、《来华行程表》;

4、被邀请外国人有效护照复印件(曾获签或曾来华的,须提供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首次来华的,请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单位派遣证明);

5、双方有贸易往来的,请提供能够证明双方实质性商业往来的书面材料(如合同、协议、中国海关报关单(货物交易)和发货提单、中国国内银行信用证、银行收付款水单等复印件,无贸易往来的,请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单位派遣证明);

6、部分国家公民来华,需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7、邀请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8、邀请单位《承诺书》;

9、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四、材料要求

1、《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表》

★★★除邀请单位负责人签名一栏外,一律用电脑打印,手写无效。(1)邀请单位公章清晰,加盖于表格右上方;(2)被邀请人信息必须清楚、准确;

(3)拟入境日期:必须具体到х月х日,它是外国人申请签证的最后期限。被邀请人必须于此日期前申请签证,过期则《邀请函》失效。请充分考虑《邀请函》办理时间、寄达时间及假期等因素,在拟入境时间之前15至30天之间(尼日利亚需提前3个月),申请办理《邀请函》;

(4)申请签证有效期:指外国人获得签证当日起,允许入境的最长期限,通常有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等,逾期则签证失效;申请工作签证(Z签证)时一律为3个月;

(5)拟入境次数:被邀请人在签证有效期内允许入境的次数,通常有1次、2次和多次;申请工作签证(Z签证)时,一律为1次。(6)最长停留天数:外国人入境后,允许在中国境内停留的最长时间,通常有7天、15天、30天、60天和90天等,逾期则构成非法滞留。申请工作签证(Z签证)时,一律为000天。

★★★申请一次或两次商务签证,可由邀请单位直接出具《邀请函》;一年多次来华商务邀请以及部分国家单次来华商务邀请,均须申办《被授权单位邀请函》,其中部分国家只能核发有效期1个月1次停留7至15天的《邀请函》。

(7)访问地点:是指被邀请人主要前往的城市。若访问地点不是常州,请在《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中说明原因。

(8)签证地点:是指被邀请人在哪个国家向中国使领馆申请签证,一般为其国籍所在国(本国)。若不在本国申请签证,须提供在申请签证国的居住证明或工作签证复印件。

(9)邀请单位负责人签名:必须由邀请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亲笔签名。若发现其他人员伪造签名,将停止该单位申请办理《邀请函》资格。

2、《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说明》

简要说明被邀请人是哪个国家的,在哪个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对方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和本公司是什么关系(是母公司、兄弟公司还是贸易合作关系)。详细说明被邀请人此次来华的主要目的(购买什么产品,洽谈什么合作,考察什么项目等),本公司邀请外国人来华的理由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访问地点不是本市的,请详细说明原因; ★拟入境次数为两次或多次的,请说明理由; ★被邀请人数在两人(含)以上的,请说明理由;

★三个月内邀请单位曾经为被邀请人申请邀请函,但被邀请人没有来华的,若无正当理由,三个月内不能再次申请办理邀请函; ★申请工作签证的,请说明被邀请人拟在邀请单位担任什么职务; ★★加盖单位公章。

3、《来华行程表》

(1)信息完整。被邀请人拟于何时、由何地入境,期间去往哪些城市,办理何事务,入住何城市,何时、由何地出境。

(2)行程表中日期必须连贯,在某市停留时间超过两天的,可写明某日至某日,在某市办理何事务,不必逐日填写。

4、被邀请人有效护照、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

(1)护照复印件必须清晰,保证照片、姓名、出生年月、国籍、护照号码、护照有效期等信息易于识别,护照有效期至少6个月。(2)有来华记录的,请提供最近一年来华签证及出入境记录的复印件,其中最近一次来华签证和入境、出境记录必须齐全;(3)护照、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与原件比例为1:1。★★申请半年多次往来签证邀请函,要求护照有效期在9个月以上,并提供本人最近一年内三次F字签证页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 ★★★申请一年多次签证的,要求护照有效期在18个月以上,被邀请人必须是外资企业投资人、外资企业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或为执行合同确需经常来华的人员,并请提供最近一年3次以上F字签证页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

★★★部分国家公民来华,只能办理有效期30天、1次入境、最长停留时间7天或15天的短期签证邀请。

5、邀请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核对原件,收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必须通过当年年检。《营业执照》年检期间,请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和复印件。

6、《承诺书》

按规定格式填写并打印,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副总经理以上负责人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7、其他材料要求:

★★★外国人首次来华、与邀请单位尚无贸易往来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请提供被邀请人所在单位派遣证明。说明被邀请人职务、来华目的、停留时间、往来旅行费用及保险等由谁支付等,并声明在华期间遵守中国法律、保证按期出境。派遣证明请使用中文或英文。不得为未成年人出具F签证邀请函。

五、注意事项

1、邀请外国人入境,事关国家外交和国家安全,邀请单位应予高度重视,慎重决定是否邀请外国人来华。邀请单位须指定专人负责《邀请函》办理,不得委托无关人员报送材料和领取《邀请函》,不得委托第三方申办或为第三方申办《邀请函》。

2、邀请单位经办人须详细了解被邀请外国人的相关情况,及时为被邀请人申请办理《邀请函》。必须在拟入境日期之前15至30天向市

外办提出申请(尼日利亚客商需提前3个月),以保证被邀请人有充分的时间持《邀请函》申请签证。

3、邀请单位有义务提醒被邀请人在拟入境日期之前申请签证,避免《邀请函》失效影响行程。被邀请人因故不能来华,邀请单位须及时告知邀请函审发单位;被邀请人来华期间,邀请单位接待人员必须提醒被邀请人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并将客人的住宿证明(酒店发票或公安机关登记证明)复印备查;客人回国后一个月内,邀请单位经办人将《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本单位接待期间客人住宿证明一并报市外办备案。

4、办理《被授权单位邀请函》,市外办不收取任何费用。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邀请单位警告、暂停办理《邀请函》、取消申办《邀请函》资格等处理,并视情通报公安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1)被邀请人入境后有违法行为的;

(2)提供虚假信息、虚假材料,甚至骗取《邀请函》的;(3)非法买卖《邀请函》的;

(4)违规为其他单位代办或委托其他单位代办《邀请函》的;(5)不在规定时间取回《邀请函》,导致《邀请函》失效的;(6)领取《邀请函》后,不按时反馈《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经提醒仍不改正的。

六、办理时间及联系方式

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1:30,13:00-16:30 办理时限:自接收材料次日起3个工作日办结

办理地点: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珠江路168号)B区20号窗口 咨询电话: 67886205 传真:67886203 投诉电话: 67886201 网 址:

11.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实习 临床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15-01

随着我院来华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者数量的增长,如何确保与提高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我们工作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虽然我院未在来华留学生中开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但留学研究生对临床能力的提升要求较突出,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工作实际调整实习方案,以适应来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

1 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特点分析

1.1 在自身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强烈愿望

我院目前在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都是按照医学科学学位招收,尚未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但留学生对自身的中医临床能力提高有较明确的学习要求,应届留学本科毕业生有迫切的提升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目的,有在导师或上级医师指导下相对独立的开展临床工作的能力需求。有多年中医临床实践经历留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有开阔临床治疗思路、掌握更多样化治疗手段的需求。

1.2 留学生群体自身知识结构和中医临床技能水平差别较大

我院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应届留学本科毕业生;二是在国外有多年中医或针灸推拿临床经验的中医师。二者入学前的工作经历和受教育背景差别较大,知识结构、临床意识和中医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1.3 对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留学生在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与中国学生有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接受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方面也与中国学生有较大不同,所以对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除了在业务上有较高要求外,在指导留学生学习方面也要求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技巧。

1.4 语言交流障碍妨碍医患沟通

来华留学研究生整体的汉语水平要高于本科生,能够保证日常学习和交流的顺畅,即便如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群,留学生在医患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障碍。

2 针对性的完善方案

2.1 增加留学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合理安排转科方案

在保证按照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分及学位论文培养方案的要求前提下,尽早尽量多地安排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转科方案的安排上,以导师所在医院、所学专业主干科室为主要实习地,参考留学生学习目的,提供跨医院实习及跨专业实习的选择,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及实习内容。

2.2 做好留学研究生的临床前集中培训

针对留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薄弱及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选派业务精、语言能力好、有留学生带教经验的师资集中时间开展临床前培训,有目的的重点提高留学生的临床意识,为进入临床实践做好知识上的强化和学习方法、工作行为的指导及准备。

2.3 有针对性的为留学研究生推荐导师

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学生临床能力能否得到较大提升的根本保障,由于留学生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导师的个人业务能力不是唯一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加快建设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为现有在校生推荐有较强业务能力、熟悉留学生特点、具有留学生带教经验的师资担任导师,这为留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4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与中国研究生结对开展工作

鉴于留学生在语言及医患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选派同期实习的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中国研究生与留学生结对开展工作,这既解决了沟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带教老师提供了工作助手,能够更细致的帮助留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树立临床意识、消化专业知识。

2.5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习考核

对留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和实习规范;其二是对带教老师的考核,包括带教内容、带教方式和带教工作量。强化过程管理可以督促师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达到有效提升留学生临床能力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来华留学生调查研究 篇十二

一、提高认识

来华留学不仅仅是育人, 传播文化的方式,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中, 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联系, 繁荣经济以及扩大外交的途径进行, 因此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留学生教育工作。我国政府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经济上都予以支持, 但是要继续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需要提高认识, 将留学生教育事业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是乐观的, 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都较为平稳, 特别是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 仍然有一些不良势力在破坏这种和平安宁, 他们妄图在世界上丑化中国形象, 以人权的名义干涉我国内政, 人为的渲染反动气氛。因此, 留学生的到来对外国了解中国国内政局情况, 经济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把我国的经济、外交、外贸、科技文化、教育交流情况展现于公众前, 使世界了解我们, 我们也能了解世界。

二、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品牌是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关键

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国家, 任何一所高校都注重的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声誉问题和留学生留学的选择, 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 更是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实力, 保证国家的知名度和声望, 才有更多的留学生慕名而来, 才谈得上扩大招生规模。而如果一个国家, 一所大学是以投机取巧出名的, 留学生事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牛津, 剑桥大学以优质的教学质量, 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球各个国家的留学生蜂拥而至, 既带来了众多的生源, 扩大了教育规模, 同时也保证了留学生的质量, 提高了教育的门槛, 培养出了更多的精英, 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马来西亚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 一味打价格战, 导致近年来留学生教育严重滑坡。

三、优化来华留学支持系统是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保障

(一) 引入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我国政府虽然逐年增加留学生的教育资金支持, 但是总体来说, 还是远远不能不满足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需要, 主要表现在奖学金设置的学科少, 标准低;高校的配置虽然有所改善, 仍然不能和世界级的名校相媲美, 使来华留学的留学生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 此外, 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缺乏世界级的学者加入, 学术研究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这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

国家可以根据每年的留学生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拓宽留学生事业融资渠道, 如可以号召民间资本的投入, 允许留学生直接进入民间企业工作等;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及其他“三资企业”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给予这些企业资金政策上的优惠, 以及人才录用上的便宜, 高校也应该凭借高层次的课题研究加强与世界学术界的联系, 扩大资金投入的来源, 聘请一些具有高知名度的学术专家进行教学, 完善完善高校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从195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开始至今, 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 生源越来越广, 导致产生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留学生的事务涉及外事, 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进行留学生在华的管理。我国于1979年开始就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保障留学生在我国境内的合法权益, 但是仍然滞后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外国留学生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涉及留学生的考核评估, 住宿要求, 实习问题以及医疗, 社会保险问题等。

(三) 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外国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学习, 涉及到生活, 学习方面的问题, 而生活的范畴广泛, 主要有住宿, 医疗, 税收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等, 这些问题光是依靠学校是无法妥善解决的,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 认为学生的事情由学校负责, 事实上应该联合相关的部门, 由政府, 学校, 社会共同管理, 确保国际事务解决的圆满。

事实上留学生的服务管理是一种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 可以集中资源合理分配, 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节省社会的物力财力人力, 提高整体的经济发展, 高校既可以专注于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也能更好的与中国社会接触, 真正的在留学阶段认识中国, 了解中国的国情。

四、加大宣传力度是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保证

从第一批来我国留学的情况来看, 来到我国留学的学生冲着中国的语言, 传统文化而来, 如中国语言学, 武术, 中医等, 并且这一局面持续了相当的一段时间, 在当时来说, 光凭这些专业口碑是无法扩大招生规模的, 甚至有可能减少留学生的数量, 我们也从这点可以看出, 我国留学事业缺乏宣传的力度。表现在对国际留学生市场调查和分析不足、广告宣传意识淡薄、宣传内容和手段陈旧单一等, 因此我们的留学生事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知名度, 推进我国的留学事业发展。这些手段包括宣传的途径, 宣传的内容。宣传的途径可以借助书画册、纪念册、图片、网页等宣传我国高校的历史文化;通过原在华留学生的口碑相传以及通过海外华裔的宣传加大力度;宣传内容可以着重在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地缘优势、环境优势上, 关键是人文的软实力宣传, 着力打造中国教育品牌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2]陈强, 郑惠强.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上一篇:最新五四青年节致辞:青春与梦想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英语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