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2024-08-11

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精选9篇)

1.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篇一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调研报告_ _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党风廉政思想,要重实际,重效果,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接下来是烟花美文网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最近,我们结合勤廉村(居)创建活动和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督查工作,深入全区 9 个乡镇街道的农村、社区,对村(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区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在**市纪委和**区委的领导下,**区纪委、监察局大胆实践,务实创新,全面推进了农村和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防控廉政风险。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廉政宣传,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示范点的考核授牌活动、结合电影下乡播放廉政电影、开辟廉政宣传专栏等,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基层干部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将腐败风险点、防控措施、防控流程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基层干部腐败风险预防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加强了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9 个乡镇街道按九有标准建立了便民服务中

心,村居基本上设立了便民服务站,纳入便民服务事项 30多个,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 7.3 万多件,受理群众咨询 2.2 万余人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近770 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我们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发现工作实践中有些问题亟需解决。比如,村(居)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增多的趋势,强农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仍然存在,少数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不公、与民争利现象仍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找准有力的抓手。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探索从推进基层政策落实、加强风险防控、强化村务监督、优化便民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推进。

1、细化任务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要细化工作任务。对乡镇街道纪委、村(居)纪检小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惠农惠民资金发放,制定规范的发放流程和操作规程以及检查方案。对民生项目建设,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二是要细化工作机制。必须结合上级

要求抓细,健全完善上下沟通、左右整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为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细化监督检查。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力量对中央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开展监督检查,科学谋划,做到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以强有力的监督,切实解决有关建设项目和补贴资金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2、强化责任举措,推进风险防控纵深开展。一是要健全防控工作平台。依托**区政务网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廉洁从政宣传以及廉洁信息传递和监督平台;探索廉政新方式、新方法,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宣传。二是要扎实开展风险防控。按要求开展风险、排查、防范、预警工作。制定风险防控示意图和风险防控制工作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提升风险防控效果。三是要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把 41 个不准的禁止性要求作为村(居)基层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加强自查整改;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3、深化监督水平,促进村(居)务公开透明。加强村(居)务监督,落实民主管理,是加强村(居)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一是要提高三资监管水平。积极推广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标投标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资产、资源处置等实行统一管理、公开交易。着重建立完

善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等制度。二是要拓展三公开深度。稳步推进村(居)基层党务公开,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政务公开,重点公开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情况。深入推进村(居)务公开,按照公开目录要求,规范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范围。三是要加强村级民主监督。依法规范村(居)纪检小组的产生方式和人员构成,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确保依法行使职权。要完善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提高民主评议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4、优化平台体系,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便民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必须在提高便民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一是要对服务平台提档升级。进一步改善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的硬件配备和工作条件;加强对基层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水平,确保提供优质的便民服务。二是要逐步完善村(居)基层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村(居)社会化综合服务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农村,要推广建立农资销售等社会化便民服务点,争取每一个行政村都设立一个农资销售店;在城市社区,要在推行社区就业服务、求助保障、卫生服务、居家养老等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办法、新措施,促进各类有偿服务依法、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要开展理想信念和党纪法规,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

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党的 xx 大以来,我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纪委的关心指导下,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防腐倡廉工作总体形势有所好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和纠正。面对新情况,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搞好今后五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乡纪委对 10%的乡村干部和部分群众进行走访调研。

一、基本情况

董地乡有 9 个行政村,93 个村民组,392 个党员,105名乡干部,48 名村干部。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我乡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甚至是主要领导,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在主观上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紧可松,可有可无。表现为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管理,且形式单一,有的村党支部很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平时也不安排党员学习。

2、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基层党组织有的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谋发展,创家业。基层党员干部有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把自己混同与普通老百姓,做群众的尾巴;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甚至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各项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干部考核等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制度落实上,有些村领导民主意识淡薄,无视制度的存在,村里大事小事都是村支书说了算,从不与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协商处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村里作用不大。有些制度在执行中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有些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形同虚设。如有的变通报销不合理费用、有的把不想让群众知道的收支不公布、有的变换开支内容进行公布。在责任追究上,纪检、审计、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工作有时被动应付,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思想,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导致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不够有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加强领导,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党的 xx 大以后,总书记在中纪委发表七次重要讲话,他指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在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拒腐防变。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要把摆在突出的位置,把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上升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农村稳定。

第一要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方面共同负责的廉政网络。乡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负总责,敢抓敢管,对重大问题亲自过问,一管到底;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根据分工,切实负起责任,并且把工作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真正抓到位的良好局面。

第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宣传。要加强学习,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丰富学习内容。各基层党组织要突出重点制定好周密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要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以从我做起、对我监督、由我负责和学纪、守纪、执纪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以及党纪政纪条规放在突出位置,力求使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奉公守法、身体力行的意识。

其次要创新学习方法。各基层党支部要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把握时机,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进行反腐倡廉的学习、宣传和,如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组织观看录像片、寄送警示卡、发送廉政短信息、编印廉政宣传册、以学习园地为载体适时宣传廉政知识等,使党风廉政力戒教条化、概念化,增强感染力、亲和力。

特别是对直接行使执收执罚等权力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从严、从严要求,切实把握好的时机。在干部提拔、调动、换届选举、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装修住房、过生日等特殊关口,或者在群众对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要有的放矢,提前进行廉政预警,力求做到及时、防范在前。

最后要力求取得实效。基层党员干部要力求在学习中做到自觉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细心领会,深入思考,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践行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达到切实增强党的观念,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效果。达到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目的,最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1、以人为根本,加强干群廉洁

乡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为主、预防在先的方针,把党风廉政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廉洁自律意识。

一是集散结合经常学。采取召开会议、专题辅导、大会交流、上党课等集中学习与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经常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法规,在日常工作中勤打预防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开辟专栏针对学。为增强党风廉政的针对性,我乡专门开设了党风廉政宣传栏,定期宣传廉政知识、廉政法规、廉政勤政的典型事例、相关制度和纪律规定,使各项廉政、纪律规定,真正入脑入心。

三是开展活动深入学。运用大家喜闻乐见、覆盖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形式,近几年来,努力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

2、以事为中心,加快民主管理进程

结合工作实际,我乡先后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户代表议事、民主听证、一事一议、票决等制度,统一规范六步工作法程序,即村里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必须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

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操作。同时采取定类、定项、定时、定责的办法,深化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充分确保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防止了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的发生。

3、以钱为重点,强化财务监督管理

为切实加强集体资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公款开支不合理行为,乡党委制定了村财乡管制度和村级公用收支建账(报账)制度,对村级财务从资金管理、财务审批、财务监管、统一财务公开等进行了规范,有效地遏制了少数村干部借机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廉洁行为。

4、以管为抓手,推进制度规范建设

坚持把制度建设落实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改革措施,努力发挥制度在防范和克服腐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规范有效开展。从健全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入手,建立和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党支部工作规范》等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以制度规范来加强管理,形成了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5、建立和完善三个工作机制:

(1)、夯实基础,建立和完善思想机制

加强党风廉政思想,要针对我乡的特点来进行,要重实际,重效果,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包括理想信念、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法治意识,诚信公平原则等。通过思想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志、重责、慎权、轻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责任工作机制

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好责任目标考核与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乡干部政绩考核、晋职晋级的依据,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实行一票否决。

3、抓住关键,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首先,立足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管。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四是落实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领导班子的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2.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篇二

进入2014年, 国内的高校似乎不约而同的达成了一个统一认识, 需要建立无线校园网, 在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新形式下, 已在高校内成熟运行的有线网络, 逐渐不能满足新的移动终端的需求。无线技术初始大规模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极大提升了笔记本移动办公的效率, 然而, 在笔记本黄金发展时期, 并没有带来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 从2008年起, Google发布了第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 短短6年间, Android智能手机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国内外手机市场, 苹果的IOS平台和微软的WP作为令外两大智能机系统平台也毫不示弱, 智能机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带来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网络问题, 如何高效接入互联网。

当越来越多的移动智能设备在校园内使用, 学校层次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跟随信息化发展的脉搏, 恰如其时的进行移动校园网的建设, 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移动网络需求。一旦产生建设无线校园网的想法后, 我们首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有无线校园网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 与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本文将在调研过程中一些观点和共识经验予以阐述。

2 无线校园网的定位与特点

无线网络可以定义为有线网络的补充, 也可以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符合信息化时代应用发展潮流的主导网络。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 我们需要对用户日益增长的无线网络需求具有前瞻性, 今年以来含有WIFI模块的移动设备逐渐遍及校园, 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图书馆、教学楼等用户集中的场所, 未来将毫无疑问的是无线网络的领域。基于不同的定位, 未来网络规划以及资金的投入将会有大不同。

相比于公共场所的无线网, 校园内的无线网络应避免过于强调覆盖区域的大小而不考虑是否能使用, 应做到无线覆盖到哪儿, 哪里就能正常的使用, 否则将不利于无线校园网的实际应用及后续建设, 甚至会影响到建设单位的声誉。因此既要限定AP的发射功率在国际标准范围内 (缓解用户健康安全的担忧) , 又要保证既覆盖就能通信。这是区别于运营商自建无线网络的最大区别。

无线网络由于其物理层载波技术的特点, 任意时刻AP只能与一个终端进行通信, 必须要采用合适的流控手段限制用户的最大并发数, 让如P2P之类的软件能工作, 又要减少用户自身行为导致的上网速度慢和影响他人使用无线网络等问题。

3 无线校园网的规划

建设无线校园网的最终目标是做到全校覆盖, 完全做到并超过有线网络的覆盖度, 并能做到无缝漫游。在实际建设中, 需要根据整体规划将无线校园网建设分为若干期进行建设, 主要有如下几点的考虑:

资金问题:要做到一次性全部覆盖, 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 即使有运营商的共建模式, 较好的建设方式也是先试点某些区域。

建设过程的总结:无线校园网的建设过程,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不断地积累方能在后期建设中予以应用, 对于节约建设周期、少走弯路、减少出现的问题是相当有益的。

建设区域的特殊性: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应用需求, 同时区域内的电磁环境也相差极大, 需要采用不同的建设策略、设备选型以及技术方案。

4 无线校园的技术细节

AP总量的规划:从实际情况以及应用经验看, 如教室、图书馆的用户密集场所, 每人持有的无线终端数量可能不止1个。因此AP实际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并发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部署AP的数量应保证其支持的用户数接入数不少于座位数, 且应预留网点以备将来能新增AP。

集中转发与本地转发:实际应用中, 在不同的场景下考虑不同的转发模式, 整网不必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在图书馆、教室、大型会议场所等高密度用户场所, 可采用本地转发模式, 其余场所则可采用集中转发模式。在集中转发下, 大流量会对AC性能产生影响, 而本地转发对AP的配置要求相对复杂, 因此建议将两种方式结合以各取所长, 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

Portal认证模式下请求攻击:在Portal认证模式下, Portal认证服务器会拦截用户的HTTP请求, 予以重定向, 返回认证页面, 实际情况下, 非浏览器的行为发生的HTTP请求相当多, 如后台运行的软件更新请求, 这些大量的、无效的HTTP请求会严重降低认证服务器的性能, 直接导致认证页面迟迟不能打开, 在密集场所, 此现象更为突出, 建议部署一台跳转服务器, 专门用户处理HTTP请求。

同频干扰问题:目前业界采用的微蜂窝技术 (以junipe、锐捷、H3C等厂家) 和同频部署技术 (梅鲁) 。微蜂窝技术类似于GSM基站的安放模式, 合理选点, 降低功率, 相邻信道隔开, 使用频分和时分技术;梅鲁的同频部署由于同一片区域内AP都工作于同一频率, 无需频分, 只需要时分技术, 同时时分技术也是梅鲁最先提出并实现的, 由于同频工作的原理, 决定了AC的负载变大, 待机数量减少, 且如果是本地转发, 各AP需要接受AC的策略协商处理转发。

vlan划分与用户认证:如果所有的AP处于同一vlan下, 用户不存在vlan之间的漫游, 在AP间切换时, 无需再次认证, 但此时来自网络的风暴会影响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 且不能定位到用户所在区域信息;将AP按区域划分到不同的vlan, 用户在vlan间切换时, 如果不做特殊处理, 认证设备需要用户重新认证, 用户体验不好。

5 无线产品测试环节

无线产品的测试是理性的获知产品的性能, 为后期的招标提供参考依据, 从纯粹测试的角度出发, 逐项功能测试是不可行的, 学校不是测试机构, 也不具有专业的测试设备, 一般会选择关注的要素进行测试。在学校制定的测试项中, 接入能力、吞吐率以及并发用户数是必须要测试的, 这些是由区域的高密度接入所决定的, 同时为了公平起见, 建议由校方准备测试终端, 避免测试厂商疑虑对方的测试终端是不是特别优化过。

6 无线校园网的运维管理

无线校园网属于基础网络, 建议校方行政规定要有绝对的控制权, 不宜由运营商独建, 即使是共建模式, 应确保设备以及线路都属于校方, 出于校内安全问题的考虑, 线路的运维由校方负责, 运营商分摊运维费用。

⑴有线无线一体化。包含运维一体化、资费一体化等。在现有运维管理软件中要体现出无线设备的状态, 监控POE交换机的工作状态, 及时定位故障AP;有线、无线的计费应使用一套计费系统, 有线最佳的计费策略是计时, 而无线的最佳计费策略是计流量, 这是由他们的使用场景所决定的。进行适当的换算, 以精简的计费策略供用户选择, 不仅方便用户, 更在运维层面减少大量工作。

⑵无线网络精细化管理。考虑到不同区域, 不同时间, 不同用户组, 认证系统需要和无线网管系统相互配合, 动态下发控制策略, 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如接入保密区域的终端不能上外网, 离开之后, 接入其他AP则可以访问Internet;考试期间, 教学楼里面的无线对学生而言只能上校园网, 而教师则可以接入外网等。

7 结语

在调研阶段, 获取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 各个高校以及公司都有对无线校园网建设的态度以及想法, 作为建设高校, 需要综合这些经验, 归纳出自己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做好充分的前期知识储备工作。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无线校园网建设的浪潮, 高校需要以全新的姿态来认识无线校园对教学、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从无线校园网建设前期的调研着手, 总结分析了高校对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定位、规划、技术先进性、设备测试以及运维阶段的经验。

关键词:无线校园网,移动终端,无线建设调研

参考文献

[1]卢奕.无线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 .

[2]王成志.高校无线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

3.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生态;绿化;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48-0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1绿化现状

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把县城建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县”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6.4万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9%。

(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

(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先后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 000 hm2,茶叶200 hm2,油茶3 333 hm2。

(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芦溪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北部低山分布较多,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

(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

(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

3未来5年绿化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

(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力争到2013年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4政策措施及建议

政策措施及建议:①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落实责任。②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机制和补偿制度。③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④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⑤加大对林业事业经费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正常开展。⑥坚持科技兴林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⑦建议对河流、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腹部走廊、主要干道绿化建设一次性划拨用地红线。⑧建议引导农民“借绿发展”、“借绿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⑨建议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精神,将县内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种树种果。⑩腹部走廊裸岩复绿。

(编辑:李敏)

4.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四

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工作安排,近期,县政协调研组就我县 xxxx 年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部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认真查瞧建设现场与成效,了解建设进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乡镇与县美好办关于美好乡村建设情况介绍,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交流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3年,我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 6 个美好乡村重点中心村示范点建设任务,初步呈现了“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百姓生活与美”得农村新面貌,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效应,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得基础。

今年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继续以抓点示范为主。在完善上示范点建设得基础上,确定了吴圩镇东大岗、连江镇岳庄、定城镇周庄、炉桥镇盐化新村、藕塘镇大杨新村与张桥镇北张胡等 6 个中心村为新得示范点。其中东大岗中心村为精品村,岳庄、周庄中心村为特色村,盐化新村、大杨新村与北张胡中心村为达标村.在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与部署下,责任乡镇高度重视示范点建设工作,及时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安排专人驻守工作一线,驻点现场监督施工,协调解决问题,推进建设,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其中,岳庄、盐化新村进展较快,已完成建设任务 80%以上;周庄完成约60%;北张胡、大杨新村与东大岗就是新启动得示范点,建设进度较慢,北张胡、大杨新村完成不足30%,东大岗完成了规划与拆迁任务,示范点内主干道基本建成,其她建设基本未动。从调研情况来瞧,今年得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就是重视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示范点发展规划。示范点选点、建设坚持群众意愿与科学规划得有机结合,注重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干群关系顺、干部服务意识强得中心村作为重点示范村;邀请专业规划编制机构与本县规划设计院专家实地座谈、评估、勘测,坚持从用地规模、人口集聚、服务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完善编制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符合群众要求,彰显乡村风情与个性特色。特别就是在建设规划中,坚持把“原貌整治、塑造特色”作为主导模式,尊重现状格局,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已有农房、基础设施等要素,统一规划实施,力求保持各村特色风貌。

二就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村庄建设与配套.中心村建设坚持以示范点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河塘清淤等事关民生得工程建设为重点,严格按建设规范、时间节点组织施工;县美好办科学统筹谋划、严格督查调度,指导督促各示范点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建设协同推进,各示范点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连江镇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对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项目进行全面修建完善,村民住宅及村庄绿化已全部建成,道路、水电、通讯与有线电视等已实现户户通,大戏台与民俗文化馆已完工,体育健身场所、水冲式公厕与便民超市已建成使用,每户卫生改厕及沟塘清淤已全面完成。

三就是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为示范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得基础上,示范点乡镇都编制了美好乡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土地整治、集中流转得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与合作社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多数中心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符合本村实际得产业,为中心村农民就地就业与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连江镇引进得新海岸生态园林、穗园生态种植等农业投资公司建成了 15000 亩得环岳庄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林下养鹅、龙虾、泥鳅

养殖、茭白种植、花卉苗木;吴圩镇示范点精整流转 3xxxx 亩土地种植特色经济苗木、草莓、水蜜桃与有机水稻等;张桥镇示范点农户已流转土地达 76、2%,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生产。

四就是保障措施坚实有力,确保示范点建设推进有序。在运行机制上,坚持高位推进、多方联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县美好办与县直机关单位加强工作谋划指导,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各示范点乡镇都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主抓示范点建设;示范点村也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等,明确工作职责、议事制度等,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与管理。在资金投入上,深化农美公司管理与运作模式,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整合项目、农民自筹、社会资助、部门帮扶、市场运作等多种途径,广辟融资渠道,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得资金保障。今年仅县财政投资用于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预计达 3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总体行动较快,力度较大,并取得预期成效。但从实施情况来瞧,依然面临不少得困难与问题。

一就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县委、县政府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得宣传发动,但就是在部分干群中仍然存在着认识上得误区。仍有一些干部群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就是政府行为,跟自己关系不大,等上级发话,靠上级支持意识较浓,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参与得热情不高。

二就是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美好乡村建设无论就是基础建设、自然村庄整治,还就是长效管理等,镇、村除了上级补助资金外都需投入大量得配套资金.现有镇村经济水平与实力有限,配套不到位,社会资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较少。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用于示范点建设仍较分散,而且由于建设项目得申批程序多、流程长,导致专项资金拨付滞后,影响项目得建设进度。

三就是整体进度差距较大。由于各村得基础不同、经济实力不同,再加认识不同,推进进度不一、力度也不一,有些村力度很大,效果已很明显,有些村建设进展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就是吴圩镇东大岗示范点,由于老民居保护建设规划等迟迟不能落实,导致村庄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如不加快推进,势必影响我县美好乡村建设省市整体验收.四就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村承包地流转形式单一、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制约了土地流转速度与规模,土地、水面等资源不能很好利用,影响了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一些中心村缺少区位优势或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得新型农民与产业发展得带头人还比较缺乏,短期内发展特色产业十分困难,农业收益低,多数农民得收入来源还就是以外出打工为主。

五就是长效管理机制乏力。美好乡村建设就是一项民心工程,更就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得系统工程。部分乡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得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一整套自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仅仅依靠村民理事会发挥有限作用,示范点建设明显出现了“三难”,即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等。

三、工作建议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理清发展思路.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立足村情,统筹谋划,修订完善村庄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从农村长远发展出发,注重相关规划得协调与衔接,并注重发挥规划得导向与控制作用,严格按规划抓整治、搞建设.杜绝规划与建设不一得现象发生,做到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结合各村区位、资源、产业与群众现实需要,实行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抓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与

管护,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有特色得示范点。

二要凝聚建设合力,加快建设进度。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得认识水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激发她们投身建设得热情。要把准农民群众得实际需求,真正以她们所愿、所想、所盼作为第一出发点,保证农民群众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抓好各级各部门得协作配合,县美好办要对照标准,加强指导,组织学习先进,完善建设成果;各职能部门在抓好份内工作得同时,要增强协调配合意识;有关乡镇要自觉提高执行力,主动作为,加快工作进度,突出工作重点;县领导要加大调度得频次与力度,实行倒逼机制,强力推进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整合力度,解决资金难题.美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乡村经济压力重,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安排,有效整合。县财政与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整合资金力度,按照创建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扶持,并加大本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中心村得建设;要及时拨付扶持资金与奖补资金,简化工作流程,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得稳步推进。要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社会捐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模式。

四要注重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力。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强有力得产业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能为美好乡村建设积累资金,又能培育农民自力更生得创业精神.我县有丰富得农业资源与基础条件,这就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得重要优势,要注重立足当地优势合理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示范区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村一品;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得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经营主体,促进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盘活集体资产,探索以集体资产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得产业,兴办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为农民群众发展农家乐、家庭工业等提供场所与服务,壮大集体经济,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持续得动力。

5.平安农村建设调研分析 篇五

一、平安建设现状

自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以来,我镇社

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各类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1、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农村的各类突出矛盾得到化解。镇党委根据上级政法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综治、维稳、司法、公安和信访的力量,建立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网络,除每年开展2次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外,还重点对安全生产、重要节日、活动、校园周边环境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都有记录、有整改措施,达到“三个结合”“四个早”。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相结合;二是经常性与定期性排查相结合;三是专项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防止引发群体事件发生。从2005年到现在全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约150余起。有力地推进了平安建设的创建工作。

2、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是平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安排镇综治办联合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这几年综治办、团委、关工委、司法所及中小学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八荣八耻”、“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迎奥运、树新风”和“法律进课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受教育青少年达5000多人次。通过活动这种形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已此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教育。现在全镇青少年思想稳定,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3、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措施得到很好地落实。降低“两劳”人员重新犯罪是开展平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镇综治办对全镇现有28名重点人口进行了登记造册,镇村干部、政法干部与他们结成了帮教对子。村里要在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万宝村吴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2007年10月份释放当天晚上支部书记就到他家和他谈心,问他有没有困难并帮他谋划今后的生活出路,现在他已在村里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红峰村的马某某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已经有了3头奶牛,生活不比别的村民差。对这些特殊人员每个村都是从思想上指导、引导,从生活上帮助、支持,使他们坚定重新生活的信心。在帮教工作的有效开展下,他们思想较为稳定,没有重新犯罪苗头,这些人员有的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在市区打工,都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生活较为稳定。

4、以创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护路工作取得新进展。镇党委要求综治办对涉路两个村的机动车驾驭员、“五残”人员、养殖户等进行登记,并与他们签定责任书。同时加强对专兼职护巡员培训,确保不出现事故。特别是利用宣传月期间集中宣传铁路护路的重要性,现在涉路矛盾逐年减少。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开展平安建设的先决条件。

我镇的平安建设工作始终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镇党委政府把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党委书记亲自负总责,党委副书记分管,并根据上级政法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制定了**镇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并为综治办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和旗综治办联网,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是在镇党委成员变动的情况下也及时调整领导组织机构,保证对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

2、真抓实干有活动是平安建设的生命力。把平安建设具体落实分解到各专项领导小组工作中。通过各专项领导小组的活动使平安建设有内容,有载体,有生命力。

3、要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和平安建设宣传月使平安建设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4、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开展平安建设的基石。我镇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落脚点在农村,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才能使平安建设得到深入的开展,取得实效。**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万宝村现有农户306户,常住人口106啡耍迕癖冉细辉#诮ㄉ杵桨泊寤疃校蜃壑伟煺攵匀?0%以上的农户有通讯工具的实际,在该村进行了“平安建设预警网”试点工作,主要做法是:由村委会将全村的电话号码搜集起来和派出所、司法所和综治办的电话统一印制成通讯录,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加强对群众平安建设意识的宣传,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明显提高,这样在村内部就建立起了一张无形地预警网。平时村内有陌生人或有情况发生,通过预警网就能实现村头

村尾及全村居民联动。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各村治安防范基础设施条件差,治保会、调委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没能充分发展基层组织的作用。个别村在矛盾调处过程中还存在人情大于政策的问题,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在村里,从而把矛盾推到镇里。

2、广大农村地域辽阔,农村警力有限,村民自治组织比较松散,加之受经济条件限制,各村

没有专职治安巡护员,过去村里有“两工”,“十户联防”开展的还很好,但现在有的村开展起来有一定困难。从而导致流窜作案时有发生。

3、农村土地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在镇调解的案件中,75%以上都是土地纠纷。

4、农村广大群众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广大群众不是不懂法,而是对有些法律在理解上不是特别清楚,往往导致与法律背道而驰。

5、农村群众在德育方面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对老人赡养问题上和订婚财礼等方面,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在以后工作要进步加强。

四、几点建议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网络建设

建立“大调解”机制,健全镇、村、组之间大调解网络,强化对网络成员政治和业务培训,做到民间调解、行政、司法调解相结合,力求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

2、强化执法、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实行打防结合。发挥综治办的协调、督办作用,围绕全镇发展重点,超前介入,排查问题,制定预案,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发挥司饭所的民事调解和普法功能,在“五五”普法上下功夫。发挥派出所的打防结合、保安、联防功能,及时防范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3、进一步推广农村平安信息网建设

6.道路建设调研报告 篇六

通村水泥路处在农村公路路网的末端,辐射半径最长,受益群众最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20xx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达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创立了“两不修”、“八步工作法”、“6+1”工作举措、“四定”管养办法等先进做法,使我县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建、管、养、运、安”协调发展。全县共建成通村水泥路2227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水泥路率达80.7%。

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筹资立项,通村水泥路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建设成就斐然。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县里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交通部门成立了农村公路规划管理中心,确定了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参与单位及责任人员,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将通村水泥路建设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是乡村主动作为。乡镇、村组把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头等实事项目,争相到交通部门要项目、要计划,深入发动群众,积极筹资筹劳,努力化解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力的推进了通村水泥路建设。

三是部门大力支持。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林业、电力等部门高度重视通村公路建设,在项目审批、工作协调等各个方面,积极配合支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有力的服务了通村水泥路建设。

四是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对交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觉服从建设需要,踊跃参加“一事一议”,自愿捐资投劳,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五是多种力量推动。首先是老板推动。

在广大农村,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出于多种原因,在大多数群众集资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自行垫资动员村委会积极要求立项,立项后便于承揽工程。其次是成功人士推动。在当地有影响或在外经商、从政成功者,出于回报家乡等目的,纷纷动用各种关系要求修建通村路、通社路甚至是通户路。这部分人士一般都会捐助或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最后是大环境推动。自20xx年以来,国家大力宣传,通村水泥路建设家喻户晓,无形中督促乡镇、村社干部必须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中有所作为,否则群众意见较大。

近年来,全县通村水泥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村水泥路建设总里程迅速增加,技术等级不断提高,路面状况明显改善,但是通村水泥路在建设、筹资、管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利益难协调。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中,虽然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往往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部份群众过分注重个体利益,在自身利益受损或个体利益没有满足时,不惜采取阻工、上访等过激方式,给村委、乡镇甚至是交通部门施压,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二)通村水泥路指标供需矛盾突出。

20xx年我县共有1250公里通村公路规划里程进入省厅数据库,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快速度建设,库内指标已不足200公里。但广大群众修建通村水泥路甚至是通社路、通户路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县上已下达20xx、20xx两年通村路建设指标1100余公里,需兑付奖补资金约2.5亿元。但目前接到的立项申请又接近600公里,相当一部分存申报里程都大大超过规划里程,县上仅存的指标难以满足要求。

(三)通村水泥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通村水泥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公路建设等级低下。目前全县农村公路仍有1000余公里的泥结碎石路和毛坯路,全天候通行能力比较差;已建成的2227公里通村水泥路基本上都是3.5米宽,临崖涉水路段较多,安全通行能力较差;

二是受地理位置、资金保障、建设理念等要素影响,农村公路挡墙、涵洞和排水、安保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三是农村公路网络尚未真正形成。目前我县通村水泥路越建越多,基本以线状公路为主,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形不成能真正发挥效益的乡村网状公路。

(四)通村水泥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通村水泥路的概算造价每公里大约为65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上级补助、群众通过“一事一议”集资、吸纳社会各界捐资等渠道组成。然而,针对我县群众尚不富裕、社会各方捐资有限的现实情况,随着物价的上涨,建设成本的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日渐困难,县级财政压力巨大。同时由于有个别项目村为争取指标,在群众自筹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借、垫、贷”等方式将资金“筹齐”,待公路建成后导致一部分已建成公路存在一定的.隐形债务,极易诱发新的社会矛盾。

(五)通村水泥路普遍存在“重建轻管

”现象。

公路建成后,群众以为水泥路是一劳永逸的事,参与养护管理的热情不高。多数村社管养制度不具体、不细化、不落实。管养资金筹措渠道不多,额度不够,管养责任不落实,加之路政、运政管理触及不到村道,许多超重车辆碾压,造成通村水泥路失养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路面破坏严重,水系不通,功能失效。据统计,在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中,能够得到正常养护的寥寥无几。

通村水泥路建设要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建设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进行,做好“七个结合”,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一)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村水泥路建设规划,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结合新的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农民的愿望尽量反映在规划中,确保有序协调发展。

一是要坚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将通村公路进行分类,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持重点道路先建设,达到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通后畅,逐步提高通村水泥路技术等级。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以老路拓宽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4.5米宽的水泥路,大多数仍以3.5宽为主。

三是在编制好农村公路体系专项规划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政策的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通村公路建设通达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解决通村公路中因计划不合理而形成“断头路”、“分支路”等问题。

(二)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群众主体地位相结合。通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量力而行,维护群众利益、减轻群众负担,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广大群众不想修、不愿修、不参与修的路。同时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建设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通村公路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三)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加强资金监管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通村公路建设中去,防止中间截留和挪用。对自筹资金的管理更要加强。

一是要加强对自筹资金真实性的核查,杜绝“借、垫、贷”现象发生;

二是要对自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公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四)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相结合。通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村委会要切实履行业主职能,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县农村公路指挥部的技术人员要切实担责,严格每道程序的验收把关,联合验收组在验收时认真负责,不走过场,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五)通村水泥路建设应与加强公路管养相结合。

要通过宣传引导,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发生。

一是要明确各级责任。要将通村公路管养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使乡镇重视通村公路管养工作。

二是健全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乡镇交管站的职能作用,要加强乡镇交管站建设,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赋予乡镇交管站更多的通村公路管理职责。同时村上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具体做好村道养护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筹集力度。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现通村公路民建、民管、民养、民享。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管养资金,县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公路管理部门可向乡镇派出养护管理技术人员,重点做好村级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六)通村水泥路建设要与完善安保设施相结合。

针对道路交通特别是通村水泥路易发交通事故的特点,要大力推行安保设施“四同时”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同时养护)。凡新建村道公路,安保设施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并经县农村公路规划管理中心审查和县交通运输局审核批复;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路基宽度除保证3.5米宽的有效路面外,两边硬路肩宽度均须达到0.5米,保证每公里至少有4处错车道,并在危险地段增设防护栏(防护墩)、安全警示标志等设施。对以前建成的通村水泥路要由乡镇人民政府督促项目村逐步完善安保设施建设,强化道路通行安全保障。

7.长春市文化广场活动建设调研报告 篇七

一、基本现状

文化广场作为长春的中心舞台, 是市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以广场为中心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 以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全民参与、各界互动, 融汇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每年吸引观众数十万次, 成为市民心中真正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

1. 构筑了现代化的设施平台

为打造一个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窗口, 搭建展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平台, 保障对文化广场的有效利用, 早在2011年, 由长春市群艺馆承担了文化广场中心舞台灯光、舞美桁架的采购、安装和使用工作。并邀请社会资源加盟, 提高设施、设备质量, 增强全方位的设备设施功能, 打造新的舞台效果;为保障设备、设施的有效利用, 邀请专业文化志愿者, 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提升演出效果。

2. 形成了多元化的活动系列

根据广场设施功能、受众喜好、民间传统文化、地域产业特点等, 积极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 构建广场文化新格局。一是民俗传统活动。挖掘和发挥长春市丰富文化资源、深厚文化底蕴的潜能和优势。比如:在每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举办展演、展示活动。二是特色节庆活动。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物产资源, 举办持续时间较长, 内容丰富多彩, 广受群众欢迎的特色节庆文化。如每年六一举办的春芽文艺调演, 成为长春市少儿活动的品牌项目。三是竞赛展演活动。如:2015年举办的红歌赛活动, 共举办了52场比赛, 近6000人参加了比赛活动, 3万多市民观看了演出。

3. 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为了管理和经营好文化设施, 制定并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一则管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 制订文化广场活动规划, 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分工、早落实, 使广场文化活动持续不断, 蓬勃发展, 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 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文化广场活动机制。二则管场地。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制定了《文化广场日常安全管理办法》《文化广场演出设备、设施、物品安全责任书》, 配备了专门的管理队伍, 加强对文化广场中心舞台的维护与管理, 认真做好在广场所举办的大型活动等服务和保障工作, 最大限度发挥文化阵地的使用效益。三则凝聚社会力量。以企业冠名、投入物资、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凝聚社会力量, 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2015年举办了群众文化团体艺术大赛暨“电影歌曲大家唱”活动。活动覆盖了9个城区, 有143个社区的160余支艺术团参赛, 累计观众达20多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 虽然长春市的文化广场建设取得蓬勃发展, 但从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的现实来看,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功能定位不完善, 影响文化活动的有利开展

目前, 长春市文化广场的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物态文化包括中心舞台、地质宫、雕塑区、文化区等;动态文化包括广场舞蹈队、秧歌队、放风筝等活动。文化广场的功能未进行合理的定位、划分和引导, 广场的文化活动与建设属无序状态, 影响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 机制建设不健全, 制约文化广场的有效利用

长春市文化广场缺乏相应政策、资金、人才保障机制的建设。在管理上, 文化广场的管理权目前归长春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长春市文化广场管理所管理, 广场中心舞台由长春市群众艺术馆负责。在使用权限上, 处于相互磋商、互相制约的现状, 使得管理路径不畅。

三、对策建议

根据长春市文化广场建设发展的现状, 结合全国广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 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广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明确整体功能定位

从文化系统的角度, 应大力整合现有的资源和力量, 由浅入深、由点到面, 从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管理体系。从群众艺术馆的角度, 应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没为重点, 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 更好的发挥艺术馆的职能作用, 努力繁荣长春市文化广场的群众文化事业。通过开展培训、辅导, 提升群众的文艺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为文化广场注入活力;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服务大局, 全面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 丰富群众活动内容

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 都要与市民的需求、生活习惯相联系, 才能发挥文化设施的功能, 活跃文化氛围。要丰富活动项目, 强化功能定位, 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

3.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要从解决广场文化活动最突出的人才问题入手, 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广场文化需要的人才机制。一要通过引进、吸收、培养等途径建立一支适应广场文化需要的策划、编导、创作、表演、设计、舞美等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要通过建立业余文艺骨干形式, 稳定广场文化活动队伍;三要通过各类文艺比赛, 挖掘一支社会上有特色的人才队伍, 以保持文化广场活动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四要对人才大胆使用、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文化人才的充实和强化, 推动文化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现如今, 文化广场舞台已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一个文化惠民的舞台、一个展示市民精神风貌的窗口、一个弘扬主旋律的阵地、一个群众割舍不下的精神家园, 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 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 休闲, 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文化广场这一文化载体将跟随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 在不同时期不断挖掘文化广场作为文化载体的新功用, 将为文化广场注入新的生命力, 赋予广场文化新的角色和定位, 将会提升广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为城市打造出一张与时俱进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人大网, 2016年4月6日.

8.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篇八

一、团场概况

149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玛纳斯河下游,总人口1.67万人,其中职工1.1万人。新湖农场位于玛纳斯县境内,南北分别与天山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总人口4万人,其中职工1.9万人。两个团场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人口密度小,离退休职工占职工总数比重较高。149团和新湖农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43人和41人,远低于我国每平方公里140人的平均水平(2011年数据);离退休职工分别占职工总数的53%和47%,比重较高。

经济总量小、人均生产总值偏低,产业结构单一。2012年,149团生产总值5.4亿元,人均3.2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人均3.5万元);新湖农场生产总值15.88亿元,人均约4万元。149团和新湖农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分别占75%和55%。

内设机构一应俱全。团场承担社会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责,机构设置与地方县类似。149团辖17个连队、1个果蔬站、1个饲草基地;13个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团机关、教育、医疗、农业、社区等部门。新湖农场辖6个分场,36个连队,37个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供养在职人员由兵、师、团三级核定,供养人数占总人口和职工总数比重较高。团场财政供养在职人员包括兵、师、团三级核定编制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连管人员。目前,兵团为团场机关、中小学、医院、武装部、农业科研单位核定了中央编制(即“兵编”)。师里视情况为团场核定编制,如农六师为新湖农场核算中心、交通管理站、房管所核定了师自定编制(即“师编”)。149团和新湖农场根据需要核定了团场自定编制(即“团编”)。

二、团场收入情况

近年来,团场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农产品加工收入和土地承包费,三项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团场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高度依赖上级财政拨款。2009年至2012年,149团收入中上级财政拨款占比在38%至52%之间,新湖农场在50%至68%之间。团场获得的上级财政拨款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兵师两级以自有财力安排团场的资金较少。2012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可支配收入29亿元,安排所属14个团场3至4亿元;农六师五家渠市可支配收入8亿元,安排所属14个团场仅0.4亿元。

自有收入主要来自土地经营收入。团场将土地划分为定额地和经营地。定额地仅面向职工承包,每个职工可承包的定额地面积视连队土地情况和职工人数而定,承包费较低且主要用于职工社保缴费。经营地面向全社会承包,承包费较高。团场统一规划种植作物,统一生产、销售,获得土地承包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差价、种子差价、机力费差价等收入。2009年至2012年,149团土地经营收入(包括农产品加工收入、土地承包费)占团场收入的比重在39%至49%之间;新湖农场同类比重在22%至41%之间。除经营土地外,团场还通过自办企业、投资参股等方式组织收入,但收入有限。

三、团场支出情况

团场承担社会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责,支出涉及的点多面广,既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运转支出、教科文卫等公共事业发展开支,也包括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支出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迁而变化,团场支出具有以下特点:

支出规模迅速扩大。149团和新湖农场2012年支出分别比2009年增长89%和73%,其中公共财政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和公共财政项目支出)分别比2009年增长107%和79%。近年来,团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将连队职工向团场社区集中,在团场集中进行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这便利了团场集中建设和管理,受到职工欢迎,但产生了新的支出需求。团场人口少、地理位置偏僻,城镇建设维护市场化推进较难,城镇化相关支出主要由公共财政负担。

财务费用支出较大。2012年新湖农场期末负债余额16.8亿元(含经营性债务)、资产负债率达92%,财务费用6314万元,占总支出的14%。农六师14个团场2012年期末负债总额92亿元(含经营性债务),同比增长7%,其中5个团场资产负债率90%以上,4个团场资不抵债,财务费用支出成为团场的沉重负担。团场负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承担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性任务,自筹配套资金不足,以及农产品收购资金不足等。

收支相抵后的盈余较小。2009至2012年,149团均收大于支,盈余最多的年份为1127万元。新湖农场2009年亏损7310万元,后逐年改善,至2012年盈余2338万元。相对庞杂的支出需求,一两千万元的盈余极易被不断增加的支出所消耗,团场自我积累不足。条件较好的腹心团场尚且如此,其他团场可想而知。

四、团场财务管理政企分开情况

兵团对团场实行“一总两分”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总”即总预算,“两分”即公共预算和企业预算。理论上,两种预算需要两套机构、人员,要有清晰明确的管理范围。149团和新湖农场财务管理政企分开主要情况如下。

两种预算均由团机关财务科负责,财务人员分工有侧重。149团财务科挂靠发改科,负责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连队和非独立核算企业的核算工作,有科长、副科长、总账会计、结算会计、总预算会计、部门预算会计、出纳等7名工作人员。其中,总账会计负责企业核算,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负责公共预算,结算会计负责总预算和企业预算之间及其他往来结算。新湖农场财务科有6名工作人员,企业会计由副科长兼任。新湖农场财务科下设核算中心,负责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连队在各分场核算,各行政事业单位和连队设报账员。

两种预算账户分设。两个团场公共预算和企业预算账户分设。如:149团在当地农行开设了基本户、低保专户、教育专户等3个公共预算财务账户,以及常用账户、公路养护经费专户、发放涉农补贴和农产品兑现专户等3个企业预算财务账户。贷款一律以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名义,通过企业预算常用账户申请,实际可能用于生产经营,也可能用于弥补公共财政支出。

两种预算的管理范围有所区分。据《兵团农牧团场公共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兵团农牧团场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团场履行政府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的收支属公共预算管理范围,其余收支属企业预算管理范围。如:新湖农场将上级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公共预算收入范围;将土地承包费,农副产品加工收入,团场供销、水利、畜牧等单位上缴利润,团场附属企业上缴利润和投资、罚没、设备租赁等其他收入纳入企业预算收入范围;将团场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以及公共安全、国防、农林水事务、社保等社会性支出纳入公共预算支出范围;将农业职工“五险三费”缴费,分场管理费用,连管人员经费,财务费用,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费、探亲费等纳入企业预算支出范围。

五、连队职工家庭收入、负担情况

我们与149团18连和新湖农场三分场8个职工家庭的9位职工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职工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职工家庭主要通过种植棉花或番茄获取收入,少数还通过买卖农资、农机作业、打工等获得其他收入。部分贫困家庭有低保救济收入。8个家庭中,2012年纯收入最少的约4万元,最多的约12万元。149团地力好,棉花亩均纯收入千元以上,且职均定额地面积大。新湖农场地力较差,棉花亩均纯收入仅六七百元,且职均定额地面积小。因此,2012年149团职均收入较新湖农场高。

职工家庭负担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和生活支出。棉花生产成本主要有土地承包费、水费、机力费、人工费等,亩均约1700元至2000元。职工家庭生活支出大概每年3至4万元,主要有生活费、“五险”和大额医疗保险等社保缴费、礼尚往来、孩子教育支出等。农业职工贷款较为普遍,新湖农场参加座谈的职工几乎全部有5万元以上的贷款,每年至少有5000元利息支出。连队职工希望国家在融资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定额地承包费主要用于职工自身受益的“五险三费”。团场职工减负后,定额地承包费原则上全部用于缴纳职工自身受益的“五险三费”。农六师参照自治区公布的“五险三费”最低缴费基数,测算全师的年度缴费总额,结合团场种植的作物将缴费任务下达团场,其中对植棉团场收费稍高,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团场收费稍低。团场根据地力、种植作物等情况确定定额地亩均收费标准。2012年,新湖农场收取定额地承包费4295万元,为农业职工缴纳“五险三费”4476万元,定额地收费不足部分由经营地收费补贴。149团2012年收取定额地承包费2511万元,当年为农业职工缴纳“五险三费”后剩余212万元,团场财务人员反映盈余的原因是收费测算与实际缴费有误差。

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编制管理不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亟待加强。团场未实行编制实名制,在职人员大幅超中央编制,且缺乏人员基础信息库,离退休人员情况不清晰。这既增加了团场支出负担,也给中央财政落实与人员相关的政策带来了困难。团场各种决算报表间数据不太衔接,反映的财务情况不尽一致。财务人员甚至存在混淆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的情况,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团场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效益低。尽管两个团场将干部绩效考核与生产经营情况挂钩,注重农技指导、推广,且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农业是相对弱势和低效的产业,受自然条件、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效益低且提高难。二是税收体制的限制。团场没有税收征收权,税收缴给自治区,自治区仅给予少量返还。149团领导提出,招商引资本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但在现行税收体制下易成为赔本的买卖。团场要给予招商引资企业土地使用、水电费等方面的优惠,要保证道路畅通,甚至要为企业贷款担保,成本高、风险大。许多企业落地团场只是为了方便贷款。团场即便盈利,税收缴纳玛纳斯县,团场获利无几。

(三)团场财务管理政企分开不彻底且难以彻底分开。这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团场财务人员规则意识较薄弱的原因。如团场领导和连管人员既是行政领导,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他们的工资支出来源既包括中央财政拨款,也包括团场自筹资金,难以界定政企属性。实际操作中,新湖农场将团场领导工资纳入公共预算范围,将连管人员工资纳入企业预算范围。团场财务人员有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划分支出的政企属性,如新湖农场财务人员认为税收返还收入取于、用于工业企业,与企业盈亏相关,因此将税收返还收入纳入企业预算范畴。

七、启示与建议

(一)督导兵团加强人员编制管理、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中央财政继续严格按照中央编制界定在职人员财政供养范围,倒逼兵团分流人员,规范编制管理。同时,督导兵团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团场财务管理水平。

(二)推动增强团场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一是支持团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新湖农场三分场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建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既能集约利用土地,又能带动职工增收致富。下一步,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团场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引导更多团场发挥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农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提高土地使用和产出效率。二是研究破解制约团场增收的税收体制限制。新湖农场拟通过场镇合一,获得税收征收权,但这种方式目前难以在其他团场推广。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兵团与自治区间的税收收入划分问题,让团场获得更多税收收入,增强自我积累能力,这比单纯依靠加大资金投入更能调动团场发展的积极性。

(三)加强团场债务管理,控制财务风险。要研究推动兵团加强团场债务管理,规范团场借贷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引导团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最重要最急需的方面,避免留下刚性支出缺口,形成新的债务。

(四)加强推动团场政企分开财政相关工作前瞻性研究。兵团正在推动团场改革,并将政企分开作为重要目标。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团场改革动态,科学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政企分开后企业预算不再弥补公共支出,团场支出缺口如何弥补等,及时研究对策。

9.教材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篇九

20xx年,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

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上一篇: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要求下一篇:我们这个辅导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