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精选11篇)
1.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通过设立辩论赛、讨论题、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发言等活动,使各种观点在碰撞中逐渐趋同,从而形成比较一致的主流价值观念,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受正确的观点。
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修养教育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今天上《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时我在开头的导入“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中不用书本上的事例而改用情境设计让学生讨论学生小王因见义勇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行为从而得出结论出现这种道德冲突的原因及解决这些道德冲突的途径。这一情景的设置离学生日常生活稍微有些远,在讨论的过程中显得有些苍白.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修改了这一情景设计,改为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情景,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我开设了一个约10分钟的课堂辩论会.辩论会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安排工作.在学生自主准备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参与进去,从而保证课堂辩论会的顺利有效进行.最后,在时间的控制上,应该做到更加的紧凑.在新课结束的最后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简要完整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以图表网络的形式来实现做到一目了然,加强印象.
2.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案例,选择,拓展,案例教学
0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目前教学情况的总体上看,这门课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理论脱离实践等现象。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空、乏、玄、浅”。为此许多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收到了很好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与拓展方面存在问题,即便采用了案例教学,也会事倍功半。因此如何选取案例与拓展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案例包含了各种人物传记、纵横古今中外的事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可以增加丰富的人文社社科知识以弥补大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改善其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它可以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案例分析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最后进行综合整理的一种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仅启发了想象力,还掌握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第三,案例教学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趣味性。思想品德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教学时数总会受一定限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为完成任务只能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这种旧的教学模式理论脱离实践等现象很严重。“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只有4.5%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势教育课对自己成长有益,学生希望讲有趣的故事增加趣味性”[1]。“有趣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好的案例,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
2 案例的选择
首先,选择的案例要至少具备如下的某些特征:
(1)案例具有共识性:教师选取的案例应该是已经发生并为大家所认同的,如果案例本身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该案例不仅不被学生所认同,反而会使学生更加迷茫,对教师的例举不知所云,因此案例教学就失去了意义。(2)案例具有针对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因此选择的例子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且有鲜明的针对性,紧贴教学内容。要使选择的案例具有针对性,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带着目的去搜集和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的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学生看完案例后会引发联想甚至会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3)案例具有思想性:选择的案例内涵要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挖掘性。它所延伸出的意义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具有较强的正面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4)案例具有引导性:我们通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选择有正面意义的典型案例,让典型人物走进课堂,用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正确人生理想的导向。
3 案例教学的拓展
案例教学法如果只注重“以理服人”,把案例作为一种说明道理的论据,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解决了“传道”和“授业”问题,但对于“解惑”则注重不够,并没有做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目前世界许多著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并非常注重案例的拓展。案例拓展可以从剖析案例出发层层深入,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它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从案例剖析中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吸取人生经验增加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少了几分书生气,多了几分成熟感,更易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接近人生的真谛。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能够更容易的去理解,让思品课堂不再是空泛乏味的简单传授,应该通过各种案例拓展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做到利用讲述的原理来正确指导自己。
案例拓展的方式主要有:(1)课堂讨论法:根据《重庆市高校“两课”教学情况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态度是:“希望教师适当安排时间对平常比较敏感或较令人关注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2]。我认为目前采用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柯尔伯格的课堂讨论法比较合适。这种方法的实施程序有四个步骤:第一,提出一个道德两难问题。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两难故事,使学生能理解故事中人物所面临的两难问题是什么。第二,陈述对一个假设的见解。第三,检验推理。第四,反思个人的见解。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改变教师从概念、原理出发的旧教学模式,实行从具体真实的案例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进行讲解,使之更具有可接受性、直观性。(2)启发式教学法:以案例为媒介,引发学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讨论,遵循“剖析案例—提出问题—讨论案例—发表意见—引出结论”的教学程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而且有利于“知行转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更易于利用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将学生重新“聚集”到课堂上来。但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案例的实际问题,就事论事的层面,而要注意从深层次上对人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启发,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3)社会实践法:教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然后由学生选择案例。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课后回答。随后教师要进行概况总结,肯定成绩,公布正确的案例,同时要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天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3.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53-0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 就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个崭新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就是这个崭新的课程, 新课程的开展能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如何适应新教材、应用新教材, 并且引导学生学好新教材,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的精髓,达到预期的目的等都是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通过四轮的教学实践, 通过整理,现就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谈一些看法。
1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生视为主体,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不应把他们看成是简单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品德的塑造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得当,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处于良性循环,教育才能取得真正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和学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据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与对任课教师的接受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尊重信任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总之,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只有乐教乐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提高理论水平,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根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真正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观点,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如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所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知识上具有令学生信服的水准,才能有精彩的讲授,而不是照本宣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师如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其立场和观点,在教学中易流于表面,难以深化,这样就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潜心研读马列原着和加强科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立场的关键,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高质量教学必须依托高质量的教材。“05方案”实施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教材编写被列入建设工程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国一流专家学者都汇集在这里,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逐级审阅,加上专家的缜密思考和总结,最后由中央审定,是高质量的教材,是基本的教学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就要钻研新教材、吃透新教材,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巧妙活、灵地运用教材, 懂得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基本思想及内在联系,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 创造性地进行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4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性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有趣,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题,在教学上尤其显得突出:讲深了,学生们听不懂,无人领会教师所讲;讲浅了,既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高度,又让教师显得没有水平,让学生对老师信心大减,从而在学生心中失去权威性。改善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运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尤其是要在启发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这么课程的主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一个活动的舞台,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给刻板的理论教学带来一些灵动之气,真正使得教育与受教育融为一体。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混同起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教师讲授理论比较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比较少;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多,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思政课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实践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
5打造人格魅力,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 是大学生政治上的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引导者;作为益友, 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学态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好通过现实的例子来说服学生。可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师德,作为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道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缜密的理论结构来说服学生,以清晰的思维“显出”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以教师的渊博知识加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丰富性, 以教师的身体力行“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性。而这三个方面素质的综合就集中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调查表明,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因为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 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的教师来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东汉杨雄在《法言·学行》中说:“师也者,人之模范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领跑者, 更要善于做教书育人的践行者, 要在学识学风上、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 做到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自觉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老师对学生的心灵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4.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四
一、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可以任选一专题或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5——10人。参考选题: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5、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6、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
7、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8、关于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调查;
9、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10、关于大学治安状况的调查。
11、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
12、关于“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
1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的调查;
14、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现状的调查;
15、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调查。
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
二、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办理志愿者证书,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进行。活动需得到服务对象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签字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盖章认可。心得体会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感受及对志愿者活动的理性分析等。附活动照片。
三、走访岳麓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岳麓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更是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同学们可以借地利之优势,走访岳麓名胜古迹,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论文须严格按照学术论文要求写作,结合教材内容力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明参考、引用文献,附活动照片。
四、参与法庭旁听,撰写心得体会
参与法庭旁听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法律在社会上的维护正义与公平的神圣地位及法学理论在法律践行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同学们在现场更好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要求:活动以5——10人的团队形式进行。心得体会要求联系所学先关法律知识,字数2000字以上(每人一份),附活动照片。
5.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五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2.基本要求: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生活目标,培养高尚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
二、课程作业和考试安排
本课程由绪论和八章内容构成,一学期上完,课堂教学每周2课时,实践教学每周1学时,3学分。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三次随堂作业。
实践教学以课堂讨论、辩论、观看视频、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以实践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课堂教学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理解把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讨论、书面作业等)占20%,期中考试(实践论文)占30%。期末考试占50%。
三、各章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课时、实践教学安排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激励学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
4、教学难点:
(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3、教学重点:
1、理想和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5、课堂教学课时:4学时
6、实践教学安排:演讲(我的理想)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4)做忠诚的爱国者:①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②促进民族团结。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2)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4)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5)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3、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3)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4)为什么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4、教学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校外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教学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人生与人生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①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②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③人生价值。(3)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①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②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①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3、教学重点:
(1)大学生应树立起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3)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4、教学难点:(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2)深切体会和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3)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3、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3)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4、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课堂教学课时:4学时
6、实践教学安排:辩论(“道德银行”行不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大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②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家庭美德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①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②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②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谨慎对待结婚成家,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风,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追求崇高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3、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4、教学难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5、课堂教学课时:6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情景剧(“婆婆、媳妇和小姑”)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与发展(1)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2)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①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教学重点:
(1)法律的含义、特征和本质;(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教学难点: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观看视频(“庭审现场”)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3、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2)领会法治精神,培养现代法治观念。
4、教学难点:(1)如何增强法制观念、培养法治思维。(2)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课堂讨论(如何贯彻“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义务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
①法律权利及其特征: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②法律权利的分类: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③法律权利与人权。
(2)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政治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利与义务;表达权利与义务;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监督权利与义务。
(2)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3)财产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劳动权利与义务;休息权利与义务;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依法行使权利:权利行使的限度;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程序。
(2)依法救济权利: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3)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4)依法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 务。
3、教学重点:(1)法律权利(2)法律义务
(3)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4、教学难点: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5、课堂教学课时:4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宪法》学习大比拼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教学基本要求: 对本门课程作一理论上的总结,对前面八章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查缺补漏;在实践方面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
2、教学内容: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
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二要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要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 四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2)复习前八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4点要求;复习前八章教学的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课堂教学课时:2课时
6、实践教学安排:总结复习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1日。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8、《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6.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六
实践教学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思政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本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从理论到理论,而是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安排了20——24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并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
针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设计了“父母供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什么”实践教学模块,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我们和就业指导中心相互配合,先后对1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针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设计了大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针对当前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合同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了劳动 1 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的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父母供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什么”实践教学模块中,我们针对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的关怀、国家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在家不能做孝子,在朝就不能做忠臣”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为父母分忧,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的自觉性。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利用假期做了实践模块。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家庭调查等方式,了解父母供子女上大学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盼心情,了解社会、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反思自身的行为,树立感恩思想、自强精神、报国意识,学生通过调查才深深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付出,从思想上对父母的一片苦心才有了初步的理解,开始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开始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开始立志发奋读书,学习专业知识,学好各种技能,为今后适应岗位需要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电子信息化能力,把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改革、电子信息化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很大反响,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利用电子邮件和多媒体课件方式纷纷参加了这一活动。实践结果证明,实践教学部分效果很好,非常有必要。
在大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的社会调查实践模块中,学生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过硬的技能,更要有良 2 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素质,也就是企业更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是否具备奉献意识,是否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学生的观念有很大的转变,过去以为学习好、技术好,找一个好单位就没有问题,对自身整体素质培养有些忽视,特别是对学校的一些养成教育都不够重视,很多同学表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一定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的调查实践模块,同学们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家庭调查、社区走访、深入工地工棚、走访邻里亲属,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典型案例进行评析,许多做兼职的学生自身就有实践经验,他们普遍感到求职要签书面合同,现在有些单位用人很不规范,不愿意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想以此逃避一些责任,也有的用工单位图省事。这是对劳动者极不负责的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了得到一份工作,许多人对不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不敢提出意见,只好委曲求全在合同上签了字。通过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的社会调查,强化学生劳动者权益保护观念,同学感到一定要学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劳动法保护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地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定自身平等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实践教学模块,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也更具有吸引力;通过社会调查,同学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了解决问题;在社会实践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并将思想品德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正是新课改期待的良好效果。
德育法律教研室
7.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七
一 感悟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基础”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 找准时代脉搏和人生坐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和可靠接班人。大纲指出:“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
依据上述要求, 教学过程要深入浅出, 融入实际, 融入生活, 融入学生, 使之生活化, 案例化, 让学生感到仿佛就是说的自己, 急于知道, 需要明白。例如, 发生在大学校园的杀人悲剧:2013年4月1日,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喝了宿舍饮水机里的水中毒, 经抢救无效于两周后去世, 实施投毒的犯罪行为人竟是黄洋同寝室的室友林某;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2004年2月13日至15日晚杀死4个同学后出逃, 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1994年, 清华大学女生朱令曾两次被人下毒造成铊中毒而终生残疾, 凶手至今仍未查明。再如, 每年频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 令人痛心。对此, 成长中的大学生真的应该思考点什么?“基础”课教师又该做何思考?尽管事发后人们着急给当事人扣上一个人格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标签, 以降低自己心里的惶恐。武警总医院史宇如是说:“作为心理医生我宁愿相信林某和马加爵等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存在严重的性格缺陷, 一个小小的室友关系的一念之差断送了别人的性命, 同样也要了自己的命。”然而, 事实说明, 只有高智商没有高情商的大学生, 多是存在缺陷的半成品, 急需做人修养方面的指导。
二 凸显课程内容的价值性
“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要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看上去高大远的东西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化, 把教材变成人生导师、良师益友, 既要重视知识性、真理性, 又要重视应用性、价值性, 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其方法论自觉付诸人生实践, 引导他们向“善”向“美”。
“真理性”就是教材的知识内容。“高校目前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都具有真理性或科学性, 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方面普遍规律的学说。”“基础”课教学必须突出“真理性”, 把知识教授到位, 通过真理性让学生从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以指导人生, 信其道践其行。
“价值性”就是有用性, 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理论都是有价值、具有有用性的, 问题在于教师要把知识理论的有用性阐述明白, 让学生感到“基础”课是满足大学生需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实实在在, 并且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它。如“社会公德”: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五句话二十个字, 字面上都是“我在做”, 实际上“我在做”中我也得到了很多,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教学要在“我为他”中找出“我也为我”, 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家知道, 当我们控制自己的言行与社会规则以及道德约束尽量保持一致成为一个‘好人’时, 就会有效避免很多伤害, 遵纪守法就会平安无事, 违反法纪和道德都将遭到惩罚。”明白了这个理, 做有道德的人就成为一种自觉自愿。
1 交往关系
这包括大学生与国家、与社会、与家庭、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关系”是人存在的根本, 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 人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各种需要、接纳自己、喜欢别人的。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谐, 个人的生存成长就顺利, 心里愿望就得到满足, 这种满足感又促使个人更加努力, 心态更加积极, 更加阳光, 关系更加和谐。反之愿望就受挫折、需要就被剥夺, 产生失落感, 会孤独、冷漠、甚至失败。“基础”课教学要指导大学生个体交往的方法、社会交往的方法、网络交往的方法, 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与国家、与社会、与家庭、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确立公民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友善意识、进取意识, 追求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阳光, 德智体全面发展。例如宿舍室友关系, 首先态度上要重视, 复旦大学的林某和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就是因为宿舍关系而引发了大问题。其次要悦纳自己, 宽以待人。第三要以责人之心责己。第四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记住一句话: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2 优化自我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 大学生需要打造优质的自我, 以优质的自我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基础”课要指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具有开拓的视野, 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胸怀, 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 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注重修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要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真正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3 和谐相处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 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人与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决定了这个群体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站在时代前例, 引领时代发展。和谐相处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互惠互利、彼此促进、共同生存的状态, 其基本准则是:“修身, 加强自我修养, 内心快乐充实, 懂得包容和自律;爱心, 爱身边的人, 爱生活, 爱自然环境;行为, 行动起来, 从小事做起,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人与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自己得到了最好的发展环境。
4 遵守底线
“基础”课教学要给学生一个基本底线, 让他们清楚做人必须守住这个底线, 这就是遵纪守法。要帮助大学生明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每个组织、每个个人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法纪准绳, 在法纪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自觉做到明纪、知法、守法、用法。
5 四有目标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基础”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感受“四有”的价值性, 引导学生认识“四有”是优秀人才的标准, 在当代青年人中, 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谁就是人才, 谁就会有所作为。
三 探索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依据“基础”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 实行“互动教学”模式———即”讲授、问题、研讨、结果”, 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讲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就是教师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基础”课是教授知识、传播文明、启迪心灵智慧、追求幸福人生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只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学, 才能有学生高水平的学习, 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不是头脑自生的, 而是靠学习得来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尤其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和社会功利化倾向的冲击, 教学必须把真理性教深教透, 把价值性挖掘凸显,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用丰富知识美化心理, 用良好道德善待人生, 用法制精神保障事业, 用友好心态友好他人, 用优秀能力奉献社会。”使“基础”课教学成为最具时代性、最具感染力、最具魅力的课程。
2 问题
“问题”是学好“基础”课的关键环节, 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相关社会热点、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困惑等提出疑问, 通过疑问和释问、思考讨论, 激发学习动机和欲望。掌握、深化、升华知识理论, 实现“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操作过程包括教师课前准备, 主要是有关资料和预设问题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主要是预习课文和提出问题准备。课堂实施, 主要是整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观点,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达到知识理论理解的深化和升华。
3 研讨
组织“基础”课学习研讨会, 针对学习中的社会热点、知识理论、实际应用等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 达成观点碰撞、融会贯通、理解升华。研讨会以班级为单位, 也可以年级为单位, 可以邀请教师和专家举办讲座, 一般每学期举行一到两次, 期中一次期末一次为宜。通过研讨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社会现状、政策规定等, 开拓眼界, 了解前沿动态, 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启迪他们的科研智慧。
4 结果
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最终都会形成一个结果。“基础”课教学结果的评价尤其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基本原则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按照科学的标准,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给予价值判断。我们实行的是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行为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案。课本知识理论考试为“学得好”, 满分为70分;实践行为考试为“做得好”, 满分为30分, 包括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满分都为10分, 每个板块都分为5个等级记分, 优秀10分, 良好8分, 中游6分, 一般4分, 较差0分。每个板块都分为5个等级, 0次为较差, 1次为一般, 2次为中游, 3次4次为良好, 5次以上为优秀, 记录记分由学生自己、班委会、学生会实时跟踪完成。
参考文献
[1]谢仁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真理性与价值性问题研究[J].理论观察, 2013 (5) :138.
[2]史宇.小情绪大问题[J].大众健康, 2013 (6) :78.
8.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思修课堂 教学感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做好思修课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谈谈如何做好思修课程教学工作。
一、了解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了解和分析学情,是做好思修课教学的首要条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有差异,每个专业班级同样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所带专业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专业班级的特点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特别忌讳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去教授所有的专业班级,否则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睡得也累的奇葩现象。
因此,第一课的时候不要急于上课,可以和学生聊聊对思修课的认识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对老师有什么认可的教学方法等。而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投其所好的教学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双主体”课堂,发挥师生的主体互动作用
“双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往往是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单方面的教学主体,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某个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时,既要善于点评和总结,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须注意从主流角度上来引导。
总而言之,在思修课堂,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发挥百家争鸣式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也要有万众归一的控制力来实现自己的主体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互动的作用,又实现了教育目的。
三、注重案例导入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一种利用现实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即教师利用案例作为讲课的题材,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由师生的互动来探讨和评价案例事件的行为与缘由,发掘潜在性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既促成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不断地学习、创新。同时也使学生具有一定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案例教学对于师生来说都有现实价值,因为思修课毕竟是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导入具有实践性的案例。
比如,在讲授理想和信念的知识时,可以引入美国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罗尔罗杰斯不断坚守信念的成功案例;再如讲授依法治国时,可以选入陈满杀人放火案历时23年终于获得重审的案例组织讨论和教学;又如在讲授有才无德是毒品时,可以引入商纣王和德国教父希特勒的行为来进行佐证。
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然而,如何激发和引起学生积极性呢?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收不住现在的学生的心。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学课件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图像、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也要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总而言之,搞好思修课的教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更多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来驾驭、活跃课堂,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舞台。
9.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九
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15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
引言
„„
一、电影内容简介
(一)1、„„
二、电影内容及特点评价
„„
三、主要结论或启示
„„
参考文献
示例:[1]马寅初.新人口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2]付尚杰.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1994,(4):45-47.作者简介: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所在班级
几 点 说 明
1、本模板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论文参考模板;
2、请认真填写要求的基本信息。序号标注按上例要求编排;
3、请合理选择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
4、自拟题目,认真填写“项目书”,撰写2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感而发,真正体现自己的思考;
5、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不能从网上下载,否则,将以不及格论处;
6、论文内容要抓住重点、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字迹要工整、清楚,层次分明,要根据内容适当地分节分段,每起一段要空格。如不按此要求,将被酌情扣分;
7、请各位同学按照“项目书”在上,“实践论文”在下的顺序装订成册;
8、第10周各班学习委员应将论文收齐并按序号排好交给任课教师,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齐请予以说明,否则,以缺考处理;
10.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十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
文/李晓明
摘 要:科研项目号SKB160“民办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是安徽省人文社会科研项目。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此项目的支撑论文之一。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案例讲解、剖析案例、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案例教学是教学需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修;课程质量
一、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教育部指定课程,是任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婚姻观、职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制素质,促进依法治国。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有的缺少现代教学设施,有的课时不足,有的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情况都需要改进、提高。这些状况,关系到大学生是成为国家人才,还是堕落成党国罪犯的抉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培养大学生法制素质,关系到国运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案例教学属于重要的弥补手段。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很重要。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可是,即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有的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或偷工减料,或肆意拼凑教学内容。也有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内容与主题不符合,张冠李戴,如同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是盲人摸象,或是教师需要进修,或是教师备课不足,或是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教学迫在眉睫。
案例教学资料比较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参考书是配套课本。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案例教学参考书。即使在网上搜索,也难以查找合适资料。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确实资料紧缺,研究人员极少。案例教学开拓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途径,增加了趣味性。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自己钻研案例教学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及适合教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备课,认真搞好案例教学,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教学案例,搞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进行案例讲解,剖析案例,使大学生对道德、法制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案例应该适当、适量。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案例讲解,可放在某知识点讲解开头,引出要点。如,讲解第七章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前,可以结合维护法制,依法处决掉贪污受贿黑恶杀人的死刑犯胡长清的PPT资料,展示法制风采,强调反腐败、扫黑除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案例讲解,可以放在某知识点讲解结尾,进行总结。如,在讲述第八章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后,可以举例,佘详林杀妻冤案来龙去脉,把PPT演示给学生,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大学生。刑事诉讼法既是依法打击罪犯的工具,又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案例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思考题。例如,某案例讲述“学生甲借学生证给乙,用于在校园内开店,办理中国移动开户业务。一年后,甲收到法院传票,原告(即中国移动)说他拖欠电话费7073元。甲找到乙,乙说原来是帮丙的男友办的业务,现乙、丙两人处朋友已经分手了,乙找不到其男友丙了。甲是否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违约责任呢?答案:此合同,以甲的学生证开办的,甲是合同当事人,而且甲同意将学生证借给乙、由乙开办业务,合同不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形,应有效。甲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甲让乙代理自己签订合同后,将合同业务转让给乙。乙又另行转让给他人的,属于合同权利、义务同时转让,虽然甲并没有实际使用此业务,也仍然应受此合同约束,且承担合同违约赔偿法律责任。甲只需向乙追究责任即可。乙承担责任后,可根据与丙及其男友之间的转让协议,向丙或其相应男友或向两人追究责任,具体是向丙追究还是向丙和其相应男友两人追究连带责任,要看当初乙和丙及其此男友之间的约定协议或合同内容。”
以实际事实为依据,以各种法律为准绳,维护法治,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合法权益,很重要。搞好案例教学,以案学法,是从实际出发的需要。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前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是法治知识、法律素质普及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存储量大。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演示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学生的法制理念从何养成?依法治理国家,从何谈起?道德教育、普法教育,有利于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有利于增强国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13亿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如果没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则会导致社会日益腐败、日益黑暗,若长此以往,则党国难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教学通过案例解析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一大批有道德素养与法制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08.
[2]马卫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06.
[3]陈传明,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2.
[4]马莹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1.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逐步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自“基础”课进行课程改革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对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的思政课有些帮助。
一、“基础”课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教学效果不明显
现“基础”课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成的,改革后的“基础”课教学内容较多,教材包括绪论部分共有八大章,每章有3~4个小节,由于这门课是针对大一新生的,因此,一般高校都是在“十一”假期结束后才开始正式上这门课,这就导致了该课程的教学时间比其他课程的时间都相对较短。面对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的情况,“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无法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或者有些内容只能给学生大概讲,无法做到全面,这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教师知识老化,教学质量一般
现“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几乎都是高校思政课老师,他们之前是专门讲“思想道德修养”这块的,而“基础”课改革后新增了“法律基础”的知识模块,要想把课程上好,这对任课老师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挑战。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了解教材新增内容,才能讲授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但有部分任课教师没有认清实际情况,还是按照以前讲课的知识上课,注重讲“思想道德修养”,随意讲授“法律基础”,甚至完全跳过这块内容,这种“有偏向”的教学正说明“基础”课任课教师的知识亟待更新,每位教师都能够独立完成两块教学内容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学校重视不够,定位较低
从目前来看,在高校的思政课中,“基础”课是比较不受重视的,许多学校认为这门课程太简单了,跟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差不多,在高校的思政课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该课程投入的教学经费较少;二是认为该课程不需要太多理论知识,任课教师非科班出身的也能上该课程,安排任课教师较随意;三是对该课程的教学监控不严,导致有部分教师经常不上课,或是上课时不授课,只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视频。这些情况无形中就把“基础”课的定位拉低,导致教师上课不用心,学生听课不专心。
4、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前,许多高校“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简单说教的层面,授课只讲授教材内容,不结合实际教学,在课堂上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灌输思想,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注入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听了没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抵触的情绪,更谈不上对该课程投入更多的热情了。
5、考核方式简单,不注重实践成绩
各高校“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平时成绩(作业、课堂出勤、回答问题等)和考试成绩两项指标,平时成绩一般占30﹪-50﹪,考试成绩占50﹪-70﹪,两项指标都合格了,该门课程也就算通过了。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课时,他们会按照这两项指标的要求去做,通过考核一般也相对较容易。“基础”课虽有安排实践课堂,但是由于这项成绩不列入考核范围内,学生普遍也不重视,随便应付过去,实践效果大大打折。
二、“基础”课教学改革建议
1、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体系
“基础”课由于授课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多,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如人意。任课老师在授课前应先集体讨论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哪些内容应讲,哪些内容不必讲,或者如何将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授课,从而形成“基础”课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该课程的连贯授课,也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准备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2、加强培训,合作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校应注重对“基础”课教师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培训“法律基础”这块,使任课教师能同时讲授“基础”课两大块的内容知识,而不会出现“失衡”状况。考虑到目前高校里的“基础”课任课教师绝大部分是思政体系的老师,因此,高校可以邀请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给这些任课教师培训法律知识,请他们给如何上好“法律基础”这块内容提出建议。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思政老师与法学老师联合上课,“思想道德修养”由思政老师上,“法律基础”由法学老师上,各自发挥所长,提高教学水平。笔者曾认识一个“基础”课教师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她本人讲授完“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后,请她一个学法学的好友给学生讲“法律基础”,结果非常受学生欢迎。
3、学校给予重视,加强教学监督
“基础”课面临的尴尬地位跟各高校的重视不够是密切相关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各高校给予重视,慎选任课教师,加强教学监督。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要改变“基础”课可有可无的观念,对任课教师严格把关,既要考虑教师的专业出身,也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把好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关。同时,要加大投入科研经费,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如何上好“基础”课,组织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科研能力。此外,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础”课的教学监督,可聘用一些学生、退休教师当教学监督员,经常检查课堂情况,对于一些对教学不负责任教师应给以处分或辞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nlc202309040203
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基础”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制作PPT课件、电子课件、影像资料等,把枯燥无味的教材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材料,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教材内容,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案例法等方法授课,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5、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投入情感会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是全身心投入的,在课堂上会跟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不至于分散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反,若教师在课堂上毫无情感投入,上课沉闷,学生自然也会神游太虚。此外,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尽量走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实现情感上的交流融合。现代课堂基本采用的是多媒体授课,有些老师因太过依赖于多媒体,上课时不愿离开讲台,或坐在多媒体前上课,这样整个课堂就缺乏互动、缺乏交流,课堂效果也会受影响。
6、注重实践环节,选好实践主题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课堂。实践主题的选取对于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堂非常重要,因此在安排实践课堂的环节中,应认真选好实践的主题,例如,可结合时政、社会热点来选实践主题,兼顾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课堂。
7、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合理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应改变“基础”课单一的考核方式,要坚持自评与互评的原则,既要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两者结合使考核方式更合理。除此之外,要改变以前不重视实践成绩的观念,应把学生参加实践课后所提交的实践报告或其他实践成果列入考核成绩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基础”课教学面临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育人、塑人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充实教学环节,增强“基础”课教学的魅力,实现“基础”课的时效性和育人的功能,使之成为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03).
[2]于兴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
作者简介
林凤凤(1985—),女,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助教、硕士(广西桂林 541006)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11-22
公民思想道德修养07-23
思想道德修养重点11-17
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09-01
思想道德修养结课作业09-13
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入党转正申请书07-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选题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