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2025-01-21

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8篇)

1.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一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内容、问题及完善

13法硕 刘军SA13216913

内容摘要: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System),是指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转移支付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总额增长很快,1994年为2389.09亿元,2008年增长到2.294561万亿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关键主要的第一位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亦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公共服务应优先提供,影响人们起点公平的公共服务应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转移支付方式要根据转移支付目标而定,我国应建立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

最后,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目前转移支付效果不太理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必须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地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研究与进行规范。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一般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服务 一.研究背景及现象

(一)在所有的国家都存多级政府,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已经吸引了许许多多经济学家的注意。他们的许多讨论集中在如何判断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人们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理由。首先,人均收入低、(二)基于以上之分析,我们知晓,所谓财政转移支付,也称政府转移支付、预算转移支付或预算补助,是指在多级政府分税体制下,一级政府为实现某种目的,将一部分预算资金及其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其他政府的制度。而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套由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的、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转移支付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这些年来,这一体系对确保困难地区政府正常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遏制地区间财力差距的扩大趋势和国家重大政策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前所述,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向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物品与服务,不仅是现代国家主权在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国家政权及其财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在具体实践中,自1995年到2005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1亿元增加到1121多亿元。专项转移支付从1993年的36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517亿元。2005年,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144亿元外,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达到733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器的功能,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

移支付,是年年都有的经常性收入返还。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情况,合理确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保证1993年地方既得财力。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中央财政按核定的各地所得税基数,对地方净上划中央收入实行基数返还。国家对人民的税收返还。我国的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虽然不能直接归还给每个具体的纳税人,但具有整体的返还性。

其二,是财力性转移支付。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所以又称一般性转移支付或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部分中央不规定具体用途,由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又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年终结算财力补助。

其三,专项转移支付。此类转移支付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因此又称有条件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以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为依据,对承办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为了实施其宏观政策目标,以及对地方政府代行一些中央政府职能进行补偿设立的补助地方的专项资

但是,我国的税收返还仍以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基数法进行分配,体现了对收入能力较强地区的倾斜原则,维护了较富裕地区的既得利益,与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主旨背道而驰。并且,税收返还虽然在名义上是中央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地方财政对这部分资金具有最终决定权。

(二)其次,关于一般性转移支付

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中,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县乡奖补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转移支付都是特定改革和政策措施下增加的转移支付,具有专项用途,将其归入专项转移支付中去更为确切;如果不能并入专项转移支付,可以考虑按因素法计算确定,将其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同时,应适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可确定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占中央财政收入增量中的比例与增长速度,并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增长目标和资金来源扩展计划,逐步扩大均等化转移支付的作用。加大并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综合考虑人均收入、公共服务成本、主体功能区建设等多种因素,完善转移支付因素法计算公式,逐步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在保持分税制框架基本稳定前提下,完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分成办法,适当提高中央财政集中程度,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三)再次,关于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

如《财政法》、《预算法》和《财政监督法》等,对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内容、形式、依据、用途和监督加以规范。特别是要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增加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条款,赋予转移支付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应制定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单行法规,对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资金来源、分配形式、分配程序和分配公式等作出统一规定。

四.结论

财政转移支付是处理府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是构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素,它是协调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第一,财政转移支付具有资金的预算性、对象的政府性和产权转移的无偿性等三个基本特点;第二,财政转移支付是随着分税制预算体制而产生的,是构成预算体制的三大要素之一,这些要素也称为制度。它的基本作用是弥补分税制度的缺陷,调节府间财力关系,同时,它也是协调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目前转移支付效果不太理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必须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地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研究与进行规范;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相配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具体包括:政治体制、户籍体制、国库体制、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审计体系等,使之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适应。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地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规范。近期目标应是逐步规范地方政府纵向转移支付方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远期目标应是在分税财政体制趋于完善的情况下,抑制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五.参考文献:

1.周成刚。关于建立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构想[J]。西部财会,2006 2.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79-82 3.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一):43-45 4.高培勇,杨之刚,夏杰长,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二

一是充实和调整国库人员,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年初重新调整充实国库中层领导,使长期由科长代理的会计主管岗位人员得到具体确定;整合县支行人员,将工作重点向国库业务岗位倾斜。并对现有人员重新进行岗位合理分工,实行人员岗位大轮换制度。保障了县国库岗位与人员的匹配,杜绝了人员兼岗的风险性。

二是加强国库凭证移交前审查工作。**中心支库制定了核算岗对凭证进行审查、综合岗对凭证进行复查、检查监督岗对凭证进行全面检查的“三岗审查制”连环检查办法,保证每日移交事后监督科的国库凭证准确无误,直接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是改进国库内部管理工作。重点落实辖区国库人员业务培训、知识考核制度。扭转国库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培养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加强辖区印章、密押、重要凭证的保管、使用和岗位口令保密、定期更换工作;查补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风险易发环节的监督检查,明确岗位间的责任牵制和岗位业务范围,使国库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环环相扣,建立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

四是切实落实自查和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县支库和代理支库业务月查工作制度。中心支库按季对县支库要害岗位进行深度检查,通过经常性检查来加强国库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国库风险。

五是改进乡镇金库管理方式,提高乡镇金库业务质量。实行统一管理方式,撤销了存在问题的21家银行代理乡镇金库资格,收归由县人民银行直接经理。自年初运行以来,初见成效,21家乡镇金库业务质量全面提高,乡镇金库资金风险得到全面防范。在此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逐步引导代理银行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本文转载自-http://]

六是实施国库工作奖惩办法。完善了辖内国库业务管理考核具体办法,将国库人员工作质量与奖励、责任追究查处结合起来,调动国库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处理力度,对国库人员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3.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三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财权的划分还比较明确,而对事权的划分界定不清晰。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各级政府之间对事权和财权支出范围的随意和盲目划分,拨付出去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随意性很大,产生上下级政府对同一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对某些地区急需的公共服务因上下级政府推诿责任而无人提供的现象,而且事权划分的模糊和财政支出范围划分的混乱导致许多政府机关人浮于事,也很难对其进行绩效审计和考核,很难快速和明确地界定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配,由此导致财政支出整体效益的低下。(二)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尚小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一级的财政收入有将近30%—40%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的基层组织如美国的学区有近60%来源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到2003年已上升为54.6%。如果计入预算外收入部分,这一比例约45%。税收返还是中央政府的法定义务,其目的不是为了扶危济困,更不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把税收返还看作是地方对共享税收入的分享。如果把税收返还约4000亿元计入地方收入,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真实比重应该在30%左右。和国际水平相比这一比例是明显偏低的。

(三)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构成中,用于税收返还及补助的数额偏大,而用于缩小地区差距的数额又偏小。如2003年中央财政总支出预算为15138亿元,中央本级支出7201亿元,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补助支出7937亿元。其中,税收返还3404亿元,体制性补助326亿元,对地方的其他财政转移支付4207亿元。税收返还占中央对地方全部财政转移支付的43%。而税收返还是以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为依据的,实际上是对收入能力强的地区倾斜,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毫无联系,致使西部许多地区由于财政均等能力不足长期无法实现财政平衡。税收返还延续和固化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逐步拉大了地区差距。财政补助由于缺乏科学依据,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很大,常常出现上下级政府讨价还价的问题,明显有失公平。专项拨款也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督,运作不规范,经常成为地方政府平衡地方财政的工具。

(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缺乏监督

长期以来人们对财政部门只管拨款。不问资金使用方向的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我国较大比例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拨付到各部门之后就进入失控状态。目前屡有项目重复设置、多头审批、利用职权对本系统资金安排予以“照顾”的案例。这些违规做法使财政资金难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甚至还滋长了政府中狭隘小团体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毒瘤,严重违背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的目标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五)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随意性大 在分税制国家里,有条件拨款(专项补助)的范围一般都限定在具有明显的外溢性、需要两级或多级政府共同分摊其成本费用的某些基础性项目和公益事业项目内,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一般都有基础设施建设法规或单项事业发展法规作依据。与之相比,我国目前的专项拨款范围太宽,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预算支出科目,并且补助对象涉及到各行各业,到处“撤胡椒粉”:同时,不少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缺乏事权依据,亦无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和单项事业法规可依,费用分摊标准和专项资金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方法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随意性大,客观性差,难免出现资金使用的分散、浪费和低效率。(六)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规范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形式中,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计算公式和测算方法,资金的分配缺乏科学的依据。目前,仍然坚持“存量不动。增量调节”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基数法”计算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额。另外还有一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干脆就根据拨付者的主观判断,而不是根据一套规范的计算程序和公式来分配,这样势必造成财政转移支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财政转移支付演变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行为,影响公正性,降低了转移支付的效率。这样的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仅不能适当的解决我国严重的地区间财政收入上的差异,而且加剧了这些地区间的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异。(七)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不完善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的主要是政府规章,还没有专门的或者相关的规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缺乏法律权威性和统一性,客观上降低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和运作的民主性和规范性。二是没有专门机构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使来自于不同口径不同名目的财政转移支付之间目标不统一,标准不合理,政策功能相互冲突,政策目标实现难以保证。三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决定与支付缺乏明确的程序规范。使支付对象、资金数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方面都带有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四是对财政转移支付违规违法行为责任的认定和处罚缺少全面、明确的规定,很多违法行为都以“内部处理”了事,造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有关规定视而不见。影响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审计部门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也监督不够。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对策

4.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四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年,财政部开始提出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年=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人民银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号),要求“十五”期间要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我省省级单位已于====年正式启动,市级也于====年==月正式启动,市人民政府在各次财税工作会议上要求我市各县必须在今年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号)和遵义市财政局《遵义市县(区、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遵财库[====]==号)等有关政策精神,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于====年在县直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会制度改革,经过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辛勤工作,于====年=月==日召开改革动员大会,=月进入试运行阶段,==月已全面启动,至==月==日止,实际发生支出业务===笔、支出金额达===万元,收入业务==笔、收入金额===万元。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

====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模式逐步转向“公共财政”理财思路上来,提出要通过深化各项财政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现阶段我国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比较落后,日益显现出越来越不适应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多重、分散开设账户,导致在途资金多、闲置资金量大,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二是财政资金拨付环节多,各级预算单位均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性资金账户,层层拨付,致使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资金分散拨付,预算单位按资金的不同性质开设多个银行账户,造成相当规模的财政资金滞留在预算单位;四是收入执行中征管不严,大量财政收入通过征收机关设置的过渡性账户收缴,而不是直接缴入国库,入库时间延滞,退库不规范,财政收入流失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现行以多头设置账户为基础,层层分散进行的资金缴拨方式,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也不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最终规范政府性资金收付的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够改变目前财政资金分散的局面,实现财政性资金集中化管理,规范预算执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预算编制统一、规范,促使财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强化依法理财观念;可以有效地克服财政性资金运行信息反馈迟缓、透明度不高的现象,使财政能够了解财政性资金运行的整体状况,保证财政收支信息反馈及时、真实、可靠,为预算编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执行的方式,使预算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从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是监督预算执行最有效的手段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有利于规范操作原则。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前提下,合理确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使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

=、有效管理监督原则。在不改变预算单位预算执行主体和会计核算主体权限前提下,使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管理监督之下,增强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

=、方便单位用款原则。通过改变现行财政性资金缴拨方式,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和便利。

=、全面启动的原则。====年全面启动县级全额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并逐步完善和规范。

(三)财政国库付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就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各类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有关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银行账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规范收入缴纳程序。一是现行预算收入的缴款方式分为直接缴库、集中汇缴两种方式;二是扩大了财政收入收缴管理范围。按目前执行中的划分方法,财政性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在收缴程序上,不仅对预算内资金收缴程序作出了规范,也对政府非税收入资金收缴程序作了规范。

=、规范支出拨付程序。根据支出管理的要求,预算单位的支出划分为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转移支出等四类,从支付性质看,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均属于购买性支出。依照规范操作、加强监督、方便单位用款和提高支付效率原则要求,不同的支出类型实行不同的支付方式和程序。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指依据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后,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代理银行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主要包括预算单位的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集中采购部分)和转移支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指经财政部门授权,由预算单位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拨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主要包括预算单位日常

零星的小额支出。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由代理银行先行支付后,再向人行国库和财政相关业务股室进行清算。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配套措施

=、建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将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收缴;财政拨款由原来只对一级预算单位逐步改变为面向各级预算单位,拨款单位范围成倍增加;特别是这些单位的绝大部分财政性支出业务将采取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的方式,相应地原由各预算单位办理的拨款业务将集中于财政预算总会计,财政预算总会计工作量将成倍数增加。同时,与之相适应地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也将同步增长。依靠现有的总预算会计人员显然难以完成,为了便于管理、借鉴先进经验,于====年=月建立专门的机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收付工作,并从原有会计人员中考调相应人员具体办公。

=、加快推进预算编制改革。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以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为基础和依据,只有把预算编制细化到部门,才能将大类支出按部门分解到具体开支项目。于====年=月在全县全面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为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由于财政收付的范围大,支付项目明细化后,支付信息量非常大,对财政集中支付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证这项改革的有效运行,通过招投标,建立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并与代理银行同系统操作,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安全、高效运作提供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撑。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和用款单位的监督;二是财政内部的监督制约;三是审计等部门的外部审计监督;四是中国人民银行余庆县支行对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信、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

=、选择代理银行。为了减少改革成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通过招投标选择资金实力雄厚、资金运行安全、清算系统发达、网络服务设施健全的商业银行作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过程中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代理银行。

=、清理整顿银行账户。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准备工作,财政部门应密切配合纪检、监察等部门,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账户的清理整顿工作,为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建议

(一)正确看待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正确认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第一,财政资金是国家的,由国库统一管理是理所当然的,国际上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操作的。第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已成为必须。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要朝着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努力,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就是为了推动公共财政框架所应支持的重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对我县来说是有利的,我们应该积极支持这项制度改革;另外,在规范财政行为上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年为了配合《会计法》的实施,专门制定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是解决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懈,控制弱化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的客观要求。====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管理。我县财政部门正在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使全县的财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第三,从财务部门、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角度看,应该积极支持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这对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有好处,可以解决多年来财务工作上下为难的问题,难在一是没有钱,二是有钱不能随便花,三是往往跟单位领导及其他部门有矛盾.过去解决的办法是多向财政部门要钱,或多创收一点,使得手里机动财力多一点,有了钱就可以帮助单位、帮助领导及其他部门解决问题,就有政绩,就能受到领导的赞扬。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财务部门越这样弄,矛盾越多。另外权和责是并存的,要这个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了问题就要承担责任。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后,财务部门工作主动了,今后花钱都是预算说了算,有预算就有钱,没有预算就没有钱;列入预算的可以花,没有列入预算的就不能花,领导说了都不算。实行部门预算,单位只有一本收支预算,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领导也好,各个部门也好,要花钱,必须经财务部门报预算,按定额按编制按任务来编报预算,财务部门处在主动的位置,而不是被动的位置。

=.正确认识国库集中收付的规则。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以后,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加,手续繁琐、复杂了,从试点初期来说,确实是这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必须按月层层编报用款计划,然后再层层批复下去。二是直接支付申请必须经过财政专办人员审核盖章,多了一道手续。三是授权支付后预算部门要填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国库部门要填写银行支付凭证,同时,而且要分别按款项类别来填。以前一张银行支付凭证能拨出去的,现在要填五、六张,甚至十多张。四是与代理银行、财政专办人员等有关人员的协调工作增加了,另外还有零余额账用款额度的调整增加,与银行国库的对账,授权支付过程中还有很多繁杂的事。工作量的增加和手续上的复杂相对而言客观存在的,但管理体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随着改革措施的配套,工作人员业务的熟

悉,支付信息系统的建立,相信国库集中收付会更顺利、快捷。

=.正确按支付制度的程序运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时间长,影响工程用款问题,只要预算单位提前做好用款计划,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好用款,就不会耽误时间。按照规定,当月度用款计划都在上月末前十天就要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并保证在月末下达到用款单位,这就看各个单位的用款计划报送是否及时和按规定程序填报,而且管理办法中也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方式。财政与单位、银行间支付程序可以更加规范一些,如取消支票的使用等,上下联系配合加强一些,时间是可以适当缩短,是可以做到不影响单位用款的。

(二)规范界定财政部门内部各股室的工作职能。

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新的财政资金缴拨方式正式运作,同时财政部门内设机构随之调整变化,各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也发生变化,应重新界定和规范各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改革后财政工作的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机构,重新制定和界定各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确保财政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在现实工作中,我县财政部门的国库股与预算股、行财股与社保股实质上合二为一,人员只有=—=人,既要担负繁重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拨款、会计核算、资金调度、月旬报工作,又要担负预算的汇审工作,同时还要应付一些突发性事件和中心工作,哪里还有时间全方位、深层次地对整个预算资金运动的连续过程及积累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因此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只能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的收支数据罗列,对政府决策提供的服务极其有限。应尽快建立健全财政内设机构,把国库股和预算股、行财股和社保股分离开,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定期调研、会谈和专人负责制。

(三)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财政部门面临的工作业务量将增大,应要在充分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基础上,按照从严从紧控制人员编制的原则,相应增加财政人员、编制,并选拔优秀人员随改革进程逐步配备到位。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后,所有收支都是通过操作现代工具实现的,应积极采取“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抓好财政队伍的建设培训,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整个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四)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

5.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篇五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脉,其高流动性可以为企业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也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产生。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从理论到实务逐步丰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我国政府从90年代起也开始重视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也从法律高度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本文既从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内容开始阐述如何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一套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内控制度,控制,防范,监督,管理,管理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防范资金风险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经济活动安全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我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长期以来,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导致新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如:携带巨额公款外逃,在国外办理“投资移民”;还有私自将巨额资金调往境外赌场进行赌博;运用公款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炒股,以此谋取个人私利;利用改组、拍卖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利用在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获取巨额回扣等等。通过剖析以上这些经济犯罪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大多都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薄弱,负责人的权力缺乏监督是助长这些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也呼唤内部控制,必须全面的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加强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保证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争取做到职务、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资金是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脉,其高流动性可以为企业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也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正常运转与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产生。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应针对不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同风险问题,对业务的流程重新组合,应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一套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在国际上有了很大发展,从理论到实务逐步丰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领域,其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从90年代起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 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也从法律高度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此次财政部颁布的两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应了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一、内控制度的含义及内容

内控制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第12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总声明》,赋予了内部控制新的涵义,即“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者根据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单独制定,也可合并制定,但如有相关业务发生,则应予涵盖。具体来说企业应建有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完善的进出口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报关管理制度、外汇核销管理制度、出口退税管理制度和批文、配额等进出口专有权利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的进出口业务分工和完整的作业程序规定,并有效运作;建立完善的印章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规定、票据管理规定、单证收付管理规定和进出口业务单证档案管理规定,并有专人保管报关专用印章、手册、报关单、清单、转厂资料以及有关进出口资料,并有明确的保管、交接、存档制度和手续。

二、贯彻落实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应注意的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决策、成立、确认和处理,都按相关的制度,经过二人以上办理或审核,以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发达的今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企业内部工作的失误以及舞弊行为,并能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资本再生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能将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贯彻执行和落实到位,并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的规范运作,将被动的监控转变为对过程的积极干预、渗透和有效的控制呢?

(一)合理授权,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通过不同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几种,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会计及相关的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工作人员也必须在职责范围内办理业务,因此,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界定及合理授权是关键,现在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大多是由于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过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当的酿成的恶果,由于授权不当,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相形见拙,更何况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企业在建立多元化主体制约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要讲究一定的“度”,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无论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都应先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约得到落实。

(二)明确会计控制的内容,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说到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局限于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这些思维上,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越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简单地靠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这就要求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涉及企业经营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明确自身职责,并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三)实施考评,加大内控制度的考核力度

企业一般比较注重销售、毛利、利润等能直接创造财富的经营成果的考核,而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列入考核范围的企业不多,企业很难对执行制度的好坏进行区别并做出相应的奖惩处理。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结果的好坏,除了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制度是否被认真贯彻执行,这与企业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有关,所以,企业应当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列入考评范围,落实考评内容,考评标准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进行内控制度的考核时,重点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很科学、合理,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很快被后一环节发现,要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在实施考核时可运用企业内部监事、审计、财会的监督力量,同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人员的奖惩挂钩。

(四)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新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职能赋予了新的内容,即内部监督强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会计法》规定这些监督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形成了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之一是监督、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在实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控制”,是着重对内部控制制度适当性和遵守性二方面的检查,一是适当性检查,是保证所有主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能被有效执行,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遵守性检查,对不能执行制度的情况要查清原因,分析原因,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五)齐抓共管,构筑企业良好的控制环境

决策机构的重视和支持,是严格有效执行内部制度的保证。《会计法》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精神。因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其成效并不取决于会计本身,而是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的利用程度和信用程度,取决于决策机构对会计合理化建议的采用。

还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的职责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只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已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财务会计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法律、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难以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更新知识,培养相应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使内控制度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贯彻落实。

三、内控制度对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计核算统一、会计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而资金集中管理又是财务集中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上;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中的闲置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二)事中控制,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 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 保障 货币资金的合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 保障 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资金完整性控制

即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发票、收据控制

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银行对账单控制

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物料平衡控制

按照主要原材料、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量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

(4)业务量控制

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例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货币资金收入支出。

(5)往来账核对控制

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账实盘点控制

即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帐实相符。

(2)库存限额控制

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3)实物隔离控制

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

(4)岗位分离控制

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人员连续工作不应超过三年;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1)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 8 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

(2)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坏帐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帐费用和减少应收帐款和坏帐损失,制定科学的收帐政策,减少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

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加强对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加强企业管理人 员和内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资金管理,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化,从根本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

四、结 论

在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意外事件的补救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由于法律知识淡薄,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回避风险的能力不同,都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全面考虑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对由内控失败或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加以事中控制、事后弥补。

很多事件的发生说明,损失并非在一夜之间发生。与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内控各个方面问题的堆积最终导致了这些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必须利用补救措施,亡羊补牢,才能将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所以说决策者和管理者应防范于未燃,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势时局,制定适合时宜的方针政策,完整的内控制度,才能减少由于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l]中国成本研究会-《企业内部控制原理、经验与操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马英麟、庄恩岳-《新会计核算与财务审计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 [3]于国安-《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4]滕宝红-《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香港西迪出版社

致 谢

非常感谢侯国旗老师对我此次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于水平和认识问题,原论文存在很大不完善之处,侯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使论文的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严谨的作风也给我树立了榜样,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班主任侯京英这三年来无微不至的指导与关怀。

6.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六

摘要:现阶段实施的诸如《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等国库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国库管理,指导国库业务规范操作,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经过多年国库工作的实施和运作,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来分析,部分制度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和弊端,值得我们沉思和积极探讨。

关键词:国库管理 制度 创新

一、国库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如何评价一个行业的综合风险,需要哪些指标进一步论证,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不便于风险管理和业务操作过程的实施。虽然每年对县支库进行国库资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但此项工作没有固定的评估框架、缺乏有效的指标评价系统,更没有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的最终目标。如国库资金风险监管考核标准不明确。此种问题表现在每季上报的国库资金风险季报国库监管报告中,由于缺乏考核标准,反映出此工作质量、深度不够,难以有效提高国库管理水平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

(二)是国库经收处现金缴库业务操作性不强。《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规定,“缴款人以现金缴纳税款的,国库经收处收妥现金,在纸质税收缴款书各联次上加盖同一日期的现金收讫业务印章后,收据联和存根联退纳税缴款人,付款凭证联作‘现金’科目借方凭证附件,与另制作的‘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的‘待报解预算收入专户’转账贷方凭证及时办理转账。”此规定实际操作性差。如税务机关向纳税开具通用缴款书,纳税人到国库经收处以现金纳税,国库经收处办理税款入库,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在填写“开户银行”、“账号”要素时,税务部门感到无所依照,如不填写,不符合缴款书各要素填写完整的要求规定。

(三)是国库人员上岗标准规定落实难度大。《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库会计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基层县支行实际情况是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很少,人员因工作变动或调到其他科室,新上岗的国库会计人员不一定都有从业资格证书,实在难以达到上述规定。《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规定,各级国库每日的会计核算业务都应由专门从事事后监督的人员来办理,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全面监督。由于国库业务涉及财政、税务、银行及相关单位、专业性强,需要有精通业务的国库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县支行由于人员少,年龄偏大,在核定人员时,事后监督人员只能是兼职,且从事后监督工作的内容来分析,限于对国库凭证、报表的监督,而对业务操作规范性不能现场实时进行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

(四)是核算系统通讯备份环境稳定性欠佳。现行的国库核算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MT通讯组件稳定性差,由于线路、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送的往账和接收来账及内部往来对账工作时常受阻,影响资金的及时上划和安全性对账工作。国库核算远程数据备份运行一年多来,在确保国库备份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国库数据备份通过网络上有不成功的现象,导地远程国库备份系统有时无法打开网址,有时备份国库数据没完没了,无法结束。上级行对国库系统数据备份的方式、范围作具体规定的很少,国库部门仅是对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国库资金以及计算机系统风险。

(五)是基层国库人员少强制休假形同虚设。《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国库会计人员原则上2至3年轮岗一次,重要岗位人员按有关规定强制休假,但不得因此影响核算质量”。事实上县支库会计人员较少,年龄偏大者较多,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要求落实到人可能性小,国库核算是综合管理岗、明细岗、资金岗、复核岗、票据交换岗、会计主管等六个岗位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当日的业务处理,如国库有些岗位人员休假,国库核算环节就会出现不连贯的现象,所以强制休假制度实在难以落实,国库工作人员常年累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忍劳忍怨、默默无闻、积极奉献,努力工作。例如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由县支库经理乡级国库业务的岐山县支库,在一机两库的模式下,共有两库,六大系统(岐山县支库和蔡家坡乡级国库,TBS、TIPS、国库统计分析、国债收款单管理系统、国债兑付管理系统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必须设立资金清算记帐、复核、明细核算记帐、综合核算、同城票据交换等8个岗位才能保证核算系统正常运行。这种“人少岗多”的矛盾就使得“一人多岗、一岗多则”和不合理的兼岗现象在所难免,使得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不现实,使得国库监管岗位“形同虚设”。对国库自身资金风险管理、预算收入、库款支拨、退付及更正业务的监督,只能停留在表对帐平上,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监督和检查。(2)从目前的考核管理办法来看,非国库业务性的调研信息任务过重,国库业务创新项目过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库业务量随之巨增,尤其是对于设库县支行每年要进行国债兑付业务,针对基层县支行2—3人来说,在确保国库每日正常核算,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这些任务确感到压力很大。

二、完善国库制度的几点建议

从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现行的国库制度,以便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国库工作力量,防范资金风险,提升国库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国库业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

(一)是完善细则,不断加强,指导业务有序操作。(1)完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关于现金缴库内容,明确纳税人以现金缴税时,银行有具体业务操作以及账务处理规程,有效解决缴款书无法填写“开户银行”、“账户”问题。税务机关在填写缴款书时,“开户银行”栏目填写国库经收处办理现金缴款业务的银行名称,“账号”填写在该银行开立的“待结算财政款项户”。

(二)是认真评估,完善体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1)建议由上级行根椐国库制度统一组织,制定包括市县乡三级国库适用,制度严格,操作规范的国库业务操作流程手册,统一组织学习,并针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建立起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科学分类,量化考核。从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国库业务方面包括国库资金、国库报表、国库分析报告、国库检查。国库管理方面包括国库管理创新、调研信息等方面。通过统计、分析、量化考核等形式进行考核评比。(3)公平合理,区别对待。能否把每个县支库公平地进行考核,是提高工效和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制定业务考试评比办法时,根据每个县支库业务量的大小和有无新业务,进行充分考虑,多方论证。能否按照县支库业务的种类多少和业务量所占全市业务量和税款入库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奖励分值的的权重,决定业务考核权重系数,年终根据系数和考核分值之积进行实际加减分数计算。(4)追究责任,业务奖罚分明。对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严重失职行为进行较为严厉的差错追究制度。针对每一县支行,写明差错单差错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对差错责任人进行严厉的追究和处罚。

(三)是转变思想,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大胆出新。(1)能否由上级行统一协调按制度,以下发文件的形式为基层国库配足配好国库工作人员,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国库工作力量,真正做到相互监督严防风险。(2)是否可以放宽国库会计人员上岗条件,允许国库会计人员在经过业务系统培训后上岗,在上岗期间的规定期限内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以保证国库会计业务的正常运行;不断充实国库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国库人员综合素质,以满足国库制度创新的需要。保持国库人员相对稳定,以保证国库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3)完善内控,加强监督。应完善明确国库岗位人员职数、岗位设置、操作程序、操作口令的管理要求。设立国库事后监督专岗与本行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组成三级大监督,明确其职责,强化风险防范措施,能否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国库业务和国库管理全程监督。力求从国库执行制度、规范操作和人员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建立国库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和风险防范评价制度,通过三级监督避免国库资金风险的发生。

(四)是整合调研,多出精品,注重国库主要业务。加大业务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力度,减少非国库业务性的调研。建议上级行整合《国库情况反映》和国库工作综合信息,调研材料可根据各支库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专项工作调研进行安排。

(五)是创新模式,依托科技,加强数据集中管理。(1)纸质档案管理集中化。变县支库的国库内部事后监督为市中支集中事后监督。目前,各县支库专职国库工作人员较少,对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和国库核算的监督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中支应对各县支库仅授予各种票据的录入和复核权,次日对业务所用的原始凭证、票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及时送达市内中支事后监督中心,进行有效及时地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国库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2)网络数据档案管理创新化。在现有的异地异机同步数据备份系统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网络改造,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在做完当日国库业务,另一台异地同步远程备份微机已自动做好了当日业务数据的全部备份,这样备份的数据及时、安全,有利于国库数据的集中管理工作。(3)档案管理服务网络化。形成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的网络服务平台,使国库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档案调阅网络化,便于上级对下级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防止各支库随意进行数据恢复,影响国库核算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市中支国库数据信息管理中心能否满足各支库随时对本支库业务数据查询和各种报表的打印、部门的对账工作,并做好各种数据的保密工作。

7.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七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

账务处理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规范单位会计核算,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现行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一、设立“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在资产类(资金占用类)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125,行政单位编号115,建设单位编号235)。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实际支出的冲减数;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零余额账户注销额度数,贷方登记下年度恢复额度数(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方需同时登记两者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

二、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

三、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一)年底额度注销账务处理

1.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相关注销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间的差额作相关会计分录: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二)恢复额度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依据下年度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3.建设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三)如下年度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相关会计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四、年终结余资金及其分配的账务处理按照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五、正式批复后的结余资金数小于已恢复的额度数,作调减结余资金和已提取基金的账务处理。

六、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8.财政国库内控问题及制度完善 篇八

[作者:国库股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026 更新:2006-10-19]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中 小】

根据《广丰县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广丰县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上饶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饶市市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将国库资金拨付代理银行清算备用金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财政存款――清算备用金

贷:国库存款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直接支付的资金,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报来的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格式见附件1,下同)中直接支付数额,与人行广丰县支行国库直接支付划款凭证(格式见附件2,下同)有关数据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通过代理银行办理的预算单位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提出来的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中的授权支付数额,分“当日清算资金”与“次日清算资金”,分别与人行广丰县支行国库授权支付划款凭证(格式见附件3,下同)和清算备用金账户划款明细单(格式见附件4,下同)有关数据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

属于当日支付当日清算资金发生的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

属于动用清算备用金账户资金,在次日进行资金清算所发生的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贷:其他财政存款――清算备用金

(四)代理银行前日从清算备用金账户支付的资金,通过当日上午同人行广丰县支行进行清算后自行补平。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人行广丰县支行国库授权支付划款凭证,同代理银行前日提供的清算备用金账户划款明细单核对无误后,作会计分录:

借:其他财政存款――清算备用金

贷:国库存款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

(一)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其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核算的特点,需要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编号103)和“已结报支出”(科目编号213)会计总账科目,并设立预算支出明细账。预算支出明细账应当按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的“类”、“款”、“项”及预算单位记载(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专项类支出要记录到项目)。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代理银行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登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当天发生直接支付资金数;本科目借方,登记当天国库单一账户存款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当日资金结算后,余额为零。

“已结报支出”科目用于核算财政资金已结清的支出数额,当天业务结束后,本科目余额应等于一般预算支出与基金预算支出之和。年终转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为预算单位直接支付款项时,根据银行支付凭证回执联,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三)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编制《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并就其中的直接支付数额与人行广丰县支行国库直接支付划款凭证有关数据核对无误后,送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四)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于授权支付的款项,根据代理银行每日报来的《财政支出日报表》(格式见附件5)中的财政授权支付数额,分“当日清算资金”和“次日清算资金”,分别与人行广丰县支行划款明细单有关数据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并按一级预算单位登记支出明细账,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单位零余额账户额度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五)年终,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预算支出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转账时,会计分录为:

借:已结报支出

贷: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六)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县财政局批准下达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但需要备查登记。县财政局批准下达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增加方;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用资金,记减少方。增加方与减少方差额反映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数。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数与人行广丰县支行清算额度结余数的差额,与清算备用金账户中财政授权支付部分的支付资金数一致。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一)对财政直接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格式见附件6)及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代发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入账,会计分录为: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财政直接支付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预算单位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二)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格式见附件7)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并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103,行政单位编号107)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三)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转账支付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四)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事业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现金

行政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现金

(五)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六)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结余、上级补助资金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七)年终决算仍由各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并逐级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上报县财政局。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后,各预算单位对所属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不作“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拨出经费”或“拨入专款”、“拨出专款”等账务处理,在汇总资产负债表时,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额直接相加。

四、建设单位会计

(一)对财政直接支付,建设单位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二)对财政授权支付,建设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并在资金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编号(234)会计总账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三)建设单位从零余额账户转账支付资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四)建设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待摊投资等

贷:现金

五、对账

县财政局国库管理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广丰县支行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等都应建立全面的对账制度,在认真处理各项账务的基础上,加强对账工作,定期、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核对账务。

(一)县财政局国库管理机构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广丰县支行国库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核对账务。

1、与中国人民银行广丰县支行国库核对月末存款余额,对账单由中国人民银行广丰县支行国库提供,对账内容为“国库单一账户”结存数、支出数。

2、与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核对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的支出数。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县财政局国库管理机构、代理银行和一级预算单位核对账务。

1、与县财政局国库管理机构核对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的当月发生和当年累计支出数,对账单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供。

2、与代理银行对账。对账内容为代理银行提供的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当月办理的各预算单位分“类”、“款”、“项”的财政直接支付数;同时与各代理银行核对各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支用数”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数”,对账内容为代理银行提供的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分“类”、“款”、“项”的相关数据。

3、与一级预算单位对账。对账内容为该一级预算单位及所属各级预算单位汇总的分“类”、“款”、“项”的预算支出总数,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结余数,对账单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供。

(三)预算单位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单位零余额帐户”与代理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对账单由代理银行提供。经双方签证后的对账单由预算单位随同月份会计报表逐级上报。每日终了,预算单位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编制“现金库存日报表”。

(四)年终,县财政局和预算单位设置10天的整理期,用于处理未达账项等事宜。整理期结束后,县财政局国库管理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广丰县支行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上下级预算单位之间的相关账务必须完全一致,不应再有未达账项。

(五)终了后,代理银行和基层预算单位对截止12月31日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下达、支用、余额等情况进行对账签证。代理银行将基层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全部注销,基层预算单位凭对账签证单注销单位零余额账户额度余额,并作如下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

借: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行政单位

借: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建设单位:

借: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对财政直接支付指标余额不进行账务处理。

六、执行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杀毒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