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2024-07-25

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精选14篇)

1.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一

SY5984-2014 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容器、集输管道、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及接地检测等方面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所有盛装和输送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金属容器、管道及装卸设施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检测。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99-200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Y/T0060-2010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接地端头

容器、管道、装卸设施等接地的引出始端或链接的位置(点)。

3.2 引下线

接闪器或设备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的连接线。

3.3 接地装置 接地端头、引下线、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组成的装置。容器

4.1 金属储罐的防雷静电设计应符合GB50183-2004中9.2.2的规定。(9.2.2 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 时,可不设避雷针保护,但必须设防雷接地。)

4.2 金属油(气)储罐(包括球罐、高架罐等)应设有固定式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点沿外围均匀布置,接地点沿罐底没周边30m不少于一个,但周长小于30m的单罐接地点不少于两个,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4.3 油罐上的温度、压力、液位等仪表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钢铠或配线钢管与罐体应作电气连接。

4.4 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4.5 可燃气体、油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的钢罐应设防雷接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a)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

b)装有阻火器的甲B、乙类油品地上固定罐顶,当顶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mm时,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应设防雷接地。

c)压力储罐、丙类油品钢制储罐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应设防感应雷接地。d)浮顶罐、内浮顶罐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作电气连接。浮顶罐连接导线应符合GB15599-2009中4.1.3的规定。对于内浮顶罐,钢质浮盘的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软铜复绞线;铝质浮盘的连接导线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不锈钢丝绳。(GB15599-2009 4.1.3 浮顶金属储罐应采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50mm的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其连接点不少于两处。宜采用有效的、可靠的连接方式将浮顶与罐体沿罐周做均布的电气连接,连接点沿罐壁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4.6 油、气集输生产装置中的立式和卧式金属容器(三项分离器、电脱水器、原油稳定塔、缓冲罐等)至少应设有两处接地,接地端头分别设在卧式容器两侧封头支座底部及立式容器

22支座底部两侧地脚螺栓位置,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4.7 储罐顶部附件(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等)的对接法兰应采用直径不少于6mm(截面积不小于29mm)的铜质导体跨接。

4.8 油罐罐口检尺量油及定期取样的量油尺、取样器、温度计应采取措施接地,所用的绳索应采用电阻率小于10Ω.cm的天然纤维材料。4.9 钢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825 集输管道

5.1 油气站库内与金属油罐等生产设施相连接的管道,可通过设备金属外壳的 固定连接(包括法兰)进行防静电接地。

5.2 与管道连接的泵、过滤器、缓冲器防静电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应小于100Ω。

5.3 输油管道在进出站处、与其他有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处、管道分岔处以及无分支直管道每隔200m~300m处,均应设有防静电和防感应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Ω。

5.4 装有绝缘法兰的管道及金属配管中非导体管段,在两侧的金属管上应分别有防静电接地点。

5.5 山区、沙漠管道的防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0Ω,其余地区不大于100Ω,兼有防感应雷作用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装卸设施

6.1 装卸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的栈桥、台站和码头区的所有管道、设备、建(构)筑物的金属体和铁路钢轨等(作阴极保护者除外),均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6.2 栈桥的每根铁路钢轨和栈桥鹤管法兰处,应用两根直径不小于5mm的金属线连接;每200m钢轨处设一处接地点,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6.3 装卸站台船位或车位停靠点,应有静电接地干线(或接地体)和若干静电接地的端子排版。码头的接地体至少有一组在陆地上,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6.4 码头引桥、趸船等应设有两处相互连接并进行接地。连接线可选用35mm多股铜芯电缆。码头的固定式栈桥的桥墩钢筋应与栈桥金属连接。

26.5 卸油鹤管及装油软管应选用有金属螺旋线或金属保护网的胶管制作,管端应用截面积不小于4mm的铜芯导线与接地极稳固连接。

6.6 汽车罐车装卸作业中防静电接地线宜采用专用防爆型静电接地磁力接头(也可采用橡套电缆如YCW3×6mm三芯并成一股,TRJ25 mm单股等),接地连接可选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蝶形螺栓、鱼尾夹头、电焊夹头或专用夹头等器具,严禁用接地线缠绕方式连接。接地点应避开油箱。

2227 接地装置

7.1 引下线

7.1.1 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其防雷接地装置的刚性导体引下线,宜采用镀锌扁钢制成,扁钢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40mm。

7.1.2 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的防静电接地引下线,宜选用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25mm的镀锌扁钢制作。

7.1.3 引下线应取最短途径,转弯处采取圆弧过渡。7.1.4 接地应设过渡连接的断接卡,其中:

a)断接卡应设在引下线至接地体之间。

b)断接卡宜设在距地面0.3m-1.0m之间,方便安装。

c)断接卡与上下两端采用满焊搭接,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两倍。

d)断接卡采用配锁紧螺母或弹簧垫圈的M12不锈钢螺栓紧固,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的两倍。连接金属面应除锈、除油污。7.1.5 测试点宜标出明显标记。7.2 接地端头

7.2.1可供直接接地的接地端头有:

a)预留的裸露金属表面。

b)容器、管道的金属螺栓连接部位。c)采用专用的金属接地板或螺栓。

7.2.2 采用专用金属接地板或螺栓作接地端头的要求:

a)金属接地板可焊(或坚固)于容器支座、管道的金属外壳或螺栓连接部位。b)金属接地板或螺栓的材质:容器、管道的金属外壳为黑色金属材料时,应选用不锈钢;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为有色金属材料时,应选用与容器、管道外壳相同材质的材料

c)专用金属接地板不小于50mm×5mm(宽度×厚度)。接地连接用的最小有效长度,对大型设备至少为110mm(2孔直径11mm规格),小型设备至少为60mm(1孔直径11mm规格)。接地螺栓为M10×30。

d)当选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静电接地时,应符合SY/T0060-2010中4.2.4要求。7.3 接地体与接地干线

7.3.1 接地体应采用钢管或角钢制作,钢管最小壁厚为3.5mm,角钢最小壁厚为4mm。7.3.2 接地体买入地下深度、罐组的接地干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阻值满足规定。7.3.3 防静电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8 接地检测 8.1 检测

8.1.1 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应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检测一次。8.1.2 轻烃、原油稳定等装置可在小修、大修期间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8.1.3 企业自检每年两次,春季一次,秋季一次。检测设备须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依法接受政府部门对接地电阻的检测。由具有资质的持证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8.1.4 罐组的接地电阻应逐罐分别测试,单罐的接地电阻应在断接卡子断开前整体测试,断接点的电阻值应逐个断开测试。单个断开接地点的电阻值测试完后,应立即恢复断接过渡连接。检测不合格的点应进行整改并重新检测保证合格。8.2 检测报告 8.2.1 检测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设备名称及编号、测试点编号、测试点数据及结论、测试人员和整改意见等内容。

8.2.2 检测单位应出具正式检测报告,测试报告一式三份,由使用单位、测试单位各保管一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一份。9 接地装置的例行检查

9.1 基层单位对接地装置每月检查一次,分为外观检查和资料检查,其内容应分别符合9.2和9.3的规定,并建立档案或台账。9.2外观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a)接地装置锈蚀或机械损伤情况,导体损坏、锈蚀深度大于30%或发现折断应立即更换。b)引下线周围不应有对其使用效果产生干扰的电气线路。c)断接卡子螺母是否均匀牢靠。d)接地装置周围土壤无下沉现象。9.3 资料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a)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

b)接地电阻测试值符合本标准要求,同一接地体接地电阻测试值变化情况 9.4 对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2.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二

1.1 交通标志

a) 交通标志的现场安装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设计图纸所要求的类型、桩号放样, 以保证交通标志基础位置、尺寸、开挖深度等符合要求, 保证交通标志不干扰司乘人员的视线;b) 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交通标示的桩号、内容与施工路段的路面情况是否一致;c) 确保交通标志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保证交通标志在使用中能够经受住各种天气、自然因素的干扰和考验。

1.2 交通标线

交通标线的施工质量控制重在对表现流畅性及其与公路线性一致性的控制。交通标线施工要求如下:a) 交通标线的作业速度及其作业温度直接影响着标线的施工质量, 因而要尽量在温度为6~30℃时进行标线施工, 当施工温度高于30℃时, 要延长交通管制时间, 确保涂料能够良好地附着在路面上;b) 为了确保交通标线的视线诱导作用, 要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控制好标线的厚度和尺寸;c) 要选择性能优良的涂料, 确保涂料对路面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确保涂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使其能够承受日晒雨淋和车辆磨损。

1.3 防撞护栏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普遍采用波形梁钢板护栏, 这种护栏通过利用立柱、横梁、土基的变形来缓冲车辆的碰撞, 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 并迫使事故车辆改变方向, 从而防止车辆冲出护栏, 并使车辆恢复正常行驶。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时速、车型比例和道路危险程度, 决定在道路全线采用波形梁钢板护栏, 施工要求如下:a)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样, 严格控制防撞护栏的桩距、桩号等;b) 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已有的结构物对护栏进行合理设置和排列, 确保护栏美观、整齐、顺畅;c)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防撞护栏立柱的几个尺寸、入土深度、桩距、外露长度等, 安装完成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严格检测, 当误差超过规定范围时及时进行调整;d) 施工前认真检查波形梁板的外观、尺寸、厚度等, 施工过程中小心安防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并注意控制好波形梁板的搭接方向、垂直度、平顺度等, 施工后重新检查梁板是否完好, 并依据标准规范对各项安装指标进行检测。

1.4 隔离栅

隔离栅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人和动物随意进入公路从而对行驶车辆造成横向干扰。隔离栅的施工要注意以下问题:a) 设置隔离栅之前, 要将施工地面进行清理, 清楚杂草、石块等, 夯实路面, 将欺负较明显的土地修平;b) 隔离栅的设计与安装要注意美观性, 保证隔离栅整齐统一、流畅美观;c) 隔离栅的有效安全高度应在1.6~1.8m之间, 隔离栅的位置应在公路用地界线的30m之内;d) 除停车区、服务区、收费站等设施之外采用刺钢丝隔离栅和钢立柱, 每100m在钢立柱两侧加斜撑。

1.5 标线施工技术

1.5.1 材料其质量要求

在进行标线涂料的选择中, 需要选择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材料, 并且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还需要对涂料进行相关质量检测, 如对其密度。抗压强度以及耐水性进行检测, 必须保证其相关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检测合格之后方能够投入使用。

1.5.2 标线施划及施工工序

材料的熔融:只有对涂料进行充分的熔融, 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本工程主要是将用于材料熔融的装置安装在车上, 这样便于在施工中及时的对涂料进行熔融, 材料熔融的装置主要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烧器, 并且在熔融的过程中要进行不不停的搅拌, 保证熔融的充分。在进行过涂料熔融的过程中, 必须要注意应该严禁长时间的进行过高温度的加热, 以防涂料产生变质;应该以涂料的涂漆量和粘度的要求为依据, 对加热的火候以及转动的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涂敷量较少, 那么应该采用小伙加热。在进行首次溶解熔解时, 必须对稳定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在进行涂料的熔融过程中, 要不停并且充分的搅拌, 保证涂料熔融的均匀性。并且在熔融的过程中, 如果需要加入新材料进行熔融, 那么必须重点注意新材料的熔解的情况, 并且要注意熔融的时间以及次数, 尽可能的对熔融的次数进行控制。此外, 在涂料的熔融过程中, 必须做好熔料不隔夜;熔解釜周围不要放置易燃物品。

路面清扫:保持路面清洁为了保证涂料与路面能够完全的粘黏, 必须要保证路面的整洁。也就是说在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对路面进行清扫, 清扫过程需要根据路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清扫所用的器具。

2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的材料检验有两种手段, 一是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 二是对材料进行现场试验或实验室检验。每一批进场的施工材料都应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检验。对于成品材料, 如波形梁等, 应先检查产品是否有合格证, 合格证及说明书中是否将各项技术指标规范标出, 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对其外观、尺寸、厚度、防锈处理、材料性能等进行试验检验, 此外, 对于波形梁, 还要注意对钢板厚度和镀锌厚度及均一性进行检验, 这是因为钢板厚度对波形梁的防撞性能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而镀锌厚度对波形梁的耐久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标志板先检查底板材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再测试其色度性能.光度性能.逆反射系数.发光强度系数.耐侯性能、耐弯曲性能以及防腐处理等。对标线主要检查标线材料的反光性能, 附着性等, 对隔离栅主要检查外观尺寸及防腐处理等。

2.2 强化工序流程控制

3.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风险社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19-02

风险社会是当代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社会现象之一,自然和人为灾害在日趋都市化的社会中普遍存在,针对西方的恐怖袭击在全球范围内也将一直持续下去。风险社会背景下,国家重要基础设施①面临着来自系统内部及外部诸多风险因素的威胁。基于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地区和社会的日常运转,满足公众日常的生活需要,保证社会正常的秩序维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国都对重要基础设施采取了实质性安全保护行动。加拿大政府近年来始终高度关注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令以强化对其的安全管理。加拿大总理于2001年5月宣布成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与应急准备办公室(OCIPEP),并将能源和公用设施、通讯设施、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安全设施和政府设施等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列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2003年加拿大政府成立公共安全和应急部,负责加拿大联邦政府层面保障国家安全的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2007年8月,加拿大政府通过《应急管理法令》,②该法令专门提到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问题。2011年11月,加拿大政府又出台了详细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策略及行动计划》,③提出未来三年国家在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方面的具体行动。笔者认为,加拿大对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特点在于,加拿大政府能够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考量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在联邦政府、省区政府和重要基础设施所有者及运营者中构建了一套系统、高效的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机制和措施。本文旨在对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思路

1.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的含义及范围

在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被界定为:“对国家安全、经济命脉、政府功能以及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的程序、制度、设施、技术、网络、财产和服务”。重要基础设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产组成,它可能包含以下元素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一是人。既包括需要保护的人员,也包括有潜在威胁的人员(如有权接近或进入控制系统、操作系统、敏感部位的人,可能接触机密信息的人)。二是物质。既包括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财物(如设施、地产、动物、产品等),也包括不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如信息、技术、制度、服务等)。三是计算机。包括使资产发挥功用及运转的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十大领域:能源和公用事业;信息和通讯技术;金融业;公众健康;食品;水资源;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政府设施;制造业。

2.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

在长期应急管理的实践中,加拿大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应对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必须有一个科学严密的应急管理框架,以确保各方在应急管理行动中的协调一致。为此,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加拿大应急管理框架》,使其成为指导加拿大国家应急管理的行动纲领(见图1)。

在应急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加拿大政府进一步强调对十类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措施。加拿大政府将风险管理方法引入对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当中,保护措施分为六个步骤(见图2),每一步都有非常详细的方法和程序。加拿大政府认为,重要基础设施面临的“风险”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确定的威胁,即有关于特定地点、部门、资产的情报,或者有某个团体对某类资产可疑行动的报告。这些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尤其需要关注,并应采取短期保护措施。二是不确定的威胁,即那些逻辑上能够发生并能够产生不利后果的威胁。不确定的威胁同样应被看成是可能发生的威胁并给予足够关注。

二、加拿大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特点

1.充分认识到风险社会背景下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加拿大政府认为:交通、通信、能源、银行、金融机构、供水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持续有效性,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至关重要,并且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已构成其国家反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①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风险社会的特征决定了重要基础设施将面临更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更严重的损害后果。

2.形成协调、统一的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

加拿大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将各种保护力量进行了有效整合,明确规定联邦政府、省区政府、重要基础设施所有者及运营者的角色定位和具体职责,形成了协调、统一的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见表1)。

3.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增强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

“9·11”事件的发生充分证明了国家面对恐怖袭击的脆弱性。对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需要了解恐怖主义的策略和目标,全面掌握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的脆弱性,并有效地消除或减少脆弱性。然而,即使动员整个国家资源,也不可能保护所有资产免于任何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因此,加拿大政府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对重要基础设施中有形资产、人员和计算机信息及通讯系统方面面临的威胁和自身的脆弱性进行识别和评估,建立重要基础设施档案,试图对重要基础设施进行优先保护排序,合理调拨保护资源,并及时对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力求确保保护措施效益的最大化,以减少脆弱性、阻止风险并降低袭击所造成的后果。经过标准化和风险分析后,根据威胁的特征和风险分析的目的,具体部门会在本部门内部排列重要基础设施的优先保护顺序,联邦和省区政府会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排列顺序,各类保护资源据此得以有效划拨(资源划拨会考虑到保护措施投资的回报率,即相比于全部投入得到的全部回报)。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措施会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主要是通过从已采取的行动中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填补已发现的漏洞等反馈机制。

4.注重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4.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篇四

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

2.项目必须配备数量齐全的各种安全帽、密目式安全网(4x6米的平网,3x6米的立网),漏电保护器、绝缘电线等安全设施。

3.所使用的“三宝”必须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准用证,建设部或省建委批准推荐的“三证”齐全的产品,严禁各分包方自行购买(以免出现“三无”产品)

4.在作业层超过2米时必须及时提供及配备安全防护设施,无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准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及搭设均由特种作业人员完成。

5.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挪做他用或拆除,需要拆除时必须经过公司安全部和项目部负责人共同同意后方可拆除。

6.任何人禁止故意破坏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牌,一经发现查实,将按违反安全劳动纪律论处,并处一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交四公局呼和浩特东线快速路

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为完善安全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台帐和档案

对于在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建立台帐和档案,其内容包括安全设施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投用时间和地点、历次检修记录、检测记录和设备更新情况等。

二、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设备,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1、办公场所停车场地安全设施设备及器材:对于安全设施设备要定期检查,安技部应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并做好维护和检修记录。

2、车载安全安全设施设备及器材:安技部应定期对车载设施设备及器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车载安全设施设备及器材的配备情况有效性,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安全设施、设备问题的处理原则和程序

存在的安全设施、设备问题应根据“三定一不推”原则限期处理。发现安全设施设备问题应制定整改方案及时处理。不能处理时应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做记录,同时上报有关部门。

四、强检(定检)设施、设备的检测维护要求

强检、密不可分的设施、设备,应按要求定期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对于其中的不合格项目,要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要定期对强检、定检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性能安全合格,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五、重点安全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重点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应由专人负责,建立完善专门的安全检查和运行维护台帐。对于重点安全设施、设备要缩短检查周期,检查记录要详尽详实。重点安全设施、设备问题应优先予以处理。

六、安全设施、设备的报废要求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报废或更换:

1、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和零部件磨损严重,设备效能达不到安全要求;

2、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而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3、国家明令淘汰的或由于技改等原因淘汰的;

4、维修后经检测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等

6.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篇六

一、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二、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在各楼层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五、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六、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七、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八、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完好有效。

九、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十、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7.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七

智能化是电力建设的发展趋势。近年来,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智能电网。2006年, IBM公司在中国发布了《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 尝试给出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美国把加快智能电网发展作为美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电网在2009年5月21日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 提出要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

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电力设施安全、无故障是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是电网能够“坚强”的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软件平台。近年来人们从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技术等不同角度出发, 对安全预警系统建设、GIS技术的深入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2]探讨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初步应用;文献[3]以地学网格的概念为出发点, 探讨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 并给出了其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文献[4]讨论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初步设计方法;文献[5]给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城市应急系统的设计方法;文献[6]立足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从时间维、空间维、对象维等方面讨论了安全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给出了在线监控的解决方案;文献[7-9]讨论了GIS基础平台标准、应用GIS技术辅助变电站选址决策以及构建配电网拓扑关系等理论与技术。这些研究, 在管理模式、软件体系结构以及在线自动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电力设备的损坏, 例如通讯设备、铁塔等的损毁等, 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008年初大面积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更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预警体系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尤其是在日常维护、灾前预测、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提出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思路, 按照一定的网格划分整合省、市、县等各个层次的GIS空间数据、电力设施分布情况等信息, 最终达到协同一体, 统筹管理的目的。

1 网格定义

定义1网格包含编码标识、网格名称、形状描述集、标志性部件以及部件集等元素, 记为G={ID, Name, S, E, P|E∈P}。

其中ID表示网格的唯一性编码标识;元素Name是网格的名称;元素S是用于描述网格形状的集合;元素E是网格的标志性部件, 用来作为网格的特殊标识;元素P是包含标志性部件的所有部件集合。

集合S描述网格的形状, 通常被定义为矩形, 记为S={x, y, w, h}。其中, x, y分别表示单元格左上角在X轴和Y轴上的位置, 在地图数据中可用纬度和经度来代替;w是单元格的宽度, h是单元格的高度。集合S也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的进行定义, 在基于GIS数据的系统里, 有时候也可以定义为不规则的多边形。

部件是指包括在网格范围内的, 被网格管理系统所监测、控制和管理的所有物品的统称。如建筑物、铁塔、电缆等。每个部件都具有部件编码、部件名称、所属网格编码等基本属性, 记为:E={e ID, e Name, g ID, …}。部件的其他属性可以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扩展。

根据上述概念, 网格及其部件具有主从关系, 易于用关系数据库的主从表结构来表示。也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文档, 如XML来表示。

2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原则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管理原则是: (1) 空间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的思想, 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电力设施分布的地表空间划分为一定大小的单元网格;以单元网格为管理的基本单位, 将单元网格内所含部件发生的事情称为网格化事件, 简称事件;针对单元网格的各类服务措施, 统称网格化服务。 (2) 单元网格部件管理数字化。电力设施分布的地块数据数字化, 电力设备、厂房等数字化。 (3) 人力及设备等资源配置合理化。重视人的参与,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配备专门的监督员、巡查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监控, 及时上报事件信息。节省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 对于处于高山峡谷等位置的重要设备, 则可配置传感器等自动监控装置来采集数据。 (4) 服务和监督公开。与社会公众互动, 共建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接受来自社会群众采用电话或文字方式的事件报告。 (5) 制定合适的管理流程。巡查员或社会公众向监控中心报告事件信息;监控中心向调度中心请求任务调度;调度中心根据事件的类别, 将任务派发到不同的专业部门;专业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进行外业工作, 处理事件。事件处理完毕后, 被派出的人员将结果反馈到专业部门, 再由专业部门层层反馈到监控中心 (如图1所示) 。

3 基于电力设施GIS空间分布的网格划分

3.1 分级划分网格

网格划分是分层次的。一个较大范围的网格, 可以内含多个小的网格。电力设施空间分布数据可以按照省、市、县等层次来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这种划分方式, 有利于网格的统一编码和检索定位。

划分网格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网格完全覆盖全部区域, 在地图上表现为无缝隙、无遗漏地域。 (2) 网格边界线可以不规则, 但要确保其内含部件的完整性, 不要将其分割到多个网格中去。 (3) 网格的大小基本应一致, 但也要根据实际的地形、交通状况等因素来具体对待, 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快速、便捷地到达事件地点。 (4) 单元网格要遵循统一的编码准则和规范。

3.2 网格编码方法

网格编码是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必要步骤, 必须具备唯一性、结构清晰、易于查询定位、易于分解以及易于扩展等特点。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中, 基于GIS数据的网格编码由4部分组成, 从左至右分别为:省代码、市代码、县代码以及单元网格顺序码。4个组成部分之间, 由英文字符“-”来分隔, 使得各组成部分不必限定具体的长度, 易于扩充 (如图2所示) 。

3.3 部件编码规范

对于网格化系统而言, 单元网格内的部件编码必须在本单元网格内唯一。对于输、配、送等环节所用到的设备、厂房以及辅助通信器材等, 都可以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 进行分类编码管理。

4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现有输电网、配电网、电力通信等设备的空间分布数据, 采用网格化管理, 实现电力设施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 保证电网的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能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及时处理, 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馈快速、运转高效的电力设施安全应急预警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以GIS数据为基础, 对电网所覆盖的区域进行无缝的网格划分, 将与电网运行、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地块、厂房、设备等各种网格部件进行编号, 综合运用数据库、网络、分布式系统、通信等相关技术设计并实现。系统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工作流程。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通讯层、数据层、中间件、应用层、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标准化体系等6部分, 如图3所示。

(1) 通讯层。包括万维网、电力系统专网以及电话通讯网络, 这是数据传输、信息传递的物理保证。

(2) 数据层。数据层包含单元网格字典定义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GIS数据以及卫星影像数据,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业务数据, 电网设备基础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信息。数据层是所有信息系统的根本, 确保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是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

(3) 中间件。任务调度引擎在遇到事件的时候, 进行人员、应急物资等资源的最优化调度及分配工作;工作流引擎服务用来解析业务流程定义, 为网格化管理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自然语义解析, 用来解析各类文字或语音的事件上报信息, 形成系统能够识别的地理位置和事件描述;GIS平台提供地图服务等功能。

(4) 应用层。提供数据更新维护的管理工具, 并建立呼叫中心, 接受来自工作人员或群众的故障报修电话;业务管理系统是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体现, 是具体的办公系统;手持设备外业系统, 可将故障的图片、信息以及录音描述上传到中间件系统进行处理。外业系统要支持离线操作功能, 确保通讯层的网络故障中断时, 故障数据也能通过其他途径上报到中间件系统。另外, 应用层还需要提供反馈评价系统以及其他各类事件的决策支持系统。

(5) 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防火墙、杀毒软件、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 磁盘冗余阵列等技术手段是系统所必不可少的。

(6) 标准化体系。以网格化的电力设施安全管理模式形成具体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另外, 在信息系统设计中, 数据以及编码也要规范, 尽可能遵从国际或国家的规范标准, 以确保与外部其他程序的整合及数据共享。

5 结论

本文在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分级的网格划分, 具有提高信息检索与更新效率的优势。单元网格易于与GIS空间数据及遥感图像匹配整合, 有利于数据的共享。

不同级别网格化管理有各自不同的粒度。级别低的层次, 需要执行更多具体的巡查、监控以及外业工作;级别高的层次则主要着眼于宏观调控, 协调各个下级网格系统协同一体工作。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中, 强调人为参与的重要作用, 并建立了严格的业务流程,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包括管理模式的改变、岗位人员的配备、数据更新维护、各类服务端及客户端软件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等, 都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另外, 对如何充分利用位于地形复杂、险要区域的设备自动监控装置等问题, 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摘要:坚强的智能电网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电力设施的安全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在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引入网格化的管理模式, 提出网格化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和基本的工作流程, 阐述了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和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细节,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力设施,网格化管理,安全管理系统,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 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3) :220-222.

[2]陈平.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J].地球信息科学, 2006, 8 (3) :1-6.

[3]李德仁, 宾洪超, 邵振峰.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33 (1) :471-475.

[4]邱春霞, 张亚南.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初步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1) :96-99.

[5]程传慧, 李腊元.基于网格的城市应急系统方案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0 (6) :965-968.

[6]张伯明, 吴素农, 蔡斌, 等.电网控制中心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6) :1-5.

[7]张德进, 钱亚东, 庄岭.电网GIS公用基础平台标准规范[J].电网技术, 2007, 31 (增刊) :272-275.

[8]杨丽徙, 王家耀, 贾德峰, 陈根永, 程其先.GIS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18) :87-89.

8.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煤化工;Safety Manager;控制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14-02

0、引言

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是世界首套、国家级煤制烯烃示范工厂,是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烯烃生产聚丙烯的煤化工项目。神华包头煤化工煤制烯烃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的新途径,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原料替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包头煤制烯烃项目聚丙烯装置是DOW化学公司的UNIPOL聚丙烯生产工艺,采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技术生产聚丙烯产品。核心装置甲醇制烯烃,采用国产工艺技术,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

1、系统介绍

SIS(Safety Instrument System)是由传感器、逻辑解算和最终控制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设计用于当生产过程的预定条件受到冲击时,自动地使其处于安全状态。显然,SIS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是由其所有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决定的。Safety Manager(以下简称为SM)是SIS的逻辑解算单元,是安全控制网络的主体。

SM将霍尼韦尔的经过验证的四重化冗余(QMR)2004D技术与霍尼韦尔在集成过程安全数据、应用、系统诊断和关键控制策略方面的丰富过程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

霍尼韦尔的TOV IEC 6151 l和IEC 61508 SIL3认证解决方案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与过程集成,能够确保功能安全分离。Safety Manager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对系统过程控制和关键的安全系统进行平衡整合。它与Experion PKS整合在一起,使安全控制器与过程控制器可以进行点对点(Peer-to-Peer)通讯,无需依赖Pc机等中间设备,也丝毫不影响操作的安全陛和数据的完整性。

1.1 SM系统硬件概述

1.1.1 系统机柜

Safety Manager系统机柜采用Rittal标准机柜,每个机架上共有10个卡笼(Chassis)位置,SM控制器和10卡通常从机架的Chassis2开始配置,所以控制器机柜内的机架最多放置8个10 Chassis,如果是单独的10机柜,就可以最多放置9个10 Chassis。

1.1.2 控制器(QPP)

控制器是SafetyManager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持续的周期执行读输入信号,执行功能逻辑程序,写输出到输出卡功能,连续测试系统硬件,以保证安全控制。

1.1.3 通讯卡(USI)

USI是Universal Safety Interface的缩写,即通讯卡。它通常放在控制器右侧卡槽里面,并且一个控制器最多带两块通讯卡。通讯卡有A、B、c、D四个通讯通道,通过查看LED状态指示灯确认相关通道的数据通讯是否有效。A和B接口用做高速以太网通讯,c和D接口用做串行RS232或者RS485通讯。

其中,A接口用做FTE网与ExperionPKS进行通讯,B接口用做Safety Manager与Safety Manager之间通讯的SafeNet网络,以太网方式连接的SafeNet网络,各个Safety Manager控制器之间是对等的通讯(Peer-to-Peer)。

1.1.4 5VDC供电单元(PSU)

PSU的作用就是把24VDC转换成5VDC,其工作受Watchdog的实时监视。LED指示灯熄灭时为失电或者供电电压过低;红色时表示5VDC输出值过低;绿色时表示5VDC输出在合理范围内(4.73—5.73VDC)。

1.1.5 电池和钥匙开关卡(BKM)

BKM是SM系统的必要组成模块,BKM模块有两个钥匙开关和一个LED状态指示灯,钥匙开关分别为故障复位开关和强制开关。

1.1.6 IO卡件及FFA底板

IO卡件类型有:AI(模拟量输入)、DI(数字量输入)、AO(模拟量输出)、DO(数字量输出)。FTA底板的作用是:现场电缆需经过FTA底板与IO卡件连接,不同的10卡件对应不同的FTA底板。

1.1.7 漏地检测器(ELD)

Safety Manager系统电源是浮空设计的,即系统内的OV参考点与系统外的大地没有任何联系,漏地检测器(ELD)用于检测系统的24VDC电源是否有接地现象。

2、SM系统组态

Safety Builder是Safety Manager的组态软件,运行于Windows2000/XP或者更高的操作系统。

软件左侧为系统组态栏,组态过程可以分为离线功能和在线功能,离线组态时可以实现所有组态功能,在线组态仅允许查看诊断信息和系统状态等功能。如表1所示。

2.1 网络组态(Network Configurator)

首先创建一个清晰的物理网络结构,即网络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然后创建一个逻辑网络,即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间的通讯关系。定义网络中所有组件的物理和逻辑网络的属性,完成网络组态。

其中,要特别注意Controller Node Number是唯一的,用于SOE站读取控制器事件的编号或者用于SM与DCS实现PCDI通讯的地址编号。聚丙烯装置的编号为:34。

2.2 硬件组态(Hardware Configurator)

主要作用是定义SM系统需要的机柜、分配控制器卡笼、分配冗余的和非冗余的10 Chassis。进入硬件控制器,按照实际硬件配置,在组态图中选择相应的卡件、卡笼等,并根据需要设定各卡件属性。

2.3 点组态(Point Configurator)

点组态实现创建点,查看和修改点的属性,导人和导出点,删除点以及打印点的报告。SM系统支持以Excel方式建立点表,从而实现批量建点。

2.4 应用程序(FLD)组态(Application Editor)

Application Editor是设计FLD的工具,FLD是使用逻辑功能块连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集合体,Application Editor提供了大量的逻辑、算数、计时等运算模块。SM系统的每一个应用程序最多包含2500页FLD,控制器将按照页号由小到大依次执行FLD。支持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特定的功能块,可在FLD页面中重复使用。

2.5 应用程序编译(Application Compiler)

当组态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就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编译,以检查系统组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生成可以下装到控制器的机器语言文件。如果编译信息里面出现红色描述说明有错误存在,编译没有通过。如果没有问题,编译将完成,并生成版本号,且每编译成功一次版本号加1,并且重新生成一个CRC编号。编译完成后,系统将编译信息创建生成文件,可以通过选择菜单View>Compilation Log File打开查看。

2.6 在线功能

在On-line下拉菜单中点击Controller Management按钮或者选择菜单TOOLS>On-line>

Controller Management启动控制器管理。启动后Safety Builder将自动尝试连接Network Configuration中所选择的控制器。若连接成功,那么直接进入系统的在线环境;若连接不成功那么需要进行系统应用程序下装。

3、Safety Manager系统与Experion PKS之间的通讯

Safety Manager系统可以采用通讯的方式实现与DCS系统的数据交换,聚丙烯装置DCS使用霍尼韦尔的Experion PKS系统,作为Honeywell产品网络的组成部分,SM可以连接到其容错以太网(FFE)上实现与Experion PKS系统的无缝集成。该装置SM与DCS通讯分为两种通讯方式,一种是通过DCS Quick Builder进行通讯,另一种是通过DCS PCDI进行通讯。

①在SM组态当中,若进行与DCS通讯组态Communication allocation时,需要在建点时Logical connection应选择ServerfnrPP,然后为该点分配通讯地址,其他组态与I/0点组态相同,同时在DCS Quick Builder中建立相应的控制器、通道、点组态,通讯地址与SM系统中该点的通讯地址保持一致,即可在DCS中调用该点的数据。

②在SM组态当中,若进行与DCS控制器进行Peer-to-Peer通讯时,需要在建点时Logical connection应选择PCDI PP-PP,然后为该点分配通讯地址。同时在DCS内创建PCDI的CM,DCS作为主站向SM中传输数据,一共有38个开关量,设备起始地址是1,所以在SM中分配地址时只能是1-38,并且是独立编号。

SM系统中具有SOE功能的数据点,可以在DCS事件中将SM系统的报警和过程控制器的报警合并显示,为紧急停车后的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也可通过打印机在线打印或者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供日后事故分析。

Safety Manager与Expefion C300共享重要信息,该系统能够为全厂范围内任意Expefion工作站提供SIS系统点数据、诊断和系统信息,以及报警、事件、操作员界面显示和事件顺序信息。将过程控制同关键安全系统的整合使工厂能够将干扰与停工发生机率降至最低,从而提升生产水平,而且在发生异常状态后更容易恢复。该系统还可以降低硬件和安装成本。另外,操作员无需学习不同的过程控制和SIS系统就可以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

4、日常维护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在Safety Manager中打开的组态程序与控制器中正在运行的程序不一致,将无法进入控制器内部查看程序运行状态。系统只能识别下载到控制器中的编译文件,而且不能做任何改动。因此在生产中,为了日后维护方便,需要备份好下载到控制器中的程序。

(2)在日常工作时,需要经常打开软件查看控制器、回路、IO卡运行情况,在内部查看逻辑功能、强制等,有可能会造成程序被修改。因此在程序下装后,需要备份好下载到控制器中的程序,并标注时间,内部新建文件填写好此次修改的内容,并以压缩包形式进行保存。

(3)通讯故障,在线诊断如果发现有通讯故障,应该分清是那些通讯,目前有SIS与DCS的通讯,SIS与SIS之间的通讯和PCDI通讯,这个也是与DCS通讯的一种,但是PCDI是与DCS的控制器直接通讯,跳过了服务器。首先诊断后复位,如果复位故障还有,检查网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FTE网:检查网线,可以通过DCS操作站或者SIS程师站Ping该SIS系统的控制器A口的IP地址。如果Ping不通,网线或者交换机问题,如果Ping的通,检查DCS通讯组态是否激活;②Safenet网:通过SIS的工程师站Ping故障装置的通讯卡的B口的IP地址。如果Ping不通,可能是光纤,光电转换器或者网线问题。③PCDI通讯:检查DCS组态,看PCDI Master是否正常运行或者通讯块的引脚参数是否处于fail,如果DCS正常,一般复位就可以。

5、结论

9.新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设施建设、管理、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拆除和报废、检修维修的相关要求。

2职责

2.1生产技术科负责生产设施的设计、建设、调试。2.2安全环保科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的编写。2.3各单位管理人员负责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进行定点承包管理。

3目的

为了确保生产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4编制依据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

5生产设施建设

5.1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2新建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5.3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5.4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5.5生产设施建设的安全工作由安全环保科负责,建设项目要确保实现本质安全。

6生产设施的管理

6.1各单位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生产设施建立台帐。6.2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6.3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6.4对于特种设备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测,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6.5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7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管理

7.1公司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专人承包,承包点应设置“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并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7.2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具体内容是: 7.2.1指导安全承包实现安全生产;

7.2.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落实; 7.2.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7.2.4督促隐患整改;

7.2.5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 7.2.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7.3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其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标等。

7.4生产技术科、安全环保科每季对承包人承包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进行公布。考核情况应纳入承包人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7.5各单位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及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或巡检。

7.6公司要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8生产设施检维修

8.1生产设施检维修实行日常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检维修要制定计划。

8.2进行检维修前,对检维修进行风险评价,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

8.3检维修要严格执行作业的有关规定。

8.4检维修应根据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确定,大修一般一年进行二次。9生产设施的拆除报废

9.1生产设备由于结构严重损坏,不能及时修复或改装;由于设备结构改造和改型,并已被国家命令禁止生产的设备,在单位内已不适应生产能力的、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设备、容器,长期搁置、闲置的没有使用价值的设备、容器,超过国家规定使用年限的容器、设备,可作为拆除和报废设备。

9.2设备的拆除、报废需由使用单位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完成审批程序方可实施拆除、报废。

9.3生产设施的拆除须有专人负责,重大项目必须制定拆除方案,方案中应有具体的安全、职业卫生防范措施内容。对拆除和报废的设施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9.4拆除的设备、容器和管道内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由安全环保、生产技术及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认可,并填写验收合格记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9.5生产设施拆除前,必须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交底记录。具体项目交底时,须交待清楚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作业前,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9.6生产设施拆除前,应组织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进行装置交付安全确认,在确认安全的条件下方可组织拆除。

9.7生产设施拆除作业,须严格执行操作票或作业许可证(包括动火、动土、用电、高处作业等票证)制度和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各施工操作人员须持票证才能作业。

9.8生产设施拆除前,切断一切进出装置物料。遇有异常情况,如物料泄漏、失火等情况,应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0奖罚

对违反以上制度造成重大事故的,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处理。

陕西北元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10.安全设施让人不安 篇十

李教授问我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上午10点,一位政治人物从A地刷卡上高速,中午12点在B地刷卡出高速,但根据日程安排,12点他不应该出现在B地,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需不需要向公众作交代?

我明白她的意思:公众能不能用ETC的记录来监督政治人物的行踪?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所以李教授继续滔滔不绝地启发我:车主从A地刷卡上高速,在B地刷卡出高速,就留下了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的时间记录。将AB两地的距离除以时间,可得出车主的平均行车速度。如果这个速度值超过限速,警察可以拿它作为超速罚款的依据吗?

我的第二反应是,世界布满了监控,普通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监视之中,我们的隐私何在?李教授的提问背后隐藏着很多可能。很多人都开始设想ETC的新应用。有了这种记录,我们可以监视商业对手的行踪,可以核查疑似出轨的配偶的行踪。有了ETC,我们就可以知道一個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互相开玩笑:你多年坚持人工缴费,拒绝ETC,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个人开着自己的车行驶在大地之上,自以为安全、隐蔽,其实他的轨迹被完全记录在案。这种境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位四川的驾驶员开车超速,照片在微博上被曝光,引来网友狂热的围观。围观的重点,当然不是超速,而是驾驶员的右手动作与一般驾驶员的姿势不符——这一幕如同趴在别人的床底下偷听偷看,当然十分猥琐,但还算得上是下流的人性使然,问题是,谁拍下了这张照片,谁又把照片传到了网上?在这个没有隐私的世界上,车上亲热一下要冒着被监控、被拍照的风险,想到这一点已经使人兴味索然,如果掌管监控摄像头的机构和人员可以任意泄露我们的隐私而无需承担法律责任,这世界和《1984》里的大洋国还有什么区别?

11.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十一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从1992年4月11日正式投产供应煤气。随着煤气事业的发展, 煤气管道不但进入到古交各个矿区, 且逐步进入古交市各社区及居民用户家中。煤气用户一跃发展到30 000多户。然而, 各种因素导致煤气使用隐患大量存在。

1 社区及各家庭一般燃气安全隐患

目前, 因为用户自身操作、管线老化及管理缺失等因素, 管道类燃气在使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居民安全使用燃气, 管网所应广泛使用小区宣传栏对产生燃气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公告。

1.1 居民燃气灶具胶管使用不当

据不完全统计, 胶管过长、老化引起近90%的燃气使用安全事故。综上, 居民必须按规定使用专用耐油橡胶管, 长度最长不超过2 m, 并保证每年更换1次。安装时, 胶皮管不得穿墙越室, 定期检修, 存在老化问题及时更换。

1.2 擅自违规私改暗装燃气设施等

无论安装、改装或点火使用, 均应该由煤气公司专业技术工人操作, 避免隐患。因为私改管道造成连接不符合技术要求等因素, 有极大可能造成燃气意外泄露, 造成意外。

各用户及商户要严禁自行改动、燃气管道或设施, 或自行接通管道使用燃气。

1.3 使用大型煤气设备时人员擅自脱岗

大型燃气设备使用中, 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炉膛内的火焰将引发燃气发生爆炸。因此, 当煤气设备运行时候, 必须做到有人员值守, 并做到坚守岗位。

1.4 阀门未关闭或关闭不到位

住户出门时未带钥匙, 匆忙中未关闭阀门, 煤气大量泄漏;阀门年久失修造成燃气漏气等隐患。

1.5 室内通风条件不好

燃气燃烧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因为燃气燃烧时释放废气和CO, 若室内通风条件不好, CO等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导致CO聚集, 将造成用户窒息、中毒。所以, 在使用燃气时, 务必保证开窗通风。

2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社区常见隐患

管网所加强管线周围的单位及住户的安全知识宣传, 协同古交市区及各矿区物业公司、管理处在消除隐患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要有效消除社区及居民家庭中常见的煤气问题。煤气用户逐年增多, 而管网所实行大承包以来, 实行的是定员定编, 岗位责任加大。因此必须要更广泛地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积极参与到煤气安全管理工作中, 扩大安全管理的点、线、面, 做到及时消除隐患。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自2005年开始, 对接各物业管理处、居委会等部门, 启动煤气管理网络体系建设。

2.1 更换用户室内设施

a) 与单位协商并以文件形式报送用户单位, 督促大面积更换新设施。主要是更换煤气表, 来解决漏气、堵塞、表具等故障。如: (a) 对屯兰探亲楼、12处小二楼共75户, 全部更换新的煤气表; (b) 对马兰矿选6#、951#、952#楼共156户, 全部更换新的煤气表; (c) 对西曲铁路公寓36户, 全部更换室内设施等。至目前为止, 对到达年限的煤气表更换已达到70%以上;

b) 制作宣传牌板。 (a) 制作引入管安全警示牌2 000块, 提高爱护煤气设施的意识, 减少人为损坏问题; (b) 制作小区安全使用煤气宣传牌板20块, 宣传安全使用煤气的常识; (c) 室内张贴温馨提示2×104张, 宣传安全使用煤气的常识; (d) 新制煤气使用证3×104本, 对里面的内容加以完善。一方面增加安全使用知识;另一方面增加维修和更换设施的记录。

2.2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安全运营

制定管网所煤气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实行全员参与, 保证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管网所建立了211管理办法, 即一元化安全管理体系:抄表安检员与维修员结成考核单元, 对承包的用户燃气管网安全负责, 实现责任共担, 风险共存。

相关考核如下:

a) 明确责任。为每一考核单元设定工作量, 即以3 000户煤气用户为基础, 签定目标责任书保障工作量;

b) 内容标准化。抄表安检员首先要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 其次对用户燃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 维修员入户检修时, 要以消除隐患为基础, 及时解决问题, 并排查其它隐患;

c) 明确排查时间表。年初制定每位用户检查台账, 按季度、半年、全年进行检修, 并及时登记;

d) 量化考核。抄表员、维修工每月工作基数为3 000户, 每天检查33户, 每月检查990户, 3个月检查2 970户, 随机安排剩余30户。

2.3 安全措施程序化检查考核刚性化

a) 操作规程。 (a) 抄表安检员定时、不定时检查发现漏气等常见隐患, 并用规定的报修单传递给维修员; (b) 维修员上门维修, 并对客户基础资料、保修情况、检修情况进行登记, 客户本人签字确认; (c) 维修工段对本次的检查、维修结果进行台账登记, 并进行统计分析; (d) 做好安全追踪工作。对保修客户管道维护进行安全追踪, 保障客户权益;

b) 考核标准。 (a) 在安检时间抄表安检员应将相关信息填写到安检卡中; (b) 每天检查的用户数在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公示, 并进行对比; (c) 检查考核内容分为维修合格率、维修数量和客户满意度, 并与绩效挂钩, 确实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2.4 管网安全措施效果

a) 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管网所入户安检率达95%以上。煤气用户的安检标准1 a入户检查达到4次, 高于《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每2 a至少1次的检查标准;

b) 通过“2、1、1”入户宣传安检, 公司接到的用户报修明显减少, 2014年用户报修5 732张, 2015年用户报修6 837张, 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19.3%;

c) 安检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变被动接修为主动上门服务检查, 把安全隐患主动消灭在初始状态中, 维修处结率达到100%;

d) 每半个月巡线员通过一氧化碳检漏仪巡查管线, 巡查时检查距煤气管线15 m以内的天然气井、下水井、电信井和供热管沟, 检测“三井一沟”内气体浓度指数确定是否有煤气泄漏。

3 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及可持续发展

3.1 管理办法细化

a) 针对重点领域, 突出重点问题, 集中开展管网安全排查复查, 全力解决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b)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加快管网三级管控系统建设, 完善应急管理预案, 提高安全防控科学化水平;

c) 注重发挥智囊作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能力;

d) 加大安全宣传教育, 增强企业和居民安全责任和群众监督意识, 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管网安全建设的和谐氛围。

3.2 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确保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管网所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管网所将建立用户———抄表员———检修员的安全信息反馈网络, 上下预防, 找对策, 堵漏洞。

动态管理, 对日常隐患排查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 将使各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同时加强制度落实, 并在贯彻落实中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纠正, 使制度不断完善创新。

4 结语

在新常态下, 管网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根本, 坚持以安全规章为底线, 始终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安全管理工作, 亿管网无隐患为己任, 管理创新, 上下联动, 确保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在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时, 坚持经常进行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责任到人, 形成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常抓不懈, 以确保煤气输配管网安全运行。

摘要:叙述了社区及各家庭一般燃气安全隐患, 分析了为消除社区常见隐患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提出了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12.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篇十二

第一条

本制度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防火门、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第二条

应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安全疏散设施。

第三条

防火门、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等消防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四条

各部门负责检查辖区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工程部负责日常测试和维护。并遵守以下规定:

1.禁止在疏散楼梯和通道上堆放杂物,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2.在营业、工作期间,禁止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

3.常闭式防火门开启后,应随手关闭;

4.不得随意遮挡、挪用、损坏应急照明灯具及疏散指示标志;

5.严禁随意操作防火卷帘等设施。

第五条

每日防火巡查应检查安全疏散设施,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有效,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等,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第六条

13.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航空设备企业在每年年初都对工资基数进行修定,到了年末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对全年工资进行工资总额制定的管理模式。航空设备企业的员工薪酬主要由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其它的一些福利构成。而工资是员工薪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员工能够直观了解的部分;年终奖金是航空设备企业薪酬分配的又一种组成方式,每年年终,企业的上级对各个分级企业的利润进行考核,对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额度的奖金,在分配到不同员工名头上,对员工进行奖励;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部分;而其它福利则包括一些生活补贴,例如交通补贴、通信补贴等。

二、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体系依旧是“行政主导型”的,企业较为注重人的学历、资历、级别等因素,一般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都是按照行政等级来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职务、学历水平、以及职称和工作年限就成了薪酬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员工工资的高低完全看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而不是其工作能力,这对于员工利益而言有失公平。

1.薪酬分配制度不公平。

对于员工技能上的工资制定没有与工资等级挂钩,使得技能效益工资成了补贴性工资,而职工工龄长短决定工资高低,反应不出员工能力上的高低,这使得能力较高的员工得不到应有收获,薪酬制度有失公平。奖金等级也没有过多考虑员工的工作水平,使得员工学习技能、要求进步的积极性不高。

2.薪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轨。

由于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按照员工职业等级进行高低区分的,一般情况下,薪资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对工资单元划分非常细致,大部分都是固定工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靠员工工作能力进行变化的,薪资的制定结构和水平过多的考虑员工的职称和地位,对于绩效没有足够关注,这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薪酬调配不符,违背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规律,使得员工缺少竞争意识,导致工作热情不高。

3.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

基本薪酬是企业薪酬的核心部分,它没有足够的激励性,对于一些浮动性较大的薪酬,也实行固定化的薪酬模式,对薪酬的分配一般都是平均主义。部分的航空设备企业只对员工薪酬进行简单的排序,将工资分成不同等级,按照员工的职位高低进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薪酬内部分配不公平,对一些与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使得员工积极性下降。

三、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改善对策

企业对工资的制定要本着公平、激励、合理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薪酬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1.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

想要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就要对员工进行竞聘上岗,使得员工职位与能力相匹配,在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对员工的职位进行合理配置,多考虑员工工作能力,而非工龄长短,建立科学的升职考核机制,对真正有能力可以胜任职位的员工进行升职加薪,促进员工薪酬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2.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

企业要根据地区最低生活保证额为基础制定基础工资。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实行岗位工资制,即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级别的工资,例如:工作性质较为稳定,工作较轻松的岗位,因其对员工能力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不会有过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对其工资的制定就不能过高;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或者工作中存在风险、工作压力较大的岗位制定较高的工资额度,例如设计员、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人员、有毒有害操作工等职位。

3.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多样化的薪酬体系。

14.安全装置设施管理制度 篇十四

1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 从工程的基础施工开始直到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个过程中, 不同的过程所需求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不同, 一般情况下, 需要施工的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通常都比较恶劣, 对于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来说所需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也相对较多, 同时也需要技术比较高的操作人员来控制施工机械设备, 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调配, 熟悉掌握不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步骤, 做到及时的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情况, 进而尽可能大的来避免建筑工程过程中因机械设备而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分析

2.1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机械设备的装备和安全使用方面机械合理的管理, 保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设备与操作员的安全性。属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的进行设备装备、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安全的进行工程生产;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施工企业提出在工程施工中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的前提下, 提高工程生产的效益, 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具有复杂性和现场性。首先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本身就复杂的承包关系, 再者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本身具有复杂的构造与较高的操作技术, 其在施工现场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的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其二、具有阶段性。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通常是一个长期而且连续的实施过程,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需要不同;其三、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个特点一般是由阶段性引起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深入, 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不断替换, 与去其对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

3.1 自然因素

影响建筑施工现场设机械设备的主要是自然因素, 例如:夏天的高温天气, 持续高温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可能会出现机械设备的毁坏或者燃烧的现象, 因此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温度监测;多雨的季节一般空气都比较潮湿、地面泥泞, 就要做好机械设备的防雨防潮工作。

3.2 人为因素

第一、机械设备的质量问题。工程机械设备事先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 然后投入工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管理和维护, 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购买时, 就要购买性价比综合性最高的机械设备。这是对机械设备的硬件的要求, 使用质量比较高的机械设备配合比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技术手段。技术方面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在现在的建筑工地上, 许多生产工人都不是专业性的.对相关的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知识比较缺乏, 很难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其二是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在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检查中.应该包括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方案与措施、工程作业人员的名单、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的安全维护原始记录和安全检查记录与验收等, 这些安全档案材料都是需要相关责任者在工地施工现场进行收集的。

4 当前建筑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现在的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机构或者没有比较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 对起重机械来说缺乏专业人员实施检查指导。对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 主要是来自工程项目部自身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缺少施工企业的不同等级的统一管理。起重机的安装维修单位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使用与管理主要依赖的单位, 如果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单位的缺少责任心, 造成的结果是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专项检查趋于形式, 就不能及时的解除起重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 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的使用监管力度不够。一些监理单位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缺乏比较基本的监管程序, 很大监理单位都没有工程起重机械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起重机械使用过程的没有认真的检查力, 在安装维修单位的专项检查过程中, 没有真正的履行旁站、监督, 在对起重机械的检查结果没有真正的能做到签字确认, 造成起重机械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漏检、不检程序。

(3) 货用升降机的楼层停靠装置, 由于其制造质量比较低劣, 通常其连杆机构或转动机构使用没多久就出现破损的现象, 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货用升降机吊笼停靠装置都是劣质产品, 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瞬时式防坠安全器都是在没有封闭的外框中工作的, 由于工作的环境很差, 一般都是在尘土飞扬的条件下工作的, 致使很多零部件不同程度的遭受尘沙的污染, 就很容易使防坠器出现阻卡、动作不灵活的现象, 很有可能出现失灵防坠的危险。我家到目前还么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来定期的检查瞬时式防坠器的工作性能, 而施工现场又经常忽视对防坠器的仔细检查, 一般都是重使用轻管理。

(4) 升降机卸料平台的搭设都是根据经验制定的, 没有专项方案、也没有施工图, 使平台搭设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临边较多;作业人员在平台上可以随意打开防护门, 这一点就违背了国标的相关规定;现用的大多数货用升降机卸料平台的防护门, 都呈现的是开启状态, 给建筑工程施工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5 建立合理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

5.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 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体制使其在管理过程中趋于规范化。

(2) 制定严格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案, 并使所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每人都具有一本操作手册, 让他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各种有关的细则。

(3)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将每次检查获得的检查信息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4) 定时召开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研讨会。在工程施工的现场, 按时招开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研讨会, 机械设备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调动, 使他们都能够了解机械设备的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运行问题, 进行在出现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设备管理研讨会能够及时调整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具体使用问题, 进一步完善工程进度问题, 使工程进度的能够顺利的进行。

5.2 加强设备维修和养护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建筑工程施工是极具连续性的活动, 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就非常严格, 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就是要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完好率。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现场, 需要有专职检修保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 以避免可能因为一个小的故障而造成非常重大的工程事故, 导致整个工程出现停工现象。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是成为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 特别是设备的操作人员, 更要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况, 及时采取措施, 以免故障变大, 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5.3 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

加强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建设,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 是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前提, 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班组在“三级”安全教育中最主要内容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与否, 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它是能够不断施工的前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杜绝工程“三违”现象的出现, 同样要强调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本质安全, 同时直接危及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6 结语

对于建筑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既要在其专门的维修养护上做到保质保量, 也要在相关的人员管理中做到责任到位, 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相关安全意识,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的意识, 真正使得建筑机械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为工程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丽恒.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交通世界.2010

[2]李传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0

[3]肖红.浅谈施工企业的设备现场管理[J].南方论刊.2010

[4]程伟超.加强建筑施工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J].工程机械.2010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GJG196—2010)

上一篇:与你共享的生日祝福短信下一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