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奶奶(共9篇)(共9篇)
1.怀念奶奶 篇一
初冬的清晨,五点多钟天还不亮,头上蓝朦朦的天空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象是诉说着什么。被星星簇拥着的半圆的月亮,今早亮的格外清澈,泛着清清柔柔的光,洒在灰蒙蒙的地面上。此情此景,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十四五岁的我尚在读初中。每逢周末,常常在这样情景里,草草的吃过早饭,跟随奶奶率领的队伍去外村“拦地瓜”。
“拦地瓜”是我们农村人特有的一个叫法,农民秋天刨完地瓜之后,还会有一些地瓜遗漏在土里,再去用锨镢等农具把这些地瓜刨寻出来,这就叫“拦地瓜”。实际上那个年代还是人民公社集体经营时期,因为集体的农活,和自身利益不是象现在这样联系的密切,刨地瓜时也就不是十分的认真,漏掉地瓜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
奶奶那时年龄已六十多岁了。她长得一米七左右的个头,瘦瘦的体型。或许个头长的高或许家里老人思想比较开放,小的时候没有裹脚。长长的手臂和修长的腿,平实宽厚的双脚和厚实粗糙的双手,彰显得异常有力量。六旬的人了也不见腰弯,走起路来能带起一阵风。地里的农活样样不打怵,都能拾的起放的下。在集体生产队干活,实实在在从不偷懒,连年是村里的劳动模范,记得奶奶的奖状纸贴满了俺家北屋一面墙了。
入冬后,生产队就没有农活了,奶奶便自发的组织起一些妇女做些捡柴火辫草辫之类的,能够贴补自己小家生活的事,我记忆较深的还就是“拦地瓜”了。奶奶为人大方宽厚,从不贪便宜沾人光,总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她说话随和不记小碴,所以大姑娘小媳妇的都愿意跟她在一起。于是,每年到了开始“拦地瓜”的时候,我们家就好似个集合点,颇为热闹。于是假期里或周末的我也被不情愿的加入这个队伍。天还黑黢黢的,奶奶和父亲母亲就早早起了床。母亲忙乎着做饭,父亲忙乎着喂牲口,奶奶就用石头打磨铁掀铁镢,打磨得明亮锐利。吃过早饭,我和奶奶再带上午饭玉米大饼子和大葱咸菜,就奔赴早已侦探好或打听好了的目的地。有时一行七八个人,多时十多个。肩扛镢头铁掀,手里挎着竹篮柳筐,有的蒙着毛肚巾,有的带着绒毡帽,走在路上好象一支出征的武工队呢。
头顶着星星和月亮,相互踩着行匆匆的身影,踏步前行。大约要走半多个小时,远的要一个小时才能到了预定地块。到达地点后,人们便自觉均匀分开,各自找寻相应的地瓜地垄,挥起工具即开始了“拦地瓜”。
我都是和奶奶相邻靠着拦地瓜,都是奶奶选定具体位置。因为选择地瓜垄,就如现在那些富豪购买赌石一样,也是有风险的。选准了,付出劳动了就会有收获,有时收获颇丰;选不准,劳作半天也拦不几块地瓜。奶奶先是用镢头刨,我则用铁掀挖。我们各自顺着瓜垄不停地刨着,挖着。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只听到奶奶惊喜地喊了一声:大地瓜!我侧脸看到奶奶的撅头下方一块似砖头大小毫发无损的地瓜,足有一斤多重。一般情况下,拦地瓜是没有目标的寻找刨挖,往往损伤到所拦的地瓜,拦到完整囫囵的非常不容易。所以有如此收获,奶奶惊喜,我也很高兴。奶奶小心翼翼的弯腰把宝贝轻轻的放进口袋里,一边给我鼓劲:加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只要肯下力气,就会有收获。我朝奶奶点点头,暗自下决心给自己鼓劲。我埋下头,握紧手中的锨把,左脚使劲用力蹬踏铁锨,尽力往瓜垄的深处挖。挖一锨,两锨,三锨,直到挖到二十几锨的时候,忽然听到锨下传来清脆的咔嚓一声,心中于是一喜,挖到目标了!我不忍心继续用力,急忙握把轻轻提锨,错后几公分位置再深深挖下,再用力把锨前的土抛向前方。这时只见一个滚圆的地瓜咧着大嘴,滚躺在我的眼前。这令我高兴的心里直扑腾腾的跳,终于有了战果,尽管是个带伤的战俘。这时,我转脸看看奶奶,意想得到她的夸奖。可旁边的奶奶分明看到我的收获,但她不动声色的继续自己的劳动。这是奶奶在教导我,不要有了点成绩就骄傲,飘飘然,要学会谦虚不躁,不事张扬。就这样,我们祖孙两个默默的耕耘着各自脚下的土地,不时地听到奶奶那边清脆的地瓜铲裂的声音,不时地看到奶奶她弯腰收地瓜拾入口袋的身影。我这边不足见方的方寸里,也不时滚出大大小小的地瓜,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则缺胳膊少腿。不知不觉就过了晌午,肚子也咕咕叫了。奶奶招呼着我回到初始地头,用毛巾搓搓手上的泥土,从棉布饭袋里取出玉米大饼子和两颗大葱。我们祖孙俩一手拿着还稍有温度的饼子大口吃着,一手攥着一根大葱嚼着,吃得有滋有味。吃过简单的午餐,稍作休息,奶奶又起身回到拦地瓜的地方,换了我的铁锨挖掘。我不待奶奶招呼,也直起酸痛的腰回到刚才的阵地。
我则握起镢把挥动撅头继续刨地寻瓜。刨着刨着,发现一个地瓜跑根,循着跑根走向,刨地大约一米远的位置,深度离地三十多公分处,有一个细长粗圆的地瓜卧在哪里。像个加长加粗版的模样。内心惊喜不已,真像刨到一个神娃娃似的。不一会功夫,奶奶那边也有了重大发现!居然挖到一个很大的老鼠洞,即老鼠们偷存粮食的仓库,一堆黄橙橙的玉米粒,大约二三斤的样子。我于是走过去帮奶奶慢慢将周围的土向四处分开,将玉米粒用手捧起装进口袋。在把玉米粒装口袋的同时,我在想,这里的老鼠们见没了粮食,是否还要祸害地里的庄稼啊?心里很是矛盾。
就这样,我们祖孙俩各自努力挥动着镢头铁锨,待到太阳慢慢没入西山,晚霞恋恋不舍向我们挥手的时候,我们的口袋业已鼓鼓囊囊,战利品多多。拦取的两袋地瓜都足足七八十斤。每每这个时候,父亲会在散工后推着独轮车来接我们。于是,奶奶招呼着同来的“拦友”们一起结伴返程。有的收获多,有的收获少些,收获多的,放父亲的车子上一部分。迎着彤红的晚霞,我们一行人在暮色中踏着急匆匆的脚步返回温暖的家中。
腊月初八是奶奶忌日,謹以此文缅怀奶奶去世28周年!
作者:周长征
公众号:山石榴
2.怀念奶奶作文 篇二
按说,奶奶也算高寿了,属于喜丧。但奶奶的去世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奶奶从28岁守寡,拉扯大了父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艰苦的生活也造就了老人家坚强的个性和硬朗的身子骨。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从没有病过,只是曾经颈部长过一个疮。那是我上军校后的事情,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包产到户的时候。当时七十多岁的奶奶还在大夏天摘棉花,天热上火,脖子上的“热火毒”总痒,便在摘棉花不时用手抓抓。因为棉花叶上喷达农药,感染了的“热火毒”烂成了“疮”。多方求医不愈,还是到保定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好。除了这个就医的经历,母亲说奶奶没有看过病。
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就喜欢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讲杨家将的故事,依在奶奶的膝盖上看她纺线,慢慢地竟也学会了,学会了的还有捏饺子。待我的孩子出生,需要老人帮着照看的时候,母亲心脏病严重,奶奶便自告奋地跟我去了塞外的古城。第一次坐火车的奶奶惹得满车人观看,因为奶奶地道的三寸金莲、斜襟、缠腿和精致的小籫。
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一个小肉团团养成了一个刚能站立的小孩子,时间也过去了九个月。奶奶毕竟是八十岁的人了,抱着孩子上三层楼越来越吃力了。有一次,抱孩子在院里转悠,天气突变,着急的奶奶摔了跤,吓得再也不给看孩子了。送走奶奶后,给孩子找了几个保姆,都不理想。无奈之下,又把孩子给奶奶送回了老家。就这样,奶奶拉扯大了父亲,带大了我,又帮着带大了我的孩子。因此,我和我的孩子对老人家感情至深。
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身体健康的老人,直到94岁还能生活自理。只因一次雨天,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执意不在屋里方便,在去院里厕所的路上摔了跤。人老了,骨头脆,这一跤就把奶奶的胯骨摔折了。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只能卧床了。人老了,骨头接上也长不上的,各种生命养分慢慢地流失,各种器官也随之逐渐枯萎。到奶奶最后的日子里,丧失了吞咽的功能,奶奶只能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在依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的17天里,老人慢慢丧失了心智,其实就是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了。待我赶到家的时候,奶奶已彻底咽气,身体萎缩得不足一米。
痛不欲生!
奶奶带大的我,没跟我享过一天的福。给我带孩子的日子,也因当时的物价上涨,生活用品奇缺,天天吃的还是老家也不再吃的粗白面。我调北京后房子大了,手头宽裕了,奶奶却再也未进过我家进过城。奶奶卧床的日子,我在跟前的天数不及本村的乡亲。自尊、要强、慈祥可亲、乐于助人了一辈子的奶奶是受人爱戴的。那盛夏的17天个晚上,每天都有满院子的乡亲陪着候着,生怕错过了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机会。于是,和当年父亲去世一样,我也没能亲眼见上老人的最后一面。
3.怀念奶奶作文 篇三
刚出生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哭、吃、拉。看了十二年前的录像,就是这样。录像中,总会出现一个黑色卷发的老太太,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手上拿着一个玩具球,把它抛上天空又接住,一旁的我“嘎嘎“地笑了起来,快乐极了。
幼儿园的我,是个幼稚的小孩。成天只想着买玩具,不过,我还是不会忘记向太奶奶问好。“叮咚叮咚,太奶奶,我回来啦!”太奶奶的家,和我家是对面,所以进出很方便,每当回家,太奶奶总会热情地迎接我,不是她去我家,就是我去她家,“来来来,坐坐坐,我给你去拿好吃的。”太奶奶总会把一篮子食物放在我面前,随便我选,吃得时候,她总会问:“好吃吗?”而我呢,便会一个劲地点头。吃好点心,我就和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聊聊天,可开心了!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流逝,太奶奶渐渐衰老,我也长大了,学会感恩了。每天放学,我不会直接去按门铃,而是先从窗户缝里瞧一瞧,她是否在睡觉。“拉拉,快进来。”她一摇一摆地走来给我开门,我们会拥抱在一起,然后坐在床上,她再端一杯白开水给我喝。
有一件事,使我印象最深。那天是寒冷的冬天,我在托管,作业很多,9点多才到家,到家楼下时,听见太奶奶叫了我一声“拉拉”,我一抬头,她正微笑地看着我。我从小时候起,回到家就会和太奶奶打招呼,也许是已经习惯了吧。她看我那么晚还没回来,就来接我,她一定很担心我。我急忙冲上楼,扶她进屋,此时,我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圈圈了。“天气那么冷,您还等我,小心冻着。”我心疼地说道。我终于知道,她有多爱我了。
又过去几年,我五年级了,太奶奶偶尔会去院子里散步,但更多时间是呆在家里。后来,她的身体更加不好了,就整天躺在床上,看看电视,爷爷奶奶们也很细心地照顾她,当然我也是。我一有空就陪太奶奶,生怕她离我而去。但在去年四月份,她还是永远离开了我。我伤心到了极点,整个眼睛都哭肿了。
4.怀念奶奶作文 篇四
家门前有一棵桃树,那是爷爷过世的前一年我的奶奶扶着爷爷含着泪种下的。也是为了我,为我可以吃上新鲜的桃子。其实那时候爷爷就知道自己患的是胃癌,已经活不久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孙女的一个心愿。后来爷爷就一直躺在病床上,直到死神无情地将他带走。而我的奶奶每日都很“开心”,因为爷爷嘱咐我的奶奶不要为他难过。
笑,那是我的奶奶的招牌动作,无论是熟人还是生人,我的奶奶见到他们总会对他们微笑。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奶奶无情,其实他们不明白我的奶奶只是把对爷爷的爱给了更多的人而已,也许我的奶奶把难过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吧!我从她那满脸沟壑的皱纹中看到了惆怅。思念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埋藏在我的奶奶的心灵深处。
又是一年过去了,今年是爷爷的满孝,可我的奶奶却“中风”了。我的奶奶也因此必须在白色的病房中度过余生。或许吧,我的奶奶被无情的病魔打倒了,不过我还是在我的奶奶的脸上看到了笑容,那是永恒的!我不懂我的奶奶为什么还要微笑,难道困难还不够多吗?即使这样她还能笑得出来,我不禁服了!
一个周末,我笑着和我的奶奶招手:“我的奶奶,我去学校了,你要好好的哦!拜拜。”那天我的奶奶还是笑着和我说再见。不过这样的再见却成了永别,周一,妈妈红着眼眶来学校找我,我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什么事,我逼着自己不去想可能是我的奶奶去世了,但妈妈还是把那几个字从牙缝中挤了出来。滚烫的液体肆无忌惮地流淌着。我木然了,不会的,我不信,昨天我还和她笑着告别的,为什么今天就让它成为了永恒。
一块白布无情地覆盖在我的奶奶的脸上,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满屋子的哭声撕痛了我的心,我一把扯下白布,抓起牵我走了15年的手,那冰冷的痛刺伤了我,每一滴泪的落下都希望能唤醒我的奶奶,希望她不要再睡了,孙女真的不能没有我的奶奶啊!我的奶奶醒来吧!
风吹过,我把我的奶奶送走了,听不到哭喊,她是那样地安详,我挤出微笑,我的奶奶,别担心,我会替你好好看这个世界的。
四月又到了,满树的桃花开得好艳丽,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曾说过的话“别哭,我不会死的,我会化作门前的桃树,永远守护你的……”泪已经不再流了,我会笑着,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我的奶奶放心吧!
5.怀念爷爷奶奶的散文 篇五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二日,奶奶去世三周年忌日,同时是爷爷去世两周年忌日。
大概是今天凌晨5点钟光景,我看到母亲斜倚着门,随便的吃着东西,身上的衣服已经很破旧了,满脸疲惫的问我吃饭了没有,说没吃饭她去为我准备饭。我很快从 梦境中醒来,泪水濡一湿了双颊,长久的沉浸在心灵的疼痛中——妈妈已经离开我们了,那时我和妹妹都还正在读高中。我已经有好久没有为母亲上坟扫墓了, 心中总是为此不安着。
我看看日历,今天是爷爷奶奶的忌日,妈妈又责怪我没有回家了。很久以前我就想为我已经仙逝的亲人们写些纪念的文字。也已经分别为爷爷和二爷爷写了文字,我 知道今天如果不为奶奶写些东西,妈妈肯定会生气的。妈妈在那个世界里也一定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爷爷奶奶们在那个世界里有母亲照顾,一定不会受苦。
奶奶在我的记忆中是农村老一辈中比较有能力,也很干练而有主见的为数极少的`家庭妇女。奶奶会算数,而且算的极快,自己拿秤卖粮食,再精明的小商贩也甭想骗了奶奶。
奶奶身体一直很健康,爷爷奶奶一直和他的三个儿子分灶单过,虽然奶奶的七个儿女都很孝顺,但二位老人谁家也不愿添麻烦。秋天,已经近90岁的奶 奶病倒前夕,仍然是她独立的服侍着自己和爷爷的饮食起居。但病魔还是让奶奶躺下来了,四个姑姑轮番来照顾她,奶奶还怕自己劳累了姑姑们,她曾给二姑说: “妮,你们都很大年纪了,来照顾我你们烦不烦?”直到临终前,奶奶想的都是她的满堂子孙,然而,她最割舍不了的,还是爷爷——他们风风雨雨相依相伴走过近70年的岁月啊。
见多了现代人的婚变,我不知道生在旧中国的爷爷奶奶们靠什么维系他们的婚姻能够历经70年而历久弥甘。爷爷年龄大了之后有时就像个孩子,他也偶尔向奶奶发 发脾气。但我从未见奶奶和爷爷争吵过。我曾见过一次爷爷对奶奶发脾气,而爷爷常用自己的“死”来试探奶奶,而奶奶一听到爷爷说那个不吉利的字,一定很快的 住了口,或者说话就软一了下来。在奶奶的心目中,爷爷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奶奶宁愿自己“走”,也不愿没有爷爷而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爷爷也并不是真向奶奶发 脾气,那不过是老年人常常会有的“老小孩”心态的偶然流露而已。我和爷爷奶奶在这个世界上共同生活30年,从未见过他们红过脸。他们每时每刻都把对方放在 心上!
1995年是我刻骨难忘的一年,那一年的秋天,妈妈病卧在床半年之后,终于含泪告别了年幼的一双小儿女。妈妈去世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从学校里回家拿东 西,那时爸爸为了我和妹妹的学费已经外出为人家开长途车了。我回到自己满目萧索的家,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奶奶很快的来到我家,给我拿了两个红皮鸡蛋 说:“小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给你煮了两个鸡蛋。”我接过奶奶的鸡蛋泣不成声。现在,就在我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很多次不能自已,泪眼模糊。我以 为,妈妈去世之后,每年的生日再也不会有人记得了,我再也吃不到红皮鸡蛋了。但是奶奶记得,她共有28个孙辈,每一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10余年来,每年 生日的时候,我和妹妹总是互致祝福。这份浓浓的亲情总是让人温馨满怀。
上帝总算成全了奶奶,他让奶奶先于爷爷离开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减轻了奶奶的痛苦。奶奶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初二日离开了这个世界。的这一天,当子孙们来为奶奶过周年的时候,爷爷也随奶奶一道去了。
奶奶姐妹五人,年龄最小的也活到了88岁。奶奶姓刘,五姐妹中排行第四。
6.我怀念的奶奶中考作文 篇六
就在几天前,我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当我听到爷爷说太奶奶在当天早上去世时,“当”的一声,电话落在了地上,我不禁失声痛哭。
时间有时慢地如乌龟,有时也飞快地如飞机,走得那么快!我马上和妈妈坐车来到老家,本以为可以见上她最后一天的,可是已经晚了。太奶奶的遗体已经入小殓了。
我跪在地上,哭喊着,大叫着,可这一切无济于事,太奶奶还是去了。太奶奶生前对我这样爱护,把我看得如她的眼珠子一般,而我竟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我真是不孝。想到这里,我泪如雨下,模糊了视线。
晚上,我跪在灵堂前,给太奶奶守灵。我呆呆地望着近处闪烁着的长明灯,不由地回忆起一些往事。我刚上一年级时,爸爸妈妈因为繁忙的工作把我送到太奶奶家照顾。而身在大山里的太奶奶家,却因为穷乡僻壤的原因,晚上经常无预兆地断电,从而导致了我经常性地因为没电而写不了作业。次数多了,老师也开始批评我的行规。太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在默默地做着什么。
直到有一天,太奶奶下地回来特别迟,手上还拿着旧旧的5元钱,身上似乎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气味,这让我的怀疑上升到了顶点。这天下午,我早早地结束了下午的课程,偷溜回家,想看看这几天神出鬼没的太奶奶究竟在做什么。我快速地转过山路往家走去,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是谁?一个刻意穿着旧衣的老太太,背上拖着一个麻布大口袋,拄着上根旧竹子杆子,在山间的旧树从中来回翻找!这不就是我要找的奶奶吗?我迎上前去,开心地说:“太奶奶,你在干什么,来接我一起回家吗?这是什么?给我的礼物吗?”说着,我伸手想去接过那个大口袋。一阵叮铃东龙,一堆的瓶瓶罐罐从口袋里翻滚出来。
“这……这是做什么?”我惊讶地问,“您不在家做饭休息,出来找这些做什么?”
“我……我……”太奶奶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原来这几天您身上的臭味就是这么来的啊……”我恍然大悟。
“孩子,你别生气。奶奶想着老是停电,影响你学习,给个买个油灯,咱就不怕没电了。可这灯实在是有点贵……”奶奶赶忙安慰说,“走,咱不做了,咱回家!咱马上回家!”说着,奶奶挽着我,往家里走去。
不久后的一天,一盏崭新的油灯出现在了我的书桌上,看着它微弱的灯光,却让我的心里很满很暖。
7.怀念我的奶奶叙事散文 篇七
昨晚又梦到奶奶了,今天是清明节,因部队工作繁忙,不能到奶奶坟前扫墓,就想把奶奶的往事记录一下,有些是奶奶讲给我的,有些爸爸讲给我的,有些是我记忆里的。以后,每逢清明还可以把奶奶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及孩子的孩子听,让他们和我一样永远记住我那和蔼可亲、知书达礼的好奶奶。
命比黄莲还要苦
奶奶属虎,生于1926年,26岁嫁给我的爷爷,爷爷兄弟3人,家中排行老二。1957年,山东自然灾害,食不果腹,树皮草根都吃光了,还流行一种疫病,腹胀发烧,在我们那贫穷的小村里,每天都有人病死饿死,不到2年内,我的爷爷,我的大爷爷、大奶奶,三爷爷、三奶奶相继去世。十几口人的一大家人,就剩下我的奶奶,带着爸爸,叔叔,三爷爷家的堂叔和年迈老奶奶过生活。
可以说奶奶的命比黄莲还苦,当时我爸爸只有6岁,叔叔只有3岁,村里面很多人都觉得这家人快过不下了,要完了。坚强的奶奶,一个裹着小脚的农村妇女,白天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夜里在已经收割过地里捡拾些小萝卜头、烂地瓜等,回家煮熟给爸爸和叔叔们吃。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奶奶从未放弃过,抱怨过,她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地把爸爸和叔叔们扶养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繁衍生息。
学问学到肚里分家分不走
奶奶的爷爷的.是个私塾先生,因旧社会习俗那时不让女孩上学,奶奶就靠近学堂门旁边,边做针线活边认真听讲,私下里学了些知识,奶奶识字,一般常见的字她都认识,奶奶有部《毛选》,她可以读下来。奶奶还会打算盘,那时生产队里分田地时,她可以帮着用算盘,做乘、除、开方运算,说来惭愧,我现在读到了博士,我没学会这个。
奶奶知道学问的重要性,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学问学到肚子里分家时,谁也分不走”。在当时的农村,兄弟几个长大了成家后要分家,经常为了一个碗,一口锅吵的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会大打出手。“学到肚里分不走”,估计是当时环境下,鼓励孩子们读书的最朴素的道理了吧。奶奶对我们兄妹读书非常支持,在家里谈论最多关心最多的就是我们兄妹几个人的学习。如果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年底拿上了奖状,肯定会得到奶奶和家里人的夸赞。要知道一句简单的表扬,是那时我学习最大的动力。后来,村里很多孩子辍学去外地打工赚钱,奶奶对此很是反对,不准我们这样做。如今我还清晰得记得奶奶在我读实初中的时候,每天五点钟准时起床,给我做鸡蛋汤的情景。
后来,我们兄妹中四个考上了大学,一个博士,两个硕士。我们都相继离开了村子,在外打拼各自成就了一份事业。因此,我们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高知家庭”。
还有个孩子
我们兄妹几人还算争气,奶奶心里也很高兴,虽然物资生活谈不上富足,但也有较大改善。奶奶身体也算硬朗,八十多岁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眼不花耳不聋。上大学时,我有时间回家就去看奶奶,听她唠叨一下家长里短,感觉心里非常舒畅,就像刚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时如卸重负。后来,我从大学参军入伍,也成家立业,生了小孩,部队工作忙,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在我小孩一岁的时候,奶奶病重了,起不了床了。我知道后,赶回家,看到床上瘦的不成样子的奶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已经接近昏迷的奶奶知道我回来了,用尽全身力气说了一句话“还有个孩子”,这也成为奶奶生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我知道,奶奶还想说,孩子小,照顾好家,部队工作忙,干好工作等等,但她已经没有力气给我说了。
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没有立碑,也没有追悼会。平凡的奶奶受苦受累一辈子,坚强的奶奶一人撑起一个大家,明事理的奶奶教育我们学知识学文化,她所做的一切成就了我们一大家人的今天的幸福。
8.怀念逝去的奶奶的美文600字 篇八
自打我们兄弟姐妹出生,奶奶就更加忙碌了起来,并包揽了一切家务活。从我能记事起,从没发现奶奶有重男轻女的举动和言语。我们一大家子的和睦相处完全在于奶奶掌舵掌得好。
那时除了三叔一家还在西安没转业回到黄桥,在家的九个孩子,最多相差一两岁,有的还同岁。但从没听见奶奶干活时有过半句怨言。每次开饭,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们一个个盛好饭碗;上学前,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才会有出息。
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竟一个人出远门去了西安三叔那儿。因为三婶生了延妹,三叔写信给大伯,让奶奶去照顾。
清楚地记得奶奶去西安的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还飘着小雨。知道奶奶要去西安,我们也全都起床了,奶奶提着包临出门时对我们说:“你们在家听话,奶奶回头家来时带好吃的给你们。”我们一个个点点头,总感觉心里头舍不得奶奶去西安。
因为大伯要上班,只得把奶奶送到南京,乘上去西安的火车,就这样从未出过远门的奶奶只身一人去了西安。
后来我们曾问过奶奶:“你一个小脚奶奶到西安是怎么找到三叔的?”
奶奶便滔滔不绝地说道:“多亏了有好人哪,当时到了西安火车站,不知往哪儿走时,一个解放军跑过来问,大娘,你到哪儿呀?我就把大伯写给我的三叔的地址拿出来,那个解放军同志一直把我送到你三叔的军区大院。唉!多亏了那位解放军呀!”
奶奶顿了顿,接着对我们说:“所以说呀,佤家的孙子孙女也要学做好人啊!”话语不多,但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里。
“让人三分不吃亏”这是我们平时听奶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记得最深的是我家西面的邻居,因为儿子多,要翻砌房子,但地皮不够,就跑来跟我家商量,让我家把西墙边一排杉树挖掉,给他家砌房。出于好心,我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将树全部剧掉,让他家砌好了房子。
后来,这家种门前自留地时,经常向我家这边占种。我妈和大妈要去找他家理论,奶奶拦住了:“哎,就让他家种呗,总不见得他好意思种到佤家大门口来吧,让人三分不吃亏,不要去gang经。”
只因为奶奶这句话,致使后来又发生了类似的一件事。
分家以后,我娘家翻盖房子,西墙砌到一半时,由于西边人家的围墙砌到我家这边来了,无法再向上砌。
吵闹不是办法,我妈想起了奶奶当年的话,咬了咬牙,忍气吞声,对瓦匠师傅说:“这样,往上向东让半砖砌。”就这样,我家西墙一半往上向东让了半砖,可不讲理的人家竟然还不让我家西墙粉刷。
如今,站在屋后,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让半砖的痕迹。但是,我有点想不通“让人三分不吃亏”吗?
我们的小脚奶奶,一生勤劳,贤惠,善良,她的言行举止影响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乃至世代人。
作者|陈黄霞
9.怀念奶奶的亲情散文 篇九
每逢爸妈打我时,我会跑得远远儿的,躲起来。天黑了,我躲在无人的旧房子里,四处黑洞洞的,好可怕!于是自己一个人就悄悄的掉眼泪,不知何时我睡着了!奶奶不知从是什么地方找到我,小声叫着我的乳名:“茹儿,宝儿,快醒醒,回家了啊……”睡眼朦胧的我睁开眼看到面目慈祥的奶奶,就如见了救星,紧紧抱住奶奶再也不撒手。现在奶奶没了,我不知道,他们再打我的时候,还有没有人会在天黑之时找到我。奶奶不在了,我不知道谁还能来庇护我。想到此,我的眼泪又开始泛滥……
奶奶院子里有三棵枣树,那棵大的枣树,已有好些年了,每年红彤彤的枣挂满枝头的时候奶奶总是给我摘枣吃。当初夏之时,奶奶会搬两个小板凳,我和奶奶坐在树荫下,奶奶热了会把外衣解开,敞着怀,那是我多少年都依恋的怀抱,躺在奶奶怀抱里的感觉真好!我会紧紧依偎着奶奶,听奶奶絮絮叨叨地讲她的话。我小,我听不懂奶奶说啥,有时她会哼哼小曲,哼着哼着就哼出了哭腔。奶奶哭了,我忙伸出手给奶奶擦泪,急切地嚷:“奶奶,奶奶,你怎么了?”奶奶用衣襟擦擦眼泪,笑着说:“没事没事……”可我分明看见奶奶的眼角还挂着泪花。
奶奶是小脚老太太,但绝不是三寸金莲。奶奶曾告诉我,她小时候裹脚是从五六岁开始的。但是奶奶没听父母话,父母也是极为疼爱她,所以捱到十二、三岁才给她裹脚。裹脚很残酷的,除大脚拇指,要把其他四个脚趾头都全部窝到脚心。等到那四个脚趾,完全腐烂,骨折,才变成了三寸金莲。那裹脚的日月,真难那,走路不稳,得扶着墙跟,炕沿。为了那种畸形的美丽,折磨着旧时候的妇女,的确很苦。奶奶就经历了这种惨痛。每逢奶奶洗脚,我都会仔细观察奶奶的脚。奶奶用剪刀剪指甲,我在一旁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奶奶的小脚像粽子,大拇脚趾高高翘起,其余的四个脚趾扁平的一起窝在了脚掌心,看到这奇形怪状的脚趾,我心里会产生一种痛,旧社会真是摧残人呢。奶奶说她结婚时,不看模样丑俊,新媳妇上炕第一眼看的就是脚,脚小是女人的自豪,男人的骄傲。奶奶虽然也裹了脚,但绝称不上小。因而奶奶新婚第一天抬脚上炕时,就有人笑话奶奶的脚丑了。
奶奶老了,可还保留依稀俊俏的轮廓,黑黑的眉毛,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很是慈祥。唯一的不足就是两眼眶塌陷下去,下眼皮上的眼睫毛往眼里倒,扎得眼睛红红的,弄得奶奶极不舒服。于是我娘或是我婶,及时来给我奶奶用镊子拔那些扎进眼里的眼睫毛。当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娘,一根一根地拔眼睫毛时,奶奶就会微笑着嘱咐我:“多咱等我孙女长大了,能给我拔眼睫毛就好喽!”于是她盼着她孙女长大亲手给她拔眼睫毛。后来,她孙女果真长大了,可奶奶却不在了。
奶奶慈祥,为人和善,但她也有凶的时候。当她的孙子孙女们在外受了委屈,遭了欺负,奶奶会像一只咆哮的猛兽般一路咆啸着追出去,直到把那些坏孩子追出去好远她才罢休。她有七个儿女,孙子孙女当然的一大群,可她却从不重男轻女。当每个孙女降生时,她都会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嘴里不住地喊着:“我的那个蜜蛋蛋呦!”记得我家小妹降生时,听接生婆说是个丫头,奶奶连忙接过话,“丫头,丫头怎么啦!孙女越多我越爱,给孩子取名就叫‘爱’吧!”
奶奶心脏不好,病发作的时候,就要依着什么东西,或是坐在地下,等心不难受了再自己站起来。后来越来越厉害,就去医院看了。医院的大夫很不会说话,他给同去的人说这病不好治,回去该吃点啥就吃点啥吧!可就因为医生这句话,奶奶当时就变了脸色。从医院回来的时候,我家的小妹和四婶家的小妹在迎接她。当两个孩子迎面向奶奶扑过来的时候,奶奶一把搂过俩孩子,颤抖着声音对孩子说:“唉,奶奶活不长了……”回来之后,奶奶真的病了,躺了三天,最后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她的亲人。等到我放学回来,奶奶早已咽了气,我痛不欲生,撕心裂肺,我知道那个最疼我的人去了。我的天塌了,我再也见不到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