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狠抓规范化建设

2024-12-11

勇于创新狠抓规范化建设(精选3篇)

1.勇于创新狠抓规范化建设 篇一

立足基层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xx区司法局按照司法部要求,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础建设,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成立司法所20家,全部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做到了“四个规范、一个加强”,即:人员配备、硬件建设、软件建设、队伍管理规范和保障措施得到加强,从而为落实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基础。 1、采取有力措施,做到“四抓并举”。一是抓认识。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指示精神,通过与人事、财政等部门反复讨论、赴先进单位实地考察、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就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形成共识。二是抓试点。该区于初,在东善桥镇进行了试点,由该镇政府专门拨款建一幢二层楼房,作为司法所办公用房。区司法局组织资金和人员帮助该所进一步加强了硬件建设,完善软件资料和内部管理。在此基础上,由区政府在东善桥镇召开了全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均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三是抓推广。将全区分为5个片,由局领导带队,与所在片的镇(街道)领导进行协调,从落实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入手抓规范化建设。同时,组织司法所长到进度快、工作开展好的司法所参观学习,查找不足、相互促进。四是抓宣传。通过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xx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连续播放、刊登司法所的性质、职能及职责,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了解司法所,支持司法所的工作。 2、对照上级目标,实现“四个规范”。一是人员配备规范。该区司法所专项司法行政编制41名,在对原有19名司法助理员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区司法局与各镇(街道)党委协调,将5名符合条件的行政人员转入司法所,对行政编制缺额人员,由人事部门统一向社会招考了17名公务员。又由每个镇(街道)聘用1名非行政人员、司法所自聘1人,充实了司法所力量。通过努力,基本做到一般镇达到4人,较大镇达到了5人,并指导司法所对所有人员进行分工,落实岗位职责。二是硬件建设规范。各镇(街道)在机构改革任务繁重、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纷纷调配办公室,共出资70余万元将办公室装修一新。全区20个所办公用房由过去的700多平方米增加到2460平方米,房间数由25间增加到85间。平均每个所123平方米,设置所长室、调解室、档案室、办公室和“148”接待室,彻底改变了基层司法所“一人一桌一把锁”的落后局面。为完善硬件配置,该局专门投资60多万元为各所配备了办公桌椅、学习柜、文件柜、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以及电视、录音机、照相机等法制宣传器材。三是软件建设规范。在公示内容上,统一制作了公示牌,将各项职能、办事程序及监督电话全部上墙公示;在内部管理上,统一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分为会议制度、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四大类;在工作台帐上,投资近3万多元,印制了21套业务开展登记资料,并对资料的`登记、装订、归档提出了明确要求。四是队伍管理规范。该局不断完善队伍管理措施,制定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年底述职评议、考核监督等项制度。同时,组织人员对司法所长进行全面考察,广泛征求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意见,召开由部分村(居)委会、厂矿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对各司法所长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了综合考评,正式任命第一批所长及负责人。 3、改变管理模式,出台“四个文件”。一是在机构改革中,由区编办下发文件明确司法所使用专项司法行政编制、单列管理。二是由区人事局对全区司法所24名干警进行审核,专门下发文件进行了确认。三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所人员的管理,解决其后顾之忧,区司法局与区人事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并由区政府批转了《关于镇司法所编制单列管理后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司法所人员的人事关系由司法局统一管理,所长的任免、工作人员的调动由区司法局负责,司法所人员的经费、办公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由区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结算上划。四是与财政局联合下文,进一步明确了从1月起,司法所行政人员的工资统一由司法局发放,实现了对司法所的垂直管理。

2.勇于创新狠抓规范化建设 篇二

狠抓推进

奋力开创XX林业生态建设新局面

近年来,我们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把林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一大新兴产业,突出机制创新,狠抓组织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全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特别是去冬今春以来,我们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强力度推进,迅速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全县完成造林面积XX亩,占任务的XX%;建设生态小康村XX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XX万亩,累计植树XX万株,为圆满完成林业生态县创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项重点,搞好三个结合,强化四项举措”。

一、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狠抓林权制度改革。要确保林木栽得上,种得活,保得住,关键是产权,重点在机制,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下功夫最大的环节。2000年以来,我们就开始探索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推行林木产权私有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植树造林机制,逐步改变了“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的被动局面。在去冬今春的植树造林工作中,我们更是把明晰产权放在第一位置,明确提出“机制到位一棵,栽植一棵;机制不到位,宁肯不栽树”,纵深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对境内宜林地段、“四荒”和集体林地,我们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方法,将造林主体全部落实到人,并以合同形式明确权利和义务。今年,我们在林业生产上不仅没有过多投入,而且还通过拍卖产权,盘活资金XX多万元,返用于植树造林。对农户房前屋后、村旁路旁等分散植树地段,坚持“谁地谁栽、谁栽谁有”的原则,由林业部门确权到户。林木栽植之后,我们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验收,对按要求栽植到位的,由林业部门当场发证,司法人员现场公证,确保产权一次到位。去年以来,全县林木产权明晰率和义务植树建卡率均达到了100%。由于产权明晰,机制到位,实现了“连利、连心、连责”,不仅充分激发了群众造林致富的

积极性,而且有效提高了树木成活率。如文峰乡薛村的农田林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树木难栽难管,长期未能建设到位,去年通过公开竞拍,村民苗权投资46万元,承包了该村3000余亩农田林网,在对路、沟、渠、桥综合治理后,植树3万多株,高标准完成了农田林网建设。

二、突出两项重点。一是突出培育大户,规模化发展。在搞好全民发动、全民造林的同时,我们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大户,推动林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保障林业用地,我们积极探索置换土地、反租倒包、租赁等办法,加速土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地向林业大户集中。对规划造林区内的土地,由村里以适当的价格统一租赁,然后由大户承包;对规划区内要求种地的农户,由村组协调,从机动地中进行土地置换,然后将置换的土地公开发包,重点向植树大户倾斜;对农田林网和廊道绿化,坚持先规划、后植树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整修后,公开竞标拍卖。通过流转土地,全县培育造林大户356户,其中5千株以上大户143户,万株以上大户27户。全省平原绿化模范张振乾,从2001年开始,先后投资1250万元,治理干江河流域荒滩、荒坡1000多亩,开挖坑塘130亩,整修道路25公里,植树24万株,建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林,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园区。二是突出廊道绿化,高标准推进。我们围绕林业生态县创建要求,结合全县实际,科学制定了《XX县创建林业生态县发展规划》,确立了廊道绿化、农田林网、围村林、围城林及生态小康村等五大建设工程。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就组织人员实地勘察,对各类造林地块进行详细规划,做到定位、定量、定株。特别是将廊道绿化作为重中之重,对漯平高速,两侧各规划30米;对许泌路、滞洪区撤退路和环乡路,两侧各规划20米,引导群众集中连片开发;对XX路、XX、XX等,重点补充空档,完善提高,着力打造绿树成荫的生态长廊。实施中,严格技术标准,坚持大坑、大水、大苗、大肥、深栽的“四大一深”标准,要求所购树苗高度必须达到3.5米以上,地径达到2.5厘米以上,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严把造林质量关,有效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三、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省、市启动实

施村(镇)绿化工程为契机,引导乡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美化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生态小康村。各乡村通过整修、拍卖宜林地段,不仅促进了林业生产,而且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以来,全县7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试点村,共拍卖、发包宜林路渠246公里、林地6025亩,筹集建设资金2450万元,种植林木36万株。二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把林业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行林、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树木小、光照足的林木成长前期,重点推行林草牧、林菜、果菜、园林花卉等多种模式,带动发展蔬菜、小杂果等高效经济作物6万多亩;在树冠较大的林木成长中后期,重点引导群众走以林养草、以草养牧、以牧促林的发展路子。去年以来,全县发展林间养殖大户60多户,面积达5000多亩,年饲养禽类300万只以上,增加农民纯收入2500多万元,形成了林业带起多业兴、多业兴起促林业的良好态势。如北舞渡镇张红方,发展林地养殖45亩,去年出栏鸡禽7万只,净利润达到15万元。三是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一方面,依托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优势,积极筛选项目,大力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成功引进了日元贷款造林、长淮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总额达1100多万元,促进了林业生产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召开招商会等形式,积极推介XX发展林业生产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吸引县外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来舞投资林业生产。近年来,全县共招引万春园林等外地企业和植树大户46个,投资总额达6000多万元,发展花卉园林基地3000多亩,为全县林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强化四项举措。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高规格的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多次召开县四大班子联席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责任制,严格植树造林工作目标管理,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压死任务,限定时间,强力组织推进。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业技术研究、推广及生产。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工程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林业生态创建先进乡镇和造林大户倾斜。协调金融部门,加大造林贷款的投放力度,充分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强化督导监控。将督导检查贯穿于工作始终,采取全面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全程督导与阶段讲评相结合的形式,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证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特别是近段以来,我们对各乡镇的植树造林工作,实行两天一督查、一汇总、一通报。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县四大班子领导就深入各乡镇,实地查看植树造林情况,全面加大了推进力度。四是强化奖惩激励。对植树造林成效突出的,物质上给奖励,政治上给荣誉;对完不成任务的,严格追究责任。去冬今春以来,先后召开两次阶段讲评会,拿出16万元,对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奖励;对工作滞后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确保了植树造林工作扎实推进。

3.勇于创新狠抓规范化建设 篇三

积极探索安全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西安东车辆段围绕“管理问题是铁路安全的主要风险源”,积极探索破解“作业岗位自控性差、干部履责自觉性差、安全管理持续性差”的难题,有效促进和提升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水平。自2011年以来,我段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先后荣获路局“安全生产标杆单位”、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坚持源头防范,构建对应统一的安全管理职责体系 按照“对应、统一、全覆盖”的原则,科学构建职责分明、权责匹配、简洁管用的管理职责体系。

1.依岗定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铁路行业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全面排查研判安全风险项点,分级对全段25个车间(科室)、209个管理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了界定,做到有据可依、切合实际。针对责任交叉、工作推诿、管理缺位问题,我们遵循“分责、担责、补位”的原则,自上而下逐层梳理,将安全管理职责细化分解到每个岗位,做到编制依据、职责范围、职责内容、后果明示、工作替补“五明确”,实现了职责规范化、透明化。

2.依责定标,解决“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以“责标统一、一一对应”为原则,将安全管理职责逐项梳理分劈到各岗位。坚持定性与定量、简单与实用相结合,从实施范围、质量标准、额度频次和完成时限等方面,细化任务、量化指标、明确标准,建立了209个岗位1580项工作标准,将无形的职责变为显性的工作任务,使每名管理人员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了工作标准“以一盖全、对谁都行”的问题。管控风险是干部按标履责的落脚点,我们结合阶段性重点、季节性关键,逐月梳理风险关键项点,有针对性地纳入工作标准,明确检查方式和量化指标,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3.依标定规,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根据工作标准,动态分解制定工作流程,规定每项工作的操作方法和执行过程。同时,把相对复杂、多个部门协同、风险集中的工作作为重点,由专业部门集中组织梳理、分析、研究,建立图示化的重点工作流程图,逐环节理清工作任务、责任主体、关联关系和结合部分工,做到环环有监督、有互控、有追溯。目前,我们制定了部门一级流程图18项、岗位二级流程图120个,建立了43项非正常情况处置流程和9项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环节信息传递、责任主体和处置措施。

二、优化过程管控,形成闭环长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坚持“闭环、常态、可追溯”的思路,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运行保障机制,全面强化安全过程管理。

1.动静结合,完善规章基础。以适用有效为原则,规范规章制度的制定、审批和发布程序,通过“理论、现场、结果”三重验证进行适应性评估,维护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根据新问题、新要求、新变化,按照“三天理论验证、三天实践验证、五天结果验证”的“三三五”动态修订模式,及时完善作业指导书,确保内容准确全面、持续有效。

2.关口前移,超前化解风险。坚持定期与动态相结合,紧密围绕货车“十防”、季节关键等常态因素,以及事故案例教训、生产要素变化等动态因素,科学研判辨识安全风险源,纳入干部风险管控项点。紧盯安全重要信息,强化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倒查管理人员“不作为、虚作为”、职责标准“不落地、难生根”等管理深层次原因,及时预警通报、迅速解决。提前预想各类非正常情况,赋予岗位第一责任人优先处置权,防止问题性质升级,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紧盯现场,补强过程控制。坚持把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生产末端,从管理源头上掌控风险,在过程控制上阻断风险。每月根据安全问题对比分析,安排次月干部对规项点,切实增强对规实效。对安全管理滑坡、问题隐患集中、危险镜头多发的车间、班组,及时组织专业骨干力量,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岗位职责等8个方面,做好深度分析和诊断帮促。坚持人机结合,建立音像分析室,在关键生产场所、重点岗位配备音视频监控设施,对干部职工“履责痕迹”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安全风险“必控项点”进行全方位控制,形成了“岗位自控、5T预控、干部盯控、动态监控”的安全风险“四维”防控体系。

4.突出重点,加大隐患整治。从整治、挂牌、防控、改进四个层面健全机制,实现重点整治常态化。专项整治方面,以小工种岗位专项整治、异地作业点风险防控为切入点,加大对管理末端环节的治理力度。重点问题方面,段主要领导细化推进,实施挂牌督办、整治复验、评估验收的闭环管理。科技防控方面,自主研制了“日校控制器”等设施,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惯性“两违”问题和重复发生问题,有效整治安全突出隐患。条件改进方面,实施作业条件符合度专项评估,加大对现场作业条件的隐患排查、整治和改善投入,去年以来整治现场作业条件不满足问题197件。

三、严格履责考评,增强依法对标的安全管理效能驱动 1.明确过程,规范履责行为。根据岗位工作标准,梳理编制《干部年度履责任务计划书》,进而结合风险动态研判、阶段性重点工作,细化制定《干部月度安全履责考核表》,实行“一岗一表”管理,明确检查项点、量化指标和考核标准,利用“教练式检查、积分式考核、担保式返奖”、“全日制”跟班作业、“十五三”对规检查等方式,督促各级干部扑在一线盯控风险、帮教整改、谈心交流,以职工的眼光审视管理漏洞,从管理的角度查摆现场“短板”,丰富了现场经验,提升了执行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融洽了干群关系。

2.跟踪考评,强化过程监督。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原则,以《干部月度安全履责考核表》为依据,加大对管理过程和履责质量的监督考评。研发工作督办提醒系统,实时通过动态窗口显示工作督办、量化指标等履责完成情况,实现“事事有跟踪、时时有提示”。加大干部作风督查力度,对照职责、标准、流程,重点督查干部手帐记录、系统录入和履责考核是否做到“三统一”,对督查情况一律通报考核。

上一篇:开学感受英语作文下一篇:全民健身日8月8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