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解决之道

2024-09-05

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解决之道(精选3篇)

1.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解决之道 篇一

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方法

加强医患的沟通。不少的医患事件是因为医患沟通没有做好而发生的,部分医生缺乏耐心,正确的引导,而忽略病人的心理感受,导致患者不满,甚至发生冲突,因此,作为医生,我们要有耐心地引导病人,为病人解惑,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以便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为医者,要富有同情心,体谅到病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要做到百分百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医生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一切从病人出发,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如此一来,我相信病人也会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构建。

医患双方相互信任,治病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同时也是病人的事情,医务人员只有面对病人的信任,才能更好地用自己的技术为病人治疗,才能更有信心地面对疑难杂症,而病人只有信任医生,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样也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政府监督,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且分配不合理,病人看病扎堆,小病也要到大医院看病,延误了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大医院排队久看病难的问题,从而恶化了就医条件,引起了病人不满。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政府加大对医疗方面的投入。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疗机构长期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不合理现象,这也是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可以让公立医院公益化的,在意的程度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

引导舆论正面宣传。一些新闻媒体的不切实际和可以炒作,使医疗纠纷与医患冲突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端正舆论导向,健全的社会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与监督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和医院卫生改革措施和成果,树立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努力打造诚信医院。

2.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解决之道 篇二

2012年3月18日,因患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左上颌窦炎、筛窦炎,连恩青住进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并于两天后接受了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2012年12月28日,连恩青来到该院医务管理处投诉,表示自己术后感觉鼻孔通气不畅,要求医院解释,并再次手术。为此,医务管理处当场请来耳鼻咽喉科主任应正标会诊,应正标认为,手术效果良好,连恩青在听取解释后离开。今年3月7日之后,连恩青又多次来到该院投诉,提出相同的要求,多位医生和行政人员都曾为他详尽解释并细心开导,但连恩青依然不满意。10月26日,他再一次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一把长约30厘米的尖刀捅入三名医生的身体里,造成一死两伤的悲剧。为了证明手术不成功,连恩青曾多次到**市的多家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仅今年8月,他就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7次,并主动要求做CT检查,但诊断结果均为慢性鼻窦炎,鼻窦CT检查结果也未见异常。医生被杀、护士被劫持,一次次血淋淋的残酷现实背后,是谁把医患双方推向了持刀相见的境地?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护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医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下面将从医方、患方及外部因素讨论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1、医院方面的原因

据研究发现,在医疗投诉案件中大多数患者主要针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涉及临床、医技等部门,其发生的原因大多为责任心不强,或服务态度差等。对病情不能耐心解释,治疗不够精心;医疗保护意识淡薄,在病人面前不负责任地议论医疗过程,使病人产生错觉等等。有些医务人员放松了自我质量控制的意识,特别是病人多,工作忙及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难免情绪不佳,一个疏忽大意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由于服务态度不好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时,往往造成说不清、理还乱的医疗纠纷。很多时候,医生以生僻晦涩的医学专业语言告知患者治疗、检验等方案,忽视患者本身可接受程度以及其心理情感诉求,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不满。而不满情绪在医患关系这种特殊人际关系中极易激发患者的敌对心理,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暴力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一些接待部门不重视初访的接待工作,对问题的调查处理没能手及时给来访者以答复;某些接待人员工作过于简单,不能洞悉来访者的真实动机,有时对来访者提供的情况,不做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草率行事就给予定性和处理;甚至态度生硬,使本可以平息的纠纷升级。

2、患者方面的原因

中国人对于医疗的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远远超过了医学科学所力所能及的范畴。医学是不断发展中的实践科学、经验科学,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疾病,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疾病在同一人身上也可能又相同的表现。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医学最美好的愿望,也是医生最努力追求的目标。可一旦生病,就要求医生百分之百的诊断和快速治病,这是有违医学科学规律的。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具有家庭生活方式特点,因而生活中总要有个依靠的心理定势存在于医患关系中,患方习惯于全权依靠医方,在支付相对高昂的医疗费的同时往往对医疗结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甚至忽略了医疗风险的存在,忽视卫生服务本身复杂性及疾病转归的多变性特点。将卫生服务行为看作一种简单的交易关系,持花钱买服务、花钱就应该被服务好,就应该得到健康,得到满意的疗效观念的患者大有人在。多数患者缺乏风险意识,只接受医疗的正向结果,而对医疗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或者是视而不见,拒绝接受。另外,行医者的家长作风由来已久,作为专业人员,卫生服务提供者更多时候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诊断治疗方案。医方的角色认知是疾病的转归途径、发展趋势和更优治疗方案,优越的心态使为医者对患者的权益缺乏充分的意识。而患者作为卫生服务行为中的消费者往往存在过高、过快的诊疗期望,更多的是追求自身的健康和生命。患者的角色意识首先考虑自身权益是否受损,医方有无责任,最佳补偿如何获得。这些原因让患者对医疗行业存有更多的不解,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毫无帮助。

3、外部因素

中国的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是公立机构,市场化医改后,医院自负盈亏,政府存在对卫生服务监督职能的缺位,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恶性循环常见,加重了患者负担,导致大众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下降。同时,医疗改革,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没有比较完善的政策或机制供参考,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制定的滞后性。中国地域差异性以及卫生服务领域本身复杂性等特点容易导致政府失灵。在这种双方失灵的困境中,公众对卫生服务领域存在怨气,很容易出现偏激行为,将不满转嫁给一线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人们往往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头对准医生,认为医生多看药、开贵药就是赚黑心钱,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本质上来看,政府限制医疗服务费用并没有减轻患者的负担,只是将医护人员推到了患者的怒火面前,成为财政投入不足的医疗制度的替罪羊。另外,患者眼中的医生,从白衣天使跌落成白眼狼,媒体功不可没。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见死不救等等,各种医疗行业负面事件时常见诸媒体。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一些医生的不端行为使得医疗行业整体被污名化,但也有一些负面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乃至无中生有。在2012年3月**杀医案发生后,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是65%的网民对医生被杀表示高兴。将刀捅向医生的可能只是偏执扭曲的极少数,对医生抱有敌意的却是大多数。以2012年发生的两起轰动的负面医疗事件八毛门和缝肛门为例。前者是一位患儿父亲称自己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医院称需10万块治好的先天性巨结肠,指责医院进行过度医疗;后者是一名陈先生称妻子在医院生产,因助产士嫌红包少被报复,肛门被缝。两起事件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引来对医疗行业的一片讨伐之声。然而,这两起事件最终都被证伪:前者以患儿最终诊断的确为先天性巨结肠,当事人道歉告终;后者经卫生部门调查,确认为不存在肛门被缝而是生产过程中处理痔疮。在对这两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对医院进行有罪推定,进行大肆批判,纵然事后澄清,也难以弥补对医疗行业的名誉伤害。在一起起或真或假的医疗行业负面事件中,媒体裹挟着公众的批判热情席卷而过,赢得了关注,留下了愈加破碎的医患关系。《医师报》发表评论指出:媒体荒谬而带有煽动性的报道只会让医务人员谨慎行为,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过度的保护自己,而患者的生命则可能会在医生的谨慎行为中一点点地失去救治的机会。医患双方的目的本来是一致的,共同战胜疾病的困扰,保证健康的状态。既然医患关系是一种交往的关系,那么新闻媒体作为交往过程中重要的沟通桥梁,应该努力认清新闻传播规律、受众接受心理,重新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波助澜,用整体的,普遍的,系统的视角来化解社会矛盾。

医患冲突,受伤的不仅只有医生。对于患者来说,医患信任破裂的成本最终还会回落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医生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风险最低而非效果最佳的方案。越来越多的医生或准医生会因为惧怕可能的风险选择逃离医疗行业。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受访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穿上白大褂。在医患冲突这场零和博弈里,只有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3.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 篇三

医院管理上存在不足:

(1)医院内部机构不健全:有些医疗机构没有专门的医疗纠纷协调部门和人员,更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也缺乏与各级政府、公安等相关机关的联动机制,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不能及时进入有序的处理流程,现场出现秩序混乱,事态失衡而医疗机构无法掌控时,不能及时得到相关机关协助配合,缓和、平息紧张气氛,恢复、稳定现场秩序。

(2)法制意识淡薄、态度消极漠然:有些医疗机构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声誉,争取更多的医疗份额,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客观、公证、依法解决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以“能躲就躲,能捂就捂,能哄就哄,花钱消灾”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指导思考。因院方的推委、漠然,患方怨气愈积愈深,使医疗纠纷的控制和处理的最佳时机丧失,使纠纷进一步升级和恶化,最终导致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

(3)重物质轻精神:部分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把物质激励作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忽略了整体的环境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员工人文修养的培养。

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医疗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复杂体,有社会性属性,也有自然属性,这就意味着医学科学是一门不断更新的科学,医学技术具有日新月异的特点,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和更新自己理论知识,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忽略了自身学习,不善于总结,导致了业务水平停滞不前,这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沟通意识不强,缺乏与家属沟通的技巧,事前未能使家属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疾病发生、发展难以预料的可能性。当患者或其家属看到的结果与期望的医疗效果大相径庭,并对此结果无法理解并接受现实时,临场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释、抚慰当事人,加大了形成紧张医患关系的机率。

个别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我国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与其所负担的风险并不成正比,导致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寻求不正常的、甚至是违规的途径来提高医院及个人的收入,诸如故意夸大疗效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从中收取更多的费用、红包,通过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不合理介绍病人等形式拿回扣等,而对患者治疗不精心,服务不到位,存在“冷、硬、顶、推”等现象;这些不正之风的蔓延,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埋下了产生紧张医患关系的隐患。

患方因素

患方对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目前,我国民众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对医学知识、医学技术了解甚微,因此,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和局限性理解不够,对承担救死扶伤责任的医务人员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只能让患者生还,不能让患者死去。当患方期望的医疗效果没有出现,甚至出现患者死亡与期望的医疗效果大相径庭的结果时,患者或其家属期望的破灭,对其构成的打击是巨大的,极易形成紧张的医患关系,也极易升级为医疗纠纷或刑事案件。

上一篇:浅谈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下一篇:测绘公司服务承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