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有感

2024-10-13

论坛有感(精选8篇)

1.论坛有感 篇一

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论坛有感

博爱县实验小学王红芸

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论坛活动,有幸目睹吉春亚教授和杨德伦大师的风采。大师就是大师,他们的课听起来轻松、自在,就是一种享受!不用作秀,不见疲于应付学生,不为显要教师自身,只有引导孩子们并和孩子们一起进入语言文字的学习。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堂,崇尚这样的语文课堂。

最有收获的是吉春亚老师的报告。吉老师信手拈来,上了两节课:《笠翁对韵》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轻轻松松却耐人寻味,语文味很浓。大师的风范今天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面对突发的问题应对自如:来到大会现场才知道学生们的课都已经上完了,只好换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笠翁对韵》,可孩子又都没有带书。几分钟内,吉老师就立马定了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1、先上这节课的第一课时,如果书来了就上第二课时;

2、如果书没有来,再上另外一节课;

3、还可以上一节作文课。就这样,在没有书的情况下,吉老师带领学生上了一节《笠翁对韵》,到下课前,几乎人人都能看着提示把课文背诵下来。整节课,吉老师应对自如,没有一点慌场的表现,这也只有真正的教授能做到的。上完课,正好打印的资料来了,可算有书了,吉老师就又接着上了第二节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节课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找出了作者描写人物的句子,而且,在吉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是学生很自然地知道了,在读名著时,不光要读出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背后的内涵。她把她语文教学的要义传授给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我被吉老师那富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课上浓浓的语文味所深深吸引。

吉春亚教授的报告更是精彩。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定在外显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是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职能,才能给成长的孩子带去点什么。把课堂交给孩子们,老师的语言就要简练,更多的时间用在孩子们的听说读写上。可惜,时间不够,吉老师的报告没有讲完,没有讲彻底,实在是在场老师的一大损失!

通过学习杨德伦专家的讲座《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我知道了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教给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组织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须格外重视教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如,结合题目、课文重点、课后练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抓住文中情节矛盾处、前后对比处、艺术空白处发现并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具体的、过程性的学习方式,三者间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其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没有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就失去了根本,就无实效可言;而缺少有价值的“合作”“探究”过程,“自主”的质量又往往只会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走近两位语文大师的这一日,我有如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我思绪万千,语文的世界如此美好!活用教材,精心设问,课堂可以绽放如此生命的光彩。关于提问,我感悟有三:首先是尽量少问,要精心设计;二是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三是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

2.论坛有感 篇二

一、国际大体联论坛简介

国际大体联论坛两年一届, 与大运会举办年错年举行, 要求国际大体联会员国派两名官员 (教师) 和两名学生, 男女各两人参加, 以体现男女平等和重视学生。论坛的目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 为大学生、教师和官员提供相互了解和讨论有关教育、文化、体育问题的机会。论坛的特色是减少“正式”报告, 提供更多自由讨论和论坛展示会的机会。迄今为此, 国际大体联已举行了10届论坛 (见表1) 。

二、国际大体联论坛与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的区别

国际大体联论坛 (FISU Forum) 与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 (FISU Conference) 都是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办的正式教育活动, 每两年一届。国际大体联论坛在双数年举办, 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在单数年与夏季大运会基本同期举行。两者都由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在全球邀请专家到会围绕会议主题和分主题做主报告。通过两者的区别, 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大体联论坛。

1. 大会目的不同

国际大体联论坛通过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 为大学生、教师和官员提供相互了解和讨论有关教育、文化、体育问题的机会, 为普通教师和学生, 尤其是学生提供了国际间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通过主报告、分组报告和答问、墙报等活动促进各国大体协之间的了解, 增强不同高等教育制度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为各国大学体育研究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2. 大会构成不同

国际大体联论坛由开闭幕式、主报告、4个分主题报告、分组讨论、体育活动、展会等构成。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由开闭幕式、主报告、分组报告和答问、墙报等构成。

3. 参加人员不同

国际大体联论坛要求国际大体联会员国派两名官员 (教师) 和两名学生, 男女各两人参加论坛, 为限制参加人数的会议, 同时体现了男女平等、师生共同参与。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为自由投稿会议, 通过会议征文的形式确定参加者, 分为分主题会议中的口头报告和墙报, 不限人数。

4. 组织形式不同

国际大体联论坛分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基本按照如下模式进行:每个分主题报告由1~3位由大会邀请的报告人进行20~30分钟的报告, 全体人员参加, 然后所有与会者根据参会人数分为若干小组, 一般每组不超过30人, 进行2~3小时的命题讨论。每组由与会学生担任主持人和秘书;第二天会议先由各组主持人和秘书综述头天讨论结果, 然后进行下一个分主题报告。每天讨论前分组名单都会变化, 与会者会被分到不同的会场参加讨论。这样4次讨论会下来, 与会的每个人都能相互认识, 大家彼此间的了解增加。这种形式, 减少了“正式”报告色彩, 提供了与会者更多自由讨论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主持会议和归纳总结会议讨论的能力。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分组报告和答问, 参会人员不固定, 个人自主选择分会场, 通常是分专题的主讲人报告30分钟, 然后是入选相关专题的口头报告人每人报告10~15分钟, 所有报告人报告结束后提问和回答问题半小时左右, 或每位报告人报告后提问及回答问题5分钟左右。

5. 论坛特色活动

论坛有两个特色活动是学术大会和其他学术会议所没有的。一是全体人员参加的体育活动, 一是论坛期间的展会。论坛期间, 大会提供展区供各代表团布展。各代表团在自己的展台展示自己国家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自己学校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展示的内容有图片、影像图书资料、挂图、小礼品等。有些代表团还身着自己民族的服装, 举行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游艺活动、表演展示活动。展会成了各国与会者交流信息、交换礼品、文化互动的重要场所, 深受大家喜爱。

三、第11届国际大体联论坛概况

在台北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大体联论主题为:大学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下设4个分主题:体育精神——终身发展的平台、生态友好型大学体育运动发展战略、大学体育运动——妇女就业和变革的平台、大学体育运动——领导力提升的沃土。

与前几次的论坛不同, 此次论坛首次为官员 (教师) 代表和学生代表各提供一个分主题展示机会。官员 (教师) 代表在“生态友好型大学体育运动发展战略”分主题, 学生代表在“大学体育运动——领导力提升的沃土”分主题, 通过自由报名、组委会选拔的方式, 从所有提交的材料中分别选出三名教师和三名学生代表在分主题报告中做演讲。

论坛在台北公务人力发展中心福华国际文教会馆举行。会馆是台湾公务人员发展中心为健全公务训练体系及进修环境而委托福华大饭店经营管理的多功能大楼, 坐落于台北学术文化荟萃之区, 交通便捷, 地理环境绝佳, 会馆有舒适的客房及五星级水平的中西式餐厅、国际级会议空间、专业教室、健康休闲等多项优良的硬件条件。论坛开幕式和全体会议所在的会馆卓越堂为戏院型会议厅, 场内分上下两个楼层。共可容纳715人, 拥有专业的舞台灯光, 音响设备。

四、内容丰富的开、闭幕式和开幕式上见到了五星红旗

3月26日上午国际大体联论坛开幕。国际大体联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席、台北市长、台湾体育部门、教育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在会上致辞。

开幕式上, 举行了中华台北大专体总会旗、国际大体联旗帜入场和升旗仪式, 各参会国家和地区旗帜入场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八个入场。随后, 各参会国家和地区旗帜一直竖立在会场舞台, 直到会议结束。

开幕式上台湾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舞狮表演——祥龙献瑞、杂技表演——旋转乾坤、民舞表演——舞动奇迹。

开幕式表演结束后进行了两场主报告。台湾中央大学李洛教授的报告《工程的巨大挑战——运用科技人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席阿利森的报告《大学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李洛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台湾近年来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 以及台北健康城市建设和台湾花博园科技馆——梦幻之园。阿利森在报告中提到,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资源消耗的日益增长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体育与大学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对持续发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实际行动。

主报告后, 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席向全体与会者介绍了学术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所有委员, 大会组委会对大会筹备情况进行了报告, 国际大体联副主席尼克介绍了大会分组讨论的安排。

论坛闭幕式3月31日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举行。

闭幕式上, 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就与会者对论坛的评价进行了小结。在收到的160多份评价表中, 最受与会者欢迎的活动为论坛展会;四个分主题中女性与大学体育、领导力与大学体育更受欢迎;对大会总体评价优秀。学生委员会全体成员上台, 将国际大体联 (FISU) 定义为魅力 (Fascinating) 、创新 (Innovating) 、学生 (Student) 、全球 (Universal) 。学术委员会主席阿利森做了大会总结。总结中她提及国际大体联将进一步提升体育精神价值、把体育作为重要工具、利用网络参与分享、发挥大师作用等。阿利森还宣布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选出来自美国和新加坡的一男一女两名表现优异的学生由国际大体联资助参观2013年喀山大运会, 并将代表此次论坛学生在喀山世界大运会科学报告会上向与会者介绍此次大会情况。

闭幕式上, 韩国光州介绍2014年国际大体联论坛筹备情况。大会组委会向与会代表颁发了参会证书。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席向组委会赠送了纪念品并致辞感谢台北主办方的精心工作。国际大体联主席加里安将大体联论坛会旗交与下一届论坛主办方光州的代表, 并宣布第11届国际大体联论坛闭慕。

闭幕式上, 中国文化大学学生还表演了武术等文体节目。

五、论坛分主题演讲及讨论

1. 体育精神——终身发展的平台

在这个分主题中, 国际健康、体育、娱乐、运动和舞蹈理事会大洋洲副主席陈彼德博士做了名为“体育精神应贯穿终身而非仅局限于体育运动”的发言。发言中, 陈博士运用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和比尔·密斯的例子, 论证了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政治活动、行政管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以及体育应该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分主题报告后, 大家就体育精神是否可以作为终身发展的平台、如何让体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 从职业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来看, 体育精神通过竞争体现了激情和公平, 并逐渐培养了参与者的奉献精神和自信心。体育精神不仅仅意味着为了成功而奋斗, 也意味着对无私精神的培养。体育精神不仅仅可以理解为在个体层面上舒缓压力, 同样在团队凝聚力、增强领导力、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生态友好型大学体育运动发展战略

在这个分主题中, 选出的三名教师代表做了主题发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道尔顿教授介绍了如何在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做到绿色环保。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汤普森教授谈到他的大学正在建设节能型建筑, 新建体育中心将比以前的体育中心使用率提高30%以上, 耗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校还鼓励人们采用环保出行方式, 如校园内倡导循环骑自行车代替开车, 以减少尾气排放。荷兰2014年欧洲大运会市场主管内坎普先生认为在大型赛事中, 在交通、废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讯方式方面做到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 如废品的分类回收, 争取每件废品的有效利用;减少纸质书籍, 用电子文件传播;改变办公环境, 尽量经济和环保等。

这一分主题的讨论题目主要围绕大学体育运动是否能够做到生态友好?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达成生态友好?你所在的国家及国家大体协是否采取了生态友好措施?如果有措施, 措施为何?大学体育如何促进生态友好?大学体育在社会中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话题展开。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大学体育通过采用新技术及创新管理当然可以达到生态友好, 在场馆建设管理、大型赛事运行、日常体育事务管理中均可通过实际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如场地应该有严格的限制;需要从现在做起, 减少一次性浪费;合理规划和利用每一份资源。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大学体育应起示范引领作用, 在社会中起到生态友好提升的良性促进作用。小组讨论汇报中学生们更是通过一幅生动的图片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茫茫洪水, 一块仅够一人站立的陆地, 陆地上是一位无助的老人。

3. 大学体育运动——妇女就业和变革的平台

在这个分主题中, 国际大体联执委、国际大体联性别平等委员会主席Rosaura Mendez做了团结起来的报告, 告诉人们应该记住2007年10月27日, 这一天性别平等委员会成立, 女性领导成了国际大体联大家庭的一员。国际女性与体育工作组 (IWG, 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on Women and Sports) 主席Raija Mattila介绍了该组织通过体育促进女性就业的情况。国际大体联执委、新闻委员会主席Verena Burk做了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和体育的报告。报告揭示2005年对10个国家1万份体育报道的分析表明, 体育报道86%聚焦男性, 体育报道的1/20为女性记者采写。

在对女性与大学体育问题的讨论集中于:大学体育能达到性别平等吗?为什么希望更多的女性参与大学体育?女性的参与能起什么变化?为什么领导岗位女性很少?如何鼓励女性扮演领导角色?鼓励学生体育组织让女性扮演更重要角色需要什么政策?大众媒体对体育女性的宣传如何?通过讨论与会者认为, 在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中的确做到了几乎女性参加了所有项目, 但体育组织中女性人数很少, 体育决策领域、体育组织关键决策、体育组织决策过程中女性很少。其原因有文化、社会、教育、传统习惯等的影响。解决方案:从根本上的寻求平等机会, 包括教育平等, 所有体育组织提供男女平等参与机会, 开设女性领导力培训, 建立女性交流渠道, 提供更多机会让女性在大学体育中参与活动等。

4. 大学体育运动——领导力提升的沃土

在这个分主题中, 来自挪威运动科学学校的JENSON博士题为《不同人格在领导力方面的发展表现》的报告揭示, 往往不自信的人, 成为了追随者, 而自信的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报告更是展示了大学体育是领导力提升的沃土。这是因为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收获满足, 看淡结果的心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理解并接受他人等。这些都能够磨炼自身的品性。成功能让一个人体会到付出的收获, 成功的领导力来自于基层的支持、灵感的想象、高智商的发掘、独特的思考, 他们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 理解并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大学体育中, 人们可以设定目标并超越自我, 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增强体魄, 减少疾病等。成功的领导有明确的目标, 得到广泛的拥护和认同。JENSON还用反面例子, 如缺少责任、欺骗、粗鲁、比赛中不公正、不道德等说明, “获胜就是一切”造成的不良后果。告诫大家鼓励、友谊、公平、坚强、合作与智慧是年轻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在这一分主题中, 选出的四个学生代表做了报告。中国的成颢从中国文化、道教、志愿者、领导力的角度, 英国的达莱尔从学生运动协会、学生消费者、学生机会的视角, 南非的丽莉以自己篮球运动员的经验, 美国的麦思乐从自己棒球运动员的体会分别论述了自己对领导力的思考。

这一分主题讨论题为:年轻领导者的长处是什么?如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年轻的领导者成长?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 如何为年轻有才智的人提供有吸引力的岗位?大学体育和奥林匹克体育相比, 对于未来发展领导力的技能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家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认为在考虑培养年轻领导人的时候需要平衡不同年龄层领导者的利益。

在这个分主题中, 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还专门安排了四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向大会进行演讲, 来自俄罗斯的Elena委员的“大学体育领导力的心理学基础”、来自中国的钟秉枢委员的“魅力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来自黎巴嫩的委员Sami的“情境领导”、来自牙买加的委员Anthony的“领导力的作用和影响”, 以强化大学体育对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

六、五大洲大学生体育组织

在国际大体联的倡导下, 五大洲都设立了大学生体育协会。

非洲大体协 (FASU, Federation of Africa of University Sport) 成立于1951年, 1974举行了首届非洲大学生运动会。2004年起两年一届, 现在已经开展了6届。非洲大体联又分了5个区:东非、西非、中非、北非、南非。

美洲大体协 (ODUPA, Organization D e p o r t i v a U n i v e r s i d a r i a d e Paramericana) 成立于2007年。该组织致力于推广公平竞赛、相互信任、机会平等、友好合作理念, 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教育发展。

亚洲大体联 (AUSF, Asian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成立于1992年, 成立之初有10个会员国, 现在已经发展为35个会员国。常设秘书处于2004年在北京成立。其目标是为亚洲各国的大学体育提供沟通、交流和理解的平台。2011年, 共举办了三次大型赛事, 包括第二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第一届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以及第一届亚洲高尔夫锦标赛。

欧洲大体协 (E U S A, E u r o p e a n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 成立于1999年, 现有成员45个, 从2012年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欧洲大学生运动会, 运动会常设8个项目, 举办地自选2个项目。

大洋洲大体协 (Oceania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成立于2009年, 现有会员11个。作为最年轻的洲际成员, 大洋洲大体协积极参与国际大体联的活动, 2005年土耳其冬季大学生运动会派出24名团员参加, 2006年深圳夏季大学生运动会派出223名运动会参加并获得35块奖牌, 其中含10块金牌。

七、平等的气氛和学生的创意

本届国际大体联论坛期间, 不论是开闭幕式、主报告、分主题报告与分组讨论, 还是论坛展会、打羽毛球和射箭等体育活动, 参观台北故宫、台北101塔、台北花博会梦幻之园, 以及茶歇和吃饭, 都是与会学生、教师、国际大体联官员同场而坐, 一起自由讨论问题, 一起参加体育和文化活动, 一起聊天和吃饭。这些都展示了国际大体联倡导的学生为主的平等理念。

分组讨论中, 各国学生的发言、讨论和主持讨论的能力均很强, 每个人都非常善于表现自己。讨论中, 有的小组主持人将讨论场由安排好的会场调整到了室外草坪;有的将一个大组的讨论再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交叉进行。汇报讨论结果时, 各组都能将讨论结果汇集成PPT展示, 有的PPT图文并茂, 有的汇报小组长和秘书同台交替汇报。展会上, 更是各国学生们创意的舞台。来自非洲、拉美和泰国等国的学生还用自己民族特有的舞蹈展示自己的文化。世界各国大学生较为宽阔的视野和综合表达能力在论坛上的一站式出来。

八、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中国代表团四人, 在6天的论坛期间积极投入到了论坛的各项活动之中。会上认真听报告, 积极参与分组讨论;会下活跃投入交流交谈, 广泛结交各国朋友, 主动介绍中国体育和中国教育。展会上, 团员身着民族服装, 利用展板介绍了中国大学体育和首都体育学院的发展概况, 派发了中国大体协和首都体育学院的徽章、纪念品、宣传册等, 宣传了中国大学体育协会和首都体育学院, 很好地吸引了各国参会者的眼球。国际大体联主席加里安、学术委员会主席阿利森等都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代表团展台。钟秉枢团长还代表首都体育学院向加里安和阿利森赠送了首都体育学院的礼物。论坛期间, 代表团还参加了论坛组委会组织的羽毛球和射箭等体育活动。通过参加此次论坛的各项活动, 代表团成员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和进一步扩大这种影响需要的努力。

钟秉枢已是第四次参加国际大体联论坛, 但这次是第一次以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加。大会开始前一天就参加了一整天的委员会会议, 检查会议各项准备和讨论确定会议期间各位委员的分工。大会结束后的一天, 又是参加了一天的委员会总结会, 对大会进行总结和对下一届大会进行筹备。会议期间, 钟秉枢还主持了分主题“大学体育运动——领导力提升的沃土”的大会报告、讨论、讨论总结, 并在这个分主题中进行了大会报告“魅力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第一次出镜的成颢提交的报告入选4位学生代表报告之一, 在大会做了“中国文化、道教、志愿者与领导力”的报告。作为小组组长主持了“体育精神——终身发展的平台”分主题第一小组的讨论并在大会做小组讨论总结。3月29日下午5点, 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宣布, 经过学术委员会选举通过, 成颢成为新当选的3位国际大体联学生委员会委员之一。

在本次活动中, 马莹、陈岐岳积极投入到了论坛的各项活动之中。会上认真听报告, 积极参与分组讨论;会下活跃投入交流交谈, 广泛地结交各国朋友, 受到大家欢迎。马莹还利用自己首都体育学院外事办公事主任的身份, 积极与波兰、新加坡、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洽谈国际交流问题。

能够参加此次论坛, 对代表团成员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学习和了解了国际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 更身体力行感受了各国大学生的活力与体育的魅力。由于我们参加本届论坛的成员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 使得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 宣传中国大学生体育情况, 他们小组中的发言常常被引用到小组总结之中。

九、致谢

3.论坛有感 篇三

——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学习有感

2016年11月25、26日,我有幸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整个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有序,25号上午海河中学的节目表演和专家报告,下午2节观摩课,生命教育圆桌论坛,海河中学校本、社团活动展示;26号上午观摩课教师的诗歌朗诵5位教授、博士的生命教育理论型演说,5位校长或一线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型演说,最后对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海河中学钱丽梅校长的报告《让生命绽放智慧的光辉》,让我看到了海河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如何助学生成长的,后来参观了学校的博物馆更是让我们了解这所百年老校。钱校长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任何性格无优劣之分,只是宝贝放错了地方才成了垃圾”,我想这和我们的“启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不谋而合。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我好像有点跟不上,只记住了“课堂教学重构”,并以北师附小为例,讲到了这所学校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大胆重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肖川教授的报告其实算是对活动的贺辞,但他那句“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让我铭记于心,并把它作为我学习心得的题目。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都需要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因为观摩课是同一时间,我挑选了九年级班会课《我和梦想有个约定》。来自深圳的黄燕教师和蔼可亲,用普通人的实例:2012届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的故事——“田埂上的梦”、名人马云的事例“我在做,你在看”(根据马云真实演讲改编)、老人王德顺的追梦自述等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们的追梦热情。虽然学生和老师因为不熟而有些拘谨,但由于老师准备的视频、音乐效果非常应景,所以整个班会课还是很成功的,正好应验了第二天陈长海老师的演说《素材胜过说教》,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在班会素材上的收集。

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可以说让我脑洞大开迫使自己更深入思索的是7位专家的圆桌论坛!专家们针对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探索以及策略、方法,各述己见。夏教授从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五个方面阐述了生命教育课堂的特征,提到传统课堂关注“学会”,智慧课堂关注“会学”,生命课堂关注“爱学”。刘万讲老师谈到了“归属感”、“荣誉感”、“期待感”、“触动感”,他说老师就是催化剂,催化学生从外塑——内化——内生——外显。秦德林主任讲到人的“未特定性”,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等等。原谅我无法用文字将他们的话一一表达出来,但我明白作为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为本,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用教师积极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关注学生的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那么,无论你是教哪门学科,你的课堂都是生命教育课堂。

4.论坛有感 篇四

举办时间:2014年9月26-27日 论坛主题:生态文明·绿色转型

主要成果:

首先,本届论坛是响应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让全世界分享兰州治污经验的一次政、商界智慧对话,特别是总书记、张高丽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提出要发展绿色道路。论坛的主题是“生态文明,绿色转型”,论坛选择此时此刻在兰州召开具有特殊意义。

第二、论坛为全社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使社会各界人士有广泛的参与机会。中国华夏基金会耿莹女士在洛杉矶因会没能参加论坛,特发来了贺信。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的弟弟尼尔·布什都发来了贺信。

第三、论坛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论坛代表举行了种树活动,率先垂范,落实践行绿色论坛的口号。

第四、发布了具有权威性和风向标性的《2014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发布了2014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分享了兰州绿色转型的经典案例。特别是给著名演员孙茜颁发了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全球形象大使称号。第五、论坛和23届金鸡百花奖同步召开,电影是文化产业,电影节要成为绿色转型的产品,知名环保影片导演冯晓明参加了论坛的活动。大家深有感慨:聚会兰州,这是共有的缘分。

第六、探索了城市、行业的热点话题,交流了绿色转型城市——兰州的经典案例,此外,肇庆、黄山、张家口的市领导也都来参加论坛,交流了他们各自的案例,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也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总之,论坛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指导下,把中国更多的绿色城市的典型向联合国推广,也把中国的绿色故事向全球讲述,把绿色的声音向全球传播。相聚是短暂的,但感情是永恒的,“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省会城市举行,感受到兰州人民的热情,感受到兰州市领导班子具有浓厚的绿色意识,对绿色事业的重视。他们落实了从顶层设计创建绿色城市。兰州获得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虽有距离,但是有了良好的起点。他们有战略眼光,有魄力,有能力来承办“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说明兰州的绿色转型很有特点。兰州市绿色转型工作做的突出,相信兰州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提升。

“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已经成功地载入史册,通过众多媒体的传播,一个全社会践行绿色事业,全面实现企业、家庭、个人的绿色转型的理念的局面已经形成。

2014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甘肃省兰州市,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徐州市,广东省肇庆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云南省云县

2014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甘肃东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有限股份公司,海南开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北京巨柱智伟能源环保公司,沧州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4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厉无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三运: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丸山敏秋:日本人,日本伦理研究所理事长 冯仲科: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主任 陈伟志: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

冯小宁:中国内地著名电影人,著名环保影片导演 孙茜:中国著名影视演员

2014年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绿色形象大使 孙茜:中国著名影视演员

第五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海南 五指山

举办时间:2013年4月21日 论坛主题:生态文明·绿色崛起

主要成果:

本届论坛积极响应了今年4月22日第44个世界地球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活动,组织与会全体嘉宾参加“碳补偿”纪念林植树和揭碑活动,发布被誉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风向标”的《2012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评定并颁奖给第五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企业、人物。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总顾问姜春云指出,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多年来致力于传播绿色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所有代表,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凭借绿色发展论坛这个公益平台,为开创我国的绿色发展的新局面,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指出,第五届中国绿色发展论坛以“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为主题,不仅是落实联合国峰会决定的重要举措,和中国政府制定的绿色发展战略,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五年来,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集中了国内外数十位相关领域权威院士、专家智慧,采用科学标准及分析方法,给全国665个城市逐一评分,权威发布《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第五届论坛也发布了《2012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权威发布成果成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风向标。

在本届中国绿色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着“绿色城市与生态文明”、“企业家的绿色责任与节能减排”、“绿色健康住宅”、“绿色教育”、“绿色食品与安全”、“绿色能源与交通”等当今社会绿色热点话题广泛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为政府、企业、学术界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论坛奖项

2012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河南省郑州市,云南省临沧市,江苏省宿迁市,贵州省铜仁市,河北省唐山市,海南省五指山市,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海南省保亭县,山东省蒙阴县

2012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五指山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古井集团,上海富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2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许嘉璐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12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许嘉璐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罗保铭 海南省省委书记

沙祖康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联合国主管经社事务前副秘书长

李小琳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征宇 北京恒基伟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林贺 河南省郑州市市长 张学勤 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 周先雁 中南林业大学校长

孙建博 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广西 钦州 举办时间:2011年12月3日 论坛主题:绿色增长·绿色责任

主要成果:承接南非会议,开启里约+20。发布被誉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风向标”的《2011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颁奖鼓励以绿色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城市、企业和个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在致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一直致力于传播绿色理念,促进绿色发展,为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探讨绿色话题搭建了很好的公益平台。论坛奖项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陕西西安市,广西桂林市,广西钦州市,安徽安庆市,安徽亳州市,黑龙江牡丹江市,江苏常熟市,广东从化市,昆明市呈贡区,湖南攸县,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桂林市环城水系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黄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终身成就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布赫

十佳绿色人物

布 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 郭声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刘顺达 中国大唐风集团公司董事长 朱读稳 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 陈秋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 周 卫 桂林市副市长

周峰越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区委书记 黎 建 湖南长沙市环保局局长

宋 旭 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 敏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昆明

举办时间:2010年12月11-12日 论坛主题:绿色新政·绿色责任

主要成果:发布被誉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风向标”的《2010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颁奖鼓励以绿色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城市、企业和个人。

论坛奖项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云南省昆明市,广东东莞市,黑龙江伊春市,广东湛江市,云南普洱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

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交通银行,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耐福石膏板(芜湖)有限公司,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十佳绿色责任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林业局,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姜春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十佳绿色人物

姜春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牛文元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 王帅廷 华润集团董事长兼华润电力控股董事长 陈 建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曹国伟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许兆君 黑龙江伊春市委书记

宋 旭 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耀庭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办时间:2009年11月13日 论坛主题:绿色经济·绿色责任

主要成果:发布被誉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风向标”的《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颁奖鼓励以绿色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城市、企业和个人。论坛奖项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日照市,北京市石景山区,云南省个旧市,湖南省炎陵县

中国十佳绿色乡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办,广东省四会市贞山街道办

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IBM(中国)有限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搜狐公司,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广东省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十佳绿色贡献奖

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衢州民心炭业有限公司,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钱学森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赵南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原主任、中国绿色画报总顾问兼理事长 厉以宁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成 龙 国际巨星、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 澜 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著名主持人

马和励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任建新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苏泽群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冰冰 上海世博会慈善爱心大使、著名演员 邰丽华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 傅 军 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第一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北京

举办时间:2008年11月15-16日 论坛主题:绿色责任·低碳经济

主要成果:发布被誉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风向标”的《2008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颁奖鼓励以绿色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城市、企业和个人。论坛奖项

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广东省深圳市,云南丽江市,北京市海淀区,四川省都江堰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 中国远洋集团,招商银行,华润电力控股集团,国华能源投资集团,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新浪网,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一一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志高空调股份集团

中国十佳绿色贡献奖

杭州静力竹炭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金不换集团,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办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曲格平教授、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单昭祥 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提名人、北京绿化基金会会长

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

曲格平教授、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单昭祥 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提名人、北京绿化基金会会长 赵忠祥 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主编、主持人 王尹正 云南省丽江市市长 胡鞍钢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

张和民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大熊猫“放归山林”计划倡导者

5.论坛有感 篇五

论坛的移动化趋势

应该让众多论坛用户也能随时随地,在他们喜欢的论坛上分享各种内容。这是趋势。

一些单独的论坛,比如威锋网,天涯都推出了自己的iOS应用,特别是威锋网的App刚推出时的确超出了我对论坛客户端的期待,体验非常好。还有些小的公司开始在做手机论坛的事,但实力和渠道有限,都没能做得很好。对于论坛的移动化,或者直接一点说,App化,康盛实际上应该是起步晚了。但是,康盛的Discuz论坛占了国内论坛的半壁江山,现在又加上了腾讯的资源,传统论坛向移动互联网的过度这事,必须有他们的支持。也许,就像多年前,康盛开始培育国内站长和BBS文化一样,这一次又会是重要的教育过程。

订阅论坛 – 掌上论坛的iBooks模式

Discuz的移动客户端终于出来了,取名掌上论坛。目前虽还是预览版,但Android,iPhone和Windows Phone 7三个版本都可下载体验了。

上半年就在和戴志康的一次讨论中了解到康盛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当试用掌上论坛这个产品后,发现和我之前所想的思路不同。我之前估计会是一种自定义的App生成服务,每个版主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生成自己的客户端ipa,然后可以自行或者由康盛提交到App Store上供用户下载,

而掌上论坛走的是让用户下载一个App用于订阅多个论坛的思路。就是说,你下载好掌上论坛,然后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某个Discuz论坛的地址或者扫描还有该地址的二维码来“订阅”该论坛。或者说,掌上论坛就像一个iBooks书城,只是把iBook里面订阅的书换成了各个论坛。当然在订阅好并且登录某论坛后,你就可以方便的进行阅读/发帖等等各种常用的论坛操作,体验也不错。

仔细想想,掌上论坛思路确有它的道理。将论坛从互联网带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变化,至少在目前阶段不应该要求由站长来做,而应该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用户希望在智能手机上更好的使用论坛,所以掌上论坛是为论坛用户们做的工具,不需要给站长增加多少额外的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如果康盛希望进一步打通各个论坛,比如通过QQ号这一OpenID登录等等,掌上论坛的订阅模式也是最适合的做法。

论坛App化以后的发展?

在目前阶段,相信更多的站长还是会抱着试水的心态来看待这事,毕竟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天地。但是再往后,如果整个用户体验都不错,来自掌上论坛的用户比例越来越高的话,如何将移动互联网上的流量变现,比如广告接入等等对这些问题版主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到那时掌上论坛的这种订阅论坛的模式是不是还能被接受或者需要更多的改变还有待检验。或许到那时,康盛需要需要一些论坛能够以white label的方式,即推出独立App的方式给版主更多的自行运营空间。

结语

6.论坛有感 篇六

1 中国社保更需要完善

近年来, 国内多数研究围绕如何“加强”社会保障而展开, 实际上是“增加”, 包括增加保障项目、扩大覆盖范围、拓展保障责任、提高保障待遇等, 而学界对于“改善”社会保障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现行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下, 某些“加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研究更少。目前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对于社会成员的基本风险及其保障需求分析不够,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比如, 这些年有关部门一直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事实上, 从农民工风险保障的需求来看,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调查, 无论是农民工本人的自评, 还是旁人的客观评价, 农民工的风险排序基本如此:职业伤害风险、疾病风险、老龄风险。又比如, 老年人一般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照护保障、精神慰籍等。如果按照这一思路设计老年保障体系, 并且有健全的医疗保障和照护保障制度, 则基本养老金的需求就会下降。我们的问题在于, 医疗保障不足, 照护保障薄弱, 养老金所担负的责任过重。因此, 社会保障体系顶层设计, 需要以风险分析为基础, 明确国民权益与政府职责, 弱化部门权力, 加强全局统一性和协调性。

2 中国医保制度整合的三个层次目标

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三大问题:内容体系缺失, 主要是重特大疾病风险缺乏制度应对;结构体系碎片化, 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独立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独立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的割裂;层次体系不合理, 主要是主体间责任不合理, 保障待遇差别显著。制度整合的三个层次的目标:近期目标, 解决新农合重复参保问题, 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期目标:整合城镇机关企事业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加强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最终目标: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重大疾病保险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 寻求弱者权利底线与政府责任底线的统一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的着力点, 要从关注弱者的绝对地位转为相对差距, 遵循“底层健康公平”的理论框架, 寻求弱者权利底线与政府责任底线的统一, 全民医保的理论基础也要从机会公平转为健康结果公平, 未来的改革从关注疾病治疗转向包含长期照护在内的综合健康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

4 医改深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公立医院改革尚未破题

从2006到2011年, 与前一年相比, 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增长率分别达到45.13%、39.21%、34.01%、19.02%、28.72%。但医改深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公立医院改革尚未破题。特别是新医改以来, 医药制造业表现出较好的营业收入增长势头, 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快;药品流通行业营业额有较大幅度增长, 利用新医改机会药品流通行业净利率不降反升。这些都稀释了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存在系统性腐败问题, 这成为政府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阻力。据此, 要通过建立综合的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多元的筹资体系, 整合医疗服务体系, 实现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5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亟待强化医保基金第二功能

医疗保险基金的两大功能:第一功能是分担患者经济风险, 保大病, 避免支付小额费用的福利化倾向;第二功能是抑制医患道德风险, 合理医疗, 抑制医生趋利诱导和过度医疗。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功能, 目前亟需强化第二功能。要建立医患自律、医院管理、药物定价和使用比例、医保基金购买与结算、政府监督与社会评价的“一个目标、两维五圈”治理机制, 通过推行DRGs (按疾病诊断分组) 、促进三医联动,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6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费用上涨造成的压力超过发达国家

7.论坛有感 篇七

2013年07月18日

由新浪财经举办的“201

3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首届银行综合评选”于7月18日在北京金霖酒店举行,以下为“互联网重构新金融”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这个活动我们希望这个活动的本身为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能够提供一些资金的支持,今天请到很多来自于在银行届,从事互联网金融的重要 的嘉宾,因为这个主要以银行业的创新和互联网怎么样重构为主题,我先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里有来自国开行的信息科技局的副局长韩局长,新浪支付副总经理戴庚,来自于融360叶大清,还有宜信的CEO,陆金所的楼女士,互联网金融的宜信的CEO唐总,今天的活动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互联网和金融互相 的碰撞的话题,马上切入话题!

今天很多人探讨互联网和金融的话题,很多人都有很多的想法和观点,请今天的嘉宾大家一起谈一谈,有的人互联网仅仅是金融的补充,在座都是从业 者,有很多现场的嘉宾也会有很多的问题,跟大家谈一谈互联网和金融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首先请金融业的代表国开行的韩局长,谈一谈互联网和金融是什么样的关系?

韩国新:主持人好!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我自己一直从事金融信息化工作,现在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工作,以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没有物理网点,怎么服务民生?我们利用互联网建立连接银行、管理平台、担保机构和客服的金融网络。从2008年以来,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解决助学贷款的发放、回收和服务问题,惠及500多万贫困学子,同时我们也利用互联网服务了大部分的中小微客户,效果非常好。目前,我们正在与业内先进研究机构合作,规划基于互联网云金融的业务发展蓝图,也正在与互联网金融业内先进的领先者深度合作,建设我们的小微融资系统。希望通过这些合作,建立全天候的、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评审、授信、发放、回收和贷后管理系统体系。目前,整项工作进展顺利。

关于互联网金融,有三点不成熟的看法:第一,关于互联网金融业态。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要进入银行业,银行业也在开网店,双方之间在很多层面走的路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电商之后办银行,银行之后做电商,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我想,任何一个银行或互联网企业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事情,需要合作,需要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业态,像我们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个细分的生态,银行、电商、第三方支付,以及提供云和大数据服务的公司,都因为专业细分而有机会参与这个业态,客户和市场资源可以在每个参与者之间实现共享,打破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建立开放业态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社会化的互联网信用体系。第二,从金融业来讲,以往注重内部系统和流程建设,对互联网技术的关注程度没那么高,需求没那么迫切。现在都在大力开展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 研究,这可以使传统的金融业具备可与现代互联网公司在新领域竞争的能力,这是传统金融业实现竞争发展的必要前提,金融业需要利用这些新技术进行再造。第三,需要一个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比如,在互联网金融线上交易中,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对互联网客户进行传统的面谈、面签,缺乏对客户身份真实性判断的途径,据统计,由于店铺转让未进行店主身份变更等原因,大约有20%的客户的真实身份无法判断,这是个互联网金融要面对的众多挑战之一,需要用创新思维逐步完善监管体系,控制风险,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你讲了很多行业内情等等,有没有很具体的产品?

韩国新:我们正在研发相关系统。

主持人:好的,我们请楼总谈一谈,你是平安银行的代表,又做了很多创新的互联网的业务,你比较有发言权,两块同时做,互联网是不是像我们今天话题说的在重构?

楼晓岸:谢谢主持人,谢谢嘉宾,互联网金融这几年概念非常的火热,跟互联网相关很多概念,生命力不是很强,但是互联网金融肯定不会是昙花一现,这几年来看也是发展越来越好,为什么这样讲,金融和互联网有本质上相同的,都是数据和信息的传递。而且互联网能够真正的使金融走向中小企业和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刚才我也听到韩局在这方面也有阐述,互联网这个工具是的金融更近走向我们中小企业,特别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和金融消费者有大量 的投资渠道产品。

互联网金融现在主要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网贷BTB(音),还有一个支付,网贷也只是互联网金融一部分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讲?本身的金融服务按照对象来讲一部分是对个人的服务,一部分对公司服务。我们现在看到BTB是对个人服务,对于公司的金融服务能不能搬到互联网上现在国内没有成熟,成型的模式,我们不能停留在理念的看法上。互联网是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对产品金融有一种不同促进,竞争,甚至在一定的领域是一种替代作用。陆金所在这个方面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一部分工作,我们交易可以是金融机构,这个对比的范围也非常的大。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可以通过交易所交易,还有金融机构受托代理资产,就是客户的资产,也可以到这个平台上交易。

主持人:关于这个话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在平安里既有互联网的陆金所在做POP(音)也有小微贷款的业务,我想问一下这里有没有比较过这个之间的效率的问题,就是说哪个对你的经营的效益更高?

楼晓岸:最终的木是一致的,但是方式不太一样,平安这么多的综合金融平台,很多业务的布局承担社会责任的,而不是单纯的是不是挣钱,我们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金融服务,但是方式会有差别。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高的效益,在时间上也不会耽误,不同的方式做中小企业。

主持人:有对比吗?

楼晓岸:内部有对比。

主持人:可以分享吗?

楼晓岸:因为不是今天的主题,没有准备。

楼晓岸:唐总是小微贷款创新了代表,在各地看到很多的宜信业务员拓展业务,你们的人也不少,有过2万人,唐总传统的小微通过业务员的拓展模式今天通过互联网发展你的用户这方面你是怎么想的?听一下你的高见。

唐宁:我对于互联网移动终端其他高科技的方式,我们的认识是非常好的工具,手段,能够解决大事情,而且是很多大事情,但也不是一切,也不是颠 覆,因为我们的目标客户小微企业主,还有很多的坚持创业的小微企业主,农户,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的使用者,很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覆盖他们。而且在中国今天的信用环境下很难仅仅依赖虚拟世界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防控,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方式能够去找到他们,而且要有非常创新的 信贷技术识别风险。这种信贷技术既包括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一些交易数据,或者个人在虚拟世界生活事业的蛛丝马迹信息等等,基于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到硅谷去听到很多最前沿金融领域的创新在这方面也相关。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传统的小微企业主需要你面对面的方 式,花几个小时,跟他在一起沟通交流,帮助他生成财务报表,帮助他搞清楚现金流,并且基于现金流做这样的,通过什么手段,什么方式,移动互联网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只是工具手段。

主持人:你怎么看马云说他通过互联网改变银行这种做法,因为你也是做跟银行类似的事情,但你不是银行?

唐宁: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不同的机构都在以自己的优势解决不同的问题,可能从阿里的角度有很多的网商在他们的体系之中,对网商的信息,生存发展的情况,数据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直接的这群网商很有优势。但是在这些网商之外还有很广泛的千万上亿小微企业主不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满足所以我们的理解就是多层级的金融体系之中,呼唤各种各样的机构,通过各种不同的资源优势,用不同的创新模式,来解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是很丰富多彩的,不大可能有一种模式,就是那种模式,就是一定赢,一定好,一定对,这个和互联网的精神也矛盾。

主持人:好的,我们刚才三位都是偏金融方面的代表讲过了,互联网也有一点作用,但不是作用那么大的,唐总你在金融行业这么多年,跟很多银行做支付,垫资银行,你谈一下互联网有没有给金融带来点东西,不管叫颠覆还是叫重构?

嘉宾:刚才三位发言人和金融背景比较保守一点,我是做互联网的出身的,这10年做网络结构,我这么看互联网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获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很多方式,购物,甚至改变一个政府社会,怎么改变金融?大家可以想一下,金融的业务是什么?存款,贷款,汇款,汇就是支付。我们做 3 网 络金融,理解角度不一样,网上银行或者网银也算网络金融,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工具。

把钱再收上来支付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情况,我们去年在这个行业里做200个亿的规模,典型的互联网特色的基于交易信息的小微金融,银行做不了,没有交易信息,所以我认为网络支付对于互联网金融是新的推动力。

主持人:微博颠覆了传统政府的管理方式,这几天确实有些记者同学通过微博可以和政府级的人进行对话,微博改变了沟通的方法,对新浪的支付有没有方法?

戴 庚:我是来自新浪微博的戴庚大家谈到互联网的金融的时候我们也非常的关注,新浪是传统的互联网的公司,在互联网公司是非常悠久的公司,在看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唐总今天谈的互联网更多是大家现在看得见是我们目前在使用互联网,我认为当然无法颠覆任何东西,其实它的整个业态发展的初期,我们第二位唐总谈的是互 联网的金融的精神,互联网只是一系列的技术构建成线上大家通信的手段,如果抽象来看,是通过系列的技术,把这个升华理念,更民主的理念引入到社会中来,通过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可以让信息在之前不对称的程度大幅度的下降,让所有的双方可以更加快的见面建立起这样的联系,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果从这个角 度理解互联网的话我认为互联网后面所蕴含的精神不光为颠覆金融,真的会颠覆一切,这个是很大的趋势已经摆在这儿。

看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我们今天谈的像物联网,云计算也好,这些新的技术整体都在催生我们建立线上的平台,而这里引来另外一个词,可以带到今天的会场就是OTO,就是把传统物理社会大量的组建进行迁移,有一些必须在线下完成,通过OTO构成线上平台。把金融放在互联网上操作,我们给它定义是这个叫金融互联网,这个词调一下不太一样,我们理解叫金融互联网,可以把互联网做一个渠道,很多的金融产品放在上面,我觉得这是第一步。随着第一 步往下深入所有的从业者认识到互联网背后的精神会重新设计金融产品,不会简单的把线下金融产品直接搬上来,会变成真正适合在线上开展的金融业务,我们认为到了那一天是真正互联网的金融,这是我简单的点看法。

主持人:两个极端一个认为是互联网仅仅是工具,另外互联网是可以重构金融的,在这两者之间,怎么样能够嫁接起来,大清在国外生活过,工作过,你可以谈一下,自己过去在这个行业里的实践,你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

叶大清: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朋友一起交流,今天不太火爆,唐总说互联网颠覆金融,金融没有很好的反击。我是融合的 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融360我们是金融的,360全方位的服务中国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者融资贷款的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到我们平台免费的很方便,安全的搜索了解贷款信息,比较融资产品,生成产品,我们后面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员给你进行时时服务的。

我为什么融360做这个,我的职业生涯将近16年,要么在金融行业,或者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过,16年的职业生涯,两家互联网公司被颠覆,或者正 在被 颠覆,两家银行反而在往上走,我们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银行进入财富五百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几家五百强的?就是全球五百家最大的公司,财富五百家,没有一家,唐总说我要颠覆金融,我这个团队没有一个财富五百强,这就是明显蛇吞象的故事,互联网公司的同事们你们为什么要颠覆金融呢?你们怕自己被颠覆了,所以你们要抢这个大蛋糕。我觉得中国为什么没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这么火?融360我们去年提出来,今年是第一个春天非常的火爆,网上,微博群啊。我们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最后是融合的一个过程,为什么这么火啊?我们国家过去30年GDP发展,今后20年,30年的发展要靠金融服务业,如果说过去10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10年,今后的10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10年,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么火,给大家分享一下数据,我们业态不参与,我们是银行的帮助,我们服务银行,也是服务第三方平台。互联网本身就是多业态,多层次的业态,是蓬勃发展的,百花齐放的业态。

为什么融360,我们要做搜索,在座的各位,80%,甚至90%你们已经在网上搜索东西,到地理信息,你们想到没有?有多少人在网上已经找信用 卡,找理财,金融信息,不找的举手?有10%的人已经在找大城市20%的已经在网络上找了美国GOOGLE数据88%在网上找数据,最大的金融交易有可能 是房贷,车贷,中小企业贷款20块钱手机套在网上比较,银行的产品有没有差异,我们国家网上搜索,比较,包括网上教育信息已经是发展的市场了,所以融 360,我们预计在今后的两年在网上了解融资的信息,了解贷款信息的中小企业个人这个比率会到50%。

第二个数据马云提到我们国家能服务20%的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有80%没有服务到的,这个比率比马云讲得更低,我们看是将近10%左右,80%的中小企业是拿不到贷款的,我们需要多层次的产品体系,有的产品利息高一点,额度低一点,放款的时间也不一样,可能有的大的银行不一定提供服务,我们中小企业都需要的,贷款能够改变你的生活,提高你生活水平的很好一个方式。

理财是另外一个方面,理财的目标是积累财富,让生活可以更加的美好,这一点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我们国家零售金融行业三大趋势,中小企业贷 款,消费者信贷,还有理财产品三个大的趋势,我们也看到了。还有两个数据跟大家分享融360通过手机,移动端的用户数量搜索到了将近30%,如果你们有智 能手机5分钟可以比较,可以了解各种金融机构的产品信息,可以直接申请的。

最后有一点,我们的定位是金融机构银行的帮手,在座的平安,就我们这个平台和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提供服务的,包括国开行业。

为什么我们是合事老啊?这个合是融合的合,到底叫什么没关系,最后要融合在一起。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是水,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 趋,要顺势而为,要往前冲,当然了这个水也有可能成为洪水猛兽可能性非常小,我们做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还是要关注风险,贷款业务是杠杆业务加上互联网这个平台有风险的,怎么去管理这个平台,我们融到互联网金融去。

主持人:谢谢,这个行业需要很多人推动,尤其互联网是典型的,金融是传统的,好带网(音)也一样,我们问两到三个问题的时间。

嘉宾:我有三个数据分享一下,昨天收到的微信,昨天下午腾讯的市值达到163亿,收入都是过去的,互联网的数据远远往前看,财富五百强不代表价值五百强,这是腾讯的数据。GOOGLE数据3000亿美元,超过了微软,GOOGLE是。第三个市值小米卖700多万台,比诺基亚还大,诺基亚现在不到一百美元,网络在乎是未来,面向未来创造的价值,收入也好,五百强也好,腾讯远远超过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楼晓岸:我听到各位演讲嘉宾的意见。叶总讲到最后点到题了,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非常好,大家只关注外表的或者现在已取得的成绩,金融真正 互联网的话这个当中的信用风险的技术思想是需要贯穿到互联网的金融交易当中的,传统的金融领域也好,或者现在从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好,在这方面强调的不够,传统的银行发放一款贷款的时候,是这家银行比较兴奋的,但是之前选择一个项目区调查,评审,贷后的管理需要花费专业投入的,这方面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来 完成,现在只是能完成一部分。比如我们设计的对企业客户的引入非常多的金融机构,有企业要融资,有企业要投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互联网金融对于风险管理不关注的话发展可能不会很远,在监管眼里看来不是很安全的模式。

主持人:你讲的很有道理,唐总讲的意思我们互联网代表着思维方式包括机制的改变,为什么有贷前,贷后,有没有优化的地方。

楼晓岸:我们来之前研究了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好处,这个安排的确是让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企业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主动或者被动的投入到金融服务的改革 当中去,让企业有一个平等的融资权,把金融神秘的面纱揭开,但是这里一些传统技术的作用,以及对于信用风险的真正的把握绝对是不能去除的。

主持人:对,其实我们很多的时候之前还有很多人料到未来所有不仅仅是金融,如果企业没有互联网,可能未来无法顺应这个时代。

韩国新:互联网一定会改变金融。就银行本身而言,当把所有的人、物以及人和物的交易都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时,所有银行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而当交易模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之后,谁拥有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谁就将赢得更大机会。

主持人:国字头走在前面,有了高速公路我们才能跑得快一些。下面有没有人问一些问题?在现场的刚才所有的嘉宾演讲完了之后,你可能更看好哪些说法?哪些人的意见你不同意?

工行的信息科技部的:互联网会改变金融,包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我比较赞同的,刚才提到风险相关的管理互联网需要关注和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说大家的观点我基本上都是比较认同的,谢谢!

主持人:比较温和的,我发现金融行业比较温和的,唐总有没有补充的,你做那么多的小微客户?

唐宁:七年前我们开始面向小微的时候,微这个词还没有发明出来,一段时间我们才关注小微,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和中国人信用相关 的事大家都说这个很不靠谱,一定有问题,我记得人大吴经威(音)教授说一看你就是海归,在中国信用环境比较落后,做和信用相关的事难度比较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当中刚才几位嘉宾讲防控是大问题,我们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我们很认同要不断的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虚拟世界加大防控创新的尝试,如果能够通过虚拟 世界的各种信用相关的信息点来讲,去帮助防控风险,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体会我们中国现有的环境之下,无抵押,无担保真正解决在信息比较缺失前提之下人的信用问题还是需要大量的传统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方式并不以为这不创新,传统的方式抵押担保的方式是最传统的方式,但是这个不代表未来,你要能够通过刚才我们 讲互联保的方式服务最贫困的人群,通过两三个小时走进小微企业主的经营场所进行这样的交叉盘问获取信息,生成报表等等这种模式,也包括大数据,基于融资几十万,几百万的客户信息进入模型,进行评分卡,决策引擎这样的打造,进行信用判断,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创新,而且也有很多的网络精神,facebook把社交网络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最贫困地区的信贷技术创新也是把五个贫困农户之间的社会价值转化成商业价值也是创新,也具有互联网的精神,只不过他们可能一个 大字都不认识,互联网是什么事情,互联网创新到处存在,也并不仅仅是互联网是创新。

主持人:互联网的往往大多是无知者无畏,我在互联网做13年,进入金融行业是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接触大量的金融人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敢干,干的比较快,比较野,我们和金融行业在聊的过程当中当你真正了解银行业的时候,他们内心也有互联网的冲动。难点就是机制和体制,中国的金融大多数不 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互联网是很草根,平民开放的市场,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海归,更多是土鳖,我们在想未来两个行业的冲击一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也是一个推动者,把这两个行业更好的结合起来,因为时间的关系,到此结束,感谢所有的人为互联网的金融贡献力量,谢谢!

美日黄金网的主编:第一个问题大家可能关注的,没有一位老总在新浪微博上有注册。

主持人:我们有啊。

黄金网:我想问一下戴总,互联网是以草根基层为代表人,假设对我们草根来说我们跟这些大型企业在竞争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比较有优势,但是结构,过程上更加的事倍功半?

戴 庚:不用做任何的竞争,他的大代表着他的过去,你的小,你更多是看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哪里。

8.论坛有感 篇八

(王庆森 山东电视新传媒中心)

【摘要】

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自2010年10月开播的《中国画名家论坛》栏目,立足高端、定位高端,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节目风格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在坚持艺术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为其形成专业频道品牌栏目奠定了基础。文章旨在这些探索和实践方面总结几点经验。

【关键词】

中国画名家论坛,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学术性,艺术性,品牌

自2010年10月开始,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开播了一档高端艺术类访谈栏目《中国画名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针对目前很多谈话类节目“话题雷同、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思想性差、拴不住观众的心”的一些弊病,《论坛》一开始就提出了“高端”的概念。这个高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高端。栏目以中国画改革创新为基本线索,以中国画21世纪的发展方向为基本研究课题,邀请全国学术界、理论界一流的书画名家作为主讲嘉宾,就中国画及与中国画学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学术性的问题可以来自中国文联为首的学术领导机构,也可以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机构,当然也可以来自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为代表的艺术学院。而只有在这个高度来选题,才有可能使得节目在未来发展成“一个集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艺术论坛节目。”

第二,内容高端。新时代的电视栏目,在收视率指标的指引下,多数都在追求“娱乐至死”的收视效果,因此很多栏目包括新闻节目、专题节目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种风气的引导下,荧屏上观众所看到的很多节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抄袭”,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状况,《论坛》在一开始就定位高端,避开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谈,而是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从中国画学的角度去谈,将论题和论点深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书画”的骨髓中;这样一来,从内容上就区别于之前很多访谈类节目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内容,从而让行家能看出门道,让外行通过看热闹学到知识。

按照节目的定位和内容需要,经过若干次栏目组会议讨论,《论坛》确定了其栏目定位语:“全球语境,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彰显时代精神;正本清源,引领学术新风;贴近文脉,融合世界潮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栏目中所说的“弘扬民族文化”,不是单纯的站在国内,也不是排斥外来文化的民粹主义,而是在当前全球化大语境下来谈论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纯传统的,而是新时期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民族文化。反过来,我们讲的中国传统,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老的传统,而是一种被赋予了新时代精神的传统,也即民族传统的精神意义。中国画的精神在于心灵与自然的统一,在于中国哲学、诗学与美学的统一,离开了笔墨和画家的心性,中国画无从谈起,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画的精神之所在。

中国画走过了几千年,很多人都是在重复着传统,没有创新,有的人自称有所创新,只不过是在形式上有个新的样子;《中国画名家论坛》节目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画家,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藏频道这个平台,形成在画界的一个舆论氛围,形成画界的讨论,从而引导中国绘画的学术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而站在新民族文化和新时代传统精神的高度,我们来谈学术新风,自然可以正本清源,也当然可以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融合;当然,这种中国画的学术是一种新风,而这种与世界文化和学术的融合也是在贴近中国自己文脉的基础之上的辩证的融合。由此来看,节目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学术性、思想性有了,而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了。

紧扣以上宗旨,《论坛》确定了其节目形态:演播室访谈、讨论为主,配合图文资料和纪录短片。也就是在内容上立足高端、面向高端,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也正是有了这个思路,在首篇的四集系列节目中,紧紧围绕的话题是“当代中国画及中国画家到底缺乏什么?”

经过精心策划,系列节目安排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作为拍摄地;在与有关方

面的专家、学者多次接触和沟通后,首篇四集邀请清华美院教授、著名策划人、文化学者王鲁湘担任学术主持,同时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大利,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著名画家范扬担任主讲人,以三人论坛的形式、就当代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家的状态展开学术讨论。从鼎视传媒得到的收视数据和一些专家学者给出的反馈,《论坛》确实树立了一个艺术类高端电视访谈节目的成功典范。

(一)全新的节目形态

首先,在节目选题上,打破以往大众化和肤浅化的常规,坚持深入性和小众化的思路。《论坛》本身由收藏频道专业人士策划、摄制,又在收藏频道这样一个专业平台播出,面向的受众肯定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所以,不可能照顾到普通受众。像“新时期中国画家的缺失”这样的深刻命题,是立足高端、面向高端的节目选题,一般老百姓几乎是不懂的;请中国画画学术界的高端人士进行探讨,这本身就是在高处俯视,只有书画专业人士才能听懂、喜欢听,而这种选题在一般的电视频道是看不到的。

再者,节目虽然在策划时就定位高端,但是高端并不是把一般受众全部挡在门外,而是通过穿插运用其它电视表现手段,增强节目的灵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在多人论坛的基础上,加入演播室现场个案互动问答、外采短片、资料短片、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的服务性,更增强了其电视表现力和观赏性。

(二)学术性的解读视角

在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中,我们避开娱乐化的角度,而是将书画艺术学术化,从中国画学的角度,从中国画学在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高度去解读,让“艺术理论界有争论,艺术教育界有讨论,艺术实践者有评论,艺术收藏者有理论”。

从19世纪末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于中国画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是停留在“向西方学习”、“中西融合”的所谓“国画创新”上;而对于真正的“中国画传统”、“中国画学”、“西方艺术”,则很多人都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实际上,中国画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和改革,是建立在西方评判标准基础上的;《论坛》的目的,在于用东方评判标准看东方艺术,将中国画回归中国,从而丰富中国画学术。所以,从这个学术性的角度、从东方艺术的高度提

高认识,以这种思维理解节目摄制和编排,也正是《论坛》开设和开播的初衷。

(三)艺术性的小众诉求方式

在当前富媒体时代,电视从大众化向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而作为收藏专业媒体的收藏频道,当然也应该适应受众个性化的价值诉求,《论坛》开播以来,始终坚持高端化和小众化的个性化诉求,不追收视率,不求市场份额,这种踏实的节目风格,反而使得节目在书画艺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媒介心理学的角度讲,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往往带有满足个人需要的得益色彩。从电视艺术类论坛节目里,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能从中看到不足、学到知识、找到方向,也就是能产生共鸣。于是,他们喜欢看,并结合书画创作实践得以应用。这样的小众诉求形式,是《论坛》在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的一个有益探索。

上一篇:浠水县思源实验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DOC下一篇:助理工程师评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