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2024-10-06

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共18篇)(共18篇)

1.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一

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 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 要想身体健,就得天天练 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  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 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 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 生冷不入口,防病保长寿 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大路不走草成窝,人不挺胸背成驼  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 预防肠胃病,吃喝要干净

 常洗衣裳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2.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育,健康成长,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健康成长的一生中至关重要,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育,而且还会关系到幼儿交往能力、意志品质以及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孩子不按时睡眠和起床,作息时间随意,家长任意放纵幼儿不良习惯的发生,导致幼儿不能按时上幼儿园,严重影响到本人不能够正常地与其他小朋友活动、嬉戏以及交往的规律,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矫正;有的会变得性格孤僻,有的会变得缺乏融入集体的信念。除此之外还有的幼儿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有的幼儿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里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睡眠的好坏能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就缺乏午睡的习惯,还有的幼儿睡姿不正确,这些也都会造成幼儿的精神状态不佳,使幼儿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同伴的嬉戏与交往之中。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幼儿的生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 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对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真正懂得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没有,对于生活中哪些是正确的习惯和哪些是错误的习惯分辨不清,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和规范幼儿的不良行为,坏的生活习惯就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步形成。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与干涉,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做,自觉地接受正面的引导。例如,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班级时,多数幼儿都不懂得有条不紊地拿放小椅子,有的幼儿拖着小椅子到处乱跑, 有的把椅子举起来左右摇晃……针对这样的现象,显然教师严厉的批评是不合适的,假如教师边告诉孩子怎么摆放小椅子边做出示范,孩子就会模仿着老师的做法去做,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都会知道怎么做了。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幼儿来说更是教育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之所在。

幼儿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都要有确定的时间,不能随意放任孩子缺乏时间观念。而有了时间的约定,就要规范孩子严格执行,家长和教师要因势利导,晓之以情,采取温情、有效的办法引导孩子遵守作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模式,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另外,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大小便、梳头、穿衣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自理习惯的形成,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小事做起,引导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教会孩子自己梳头、穿衣。但有的家长总是放不开,孩子能做的事也包办代替,其实这不是对孩子的爱,经常这样做势必导致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方面入手,真正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大多数家庭都会给孩子买许多玩具、图书,家长要让孩子看后放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丢。在饮食方面,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这方面,家长要了解和掌握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相关知识,根据孩子健康发育所需的营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培养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吃饭前让孩子帮助搬凳子,摆放碗筷,饭后帮助收拾碗筷、桌椅等,这样的小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和教师及时给予孩子真诚的鼓励及表扬,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还会经常和其他小朋友炫耀自己所做的事,这无疑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也起到了教育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种细小的劳动培养,可以促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强化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完善和总结。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 但只要回到家里就判若两人了。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巩固良好生活习惯的成果,把如何保持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策略教给家长,让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家长与教师一致、一家人之间一致,使孩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和强化。

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三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开学第一周,班里来了一批新生,有几个孩子非常调皮,特别一名叫刘洋的小男孩,入园不到一周就发现这孩子特别难管,幼儿园的东西随便扔,早上来时拿的东西,下午走时总找不着。而且,这孩子还非常懒,吃饭时老师给他盛好的饭,如果不喂他,他一口都不吃。大家一起整理玩具时他也想帮忙,但不知如何入手。当别人帮助他时他好像觉的理所当然。在幼儿园里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满口脏话,简直没有一点常规意识。

由家访得知他家是三代单传,家里就这一颗独苗。没上幼儿园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对他特别娇惯,父母对他也是百依百顺。父母给他买的许多图书玩具之类的东西,他每天扔得到处都是,而且从来不收拾。每次都是父母帮他收拾,就连洗手吃饭这些最简单的生活小事也懒得做,因此自理能力特别差。

对于望子成才的家长来说,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报特长班,报艺术班,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但忽略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生活细节着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些良好的行为,取得幼儿园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班里还有一部分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在农村生活。其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自身对教育的认识片面,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教育,认为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其余一切都是次要的。而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行为习惯带来的好处。长期以来,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如在卫生习惯方面,早晚不刷牙、长期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在学习方面,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都不理想。在礼貌习惯方面,见了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会跟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与小朋友有矛盾时不会用语言和解,易用武力解决。所以抓好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所以要想培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第一,卫生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幼儿知道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掉米粒,不随便在地上玩耍,玩玩具后知道把玩具收拾整齐并放回原处,不随地吐痰,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第二,饮食方面:要正确使用餐具,自己独立吃饭,进餐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时按量喝水。

第三,睡眠方面: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的入睡,睡眠姿势要正确,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第四,自理能力方面: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的穿脱衣服,不穿反鞋子,会系鞋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还需要长久的耐心、正确的态度、亲和的语言,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去包容包容孩子的一切。并要求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家、园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第一,对幼儿的培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则,要抓住幼儿期这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先从最简单的做起,如进餐、睡觉、日常生活习惯等几个环节。要幼儿明白吃饭前先洗手,吃饭时不撒饭,饭后用餐巾擦嘴。每天可以评比吃饭小标兵,谁吃饭按老师的要求做得好,老师非常喜欢,能得到老师的聪明豆、小红花等。小宝在家从来不吃蔬菜,他是一个一吃蔬菜会吐的孩子,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他奶奶跟老师天天交代,一定要小宝多吃蔬菜。刚开始教师也很难,他就是吃不下。教师很有耐心,天天让他吃一口,如果吃下去就给他小礼物做奖励,并鼓励他下次多吃点。这样的鼓励对他还是挺有效的。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点,慢慢地小宝吃的蔬菜越来越多。

第二,睡觉方面,让幼儿知道要安静入睡,睡觉要有正确的睡姿。如有个别小朋友在睡觉时总不能安静入睡,這时教师可以轻声给他们讲故事:现在到睡觉时间了,小猫咪睡着了,小花、小草也睡着了,小朋友和它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睡着好不好。这样小朋友就会慢慢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三,日常生活方面,让幼儿知道站队不能挤,玩玩具不能抢,而且玩后摆整齐放在原处。刘洋总是我行我素,玩具不收拾,教师就用游戏的方式感染孩子。引导他玩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游戏中他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位置。

4.良好生活习惯的谚语 篇四

2、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3、冬吃萝卜,夏吃姜。

4、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5、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6、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7、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8、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9、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10、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11、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12、有钱难买老来瘦。

13、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14、一艺不通一世穷。

15、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16、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17、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18、十里无医不可居。

19、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20、笑一笑,十年少。

21、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22、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23、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

24、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5.让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五

1.饮食

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幼儿的事。4岁的幼儿虽然还掌握不住拿筷子的要领,但是也要让他时常使用,渐渐学会正确的用法。

4岁幼儿的食欲相当旺盛,不过,在兴奋、疲倦、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生活无规律等时,也会出现短暂性的食欲不振。这时不必固执于非要他摄取一定的量,也不要强迫他吃饭,能吃多少就让他吃多少。

4岁幼儿通常已经和家人共同进食了,但有时因为他太过热衷说话、看电视或其他原因,而使饮食中断。有这种情形时,父母要及时纠正,不要让他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

“你可以吃快一点吗?”“不晓得等一会儿的甜点是什么?”“你帮妈妈把味精拿来,好不好?”――像这样给予幼儿一点刺激,也是预防不专心饮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饭超过了40分钟,就算他还没有吃完,也要把他的碗收起来。如果事后他大叫肚子饿,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给予正餐。这样才能使他养成定时饮食的习惯。不过,点心则要照常供应。

到了4岁左右,排泄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而4岁半时,幼儿就能够自行用卫生纸来擦屁股,不再像往常由于热衷游戏而将大便随处排泄,家长之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是憋到极限才跑到厕所,却已排泄出来,父母亲就应该宽容;而且,幼儿半夜要上厕所时,也要给予协助。

此外,幼儿到了4岁阶段,会慢慢对上厕所感到害羞,这时,父母亲就可以把握机会,教导他不该在别人面前说“我要尿尿”或“我要大便”的话。

2.穿衣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穿衣、脱衣会显出极高的兴趣,如果不顺心的话,还会大发脾气。这时,父母亲可以教给他们穿衣的顺序、衬衫或毛衣的前后区别、扣纽扣的顺序、叠衣服的方法,以及如何取出和放入要换穿的衣服。

如果一开始就能让他养成正确的方法,那么,4岁幼儿已经可以自己处理穿衣的问题了。

4岁幼儿对于穿袜子、皮鞋,戴手套、帽于等小事情尤其感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已经可以区别鞋子的左右了。如果他因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断穿衣,则不必责怪他,应该用幽默的口气来提醒他,让他自己去发现。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这个阶段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光着身体到处乱跑。

3.清洁

尽管容易把衣服弄脏,但爱干净也是4岁幼儿的特点之一。这个时期,如漱口、刷牙、洗脸、梳头等工作,大致已经做得很好了。就连3岁前对干净不太在乎的幼儿,这时也会敏感起来。

父母亲对子女不小心弄脏了衣服,不要神经质地斥责“脏死了!”只要指导他彻底做到饭前和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即可。

一般不要在晚餐前让幼儿洗澡,这样在吃过饭后,还可以让他从事其他活动。洗澡时,只要告诉幼儿应该洗的部位,他们大致都可自己洗澡,如果不告诉他的话,他很可能会只洗固定部位。

4.睡眠

睡眠一般来说大约为1l小时,但各人差异很大,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有许多幼儿有睡午觉的习惯,但有些幼儿却不爱午睡,即使强迫他上床,也会乘父母不注意而溜下来玩,甚至于溜到屋外去玩。

勉强孩子午睡是不必要的,这样做只能使他产生抗拒心理。除了特别容易疲倦的孩子以外,事实上,并没有非得午睡的必要。

此外,对黑暗有恐惧心理的幼儿,最好在他入睡之前留一盏小灯,或是父母亲在床边为他念一段故事,看着他入睡。有些孩子很容易被恶梦惊醒,因此,父母亲的卧室最好不要与孩子的卧室距离太远。

6.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六

首先要孩子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积极热情交流,守纪律的好习惯!

第一点: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第二点:其次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带着开朗的心态,去和大家接触。教师一定要保持不专制,不纵容,不忽略,不急不躁的态度去接触孩子!

第三点:情感和细想的交流一定要保持亲密,孩子犯错或者一些不良习惯,教师应该第一时间纠正和谅解,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孩子们不退缩,不焦躁,不厌烦,不产生攻击和报复心态!

其次纠正孩子养成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要家长追着喂饭,贪吃,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等等一些不良习惯!

第一点:找原因。找寻问题的根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仔细思考,探索孩子的一言一语和动作,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错误和弱点,估计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的时间长短。

第二点:除根源。找寻到问题的根源之后,要保持不刻意,不流露,不针对,不发泄,不冷落,不叹气,不急不躁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还不能分清楚是对是错,要懂得如果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一些孩子特别喜欢打打闹闹的,那么你可以吸引他们去做一些安静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拼图,下棋,做玩具,讲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等等。》

第三点:鼓励。有一句名言“失败为成功之母”。当然孩子们还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但是孩子们喜欢得到认可,喜欢得到关爱,喜欢得到奖励。在成功的基础上去鼓励成功,孩子们会觉得这样做,老师喜欢我,身边的人喜欢我,就会继续按照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去生活去学习。

总结:孩子是天真的,是善良的,他们的世界观很小,每当遇到一些事情,都离不开一位优秀的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所以孩子第一时间模仿的对象,往往就注定他们以后的性格,学会做好一位家长和教师,才能培养好孩子的性格!

第一点,要和幼儿产生共鸣,要感受到他们所见所闻而产生的疑问。双向的交流才是交流前提!

第二点,批评是否多于表扬和肯定;指导、命令是否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第三点,幼儿是否有理解你的话,是否跟着教师的思路在学习。

第四点,对幼儿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有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等心态去对待幼儿!

第五点,面对幼儿的语言沟通,要多一份倾听的耐心、多一份细心的理解,不要刻意的打断孩子的问题!

寄小张老师的一封信

小张老师:

你好!

我是平江县南江镇亲亲宝贝幼儿园,副园长兼职大班主教老师-罗舒怡,很高心能够认识你,也很高兴你加入到我们幼教事业的一员。你有一颗心,充满着爱心,细心,耐心。那也是我一直坚信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原则。

我从事幼教事业已经快四年了,执教的幼儿已经超过两百多名了,但是我一直坚信风雨无阻,人定胜天。多少次的坎坷,多少次的失落,多少次的失败,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目标--勤奋努力,超越自我!

你所遇到的困难,那都是所有教师在面临的,然而我也在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努力着,但是我会用所学所想帮助你走出困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

其次

7.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习惯,良好,养成教育,方法

幼儿常规,指的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目的是培养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独立性,是幼儿园促进幼儿一日生活丰富多彩的有效措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小班阶段是幼儿步入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但是在该关键阶段的幼儿生理上、心理上均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是进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的重要时期。现如今小班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其生活意识较弱,多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因此,幼儿园有义务和责任纠正幼儿的观念,教会幼儿遵守生活行为准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从管理实践来看,加强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我们需要从家长和幼儿园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相关调查表明,有一部分幼儿在幼儿园表现良好,但是回家之后,家长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放任孩子的行为,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生活常规教育功亏一篑。除此之外,还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受到伤害,或者是觉得孩子操作太慢,就采取包办代替的措施,使孩子失去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对此,幼儿园应该让家长意识到家庭配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放手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师使用多种方法,完成一日常规管理的教育

1.巧用儿歌。儿歌具有朗朗上口、短小易记的特点,可以在加强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巧用儿歌。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洗手时,可以一边教导幼儿如何正确的洗手,一边念“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随着朗朗上口的儿歌,受儿歌的引导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掌握了洗手的步骤。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一日生活常规环节。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活泼好动,游戏无疑是促进幼儿接受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有效措施。幼儿喜欢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因此,要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比如,在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教师组织幼儿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小朋友、老师,加深对小朋友、老师的了解,增进与小朋友、老师之间的感情,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开学初期,通常乱扔、乱放玩具,作为教师要避免代替幼儿收拾玩具,可通过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幼儿结束玩玩具后,教师以玩具的口吻说“小主人,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家吧”,幼儿就会将玩具放回开始的位置,周而复始,幼儿就会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到什么位置,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幼儿物归原位的常规习惯。

3.示范教育法。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教师单一说教的形式,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说教方法,幼师更是如此。幼师应该保证教育方法的趣味性,采取示范教育法,让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比如,在学习折餐巾这一生活常规过程中,幼师首先引导幼儿擦嘴巴,再亲自示范将正方形的毛巾折成长条形,之后幼儿模仿幼师的做法,很快就可以掌握折餐巾这一生活常规。同时,幼师还可以请操作能力比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幼儿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帮助幼儿掌握一日生活常规。

8.良好生活习惯助“动力” 篇八

胃动力与生俱有,为何有人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呢?而且,不少“动力”不足者经过服药,饱胀、恶心、胃口不佳等症状消失,但停药后不久又会复发。其实,胃动力不足者除了加强药物治疗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饮食

狼吞虎咽式的快食,吃得过饱,会增加胃的负担,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消化不良。零食不断,胃的收缩功能失调,不堪重负之下它就会“罢工”,影响消化功能。早晨起得晚,便匆匆吃了几口早餐、喝上一口牛奶,甚至什么也不吃就上班。工作堆积如山,中午和晚上都需加班加点,方便面、快餐就成了“最佳伴侣”……殊不知,这些不经意之中的饮食小细节,可能就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导火线。

良好的饮食习惯应是有节、定时、定质,使胃能够有规律地工作和休息。所谓有节,是指不能吃得过饱,要定量,一般早晚吃得少些,中午吃得稍多些。不吃早饭不好,晚饭吃得过饱也不好。三餐要定时,如需少食多餐也应定时。定质是指每餐都要保持一定的质量,食物中含有适量的营养物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饭菜要烂、热,以利消化。切忌进食生冷食物。

情绪

心情舒畅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郁郁寡欢则可能使胃失去“动力”,影响消化功能。因为此时的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各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胃肠蠕动失调,会引起食欲锐减,甚至恶心呕吐及其他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那么,如何保持心情舒畅呢?除了在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时适当转移注意力外,必要时发泄也不失为一种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遇到令人烦恼、怨恨、悲伤和愤怒的事情,又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健康。实验证明,许多消化不良患者都是悲而不哭、性格内向、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美国的化学家布鲁纳西首先观察到,动感情流的眼泪和受洋葱刺激所流的泪,其化学成分不同。他同时还指出,男子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由于强制不哭而产生的。所以,在遇到烦恼、悲伤的时候,如能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发泄一通自己的情绪(如写信、痛哭、向亲朋好友倾诉等),就可以自我排解,保持心理平衡,对身心健康有莫大的益处。

当然,若能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就更为有利。有副对联说得好:开门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休息与运动

对一些人来说,处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熬夜已成为家常便饭。但需注意,应尽量减少熬夜的频度与强度。即便熬夜,也应在此过程中及时补充营养,适当休息。平时不熬夜时,更应注意休息、补养。

很多人常常抱怨没时间休息。事实上,休息可分为两种:积极的休息和消极的休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是指消极的休息如睡眠,而在工作、劳动之后,进行适当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多项研究表明,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加快废物的排泄。在进行运动时,注意交替,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交替、手和脚活动交替、左手和右手交替的活动。有时倒着行走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

适当的体力劳动可增加食欲,而过度疲劳则影响食欲。劳逸适度十分重要。

纠正不良嗜好

对于已经或有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者来说,纠正一些不良嗜好尤为重要。这些人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少饮茶酒,尤忌空腹喝浓茶。因为茶碱会刺激胃肠分泌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饮酒适量,且不宜饮混合酒,以免抑制消化酶产生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消化。

戒烟。吸烟的危害人人皆知,尤其在疫劳时,血液循环和心跳加快,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亚硝胺等有害物质就会乘虚而入,危害人体。此外,劳动或运动会加快胃内容物分解、吸收,出现饥饿感,而尼古丁等物质却会抑制胃粘膜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正常食欲。

9.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篇九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父母承担着儿童启蒙之重任。首先,父母要为儿童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可以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只有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儿童才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受到这样一种良性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儿童就会充满自信,对生活更加热爱,今后的人生道路才会是积极向上的。第二,父母要保持家中环境的整洁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自然会产生对美的追求,爱护生活环境和生活用品,喜欢把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条。最后,父母要把幼儿园对儿童的标准和要求延伸到家中,做到内外一致。

2.因势利导,晓以利害

幼儿的思维世界非常简单,只具有追逐利益的本能,没有所谓是非对错的概念。这固然是儿童的不成熟之处,但是也可以利用来引导儿童。例如,儿童在玩耍时损坏了玩具,如果家长只知道厉声斥责,可能会激发儿童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相反的,对他晓之以利害,告诉他玩具一旦损坏,以后就再也没得玩了,他就会逐渐懂得爱护玩具了。

3.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并给予科学引导

儿童的可塑性非常强,非常善于观察与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举止。父母是小朋友积极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小朋友的影响都是牢固而深远的。所以,须知言传不及身教,生活中处处都要以身作则;生活中面对儿童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要给予科学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甚至体罚。提出的要求也不宜过严过难,切勿揠苗助长。比如,孩子学习用筷子吃饭,可能不小心把筷子掉在了地上。此时父母不可以粗野地骂他太笨,或是为了不让他再掉筷子而去喂他,不让他学着自己吃饭。父母可以叫他把筷子拣起来,鼓励他多多尝试,用赞许的目光,温和的夸奖来认同他所取得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进步。还有,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爱子心切,一切都为了孩子,这便造成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如自私任性,对老人没有孝心等。父母可以用我国古老的故事“孔融让梨”来引导他要学会尊老爱幼。

4.保证在幼儿园和在家中的标准一致性

10.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又促成了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个人认为,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反复练习,方能达成。回顾这些年来,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小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并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1.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

幼儿的学习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的,因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结合自己主持的课题近10年的研究,将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培养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与广大同行商榷。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

生活习惯的内容分为照顾自己和关心环境两大部分,具体包括:

(1)照顾自己:自我服务、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睡眠习惯、清洁卫生习惯、自我保护。

(2)关心环境:认识环境、爱护环境、社会交往。

(一)照顾自己

1、自我服务:能自己吃饭、穿衣、洗刷、梳头;自己整理房间、床铺、衣物、书包;自己洗手绢;自己选择游戏,玩具玩后放回原处;基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东西摆放整齐,做完事后注意收拾,不留烂摊子;工作不拖沓,今日事今日做。

2、饮食习惯: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就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用手抓饭菜,会使用餐具进餐,进餐姿势正确;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集体就餐时兼顾他人(如果和客人一起就餐时能照顾客人,入座时请客人先坐,上菜后请客人先吃);吃饭安静、专心、细嚼慢咽;瓜果洗净后再吃;不吃过多的甜食,不乱吃零食,不暴饮暴食;饭后漱口、擦嘴;定时喝水、随渴随喝、每天保证喝水1600-1800毫升;剧烈活动后不马上喝水;夏天少吃冷饮,多喝温开水(水煮沸后自然冷却不超过4个小时的、温度在20℃--24℃的水);少喝饮料、不用饮料代替水,不能只喝纯净水;不喝生水和不清洁的水,不用汤泡饭或边喝水边吃饭;不吃不卫生的食物。

3、衣着习惯:衣着舒适、整洁、朴素、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奇装异服,不穿紧身衣服;能结合气温高低和活动量的大小变化增减衣服;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女孩尽量不留长发、不用金属发卡;穿透气性好、合脚的布质鞋、运动鞋和棉线袜。

4、睡眠习惯: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睡早起,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2至12.5小时;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有午休的习惯;睡眠时能自己起床排便。

5、清洁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洗脸一次;手脸脏了随时洗;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每天换洗手帕和袜子;勤剪指甲、勤洗头发、勤理发、勤洗澡、勤洗屁股;不吮手指,不将不干净的物品放入口中;及时大小便,不随地大小便,不憋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地上、墙壁上、家具上、床单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染指甲、头发,不用成人化妆品等。

6、自我保护

(1)用眼卫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离书本一尺远,光线充足不晃眼,姿势端正拿好书,一页一页认真看);书写、绘画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远,拿笔姿势经常练,眼睛本子离一尺,胸口桌子隔一拳);不在运动的车上看书,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看电视距离远近适宜(距离为电视屏幕对角线的两倍),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用脏手揉眼睛;异物入眼睛后不揉搓。

(2)用嗓卫生: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唱歌后不马上喝凉水;正确朗读,声音洪亮;用嗓子时间长时及时休息、润喉;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不唱歌、不大声说话。

(3)用耳卫生:遇到强烈噪音时,用手捂住耳朵,闭上嘴巴;不经常抠耳朵,不用硬物挖耳朵;洗澡、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不让水灌进耳朵里;耳朵进飞虫等异物时知道求助大人。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措施

成人应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有道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习惯的养成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细化为每个年龄段的目标,每种目标包含四个方面的因素,“认识——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习惯”。

(二)习惯的养成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采用适宜的方法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1、巧用儿歌和游戏培养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搜集或创编各种好习惯的儿歌,张贴在墙面上或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创编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見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创编儿歌《吃的真干净》“小朋友们真正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面条、鸡蛋汤;肉末、青菜、鱼肉香。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能够指导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心理学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如,当发现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只要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

12.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二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3A课本英语文字很少,五彩缤纷的图片却很多,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仿。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来饶有兴趣。这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老师的发音,边看老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还要在教学上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老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e 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又如,请一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单词教学时,无论是个别还是全班拼读(拼背)单词,都应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教授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读,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书写姿势、方法正确,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语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教师要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保证单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正确。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13.生活活动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十三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生活活动,因为生活活动贯穿在一日活动始终,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让晨检成为生活活动的前奏

晨检是一日活动的第一环节,对幼儿入园后的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早晨,值班教师认真地对每一位幼儿进行晨检,在细致的检查过程中,不时夹杂着关心的话语:“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吃饱了吗”“你的肚子不舒服吗?是不是吃了不好的东西?”“你的指甲该剪了,你的衣服扣错了扣子。”“你的头发长了,让妈妈带你去剪一剪,好吗?”“你的小脸没洗干净,头发好洗了。”“今天回家让妈妈带你去洗澡,好不好?”“你的头有点热,老师给你试试体温表。”等等,有关生活的话题很多很多,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通过晨检中的生活对话,不但使教师充分了解了幼儿的精神面貌,而且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活动。通过晨检有效地纠正了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早晨不吃饭;有的幼儿早晨不爱洗脸;有的幼儿不愿意自己穿衣服;有的幼儿不愿意洗澡、不愿意洗头等等。值班教师认真细致的晨检工作,为生活活动的开展吹响了动听的前奏曲,也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让家长做生活活动的合作者

《规程》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纲要》中也提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曾经对我园的家长做过调查,有85%的家长是初中文化,95%是农民,5%是教师和机关干部,80%的幼儿家长在工厂上班,8%的家长是个体户,50%的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使家长成为幼儿生活活动的合作者。

1、定期举行早教知识讲座、举办家长开放日,利用家长学校、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知识。让家长在理论上明确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安全保健的积极影响,使家长深刻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对幼儿未来生活的影响,使家长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幼儿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家庭中环境整洁,物品放臵有序,家长语言文明、礼貌,生活中讲究卫生,桌椅、地面有了灰尘及时清理等,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为幼儿创设了不同层次的良好的家庭环境。

2、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在对幼儿的家庭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家庭进行了不同分类:不讲卫生型、物品乱放型、生活无规律型、家庭不和型等,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对于不讲卫生型,我们利用下班或星期天的时间,亲自登门拜访,向家长讲解怎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帮助家长整理、布臵房间;农忙季节,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农活而顾不上孩子,经常有孩子衣服脏了没有换洗;头发长了来不及剪,更来不及洗,来不及梳头的也大有人在。每当这时,我们做教师的总是为孩子洗得干干净净,让孩子清清爽爽地回家。家长被我们的这种做法所感动,同时也感到很不好意思,表示以后无论多忙也要先照顾好孩子。

3、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的不足,如:大班的美术活动中,孙学超小朋友不时把手上沾的颜料往衣服上擦,他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孩子养成这个坏习惯都怨我,我平时手脏时老爱往围裙上抹,没想到让孩子学了去。”通过这件事,家长认识到了在生活方面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积极与我们配合,帮助孙学超改掉了这个不良习惯;加点时,马佳佳小朋友用手指头一点一点地掐着吃,他的妈妈发现后,惭愧地说:“这事怪我平时不注意,他的奶奶就这样吃东西,有时我心血来潮就管一管,有时也懒得管,就这样给孩子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后来,经过家园双方的密切配合,很快为佳佳纠正了这种不良习惯;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家长亲自看到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使家长主动与幼儿园积极沟通,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公布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目标及实施途径。我们以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家园联系表,如:由于多数家长忙于农活、忙于工作,很少有家长有耐心教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系鞋带、系扣子、洗脸、梳头、洗自己的小手绢等,即使孩子自己会做,也没有耐心等孩子自己做,而是来个一手包办,干脆利索,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急急忙忙赶去上班,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为此,我们针对这种现状开展了家园对对碰活动。大中小班同时进行,但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如:小班的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系扣子;中班幼儿在学会穿衣服、系扣子的基础上学会系鞋带;大班幼儿在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梳头、自己洗小手绢、小袜子等,如果只凭教师自己手把手地教,一时半会儿很难让全体幼儿学会。于是,教师在园里做示范,然后给孩子布臵任务,让孩子限时学会,这也是变相地给家长布臵任务。果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全园幼儿就圆满完成了老师布臵的任务。然后,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穿衣、系扣子、系鞋带等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积极性,使家长进一步意识到了包办代替的害处以及放手给孩子的重要性。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及时互通幼儿在家与在园的生活情况,而且还帮助家长及时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认真做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合作者,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常规培养方面的工作。

三、创设温馨、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

幼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的感染,发展快,可塑性大,辨别能力差。因此,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1、做好幼儿的表率,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是孩子的影子,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幼儿的模仿力很强,教师要时时处处对幼儿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虽然我们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身处农村,但对教师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城市差。教师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服装整洁、大方,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要时时向孩子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地照顾好每一名幼儿,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和一些细微的变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微笑送给每一名幼儿,摸摸孩子的头,蹲下来抱抱他,亲亲他,孩子都会感到无限的满足,感到无限的温馨和幸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帮助幼儿获得生活的经验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注意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如: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每个班级设立了生活区,小班在搜集来的旧衣服上点缀上带扣眼儿的大苹果、大桃子,吸引幼儿练习扣扣子、用纸绳串珠、给娃娃穿衣服;中班的用筷子夹玉米粒,系鞋带、绣花、织毛衣;大班的钉扣子、缝毽子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还通过活动区活动学会了礼貌交往、互相谦让、不干扰、影响他人、帮助他人等,使幼儿逐渐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组织灵活多样的生活活动

1、活动的趣味性。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是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某个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的前提。幼儿园生活活动每天离不开加点、盥洗、睡眠、劳动、入厕,如果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加点前,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教师会在干净的小手背上贴上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加点时,要求幼儿大口咬着吃,不要把残渣掉到桌子上;吃鸡蛋时,比比谁剥皮剥得又快又干净,奖给他一个用蛋壳做的小玩偶;午睡时,睡的好的姿势正确的幼儿会在醒来后得到一面小红旗等等,老师的每一次奖励,都会令幼儿高兴万分。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丰富的种植活动,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播种、施肥、浇水、拔草、捉虫、收获,当幼儿拔起一丛丛的花生,欣喜地看着一团团的花生果欢呼雀跃时;当幼儿用小手从棉花壳里轻轻地抓起那白白的、软绵绵、毛茸茸的棉花时,那种收获的幸福画面是多么地生动,这不仅仅是幼儿认识了农作物,了解了它们的生长过程、学会了生活的技能那么简单,更可贵的是幼儿在种植园中亲身体验了劳动生活的整个过程,锻炼了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

2、生活活动的规则性

幼儿园的许多规则,都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后制定的。虽然刚开始幼儿提出的规则还不全面,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会将不合理、不全面的规则进行调整、补充。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由幼儿设计了各种小标志,时刻提醒幼儿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鞋带开了自己系、手脏了及时洗、不要践踏小草、不乱跑、节约用水等。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小小检查员”,在幼儿园里,每天有幼儿轮流充当小检查员,检查监督老师、小朋友做的怎样;在家里,幼儿负责检查爸爸妈妈做的好不好,东西是否放整齐?衣服是否洗干净?饭前是否洗手?早晚是否刷牙?有许多幼儿还自觉地帮助大人整理房间、洗碗筷、择菜、打扫卫生等。这一活动不仅监督了别人,也督促幼儿自己争取做到最好,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生活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生活活动,使幼儿学会了要能适度地等待、轮流;懂得谦让、分享、约束自己;会在有困难时求得别人帮助,同时理解、谅解、帮助他人;与人礼貌交往;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观念。我们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对幼儿实施教育,并运用良好的教育技能,帮助幼儿积累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在人生早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人生打好根基。

如何开展生活活动

门村镇门村幼儿园

14.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俗语 篇十四

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家有黄金,外面有戥子。

早睡早起。

日出日落,云彩烧红,不雨也有风。

夜间有风响,早晨无风有大霜。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话多劳神、食多伤胃,忧多伤脾、气大伤身。

立秋有雨秋不干。

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晨不起早,误一天事;幼不勤学,误一生事。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快刀不磨黄锈生,胸脯不挺背要弓。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吃得快、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二十年前看父敬子,二十年后看子敬父。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七窍踩开,随意往来。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要想身体健,就得天天练。

人要脸,树要皮,不要脸的没法治。

少吃好、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火星怕蔓延,疾病怕传染。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用斗量。

家有黄金,外面有戥子。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三分医,七分防。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算算用用,一世勿穷。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人要脸,树要皮,不要脸的没法治。

药补不如食补。

饭菜基本素,饭后走走步,心胸要开阔,劳逸要适度。

垃圾食品危害多,远离方能保健康。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能人。

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不乱扔垃圾。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为贪一口食,舍了四两膘。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睡前洗脚,胜服补药。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随身。

九里雪大,伏里雨大。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炒豆大夥吃,炸锅一人担。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篓。

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不随地吐痰。

好人光睡成病人,病人光睡成死人。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贪得一时嘴,瘦得一身肉。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不做亏心事,哪怕半夜鬼叫门。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15.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五

目前,从儿童的生活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已经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中国科学院王极盛教授以及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分别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和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等。就学校层面来看,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一五”课题组主持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广东省汕头市大华路第一小学开展的有关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对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都作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基于上述单位与个人在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要想推动现阶段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外来民工子女的生活习惯入手,在农村小学开展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而实践探索的着力点则落在目标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及目标有效的落实上。

一、提炼习惯,构建多元的目标培养体系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要在农村小学深入开展外来民工子女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鉴于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个体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其目标的指向绝非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多层面的,这就要求在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上必须构建起涵盖个体知识、能力、观念、个人责任感以及精神面貌在内的多元的目标培养体系。然而,无论是单一目标的建立,还是多元目标培养体系的构建,都依赖于从儿童生活中提炼而来的良好生活习惯。这里所谓的提炼习惯是指有目的地筛选、提取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适龄儿童身上存在的主要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其他成为21世纪合格国民必备的基本生活习惯。

1.建立目标框架,突出导向性。学校要想培养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有指导全校开展具体工作的总体目标与方向,我们把这里的总体目标与方向称之为目标框架。建立这一目标框架,需要筛查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良好习惯,再重点选取外来民工子女学生成长必备且又容易养成的基本生活习惯,最后进行归类整理。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建立总体目标前,经过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又注意遵循“低起点、多落点”的教育原则,使外来民工子女生活习惯的培养总目标与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对各班建立具体的培养子目标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学期之初,学校校长室就要结合德育计划以及学生实际,提前出台外来民工子女校内生活习惯训练重点,指导各班开展工作,如下表所示。

湖堤小学校内生活习惯训练重点

2.细化目标内容,突出操作性。学校建立了目标框架,班级层面就要对目标框架内的条目内容进行再分解、再细化、再完善、再补充与再拓展,让每位学生都能操作、都会操作。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校出台训练重点的基础上,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将每一项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相结合,制定出简便通俗的实施细则,细化出更具体的生活好习惯,这些细则的达成过程就是生活好习惯的实践过程。例如根据“红领巾胸前飘,见到同学有礼貌,见到师长问声好”的教育要求,通过师生讨论,设计出校内生活好习惯的细化表格,如下表所示。

当然,根据目标框架细化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注意共性也要分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一定的差异性。此外,各班也可根据班级实际对目标框架内的条目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笔者所在的学校曾号召外来民工子女发起过一个“寻找身边良好生活习惯”的活动,此项活动由家长、学生、教师共同评审。五年级(1)班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校内班级公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校外班级公约,将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从校内引向了家庭和社会,见下表所示。

501班班级公约

二、多管齐下,实践中注重好习惯的生成

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认知、矫正、磨合、巩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又需经历不间断的练习、反馈、启发、激励。这就需要学校整合校内与校外(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为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构筑成长平台,创设发展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外来民工子女感知好习惯。校园环境是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环境。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外来民工子女时时处处都能感知好习惯,是外来民工子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条件。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为达成培养目标,从打造校园文化入手,使校园环境处处充满着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色彩。校园内按年级在走廊墙壁上挂上《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励志小故事的镜框,所有走廊的横梁上张贴上《论语》贴条,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让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在国学经典的“包围”中不断刺激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校园内每一个花坛、厕所、楼梯都插上或贴上了富有童趣的温馨提示牌,时刻提醒规范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校每周一期的红领巾广播还开辟了好习惯专栏,或播报小记者进驻班级采风纪实,或讲述班级之星的成长路程,或点评校园内的不文明事,让孩子在校园内也能感受到来自“媒体”的舆论动力和压力。

2.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外来民工子女矫正坏习惯。外来民工子女在充分感知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模仿的冲动,但此时孩子的自我意愿与行为习惯之间往往表现为不一致,也就是在认知上到位了,在行为上还经常出错,这就需要孩子们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经历高强度的纠错和矫正训练,需要班级管理者将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整合到外来民工子女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工作之中,力求将班级常规管理做得更简约、更规范、更高效、更有序。笔者所在的学校用两周时间安排一项好习惯的训练与矫正,像晨间活动、课间活动、午间自修、放心辅导自修等时间段,都是进行好习惯渗透教育的时机。每个活动以表格形式张贴在班级的布告栏上。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折算成品德银行的好习惯金币,学生一天内习惯良好的记存储好习惯金币1元,有不良习惯被发现的,在其中支出栏中记好习惯金币扣除1元,情况特别严重的扣2元。两周一评,根据品德银行的好习惯金币的多少颁发奖章,力争人人过关。当然,在班级强化矫正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极大的爱心与坚持。

3.推进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养成好习惯。当外来民工子女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与当前接受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相冲突时,就需要一个磨合内化的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其中重点推出了“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生活习惯与卫生知识讲座、四项竞赛常规检查、个人卫生突击检查以及整理书包与叠衣服比赛、优秀作业展、“我眼中的校园好少年”演讲赛等活动。由于多数外来民工子女虽在第二家乡生活了好多年,但从未真正走进过本地孩子的家庭,因而对良好生活环境及良好生活习惯缺乏直观的认知,于是学校组织开展了“欢迎你来我家”“今日我当家”等体验活动,定期组织外来民工子女走进本地学生的家庭体验生活,用亲身的体验来代替枯燥的说教。

4.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巩固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经习得仍需巩固强化后才能真正生成。要让孩子在校与在家、在社区(村委)表现都一样,这就需要调动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是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三大支柱,学校开展的外来民工子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而学校教育最终也是为家庭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在家庭与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学习。然而,纵观当前外地民工家庭和他们集群而居形成的小社会,环境可谓复杂,许多民工家长生活邋遢、满嘴脏话、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往往成为民工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等途径开展了对外来民工家长的培训与教育,让他们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道理,引导他们自觉改良生活习惯,成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表率。同时,还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遵守家庭公约、村民公约,每月进行生活习惯的相互评价、相互考核、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笔者认为,以细小习惯为载体开展的农村外来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十分有效的途径。它培养目标小而实,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良好习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学生乐于实践。而且培养方法富有人情味,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景及活动中提升了认知,深化了情感,巩固了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坚信,要提升广大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的素质完全可以通过细小习惯的养成来达成。

(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湖堤小学 315400)

3.推进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养成好习惯。当外来民工子女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与当前接受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相冲突时,就需要一个磨合内化的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其中重点推出了“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生活习惯与卫生知识讲座、四项竞赛常规检查、个人卫生突击检查以及整理书包与叠衣服比赛、优秀作业展、“我眼中的校园好少年”演讲赛等活动。由于多数外来民工子女虽在第二家乡生活了好多年,但从未真正走进过本地孩子的家庭,因而对良好生活环境及良好生活习惯缺乏直观的认知,于是学校组织开展了“欢迎你来我家”“今日我当家”等体验活动,定期组织外来民工子女走进本地学生的家庭体验生活,用亲身的体验来代替枯燥的说教。

4.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巩固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经习得仍需巩固强化后才能真正生成。要让孩子在校与在家、在社区(村委)表现都一样,这就需要调动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是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三大支柱,学校开展的外来民工子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而学校教育最终也是为家庭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在家庭与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学习。然而,纵观当前外地民工家庭和他们集群而居形成的小社会,环境可谓复杂,许多民工家长生活邋遢、满嘴脏话、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往往成为民工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等途径开展了对外来民工家长的培训与教育,让他们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道理,引导他们自觉改良生活习惯,成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表率。同时,还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遵守家庭公约、村民公约,每月进行生活习惯的相互评价、相互考核、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笔者认为,以细小习惯为载体开展的农村外来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十分有效的途径。它培养目标小而实,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良好习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学生乐于实践。而且培养方法富有人情味,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景及活动中提升了认知,深化了情感,巩固了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坚信,要提升广大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的素质完全可以通过细小习惯的养成来达成。

(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湖堤小学 315400)

3.推进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养成好习惯。当外来民工子女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与当前接受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相冲突时,就需要一个磨合内化的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其中重点推出了“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生活习惯与卫生知识讲座、四项竞赛常规检查、个人卫生突击检查以及整理书包与叠衣服比赛、优秀作业展、“我眼中的校园好少年”演讲赛等活动。由于多数外来民工子女虽在第二家乡生活了好多年,但从未真正走进过本地孩子的家庭,因而对良好生活环境及良好生活习惯缺乏直观的认知,于是学校组织开展了“欢迎你来我家”“今日我当家”等体验活动,定期组织外来民工子女走进本地学生的家庭体验生活,用亲身的体验来代替枯燥的说教。

4.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巩固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经习得仍需巩固强化后才能真正生成。要让孩子在校与在家、在社区(村委)表现都一样,这就需要调动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是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三大支柱,学校开展的外来民工子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而学校教育最终也是为家庭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在家庭与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学习。然而,纵观当前外地民工家庭和他们集群而居形成的小社会,环境可谓复杂,许多民工家长生活邋遢、满嘴脏话、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往往成为民工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等途径开展了对外来民工家长的培训与教育,让他们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道理,引导他们自觉改良生活习惯,成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表率。同时,还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遵守家庭公约、村民公约,每月进行生活习惯的相互评价、相互考核、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笔者认为,以细小习惯为载体开展的农村外来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十分有效的途径。它培养目标小而实,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良好习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学生乐于实践。而且培养方法富有人情味,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景及活动中提升了认知,深化了情感,巩固了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笔者坚信,要提升广大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的素质完全可以通过细小习惯的养成来达成。

16.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六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好习惯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妈妈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在战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军事家,一个是蜀国的诸葛亮,一个是魏国的司马懿。打仗时他们俩不分上下,都想方设法要除掉对方。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喜欢看书,看书时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每翻一页都要把手指放到嘴里舔一下。于是,诸葛亮就给司马懿写了一本很厚的书,书的每一页都浸泡了毒药。司马懿不知道,等他看完了这本书后就中毒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指导教师:艾桂芬

17.你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吗 篇十七

遗传优生、合理营养和身体锻炼是保持人的体质健全的三大要素,但是,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体质和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卫生条件等因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造就适宜舒畅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方式和有节有度的饮食起居,都是健全体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顺自然适四时

人的生活规律是在与大自然长期共同生存中形成的。春夏秋冬的大周期,日出日落的小周期,人的身体一切活动亦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按周期的变更,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人是万物之灵,能主动地把握自己,调整和外界的平衡,以适应生存。如冷热的变化,可增减穿着;白天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入夜就寝恢复;饥饿了应该进餐,以补充机体的能量„„。这就是人体顺四时,适寒温的矛盾统一。人只能顺其自然,适应四时,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把握自我。

1.饮食起居和体质

饮食起居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饮食除讲究营养,合理搭配之外,还要注意饮食有节。二千多年前菅子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节就是节制、适度。一日三餐在时间上、数量上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因为早中晚三餐已成为人们进食的习惯,此时会产生条件反射,加强消化脉对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该进食的时候贻误了时间,或者饥饿时暴饮暴食,都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紊乱,损伤胃脾,以患上难以治愈的肠胃疾病。17世纪中叶,英国农民托马斯.佩尔,活了132岁,被国王召进宫廷,盛宴招待,由于饮食过度而死。当时著名医学家哈维为他作了解剖,发现他的机体和内脏竟然没有衰老的现象,要不是他吃得过量,还会继续活着。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进餐的时间也会紧凑,但是定时,适度完全可由自己掌握。

睡眠是人生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是大脑皮层细胞保护性抑制,使得脑细胞不致过度疲劳,是消除脑力和体力疲劳,调节机体的必然的生活内容。人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觉醒和睡眠,白天和黑夜是生物和自然的基本规律,它形成了人体的生物钟现象,长期睡眠不足,使机体的生物规律受到干扰,人的生理功能将会出现混乱,神经系统失调,轻者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下降,重者将导致全身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消化功能减弱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少睡眠会降低体质水平而抵抗能力减退,疾病将乘虚而入,所以许多疾病是因劳累过度而造成的。日本濑户教授曾发表一份资料,说明学生熬夜与患疾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0时就寝的学生中,身体有不适感觉的人大约占有30%,0时至2时就寝的学生当中则有75%,2时以后还不就寝的竟有95%的学生有身体不适感觉。“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早已被古人所认识,睡眠胜似处方,和营养一样是健全体质,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古人对青少年有“能睡者能食,能生长”和对于体质虚弱者有“华山处士如客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说法,说明睡眠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或正常人保持强壮的体质和病后恢复健康,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睡觉时间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在8小时左右,青少年比成年人相对要长些,老年人要比成年人多,女性比男性要多些。

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不是一个古板的模式,有张有弛,应该根据学习、工作的具体情况自行调节,如学生复习准备考试、或集中精力思考某一个问题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睡意会减弱,在紧张生活过后,应该主动地争取休息,补充睡眠之不足,重新调整机体的平衡,否则大脑神经因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会影响整体机能不协调而损伤身体。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个度,睡眠过少伤精神,损伤体质;睡眠过多,对身体同样有害,会使睡眠中枢处于疲劳抑制状态,使机体代谢功能和各器官的功能减弱,同时还会使人精神懒散、思维迟钝、机体乏力。中医对正常人有“久卧伤气”之说。有资料表明,成年人每晚睡觉超过10小时的人死亡率比睡7—8小时的高80%,而睡眠不足4小时的比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也高80%,可见只有适当的睡眠,才能有益健康,增进体质。

2.环境和体质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环境对人的体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已是人们向往的疗养健身的好去处,因为乡间和绿色田野、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洁净、环境幽静,这种环境空气中的负离子要比现代化城市中的多,有利于调节大脑皮层的均衡性,使肌肉中的代谢产物减少,血流质量提高。当然,工业化程度的发展会给现代环境

带来危害,人流的拥挤、废气废水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国家正在重视改造环境之时,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中塑造一个适宜的“小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

生活的周围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居室的布置协调、明朗,可达到陶冶情操、心胸舒畅的境地。人的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居室里度过的,这一小环境伴你朝夕相处,随你一生,它不仅是蔽体御寒场所,也是休息养生之地,住宅居室的绿化、装饰、色调、摆设等等都可以唤起心灵的享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明朗的欢喜近似在你亲爱的人面前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欢喜”。生活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无疑有益于人的身心,科学家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人寿命增加10—25年。

当前住宅的条件还很不理想,应该在尽可能的有限空间,安排得合理、优雅。首先是将室内的家具、用物等摆放科学整齐,充分利用空间。若东西放得杂乱无章,会使人烦恼,食欲减退,睡退减少,抵抗力减弱,房间尽可能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即使装空调的居室也应如此,以有益于人体健康。常言道:“室雅何须大”,只要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合理,安排得井井有条、整洁大方,同样可以得到温馨和美的享受,同样会获得心灵的享受。

工作单位,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也应尽量美化环境,办公用品和设备也要布局协调合理,优化环境格局,有利于人的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融洽人际的关系。

3.人际关系和体质

住宅居室和工作的周围是反映生活、思想、精神的外部环境,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挚诚至爱、理解可作为内在的环境,所以人际关系也是环境因素之一。

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家庭,每一个家庭有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相亲相爱,是美满家庭的基础。“幸福家庭欢乐多”,欢乐使人精力充沛,体力旺盛。据一项调查实验证明,夫妻长期恩爱,体内分泌一种有关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至最佳状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充满着爱的家庭里,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相对较高;一个破碎的、教育水平有缺损的家庭,孩子心理的忧郁,抑制了内分泌的活动和生长素的分泌,影响生长发育水平。家庭和人的体质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心理因素而影响有机体的。

社会的特征是人与人的相处和从事社会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周围的人群,结合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亲属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等等都有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相处得好,会使人愉快,有力、有安全感、有信心。相反,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心情烦燥,体液调节失调,因而影响健康。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之外,应该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是十分深刻的。了解自己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要求自己严格,因而对周围,对别人也越客观,人际关系也越会协调。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大多是估计自己过高,估计别人过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

以上述说的是人生处世的哲学观念,看来和人的体质、健身不太相干,实际上人与人的交往是情感上的交织,情感与人的体质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人际交往融洽,能丰富生活,健全体质,达到健身的效果。

人的思想和人的体型、体力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不是心怀恶意或别有用心与人作对,应该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胸怀开阔、宽容待人,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协调,心里就会踏实。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说过:“不斤斤计较小事,不苟求于人,这样,对自己交往的上下左右的人乃至家庭,都会有一个比较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客观上反过来又促进了自己的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促进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人类的体质也是在这新的条件下发展提高的。但是,追求要从现实和可能出发,而且要适度,因为需求既有心理欲望,又导致生理活动,欲望愈强烈,生理活动反应也愈深,长期下去,即会引起机体生理性紊乱而抵抗力减弱,贪欲无厌的人,心理一直不踏实,精神涣散,无法内守,内分泌失调而患疾病。一位百岁老人谈长寿秘诀时说:一生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使人心地踏实,心境开阔,不使精力和体力沉重。这正是人的精神和体质的统一辩证关系,是心理和体力平衡的基础。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互助和竞争依旧并存,如学习上的上进,工作上的进取,市场上的效益等都贯穿着这对矛盾的统一,处理这一矛盾,都要付出精力和体力,只要正确认识客观,认识自我,争取和竞争将成为人生的乐趣,非但不会损伤身体,还有利于使精神和体力获得发展。当然过度的疲劳需要调节,不致积劳成疾。

4.心理调节和体质

心理状态的平衡,祖国医学在数千年前就早有论证,人的心理表现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为“七情”,认为七情郁结是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内经》曾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从现代医学来解释,这是人的心理状态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内分泌失去平衡,使有关器官、系统的支配和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例如,持久忧虑,会使消化液减少,肠胃蠕动减弱,易患消化性疾病;情绪过份紧张,愤怒,会使肾上腺髓质素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剧,血压升高,血脂含量增高;当人害羞时,会使肾上腺皮质素增多,使表皮血管护张,出现脸红等等。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证实,人的情绪不安,会影响大脑和内发泌系统的功能,刺激过度便会导致疾病发生。因为人类大脑中的下丘脑是情绪兴奋中心,又是调控各种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枢组,不良情绪会直接刺激下丘脑,而影响内分泌活动,以致引起病变。相反,下丘脑经常受到良好情绪的刺激,能促进分泌的加速活动,而对机体产生良好的作用,并提高了功效。因此,人体任何部位的机能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同时,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变化,也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变化,再返过来又影响机体的功能。显然心理平衡有利于机体的平衡。

二、纠正不良习惯

习惯是一种努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催人上进,促进机体健全发展;不良的生活习惯贻误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所以习惯和人的体质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适度的业余生活

社会的开放,搞活了市场,搞活了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余暇时间的文化生活成了人们所需要,业余生活和夜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生活的内容。

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之余,夜晚放松一下,参加文娱活动,可丰富生活,调节精力和体力。但经常的、不节制的长时间沉醉于娱乐场所之中,非但起不到文化娱乐的效果,反而会因精神状态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工作和学习,时间长了会使身体疲惫累积,使机体能力和精力下降。

青少年学生和更不宜步入歌舞厅等场所,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宝贵时间里,专心学好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余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在智力、体力和品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许多损伤身体、影响体质的因素都是和过度、过量、不爱惜自己有关。如玩扑克牌和打麻将牌,原是一种趣味性的娱乐活动,能增添乐趣,转移意念,排除寂寞,结交朋友。空余时间几个人玩上几盘,可消除烦闷,也可增加人际间的关系,有益于身心养生。但是不少玩扑克牌、打麻将的人,不能控制自己,迷醉于牌桌和麻将桌上,纵欲无度,尽至通宵达旦,在长时间的高度思想集中和静止坐姿的情况下,使思维和身体处于紧张极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影响工作,影响身体。更有甚者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违背了娱乐的性质,使人志向堕落,污染了社会风气,应该坚持反对。

2.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随着物质的丰富,对卫生也会越来越讲究。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不要缺少的内容之一。环境优秀和个人的卫生习惯是相匹配的。饮食卫生、穿着卫生,生活用具卫生等都和体质有着联系。病从口入,也是几千年来的卫生经验,除了不吃不清洁、腐败变质的食品之外,餐具的消毒和饭前洗手是防止病毒细菌感染传播的一种十分简易和有效的措施。如果做到饭前洗手一次,有80%以上的接触性细菌可以得到预防,要使身体不受病菌的侵袭。勤洗澡,有助于消除疲劳,身体舒爽,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皮肤上皮脂每天分泌40克左右,每天从皮肤的汗腺排出的水分约600毫升,如长时间不洗澡,皮肤上会积上污垢和排泄酸性物质,堵塞汗孔和皮脂腺,会引起痤、溃、癣等皮肤病,由于汗腺排泄障碍,还会使全身性症状发生。

洗澡还能治疗疾病,对于筋骨扭伤,可通过沐浴治疗达到一定效果。洗澡是一项促进体质增强的一种方法。

洗澡以热水为好,温度35—42℃为宜,老年人洗澡时,水的温度不能太高,时间不能太长。冷水洗澡可以锻炼身体,也可锻炼意志,但洗冷水澡必须从夏季开始,逐渐适应为适。

服装要显示人的个性和精神,服装穿着要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人的体型情况、符合年龄特点、符合人的个性和职业等等。一般情况以宽松为好,有利体表蒸发和血液循环,青少年儿童更不宜穿贴身过紧的衣服。衣着要经常替换洗涤,保持整齐、清洁、美观、大方。

随地吐痰不仅不雅观,不文明,也影响环境卫生。随地吐痰还易传播病菌,危害人的健康。肺结核病人,一口痰里就有无数细菌和病毒,痰迹干后随空气漂浮扩散在空气中,传播细菌,传播疾病。痰里的结核杆菌的生活力很强,在不见阳光的地方,可以存活半年以上。

痰应吐在手纸里或随身带的手帕上,并经常换洗手帕。不随地吐痰,不随丢弃遗物,是保障人民健康、优化环境、净化自身的文明行为。

18.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八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生活习惯;家长;教师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与教育关系紧密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对形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如下:

家长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对生活态度的认知。正如英国著名心里学家李得的这段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人物习惯,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1.家长与教师的有效配合

在幼儿进入校园后,对幼儿生活习惯的监督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有效配合。召开家长会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有哪些要求,同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校方的工作。应校方的要求共同改善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行为。利用家园联系栏告知家长为幼儿合理穿着衣物的常识,让家长为孩子穿衣方面多注意孩子的生活细节。

2.搭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设立“家园直通车”搭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教师把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习惯反馈给家长,并要求家长监督改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家长也可以把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到校园。做到家园零距离接触。家长可以在家实时了解幼儿的信息,学校方面也能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的隐藏信息,从而制定有效方案针对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

3.家长及老师以身作则

因为你的一个小小的不良举动就有可能被孩子效仿,好习惯是可以传承影响下一代的。而坏习惯我们要积极发现和制止。例如有的家长随意丢垃圾的不良示范,影响到孩子就不知道保护环境等等,所以要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研究工作,首先要转变他们的“重知识,轻习惯”的错误思想,让家长了解“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非浅”的道理。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更离不开教师的监督

在实践中,发挥家园共育的功效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老师邀请家长一起组织参加幼儿课外活动。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家长带着小朋友们在户外活动。通过给小树浇水,除草,修剪的行为告诉孩子。“小树小草和小花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需要我们的爱护。”促进孩子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随意丢垃圾,不践踏草坪,不破坏树木等。再如,过马路时,家长和幼儿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绿灯等等..所以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把自己认为好的生活习惯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使他们从小知道那些行为是正确的有益的,那些行为是错误的不恰当的。

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强化认知,必要的时候给予奖励,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儿歌的形式让健康的生活习惯口口相传。比如,在学习洗手时,幼儿就会唱起老师教的《洗手歌》;“讲卫生呀勤洗手,互相提醒小朋友,进屋洗,饭前洗,手背洗呀手心洗,肥皂搓搓来清理,养成习惯靠自己……”。又如,在早上穿衣服时幼儿就会想起老师教的儿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这种边唱边学的形式即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又教会了幼儿生活自理的习惯。

三、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离不开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的环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组成。

1.物质环境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影响

精神环境主要指环境包括人以及由于人的因素所形成的气氛或氛围,它体现在环境中教育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以及幼儿与物质材料之间的关系。比如,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馆能使幼儿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而活动区域的积木滑滑梯等能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和团结协作的习惯。可见环境可以造就人的性格和习惯。因此,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环境,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

2.精神环境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影响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和一般的心里氛围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及幼儿与家长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这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个人性格问题。首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的精神态度。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相信幼儿的自我判断能。利用指导的民主教养态度和方式视幼儿为独立的个体而受到准重和鼓励。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

在当今社会形式下,迫于经济和生活压力,许多孩子从小就是由祖辈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些监护人对幼儿的监管不严。溺爱他们。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与管理,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孩子养成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吃早饭的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其身体的生长发育,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促成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时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抓好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将会对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这项工作单单依靠幼儿园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家长不配合不认同幼儿园的工作,家园共育就很难进行。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开来,两者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关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看法的调查中。有位家长说道:“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中小学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幼儿园偏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认为的,尤其是幼儿良好兴趣、习惯的养成,不是仅仅在幼儿园中完成的,在家庭中也必须坚持,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可见家长对家园共育支持的态度。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在幼儿健康领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张。因此,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要实现“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孩子的生活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家长和老师从孩子的生活点滴开始。在这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及教师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增加交流沟通,为“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提供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第929页

[3]冯国荣、初探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4]林秀如、家园互动的途径研究 新课程(教研),2011(08)

上一篇:情人节送什么好呢下一篇: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及整改措施(吕家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