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伤害

2024-10-09

儿童少年卫生学伤害(共12篇)

1.儿童少年卫生学伤害 篇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预防专业使用)

目录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

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第八章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章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第十章学校卫生监督

课程简介

儿童少年卫生学(以下简称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研究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为成年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等三部分。其总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儿少卫生学的相关技能操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儿少卫生学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医师。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演示、讲座、实际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提问、作业、考核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建议本课程理论课为54学时,实验课为18学时,共72学时。

课程目标

儿少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独立工作的卫生医师。

1.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的流行特征与群体预防、儿童少年脑力负荷特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掌握人体测量与评价方法、学生常见健康问题筛查方法,学习疲劳评价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监督方法,熟悉骨龄评价和心理测验基本原理与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儿少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工作实践。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容 绪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教育过程卫生

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学校卫生监督

学时分配 4 2 4 8 8 8 4 4 8 2 合计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儿童少年卫生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熟悉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学科特点、学习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少年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形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自身的学科理论和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儿童少年卫生学)

五、思考题

1.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在儿少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 3.如何采取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来学好儿少卫生学?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掌握青春期的概念、青春期体格与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发育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及性发育的主要表现。熟悉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熟悉大脑发育的基本进程和儿童少年各年龄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青春期的启动机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难点: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和启动机制。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Growth(生长)Development(发育)Maturity(成熟)

Cephalo-caudal pattern(头尾发展律)Centripetal pattern(向心律)

Peak height velocity(生长速度高峰)Growth pattern(生长模式)Canalization(生长轨迹现象)Catch-up growth(赶上生长)Critical growth period(关键生长期)Adolescence(青春期)

五、思考题

1.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简述青春期的分期及各期发育的主要表现。

3.男女青少年平均身高最高差异约10cm,结合体格发育的年龄性别特点,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掌握生长长期变化的概念及主要表现。熟悉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了解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遗传因素和营养、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难点: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Twin study(双生子研究)Nutrition(营养)

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Daily life system(生活作息制度)Secular growth change(生长长期变化)

五、思考题

1.简述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2.试述营养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3.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

第三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原则和指标的选择;横断面调查及追踪性调查的概念和目的;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熟悉生长发育调查的实施步骤;常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曲线图法、相关回归法、营养状况评价法、指数法及发育年龄评价法等)。了解半纵向调查方法;常用指数及派生指数的评价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长发育调查的方法和实施步骤。难点:现场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回归法。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Surve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生长发育调查)Morphological parameter(形态指标)Functional parameter(功能指标)Constitution parameter(身体素质指标)Psychology parameter(心理指标)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横断面调查)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追踪性调查)Semi-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半纵向调查)

Appraisal standar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生长发育评价标准)Index method(指数法)Deviation method(离差法)Percentile method(百分位数法)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method(标准差分法)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method(相关回归评价法)Growth velocity(生长速度)

Development age appraisal(发育年龄评价法)Nutritional status appraisal(营养状况评价法)

五、思考题

1.试比较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

2.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时,应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3.如果让你组织本地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调查,请你制订出一个周密的调查计划。

4.若对两个集体儿童发育进行比较,请列出常用的两种方法,并说出其优缺点?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心理卫生的概念;掌握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儿童行为指导的概念、原则和技能。熟悉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熟悉学校心理教育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儿童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青春期心理咨询的概念、形式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儿童行为指导。难点:儿童少年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鉴别;心理咨询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

Mental hygiene(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problem(心理卫生问题)Behavior problem(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行为障碍)Behavior guidance(行为指导)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心理咨询)

五、思考题

1.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目标是什么? 2.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3.儿童行为指导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监测的含义和指标及其实施方法;掌握与学习、生活习惯关系密切疾病(近视眼、龋齿)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熟悉儿童少年患病率特点及主要死因;熟悉营养相关疾病和成年期疾病的预防。了解近视的形成机制;了解沙眼、弱视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龋齿的防治。

难点:健康监测的质量控制;近视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Health surveillance(健康监测)Myopia(近视眼)

Refractive error(屈光不正)Refractive myopia(屈光性近视)Axial myopia(轴性近视)Dental caries(龋齿)Trachoma(沙眼)Amblyopia(弱视)Obesity(肥胖)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Iron-deficiency anemia(缺铁性贫血)Ascariasis(蛔虫病)

Adulthood diseases(成年期疾病)

五、思考题

1.健康监测的含义和指标。2.简述儿童少年时期的患病特点。3.近视、龋齿的防治方法。

第六章教育过程卫生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体质的概念;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卫生意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制定作息制度的原则;一日生活制度各要素的卫生要求。熟悉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各系统的影响;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疲劳、疲倦和过劳的概念;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定方法。了解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心理基础;生产劳动教育卫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及其卫生意义,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难点: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点;学习疲劳的评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

Educational process(教育过程)

Health of educational process(教育过程卫生)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

Health of physical exercise(体育锻炼卫生)Constitution(体质)Sports loading(运动负荷)Sports trauma(运动创伤)Dominant rule(优势法则)Starting regulation(始动调节)Dynamic finalization(动力定型)Mosaic situation(镶嵌式活动)Protective inhabit(保护性抑制)Final arouse(终末激发)Fatigue(疲劳)Defatigation(过劳)Daily regime(作息制度)

五、思考题

1.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有哪些?

2.体育锻炼对人体各系统会产生哪些影响?

3.如何对一个儿童的体质发育进行综合评价?需选用哪些指标? 4.影响学生脑力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5.评价学习负荷的生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儿童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儿童少年伤害的概念、分类;掌握儿童少年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掌握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分类。熟悉健康危害行为对健康的损害;熟悉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问题、行为理论和社会生态观点。了解儿童少年意外伤害、自伤、自杀和暴力的危险因素;了解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干预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分类;儿童少年自伤和自杀的预防和控制。难点: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形成的生态学观点。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Health risk behaviors(健康危险行为)Unintentional injury(意外伤害)Intentional injury(故意伤害)Suicide(自杀)Self-harm(自伤)

Active intervention(主动干预)Positive intervention(被动干预)Health-related behaviors(健康相关行为)Health-directed behaviors(健康导向行为)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健康促进行为)

五、思考题

1.描述伤害的分类

2.简述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危险行为的主要特点

3.请结合实际谈谈儿童少年自伤和自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八章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教室的内部布置及卫生要求、卫生标准;掌握教室的采光照明和通风采暖的卫生要求及卫生标准。熟悉校址选择、校地面积布置;熟悉学校课桌椅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及设计原则。了解书籍、教具等教学用品卫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室内部布置及卫生要求。

难点:教学用房的合理布局;确定合适桌椅高差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

Service radius of school(服务半径)

Spacing between of schoolbuildings(建筑间距)Glare(眩光)

Natural lighting(自然采光)Crtical illumination(临界照度)Artificial illumination(人工照明)Ventilation system(换气制度)

五、思考题

1.教室采光、照明的卫生标准。2.校址选择应符合哪些规定。

3.试解释采光系数、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

第九章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掌握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学校健康教育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健康促进学校的意义和内容。了解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学校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及指标。

难点:学校健康教育的规划设计步骤。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

四、专业外语词汇

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

School Health education(学校健康教育)Health-promoting schools(健康促进学校)Process evaluation(过程评价)Impact evaluation(效应评价)Outcome evaluation(结局评价)

五、思考题

1.试述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学校的含义。2.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构架。

3.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可采用哪些指标? 4.简述健康促进学校的内容。

第十章学校卫生监督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学校卫生监督的概念、内容及监督程序。熟悉学校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难点:学校卫生监督程序。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专业外语词汇

School health inspection(学校卫生监督)Preventive health inspection(预防性卫生监督)Regular health inspection(经常性卫生监督)Inspect procedure(监督程序)

School unexpected eventuality(学校突发事件)

五、思考题

1.简述学校卫生监督的分类和内容。2.试述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的程序。

2.儿童少年卫生学伤害 篇二

我国儿童 少年卫生 学 (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亦简称“儿少卫生学”,从解放后学科初建至今,跨越了60多年,虽历经曲折,但正是在实践和时间的磨砺和洗礼中,不断充实、完善,展现出其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在新版《儿童少年卫生学》( 2012年版) 本科教材使用2 a之际,笔者以儿少卫生学教材的建设历程和新版教材特点为切入口,汇报对学科的理解和展望,并以此文向所有在儿少卫生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中不懈耕耘的前辈、专家和同行表示敬意。

1《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材建设回顾

20世纪50年代学科初建时,国内以前苏联“学校卫生学”翻译稿为参照本,进行了本科教材的修订,但并未形成全国统一教材[1]。经过10 a比较快速的发展,1960年第一部卫生专业( 预防医学前身) 全国高等医学院统编试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出版。该版教材由新中国预防医学专家、儿少卫生学科奠基人叶恭绍教授负责主编,全书共17.8万字。除借鉴和引用前苏联资料外,该版教材开始收录国内在这个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2]。1965年该教材再版,全书26万字。 第2版《儿童少年卫生学》进一步明确了儿少卫生学中心研究内容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并围绕该中心内容重新梳理了全书的结构框架,初步奠定了儿少卫生学的学科体系[3]。

1966—1978年,儿少卫生学的发展陷入了长达10 a的停滞、倒退。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儿少卫生学的学科建设迅速恢复。1980年,文革后的第1版全国统编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29.8万字,理论部分8个章节,调查研究方法1个章节,实习指导8个章节[4]。1981年,第一届全国儿少卫生学术会议召开并选举产生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儿少卫生学组。由此,儿少卫生学的学科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不断向纵深发展。儿少卫生学教材也相应地不断充实、完善,第1版全国统编教材分别于1986,1994,2000,2003,2006, 2012年( 第7版) 修订再版。

2第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材特点

第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材由北京大学季成叶教授负责主编,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武丽杰教授共同担任副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近61万字,由第6版的理论10章、实习指导8个扩充到理论16章和实习指导10个[5,6]。 该版教材在兼顾教材稳定性和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连贯性的同时,更加侧重近年来国内外儿少卫生领域新理论、新成就和新方法的丰富和补充。从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上看,框架更加合理,条理更显清晰。 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通过一系列专题板块,如“研究历史”“专题研究”“深入了解”“文献综述”“机制探讨”“背景介绍”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相应章节的知识点。

2.1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基本理论第1至第5章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分别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论、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青春期生长发育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该部分内容由第6版的2个章节扩充到现在的5个章节,修订幅度非常之大。除全面使用我国自己的数据替代原有比较陈旧的内容外,还细化、增补和重新梳理了相当多的理论和知识点。如在儿童少年脑发育部分,按照发育进程重新细化了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并进一步补充了青春期脑发育与心理行为年龄特征的关联; 在介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之前,系统介绍了生长发育的指标体系、研究内容并增加了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这些内容的补充非常有助于学生对于生长发育规律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理解。同时,第7版教材重新归纳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将既往的4个规律进一步归纳为2条: 将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并入生长发育程序性和时间性; 将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并入生长发育连续性和阶段性。此外,根据学科近年来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较大篇幅的新内容,如生长发育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儿童少年体能发育、儿童少年体成分发育等。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补充的新内容也非常多,在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一章,新增了现代媒体对生长发育的论述,同样可圈可点。

2.2适当调整、补充了生长发育评价和群体健康研究方法儿少卫生学与临床儿科学同是研究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着重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而后者着重于个体儿童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是开展儿童少年健康研究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方法学科。第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对群体健康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以第6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中第1节生长发育调查方法为例,新版教材将调查方法归纳为现况调查、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与人群干预研究四大类。在第6版中,则为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三大类。相比之下,新版教材的表述与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更为一致, 这样的调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各门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再以第7章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第1节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的介绍为例,将常用的群体健康指标分为生命指标与疾病指标; 同时,各指标名称也进行了修订,如用患病率代替检出率,这些调整都是基于编著者良好的流行病学基础。

2.3更加侧重群体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控制在第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中,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章节涉及第7章部分内容、第8 ~ 12章。总体来看,更加重视和强调群体和高发健康问题,并落脚点突出放在预防控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伴随着大转移,城市流动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新版教材首次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进行了单独讨论。在儿童青少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中,也重新进行了修订,删减的健康问题如沙眼,增加的健康问题如哮喘、儿童期高血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早期预防。这样的调整与疾病谱的改变及慢性病预防的早期干预理论一致。同样的调整思路也体现在与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和青少年危险行为相关的3个章节。

综上,第7版《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修订幅度较大,除如上所述外,在学校卫生有关的内容中,专门新增独立1章进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讨论; 在实习指导中,主要的调整在于增加了体成分测量和运动负荷试验两个实习内容,这与理论部分的调整是相互呼应的。

3《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材建设的展望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二是正在学校接受教育; 三是集体生活在学校里。正是基于这3个特点,儿童少年这个群体呈现出其他学科无法涉及的特殊健康问题。 各版教材无不是立足于这3个基本特点,坚持强化生长发育的观点、群体的观点和预防为主的观点。建构教材体系的依托是学科的发展和科研的深入,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只有在这个方向的持续性和突破性研究才能为儿少卫生学的教材建设提供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胚胎发育、生命编程和遗传密码的解读、发育异常的早期识别、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探讨及成年期慢性病的早期干预都被视为重要的科学命题在不懈探索中,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会不断充实到儿少卫生学学科教材中。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是儿童少年群体健康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学,这两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其与儿少卫生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3个学科间跨学科、复合人才的培养必将为儿少卫生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提供助推剂。

3.儿童意外伤害紧急避险手册 篇三

1、擦伤:

擦伤是指孩子摔倒擦破的伤口,轻微的表皮擦伤,在家治疗就可以了。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湿纸巾或清水将伤口擦洗干净,用碘油、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一层外用消炎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者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周边机体组织破碎、血流不止,或受伤在重要位臵(如脸部),建议还是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和治疗。对于大而深的伤口,更应及时带宝宝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

2、割伤

割伤是刀、剪、玻璃片或锋利的器具造成的损伤。

割伤后首要的处理是用直接压迫法止血,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必须稳固而轻柔地压在伤口上至少5 分钟,切勿经常将毛巾拿开查看伤口。5 分钟后,若仍有出血,可以延长5 分钟。95% 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都可以依靠压力阻止血流,使伤口处的血液凝成块。如果15 分钟后仍不能止血,或发现伤口每隔片刻总会有新的血液流出,就意味着伤口可能伤及动脉血管,应该立即上医院处理。

在出血停止后,可用冷水和肥皂将伤口清洗干净,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消毒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请注意,如果是面部伤口或伤口裂开超过1厘米长,应尽快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缝合治疗。因为割伤在6小时内可以缝合伤口,促使伤口愈合和减少伤口感染,以免留下过大疤痕。

注意,不要使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刺激伤口,这些消毒剂会杀死伤口愈合所必要的新细胞;不要使用抗生素药膏,这类药物会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扎伤:

如果被钉子、针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因为伤口窄、深、细菌不易被排出,很容易引发炎症。在紧急处理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使得流出一小点鲜血,同时细菌也会被排出。假如被刺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患上破伤风的危险,特别是被生锈的刀具或旧铜铁制品刺伤,务必要及时就医,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针。

如果木刺、竹刺等异物留滞在皮下,可用在异物所处的皮肤部位放一块冰,使皮肤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使异物暴露出来,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异物夹出来。

如果导致刺伤的异物是玻璃碎片,或是铁钉断在伤口里,应让宝宝马上停止活动,一定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而应赶紧去医院,通过手术清除。因为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流血更多甚至损害内脏、血管,神经。4.扭伤

多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四肢关节或躯体部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的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

受伤后24 小时内,最好冷敷不要用热敷,用冷毛巾包冰块冷敷20 分钟,冷敷可以达到镇痛消肿的效果。受伤第2 天后,父母可以改用热敷促进肿胀消退,也可帮宝宝揉揉受伤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扭伤部位,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把扭伤部位垫高。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注意,脱臼和骨折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普通扭伤,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还是要医生来帮忙。

5、骨折或脱臼

外伤后,父母可轻微碰触受伤的身体部位,一旦触摸会引起孩子剧烈哭闹、拒绝触摸,表情异常痛苦,并且受伤的关节活动受限,受伤的身体部位出现肿胀,或有异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断为有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或脫臼,家长要尽量减少对受伤身体部位的移动,以免骨折、脫臼移位引起神经血管的损伤。有出血用消毒纱布压迫伤口止血,伤口用消毒纱布覆盖。就地取材,可以用硬木板片或杂志临时把骨折的两端固定好,以防进一步损伤。家长在做完这些紧急处理后,都要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8、烧伤或烫伤

为减少儿童烫伤的发生,提醒家长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要学会烧烫伤后的家庭急救方法。“冲、脱、泡、盖、送”5步骤,是烧烫伤处理的首要原则:

1.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以快速降低皮肤表

面热度。如果无法冲洗伤口,可冷敷。

2.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3.泡:在冷水(加冰块)中持续浸泡15~30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不过,如果烧烫伤面积太大或宝宝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多或延误治疗时机。

4.盖:盖上干净湿布或消毒凡士林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

5.送:如果伤口严重,赶紧送到医院急救、治疗。

注意:轻度的烧伤(皮肤完好)可以涂一点红花油;对于面积较大、较严重的烧伤,局部降温冷却后,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口,尽早去医院治疗。

家长千万不要在伤处涂抹酱油、醋、酒、牙膏或者其他油脂和偏方。不仅对伤口无益,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9、动物抓伤咬伤

被狗、猫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切忌像被毒蛇咬伤一样对伤口进行挤压,以防狂犬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在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家长在做完这些紧急处理后,都要尽快把孩子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被没有预防接种过狂犬疫苗的,被可疑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在24 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一、头外伤:不出血有青包

这种情况,家长有时候很容易去揉,拼命的去揉,把这个大青包给揉散,这是错误的。应该拼命的压,在当时把血尽快的止下来,在前面的24小时里面用冰敷,让血尽快的凝固,超过24小时或者48小时才开开始热敷,让血液吸收。这是淤血性的外伤,我们把冰袋给宝宝包上。

比如说磕到了头,我们用一个冰袋敷在头上,压紧,压在磕的地方,一般是五分钟左右,最好是五分钟以上。而且毛巾要把冰袋包住,以免太冰。之后,我们再用冰敷,24小时之内一定要用冰敷,不要用热敷。

冰敷的时候,放在上面就可以了。冰敷一次敷5到20分钟就可以了,以免继续出血和肿胀。

如果磕到后脑勺原则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冰袋要放在后脑勺磕的地方。在哪里磕的,就在哪里敷。

一天要敷几次?

一般来说,原则上是每隔20分钟就要敷一次,一次敷15分钟。我们首先要压,目的是止血,之后再敷。尤其要注意的是24小时之内是冷敷,不是热敷。

二、头外伤:出血

如果头部有一个裂口,有出血,第一步要止血。我们用一个干净的纱布,顺着这个伤口直接盖在这个伤口的外面。然后,仅仅的压住伤口,让它维持5分钟以上。5分钟以后,这个伤口的血应该止住了。如果止住了,我们开始处理,如果没有止住,我们继续压着,压到血完全止住为止。这种开放性的伤口,我们要确定伤口的大小,如果超过了1厘米以上的,都要送到医院去。因为在任何的地方,这些伤口1厘米以上的,完全靠自己愈合都会留下一个疤痕,或者是很小的肉球。如果缝合的话,可以使这个伤口缩小到最小,而且减少了感染的机会。这是出血的情况!

用干净的纱布按住外伤处

那怎么判断这个头部受伤的严重程度呢?

那现在我们讲瘀伤,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跌伤和淤伤是儿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摔伤以后,我们没有看到头上有外伤,每次头部的外伤都要观察24小时。因为这24小时是我们孩子“五危险”的时间期。尽管没有看到外伤,但是可能在颅内出现出血,所以24小时内我们要不断的看孩子有没有神志上的改变,有没有特别的嗜睡,或者平时很活泼的孩子,有没有呆滞的情况出现。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呕吐,如果有频繁的呕吐,比如说一个小时里面连续两个小时的呕吐,我们就要尽快的看医生。这样子,说明他有颅内压力增高的表现。这是我们讲的颅内的脑外伤。

这样的话,这24小时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晚上。在晚上的时候,家长有责任每两个小时检查一下孩子。有时候摸摸他的手看看反应如何,如果还是跟正常一样的反应,那孩子没有出现神志的昏迷,或者是人事不知的状态。一般来说,过了24小时以后,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颅内外

伤的表现,那就可以放心了。

三、鼻子出血

鼻出血的时候,以往我们都是要孩子头抬起来才止血。现在我们要求改正,以前止血的时候,把孩子的鼻孔捏住。我们现在不提倡,鼻出血要很快的确定是哪个鼻孔出血。如果是左鼻孔出血的话,我们要把左边的鼻梁鼻中格止住,用5分钟左右给他止住。而且要用冰袋在孩子的额头上敷,这样可以缓解鼻出血。我们不要用棉花和纸止血,如果用和纸的话,会一下子把止住的血拉出来。这样会开始重新出血。

如果是右鼻孔的出血的话,我们就把右侧的鼻子往鼻中格的地方压,而且敷上一个冰袋帮助他止血。压5分钟以后,轻轻的把手放开,让黏膜可以放松。不管是头上的止血,还是开放式的止血,按2分钟有时候不够,20分钟又太多。现在一般的是5分钟,止血应该在2分钟以上比较适宜,5分钟是比较保险的一个系数。

四、骨折

我们说的骨折是外四肢骨折最常见的,因为这是运动造成的。骨折因为是在运动过程当中造成的,而且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一个是摔跤,保护性的手会伸出去,所以上肢和下肢是最多见的。

怎么来判断骨折呢?一般的来说,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摔下去以后,有明显的疼痛,大声的哭了很长时间,就说明有的地方有明显的疼痛。然后,有一些该运动的关节失去了明显的运动。还有局部组织的红肿和肿胀,如果有这几个表现,我们就要怀疑有骨折的现象。

我们家里面希望孩子骨折的时候,因为骨折如果有断裂的话,我们要担心的是血管和神经如果卡在这个断裂的地方,就会造成更多的损伤。所以,在去医院之前,我们家里面要先做一个临时的固定。使得这个断的地方,不会继续的变动,使得我们肌肉、神经、血管不进一步的受到外伤。

我们家里可能最容易找到的是一些杂志和报纸。比如说我们怀疑孩子小腿有骨折了,需要把这个杂志和报纸给他做一个固定。但是这个杂志和报纸一定要足够长,要覆盖它剩下的两个关节。我们用比较宽的布条把它固定起来。

在固定的过程当中不要太紧,我们固定以后,要看看末梢的血液循环。固定的时候要记住上下两个关节都要包含进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上肢的固定。

4.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 篇四

1、蜂蛰狗咬

先拔刺,再冲水

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伤

分泌物,别硬堵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

趴床上,挤后背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盘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4、误食药品

多喝水,促呕吐

孩子看到桌上摆着花花绿绿的药瓶,伸手够到并打开当糖豆吃进去的意外,经常发生。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发生意外后,要尽快给孩子喝大量的凉水,然后刺激其喉头,使其呕吐。同时要赶紧送医院,洗胃治疗。

5、烫伤烧伤

用凉水,赶紧冲

孩子可能会被热水、热粥、热汤等烫伤,也可能因碰倒煤炉等造成烧伤。一旦发生烫伤,要立即用凉水冲,使其降温。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将衣服扒开,要连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龙头下冲洗,降温。再扒开衣服检查其烫伤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烫伤的皮肤。所有动作要轻柔,同时要保持创面干净及水疱完整,创面要涂些烧伤药膏、抗菌素软膏,或用干净的布、衣服包裹伤处,转送医院。

另外还有几个事项值得注意

预防窒息:保鲜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气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异物的情况下,如果异物刺激喉黏膜,则会引起剧烈咳嗽,并因反射性喉痉挛及异物阻塞而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鸣、失音、喉痛等。最严重的是,如果异物较大而且嵌在声门上,则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6、预防意外跌落:

(1)在儿童骑车,溜冰时,要准备防护用具如头盔和护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锁,或装上窗栏。

(3)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

(4)在给婴儿换尿布或衣服时,人不要离开婴儿,保持有一只手保护着婴儿。

(5)清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卷起的地毯,暴露的电线,栏杆间距宽大的阳台和楼道等。

(6)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7)要注意幼儿在有滑轮的学步车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学步车替代。

(8)对孩子经常活动的场地要检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5.盘点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 篇五

在我国,意外伤害是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全球每年约87.5万名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死亡,400万儿童因伤害住院。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死亡首要原因。要如何减轻这种现象的发生,成为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下面针对一些事故总结的具体急救措施一起来看下。

溺水时俯卧排水:家长不要明令禁止孩子玩水,最好是陪同孩子去安全有防护的地方游泳。溺水的孩子被救出后,可让孩子俯卧位,大人用膝盖挤压腹部,使水排出,及时送医院救治。

腹泻时小心中毒:剩菜剩饭即使冷藏,细菌也会继续生长,加热也不能完全消除。最好不要食用剩菜剩饭。孩子腹泻时到急诊科就诊。

烧烫时凉水冲洗:让孩子远离热水、煤气灶。出现烧烫伤时尽快用凉水冲洗15~30分钟;如皮肤已破,可用冰敷降温,不要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干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碰伤时避免感染:夏天不要激烈运动,不要在太阳下暴晒,多喝水,避免中暑。摔碰伤导致小出血,也要去医院止血、注射抗生素等预防感染。

6.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篇六

1 自我伤害行为的界定与分类

1.1 界定

对于自我伤害行为,随研究范畴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这使得自我伤害的界定颇为广泛。一般看来,这些界定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自我伤害指以自杀、企图自杀,以及任何方式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狭义的自我伤害指以不太极端激烈的方式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主要指标为个体并无结束自己生命的明显意愿。关于自伤行为的诸多用语中,较常使用的有3种:自我伤害(self-injurious, SI)、自我损伤(self-harm, SH)和自我毁坏(Self-mutilative behavior, SMB)。其中,SH的外延最宽泛,它可以理解为任何直接或间接伤害自己的行为,既包括不被社会所赞许的行为,也包括不同文化传统中人们认可甚至鼓励的行为,如在身体上打洞、纹身、攀岩等,甚至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忽视也在其范围之内。SI被理解为个体有意识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它以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为特征,从有意擦伤皮肤到完全的自杀行为,都属于这一范畴,但不包括间接的SH行为。SMB含义为刻意造成对自己身体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结果,且这类行为包含于广义的SI之内。本文所讨论的即为SI行为。

1.2 分类

如同对SI的界定,SI行为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自我伤害防治处理手册》所定义的狭义SI行为包括扯头发、以头撞墙、咬伤自己及割伤自己。Ross和Mckay将SI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直接SI行为指以身体撞击硬物、打咬自己、割烫伤自己、挖眼睛、扯头发;间接SI行为指酗酒、药物滥用等。

目前,Favazza和Sinemon[1]的扩展分类系统将SI行为分成4类,见表1。

2 自我伤害与自杀行为的比较

前已述及广义的SI行为是将自伤与自杀都包含在内,没有明显的区分。研究中自杀比SI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2],而且SI常与自杀相联系,但实际上两者有差异。综合相关文献,我们从心理过程的知、情、行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见表2。Favazza[1]也从知、情、行的心理过程对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此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杀与SI都是攻击、死亡本能的表现。Menninger[3]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他将SI视为一种自我治疗,象征着一种胜利,生之本能战胜了死之本能(即SI者认为SI是将身体上坏的部分消灭,而好的部分获得重生)。

3 自我伤害行为多因素分析

大多数SI者在行动之前都经历过相似的心理体验,即紧张、愤怒、焦虑、烦躁、悲伤或者人格解体感的加剧,这些体验使其既不能逃脱也不能控制。另有研究表明,SI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有相同之处,即情境中都充满压力,且存在拒绝或放弃,这种情境特征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仅仅是个体的知觉。因此,我们从个体与情境两个层面来分析影响SI行为的因素。

3.1 个体因素

3.1.1 性别差异:

一般认为,女性更多做出SI行为。国外研究发现,SI行为以女性居多,且有日渐增加的趋势。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过去20年里,年轻女性的SI频率较男性高,是男性的7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男性青少年SI频率上升了2倍,亚洲女性的SI是其他地区的6倍[4]。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得出不同结论,这可能是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样本都来自边缘人格障碍(BPD)患者,而BPD患者以女性居多。现在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精神病人样本,还是非临床样本,SI行为发生率男女相当。但是,在得出确切的结论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3.1.2 风险行为(酗酒、药物滥用、攻击行为等):

(1) SI倾向或行为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背后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求助的信息,希望透过这些行为,使其心声得到回应,而这种求助方法常被青少年所采用。不良青少年(或称问题少年)对自己的未来持悲观态度时,常出现自伤行为,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是自杀的高危人群[5]。综观个人偏差行为与SI的相关研究,Bren等[6]认为,攻击行为、成瘾行为和偏差行为问题,都可以解释预测男女的SI行为。(2)挫折-攻击性的宣泄,挫折-侵犯学说认为,青少年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经常会使用一些不良的适应方法来保护和防卫自己,对抗挫折、失控的情绪。如果青少年挫败情绪积蓄过久,其性格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打架动粗的行为就会出现,甚至发生伤害自己的向内攻击行为。

3.1.3 性别认同:

研究发现有些男性SI者希望自己是女性、排斥自己的阴茎、喜欢女装打扮、发生同性性行为,也可能童年时曾被父母视为女孩子来养育,或因尿床、手淫而被威胁阉割生殖器的经历;有些女性SI者厌恶月经与性行为。而不论男女对性都存有罪恶感,通常在处理性关系与承担性别角色中,出现困难,此外,有些则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有滥交行为[1]。

3.1.4 童年创伤经历:

在SI者身上常可以发现成长过程中的失败经验、童年遭遇的身体虐待,甚至是性虐待[7]。SI行为就像早期受到虐待的经验一样,SI者模仿施虐者伤害自己的行为,同时也由SI让自己从本来无助受害的角色转变成为主动加害自己的角色。早期的创伤经历,对于认知发展有明显的影响,与一般儿童相比,受虐儿童不太会表达自己内在的情绪状态,而这样的缺陷可能造成情绪冲动控制不良[8],产生SI行为。人们通常认为SI者是没有办法判断自己情绪的人,他们缺乏足够的语言能力来有效表达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且向他人寻求协助,认知能力的缺陷容易让SI者认为自己是没有情绪的。而和其主要照顾者长期分离的个体,不记得自己在幼时曾经有谁对他特别好或特别喜欢他,有这种感觉的个体,是最不善于利用人际资源来控制自己情绪的人。Favazza和Conterio[9]针对女性习惯性SI的研究发现,54%的SI者形容自己童年是痛苦、不幸、悲凄的,只有8%的SI者形容自己童年是快乐的。

3.2 环境因素

3.2.1 家庭:

从家庭系统观点来看,个体的行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培养个体情绪、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成员互动关系不良所造成的压力,与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影响SI行为发生的家庭因素:(1)亲子关系、亲子间的沟通问题[10]以及缺少支持系统是发生SI行为的重要因素,此外,父母的不当管教,尤其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也常造成负面影响。(2)当以家庭系统的观点来看青少年问题时,除了亲子关系外,父母的婚姻关系对青少年的行为也产生重要影响。当青少年在充满冲突、家庭气氛不佳的环境,青少年会有寂寞感,觉得自己是不被喜爱或是可被抛弃的,遇到问题时较容易产生SI行为。(3)家庭暴力、受虐、被忽略的经历,尤其是遭受家庭暴力的青少年,有不少会选择离家出走来避免进一步的侵害,也因此被贴上离家出走的偏差标签。

Lipschitz等[11]发现,有些青少年以自杀的方式来作为永远逃离被虐情境的解决方法,认为自己是家庭中可被抛弃的一员,即使死去也不会有人感到惋惜。值得注意的是Lipschitz进一步指出,精神上的刻意疏忽,对青少年SI行为产生的影响,可能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大。Lipschitz等针对71名青少年因急性精神疾病而入院的患者调查中,发现有36名曾试图自杀、28名有过自残行为,而这64位有过SI经历的青少年中,有43.7%表示曾经被家人施虐、61.0%有过被精神虐待和被疏忽的体验。由这些研究结果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目睹家庭暴力也会成为青少年的危险因素,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也许不会马上呈现出所谓的问题,但随时间的流逝可呈现出各种极端的自毁行为,如离家出走、药物滥用、自杀或杀人念头。

3.2.2 学校:

学校是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及同伴的影响往往取代了家庭,所以,影响青少年SI行为的学校因素同样值得关注。(1)同伴关系,青少年多以学校为主要的社交场所,因此同伴关系的建立也多以同学关系为基础。大多数青少年认为能够从同伴身上获得尊重及情绪上的支持,当他们有心事时,也倾向于对同伴诉说,也就是说,同伴团体具有提供情绪支持与鼓励的功能。此外,有SI经验的青少年,同伴关系通常比较差,面对问题的时候,无法从同伴身上获得情感支持,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2)学习压力、父母过高的期望,往往也成为一个压力源,特别是学习成绩与期望有落差的时候。家庭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使其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他们往往要在各种补习班中渡过乏味的寒暑假。此外,在期末考试或重大考试(中考、高考)的时候,会担心未能达到父母和教师的期望,影响前途命运,而导致负面情绪继而发生SI行为。(3)师生关系,许多学习成绩不好的青少年无法从教师身上得到情绪支持和鼓励,为保持自尊,这些学生会以偏差或退缩的行为来面对[12]。学校、教师在青少年有需要的时候,若能实时提供情绪支持或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将有助于避免青少年选择以SI行为缓解压力。(4)就业压力,多年的高校扩招造成了职场供需的巨大矛盾,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十年苦读,一朝失业”的巨大心理落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这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归因方式,使得青少年更多的采用SI来面对就业等诸多人生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伤害,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Favazza AR.Bodies under siege:self-mutilation and body modifi-cation in culture and psychiatry[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2]Favazza AR.The coming of age of self-mutilation[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1998, 186:259-268.

[3]Menninger KA.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ignificance of self-muti-lation[J].Psychoanalytic Quarteril, 1935 (4) :408-466.

[4]Richardson C.自我伤害:了解原因和治疗观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 (6) :284-285.

[5]Cairns RB, Peterson G, Neckerman HJ.Suicidal behavior in ag-gressiv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88, 17:298-309.

[6]Brent DA.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suicide:A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 suicide victims with suicidal inpatient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88, 45:581-588.

[7]Leibenluft E.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e borderline self-mutilat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1987 (1) :317-324.

[8]Vander, Kolk BA.Childhood abuse and neglect and loss of self-regulation[J].Bulletin Menninger Clinical, 1994, 58:145-168.

[9]Favazza AR.Why patients mutilate themselves[J].Hospital Com-munity Psychiatry, 1989, 40:137-145.

[10]Adams DM.Perceived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behavior[J].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9, 33:498-507.

[11]Lipschitz DS.Perceived abuse and neglect as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 in adolescent inpatients[J].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99, 187 (1) :32-39.

7.儿童少年卫生学伤害 篇七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引起了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学工作者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繁多,如跌伤、割刺伤、耳鼻喉及气管食管异物、烧烫伤、触电、药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落入洞坑、打斗伤、煤气中毒、窒息、缠绕伤、砸伤、绞伤等等。要有效地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首先要对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纳。

1、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非常复杂,其融合了客观与主观、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以下对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简略的归纳: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童医疗卫生保健也同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检验手段、新的`药物与疫苗等等治病与防病手段的层出不穷,以往那些对儿童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的肺炎、破伤风等等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如汽车的大幅度增多,都大大地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1.2 儿童安全知识普及不够,大多数儿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家长更重视儿童的“知识教育”。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儿童的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包括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这种教育方式直接的结果是: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与意外防范知识的缺乏,从而使他们容易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无意识或无法进行有效的规避。

1.3 儿童监护人防范儿童意外的意识薄弱

儿童监护人如儿童家长与老师缺乏儿童极易发生意外的安全意识,从而在儿童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未能作到时时留意、刻刻当心。同时,儿童监护人本身就对儿童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对儿童安全问题缺少关注。这些家长或老师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身对意外的防范能力,错误地认为儿童懂得自我保护,使许多本可以防范于未燃的儿童意外发生。

1.4 儿童养育方式的影响

现在的儿童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全方位保护”的养育方式,使这些儿童本该自己完成的活动由家长全部代劳。这样就剥夺了儿童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其结果是儿童对危险缺乏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1.5 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儿童正处于身体机能不断完善的阶段。他们体能发育不全、运动机能较差、体质较弱、对速度反应较慢。这些在身体机能上的缺陷都使儿童在生活中较易出现骨折、车祸、溺水、坠落等等意外伤害。

1.6 儿童游戏场游戏机会与玩具的增多

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儿童带来的一个直接收获是:游戏场与玩具的增多。但在儿童游戏场玩耍时,如果没有对游戏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没有事先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游戏安全教育,儿童游戏意外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

同样,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玩具的同时,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挑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挑选合适的玩具、没有在儿童接触玩具之前对玩具的细小零件、附加绳索等小物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儿童也非常容易出现误吞、绕颈等各类意外。

2、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诸多因素,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非常必要向儿童监护人大力宣传防范这些因素的措施:

2.1 儿童监护人应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儿童监护人应加强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安全环境。同时这也为向儿童传输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2 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让全社会来关心儿童安全问题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与防范措施,增加社会各界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对于玩具生产企业、游戏场管理机构,更不能只为经济利益而不顾儿童的人身安全。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与爱护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才能降到最低。

2.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监护人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对儿童进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教育,同时努力培养儿童的处世能力与自立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2.4 加强儿童体能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家庭、学校、幼儿园应向儿童提供足够的身体锻炼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一些由于运动如钻爬攀登、奔跑跳跃所造成的儿童伤害。

2.5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走路向右行、吃饭不说话、鞋带要系紧等习惯的形成均能使儿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8.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 篇八

1、暂缓入学;()

2、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特校提供指导 服务。()

3、具备入学条件

1、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9.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篇九

1 儿童伤害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公布的数字, 全球约50%的儿童死亡是由于伤害所致, 其死亡人数超过了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这四种疾病所致死亡数之和[5]。美国CDC报道, 美国在1996年有13 000多名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死于伤害。20世纪50年代以来, 随着儿童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急剧降低, 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防治已经成为美国公共卫生领域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7]。在欧洲, 伤害已成为儿童致死的首位原因, 1~14岁的儿童中, 伤害致死的儿童数是癌症的2倍, 是呼吸系统疾病的8倍[8]。据估计, 欧洲每天有14名儿童、每周有100名儿童由于伤害而无辜地死去, 每天有2 240名儿童因为伤害而住院, 28 000名儿童因为伤害需要在急 (门) 诊接受治疗[9]。

在发展中国家, 虽然传染性疾病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仍然存在, 尤其是在儿童生命的第一年中, 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 伤害已经逐渐成为使儿童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0]。近年来亚洲以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 伤害对生命造成的损害已经超过传染性疾病[11]。阿根廷、古巴等国伤害是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2]。伊朗因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全死因的16.69%[13]。自20世纪90年代, 我国儿童伤害研究工作开展以来, 十多年的研究表明, 伤害在我国儿童死亡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1995年我国5个妇幼项目县的调查结果表明, 儿童意外死亡是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发生率为67.13/10万, 占儿童总死亡数的31.30%[14]。江苏省的调查也显示, 伤害为江苏省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 其中1~4岁和5~14岁儿童中因伤害死亡者占总死亡数的70%[15]。珠海市、太仓市的研究也表明伤害在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位, 死亡率为133.04~267.70/10万[16~18]。

伤害不但使无数儿童死亡, 而且它的危害还在于其高发性和致残性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意外伤害事件中, 非致死性伤害是死亡的35倍[19]。1992年美国有83 000名青少年因伤害死亡, 却有170万致残[20]。据推测美国每年由于伤害有60万儿童需住院, 超过150万的儿童需要在急诊治疗[21]。广东省1999年对7~18岁中小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 伤害发生率为47.76%, 男生高于女生, 残疾率为410.47/10万, 受伤后就医者占31.3%, 平均每例受伤害学生缺课5.6天, 医疗费用81.5元[22]。武汉市对1 703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 伤害发生率为29.5%, 各类伤害人均发生数2.0次/年, 造成经济损失人均344.5元, 24.1%的学生心理负荷增加, 21.3%的学生家庭压力增加[23]。据估计,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为4 250万人, 其中门诊1 360万人, 住院34万人, 因伤害暂时性失能105万人, 残废34.5万人, 缺课2.38亿天 (相当于80万学生休学1学年) , 我国每年青少年伤害的社会代价估计为106.6~453.3亿元, 其中医疗费用为32.6亿元[22]。在欧洲, 每年因儿童伤害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高达4千亿欧元[9]。据美国1992年的统计显示, 当年15岁以下儿童因各种伤害造成的花费达2540亿美元[24]。然而, 失去孩子对一个家庭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却是无法用金钱估计的。

2 儿童伤害影响因素

伤害的发生不是随机的不可控的, 它与许多可预知的因素紧密相连, 如年龄、性别、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伤害的发生, 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2.1 性别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 男孩是儿童伤害的高危人群, 其伤害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女孩, 年龄越大, 差异越明显[13,25,26,27,28]。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男女比为1.2~2.5:1[29], 我国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性别比为2.50~3.34:1[30]。性别不同, 伤害发生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国外以伤害发生的机制来解释伤害中男女死亡率的不同。比如, 在青少年中因车祸、火枪和跌落造成的死亡率男孩是女孩的10倍, 然而行人死亡率男孩与女孩相比差之甚微[24]。

2.2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身体、智力的发育水平不同, 故而伤害的发生率与类型也不同。年龄越小, 自我保护能力越差,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危险环境的暴露和危险行为也逐渐增多。窒息多发生在婴儿期。江苏省的研究表明, 在婴儿意外死亡的原因中有85%是意外窒息。美国在1996年有733名儿童青少年由于窒息而死亡, 其中49%都是小于1岁的婴儿[7]。1~4岁的儿童则较易发生溺水。我国的监测数据显示溺水是1~4岁孩子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4]。而5~9岁和10~14岁则是儿童交通事故的高发年龄[31]。研究表明, 学龄前儿童 (3~5岁) 和青春期前儿童 (9~10岁) 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 而1岁幼龄儿童和6~8岁学龄儿童发生率较低, 呈“马鞍型分布”[32]。

2.3 父母因素

调查表明, 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等与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关。美国的研究表明, 如果母亲年龄<20岁, 缺乏高等教育, 有2个以上孩子, 则儿童伤害死亡的危险至少增加50%[35]。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以及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的状况不同[35]。总的来说, 家庭收入、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伤害的发生呈负相关, 但也有相反的报道[35~36]]。刘可等报道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度较高, 可能与父母工作较忙而有较少时间照看孩子有关[36]。

2.4 心理行为因素

不同性格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而这又与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具有明显意外伤害倾向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 多表现为情绪不稳、粗暴、易冲动、大胆冒失、遇事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李亚萍调查2 757例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意外伤害状况, 发现各气质类型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不同, 胆汁质最高, 抑郁质最低,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具有随神经兴奋程度增高而上升的趋势[37]。当年受伤≥3次的儿童认为有事故倾向性, 张佩斌等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 有事故倾向性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增加5.99倍[38], 提示在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中, 应着重加强对此类儿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2.5 地区与环境因素

儿童伤害的发生存在着国与国、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差异, 这是因为地域不同, 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所致。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跌伤、碰伤、锐器刺伤、动物咬伤、交通伤、烧烫伤[27,28,39], 儿童意外死亡前三位死因是溺水、窒息、车祸[14]。而在美国, 儿童伤害的头号死因是交通事故;其次为溺水, 大多数发生在无护栏的游泳池;火灾是导致美国1~9岁儿童死亡的第三位死因, 火灾致死者中>70%的原因为房屋着火[24]。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婴儿的他杀发生率较高, 85%是由于虐待, 而这在我国少有报道。我国城市儿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农村, 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 而因扭伤所致伤害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 这可能与农村儿童有较多户外活动有关[40~41]。有研究表明, 少数民族儿童伤害发生率高于汉族[41~42], 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农村及山区、居住环境相对较差有关。美国报道黑人男孩伤害发生率高于白人, 这主要与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而非单纯种族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 在许多国家自杀是导致10~2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我国一些地区15~19岁青少年自杀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而在儿童青少年中自杀常常是被忽略的问题, 国内外对此报道也较少, 这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6 其他因素

儿童健康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母亲的不良嗜好 (如吸烟) 、是否正常生产以及季节等都对儿童伤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30,32,33,38]。

3 儿童伤害研究方法及内容进展

对伤害的研究始自机动车交通事故。20世纪70年代以来, 伤害对儿童生命健康的损害已引起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 并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7], 至今不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研究内容上, 首先将伤害一词由“accident”改为“injury”, 认为伤害并非偶然事件, 是能够预测、可以预防的, 而且重点在于预防, 在此观念基础上, 把儿童伤害的研究推广到形势更为严峻的非致死性伤害, 而不仅仅是意外死亡。具体内容包括有关儿童伤害状况指标、伤害病因学及伤害干预对策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干预实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儿童伤害的研究, 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多见。近年来, 陆续有病例对照研究[43~44], 前瞻性队列研究[45]及干预研究等研究方法出现。研究内容从对儿童伤害的现况描述发展到干预策略的选择[37,47]、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趋势分析[48], 这些研究为儿童伤害发生原因的探讨及预防手段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4 儿童伤害流行病学展望

我国对儿童伤害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同世界伤害防治的先驱国家相比, 仍然呈现出起步晚、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在研究对象上, 应扩大儿童年龄范围。从我国的研究资料来看, 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 而对意外致死的研究主要局限在5岁以下的儿童, 而对不同年龄范围伤害发生率以及危险和保护因素的研究是伤害流行病学的首要任务[7], 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对0~14岁儿童伤害的研究。

(2) 在研究深度上, 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或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特殊儿童 (如单亲家庭、大家庭儿童) 进行研究, 这有助于伤害病因学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3) 国外的研究经验表明, 高质量的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依赖于完善的监测系统, 对于非致死性伤害尤其如此。而我国缺乏统一的儿童伤害监测数据库, 以后应注重儿童伤害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 伤害对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的近期与远期的身心损害以及伤害造成的经济负担的研究, 在我国是薄弱环节, 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总之, 我们应加大投入, 扩大该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研究工作的经验, 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积累经验, 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保障我国儿童生命安全, 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

10.少年儿童英雄故事 篇十

虎子等人模仿飞虎队挖陷阱抓坏蛋,不想汉奸孙二狗调入陷阱,虎子与狗剩等人将孙二狗痛打一顿。在奶奶的启发下,他们在深夜还装神弄鬼的整治了孙二狗。

虎子、大壮和小银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给正在合唱或者奏乐的日军和汉奸捣乱。他们抓了蝎子,在日军看皮影戏时扔到他们身上;在日军奏乐的时候,让毛驴不停的叫唤进行捣乱……

11.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十一

六十年代

各地的少先队活动非常活跃。如:参观工厂、农村、新的建筑工程;与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作家见面;祭扫烈士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开展行军、野餐、军事游戏活动;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开展“可爱的祖国假期旅行”、“到月球去探险”、“我长大了干什么”活动;组织“45分钟的价值”队会、“大队游戏节”,开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讨论;兴办“小工厂”、“小农场”、“小银行”,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建立少年图书馆、气象站;组织“红领巾合唱团”等等。这些活动为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发挥打下了长期深厚的基础,久远影响。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少先队受到摧残。少先队组织的名字、标志被取消,代之以“批判走资派”为目标的“红小兵”组织。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1978年10月,团十大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中国少年先锋队重建。团十大一中全会通过了新修改的少先队章程,确定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队歌。干部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并举,是团中央恢复与发展少先队工作的两大措施。1979年10月,团中央举办第一届全国辅导员夏令营,同时成立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

1979年,团中央召开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总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五爱”教育,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把少先队工作活跃起来,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献身人民、热爱科学、具有民主精神和健壮体魄的新一代,为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四化建设预备队而奋斗。会议提出了少先队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阵地化的基本目标。

12.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伤害现况调查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蒲城县3个乡镇的中学、小学学生和幼儿园以及散居0~3岁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3 604人(发放3 700份,有效收回率为97.4%),其中男性1804名,占50.1%,女性1 800名,占49.9%;中学生1 342名,占37.2%,小学生1 109名,占30.8%,幼儿园及散居儿童1 153名,占32.0%。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前,调查员首先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并根据指导语强调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确保问卷的质量。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家长的一般情况、家庭环境及儿童意外伤害种类等,并规定有下列3种情况之一的定义为伤害:(1)经医院诊断为某一种意外伤害;(2)由家长或教师做紧急处置;(3)因伤缺勤(课)0.5 d以上。意外伤害的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中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基线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表进行修订。选择的调查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基层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并由项目设计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统一培训,每份调查表必须经过调查员复核签字、质量控制员审核签字、最后由项目组专家逐张审核后验收,不合格退回重新调查;为确保调查质量,项目组专家到调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

1.4 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结束后,项目组专家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由经过培训的大学生按照不同的乡镇将调查表分批双份录入,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这些儿童中发生1次伤害有410人,2次53人,3次2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2%,意外伤害导致缺勤(课)1 654 d,次均2.83 d,因意外伤害发生医药费用141 840.5元,次均242.5元。

2.2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伤害发生率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伤害存在差异,男童以12~岁组最高,女童以<3岁组最高,男童除0~3岁组低于女童外,其余各年龄组均高于女童,6~、9~、12~儿童伤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岁之前,男、女童的伤害发生率均有随年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12岁之后,男女童伤害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见表1。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3 儿童伤害发生的类型分布

男女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分布基本一致,前4顺位没有差别,均为跌伤、烧烫伤、咬伤、交通伤;前4位伤害发生率依次为跌伤(5.5%)、烧烫伤(2.7%)、咬伤(1.8%)、交通伤(1.7%);从不同年龄组观察,前4顺位仍然未变,见表2。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4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分布 见图1。

调查发现,儿童意外伤害在4月发生最高,最低为12月,在1天中从高到低依次是10:00-14:00,14:00-18:00,10:00以前,18:00以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发生为主(49.0%),其次为校园教室外(17.1%)、居住地室外(12.2%),上学放学途中、其他场所、校园教室内发生率较低。

2.5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父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1.8%(358/3 027),略低于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儿童伤害发生率13.8%(7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5,P=0.200);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1.8%(368/3 114),略低于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儿童伤害发生率14.4%(6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2,P=0.126)。

2.6 不同经济状况家庭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家庭年纯收入情况不同,儿童伤害发生率各异,表现为:家庭收入<0.2万元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0.6%(68/639),0.2~万元为16.8%(124/739),0.4~万元为11.7%(101/861),0.6~万元为11.2%(46/409),0.8~万元为10.6%(55/517),1~万元为19.4%(33/352),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儿童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χ2=20.314,P=0.001)。

2.7 不同性格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外向型的儿童更易于发生伤害,其发生率为18.2%,高于非外向型性格儿童的伤害发生率1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8 不同家庭类型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家庭类型分为单亲家庭、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孩子祖父母、父母及子女三代组成)及联合家庭(由2个或2个以上的核心家庭组成)。主干家庭儿童伤害发生率最低,为15.1%,其次为2个或2个以上的核心家庭组成的联合家庭,其儿童伤害率为18.2%,单亲家庭儿童伤害率为18.6%,核心家庭儿童伤害率最高,为20.9%。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意外发生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4,P=0.000)。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6.2%,与李晓枫等[2]的调查相比,蒲城县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相对较高,且高于张丹妮等[3]对学龄前儿童调查的伤害发生率,但低于张燕等[4]在马鞍山市的调查,这可能与所调查的地点及人群不同有关。发生伤害的儿童中,发生2次以上的占15.6%,提示要重视伤害的再次发生。与以往的研究发现[1,5,6]一致,该地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可能与男童天生好动、爱好玩耍、活动频度大、范围广、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高,男、女童的伤害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姚应水等[7]的调查一致。本次调查显示,男童在12~岁组伤害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男童的生理特点等有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看,总体上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前4位为跌伤、烧烫伤、咬伤、交通伤,这与常见报道的伤害顺位基本一致[5]。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和学校(校园和教室),因为这些场所儿童较密集,活动较频繁,所以成为意外伤害的多发地。提示应加强家庭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及学校安全防护措施,并在学校广泛宣传安全防护知识,培养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儿童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看,4月份最高,最低为12月份;在一天中从高到低依次是10:00-14:00,14:00-18:00,10:00以前,18:00以后。这可能与当地季节气候以及作息时间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父母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儿童的行为举止及性格特点往往与父母的教育紧密相连,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向兵等[8]的研究发现,父母亲文化程度是伤害的危险因素;而姚应水等[7]在皖南地区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研究也指出,父母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子女健康和安全教育。但本次调查却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也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家庭收入儿童伤害分布不同,随着家庭年纯收入水平的增高,儿童伤害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姚应水等[7]的研究一致。家庭富裕,可能会有更多的条件进行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从而降低了儿童接触危险因素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性格特征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7,8]。外向型性格的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坐立不定,更容易导致伤害的发生。本次调查外向型和非外向型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儿童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抵抗力较脆弱,因此更需要家长的教育和保护。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呵护和教育程度是不同的。本次调查显示,由孩子祖父母、父母及子女组成的家庭及由2个或2个以上核心家庭组成的联合家庭儿童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说明家庭中成年人多,则可能对儿童的关注也相对增多,从而降低了儿童伤害的发生。

总之,儿童伤害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伤害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发生要具备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9]。因此,只要改变内外条件,如在家庭和学校广泛宣传安全防护知识,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就可以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在实施具体的儿童伤害行为干预措施时,要针对他们的身心发育规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加强儿童对自身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等。家庭因素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掌握更多意外伤害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儿童进行教育等方式达到预防的目的[10,11]。因此,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还应重视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教育或提醒儿童避免接触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或降低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2]李晓枫,高晓虹,张翠丽,等.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02-503.

[3]张丹妮,孙春阳,陈光星,等.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社会医杂志,2007,24(1):41-43.

[4]张燕,孙业桓,余德新,等.中学生意外伤害相关危险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28-530.

[5]范亚平,孙业桓,钮丽,等.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调查.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2):95-97.

[6]黄淳,赵建华,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2-255.

[7]姚应水,金岳龙,叶冬青.安徽省皖南地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2):1240-1241.

[8]向兵,刘筱娴.武汉市武昌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7-18.

[9]周宗国,郭书芹,范亚平,等.马鞍山市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53-553.

[10]ROBERTS MC,FANURIK D,LAYFIELD DL.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injuries.J Social Issues,1987,43(2):105-118.

上一篇:学校教育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三八妇女节的学校领导讲话稿